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在经济周期的底部。当然,有些人也认为底部之下还有底。不过不管怎么看,现在的经济形势确实已经足够差。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销售端,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呈颓靡之势。
这也让很多人忧心忡忡,网络上乃至社会上的戾气也明显增多。
这明显不是个好的现象。但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经济有周期,在科技红利触顶,美联储又发起近三十年最强加息,将利率抬高到5的高位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必然都会被拉下水——中国也不可能完全例外。甚至,接下来如果美国那边崩盘,我们还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疾风骤雨。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我们真的要进入漫长的滞涨甚至萧条周期?对于全球,尤其是西方来说,恐怕是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则未必。在之前的相关文章中,云石君已经多次说过,我们是有政策储备的,而且储备的厚度可以说是全球主要国家中最雄厚的一个;产业升级方面,我们推进的也比较顺利,以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等新三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哪怕是在这个经济底部周期,也依然在蓬勃发展。而且,即便是GDP增速纵向已经跌至谷底,横向对比,上半年5.5的增速,依然是全球主要国家中的最高——而且这还是CPI已经降至0,通缩说法甚嚣尘上的环境下取得的。
所以,面对未来,我们其实还是相对有底气的,也是足够的牌可打的。
当然,这并不能消解大家的怨气——毕竟未来吹的再好,也不过是一种预测;而经济不景气则是眼下正在发生的现实。未来怎么样谁都不能完全保证,但眼下大家都在挨锤,这是实实在在的。官方不想着怎么逆转颓势,却光吹什么好日子在后头,这如何让深陷不景气的大家满意?
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官方眼下的战略定力,恰恰是为了将来的逆袭。甚至,我们当下之所以感到如此困难,除了一部分是大环境影响以外,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官方因势利导,是早有预谋的提前出清。
前面我们说了,官方手上其实是有牌的。比如大家最关注的房地产,网上一大堆人在喊能打的牌都打了,房地产已经救不活了。但实际上呢——一二线限购全部取消了吗?利率降到底了吗?房贷有打七折吗?棚改重新启动了吗?至于基本面,看一下网上“房市崩盘”说法的热火朝天,本身就证明了,其实是有大把潜在需求存在的——如果真的不想买房了,那根本就不会关注房价涨跌,更不会对房市崩盘这种显而易见会导致经济崩溃,进而导致他们失业的状况有任何情绪化的期待。
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政策储备,我们都有在一二线重启一轮房地产分化行情的条件。房地产这个事实上的中国经济最大支柱尚且如此,其他行业就更不用说。
只不过,条件和基础虽然具备,官方却始终按兵不动。不光是房地产,就是整个经济体系,官方也始终只是一句“保持战略定力”打发,最多就是出台一些缝缝补补的小政策,托而不举。
为什么托而不举?云石君以前的文章说过,这是要等待时机——也就是要等到美国崩盘,或者至少金融政策全面转向后再出,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早出了,不仅是帮美国背膨胀,让我们在中美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也会让我们在经济危机总爆发后陷入无牌可打的困境。
这是往后看的。而由这个思路往前推的话,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的困境,其实很可能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提前出清。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就可以明显感受到,现在和2010年代,几乎就是两个世界。整个2010年代,中国经济可以说是高度繁荣——无论是新型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称得上是突飞猛进,民众整体收入也不断提升,大家对未来也充满信心。总而言之,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销售端,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呈火热之势。
但这真的是可以持续的吗?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不可持续。当然,很多人有意无意的将其归咎于疫情。但实际上懂经济的都知道,疫情最多只是一个加速器,真正的问题,出在科技红利吃尽后增量触顶,出在美国债务问题积累引发的经济危机,出在中国崛起后全球政经格局改变引发的中美博弈——而这些都是结构性、趋势性的,不会因为某种突发事件而改变。
这些结构性趋势性问题的存在,意味着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来就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要进行产业升级,开辟新路径另一方面,也要对这些旧模式,以及旧模式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出清。
而且,这些出清,必须要提前行动。毕竟拖的越久,积累的规模越大,挤占的资源越多,这不仅意味着积重难返,真到总清算那一天,造成的冲击也就越大。而且,不把资源从这些旧生产力中逼出来,新兴产业也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和人才,真等到大清算来临,也就无法及时顶上。
这就有了2016年底的房住不炒,有了2021年对房地产牛市的辣手摧花,有了供给侧改革,有了过去几年的金融整顿和拆弹,也有了2021年出口火热期各种明里暗里的产能限制(比如拉闸限电)。
现在很多人回过头来,对过去的一些压制颇有怨言,以今日的颓靡,当倒证前几年收紧政策的错误,认为当时的做法,加重了今天的危机——比如之前对互联网、房地产乃至部分实体经济的整顿,现在就很多人有怨言。
但这绝对是混淆视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利弊相伴的。哪怕是正常行业的发展,也都是在形成积极影响的同时,带来各种弊端——互联网的垄断和实体经济的过度冲击,房地产火热带来的高房价,乃至于制造业火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能过剩,这些其实都是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循环的正常运行埋下隐患。
试想,如果当时不对互联网金融的无序扩张加以限制,任由其对金融乃至实体大肆渗透,等今日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悍然加息,以及对中国发动金融战时,我们的经济体系会受到多大冲击?
如果没有房主不炒结束15—17房地产大牛市,尤其是没有21年在新一轮牛市冒头时的辣手摧花,以及三条红线金融拆弹引爆恒大等地产大雷,而任由房子在过去两年再涨一轮,任由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再疯狂卖地建房,等到2023年的今天,当经济危机逼近顶峰,当美联储用高息吸取全球流动性,超到天际的房价叠加前两年卖地建房搞出的天量新房上市,我们的房地产会不会一举崩溃,进而把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全部带崩?
同样,两年前外部疫情叠加美元世界大放水催生的外贸火热期间,如果没有各种或明或暗的产能限制;等现在全球需求大幅消退,这些被当时火热行情撩的大举借贷扩张的工厂主,恐怕全都得上天台跳楼——然后留一屁股烂账给银行和担保人。
而以上是生产端的。消费端,大家都无比怀念2010年代,尤其是10年代最后那几年的那波消费升级浪潮;当时的盛况,与现在的消费降级相比,更是引发大家的无尽感伤和抱怨。
但问题是,那波消费升级浪潮,究竟是什么样的底子?那几年云石君,看到的新闻,描述的是农村出身屌丝小白领,分明月入几千却每天一杯星巴克——以此找到大城市白骨精的感觉;看到的是一群女屌丝背着个LV、GUCCI挤地铁,到了商圈后先去背街小巷吃顿沙县,然后蹬着高跟鞋进燕莎国贸,直奔兰蔻、香奈儿海蓝之谜柜台;看着一帮中产绞尽脑汁假离婚零首付最大限度的背房贷购房;看到的是地产大亨豪气冲天,拿着各种银行贷款和美元债拼命高价排第玩高周转。
屌丝王漫妮、中产深房理、土豪许家印,反正从上到下,一派消费升级的盛况。而消费升级的背后,则是借呗、花呗、小贷、信用卡、房贷、经营贷和各路开发贷美元债——反正都是一屁股欠款。
这种消费升级,背后有足够的收入或者现金流支撑吗,能有持续性吗?如果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总财富持续增长,那或许可以。但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无论从趋势性还是从结构性来看,科技红利触顶、经济周期到底和中美博弈激化都不可避免。所以是不可支撑,不可持续的——换句话说,经济的回落,是必然要来的。而如果任由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随着调整乃至滞涨来临,这些欠了一屁股债的屌丝、中产和土豪乃至地方政府,还有那些被消费火热撩的心痒痒的,准备砸锅卖铁撸贷款大搞扩张的工业生产者和服务业经营者,他们将面临的是什么?我们的经济体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全体民众又将面临什么?
那必然是天崩地裂!从生产端到销售端,从投资到消费,全方位的天崩地裂!
而这就是过去几年如果没有各种限制打压,我们现在会面临的局面。
表面上看,当时的打压限制,与现在的萧条衰退,在时间线上一脉相承,似乎有一些因果关联。但在捋清衰退的客观真正原因——也就是红利触顶、周期到底和中美博弈后,我们应该明白,其实当时的这种打压限制,恰恰是我们现在还能过得下去的未雨绸缪。幸亏当时我们打压了,限制了,让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和地方债没有继续扩张,给跃跃欲试贷款扩张的工厂主、服务业经营者还有房地产商浇了凉水,让撸消费贷撸爽了的王漫妮们没法继续贷款消费,用假离婚经营贷用惯了的中产无法炒房。正是这些把工作做在前头,我们才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避免了从柯立芝繁荣骤然转入大萧条的懵逼和狼狈。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困境,其实大家已经要感到庆幸了。现在你嫌钱难赚。可要不是国家提前给经济降温,任由生产消费投资出口一路狂奔下去,现在有一个算一个,所有人全得吃土,甚至上天台!
可就是这样,还有一大堆人在那哔哔,说什么“合成谬误”,说官方之前的打压政策,导致了今日的困境。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不否人具体政策施行过程中会有一些偏差,但整体而言,要不是官方提前动手,现在大家即便是想苟着都不可得!
总而言之,大家看到的所谓最坏现实,其实已经是最不坏的结果。我们眼下的困境,其实本质上,是早有预谋的提前出清。周期不可逆转,但可以提前预判,可以提前准备。正因为有了之前的提前出清,我们现在虽然难,但整个经济体系还能正常维持运转,大家虽然赚钱没以前容易,但绝大部分人至少还是可以维持正常生活。
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而现在,这种提前出清仍在持续。过去的提前出清,对冲了周期的部分影响,维持住了经济体系的基本运行;现在的提前出清,则是为应对经济危机最高潮——美国金融体系的崩盘,以及高潮过后的全面翻转做准备。之前我们出清的及时,让大家逃过了美国加息需求衰退的冲击;现在我们继续提前出清,则是为了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趁着这个低谷,将生产资料驱赶到新兴产业,为将来美国降息,中国救市启动后的经济反转,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只有新产业最大限度的取代旧产业,我们的经济复苏才有稳固的基础,到时候储备的政策打到出来,才能起到最大程度的反转之效。
这就是当下困境背后的逻辑。这也是我们之前经济好的时候多方打压,现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却有牌不打的原因。宏观调控本来就是逆周期而行的,政策的动与不动,顺势与逆势,其实都是基于经济预测的选择。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种逆风局下,政策与风向的逆行,本就是经济操盘的应有之义。而提前出清,更是我们应对这一轮大变局,在经济层面的根本思路。而直到目前为止,这一进展,虽然不乏瑕疵,总体上来说还是成功的,颇有成效的。
只不过,周期不可对抗,只能因势利导,所以这些动作体现到现实中,不可能产生那种惊天大逆转的效果,以至于大众的感受上,只感觉到了经济的下滑,却过去形势持续下去,对本应该出现却被及时制止的崩溃没有感知,至于现在继续出清对未来的好处,这种尚未发生的事儿,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就只能说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