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20425|回复: 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股市中的现象和背后的本质(四)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0 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心美股的历史大顶!

[color=rgba(0, 0, 0, 0.3)]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隔夜美股高开低走,大家都在那里说硅谷银行暴雷导致了美股大跌。
呵呵,图样图森破,就一家银行因为交易股票亏了18亿美元就能把美股砸成那样?硅谷银行就是个小银行!这些玩估值,彼此吹捧股价的硅谷大佬们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就好像联合坐庄的美国科技股们,你告诉我,在美元指数高企的情况下,动辄过万亿美元的估值里到底有多少水分?
估值就像海绵里的水,不能挤的,挤多了,企业盈利都成大问题了。
我上周跟大家提醒《黑石正式暴雷了,赶紧抛售美元资产逃命吧!》,还被好多人盗用文案,看到某大V居然引用,盗文案的也吓得删文了,真是好笑。
但这么严峻的情势摆在眼前,还有人在为黑石分辨,说也就一笔几个亿欧元的小违约,黑石资产那么庞大,算不了什么!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又到了引用大刘这段话的时候了,市场里透露的信息可比上面说的那段话多得多了,你以为这到底是什么?仅仅是美股在持续暴涨前的一点回调?仅仅是美西方房地产市场遇到小问题?又或者是几个不知死活的金融机构瞎胡搞弄出的乱子?
并不是,而是一套美元信用为基础的金融资本的玩法出问题了,通过吹大美国金融资产的泡沫,吸血全球的计划执行不下去了,因为金融资本的贪婪超出了世界的承载力。
一枚比特币无中生有,最高价值6万美元,所以你以为这真的只是金融资本玩的空对空的游戏?
请问用这玩意倒腾出来的6万美元跟几十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人辛苦干活赚到的6万美元,在购买力上有差别吗?
华尔街通过联合坐庄,无节制的炒高美股估值,在疫情期间创造了许多荒诞的财富,但凡心里有点数的人都知道,美股根本不值那个价,但它以超出预期的涨幅上行的时候,你就会跟着贪婪来改变自己的认知,你学着金融大佬们口吐芬芳,说什么市场永远正确。
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热贴,跟人辩论人造牛市这件事。
真不知道有些人脑子是怎么长的,无论什么牛市还是熊市都是人造的,交易的是一群人,坐庄的是一群人,割韭菜的还是一群人,你不会以为这是鬼神搞出来的吧,如果都是人为的,那么无论熊市还是牛市,都是人造的,只不过有那么大力量去创造这一切的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各有不同罢了。
所以为什从70年底以后巴菲特就崛起成为全球股神?
在黄金美元体系被彻底废掉以后,石油美元看起来好像很牛叉,但如果只是把美元当成普通的一般等价物,收点铸币税,还得拿着武器管理全球,这个收益还不够高,当美元变成了一种金融武器,那么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
你可以操控定价,让亚洲的工人累死累活干一天只能拿10美元,还要感谢资本赏饭吃,而美国的工人一个小时最低工资都超过20美元,这还是被充分剥削以后的结果。
难道一个美国人干一小时的活比亚洲工人干两天还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吗?
当然不是,因为美国人掌握了全球各种要素的定价权,全球化中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稳定的,但劳动的价格却在货币和汇率操控之下,变得差异巨大。
一个美国的底层民众,因为有帝国红利加持,干一个小时获得就能超过亚洲工人干两天,都是花美元,你用来买基础商品,同样20美元的购买力又能差多少呢?
所以你这里老百姓累死累活,但购买力就是上不去,它那里满街闲汉,个个买起东西大手大脚,消费力强到不行。
美国人霸占了科技话语权,在所谓的高新制造,科技产业上拉着小伙伴们玩起了垄断,只要你不能生产的东西,那就贵到离谱,只要你不去搞产业升级,再怎么辛苦的踩缝纫机,几亿条衬衣换不了人家一架飞机,连带后期的维护,都要长期讹钱。
你要产业升级,做利润更高的东西,那么人家就跑过来搞金融收割,看到你这里有财富盈余,立刻打着自由化的口号,发动金融战,把你经济搞垮,搞出债务危机,搞到最后国家破产,到时候再谈别的。
这一套玩法玩了半个多世纪,但其中也有问题在,一旦有新的挑战者冒出头来,挑战你这套规则,能够突破你的科技结界,又能规避掉你的金融收割,那么到你全球砸盘搞事情的时候,反倒给了人家买入廉价优质资产的机会。
毕竟美国人脱实就虚很多年了,工业资本跳楼甩卖它买回去也就是到手卖掉,不像中国,拿到了,给你吃光抹净,还能逆向往上攀登,到最后这个产业链都被彻底拿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从2008年美国发动次贷危机,2010年又搞了一波欧债危机,从此以后,美国再也不敢在盟友圈里发动大规模的危机。

上图是道琼斯指数月K线,1990年确定美苏争霸美国胜利以后,道琼斯是几乎连续不带修整的涨到了1999年,这十年美股为什么暴涨?因为苏联庞大的资产被货币化重新定义以后,欧美在争夺财富流入,欧洲毕竟距离近,可以直接冲过去抢东西,美国智能用金融资本来消化,这个过程里,美股是不能跌的。
一直到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欧洲彻底被美国打趴下了,美国传统产业才有时间来消化这波股市泡沫,但与此同时,美国科技股又吹起了另一个大泡沫,纳斯达克用比做梦还夸张的估值,吸引了全球的避险热钱,等到科索沃战争收尾,纳斯达克的镰刀就下来砍人了。
那个时候没有谁来挑战美国的收割力量,97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一直要到中国入世之后才慢慢修复过来。
道琼斯指数从09年到现在,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调整,因为只要他敢长期盘整砸盘,产业资本就会排队寻求中国来的资金帮助,华尔街只能憋足了劲,联合起来不停的炒高几个指标股,好维持自己对全球资产定价权的能力。
通过吹泡泡吹起来的估值是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实体财富的。
为什么美联储这样加息,美国的CPI都下不来?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膨胀的美国财富已经去到那里了,一直没有被消耗掉,账面上的财富增加了那么多,世界上实际的出产并没有跟着你美股暴涨,资本市场变出来的钱也是钱。
全世界的国家都不傻,大家看到了你丫不仅印钞,还通过股市、楼市的杠杆玩货币放大器,那么我的商品不涨岂不是等于自己吃亏?不肯吃亏要么减少美元交易,要么我也要涨价。
其实通胀对老美来说根本不叫个事,你以为美国人怕通胀吗?
否则怎么解释70年代美国为了挣脱黄金的束缚,顶着通胀大搞信用货币?
今天美联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美元的信誉,加息加到现在这个鸟样,连美国经济学家自己都高呼利息快还不上了,高息揽储绝对不是信誉良好的标志,尤其是竞争对手东方大国动辄还要降息,人家降息放水CPI还在收缩,那么按照你写的金融学教材,这是不是意味着你的货币有问题了?
美联储没有别的办法去给美元增信,它没有办法让二毛突然神佛附体,一把灭了大毛,就像当年科索沃战争,把南斯拉夫给打分裂了。
那么只好退而求其次,让市场上资产创造出的美元变少,这就是自发性的搞出一场金融危机。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让美股崩盘!
其实2008年就是这样一个玩法,美股是在2007年做的顶,磨磨蹭蹭到08年才开始大跌,其中的导火索还是高盛联合起来逼死了本来不至于死的雷曼兄弟。
再看看最近瑞士信贷、巴莱克银行、黑石集团、硅谷银行这一系列有点体量的金融机构的不同频次暴雷,以及被预告中的德意志银行,是不是有点08年那个味儿了?
现在就差一个美国重量级的大行出事了。
但引爆美股这件事也很难顺风顺水,2017年川宝上台,本来在他手上2018年是给美股做顶的,可惜川宝不愿意背锅,人家还振振有词,跟中国打贸易战,自己把股市给砸了,岂不是让人家捡便宜?
最后美股的泡沫就变成了美元的泡沫,到拜登终于熬到CPI扛不住了,各路诸侯开始玩自己的货币结算小圈子了,又有大熊奋力一杀,直接来了个卢布石油体系,虽说卢布信用度没那么高,欧美也在联合起来禁俄罗斯能源销售,但捅破石油美元的篱笆,总需要有个先锋,卢布的意义在于第一个下场且美国人拿他没办法。
所以折腾了一圈,最后美联储认为救美国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股市给砸了。
最近只要美国股市走得好,鲍威尔就会格外鹰派,如果大跌持续久了,鲍威尔倒是会跟着放点温和的消息。
刚刚美国又是好得不得了的就业数据,就业除了数量还要考虑它的质量,打零工是就业,在硅谷大厂打工也是就业。
鲍威尔的魄力还是有限,不敢像当年高盛的保尔森那样下狠手,这都啥时候了,还想着搞温和着陆?
飞机引擎出了问题,如果你在低空,当然有温和着陆的可能,你丫都上升到8000米以上了,突然着陆它能温和吗?只会是一场空难!
别跟我说美国的金融资本家们都能发扬爱国情怀,他们只爱美元,一旦看破了鲍威尔的意图,那就是比赛的跑路,就像昨晚美股的走势,开始好好的,先有人偷跑,接着就是大家抢跑。
聪明人都是边撤退边稳住友军,所以往往一个大顶都以多重的方式来呈现的,反正美国会给你各种好的不得了的经济数据,让全球的热钱都心怀侥幸过来抄底,他们退三进二好诱敌深入。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摔杯为号,集体埋坑的时候呢?
可能还没有那么快,很有可能是美元加息终止之后的某个时刻,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会放松警惕,这才好下手。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3-12 19:51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爆了!


原创 金哨兵 成方街哨兵 2023-03-10 22:15 发表于广东

今天盘后,央行公布了2月金融数据,从数据上来看,确实是超预期了。

M2增速12.9%,创出7年新高。

新增贷款和社融,都比此前市场预期的要高一些。

不过,房贷数据,却有点惨。

2月新增住户中长期贷款(基本上都是房贷)只有863亿。

这一数据,1月份还有2231亿。

要知道,1月份可是还有春节因素,结果2月份的数据,竟然比1月份还要差。

明明,媒体都在吹,春节之后楼市回暖了;看成交量,春节后也确实在上升。

房子卖的多了,房贷却没有涨起来,结合近期的热点话题,那就只有一个解释:提前还贷的非常多。

提前还贷的,对冲掉了新增的房贷,结果就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不过,2月份金融数据,毕竟是一个相对滞后的数据。

市场更多的还是要看预期。

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已经释放了要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所以暂时就不要指望放水了。

目前,最大的预期和背景是什么?

是全球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昨晚,美国硅谷银行遭遇流动性危机,股价重挫60%,引发市场恐慌。今晚盘前,股价继续暴跌50%。

很多人问:这是不是又一个雷曼兄弟?

从体量上讲,这个硅谷银行,是美国的第16大银行,体量不算特别大,影响力自然不能跟当年的雷曼兄弟相比。

不过,就像巴菲特讲过的:如果你在厨房发现了一只蟑螂,那么绝对不止这一只。

硅谷银行出问题,本质上的原因,是美联储不断的加息缩表,导致市场上流动性越来越紧,利率不断走高,经济衰退,然后硅谷银行因为其自身业务的属性,率先爆雷而已。

接下来,美联储还会继续加息(3月份可能会再加50个基点),市场上的流动性会越来越紧,利率还会上升,经济还会继续衰退,那自然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出现问题,进而形成连锁反应。

今晚美国公布的2月非农数据为31.1万,高于市场预期,但是,美国2月失业率为3.6%,高于预期的3.4%。

互换合约显示美联储3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降至50%以下。这主要跟失业率上升有关。

下周二晚公布的CPI数据,将成为决定3月加息幅度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针对硅谷银行的事,比较乐观的情景是,目前硅谷银行已经给美国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然后美联储投鼠忌器,放缓后面加息的速度。

而比较悲观的情景是:美联储继续加息,甚至超预期的加息,然后继续有其他银行出现问题,那么市场可能就要预期流动性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按照目前的形势,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风险,国内才在这个时候,提前收紧货币政策,其实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储备政策空间。

不然,到时候哪里有足够的“子弹”打出去?

所以,咱们目前需要先隐忍一段,为海外市场爆发风险,做好准备!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4-14 09:28 |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丐中丐”!港股IPO又现神操作:募资额仅为上轮融资1/10


港股市场上再现“丐版”IPO。

4月13日,号称中国最大的云端HCM解决方案提供商北森控股正式登陆港股。公开资料显示,北森控股此次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仅为804.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仅为1.12%,发行市值213亿港元。这不禁引发市场的关注和质疑:800万股的流通量如何支撑起超200亿的市值?

去年以来,像北森控股这种在港股缩量发行的企业不在少数。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共有18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剔除一家以介绍方式上市的,发行的新股占总股本比例低于10%的占比约为24%,市场将这种缩量发行行为称为“丐版”IPO。

“丐版”IPO现象为何频繁出现?不以大额融资为目的的上市行为背后有何意图,又有何隐患?随着港股18C开闸,未来市场上是否会出现越来越多“丐版”IPO企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多方采访一探究竟。

“丐版”IPO企业密集扎堆港股

4月13日,北森控股正式于港交所挂牌交易,盘中股价一度暴跌36%,截至收盘,报26.1港元/股,跌幅12.12%。

按照招股价29.7港元计算,北森控股上市总市值达到213亿港元,集资额却仅为2.4亿港元,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仅为804.4万股,占总股本的1.12%,因发行比例极低被一些市场人士称之为“丐中丐”。

由于极低的发行比例,公司前25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99.8%,如此高度集中的持股比例也极易引起股价的暴涨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若剔除上市中介费、承销保荐等发行费用,北森控股上市募资净额仅为1.56亿港元。但招股书显示,北森控股最后一轮F轮融资额为2.6亿美元(约20亿港元),此时公司估值为18.6亿美元(约144亿港元),再往前追溯,E轮融资7268万美元(约5.6亿港元),公司估值为6.1亿美元(约48亿港元),即使在D轮融资额也有2亿元。而此次公开市场募资规模仅仅只是Pre-IPO募资金额的十分之一,实际上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估值“倒挂”。

(数据来源:招股书,注明:E、F轮融资均为美元融资)(数据来源:招股书,注明:E、F轮融资均为美元融资)
记者梳理北森控股历次的融资信息发现,11年间,该公司估值上涨273倍,即使是最后一轮进去的投资机构账面浮盈还有35.6%。但该公司的业绩表现却与一路上涨的估值不相匹配,2019年至2022年间,公司净利润亏损显示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像北森控股这样缩量发行的上市案例不在少数。据记者统计,今年一季度港股一共迎来18家上市公司,剔除1家以介绍方式上市的,剩下17家中有10家公司低于20%的发行比例,占比59%,发行比例低于10%的有4家,占比24%。


其中,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粉笔,上市时发行的新股数量为20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仅为0.95%。而粉笔此次IPO的募资额为1.98亿港元,剔除高达7810万港元的发行费用,其募资净额仅为1.2亿港元。

同样,望城科技控股在港股IPO新股发行数量为124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9%,募资额8073万港元,发行费就耗费了6973万港元,公司到手的募资净额仅为1100万港元,发行费用占募资额的86.37%,典型的挣了“面子”亏了“里子”。

股价“不破发”和机构退出之间的折中选择

据记者了解,A股市场规定,新股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最少在10%以上。港股虽无此项规定,但在首次上市发行25%的新股,仍然是大多公司的选择。往前几年,港股也有个别新股发行数量仅占总股本10%以内的案例。但去年以来,缩量发行密集出现。不以大额融资为目的的上市行为背后有何意图?

仔细梳理这些“丐版”IPO企业,记者发现,这些公司大多数为新经济企业。创东方管理部总经理关晓杰分析,这些新经济企业上市之前往往已经获得较高估值,缩量发行本质上是因为港股市场估值不高,导致IPO发行困难,缩量发行之后则有利于公司维持高估值,避免出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

香港某基金公司投资经理张远进一步分析:“若股票发行多了,其中90%要给到国际配售,而锚定投资者拿到股份之后,上市首日是可以马上卖出的,到时候首日股价表现会比较难看。”张远表示,把流通盘缩小,以后不管是用合法的绿鞋机制,还是自己做市值管理,都相对容易。而且,等将来市场好转,企业还可以再融资,港股市场再融资方式也非常丰富。

IPO融资固然重要,但不少上市公司更看重上市后的再融资。记者统计了过去8年香港资本市场融资情况发现,在过去8年间,港股公司上市后再融资金额占该期间资本市场募资总额的59.18%。其中,2015年至2017年,上市后再融资金额远大于IPO募资额,分别为8477.57亿港元、2920亿港元、4517亿港元,是IPO募资额的3.24倍、1.5倍、3.52倍。

此外,缩量发行更重要的目的或许是为背后的投资机构股东创造退出条件。“很可能是迫于投资机构退出压力,又或者是有对赌协议,长期不盈利、亏损甚至不断扩大,估值也纯粹是靠机构吹出来的。”某中资机构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近三年来,尽管在A股市场注册制逐渐向全市场扩容的背景之下,IPO数量有所增加,但相较于创投机构投资的项目数量来说,每年能上市退出的概率仍不算大。据清科数据,即便在2022年创投市场的募投双降的背景下,披露的募资金额也有约2万亿人民币,全年投资数量也有超9000起。对于数量庞大的被投资企业而言,即便港股、A股扩容、美股复苏,上市之路依然拥挤且机会难得。

这就不难理解,近期一级市场投资人大呼:“抓住改革红利,能上尽上!”想方设法做好项目退出,可谓当前每一家投资机构最迫切的诉求。回顾过去一年,不少企业选择远赴新加坡、瑞士、伦敦等交易所上市,融资额都比较低,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目的。

VC/PE机构能否顺利退出获益?

随着港股18C开闸,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也可登陆港股,创投机构显然不会错过这一大好退出窗口。

“一些不符合A股上市条件的企业可能会符合港股的条件,港股上市的覆盖面相对更加宽泛。”关晓杰表示。多位受访人士均认为,随着未盈利的科技公司陆续登陆港股,短期内港股市场上无法避免出现更多这类“丐版”IPO企业。

既然视其为一个重要的退出通道,那么能否顺利退出获益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建立在充分博弈之下,倘若新股发行比例较低,股票的交投活跃度将会受到影响,交易价格也会产生偏离。创投机构能否以预期的价格实现退出,仍需要打个问号。

“对投资机构来说,企业的小规模发行产生的低成交量,或许会加大退出的难度,拉长退出战线。”关晓杰分析。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公司的大部分股票还是落在大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手里,他们不会在市场上过度地进行炒卖,这对于稳定股价和公司市值有一定帮助。

澳银资本投管经理区美木其分析,从短期来看,缩量发行可能会导致短期供需失衡,从而引发投资者的理性或非理性的恐慌出货情绪,导致股价出现大幅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对于那些优秀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良性引导和管理下,缩量发行并不会对其坚实的商业基础和长期价值造成影响,甚至会让公司的股价更具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在去年港股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这类“丐版”IPO现象比比皆是。但从去年年底开始,港股市场出现了明显回暖,整体市场估值有所回升,能否提振市场活跃度、增加这些企业上市后的流动性?

德勤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表示,尽管当前港股的市场估值有所回升,但还远不达2019年时的高峰期,加上美国加息对香港市场带来不小影响,所以这或许会让一些企业继续选择以缩量发行的方式登陆港股,至于市场的流动性能否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仍需要一段时间。他认为,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不少海外资金重新回流至港股市场,市场流动性值得期待。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4-22 22:45 | 只看该作者
大A大跌,真是拜登喊话惹的祸吗?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3-04-21 18:52 发表于广西

今天大A暴跌,特别是前段时间风光无限的AI概念票,几乎都被砸懵了。

在我A里,狼来了的故事从来最少两次,第一次喊完,还给你杀个回马枪,胆大的抄底一把还能摸把大的,以为狼来了只不过是骗筹码的鬼话,结果第二次它又来了,这回还能让你们继续奏乐继续舞吗?

最近这段时间市场一半的成交都在所谓的热点上,热点外所有版块集体失血,再加上源源不断的新股,各种减持,场外基金根本发不动,请问增量资金从何而来?真要有增量资金来,那些人冲进来高位接热点的盘,他敢吗?

如果是存量博弈,那么当非主流板块持续被杀,杀到杀不动的时候,自然所谓的主流板块也就没有接盘资金了。

昨天市场盛传章盟主20亿杀入中科曙光,这个票我在微博里2月份也有说过,当时赞说它名字好听。

图片

但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上认为它好,跟涨了几乎翻番还无脑看多是两回事,任何事情的好赖跟它付出的代价是相关的,路边摊卖半蔫的苹果,10元5斤,当然是物超所值,但它要卖10元一斤,你肯定得掉头就走。城中村的房子不见天日,但一看价格,不到旁边小区房的三分之一,立刻就觉得房子不错。

衡量一个股票的好坏难道不应该看价格吗?对着一个虚高的东西疯狂叫好,难道你真的爱这个企业吗?并不是,只是你觉得会有比你更傻的人过来接盘,你觉得自己很聪明,所以高位买了一样能大赚,然而市场已经开始滞涨了,那些前期红极一时的人气票堆出天量的成交也创不出新高,这说明后面比你笨的人已经没那么多了,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有人带头跑路,立刻就要崩得稀里哗啦。

今天拜登的讲话不过是个引子,美国政府全力封杀中国科技发展这件事还用得着他来提醒吗?从2018年中兴通讯被制裁起,我们不都明白,美国人到底想干啥?

最近孙正义的软银要清仓阿里巴巴,我在网上看一位基金从业者说,这是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没信心,他们这帮搞基金的也都跟着没信心了。

但实际上,老美要玩脱钩,这些拿着美元到处投资的金融精英们当然害怕了,万一哪一天互相制裁起来,美国人当年是怎么搞在欧美上市的俄罗斯企业的,直接就给你股价清零了,不让你玩了,然后有后台的金融机构就以白捡的价格弄到自己的口袋里,至于人家怎么跟俄罗斯搞勾兑,那就是普通玩家没办法知道,更没办法做到的。

都已经展示过海盗祖宗们的强盗手段了,谁敢把自己的财富都砸里面?

孙正义他是个日本人,他敢赌吗?爱赌的安倍现在是个啥情况?

中国金融鸡狗里面精美的太多,买办思维已经深入到认知体系里了,即便中纪委过来规劝喊话都不起什么作用。

屁股决定脑袋,假如我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金融精英,我大概也会如此,很简单,大家对标华尔街,那人家混得多爽,搞出国家级的大崩盘事件屁事没有,反倒能赚更多,各种操控全球财富,可以随便使唤美国政府,让他们为了金融利益出动军队。这特么谁不羡慕?

更别说各种串联到一起能薅到口袋里的各种好处,想想都羡慕。

所以中国的机构就特别把老美的话当一回事,有理无理都要取闹一番。

两样一凑,机构就有了砸盘科技股的理由。

有人就会问,那不就是砸科技股?为啥大盘跌成这个熊样?

呵呵,大A向来都是如此,前几天券商涨了点,拉起来指数,我就寻思这不是什么好事,券商的逻辑我讲过很多次,现在差不多成了半个反指,成了掩护别人出货的工具人。

那么工具人利用完了,当然就要被狠狠的砸一波了。

再加上北向资金的一波共振,大盘死的相当难看。

本身我对4月份的行情就不是很看好,道理很简单,2022年年报,一季度的季报叠加在一起,抱团的科技股大部分业绩都不咋地,出来就要来一盆冷水,更别说都在高位上了。

科技股本来炒作的就是个情绪和预期,当情绪已经无可复加,预期被业绩正面打脸,不打你打谁?

当然了,还有那个非常奇怪的20亿传闻。

机构最怕自己的意图暴露,谁脑残到公开告诉所有人,自己猛砸20亿到一只股票里?除非人家另有所图!

看到有死多高位冲进来,再也钓不到更大的鱼,前期获利颇丰的那些,是不是会疯狂砸盘?只有一群傻乎乎的散户追进来,高位当了接盘侠,至于打明牌的,你只知道他明牌是20亿,但人家暗地里的牌是多少呢?说不定反手做空牟利,忽悠散户出来接盘,私底下把别的高位的货都偷偷出了。

换位思考一下,你自己有20亿,也是个市场老手,至于那么脑残吗?真正的傻子,可能在大A蹦跶这么多年,还能随便拿出几十个亿来炒作一只股票吗?

从来豪绅的如数奉还,百姓的大伙分账,你没有资格做豪绅,就别管人家干了啥。

市场就是那么个情况,周末两天不出消息就已经是最大的利好了。

对于我A来说,现在市场上充沛的流动性,还能创造财富效应,并且已经跟欧美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做了个很好的切割,其实就没必要担忧会跌到哪里去。

看一季度的外贸数据,假如还像以前那样,过于依赖欧美的消费,那么现在肯定跟08年情势差不多,我是经历过2008年的,见识过当年实体经济是个啥样子。

至于一直被人说的房地产,经过了两年的行业大调整,不说已经原地满血复活,起码完成了软着陆,正在触底反弹中。

再看外部环境,耶伦今天发表的一通宣言,我看跟投降也没啥两样,能脱钩的当然要坚决脱,拖不了钩的不能脱,那么又在主动说不能彻底脱钩,不就在暗示自己已经黔驴技穷,基本无能为力?

这可比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美国疯狂加息时的外部环境好太多了。

无非是机构们尿性还在,找个理由狠狠的砸一把,并不能太影响大局。

安心的过自己的周末,到下周再说,我以为大跌急跌是好事,情绪集中宣泄结束,业绩该暴雷的也都暴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行情还是偏乐观的。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23-4-27 15:55 | 只看该作者
大A的光明进入倒计时……


财大易晟金融学院 2023-04-25 21:24 发表于河北
以下文章来源于杨国英观察 ,作者杨国英

全球动荡的乌云不会消散,

东亚地缘的乌云不会消散,

但金融市场的乌云消散已经迎来倒计时。

今天不讨论全球时局,重点讨论金融市场的走势。

注意,全球时局,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威胁论”,永远不会止步,除非中国衰弱了,毕竟过去几百年的全球秩序一直是由西方主导的。

但是,如果过度深陷在这种倒华的声浪之中,我们是注定无法安身立命的,注定无法去做投资的,因为,无论是不动产还是股权(股票)投资,其本质都是做多的游戏。

所以,在近期市场一片混沌之下,我尝试去接下来的金融市场做一个逻辑推导。

这个逻辑推导是基于中期的预判。

因为,预判短期金融市场的走势,这个毫无意义,短期关乎情绪,而讨论太长期的金融市场走势,这在全球中长期动荡之下,又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事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对这个中期金融市场的逻辑推导,我尝试概括为“两个确定”和“两个不确定”。

先讲与全球时局有关的“两个确定”。

• 一是中美加速脱钩、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化加速解构,这个是确定的。

• 二是在中美加速脱钩、全球化加速解构之下,中国携手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重新建构全球化(从区域性起步),这个也是确定的。

这“两个确定”结合起来,我们应该能够得出判断,之于当下全球时局的走势,中期内的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注定会遭受负面影响。

但是,这一负面影响整体可控,至少要比美国可控,又或者说不至于彻底失控,毕竟,中国正在加速重新建构新的全球化(以携手新兴经济体为突破口),这从今年以来的人民币使用区域和使用场景的范围扩大就可以感知到。

所以,客观而言,当前的全球时局,对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的影响,整体是中小幅偏空,而对金融市场而言,这种中小幅偏空事实已经兑现了,甚至有点过度兑现了。

再讲具体维度的“两个不确定”。

• 一是东亚发生战争的不确定。

• 二是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

为什么将“东亚发生战争的不确定”置于“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之前呢,这是因为,东亚是否发生战争,至少会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权重因子。

美国货币政策预期,表面上是与通胀预期锁定的,通胀预期上升,加息预期则会上升,反之亦然。

但是,通胀预期归根到底又与全球大宗商品和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预期有关,而这必然是受全球地缘政治的稳定与否有关,全球地缘政治稳定,会间接压制美国通胀,反之,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现在本就有俄乌战争了,再来一个东亚战争,那么美国通胀事实更会暴增,当然全球通胀也都会或多或少的上升。

再回到主题,之于中期之内(仅以两年为期),东亚发生战争的概率到底大不大呢?

注意,这里的“东亚发生战争”,主要指两个区域,一是朝鲜半岛,二是台海。

朝鲜半岛一旦发生战争,对我们的经济和金融肯定有冲击,但这一冲击整体可控,中国是不至于再次亲下战场,基于此,今天我们重点讨论的其实是中期内台海是否会发生战争?

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是有可能的。

因为,如拜登政府预判,如果再“放纵”我们发展五至十年,那么,美国现在还能卡中国脖子的高科技,到时候大都无法卡中国脖子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一是中国本身的经济体量和产业需求,二是中国对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携手,这两者之于中长期会平滑中国高科技投入的曲线,并事实会加速中国针对美国卡脖子(比如半导体等)的突围速度,毕竟,高科技产业与一切产业一样,最终还是要讲究投入产出比的。

反之,还以半导体为例,美国及其铁杆盟友,在中国携手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之下,如果还持续封堵中国,那么,其投入和产出必然会迎来超级不经济,继而五至十年后,美国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会渐进丧失其全球竞争力。

注意,最近两个月A股半导体设备的暴涨,市场预估的肯定不仅是国产替代,如果仅仅是国产替代估值不可能那么离谱,而是间接和局部预估到中国半导体设备未来走向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

是的,半导体设备我们目前还没那么先进,但是发展很快速,未来价廉物美出口到新兴经济体还是有可能的,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对技术领先的需求其实没有那么高。

所以,在高科技产业优势存在终极挑战之下,而且时间越拖对美国越不利之下,美国肯定希望在东亚挑起战争,针对中国在东亚挑起战争,通过战争彻底拖住中国经济和中国高科技的加速突围。

但是,冷静下来,在中期之内(仅以两年为期),美国大概率还下不了决定在东亚真正挑战战争,因为,下决心在东亚、特别是在台海挑起战争,美国至少要有亲自下场的准备。

另外,在俄乌战争大概率还要拖延一年之久时,美国还不至于自大到同时与两个军事大国为敌,何况,挑战东亚的台海战争,美国是要准备亲自下战场的。

所以,个人认为,中期内东亚、尤其是台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有,但是可能性又不会太大,最多不超过30%。

既然中期内东亚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会太大,那么,中期内美国持续超强加息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太大。

现在,全球金融市场预判美国在持续加息9轮之后,至多再加息一轮(25个基点),我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加25个基点,也就是说,接下来美联储至少再加息50个基点,而在此之外一直到后年上半年,美联储整体将会进入新一轮的降息周期,毕竟,美国现在的金融机构已经撑不住了。

所以,个人认为,接下来的两三个月美联储加息再超过50个基点的可能性也不会超过30%,而这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之后的近两年内,美联储整体进入降息周期的可能性则会超过70%。

而在美联储持续超强加息预期下调年内转向降息预期上调之下,这无疑给央妈的宽松释放了更大的空间,何况现在全球新兴经济体需要更多的人民币。

所以,从概率论的角度看,中期内的“两个不确定”,对金融市场、尤其是中国金融市场其实是利多的。

是的,全球乌云不会消散,

但是,中期内的中国金融却很快会迎来光明。

所以,不必自忧,

重仓押国运的时刻已经明确到来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6#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14:48 | 只看该作者
这批股民是懂博弈论的


原创 政信三公子 政信三公子 2023-05-10 14:13 发表于浙江

最近银行中特估成为市场热点,出现了很好玩的博弈局面。

【第一回合】

监管:上交所5月8号通知,氛围热烈。

【第二回合】

股民:裁判员下场当运动员?先跑为敬。

这场博弈,把我看的忍俊不禁,《卖拐》了。只不过,散户这次是懂博弈论的。

你喊,我喊,你再喊,我:

梆,成交了!

我(股民)不喊了,怕喊乱了!

【第三回合】

群众吃瓜。


然而,当我们把视野的维度拉高一点,可以看到更多内核和深远的东西。

中国资本市场不走西方老路。

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引导资金投向。

金融资源就像上游的水。

在经济上行周期,金融资源自由流通,实体经济的水源含蓄能力强,万物生长。



但是到了经济调整周期,金融资源就需要引导了。泛滥的地方要治水,干涸的地方要引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质量。



当前的“中特估”,本质上是监管在治水。



如果监管在前方治水,你在后方挖堤,和监管对金融资源的引导做对手盘,嘿嘿。



图片​


在我看来,面对越来越多的宏观不确定性,跟着监管方向来:



每年稳定收益5%-6%,难道不好吗?



中国的投资人,终于有稳稳的幸福了。



然而,监管的方向是超前于股市的投资者结构的,散户的投资预期太高了。



绝大多数散户到股市:



要的不是稳稳的幸福,要的是暴富。



自比巴菲特索罗斯,股市就是提款机。



当前市场上缺钱吗?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低风险偏好的钱,风险偏好更低了。



面对金融机构的花式内卷营销:



高风险偏好的钱,收益预期更高了。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简单:



①继续降低存款收益,把钱逼出来。



②严查机构投资合规性和销售适当性。



“中特估”的背面是实体经济,但很可能出现新的套利,需要警惕。



【负债端】



被低利率逼出来的资金,和5%-6%稳健分红的“中特估”完美吻合。



【资产端】



银行向散户代销“中特估”基金,基金拿散户的钱投资“中特估”银行,银行股价上涨后,资本实力提高,给散户更低的贷款。



一部分散户套取贷款后,再去买银行代销的“中特估”基金,基金再去投资“中特估”银行股票,银行再给散户更低的贷款...



散户-基金-银行-散户,无限套娃,直到监管出手。



左脚踩右脚,起飞喽~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7#
 楼主| 发表于 2023-5-12 21:39 | 只看该作者
小心明年美联储玩QE5,准备起来!


作 者 :ME A森

来 源 :A视野(ID:AndsonVision)

最近,国内还算是稳扎稳打,各种惊悚故事暂时没有爆出。

然而,美国这边则是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陷入倒闭的风险,这些银行背后还牵扯到美国的地产,因此,可以说是“连环爆”。

去年越南就是,先是把地产首富搞死,然后直接带崩了越南的银行体系,进而打击了越南的经济。美国如今玩的,正好是倒个个,但是同样也是对经济会产生严重的冲击。

“地产+银行”组合,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那都是顶梁柱,这东西要是出问题,经济还能好好的,绝无可能。



所以,如今美国人很焦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了。

按照鲍威尔的暗示,6月份开始应该会暂停加息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事件就会得到转机。

毕竟,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快速加息后,如今的美国利率已经非常高了,是市场根本无法承受的高度。所以,经济衰退近在咫尺。

核心点在于,美国长期是举债刺激经济增长,你现在把举债这个动能打懵了,那还如何增长?

其它不说,就看疫情三年,全球最大的船公司马士基,3年赚了60年的利润,就可以想象过去3年美联储放了多少水。

那么,现在到了要用经济衰退的方式进行“买单”的时候了,却又遭遇2024年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显而易见,“买单”一定会被延迟,这也就需要鲍威尔再次帮忙放水稳增长了。

但是,一旦走到这步,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在通胀还高企的背景下进行的放水,其副作用将会直接且明显。

届时,美国步入滞胀,其实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具体表现是,放水的刺激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但是,又药不能停,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QE5不远了,或许我们真的要好好思考,这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了?



满口价值观的美国,不可能给我们发红包的,能少收割,已经是巨大“让步”了。


01
那么,接下去的问题是:如果美联储后续真的再次放水,这意味着什么?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年初就研判,加息会加到金融风险爆发就停下来,然后找机会再次放水稳增长。



如今来看,前半句我们的研判是兑现了,接下去就看后半句什么时候可以兑现了。



其实,如今对于美国而言,放水是“刚需”,海量的债务,沉重的福利保障,还要砸钱外面跟中俄博弈,哪个地方不需要花钱?



即便是手握美元霸权可以到处收割,现在又面临其它国家去美元。尽管去美元速度很慢,但是,这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假设美联储再次放水,需求端被再次托举,在中美博弈已经严重搞乱供给端的情况下,全球的物价再次起飞,也是必然的。



我们去年是因为各种静默,成功将海外通胀挡在了外面。如果美国再次放水,我们里面真的有机会不通胀?



所以,现在里面很多人谈经济不好,理由是通缩了。恕我直言,这个还没有看的足够远啊,现在的所谓通缩,只是暂时的。一旦这个阶段过去,通胀再次起来,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存成本边界线将再次被拔高,那你是否准备好了呢?



这几年,现实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基本面的改变往往是一瞬间的。



不要觉得通缩是常态,眼下的通缩只是国内大家都在观望所致,直接导致货币乘数不高。一旦输入型通胀影响开始起来,大家被逼无奈下开始倒腾起来,货币乘数开始往上,则国内通胀加速往上也就不远了。



当然,美联储再次放水,也会导致美国重新开启新一轮美元周期。



我们以前说过,先放水,再收水,是美国成功收割全球最关键的姿势。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美元周期越来越短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说明美国人缺钱越来越严重了。



以前美元周期可以给你搞个5年,甚至更长,现在3年不到就是一个轮回。这么搞下去,未来美元镰刀能够收割的东西越来越少,则美国内部的窟窿越来越大,美国人自己背负自己的通胀也就压力越来越大。



时代变了,已经徘徊于一个关键性的节点了!



人生成败,无非是顺势而为,是对周期节奏的把握。而我们即将站在历史性的关口。


02
物价上涨,可不是我们过去以为的那样,无伤大雅。



因为,我们过去遇到的是温和通胀,严谨的说,你的收入增速跟通胀率相对比,你还hold的住。



但是,一旦进入大通胀,整个经济的运行成本会非常高,具体到企业扩张困难,财政收入严峻。因此,反而会严重打击经济增长。



所以,我们的有形之手通过干预通胀,就是看明白这点。用牺牲一部分的实际经济增长,换得更低的通胀环境,来确保整个经济增长在一个可接受的区间。



必须看到,这是中美大国博弈的重要战略。



当美国人再次放水的时候,我们大概率就是拼命蹭美国人加杠杆的流量,相当于反向收割。



就如同过去3年,我们卯足劲搞出口,里面的刺激力度则保持在一个相对温和的水平。



只有在一个情况下有形之手才会选择大刺激,那就是美国经济崩了,而且是起码类同于次贷危机时期的那种崩,短期拉不起来。



只有到了这一步,有形之手上枪装子弹,各种稳增长内需刺激的工具开始拼命抛出。



一切都是按照剧本在展开~



美国人按照剧本,等大选年放水;我们按照剧本,等美国崩了拼命刺激。



各位,光光就这两句话,其实已经把后面我们的投资节奏把握讲清楚了。



眼下的一切都是暂时的、过渡阶段的、不长久的,是中美彼此都在观望的。一旦尘埃落地,则滞胀时代对于我们的影响才会完全显性化。



还是那句话,届时你准备好了吗?



当美国崩的时候,中国就有很好的机会,利用自己的“稳”去抢夺全球的储蓄、经济资源和势力版图,因为这是美国崩流出的战略性真空。



而这个时候,把中国的核心资产顶上去,让更多的外资流入,填补我们高龄少子化趋势下本土储蓄率越来越低的空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8#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16:15 | 只看该作者
中特估的主战场在港股,最大的机会也在港股


原创 人神共奋 思想钢印 2023-05-21 20:38 发表于上海

如何以理服人?

1/7

AH股溢价看中特估行情

本轮中特估行情,最终在金融板块的暴涨和A杀下戛然而止,这是行情的结束?还是半场?抑或只是序章?

上图灰线为中国银行2016年以前的AH估值溢价,越高代表A股相对H股的溢价越高。

5月8日这一天的估值溢价,为7年来仅次于2020年10月9日的历史第二高,但那一次溢价是港股的单独暴跌造成的,不具备可比较性,而且此前有一个慢慢爬升的过程,不像这次,溢价在几天内忽然抬升。

这个现象,其他几个AH同时上市的银行股中,都有出现,这一轮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特估行情,整体脱离了AH股的传统溢价上限,H股估值站不稳,最终导致A股被A杀。

还可以举一个反例——中石油,虽然A股从去年四季度低点最高涨了90%,但AH估值溢价反而略有下降,也就是说,这一轮中石油的“中特估”行情正是由港股上涨驱动的,至少是AH同步上涨,走势健康得多。

估值,在一定上下限的区间内运行,代表了市场的价值认同区间,如果这些国央企只在A股上市,关起门来搞“中特估”,爱怎么搞怎么搞,散户有的是接盘侠,中特估一定能实现。

但国央企龙头很多都是AH股同时上市,同股同权,估值相差30%还可以用港股流动性不足来解释,AH溢价一旦超过历史估值区间上限,就很难让人信服,股价就很难站住。

而且,港股还有大量国央企,它们的估值体系都是相互关联的,光拉这些龙头的估值,整个国央企估值体系不变,也无法长期维持。

所以说,A股国央企估值折价的根源在港股,如果港股的估值不修复,A股的股价很难真正修复,中特估行情的“主战场”——如果有的话,也必然发生在港股。

从另一面看,中特估最大的投资机会——如果有的话,也是港股的国央企。



本文将讨论以下观点:



1、中特估的两类不同逻辑对股价的不同影响

2、为什么外资会给国央企估值折价

3、如何进行中特估投资




2/7

两个标志


中特估板块演绎到现在,我总结成五大逻辑,但并不都是“特别估值”,其中有三个是传统估值体系,只有另外两个涉及“中国特色”:



第一类、传统估值体系的风格回归与估值修复:



1、国资委启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价值创造行动,提出了财务指标方面的目标,特别是ROE的不足,意味着经营的确定性可能上升,远期现金流提升市值空间,提升估值。



2、国有上市公司大量资本运作,尤其是股权激励,对于国企的经营业绩可能在短期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是对近期市场风险偏好的支持。



3、中国经济增速进入长期下降通道,投资者对股息率的偏好促进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有利于本来就有较高分红意愿和能力的国央企。



第二类、真正属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两个逻辑:



4、国有企业承担着大部分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的责任,影响了利润,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重要性有所提升,理应获得相应的估值溢价。



5、企业价值并不都是以利润、现金流这一类经济利益来衡量,就像美国不允许我们投资他们的高科技领域,也不允许他们投资我们的高科技企业一样,“中特估”也可以看成当下世界持续对抗趋势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特别是第5点,是之前没有的逻辑。中美竞争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高科技,一个是金融电信、上游原材料等传统资源,那么这两个领域的国央企就有战略价值,理应获得估值溢价。相比美股的估值体系,科技股估值一向是偏高的,而后者一向是偏低的,这也是“中特估”的内在动力。



这两类逻辑对股价的影响也不相同,前一类“传统估值框架”,如果未来这类企业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改善,本身就具备上涨动力,但它仍然在国央企长期估值区间内,只是估值在区间上限运行。



而后一类“中特估框架”,是为了让整个估值区间上移,是更本质的变化。



很明显,后者的难度更大,估值是市场投资者用钱投票的结果,代表了投资者的信念,就像70、80后不相信国企,95后不喜欢民企一样,成年人的世界里,信念是很难改变的。



没有信念改变的中特估,就只是一轮短暂风险偏好上升,引发的暴涨暴跌行情。



因此,对于中特估行情,股价涨上去并不是目标,政府金融监管的总体思路已经从金融创新全面转向“防范金融危机、脱虚向实”,涨上去但站不住,除了制造金融动荡,没有别的好处,肯定不是监管层想要的中特估。



所以中特估行情也有两个目标:

1、站稳估值——不是短期摸到,而是长期站稳

2、不出现导致市场暴涨暴跌的炒作



这两点,关键也在于港股。



1、只有港股估值站稳了,才算是真正站稳了

2、港股的理性力量、做空机制和AH同股同权,是对A股炒作恶习的抑制




3/7

以理服人


我们知道,港股是一个极度追求业绩、讲基本面的市场,任何硬提估值的逻辑,海外投资者基本上不认,而港股的大部分筹码都集中在他们手中,他们不认的话,估值就很难真正站稳。



很多投资者潜意识中始终相信“一力降十会”,认为只要资金量大,就可以强行把股价推上去。但是你把股价一路买上去,外资不认同,把所有的股票卖给你,估值是上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玩,这不叫中特估,这叫坐庄。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你相信公司值这个钱的话,那你就长期持有,等待其他投资者最终接受这个估值体系,最后在港股形成一个互联网消费由外资定价,国央企由内资定价的局面。



但南下资金的由于有净值考核的压力,有资产增值的压力,缺乏“长钱”,不可能长期在港股,定价权不如海外资金。



所以说,真正要实现中特估,就要以理服人,要让老外去接受这套估值体系,要“中特估·英特纳雄耐尔”。



这并非不可能,以中海油为例,股价近一年多上涨了65%,但港股通比例仅仅从12%上升至18%,外资接受了这个定价——中国移动也是如此。



图片



现在分歧最大的,就是银行股了。




4/7

以银行股为例


有一个长期以来的疑问,为什么银行股的估值这么低?



关于估值问题,如果你觉得它的估值是合理的,你能找到一堆合理的理由,如果你觉得他是不合理的,你也能找到一堆不合理的理由。想要全面梳理银行的估值合理性,就要都列出来,评估双方的核心争议在哪里。



认为银行低估值很正常的理由有四个:



1、高杠杆:银行最大的问题在于银行的高杠杆经营模式,资产负债率都是90%左右,资产50%是贷款,收益与损失的不对称,导致银行的贷款质量只要相差一个点,利润就至少有5%的水分,只要你的真正坏账超过20%,你就是实质性破产了。



2、长期融资大于分红:银行虽然ROE高,分红不错,但随着贷款数量的上升,不断需要再融资补充资本金,国内的银行长期创造的净现金流的能力很差。



3、资产不透明:银行的财务质量很难判断,通过各种借新还旧的方法,导致银行有多少隐藏的坏账,谁也不知道。



4、历史劣迹:20年前,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整体破产过一次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坏账,再用特别国债注资,才起死回升,但银行的治理结构一直没有变,对政府的依附关系也没有变,难保不会20年后再死一次。



对于这些看空的理由,“银行粉”们是先承认,同时认为过度低估了,就像好公司高估要有个上限,低估也要有个下限吧?如果一倍PB合理,0.8倍也是合理,0.5倍还合理,那岂不是没有估值的标准了?



所以,第一步可以先讨论银行股低于1倍PB的理由是否充分,因为低于1倍的PB的公司只有两种可能:



可能1、资产实际价值远低于账面价值

可能2、财务数据没问题,但长期是价值毁灭者



对于“可能1”,反方使用的是“归谬法”,一个PB0.5的银行,隐含的假设是,信贷资产的10%都是坏账,而且是价值为0的纯坏账。如果只是一家银行,还说的通,可现在大部分银行都低于1,如果银行的资产质量真的差到这种程度,那就不是金融系统的问题,而是对中国经济的不看好,如果是这样,那还买什么A股呢?



对于“可能2”,反方使用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果未来自由现金流持续为负,企业早晚要倒闭,但正是不看好银行的理由4——政府20年前就救过银行一次,说明这些银行都是“大到不能倒”,而且那次银行整体注资非常成功,造就了中国此后十年的黄金时代,如果真是这样,政府再救一次,也未尝不可。



这就是不认同银行“低估值”的最核心的理由——永续经营。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倒闭,茅台都有可能,唯独四大国有大行不可能,都是永续经营的安全资产,相当于国债,理论上都是要有估值溢价的。



仔细比对正方的观点,银行的低估值,并不是银行本身的问题,主要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造成的——资产质量只是略好一点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估值就比四大行高了一倍。



所以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估值差异,并不是银行自身的差异,而是体现了两种估值体系的差异——这正是管理层提出“中特估”的原因。



那么,既然外资曾经给海底捞、腾讯美团、泡泡玛特这些典型的中国资产高估值,为什么对国央企的风险偏好长期偏低呢?



图片




5/7

外资为什么不喜欢国央企


人类认知中有一类典型的偏见叫“易得性偏差”,每一个人都会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做出判断:如果我们今天去投资越南股市,最容易接受的逻辑是中国产能转移;投资印度股市,最容易接受的逻辑是基于印度14亿人口的内需和迅速增长的中产阶段;巴菲特投资日本,最容易接受的是全球贸易为主的五大商社。



外资投资中国的前提是看好“中国经济增长”,这一点跟我们也没有区别,但具体看好理由却是从他们习惯的认知入手——



在外资投资者看来,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高速增长,是因为全球化、因为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因为中国迅速增长的中产阶段带来的消费力,甚至是因为中国产业升级科技实力不断增长,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全力拥抱市场经济。



所以,他们愿意给代表市场经济的民营企业、代表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代表全球化的互联网、代表消费升级的消费品企业、代表高科技实力的高端制造企业以高估值,但同时给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国央企以低估值。



其实,这一点在国内同样如此,90后的投资者,对国央企一般没有像70、80后的投资者那样谨慎,甚至有时更偏好。



所以,如果是经营性的国央企,只要能取得市场竞争力,外资仍然愿意给正常的估值,比如白酒、啤酒等食品企业,21年以前的国有地产企业,还有招商银行、中国平安。



真正低估的央国企,都是战略性大于竞争性的资产,再加上外资对中国资产从来都是“雾里看花”,风险偏好本来就低。



有人说,不一定吧,他们不是同样给美国银行和国防、沙特石油、澳州和南美的矿业以更高的估值吗?为什么就是不认同我们的国央企资产的战略性和安全性呢?



原因还是在于投资者结构,这些更关注资产安全性和战略性的资金,往往是养老金等长钱,大部分都在美国,对投资中国国央企非常敏感,而非美资金和主权基金,更在乎美国或全球战略性资产,而中国的国央企全球化程度普遍不够。



总结一下,愿意投资中国资产的资金,对国央企的战略性不感兴趣,对战略性资产感兴趣的资金,又不能投资或难以涉及中国的国央企,这才是国央企长期被低估的原因。



港股还有流动性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资金的关注,就只能通过估值折价,来争取必要的流动性,这一点本不分央国企,但央国企如果得到的关注较少,那就更容易出现流动性折价。



所以,国央企的长期低估值体系,是在美(现在都退市了)港股形成的,而这种低估值,并不完全是商业模式和企业业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结构错位。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国央企的估值岂不是成了解不开的死结?




6/7

港股中特估行情的必要条件


图片



不必悲观,从前面的中石油、中国银行AH溢价的趋势看,2020年10月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之前,龙头国央企的估值溢价不断加大,而此后在不断减少,港股的涨幅超过A股。而这段时间,AH股的整体溢价水平并没有下降,说明以国央企为主的估值修复,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



不过,这并不是外资对国央企有了重新认识,主要是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市场抛弃成长风格、偏好高股息资产,所以国央企的低估值和高分红,获得南下资金的青睐,估值缓缓提升。



风格的原因引发流动性,也解决港股最头疼的流动性折价问题,很多投资者以前开通港股通只是为了买腾讯美团海底捞,从来没有想到过港股还有这么多估值低到令人发指的国央企,买了第一次,赚钱了,就会有第二次,这就为中特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然,要实现中特估,最终还是要靠外资,特别是外资长钱,好在外资也不是铁板一块,率先认识到中特估价值的,应该是亚洲及石油国家的主权基金,因为全球化日益分裂的背景下,更好的做法是两边的战略资产都要投。



此外,大家也不用神话外资的投资理念,欧美资金也分长钱和对冲资金,后者没有价值投资者的那些条条框框,只要有机会就会投资,去年港股的那一轮反弹,也是对冲基金为绝对主力。



外资虽不会“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但“一场牛市改变信仰”还是很有可能的,他们也有净值压力,巴菲特的那一套在美国也是被供起来的“政治正确的非主流”。对冲基金对处于上涨趋势中的国央企的投资,减少了南下资金的抛盘压力,进一步提升了估值区间。



当然,中特估行情的前提,还是要靠港股能出现整体大行情。



有优势的是,目前港股估值吸引力高。中美经济这一轮脱钩,香港是受伤害最大的地区,以前香港是投资中国的桥头堡,现在产能向东南亚转移,这个桥头堡变成了新加坡,这也是近几个月,港股一直弱于美股的中概股的原因。



但便宜就是硬道理,恒指12月前瞻PE、相对纳指前瞻PE均较13年来中值折让1.5个标准差,股权风险溢价处于13年来74%分位值;龙头平台估值性价比凸显,而中特估相关的板块更是极度低估。



关系再不好,也有缓和的时候,港股真正涨起来的速度,去年底大家也见识到了。



再接下来,如果要实现“特估”,部分战略性国央企还能获得溢价的话,就涉及到上一篇《为什么股价的历史次高点比最高点更有意义?》说的“反身性”原理——



过去相关板块有一分业绩只涨半分股价,但现在有一分业绩可以涨三分股价,企业有动力释放业绩,而央国企显然比民企有更多的未上市优质资产,也有更多提升业绩的方法。



最终估值提升还能站稳,要靠戴维斯双击、市场风格变化再叠加整体牛市。估值从来不是根据理论算出来的,相反,理论才是对股价的总结,理论是可以变的,只要你能说服别人。



预测一下中特估行情的港股的“三步走”。



第一步,美国在进入降息周期前,高股息资产在港股仍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从而在不推升AH整体溢价的基础上,实现A港股同步上涨,提升国央企在外资意识中的估值锚;



第二步,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后,全球资金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的机会,提升港股的整体估值,中特估也跟着上涨;



第三步,通过“反身性”,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也是这个行情最根本的目标。




7/7

港股中特估投资的八条建议


1、估值不但是经济学,也是政治经济学,我们处于一个全球从合作转向对抗的年代,很可能导致有一些资产未来的价值下降,有一些资产的价值上升,以后还会有很多这样的事,不要被传统投资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2、目前行情还是由股息率推动,股息率是一个安全垫,在前期市场认同度不高的时候,成为一个市场公认的锚点。



3、不要把中特估当成一个板块,可以弱化行业属性,强化风格属性。你看好哪一个板块,看一看有没有国央企,它的估值是不是落后,那就有修复空间。



4、传统的港股投资者,要对一种可能做好心理准备:上一轮牛市是互联网的牛市,那么,下一轮牛市,国央企是主角,互联网、消费医药,都是配角。



5、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港股的中特估,两市长期的估值差是由投资者结构和资金性质决定的,中特估不会解决估值差的问题,低估值不代表低波动,没有流动性,波动起来更剧烈。



6、对于散户而言,港股中特估板块最大优势是低估值的央国企港股数量远多于A股,大部分都进不了“港股通”,最终有不少未来可能私有化回A股上市。所以投资港股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开港股账户,买此类标的的投资超长线持有。



估值实际上是一套信仰体系,关键是多少人信,逻辑链是否通畅。信的人多,有完整且与社会不冲突的教义,就是宗教;信的人不多,又没有教义,就是迷信;信的人多,但教义与社会伦理冲突,就是邪教。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9#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2:05 | 只看该作者
正常震荡,淡定就好!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3-05-23 19:14 发表于广西

现在没有人说牛市了吧,想想我五月份的付费文很坚定的说了个震荡市,结果也就涨了几天,好多人就开始嘲笑我不懂牛市了。

牛市从来都是个系统工程,股民们天天都盼着牛市,但盼了那么多年,盼来了什么?大A不仍旧在3000点一带徘徊?

现在到五月下旬了,再看月初的那段上涨,就跟梦幻泡影一样。

当然了,我在五月付费里没有把美债违约的可能加进去。

美债违约短期当然是利空大A,但从中长期来说,却是个最大的利好,因为美债代表的是一种美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信仰,一旦这种信仰被打破,世界财富分布的格局就要重新改写。

以前我说美国银行风险会导致财富从美国出逃,但有一样,在老美长期的忽悠下,全世界的财富阶层都有种迷之信仰,总觉得把自己手中的财富换成绿票票心里才踏实,那些钱即便不在美国本土,也还是会以游离美元的方式存在世界各地。

只要换成了美元,到哪里不都是老美家里的菜吗?钱少了,到还罢了,你但凡钱多一点,有的是手段把你给收割了,不信你看看俄罗斯富豪们的美元存款现在是个什么下场?

前列强们现在已经大不如前了,如果连美元都没能把财富给骗过去,那么别的地方就更不靠谱了。

记住:如果有牛市,一定是在美债危机爆发以后!

最近离岸RMB汇率持续走低,这很容易理解,毕竟美元信仰还在,中美利差有那么大的差距,有HK这个离岸结算中心在,有些“聪明人”怎么可能不去搞点事情呢?

毕竟现在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南美走线到美国的都有人在,何况那些自以为掌握了财富奥义的“大聪明”。

我们都知道,汇率不是说谁利率高就强了,看看土耳其,美元兑土耳其里拉从当年的1:1涨到现在1:20了,到底是谁的利率高?

里拉贬值是疑问埃苏丹瞎搞滥印钞票,通胀高居不下,那么问题来了,为啥美国各位总统一起瞎搞,持续滥印钞票,通胀高居不下,美元就能升值?

如果加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那埃苏丹早就控制好通胀了。

说白了,美元背后是美国霸权,还能分摊在全世界人身上,美债现在已经没那么多国外买家了,大部分只能自产自销,这就是货币信用和国家信用的双重崩塌,再配合一波国内银行因为购债而大面积暴雷,这酸爽……

全世界能容纳美元溢出财富的也只有大A,不为别的,就为它池子够大!所以你看,巨无霸先正达还是要上市,也丝毫无惧现阶段我A的颓废,为啥?有信心呗!

所以大跌以后,我还是看好市场的,不为别的,就为最近这段时间行情的散乱!

老韭菜应该都清楚,每一轮大跌调整真崩给你看的话,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板块轮动,谁都不落下的浪一回,然后再接着回调。

有人说这是资金玩打地鼠,找不到方向。

笑话,越是行情差,越能催生一波抱团的行情,那么多板块,那么多票,谁特么玩的过来?还不如搞几个骗鬼的故事,就指着那几个标的往死里炒,这才是市场真正萎靡时资金爱干的事。

再问问看,市场现在缺钱吗?

还是那句话,现在中国真不缺美元,庞大的贸易顺差,对于眼前的中美关系,并不是什么好事,美元是美国人的,你存在哪里最后都要美国人认账,硅谷银行开曼群岛分行的美元存款为啥能自动清零?你在金融体系里存的美元,得美国认可才行,别低估了老美的下限。

所以要怎么去美元化?RMB升值你会抛掉美元换RMB,只有美元升值了,大聪明们才会哭着喊着,上杆子的去换美元。

人性就是如此,永远追逐杀跌,哪怕涨的离谱,他依旧会在贪婪促使下疯抢,哪怕是跌得有点不正常,他还会吓得低位割肉。

所以你们回过头来再看大A,3200点太贵了吗?市场没钱了吗?以后不需要我A为实体经济融资了吗?

以上都不是,而且我说过,大概率美债出事会带来全球性的一波金融危机,别人为了怕砸太低了,都趁着现在拉高一点,我A在现在这个位置,还无厘头的往下杀,那到外部影响传递过来,3000点怕是都保不住了,有这个必要吗?

因为我A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没有走熊的基础,既然熊不了,牛没到时候,那就只好各种震荡,让机构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吃到筹码。

既然我们判断是个震荡市,大跌是为了给后面上涨打出空间,大涨则是为后面大跌铺个缓冲带,那么你还担心个啥呢?

珍惜这段时间天赐的廉价筹码吧!

仓位重的人也不用太过沮丧,只要你的票还是月线底部,无非就是点浮亏,很快就能回来的。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2:23 | 只看该作者
鬼故事:日本、德国股市创新高


作 者 :ME A森
来 源 :A视野(ID:AndsonVision)

近期,日本股市创了几十年的新高。

当然,巴菲特抄底牛逼,在人家大涨之前,借钱炒股,赚翻天了。

也因此,国内大A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让很多人对比后,更加不爽了。

无独有偶,德国股市也表现不错,在去年被抽耳光的背景下,竟然今年可以取得这样的股市成绩,很不容易啊。

有不少人会觉得,股市就代表经济基本面,股市好说明人家经济好。

这个研判需要格外小心!!!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日本,尽管很多人开始吹日本企业重视股东利益,日本经济要好了,其实日本经济的情况并非如此。

眼下,日本的人工工资已经开启启动上涨,配合4%+的CPI,等于直接形成了“工资-通胀”螺旋式强化。

照理这个时候日本央妈应该适度收紧货币,对冲通胀。但是,日本央妈近期宣布,要坚持宽松。

不得不说,欧美的内需越来越差,中国也没有给日本多少新增订单,这使得日本的出口形势极为严峻。

大家就看看日元汇率,近期其实一副鸡无力的状态,正好也部分对冲了日本股市的牛逼。

此外,日本股市中持仓最牛逼的是日本央妈,直接印钞放水买自家股票。这已经不是市场经济了,这种做庄的举动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出口收入不行,就靠牺牲通胀来拉升内需,努力确保日本经济不进入衰退,这就是目前日本的主要政策思路。

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拉起来的股市行情,就如同此前的印度、越南等地一般,极为容易成为华尔街来回收割的对象。

巴菲特从来不是普通投资者,他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已经接近美联储的实力。这个是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人都公开承认的。所以,巴菲特等于就是一个大庄啊。

应该休息的不休息,还要天天high翻天,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是非常可怕的。

01
至于德国,过去很多年A森都是很看好的,这个历史文章都有涉及。

但是,自从德国自行了断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还要跟中国对轰,德国经济我不再看好。

此外,作为极为成功的出口经济体,A森以前说过,一定是人口危机压力很大的。

事实上,德国早已是移民国家了,可依旧难以阻挡其人口压力。



在这种基本面下,收入不稳定,工业运行的成本又高,还有极为复杂的地缘战争和生态,德国股市竟然创新高,理由是没有能源危机了。



各位,你们难道没有感受到一点似曾相似的味道吗?



是的,美国的资本没有地方去了,就拼命到处收割,自己人照样砍。



以当下的德国经济基本面趋势来看,最多10年,这个国家经济就会大踏步进入全面衰退周期,且无法自拔。



此时此刻,还要拼命拉升股市,勇气可嘉啊。



其实,这招过去几年很多国家都玩过,然后结局普遍都不好。



越南被做空后,内需直接爆仓,至今倒地不起;印度首富年初股票被做空,使得莫迪的稳增长项目没法融资,影响深远;至于韩国,现在还在疯狂搞股票,但是,还能熬多久呢?



本质上,就是外需不行了,然后内需加杠杆。内需加杠杆,钱就去了股市,炒高资产,正好被华尔街做局。



因此,全球各地金融风险此起彼伏,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必须强调,这就是鬼故事!!!



事实上,大家都这么玩,对于我们中国后续的出口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各国拼命加杠杆,然后美国人做空获利,这些国家的内需就会在后续萎缩,那我们后面的产品卖给谁?



也难怪近期我们主动进行汇率贬值,找的时机和理由也不错,让其它国家都没法指责我们。



综合来看,目前这个局已经进入高度复杂的格局了,国内有形之手各种谨慎出手,也是必然。



日本和德国,作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如今不把钱拿去好好混产业升级、补短板,而是去搞这些东西,等于送机会给中国。当然,他们产业升级没有快速爬坡,自然就会有样学样,从地缘政治来搞我们,就是这个版子。


02
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实我们自己也面临了这些国家相似的处境。



外需不行,内需来补。地产拉升有压力,那就股市来填坑。可真的要大尺度填坑,眼见美国处处针对我们,有形之手也不敢太猛。



现在很多人感觉,我们已经处于战争周期了。



严谨的说,美国是希望我们处于离岸战争周期中,然后,他们就可以促进出口和资金回流,从而坐享垄断租金。



可我们呢,不仅没有这个心思,甚至是处处防守,只在产业领域往死里整发达国家。



这也就意味着,当下大A应该还是会给不少结构性机会,但是,不会轻易搞大涨大跌。因为,这等于送机会给美国人搞我们。



此外,有形之手会想尽办法把市场中的资金导流到它希望钱去的地方。



所以,今年的机会就是产业升级第一,稳增长逻辑第二,安全保障第三。



还有一点,现在美西方国家都是各种金融风险积累,我们的有形之手也早就关注到了。



我们拼命搞产业升级,等同于放大了这些发达国家金融风险。



因为,只要我们能够做的产业,就没有发达国家的什么事了。这样发达国家的企业就会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又要稳增长,那就只能加杠杆。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核心战略一定是促进出口是底线,出口就是武器,就是放大发达国家金融杠杆的关键工具。



然后,我们自己再加点杠杆,让内需再补点缺,确保里面的就业和财税根基。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中国产业升级越是成功,美国的滞胀越是严峻,则大部分其它发达国家在这种双夹板中只能放任自己的通胀失控、放任金融泡沫做大做强。



全球经济的总需求在任何特定时间节点都是有限的,你中国要多拿,那就是别国少拿,这个就是零和博弈。



你中国要多拿,人家也想多拿,那就他们凭本事了。如果他们没有这个本事抢我们的订单,也不能做空我们,那就只能自己加杠杆玩金融空倒。



所以,看上去是产业链战争,其实也是金融混合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虽然我们还没有到赢麻了的时候,但是,我们目前的策略维持的时间久一点,确实是可以要了人家的命。



也难怪美国天天说我们是威胁啊?!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本事。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02 , Processed in 0.2707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