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21360|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观察(二)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2-5-27 1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事件前后:关键人物浮出水面

原创:明人明察
ba(0, 0, 0, 0.3)]

这件事性质要多严重有多严重,情节要多恶劣有多恶劣。难怪昨天连上七个热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教材出问题,那是最不可容忍,不能原谅的。

看看网民从这些插画中发现了什么?兔女郎、纹身、性暗示、星条旗服饰、错五星.......这哪是审美标准问题?也不是人教社回应的什么“画法画风”问题,更不可能用失误解释这么多性质如此严重的问题集中出现。

这是一次典型的意识形态渗透,直接渗透到了我们孩子的教材,而且是以最肆无忌惮、以最没有底线的方式,把那么多令人不齿的内容,直接渗透到一个国家价值观塑造系统最核心的教材,渗透对象还是最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小学生。他们连我们的孩子都不放过。

教材出问题,影响的是亿万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从他们进入学校开始,他们的价值观和性格塑造,就跟课本产生了最直接的联系。

带着这么多严重问题的插画,竟然能够通过理应最严格的教材审核程序。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就是发生了。而且,问题插画教材,从一年级涵盖到六年级,于2012年或2013年审定后,一直用到今年才发现插图的问题。

九年时间啊,这些插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多少学生,想想就脊背发凉。


教材出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最晚从2005年开始,中小学教材就多次成为社会争议不断的热点。

2005年,《狼牙山五壮士》从上海二期课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语文新课本删除,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对此,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是这么回应的,“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存在距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那个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是,《狼牙山五壮士》并没有从课本中删除掉,只是从小学五年级课本调整到四年级自读课本了。
2006到2007年的人教版语文课本,又有一批红色经典退出。其中,就包括影响了多少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于这篇文章被删除,“凤凰网”以“令狐补充”为作者写了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撤出课本是明智之举》进行辩护,“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宣教的产物,有着深刻浅显的时代的烙印”“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

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删除的不只是红色经典,鲁迅的文章数量也在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多篇作品不见了。由此,“鲁迅作品淡出教材”的争论不下,还成为2013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等单位发起,评出的“十大语文教育热点”。

2009年两会,政协委员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建议红色经典回归课本:“还记得《朱德的扁担》吗?这曾经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课文;曾经教育了很多人的《星火燎原》丛书,曾经有36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但目前只留有《飞夺泸定桥》一篇在教辅教材里……”

红色经典从课本消失,与当时中国舆论界思想界甚嚣尘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形成了呼应。

最近十年,随着中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力度加大和最高层的重视,教育界也开始强化革命传统教育,2018年,《狼牙山五壮士》、《朱德的扁担》、《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王二小》、《为人民服务》等一批红色经典回到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

202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现在全国统一使用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

《狼牙山五壮士》从消失到回归课本用了九年的时间,《谁是最可爱的人》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但教材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彻底解决。2019年,有网友发现,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外国人形象比重很大,而且,外国人的插画形象往往是正面的,而负面的内容则更多与中国人的形象相联系。有人以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为例:“第7课《一分钟》元元同学贪睡迟到,插画是中国的孩子形象。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讲中国古代人比较笨。第19课《蓝色的树叶》,通过中国小朋友画画的故事,暗示中国人小气。第22课《窗前的气球》,一个外国小朋友生病,同学们来看他,给他升了个气球,让人感觉到外国小朋友很有爱。”(内容参考《为什么教科书的老外那么多,貌似那都比华人形象好呢》,下同)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课本,《动手做做看》讲英国佬怎么有求知欲,《爱迪生救妈妈》讲美国佬怎么聪明,故事还是假的。《画鸡蛋》讲了意大利佬怎么刻苦学习。《寓言两则》里面的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都是中国人的形象。”

网友总结,讲中国人缺点的一大堆,讲外国人缺点的,一个都没有。

以前社会更多关注语文教材,没想到,他们连数学教材都没有被放过。以前更关注课文内容,没想到插画也被人家盯上了。

这次的教材插画问题,性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严重。这一次不但是在体制层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人种自我贬低,而且,还有性暗示、性暴露这样严重违反道德底线的问题。

教材出问题,影响的是亿万学生。尤其对处于儿童时代的学生,课本的影响会持续终生。

我个人到现在还清晰记得我小学第一节课的内容和插画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虽然记忆力随着年龄会减退,但小学课本很多经典的插画和内容,记忆至今都不模糊。对于国家的最初认知,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就是从课文开始的。一个细节,都会是终生的记忆。

台湾和香港的教科书问题,给当地青年的三观塑造形成了多么可怕的影响,这方面的教训太多。

上世纪80年代,一股去革命化、告别崇高的思潮,席卷了大陆,影响了几代人,以至于产生了很多崇洋媚外的文化和知识“精英”。他们受西方影响,不但否定我们的制度,贬低我们的文化,而且作为黄种人,竟然有一些人接受并信奉“白人至上主义”。

这些因素在这次插画事件中都能找到。比如,对国旗故意画错,带着红领巾的小孩带着诡异的笑容、身着星条旗服饰的孩子......有的人还从中发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元素: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给人教社数学教材配了这样的插画,绝对不是什么审美标准问题。吴勇本人曾作为导师,指导汕头大学的学生写了一篇硕士论文《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探究》,其中有一句话,可以解释插画问题的思想意识根源::“相比起美国、日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而言还落后很多,不是因为我们的插图设计者绘制不出高质量的教材插图,这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制度。”

好家伙,这要没有制度约束,他还能把教材插画画成什么样?

公开资料显示,吴勇,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艺术顾问。曾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万能的网友还找到了1999年1月的一份采访记录,发现吴勇1998年从中青社“下海”办工作室的一年内,就拿到了瑞士诺华公司、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订单,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顾问。

一个初创的工作室,这么快就得到国际机构的青睐,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明德等博主还扒出了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吕旻的背景。他的父亲吕敬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有人称他为书籍设计的“泰山北斗。吕敬人和吴勇都曾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1996年,吕敬人和吴勇以及其他二人,还共同举办了“书籍设计四人展”,吕敬人和吴勇后来都成立了工作室。

吕敬人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身份: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在一次采访中,吕敬人说了这么一番话:“审美文化是从哪儿开始的,实际是从小孩开始的,但是我看到了现在的教材,它的审美就相对欠缺一些,所以征得人民教育出版社他们的信任,我参与到十三五的中小学教材的工作。”

吕敬人从2011年接手统编教材的设计工作,一共做了十年。他自称,最初的时候,是他“召集了国内设计界很优秀的一批设计人才,比如赵晓翔、吴勇......”

事情就很清楚了。这些问题插画虽然是吴勇工作室出品,但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吕敬人。作为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吕敬人,很清楚审美是从小孩开始的。所以,他在担任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小学总编教材编写过程中,他的前同事吴勇创办的工作室,不但得到了为教材创作插画的机会,还顺利通过了教材的审核。教材插画审核的关键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吕敬人。

网民一直奇怪,为什么问题插画能够通过审查,现在答案有了:创造插画和负责审查的关键人物都是自己人。可见,吴勇工作室的插画符合吕敬人要给中国孩子传播的审美标准。按常理,这么重要的插画,从开始策划就不太可没有吕敬人的作用。何况,设计师团队里就有他的儿子吕旻。

吕敬人还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教材插画存在 不同的声音,但他坚持了自己的观念。吴勇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取向,应该受吕敬人的影响,至少他们之间不会因此有什么冲突。吴勇指导的那篇以 " 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画 " 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 ,也对自己插画很肯定,称 " 更显活泼,更符合儿童气质 ", " 画面精美程度媲美商业绘本 "。
教育事关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教材的意识形态安全系数等级应该是最高的。

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这么多年了,意识形态守土有责的责任机制也应该建立起来了,但还是在最不应该发生的教材问题上,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系统,被渗透到多么严重。

其实更早一些时候,就有参与教材编写的人,暴露了严重的立场和三观问题。

温立三,1995年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2006年前后,温立三曾任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主编过多套中学语文教材。后来又被安排到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又被安排回到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

温立三的三观那可真称得上五毒俱全。他不但极端仇视伟人,仇视新中国的制度,还极力贬低中华民族。对西方制度和文明极度崇拜。他说中华民族是“毫无希望的垃圾民族”,“野蛮落后的民族”,“最善于自轻自贱的民族”;汉族是“目前世界上最肮脏”、“素质最低”、“人品最恶劣的民族”;他想到美国,感觉中华民族“不配在这个地球上存在”;他称“是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我们却不知感恩”,侵略者是“文明的播种者”

更可笑的是,他多年参与语文教材的编写,自己却对中国语言文字都极为排斥:“汉语让我终身陷于文化泥潭无法走向外面世界。”“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道路,民族的命运。被地球上最先进的文明教化过的亚非拉落后民族,几乎全都走上了民主宪政的道路。语言在其中立了大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这样的一个对祖国语言文字恨之入骨,居然多年参与、负责参与语文教材编写多年。


意识形态阵地,守土有责。最不应该失守的就是教材。

千防万防,内鬼难防。这次事件,再次证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人教出版社的回应,还在轻描淡写,回避插画问题的性质以及背后的原因。

主管部门应该深入调查,严肃处理。存在着严重立场道德伦理问题的插画,毒害了我们的学生这么多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真的是触犯了我们民族的底线。

主管部门真应该重视起来了,对教材编写的关键岗位的人员,应该对他们的思想倾向进行一次摸排和评估。

类似的错误真不能重复出现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7

帖子

1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0
53#
发表于 2024-12-2 10:4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应该多看历史,才能收服霸王学生


原创 zhoubotong 西岔湖 2024年11月29日 13:18 江苏
文/周伯通

现在当老师的越来越难做,常常叫苦连天,一个班50个学生,往往有50种性格,甚至有的学生有霸王性格,对这种学生,我们的理解一般是霸凌者,这种的太闹心了,往往欺负别的同学。最近好几起这样的事件,甚至连累的民警都被撤职了,学校的老师、校长也不敢管,假如在义务教育期间,你还不能开除他,非义务教育期间,你开除了他,岂不是危害社会吗?对这样的学生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这是一窝蜂的歧视文科生的结果,现在的文科生越来越少,理科生呢,他认为,既然文科啥也不是,于是历史、政治我就不用看了,看了也是浪费时间。这种认知其实是很误导人的,单纯的文科生或许让你们看不上眼,但是理科生业余时间一定要看历史、政治,因为你学的东西,或许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往往对文科悟透了,尤其是懂一点哲学,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路永远比工具更重要。

尤其是当老师的,要多看历史,如果你仅仅认为自己是教授学生知识的,你会很累,虽然台下坐的都是学生,年纪不大,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对那种有霸凌倾向的学生怎么办?

我就翻看了一下历史书,提供一点思路。无论是从幼儿园还是到大学,班级里的官位都是大量批发的,想当什么官就给你什么官,幼儿园的一个孩子不爱吃饭,总爱剩饭剩菜,有一天他居然把饭菜吃完了,老师给了他一个小奖状,奖状名称叫“进食小能手”,给孩子高兴坏了,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说,“哎呀,你是食神啊,是一品官啊!”从此孩子再也不挑食了。

由此推理,对喜欢欺负别人的学生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招安”,任命他为“班级治安大队长”,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监督别人不要打架,别人打架了,他要制止,制止不了的,要及时报告给老师,每次做完这件事,要给予奖励,给他戴一个高帽子,让他奖状拿到手软,比如奖状上写“班级安保维稳工作一等奖!”甚至还要送一个锦旗给他,上面写着“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模范榜样!” 像这种精力过剩、有暴力倾向的人,你跟他对着干肯定不行的,越对着干,他越兴奋。如果给他一个信仰,给他肩上扛一个重大的使命,他马上就转变了。

孙悟空就是这样转变的,这个猴子简直无法无天,到处欺负人,就是一个喜欢搞霸凌的,连玉帝老儿都敢打,派了无数天兵天将和他战斗,他也不服气,你就是给他送到五指山法院判处死刑,你就是让暴力催收的人上门打他,都是不能改变他的顽劣的心,这种搞霸凌的,以暴制暴是对付不了的。

最后孙悟空是怎么改变的呢,那就是派他去取经,并说了这个去西天取经的重大意义,而且告诉他,你已经是一个有编制的人了,等你取经回来,修成正果,必将千古流芳,受万民爱戴,永远记在历史的课本上,让后世的学生天天背诵你讲过的话,还要写中心思想,甚至过了一万年,寒暑假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得看你,你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有的猴子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猴子死了,他还活着,这个永远活着的猴子说的就是你!

这一套把孙悟空说的心花怒放啊,俺老孙居然还有如此高的价值啊,更何况我今后是一个有编制的人了,一定要谨言慎行,再也不乱说话了,一辈子也不会再发朋友圈了。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学生在高中、大学的时候总爱发朋友圈,埋怨学校、埋怨社会、甚至埋怨父母,结果大学毕业考公上岸之后,再也不发朋友圈了,再也看不见他发牢骚了。

这说明啥,说明这个毕业的学生和孙悟空一样,有信仰了。孙悟空之上有唐僧,唐僧之上有观音,观音之上有如来,如来之上有玉帝。若是没有了取经的这层皮,孙悟空就是天庭的一个大反贼!你说“取经”两个字份量有多么重,比玉帝老儿还重要,猴子有信仰,团队有力量,取经有希望。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周处,他也是喜欢在村子里到处欺负人,有一天一个老人说,现在村子里有两大祸害,一个是河里的蛟龙,一个是山里的老虎,这两大祸害,除了你,没有任何人能制伏他们,现在全村的安保工作就指望你了。周处一听,开心坏了,我以前是全村最讨厌的人,人们见到我,都是远远地躲着。居然我现在在村民的心目中的分量这么重啊!于是他拍胸脯说,“这两个祸害交给我,我一定要把他们除掉,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安宁的生活!”

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很难缠,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村子里的人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便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杀死蛟龙回来之后。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周处去了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以求指点。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

现在我们搞教育,往往只注重班级前10名或前20名的学生,这完全看的是成绩,这种教育对不对,也是对的,我们教育的上限是培养高级人才。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下限,教育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从学校走出来的人,哪怕考试成绩是倒数,起码要是一个合格的人。什么叫合格的人,就是不危害社会,能独立生存,有公共的社会意识,虽然不能出类拔萃,但是在一个团队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人。

刚才讲了如何收服学霸,但是那些考试成绩中等偏下的人怎么办?那么在学校里,就是历练他人品的过程,如何历练人品,也可以参考历史上的连坐和分封制度,比如一个班级分成10个组,每组每个月有打分,只要没扣分,这个组每个月就有礼物和奖状,人人都有,学校校长也不要担心礼物开支,这些礼物都是班费里出的。如果这个组只要一人犯错,全组的礼物和荣誉都取消,你想想,老师多省事了,他们组员自己会管理自己的,谁要干坏事,其他人坚决不答应。

接下来,来看10个组,哪个组的分数最高,分数最高的组就是诸侯,他就有权力给别的组打分或扣分,他还有其他的权力,比如可以自行选择买什么礼物等等。但是这个诸侯不是固定的,下个月你分数比别人少,你这个诸侯就要退位,就让别人上了。这其实就是让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古代历史中的朝堂上或者军队里,常常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例子太多,就不列举了。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德智体美劳上,学校里只看到了“智”,也就是考试成绩,其实家长也是这样,也只在乎“智”,但是不可能人人考试都第一名的啊,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健康的人,这个健康是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思想健康。如果只在乎考试成绩的话,那一个班级的下面的30%就被抛弃了,如果他们自己知道被学校抛弃了,是多么难过,走上社会之后,往往就会成为危险分子。

学霸除了后天的努力之外,本身就有一定的天赋的,我们说的搞素质教育,并不是说向下看齐,全体变差,而是走的是兼顾的道路,学霸是为了升学率,也是为国家培养强基人才。但是一个年级有1000人,不能只管前300名,后700名你也得管啊,至少要他们成为身体和思想健康的人啊!老师说,我管不了,我一个人对接700人,直接会把我累死。

现在的老师确实很累,尤其是班主任,起早摸黑的,每天吊着一口气上下班!我个人认为,历史书看的还是太少了,要从历史中找答案,要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把他其他的才能发挥出来,比如打架斗殴的,你是一个反派人物,我现在把你变成正派人物了,你的职责是什么,就是收拾下面的老二、老三这种反派人物了,摇身一变,你化身为正义的力量了。

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很多人认为做不到,我就一个人,怎么去对50个人因材施教呢?不是这样理解的,考试成绩好的,有自律的,不需要老师管的,中等的可以提高一下的,让学霸和他们搭配组合一下就可以了,一个学霸的同桌搭配一个中等生。还有真的对读书有难度的,确实念不进去的,那就让他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比如体育好的,那就什么体育活动都推荐他参加,能言善辩的,什么演讲都派他去,甚至打游戏出彩的,那么就积极地让他参加社会上的电竞比赛,不要把人都困在一个独木桥上。

图片

不过我说的这些,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创新做法,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有些孩子四肢发达,做体育生很合适的,但是家长不同意,说孩子的头脑简单,是被学校害的,要去闹,你这种搞法,大家就很为难了。我见过打游戏好的,初二就不读书了,被一个电竞团队收走了,这个家长也表示支持,这种就是开明的家长。教育最终的目的,不用说什么千言万语,那都是废话,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实现自我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放弃保姆式教育,让学生们自己教育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7

帖子

1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0
52#
发表于 2024-11-12 11:4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材的巨大谜团:为什么会“防止学生自学”?


作者丨刘远举

中国的教材,通常都是言简意赅,很多都要靠老师去讲解,仅依靠教材难以自学。

中国教材的确存在一种防自学的现象。

中国的教科书其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学生看的是教材;另一部分是老师看的称为教参。小时候对老师的教参特别感兴趣,偶尔有机会在教师办公室看到,就抓紧时间翻翻。

翻后发现教参的内容,其实没什么神秘的,无非就是更详细的解释,哪些是难点,哪些是容易混淆的点,老师该如何给学生讲解……当时觉得,这就是老师才能看的,是老师上课背后的神秘指导。但现在想想,这些东西,写在教材上不是更好吗?

刚上初中时,第一周数学课没怎么听。第二、三周时,在一节课上就把之前老师讲的内容都自学完了。初一的数学教材讲得很省略,但代数入门毕竟简单,自学不难。但这个方法到大学就不管用了。

考研时,概率论和线性代数是难点。当时的教材是同济版《线性代数》,32开本,才144页。书薄了,一些地方难免解释得比较粗。有时,为了一个概念,需要反复地读教材,再配合考研辅导书,才能搞明白。

现在国内有史蒂文·J.利昂的线性代数教材,16开本大书,厚厚一本,497页。显然,大书、厚书的解释会更为详细,对学生也更友好,更适合自学。

读研的时候,用的教材是黎诣远《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在网上能买的276页,字数38万字。而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包括微观、宏观两部分,基本上各占一半,微观就占60多万字。也就是说,当时我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字数仅为保罗·萨缪尔森中微观经济学的一半。字数少了,就缺乏详细解释,自然增加了自学的难度。

此外,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和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其厚度、文字量、介绍内容的详细程度,也远高于国内教材,往往讲解一个知识点时,不但会把以前的知识点再次讲解,还会把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也带上,对初学者非常友好。

因此,才有人戏言,中国的教材有防自学机制。形成这个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图片

首先,成本与价格是重要原因之一。对上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而言,把教材做薄,是省钱的办法。但对现在的中国教育而言,把教材做厚,反而省钱。

根据《2024—2030年中国教辅出版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教辅材料零售总量是54.25亿册,零售市场规模是834.75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学生会花大量金钱去购买教辅。如果直接把教辅写进教材,就能让学生省去买教材的钱。

其次,中国教育大多都由公立教育系统进行,学生、学校无法选择教材。在学校,老师讲课强调纪律性,强调学生对老师讲课内容的依赖,所以很多东西就不写进去。如果一本教材,需要在公立教育系统之外被使用,在市场上被挑选,那么就会去适应更多学习场景,会讲得详细,更利于自学。

第三个原因是教材的编写机制。在辅导孩子功课时,不但要懂孩子所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还要在辅导的过程中,搞明白孩子为什么不懂,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讲解。

有时,还需要从另一个更基本的原理讲起,再引入问题中。所以,好的物理老师和好的物理研究学者,不是一回事,能力也不一样。

同样的,编写教材也是如此。教学、编写教材和科研能力,有重合、也有差异。许多业内厉害的学者,水平很高,但他们意识不到普通人在初学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他们觉得不必多说的地方,恰好是初学者的难点。

所以,编写大学教材的人,本应该是业内的优秀老师,但教材往往只有业内大咖才有资格编写。再加上国内重科研、轻教学,在编写教材上花的精力不多,甚至让自己的博士生、研究生去完成。最终,教材就变得晦涩难懂,无意间形成了防自学机制。

图片

如今,没有了价格顾虑,中国教材也正在变厚。比如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字数也达到了60万,宏微观加起来也有120万字。推动教材变厚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学是显学,无论是跨专业考研或者出于兴趣,很多人都在自学,那么编写教材就要适应这种需求。

但是,遗憾的是,对于中小学教材的防自学现象,又有了新的推动原因,那就是减负。

为了防止中小学生近视,如今的教材字号较大、行距较大,再加上还有减少学生书包重量的负担,要限制页数,教材内容就只有变得更加简单。而且,很多知识点删掉之后,考试还是要考,这就只有靠老师来教,仅仅依靠教材去自学,难以完成学习目标。

于是,一边教材减重,一边教辅增重。其实,还不如都写进教材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7

帖子

1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0
51#
发表于 2024-11-6 11:44 | 只看该作者
姜萍闹剧的暗面:阿里数赛的背后,资本于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对冲


原创 欧洲金靴 金靴炮打鼕宫 2024年11月05日 23:48 西藏

姜萍事件闹剧至此,可以一览其本质:所谓“寒门出天才”,不过是官媒们热衷炒作、甚至不惜屡屡用力过猛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也要哄抬流量的惯常戏码,真正的逻辑内核也不过是以“胡锡进式维稳话术”用来遮蔽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下普通家庭的竞争困境。

昨天今天明天,依旧会有千千万万个被搬上热搜又神不知鬼不觉得被撤去热度的“姜萍”们……因而“姜萍事件”,并无多少稀奇。

但是,抛却闻风驶舵的一众官媒和利益熏心的参赛师生,这桩闹剧还有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主角:主办方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准确的说是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创办人马云,为什么自2018年开始(他宣布“退休”的节点)以400万天价的“奖金”为诱饵,搞这么一个数学人才选拔大赛?

1
阿里数赛的最大“魅力”在于其零基础的功能,使得参赛选手的背景丰富多彩。不仅有数学专业的学生,还有外卖小哥、公务员、医生等各行各业的数学爱好者。

之所以如此“接地气”,是因为阿里急需数学相关人才。

与人们熟悉的国内与外主流数学竞赛相比,阿里数赛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开放性,面向所有权开放,这使得它成为了一场锻炼的数学盛事。

且该竞赛的成绩不与升学等功利目的挂钩,命题限制较小,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所谓“纯粹的数学交流平台”。

而谈及阿里数赛背后的推手——达摩院,就更能让人一窥其中奥妙。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云栖大会在杭州开幕,阿里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三年计划投资千亿元。

目前,达摩院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达摩院推出了全球首款RISC-V神经架构网络处理器芯片“含光800”;在量子计算领域,与浙江大学合作实现了全球首个超越百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模拟器;此外,达摩院还成功实现了基于DNA存储的压缩图像系统、多语种互译的机器翻译系统“阿里小蜜”、城市治理平台“城市大脑”、数字农业平台“阿里云农场”以及山谷系统等。

这背后,均是广阔又“饥渴”的人才需求。

图片

同时,在这次姜萍事件中,浙江大学的身影非常突出。

事后来看,或许是一出“狐狸尾巴没藏住”。

在杭州,几乎不会有人对浙大与阿里这对“学商双巨头”的合作能量感到陌生,关于学阀与财阀之间的特权勾连、利益助推、政商交织也算是在本次舆论闹剧中浮出水面。

阿里数赛评委
以竞赛之名网罗全球人才,通过商学合作勾兑“镀金”,进而将广泛的人才群体投送进封闭的资本圈层中,这可能应当是姜萍事件背后最值得去挖掘的财阀故事。

图片
为什么会质疑资本对教育领域的渗透?

因为就事实而论,马云和他的商业帝国早已将触手沾染进教育版图,这种对冲国家人才储备的“竞争局面”早非一朝一夕……
2
一年半前,在境外活动近一年的马云回国,舆论一片沸腾;该动向两天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宣布:

国家网信办准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聚焦网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问题、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治理,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历经三年峰回路转,风向变动不言自明。
图片

这是自2022年5月以来马云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在此期间,马云在境外去了欧洲、亚洲、澳洲共计八个国家和地区。

从其活动迹象来看,农业似乎将是他接下来重点发力的领域,在西班牙、荷兰和日本,农业和养殖业都是其花费大量时间考察的行业。

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继支付、信贷、物流和新闻传媒之后,马云要进军又一个关乎国计民生安全的大业,其回国后的投资动向值得关注。

也正是马云回国落定后,阿里巴巴集团立刻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组织架构改革,宣布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子业务未来可以独立融资乃至上市募股,诸子公司不再对张勇进行汇报而对各自董事会汇报。

这是继去年年初阿里与马云进行金融切割之后做出的又一风险规避改革,在确保集团不被拆分的前提下稳定各子业务的现金流与独立性——同时,也是给马云的“再创业”上了一份保险。

无论马云日后如何,阿里巴巴集团不会受其所累、为其波及,在去年1月杭州市委班子视察阿里的过程中也传递表达了“稳阿里”的保证意愿。

推荐阅读:阿里剥离蚂蚁,蚂蚁剥离马云(阅读请加VX:ozjx789 通过后直接要即可;加过别的号的同志无需再加,直接私信要)

这等于是给马云回国后的动作松开了枷锁。

农业暂且不谈,候其此后举动;我今天主要想谈一个已经被马云染指多年的、同样为国之大业的领域:教育。

去年春天马云回国的消息首先由网友在路上拍摄到,但真正的官宣是由公众号“云谷教育”发表的文章《马云来云谷学校,和校园长讨论了未来教育》向国内宣布,该文章还配了马云在校园内的照片和视频。

图片

这家“云谷学校”,被人们忽视了,但实则大有文章。

该校是八年前由马云本人倡导、阿里合伙人出资创建的民办国际学校,设有上百个班级,覆盖从幼儿、小学到初高中的学习阶段,学制为十五年,2017年开始招收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

看起来这只是一家普通的私立国际学校,但实际上这所云谷学校的收费极为昂贵,入学门槛不低。

图片

根据该校2021年发布的招生简章显示,初中部学费为每学期7.4万元,高中部为10万元;寄宿费为每学期1.5万元。其内部装修条件也远胜许多知名国际学校,宿舍为四人间,均配有独立卫生间、淋浴间。

这样的价码标准已经劝退了八成以上的中国普通家庭,并且想入学云谷学校的孩子,英语程度需达到CEFR B1及以上水平,这更是筛去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孩子。

马云创办的这家妥妥的“精英贵族学校”,与其说在教育孩子,不如说他其实是在对「家庭」进行精挑细选。

云谷学校采用自主招生,通过“家庭面谈”,校方会关注“家庭教育理念与云谷学校理念是否一致”,云谷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还会对希望入园的家庭进行一户户的调研走访,要求父母双方必须参加。

根据云谷自己的宣传,调研会侧重“家庭的教育模式、亲子关系及未来的家庭规划”。

不难看出,云谷学校对入学的家庭——主要就是家长,有着严苛的要求。其校内甚至开设了一所“家长学堂”,每个月几乎都开课,所谓“读书会、专家讲座、线下沙龙”均很高频。

云谷学校自己的口号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但是很显然,这些所谓的“读书会”等家长活动,与其名曰“活动”,不如说是一群占有相当体量社会资源、在各领域颇有建树的成年夫妻,借助马云云谷学校的平台而进行的人脉联谊会。

图片

这里全部都是精英家庭,如果家庭与家庭之间能够在马云打造的这个贵族伊甸园内再结一个“娃娃亲”,则更确保了下一代的资源共享、利益置换以及阶级的永不降级。

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部被笼络吸纳到马云的棋盘中,以教育的名义,披着亲子的外皮,为马云所掌控。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狂飙》中高启强创办的幼儿园。

图片
而就在同一时期,马云通过视频连线,密切“关注”着去年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

图片

3
马云曾有表示:

云谷学校希望做一所创新型和探索型的学校,立足中国、着眼全球,探索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而他的云谷学校也确实践行着他的理念,公然地宣城“培养地球公民”:
图片

地球公民,即世界公民,一群没有祖国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全球化精英,我曾在微博就高考问题有过简单评述:
图片
图片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大多数普通中国家庭的孩子还在拼命内卷的刷题、一天只能睡五个小时的戴着“小镇做题家”的重帽渴望改变命运时,在马云的云谷学校里,精英们的子女早已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时而探讨哲学,时而评论政治,时而享受音乐,时而练习马术,时而品鉴各种口味的红酒,时而研磨不同构图的摄影……
他们早已、也必然永远在上游。

图片

来看看马云的原话:

在云谷,课程上,音乐、美术和体育是必修课。



音乐是通灵魂的,开启智慧的,我们不仅教孩子唱歌,还要让孩子懂得欣赏音乐的魅力;美术是培养想象力的,画得多好不重要,关键要培养孩子对于画画的兴趣;体育是培养孩子们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竞争说的是在赛场上,你总有一天比不过人家,你将面对失败,失败以后再来调整自己、提高自己。什么叫团队?打篮球的时候,我的球永远不传给别人,人家以后还会跟你玩吗?这时孩子就会明白“我必须要跟人家分享”。



所以团队活动、群体运动很重要,我希望这个学校培养孩子的是“团队意识、个人价值”,我们要培养孩子懂得去做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让孩子实现个人价值,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通俗来说,马云的云谷学校,正是一所培养“谷爱凌们”的贵族学校,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公民」。
什么是「谷爱凌」,她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家庭产物?

图片

谷爱凌的滑雪运动员生涯金光满满,9岁时已经横扫全美少年组冠军,13岁第一次参加成人项目就拿了第一,15岁时登上国际雪联年度积分榜榜首,17岁时已拥有超过六十枚奖牌,仅在2021-2022赛季世界杯上就获得6金2银1铜共9枚奖牌的辉煌战绩。

如云谷学子一般,她爱好广泛,除了滑雪,还会钢琴、马术、芭蕾,早年因为喜欢跑步差点跑成田径运动员(参加越野跑曾拿到了旧金山第二名的好成绩)。

同时,她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以1580分的SAT(美国高中生大学入学考试,满分1600分)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同时之同时,她还涉足时尚界,早已成为众多时尚品牌和刊物的宠儿(蒂芙尼、IWC万国表、雅诗兰黛均是她的金主)。

那么,她的成功密码在哪里?

我不是为了拿奥运奖牌而滑雪,也不是为了考上斯坦福而学习,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喜欢,顺便赢几场,而赢又让我更喜欢去做。

试问,这样的天生“赢家任性”,世间几位普罗大众能够拥有?
“一代涉政,二代经商,三代从艺”,这句话放置在谷爱凌家族身上可谓信哉斯言。

如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话:

我们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那么我的儿子们也许才会拥有研究哲学、地理学、商业、农业的自由,以便再给他们的孩子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的权利。

谷爱凌的外婆冯国珍,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
之后从政,最高官职曾任新中国交通运输部体改司高级工程师,外公同样是名校毕业。

而谷爱凌的母亲谷燕,更是在国际资本界能量磅礴,堪称女儿人生最重要的风投人。

图片

马云创办云谷学校,正是要吸纳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孩子。

这里不会教授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不会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里的孩子属于这个世界——如谷爱凌所语:

我在中国我就是中国人,我在美国我就是美国人。

谷爱凌们以及云谷学校的孩子们,包括他们的家庭,都代表着这个世界的一种「真相」:在这个星球上,特别是在西方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苏东剧变之后,早已孕育出一个阵线严明、实力卓群的「前1%人口」。
这个世界的所有权力、资源、声音、秘密,都被掌握在这「1%」的人手中,剩下的99%的人——比如我们,才是真正的普通人。

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你们此生、包括你们的孩子都不可能成为下一个谷爱凌,也都大概率很难进入云谷学校等贵族学校。

图片

作为一群80%以上老师都能够对孩子进行双语教学的精英学堂,云谷学校曾有宣称:

拒绝以传统填鸭式教学把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 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辈子想干的事,有想一直努力下去的方向,有健康的身心和体魄,放大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放眼世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所以它致力于实践「素养导向」的教育。

然而,这样的愿景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是遥不可及的梦,谁也不想拥抱“填鸭式教学”,但小镇做题家的命运谁也逃不开。
马云从前有过一段演讲:

有一所美国中学,这个学校的毕业生都挺厉害。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养一匹马,学校里面两百多个学生就有两百多匹马。



我很奇怪学校为什么要学生养马,因此在洛杉矶的时候,我专门去拜访这所学校,我问校长:“为什么学生都要去养马?”校长说:“Jack,你知道狗和马的区别是什么?狗是来讨好人的,而马是你要讨好它的,你不喂它,你不带它溜步,你不给它刷身体,马是不会顺从你的。”



校长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培养孩子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环境的意识,让孩子懂得如何和外界、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



我想告诉现在报名云谷的家长,我们这儿没有高考指挥棒和升学率,我们的孩子估计很难考国内的重点初中,也很难考重点高中。但是,我希望云谷的孩子升入高中以后,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积淀,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不是为了升学、就业去选择大学,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按自身的兴趣和专长,放眼世界去挑选大学。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进入哈佛、斯坦福、牛津这样的世界名校深造。

于濆有吟《古宴曲》,恰如其味: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图片
4
资本涉足教育的唯一目的,只能是为资本的统治与增值服务。

1980年,美国驻华大使馆联合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大使馆,共同建立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学校,当时该校只接收使馆人员子女。

国际学校并非是改开的产物,1969年就有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之后还有1973年成立的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和1975年成立的北京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

但是这三所国际学校采用的均是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增加了在语言教学上的比重和本民族的教学内容。这和后来的国际学校从本质定义上有很大差别。

整个80年代,我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节奏下悄咪咪诞生了6所国际学校,其中5所为外籍子女学校,以及1个公立学校国际部。

客观说,那个时期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差异化还不算太过明显,国际学校主要是解决使馆工作人员子女以及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的学习问题。

但是进入90年代,随着国门进一步洞开、外企涌入,同时某些“先富起来的人”走上前台,国际学校的数量与性质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巨变。

类似上海中学国际部、北师大附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广州碧桂园学校、大连枫叶国际学校等学校,其“贵族”“奢华”的味道逐渐浓郁。

后进入21世纪,就更不必说了,以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部、北京十一中学国际班、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等为桥头堡,“贵族学校”已经不再成为讳莫如深的词汇,而是一种堂而皇之的广告语、品牌形象。

网络上曾有一段子:

某些省份的省委书记,也不如北京的一个街道办主任牛掰。看看人家抽屉里多少张贵族幼儿园、贵族中小学的条子吧。

80年代“学区分”、“就近上学”的概念出现,这是对1978年《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和1983年《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的指导精神的呼应。
尤为有趣的是,1978年的《方案》中明确提出:

以后要在重点中小学建设长期规划上,形成‘小金字塔’结构……

步入21世纪,「学区房」横空出世,小金字塔陡然形成了。
恩格斯有这样一段话:

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图片
将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驱逐出课堂真的是很容易的,容易得就如同把一个阶级驱逐出越来越聚合化的水泥大都市、钢筋大城市……
正如我们看到的,以上海华二初中、兰生复旦中学等为标志的飘散着金钱味道的学校,更是被爆出曾明目张胆地“劝退”上不起贵族学校的“低质量家庭”……

图片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伟宜在2016年时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获得的阶层差异状况分析:1982-2010-基于我国7所重点大学的实证调查》,其中鲜明指出:

2000年之前,阶层间辈出率的最大差距逐步扩大,在2000年达到了43.6倍,即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阶层子女入读重点大学的机会是农民阶层子女的43.6倍。



到2010年,阶层间辈出率的最大差距有所下降,为30.1倍,即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阶层子女入读重点大学的机会是工人阶层子女的30.1倍。



而重点大学中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阶层子女比例的减少,一定程度上不过是因为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而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公平有很大改善。

图片
1975年第11期《红旗》杂志曾刊文章《请看苏修的新玩意》,我摘录部分如下:
近年来,在苏修社会里,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这种新行业,虽然没有被苏修叛徒集团列入他们“巨大成就”的栏目内,但倒真的搞得不坏,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发达”起来。



这里,且举这种行业的几个小例子,使读者开开眼界。



先看“私人授课”业。此业现在盛行苏联全国,据说是专门为中学生进入大学而设立的。私人授课每小时可得五至十个卢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资。在莫斯科街头,“圆柱上”、“墙壁上”,“大门道里”,到处是这种花花绿绿的广告,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若问这种行业为什么如此兴隆,那就要看看苏修的教育制度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苏修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早已成为进入特权阶级的阶梯。



苏修总头目勃列日涅夫说:“国家主要是从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专家中吸收从事经济工作、党的工作、国家工作、外交工作、军事工作和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干部。”



特权阶级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传给他们的子女,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一途。而这样做,没有上述行业的帮助,就有点儿难处。



你说考试吧,“中学课程”并不完全包括大学“考试中应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学毕业生怎么去考?有了上述行业,苏联的资产阶级新贵们就不怕,他们有的是钱,可以雇请“家庭教师”,或使子女进各种学费昂贵的私人“学校”之类。



不难看出,苏修教育领域的新行业,完全是适应特权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文化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



“有钱,就可以进入高等学校”,这是苏修一家不大不小的官方报纸吐出来的一句很难得的真话。



当然,苏修统治者“标准的提法”可不是这样。因为这么说,他们那个冒牌的“社会主义”不就露了底?



你听,苏修《国民教育立法原则》说得多么堂皇:苏联全体公民不分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受教育方面一律平等”。



但事实呢?在苏修叛徒集团的统治下,劳动人民既没有那么多的钱去雇请“私人教师”,又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来得到同僚们的“照顾”。



他们的子女,无论在分数面前,还是在其他什么面前,怎么能同那些公子小姐们“一律平等”呢?



且以他们自己对新西伯利亚所作的调查为例,那里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学门外,而城市知识分子(不要忘记,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却有近百分之九十都钻进了高等学校。



按照苏修的“立法原则”,或者可以这样说吧,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还不是“一律平等”么?



其实,什么抽象的“自由”、“平等”,从来就是资产阶级的谎言。

5
马云打教育领域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方面教育是最能掩人耳目、看似人畜无害的绿色产业,另一方面教育又确实是最能笼络资源的磁吸大旗。

图片

不论是商优则仕还是商优则文,中国的资本家总是爱千方百计地给自己涂抹各种人体彩绘,粉饰和藏匿起刺鼻的铜臭,以期能够摆脱某些注视和关怀。

正像马云总是给自己冠以“马老师”,丁磊不喜欢别人喊自己“丁老板”,许家印同样不爱人称“许总”而更钟情别人叫自己“许教授”……

图片

早在2006年初,马云捐资一百万,依托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启动了“杭师大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2015年4月,马云又向母校捐献一亿元,设立了“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

半年后,马云公益基金会正式启动“马云乡村教师奖”,每年选拔出百名老师,给予每位获奖老师十万元的奖金和培训发展机会。

次年6月,马云宣布拿出两亿,成立乡村校长奖,以此表彰那些“躬耕于乡野的教育者”。

此后马云还在学生时代就造访过的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两千万美元奖学金,协助该校学生掌握全球化发展所需的领导才能。

最令人侧目的,无疑是2015年马云联手柳传志等泰山会成员创立了湖畔大学,专注于培养“拥有新商业文明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企业家”。

图片

我为什么反对资本涌入教育,因为资本的涉足必然会导致教育的两极分化,恰如资本主义必须要求保有一部分「失业人口」、以给予有工作机会的人以“压迫感”、从而达到剥削的目的那般,资本控制下的教育产业也必然会要求必须保有一部分「差等生」。

有了「差等生」的存在,才能让陷入恐惧和焦虑的学生们为了成为所谓「优等生」而纷纷戴上防弹玻璃一样厚的眼睛、吃饭上厕所时都要看书背书、个个成为做题家——甚至,成为做题家的他们还要在根本不可能依靠做题来改变人生的困境里,因“做题家”的身份还遭到四字男孩们、官媒们的嘲讽……

推荐阅读:批判孔乙己,就怕合订本

还是以苏俄为例。

在1917年之前 ,俄国的学校是地主豪绅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等级性、阶级性、宗教性 ,国民教育管理体制松散混乱。

是十月革命 、准确的说是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部和苏维埃国家教育委员会通过的《教育人民委员部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和《教育人民委员部关于将教育和教养事业从宗教部门移交移交给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决定》,第一次将受教育的权力下放到底层的工农阶级。

包括《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教育事业组织条例 》、《俄罗斯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宣言》这些法令,清除了宗教教会和地主们对学校的影响 ,快速推动了面向普通人民的普及教育。

然而,从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教育开始了“改革”,尤其受到西方“精英教育”思维的冲击。

如1964年8月,苏联通过了《改变兼施生产教学 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的学习期限的决定》,把建立在八年制学校基础上的中学的学习年限,由三年改为两年;苏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又强调“要把提高专家培养质量当做头等任务”。

教育部门的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执行什么样的路线,就会决定了学校成为哪个阶级专政的工具。

苏联后期,在“以二十大精神彻底改造苏联教育”的理念趋势下,大批资本疯狂涌入原本属于苏维埃国家机器管辖的教育领域。

资本家们鼓吹“全民教育”、“智育第一”、“全面发展”这些从字面上看合理先进、但实际上是在强化苏联新生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教育改革方案”。

列宁早在1917年揭露资产阶级教育的实质时就曾指出:

整个旧学校都浸透了阶级精神,只让资产阶级的子女学到知识……工农的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

可是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连《真理报》也开始对资本趋炎附势,专门以《深刻的知识是进入高等院校的通行证》为题发表文章,声称:
招收生产工人的结果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造成惊人的淘汰率,而且实际上等于拒绝有才能的青年入学。

可见利益集团鼓吹的“知识仲裁”,正是以“知识”、“分数”的自由竞争为幌子,给特权阶层子女大开方便之门,而把底层劳动人民的子女排斥在高等学校之外。
恩格斯过往在谈英国工人阶级的教育状况时指出:

资本打造的所谓“自由竞争”,实际是穷人吃亏。因为对穷人来说竞争恰好不是自由的。

在苏联后期,既得利益阶层的子女有强势的父母作为后盾,不仅可以上收费昂贵的“补习班”,还可以聘请家庭教师。
据《文学报》透露,在列宁格勒的调查表明,高等学校的入学新生中有三分之二上过这种“补习班”,许多高年级学生还在物理和数学等方面找“私人教师”补课。

这种私人授课,一小时要索取5~10个卢布——对这种靠金钱上大学的办法,每月工资只有几十个卢布的工农群众只能望洋兴叹。

至1971年的苏共二十四大,中央委员中仅具有院士、博士、工程师、教授等学位学衔的,就占到了46%。

这正表明:高等学校已经变成了进入特权阶层和攫取更高权力的阶梯,“知识”,变成了统治所谓“下等人”的工具。

这一点,连西方都看得很清楚,英国《苏联教育中的政治》一书就指出:

这种“设立特权阶级的学校”,是苏联“特殊阶级明显地企图把富裕家庭孩子和一般群众孩子分开”,“把有特权目的的学校转变为社会分化的学校”。

到了1988年,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已经诞生了第一批由寡头投资的私立学校,这完全违背了苏联部长会议颁布的第1468号法令。
但是在苏联当时的社会中,没有任何人或媒体,对其提出异议。

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更是直接“摊牌了、不装了”:1991年初通过了《企业活动法》,声称“开办公司、股份公司和私营企业的任务之一是为满足社会需要提供服务,而教育活动是为国民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理应包括其中,可以和私营商业机构一样注册。”

1991年5月,苏联中央政府和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政府,几乎同时收到了各自教育部门递交的有关私人办学的议案。

苏联部长会议做出的《私立学校组织程序与功能》,尚带有一丝苏维埃的味道,比如私人办学必须在当地政府监管下开办等严格条款。

但是俄罗斯方面制作的《关于俄罗斯私立教育机构组织程序及功能临时条例》,则完全是另一个立场。它允许资本自由办学,还规定各级党委严禁干预学校的班子搭建和教学内容设计。

两个月后,叶利钦当选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其发布的第一号总统令就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发展的紧急措施》,紧随而来的,就是一大批非国立教育机构的拔地而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6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90
50#
发表于 2024-10-20 16:04 | 只看该作者
把学生当猪看?教育乱象何时休,难道连最基本的伦理道德都没了?


原创 一支橄榄 新时代新视觉 2024年10月20日 06:30 安徽

最近,关于长丰学校让学生食用臭肉的消息又冲上了舆论的热搜,面对家长的责问:请问学校领导们,你们敢吃这样的肉么?学校无语,转而把厨师推上了前台,这一幕让人极其愤怒,却又无可奈何。说实话,也就是曝光了这一件事情,还是一些家长不顾学校阻拦冲进后厨才发现的,我们不知道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事情没有被发现,或者被一些所谓的规定隐藏在黑暗之中。我们从这起事件中能够看到,即便是那些学校的校领导,也不愿或者根本就不敢吃这样的东西,但是他们却堂而皇之的让学生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还是为人师表么?说得再严重一点,还算一个正常的人么?在我看来,这样的校领导如果本身就知道这件事情,这就不仅仅是涉及到滥用职权的事情了,就应该以故意残害未成人的罪名判刑。

图片

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需要我们精心的爱护。而这种现象的出现,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是一次两次的事情。我相信当事的厨师已经麻木了,其实有良心的厨师也绝不会这么看着残害学生,除非是提前已经有人打过招呼,或者是相关利益链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才刻意隐瞒这样的事情。而事发之后,校方又让厨师出来背锅,很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厨师的权力有限,不可能在学校严格的监管之下,做出这等违背天良的事情,所以这并不是厨师一个人的事情,背后必定有巨大的黑色利益链。然而事发之后,居然网络上还有人为这件事洗白,说这些臭肉并非是2015年的,而是工厂的编号,那问题就更大了,说明这件事情已经不止学校的问题,而是牵涉了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利益群体。

图片

让我始终想不通的是,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天道轮回,一旦把整个社会的风气搞坏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今后难道不会遇到同样的事情?有一个非常可笑的段子是这样说的,卖肉的自己不吃自己卖的肉,反而去买旁边的用地沟油做的饭菜;而用地沟油做饭的人也不吃自己的饭菜,转回头买旁边的蛋糕;同样,做蛋糕的也不吃自己做的蛋糕,从肉铺里买肉自己回家做包子吃。对于本文开头的这件事情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这个学校敢用臭肉给孩子做饭吃,那今后你的孩子在学校上学,也会面对同样的结果,难道不是么?如果整个社会大大人人都自以为是,人人都不顾伦理道德,想方设法的通过残害他人来牟取个人利益,那哪里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图片

或许在这些人的眼中,学生并不是学生,而是一头待宰的猪羊。臭肉本身并不是臭肉,而是一张张的闪亮的金钱和光明的前途。因而在样的思维影响之下,这些人别说是学校老师和领导了,也别说是什么厨师了,他们与《水浒传》中的人屠有何区别?如果抛开法律,对这些人最好的处罚方式就是把这些人的父母,以及这些人的孩子全部叫做现场,把这些肉做成饭,让他们也亲自品尝一下。让他们自己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什么严重的伤害,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一些震撼。真是丧尽天良啊,看到这样的事情真得让我破防了,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心坏了,但是也没有想过能够坏到这个地步,他们已经开始对孩子下手了。

图片

更让人担心的是,事情发生之后,某些地方的学校会不会制定了这样一些规定:一是不准家长进校园,即便进入校园也不准带手机,更是严禁拍照;二是不准孩子带手机进入校园,一经发现立即开除;三是学校食堂加强保安人员巡逻,禁止外人靠近食堂;四是加强食堂监管,确保食品安全。说实话,除了最后一条之外,其他三条我都相信有可能会出现。因为按照目前学校的运营方式来看,确实不准家长随意进出校园,本身讲是为孩子的安全着想,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不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我不知道是什么个意思,也许是怕孩子玩手机影响学习,但是为什么连电话手表都不准带呢?也许就是因为现在的电话手表有拍照和录音录像的功能吧。比如某个小学生反映学校食堂饭菜存在问题,就被一些校领导和老师做思想工作。

图片

其实说白了,教育上的乱象不仅仅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近些年我们一边喊着给学生和老师减负,一边又不断加大考试的难度,这样的负如何减下去呢?一边强调小学生作业不得超过1个小时,一边又让孩子“自愿”报名参加延时课,而这些“自愿”的事情如果一旦哪个学生没有报,老师便一遍又一遍的催,到底是自愿还是强制呢?我记得我小时候都是5点放学,而现在呢?是2点放学,延时两个小时到5点,只不过你需要交一笔延时课费用。很多人都说,个别的家委会其实就是一些打手,把一些不正常,不合理的事情,老师和学校不能说的事情通过他们说出来,似乎就变得合理合法了。其实这些人的作用只有两个,一个是想方设法的花钱;一个是帮助不方便收钱的人收钱。

图片

不仅如此,最近很多地方的老师还家排家长下载一些所谓的APP,每天要求家长打卡,并以此为标准给孩子发放小红花,真是太恶心人了。如果你不帮助孩子打卡吧,孩子很可怜,没有小红花;如果你天天帮助打卡吧,不仅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把自己的相关信息泄露给了一些平台。除此之外,很多学校还承担了大量的本职之外的任务,比如保险业务推销员,比如一些教辅材料的推销员,一些牛奶厂商的推销员等等。我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学校,或者哪个老师如此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保险就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么?我看未必吧!牛奶就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看更未必。反而是一些食堂卫生,学生的食品安全却没有一个老师操心,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许老师和校长都是开小灶,没有跟孩子吃一样的饭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9#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0:3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孩子天天玩,长大了也能当首相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4年08月28日 00:03 湖北

这些年来有很多教育领域的谣言肆虐中国,下至平民上至高层,都被这些谣言不同程度的蛊惑。
这些谣言大肆鼓吹某种看似正确的外国教育方式,但实际经不起推敲。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关于日本的幼儿教育,以下内容很多人或许都见过。
日本教育强调让孩子吃苦,以培养其坚韧的精神。
很多日本幼儿园的孩子被教师在冬天直接拉到雪地里,赤裸上身进行训练。
图片

这张图当年曾震惊中国,好多中国家长一看,我曹日本小孩太强了,再看看家里那个不成器的东西,瞬间忧虑爬上心头。
这么下去,未来的中国怎么和日本对抗啊。

不行,得改,中国要向日本学习,取长补短。
除此之外,日本的教育还特别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在教室的门口,所有孩子的拖鞋都要整整齐齐的放好,绝对不允许乱放。
图片

学校储物柜的东西,摆放的姿势就好像克隆一样。
图片

日本孩子的团队性、服从性,非常的高,学校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凝聚成一股力量。
图片

为了培养这种意识,学校对他们的仪表规范要求的非常高,幼儿园孩子的一举一动,就像黏贴复制一样。
图片

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是亚洲培育出最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家,近19年里拿了18个诺贝尔奖。
你又震惊了,我曹这么强,赶紧学学学,把日本那套教育制度都搬过来,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
老实说,日本的这套教育模式从表面上挑不出任何问题,理论上无懈可击,一堆的诺贝尔奖也能佐证这套教育模式的战果。
所以,还不学,等什么呢?
学学学~~~
日本的集体主义和严格教育真的好吗?别急,我们再看一下个。
2

丹麦这个国家,奉行快乐教育。
在丹麦的学校里,你听到最多的词语是“平等”,丹麦的幼儿教师灌输的思想是每个人都一样,每份职业都一样,不论贫富,不论贵贱,人人平等。
为了实现人人平等,从小学到初中,丹麦的学校几乎没有考试,避免一切形式的竞争。
在丹麦,所有的学校得到的资源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学校,也没有坏学校。
在丹麦,最好的学校就是最近的学校,因为每个学校都差不多。
由于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迫,教师们可以诱导出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为了防止孩子的创造力被抹杀,丹麦的孩子们上课时想干嘛就干嘛,想吃零食就吃零食,想躺着就躺着,教师一概不问,奉行快乐教育。
由于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丹麦的科研实力异常强大。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大学,建校至今已诞生了3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么小一个国家,取得了那么多的科研突破,简直可怕。
由于科研强,掌握了核心科技,丹麦异常的富裕,人民幸福指数排全球第三。
你又被震惊了,丹麦教育这么强的嘛?
学学学,这不学还等啥呢。
丹麦的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些年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关于吹捧丹麦教育的文章功不可没。
丹麦的做法挑不出任何毛病,创造力缺乏也是中国教育一直被诟病的地方,弄点快乐教育回来补补创造力,没问题啊。
总而言之,丹麦教育就是好,得学。
你看中国那些应试教育的孩子,为了考个重点大学,都学傻了。
中国的应试教育泯灭了孩子的创造性,太可恨了,教育部那帮傻官员毁了中国的未来。。
由于哥本哈根大学的那39个诺贝尔奖,我们没资格指责丹麦的教育,只能说他好。
毕竟,有钱人说啥都是对的。
但是等会,我刚在朋友圈看完夸日本教育的文章啊,不是说集体教育和严格教育好么。
怎么突然又变成散漫和快乐教育了?
你没觉得,日本的教育模式,和丹麦是互相冲突,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么?
如果日本模式是对的,丹麦模式就有问题,如果丹麦模式是对的,日本模式就有问题。
其实,互相冲突的模式还有很多呢。
3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科研实力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很清楚他有多强。
丹麦奉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不管什么人都接受同样的教育资源。
但英国就不一样了,几百年来一直奉行精英教育,把绝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少量的贵族学校。
英式精英教育享誉全球,王思聪就是送到英国接受的贵族精英教育。
英国的伊顿公学、哈罗公学、温彻斯特公学等私立精英中学,拥有全国7%的学生,但却占据了牛津、剑桥等大学每年50%的录取名额。
英国精英阶层的孩子,39%选择选择上私立学校,40%选择上公立普通学校。
而英国平民阶层的孩子,只有7%选择上私立学校,88%选择上公立普通学校。
接受完整精英教育的孩子,未来的成就明显优异于普通人。
只有7%的孩子可以接受精英教育,他们却贡献了全英国:
50%的议会上院议员
33%的议会下院议员
62%的高级军官
71%的法官
53%的资深外交官
英国是世界上最崇尚精英教育的国家,他们认为按照自然规律,优秀的人类注定是少数,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所以应该集中教育资源给予这些精英,这样才能利用有限资源,获取最大的成绩。
你一听,好像也没错啊,那看看英国这么搞的成绩如何吧。
进入21世纪以来,最近19年里,英国总共拿下了32个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科研实力位居世界第二强。
我曹太可怕了,精英教育这么好使的么,赶紧学学学.
中国教育也要和英国教育这么强大,你看中国教育部推行的所谓素质教育,老师不管不问,孩子都玩废了,这怎么能行,那帮傻官员太可恨了。
等会,教育部的官员千辛万苦刚从丹麦取经了快乐教育和平等教育啊,不是说丹麦那套能激发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么?
怎么突然又换成水火不容的精英教育了???
如果实行精英教育,大量的孩子抢少量的名额,要么按应试成绩录取,要么按钱录取,要么按权录取,没有其他办法。
如果选择了按应试成绩录取,那不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了么?
教育部的官员都傻眼了,各位大爷,求求你们说清楚你们到底要啥好不好,你说啥我改啥,千万别改来改去,改个制度不容易啊。
日本、丹麦、英国的教育制度,到底哪个好?
4

日本的教育制度,我挑不出毛病。
丹麦的教育制度,我挑不出毛病。
英国的教育制度,我也挑不出毛病。
我是真挑不出毛病么?并不是,在我看来这些国家的教育制度问题一大堆。
但是这些国家有钱啊,国家富裕,诺贝尔奖一堆,我挑什么毛病,别人都不屑一顾。
要是别人的教育制度真有问题,怎么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这一句话,立马就把我怼哑火了,无话可说。
马云说,他对钱不感兴趣,我也只能点头称是。
这些年类似的文章不计其数,大肆鼓吹国外教育怎么怎么好,中国应该怎么怎么改。
但是你只要简单的把世界强国的教育制度列在一起比一比,你就会发现,他们很多是互相矛盾,不可兼容的。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你说日本教育制度好,我就拿丹麦和你比。
你说丹麦教育制度好,我就拿英国和你比。
问题又来了,互不兼容的教育制度必有一错,为啥日本、丹麦、英国都取得了极大的教育成就。
因为这些吹捧西方教育制度的文章,都只列出了部分事实,没有列出他们的完整教育制度。
这些文章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但并没有描绘出西方教育制度的全貌。
文章中描述的那一部分未必就是该国教育制度的精华,也可能是糟粕,只不过整体取得了成功而已。
另外,这些国家的教育制度之所以被鼓吹,唯一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很富裕,拿了很多成果。
非洲穷国的教育制度再完美,没拿诺贝尔奖之前,你也不屑一顾。
但我们要分清先后顺序,这些强国不是因为教育制度好,才变得富裕,而是因为富裕了,才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
非洲穷国哪怕完美移植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也不可能大量诞生诺贝尔奖。
道理很简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科研都是一个需要大量且长期的投入,才能见到效果的领域。
一旦成功则反哺国家,带来全国实力的长期增长。
例如日本,1920年其小学入学率就达到了99%。反观中国,2000年的时候还在为消除文盲而操心。
中国是人多,但人多有用吗?不认字的人,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么?绝对不可能。
双方的教育差距接近80年,如此巨大的差距,强求中国立刻追上日本的科研水平,可能吗?
这是换个教育制度就能解决的事情么?得慢慢来。
纵观全球,富裕的国家科研实力都很强,无一例外,也就中国这种最近几十年刚暴富的国家是例外,唯一原因是富的太快,还没来得及培育科研梯队而已。
反观那些穷国,哪怕五十年一百年,毫无应试压力,也没有考试,照样不可能出诺贝尔奖。
那些穷的连学校都没有的国家,孩子们不上学,天天在野地里放飞天性。
有创造力了么?有个鬼的创造力,顶多学会了花式捏泥巴。
所以大家压根不用担心中国人的创造力,青木我可以大胆的断言,再过30年左右,中国的诺贝尔奖人数会开始爆发式的增长。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你真没办法出多少科研成果。
富裕的国家才有资格谈科研,穷国没这个资格。
但是很可惜,一群盲目吹捧国外教育的歪风,把中国家长都给忽悠瘸了,尤其是那个来源于丹麦的快乐教育,落地中国变成了素质教育,坑了好多中国家长。
素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剥夺了学校的教育功能,把教育的责任扔给了家长。
现在好多家长,每天晚上辅导孩子作业,不少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差点得心脏病。
图片

教育孩子不是学校的责任么?教师才是专业的,怎么需要家长这种业余选手出马。
很简单啊,素质教育,小学三四点就放学,其他的时间,应该让孩子“放飞天性”,“解放创造力”。
换句话说,就是家长你赶快来把孩子接走,学校不管了。
至于你接回家是让孩子玩游戏,还是写作业,那都随你,你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和学校没关系。
所谓减负,减的是学校的负,这个负转移到家长头上了,逼不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我们小的时候学习,家长可不需要这么苦逼。
吹捧素质教育的文章告诉你,西方国家都盛行素质教育,所以他们很强大。为了中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推行素质教育。
但是这些文章没有告诉你,西方很多国家,都是穷人的孩子享受素质教育,而富裕家庭的孩子,采用的是比应试教育还要残酷很多的精英教育。
丹麦的小学和初中的确不考试,但高中需要考试,丹麦哥本哈根的录取率低的令人发指。
把所有大学的录取人数绑在一起,整个丹麦,也只有18~20%的人能够上大学,其余的高中毕业就可以出去打工了。
大学也不傻,肯定是择优录取,那你猜是精英的孩子上大学,还是平民的孩子上大学?
你觉得,丹麦的精英阶层,会让他们的孩子天天玩,从小玩到大么?
丹麦教师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人人平等,职业不分贵贱的思想,这个时候就开始发挥威力了。高中一毕业,丹麦平民就开开心心的搬砖去了,他们觉得自己和首相是平等的。
而丹麦的精英,钻到哥本哈根大学里开始冲击诺贝尔奖了,或者去挑战首相之位。
而你的孩子天天玩,长大了还想当首相?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对平民最友好的教育制度,完全不需要改。
因为无论你是王侯还是乞丐,在中国的考场之上人人平等。
只有应试教育,才能让平民有翻身的机会,任何鼓吹应试教育无用论,甚至鼓吹教育无用论的文章,都是有毒的,轻则坑家长,重则坑国家。
如果你小时候被教育“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大家都是最棒的”。
那么等你成年后,这个世界会狠狠的教育你,什么叫做优胜劣汰。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8#
 楼主| 发表于 2024-8-9 09:09 | 只看该作者
马翔宇事件杀伤力很大,让底层人民瞬间清醒


原创 林小仙 林小仙呀 2024年08月06日 11:06 江西

马翔宇,清华大学毕业,因实名举报商务局长,加上他清华大学身份的加持,马翔宇事件一跃成为网民关注的事件。

他的人生故事真的很精彩。大一的时候就自学了满语,去吉林研究满族文化遗存,写了一篇几万字的调研报告,荣获了清华实践报告的一等奖。大四的时候又去苏州研究东北人群体文化,又一次获得了一等奖。你不禁要感叹,这确实是一个清华才子,如此优秀。 他还经常出现在清华各类的活动演出现场主持节目,清华110周年校庆邀请他发言,能在校庆上被邀请发言,那真的是相当优秀了。清华结束后,他被派到了哈佛大学进行了交流,哈佛大学是多少人难以企及的一个学习殿堂。

然而这清华大学毕业,妥妥的人人羡慕的高材生,通过人才引进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在体制内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科员,年年考核得到的确是基本称职。

清华大学毕业已经让马翔宇带上了光环,他因为不愿意同流合污,对未插手过的项目签字,向纪委举报自家商务局长祝某。结果却反遭打压报复。

你以为这情节只能在电视剧上看到,殊不知,这却是真实地存在着,有没有叹为观止,大跌眼镜的感觉。。

逼上绝路,无路可走,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马翔宇选择通过网络平台实名举报,一个视频备受广大网友的关注。

网络举报,才得以举报成功,祝局落马,感觉像是一场战斗,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实在艰辛。

马翔宇事件在网络平台反响很大,杀伤力很大,虽然网络举报成功,但这一事件却给底层人民泼了一盆冷水,让底层人瞬间清醒,看清了社会的真相,看到了作为底层人民的心酸与无奈。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但是它不一定能真的把门敲开。就像马翔宇一样,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本来按照正常的理解就是清华大学的学子在职场上一定是能够得到重用,但是马翔宇却在体制内待了6年,仍然是一个最低级别的一个科员的身份,而且年年的考核都还是基本称职。就感觉跟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完全相反,难道他在学校里的表现都是假优秀吗?难道清华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在职场上吃不开吗?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职场更是一个大熔炉。仅仅有学历并不能成功敲开职场的大门。看看毛奇与马翔宇的学历对比你就豁然开朗了。


图片


普通人终其一生想获得平凡而稳定,就像马翔宇一样,他不以清华大学高材生的身份自视清高,而是甘愿从一个小小的科员做起,也仅仅是想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本来他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应该备受尊重和优待,但是却遭遇了欺凌和不公。他本想平静地度过此生,但骨子里却有知识分子的风骨,这一事件,使得他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与稳定。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的呐喊,底层人民需要公平正义的呐喊,每一个人,哪怕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在遇到不公和不义时,不应该选择沉默或放弃,而是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勇敢的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去揭露真相,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永远不要放弃对法律与正义的渴望和希望,这是每一个底层人民的权利。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7#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6:19 | 只看该作者
马翔宇事件杀伤力很大,让底层人民瞬间清醒


原创 林小仙 林小仙呀 2024年08月06日 11:06 江西

马翔宇,清华大学毕业,因实名举报商务局长,加上他清华大学身份的加持,马翔宇事件一跃成为网民关注的事件。

他的人生故事真的很精彩。大一的时候就自学了满语,去吉林研究满族文化遗存,写了一篇几万字的调研报告,荣获了清华实践报告的一等奖。大四的时候又去苏州研究东北人群体文化,又一次获得了一等奖。你不禁要感叹,这确实是一个清华才子,如此优秀。 他还经常出现在清华各类的活动演出现场主持节目,清华110周年校庆邀请他发言,能在校庆上被邀请发言,那真的是相当优秀了。清华结束后,他被派到了哈佛大学进行了交流,哈佛大学是多少人难以企及的一个学习殿堂。

然而这清华大学毕业,妥妥的人人羡慕的高材生,通过人才引进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在体制内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科员,年年考核得到的确是基本称职。

清华大学毕业已经让马翔宇带上了光环,他因为不愿意同流合污,对未插手过的项目签字,向纪委举报自家商务局长祝某。结果却反遭打压报复。

你以为这情节只能在电视剧上看到,殊不知,这却是真实地存在着,有没有叹为观止,大跌眼镜的感觉。。

逼上绝路,无路可走,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马翔宇选择通过网络平台实名举报,一个视频备受广大网友的关注。

网络举报,才得以举报成功,祝局落马,感觉像是一场战斗,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实在艰辛。

马翔宇事件在网络平台反响很大,杀伤力很大,虽然网络举报成功,但这一事件却给底层人民泼了一盆冷水,让底层人瞬间清醒,看清了社会的真相,看到了作为底层人民的心酸与无奈。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但是它不一定能真的把门敲开。就像马翔宇一样,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本来按照正常的理解就是清华大学的学子在职场上一定是能够得到重用,但是马翔宇却在体制内待了6年,仍然是一个最低级别的一个科员的身份,而且年年的考核都还是基本称职。就感觉跟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完全相反,难道他在学校里的表现都是假优秀吗?难道清华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在职场上吃不开吗?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职场更是一个大熔炉。仅仅有学历并不能成功敲开职场的大门。看看毛奇与马翔宇的学历对比你就豁然开朗了。

普通人终其一生想获得平凡而稳定,就像马翔宇一样,他不以清华大学高材生的身份自视清高,而是甘愿从一个小小的科员做起,也仅仅是想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本来他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应该备受尊重和优待,但是却遭遇了欺凌和不公。他本想平静地度过此生,但骨子里却有知识分子的风骨,这一事件,使得他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与稳定。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的呐喊,底层人民需要公平正义的呐喊,每一个人,哪怕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在遇到不公和不义时,不应该选择沉默或放弃,而是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勇敢的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去揭露真相,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永远不要放弃对法律与正义的渴望和希望,这是每一个底层人民的权利。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6#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0:47 | 只看该作者
韦神走路去参加会议,衣服湿透贴在后背,被保安拦在门口,打了谁的脸?


原创 子莘吖 子莘专栏 2024年08月04日 21:43 河南

盛夏的济南,骄阳似火,室外马路上的气温高达40度。

在人行道上,一个男子健步如飞,左手拎着一个帆布袋,右手塑料袋里装着一个大瓶的水。

他来到一个会场的门口,早已满头大汗,从背后看,汗水湿透衣服,白T恤贴在了背上,跟穿白衬衣的工作人员相比,他显得很寒酸。

保安也是看人下菜,一看他走路过来,没有专车接送,就直接拦下了,两个保安身体倾斜,手还做出阻拦的姿势,告诉他,这里正在开会,非请不能进去。

一旁的工作人员,往这边看了一眼,也没有说什么,显然,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位汗衫湿透的男子,才是大会特别邀请的重量级嘉宾韦神,这场名为“山东大学数学发展论坛”的会议,要是韦神不进去,还有什么意义?

图片

这一幕被人拍下传到网上,很多网友留言。

“真是打脸,保安有眼不识真神。”

“这么热的天,走着去开会,又走着回去,天呐,不是一般人。”

“他根本不屑于跟你争,韦神的高度,岂是这些俗人能理解?”

是啊,他之所以被称为韦神,就因为一心都在学术,对生活的需求极低,换作别人,能参加这样重要的会议,一定会开车过去,穿着也非常得体。

图片

而站在门口的保安,早就学会了以貌取人,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看到汗流浃背的韦神,就以为他是开不起车的路人,下意识就伸手拦住。

殊不知,韦神不是开不起车,而是不想开车,如果你看到他日常的生活,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韦神有个堂姐,暑假的时候,带着孩子来找舅舅玩。

到了地方,堂姐给他打电话,喊他出来吃饭,让她没想到的是,他手里还拎着3个包子。

吃饭的时候,堂姐点了一桌好菜,可韦神只夹了一点蔬菜到碗里,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开水,就是一顿饭。

图片

没错,韦神不吃肉,就算满桌的美食放在面前,他也不会动心,只吃一点素餐。

他带来的3个包子,也是给外甥的礼物,孩子也很喜欢,咬一口包子,北大的包子就是香。

很多人不理解,外甥来找你玩,为什么不请孩子吃好的食物?

其实在他看来,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因为他的欲望极低。

有人在食堂拍到他吃饭的样子,真的就是一盘饭菜在一起,他也不说话,低头很快把盘子的饭菜吃光,然后喝几口随身带的水。

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他被人拍到的时候,大多手里拎着2个馒头,外加大瓶的水,因为这就是他生活的常态,根本不是摆拍。

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节约?

其实换个角度看,他根本就不是节约,而是认为生活就是这样,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学术,一点都不在意生活的条件。

你觉得吃饭太简单,他认为,把时间浪费在吃饭,太不合适。

所以,他走路很快,也不在乎太阳晒,吃饭很快,只要吃饱肚子就好,衣服简单,只要能掩体就好,一件衬衣穿到袖口起毛,也不会丢。

图片

这种异于常人的价值观,才是韦神可贵的地方。

他爱数学,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看书,除了上课,就埋头钻研问题,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躺在床上思索。

朋友透露,韦神不上网,也不玩手机,晚上连灯都很少开,最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

他的世界非常纯粹,只有数学,对于名利和面子,根本不在乎。

因为不在乎,所以他活得洒脱,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你笑他太疯癫,他笑你看不穿。”

这样的韦神,根本不需要同情,他站在象牙塔的顶端,看上去很孤独,但实际他乐在其中,俗人的不理解,他根本不在乎,因为他的高度,不会跟你计较。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1:06 | 只看该作者
姜萍成绩已实锤造假,这场闹剧该收场了


原创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6-28 23:01 北京

上周《狂欢闹剧之后,谁为满地鸡毛负责?》基于有限线索,从逻辑出发判断姜萍的初试成绩极大概率造假,无论是姜萍、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亦赛事主办者阿里达摩院都从中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但是没想到本以为一个小小的热点,竟然因为热点抓的太准,被炒作成了全网热点。
于是,都下不来台了,显然相关各方准备冷处理,把这件事拖到大家不关注了,但问题是,公信力受损,舆论分化、社会割裂加剧等等后果,谁来承担?
这件事肯定是阿里达摩院想要搞热点,证据是推迟近一周公布初试成绩,而且在公布成绩的当天,6月13日上午10:26时就在B站发布了姜萍的宣传片,其他平台甚至更早,这个片子肯定是经过精细打磨的。
而且在全网关注之后,有网友发现,在各个平台已经发出的视频,进行了修改,比如把原标题“数学天才中专少女”,改为了“一个中专少女的出格人生”,视频中多处被质疑的点也被修改,比如“数学方面”改为“数学分析”,去掉了埋头自学等表述。
图片

从基本逻辑上推断,这肯定是早有筹划,就是想用姜萍这个中专生逆袭的案例,来增加竞赛的关注度,这最起码是阿里公关部门的KPI。
但是没想到热过头了,都下不来台了,只能沉默。
在沉默中,质疑越来越重。
由于姜萍成绩过于离谱,就连一贯不想参与社会舆论的数学界也忍不住了,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的袁新意教授站了出来,撰文《姜萍事件的疑点分析》,以非常平和的语气提出了合理质疑,以数学家的谨慎,实际上已经在说姜萍成绩有问题。
袁教授之所以站出来,可能是不希望自己好友朱辰畅的心血被毁。阿里的这个竞赛实际是朱辰畅教授组织的,朱辰畅通过数学竞赛一步步走进数学圣地哥廷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数学之中,因此出面担任了阿里竞赛的全球竞赛顾问,而阿里仅仅是作为赞助商冠名而已。
而现在这个难得的平台,有被公关宣传毁掉的风险。
浙江大学也站了出来,姜萍在接受采访时说浙大是梦中情校,舆论也在逼浙大破格录取,破格显然不行,于是浙大邀请姜萍参加暑期培训班,姜萍完全可以在培训班证明自己的数学天赋,顺理成章就可以获得保送的机会。
但姜萍以及她的家人,在接受采访之后,这么长时间完全沉寂了,没有接受任何邀请,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这么下去,沉默是没用的,迟早要爆雷。
这里面有一个极其冤枉的受害者,那就是涟水县地方政府,尤其主管部门教体局。
想想看,这场舆论热潮“17岁中专生逆袭全球第12名”,还说因为家境贫困上不了高中,靠着一家私企组织的比赛才证明了自己,如果成绩为真,那意味着一个最起码清北之才,差点被埋没。
如果说姜萍、王闰秋、阿里达摩院亦或者参与热炒的融媒体自媒体各取所需,就算搞大了也可以等热度过去,那么涟水县尤其主管的教体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公众当然可以质疑扶贫做的不到位、质疑当地教育埋没人才,而且这件事有可能冷处理掉,但也有可能8月份仍然被爆出来,这种风险极不可测。
社会各界也在对涟水当地政府施加压力,比如频频通过12345进行投诉,有的要求查明真相,有的指责埋没人才,要求当地反思。当地信箱几乎全是姜萍,甚至还有人询问是否非法拘禁了姜萍,为什么不见姜萍出来回应,等等。
图片

最终,涟水县教体局明确回复:
图片

一、网传姜萍在学校月考中的成绩——83分的截图属实。
二、姜萍参加的数学竞赛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组织实施,关于竞赛的情况请向阿里巴巴达摩院核实。
三、姜萍预赛使用的电脑是借的。
四、学校对涉嫌个人隐私的零食等问题不清楚。
这个回应很高明,首先12345要求有信必复,而回应也很克制,对于阿里组织方亦或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没有谈,但提供了两个关键线索:
第一、姜萍月考数学成绩确实是83分。而之前网络上很多认为这个成绩单是有人P的。
第二、姜萍用的是别人的电脑。那么可见姜萍没有自己的电脑,那么姜萍显然不可能熟练使用latex这个软件。
其实当地回应还是非常克制的,只说了月考数学83分,这个成绩是姜萍参加完阿里竞赛之后的月考成绩,而在之前还有一次只有51分。
而且注意时间点:
2024年3月25日,中专月考数学51分,满分150分;
2024年4月13日,阿里联赛93分,全球12名;
2024年4月24日,中专月考数学83分,满分150分。
这已经不用再多说了,所谓的题目简单懒得做,这纯属胡说,一个能够考全球12名的,月考题跟小学算数差不多,随便写写基本就满分;除非在3月之后短短不到一个月,达到了一名数学专业学生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
相关责任方不能继续装聋作哑了,这件事最核心的就是王闰秋和阿里达摩院,必须站出来回应了,越早把事情说清楚,损失越小。
总不能一群大人,反而要等着姜萍先出来道歉?替所有人吸引火力?
虽然姜萍也确实犯了幼稚天真的问题,真以为可以靠操作舆论达到破格进入名校,也被舆论夸赞搞得有些迷糊了,但无论如何,姜萍毕竟17岁,不应该承担舆论的反噬。
尤其过去那些无条件支持、相信姜萍的人,一旦反转,这帮人也一定踩得更深。
但是欺软怕硬要不得,欺负一个17岁的小女孩算什么?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4#
 楼主| 发表于 2024-6-25 19:25 | 只看该作者
江南士绅与阶级固化


原创 龙牙 龙牙的一座山 2024-06-25 11:04 陕西

这里,是龙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最近炒得火热的“姜萍事件”是一件你仔细品味,背后份量极其严重的事情。

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与阶级固化。
它是一次盘踞在中国身上长达数百上千年的江南士绅集团的诈尸。小把戏很简单,有点像《植物大战僵尸》里那种巨人僵尸,先扔一个小僵尸到你后方去,搞点小乱子。   

这事儿让我想起两年前也是这几天的一个饭局:   
一个朋友的儿子高考,报志愿报“呲”了。
第一志愿估计有点儿悬,第二志愿又是瞎报的,爹妈都忙于生意没工夫盯着他,小伙儿自己在家跟爷爷奶奶一块儿鼓捣的,出了纰漏,第二志愿不想去,赶紧给正在饭局上的爹妈打电话。我就那么默默地看着两口子刚才还神采奕奕的,立马跳起来跟炸了锅一样到处打电话,找关系的找关系,想办法的想办法。平心而论,娃挺不错的一个孩子,知识面很广,性格也很谦和,但是不属于那种特别学霸的类型。好端端谈笑风生一个饭局,气氛一下就冷了,所有人心不在焉陪着两口子挣扎了快一个小时,最终也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重点来了,当时省里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就在饭桌上。   

这事儿我以前提过,评论区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种是心知肚明的,这种一般参加过高考、上过大学,清楚高考的门道,对于这种事情当然知道真假;
一种是打死不信的,这种一般就没上过大学,开口就是谩骂,从评论文字看也是各种错别字同音字满天飞,这种人整死都不信高考制度的公平和死板。
其实阿里搞的姜萍这事儿打的就是这个“认知差”,利用一部分人认知上的缺陷煽动、挑拨情绪,以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   
明面上的做法是利用只能上中专的这部分人,缺乏对知识、对学习的尊重,缺乏对数学学习难度最起码的了解,缺乏对我国学籍管理制度严格程度的认知,撩拨煽动他们支持一个很明显并没有经过严格数学训练的中专生“自学成才”进入浙大这样的名校;
包藏的私货是给高考制度掺沙子,在现有高考制度中打进去一个“楔子”,增加一条操纵在阿里系的人手里的途径,方便“自己人”;
最终的目的是形成阶级固化,巩固自己已经掌握的财富,形成对知识、对财富、对权力、对社会资源的全面系统性垄断,寒门再难出贵子,王谢堂前燕,不进百姓家。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自己的屁股在哪儿,屁股在哪儿就说哪儿的话,不要屁股坐在穷人这一边,却生怕富人赚钱赚少了。阿里系搞这种幺蛾子不是第一次了,从阿里系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在暗戳戳的鼓捣“民营资本掌握政治权力”,手段也是一样的手段,他当然会假装一屁股坐在你的立场上“替你说话”,那是伪装的而已。等他真的利用你达到了目的,他真的会履行他的承诺吗?你有什么手段让他不得不履行承诺?
所以人一定要多读书,不要学姜萍,不要藐视知识的力量。不读书、不懂道理、没有眼界,你就会总是干这种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破事儿。这辈子高考没考好,没有问题,我国制度能够保证你饿不死,还能保证你下一代有翻身的机会;要是因此就怨恨、不满,跟着别人起哄要推翻这个唯一相对公平的、穷人家翻身的机会,那就是世世代代受苦的命了。   
图片   
“江南士绅”这种东西在我国存在了已经不止几十年了,而是一个盘踞在我国所有人身上的毒瘤,至少搞垮了三个朝代:明朝、清朝、民国。
从明朝开始他们就把持了整个江南的土地税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他们还把持着织造、漕运等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厘金”,卷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之间还勾结起来,朝里有人做官、乡下还有“乡贤”,利用朝廷给予士人的优待政策大肆兼并土地,对上隐瞒土地产出,不缴纳田赋、不承担徭役;对下该收多少税收多少税,一毛钱别想少。这中间的差价全部进了自己的腰包,农民该怎么苦还是一样怎么苦,朝廷却很奇怪的发现自己收不上来税。   
但是朝廷没钱是不行的,国防开支、各种支出是必须的,于是只好加重赋税。
这些加重的赋税会是江南士绅们承担吗?怎么可能!最终还是要转嫁到农民的头上,结果就是朝廷越来越没钱、农民却过得越来越苦,只有“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农民与朝廷的矛盾激化,最终酿成大祸。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土地兼并”问题,高中政治、历史好好学就可以搞懂的问题。   

如果实在是没有好好学高中政治、历史,这里有一部电视剧叫《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通俗易懂的讲了这些旧事,这片子也有不少硬伤,最终结局过于温情脉脉,不过至少屁股没有出问题:   
图片
明朝末年事情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利用文官制度形成的阶级固化与财富垄断,终于最后掏空了整个明朝,农民与朝廷的矛盾发展到无法调和从而爆发了李自成起义,彻底颠覆了明朝,最终满清入关,在江南杀了一个人头滚滚。“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你以为杀的都是谁呢?
既有不知死活贪得无厌的士绅;
也有架秧子起哄帮别人数钱的平民。
历史证明,贪婪和愚蠢都是死罪。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清朝最终走上的也是这一条死路。清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压制不住,随着广东“十三洋行”与上海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外国资本、本土民族资本已经遍地开花,但是这部分税收是封建王朝大清的制度绝对收不上来的。这么天量的财富最终落进了谁的手里?
我们熟悉的江南士绅。
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官商复合体”集团利用农民起义和外国入侵对清朝造成的强大压力,顺利攫取了大量的权力,明朝的故事再一次上演,他们最终掏空了清朝。进步意义当然在于结束了封建王朝制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阴暗的一面却是底层彻底陷入了绝望境地。   
图片
这不是别的地方,这是解放前的上海滩。
民国阶段“江南士绅”登上了顶峰,真正掌握了国家权力,“四大家族”的代言人堂而皇之成为国家领导。随着蒋介石与江南财团的媾和以及随后的“4.12”反革命政变,江南士绅们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掌握了国家政权,随后就发生了一系列你想都想不到的咄咄怪事:
1、民国所谓“黄金十年”里,除了江南士绅们赚了个脑满肠肥,中国连大清时期留下的工业遗产都丢了个精光,到抗战的时候连个大口径火炮都没法自产;
2、抗战中民间、海外华侨捐款购买战斗机,居然能被“民国第一夫人”拿去美国存银行,“反正飞机放着也要生锈,不如存银行还有利息”;   
3、抗战中,中国的钢铁企业居然在破产!
4、全世界国家军队在二战里都是越战越强,只有蒋记民国军队越打越弱;
5、江南士绅“两头下注”,一边捧着汪精卫一边还拖着蒋介石;
6、抗战结束后大肆搜刮民间资本,日本人统治时期没有破产的企业,“光复”后却关门大吉;
7、贵为“战胜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短短4年就被赶去了小岛过日子;
历史已经证明了,“江南士绅”作为盘踞在中国人身上最大的一个毒瘤,掏朝廷、掏外族、掏自己,都是一把好手。培养自己的政治代言人,把控金融与税收,掌握文化发言权,攫取财富,他们是不分对象的,像一条“贪吃蛇”,连自己的尾巴都吃。   

这个集团消失了吗?
消失过,但是死灰复燃了。   
这个集团现在对政权、对法律、对教育、对金融的渗透其实已经很明显可以察觉到了,尽管他们的手段确实还是挺高明的,会煽动民意、会愚弄群众、会假装老实、会伪装“善良”,但是毒蛇就是毒蛇,话术再高明也改不掉他们身上那股子神神的铜臭味:贪婪。
贪得无厌,在如今这个教育普及化、舆论自由化的时代是无论如何都藏不住的,再高明的话术也骗不过所有人,总有人会站出来揭露他们的那点小心思。“蚂蚁金融”上市圈钱的把戏被揭露后,这群人的存在其实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仅仅用30亿的本金就妄图撬动上万亿的杠杆,风险全是银行的、获利全是自己的,太贪了,实在是太贪了。
如今搞个“姜圣人”一类的舆论炒作小把戏其实已经说明了至少“阿里系”这一次江南士绅发动的进攻的彻底失败。胆子大的时候他们敢直接把持国家金融根本,到如今也只敢暗戳戳在教育领域搞点小偷小摸。春风得意的时候敢在国家级媒体上找几个无良文人大肆鼓吹“要政权”,意气消沉的时候也只能整点儿烂活儿好给自己不争气的子女们谋点体制外的福利待遇。
这个事情起哄架秧子的人不少,受限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搞不清楚自己屁股在哪儿的人多得是。但是所谓“明白人”也不要高高在上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把话说明白比什么都重要,毛主席当年就主张把话说明白,不要搞旧文人自视清高那一套。
阿里搞这一波舆论背后的历史渊薮、思维脉络,还是要讲明白,不过就是“江南士绅”这一中国历史上劣迹斑斑的经济、文化、政治集团的一次死灰复燃,一切不过旧故事。   
一次不成功的诈尸而已。   
图片   
我作为一个写文章的人,出没一些奇奇怪怪的饭局很正常。写文章的人自有一种“疏离感”,又有“文化人”的身份做引荐和伪装,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相关,有些人又特别喜欢拖上一个文化人装点门楣,我也正好落一个观察人情世故与世间百态的机会。
当然了,笔在我手里,我事先可没有承诺过不会如实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
因此我算不得“背叛”。
最后我想请大家猜一猜那天那个“饭局”,是为了什么目的召集的?
是筹划开一家民营中专,收学生赚钱。
如果浙大“破格”录取姜萍这事儿最终成了真的,一个民营企业操弄的所谓“数学竞赛”捧出来的“天才”真的跨越了高考制度与现有学籍制度,轻松进入了浙江大学,我想请你略微思考一下这么一个问题:
是读中专的人更容易享受这条捷径;
还是开中专的人更容易一步登天?
不要当社会主义巨婴。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31 , Processed in 0.2882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