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股市中的现象和背后的本质(三)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5:32 | 只看该作者
集中回答一些问题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2-11-02 20:21 发表于广东

没有一个大涨是无缘无故的,好多短期热点是你看到他热了,追进去就冷了,然后你被套得欲生欲死。

经常看我的付费应该知道,我一般都是给方向,未来的成长逻辑。

就好像我不推荐你们买供销社概念的票,道理很简单,供销社的主力早就埋伏进去了,然后请人铺天盖地的发视频,搞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把板块搞得很热闹,但你真的信了,冲进去了,很容易就成了接盘侠。

本身这个题材就是个小题材,个股资质也只能说平平,套在里面,你能出来吗?

当然,短线高手除外,人家只看K线,不看概念,合适的就做个短,做错了,马上割肉出局,但你是那个风格的吗?

我A有那么多的个股,每天都有稀奇古怪的热点,也有些票毫无理由的就一顿暴涨,只能说,大家要对自己有点客观认识,我们既没有本事也没有命,能赚到所有的钱。

大家只能赚到确定性比较高的钱,靠瞎赌也许真的有运气在,但靠运气赚的钱,会凭着本事加倍还回去的,这种案例大家还见得少吗?

选概念和方向,要选容量大的,池子够大,才会有更多的人和资金参与进来,浅水池子不养鱼,谁在里面一目了然,会有资金来吗?

记住,你在市场上赚的钱,都是接盘侠出的,如果故事讲得不容易吸引大量接盘侠来玩,请问你赚谁的钱?

如果你对个股的逻辑没有个清晰的认知,那么即便选到了好票,也会因为患得患失而拿不住。如果你清楚你到底是买了什么,又为什么而买,你会敢于持仓,并且敢于在下跌过程里持续加仓。

就好像去年我提中药给大家说过的几个标的,中间有一段时间不涨甚至持续阴跌,但只要敢在底部加仓的,敢于持仓到底的,最后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一直有人问我,为啥不看好创新药,生物医药,因为医疗特别赚钱的一部分其实是玄学,最能让人花钱的癌症,我就没看到几个能战胜疾病的,都是被疾病带走,然后花钱无数,所以这里所谓的正确治疗靠的就是话语权,请问这里的话语权到底在谁手上?中国有吗?

你说片仔癀、牛黄安宫丸是扯淡,但如果中医也掌握了话语权,外国人都无脑认为这些药能救命,那么就是涨价10倍一样会被疯抢,至于能不能救命,看看那些创新药到底有没有救活绝症患者大家都能秒懂的,效果重要吗?重要的是认知!

所以创新药,生物医药再怎么被吹,现阶段也没有参与的意义,中美脱钩的大背景下,你觉得话语权掌握在FDA手中的行业,它能走多远?

今天生物医药板块突然被甩卖,好多人高位抢进去,下午收盘哭唧唧的出来,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牛逼,短线能力特别强,可以跟主力来个虎口夺食,尽可以去干,但没那个本事,就要小心了。

我建议大家多看看发改委的文件,知道产业投资现状,如果哪个行业已经面临投资过剩,我建议你还是理智的远离,哪怕这个行业被人吹成什么赛道之类的,都别掺和;相反,如果有些行业,鼓励发展,也有相对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或者说故事刚吹起来,还没有发生大佬牛皮吹破的情况,那么大胆的潜伏,即便套住,也是暂时的,当然了,个股被爆炒过的那另当别论。

我劝大家搞清楚我A的本质,它就是来融资的,什么行业鼓励发展,或者说陷入困境很久了,那么股市必然会给它一波春天温暖一下,什么行业已经很强大了,也没有什么融资的必要了,那么照道理这个行业就不需要拉高,让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这是对资金的浪费。

我A那么大的一个市场,每年资金也就那么多,请问管理层要怎样做才能最大化利用资金?当然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别动不动拿美国股市跟中国比,美国股市是美元资本回流的重要一个链条,美国可以牺牲实体经济,保住自己金融霸权地位,那么投射到股市上,美股可以牺牲企业的利益,牺牲产业的利益,哪怕是借钱也要回购股份,讨好投资者。

别动不动就吹什么美股几十年长牛,你信不信,现在中国银行也变得那么没节操,跟上市公司勾结起来,借钱回购股份玩市值管理,信不信也会有负资产企业股价长牛?

美股为什么会格外看重经营净现金流?最近亚马逊大跌就是因为经营净现金流变负数了,这意味着它不能拿自己的钱来回顾股份,要回购就得在市场上借钱,想想看,现在美国融资利率有多高?那还能有回购预期吗?

相反英特尔业绩暴雷还能涨,因为人家承诺压缩资本开支,剩下上百亿美元,还能拿到美国政府的补贴,这就意味着人家有钱去回购股份。

同理,销售下滑的苹果为啥能涨?因为人家手上有现金啊!

美国用金融掏空了实体经济,这是为了维护金融霸权的需求,但中国要的是经济从实脱虚,金融的地位很明确,就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而服务的。

当你搞清楚这个,就该知道,为啥我之前说过,到新股发行大规模的破发,股市就一定会被拉起来。】

之前科创板破发最严重,很快科创50指数反弹就最给力,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资本市场是对实体经济的一种奖励,而美国的资本市场却是掏空实体经济的许可证,别把逻辑搞错了!

今天北上资金流出75亿,但我A一直保持强势,这也说明一点,未来我A会坚持不懈的走自己的路,跟美西方那套估值体系彻底告别。

有很多板块,大家搞不清楚之前不妨先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问题,拉起来于国于民有多大意义?

就好像别人问我关于猪周期的问题,六月份我跟粉丝说,猪周期可以做,因为那时候生猪生产企业亏成了狗,你不能让他们都破产吧!

但现在,都啥时候了,猪肉暴涨以后,已经开始影响到CPI了,还能让它继续大涨吗?别忘了,俄罗斯的牛肉出口价格12元一斤,如果猪企赚了还想更多,管理层有的是办法通过调节进口来平抑肉价!

上一次猪周期之所以猛,那是因为有非洲猪瘟,特殊情况!

所以很多时候,别带着情绪,看市场热点瞎冲,当你看到热点了,人人都看得到,请问在这个大部分人都亏钱的市场里,你凭什么用人人都知道的信息来赚钱?

凡是要多想想,有时候拿着股票也是一种非常寂寞且郁闷的事,方向是对的,但先套你一段时间,你也不知道啥时候真的能涨起来,你能奥的过去,克服的了人性的弱点,说明你比别人强,那就有赚钱的资格。

炒股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想做好非常难,你必须有独到之处,你能理解投资的本质,你就比市场里的人强,赢钱的概率就更大。

最后真诚的劝告大家,不要带杠杆,不要借钱炒股,那样你的心态就会彻底崩掉的。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20:22 | 只看该作者
站在新一轮牛市的起点


原创 李蓓 半夏投资 2022-11-07 10:02 发表于上海

A股很可能已经走过了本轮下跌的最低点,站在新一轮长期牛市的起点。第一步是风险偏好修复,第二步是经济和盈利的企稳回升。
过去一个月,我们经历了残酷的 龙战于野;
明年2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和盈利的企稳,将会 见龙在田;
2-3年后,市场会找到自信,展开新的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迎来飞龙在天。

上周末的低点,A股总体的估值,接近历史最低水平;A股总体的风险溢价,接近了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的下跌无法用流动性和企业盈利的正常周期波动来解释,主要因为信心的缺失,对未来的无限担忧。
过去的一年,在很多人眼里是:
中国经济出现巨大困难,遭遇重大挫折的一年。

一些从事经济和市场研究的人认为:我们的企业家精神遭遇了重大的创伤,我们的防疫政策严重抑制了经济活动。
很多普通人,基于自己旅游出行便利程度的直观感受,对比海外的亲友,认为:中国在变差,国外在变好。认为中国的竞争力已经相对大幅下降。
一些外国人,对国内的人事变化,政策重心的调整不理解,甚至恐慌,慌忙地先撤出来看看。
而一些非常客观的数据,可能会让他们感觉意外和吃惊。

全球有几大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区域:欧洲,日韩,中国。疫情前的10年,这几大区域,都是贸易顺差的。

过去两年,无论欧洲还是日韩,都已经从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只有中国贸易顺差在持续扩大创新高。

图片

如果我们看欧洲的细项数据,会发现,欧洲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在扩大,欧洲最大的贸易逆差,来自中国,过去2年在快速扩大。

图片

即便某一些企业家的精神的确遭遇了创伤,即便疫情的确影响了一部分企业的经营活动,在2022年,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创出新高,相对于欧洲日韩的差距继续扩大。

这背后,是若干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已经取代了欧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中国在高端化工产品上实现了对韩国和欧洲的大量进口替代;
中国生产了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光伏产品,并出口到全世界。

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所有国家都遭遇了重大的挑战,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在这样的环境里,谁都不可能非常的舒服,大家都需要努力的去调整和应对,中间都肯定要吃一些苦。

当一些中国人抱怨国内的政策调整速度缓慢,应对相对滞后的时候,英国人正在抱怨他们的政策朝令夕改,首相一个月一换,对经济和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当一些中国人抱怨国内需求走弱的时候,欧洲人正在抱怨他们的生产成本已经超出了国际市场可能的售价;
当一些中国店铺抱怨疫情防控影响了生意的时候,一些美国西海岸的店铺,可能刚刚被黑人零元购洗劫一空,然后还上诉无门。
用一句俗话来总结:

现在是一个比烂的时代。

相对不那么烂的国家,就可以胜出。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完美的经济环境,无非比较。从结果上来看,目前为止,在全球制造业,全球商品贸易的竞技场上,

中国已经胜出了。
其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中美战略对峙的旁观者,作为全球经济和政治博弈长期的参与者,欧洲的大型跨国企业有着客观的国际横比的视角,与世界各国都有着深入的联系和交流。欧洲大型跨国企业的选择,能够看出全世界经济环境的相对优劣。
今年以来,FDI依然维持了16%的高增速。欧洲大型企业的对华投资还在加速。巴斯夫、空客、宝马、大众等等,都在近期决策,增加百亿级别的对华投资。超大型项目纷纷落地。
他们一定是综合比较了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要素成本,政治经济制度,营商环境,产业配套,等等,综合评估考量下来,认为中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选择。
很多中国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不自信。

图片


制造业的高竞争力,贸易顺差的创新高,对于股票市场,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含义,体现在盈利和估值2个方面:

1,它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在国际竞争中胜出。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跨越经济的小周期波动,来看待企业的长期平均的盈利能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会上一个台阶。

2,它意味着中国有资格保持一个低利率流动性相对宽松的国内货币利率环境,从而有利于股票的估值提升。

这一点不是那么简单明显,需要说明一下:

中国是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里面唯一一个降息的,中国债券市场是全球债券市场沙漠中的绿洲。中国在美国利率大幅上升的环境下,实现了所谓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中美利差大幅度收缩甚至现在显著倒挂,人民币汇率却保持了对一揽子货币的稳定,人民币强于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这是很难得的。

为什么人民币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中国不断新高的强贸易顺差。其实今年人民币市场的市场情绪也是很弱的,经常项目的代客结售汇顺差,不到贸易顺差的 1/3,大家对人民币是没有信心的,实体企业留了很多美元没有结汇。

即便这样,因为贸易顺差非常巨大,经常项目的结售汇的顺差,依然抵消了债券股票等资本项目的流出,中国总的代客结售汇顺差为正。

图片

这才支撑了人民币的相对强势,给了央行降准降息,维持低利率,维持流动性宽松的底气。

中国的货币政策可以自主,中国可以不顾美国加息独立降息,那么,理论上,中国股市就有资格摆脱美国加息的压力,自主走牛。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胜出,其实给中国股市的胜出,铺好了基础。
在悲观的情绪氛围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展望未来,国内外不少人,依然存在几点担心:

1,担心经济发展不再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2,担心中国不再开放,担心疫情防控影响经济

3,担心产业政策调整和共同富裕打击企业家精神。

4,担心地产和基建见顶之后,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在我看来,这些担心其实都是过虑,以下逐一讨论。
第一:担心经济发展不再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上个月,在二十大之前,甚至有主流外媒传播谣言,称:二十大报告会 drop development first 的说法。

而事实上,并没有,报告不仅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

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按国际通行标准,这意味着人均GDP至少要翻一倍,达到2万美元以上。

写进二十大报告的经济发展目标,是非常严肃的,给出具体的目标,显然是需要努力完成的。

第二,担心中国不再开放和疫情防控

近期,外国政要密集访华,上海也举办了第五届进博会。

最高领导人多次强调:坚持开放。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

“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从人事任命也能看出中国坚持开放的方向。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更是中国最国际化的都市,中国开放的最前沿。上海市委书记,从来都是一个异常重要的位置。

最近新上任的上海市委书记,清华本硕,在帝国理工取得博士学位,在英国学习工作长达10年。既是学霸,专家学者,又有长期的海外经历和国际视野。应该是上海人民最喜欢的那种领导类型吧。

至于疫情防控,无论上周各个版本小作文的真假如何。从过去几天各地政策的调整方向来看,更加精准,减少伤害经济和民生的趋势已然非常清晰,事情至少是在朝着环比改善的方向在运动。更长期来看,基于国内一贯务实的行政作风,我并不担心政府做不出对大多数人民而言正确的选择。

第三,担心产业政策调整和共同富裕打击企业家精神

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万美元,正面临是否可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很多学者研究过中等收入陷阱的课题,我自己也做过不少的研究和思考。归纳起来,一个国家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几个关键点:

1,储蓄率和外债

低储蓄率的国家往往高外债,在每一轮美元加息周期中,经济往往会因资本外逃而被严重打击。高储蓄低外债的国家,则比较安全。

2,教育和人才

重视教育,人力资本积累强的国家,容易实现产业升级,进入更高的产业链,转移低端产业,实现人均GDP的上台阶。

国民教育水平总体偏弱的国家,则做不到这一点。

3,既得利益集团对资源的掌握力和贫富差距

如果既得利益集团能较多的影响政府决策,就会垄断资源,抬高创业壁垒,阻碍其它经济主体和产业的发展。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消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以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高储蓄低外债,重视教育享有工程师红利,1和2都并不是问题。第3点,则曾经切实地一度成为现实威胁。

无论地产,金融还是互联网,都是曾经的既得利益者集团。一度,吸纳了社会大部分的资金,人才,资源。使得其它行业,尤其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明显的挤压。

我的个人理解,共同富裕的经济政策,可能不仅仅是基于社会主义价值观,需要对财富进行再分配,需要社会和谐。也很有可能是为了中国经济能再上台阶,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必须要做的制度改革。

地产公司的大批倒下,互联网企业的收缩,固然给经济带来了阶段性的压力。但也让出了资源(无论人才还是资金)给了制造业更好的生存环境。

据说,比亚迪今年一年招聘的清华北大学生数量,是历史所有存量的总和。

如果我们看制造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变化,会发现,自从本轮严格调控地产,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的偏好大幅上升,制造业贷款增量一下子跳起来一个台阶。

图片

相应的,我们的制造业投资也摆脱了过去10年的下降周期,回到10%以上的增速。今年地产投资下行,消费增长乏力的环境下,制造业投资是国内需求最大的亮点。

图片

相应的,我们的制造业升级加速,竞争力增强,这才有了最前面讨论的,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新高。

所以,本轮产业政策调整,造成的并不都是经济的向下压力,而是结构性变化。虽然地产衰退,但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上台阶,虽然互联网和地产企业市值下降了几万亿,但是高端制造企业的市值也上升了几万亿,这些企业,大多也都是民企。

我们简单统计A股民营制造业企业,上市4年以上的企业的市值的前30家。今年3季度末,A股指数点位与2018年底差别并不大,但这30家企业,市值都显著增长。30家企业市值合计增长了4.47万亿,4年时间,增幅接近300%。企业平均来看,家均增幅大于1000亿。

短短4年时间,如此巨大的身家增值,难道不是对制造业企业家精神最好的激励?对实业兴国最切实的鼓励吗?

图片

中国经济行进至此,已经不可能再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改革,任何改革,都一定会伤害一部分的利益,遭遇一些骂声。

如果你迷恋曾经的金融地产白酒互联网,你感受到的中国经济,就是黄昏;如果你把眼光放到高端制造,就会发现中国经济充满生机和希望。

第四,担心地产和基建见顶之后,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新的全球增长驱动:

1,制造业投资

正如上一条所讨论,2011-2020,是制造业投资增速长期大幅下行,制造业去杠杆去产能完成的十年。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十年,中国制造业有了更好的起点和基础,将会迎来新的一轮朱格拉周期,也就是产能投资周期。

另外,制造业具有全球竞争替代的属性,从而,制造业投资具有全球共振的特征。以美国为例,我们会发现,美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位于十年高位,企业盈利能力位于过去30年高位,制造业投资同样在经历了2011-2020下降周期之后,开始回升。

图片

2,新兴市场的城镇化和工业化

印度,东南亚,非洲部分地区等新兴市场。类似2000年前后的中国,一方面面临着中国日韩的低端产业转入,一方面会得到美国为了供应链安全的扶持。会开启一轮工业化和城镇化共振的经济上升大周期。
综上,在我看来,由于之前的不理性的过度担心,情绪的过度演绎,股市一度定价了最糟糕的制度前景和经济前景,随时可以仅仅因为情绪的修复,就先涨一波。上周的小作文行情虽然无厘头和混乱,但也帮助测试出了市场的状态和最小阻力方向,那就是:
柴干雾燥,一触即燃
在我看来,A股很可能已经走过了本轮下跌的最低点,此刻,我们很可能站在新一轮长期牛市的起点。
虽然经济和企业利润的见底,还需要几个月,但市场可以先走第一步:风险偏好修复的行情。中国的M2持续回升已经好几个月,市场完全不缺钱,只是缺信心。因为近期风险偏好的再度快速恶化,大致是从9月初开始的,风险偏好修复的这一步,大盘指数大致可以回到9月初的水平。回到这一水平后,市场需要休息整固一段时间,等待第二步。
第二步,也就是中国经济和企业盈利的企稳回升和美国利率的见顶回落。根据我们内部的地产模型,美国CPI模型推测,估计大致会在明年的2季度前后。
后续,企业盈利的持续回升,对各种制度担忧和国际形势的担忧也将逐渐弱化,市场会逐渐找到信心,买方和卖方,都会展开新的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推动市场的信心和赚钱效应持续,再一段时间后,银行体系淤积的流动性将会如潮水一般涌向股市,市场会进入一轮亢奋和高潮。
过去一个月,我们经历了残酷的 龙战于野;
明年2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和盈利的企稳,将会 见龙在田;
2-3年后,市场会找到自信,展开新的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迎来飞龙在天。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7 16:01 | 只看该作者
台积电,要完犊子了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2-11-16 21:34 发表于广东

昨天生产队的驴歇了一天,没想到引来四野八荒的一片嚎叫。

福报不过996,你们居然想让我007,狠劲堪比周扒皮。

昨天有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著名内幕交易爱好者,被封为股神的巴菲特被爆出买了41.18亿美元的台积电,受此消息刺激,中美的芯片股一起大涨。

在G20峰会上,中美关系定调为长期竞争关系,美国向来不讲武德,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来个一对一的单挑式竞争,要竞争,就要裹挟着小弟们一起上。

这还不是考验他们怎么选边的问题,而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只要老美看上了,就必须为己所用,否则,直接就被贴上个敌人的标签,这就是玩霸权的手段。

老美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在全产业链上一起上,毕竟去工业化几十年了,即便是贴心小弟们,在经济学的所谓竞争优势大法忽悠下,早就被带歪了。

金融要如何才能控制实体呢?如果实体形成完全的产业链,彼此能自成一体,那么金融只能老老实实的充当服务者,而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指挥整个生产体系运作的控制者。

在全球化这个大饼下,产业资本被金融资本玩弄于股掌之在,但因为过度吞噬国力,也引发了美国国内的不满,天选之人川宝带着MAGA横空出世,发起了各种去全球化,再工业化运动。

这种民意强大如斯,以致于民主党上位以后,都无法与之抗衡。

然而正如我在之前很多文章里说的那样,美国想要重新工业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整个社会已经被金融给重新定义了一遍,要成功的话,改革都不够,只有革命,让资本自己革自己的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选择工业体系里最重要的,后来者很难再追赶的,想方设法逼他们回到美国。

比如说芯片行业!

美国芯片行业为什么衰弱?因为芯片是最能吞噬国力的产业。

以韩国为例,韩国以举国之力孤注一掷发展芯片产业,为了维持技术先进性,必须维持天量资本开支,否则就要被竞争对手追上,没有先进性加持,意味着从前所有的投入都化为乌有。

这就是个吞噬资源的无底洞。

在美国,金融资本的玩法就是尽可能的减少资本开支,尽可能的将重资产的项目外包给供应链,然后留在美国的伪实体就可以保留大量的现金,这些钱就可以用于回购股份,分红,不停的投喂金融资本,这样就能很快吹起金融资产的大泡泡,赚钱的速度可比发展实体经济要快多了。

这么做还有个好处,逼着重资产的企业背负上自己背负不起的外部债务,这就更容易被金融资本操控,一旦有需要,就可以玩债务危机的把戏。

实体经济中投入的资本性支出其实是很难变现的,今年大价钱买的设备,可能明年就只能卖个废铁的钱。

所以当年很牛叉,走在产业前线,既能制造又能设计的全才英特尔最后止步不前,以致于被台积电完全抢去了风头。

但台积电付出的成本也是很惊人的,在经过一系列削减以后,2023年台积电还维持了30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

但我们反过来去看英特尔,这么多年来,坚持苟且,不掺和先进制程,这影响到它依旧当全球电脑芯片CPU老大的位置吗?

资本最喜欢把科技产业变成垄断行业,只要能维持垄断地位,就不需要创新,不需要多加投入了,好处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变得更清晰了,对金融资本来说,风险更小,收益更大。

但坏处也是很明显的,你拒绝创新,不代表着后来者都会躺平了等在后面一起苟,即便龙头们能用一堆专利来拦路,但技术这玩意,只要肯死命氪金,后发优势并非只是随口说说。

美国在封印了日本的芯片产业以后,扶持起了台湾省和韩国两家互相竞争,但现在看来,先进芯片制造业里,台积电已经稳稳胜出。

按照美国垄断玩法,走到今天,已经近乎结束摩尔定律的台积电算是养蛊玩法里最后的赢家,这样的台积电也只有一个结果,被抢回美利坚。

关于抢走台积电的话题,在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是台湾省内最被热议的话题,甚至传出美方已经在台积电内部圈人,要求全家移民美国,引来岛内民众担忧。

台积电对台湾省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之前吹经济好,顺差创新高,这都是亏得有以台积电为首的芯片产业在撑场子。

特别有意思的是,台积电最近在宣布削减8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而在此同时,11月9日,美国方面透出消息,台积电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在美国在建造一个3nm芯片的生产厂,投资规模120亿美元。

有消息称,除了台积电本身会搬迁到美国以外,相关供应链厂商也将参加这个搬迁计划。

所以削减资本支出是削减哪里的?台湾省民众还用自欺欺人吗?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有些人险恶的用心,大约是把这些年来耗尽民力搞出来的先进生产力一股脑的搬到美国,而把这个过程中因为巨额资本开支导致的债务,都遗留给全体台湾省民众,玩一手金蝉脱壳,给美国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肥得流油的芯片制造现金牛!

所以你看,为啥在全球芯片业进入到衰退期里,中美芯片产业之争里,极力去中国化的台积电突然被巴菲特给盯上了?

别跟我说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屁话,我也没少揭巴菲特的老底,股神大人从来不会去投资真正的高科技企业。

当初巴菲特在美国出手要打压华为之际突然看中了苹果的价值,要知道,对果粉来说,那正是苹果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的时候,新品发布变成了一场挤牙膏,换壳的把戏,但这才合乎巴菲特选股的口味。

美国顶级的金融资本,根本容不下真正拥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他们只想要一头确定的现金奶牛,不停的挤出牛奶,来满足金融资本吸血实体经济的需求。

所以巴菲特为什么突然就看上了台积电的价值?

未来投往美国的台积电,已经不需要再搞大规模的资本支出了,摩尔定律失效以后,台积电的先发优势将会卡位相当长时间,这这段时间里,巴菲特们就可以开开心心,痛痛快快的吸芯片产业的血了。

但照我看,台积电未必有本事成为下一个苹果,反倒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IBM,坑巴菲特一把。

巴菲特2011年宣布开端建仓IBM,并一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股神为啥会投资IBM呢?因为这家企业一路卖卖卖,各种搞外包削减资本支出,且在当时是企业服务器领域垄断巨头,这当然就很合巴菲特的口味,一个甩掉包袱的行业垄断者出现了,发达了。

很可惜,美国政府当时没有配合的来了个封杀同类产品的操作,中国这个大市场里也搞起了自主可控,于是IBM的转型彻底转到了坑里,连带巴菲特的睿智选择也成了个笑话。

芯片也是中国必须突破卡脖子的重点产业,中美之间产业竞争的焦点产业。

拜巴菲特所赐,引领个人消费领域风骚的苹果已经彻底放弃了创新,变成了一家换壳当创新的类金融企业,当然了,通过打压竞争对手和压榨供应链,苹果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优秀财务表现,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苹果的产品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

连带着,靠着先进制程来攫取产业链绝大多数利润的台积电,在高端制程上的需求也就连带萎缩了。

而吃了卡脖子苦的内地企业们,不得已基于安全考虑,会尽可能考虑支持国产替代产品,这就等于是将未来台积电发展的门基本卡死了,而现有的份额必然会被后来追赶的内地同行们逐渐蚕食。

当然了,台积电可能以为搬到美国能得到老美的补贴和照顾,但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到底谁的照顾能力多一点,还是两说,华尔街要的可不是你漂亮的科技参数,人家会迅速改组董事会,然后要求台积电把盈利赶紧拿去反馈资本市场,以后就更没有钱搞研发了。

这不就是翻版的IBM陨落之路吗?

没有谁能靠着背弃自己的国家发达,企业也是一样。

未来做空台积电一定是门好生意。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7:22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央妈有了大动作!


星爷 猫哥的视界713 2022-11-17 19:54 发表于广东

它来了,它们果然来了!

今年的11月,没有电商消费的狂欢,是资本市场的狂欢。全球市场共振,不管是美股,还是港股A股,都齐刷刷一起向上。

美国在盯着中期选举,通胀何解?

中国在盯着央妈动作,怎么救市?

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强者,他们的动静,可能决定了世界接下来的走势。一旦局势变化,普通人保护财富的逻辑,也会跟着变化。



01  笨蛋,都是经济!
过去的一周,全世界都在盯着白宫。

中期选举,拜登还是川普。

结果已经落幕,川普看似成了最大的输家,但严格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选举。因为无论是谁,摆在眼前的都是撕裂、混乱。

克林顿在1992年选举时说过一个名言:

笨蛋,关键是经济!

图片
今日之美国,经济几乎是近年来最差时刻。

从去年开始,美国就开始进入了通胀周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死鸭子嘴硬的美联储,终于不得不承认,通胀是真实存在且顽固的。

川普世纪最强印钞,拜登世纪最强加息。

这场撕裂大戏才刚拉开帷幕。

两年后的大选,才会迎来一个白热化状态。

美国两党他们只会在一件事上达成高度共识,那就是:”中国是当前美国最大的敌人“。

为什么?很简单。

在过去30年里,全球最重要的产业链有三个:便宜人力、便宜商品、便宜能源。这三大产业链,共同给世界带来了经济繁荣与和平。

也给美国带来了低通胀。

可过去乖乖任你欺负的,现在长大了。

如果没有了便宜的中国商品,没有了中国的接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替代中国,满足美国巨大的消费需求,物价必然上升。

到手的割韭菜机会,没了!

霸权地位被染指,经济还只能自食恶果,美国两党自然把中国列为头等战略目标!

只有在遏制中国这种议题上做出成绩,拜登派才会得到支持。既然干啥啥不成,那接下来的两年,拜登就很有可能再拿中国来开刀。

为了政客利益,他的围堵只会更强。

一切博弈本质都是经济问题!


02  央妈出手,要宽松!
美国经济,几乎是近年来最差的时刻。中国的经济,其实也已经差不多被逼到了绝境。

外需下降,内需不振,10月的经济数据摆在那,新一轮中美交锋也如期而至。

之前琢磨着,上面怎么着得出手了吧?

果不其然,11月密集大动作来了!

有经济政策,也有非经济政策,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上层的优惠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防控20条一出,人民币暴涨500点!

政策性金融工具倾囊而出!

地产密密麻麻16条,其实就2字:送钱!

这几天看到有些房产自媒体欢呼,货币蓄水池重启,房价要涨了,财富大推手又来了。

千万不要低估房地产去金融化的残酷!

居民买房是大宗消费行为,这种行为连接着上下游100多个行业。央妈出手不是让楼市当货币蓄水池,是为了保民生、保经济。

一切都是为了消费,一切都是内需。

不止一次和大家强调过——

想要在中美交锋中获胜,就一定要恢复经济;想要恢复经济,就一定要让钱”活“起来!

持续的政策发力是如此。

为的是推动资本市场,二级市场活了,一级市场才有空间;一级市场活了,创业才能重新启动;创业需求多了,内需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持续的货币宽松也是如此。

为的是降低融资成本,想尽办法让钱流出银行体系,流向实体经济和投资,创造财富效应,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实打实地鼓起来。

不能让货币空转,也不能让出水口被堵住!

货币宽松最终要向信用宽松转变!

接下来的动作,只会更大!


03 个人生存策略
这种宽货币宽信用,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还是请你记住!
在每一轮加杠杆下,不管你持有的是现金、还是资产,你真正的交易对象都是央妈。
政策在完成货币宽松到信用宽松的转变,市场也最终会完成从债牛到股牛的切换。

不要觉得经济不好,股市就不会涨,2009年,2015年,2019年,哪年经济也都不好。

这都并不重要,投资的本质就是看钱往哪流。

钱往银行里流,就是债券牛市。

钱往实体和股市流,权益就会大涨。

金钱不会撒谎,资本市场是诚实的,政策一出,A股飘红,地产股沸腾就说明一切。

说的还不够明白吗?
中国金融市场主要是人民币买起来的,如果你觉得人民币不够用,那央妈直接甩给你!如果暂时没动静,那是宽信用有滞后效应!
而普通人要做的,就是跟着国家队走。
往货币扩张的浪潮去,往央妈放水的对象去,把水换成优质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
只有抓住货币的流动,才能穷人变中产,中产变富人,富人变更富。所谓阶层跃迁,就是:跳出劳动层,进入金融层,站稳资产层!

这就是未来财富风口切换的趋势。

这也是聪明人今年在金融市场苦熬的逻辑——这种历史性机遇一辈子可能也没有几次!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9 13:56 | 只看该作者
28日祭: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倒在黎明前的人!


原创 葫芦娃 大碗楼市 2022-11-29 09:41 发表于浙江

2022年11月28日,也就是昨天,请牢牢记住这一天。

这一天,证监会发布了核弹级消息:

即日起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上市房企再融资,恢复符合条件的房企产企业重组上市,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

自2010年实质叫停、2016年底明令叫停至今,房企再融资已暂停12年。

有人说,

恢复就恢复了,什么狗屁核弹级消息,别总想动不动搞个大新闻。

有这样的想法,那是你不了解——

有多少耳熟能详的企业,就倒在“禁止房企上市再融资”的利刃之下。

恒大等这个政策,等了整整六年,最终等来“壮志未酬身先死”;

苏宁等这个政策,也等了整整六年,最终等来“被恒大拖入泥潭之中”;

万达等这个政策,还是等了整整六年,最终等来“轻资产化和去地产化”。

十二年,一个轮回。

十二年,一曲时代悲歌。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倒在黎明前的人。

投名状。

2015年,“宝万之争”激战正酣。

垂涎万科行业龙头地位以及体系内丰富资源的宝能,利用当年万科的股权分散和股价低迷,加着杠杆,大肆举牌增持万科股票。

靠卖菜起价的姚振华,一跃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打心眼里瞧不上宝能和姚振华的王石,在寒冷的北京冬天,咬着牙蹦出了两句话:

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姚振华就是个野蛮人。

为了打破被野蛮人收购的命运——

万科管理层,想引入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圳地铁,借此摊薄宝能的股权。

而深圳国资委,也表达出入股万科的极强意愿。

毕竟,万科是在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深圳国资委不可能坐视不管,任由其落入野蛮人的虎口。

但是!

万科和深圳国资委的这一举动,遭到前两大股东宝能和华润的一致反对。

甚至,就连时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张晓军都表示:

收购与被收购,是市场自身行为,只要符合法律法规,监管部门不会干涉。

眼看万科即将进入野蛮人的口袋,白衣骑士出现了!

2016年7月,恒大携362.7亿突然大举买入万科,并在此后的数月里增持到14.07%,成为万科的第四大股东。

一年之后,恒大又突然把362.7亿收来的万科股票,作价292亿,悉数转让给深圳地铁。

通过这一票操作——

万科股权完璧归赵,野蛮人被击溃,恒大净亏损70亿。

恒大为何要做这场亏本的生意?

想借壳上市!

恒大,看上了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深房A。

深深房是深圳国资委旗下的老牌国企,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A股最早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历经十余年发展,深深房却仍像个长不大的巨婴。

——全年营收不足25亿,还抵不上恒大海花岛一次开盘的货值。

深深房不值钱,但上市的壳值钱。

自2010年以来,房企在A股直接上市基本已经没戏。

当年的恒大想重回A股上市,只有一条路:借壳。

于是,恒大就通过参与“宝万之争”,不惜亏钱帮助万科击溃野蛮人,给深圳国资委递上一封投名状。

——你瞧,兄弟办事贼靠谱,把深深房A借我一用吧。

投名状递交后,恒大与深深房几乎同时发出公告:

恒大将于深深房签署重组上市合作协议;

重组上市前,恒大可以引入300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2016年10月,恒大借壳深深房,正式踏上回归A股的征程。



图片


1300亿的财富盛宴。

对于恒大来说,

回归A股,就意味着可以在股市圈钱,快速降低高企的负债率。

这里有数不完的韭菜,骗不完的钱。

为了回归A股,恒大向战略投资者们做出两点承诺:

第一,未来三年的净利润不得少于500亿、550亿和600亿,三年总计不得少于1650亿;

第二,必须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借壳上市。

如若上市不成功,恒大将面临着两个选择——

要么回购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再送130亿的分红;

要么给战略投资者,免费赠送18.27%的股权。

对,这就是传说中的“明股实债”。

表面上是股权融资,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转换成债权。

对于战略投资者来说,

参与恒大回A,就是场千载难逢、稳赚不赔的买卖。

恒大回成了,估值翻番,一波套现,赚的满嘴流油;

恒大没回成,把股权再转给恒大,拿着本金和分红,抹油跑路。



太多的人想参与进来,太多的大佬想参与进来……

于是,

恒大回归A股的战略投资金额,就从最初的300亿,一路扩充到惊人的1300亿。

来来来,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参与了这场财富盛宴。

山东高速230亿、苏宁集团200亿、深圳正威50亿、睿灿投资85亿、广田投资50亿、嘉寓投资70亿……

其中,

山东高速连续两次跟投,成为恒大回A的最大金主;

睿灿投资是由恒大供应商组成的一家合伙投资公司,包括立邦涂料、宇虹防水、老板电器等;

嘉寓投资的母公司,是一家做门窗和玻璃幕墙的公司,恒大地产是其第一大重要客户;

广田投资的母公司,主要做建筑土建、玻璃幕墙和装修等业务,恒大地产也是其第一大客户;

深圳正威的老板是“世界铜王”王文银,是许家印在深圳的高尔夫球友……



前六大投资人,三个是供应商,一个是好朋友。

有时候想想,恒大也真是专坑自己人。

2017年11月,恒大左手拿着对赌协议,右手提着1300亿战略投资,携手27位战略投资人,怀揣壮士出征战必胜的信心,踏上回归A股的征程。



图片


流产幻灭。

还记得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一句话么?

2010年,房企再融资已经被实质叫停,而借壳上市正属于典型的房企再融资手段之一。

实质叫停之后,期间又经历了两次反复——

一次是2014年3月的再融资短暂重启;

另一次是2015年1月的涉房再融资事前审查豁免。

恒大回归A股的野心,正是源自于“2015年1月的房企再融资事前审查豁免”的空当期。

恰恰在这个短暂的空当期,绿地控股又成功实现了借壳上市,让恒大的野心再一次得到放大。

——绿地上得,我恒大为何上不得?

于是,恒大也想利用空当期的乱拳打死老师傅,快速回A。

万万没想到,2016年证监会开了一场特别会议: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议。

在这场会议上,监管部门明确提出——

不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

2016年,证监会修订《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借壳上市之路,几乎被堵死。

自此之后,关于房企的借壳上市和再融资监管越来越严格。而让恒大燃起上市野心、不惜对赌引入战投的绿地,也成为自2015年至今唯一一家成功借壳上市的房企。

自此之后,再无房企借壳上市,包括恒大。

2018-2019年,市场上再也没有恒大回归A股的消息。

直至2020年10月,一封机密文件开始在全网流传——

《恒大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

这份文件中,释放三个关键信息点:

如不能完成重组上市,恒大将必须在2021年1月31日前偿还战略投资者1300亿元本金和137 亿分红,届时恒大资产负债率将攀升只90%以上,可能导致现金流断裂;

恒大地产现金流断裂将导致恒大集团无法偿债,进而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引发大规模群体性维权;

恳请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协调推进。



文件传出后,恒大又快速辟谣:

都是胡扯,老子好着呢,再敢造谣,追究你法律责任。

现如今,我们依旧无法判断这份文件的真假。

但是!但是!但是!

恒大后期的暴雷路径与这份文件中所描述的情况,不能说相似,只能说完全一样。

文件流出的一个月后,恒大和深深房同时发布公告:正式宣告重组失败,终止重组上市。

同一时间,市场上开始传出恒大商票违约、可能会暴雷的消息。

期间,为了稳定信心,许老板还搞了场声势浩大的《恒大地产集团增资协议》签字会。

前面不是说,

恒大为了上市引入了1300亿的战略投资,还签订了对赌协议。

现在眼看上市无望,

依据协议,恒大必须偿还这1300亿的投资,还要再支付130亿的分红。

1400多亿现金抽出去,恒大的资金池绝壁要抽空,资金链绝壁要断。

于是,许老板也不知使出了哪门子的邪门招数,竟通过一场签字会,把大部分的战略投资者们拉到一起宣布——

本金不要了,分红也不要了,就当入股恒大了。

战略投资,投成了股东。

还是个即将暴雷公司的股东,也真的是夭寿了。

下面这张图,就是当年签字会的盛况。

——你瞧,苏宁的张近东和正威的王文银,笑的多开心。

图片

右:苏宁张近东

当然,也有不配合的战略投资者。

比如,山东高速、华达置业、宏达投资……

战投投成股东,还要被恒大拉着一起陪葬,这还了得?

老子不玩了,老子要跳车。

2020年11月,山东高速发布公告,宣布退出恒大战略投资,要恒大抓紧赶紧还钱。

——本金和分红,我全要,现在就要,少一分都不行。

此时的恒大,还有个屁的钱。

于是,恒大就想到了当年递投名状的对象“深圳国资委”。

——大哥,兄弟有难了,看在当年的情分上,你就拉兄弟一把吧。

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深圳国资委旗下的人才安居集团,就莫名其妙的接下来山东高速扔出来的盘。

2020年11月20日,山东高速集团将恒大地产1.17%的股权,作价50亿转让给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

2020年12月11日,山东高速再次将剩下的4.7%恒大地产股权,作价200亿元转让给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



最终,

山东高速拿着230亿的本金、20亿的溢价和57.6亿元的分红,提桶跑路了。

由此,它也成为从恒大废墟中提前撤离的最大投资人。

在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

重组上市失败、战投抽资跑路、市场信心崩塌,就是恒大暴雷的导火索。

假如,我是说假如,

恒大真的在A股上市,说不定真的可以转危为安,也就没有此后的暴雷。



图片


恒大废墟。

如今回头看,恒大重组上市失败的废墟上,躺着无数的失意者。

比如,

前面照片中,连强装微笑都做不到的苏宁张近东。

2017年9月,许家印带队来到南京苏宁电器总部,与张近东喝了一个交杯酒,情定战投。

如果能预见到之后的事情,张近东一定想说:

此生若不遇家印,该有多好。

两个月后,张近东携200亿巨资,入局恒大的重组上市。

三年后,在恒大“战投变股东”的补充协议签字会上,张近东满脸愁容。

此时的苏宁已经债务压顶,深陷流动性危机。眼看着恒大上市无望,不仅入股恒大的200亿打了水漂,还要笑着说“我长期看好恒大”。

——为兄弟两肋插刀,被兄弟拖入死局,还要陪兄弟一起演戏。

最后,张近东不得不将大约22%的股权,转让给江苏国资、阿里、TCL、美的等企业组成的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

苏宁死里逃生,张近东失去实际控制人身份。

这一切,都源自当年与家印的一个交杯酒。

又比如,

恒大的一大票供应商,当年被恒大拖着一起入局了重组上市的大业。

——你投85亿,我投50亿,他投70亿……稳赚不赔的生意,大家都是兄弟。

如果能预见到之后的事情,这群供应商一定想说:

此生若不遇家印,该有多好。

恒大供应商组成的睿灿投资,前后出资85亿,获得恒大2.08%的股权,现在市值缩水至4.3亿;

嘉寓股份,前后出资70亿,获得恒大1.81%的股权,现在市值不足3.9亿;

广田集团,前后出资50亿,获得恒大1.6%的股权,现在市值不足3.4亿……

这一切,都源自当年与家印的一场生意。

更比如,

当年站在身后的那些男人。

还记得那个最后接盘山东高速手中恒大股份的深圳人才安居集团么?

还记得那个曾斥资230亿参与恒大重组上市的山东高速么?

今年8月,地产圈打虎。

人才安居集团副总经理刘某,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K。

山东高速集团原董事长孙某,退休四年后落马。

……

这一切的起源,是“2015年1月的房企再融资事前审查豁免”。

这一切的起源,是恒大看到了绿地的借壳上市成功。

这一切的起源,是恒大说:我也想上市。

这一切的起源,是“2016年的房企再融资和借壳上市被彻底叫停”。

这一切的起源,是监管说:房企也配上市?



图片

有时候,我们会很好奇:

为何所有房企都如此渴望回归大A?

万达想、恒大想、富力想、绿地想、华夏幸福想……

甚至,为了回归大A,不惜签订不计成本的对赌协议。

万达签过,恒大也签过。

万达的老王,曾给过我们答案。

2016年3月,万达商业发布公告:拟从港股私有化退市,并决定回归A股。

为了回归A股,万达做出了与恒大相同的选择:对赌。

万达商业,需在2018年8月31日前在内地主板上市。

若万达回A股失败,大连万达集团将要支付高达400亿港币进行股权回购,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2%和10%的利息,本息合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自此之后,万达的回A倒计时,也成为偿债倒计时。

同样,2016年计划回归A股的万达,也遭遇了与恒大相同的命运。

——实质性叫停房地产企业上市再融资。

面对同样的禁令,恒大选择的是借壳上市,而万达则选择了另一条路——

既然不允许房企上市再融资,那我把手中的涉房资产卖掉,是否就算非房地产企业了,是否就能上市了。

自此之后,万达就开始踏上了变卖资产的“去地产化”悲壮道路。

2017年7月,王健林以637.5亿元的总价将万达商业中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城市酒店“甩卖”给了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

2018年1月,万达再出售所持的万达·伦敦ONE项目60%的股份;

2018年1月,万达又以19.19亿港元现金出售位于澳大利亚的若干物业项目……



2018年2月,万达商业正式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

——将在1-2年内消化房地产业务,自此之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彻底完成“去地产化”。

央视的《对话》专访中,老王曾正面回复过万达为何要回归A股。

第一,港股对内资房企的估值给的太低。

同样一家房企,在A股的估值起码比港股要高出50%-60%的溢价。

第二,港股的融资渠道监管太严格,A股的再融资方式有很多。

定增、并购基金、产业基金等都可实现融资,增加房企的现金流,进而减少负债。

以上两点,说的直白点,

还是咱大A的韭菜更多,更好割。

甚至说的更直白点,

房企回A时,甩卖资产有多努力,就证明咱大A的韭菜有多茂密。

遗憾的是,

哪怕万达从2017年就开始甩卖资产,偿还债务,降低负债率,疯狂转型,竭力去地产化,但依旧没有甩掉刻在身上的“地产标签烙印”。

至今,万达都未真正摆脱证监会对其仍为“房地产企业”的定位。

至今,万达都未回归A股。

幸运的是,

也正得益于万达为了回归A股,所提前做出的“甩卖资产、降低负债、去地产化”,方才避开了今年这样的地产大灾难。

当年万达甩给融创的那些文旅城,如今已成为背在融创身上的最大包袱。

谁能想到,

万达当年的甩货,是真甩在了高点上。



图片


2022年11月28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那则重磅公告。

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上市房企再融资,恢复符合条件的房企产企业重组上市……

A股歧视房地产行业的时代,终于基本终结了。

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终于打开了那扇对房地产行业关闭了许久的大门。

这扇大门,关了足足12年,恒大等了足足6年。

今天大门打开了,允许借壳上市了,而恒大已经有心无力了。

这则公告发布的同一天,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消息显示:恒大深圳超级总部地块,拍卖正式成交。

因只有一位竞买人,故按底价75.43亿元自动成交。

竞买人是深圳市安和一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国资背景。

安和一号的控股方,是兴业信托和安居建业。

兴业信托的前两大股东,分别是福建省财政厅和中国烟草。

安居建业的最大股东,是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对,就是你所想的那个安居集团。



兜兜转转,牌桌上还是这些人,而拿着大小王的人却换了。

余光中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里,有一段话:

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

生活本来就是一场无法预料的冒险,世事无常才是人间常态。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时代。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倒在黎明前的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6#
 楼主| 发表于 2023-1-4 14:49 | 只看该作者
疫情对2023年的影响之一就是A股大涨。


原创 荆棘阿甘 荆棘阿甘 2023-01-04 09:00 发表于广东

前两天有个朋友想交流一下疫情对2023年的影响,其实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几乎是所有的生活工作方式,所有行业,也几乎是所有人。

这个题目有点大,要谈太多,又是长篇大论,写的累,看的也累。

我就从大家最关心的一个方面来说吧:A股会大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不是一根直线拉涨停那样的,既然是螺旋式,就不断的迂回蜿蜒,是什么在左右前进的步伐呢?

其实就是几件事情:改革,战争,或者是和战争有类似效果的疫情。

一个国家建立之后,社会秩序就开始慢慢形成,财富分配的体系也开始形成。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区别不大,财富都差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有一些聪明人,有先知的能力,看到规则的漏洞,然后利用这个漏洞获取大量的利益,继而形成财富分配不均。

40年前的聪明人搞投机倒把,比如说万科的王石,30年前他们转型做房地产,20年前开始搞互联网平台,10年前就都想着玩金融,这些行业都是实现全社会财富转移的工具。

可是到了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经济发展的模式出现了变化,很多行业已经过了开荒期,进入垄断期。

百年历史的企业很少,因为经济危机就是重新洗牌,如果说每十年来一次经济危机,那百年老店就要经过10轮洗牌,经过这么多轮洗牌都能生存下来,必然就是王八店,又慢又稳,也成了巨无霸。

经济发展时间长了,必然就是垄断,大企业越来越大,小企业越来越小,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年的企业利润变化:

图片

在经济危机之前,小企业的利润慢慢赶上了大企业,可是经济危机一过,大企业又起来了。2008年和2020年小企业利润都在大幅增长,可是到了2011年和2021年,大企业利润就急速膨胀。

2015年以后,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和科技行业的崛起,大城市越来越大,大企业也开始迅猛增长,这就导致大企业的利润开始大幅增长。

当然了,小企业利润在连续下滑之后,这两年也开始增长。

很多人看到这张图会很奇怪,这两年疫情肆虐,怎么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利润都在增长?因此,很多人会觉得数据造假。

其实吧,数据应该不会造假,只是统计规则的问题,因为很多企业根本就不会在这个统计规则项目里面。

如果是阿里京东这种,那就是属于这个图表里面的“大企业”,如果是一个年产值5000万的电子厂,那就是这个图表里面的“小企业”。

如果你开了一个工厂,年产值只有500万,那恭喜你,你根本就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所以从这张表可以说明在经济萎靡的情况下,社会财富更是往规模更大的企业汇聚,也就是说经济危机会更加促进垄断。

那么,这和A股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直接相关,因为A股的上市公司都是各行业的头部企业,一旦经济复苏,这些活下来的企业就会收获复苏的大红包。

众多小微企业已经倒在黎明前的黑夜里,成了培育大企业的肥料。

从下滑最严重的房地产行业也能看出这一点。头部企业除了恒大,其他的虽然有一些摇摇欲坠,不过好像还没有崩,但是小的房地产企业就不行了,大量关门倒闭。

一旦房地产的销量不再下滑,或者来一波小反弹,那大的房企占行业的比重就会大幅提高。

电影院,旅游,酒店,商场超市等行业都是如此,这些行业能熬过三年疫情的,今年大概率一年暴富,这几年卖口罩的,核酸检测,卖退烧药的,都是这个逻辑。

其实做实业都是如此,可能坚持三五年不怎么赢利,猛的碰到一次机会就赚饱了。这个机会一般都是行业危机或者经济危机导致的。


从这个角度我们回顾以往A股的牛市就会发现,如果说2005-2007年的大牛市是整个中国经济在加入WTO之后外贸迅速扩张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涨导致的。

那2014年的牛市就完全是行业垄断加剧导致的龙头企业大涨推升的,从港股也能看出来,港股的牛市其实就是鹅厂的牛市,反过来,一旦鹅厂走熊,港股就走熊。

所以说2015年的牛市,只是一场财富转移而已,所以在疫情期间,监管不断地用各种政策去扶持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最弱。扶持小微企业,就是防止过度垄断。

我们看2023年,就会发现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疫情消灭了很多企业,此时管控忽然放开,大量的消费幅度盛宴就只是被一部分企业享受了,这些企业的业绩就会暴增,A股的大行情就是箭在弦上。

要想压制这个行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大量增加上市企业的数量,截止到12月28号,不算北交所,IPO排队的企业一共680家,如果牛市大涨,监管应该会快速放宽上市的数量,吸纳资金,避免大盘被炒作太高。

但是政策和A股走势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也足够把大盘推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0 12:26 | 只看该作者
外资抢疯了,今晚又来三大消息刺激!


原创 金哨兵 成方街哨兵 2023-01-19 22:11 发表于广东

最近,外资抢筹A股抢疯了,上上个周末在《从蚂蚁集团IPO猜想,看2023年市场的两大焦点!》中强烈提示的券商,最近也是天天上涨,恭喜各位朋友吃肉!

今天,外资大幅净买入94亿,本月13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1033亿,自去年11月以来更是累计净买入1984亿。

而去年全年,外资净买入A股也才900亿。



外资为什么要如此疯狂的抢筹A股、抢筹中国资产?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中美经济风水轮流转,今年到咱们家!

2022年,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缩表,同时还在欧洲挑起了俄乌冲突,刺激全球资本都往美国跑,美元指数从94一路飙升到114……

中国同样受到资金外流的严重影响。

但是,2023年,形势反转!

美国不断的加息缩表,通胀下来了,经济也下来了……

昨晚,美国公布的12月零售销售额和PPI环比下降幅度均超出预期。

然后美股应声下跌,道指跌近2%。

展望2023年,美国经济存在“硬着陆”的风险,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非常大。

而中国,在闯过了疫情这一关之后,2023年,经济全面复苏是必然的。

同时,在全球经济衰退、外需较弱的背景下,中国将出台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就跟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类似。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资金押注中国资产,自然是情理之中!



2、中美关系的变化。

2023年,美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国需要中国发力,稳定全球经济。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四万亿(地方政府还有20多万亿)拉动全球经济一样。

自从去年11月的G20峰会之后,中美关系开始改善,市场预期不断转好。

11月以来,中概股反弹的直接催化剂,就是财报审计问题的解决。

最近,也是消息不断:

刘鹤副总理与美国财长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会面,从结果来看,还在继续释放改善的信号。

另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2月5日访华。

这些消息,这两天才官宣。

但是,华尔街的巨头们,可不是这两天才知道的。

他们都是领先一步知道消息的,才敢如此放心大胆的买入中国资产。

资本是没有国界的,哪里能赚钱,他们就会去哪里。



3、中国对资本的态度也变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被打压了几年的平台经济。

最近反复讲过,平台经济现在又成了管理层眼里的“亲儿子”,马云也快要回国了……

对外资,刘副总理在达沃斯的讲话,就是讲给华尔街、讲给外国资本听的,比如这几句:

共同富裕是中国的长远任务,不可一蹴而就,更不是平均主义和福利主义。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中,包括外商在内的企业家都发挥着发动机的重要作用。

很明显,这就是在呼吁外资回到中国。

今晚,有三条最新消息:

1)证监会1月19日发布关于核准设立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批复。

渣打证券属于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百分百由渣打银行控股。

2)1月19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核准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JPMorgan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Inc.)成为上投摩根基金主要股东;核准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成为上投摩根基金实际控制人。该项变更完成后,摩根资管对上投摩根基金持股比例达100%。

上投摩根基金成为国内第6家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人。

3)深交所优化深港通交易日历安排,预计2023年全年无法参与交易的天数同比将减少约一半!

很明显,这也是为了方便外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的渠道,交易A股。

卡这个时间节点,批准一家外资券商、一家外资公募基金,还有沪深港通的规则优化,明显也是为了吸引外国资本。

很明显,现在外国资本也是“亲儿子”了,也欢迎回来!



今年,外资会流入多少?

过去几年,平均水平是每年3000亿左右,如果前一年流入少,第二年通常会补回来。

例如,2018年流入了2942亿元,2019年回补后,流入了3517亿元;2020年流入2089亿元,2021年回补后流入4322亿元。

2022年外资只流入了900亿元,2023年,至少是5000亿的水平。

有外资打头阵,A股的“指数牛”是不断超预期。



明天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了,按照这个架势,明天还会继续“偷袭”、拉指数。

这么一拉,让一大批的资金觉得自己踏空了,春节期间就会焦虑,节后就有资金来接盘了。

当然,是“接盘”还是“接力”,还不好说。

不过,美股昨晚大跌之后,今晚还在跌。

春节期间,还是要防范美股连续杀跌的风险。

对于近期已经在券商上明显获利的朋友,还是不要太过于亢奋啊,不要把仓位留的太高!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8#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5:14 | 只看该作者
去年新印28万亿元,换来今年的牛市?


原创 财主家没有余粮啦 财主家的余粮 2023-01-31 11:32 发表于浙江

前面写了一篇文章:
新增28万亿元,为何没换来经济增长?

有人就说了,咱这讨论投资的号,更应该谈谈,28万亿元为啥没换来资产价格增长?

这篇文章,就是来填这个坑的。

经济这个东西,大家一般都用GDP来表示,那么,该怎么来理解GDP呢?

准确地说,GDP并不是一个计量国家财富的指标,而是计量财富流量的指标。更具体地说,就是计量了一年内该国所有交易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包括金融资产交易),因为只有财富本身的规模越大,交易的商品和服务规模才有可能越大,所以,人们通常就把GDP以及人均GDP,当成一个国家是不是富裕的主要指标。

当代社会,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所有的商品和服务交换,都是以货币来计价的,而对能够直接用于商品和服务交换中的所有货币进行统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

具体到我们中国来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就是央行每个月公布的M2数据。

打个比方,如果把财富理解为坑的多少和大小,那么,就可以把GDP理解为挖坑的过程,也就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M2,则可以理解为挖坑人的工资。

这样一来,M2/GDP的比值,基本就可以被认为是挖坑的成本,也就是说,需要多少货币,才能带来这样一个GDP规模。

新增GDP/新增M2的比值,基本上可以总结为某一年的挖坑效率,也就是说过去一年里,新增1元钱M2,能够带来多少的GDP。

比方说,1995年中国GDP为6.13万亿元人民币,当年12月底M2则为6.08万亿元,1元M2对应着1元GDP;但是,到了2022年,中国的GDP为121万亿元,而12月底的M2则是266.4万亿元,2.2元M2才对应1元GDP,这意味着中国GDP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比方说,1995年中国的GDP相比1994年新增1.27万亿元,而M2相比1994年则新增1.38万亿元,1元新增M2,能带来0.92元新增GDP;相比之下,2022年中国的GDP相比2021年新增6.1万亿元,M2则新增了28.14万亿元,1元新增M2,仅能带来0.22元新增GDP。

如果一个国家,挖坑的成本越来越高,效率却越来越低,肯定不是一个好现象。

解释这么多前戏,现在就把中国过去20年“挖坑”的相关数据给你列个表格。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东方财富Choice

从过去20年M2/GDP数据看,除2004-2008年的那一段黄金时期之外,中国挖坑的成本,整体上都是越来越高的,这意味着,同样的信贷规模,中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在逐渐减弱。

另一方面,从新增GDP/新增M2数据来看,中国每年挖坑的效率可谓是波动巨大,像2004-2007年创造财富的效率就特别高,但像2009年、2015年、2020年和2022年,创造财富的效率就特别低。

关于GDP和M2的关系说清楚了,我们再来说资产价格的问题。

根据费雪公式:MV=PT。
(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转次数,T为商品和服务总量,P为商品与服务的总体价格,这个公式的意思就是,在经济交换中,货币数量与流转次数的乘积,恒等于商品与服务和总体价格的乘积)
在一年期限之内,我们可以把费雪公式中的“PT”理解为名义GDP,假定在短时期内货币流转速度V不会产生大的变化,M就用广义货币M2代替,我们就可以用逻辑推导出:

M2增长率
=名义GDP增长率
=真实GDP增长率+真实通货膨胀率。

假定国家公布的GDP增长率是真实的,CPI通胀率也是真实的,那么理论上来说,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应该等于这两者相加,实际情况呢?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东方财富Choice

根据上面的表格,在1996年之前,GDP增长率+CPI通胀率,大致上是与M2增速接近的,即便有点儿差距,把前后两年的平均一下,也能大致对得上。

但是,从1997年之后,GDP增速+CPI通胀率,与M2增速越来越不一致了,哪怕是把前后几年都算进来,也还是相差甚远,而且大致的情况,都是GDP增速加上CPI通胀率,远远追不上M2的增长速度。

即便是考虑到CPI的系统性造假(GDP数据我们暂且认为真实),也还是有些不大对劲。

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个人给出的答案是:
1997年之后,M2的增速,有很大一部分跑到了资本市场——也就是股市和房市上。

以前超发的钱,要么体现在GDP上,要么体现在通胀上;随着资本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在超发的钱,大部分都体现在房市和股市上。

鉴于资本市场数据的获取问题,我们就拿2005年以来的数据来探讨。

图片
说明:
1)沪深300指数涨幅是指本年末最后一个交易日相比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涨幅;
2)根据国家统计局定义,“一线城市”特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座城市,表格的“涨幅”是指其本年度12月份价格相比去年12月份的价格涨幅;
3)本表格相关数据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东方财富Choice。

过去的16年间,M2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CPI增速)的有6年:
2005年,M2增速- GDP增速-CPI增速=6.1%;
2008年,M2增速- GDP增速-CPI增速=7%;
2009年,M2增速- GDP增速-CPI增速=16%;
2015年,M2增速- GDP增速-CPI增速=4.8%;
2020年,M2增速- GDP增速-CPI增速=7.6%;
2022年,M2增速- GDP增速-CPI增速=7%。

对比房价和股市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
只要M2超量增发,要么在当年,要么第二年(可能是因为货币传导需要一段时间),股市或者楼市,一定会来一波大涨。

2005年的M2超量增发,体现在2006年(延续至2007年)的股市和房价大涨上;
2008年和2009年的M2超量增发,体现在2009年的股市和房价大涨上;
2015年的M2超量增发,体现在当年和次年的房价大涨上;
2020年的M2超量增发,体现在当年的股市大涨上;
2022年的M2超量增发,体现在???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根据资本市场市值规模的不同,同样超发额度的M2,在资本市场价格的体现和影响也可能完全不同。

例如,2005年底,我们大A股的流通股总市值只有1万亿元,超发的4.8万亿元M2随便一点儿进入市场,就能让股市上涨超过100%;到了2020年,流通股总市值规模已经达到64万亿元,超过中国GDP的60%,此时20万亿元的M2增发,也只是能让股市上涨36%。

2022年超发的28万亿元M2,既没有带来股市的上涨,也没有带来楼市的上涨,我倾向于认为,其大概率会在2023年带来一波股市的上涨(楼市上涨的概率我觉得有点低),但具体涨多少,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了,2022年底的大A股,总市值是80万亿元,而流通股总市值大约有70万亿元。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9#
 楼主| 发表于 2023-2-19 11:45 | 只看该作者
全面注册制来了,不必悲观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3-02-18 20:00 发表于广东

市场不过调整了两天,好多人就觉得受不了。

当然了,如果你重仓前年去年的赛道股,另当别论,天天小刀子割肉,即便别的股票再牛,跟你的关系都不太大。新能源已经从一个概念全面落地成我国的优势产业,蓝海变成红海,个股业绩可能会好看,但行业从此没有了想象空间,在中美产业竞争的大环境下,隔三差五的会受到老美精准打压,经过两年大涨,获利盘堆积如山,谁去谁站岗。

我们看股市有没有行情,不用看别的,只看市场上有没有钱,钱还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

上周末央妈公布了社融数据,一堆人跳起脚来骂放水太多,怎么,才几天过去了,你们就看不到市场上的钱了?

外资为什么还在持续买,之前说RMB汇率,最近汇率下来了,北向资金依旧在持续流入,只不过流入速度慢了点。

欧洲在各种没收俄罗斯的财产,居民财产只要够多,都现扣上再说。美国德州现在打算立法,禁止中国企业和公民购买房产,此消息一出,美国华裔开始坐不住了,纷纷组织游行抗议,但就他们的抗议有个毛线用?

这玩意是个风向标,德州先行,别的州也会跟上,所以从前那条看起来再稳妥不过的国内赚钱,美国置业的模式要彻底崩了,但你以为富豪们只会担心不能买房?

看看当年希特勒玩排犹是怎么步步逼近的?当然了,华人背后有大国,老美直接学希特勒是不太可能的,但集中起来打着反腐败的名义追查很多润出去资金的真实来源这总可以嘛,老美是要钱的,先没收了俄罗斯的,这显然还不够,挑动民粹,再搞搞美籍华人,绿卡大神们的。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跟人人平等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人家把你当自己人,鸡贼如李半城,早早割肉认亏跑回HK,到现在,后知后觉的一些润人也开始为自己筹划后路了。

所以北上资金到底都是什么个构成?出口转内销到底占了多大的比例?

趋势在那里,数据是没有的,也不好胡乱揣测,只能说这里有相当一部分钱只能算是回流大A。

还有人把最近我A的大跌归结到某个资本大佬失联上,呵呵,人家从失联到消息被全市场都知道,都几个月了,记住,股市永远只会走在消息前面,等到消息出来后,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倘若你此时后知后觉,七想八想,害怕得割肉走人,那就真正叫中了算计了。

今年以来,我A机构一直在卖,负责砸盘,而外资则是疯狂的买买买,负责扫货,鸡狗们的德行大家都知道,任大经济学家不还劝你们接盘新能源吗?你但凡听了他的话,现在肯定变得越来越深沉了。

现在市场是有资金的,机构是有先进而筹码不够的,那么怎么办?当然要各种利用机会打压一下,好乘机吸筹,难道你让人家化身为二傻子,高位接你们的盘?

还有一种,年后一波涨了不少的个股,你总得给获利盘走路的机会吧,人家未必像个傻子一样,疯狂的一口气拉到监管机构看不过眼,直接关小黑屋?

说到底,现在我A这个位置,根本就一点都不高,指数对得住M2吗?

再往大了说,这个位置如果一颁布全面注册制,立刻配套一个股灾,你觉得这是啪啪打谁的脸?全面注册制出来以后,就是为了从资本市场搞点低成本的钱,给到实体经济,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债转股,转掉了,实体经济才能一身轻松的跟老美去PK。

之前喊了多少年,为什么一直没有实施?

管理层一定要选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相对合适的时间,我A起码有点牛气垫底,政策一出来,市场一片红红火火,一切才能顺利实施。

我之前说过很多次,现在要对比2005年年底的行情,大小非解禁问题本来一直是我A拿来砸盘的武器,为啥那次一宣布,立刻启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当然了,今时今日的大A不同于18年前,再想那样疯狂猛涨,也是没有基础的,但这波市场持续向好,稳步向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所以你看,有人砸盘我是高兴的,这意味着我能以更便宜的价格拿到想要的筹码,现在不买,难道等涨起来追着买吗?

知道趋势是向上的,有技术的,你当然可以各种T,各种高抛低吸,但没那个技术的,还不如精选方向,优选个股,搞清楚持股的逻辑,敢于在低位,在砸盘的时候持续买入,让后等着就是了。

别一天天的看着什么短线圣手各种吹嘘就迷失了自我,连等待都做不到,我劝你还是早早销户,否则迟早被割得渣都没有。

悲观的人永远是对的,但只有乐观的人才能赚到钱。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60#
 楼主| 发表于 2023-2-21 22:59 | 只看该作者
十六天注册制落地,说明必须要尽快解决很多问题,否则就扛不住了


原创 大刘说说 大刘说说 2023-02-21 20:19 发表于河南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说全面注册制已经实施了吗?我说没有那么快吧,应该正在推进。

说完我才发现,2月17日,证监会发消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原来注册制已经落地了。

2月1日发了个征求意见稿,2月17日落地。那还征求个什么意见呢?充其量也就是个象征性的意义,时间如此紧迫,值得我们深思。

出于谨慎,我周一周二还是看了看沪深两市的走势,然后才决定做这个话题,我也怕打脸。但是我们也不是为了说股市,晚两天也无所谓。

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从另一个话题入手,来说明一下为什么注册制如此急迫的原因。

图片

我们一直说美国的债务又到了上限了,美国债务要崩盘什么的。日本政府债务占了GDP的260%,日本连加息都不敢加,害怕债务爆炸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内,会发现我们的情况比起美国和日本来,其实也并不乐观啊,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我们是另一种类型的麻烦。

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是273.2%,什么是宏观杠杆率呢?就是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跟GDP的比值。

我们2022年的GDP是121万亿,那么我们全社会的欠债就是330万亿,这其中包括中央政府的国债,地方政府的负债,企业和居民的负债,就是所有负债的总额。

同时,美国的宏观杠杆率是281%,如果猛一看,好像中美的债务负担差不多。其实不能仔细看,仔细一看差多了,我们比美国的情况要糟糕得多。

美国的杠杆率虽然跟我们差不多,但是负债的主体不一样。美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负债高,政府杠杆率为122.2%,居民杠杆率为78%,企业杠杆率为80.6%。

图片

而我们正好是倒过来了,中央政府的负债率并不高,而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可不低。我们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只有50.4%,不到美国的一半。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60.9%,是美国的两倍。

居民部门杠杆率是61.9%,比美国好一点。因为中国的储蓄率还是比美国要好得多的。有人说我没钱啊,那是你没钱,架不住别人有钱,一平均我们的居民负债率比美国好一点。

而事实上,中央政府欠债多一点并不是个坏事,因为中央政府的债务,也就是国债,它是最安全的债务,它几乎没有暴雷的可能。

虽然政府和央行是两套系统,但是总是能裹挟着央行印钞维持债务,只要央行印钞,国债就总是有钱还,总是能够借新还旧的维持下去。具体例子可以参照美国国债,都知道它已经不可能还得起钱了,但是离崩盘还早着呢。

而企业和居民的负债过高则就不是个好事,因为企业和居民不可能裹挟着央行印钱给他。欠的钱是实实在在要还的。还不起那就崩盘,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们主要是在企业端的负债率太大,杠杆率160%,而美国只有80%。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敢不停地加息,而我们不敢加息的原因之一。我们这么高的企业杠杆率,有城投的原因,地方政府的债务很多都是以企业债的形式出现的。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大雷,万万不敢炸。

图片

城投的话题我们今年的第一期节目说过了,这也是我国企业的弊端,那就是从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能力有限,从而不得不去借钱,形成了债务。

而美国的企业则是以从市场上直接融资为主,能从股市上融来资金,就没必要发债或者从金融机构借钱了。所以美国的企业杠杆率是比较低的。

企业的杠杆率低,就给了美联储充分的货币空间了,不行了我就加息,而且可以猛加。美国的债务一半都是国债,利息高了中央政府承担,美联储还能把利息收入返还给中央政府,不行了提高债务上限。中央政府是崩不了的。

而中国超过一半的负债都是企业,利息一高企业能崩一片。同样的加息力度,美国能受得了,我们就崩盘了。

从债务的数据分析上我们就能看出来,为什么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是如此地急不可待了。这说明我们的债务负担必须要尽快优化,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全面注册制,可以加快企业的上市速度和规模,为企业能从市场上直接融资打开通道。从而降低我国企业的杠杆率。

图片

还有就是债务这颗大雷,也能延缓一下。年初遵义道桥的贷款展期我们说过一期城投的节目,分析了当前中国面临的债务问题,可以说是相当的严峻。

解决这些债务问题光是拖也不是办法,注册制也是解决问题的渠道之一。

我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地方,城投已经维持不下去了。那么就成立一个公司上市来融资吧。比如地方政府给公司提供了优质的土地,或者把一些资质给了公司,这都是公司的资产,价值一个亿。但是同时,地方政府的一部分债务也要转移到公司头上,公司负债2000万。

公司上市了又融来了一个亿的资金,那么公司就有两个亿的资产,如果能好好发展,消化掉2000万的负债没有问题的。

就这样,地方负债通过公司上市的形式就能够缓解甚至解决掉了。如果地方政府还能在上市公司中占有一些股份那就更好了,地方政府就有造血功能了,更有利于缓解地方债这颗大雷。

有人可能要说了,如果上市的公司经营不善怎么办?不仅没能消化债务,反而自己亏损退市了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股民倒霉呗,就这么简单。公司就算是亏损退市了,那债务也不算地方政府的了,照样把债务解决了。注册制给地方上减轻债务方面,可以称得上是擦屁股的一把好手。

说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如果我们还想要在股市中扑腾扑腾,以前的老黄历该扔就扔吧,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很重要,首先要选好股,不要迷信技术分析,中国的股市,从来就没有技术可言。

图片

注册制的话题我们2月初的时候也说过,当时的分析是短期利好,中期利空,长期利好。这两天我也在看,2月19日第一天开盘,我还担心得不得了,特别是上午先拉的银行,效果很一般,我一直在担心情绪影响太大,不过等到下午,一看证券拉起来了,我才算出了一口气。

这证明什么呢?证明了当局还是要脸的。他也怕自己被打脸,第一天就跌个稀里哗啦脸上不好看,怎么也得护护盘吧。

银行和证券这种玩意儿,只可能是国家队出手。银行拉两个点,证券拉四个点。谁要说这还不是国家行为,自己信了就好。

我不是在鼓吹牛市啊,行情能不能起来我也不知道。行情这个东西,都是走出来的,不是谁能分析出来的,我只是说明高层的一个态度而已。

去年加今年的一月份,货币总量M2多出了30万亿,要知道在2005年,我们全社会的货币总量加到一块都不到30万亿,这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光增加就增加了30万亿,这个水放的可以说是惊天动地了。

能来一波行情也好,能吸收掉不少钱,平缓一下通胀,企业也融到资了,股民也高兴了。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齐了,就看股市争不争气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15 , Processed in 0.2648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