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9461|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信息及分析(三)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21 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现在的困境,可能只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提前出清


云石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在经济周期的底部。当然,有些人也认为底部之下还有底。不过不管怎么看,现在的经济形势确实已经足够差。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销售端,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呈颓靡之势。
这也让很多人忧心忡忡,网络上乃至社会上的戾气也明显增多。
这明显不是个好的现象。但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经济有周期,在科技红利触顶,美联储又发起近三十年最强加息,将利率抬高到5的高位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必然都会被拉下水——中国也不可能完全例外。甚至,接下来如果美国那边崩盘,我们还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疾风骤雨。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我们真的要进入漫长的滞涨甚至萧条周期?对于全球,尤其是西方来说,恐怕是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则未必。在之前的相关文章中,云石君已经多次说过,我们是有政策储备的,而且储备的厚度可以说是全球主要国家中最雄厚的一个;产业升级方面,我们推进的也比较顺利,以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等新三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哪怕是在这个经济底部周期,也依然在蓬勃发展。而且,即便是GDP增速纵向已经跌至谷底,横向对比,上半年5.5的增速,依然是全球主要国家中的最高——而且这还是CPI已经降至0,通缩说法甚嚣尘上的环境下取得的。
所以,面对未来,我们其实还是相对有底气的,也是足够的牌可打的。
当然,这并不能消解大家的怨气——毕竟未来吹的再好,也不过是一种预测;而经济不景气则是眼下正在发生的现实。未来怎么样谁都不能完全保证,但眼下大家都在挨锤,这是实实在在的。官方不想着怎么逆转颓势,却光吹什么好日子在后头,这如何让深陷不景气的大家满意?
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官方眼下的战略定力,恰恰是为了将来的逆袭。甚至,我们当下之所以感到如此困难,除了一部分是大环境影响以外,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官方因势利导,是早有预谋的提前出清。
前面我们说了,官方手上其实是有牌的。比如大家最关注的房地产,网上一大堆人在喊能打的牌都打了,房地产已经救不活了。但实际上呢——一二线限购全部取消了吗?利率降到底了吗?房贷有打七折吗?棚改重新启动了吗?至于基本面,看一下网上“房市崩盘”说法的热火朝天,本身就证明了,其实是有大把潜在需求存在的——如果真的不想买房了,那根本就不会关注房价涨跌,更不会对房市崩盘这种显而易见会导致经济崩溃,进而导致他们失业的状况有任何情绪化的期待。
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政策储备,我们都有在一二线重启一轮房地产分化行情的条件。房地产这个事实上的中国经济最大支柱尚且如此,其他行业就更不用说。
只不过,条件和基础虽然具备,官方却始终按兵不动。不光是房地产,就是整个经济体系,官方也始终只是一句“保持战略定力”打发,最多就是出台一些缝缝补补的小政策,托而不举。
为什么托而不举?云石君以前的文章说过,这是要等待时机——也就是要等到美国崩盘,或者至少金融政策全面转向后再出,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早出了,不仅是帮美国背膨胀,让我们在中美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也会让我们在经济危机总爆发后陷入无牌可打的困境。
这是往后看的。而由这个思路往前推的话,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的困境,其实很可能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提前出清。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就可以明显感受到,现在和2010年代,几乎就是两个世界。整个2010年代,中国经济可以说是高度繁荣——无论是新型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称得上是突飞猛进,民众整体收入也不断提升,大家对未来也充满信心。总而言之,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销售端,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呈火热之势。
但这真的是可以持续的吗?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不可持续。当然,很多人有意无意的将其归咎于疫情。但实际上懂经济的都知道,疫情最多只是一个加速器,真正的问题,出在科技红利吃尽后增量触顶,出在美国债务问题积累引发的经济危机,出在中国崛起后全球政经格局改变引发的中美博弈——而这些都是结构性、趋势性的,不会因为某种突发事件而改变。
这些结构性趋势性问题的存在,意味着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来就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要进行产业升级,开辟新路径另一方面,也要对这些旧模式,以及旧模式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出清。
而且,这些出清,必须要提前行动。毕竟拖的越久,积累的规模越大,挤占的资源越多,这不仅意味着积重难返,真到总清算那一天,造成的冲击也就越大。而且,不把资源从这些旧生产力中逼出来,新兴产业也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和人才,真等到大清算来临,也就无法及时顶上。
这就有了2016年底的房住不炒,有了2021年对房地产牛市的辣手摧花,有了供给侧改革,有了过去几年的金融整顿和拆弹,也有了2021年出口火热期各种明里暗里的产能限制(比如拉闸限电)。
现在很多人回过头来,对过去的一些压制颇有怨言,以今日的颓靡,当倒证前几年收紧政策的错误,认为当时的做法,加重了今天的危机——比如之前对互联网、房地产乃至部分实体经济的整顿,现在就很多人有怨言。
但这绝对是混淆视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利弊相伴的。哪怕是正常行业的发展,也都是在形成积极影响的同时,带来各种弊端——互联网的垄断和实体经济的过度冲击,房地产火热带来的高房价,乃至于制造业火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能过剩,这些其实都是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循环的正常运行埋下隐患。
试想,如果当时不对互联网金融的无序扩张加以限制,任由其对金融乃至实体大肆渗透,等今日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悍然加息,以及对中国发动金融战时,我们的经济体系会受到多大冲击?
如果没有房主不炒结束15—17房地产大牛市,尤其是没有21年在新一轮牛市冒头时的辣手摧花,以及三条红线金融拆弹引爆恒大等地产大雷,而任由房子在过去两年再涨一轮,任由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再疯狂卖地建房,等到2023年的今天,当经济危机逼近顶峰,当美联储用高息吸取全球流动性,超到天际的房价叠加前两年卖地建房搞出的天量新房上市,我们的房地产会不会一举崩溃,进而把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全部带崩?
同样,两年前外部疫情叠加美元世界大放水催生的外贸火热期间,如果没有各种或明或暗的产能限制;等现在全球需求大幅消退,这些被当时火热行情撩的大举借贷扩张的工厂主,恐怕全都得上天台跳楼——然后留一屁股烂账给银行和担保人。
而以上是生产端的。消费端,大家都无比怀念2010年代,尤其是10年代最后那几年的那波消费升级浪潮;当时的盛况,与现在的消费降级相比,更是引发大家的无尽感伤和抱怨。
但问题是,那波消费升级浪潮,究竟是什么样的底子?那几年云石君,看到的新闻,描述的是农村出身屌丝小白领,分明月入几千却每天一杯星巴克——以此找到大城市白骨精的感觉;看到的是一群女屌丝背着个LV、GUCCI挤地铁,到了商圈后先去背街小巷吃顿沙县,然后蹬着高跟鞋进燕莎国贸,直奔兰蔻、香奈儿海蓝之谜柜台;看着一帮中产绞尽脑汁假离婚零首付最大限度的背房贷购房;看到的是地产大亨豪气冲天,拿着各种银行贷款和美元债拼命高价排第玩高周转。
屌丝王漫妮、中产深房理、土豪许家印,反正从上到下,一派消费升级的盛况。而消费升级的背后,则是借呗、花呗、小贷、信用卡、房贷、经营贷和各路开发贷美元债——反正都是一屁股欠款。
这种消费升级,背后有足够的收入或者现金流支撑吗,能有持续性吗?如果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总财富持续增长,那或许可以。但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无论从趋势性还是从结构性来看,科技红利触顶、经济周期到底和中美博弈激化都不可避免。所以是不可支撑,不可持续的——换句话说,经济的回落,是必然要来的。而如果任由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随着调整乃至滞涨来临,这些欠了一屁股债的屌丝、中产和土豪乃至地方政府,还有那些被消费火热撩的心痒痒的,准备砸锅卖铁撸贷款大搞扩张的工业生产者和服务业经营者,他们将面临的是什么?我们的经济体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全体民众又将面临什么?
那必然是天崩地裂!从生产端到销售端,从投资到消费,全方位的天崩地裂!
而这就是过去几年如果没有各种限制打压,我们现在会面临的局面。
表面上看,当时的打压限制,与现在的萧条衰退,在时间线上一脉相承,似乎有一些因果关联。但在捋清衰退的客观真正原因——也就是红利触顶、周期到底和中美博弈后,我们应该明白,其实当时的这种打压限制,恰恰是我们现在还能过得下去的未雨绸缪。幸亏当时我们打压了,限制了,让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和地方债没有继续扩张,给跃跃欲试贷款扩张的工厂主、服务业经营者还有房地产商浇了凉水,让撸消费贷撸爽了的王漫妮们没法继续贷款消费,用假离婚经营贷用惯了的中产无法炒房。正是这些把工作做在前头,我们才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避免了从柯立芝繁荣骤然转入大萧条的懵逼和狼狈。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困境,其实大家已经要感到庆幸了。现在你嫌钱难赚。可要不是国家提前给经济降温,任由生产消费投资出口一路狂奔下去,现在有一个算一个,所有人全得吃土,甚至上天台!
可就是这样,还有一大堆人在那哔哔,说什么“合成谬误”,说官方之前的打压政策,导致了今日的困境。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不否人具体政策施行过程中会有一些偏差,但整体而言,要不是官方提前动手,现在大家即便是想苟着都不可得!
总而言之,大家看到的所谓最坏现实,其实已经是最不坏的结果。我们眼下的困境,其实本质上,是早有预谋的提前出清。周期不可逆转,但可以提前预判,可以提前准备。正因为有了之前的提前出清,我们现在虽然难,但整个经济体系还能正常维持运转,大家虽然赚钱没以前容易,但绝大部分人至少还是可以维持正常生活。
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而现在,这种提前出清仍在持续。过去的提前出清,对冲了周期的部分影响,维持住了经济体系的基本运行;现在的提前出清,则是为应对经济危机最高潮——美国金融体系的崩盘,以及高潮过后的全面翻转做准备。之前我们出清的及时,让大家逃过了美国加息需求衰退的冲击;现在我们继续提前出清,则是为了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趁着这个低谷,将生产资料驱赶到新兴产业,为将来美国降息,中国救市启动后的经济反转,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只有新产业最大限度的取代旧产业,我们的经济复苏才有稳固的基础,到时候储备的政策打到出来,才能起到最大程度的反转之效。
这就是当下困境背后的逻辑。这也是我们之前经济好的时候多方打压,现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却有牌不打的原因。宏观调控本来就是逆周期而行的,政策的动与不动,顺势与逆势,其实都是基于经济预测的选择。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种逆风局下,政策与风向的逆行,本就是经济操盘的应有之义。而提前出清,更是我们应对这一轮大变局,在经济层面的根本思路。而直到目前为止,这一进展,虽然不乏瑕疵,总体上来说还是成功的,颇有成效的。
只不过,周期不可对抗,只能因势利导,所以这些动作体现到现实中,不可能产生那种惊天大逆转的效果,以至于大众的感受上,只感觉到了经济的下滑,却过去形势持续下去,对本应该出现却被及时制止的崩溃没有感知,至于现在继续出清对未来的好处,这种尚未发生的事儿,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就只能说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7

帖子

1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0
40#
发表于 2024-11-11 12:40 | 只看该作者
聊聊化债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4年11月10日 20:20 广西

债务不会凭空消失不见,只会转移,欠债不是问题,问题是偿还能力被质疑,从而形成一系列本不该发生的债务问题。

看懂上面这段话就明白这次化债到底是什么。

过去一段时间,地方政府跟金融机构一起玩债务游戏,搞些表外负债,签了一堆抽屉协议,消耗了公信力,搞出一堆隐形债,有的是挂靠在平台公司旗下,有的是以各种奇怪的身份出现,背后加一分抽屉协议。

这些债务为什么会出现,除了地方政府自身的问题,还有一些所谓金融创新人士在其中捣鬼。

我之前接触过打着融资租赁旗号玩的债,比如说某园区所有的地下管网被作为融资租赁标的,找个可以做融资租赁业务的壳公司,一倒腾,就变出许多钱来,这部分融资当然是在资产负债表以外,但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堆地下管网无法处置,还愿意往里面冲,无非就是看中了其中的地方政府信誉。

很多类似的项目被打包成所谓的理财产品销售出去。

当然了,参与者都不是傻子,知道里面的门道,但财帛动人心,参与就能赚超额利润,所以其中到底有没有违规操作,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钱怎么还呢?都指望着卖地的收入,结果这几年地产泡沫破裂,地卖不动了,该还的钱还得还,一下子大家都懵逼了。

要知道,债也是一种资产,这帮玩家交易资产,xx债早就包装好了,用各种方式卖出去了,金融衍生品嘛,玩的就是创新。

但一旦个别暴雷,偿债能力遭质疑,那么所有的这类债券都会大跌。

本来一交易,很多人都计提了N年的收益,现在坏事了,得反过来计提损失,底层资产出问题了,那么上面一层层的都要出问题了。

虽说,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但金融机构们一遇到事,往地上一趟,开始哭天抹泪,各种派出砖家来兜售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论,大有一副我得了好处闯了祸,但绝对不能承担责任,你们得管到底的撒泼嘴脸。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也开始跟着砖家吆喝。

其实我们都知道,化债肯定会化的,把各种高利率的隐形债拿到明面上,由中央财政背书,转化成低成本的债,但这世界上的事,哪里有那么简单。

在地方债有可能出问题的时候,有人哭唧唧,现在化债了,一样有人哭唧唧,前者是恐惧承担风险,后者是贪婪,以为没有机会再啃这块肥肉了。

本来很多钱是不应该被借出去的。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果金融机构不借这些灰色地带的钱出去,地方政府再怎么想敞开了花钱,也没办法办到啊。

但这么一来,这里高利率带来的许多好处就没了,金融人躺着数钱的好日子也算到头了,回来继续哭给你看。

之前隐形债务之所以各种被质疑诟病,其实是大家害怕真来了个谁的孩子谁抱走,上面不管了。

这回的化债就是国家出面增信,给做了背书,给明了总额度,有些人就开始不满意了。

所以你们想为啥会有那么多隐形债务?

化债降低的这些利息,又是谁的损失?

为什么最终结果出来,老百姓都认为这个利好是超预期的,而搞金融的觉得不及预期?

说白了,对我们这些淳朴的老百姓来讲,你丫之前瞎搞搞出来的隐形债,国家层面给你差不多都兜走了,并没有说不管,这都已经算够意思了。

但做金融的想要的不是存量置换,更何况置换的结果是让自己少赚钱,人家想要的是增量。

别跟我说12万亿的规模,2008年的4万亿是中央层面的增量,下面地方配套的还有多少,想起来那些好日子,口水都流了三丈,再看看今天这个12万亿。

所以到底怎么看这个化债的规模及不及预期,还是屁股决定脑袋。

我之前也写过文章讲财税改革,讲土地财政,其实话也没见得说得多么客气。

大家都很熟悉的水司楼是怎么来的,那么小的一个县搞出400亿的债务,这合理吗?

有些人是拿到收益走了,但欠债总该要还钱,又是谁要来被迫去还这些债?

化债更重要的是要规范地方债,违规举债,搞出隐形债务的,难道只有借款人有责任?

出来混的人,都不想自己还,不但不想还,还想让别人继续多背点,好捞更多,这就有点不像话了。

想想看,为啥华尔街那么笃定地方债会出问题?埋雷,搞金融创新,蛊惑出那么多隐性债,难道一点责任都不该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7

帖子

1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0
39#
发表于 2024-11-10 09:25 | 只看该作者
正式批准10万亿,政府化债到底是个啥意思?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4年11月09日 00:09 湖北

11月8日,全国人大批准6万亿元债务限额用于化债,同时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宣布未来5年将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化债4万亿元,合计为地方提供10万亿化债资源,同时表示2029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换句话说,今天相当于一口气解决掉了地方12万亿的债务问题。
图片
12万亿!
听起来是一个超级庞大的数字,这么多钱无论拿来做什么都肯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个钱的用途已经明明白白写清楚了,是拿来化债的,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那这笔钱谁来出?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话,你就会被很多小作文误导。
今天我就对化债这个概念做一个详细解释。
首先注意名称,这个叫化债,不叫还债,新华社公告上写的清清楚楚是“化债资源”,还特地标粗了。
图片
因此并不是中央给地方提供了10万亿或12万亿现金让他们去还债,而是中央提供10万亿的“化债资源”给地方政府。
怎么去理解这个“化债资源”,这东西和钱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很大。
还债的意思就是把钱还了,债务从此消灭。
而化债的意思就是化解债务,债务并不会因此消灭。
在不消灭债务的前提下如何去化解债务?
听起来很玄乎,实际并不难,而且手段甚至非常多。
第一招:短债换长债
把那些一年期、三年期等短期债务,给换成10年、30年甚至50年的长期债务。
只要没到期,债务就可以先不还,30年后到期的债务那就30年后再说,这30年只需要每年付利息就够了。
不要觉得这个是不还债,实际上全球各国政府都是这么干的,美国的债务就是如此,美国从来没打算过还本金,也没人指望过美国能还得起本金,实际上我们衡量美债被爆破的临界点是看美国的财政收入什么时候还不起利息。
只要还得起利息,美国的国债就绝对不会有事。
等美国利用这种金融手段扛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危机,把不肯用这一招的对手给熬死了,那什么债务都不是个事了。
这种事美国可以做,中国当然也可以做,谁不这么做就会被对手淘汰。
第二招:高息债换低息债
从来就没打算过还本金这个事,全球皆如此,不是啥稀奇事,中国也不是今天刚学会的,事实上很早之前就“从善如流”了。
中国地方债的问题并不是本金,而是利率太高,不是还不还本金的问题,而是利息已经构成了沉重的负担。
过去利率高的时候,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债有时候利率甚至高到了7%,后来随着大环境利率的持续下跌,地方债利率也跟着跌,但曾经积累的高息债务很多。
而2024年新发行的地方债,其平均利率已经低到了2.24%,如果中国进一步降息,那未来可能更低。
如果把之前利率3~7%的债务给置换成利率2%债务,把每年地方政府需要还的利息就会大减。
因为地方政府实际上只需要还利息就够了,所以利率的降低就是在实际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这就是中央提供的10万亿“化债资源”,这句话的实际含义的中央给了一个政策,允许地方政府借10万亿的长期低息债务,然后去还掉那些短期高息债务,这样就化债了。
这个债务没有消灭,背债主体还是地方政府,但通过金融手段以时间换空间,大幅缓解地方政府当下的偿债压力。
中央一分钱没出,实质上是地方政府自己借新债还旧债,那地方政府自己就可以把这个事办了啊,为什么说是中央提供的“化债资源”呢?
因为这个规模太大,长期且低息,这种钱你借一点还是有可能的,想借到10万亿纯属做梦,市场上没有那么多钱借给你,纯粹以市场手段的话是办不到的。
但中央给了政策,那就是记个账的事情,直接内部就协调好了,所以叫“化债资源”。
不仅中央不出钱,而且这种“化债资源”也没给太多,只给了10万亿,足够解地方政府燃眉之急,但没有解决全部问题,其他的还是让地方政府以市场方式自行解决。
所以这个10万亿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只是给了一个政策,并不是直接发10万亿现金。
中央确实不会让债务危机发生,所以要帮忙,但也不会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进行兜底,这个化债方案就是为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而诞生的。
举债的本质意义
国际金融里有句名言,叫内债不是债,外债才是债。
从我们今天这个案例里你大概可以看出一些门道,那就是各国内债实际上都是不需要还本金的,只要能还得起利息就行。
这里你自然而然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足够低,甚至债券利率低到了零,那是不是连利息都不用还了?
欧洲曾经执行过负利率,也就是你在银行存款是要扣钱的,然后德国等欧洲国家还真发行过30年期零利率国债,意思就是免费用你的钱30年,到期后只还你本金,中间一分钱利息都不给。
所以你猜的没错,人类国家在实操中的确实现了既不还本金也不还利息的操作,前提是整个国家保持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这么爽啊,那岂不是可以无限借债了?
当然是有代价的,那就是这个国家失去了提升利率的能力。
欧美这轮的暴力加息为什么只坚持了两年就撑不住了,非要降息,核心原因就是以前借的低息国债太多了,财政收入只能支撑低息国债。
中国这一轮的化债方案是用低息债务把高息债务给置换掉,实现地方债务压力的大减。
欧美就不一样了,这一轮加息周期里是不断的用高息债务来置换自己的低息债务,每多坚持一年,自己签字承认的高息债务就越多。
很多人觉得不过就是5%的利率,撑个10年不也才50%多,要是能打赢金融战,这个利率不算高啊。
但实际上的情况我刚才已经描述了,那就是世界各国在很早以前就没打算过还本金了,只要每年的财政收入能付得起利息那就可以视为“债务健康”。
欧洲发行的国债利率已经低于1%很多很多年了,手头的所有国债都是这么低的利率,欧洲近一二十年的繁华都是依靠发行这种低利率国债实现的。
你现在让欧洲发行5%的国债,多扛几年那就相当于利息支出翻5倍,欧洲哪个国家受得了?
欧洲已经有多届政府习惯于低于1%的国债了,借来的钱也不像中国那样去修桥修路,而是直接发福利都发光了,只要财政收入能还利息就行,后面的事情后面的政府操心,自己任期内过得爽就行了。
所以欧洲比美国还先撑不住。
而美国多年来的国债利率也就2%左右,实际上能承受的利率就只是这个,疫情后疯狂借了一大笔国债去发福利,如今能承受的国债利率最多也就1.5~1.75%。
确实比欧洲强,但也撑不住如今5%的利率,这个利率比美国实际的承受能力翻了一倍。
所以欧美只能降息。
就在11月8日我们发布了10万亿化债方案的前一天,英国宣布降息0.25%。
图片
而在11月8日当天,美国也宣布降息0.25%。
图片
英美降息的瞬间,我们就跟着放10万亿的化债方案,双方完全同步。
这么做是因为化债方案想要实现需要的是一个低息环境,美国如果死扛不降息,我们执行10万亿的低息化债是有风险的。
9月份美国第一次降息,中国立刻拿出了上万亿刺激股市。
11月份美国第二次降息,中国立刻推出了10万亿化债方案。
我们能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过去几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累积了很多政策空间,但这些政策空间都被美元的高息给堵住了没办法用。
如今美元利率降一点,那我们的政策空间就可以放一点。
我们的这种财政政策一出,对经济肯定是很好,美国看了肯定也不爽,那万一美国就不降息了怎么办,我们后续的政策岂不是出不来了。
对的,你说的没错。
那美元就别降息呗,拉着英国和欧洲一起搞5%的利率,继续,不要停,免得一降息了就给中国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
中国打国战都是明牌,只玩阳谋,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小手段上。
我们11月8日发政策就是明着告诉美国,只要你降息,我这边就立刻刺激经济。你要是不想中国经济问题大为改善,那你就别降息。
有本事就继续高息,看谁能熬到最后。
中国这波化债,只是新债换旧债,对经济有啥好处,怎么能算刺激经济呢?
单纯化债当然不算,但化债之后,继续举债的空间就出来了。
图片
什么叫刺激经济?
有人说发钱就是刺激经济。
大错特错,发钱根本刺激不了经济,因为政府的钱是从民众手里收来的,再发还给民众就能刺激经济了?
同理,政府修桥修路,也不算刺激经济,因为钱还是从民众手里收来的,这么做和直接发钱相比只是额外多创造了一些GDP和就业岗位,总体收益会好一点,但依然算不上刺激经济。
虚空变钱,把原本不存在的钱变出来然后花掉,这个才叫刺激经济。
简单的说就举债,西方所谓的金融魔法说穿了就是举债,整个现代金融都是建立在举债上面的。
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轮流举债,以此来实现虚空变钱,以时间换空间,让经济穿越兴衰。
中国的政府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合计85万亿,得出政府负债率为67.5%。
美国彭博社说还有60万亿的城投公司债务,把这个也算进去,广义政府负债率也就117%,这还是美国彭博社的数据,美国媒体是绝对不会把这个数据往低了说的。
这个负债率数据,其实也就只达到了G7国家的平均水平,负债总金额也就145万亿。
而中国政府部门举的债,大多数都拿去修桥修路修地铁修医院学校了,形成了大量的资产,我们还有大量的国企。
中国政府手里的资产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为530.8万亿元,按铁路公司曾经公开的资料来看,其中很多土地的估值都是按很低的价格去算的,实际价格远超这个。
图片
而西方对于政府负债率的算法是国家债务率 = 国家债务 / GDP × 100%‌。
这个公式里只考虑了国家债务和国家GDP,根本就不考虑国家资产,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国家的资产应该是零,所有的资产都应该是私人的。
所以G7国家的负债率在计算的时候,是默认他们国家资产为零的,只考虑GDP,因为有GDP就有财政收入,有财政收入就能还利息,只要还能还利息那债务就没事。
但中国的国家资产可不是零啊,你咋算都不可能是零的,这么多资产怎么也值点钱吧。
就算是中国的财政收入那也不是完全和GDP挂钩的,我们自己的国家资产如国企也是有利润上缴财政的。
所以按西方统计口径算出的国家债务率,我们和G7国家虽然看起来一样,但其实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因此在化债后,我们就会有空间去继续举债,且相当安全。
绝对安全不敢说,但至少比欧美安全。
这种三大部门轮流举债来虚空变钱的手法,正常人都能一眼看出来是不可持续的,这么玩下去,债务早晚有一天会大爆破。
说的没错,自从这个理论提出来的第一天就有人指责这是在饮鸩止渴,早晚自爆。
但用这一套理论的欧美把对手全部熬死了,自己不仅没死经济还更辉煌了,以至于得意洋洋的把这种事写入教科书,称之为金融魔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
所以我们不需要撑到宇宙重启,只需要比欧美多撑一年就可以了,赢家通吃,胜利者不会有任何债务问题。
所以在10万亿化债方案出台后,中国的举债空间就被完全打开了,以后就有能力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了。
但欧美却没有了这样的政策空间,他们的降息仅仅只能延缓自己被爆破的时间,并不能额外提供多少举债空间出来。
足足10万亿的巨额化债,直接解除了社会对地方债危机的担忧,还明确说打开了举债空间,这算刺激经济的王炸吗?
当然不算。
中国的做事风格你还不熟悉?你什么见过中国起手就扔王炸的?
这个10万亿的化债方案,对标的仅仅只是美国降息0.25%,对中国而言这只是一张小牌。
9月份对标美国降息0.5%那次,中国是直接央行出面拿出了8000亿现金投入股市,那个才算是大牌,因为从实际出钱金额来说远大于这次的10万亿化债方案,毕竟前者看似只是8000亿,但这8000亿是本金,后者看似是10万亿,但实际只需要支付10万亿的利息就可以了,甚至连付利息都谈不上,因为实际上是少付利息,国家实际支付的代价是政策空间而不是现金。
所以这不是王炸,甚至未来美国每降息个0.25%,中国都有可能出台一次差不多级别的政策。
美国目前的利率是4.5~4.75%,如果按降低到2~2.25%的中性利率算,每次降息0.25%,那还需要足足降息10次。
也就是说类似这样的10万亿化债方案,中国可以再来10次,或者9月份那种央行直接拿出8000亿现金投入股市的事情,中国可以再来5次。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虽然也降息了,但什么都做不了,因为美国没有政策空间了,但中国有。
过去几年看似中美均势,但实现这个均势依靠的是美国透支了自己的根基,耗尽了能用的所有政策空间,但中国把这些政策空间全部囤起来了,绝不透支自己的任何根基,因为中国的目标并不是击败美国,而是强大自身。
一国镇全球才有意义,击败了美国但透支了自己,这实际上没啥意义,当年的春秋霸主基本都没有好下场,历史验证过的最佳策略是广积粮缓称王,美国历史浅不知道而已。
而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广积粮,同时缓称王。
这种策略的威力,美国只是刚见识了一个开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7

帖子

1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0
38#
发表于 2024-10-30 11:34 | 只看该作者
风雨欲来的关税战: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原创 以股易金 白刃行走 2024年10月30日 00:00 上海

如果特朗普当选,2017年以来的关税战又将重启波澜。这个时候,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聊一聊关税这件事,就很有意思了。
1,关税战的经济原理
自由贸易,一直是西方推崇的经济方式,也在过去400年被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本原理很简单,根据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财富的多少取决于社会大分工的深度与广度,那么分红的前提是交易,交易才能最大程度利用各方的优势,构建规模优势、降低制造成本。比如,有几十个零部件的打火机,只需要1块钱,这就是社会大分工的效果。
19世纪,英国政府通过《谷物法》推行粮食出口补贴政策以削减进口。大卫·李嘉图亲自对此进行讨伐,指出,英国的主要优势在于工厂内的机械,如果阻碍了对外国粮食的购买会迫使英国浪费宝贵的人力去从事效率相对低下的农业生产,从《谷物法》中受益的只有土地贵族。英国政府最终于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开创了贸易保护政策迈向自由贸易的分水岭。
另一个相反的案例,也说明了关税是如何扰乱这个世界。大萧条发生之后,美国国会在1930年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利率提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设置了很多“非关税障碍”,如瓶塞占了西班牙出口美国货物的一半以上,法案要求瓶塞进口必须带有原产国的标记,而这道工序的成本甚至比瓶塞本身还要贵。由此,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税大战,也对2战的爆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图片

历史充分证明了,自由贸易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这也一直是西方国家高举自由贸易旗帜的原因。可是,现在为什么崇尚自由贸易的美国,却率先打起了关税战呢?为什么大家听到的都是“关税战”=两败俱伤,那美国还是主动挑起关税战呢?
其实,原因也隐含在分工的原理中。分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个体的独立性,使得个体非常依赖大集体,需要市场,小国家需要依赖更大的国际市场。
比如,我花2年时间用一大笔资金建设了一个玻璃厂,结果玻璃卖不出去,那不完蛋了吗?玻璃又不能吃、不能喝,最后只能含泪卖掉。
关于这件事,有1个现实的案例。上世纪7、80年代,隔壁的朝鲜绑上了苏联,生活水平比咱们高多了,农业都机械化,大批农民进城。80年代城市化率就达到了70%(咱们现在才65%左右)。结果苏联倒台之后,面临全球封锁,没人给它提供石油,也没有市场可供他交易,直接拖拉机变废铁,甚至发生了大饥荒。
还有一个例子,很多人都嘲笑韩国连大白菜和五花肉都吃不起(我上学的时候,一个师哥去韩国留学1年,回来后瘦得不行,肉菜都贵),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韩国太小,如果不用关税保护本土农业,20年后韩国就没有农民了,那还不得完蛋。
其实,这一招,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玩过了。春秋时期,楚国不听话,齐国宰相管仲想了一个点子,派人大肆收购楚国的特产梅花鹿,然后大家一看这么赚钱,士兵不操练、农民不种地,错过了农时。然后,齐国立马进行经济封锁,没有粮食的楚国不攻自破。
所以,关税战是很有用的工具!关税战,也绝不只是什么两败俱伤的工具,至少对于某一方来说,可能更有利益,也可能是实现某些战略目标的手段。
2,关税战≠两败俱伤
关于关税战,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教科书上的说法,当然是关税不利于经济发展,这个观点是对的,但这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整体来说,关税战可能是不利的,而局部来说,可能对某一个国家可能是有利的。短期来说,关税战可能对双方都是不利的,而长期来看,它可能对某一方面有利。
比如,在美国内战结束后,1860-1900年,美国人口翻了一番,铁路里程从3.1万英里扩张至25.8万英里。生铁产量增长16倍;煤炭产量增长23倍。1870年,美国在全球制成品的生产总量中占23%,到1913年,这一比重攀升至36%。相应地,英国在全球制成品产出中的比重从32%下降到了14%。美国还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人均收入高居榜首。”而这一切,并不发生在自由贸易时期,而是发生在美国贸易保护最为严重的时期。
因为1890年,《麦金莱关税法》通过,该法案将美国关税税率平均提高50%,尤其对上等毛织品、棉花、麻布、呢绒、钢铁、玻璃等,规定了特别高的关税。
图片

这些例子一再向我们说明,加征关税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主要看对象是谁。简单来说,加征关税,至少有这么几个作用:
① 市场换技术/产业转移
当一方拥有市场,另一方拥有技术的时候,关税是加速产业转移,用市场换技术的主要手段。过去几十年,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遵循了这样的原则。
比如,中国曾经对汽车产业加征高额关税,2000年初的时候,一辆桑塔纳就得卖几十万,这时候车企在中国本土生产汽车,就会有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就会倾向于主动转移产能。
对中国来说,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工人的持续学习,就可以获得部分生产技术。
不过,就算当时中国没有太多关税,企业也会到中国生产,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是,有些情况下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中国现在生产的电车比欧洲便宜,不会主动去欧洲建厂。所以,欧盟的关税,某种程度上也在逼迫中国厂商去欧洲建厂,把技术留在欧洲。
② 保护本土产业
前面韩国和朝鲜的例子,已经给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时代,部分保留核心产业的必要性。
什么叫做核心产业呢?
第一,事关生存的产业,比如农业,如果没有粮食,那别人要什么就得给人家什么。
第二,是事关安全的产业,比如军工,如果没有打狗棒,别人来抢的时候,无能为力。赚再多钱,也是别人的。
第三,事关就业的产业,比如欧洲的汽车是的支柱产业,如果倒了没有税收,养老金发不出来,就会生乱。
这三类产业,一般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产业,而关税对这些产业,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有的时候,当国内相关产业也有竞争力,但国内产业发展的步伐相对较慢,这时候,国家也可能会采取适度的关税政策,来为本土企业赢得战略时间。
③ 转移支付
如果关税并没有引发产业转移,那么关税也可以作为一种转移的手段,用于国内再分配,至于能不能分配好,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比如,特朗普就认为,美国应该利用关税建立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甚至超过目前管理着1.7万亿美元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
美国历史上最早的关税法案于1789年由国会通过,其目的也是为联邦政府创造收入,这样可以在保护国内行业的同时,维持联邦政府的开销,并偿还债务利息。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关税贡献了30.1%的联邦收入。
所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非常悠久,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关税是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有力武器,而差异化的关税可以用来平衡不同产业的诉求。
之所以美国在2战后积极拥抱全球化,主要是因为2战后,美国几乎全产业链获得了比较优势,这时候他的问题是市场不足,产能过剩问题。而全球化,就足以输出自己的全部产能。
3,特朗普政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我们回顾关税的历史,主要是为了识别当前美国的关税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个问题:美国制造业能回归吗?
特朗普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加征关税是为了让美国制造业回流,但现在的问题在于美国本土空心化已经太久,没有产业工人了,就拿台积电去美国建厂一样,根本没有人还得从台湾进口工程师。
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人均GDP太高,导致美国在制造业中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在美国只能亏损。所以,特朗普的美国制造计划,注定是要流产的。
第二个问题:对中国有影响吗?
当然是有影响的,对于很多中低端产业来说,中国商品和越南、印度的商品差异并不大,只是中国的更加便宜而已。
美国作为客户,加征关税将会帮助印度、越南等发达国家抢夺订单,中国的中低端产业将加速向非洲、东南亚转移。但,中国人也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来转移这种劣势。
在一些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领域,美国也没有办法对中国形成压力。就拿轮胎来说,这是一个成本非常敏感的行业,美国本土根本制造不了的,只能买,而现在全球只有中国最便宜。不买就等于放弃,好了别人也不会好了美国人自己。
而且,除了一些中低端的商品,中国在汽车、手机、通信设备等等领域,本来在美国就没有市场份额,也谈不上什么损失。2018年3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现在6年过去了,不也就那样吗?对中国来说,短期作用大于长期作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从历史上来看,全球贸易本就是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来回博弈,不用对关税战过于悲观。
所以,现在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并不能引导美国制造业回流,反而是对那些发展中国家十分友好,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把自己的产能扩散到全世界去。现在,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美国佬的想法还是谈判,想要用这些关税来让中国让步,想让中国放弃在高端产业链对美国进行挖坟式的进攻(高端产业赢家通吃的特性,使得行业容不下太多人)。显然,中国是不会放弃产业升级的努力。
这种情况下,加征关税,某种程度上可以放缓中国企业对外扩张的步伐,至少可以减少中国对高科技产业的弹药供给,延缓中国在科技领域对美国的追赶步伐。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中国在很多产业都具有优势,这个时候自然要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争取把整个蛋糕做大,全球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很大,完全不必悲观,一边加大出口、对外投资,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另一边,埋头苦干,加大科技研发,两手都要硬!
贸易保护主义从来都不是历史的裁判员,它没有把英国从日不落帝国的衰退中拯救出来,也没有把美国从王座上拉下马来。贸易政策从来都是一时的,不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国家比较优势,是文化、资源、地理、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6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90
37#
发表于 2024-9-29 17: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赚的外汇,买空了全球的矿石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4年09月29日 00:11 湖北

中国做外贸是为了赚外汇,但赚外汇不是为了赚美元,而是为了拿外汇去购买中国需要的好东西,美元只是一个中转载体而已。

石油

2023年全球原油出口量合计21亿吨,其中5.64亿吨卖到了中国,总价值2.4万亿人民币,而当年中国的原油消耗总量为7.56亿吨。

这个数据说的有危机感一点就是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4.6%,说的好听点就是中国人消费的74.6%的石油都是外国人送过来的。

这些石油,主要来自于中东和俄罗斯。

铁矿石和锂矿石

2023年,全球铁矿石出口量总共26亿吨,其中11.79亿吨被送到了中国,总价值超过1万亿人民币,导致中国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2.3%,用的铁矿几乎都是外国的。

中国对铁元素的异常富集程度,甚至都能被称之为一种地质现象了。

在送到中国11.79亿吨铁矿石里,澳大利亚贡献了7.37亿吨,占比63%,巴西贡献了3.785亿吨,占比32%,两者合计占比95%。

前几天我刚说过国际化会带来经济效率的大幅增加,1+1是远大于2的,世界上的很多小国只要做好2~3个优势产业就可以活的很滋润。

你看看铁矿石数据就知道了,中国用的铁矿82%来自进口,而进口的铁矿石95%来自于澳大利亚和巴西。

中国不是不想供应商多元化,而是这两个国家的铁矿石太变态,质量太好价格太低,堪称矿石界的中国货,其他国家的铁矿石没有可比性。

而锂矿石,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全球的锂矿石几乎都送到中国来了,中国身为世界第三大锂矿石产地国,锂矿的对外依存度居然高达70%,而进口的锂矿60%来自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不仅盛产铁矿,这家的锂矿产量也等于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图片
但澳大利亚的锂矿石,被澳大利亚人源源不断的送到了中国,为了换中国手里的外汇。
铝土矿
中国的铝生产大国,但本国的铝土矿储量却并不多。
图片
虽然中国的铝土矿储量不多,但中国却疯狂的开采,把产量拉上去了。
2007到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产量年增速高达15%,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让中国以全球3%的铝土矿储量拥有了全球第三大铝土矿产量。
可惜中国的铝产量太高了,一家的铝产能占了全球的60%。
图片
这个离谱的数据导致疯狂挖铝土矿的中国严重缺乏铝土矿,只能进口。
2023年,中国进口了1.41亿吨的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0%。
全球第一大铝土矿出口国是几内亚,2021年铝土矿出口量高达8560万吨,其中5482万吨卖给了中国。
全球第二大铝土矿出口国是澳大利亚,2021年铝土矿出口量高达3780万吨,其中3408万吨卖给了中国。
没有这些国家每年源源不断的把铝土矿送过来,中国炼不出那么多铝。
大豆
大豆也是每年消耗中国外汇的大头,2023年中国进口了一亿吨大豆,整个中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2.3%,可以说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大豆都是外国送过来的。
因为这些大豆,中国人才能吃上这么便宜的肉,食堂和路边十几块钱的盒饭里才能塞满了肉和油脂。
2023年全球的大豆出口总量为1.78亿吨,其中1亿吨被送到了中国这里。
中国购买的大豆,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这三家。
橡胶
天然橡胶属于战略物资,大量工业品没了橡胶就无法工作,比如一辆解放牌4吨载重汽车的制造就需要橡胶200多公斤。一辆硬座车厢的制造需要消耗橡胶300多公斤,一架喷气式客机需要消耗橡胶600公斤,一辆万吨巨轮需要消耗橡胶10吨。
从轮胎到胶带到密封垫圈等,橡胶的使用无所不在。
2023年,全球总共只产出了1431万吨天然橡胶,其中606万吨卖到了中国。
图片
中国采购的天然橡胶,主要来自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对外依存度高达80%。
镍矿
2023年,中国进口镍矿4287.84万吨,对外依存度达83%,大部分镍矿都是买外国的。
而2023年,菲律宾是全球第一的镍矿砂及其精矿出口国,其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88%,
镍矿这东西非常奇怪,就和便宜好用的石油老天爷都安排在中东,便宜好用的铁矿老天爷都安排在澳大利亚一样,全球便宜好用的镍矿老天爷都安排在了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印尼对镍矿和铝土矿出了禁矿令,打算发展发展本国冶金业,但菲律宾没有这么做,而是趁机疯狂的出口镍矿,这些镍矿几乎都卖到了中国。
天然气
中国是天然气生产大国,但消耗量更大,2023年中国进口了1.2亿吨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50%。
但2023年,全球的天然气出口量才4亿吨,相当于全球天然气出口量的25%都给了中国。
动力煤
中国是煤炭大国,不怎么缺煤炭,对外依存度仅为10%,但就这10%的缺口,中国在2023年进口的动力煤数量达到了3.53亿吨,其中75%采购自印度尼西亚。
图片
而全球在2023年的动力煤出口量,才首次超过10亿吨。
铜矿石
中国自古以来就缺铜,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之后更是缺铜。
2023年,中国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数量为2754万吨,进口精炼铜351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0%。
智利、秘鲁和刚果为世界铜矿产量前三强,而他们挖出来的铜矿大部分都拉到了中国。
铬矿石
2019年,中国进口铬矿总量为2500万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5%以上。
而铬矿这个东西,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为99.8%。
本国没有没关系,只要有外汇,外国人自动挖好了送上门。
不然我们搞全球化干嘛,努力出口赚外汇又是为了什么。
锆矿石
锆矿石为稀有金属,全球的锆矿储量仅为7400万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与南非,占比为74.32%和7.57%。
中国不是没有锆矿储量,但总储量仅占全球0.1%,中国已经很努力的挖掘本国那点锆矿了,可对外依存度还是高达90%。
图片
2023年,全球总共挖出了160万吨锆矿石,其中65万吨送到了中国,主要是澳大利亚人送过来的,我们为此耗费的外汇仅价值90亿人民币左右。
钴矿石
这又是个稀有金属,储量和产量都低的发指。
2023年,全球钴的产量仅为23.7万吨,好消息是全球钴的需求量仅为19.9万吨,就这么点产量还能供大于求。
刚果共和国挖出了17万吨钴矿石,占全球产量74%,印度尼西亚挖出了1.7万吨钴矿石,俄罗斯挖出了0.88万吨,澳大利亚挖出了0.46万吨。
至于中国,几乎没挖出来,钴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了98.41%,预计在2025年会达到99%。
但没关系,只要花费一点点外汇,刚果人就会把钴矿给我们送过来。
硼矿石
全球硼资源出口总量为250万吨,但中国一家进口了149万吨。
至于来源,看到全球产量图了么,那根绿柱子是土耳其,这个国家的硼产量太恐怖了,而且又便宜又好用,限制土耳其硼产量的唯一因素就是订单。
图片
硼矿石中国对外的依存度达到了80%,但换句话说就是中国需要的硼矿石不需要自己挖,别人会自己送过来。
钾肥
钾是农作物生长三大必须营养元素之一,但中国缺钾。
其实也不怎么缺,中国也是世界钾肥生产大国,有青海柴达木盆地与新疆罗布泊两个钾肥圣地,这两个地方产出了中国95%的钾肥。
以氯化钾为例,中国的年产量达到了700万吨,可惜农民需求量太大,还需要进口793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
并不是说不计代价就产不出1400万吨钾肥,而是外国卖的太便宜,中国便宜钾肥的产量只能做到700万吨。
加拿大、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合计占全球钾盐储量占68%以上,堪称钾肥遍地,他们愿意出售钾肥的价格,很低很低。
图片
只要愿意花点外汇,他们自己就会把钾肥送过来的。
贸易安全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原材料是不可替代的,几乎所有的矿石中国自己都能挖,只是成本贵而已。
那极少数的几个对外依存度能有99%的,虽然极其稀有,但消耗量太低,平时随便就能储备个几年所需,战时已经足够用了。
不过成本高,这本身就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产能不是说拉就能拉的,因此原材料的供应安全我们需要保证。
中国对外依存度高的重要原材料我上面已经几乎全列了,稍加留意后可以发现,除了大豆之外,其他几乎全是中国够得着的国家,尤其是量大的物资几乎都是如此,这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刻意安排订单后导致的结果。
东南亚半岛和中国陆地接壤,中东和俄罗斯是中国交好的对象,剩下的就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了。
但这两个国家和中国很近很久,和美国很远很远,中国离开第一岛链后第一个碰到的就是菲律宾,第二个就是印度尼西亚,第三个就是澳大利亚。
尤其是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和中国的互补程度堪比中东,中国很缺一个澳大利亚。
所以中国这些年狂建海军,就是为了保卫我们到中东以及澳大利亚的贸易航线。
澳大利亚每年不是花费300多亿澳元来和美国一起建设海军,以确保自己和最大贸易国中国的贸易航线不受中国的威胁吗?
图片
巧了,中国也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确保自己和最大矿石供应国澳大利亚的贸易航线不受澳大利亚的威胁。
中澳之间目前的自由贸易状态非常好,长期维持这种状态有利于中澳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种状态,美国政府想破坏不行,澳大利亚政府想破坏也不行。
贸易总览
2023年,中国进口2.55万亿美元,除电子元器件外,进口产品结构里原材料和低级产品占了大头。
图片
我们每年拿出这么多外汇买这买那,付出了什么呢?
2023年中国出口3.38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类目是高新技术产品,占比24.93%,第二类目是电子产品,占比18.12%,这两项加上汽车占比已经达到了50%。
图片
总金额高没什么,但这个出口结构太可怕了,落后国家无所谓,美国看了非常心慌。
美国不希望中国的技术继续升级,希望中国一直乖乖当血汗工厂,但中国不同意,所以中美爆发了贸易战、科技战以及金融战。
而对中国来说,通过制造这种科技工业品来换取大量的原材料,这样的日子每多坚持一年,自身的实力就强大一分。
但美国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下面是202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列表,和中国贸易额最大的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台湾。
图片
从这个贸易额排行表中,你可以破解很多国家政策的秘密,很多事情国家为什么会这么处理,原因就在这个贸易额排行表中。
在美国的脱钩下,你可以看出除美国本身外,美国控制下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和我们的贸易额都下降了10%左右,非常整齐,而美国势力范围内的所有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额都大幅下降。
但同为美国势力范围内的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额反而提升了4%。
俄罗斯的对华贸易额固然增长了恐怖的26%,但印度的对华贸易额其实也悄咪咪的增长了1.5%。
从这个对华贸易额同比增长率的多寡,你也可以看出来这些国家对中国的真正态度。
对华贸易额减少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态度就越差,在美国势力范围内但对华贸易额减少不多的国家,比如说法国和英国,对华态度就很明显有点出工不出力。
而澳大利亚身为五眼联盟之一,你有多久没在国际时事新闻里看到澳大利亚出来给美国帮腔反华了?最近一年感觉澳大利亚都销声匿迹了。
俄罗斯对华友善就不说了,这个印度就比较好玩,从这个贸易额增减来推断,印度和中国就是在逢场作戏,假打一场给美国看,印度想借机问美国要点好处,中国给予配合。
当然这是建立在中国强大的基础上,印度这就是老油条战术,谁都不得罪死但谁都不真心投靠,如果中国在和美国对决时露出的颓势,我毫不怀疑印度会狠狠的扑上来咬一口。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2023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表里,大量的同比下降,显著增加的仅有俄罗斯,远远抵消不了下降的。
但2023年,以人民币计价,中国出口23.77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同比下降0.3%,实现贸易顺差4.3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扩大13.6%。
对中国的前20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都是跌多涨少,中国在2023年是怎么做到进出口额还能小幅微升的,甚至贸易顺差还出现了巨额扩大。
因为地球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止20个,下面那些国家每个都很小,但如果量足够多,可以引发质变。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都出现了显著增长,对中东和非洲的贸易额也出现了显著增长,美国用尽全力,带着麾下所有国家对中国减少的贸易额,被我们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给直接抵消了。
美国这次是出了全力的,不仅动员了麾下所有小弟,还祭出的金融战武器,直接把利率给拉上了天,然后撤掉了所有能撤掉的对华订单。
我们顶住了第一波,几乎抵消掉了美国的所有攻击。
但美国就只有第一波了,第二波攻击直接没有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第一波里打出去了。。。
2024年刚过去八个月,根据新华社消息,以人民币计价,在这八个月里中国出口16.45万亿,同比增长6.9%,进口12.13万亿,同比增长4.7%,实现贸易顺差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图片
而且美国已经开始降息了,人民币的币值一直在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还是美元结算,等年底汇总了,以人民币计算的数据会更离谱。
美国的全力围堵,就这?持久力连一年都不到,甚至具体来说只有半年的时间,因为主要伤害集中于2023年下半年。
到了2024年,在美国降息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就已经恢复了高速增长,下半年美国已经降息,而2023年下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很差,同比增幅只会比上半年更高。
农村包围城市真是个好策略,美国及麾下小弟再强,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是一小撮。
按这种贸易增长势头,按这种科技工农业品换原材料的贸易结构。
自由贸易是个好东西啊,要大搞特搞坚持搞,时间仍然在我们这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1:01 | 只看该作者
大基建,也烂尾了!


原创 樱桃团队 樱桃大房子 2024年09月12日 20:47 广东

全国各地正在爆发一场基建停摆潮。
各地的高铁、地铁、公共交通等等陆续被叫停
首先是地铁,今年不少有城市传出,地铁被叫停的新闻。
2月份的时候,哈尔滨因为债务指标的问题不符合要求,地铁规划被退回。
3月份,青岛政府也透露,指标不达要求,14号线被叫停。
武汉,地铁 3号线二期工程停工了。
就连一线城市也在降温。
4月,北京地铁11号线二期线路发布了相关招标公告。北京地铁,缩水了。先前公示信息,线路总长由23.8公里,现在缩短至17.4公里,设站也从17座减少到14座,比环评报告的里程缩减近30%。
深圳地铁,也按下了暂停键。7月,相关人员表示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至惠州暂无法启动建设。
高铁也如此,拟新开工的铁路变少,有些甚至纳入开工计划没有进展。
有的本应该2023年开工的结果到2024年,有些计划开工了但是可研没批复,有些压根还没启动等等,具体如下:
图片
还有些高铁站建成之后闲置很多年。媒体报道,全国至少有21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缘故,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
图片
就连前段时间,媒体说,各地兴起了“人工运河”热,事实上真正开工的也没有几个。
图片
为什么各地大基建被叫停。
很简单,现在从上到下都没钱了,不能再支持买买买的不理性行为。以前各地都是“以债谋发展”,通过发债大搞基建,以此来拉动投资,从而驱动经济。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但是,越到后面,基建的边际效应在下降。以前1块钱的投资可能可以创造5块钱的GDP。但是现在1元的投资,只能创造几毛钱的GDP。那肯定就是不可持续的。
伴随而来,各地的债务负担也越来越重。
最明显的就是中西部的债务问题,债务负担重,而且很多地方都要靠转移支付来度日,自身的造血能力就差。
图片
这些都是当年大搞铁公基的地区。一开始,确实是要想富先修路,各地把交通网路打通。但是,没有其他产业撑起来,政府还继续搞铁公基。最夸张的,就比如桂林这一个三级地级市,都能建9座高铁站;想想深圳这个一线城市,到现在也就建了4个。
除了债务问题严重,现在各地财政收入也在减少。
今年头半年,全国的公共预算收入比去年少了2.8%;税收这块儿跌了5.6%,但非税收入却涨了11.7%。
非税收入是啥?据说有这么几项。一是政府基金收入。比如土地出让金;二是国有资本收益。比如国企上交利润;三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比如办理各种证照的收费;四是各种罚没收入。比如各种违章违规罚款。

以前主要来源是土地财政,但是今年土地财政缩水很严重。今年前7个月,地方土地出让收入17763亿元,同比下降22.3%。收入规模规模回到8年前。

图片

1-7月份,全国293个地级市中,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的城市达到了218个,占比超过74%。

有的地方,负增长是100%,也就是卖地收入为零。

多个主要城市前8个月卖地收入都比去年同期低很多,像成都、广州等城市都直接腰斩了。

图片

全国住宅用地平均成交溢价率一直比较低,2024年8月为3.24%,较上月回落2.1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

图片

现在,非税收入主要靠罚没收入,还有一些是矿业权占用费和出让收益,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提高,盘活国有资产等增加。
真的是在想尽办法地增加收入了。
收入下降,但支出却在增长。今年前七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5%,财政收支缺口达1.98万亿元,去年同期收支缺口才1.23万亿,收支缺口扩大的速度有点大,同比增加了60%。
今年前七个月,除了上海还能有盈余,其他30个省份全部入不敷出。
图片

加上全国的今年的占大头的税收收入都是在下降的,只有小头的非税收入在增长,但是呢,支出还是在增长,所以反过来这个缺口就扩大了。

简单的说,现在整体的问题就是债务高企,以及收入减少,开支还在增加。
图片
还有更可怕的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就是我们今年经常听到的,我们已经从大基建时代,进入大维修时代。
一来、房子老龄化,有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3户人家就有1户人住在房龄在25年以上的。这些老房子,维修费用不少,像外墙脱落,外墙漏水,还有电梯故障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政府掏钱一起。
二来,“铁公基”维修期到来。
还有今年五一假期的广东梅大高速公路坍塌。
这是一条通车十年的高速路,去年已经发生过一次塌陷事故了。
以上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种事情不能再发生了。
据说,现在公路养护每年就有7500亿的缺口。
还有高铁的维修费用。
世界银行2019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高铁动车组通常遵循以下维护周期:
大概每隔两周至两年,动车组会进行一次例行保养。大约3年时间,动车组就要回厂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大约12年的运营周期,动车组将进行全面的拆解和部件更换。
中国的高铁动车,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交付,至今已经17年。可想而知这个维修费用有多高。
同样,地铁也有这样的维修周期,运行5年就要进行“架修”,10年就需要进行“大修”。
按照各地的地铁通车时间,应该很多城市的地铁也要进入大修周期了,这也需要不少钱。
进入大维修时代,各城市之间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人多的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市,有钱去维护维修。没钱的地区,可能后面这些设施就只能越来越差,或者运营维护成本太高,就直接停掉了。
那这样,那些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好,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可能要面临“返贫”的景象。
那么,人口和资源也会就会往那些建设更好的城市倾斜。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5#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43 | 只看该作者
极致内卷之下,拼多多挥刀自宫,“中国首富”是无法承受之重


原创 小萌王 汤山老王 2024年09月03日 11:31 山东

一个曾经说要帮助穷人的创业者,如今却成了中国首富,这个事听起来有点怪怪的。

最近拼多多和创始人黄峥成了舆论焦点。今年8月初,44岁的黄峥成了中国首富。他以486亿美元的财富,取代了2021 年以来占据中国首富之位的“瓶装水之王”钟睒睒。黄峥2015年创立拼多多,不到10年就登顶首富。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短短十几天过后拼多多高管们挥刀自宫,公司市值暴跌,黄峥的首富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就直接被拉了下来。前几天坐拥中概股市值第一宝座的拼多多公布了二季度财报,这是一份足够亮眼的成绩单。拼多多二季度营收970亿,同比增涨85%,净利润344亿,同比增长125%,营收和利润增速确实都放缓了,但对比它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二季度营收只增长4%;京东二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1.2%。拼多多依然是行业内不可一世的存在。

可没想到在当天的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的管理层对自家买卖一通无情地猛泼冷水,致使拼多多股价下跌近30%,当天市值跌没了600亿美元,相当于跌没了1.5个京东,或者6个新东方。

在电话会上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表示,当前拼多多的业务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必然会让收入增长放缓,且利润逐渐下降的大方向是不可避免的。这还没完,管理层随后又补一刀,说在当前进行股票回购或者分红是不合适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也没有这方面的必要。

要知道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美团、小米这些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加大回购力度,维护股价回馈股东。再看看拼多多,今年上半年就赚了600亿,赶上去年一年的利润了,之前投资者按照美国股市的逻辑给拼多多定价,现在拼多多高管却公然要按照中国股市的逻辑给股东分红,这样在公众面前疯狂砸盘,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有人说黄峥喜欢低调,打死也不愿意做首富。2020年时黄峥个人身价一度超过马云,位居富豪榜第二,当年7月他就卸任了拼多多CEO,同时减持股份,持股比例从43.3%下降到29.4%,再后来他又卸任了拼多多董事长。这一顿操作之后,黄峥身价大幅下滑,不再是富豪榜第二了。但今年8月,由于拼多多的股价在中概股中一枝独秀,黄峥直接“被迫”登顶首富了。

枪不一定打出头鸟,但一定能打出头商人。黄光裕、许家印、王健林、钟晱晱等,这些中国前首富们的人生都经历了各自的劫。之所以有首富魔咒,一方面,古今中外能成为首富的,大多不是循规蹈矩之人。他一定要彻底推翻某个行业原有的生态和规律,才可能成为首富。

比如王健林说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许家印说过“投资就要过山海关,谁不过谁后悔。”首富们往往不会循规蹈矩,甚至有些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只要想找到他们的“原罪”,大概率都能找到。所以中国首富能善终者,确实不多。

拼多多2018年在纽交所上市后,创始人黄铮就低调神秘起来,刻意规避外界关注,几乎没再接受过媒体采访,2021年互联网反垄断之后,他彻底退居幕后。因此很多人猜测,这次拼多多的自黑是因为黄峥不想高调,打死不当首富,所以要把股价砸下来。

这种说法没法证实,但也没法证伪。从结果看,拼多多股价下跌后黄峥确实结束了短暂的首富之旅。但高管们公开自黑,不惜打压股价甚至股东们撕破脸,这倒像是有意而为之,做给别人看的。这背后的目的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仔细拆解拼多多高管的话,公司将投入巨额资金扶持高质量商家,大幅度减免优质商家的交易手续费,未来一年预计减免100亿元。这些话翻译过来就是,拼多多卷死商家的低价模式可能彻底玩不下去了,这个模式可以说就是拼多多的“原罪”。

一个月前,在拼多多广州总部,有几百位拼多多海外版TEMU的商家找上了门。TEMU横扫海外市场,海外手机下载排行榜仅次于亚马逊,它在海外也是老套路,不惜一切代价做到极致低价,且毫不意外,商户的利益依然是这个代价。东西卖多少钱,卖家说了不算,拼多多说了算。

首先就是类似于海选,先相中你的货,觉得有可能火,就猛砸流量砸成大爆款,但流量不能白给,你必须给出超低的价格,别的卖家要想胜出,价格还得更低,就这么一直卷下去,价格低到几乎赔钱干。到后来更狠,平台干脆直接帮卖家改价格,给卖家弹出一份自动改价协议,想要流量就得签,一旦签了就相当于授权平台直接帮你改价格,一天最多可以自动降价15%,如果这些你还能忍,最后还有“仅退款”等着你。

拼多多给买家推出“仅退款”选项的初衷号称是打击假冒伪劣,只要买家觉得货有问题,平台就支持买家不退货,只退钱,而且不需要卖家同意,弄不好卖家还要被平台罚款。就这么个极限压榨,哪里是惩治假冒伪劣,分别是中国版本的“零元购”。平台给一个“仅退款”选项,买家不会觉得商户很好,而会觉得是平台很不错,而且平台这招借花献佛不用付出一分钱成本,也不怕商户撤离,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其实拼多多的商家们早就被极限低价和“仅退款”搞得苦不堪言。今年3月拼多多自营店上线了一款产品,但在短短半小时内这款产品被大面积疯狂下单,然后又遭到退款、差评、辱骂客服。于是店铺仅仅上架了一个小时就紧急下架了商品。

这场风波发生后,拼多多小二就公开怒斥这次诈骗行为,并表示将坚决诉诸司法机关。那么这些所谓的诈骗人是谁呢,其实并不是拼多多的竞争对手,而是在拼多多开店的中小商家们。拼多多的“仅退款”机制刚开始受到了买家的支持,但也催生了大量羊毛党。

不少商家的销售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羊毛党“零元购”了,极致低价之下卖家的利润一共才多少?网上有一个卖女装的商家称自己“618”活动向平台买了大量的流量,活动期间有1000万元左右的销售,其中380万销售被退货退款,另外有350万被“仅退款”,造成大量的亏损。无法忍受的商家们开始向拼多多说不,因此用炸店的极端方式来反击平台。

有人就说,干嘛非在这一棵树上吊死,去别的平台开店不就行了吗?当然可以,但关键是现在到别的平台东西卖得出去吗?这两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多买家从其他平台转移到了拼多多,因为这里有极致的便宜。几年前对于一二线城市的中产来说,低价的拼多多,在他们眼里是很LOW的存在,但如今下滑的个人收入和下跌的房价,让很多人很焦虑,从抵制拼多多,到理解拼多多,加入拼多多。

2023年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就接近9亿。要知道我国14亿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9亿,18岁以下的儿童有3.6亿。就算算上重复账户,估计成年人中完全没有使用拼多多的其实不多了。我一位月薪好几万的朋友,在我印象中算是很追求生活品质的那种,去年也开始用拼多多购物,之前她是京东和天猫的铁粉,当她的房子价格跌了40%,虽然收入还过得去,内心焦虑也开始让她做出了无声的改变,购物主打拼多多。

极致低价加上仅退款,让钱包越来越不自信的买家们着迷。结果是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利润增速极其恐怖。2020财年第三季度才首次实现盈利,2021-2023财年,它的净利润就从77亿增长到了600亿,而今年上半年就赚了600亿,赶上了去年全年的利润,实在是夸张。

随着拼多多股价一路走强,甚至在公司体量远不如阿里的情况下实现了市值反超。但是看似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拼多多,其实是正在走进一个死胡同。

首先,卖家们已经无法陪着拼多多无止境地卷下去了。在没有消费降级之前,对很多商家来说可以多个平台同时经营,其他平台的店铺主要收割中产和富人,同样的商品价格可以高一些,保证盈利。而在拼多多的店,即便卷价格,利润很薄甚至没有盈利,至少也能走个流水,挣出来一部分房租和工资。总之,整体还是有钱可赚。所以经济好的时候,商家们可以和拼多多携手走下去。

十个商家九个骗,十个顾客九个善,拼多多赌对了这一点,所以低价和“零元购”刚开始帮助拼多多弯道超车,但很多客户的善良没能抵挡住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零元购”和低价口口相传,使得中产们纷纷涌入拼多多,这给了拼多多极大的话语权,缺少话语权的商家们赚钱自然变得越来越难。可以说拼多多把买家们都吸引过来之后,卖家彻底失去了选择的可能。

这两天离老百姓最近的餐饮行业,也印证了极致内卷的现状。今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近90%,利润率低至0.37%。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干一年营收1000万,利润只有3.7万,这老板还不如去工地搬砖挣的多,关键搬砖还不需要本钱。大家现在出去吃饭,为了极致省钱,都用各种团购、平台优惠券,这优惠是饭店们想给的吗?不是的,当流量被低价平台垄断,谁不愿意这么玩,就只能出局。

拼多多吸附了巨大的买家流量之后,卖家也被牢牢吸附在这里,大家更加内卷,价格低到几乎无利可图,甚至不乏因为“仅退款”被彻底搜罗走最后一个铜板,而平台却赚取了巨额利润,换做我,可能也会选择低调做人。拼多多在海外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功?甚至能在短时间内挑战供应链管理已经非常成熟的电商巨头亚马逊?

向内压榨员工,向外卷死同行,向上绑架供应商,向下跪舔客户,这是最近几年跑出来的大企业的一个通病,也是未来中国企业出海的一大隐患——没有人想卷下去,但又不得不跟着一起卷。

内卷就像一场瘟疫,绝对会迅速感染所有参与者,尚未被感染的群体,能做的就是再也不和感染的群体一起玩了。大家有没有想过美国市场为什么允许日系汽车做大做强,却容不得比亚迪和“蔚小理”等中国汽车新势力的存在?是因为日系汽车性价比高吗?

我们中国汽车的性价比更高,我们用三万美元做出比他们八万美元还高的配置,正是因为性价比太高了,高得让他们害怕,比如让劳动者“自愿放弃”休息,提出996福报的马老师都得直呼内行,消费者是爽了,那本土的商家和员工呢?这就是为什么今年拼多多的是非如此之多。

此外,拼多多成为了宏观经济的反向指标,它越赚钱,说明人们越不敢花钱,经济越冷清,它的存在就像美女脸上的一个伤疤,显得如此刺眼和突兀。它去年底成为美股市值第一的中概股,被华尔街各路资本争相追捧,一个受益于消费降级的企业居然成了中国企业在世界的代表,这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实在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我们堂堂大中华,一直以来对外都是钱可以不要,但是脸一定得要。

7月底,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提出反内卷,反内卷就是反低价恶性竞争,谁是低价竞争的代表,大家心知肚明。拼多多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标签符号应该是感到了极大的不安全感,所以这次它劝退投资人,说大家别再追捧我们了,我不配。在任何国家,跟宏观经济做对手盘,都不会是一门持久的生意,这和巴菲特所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成功”有点类似的感觉。

2016年拼多多刚诞生不久时,黄峥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把资本主义倒过来》,这篇文章就是他创立拼多多的底层逻辑。

他的想法是,当几百几千个消费者联合起来,说想要一件羽绒服,商家你愿不愿意生产,愿不愿意低价出售呢?商家一定会说愿意,因为商家获得了确定性,他用牺牲部分利润换来了这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穷人的消费意愿变成了富人的利润,富人的部分利润又回流到了穷人身上。这就是黄峥所说的“把资本主义倒过来”。

拼多多打天下,靠的就是拼团,也就是把成千上百个消费意愿集合在一起,反向向厂商要求低价。这个逻辑的初衷是帮助穷人,让富人补贴穷人。可当拼多多走到了今天这个规模的时候,估计黄峥也感到困惑了。到底谁是穷人呢?是自己不断想讨好的买家,还是自己曾经想共赢的卖家?好像自己都说不清了。

时代把黄铮变成了首富,时代也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1:06 | 只看该作者
有个问题,研究了一晚上都没搞明白,求教


原创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年08月11日 06:35 北京

这几年,总是看到政府数据出来之后,有新闻说“超过预期”“不及预期”,然后就如何如何。
周五晚上拒绝了聚会,周六干完了活,晚上在家里自个随机生成了些洋酒,真就是随机,就是下面这一格,以及没拍到的随便组合。洋酒适合加冰,所以度数降到30度以下,还可以随便组合,无论惊吓还是惊喜,终归是“不确定性”,这很有意思。
图片

于是,喝酒这事就找到了更高大上的借口。
在小镇的想法里,对复杂的人类经济活动进行提前判断,这起码是“半神”才能做到的,以目前的人类经济学理论或者模型,压根就不可能有准确判断,一切判断都是概率,既然判断根本就不准,甚至还不如掷筛子,那凭什么拿所谓的“预期”作为基准?
所以小镇就想搞清楚,这个所谓的“预期”到底是何方神圣,凭什么因为现实跟这个预期不符,就硬说现实出了问题,凭什么不是这个“预期”错了呢?
于是这一晚上就报销了,“卷卷”难得在大晚上躺平了,不用守夜了。
图片

小镇最核心的质疑是,种种对于经济的判断是基于西方经济学,先不说到现在西方经济学都无法解释“中国奇迹”,就说西方经济学越来越精致,看似研究宏观,实质已经越来越微观。
而且一般做出预测的往往是金融投资机构,但是投资什么时候是一个预测的游戏?投资一直是一个概率游戏啊,谁是靠预测搞投资?
就比如美联储今年是否降息、什么时候降息?
这个问题极为宏大,影响因素极多,说得直白点,哪怕说好了要降息,但是如果鲍威尔突然进了ICU人事不清,会按照预定计划降息吗?
美联储是否降息,市场上一直就是以概率进行判断,所谓概率,只要不是100%又或者0%,有什么本质区别?
说白了除了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革,其他波动绝对达不到100%的确定性,所以,绝对不能把对宏观的认知,去直接应用在微观。
美联储是否降息、什么时候降息,这就是一个微观问题;
世界格局的变化、工业或者智能革命、中国崛起等等,这是宏观问题。
任何人如果只拿宏观问题去分析美联储是否降息,无论他说的多么动听,都不专业,更不可能因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宏观太过复杂,定向的选择某几个宏观因素,必然意味着忽略了更多的宏观因素,这不过是看起来更科学地赌命罢了。
所以,所谓预期到底怎么来的?
金融圈的大佬也在质疑。
美国投资大师、华尔街大佬、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上个月就发表了一篇备忘录,主题是“愚蠢的确定性”。
这篇备忘录从七月初纽约时报的报道开始,这篇报道引用拜登的一位幕僚的话,说丝毫不怀疑拜登会胜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当然,霍华德·马克斯并没有去纠结拜登到底会不会胜选,也没有去嘲讽这种判断。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是什么让一个人,而且是有很高层次的人,去100%的相信一件事。
跟小镇开头提到的“预期”是类似的。
随后霍华德·马克斯举了很多预期失败甚至截然相反的案例,就不多说了。
最终大佬认为,很多当时认为100%的事情,实际上很少能够成真,太多人高估了自己对未来的预测能力,而且就算事件真的如预期一样发生了,哪怕100%命中,但是市场的参与者的反应也不是确定的。
举个例子,就拿日股还有美股来说。
小镇年初就判断日本今年大概率要发生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会首先爆发在日本股市,起因是日元加息、美元降息,因此建议关注日本、美国货币政策调整。
提前半年预测到这种精度,应该可以了吧,现在看,显然是正确的吧。
美国股市就更别说了,小镇早就说过了,美国炒作AI概念就是为了支持股市,因此小镇判断如果投资美国股市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一定要抓住AI龙头股,而且要注意风险,警惕现实表现刺破AI故事泡沫。
但是实践中,往往走错了。或许是过于关注风险,所以干脆敬而远之,于是错过了几个月的暴涨;又或者只看到有机会,忽略了风险,于是正撞上了最近的暴跌。
其实这种所谓的“预期”,压根就不可信。
原因小镇在《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远了》《复杂问题简单化,还不如掷骰子赌一把》等文章反复说了,西方经济学越来越精致,把复杂现实简单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理性人“假设,这种简单到失真的模型,仅仅在外部环境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还有参考性,但是外部环境变化大一点,错误百出。
中金的年度预测就是典型。一般年份正确率80%以上,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比如2018、2020、2022、2023年正确率骤降,甚至全错。
所以,小镇对金融或者投资的思想是,不要去做预测,人心难测。
把重点放在概率上,基于不同的概率做出决断,当然难度大的离谱,如果能把概率游戏玩好的,有几个会在机构里打工?
最后,回到“预期”到底来自哪里。
小镇看了几十篇知网跟预期判断有关的文章,绝大多数文章,只提到”预期“,根本没说这个预期来自哪里,少数文章会提到,某某机构的某个人说“不符合我们的预期”,而从百度搜索来看,也没找到最初的预期到底来自哪里。
所谓的机构判断,本质上不就是那几个人定的,凭什么这几个人的判断就准确?有没有人统计过不同机构预期判断的准确率?而大机构预判,有多少是大佬参与?
最终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跟中国经济、金融有关的“预期”,往往来自于国外媒体,但是国外媒体的报道,大多数也不标明这个预期是谁判断的,就像是中国经济超过预期还是不及预期,主要根据西方媒体报道的主旨来,随便写、随便编。
应该不至于吧?
所以,小镇想请教下大家。
这个“预期”,是不是行业内众所周知,所以压根就不需要专门说?
还是说,哪怕金融行业从业者,也不知道这个预期到底来自哪里?
一个起码大众不知道来源的预期,凭什么就作为行情波动的依据?
研究了一晚上,没啥结果,出去溜达吃饭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08:22 | 只看该作者
中信建投的保时捷少爷给濒死的金融行业彻底盖上了棺材板


财大易晟金融学院 2024年07月27日 20:47 山东

昨日中金晒高薪,
重拳出击泪沾巾。
少爷不知降薪苦,
隔岸犹炫高尔夫。
中信建投摊上事!实习生炫富,信息量极大...
今天下午一个券商大瓜的视频刷屏社区网络,这个视频信息量不可为不大。
视频中,实习生开的保时捷,百万起步;打的是高尔夫,奢华人生。
或深谙互联网传播要义,楚乔同学的视频封面信息量很丰富:
既透露实习的单位是头部券商“中信建设证券”,又展示主人公“身着深绿色西装身姿挺拔的自己”,还有一般人很少能接触得到的投行工作环境。
图片
根据楚乔同学的视频,实习的生活是这样的:
早上开着保时捷来到国贸,十点到公司打卡,来杯咖啡准备开工,分享正在关注事情,包括“再融资收紧””望圆科技先锋项目启动大会材料”” 海柔创新项目财务诊断报告”。
然后来到国能信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上,再去IPO会议室学习一下,分享一波上海银行某支行的询证函,接着就下班了。
楚乔同学下班后生活也很精彩 ,先打个高尔夫,晚上再约场羽毛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看了视频,又是被自己帅哭的一天。但是,这位实习生除了炫富,还晒出了建投的公司内部信息,透露了客户内部资料,可以说问题非常严重,比如IPO的几个项目被泄露(望圆科技、海柔创新、国能信控)。
图片
根据最新消息,高层非常震怒,不仅实习生要被开除,招进来的人可能也要摊上事,甚至连带建投自己。
图片
这件事已经不是降本增效那么简单。当然,实习生明显带资进组,又是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关键的问题,建投要长点心了。
图片
金融行业已经这么困难了,金融民工们不能再被这些地主家的傻儿子拖累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把业务搞死,最后全程累死累活干活儿的牛马来背锅被裁员,VIP依然是不动如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就此,财联社记者连线该实习生,其表示,“近期,本人上传至公众媒体的个人生活视频,并被不实猜测和杜撰。目前网上有关对本人身份的讨论,均为不实信息,本人父亲系王超,已退休。本人已经深刻认识自己行为过失,对自己的过失深表歉意。本人在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已第一时间将相关视频从个人账号上撤下,也恳请大家不要再转发,我会从中深刻反省,汲取教训,也恳请大家给予谅解!”

自2022年7月份,中金公司员工被亲属在社交媒体秀出高薪引发巨大舆情之后,国内证券公司大都对于员工的个人社交账户管理进行了严格要求,亦有券商对于实习生社交媒体账户管理提出了纪律要求。
记者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管理好社交媒体账号”是证券公司招聘实习生的基本要求,有的券商招聘人员会先行检查实习生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账号,对于乱发动态的,一般不予录用。
“券商现在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舆情发生,如果应聘实习生社交账号内容非常活跃、随意,后续发生舆情的概率会相对较高。有鉴于此,这一类的实习生,我们一般不会录用。”某券商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受访人士同时提到,实习生社交账号管控难度较大。“正式员工社交账号尚且时有问题出现,实习生账号管控难度更大。我们只能提醒实习生不能乱发动态,但如果其舆情风险意识过弱,执意发布,我们往往也无计可施。”
亦有人士透露,证券公司存在为数不少的“小黑工”,即非公司规范招聘渠道入职的实习生。此类实习生前期考察相对较少,其接收到的来自券商人事和行政部门的注意事项提示等因故不充分,存在管理疏漏,出现舆情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1:45 | 只看该作者
法国人说,巴黎奥运会是中国人举办的


原创 zhoubotong 兰香湾 2024年07月23日 08:38 江苏
文/周伯通

法国人在家里煮了一锅白开水,宣称要请五个朋友吃饭,一个朋友问要带点啥啊,他说,啥都不缺了,带点牛肉羊肉就好了;另一个朋友在电话中问,还缺点啥啊?他回答,啥都不缺了,就差点素菜,你看着带点吧;还有一个朋友在赶来的路上问,还要带点什么吗?他说,啥都不缺了,你在楼下带几瓶酒上来就好了。

图片

而且这顿饭还是火锅,所有的食材还只有华人超市有。

巴黎奥运会就是这样,你问法国总统还缺点啥,他底气十足的告诉你,“啥也不缺了,你只要带一个空调就好了。” 后来发现,无论哪个国家带的空调,都是中国产的。

法国人说,巴黎的奥运会其实是中国人举办的,就拿奥运烟花表演来说吧,说是要搞环保,不能放那种火药烟花,中国人就跳出来,你给钱,这一切交给我办!

中国带去了1100架无人机过去啊,这些无人机挂载冷烟花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演了一场绚丽表演,时而变成奥运五环,时而变成奥运会会徽,时而变成高卢鸡,时而变成鸢尾花。

由于法国也是一个政治正确的国家,他们也是黑命贵的,有人就问,“能不能变成一群黑人在空中舞蹈?” 中国人说,这个很难办,无人机在战场上都发现不了黑人,你还让我用无人表演,太为难人了。

巴黎奥运会的体育设施也基本上来自于中国,你就拿兵乓球台来说吧,中国这次做了大胆的创新设计,表达了“中国的科技与法国的浪漫的水乳交融”,有的游客说,我看法国也不浪漫啊,这不要紧,你不浪漫,中国替你浪漫。

图片

这个比赛的乒乓球台全部采取的都是立体化设计,采用了减锐平滑处理以防止运动中的擦伤。‌此外,‌球台还配备了自带芯片的可变灯光系统,‌可以通过手机或遥控装置调控灯光的变化方式,‌为比赛营造独特的氛围。‌这个被称为“彩虹球台”,黑色为主调,‌粉色为配色,充分地体现了法国对黑人以及LGBT群体的包容。

法国每年的6月份叫“彩虹月”,巴黎、里昂、波尔多等许多城市也都披上彩虹装扮,用最绚丽的色彩热情迎接六月骄傲月的到来。彩虹月的活动也逐渐变成与其他节庆一样的欢乐节日,游行、音乐会、戏剧、展览…在音乐与舞蹈中尽情释放。

这玩意咋说呢,中国肯定不让搞,这违背传统文化的阴阳规律,阴就是阴,阳就是阳,当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降为地时,就会出现天地交泰,万物向荣!若阴阳不分,乾坤颠倒,就会出现天地不交,万物不通,这种情况象征着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传统的法国人其实也看不下去,但是没有办法,不知道被哪些人带头搞起来的,中国人虽然不允许公开弄,倒是中国也是个最大的受益者,鲜艳的彩虹色系或印有彩虹图案的T恤、连衣裙、衬衫、短裙、鞋、帽子、首饰、箱包等等,要么是义乌发过来的,要么是河北白沟那边做的,你彩虹一次,你骄傲一次,中国的口袋就鼓一次。

这次巴黎奥运会的吉祥物也是中国产的,据准确的消息,80%都是义乌生产的,这个吉祥物的名称叫“弗里热”,我看应该叫“肺里热”差不多,三十七八度的高温,法国官员却说,“一点也不热,你看我热吗?” 脸上确实看不出热来,但是从你的大喘气来看,你已经“肺里热”了。

据国内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广州关区企业累计出口体育用品及设备15.9亿元。在制造大省浙江2024年前四个月,该省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超100亿元,增长24.8%,这些东西的去向都是到了法国。

赛场上的显示屏也都是中国造的,它和国外品牌不同,科技感更强,中国人玩这些东西都玩出花来了,根据现场情况改变画线布局,改变地板颜色,实时显示比赛数据、镜头回放等,在显示屏上搞裸眼3D都可以!

要说巴黎奥运会上的中国东西实在太多了,奥运村的懒人沙发,接客的电动巴士,运动员的服装,场地的自行车,乃至各种售卖的小配件,据说奥运会比赛的时候,外面还有美食街,在法国的华裔准备去那卖臭豆腐、铁板鱿鱼、凉皮凉面、钵钵鸡、山东杂粮煎饼啥的。。。

法国前议员伊夫·杰戈对此非常不满,他对巴黎奥运会吉祥物由中国制造感到非常愤怒,他认为这是对法国制造业的严重伤害。他说,应该由法国国内企业来承担更多的生产任务。

在回应这一争议时,经济部副部长坦诚地承认了法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实际困境,他强调,法国确实无法在短期内大规模生产如此数量的吉祥物。如果所有吉祥物都是在法国本土生产,每个吉祥物的售价将高达50欧元,而中国生产的,只卖几块钱。

法国人说,全球各国来的参赛人员,中国人最多,也就中国人最纯,因为你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中国人,而其他欧洲国家的、美国、法国的,来的运动员花花绿绿,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你以为是突尼斯的,其实是法兰西的,你以为是乌拉圭的,其实是意大利的,你以为是印度的,其实是毛里求斯的,还有的人,也不知道是男的还是女的,膀大腰圆的,还穿着个高跟鞋。

只有中国人的团队,看起来清清爽爽,像一个正常的人,那这场比赛,注定了中国人是主角了。

法国人说,既然搞的是巴黎奥运会,但什么东西都是中国的,这又有什么意思呢,即使法国没有采购的,让各国自带的空调、家纺四件套啥玩意,不也是从中国的嘛。与其这样的麻烦,那法国巴黎的奥运会不如在北京鸟巢举办,法国出个租金,冠名为“巴黎奥运会”就行了。

图片

我觉得这个法国人的建议很好,只要举办国愿意出租金,每届的奥运会都可以在中国这里租借场地来举办。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31 , Processed in 0.2338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