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4251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险资举牌万科,看万科的未来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大动因支撑险资继续举牌 宝万恒大举牌已成苗头



  除了险资举牌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作支撑外,岁末改善财务报表、应对利差损压力、解决资产荒问题以及战略或业务协同成为保险公司加大股权类投资的四大动因。
  驱动一:
  年底修饰财务报表
  一张好看的财务报表,是保险公司能够继续实现融资功能,维持住现金流,运营下去的关键。
  2014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按权益法核算。所谓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保险公司几近完美地将这一规定用到了上市公司收购上。这一过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锁定目标,第二步提高持股比例(不惜举牌),第三步谋求董事席位。
  在锁定目标方面,险资尤其喜欢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因为保险公司持股比例都不需要达到20%,就可以派出董事,将其列为联营公司。
  在提高持股比例阶段,险资有着令产业资本望尘莫及的资金优势。安邦保险对中国建筑(11.000, -0.15, -1.35%)承诺增持1亿~35亿股,业内评价“这很安邦”。
  超不超过20%并非那么重要,能否拥有董事会席位才是关键问题。这是保险公司最难的一关,也是和上市公司的根本冲突所在。虽然保险公司一再强调自己是财务投资者,但二者不仅是交易对手,还是公司内部决策权的制衡者,利益很难调和。
  以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股票资产,绝大多数采用权益法计量。原来被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在被转为长期股权投资之后,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要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在被增持股票转换为权益法核算的当期,股价上涨越多,为保险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投资收益就越多。
  以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股票资产采用权益法计量,按照投资比例享有或者分担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应份额。保险公司将只受到被投资上市公司净资产、净利润变动的影响,不再受到股价变动的影响,这正是保险公司所追求的稳定性。
  A股上市公司中,这两项指标俱佳的标的并不难找。在阳光人寿举牌吉林敖东(35.420,-0.50, -1.39%)的案例中,吉林敖东前三季度ROE为7.31%,这意味着,只要不发生重大业绩下滑,阳光人寿将吉林敖东列入长期股权投资后,投资收益率可能在7%左右,远高于今年能在债券市场和另类投资市场上获得的收益。
  另外,“偿二代”对保险公司股票资产赋予了相应的风险因子,风险因子越大,对资本金的占用就越多。如果保险公司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纳入“长期股权投资”,成为联营企业后风险因子可以降低至0.15,降幅达到50%。
  所以,从节约资本的角度来看,这为偿付能力的规划带来了正面价值。
  如果说岁末改善财务报表是形成举牌的直接原因,利差损和资产荒就是保险资金大量进入股票市场更为隐蔽的、也是更接近核心的深层原因。
  驱动二:
  摆脱利差损阴影
  保险公司对于低利率周期的感受,正在逐渐深入。
  今年8月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的一篇谈论保险自己运用风险的撰文中谈到了利差损:在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同时,行业保费规模却增长迅速。以寿险公司为例,2015年寿险公司保费增长25%,今年一季度保费增长52%,上半年增长45%,这种快速增长非常令人担忧。伴随着规模增长的是负债成本的高企,有的万能险结算利率达到6%,再加上手续费佣金等费用,资金成本在8%,甚至更高达到10%,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已远远超过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水平。从国际经验看,在利率下行和低利率环境下,负债成本调整速度相对于资产收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银行业滞后周期为1~2年,保险业可能为2~5年,行业潜在利差损风险较大,我国保险业表现的则更突出一些。
  这段话道出了保险公司利差损的根源,即负债成本的下降落后于资产收益的下行。
  那么保险业的利差损状况到底如何?就行业交流数据来看,国寿、平安等传统大型保险公司比较低,整体上大概率低于5%,但以万能险为主打产品的新兴寿险公司的成本,可能达到7%甚至更高。
  再看投资端。去年,全行业投资收益7.56%;今年,行业的年化投资收益预计在5.3%左右,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
  利差损一定会导致举牌吗?也不一定。对利差管理严格的寿险公司,今年利差缩小的压力尚可用时间化解;但对于近几年冲规模冲得厉害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下降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因此部分保险公司不惜一切寻找高收益资产。相比之下,举牌所需要承受的各种压力,几乎不值一提。
  驱动三:
  低利率下的资产荒困境
  投资收益下降、利差损的出现,都指向低利率环境这个经济周期性因素。利率走低对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配置最多的固定收益资产,形成了不小冲击。
  固定收益市场难做,是今年保险公司资产配置部门的集体苦恼。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手上几年前配的高息资产不敢卖,因为卖了就再也没有了;生息类资产不敢买——10年期国债降到2.87%的水平,AAA信用债3.5%以下,一买下去就坐实了利差损;浮动利率类的资产买了也没意义,谁也不知道低利率会持续多久。
  另类投资一度是保险公司的收益担当,这几年备受险资重视。但是资产荒背景下,另类投资收益一路降到4%,基础设施计划收益率7%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低利率的漫漫长夜,保险公司的配置空间,只剩下了不动产和股权。
  “除了股票市场,还能去哪里拿到这么高的收益?”一个刚刚增加了股票仓位的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近日对记者表示,险资举牌不是要去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而是资产荒下为数不多的选择。
  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持有A股是对冲利率下行的最佳手段。
  驱动四:
  保险公司寻求业务协同
  远有宝万之争,近有恒大举牌事件,保险公司寻找与被举牌公司的战略协同,似乎正成为一个苗头。
  险资战略并购案例非常少,中国平安(36.360, -0.41, -1.12%)入主深发展的故事已经泛黄,安邦保险成为最新的案例。
  安邦保险进入民生银行(9.510, 0.04, 0.42%)和招商银行(18.550, -0.20, -1.07%)之后,将两家公司列入“重要联营企业”,通过派驻董事施加影响,目前两家银行都成为了安邦保险的重要销售渠道,贡献大量保费。更高一级的业务协同,是安邦保险以并表成都农商行的方式,快速做大保险集团资产总规模,使得各类资产配置比例约束对其而言都不构成限制。
  不过,从现有实践来看,能否实现业务协同因保险公司个体方向而异,却并非保险公司举牌的主流。
  险资寻求做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尚且困难,更何况是战略投资。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而言,举牌是低利率环境下的调整资产配置的创新尝试(主动或者被动),主要是为了提升财务收益,一切努力都是为保障财务收益的获取,从而让公司熬过低利率周期。
  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在满足一定条件并经备案后,对单只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保险公司季末总资产的比例上限可以放宽至10%,这也给一些保险公司举牌留下了空间。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08 | 只看该作者
叶檀:董明珠王石赢已胜利?不要太天真了



 董明珠、王石赢了?说这话的人不是太傻太天真,就是不懂博弈,低估了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难度。

  刘士余先生警告“妖精”后,某些资金有所收敛,保监会亮明了态度。12月5日,据保监会官网披露,近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保监会正密切关注其整改进展,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12月6日,新浪财经从前海人寿客服处了解到,其万能险已暂停销售,何时恢复要等通知。

  有些公司的有些品种受到了限制。有人据此认为,董明珠、王石已经胜利,并且将此称为“政治的胜利”,甚至认为王石借助了国企第一大股东打击了民企。

  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王石借助现在的华润?想什么呢?目前的企业可以分成有背景的妖精企业与无背景的民营企业。博弈过程将是漫长的,妖精不会那么快不吃人肉。

  实际上,有关方面的态度不算清晰。12月6日,《中国保险报》发表了题为《险资不是妖精!稳定的资本市场必有险资做基石!》的文章,在一份代表行业监管层意志的报纸上出现了标题带有两个惊叹号的长文章,含义可想而知。

  在上述文章中,对外经贸大学王国军先生认为,“目前,资本市场对举牌的资本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则和准入制度。在发生了影响资本环境的事件时,不能把商业道德当作挡箭牌,而需要更强有力的制度支持。”言下之意很明确,你制度没有设计好,关险资什么事啊,你倒是把自己的篱笆扎好啊。

  市场意见针锋相对,在我的《支持刘士余》的文章下面,有将近一半的反对声音,有的直接谩骂,上来就问候先祖,言辞之下流让人叹为观止。近两天股市的下跌,让那些跟风盘损失惨重,谩骂成为一些赌徒找到替罪羊的最好途径。

  这样的探讨方式无益于解决问题,在推诿责任的过程中,市场的杠杆大火越烧越烈,在崩盘前出手制止,利益受损者会大骂特骂,如果已经崩了盘,监管层更会被骂成狗。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股市,已经让我们见识到了热钱的汹涌与舆情的汹汹。

  让我们向川普学习,绕开虚的,直击根本。

  此次探讨回避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从去年的股灾到今年的险资入市,就是实体收益较差、资金不进入实体,资产端恶化,形成杠杆市。

  现在的M2是150万亿,实体经济回报率没有得到提升,这就意味着大部分资金不断进入虚拟经济,不是房地产,就是股市,不是股市,就是期市,这些市场只要有短期收益,就是资金逐鹿的目标。

  通道有互联网、银行、券商等,分级基金、伞形信托一应俱全,短期资金换了一个又一个通道试图做庄,只要没有掀起大波澜,还能够打规则的擦边球,资金就会进入。如果目前150万亿的广义货币按照11%的增速上升,大家自行脑补,经过六年左右广义货币翻倍后,金融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盛况”。

  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尤其是现在大行其道的万能险之所以在市场上翻云覆雨,基本上是社会上找不到出路的热钱,以各种方式四处“流窜”。之所以用万能险这些方式,之所以进入股市,无非因为万能险是政策模糊地带,而股市有可趁之机。

  推荐看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的一篇文章《清醒认识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今年8月29日发表,陈文辉直接指出了万能险的风险。首先是利差损风险。寿险公司保费快速增长非常令人担忧。伴随着规模增长的是负债成本的高企,有的万能险结算利率达到6%,再加上手续费佣金等费用,资金成本在8%,甚至更高达到10%,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已远远超过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水平。险企必然寻求激进的短期投资机会,才能覆盖成本,但由此造成一系列的乱像,期限错配等。

  上世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寿险公司发生危机的过程,基本上都是沿着“规模扩张、成本提升、投资激进、泡沫破裂、流动性或偿付能力危机、破产倒闭”这一规律发展变化。

  如果现在还不尽快意识到这一巨大的风险,想尽办法遮掩风险,就不是股市风险的问题,而是火烧连营般的金融风险。

  如果董明珠、王石这样的企业家赢了,是中国经济与中国投资者的幸运,他们将改进自己的资本观,将形成一个良性生态。如果现在抱着金融教科书本,让中国经济疾速虚拟化,那是中国经济与投资者最大的不幸。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08 | 只看该作者
保监会将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 险企举牌数占比降至9%


 雷霆万钧,监管再进一步。

  12月6日,继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保监会将于近日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进驻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其中,进驻前海人寿的检查组将由发改部牵头,进驻恒大人寿的工作组将由资金部牵头。

  检查的主要方向是对上述两家保险公司治理规范性、财务真实性、保险产品业务合规性及资金运用合规性开展现场检查,严肃惩处违规行为,切实规范其公司治理、业务发展和投资运作,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选择上述两家保险公司的原因,市场自然不难理解,亦在意料之中。自“宝万之争”起,前海人寿便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来与南玻A(12.260, -0.05, -0.41%)管理层的纷争更是闹得沸沸扬扬;而恒大人寿“买而不举”、“快进快出”的投资风格,更是引来监管约谈,明确要求其秉持保险资金价值、长期和稳健的投资原则。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已就相关问题多次强调,如他在今年7月“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表态: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脱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

  与此同时,伴随着“偿二代”正式实施,保监会还在负债端上,出台中短存续期新规、人身险精算制度等;在资产端上,开展对投资股票、股权和不动产业务专项检查等;此外,在公司治理上,完善股权信息、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

  在此背景下,下一步还应如何完善监管?市场普遍认为,一方面,保监会需要严格审查力度,明确股东义务,完善公司治理;另一方面,证监会应该完善并购规则,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总之,相关监管机构应该共同完善监管制度,细化相关规则,对保险资金及其他资金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明确规范。

  问题核心在公司治理

  “这既是保监会对舆论关注焦点的回应,也是其一以贯之的态度和做法。目前来看,预计现场检查内容将在1月末完成,报告将在3月末完成。”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的信息显示,此次现场检查主要围绕出资资金、公司治理、资金运用等内容,并重点对前期审计提供的线索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核实。

  究竟存在哪些涉及上述内容的线索?这或可从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今年8月在媒体上的公开撰文中窥见一二。陈文辉表示,近年来,少数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往往通过股权代持等形式,形成“一股独大”,缺少有效制衡,大股东完全掌控公司运作。在这种情形下,尤其是一些民营保险公司,少数控股股东一开始就把设立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随之而来的是激进的产品和激进的销售,这必将倒逼出激进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

  此外,他指出,公司治理问题还带来虚增资本等风险隐患。保险业是重资本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和高风险资产投资的资本消耗极大,在股权过于集中情形下,个别保险公司可能利用保费收入形成的资金,通过复杂的金融产品和资产管理计划等,自我注资、循环使用,虚增资本。这样一来,用偿付能力来约束经营和投资的作用将大大削弱,偿付能力监管将成为一道虚设的防线。

  简单概括,即个别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股权结构复杂且不透明,“一股独大”成为导致激进的产品、激进的销售、激进的投资和虚假偿付能力,最后出现投资失败、偿付能力不足、流动性风险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如今看来,保监会通过前期的审计,已对个别保险公司的相关问题有所掌握,按照计划或到了收网的时刻。

  需进一步完善并购规则

  除上述问题外,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则聚焦于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等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争论。

  整体而言,中国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认为,保险资金能够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是引导资本市场参与者进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不过,个别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过于激进,罔顾行业负面影响和社会接受度,应该予以警惕。

  的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亦表示,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保险业主流的投资行为不存在问题,至于个别保险公司的做法挑战了底线,投资行为不符合监管规定、出现违规行为则监管层会采取约谈、警示等监管措施。

  事实上,今年以来,保监会针对这些问题已经陆续出台多个新规,并且约谈了相关保险公司。例如,下发了《加强保险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需在规定时限内,按照交易类型、交易金额分类,对重大关联交易、资金运用类关联交易及一般关联交易进行逐笔或合并信息披露等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的数据显示,在一系列新规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个别保险公司激进投资的行为。具体而言,保险公司举牌次数占资本市场举牌总量的比例,从去年的38.1%下降至目前的9.1%。此外,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占寿险总保费的比例已经从今年1季度末的53%下降至3季度末的34%。

  下一步,这一问题又该何去何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坦言,个别保险公司的举牌现象确实引起了一定争议。目前,资本市场对举牌的资本并无详细的规则和准入制度。在发生了影响资本环境的事件时,需要资本市场具有更有力的制度支持。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表示,保险资金或其他资金举牌、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都是市场化的选择,从资本市场现有法律法规来看并无不妥。因此,防范这些问题需要证券监管机构完善资本市场并购规则,对保险资金和其他资金建立统一的举牌、收购标准,明确哪些可以为,哪些不可为;保监会则应加强对进入保险业的资本进行筛选,对股权进行分类管理,防止别有用心之徒。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类似这种跨领域、跨行业的新情况还将不断出现,处理不好容易集聚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应该加强联手合力监管势在必行。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5:41 | 只看该作者
保险被敲打魅力仍无穷 近一月14家上市公司参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至少有14家上市公司发布投资或者增资保险公司的公告。2016年以来共有65家上市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子公司)申请设立或者参与保险公司。

  受上周六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痛批强盗式收购影响,举牌概念股连续两天调整,这不仅让险资公司大幅度的回吐了此前盈利,个别公司甚至出现浮亏。不过面对监管风口的趋严,各路资本进驻保险行情的热情却没有被浇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已经有14家上市公司发布投资或者增资保险公司的公告。

  今年以来65家上市公司布局保险

  中化岩土(7.880, 0.02, 0.25%)12月5日晚公告,公司计划出资1.8亿元,参与发起设立九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九信人寿拟定注册资本10亿元,公司占比18%。其他参与出资人包括青海国投(占比20%)、同创九鼎(20%)、金杯电工(11.110, 0.13, 1.18%)(占比17%)、正平股份(27.190, 0.68, 2.57%)(占比15%)、西宁开投(5%)、西宁城投(5%)。

  无独有偶,美都能源(5.400, 0.00, 0.00%)也在前一日晚间(12月4日晚间)发布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其拟参与中国信达资产转让信达财产保险股份的竞买,受让的总股数为12.3亿股。依据有关法律和规定,标的资产挂牌底价为 1.99 元/股,合计金额不低于24.5亿元。

  11月21日晚间,海印股份(5.120, 0.11, 2.20%)、金发科技(8.020, -0.01, -0.12%)同时公告表示拟与广州市香雪制药(14.230, 0.15, 1.07%)和广州立白企业集团、广东圣丰集团、广州华新集团等6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花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城人寿”)。花城人寿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海印股份拟投资2亿元、金发科技拟投资1.6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20%、16%。

  虽然被监管敲打,但是险资牌照依旧是市场上的“香饽饽”。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至少有14家上市公司发布投资或者增资保险公司的公告。目前已经持有保险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达到45家(包括4大上市险企),2016年以来共有65家上市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子公司)申请设立或者参与保险公司。而拟参与发起设立(或组织)的保险公司,包括寿险公司、专业健康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及互联网保险公司,几乎所有的保险类型均有涉足,势头可谓如火如荼。

  对于近两年热衷于控股或者参股保险公司的原因,上市公司的表态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布局金融全牌照,第二则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如此前海印股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起设立人寿保险公司是公司发展银行、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业务外在金融业务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为公司打造全牌照的金融服务集团奠定重要的基石。还将有利于公司在做好传统主业的基础上,拓宽和丰富公司的业务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为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

  根据报告书的披露,美都能源此次收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收购成功后其将持有信达财险41%股份,因为信达财险其余股东股权相对分散,上市公司能够对标的公司实现实际控制,信达财险将成为美都能源的控股子公司。此次收购不构成关联交易和借壳,但属重大资产重组。

  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同比下降

  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产业资本进驻保险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新设险资公司通过理财保险迅速聚集人气,将保险行业的盈利周期迅速缩短,从以往的五六年缩到现在的两三年,资金的压力大幅减轻;其次是,实体经济依然徘徊在“L”形通道中,多数行业陷入低迷阶段,而保险行业则依然维持较稳定的增长,从刚刚公布的前三季度保险业经营数据来看,部分公司依旧可以维持三位数的增长幅度。目前我国的人均保费不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2,保险行业未来仍有很大空间;第三则是险资特别是寿险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11月20日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保险专场)表示,资本竞逐保险牌照的背后,是保险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吸引力所致。“今年一到三季度,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了32%,按照这样的速度,到今年年底,保费将超过3万亿元、总资产将超过16万亿元。 ”

  不过保险公司并不如看上去的那么美,根据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来看,虽然保险行业保费高增长的态势仍在延续,但是在资产荒的背景下,资金运用收益率却同比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三季度末,资金运用持续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28286.19亿元,较年初增长14.75%。实现资金运用收益4828.76亿元,同比减少1139.74亿元,下降19.10%。

  从盈利情况来看,大小公司之间出现了较明显分化,如美都能源参与收购的信达财险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信达财险一直亏损,其中第一季度亏损7652.93万元,二季度亏损6184.04万元,三季度亏损1360.49万元。今年一直在二级市场纵横捭阖的恒大人寿第三季也亏损9.65亿,富德生命人寿第三季度亏损21.55亿元。

  “成立公司容易,但是想经营好并不容易,特别是大公司已经形成品牌优势,这时候小公司想来分一杯羹并不容易,肯定会有一波残酷的洗牌。其实行业分化一直很明显,今年大批上市公司争夺保险牌照的同时,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出清险资公司的股权离开了这个市场。”华南某险资公司的品牌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5:44 | 只看该作者
监管出手拔牙宝万剧情趋逆转 分析称万科管理层胜算增大


仅仅三四天的时间,密集的监管风暴就让险资在A股为所欲为的剧情出现拐点。

  继叫停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6日从保监会相关人士处获悉,保监会将于近日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

  雷厉风行的高压监管让保险资本集体“哑火”。5日,险资举牌概念股集体大幅下挫;6日仍处于震荡调整态势。

  “监管令可能会给前海人寿现金流带来影响。”上海一险企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多数分析认为,从近半年的低调作风来看,已有数百亿浮盈的宝能极有可能减持万科股份,并从这场持续一年多的纷争中全身而退。

  显然,为了管好“野蛮人”,保监会的这套组合拳,使得以“宝万之争”为代表的险资与上市公司原有大股东、管理层之间的股权之争出现变局。

  刮起监管风暴

  快速增长的万能险保费,以及金融杠杆的频频使用,让险资在二级市场上的胃口越来越大。但自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3日痛批险资杠杆收购等“野蛮”行径之后,监管层便启动了针对“野蛮人”的“拔牙行动”。

  一方面保监会表态加强监管万能险,包括禁止前海人寿在3个月内申报新的产品,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同时,叫停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及要求27家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

  另一方面,深交所发布监管动态披露,对万科A(25.140, -0.24, -0.95%)(000002.SZ)、格力电器(26.190, -0.14, -0.53%)(000651.SZ)等举牌概念股的交易情况进行重点监控。

  监管令一出,前海人寿方面6日晨间回应称,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暂停万能险新业务,并安排了专项工作组负责万能险账户分拆的整改落实工作,力争在12月30日前完成。

  6日,保监会再出重拳,分别派驻检查组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进行现场检查。上述保监会人士透露,进驻前海人寿的检查组将由发改部牵头,进驻恒大人寿的工作组将由资金部牵头。进驻检查的主要方向是对上述两家保险公司的治理规范性、财务真实性、保险产品业务合规性及资金运用合规性开展现场检查,严肃惩处违规行为,切实规范其公司治理、业务发展和投资运作,维护市场秩序。

  高盛6日发布报告称,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保险业务的调查,以及公布的新规定,是迄今为止针对这些业务最严格的规定,保险公司销售新的万能险产品可能会有现金流出现压力的问题。

  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通过对万能险进行查处,能够防范各类险资无约束的各类投资,进而能够使得各类险资的投资业务更加规范。从目前此类险资的流动情况来看,很多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助推泡沫。因此,对于险资的积极监管,也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多方业内人士看来,此次监管层的政令表明了对险资恶意收购的态度。“前海人寿后续在二级市场的投资会相对谨慎一些,预计后续监管将会对举牌、收购出一些资金运用方面的限制。”上述险企高管表示,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正常的投资应该不会因此而变化,但对举牌和收购会有规范性的要求。

  没了牙的“野蛮人”

  打蛇打七寸,监管层的上述组合拳也正好打在了险资的“七寸”上。反映在二级市场上,险资可能因为资金压力被迫出局,举牌概念股将集体“降温”。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前十月,前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约为178.14亿、721.43亿元,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为0元,三者合计将近900亿元。其中,万能险保费规模所占比例超过80%。

  高速增长的万能险为险资举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然而,可以预见的是,此番保监会暂停前海人寿在3个月内申报新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宝能系短期资金链受压,从而限制其在A股市场上的举牌行为,甚至迫使其卖出一定数量的股份。

  上述险企高管表示,此次监管风暴将给前海人寿这类依靠万能险的保险公司带来现金流压力,“由于万能险占前海人寿保费的比例超八成,且多为1~3年期限的短期产品,新业务遭禁后,资金链的衔接极可能出现问题。”

  东方证券(16.180, 0.08, 0.50%)保险行业分析师唐子佩也表示,前海人寿去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605亿元,今年前10月已达721亿元,考虑到保单负债久期均偏短,如果保单禁售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现有产品到期后负债难以衔接。

  宝能系最后一次买入万科股份是在今年7月初,这意味着,离半年锁定期仅剩一个月。

  接力买入万科股份的恒大虽然不断自证其对万科A股股份的收购资金属集团自有,与其旗下保险公司恒大人寿并未有直接关系,但消息显示,恒大不但动用了杠杆收购,其大宗交易的对手也存在与恒大有关联的嫌疑。但无法否认的是,其目标和行动都有可能因为针对举牌资本的高压监管而有所收敛。

  “透视”宝万之争

  市场开始意识到险资威力起源于“宝万之争”,而在监管层的一系列政令出来后,人们开始揣测股权争夺战的真正赢家。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状况下,万科管理层的胜算在增大,但能否完胜则不好定论。

  鉴于万科现有的股权构成,万科管理层想要保持对公司原有控制力已变得颇为困难,资本的话语权会否在下一届董事会改选后得到强化,目前还无法判断。但从万科管理层新近的表态来看,似乎对前景并不悲观。

  11月19日,王石在公开场合表示:“我没有理由不乐观,我们对中国的发展乐观,对于万科尝试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体制)乐观……我们的纷争还没有最后落地,但是北京出现了新的政策,对于资本市场不健康的做法做了很多限制,过去的一些做法以后是不允许的。”显然,王石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王石6日还在一个公开的场合透露,目前万科的营业额是2000亿元左右,但有信心在6年内突破1万亿元。万科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和管理层较低的持股比例,加上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和稳定的经营状况,注定了万科依然会是市场上的一块“唐僧肉”。

  再看看姚振华的宝能系,虽然面临严厉监管,但在万科的这笔买卖上并不亏。华南房地产圈的人士分析认为,现在万科股价大幅上涨,姚振华的这笔投资也获得了极大浮盈。换句话说,即便拿不到控制权,也完全可以赚一大票走人。

  “考虑到股价的稳定等情况,此类资金后续继续加码可能性不大,同时会在政策监管层的干预下有序退出投资。”严跃进告诉本报记者。

  一位券商保险业分析师也表示,险资后续在二级市场会低调一些,可以做财务投资者,但若要恶意收购则不会被允许,这对实体经济甚至国家层面都是不利影响。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3:57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一些机构在股市中从别人口袋里快速“掏钱”




  ■作为市场一分子,而且是备受关注的大机构,就不能忽视在市场中与别人的相处之道。如果被贴上姿态凶猛、我行我素、兴风作浪的标签,不会得到认同。只有顾及各方诉求,为市场贡献正能量,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真正被股市接纳的投资人

  近期,保险资金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已成股市的白热化谈资。是是非非中,市场各方对于保险资金态度的微妙变化,是一个需要深思的现象。

  长期以来,A股散户比例过高,专业机构持股和成交量占比小,被认为是市场投机性强的重要原因。所以,吸引长期机构入市,一直是市场发展的关键点。保险作为资金实力较雄厚的机构,其入市不但能为股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也有利于推动市场规模成长和结构改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股市对保险资金完全持欢迎态度。从上世纪末放开保险购买基金,实现间接入市,到开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再到不断提高入市资金比例的上限,市场都是当成重大“利好”。

  从保险一方看,获准入市后的很多年里,并不显山露水。直到近两年,保险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又遭遇市场收益率水平不断下行的“资产荒”。如何管理运用好庞大的保险资金,找到收益与风险匹配的资产,成为保险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估值合理、业绩稳定,保险机构买入力度不断加大。险资对股市这一投资渠道越来越倚重,其在市场中的存在感也迅速上升。

  如此看来,股市需要险资,险资需要股市,本该是“双赢”局面。现实情况却是,这一两年,部分机构风格激进、动作猛烈,不断挑动市场神经,客观上已引起监管层、相关上市公司、部分投资者的不满和排斥。

  从一个受欢迎的角色,变得饱受质疑、引发争议,这与部分机构的所作所为大有关系。此类行为是否“擦枪走火”、监管上如何更好规制,还有待明确。退一步说,即使这些行为合法合规,但既然成为市场的一分子,而且是备受关注的大机构,就不能忽视在市场中与别人的相处之道。如果被贴上姿态凶猛、我行我素、兴风作浪的标签,不会得到认同。顾及各方诉求,为市场贡献正能量,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真正被股市接纳的投资人。

  要做稳健投资者,而不是短线投机客。保险资金来到股市,就是为了投资回报,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作为体量庞大的机构,应坚持稳健审慎原则,其收益主要应来自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成长价值,而不是短期暴利。反观近期一些机构,打起市场存量资金的主意,频繁短炒、快进快出,在零和博弈中从别人口袋里快速“掏钱”。普通小投资者这么做还情有可原,大机构也采取如此散户化的操作模式,既非长久之计,也不会受其他投资者“待见”。

  要做价值发现者,而不是题材制造者。机构是专业化投资者,无论是投资理念还是专业水平,相比而言都更有优势。市场整体能否形成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大风气,机构的导向作用更大。应当说,近些年来,大部分保险资金都投向了经营基本面稳定、分红派息率高的优质股票。然而,最近也有一些机构采取了“买而不举”策略,买入比例达到近5%的举牌线位置,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放出风声,制造“举牌”概念,吸引投资者跟风。这种做法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不免令人生疑。

  可以做举牌者,但不能做搅局者。恶意收购、门口的野蛮人……这些词汇听起来都有些贬义。事实上,“野蛮人”的存在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其高超资本运作技巧和强大资本整合能力,会让上市公司现有管理层不敢有丝毫懈怠,时时刻刻想到被并购的风险。这种“威胁”的存在,能够促进市场效率提升,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驱动力。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收购,都要以资源的更高效配置为前提。在并购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自的专业优势,考虑公司经营的延续性稳定性。如果一味“霸王硬上弓”,最终毁掉了一家好企业,那就成了搅局者。至于为了一己私利,把上市公司当作工具,想通过各种资本游戏“坑”其他股东,就更不能让人容忍。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3:58 | 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们的尴尬处境:既要担心野蛮人砸门 又要防东家出卖




 这一次,有个大英雄冲出来喝止了“野蛮人”的“野蛮”之举,但自己再不用心,下一次还会不会有人救,恐怕就难说。

  木木

  董明珠不久前抱怨,关键时刻没有人雪中送炭。董小姐讲这个话,显然跟当年与雷军打赌时一样,有点儿意气了。这不,前海人寿上周五发布了《关于投资格力电器(25.820, -1.17, -4.33%)的声明》,郑重承诺,“未来将不再增持格力股票,并会在未来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策略,逐步择机退出。”

  如果顺着此前各方舆论的思路往下揣测,想必董小姐是应该会笑一笑的吧;也是,门口的“野蛮人”突然变得彬彬有礼起来,而且还承诺不再“砸门”、喘口气儿就走,躲在屋里正觳觫不止的,大多都会长长松口气吧。

  不过,现实世界并不会因了董小姐变温柔就也变了自身的面貌和特色,该怎样还怎样。现实世界的样貌到底如何呢?从来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而且一定是愁苦甚于欢乐。这不是瞎说,无数事例就大大方方地坦陈在那里,想无视估计也难。董小姐笑了,不知王石是否也能笑得出来,笑不出来,可能就要愁上愁;另外,还有南玻A(11.650, -0.85, -6.80%)的创始人曾南,大约就更笑不出来;更早一点儿的,还有上海家化(26.650, -0.78, -2.84%)的葛文耀,你认为他能笑得出来吗?

  再掰着手指头往前清点,类似的笑不出来的还有很多。比如,你认为“南孚电池”会笑得出来吗?“大宝”会笑得出来吗?“苏泊尔(33.530, -1.33, -3.82%)”、“小护士”、“丁家宜”们会笑得出来吗?这些企业的众多创业者,想必不会有一个人能笑得出来。但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并不会因为你笑不出来,就心生愧意,甚至对你说一声“抱歉”!尤其在资本市场这种地方,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你不要指望什么人能对你说一声“抱歉”,你也用不着对任何人心生愧意。这个市场,从来就不是秀温情脉脉的合适地方。

  以前,各种泊来的教科书上,都曾反复强调,在各种融资方式中,股权融资的成本其实很高,尤其是通过发行股票公开上市的方式融资,成本更高。但许多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显然都没把这种警告当回事儿,毕竟,真金白银来得似乎过于容易,而且拿了人家的钱也不用总惦记着还;尤其二级市场股价走高了,变现的诱惑实在太大,穷惯了、苦惯了的那些创业者们,尤其那些以改善生活作为唯一创业目的的创业者们,就很难控制住过一过“好日子”的冲动。于是,“野蛮人”就会跑过来,告诉你真相了。

  出卖股权、发行上市,真是一把双刃剑,占了多大的便宜,就必须承担多大的风险;那些原本就铁了心搞欺诈的姑且不论,只要是想认真做企业的,出卖股权之后,肯定都需要留出相当一部分心思时刻惦记着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闯过来的“野蛮人”。不预留这部分心思,结局往往就可能很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直不肯出卖股权的“老干妈”、华为、娃哈哈们,经营起企业来,就能更专心一些,相应地也更轻松一些,他们起码不用担心有“野蛮人”打上门来。

  除了担心“野蛮人”砸门,那些创业者们显然还要提防现东家的出卖。董明珠对地方国资管理部门的不停抱怨,正是这种担心的最好标注。你含辛茹苦、风里来雨里去地把企业做大了,手头儿突然有点儿紧的东家一看能卖个好价钱了,没准儿就自顾自地替你签个“卖身契”,一卖了之,也正所谓“靓女先嫁”,得了钱,可以给其他的“丑女”整整容,待价而沽,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理性的选择。

  但东家的理性选择,以及门口“野蛮人”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的正常砸门,于那些早已把生命融入企业的创业者而言,显然并非一件容易让人接受的好事。对他们而言,一手养大的“孩子”突然被别人抢跑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似乎也就失去了全部的意义。这就是董明珠们的尴尬所在。

  要避免这样的尴尬,相应的法律、法规显然还有改进的需要,只想一门心思做好实业的董明珠们,显然也需要未雨绸缪。这一次,有个大英雄冲出来喝止了“野蛮人”的“野蛮”之举,但自己再不用心,下一次还会不会有人救,恐怕就难说。毕竟保监会跑去清查万能险,大概也只是看一看其中有没有一些乌七八糟、乱七八糟的钱混迹其中,若没有,人家拿这个钱买谁的股票,在现有法律框架没改变的情况下,想管好像也不太好下手。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3:46 | 只看该作者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以控杠杆为核心规范险资举牌行为



 近两三年以来,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一批民营中小型保险公司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受到市场极大关注,也引起了极大争议,特别是一些险资大手笔出击上市公司,公众担心“野蛮人”因此破坏实业,凭资金优势在股市兴风作浪,一副坏孩子模样,让投资者气愤和无奈。险资举牌、投资和收购上市公司涉及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理性思考。

  万能险投资股市

  前提是守法

  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崛起了一批民资控制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它们实行差异化经营,大力销售投资功能的保单。与“保单产生投资需求、投资以保守为主”的传统寿险经营模式不同,新型险资是“投资驱动负债”模式,即有了投资计划之后,再销售相应的保单以获得资金,其中主要依靠万能险为主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而投资对股市更加倚重。

  这种模式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传统的以保障为主的寿险产品,基于一个长期均衡的利率来设定条款,虽然侧重保障功能,但在通胀预期下,老百姓(47.280, 0.29, 0.62%)意识到这些产品的账面保障功能与实际保障功能有很大差距,传统寿险因此增长缓慢,而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利率设定比较灵活,满足了居民抵御通胀保值增值的需求。市场上有些万能险保障功能可忽略不计,接近纯理财产品,它们反而十分畅销。万能险保底收益多为2.5%,实际收益率达4%~6%,又存在刚性兑付,在利率低迷情况下很自然地成为存款搬家重要目的地。2015年,万能险业务占比高的几家中小保险公司保费增长了100%~400%,而几家大型的老牌保险公司,除平安人寿外全部只有1位数增长,个别公司甚至出现了季度负增长。新型险企的运营模式引来“保险不姓保”的批评,但投资业务在保险公司中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全球保险行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有人认为,险企销售万能险然后拿客户投保的钱买入股票并记入自己名下,是一种盗窃行为。这是对资产负债表恒等式不理解造成的。一个企业增加负债,不论这笔负债最终用来购买何种资产,增加的是总资产,而不是所有者权益。如果以保单收入买股票是盗窃,那么经济活动中所有负债行为都是盗窃了。财富排行榜可能是造成误解的一个原因,有的财富榜将险企所投资上市公司股份价值全部统计为险企大股东的个人财富,虚增了个人财富。

  总之,万能险和其他保险资金来源一样,都是合法的资金渠道,但前提是它们销售过程合法,保险公司运营中遵守了监管要求。根据保监会规定,万能险账户80%资金可投资于股市,所以万能险投资股市本身没有问题,前提是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举牌、收购与敌意收购

  举牌是指买入一家公司5%以上股份的行为,在监管中,举牌是收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个环节,但举牌与收购并不能等同。

  目前险资已成为A股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根据保监会数据,2015年保险资金在股票和基金上投资共1.7万亿元,如此巨额资金必然产生一定的集中投资要求。老险资及其他机构不愿意集中投资,举牌线的束缚是原因之一,因为一旦举牌,以后卖出股票将受到限制,而且投资计划暴露也加大了买入和卖出的冲击成本。据统计,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9日,共有10家保险公司举牌了31家上市公司,买入股票市值达1199亿元,其中主要是新型险资。

  新型险资频繁举牌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目前内外部环境和监管框架的选择。持股20%或持股5%加一个董事会席位可以采用权益法入账,上市公司利润可以按持股比例进入保险公司利润表,比仅仅追求分红更加有利。假设上市公司利润100亿,分红比例为50%,市盈率为10倍,保险持股1%,如按成本法入账,分红回报率为5%,这还要求股价不下跌;而如果按权益法入账,投资收益可以达到10%,还不需考虑股价波动。更重要的是,在风险监管为导向的保险“偿二代”规则下,不同股票的风险权重不同,主板为0.31,中小板为0.41,创业板为0.48,而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风险权重仅为0.15。险资集中投资蓝筹股,频频举牌蓝筹股,就是看中低资本消耗、高账面回报、不受股价影响这三大优势。险资顺应监管的行为,客观上让其充当了价值发现者角色,与市场实现了双赢。

  举牌不等于收购,将举牌视为收购进行炒作是非理性的。那么,如何看待保险资金收购或战略投资上市公司呢?从世界各国范围看,险资投资股市的主流方式是财务投资,但收购上市公司并不是禁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偏好集中投资的典型。据2015年年报,巴菲特在美国运通公司、穆迪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富国银行、可口可乐、IBM、美国合众银行中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5.6%、12.6%、10.5%、9.8%、9.3%、8.4%、5.8%。而对于小一些的公司,巴菲特常收购其大部分甚至全部股份,而对收购对象一般情况下不主导公司治理,仅从人才引进等方面协助公司完善治理,改善经营。

  敌意收购在成熟资本市场较为常见,控制权市场的存在对改善公司治理无疑有促进作用。

  在敌意收购中,收购者和公司管理层对抗激烈,最终需要监管协调。监管的目标是识别出哪些是对股东和市场有益的敌意收购,哪些是有害的敌意收购,既发挥出控制权市场的价值,又避免那些可能采取短期行为的敌意收购者损毁公司的长期价值。在美国,这个任务主要交由地方法院通过司法诉讼程序来完成,美国对敌意收购监管已形成了“优尼科规则”。在英国,主要靠自律性的协会来协调敌意收购中的利益冲突。我国法律对敌意收购的基本态度体现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其原则是既要保护股东利益,又要允许控制权市场存在,这与成熟市场并无区别,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现有监管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杠杆收购与敌意收购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上世纪80年代美国流行发行垃圾债券来进行敌意收购,总体看其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杠杆收购是高风险行为,风险压力会刺激收购者的短期行为,进而破坏公司的长期价值。目前中国法规限制用银行贷款进行收购兼并,但具体操作中难以杜绝,用新型金融工具来进行杠杆收购可能杠杆更高,同时风险也更大。更重要的是,在不规范的A股市场上,承受高风险的收购者有更强的动机通过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将风险转嫁给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杠杆收购一旦成为风潮,就会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源头,因此,对杠杆收购不能放任不管,必须限制杠杆的使用程度。

  宝能敌意收购万科一案,舆论混战不休。“宝万之争”交织着三个问题:如何看待敌意收购、如何看待杠杆收购、如何看待保险资金用杠杆进行敌意收购。只有把这几个问题理清了,才不会停留在“是资本说话还是情怀重要”“要市场还是要干预”这类空洞的概念争论上。

  几点监管建议

  险资来源于保险市场,它必须符合保险行业的基本规律,在发展和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同时险资又活跃于股市,理应促进股市健康发展,而不能成为破坏者、掠夺者。应该以控杠杆为核心,以禁止高风险、高杠杆投资行为为重点,重新梳理和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引导险资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力量。

  一、从防范系统性风险出发,应该以控杠杆为核心。

  从保险公司控制人角度,借助保险公司投资股市或收购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重杠杆将自己力量乘数式放大。控制人控制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充当大股东一致行动人,实现第一步杠杆。第二步,保险公司通过销售保单形成数倍于资本金或净资产的负债,并将负债投资于股市。第三步,在投资股市过程中,又通过股票质押或发行配套的结构性产品,放大投资能力。通过这三重杠杆,初始投入资金可放大多倍甚至十几二十倍。

  之所以要以控制杠杆为监管的核心,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杠杆是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使用多高的杠杆绝对不是市场主体个人的自由,而持牌金融机构的行为更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杠杆必须受到限制。2015年股灾就是深刻的教训。第二,保险公司姓“公”,是独立法人,而不是大股东的私产,在股票投资或收购行动中充当大股东一致行动人应被明确禁止。第三,保险公司投资过程中不能通过质押或其他方式加杠杆,这是保险资金运用的稳健原则的内在要求

  保险公司销售万能险和投资股票都有监管指标的约束,例如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保费不能超过保险公司投入资本或净资产的两倍,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于股市的部分不能超过30%,为万能险设立的投资账户投资于股市的不能超过80%等等,这些监管指标客观上对杠杆构成了约束。随着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监管层对这些指标可以动态调整、优化,以将杠杆控制在合适的水平。

  二、以“宽举牌、限收购、禁敌意收购和杠杆收购”为原则,对险资的集中投资行为进行宽严相济的监管。

  当前有些人陷入了“举牌=收购=敌意收购=破坏实业”这种单线思维中。正与前面所述,当前举牌潮有着客观而合理的背景,不宜因为众声喧哗就一棍子打死。

  “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是大家普遍接受的险资投资股市原则。在各类机构中,只有公募基金以契约方式明确排除了战略投资,这是其资金特点决定的,险资来源期限更长也更稳定,所以适当的战略投资是应当允许的。虽然参与公司治理不是保险资金强项,但其从事战略投资和进行收购的权利不应被剥夺,更不能因为个别不成功的案例(如上海家化(26.730, -0.14, -0.52%))而对保险公司的收购行为一概否定。在具体监管中,“战略投资为辅”原则可通过设定监管指标来落实。

  保险公司不是一般的投资者,由它发动敌意收购是不恰当的,而动用多重复杂杠杆,或代表大股东意志参与甚至主导敌意收购,更加不恰当。要尽早形成符合国情的敌意收购、杠杆收购监管体系,禁止保险机构参与其中应成为内容之一。

  三、加强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监管,规范险资投资行为。

  今年下半年以来,有些险资在市场上频繁短炒股票,甚至利用资金优势兴风作浪,这是一种违背价值投资理念,违背职业操守的行为,甚至不排除涉嫌违法犯罪。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资金是真正的“妖精”,监管部门对此绝不能手软,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罚,同时要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通过自律组织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树立保险资金在市场上的正面形象。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3:55 | 只看该作者
前海人寿业绩真相:剔除投资收益上半年实际亏损66亿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2月13日讯据财新报道,前海人寿财报显示,剔除投资收益之后,其上半年实际亏损达66亿元,这意味着前海人寿承保业务出现巨亏。而其投资收益是通过账务处理及评估实现的,并非真正已实现或可实现的收益。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前海人寿的投资收益为129亿元,但如果扣除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增量共473亿元,其投资收益为-344亿元。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2:23 | 只看该作者
保监会为险资立规:拟重新调降入市比例至原水平

  中国人寿(25.040, -0.12, -0.48%)总裁林岱仁、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等人13日14时30分许前后脚赶到了位于北京金融街(10.490, -0.20, -1.87%)上的保监会大楼。

  事实上,他们仅是众多保险公司参会人士中的几位高管。他们手持会议通知,悉数进入保监会302机关会议室,或行色匆匆、或春风满面、或一脸严肃、或见面互相握手寒暄。当第一财经记者向几位相熟高管询问会议内容时,他们均表示“并不知情,但有预感”。

  第一财经记者12日独家获悉,保监会当天下午发通知召集了所有保险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于13日下午参加专题会议。从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发言来看,主要内容为市场瞩目的保险资金举牌、万能险、保险公司治理等事项。

  项俊波在会上强调,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名参会人士处获得的信息来看,项俊波在会上脱稿点名批评了恒大人寿的“快进快出”行为,并且在会上提出,明年将对全行业进行公司治理检查,明确明年行业的发展方向是规范重于规模,“谈话十家、不如停业一次”。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1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监会将调整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我们对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比例是有一定限制的,因为去年救市期间,我们对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放开,现在希望回到原来的比例。”

  监管态度再次明确:反对短炒

  保监会召集的专题会议于13日15时召开,但第一财经记者从参会的内部人士处获悉,宝能集团董事长、前海人寿实际掌控人姚振华13日中午就早早赶到了保监会。

  两周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上脱稿痛斥“用来路不正的钱”从事“举牌”、“杠杆收购”,尽管当时并未直接点名所谓的“土豪”、“妖精”、“害人精”主体,但随即引发了有关险资是与非的热议。

  此后事件的发展证明,这一公开谴责被视为监管层对险资举牌态度转向的分水岭。一周之内,保监会先是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要求继续整改,继派驻检查组进入前海人寿、恒大人寿,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又被勒令暂停。

  时下,险资正处于风口浪尖,保监会此刻召开紧急专题会议,释放了哪些事关险资举牌的信号?

  就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保监会官网发布了专题会议的通稿,项俊波在讲话中剑指险资投资运营的顽疾,表明将从严从重监管的态度。他指出,保险资金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要成为中国制造的助推器。保险业助推中国制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专题会议的紧急程度和内容再次表明,监管态度正不断趋严。项俊波在讲话中提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赢从严监管和防范风险攻坚战”,将保险监管工作升级到了战役层面。

  项俊波还在会上说:“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监管是根本功能、核心职责、主要职责。监管是健康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科学监管的结果。”

  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姓监”这一说法是项俊波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说明保监会将更加从严从重管理。

  根据与会人士提供的信息,项俊波在会上直接点名批评了恒大人寿的“快进快出”,并明确表示,宁肯牺牲规模速度,从而换取更为规范的发展。

  一波监管政策将至

  “项主席的讲话很全面、很系统。再次强调了诸如集中举牌、万能险、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风险,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轮新的监管政策要发布。”一名保险资管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肯定保险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项俊波同时指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直面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方面资产负债不匹配,集中举牌、跨领域跨境并购,投资激进,少数公司虚假出资和虚假增资追求快速扩张,一些公司股东结构治理结构亟待优化。

  项俊波在发言中提到了保监会接下来要制定研究的一系列规范文件,包括:

  在资产负债匹配上将研究制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标准;

  在公司治理上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将保险公司股东分为财务类、战略类和控制类,分别设立严格的约束标准,严格防止“动机目的不纯”的投资者投资保险业,并进一步降低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修订完善《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强化对关联交易合规性和公允性的核查,防范“一股独大”带来的风险;

  在万能险方面则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

  在处罚力度上,将大力提高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的成本,坚持执行双罚制,对个别影响恶劣、屡犯不改的机构,必要时采取顶格处罚。

  “项主席在会上透露明年将对全行业公司进行公司治理检查。”一名参会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而根据陈文辉1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或从40%回归到原来的30%。

  根据2014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且重大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账面余额不包括保险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的保险类企业股权。

  2015年7月,保监会在救市背景下发布《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符合一定条件的保险公司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监管的风暴眼

  据统计,自2015年6月险资举牌金额已经超过1700亿元。

  险企举牌动用的资金来源多以万能险为主,发行高收益万能险产品往往面临更高的负债成本,为了覆盖这些高成本,大量万能险险企寻找投资收益较高、投资合理的资产,在当前资产荒背景下,股市是一个好的资产池。

  “中小险企频频举牌正是由于高成本的万能险产品倒逼的,因此保险产品负债端成本较高不利于保险回归保障的本质。”一位券商非银首席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项俊波表示,进一步改造万能险业务规则、重塑万能险发展生态,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保证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同时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偿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资本约束,推进保险机构优化业务结构,鼓励支持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

  另外,对按规定需要审批的产品坚持更加严格审慎的原则,并根据市场利率情况必要时继续降低审批利率的上限。同时,加大对备案产品的抽查力度,完善产品退出机制,引导保险机构逐步降低最低保证利率。

  “项主席的发言是非常严厉的。逐条对照着来看的话,必然要改善投资激进行为,不仅仅是从资产端下手,而更要从产品端下手,引导保险产品提升保障因素,降低负债成本。一旦这些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有所调整,高风险投资将会有所改善。”一家参会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17 , Processed in 0.2777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