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证国家的变迁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1#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10:52 | 只看该作者
统一大市场不是计划经济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2022-04-14 22:33

市场与技术,哪个更重要,时代不同,结论也不同。

战国时期,武器装备最先进的是韩国,射程远,伤害高,防护力强。苏秦也评价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但现实是,韩国第一个就被秦国灭了。

在商鞅的改革下,秦国放弃了韩式“高精尖”科技装备的路线,而是走“标准化”路线,把以千万计的武器装备,尺寸误差控制在了微米级别。

这让韩国的技术在秦国的市场面前,反而体现不出来优势。

韩国弓弩射程是秦国的两倍,铠甲防护效果是秦国的十倍,但是,能够开强弓硬弩,穿重甲护身的,都是吃肉长大的贵族,能上战场的也就几千人,战损后也无法补充兵源。

秦国的武器虽然质量一般,但普通农民都稍加练习就可以上手,一声令下就能召集几十万大军。武器在战场上损坏了,凭借着标准化的配件,可以迅速重新组装再次投入战斗。

春秋时期,韩国(原晋国)的精锐部队极具威胁,但是进入到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比秦国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

凭借国内庞大市场提供的战争潜力,秦国通过几次战争消耗掉对方精锐之后,就把韩国直接推倒,收入到怀中。

这种模式历史上其实并不少见。

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就是凭借着量产型的T34,用超过十倍的数量优势,击败了德国精锐的豹式和虎式;

近年的数场反恐战争,M16的精锐美军,也陷入到了AK47的汪洋大海当中。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将大市场赋予标准化后,能够爆发惊人的战争潜力。

而我们在2020年年底开始,从“新动能”模式转变为“卫国战争”模式,就是放弃筛选精锐的韩军路线,转而走人民战争的秦军路线。

我们不再迷信韩式的技术先进,而是更为看重秦式的大市场规模。

所以,为每年十万城市精英服务的教培遭遇双减,被每年上千万普通民众所需的公立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取代。

医保不再为少数城市精英报销高昂的进口医药,而是通过集中采购,向普通民众提供廉价基础医药服务。

甚至房产价值看“含科量”的时代一起不复返,国家大力搞起了普通民众都租的起的保障性住房。

对这些,政事堂去年该提前提醒的,国家政策落地前都给了大家抽身的时间。

而随着政策的落地,国家开始通过统一的标准,把绝大部分民众往一个水平线附近来拉,对他们提供秦式兵器的标准化和规模化,让他们像秦国民众那样,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可能。

于是,很多行业形成的山头,也随之纷纷被瓦解,开始建立全国统一标准,大一统市场不是计划经济,而是标准化经济。

而国标之下,不符合的必然要被改革掉。

譬如山东的地炼油,山西的地炼煤,河北的地炼钢,江西的地炼土,贵州的地炼茅台,云南的地炼电烟,还有浙江的地炼金融......

甚至接下来繁杂的新能源汽车也会出现统一的充电、换电和氢能标准,相互割裂的阿里腾讯头条之间,也会出现统一的数据传输接口与协议。

在无数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国家也就有了进行资源再分配的能力

就像当年的秦国,一边没收贵族的土地,一边把996式的农奴从贵族手中解放出来,变成自耕农,激励着他们007式的为自己而奋斗。

接下来,我们的激励方向,也从曾经的超级巨头转向了“专精特新”,鼓励着大批的民营企业挺身而出,填补央企垄断行业留下来的空白与末梢,干支间交错往来,形成紧密的联系。

所以,企业与个人的机遇,在于凭借优秀的产品力,在某项集采中脱颖而出,放弃超额利润,享受全国市场打通后带来的规模化效应,而危险则是那些专门吃垄断利益的公司。



譬如给全国两亿中小学生每人每天一瓶集采奶,哪怕一瓶就赚一毛,一年也稳稳有70个亿的利润。

相反,那些躺着赚红利,类似靠着卖各地方政府高价电脑的某公司,在未来中央政府的集采之下,怕是半条命已经埋进土里.......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2#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5:25 | 只看该作者
为应对国际动荡,中国已做好一切准备


作者:平局

前言:前几天外媒纷纷报道中国最近几年增加粮食储备占全球60%,西方政客甚至一跳三尺高叫嚣着要中国必须“做出解释”,实在是可笑。中国合理合法通过自己耕种或履约购买的粮食放在家里,需要向谁解释?实际上,为了应对“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为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政府所做的比普通人所了解的更深更多。


一:“物联网”

早在六七年前中国政府就已经在开始并网“物联网”系统,所谓物联网系统就是全国的物流公司信息并入国家“物流信息联网系统”,由国家来负责储存利用这些全国的物流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有了“物联网”之后,在很多地区闲置已久的“供销社”系统也开始重新进行运转测试。

图片


50后60后70后可能对供销社很熟悉,但生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80或90后可能并不熟悉,其实供销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挥着重要的物资分配任务,即便在改革开放以后供销社也没有完全取消,因为关键时刻它还能派上非常重要的用场。

二:“电子粮票”

同时,国家除了“电子货币”之外还测试过全新的“电子粮票系统”,所谓“电子粮票”就是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全国经济计划配给制度。

图片


大家千万不要对“计划”两个字有应激反应,虽然的确当年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生活并不富裕,老百姓物资短缺,但造成短缺的真正原因是当时西方对我们的全面封锁,以及苏式“全盘计划”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为“算力不足”等原因所导致的,换句话说只要算力足够,算法先进,在关键时刻“电子粮票系统”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能源结构优化”

众所周知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推动“电动汽车”,在我国南方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全电动运输卡车”;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环保原因,但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虑。我国是一个多煤中气少油的国家,我们的能源储备量特别少,天然气资源比较少,煤炭储量特别丰富。在和平时期我们的油气缺口可以从海外采购,通过马六甲海峡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国内供应生产生活所需,但非和平时期这种运送方法就完全靠不住了。

图片


除了北方俄罗斯可以供应部分必须的燃油和天然气之外,我国还有70%的能源缺口无法弥补。但是,煤炭是可以随时转化为电力的,我国的第四代火电站发电污染也通过新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解决,污染程度比之前的火电站要轻得多。同时,国家还在加大光伏电站以及风力发电站和水利发电站的建设投入。

换句话说,我们正在做好最大程度应对燃油短缺危机的准备。

四:“确保主粮完全自给”

西方只关注到了我国大量增加粮食储备,却没有意识到粮食储备只能解决一时的危机却解决不了长期的隐患,中国在面对粮食危机的准备远远不止于囤粮那点事。早在七八年前我国就开始推动落地“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并不断发射高清分辨率卫星对全国红线耕地进行遥感观测,确保红线内耕地全面处于耕种状态,最终目标是实现主粮100%国产化。

图片


目前我国的谷物主粮自给率已经超过了90%,但这依然还是不够的,我国在化肥生产、谷物育种领域的投入还在不断加大,对盐碱地甚至是海岸滩涂地的开发利用科研投入也是不断加大,东南亚化肥原材料大单,谷物新技术育种提高亩产,盐碱稻和海水稻已经开始试种,力争在五年内实现谷物100%自给,甚至是120%自给,也就是不仅可以全面自给自足,还能在关键时刻对友好国家进行援助出口。

五:“中国式危机穿越”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应对“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认真的,是在脚踏实地的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比起那些还在斗嘴、吵架、玩弄舆论的西方政客来说,有这样的中国政府实属中国人民之福。中国政府在做的准备,是要来一场全民穿越,是要在穿越这场百年未有之危机时,一个都不许少。中国政府的目标很明显,那就是要所有中国人,都要平平安安地渡过这场国际动荡危机。

1:有了物联网大数据加持的新供销社系统,可以确保有限的资源不被浪费,全部精确可控地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将游资排除在关键物资运输体系之外,从根本上禁止其“发国难财”。

2:物资精确送达地方之后,战略物资和必要生活物资将采用“电子粮票”系统进行人均公平分配,比如主粮这类物资,不管是亿万富豪还是工薪阶层,每个人每个月能分配到的电子粮票都是一样的,并且电子粮票不可转让,不可交易,分配到户,杜绝资本炒作粮食。

3:能源结构的调整可以保证我们不被石油卡脖子,一旦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依然可以用纯电汽车和纯电铁路网络完成战略物资和必要生活物资的分配,老百姓依然可以在家用电做饭,石油能源则优先保障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使用。

4:以我们目前的粮食储备,可以保障就算全面停工停产停耕两年我们14亿人依然人人有饭吃,而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和高产新谷种的推进,将保证我们每年都能不断向战略储备粮食库储存新的主粮,哪怕国际动荡持续十年二十年我们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图片


所以,中国政府为全面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已经做好了最为充足的准备。当然,这种全球性的重大危机或许并不会发生,但是只要它有发生的可能,我们就要做好100%的准备。哪怕我们这些未雨绸缪的准备最终并没有用上,这些准备也没有白费或白做,毕竟危机随时都可能来,只有那些随时做好充分准备的民族,才有资格跨越危机的考验,拿到通往下一个时代的最优门票。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3#
 楼主| 发表于 2022-5-4 14:35 | 只看该作者
全球经济进入乱纪元时代,中国怎么办?


作 者 :花猫哥哥
来 源 :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


转眼,新冠疫情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微博上#无口罩时代图鉴#、#疫情前后的生活差别有多大#、#我的青春在口罩和疫情里悄悄溜走了#之类的话题多了起来,评论区的人无不在诉说着这两年来生活的改变,回忆着之前朝气蓬勃、没有口罩的快乐时光……
其实,这都是对疫情前“美好时代”的一种集体怀念,毕竟在那个时代里,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想走就走,与任何想见的人见面,到全国各地、欧洲、东南亚、甚至非洲旅游,可以在剧院里大声欢笑,可以在音乐节上呐喊,油价不像今天那么高,供应链相对顺畅,国际秩序总体来说也算稳定,没有那么多战火。
但我们不愿意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个时代,很可能回不去了。
因为世界经济已经结束了恒纪元,进入了乱纪元。
01
恒纪元的运作与终结

什么是恒纪元?
读过大刘《三体》的人都知道,当行星被一颗恒星引力捕获,围绕其稳定运行,恒纪元就来临了。恒纪元的出现意味着大地复苏,生命成长,文明发展。
而之前经济社会的恒纪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苏联解体之后。
我们都知道里根靠星球大战计划忽悠垮了苏联,但美国的情况也没好哪去,里根执政后期出现了“三高三低”——高债务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失业率,人均GDP增速下降、制造业生产下降、经济竞争力下降。
不仅自己下台了还连累了接手的老布什,虽然老布什打赢了海湾战争,但难以挽回经济颓势,所以1992年年轻气盛的克林顿大喊:“It's the economy, stupid!”(“笨蛋,问题是经济!”),一下子俘获了大部分美国人的心,赢得了大选。
那个时候苏联刚刚解体,经历了几十年的冷战,全世界都对战争极度厌倦,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各国都开始铆足了劲发展经济,在美国的主导下,恒纪元来临了,典型表现就是全球化格局。
那这个恒纪元的全球化是如何运作的呢?我们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双鞋。
生活在马来半岛的贫民,每天的工作就是辛辛苦苦去种植园里割橡胶,他们把橡胶收集起来,装到一个一个大桶里,然后装船运往中国。
与此同时,来自埃及的优质长绒棉、沙特的石油、印度的化工颜料也被一起运到了中国。
在中国的工厂里,工人们按照美国耐克公司提供的样式、模具、工艺、专利,使用马来半岛的橡胶、埃及长绒棉、沙特石油的化工产品和印度颜料,把一双双鞋生产了出来,然后装船运往美国,在某一个黑色星期五摆到货架上,然后被一个白人小伙子买走。
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觉得自己和全球化有什么关系,他们只知道工作能赚到钱,养活自己,但这一双鞋从原料到成品再到商品,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全球化的画卷。
图片
从美国的顶层设计到华尔街的资金投入,从欧美的技术优势到亚非的原料提供,从日韩的产业搭建到中国的生产制造,大家通过比较优势完成了全球化分工,形成了一个雁阵结构。
马来半岛的贫民、埃及的棉农、沙特的油井、巴基斯坦的雇工、印度的化工厂工人赚到了钱,中国制造厂里的工人得到了工资,地方政府得到了税收和GDP,耐克公司得到了利润,美国消费者得到了廉价的商品。看起来,全球化好像对全球都有利,但得利最大的,还是美国。
美国就像恒纪元中的太阳,所有的国家、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围着他转,每一个经济环节,美国都能赚到钱,甚至赚的还是大头,只把残羹冷炙扔给了产业链上的可怜人。
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恒纪元的确带来了繁荣,全球化进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科技传播、给了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机会。
货物的自由贸易、资金的便捷流动、各国比较优势的互补,共同做好了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也促进了全球财富的增长。
1990年,全球GDP22.6万亿美元;2020年,全球GDP达到了84.5万亿美元的规模,世界经济总量翻了几番。互联网技术、科技、股市的爆发带来了新的消费狂热与逐富心理,创造了无数造富神话,刺激了覆盖全球的消费主义,又源源不断带来全球化福祉。
可是这种繁荣的背后呢?是美国穷奢极欲的掠夺。
马来半岛的种植园,有美国的投资,埃及的长绒棉,用的是美国孟山都棉种和美国化肥,沙特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有美国的股份,印度的化工设备来自美国洛克菲勒,而中国的耐克工厂,也来自美国的产业转移,甚至连最终运走的货轮,可能也来自美国公司。
从本质上来说,这和一两百年前的殖民地经济没有本质区别。比如原材料市场、产品市场还是那些国家,区别只是更加隐蔽了,把原来的直接掠夺,变成了金融掠夺,把以前自己干的工业、农业,交给了欠发达国家,用附加值更高的高科技产业继续保持吸血能力。
这样一来,自己啥活也不用干,就能躺着赚钱,还能转移污染,享受蓝天白云和清洁空气,不香么?
更过分的是,美国这个太阳还通过操纵自己的“引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个能够被美国自己操纵的引力,就是美元。
还记得“亚洲四小龙”么?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是亚洲人的辛勤劳动带来的,但翻翻90年代的经济指数你就会发现,这和当时美国的货币放水政策分不开,亚洲国家得到了充足的投资,经济也就欣欣向荣起来。
但到了1997年,美国突然加息,减少了对亚洲的货币供应,亚洲大多数国家的企业和行业遭遇流通性不足,这时只要制造一场危机,就可以完成收割。
于是索罗斯出手了,带着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对冲基金,掀起了东南亚金融海啸,吓得全球投资人赶紧把资金从东南亚撤出来,放到美国去避险,而这时美联储也不失时机地吹响了加息的号角,涌入的资金直接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牛市。
等美国挣够了钱,就拿着他们从金融危机赚到的钱回到亚洲,去抄底亚洲已经跌到地板价的优质资产。
这波操作流氓么?流氓,但是美国是太阳,所有国家都要围着美国转,所以你只能顺从美国。
就像恒纪元的太阳一样,太阳增加引力,那行星就必须运行到远日点,太阳减小引力,那行星就要运行到近日点,这样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周期就被迫跟随美元周期(引力)一起运动。
美元加息,其它国家加息,美元减息量化宽松,其它国家也被迫量化宽松。
你想逆太阳引力而动?不是不可以,只是代价非常高,要么引力巨变引发地质灾难和潮汐海啸,要么直接突破洛希极限被太阳引力撕碎,反映在经济中就是金融市场暴涨暴跌,国家经济受很大影响。
美国非常满足于自己构建的这种全球化秩序,但忽视了自己这种双重掠夺也潜藏着影响恒纪元稳定的危机,甚至导致乱纪元的隐患。
比如,美国资本家开始习惯于躺着挣钱,不愿意再投资制造业,造成美国的去工业化和空心化。
虽然金融阶层获利,但工人阶层却失去了工作,这样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差距变得更大。
图片
比如,原料生产国在全球化中,出口廉价的原材料,进口昂贵的工业品,被美国用剪刀差剪羊毛,生活困苦。
比如,一些重污染工业的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环境灾难。
比如,制造国的利润受到专利剥削和技术剥削,仅仅能赚一点加工费,利润大头都被美国拿走。
这些不满都造成了恒纪元的不稳定。
于是发达国家国内开始民粹盛行,排外,反全球化,比如美国特朗普的上台,法国勒庞的超高支持率。因为他们都是逆全球化的鼓吹者,鼓动本国优先,当民意影响到政局,就必然导致国家政策变化,人为地为全球化设置很多壁垒。
原料生产国开始生存困难,无数人愤怒为什么自己辛苦工作却换不回美好生活,这种愤怒积累到一定程度,折射到政治上就是动荡和军事冲突。
比如埃及和利比亚的政权倒台,比如胡塞武装和沙特的军事冲突,比如菲律宾层出不穷的游击队和反政府武装。
而中国也不满足于只当代工厂,只挣点辛苦钱,而是想爬到产业链顶端去赚钱。
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要一些小小的变量,就会导致乱纪元的到来。
02
世界经济的乱纪元

什么是乱纪元?《三体》中也给了解释:三颗恒星组成了一个三体系统,相互拉扯行星,于是行星在季节乃至昼夜上出现不可预测的混沌,毫无规则可言。
而现实中的乱纪元是怎么来的呢?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崛起特别是体量接近美国后,必然会对美国引力产生拉扯,而美国凡事只想自己,为了利益最大化不在自己的轨道待着老是乱跑,出台各种不负责任的政策不可避免地产生外溢,造成乱纪元。
美国人这几年出台了不少不负责任的政策,比如中美贸易战造成了对全球产业链体系的干扰、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搞逆全球化、各种退群脱钩营造自己小圈子等,都是造成乱纪元的原因。
当然,美国把锅甩到了中国头上,说中国的崛起干扰了世界秩序。
用《三体》来解释,就相当于说中国的体量已经增长到干扰美国轨道运行的地步,所以美国“被迫”改变轨道(政策)。
要知道,中国和苏联可不同,当时西方资本进不去苏联,苏联的产能也到不了西方世界,而中国可是确确实实参与了全球分工的。
所以在中国加入WTO之前,美国从来没找到一个完美配合美国全球化战略的国家,人力成本低,社会稳定且地域广阔,人口红利大,可以建设无数代工厂,为美国低成本创造价值,美国还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引力),完美向中国输出通胀,印点钱就可以换回廉价工业品,而且中国人辛辛苦苦挣的美元,要保值只能投资美债。
美国相当于一次投资,赢了两次。本来美国以为可以一直这样下去,但中国不干了。
以著名的全球化产品打火机为例,打火机本来和耐克鞋一样,都是全球化的典型产品,来自马来半岛的橡胶垫圈、来自沙特的石油化工产品乙烯,来自印度的丁烷,在中国的工厂中进行打火机的生产,再装上来自美国的压电陶瓷,法国、瑞士的恒流阀,最终才形成了销往世界的打火机。
图片
别看打火机不太起眼,其中却包含了20多个零件,50多个生产环节,还需考虑液体相变、气体扩散、燃烧条件、打火强度、火焰控制等精密工艺,中国一开始是搞不定的。
可是没想到,一个来自温州的商人不仅仅突破了这些工艺,还搞定了压电陶瓷和AS恒流阀,并直接把成本降到了0.3元人民币,以压倒性的价格优势获取了世界打火机市场的垄断地位。
这显然动了欧美的奶酪,于是对中国打火机开展了反倾销调查,还规定1美元以下的低成本打火机必须安装上儿童保护装置的规定来针对中国,导致中国打火机失去70%的出口份额。
你看,这就是美国人的做法,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自己推行的全球化只能对自己有利,只要吃了亏(或者仅仅是没占到便宜),就改变规则(轨道),让自己成为最终的赢家。
打火机只是中国向高技术攻关的一个小小缩影,事实上,中国在盾构机、5G技术、高铁技术、量子通信技术、无人机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也成了世人口中的“发达国家粉碎机”,助力中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甚至已经接近美国的体量,对美国也形成了引力拉扯。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天上出现了两个中美太阳。
本来,中国是愿意遵守全球化秩序的,也希望美国能够接受中国的崛起。这一点,从早些年中国官方宣传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就能看得出来。
中国希望中美携手和平共处,一起在现有全球化架构下做生意挣钱,这样两个太阳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双星系统,能够在稳定轨道运行,也能给世界带来恒纪元。
但是一家独大惯了的美国马上炸了,你中国算什么东西?凭什么能和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傲慢的态度,从美国先后在安克雷奇和天津,连续两次宣称“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会谈”就能看的出来。
所以美国压根就没想给中国也成为了太阳的资格,于是科技封锁和贸易战接踵而至,但这种政策是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给本来就运行不稳定的恒纪元又踹了一脚。
比如恒纪元时代,华为只需要设计好新手机,整理好供应链,那么剩下的只需要交给代工的企业完成就行了,需要什么样的外壳、屏幕、喇叭、芯片,只需要跟全球分工的那个工厂提交订单就行,谁会自己费心研发自己的主板、内存、麦克风、充电器?
但美国却宣布,对华为制裁!你们不能再向华为提供芯片!这就打在了华为的七寸上,整个手机有几千个零件,哪怕华为掌握了生产手机零件的九成以上,只要美国卡住一个最核心的芯片,华为就翻不了身。
这种做法很恶劣,相当于突然破坏了过去各个国家分工明确的生产模式,也破坏了过去维持了全球经济运转几十年的格局。
类似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美国推动各种“退群”,比如抱着冷战思维让全球化合作让位于“小圈子”合作,比如与中国脱钩等等。
这些乱七八糟的政策出来后,美国就开始不按原有轨道乱跑,不仅自己一团糟,还破坏了全球化秩序,把世界也带的一团糟,世界从此告别了恒纪元的“美好时代”,进入了乱纪元。
进入乱纪元的第二个原因,是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周期不一致了,再叠加疫情影响,导致世界经济运行混乱。
2020年,世界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人类历史的大事:新冠疫情。如黑天鹅般飞来的新冠疫情,更让乱纪元在混乱的路上一去不回。
图片(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
疫情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打击了信心。信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方向。
疫情截至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终结的迹象,特别是今年春季爆发了新一轮疫情,让人们开始思考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普遍对世界经济复苏缺乏信心,投资放缓,消费主义退潮,很多人选择把资金存起来或者干脆囤积食物,以应对未来的可能变坏的局面。
最新的福布斯益普索消费者信心双周追踪调查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较疫情前水平下降了7个百分点。
可是投资和消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如果没有投资如何会有生产?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出的商品无人购买,如何刺激再生产?这可能比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所造成的影响还要大。
疫情的影响除了打击信心,还有人员和货物的流动受限,毕竟全球化的特点是产品与服务多阶段细分、多工序、多国生产、多国销售,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资本品、生产服务化和服务外包等在全球范围内多次跨境流动。
而新冠重点打击的就是流动,比如新冠疫情主要影响人力密集的制造业,除了中国外,其他制造业大国如越南和印度,都遭受重创,工厂停工、社会停摆,为什么?
就是因为要生产衣服,发现扣子没有,要生产家电,发现注塑外壳的乙烯没有,要生产汽车,发现车载芯片没有,全球化生产无以为继。
两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因为芯片荒影响,累计减产量或达到1132.4万辆,这还仅仅只是一个行业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敏感于产业链的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选择了更大程度的自主,开始人为的改变市场条件和经济规则,在全球化与经济安全之间选择后者,以应对未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2021年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全球销售额比2020年增长44%,达到1026亿美元,半导体原材料的销售额也增长16%,均创出历史新高。
原因很简单,既然全球化靠不住了,那我就自己生产吧,贵点就贵点,起码有得用,但这必然带来全球化生产的退潮。
而美国在这个时候显然没有站出来恢复世界秩序,反而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货币放水,不但将基准利率调整为“0”,更祭出“无限量购买”美债的“绝地大杀器”。
这么干的目的是通过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来防止经济衰退,给市场提供较好的流动性。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美国整体经济暂时得以稳定,资本市场表现非常强劲,道琼斯指数从2020年到2021年的涨幅一度超过了40%,高科技产业、消费类产业业绩表现相对良好。
美国人拿着用纸印出来的美元开始买买买,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值暴涨22%,创造了近10年来的新高,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欧美国家的消费需求旺造成的。
但放水思路只注重了政治上的“利益”,却忽视了经济逻辑上的真实问题:财政刺激带来的需求恢复远大于供给恢复,当上游产品的价格压力逐渐传递至下游,日用商品与工业消费品价格就必然上涨。
2022年1月份,美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历史性的7.5%,为1982年以来的最快年度涨幅。这种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地外溢到了全世界,等同于美国自己“进补”,全世界“上火”。
从美国放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暴涨。从2020年一口气涨到2022年。在22种主要大宗商品中,有9种价格上涨超过50%,如咖啡上涨91%、棉花上涨58%、铝上涨53%等。2022年1月底,显示大宗商品价格综合变动趋势的CRB指数同比上涨46%,而这也是自1995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的同比涨幅。
欧洲最惨,俄乌战争的爆发,天然气价格甚至翻了十倍,涨到了3000美元/千立方米!要知道,天然气不仅仅是用来取暖的,还是制造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当天然气成本涨到生产成本的80%到90%,绝大部分相关欧洲企业选择了关门停产。
而现在美国看放水差不多了,又开始加息。这是美国收割世界的老操作了,先放水吹起全球泡沫,然后制造危机吓跑资金,再来一个大加息缩表收割全球,把其他国家搞砸,到时候只要美国不是最烂的,凭借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外挂,美国会收益最大。
想让美国少割点肉走,就只能跟着美国步调,所以按照以往的经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都是同步的。
比如2008年美国量化宽松,中国也是量化宽松,欧盟也是量化宽松;2018年开始加息缩表,然后中国也是在去杠杆,也在收紧货币,世界都围着美国转。
可是这次美联储加息,欧盟却没跟,中国则选择了量化宽松,央行进行了一次全面降准、两次LPR调降,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货币周期。
为啥会产生不同货币周期的情况?因为任何主权国家的政策,都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措施,而不会根据别的国家的经济变量制定自己的政策。
中国现在利率比较高,就算美国加息,和中国也存在利差,中国必须要降低一部分利率,留出货币空间去应对美联储的可能超预期加息。一旦等来疫情缓解,谁的国债能吸引到更多的全球资本,谁就能笑到最后,这是一种无形中的金融对抗,没有硝烟,却比真实的战场更加惨烈。
美国、欧盟、中国这三家体量加起来等于人类GDP的60%还多,他们的货币周期(引力)不同步,就像《三体》中的三个太阳进入了不可测算的运动模式,也不可避免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乱纪元。
其一,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一季度中国GDP增长4.8%,美国则是1.1%,中国金融市场震荡,股市暴跌。与此同时,美国欧盟通胀居高不下,部分美国人就赋闲在家不愿上班,导致美国劳动力缺乏、用工成本直线上升,小时工资快速攀升,用工荒席卷美国,大量集装箱船在港口堆积如山无法卸货。
其二,全球化正式迎来退潮。
继美国推动高科技产业链与中国脱钩后,西方产业链与俄罗斯脱钩,对俄实施一系列“非常规”“史诗级”制裁,其范围与烈度远超以往。
俄罗斯民众拿着苹果手机连买地铁票都买不了了。这说明,美国以冷战思维,彻底结束了那个全球大家庭、全球贸易大流通、商品大流通的高速运转的时代。
其三,世界进入存量搏杀。
恒纪元时代,大家推动全球化,都是通过比较优势做优势产业,比拼的是管理、效率、人员素质、基础设施配套,这种模式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做大蛋糕。
但进入乱纪元后,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赢共荣,变成赤裸裸的存量博弈,大家想的不是做大蛋糕,而是抢劫别人的蛋糕。
比如,欧洲有4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美国LNG天然气储量丰富,却因为成本高打不开欧洲市场,那么美国就挑起俄乌战争,逼欧洲站队制裁俄罗斯,紧接着就跟欧洲签订了增加15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的订单,争抢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比如,美国加息想让资金回流美国,但资金并不听我的话,所以美国就必须制造一场战争,逼资金回流美国避险。
俄乌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结果就是欧洲资金疯狂外逃,德国DAX指数和法国CAC指数盘中一度跌逾5%,而美股则借助这笔欧洲资金完成了全线逆转,道指上涨0.28%、标普500上涨1.5%,纳斯达克指数更是转为上涨了3.34%。
在这场资金避险战中,其实中国也有一定获益,但“莫名其妙”地,中国两大金融中心香港和上海先后发生严重疫情,大大影响了对欧盟外逃资金的吸纳。
比如,东南亚也在趁着中国的疫情拼命争抢中国的外企。就在前几天,美国安森美Onsemi半导体公司官方宣布,随着上海加强封控措施,安森美将关闭位于上海的中国全球配送中心,而转至新加坡和菲律宾。
根据资料显示,有将近1700家日本企业在陆续撤离中国市场,此外还有大批韩国企业例如韩国超市品牌“E-Mart”在陆陆续续撤离中国。
更严重的是对中国高端人群的争抢,比如新加坡看似摆出一副中立姿态,不在中美中站队,其实一直在抢中国高端人群与资本。
上海疫情以来,汤臣一品豪宅业主忙着在群里抢菜,百亿身价的风投女王徐新在群里求助面包和牛奶,郎咸平的母亲也因入院不及时而病逝。这种情况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有钱人尚且如此,普通人呢?
这也一定程度刺激了他们的移民意愿,而俄乌战争中西方没收俄罗斯富人的操作也吓坏了这批人,生怕未来台海战事后也被欧美抢劫。
于是新加坡不站队恰好迎合了这批人的需求,最近新加坡移民火爆,新加坡金管局宣布4月18日起,将投资移民门槛由300万新币(1500万人民币)直接提高到2000万新币(1亿人民币) ,较原先高出7倍!但仍拦不住这些人移民的意愿。
只是他们不明白,新加坡根本没有中立的资格,真到中美对决的那一天,他们的美梦就要打破了。
03
中国怎么办?

二战初期,索罗斯的父亲曾告诫自己的儿子:“现在是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正常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要想生存,就要学会另一种法则。”
这段话放在今天同样适用,乱纪元到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如果仍按照恒纪元的思维去运行,已经不合时宜,必须找准新时期的历史节奏。
而中国对抗全球乱纪元的思路,不是学西方搞存量博弈,去夺去抢,而是赶在“飞星”或者“三日凌空”到来之前,拼命打造一个“区域化”的恒纪元经济圈,对抗大环境的乱纪元。
这一点,从这几年中国的一系列经济决策就能看得出来。
对内,2016年中国搞了“三去一补一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2022年又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些提法其实都和中国向内需导向型经济体转型国策一脉相承。
简单来说,中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倒逼企业跳出舒适区,去做艰难的市场开发工作,去做原来舍不得投钱的研发工作,去想尽办法补齐产业链中的缺口环节,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把改革过程释放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土地等资源配置到市场真正需要的行业中,然后在“全国统一大市场”里面实现“内循环”。
这样一来,就算乱纪元的灾难到来,全球化无以为继的时候,我们一样可以凭借内部的技术、内部的生产和内部的市场生存下去,而不会像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那样一有个风吹草动就要死要活。
某种意义上说,疫情反而加速了中国这个内循环战略的实施,因为平时大家都忙着赚钱,你要搞内循环人家还笑你杞人忧天,但只有面临危机了,才会倒逼企业去开发国内市场空白。
对外,中国也在拼命扩大朋友圈,从一带一路倡议到RCEP经济圈,从与俄罗斯背靠背到与所罗门群岛安全合作,再到非洲的一系列投资,目的都是尽量把自己的小范围恒纪元做大。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中国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支持内循环生产,市场也不足以支持内循环扩大,必须把更多的人拉进来,把中国的区域化恒纪元覆盖到东盟、俄罗斯、中亚、五国、阿富汗乃至非洲。
图片

那中国会得到什么?是一个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额,规模超过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的星辰大海!而中国就是这片星辰大海唯一的恒星!
把中国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策略联系起来看,就明白了中国的意图:在这片星辰大海内加快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提高经济效率,做大蛋糕。用官方表述就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旦这个区域恒纪元形成,就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百年之基。
在这个小号恒纪元里,大家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抱团取暖。而中国也绝不会像美国那样吃相难看,反而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与原则,鼓励所有国家、地区通过比较优势,做优势产业,减少贸易壁垒,最大限度解决供应链的有效流动问题。
比如各国也别收什么关税了,中国免税进口俄罗斯的原油,生产成化纤,然后纺织成布料,再免税出口给越南、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得到了便宜布料,成衣价格就大大下降,再免税卖回俄罗斯,这个过程中将会产生重大经济效益。
对于越南等RCEP国家来说,由于人力成本低,有利于承接中国低端产业转移,就像当年中国靠WTO腾飞一样发展经济。
对于俄罗斯、中亚五国这样的资源出口国,也能多卖资源赚钱。
对于中国,全球最齐全的产业链和不断突破的科技应用就是最大优势,在整个恒纪元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既然是中流砥柱,那人民币就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如今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已经主动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如果加上伊朗、委内瑞拉,相当于全球主要货币与25%全球能源脱钩,放弃定价权,相反,中国人民币才是唯一与全球所有能源接轨的货币。
美元的霸权是怎么来的?不就是绑定了沙特石油么?那在中国这个恒纪元里,人民币也完全可以绑定俄罗斯石油啊,甚至还可以绑定中国工业品,形成“石油-工业品-人民币”,更具价值和购买力,从而真正成为这个恒纪元中的通用货币。
可以预见的是,另外两个太阳也在巩固其小规模恒纪元,比如美国正在加强对加拿大、南美以及日韩澳的控制,欧盟也在拼命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虽然受俄乌战争影响很大,但其体量仍在,此刻正游离于美国和中国之间,想办法浑水摸鱼,生存下来。
一旦中国实现了产业升级、解决了卡脖子甚至攀登上了科技高地,就可以顺势完成对自己区域恒纪元的整合,那中国的恒纪元就会像滚雪球那样越做越大,最后甚至吞掉乱纪元经济圈,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恢复恒纪元。
当中国这颗太阳冉冉升起时,阳光,才会再次普照大地。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4#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4:13 | 只看该作者
共同富裕的大实验,北京市要减量发展15%人口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2-06-29 23:47 发表于湖北

减量发展,一个全新的名词。

近日,北京市宣布要进行减量发展,未来不仅不再新增任何建设用地,反而会拆除违法建设用地2亿平米,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

同时,相对于2014年,北京市的人口要减少15%。

图片
从建设用地面积到人口进行全面缩减,这就叫减量发展。
纵观中国城市发展史,纵观全球城市发展史,这都是从未见过的新名词。
从来就没有城市这么干过,北京是第一个。
为什么要减量发展?
北京是中国的特大城市,而全球所有的特大城市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大,不断吸血中小城市的人口。
现代经济社会建立在分工和合作上,而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分工合作首先需要见面谈判。
人口聚集越多的城市,你找到合作伙伴的难度就越低,分工合作的成本就越低。
相对于小城市,特大城市的生产成本明显要低一截,同时提供给优秀人才的工资要高一截。
所以,人口和资源必然会向特大城市再度集中,这是不可逆的经济趋势,也是效率的体现。
如果事情仅仅如此,那特大城市的出现是好事,最好全国人口都集中在一个城市算了,大家见面交流最方便。
但是,人口大量向特大城市聚集时,会引发严重的贫民窟问题,这一问题在全球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出现,尤其以发展中国家最为严重。
比如说,巴西的贫民窟。
图片
比如说,印度孟买的贫民窟。
图片
比方说,越南胡志明市的贫民窟。
图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人口涌入的速度超过了住房建设的速度。
人口新增100万人,那可不是单纯的纸面上增加100万人口就完事的事情,你要修建足够100万人居住的房子,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投资。
而且除了100万人的房子外,你还要修建大量配套的道路、地铁、商场、医院、派出所、消防站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被高工资吸引来的新人出不起这个钱,国家一时半会也不可能调集那么多资源来建新城。
想来,但没钱,那就只能造一点廉价的贫民窟住着。
简陋,没有配套设施,破破烂烂,而且一旦形成极难处理。
不仅是城市的伤疤,也是新城市居民的伤疤,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贫民窟和繁华市区的巨大差距,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酝酿出大量的不满情绪。
特大城市除贫民窟问题外,还要考虑城市承载极限。
理论上说,把全国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城市,效率可以提升至最大化,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城市的环境能否承载全国的人口。
现代国家的实力虽然远远强于古代,但也不可能做到全国人口集中于同一个城市。
单位面积的承载人口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提升。
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密度已经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这是一个非常离谱的数字,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7倍多。
因此,带来了极严重的负荷压力问题,北京人摇不上车牌号,坐地铁被挤成肉饼,水资源不堪重负,这只是其中其中弊端的沧海一粟而已。
图片
北京市单位人口密度已达到人类极限,不可能再提升,还想增加人口,就只能增大城市面积。
但当一个城市开车从城东到城西需要5个小时以上的时候,还盲目去增大城市面积,有意义吗?
从高速公路把湖北省开车走个对穿,也不需要5个小时。
当城市大到这个份上的时候,城东到城西之间的人基本不会有什么交流了,因为直接出城到天津的速度都要更快。
当城东的人一年都见不到城西之人一次的时候,他们只是名义上在一个城市而已,不会提升什么效率。
这就是特大城市的理论扩张极限。
而特大城市最合适的规模,是要显著低于这个极限的。
除此之外,大量人口流入特大城市,就代表大量人口流出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竞争力确实远不如特大城市,效率,成本,都不如。
但全国人口均匀合理的分布在所有大中小城市,对国家总体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
美国底特律,曾经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
图片
但如今,这座城市的工厂,成了这个样子。
图片
这座城市的“小别墅”,成了这个样子。
图片
小别墅的这种下场,不罕见,在中国很多乡村,你可以看到很多独立屋变成了这种荒废的样子,这是被特大城市抽血后的必然结局。
底特律不是乡村,是一个城市,所以显得非常震撼。
曾经辉煌的中央车站,荒草横生,无人打理。
图片
底特律并不是资源型城市,而是曾经的美国汽车中心,是工厂,交通和环境都很不错。
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做很多行业的。
但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公司之间的竞争是一样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大家都愿意去发展良好的城市锦上添花,没人愿意去衰败的城市雪中送炭。
你经济崩溃过一次,就再也没人愿意去了,而没人愿意去就会让你更加的起不来,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的城市本身是有利用价值的,自然条件也很好,衰败成这样,是一种资源浪费。
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说,不算好事,所以国家要制止这种行为,以实现整体国力最大化。
因此,中国这些年在逆规律而行,主动调控,限制一线城市的发展。
理论上说,越大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因为大家都想去这样的城市。
但这几年,中国的二线城市崛起,合肥、武汉、杭州这样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甚至远超北上广深,完全无法用一般规律解释。
这就是国家的主动调控。
其中,以北京对规模的压制最为厉害。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同时也是整个北方的经济中心。
政治中心本身会带来很多的人口,经济中心又会带来很多的人口,而北京的水资源压力也非常大。
因此,在一线城市里,北京是缩减城市规模动力最强的。
2015年,北京就提出了2300万人口的“天花板”,要主动限制激增的城市规模。
2016年,北京出台的积分落户制度,获取北京户口的难度激增。
2017年,中央决定建设雄安,用一个全新的城市,把北京所有的“非首都功能”全部疏解到这个城市。
图片
从这一年开始,环京区域房价见顶,大幅下跌。
2022年的环京房价,大约是2017年的一半,直接腰斩,因为首付早就跌没了,很多人甚至愿意免费送房,只求能有人愿意把贷款背走。
还有很多人不愿卖,以为跌多了总会涨,觉得跌那么多泡沫总没有了吧,还在苦苦死撑。
那我现在告诉你,环京区域虽然跌的多,但泡沫一点都不小,将来如果一线城市暴跌,环京区域房价要在目前的价格基础上,再度跟着暴跌。
不会反弹,也不抗跌。
因为人口没了,北京市的人口都没了,哪来的环京什么事。
当初觉得环京房价会涨,不就是觉得那么多人涌入北京,北京住不下,只能去环京住嘛,就算北京外扩,也只能把环京区域纳入北京,所以早点下手买环京房子必定能发财。
但如今,北京市在5年人口不增的基础上,直接提出要缩减15%的人口目标,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环京房价。
真没救了,还得跌。
现在出这个新闻,我估摸着可能是雄安快建好了,未来几年北京的经济类企业就可以慢慢搬过去了。
一旦经济类企业过去,工作岗位就会过去,那人口就只能跟着过去。
到时候,北京会瞬间空出一堆房子。
不卖可以,至少得租,但没那么多人租了。
至于环京,那就更没人租了。
到时候,我们会发现,环京区域虽然离北京近,但再近也只是个地级市,甚至只是个小县城,你不能假定他未来会成为北京。
减量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如果能成,可以为中国的城市化蹚出一条新路。
北京减量,如果验证确实对整体经济有好处,那么很快上海深圳都要“减量”,让人口向二线城市集中,打造出十几个新的一线城市。
等这些新一线城市也达到规模上限后,用一样的办法限制其规模,然后让人口集中于三线城市,扶持出一批新的特大城市出来。
这样,最后中国会出现一大批特大城市,均匀分布在全国的国土上,把环境良好的地方都利用起来,而不是无序集中在某几个大城市。
理论上说,这样可以实现国家整体资源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全球从来没人这么干过,只是理论上可行,所以我们搞了雄安新区来做这个实验,然后北京带头第一个搞“减量发展”。
等北京成功了,其他城市才会跟进。
希望北京能成功,用实际来验证理论,因为这是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最快的办法。
没办法把所有人都弄到北京成为北京人,但我们可以在全国建几十个不亚于北京的城市,让人们不用去北京,也可以享受到一样的城市待遇,从而共同富裕,消除城市差别。
这,就是北京此次“减量发展”大实验的意义。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5 11:00 | 只看该作者
西向,拓土开疆


原创 大闲人老李 地安门外一闲人 2022-09-14 09:00 发表于北京

重大活动前都要预热。

先在远东,我们的委员长同大帝会面;再在北京,我们的第一外交官和即将卸任的俄大使长谈。

都是前菜,为的是两天后的主餐。

既然大会基调已在8月的夏都定下,那就腾出手来处理外面的事。

多说两句。这段时间的内部学习,都是面对发展新阶段,要进一步树牢新理念。大会召开后,重点就要转到抓贯彻落实,将全面推动构建新格局。

新格局的重点是内循环,而相应的外循环一定是以内循环为中心,彻底摒弃过去30年“两头在外”的“伪循环”。

不败在我,胜之在敌。

我们的内部,大局已定,节奏可控;而着眼外部环境,欧洲三战至今,变化已现端倪,是时候顺势而为了。

这个势,是北边邻居带来的。

北邻的国运,永远和油价起伏紧密相关。当年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气吞山河,源于中东危机带来的油价暴涨;而戈尔巴乔夫的落寞,以及后来叶利钦的弱势,背景是油价的长期低迷。

经济基础决定政治雄心。和这黑黢黢的工业血液绑定在一起的,又何止美国呢?

普京2014年出手克里米亚,恰逢油价高点;几年前出兵叙利亚,挽阿萨德于既倒,处于油价上行期;今年年初的特别行动,是这轮油价上行周期的顶峰。

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单边的周期。随着美国一系列博弈初见成效,全球油价进入下行通道,北邻的处境,难了。

撇开油价,另一个检视北邻国力的指标是武器。

在俄乌战争的验证下,北邻的常规武器确确实实露了大怯,到现在只能靠核武,说一些唬人的狠话。



北邻的装备和战法还处于前苏时期,落后于这个时代2、30年,而高新武器因为芯片断供、技术断代,成色明显不足。明明是主场作战,却和杂牌军的昔日小弟打了个平手,近期还有崩盘的迹象。



几年前北邻在中东一马平川,威风凛凛,是因为CIA资助的乌合之众就是一帮民兵,没受过正规训练,反衬的北邻英武神明。



所以叙利亚战后举办的莫斯科武器展,北邻的装备卖的非常好,背后是中东的王爷们来大哥地界交保护费,拜码头,大帝的风头也是一时无二。



而今年的莫斯科武器展,却基本没有外国订单。北邻的兵工厂把家底都晾了出来,却少有国际买家问津,最后还是过去的老朋友们挽了尊,比如被全面制裁的缅甸军政府。



北邻虚弱的另一个侧面,源自不久前的一则消息。就在前往远东的出访前,北邻远东地区唯一一个不依赖转移支付的州府萨哈林,也正式宣布入不敷出。



随着埃克森美孚的撤出,极度依赖西方钻井技术的萨哈林1号已经停止作业。北邻自己的技术根本采不了高纬度的油气,只能眼看着这个钱袋子瘪下去。



而且油气产业和所有重工业一样,万万不能停,重新开工的成本非常高,一停就会出大问题。



所以北邻虽然嘴上强势,说要动萨哈林2号,要换三井、住友这些日本运营商,但业界都知道北邻是在虚张声势,因为它根本没有动2号的底气,或者说根本动不起。



图片


北邻的经济重心都在西边,也就是欧洲一侧。制裁长期化意味着北邻不得不调整经济结构,转向东方,将付出高昂的成本。



北邻是要面子的,嘴上仍然说的是狠话,但身体相当诚实。这不,就在前几天,中能建在萨哈林的氢能开采,进了一大步。



图片


之前北邻捂着资源,不让东方大国进驻,现在江河日下,再不找外援都有可能全面崩盘。



综上,如果说油价是北邻国力的晴雨表,那武力值就是资本市场对北邻定价的依据。现在这两个全不行了,北邻只能敞开遮着捂着的手,让东方大国进驻救场。



而且萨哈林(库页岛)只是序曲,东方大国开疆拓土的重点在西侧,也就是中亚。



中吉乌铁路明年开工,其实也意味着北邻已无力控盘,交给东方大国去主持局面。



不要小瞧基建的力量。基建意味着标准,标准意味着可复制,可铺开。



为什么苹果、亚马逊们能赚那么多钱,主要就是他们把持着标准,并用把利润最丰厚的部分紧紧握在手里。



基建走出去,能源输进来;标准走出去,利润输进来。而当斯坦们有钱了,自然就不想再闹腾,安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大国毕竟是千年古国,礼仪之邦,面对虚弱的北邻,面子要给足的。所以,这次仪式会办的非常隆重,话也会说的比较满。



领导级别越高,定的事儿越大。何况这次是战争后最高元首之间的首次会面。



未来五到十年,国内的资本将加大举向西,以新疆喀什为中心,打造连接欧亚大陆的新路线。



中亚新秩序即将到来,本次上合会议就是新起点。



最后是一点个人建议。既然是开疆拓土,从国情角度,必然是国家队先上,去完成前期骨干网络的架设,而民营私企等散装力量,会在骨干工程完成后,再去进驻经营。



本闲人反复强调,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有单位,因为只有国家队或者中国特色的单位,才有实力把这种拓荒任务揽入怀中。



从北邻实力衰落到交出中亚传统势力范围,从领导人出访到未来西向布局。

必须有大局意识,才能知晓个人在动荡中如何做出选择。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15:28 | 只看该作者
俄乌战争将让中国重回汉唐


原创 畅明 畅明谈宏观 2022-09-17 12:26 发表于北京

一:乌克兰的“闪电战”迫使普京只能让出中亚和中东
近日乌克兰对哈尔科夫闪电突击导致戏剧般的攻守易势后,俄军战场失利的涟漪传导到了无限的远方。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威慑力趋于破产。苏联解体后大部分原来领土上的国家成立了独联体,由于与俄罗斯地理位置相邻,经济联系紧密,政治上大多受到俄罗斯的“强烈影响”。俄式特色余威是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北线方案的重大阻碍之一。然而自俄乌战争开始后,俄罗斯军队表现远不如预期,导致原来慑于俄罗斯军事力量的诸多矛盾一下子冒了出来:

先是阿塞拜疆对亚美尼亚动手。

然后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边境互射。

图片

实际上更大的风险可能来自格鲁吉亚

图片

公投固然是政客的伎俩,但是趁火打劫的野心暴露无遗

实际上俄乌战争自俄军从基辅突袭不成开始撤军后,成败就不再取决于俄罗斯自身了。最初计划中俄军本希望以一种疾风骤雨般的军事行动迅速解决掉泽连斯基政权,但没想到陷入到长期消耗战争中。而俄国的军事改革早在谢尔久科夫军改时取消了全社会总动员制度,以目前的精英合同兵制已经证明了难以完成将乌克兰彻底去军事化的战略目标,而旷日长久的消耗战以眼下俄罗斯的国力难以支撑。与乌克兰一样,俄罗斯背后也有大量的外援:

来自于伊朗的无人机

图片

来自于朝鲜战士(名义上是劳工和志愿者)

图片

从白俄罗斯引入中国产火箭炮

图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为俄罗斯提供源源不断资金支持的中国

中国的支持,实际上才是俄罗斯单挑整个北约的实力基础。因为战争需要的天量人、财、物只有中国才能供应。那么俄罗斯的代价是什么?

实际上普京给中国开的价码,一个是原来输送给欧洲的油气资源,另一个就是在这次俄军大败之后,追加的中亚和中东势力范围。因为俄罗斯已经无力在这些地方维持自己的军事威慑。

毫无疑问普京二十年间“天下布武”还是存在许多成果的,

首先是在独联体国家内驱除大量西方势力

其次是在中东促使美国的失势。

但本次俄乌战争大量消耗了俄罗斯的国力,使得俄国原有的势力范围逐渐沦为混乱无序的 “无主之地”。而中国一边掌握俄乌战争的“胜负手”,一边又依靠强大的经济能力早已在中亚和中东“人未至,货先到”。所以宋朝以后就失去控制的陆上“丝绸之路”,自此开启了重回中国体系的历史进程。中亚、中东地处世界岛的中央,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其做为“工业血液”的产出地重要性不言而喻。唐朝以后,一直都是由伊斯兰文明负责将东亚的货物运输到欧洲,再把西方的金银运到中国,使得西方和东方得以互通。

图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东的伊斯兰文明一直与华夏文明是共生关系,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农业时代世界贸易”格局稳定运行了上千年,直到近代西方文明垄断海路才被迫中断。随后中国进入到“大内卷时代”,导致明清内耗远不如汉唐。当中国只能依赖西方开辟的海路进行贸易和结算的时候,华夏文明就只能让出世界舞台的中心而屈居边缘。所以在此支持俄罗斯的意义,不仅仅简简单单在于“挺俄”或“反美”,而是在于重建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和分工秩序。

所以对中国来说,普京胜则打破美国塑造国际秩序的神话,使得美国无力再觊觎中国;败则打开了中国通向中东的陆上大门,让华夏文明在千年以后重回汉唐之势。而如果普京能够在巨大消耗之后“惨胜”,我们则将二者兼得。

二:二十年间普京执政的“主线任务”
Color Revolution最早就发生在原属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地,其本质是美国对独联体国家 “再解体”的行动。当时中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纷纷换上亲美反俄的领导人,进一步脱离俄罗斯亲近美国。美国能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美国经济强盛影响力强,另一方面则是美国以反恐为名占据阿富汗,在亚洲的中心成功楔入了一个“钉子”,西方军事存在是当年独联体国家Color Revolution成功的必要前提。所以一方面亚洲方向上独联体国家发生“Color Revolution”,另一方面是欧洲方向上“北约东扩”,这就是美国给苏联棺材板上再钉上两个钉子的过程。

图片

(美对俄没有雪中送炭,只会落井下石)

而普京最核心的执政任务,则是维护斯拉夫民族的传统势力范围,简单说就是某种程度上“重建沙俄”。一方面要彻底埋葬苏联,另一方面要重建沙俄,二者经济上诉求是一致的,这也是普京对列宁大加诋毁的原因。

图片

可这种行为在地缘上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二者版图是重叠的。所以普京对西方国家爱恨交织。我们可以看到普京执政初期是对美国友好的;在经济上与欧洲深度绑定,原来中国是不怎么能买到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的,那都是俄罗斯给西欧预备的。尤其是跟德国—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俄罗斯更是大有铸剑为犁、原谅历史、构建联盟的意思,彼时俄罗斯是G8成员国,是西方经济秩序中重要一环。

然而在地缘博弈上,俄罗斯一直利用军事手段建立一种“惩罚威慑力”,从而达到维护斯拉夫民族势力范围的目的。普京被叶利钦一提拔上台,还在“试用期”就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而后2008年格鲁吉亚、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2014年的克里米亚,乃至今年年初哈萨克斯坦,普京都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的局部胜利,从而达到了政治目的。这也是普京政权一个隐含“执政合法性”的来源。

这个角度来看,乌克兰就属于俄罗斯尤其是普京必须守住的底线,自从最后一个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走人以后,亲俄势力日益衰落,俄罗斯影响力在乌克兰越来越小。乌克兰最终导向西方将会使得俄罗斯失去再成为一个“帝国”的可能。

图片

“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将永远无法崛起”——布热津斯基

同时间内美国对乌克兰不断渗透,无疑是看到了这一层,所谓“攻其所必救”正是此意。在此等情势下普京必然疲于奔命,战略要害掌握于别人手中,不甘于此必然要破局。

三:美“秦失其鹿”与俄“首倡义兵
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其重要历史意义正在逐渐浮现。

一方面美国在伊斯兰世界和前苏联交接处的军事存在消失了,另一方面则是过于狼狈的撤军导致美国军事威慑力的丧失。两个方面合起来相当于西方势力在前苏联、伊斯兰世界、中国三大势力面前正式转入“自闭期”,失去了继续扩张的可能性。

图片

这对于普京来说是一个信号,即一劳永逸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契机。此时美国势力大减不可能直接出兵干涉,欧洲处于冬天依赖俄国的天然气,加上中国也受到了美国经济收割威胁必然支持俄罗斯。所以俄乌战争就这样在美国“秦失其鹿”的情况下爆发了,普京此番利用军事手段发起对美国的直接挑战,如同“首倡义兵”的陈胜吴广一样,也遭到美国首要打击。俄罗斯艰难处境在其于基辅一击不中之时就已然注定,只要不能速胜斩断乌克兰与西方的联系,那么就要承担美国为首的北约进行对耗的局面,这就是对解体后“身体被掏空”的俄罗斯“不可承受之重”。

对美国而言从上俄乌战争一开始,就陷入到“战斗胜利输了战略布局,战斗失败则满盘皆输”的两难境地。普京政权其本质上并非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截然对立,普京要的是“俄罗斯帝国”,美国防的是“苏联归来”,这两者其实并不存在必然矛盾,特朗普对这一点是明白的。所以特朗普积极推动与俄罗斯合作,舍弃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得到专心对付中国的机会,甚至可能拉拢俄罗斯在能源方面涨价以对中国下手。

这样将会形成对中国而言非常恐怖的局面,因为俄国和美国本有共同的利益——那就是原油涨价,由于俄国和美国都是原油生产国,只需要搞乱中东就可以坐看中国削弱。这本也是基辛格给美国设计的方案。但拜登政府囿于普京上次美国大选黑掉民主党希拉里的党派成见,非要与普京不死不休,这下与整个斯拉夫民族结成了“血仇”,使得美国那些冷战时期的“战略大师”捶胸顿足。眼见大厦将倾,恐怕清醒的人是最痛苦的。

普京这一开打,美国和欧洲的通胀就麻烦大了。

美国加息毫无成果,通胀还是在一骑绝尘的往上跑

图片

图片

(美国两年通胀数据 数据来源:Wind)

美国人想货币升值来抵御通胀,可全世界对美国出口的产品都在大幅度涨价,除了中国。特朗普时期美国一加仑油不到两美元,现在普遍六美元,甚至出现过九美元一加仑的奇景。可以看出能源价格涨了多少,生活物资的通胀直接吃掉了“民生”,使得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针对中国转移到了国内。

毕竟中国再怎么技术升级,抢的也是行业垄断的利润,是从利益集团兜里掏钱,这部分钱本来也进不到美国平民手里,而日常生活物资的通胀那可是实实在在地从美国民众手里“打劫”,是直接降低生活质量的。燃料费用涨了这么多、通胀那么严重,这都是切肤之痛,至于中国怎么“邪恶”,那是政客们操心的事跟民众关系不大。政治焦点与社会焦点就这样发生了分离。

这种局面就使得拜登政府和其他西方国家没法再用中国作为“靶子”来转移矛盾了,社会各种积累的不满直接指向自己政府,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国内前一阵对特朗普庄园的搜查搞得鸡飞狗跳墙,就是这种高通胀下执政党山穷水尽后的放手一搏。可以说今年“通胀额度”已经让俄乌战争全给占了,台海这边美国已经承受不起再跟全球最大生产国闹僵的代价,所以台海从始至终都是一帮政客在“圈地自嗨”,经济界和军界始终与这帮“民主小将”保持距离。中美矛盾让美国内部的民生问题给遮盖住了,民生问题才是现阶段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无疑也是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始终保持克制的原因,我们不可能为了美国个别政客所调动,去打断美国自己通胀危机的社会流程,正如拿破仑所说“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打扰他”。这个时候我们实际上在“闷声发展”。

总结:汉唐之局再现于今,新时代丝绸之路将再次敞开
图片

随着上合组织开始扩容,包括伊朗、埃及、沙特都开始向上合组织靠拢,再结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中国的对外工作沿着欧亚世界岛的陆上纽带渐次展开

突如其来的俄乌战争,直接撕掉美国全球秩序的“遮羞布”。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绝难以在短期内构建起同盟关系,只能纳入中国体系以求生存。布热津斯基最害怕的中俄联盟、中伊联盟(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以及中、俄、伊大三角联盟都初具雏形。

中国在保持了海路畅通的同时,又再次进入了主导陆上欧亚贸易体系的历史进程,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机会,汉唐之局再现也必将是打破千年内卷循环的一次“破局”。

华夏文明从不是简单的“农业文明”,而是一个从石器时代就一直顽强的活到信息时代与时俱进的文明。与西方注重博弈文明相比,中国更像是重视内在平衡和长期利益的“生产-贸易文明”。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大部分时候都是由华夏文明来负责全球通用贸易品的生产工作的,丝绸和瓷器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也是整个文明世界中的“硬通货”。我们在上千年对外贸易中都是处于顺差状态,直到近代因为进入工业文明晚了一步才被战争和鸦片所打破,一旦我们现代化进程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的节奏,大概率我们会重回自己原本的角色。这就是一个高阶文明强大复原能力,一种漫长文明史中的向心回归运动,一股当今世界逐步形成的“大势”——华夏文明将逐步重回世界的中心。

中央之国、统摄八荒。

如今俄乌战争,是一场全球主要力量都参与进来的大较量,无论战争谁输谁赢,原有格局都注定出现了松动,全新的曙光已在眼前。时、势、运之所至,中国已立于不败之地,一场重回华夏文明应有地位的历史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6 15:41 | 只看该作者
十年


原创 周老师本尊 周先生的茶馆 2022-10-15 16:01 发表于上海

陈奕迅的歌《十年》是很经典的作品。想必大家都会唱。国语版是2003年问世的。但是如果算粤语版的话,其实是2002年问世的。

到现在已经20年了。

今天还喜欢唱这首歌的,基本属于中年人了。

给这首歌填词的那位,2008年还给京奥填了《北京欢迎你》,96年还给天龙八部填了《难念的经》。但基本上,这人如今已经是一个禁忌了。

我们不愿意再提起他,无非是怕一提起就按捺不住,损失过去的美好记忆。而他提起我们来,基本是不堪入耳的污蔑。

这个世界怎么了?

套用阿扁那句话:我们错了吗?我们真的错了吗?

今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们没有错。

第一本来就是我们的位置。1840以来我们的先祖不争气。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立正,所以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我们要拿回本来就属于我们的位置、东西,有什么错?

如果拿回这些的过程里,让你们感到不安,那是你们的错。你们活该,死qie。

十年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大喇喇的唱衰,抹黑,污蔑。今天当然还有。但是起码基本盘从动摇变成巩固。中间派从投降变成会看看风险。对立面基本夹起尾巴来做人。

十年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除了精美精日外,还有大量的精台精港精三精越。30多年前殇们不敢说的话,殇孽们敢说,敢做,还付诸于行动。而自身不硬打铁无声,贪赃卖放贿赂公行。

十年前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列强评功摆好,两岸冠盖穿梭,一些人各种迷魂汤灌的好像大家都晕晕乎乎。但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如果敌人说你是好的,你是真的好吗?

十年间,你看到一堆人伪善的面纱被揭下,露出獠牙。你才知道,他们本来就和我们不是一路人。

十年间,你看到一桩桩历史的真相被揭开。你才知道,原来有人这些年扛了这么大的黑锅,承担了这么久的污蔑。

十年间,你看到很多事情的发展,当初都有人讲过,就和掌上观纹一样清楚,就和算命半仙一样精确。连应对的办法还是老一套,而且的确好使。你才知道,这就是遗泽照耀。

十年间,风云际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实践证明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十年是一代人,十年是一段史。十年过去,我想,我们可以坚定的回答:这个世界会好的。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0 15:39 | 只看该作者
珠海航展别光顾着凑热闹,龙叔带你看“内行门道”!


原创 龙牙 龙牙的一座山 2022-11-09 11:37 发表于陕西

昨天珠海航展正式开幕,相信很多军迷跟我一样都非常关注,从开幕式爆出的惊喜就可以看出,这次航展会有不少“干货”出来。那么我们该关注哪些东西呢?

珠海航展早已不是单纯的“航空航天展”,而是一个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性防务展,对于海军、空军装备我也只能说看个热闹,陆军装备能看出点门道。实事求是的说,珠海航展水平是越来越高,展示的我军装备也是越来越自信,从以前的遮遮掩掩到现在的坦坦荡荡,反映的是我国军事装备的长足进步。现在每一届珠海航展都成了军迷的盛宴,哪怕只是间隔一年时间,也总是会有不少的惊喜。

我觉得这一届珠海航展,值得关注的有“三升一降”。

三升,是无人装备技术水平上升、大型装备平台占比上升、集成化水平上升;

一降,是主战装备“门槛”下降。

01

无人技术水平上升


在无人装备方面,自动化水平跟活动高度成反比:活动空间越高,技术难度越小。比如说60年代人类就能实现地球近地轨道上设备的完全自动化,也就是卫星;70年代才能够在飞机上实现比较成熟的自动化;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实现地面装备的完全自主自动化,而是一定程度的智能化辅助遥控/操控,比如现在的L2级智能辅助驾驶汽车。

简而言之,你看一个自动系统的水平,你就看它能够在多“低”的地方活动。究其原因,是因为越是贴近地面,外部环境越复杂,需要处理的信息越多。
这次珠海航展上无人装备大放异彩,各种无人系统展示很充分,往届航展也是如此,但是这次有几个亮点:

一个是无人地面作战系统。

图片

一台沙漠涂装的无人作战平台吸引了不少眼球,这个遥控无人武器平台可以说是“前途无量”,遥控武器站概念出现后,早晚要走向“自行式”这个方向。从外观看这个遥控无人平台至少拥有:

(1)电动可调底盘,与常见的高机动底盘不同,既没有易损的麦克纳姆轮,也没有用可靠性很成问题的足式行走,没有用故障率很高的履带,而是独辟蹊径使用的电动轮毂+电动悬挂实现高机动性底盘;

(2)丰富的传感器,遥控武器战前方几个圆形开孔、底盘前向几个圆形开孔是独立的传感器,说明“平台化”、“模块化”思路很明显,平台底盘是平台底盘、遥控武器站是遥控武器站。不一定就只能配备机枪、机炮,而是可能装载反坦克、防空、防爆、防化乃至于工程设备等等不同的遥控武器站,实现通用平台、专用任务模块的灵活切换。

一个是无人机。

图片

飞龙-60B巡飞弹,这是典型的平台-弹药融合体思想下的无人作战武器,模糊了武器平台和弹药的界限,既是带有传感器的长航时无人平台,同时也是弹药。这次俄乌冲突中大出风头的“小摩托”就是这个思想的一种应用,当然我们这个要靠谱许多。这一发展方向证明了无人平台的性价比,极低的价格、无人员伤亡、超长航时,一个平台同时也能做弹药用。

图片

HS-880-6000型自主式无人潜航器,因其不载人,水下航时不是一般潜艇能比的,在使用了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之后,这种无人潜航器的作用将会是非常可怕的。在执行水下特种对抗、特种渗透、潜艇对抗中都拥有独特的优势,应用场景也更为广泛。

总之,无人平台的技术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与一年之前比起来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02

大型平台占比上升


本次航展许多大型装备“老面孔”继续亮相,但是不知不觉之中,大型平台占比已经比前几年高了很多,本次珠海航展亮相的大型平台有运-20,运油-20,轰-6K,C919,AG600M水上飞机等。

各种大型平台当然是看得很过瘾,一些技术细节也很吸引眼球。

一个是C919飞行表演,搞了个“短距起降”表演,仔细看能够发现C919的抬轮点和起飞点非常接近,几乎是刚刚抬起前轮,整个飞机就拉起来了。一般客机是需要在抬起前轮之后继续滑跑一会儿,后轮才会离地的,这种前轮抬起来就拉起直接进入高攻角正上升的状态,一般只有在性能比较好的战斗机上才能见到。当然,这架进行飞行表演的C919是拆除了座椅甚至地板等等不必要设备、最小油量以实现最轻起飞重量的情况下达到这个飞行品质的,波音、空客的飞机飞行表演也会这么做,主要是展示飞机的极限飞行品质,用业内的话说就叫“贴着飞行包线飞”。以前787搞飞行表演的时候也这么干,那时候我们还只有羡慕的份儿,现在我们国家自己也有飞机能这么干了。

图片

一个是轰6-K机腹下的神秘挂载。

图片

这是空射高超音速武器,YJ-21,具有无以伦比的高超音速性能,在对海、对地打击中有出其不意、无法防御的特点,堪称“空中航母杀手”。这个类型的导弹以前只有陆基发射平台,现在(2022年一年之内)有了海基、空基,发射方式更灵活、更难压制,可以说已经彻底改变了海战的形式。

大型空中平台的高频亮相,说明我国在自己的装备发展和军事思想上已经有了新的思考。

03

集成化水平上升



图片

图片

陆军合成旅模块化作战系统一经亮相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这是新质作战力量首次“打包出售”,实现了军改的“拎包入住”,客户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出人出钱就是了,从培训到装备再到作战使用,全套包圆,这是新军事变革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

这说明我国陆军装备的集成化水平已经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不说“独步全球”,起码也是数一数二的水平。遥想当年陆军还是高炮旅负责防空的年代,雷达测得的目标还要靠电台喊,简直是恍如隔世。

只有高度集成化、平台化、系统化的陆军,才有可能做到“成套拎包入住”。任何一个平台,比如说一辆坦克、一辆自行炮,跟旅级作战指挥系统、信息共享系统不兼容,这种事情都是不可想象的。甚至还做到了模块化订制,你想要什么样的都有,“丰俭由人”,这说明陆军合成旅级作战系统已经实现了完全的集成化配置,大到一个旅的作战指挥系统,具体到一个平台比如一辆坦克,小到小型陆军用无人机,都是在同一个体系下集成发展的,具有高度通用性。

这个集成化水平让人非常震撼,没有长达几十年的体系化发展是做不到的。

对的,美军都做不到。

04

主战装备“门槛”下降


这个合成旅打包外卖,还体现了原来非常金贵的合成旅已经成了“白菜价”满地都是,有余量出口了,“门槛”明显下降。陆军旅级成套作战系统整体打包订制出售,说明在这方面的存量已经到了溢出的水平,即:

(1)武器装备够多,自己用不了,可以朝外面卖;

(2)作战研究充分,不光自己懂了,还能教别人懂,根本不怕“泄密”:

(3)体系发展充分,知道怎么建立作战体系,甚至能够帮别人建立作战体系。

另外,还有歼20坦然打开座舱,第一次展示座舱内细节。

图片

就那么大喇喇摆在那里给你看,毫不遮掩,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怕你看、不怕你拍,甚至你不拍我自己都要在新闻里放给你看”,说明歼-20已经是昨日黄花……

“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夫人”,歼-20现在也沦落到牛夫人的境地,前段时间曝光的歼-20/攻击-11的“忠诚僚机”搭配,说明现在中国空军已经有了全新的作战思想和作战形式,立足于有人驾驶空优理论的歼-20已经快成“落后装备”了。

几年前我们还在靠它撑起自信心,转瞬之间已经“不值钱、随便看”。

总之,本次珠海航展精彩纷呈,“三升一降”趋势非常明显,能够看出我军的作战思想和装备建设思想有了新的突破,不光能看个热闹,还能看出不少门道。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1 20:26 | 只看该作者
中东的真空终将为中国所填补


原创 畅明 畅明谈宏观 2022-12-09 08:58 发表于北京

军事体系的输出是大国的“标配”
在刚刚过去珠海航展中,中方武器销售额达到400亿美元,其中大头就是中东,很多武器都直接贴上沙漠迷彩针对的就是中东沙漠多山的地形。

图片
此次航展更是被称为“中东双十一”,买方很明确,仅仅沙特就大笔一挥40亿美元,购买清单包括:300架4B无人机、TB001无人机及生产线、15套鹰击21E弹道导弹、10+套“沉默猎人”激光防空武器。

图片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应沙特官方邀请中国国家主席到访沙特阿拉伯并主持中阿峰会中,中阿预计将要签订价值300亿美元的20多个协议,不仅包括油气、基建、新能源、航天,还将顺势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国际化。

图片
伴随着中国输出基建能力及技术以及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态度,慢慢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联系越发深入,包括炼油厂、港口、经贸区、清洁燃煤站、铁路网、光热电站,乃至包括现在进行中的世界杯所在地—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也都是中国建设的。但中东地区一直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更是石油美元的根据地,美国在中东多国部署军队,甚而美国在21世纪以来推行的主要战争战场都在中东区域——(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之春、叙利亚战争,以及延绵不绝的反恐战争)

(阿富汗虽然不属于中东,但一贯隶属于伊斯兰,与中东国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中东国家现在处于军事依靠美国的态势,所以在中美矛盾加深斗争不断的大背景下,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飞速发展显得更加令人瞩目,接下来我们分析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

俄乌冲突如何让美国“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
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国家双边关系明显进入了越走越近的状态。本质是因为俄乌战争之后,这个世界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作为美国一方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是其所制定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秩序当中设计的上等人。

如果类似于蒙元帝国时期就是一等人,其阵营在本次俄乌战争当中犯了几个很严重的忌讳:第一个就是没收俄罗斯富豪财产、冻结俄罗斯政府外汇。这打破了全世界有产者、社会资源占有者对西方世界的向往,因为保护私产一直以来都是西方世界的通行的准则,例如瑞士银行就是以客户保密为几百年来的传统,包括美国也是一样,非常强调财产的所有权。但以上基于政治上的行为对私人财产进行没收,明显是一个“违背了祖宗的决定”,所以在这一方面美国在统战方面很难引起各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共情。

以前西方世界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有产阶级或社会精英对西方世界比较向往,是因为西方世界可以保证他的财产不用面临本国国内这么多的风险。但是这一条社会契约打破以后,美国的统战之路就不好搞了,因为很难再去统战其他国家的积累了财富的具备特殊社会功能的人群,这个变化极为重要。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上有产阶级对美国离心力加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种行径本质是美国在信用上的重大损失,因为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全球性的治理体系是不可能只靠武力去维系的,一定是一方面有能力重拳出击、另一方面要有信有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默认统治的秩序。

但俄乌战争使得美国的信用受到了动摇,导致秩序的塌方,也使得各个国家社会当中的精英阶层、有产阶层,对美国由心向往之变成了心生疑虑,这就使得他们虽然对向美国去转移资产变得不积极起来。这就是美国为什么本次加息没有如往常一样带来美元大量回流的原因。大量的财富虽然确实换成了美元,但是很多都沉淀在隔夜逆回购的现金资产市场,并没有进一步持有美元资产,这种观望和不积极的态度,使得美国加息的过程当中,它的债务市场出现了很大的流动性的问题,这是此次美国加息比原来狼狈的原因。

第二点就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原油进行限价,实际上跟欧佩克的目的是完全相左的。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讲究的是供给和需求,大家在市场当中没有干扰地去形成价格,也就是说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了价格,而不是由行政力量的干涉确定了价格。

所以原油限价是美国干的第二件违背祖宗的决定,等于他在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去调控一个重要的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不是针对国内的产品,是针对一项国际资源在给别的国家的产品指令式定价,这个事情做的就有非常强的苏联的后期的特色。也就是说用行动推翻了市场无形之手的地位,认为市场作用是有限的,创造了一个在国际市场上的“有限主权理论”,以此向其老对手苏联致敬。不能不让人感慨: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总结一下:一方面美国对其他国家富豪打土豪分田地,去没收人家的财产,破坏了产权的信用,破坏了作为一个财富的聚集地的默认原则。最终使得全球的有产阶层和积累大量财富的社会资源沉淀者,对美国的秩序的态度从向往转化为否定。

另一方面就是美国对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进行非市场化定价,复活了苏联的指令式经济。这不光是针对原油,在针对芯片产业,美国也干了很多“违背祖宗的决定”,干了很多计划经济干的事、干了很多苏联在后期对其他的一些卫星国干的事。

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全球化的秩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东各个国家积累下来的财富不能很放心地放到美国去;中东的这些统治者及社会上的精英,他们没法再继续信任美国的信用。那么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保护他们财产安全、保护他们本国的权力地位的一个“稳定源”。美国由于一方面狼狈撤出阿富汗,在中东失去了重要的军事存在支点,另一方面已经从原油的进口国变为了原油的出口国,失去了对中东原油的“刚需”,实际上已经没法再继续作为一个中东的“稳定源”而存在,甚至有逐渐成为“混乱源”的趋势。这种情况下,那么自然而然就拉近了中国和中东国家的距离。

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成型标志着中国将成为中东的“稳定源”
从最近的新闻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一点,中东国家在珠海航展上买了大量的合成旅武器装备,沙特王储小萨勒曼提到说给中国供应石油是沙特一个非常主要的任务。

这两件事再结合中阿峰会的召开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正在形成——中国开始逐渐成为中东的“稳定源”。在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阿拉伯世界的国家,为了追求自身的国防安全和国内的稳定向中国去求助,跟中国建立一个不是盟友,但是胜似盟友的关系。不是军事盟友,但建立了重要的军事依赖。比如巴基斯坦在印巴战争失败后对中国的求助,以及沙特在87年向中国购买东风-3导弹。巴基斯坦与沙特都是当年美国是重要的军事盟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愿意提供的国防安全和高级武器,中国可以提供,这种西方盟友不顶事要靠隔壁中国“挑大梁”的模式,一再在中东国家上演,这就是中国模式可以突出重围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中国是言行一致地以“平等”的原则来对待其他国家的,是以解人危难而非强人所难为的模式来和列国打交道的。

于是大家在意识形态之外,在名义的军事盟友之外,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实际上是一种与西方盟国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关系:完全出于国家生存的核心需求,抛弃了意识形态,突破了西方排他性约束的“全天候伙伴”。西方给出的方案是军事援助与政治干涉相结合的“牢笼政策”与非友即敌的排他性方案,而中国给出的则是助你发展,护你核心,自利利他的兼容性方案,这二者孰优孰劣自然一目了然。

并不是哪个国家都可以给出这种方案的,全世界有实力这么做的国家一只手数的过来。

  我们能够在国防最重要的大杀器的上面,给阿拉伯国家提供了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是一般的国家提供不了的。就像我们给这次在珠海航展上推销出去的合成旅,就包含了大量的卫星系统、通信系统,各种集成武器,像这种成体系的军事输出,实际上是极大的提升了被输出国的军事力量。因为他输入的是一个整个体系,你没有卫星,我有卫星;你没有通信系统,我有通信系统;你没有这些特殊用途的多样化武器,我这可以给你提供全套,实际上是一个立马可以展开的,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军事力量的成套的体系。

这个体系意味着在后期还要投入大量的追加成本去更新升级,这实际上是一种军事力量的“绑定”。合成旅这种集成武器系统的提供,全世界除了中美基本可以说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进行这种输出,这是以先进的国防工业体系为基础的,是真正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这实际上是我们跟阿拉伯世界的国家打交道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拳头产品,也是我们提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底气。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阿拉伯国家往往能够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跟中国建立比较紧密的联系,这其中也有深刻的经济基础:阿拉伯国家国内的社会稳定要依赖中国的商品。

就是阿拉伯世界的这些国家往往不具备独立的生产生活物资的产品能力。他们的物资除了工业原料,其他的物资相对的匮乏,生产制造能力比较薄弱,一旦国家遇到了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如果没有像我们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去给他提供大量的轻工业品民生用品,它就会遭受很强的通胀。

比如我们的邻国蒙古,它在今年就遭受了百分之十几的通胀,导致了政局动荡。因为一方面通胀会让它出口的原材料涨价,但另一方面他们进口的工业品也会涨价,这样如果没有自己的生产能力,但是出口的钱是让大的能源生产商赚取了,日用品涨价的成本却让广大民众承担了,这自然就造成了资源国在滞胀时期的国内动荡。这个时候只有中国有这样的体量,可以给他提供全品类的工业品,而且可以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民生问题,进而稳定其国内的局势。这是阿拉伯国家在解决国内民生问题上的最优解,这也是他们对抗全球美元超发带来的通胀问题的最优解。

因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可以绕开美元直接的以物易物去进行结算,阿拉伯国家给我国的原油出口占比占我国进口量的50%以上,而我们又可以生产大量他们需要的工业品满足他们几乎所有的社会需求,这种互补的经济结构其实可以完全不用到其他媒介来进行贸易。这就使得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有着非常强的动力去绕过美元建立直接的经贸联系,也让阿拉伯国家在美国成为了原油的出口国之后,重新找到了自己世界角色,它们仍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原油的出口国而存在。成体系的先进军事输出可以保护国家安全,再加上大量的质优价廉的工业品可以稳定国内秩序,这就是中阿命运共同体真正的驱动力量。

总结:中东没有真空,如果有,那么中国将在第一时间填补它。
在全球的大背景之下,美国对私有产权的失信,对市场机制的抑制,动摇了整体全球化的秩序。

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非常合适地替代了美国的一些角色。

中国给世界提供的方案,是一种不附加意识形态输出的、尊重主权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建立平等关系的一种方案。

自古杀头的买卖有人办,赔本的买卖没人干。正是因为中国给阿拉伯世界提供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最优解,不但替代了美国的方案,而且超越了美国的方案,可以满足国家主权需求的高阶解决方案。所以这才是阿拉伯国家,虽然有些身为美国的盟国,甚至在美国驻军本土的情况下,仍然与中国越走越近的原因。

目前“去美元化”是一个存在极大潜在利益的事情,这是美国最头疼的事情。伊朗已经与中国开始了人民币结算。而沙特也正在与中国协商用人民币结算能源。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以及中国-海湾国家峰会,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召开的。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沙特最大的能源客户。而日前沙特一下就购买了40亿美元的中国武器装备。甚至于连中国无人机的生产线都一并购买了。这与“沙特军工本土化”计划有很大的关系。沙特计划投入319亿美元推动这一进程。这就是军事上去美国化的开始。目前不少的阿拉伯国家不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也积极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不久前的亚信峰会决定,该组织将逐步转变为全面发展的亚洲经济和安全合作组织。也就是将成为推动亚洲一体化的重要组织。据报道,目前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也在与金砖国家保持接触准备申请加入。

都说21世纪是亚洲世纪,而目前俄乌冲突严重打击了欧洲经济和安全,这将加速亚洲世纪的到来。美国的战略已经确定,美国已经弱化了在中东的存在,但是中东的“真空期”并不会到来,因为如汉唐般强盛的华夏文明已经再次到来,这将给阿拉伯世界注入新的力量与活力。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60#
 楼主| 发表于 2023-2-3 13:18 | 只看该作者
《狂飙》里的中国城市化狂飙之痛


原创 花猫哥哥 猫哥的视界713 2023-02-02 19:57 发表于广东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狂飙》的导演徐纪周在接受采访时说,“京海这座虚拟二线城市二十年的巨大变化,才是隐藏在这部戏背后的最大主角”。

电视剧本身的情节已经在网络上掀起了无数讨论热潮,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对电视剧中折射出来的20年中国城市化狂飙之路很感兴趣,今天和大家单独聊一聊。

21 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有两件大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一是中国的城市化。

这是多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给出的判断。

在中国,过去20年的轨迹,成为对这一预言的真切印证。2022年,中国城市化率为64.7%,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49.68%,而2000年则为36.09%。

也就是说,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完成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实现了3亿人口的城市化迁移。图片

图片

这不仅仅是3亿人口的迁移问题,还有3亿人口的城市用水、用气、供暖、公园、交通、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等几乎所有基础设施等等问题,这一点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中国仍然完成了,堪称一场奇迹。

但是,这种迅速的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让一些本来没有病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

那么,这些城市病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很多农村人进入城市,会震惊于城市的宽马路、大院子、大商场,但是真正住下来,他们就会发现这种生活,看上去很美,但并不舒适。

首先就是路网密度太低,带来很多交通问题。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城市规划,道路以宽为荣,开阔平直的路面几乎成为城市繁华的标志,大小城市在道路建设中不断拓宽马路。

这样从视觉上看,宽马路的确比较气派,但这种“宽马路”必然会带来“疏路网”。像在纽约,由于居民区都是街区化的,1平方公里往往有120个路口甚至还要多。而在中国,一平方公里可能只有十几个路口。图片

图片



从交通规划学角度来说,实行“宽马路、疏路网”模式,城市交通微循环就会缺失。

城市的道路被很多大规模的院子截断,缺少支路联通城市各部分区域,宽马路没人时空空荡荡,一旦人口集聚,立马拥堵:

而且,宽马路道路交叉口尺度较大,需要更多的红绿灯来引导交通流向,不可避免的增加等待时间。

大尺度交叉口,读秒过路口的车辆通行时间变长,另一个方向通行量会大幅度下降,造成交通资源浪费,高峰时间段容易发生拥堵。

图片



所以在早高峰上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主干道承受了城市全部交通出行压力,堵车堵得痛不欲生,而本应该承担循环功能的支路应用功能却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宽马路还存在过街地道和过街天桥数量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主干道间距大、宽度大,行人需要步行绕行的距离过大,行走更远距离才可以达到目的地,这也滋生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反而会造成安全隐患。

还有,在“宽马路、疏路网”模式下,城市内部的支路功能发挥不充分,数量有限,公共交通到达能力较弱。公共交通难以进入一些规模较大的小区,即便线路再多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居民需要走更长的路才能到达公交站点。

其次注重宏大,不注重微观。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在规划时,往往沉迷于醒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宏大广场的仪式空间。


看看我的大广场!可以容纳万人在里面活动!

这种思路有道理么?有,这种标志性建筑和宏大广场可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化内涵,尽显城市的新时代气息,也是是展现城市风貌和实力的窗口。图片

图片



但是,这种宏大规划只适合坐飞机看,真要在里面生活,就会发现处处不便。

因为宏大规划的另一面,就是缺少微观规划,把一些城市功能性场所集中后,反而会造成麻烦。

比如集中建设商业区,的确,集中商业区可以更显“繁华”,但带来的是消费成本的增加,事实上对很多低收入阶层来说,经常光顾的还是附近的小店,一些真正具有“烟火气”的小巷子里面的商业毛细血管。

但是这些烟火气正在逐步凋零,随着“市容市貌”的规范,很多人发现,买早点的小店铺没了,买菜的菜市场大棚没了,平时晚上可以喝酒撸串的大排档没了,想满足需求,必须开车走很远才能实现。

图片



所以已经有专家提出,不能只关注宏观设计,还要关注微观,以人为核心,满足高质量、多样化的市民需求,并在追求城市容貌整洁的同时,重视保持和重塑城市活力。

第三是深宅大院众多。

由于中国特殊国情,很多城市内都会集中大量学校、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不出意外,这些单位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食堂甚至超市一应俱全,对街边商业需求接近于无,所以这类单位基本上都是被高高的院墙围着。

同时,各种大型小区也是围墙高耸,有的小区甚至能达到几万平方米,占据了巨大的土地面积。图片再加上一些城市还有很多文物古迹,文保单位之类的,也都是围墙大户。

图片

如果我们在地图上把医院、学校、政府机构、封闭小区院画出以后,会发现这些不透明的院子基本上就成了分散在城市里的一个个封闭城堡,直接把城市分得支离破碎。

这些封闭起来的院子,道路无法从中穿过,这就造成了很多城市拥有宽阔的主干道,但却缺乏分流交通的“毛细血管”,直接割裂了整个城市的路网,形成了“丁字路”、“断头路”,行车只有绕来绕去才能达到目的地。

第四是街区经济凋敝。

有时候,路不仅仅提供交通功能,还提供临街的商业职能。

北大的周其仁教授就曾在演讲中提到过:一个城市如果每平方公里有100到120个街口,这样的城市是宜居的,因为它非常便利,马路虽然窄窄的,但是路网非常密,商业、服务设施可以到处分布。

而在中国,因为城市被院墙割裂,结果就是街区经济的衰退。

原因很简单,很多单位大院内部往往有自己的食堂、小超市、理发店,甚至健身房、幼儿园、饭店,这些内部的设施就会极大压缩周边的商业发展,周边可能连个小面馆也开不下去。

而封闭小区则是另一种情况,长长的围墙会导致只有小区门口附近的几家小店能生存,而远一些的,往往连顾客都没有,对很多开车的住户来说,这些远离小区门的商铺存在没有停车位、停车后走出来又太远的尴尬。

所以很多城市都会出现一种奇怪的景象,小区周边冷冷清清,而大的商业区和步行街才能稍微看出一点繁荣的样子,一个外地人来北京,如果想逛一逛烟火气的步行街,恐怕除了已经过度商业化的南锣鼓巷和王府井之外,基本没地方可去了。

这一点,东京做的就比较好,有很多毛细血管路,路边的城市服务丰富。居民从楼上下来,可能门口就是车水马龙,有公交车和出租车经过,周边商铺也很多,充满了市井气息。

据说同样一平方公里,东京的商业、文化、体育设施是北京的上百倍,这种繁荣的街区经济,可以有效增进城市的亲切感,跟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外人不能入内的小区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图片

图片



除此之外,道路的绿化带+辅路+隔离带+围墙+自行车道的隔离功能也让街区经济雪上加霜。

有时候就算有的临街商铺有点客流,但很快就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象,生意只能做一边的,对面有啥招牌我都看不清楚,何谈过去消费?

就算能看清楚,想过去,要么只能绕好远从人行横道过去,要么就只能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绿化带、隔离带、自行车道了,年轻人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何况腿脚不便的老人呢?

根据统计,临街商铺的最大开支成本是房租,掏了房租却只能做半边马路的生意,势必会影响商业的发展。

图片



以上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城市病。

比如按照中国的土地政策,地块拍卖,而同时又限制了容积率(一些城市容积率限制在了2.0-2.5),每个大院、小区、商务区又明确了必须有多少距离的楼间距、多大比例的绿化和道路面积,导致别看中国很多小区虽然楼层高,但其实容积率并不高。

比如洛杉矶大部分新建公寓区是容积率5.0左右,纽约很多街区是容积率10.0,这就导致美国同样面积的城市人口容纳量远超过中国。

再比如日本东京,同样是个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俯瞰整个城市,各类建筑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布局,这种低层建筑高密度规划的模式,反而能够达到更大的城市容纳量。

中国这种低容纳量的设计,决定了城市如果想发展,那就必须向外摊大饼,可是摊大饼是有上限的,一般来说,单程极限通勤上限是三个小时。

当城市扩大到超过3小时通勤时间,就触碰到了城市发展的天花板,城市就发展不动了。所以在规划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上限”,一旦城市开发规模接近这个上限,那么城市就只能转向存量规划。

所以北京在2016年就明确了人口上限为2300万,但实际上人口远远不止,最近几年只能一个劲地搞疏解。而日本东京,虽然人口密度达到了北京的5倍,但因为其高密度的规划,其规划天花板一直还没有触碰到。

同时,中国这种低密度的规划设计同样加速了一线城市房价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原因也很简单,城市工作机会和教育机会多,大家都想去城市生活,而在一定区域内的房子就那么多,供不应求自然会推高房价。

所以现在国家一直提出大城市人口要向周边的卫星城疏散,同时要建设中小城市、城乡协调性发展,这其实也是因为中国现有规划模式下,面对城市发展天花板低的一种无奈之举。

2 什么会造成这种尴尬局面?

虽然很多人认为,土地财政+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的是全面的升级和翻新,对市民是利大于弊的,但当前存在的一些尴尬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是传统文化与外部影响。

从秦朝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举世瞩目的大工程来彰显国力,所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建章宫、长乐宫等等,都是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群。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这些古代宫殿建筑往往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这样就有一览众山小的俯视感。图片

图片



建国之后,中国城市的规划受苏联影响很大,而苏联的规划建筑风格恰恰又与中国崇尚权威的传统文化完全适配。

比如斯大林风格的建筑,有着十分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它们往往体量庞大棱角分明,高耸入云气势宏伟,在布局上左右对称,具有十分强烈的秩序感和压迫感。

图片



所以1949年12月,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负责北京的新规划的时候,就否决了梁思成关于“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为未来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的方案,提出要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长安街两侧建设新中国首都的行政中心。

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针对如何改建长安街大街,成为辉煌气派的中国中心,即如当年莫斯科的城市结构,将所有工业、商业、行政大楼汇聚在一个节点,以这种形式来礼赞、显示首都的光芒。

图片巴兰尼克夫规划图

但是,这个布局缺乏思考整个北京市的居民生活、文化、交通,以及这个方案的衍生结果,种下了今后北京发展只能一环套一环地摊大饼式规划。

我们看看如今的平壤,仍然是那种城市中心式的宏大广场和恢弘建筑群风格,甚至一些中国县市围绕政府机关的恢弘建筑和中心广场,其实都是这种权威思想的具体体现。

图片



第二是封闭小区制度确实符合一定时期的中国国情。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都对里面的“坊”印象深刻。

其实在唐代,长安执行的就是这种相对独立的“坊”制度,可以理解为当前小区制度的前身,坊制和小区制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牺牲城市的连通性为代价,换取对城市的控制力与稳定性。

这种坊,在遭遇瘟疫、火灾、叛乱等危机时,具有先天性优势,只要关闭坊门,就可将原本不可遏制的灾害区隔开来,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图片

图片



所以,中国有着封闭式小区的历史基因,建国后采取小区制也不奇怪。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首先面临的是随着中央政府军政机关涌入北京的大量人口,一共大约15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庭,差不多有60万,这60万人居住需要的面积,高于原来的皇城官僚机构所需的十倍不止。

如果像古代那样分散居住,这些人每天要增加多少途中往返的时间、能源方面的消耗?

所以,只能学习苏联的小区制度。

苏联为什么要搞小区?因为苏联民居建设有一个概念叫做“社会聚合体”。

简单地说,“社会聚合体”理论相信,城市建设的最优解,是把一个人所有的衣食住行需求和劳动力的发挥,都放到一个“聚合体”中去。

这样的好处,就是节约资源。根据苏联城建专家亚普列夫琴科的理论,他依据当时的居民平均生活需求水平重新计算了一个人生活所需的空间配比并提出:

分配居住空间的最优解,是将传统的几个街区封闭起来,并在其中配给专供其居民使用的公共设施。

这样一来,有利于供暖和社会资源的配置,也能最低成本的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是一种很节约资源的方式,有利于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图片



所以对中国来说,搞小区制也是个无奈的选择,主要是资源不足,把人集中起来有利于节省成本,再加上早年中国交通不发达,在城市中的单位只好在单位旁边就近为职工安排住所。

这样一来,北京城就形成了“单位大院”和“封闭小区”星罗棋布的局面。有统计显示,到1975年,城市劳动力的78.2%都工作和生活在封闭大院或小区里。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兴起,带来了和住房、福利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但这种封闭小区并没有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盛行。

原因也很简单,从开发商角度来讲,“谁开发,谁配套”,小区周边连带建设的花园绿地和休憩空间需要维护和管理,那当然在封闭的情况下更方便管理。

从居民角度来说,我是交了物业费的,封闭小区增加了小区的排他性。居民们也倾向用围墙的方式确定这块他们缴纳物业费的地盘,只供他们自己来用。

搞到最后,就连独栋别墅都被中国人小区化了,四周围墙一围,门口站一保安,倍儿安全!里面的绿化、泳池、健身广场、内部道路全都是自己的!别人别想进来占便宜!

图片



不得不说,虽然小区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疫情中,这种以小区为最小防疫单位的机制起到了巨大作用。

毕竟在封闭小区内,只需要封闭出口,制定查验措施,就能迅速进入封控和管控状态,遏制病毒的传播。

现在知道西方国家为啥打死也抄不了中国的作业了吧?除了制度原因,现在现行西方的街区制下,下楼就是交通干道,要想完成静默,要么挨家挨户上去堵门,要么直接把路给封了,这在西方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是现有规划方式省钱。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买房子相当于直接购买宅基地,购买之后的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

公共服务基本等同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多是沿路修建,道路越长,基础设施投入越多。公共服务的成本可以视作“道路长度的函数”。

但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路越长,对财政支出的压力就越重。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面积的区域,如果搞宽马路、疏路网,那么道路清洁环卫需要100个人;但是如果搞窄马路,密路网,道路长度就会成几何倍增加,道路清洁环卫可能要500个人都不够了。

多出来这400个人的工资、福利、社保、医疗成本,谁来承担?图片

图片



在西方国家,政府一般收取物业税来承担这部分成本,而在中国,是土地公有制,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要靠财政拨款,没有物业税,也就没有那么多钱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

所以明明知道街区制的优点,但梦想只能让位于现实,城市规划只能以“省钱”为目的。

这种“省钱的规划”简单来说,就是把土地划给大单位,让大单位自行负责内部的公共服务(垃圾清运、建立保卫科维持治安等),所以才会出现“宽马路、大院子”,这都是中国没钱而想出的一个变通的办法。

改革开放之后,依旧没钱的地方政府直接复制了这种模式,只不过原来的机关单位换成了开发商等第三方。

做法就是继续搞大规划,规划一个区域大片大片的卖,建造封闭式小区,然后封闭式小区内的住户们通过缴纳物业费,雇佣物业公司提供公共服务(治安、环卫、绿化等)。图片

但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城市缺乏毛细血管,到处都是肠梗阻。

所以,中国城市化走到今天这样,其实多方面因素叠加,在漫长的时间中形成的,也许不完美,但的确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3  中国城市化的未来

2016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有一条“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这说明,中国迈出了向街区制进军的重要一步。

当时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就提出,推广街区制是对中外城市规划经验的借鉴,它符合城市发展方向。

事实上,美国的街区制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西方规划专家就发现,原本适应工业城市的大尺度街区的建设和过度强调功能分区,使城市丧失了多样性和活力。

后来,简·雅各布斯提出“街道眼”概念,倡导高密度、小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形成新的活力源,促进城市多样性的形成。

20 世纪70 年代初到80 年代末,由于私人轿车的普及及社区商业的郊区化等原因,造成美国城市蔓延加剧。

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堵塞、大城市边缘的农业用地减少、通勤时间和距离拉大、能源消耗增加等诸多问题,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根据简·雅各布斯的理论,开始了“新城市主义”的城市设计运动,提倡发展街区制,在设计上强调建设开放式住宅。

图片



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以社区为中心实现住宅、商店、办公楼、娱乐、教育、绿地等设施的功能混合,学校、幼儿园、政府管理机构、图书馆、绿地、商业中心等公共设施均在居民步行范围内,提供教育、行政服务、休闲娱乐等多种类型的公共服务,最终目标是建设适宜步行的城市密度,促使每个街区独立成长为有机的城市细胞。

同时,搞街区制还能赚钱,起到繁荣经济的作用。

喜欢美剧的应该都记得《蒂凡尼的早餐》里那个穿行于纽约繁华街头的霍莉(奥黛丽·赫本饰),而与她映衬的繁华街区,就是美国纽约第五大道。

图片



很多人说,一个城市街道的繁华程度,能反应这个国家的繁荣程度,第五大道就是个证明,这里的商业配套十分齐全,别看只有一条街道,但却是是美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而在中国,也有一条类似的街道,那就是香港的铜锣湾,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商场、有世界著名的百货公司,这里云集了世界上各种奢侈品牌,有着购物天堂之称,去过香港的人,一定都要去铜锣湾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

图片



铜锣湾在白天的时候是购物天堂,而到了晚上之后,就化身为夜市,夜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食店,到了深夜,都非常的热闹,有时候商家一个月的收入就能达到上百万。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毛细经济繁荣程度被视为一个城市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

数据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步行2公里的范围之内,在城市化中,街区经济对经济指标的拉动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吃喝买”,而是逐渐成为集购、食、宿、文、娱、健、养等多行业的新型商业模式,对当前刚从疫情中走出的中国,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街区制从规划和功能上来说,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病的问题,也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新的引擎。

但是,设想很美好,而街区制想在中国推开,却面临很多难题。

首先就是安全性问题。

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强,也让城市居民形成一种不安全感,更倾向于居住在封闭小区。

北京公安局西城分局曾做过对比,小区封闭管理后,“治安状况、公共秩序都有了明显改观。自行车丢失案件下降达91.5%;刑事案件下降85%;穿插小区人员明显减少,商贩基本看不见;过去嘈杂、混乱的叫卖声消失了,代之是宁静祥和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

如果贸然拆掉小区围墙,拆墙容易,却会极大增加居民的不安全感,犯罪问题、人车混行交通安全问题、隐私问题,会成为人们担心的焦点。

简单举一个例子你就会明白,小区开放后,毛细血管是打通了,城市交通顺畅了,对整个城市是有益的,但你担不担心你家孩子在楼下玩,会被路过的车撞了?

其次资金问题。

拆掉小区围墙后,外面的人都可以进小区享受小区的绿地、健身场所、步道,那物业自然不会为这种非业主的服务买单,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立即接管这些公共服务。

但公共服务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封闭街区越大,提供同样水平物业服务摊到每一户居民头上就越“经济”,或者说可以用较少的物业费维持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所以我们发现,在中国,越是大小区,公共服务越好,越是小小区,那基本谈不上什么服务可言。

可是中国也有很多小小区存在,那么街区越小,政府需要承担的公共服务(垃圾清运、建立庞大的警察队伍维持治安等)就越多,结果必然是财政开支倍增(虽然中国已经普及了天网,但民众需要的不是案件发生后的监控,而是一个电话就能招来的警力)。

在缺少财产税的前提下,公共服务的增加势必会产生巨大的财政缺口。

第三是于法无据,推行难度大。

街区制好不好?好,但推行总要有依据吧?不能一句“为了公共利益”“为了城市整体利益”就强行推下去。

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意见》,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推广街区制是于法无据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根据《物权法》,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属于业主共有,包括停车位等等,小区开放后,外面的车都可以来停车,是不是侵犯了业主的物权?别说停车位了,就连绿化,都不想让小区外面的人享受!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挨在一起的共有产权房和商品房小区,经常会因为围墙而爆发冲突。图片

图片



要想不侵犯物权,就必须把当初卖给社区的部分土地征回来,现在地价远远高于出让时的地价,政府根本无力赔偿。加之小区公共部分都以公摊的方式记入每个业主的产权,征收的阻力可想而知。

看来,街区制要想推广下去,就得想办法解决法律上的冲突,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所以,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中国城市化之痛,就会发现,规划的锅只占十分之一,城市发展的内涵早就超出了规划的范畴。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遗留、土地财政和公共服务收费模式,才是决定中国城市规划形态的最终根源。

如果想改变现有规划模式,大到法律制度、税收制度、社区自治制度、土地出让制度、财产继承制度,小到消防规范、住宅公摊等都对城市运行的规则都要进行一连串的改变,远远不是把小区围墙拆了那么简单。

这也是街区制提了已经7年,但到现在也没什么实质性进展的真正原因,也许,只有等待条件成熟,有了好的基础和相关的配套措施,才有施行的可能性。

当然,虽然在现有城市推行街区制阻力重重,但在新城市或者新规划区域,倒是完全可以尝试街区制,毕竟一张白纸好作画,从0开始,有时候阻力反而最小。

这方面,雄安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图片



在规划中,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还要在新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

这意味着雄安没有封闭式大院小区,居民的生活都在小街区之内,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

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

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这样一来,就能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提高幸福感。

相信雄安的规划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建设新区的时候,也会慢慢开始尝试街区制。

也许这样,才会给中国城市化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09 , Processed in 0.2774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