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搞出稳定币,全球重新美元化?终于有人说透了特朗普的心思
这周四直播时,有同学问能不能炒稳定币?
还有人问,美国发行稳定币,是不是意味着全球又要重新美元化,去美元化是不是就没戏了?
于是我给他们介绍了一下稳定币,听完你就知道所谓“炒”稳定币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在没有支付宝之前,是怎么网购的。
那时候你去淘宝买东西,付款时需要用网银转账。
用户担心资金安全不说,单就是那个繁琐的操作流程,就已经让99%的人望而却步了。
更何况,2000年初那会,有网银的也不多,能用明白的就更少。
这几个漏斗下来,网购用户已经被筛选得极少。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不会有后面的淘宝、京东、拼多多。
直到支付宝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局面。
一是解决了信任问题,资金存在支付宝这个第三方平台,买卖双方都放心。
二是大大简化了流程,银行账户绑定支付宝,交易时只需要输入支付宝密码,就可以完成付款。
再加上2003年非典封城,淘宝才一飞冲天。
支付宝之于网购的意义,就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使得交易变得无比简单。
而美国这次搞的稳定币,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美元支付宝。
在没有稳定币之前,假如一个日本人手里有点闲钱,日本银行利率近乎为零,国债利率也好不到哪去,他一定会想办法购买资产,保住手里的钱别贬值。
那么他能想到的,很可能就是美债。
然而一个日本人,在日本,想要购买美债,手里需要有美元。
所以,第一步就需要把日元换成美元。
但这些美元存在日本银行账户,而日本银行又不卖美债,怎么办?
他就需要把这笔钱,通过大名鼎鼎的SWIFT系统,汇款到美国银行。
假如汇100万日元,差不多6900美元,这笔汇款存在一个基础手续费。
其中固定费率部分,多数日本银行收取1,500–3,000日元/笔。
此外还有按比例收取部分,一般按汇款金额的0.05%–0.2%收取,最低2,000日元。
汇款100万日元,手续费约2,000日元,也就是0.2%。
此外,跨境电汇需额外支付800–1,500日元/笔的电报费,这就是SWIFT收取的通讯成本。
这还没完,另外还有中转费用,15–50美元,约2,000–7,000日元。
浮动取决于中转路径选择,经欧洲或香港中转价格不一样,但无法由汇款人指定。
这部分加起来,汇100万日元,差不多4,000日元中转费,占0.4%。
最后,美国银行还要收取入账费,多数美国银行收10–30美元/笔。
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在一块,就得1%。
也就是说,你还啥都没买呢,就已经-1%了,未赚先赔,这个体验可不怎么样。
而且在美国银行开户、换汇、电汇,这一系列操作也相当复杂,普通人很难搞定。
所以,想要在日本买美国国债,就像没有支付宝之前的网购,用户体验极其糟糕。
而有了稳定币就不一样了,它就相当于支付宝,打通了交易的最后一公里。
不管你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手里有美元,就可以购买稳定币。
买了稳定币之后,并不需要跨境汇款,就可以通过稳定币购买任何美国商品,当然占大头的是美股美债。
稳定币虽然是私人公司发行,但有一套严格的发行规则。
发行人必须在智能合约中放入1美元资产,才允许发行1美元稳定币。
对这1美元资产也做了严格规定,只允许美元现金或者短期美债。
没人会用美元抵押,因为没有利息。
大家都会购买短期美债去抵押,这不就把美债卖出去了嘛。
而且,稳定币禁止循环抵押,而且全程数字化,有利于监控。
如果你想买入美债,然后抵押发行稳定币,回笼的资金再买美债,再抵押,再发行稳定币,系统监控到,会直接清退。
购买稳定币那些人,绝大多数也不会长期持有稳定币,因为这玩意也没利息。
绝大多数人购买稳定币,都是为了去美国购买资产,美股或者美债。
于是,美债又被卖出了第二波。
简单点说,你可以把稳定币理解为美国的跨境支付宝,为的就是让全世界更容易购买美债。
为啥他这么急着卖美债?
之前讲过,美债总额即将突破37万亿,利息已经超过5%。
美国政府每年光还美债利息,就要花1万多亿,眼瞅着就要还不起了。
而且财政赤字还在连年增加,实在没钱花,只能发行更多美债,借新还旧。
这才是稳定币,在这个档口,急着推出来的意义。
而数字人民币也早就出来了,同样可以解决跨境支付问题。
只不过现在人民币流通还有限制,人民币资产也没有美元资产那么高舆论热度。
毕竟人家一战二战发了两波战争财,又拖垮了苏联,才有了今天的美元霸权。
咱们追赶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但毕竟货币最重要的还是货,放在100年尺度看,谁能生产货,谁才能发行币。
生产环节不行,流通环节再发达,也持久不了。
能搞定生产,一定能搞定流通,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那么能搞定流通,反过来能搞定生产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