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蚂蚁给穷人挖了深坑,但被国家给制止了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9-5 19:20 | 只看该作者
阿里的价值观,又解决了10个人



以下文章来源于金融八卦女频道 ,作者铜豌豆



阿里的价值观,再一次展现了它的钢铁意志和闪电效率。
8月30日,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将开除对外泄露关于“性侵指控”帖子的10名员工。
图片
要知道,8月8日,张勇在阿里内网发帖还在用“震惊、气愤、羞愧”表达对这一事件的感受。同时,张勇还表示,“阿里的每一个人必须有深刻的触动、反思和行动!”
图片
结果,阿里的反思暂无下文,行动却“明晃晃”亮出来了。
去年7月,阿里内网曾有一场规格极高的直播活动,张勇、童文红和蒋芳同台。
整场直播最大的亮点,是一条弹幕:
“低P碰红线,低P没了;高P碰红线,红线没了;高P碰考试,考试也没了。”
这就很叫人担心,那些泄露阿里6000员工内部联名倡议并让其登上热搜第一的员工,不知会让什么东西没了。
图片
以往的阿里,不管是在内部管理上还是对外形象上,一直都特别强调价值观。可以说,价值至上几乎就是阿里自我宣称的代名词。那么,此次火速决定开除10名员工,到底维护“谁”的价值观呢?
更有必要进一步追问的是,阿里一贯号称重视的价值观,怎么就变成了薛定谔的价值观呢?


1.
/ 阿里的价值观为谁服务?/

此前,周某曾用多种手段寻求帮助,包括但不限于找HR和更高的管理层,可结果都是被无视。在这种情况下,这10名员工将文章转发出去,帮助当事人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算不算捍卫阿里的“正派价值观”?
按照阿里价值观,周某事件发生后应该迅速引起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乃至最高管理层的应急和处置。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面对当事人在公司激烈的反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阿里高层竟然“都不知情”。张勇在内网文章燃爆后的第二天才作出反馈,“震惊、气愤、羞愧”。
从情理上看,阿里能做到的似乎“技止于此”,不想,事情本身还未平息,阿里反手就要把外传文章的“10名员工”给开除了。抛开情理,从法理上来说,阿里的这种做法能站得住脚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有权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否则,系违法。那么,这10名员工到底有没有“严重违反”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
首先,阿里是否有明文规定的“政策”,规定员工不得将内网内容对外发布且该规定是否已经在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过,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并且已经以适当的方式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如果上述任一环节没有做到,那么阿里开除员工行为就要受到质疑。
其次,该10名员工的转发行为,是否属于严重违反阿里的规章制度。依照常理,阿里可能存在将内网信息定为密级并采取一定保密措施,但是,从转发出的信息内容来看,从法律上基本排除会将该信息定义为商业秘密。
此外,在面对涉及违法犯罪、违反公序良俗的信息时,在同时作为公民的员工眼中,公司规章制度与法律义务,孰高孰低?
特别是猥亵罪属于公诉案件,如触及刑法,任何人都是可以向公检机关报案。“10名员工”尽管是在公网转发,但从结果上看,已由公检机关介入,因此,阿里也难以将这界定为商业秘密甚至保密信息。
最后,该10名员工的行为是否给阿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舆论风波对阿里的声誉肯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主要原因是阿里自身存在管理缺陷,与前者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阿里至少必须举证得到认定。
因此,只谈法理的话,阿里的行为也站不住脚。那么,阿里的选择到底是为什么呢?尤其是对比2020年的“蒋凡事件”对蒋凡的处罚,与早些年“回扣事件”中被开除的两名最佳业务员,不得不让人怀疑阿里的价值观是不是变味儿了。
图片

▲蒋凡


2.
/ 渐渐变质的“阿里味儿”/

阿里开除“10名员工”的行为,正应了一句网友的常用话: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掉揭露问题的人。
图片
如果深挖一下的话,其实背后表现出的是阿里价值至上的松动,“阿里味儿”在变质。
8月8日,在事件发生11天后,也就是周某向公司反映6天后,阿里才做出了处理决定:对曲一辞退,永不录用;周某所在事业群的总裁和政委引咎辞职;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受记过处分。
而这,是周某在大庭广众之下撒泼换来的,是事件酿成网络风暴后引发高层关注才换来的,更是以“10名员工”被开除为代价换来的。
在此期间,时间漫长,公司管理层拖拖拉拉不肯调查,但要开除“10名员工”却雷厉风行,前后行为反差巨大,也让张勇所谓的“我们阿里每一个人必须有深刻的触动、反思和行动”成为了一个笑话。
老实说,阿里有二十多万员工,出现少数败类也情有可原,但问题在于,一贯号称重视价值观的阿里,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为什么在很长的时间里价值观都没有起到作用呢?难道,这也是“阿里味儿”吗?
图片
所谓“阿里味儿”,也是阿里内网的名字,不仅所有员工都可以登录,而且可以畅所欲言。不过,去年8月底,阿里内网取消了“P”序列职级显示,让员工无法再看到彼此的职级。这可能也是周某事件中,管理层一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因;如果是,那么这就是一种制度的倒退。
对于阿里来说,当年定下的规则是,“内网永远实名,永远不删帖”,简单理解就是,决不让员工闭嘴。因此,内网其实是一个透视阿里内部生态文化的机制,其中《致阿里》一事是较早集中对恶化情况进行暴露的事例。
2021年3月,一名即将离职的年轻基层员工,将发在内网的《致阿里》一文转到了外网,吃瓜群众才注意到阿里内部有了对立声音。在文中,作者将高P(P代表岗位级别)和低P做了对立,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你不能一边抽我,一边问我爱不爱你吧?”
图片
对“阿里味儿”来说,本质就是“爱不爱我”。对于这点,阿里在招人时体现得最为清楚集中。因为,在招人之前,阿里的管理者都要嗅一嗅对方有没有“阿里味儿”,即是否认同阿里的文化,这是加入的前提。
这次事件,让阿里自创办以来坚守的“阿里味儿”呈现出两面性:
“你不能一边抽我,一边问我爱不爱你吧?”
对周某事件长期视若无睹,把“10名员工”果断开除,这是不是“抽打”呢?这样的阿里,值得“去爱”吗?
在“泄露信息”方面,最近其实还有一个阿里云泄露用户信息的事件。当类似事件接连发生后,这就意味着阿里的管理真出问题了。
当自己有问题的时候,反而去压制员工发声的渠道,难道这真能解决问题吗?


3.
/ 在价值与利益之间犹豫 /

对阿里来说,开除“10名员工”在事实上是压制员工言论,是背离自己一直宣传和标榜的“正派价值观”。毕竟,当“阿里味儿”失去“筛选效用”之后,员工闭不闭嘴就没有实际差别了。这意味着,在价值与利益之间,阿里这次选择站在后者一边。
阿里对价值的放弃,对利益的偏重,在蒋凡事件中已显露无遗。当时,阿里公布了调查结果和处分通知:蒋凡未被查出利益输送的违规行为;但其在公司重要岗位上,因“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严重舆论危机,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予以处分。
需要注意的是,蒋凡尽管被“处分”,但仍然留任。而且,调查结果只是说“没有发现利益输送”,但对“是否出轨”问题以“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轻轻带过,只站在公司利益即是否“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的立场上来表态,没有进一步涉及价值观层面的判定。
也就是说,价值观层面已经不重要了,对公司利益的影响才是重要的事情。由此,阿里坚守的“价值观”已经被“利益”偷偷掉包,“对公司有利”成为新的价值观。
从根本上来讲,这跟阿里的处境有关,它在价值与利益之间选择了拥抱后者。要知道,阿里的组织变得越来越臃肿,反应力适应性越来越跟不上需求变迁。
放眼过去,都是对手,腾讯、字节、美团等等在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已经优先选择利益,这是张勇在2020年舍不得放弃蒋凡的根本原因。
这次,要不要开除“10名员工”,又让阿里重新站在价值与利益之间选择的关口。如果阿里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想要重新拥抱“正派价值观”,那么可能就需要接受利益的下降,以及一次真正的彻底“反思和行动”。
这一次真正的彻底“反思和行动”绝不是开除“10名员工”,绝不是再搞一个“6000人的联合倡议”,而是上上下下的换血,重新激活价值和制度的良性互动,实现新生。
这种新生,不仅是内部的新生,也应该是外部的新生。
前几天,赵薇全网下架,阿里再登热搜,而且一上就是5个。其中,有一个热搜叫:
阿里怎么了
图片
阿里怎么了?
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内部怎么了,但我们知道他们怎么了。
他们也知道他们怎么了。
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怎么了,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怎么了。
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依然不在乎。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2#
 楼主| 发表于 2021-9-17 19:23 | 只看该作者
赵薇背后的老虎,触目惊心!(深度好文)


创业精英智库  昨天


关于赵薇背后的阴谋论终于被揭开了,看完可谓触目惊心!


去年11月,蚂蚁IPO突然泡汤,2万亿失之交臂,其他50位股东的亿万富翁梦碎了一地,引得《金融时报》将其与美国总统大选一起放到头版头条。

这其中就有赵薇的身影。
图片

但这次赵薇出事,自身难保的马云也兜不住了!他们做了什么错事?谁举报了赵薇和阿里?

山雨欲来风满楼。


  壹    悲喜

一年前,过度沉溺于酒精的张振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病死在英国伦敦的医院里。

他是债务规模高达700亿的“先锋系”的实际掌控者。他的猝逝,让人措手不及,也让旗下已经爆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雪上加霜。

这是一个标志型事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大跃进”结束了,留下遍地的狼藉。“先锋系”曾是这个风口上的代表,如今轰然倒塌,背后的万千投资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许敏、安英、刘贻菊、韩家艳、李福维——我在“先锋系”受害者群体中发现了这几个名字。他们只是中国最普通的家庭妇女,其中李福维已经六十多岁了。通过“先锋系”旗下网信平台,他们各自拿出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家庭积蓄进行投资。平台爆雷之后,他们比谁都慌。

通过“先锋系”进行融资的企业非常多。按照平台上的线索,这几个人摸清了自己那部分资金的最终流向——位于河南郑州的一家房地产企业:美景集团及其相关公司。

他们尝试以“民间借贷纠纷”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这些公司,希望追回自己的钱。但郑州当地的法院驳回了他们的诉求,理由是相关公司涉嫌违反金融管理秩序,但并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

他们在前不久收到法院的反馈。这些苦于如何挽回损失的家庭妇女,并没有什么积极有效的门路。他们至今仍处在惶恐与煎熬之中。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那个通过“先锋系”网贷平台拿到钱的地产公司,将在马云的蚂蚁集团上市盛宴中,大赚一笔。

河南美景集团,在整个地产行业中并不出众,只在河南当地小有名气。它曾与万科建立紧密合作,成为万科进入河南市场的跳板。在近两年的市场整合大潮中,也有出售项目给融创的套现举动。

美景集团的老板叫王小兴,这个在郑州市委大院长大的女人,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一家香港公司赚到第一桶金,转而回到河南进入房地产业,还跨界了航空、葡萄酒等多元业务。几年前,对美国穆尼航空的收购,是她最高光的时刻,这是中国民企第一次成功并购美国飞机制造企业。2016年,她在朋友圈晒出了旗下公司推出的首款飞机,那是她的情人节礼物。

同在2016年,马云为蚂蚁集团引入第一批战略投资者,王小兴通过旗下两家影子公司,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蚂蚁的股东层。中国本土最具背景的投行——中金公司,通过旗下的私募平台,为这些影子公司投资蚂蚁搭建了路径。

随着蚂蚁集团即将上市,这些早期的投资者即将引来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估值达到2.1万亿的超级大蛋糕,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IPO。它的受益者包括以马云为代表的蚂蚁集团原始股东和管理层,以社保基金、中投公司以及各大保险公司为代表的投资机构,以及马云朋友圈里庞大的江浙沪企业家群体。
但更多的得利者,其实潜藏于蚂蚁股东阵营那一批私募基金中,层层穿透下去,可以看到背后那群庞杂繁复的合伙人。其中有不少的投资者,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家人或者看似毫无关联的马甲公司进行代持。他们是蚂蚁上市盛宴中,戴着面具跳舞的人。

上文提到的河南地产商人王小兴,就是这些低调的狂欢者的代表。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小兴的背后,可能还有一个更庞大的互联网金融受害群体。他们也像蚂蚁一样,辛勤劳动了大半辈子,存到一笔小小的积蓄,渴望一个富足而体面的生活,但终究没有走出被收割的怪圈。

蚂蚁和大象,可能并不在一个维度。这个世界的悲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相通。



  贰    盛宴

“先锋系”可能有很多,而蚂蚁金服只有一个。

当金融有了互联网与科技的翅膀,陈旧的格局被撞得稀碎。影子银行抢了银行的生意,但并没有受到更多的约束,而行业中偶尔爆出的雷,则让整个社会在承担代价。


即便如此,马云可能还觉得,有些东西制约了创新的脚步,他在前不久的中国四十人论坛上,重新定义了风险,他对要不要控制杠杆率提出疑问,还说巴塞尔协议是一个老年人俱乐部。

顺便提一句,这个中国四十人论坛(CF40)的理事会单位,也是蚂蚁集团的战略股东之一。由此,马云得以和国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平起平坐,发表他的“非专业人士的专业观点”。

马云曾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狠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他确实做到了。背靠阿里的蚂蚁集团,在成长过程中越发清新脱俗,它在被资本追逐的过程中一路狂奔,估值不断推高,最终成为市场中最大的那只独角兽。上市之后,这一家公司的市值,将占到整个科创板容量的40%,超过主板那些大型国有银行的市值,甚至一举超越茅台。
图片
这注定成为今年以来,甚至未来十年以内,最为宏大的一场资本盛宴。

而宴会的主人,当然是马云。虽然他已经从阿里退休,也不参与蚂蚁的实际经营。但凭借股东结构里,几个主要股东(杭州君澳、杭州君瀚)的合伙协议安排,他仍是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者,也将凭借此次上市,增加千亿规模的个人财富,进一步巩固其在首富榜的位置。

6年前,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前夕,在没有取得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同意的情况下,将蚂蚁分拆。这在当时一度备受争议。
电子支付是一个特许领域,一直以来受制于牌照监管。VIE结构下,这些牌照有被外资控制的风险。马云宁可承受商业诚信上的指责,也不愿去挑战监管的底线。当然,或许也有一定的私心作祟——主打金融科技创新的蚂蚁,在当时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婴儿,它在资本市场有着比阿里更大的成长潜力。

最终,马云用后续补偿行动安抚住了软银与雅虎。而分拆出来的蚂蚁金服,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它迎来一个极其迅猛的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马云为蚂蚁筹划了好几轮的融资安排,引入了包括社保基金、中投、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中金旗下私募基金、云锋旗下私募基金等多个战略投资者。

与其说是引入战投,不如说是马云发出的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的邀请函。

尤其是社保基金与中投公司的进入,让蚂蚁不再仅仅是一个创业公司。社保基金是全中国人民的养老金,而中投管理的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他们的介入,无疑是把创业之初的蚂蚁,早早地绑在了国家利益的战车上。

战车的前方,一系列障碍都主动地退散了。从首次递交上市申请,到成功过会同意发行,蚂蚁只用了不到30天,速度快得让人嫉妒。即便蚂蚁通过旗下支付宝去销售IPO的战略配售基金,这种明显存在利益冲突的争议行为,好像也并没有在它的上市路途中泛起多大波澜。

这注定是一场不能输也不可能输的游戏。

没有什么游戏是不能输的,如果有的话,那门票必定掌握在那些有实力、有背景的真正的玩家手里。蚂蚁早期的投资者,都是马云“邀请”进来的,进入越早,获利空间越大。分析这些投资人的背景,我们可以得出马云在资本世界的独特谱系。

为了便于分析,我把这些战略股东重新排了序,并用不同的色块加以区分。

图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支叫北京京管投资中心的私募,虽然它的GP上海天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极力隐藏了自己的背景。但还是很容易调查出,这支私募真正的管理人:博裕资本。

由此,股东阵营变得非常清晰明了。除去那些肉眼可见的东西,重点应该关注这四大阵营——中金系,博裕系,春华系和云锋系。这些平台作为私募基金管理者,各自承担了为幕后投资人搭建投资架构的任务,当然,随着蚂蚁的上市成功,他们自己也可以分一杯羹。

没有哪一张邀请函是无意义的,这其中大有学问。甚至可以看出马云的一丝微妙心机,比如引入央视做股东。比起在央视投几百万几千万的广告,这种“你来当我股东,我让你赚几十亿”的互惠模式,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赴一场资本盛宴,有着利益分配的先后次序。企业内部合伙人、早期投资者、后期跟投者、期权分享者、IPO打新者、后期接盘者,大概可以分别对应为吃肉、啃骨头、喝汤、舔一下碗、闻一个味儿,最后赴会的人,什么都没捞着还要给他们洗盘子。

市场的过度追捧导致了市值的畸高,也让早期进入的吃肉者喜不自禁,蚂蚁总部更是一片欢腾,到处弥漫着财务自由的空气,之江楼市应声而涨。归根到底,蚂蚁金服只有一个。错过这个,很可能再也不会有了。


  叄    影子

你一定不认识黄蓉萍。

由中金旗下公司负责管理的置付(上海)投资中心,是蚂蚁的第五大股东。黄蓉萍是这支私募引入的第一个自然人LP。随着蚂蚁的上市,这种早期的股份散发出浓郁的幽香,将为这位黄女士带来数亿元的收益。

黄蓉萍是肖风的夫人。作为博时基金的创始者,肖风在这家资格最老的公募基金的管理岗位上工作了13年。离开博时后,他担任了万向集团的副董事长,负责万向的金融板块。他还兼任了浙商基金的董事长。在职业生涯的早期,肖风在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以及深圳市证券管理办公室都担任过重要角色,他是金融界的资深元老。肖风目前的兴趣在区块链,从公募大佬到币圈教父,华丽转身之后,与马云多有交集。

图片

肖风自己并没有出现在蚂蚁股东名单里。我其实并不理解,大佬在忌讳什么。但这并不妨碍肖风加入到马云的派对,尽管戴着面具。

在蚂蚁的背后,像这样的影子股东,实在太多了。

胡祖六的春华资本,在股权上其实是他的妹妹胡元满所持有。所以,即便春华资本旗下多支基金战略投资了蚂蚁,但胡祖六照样做着蚂蚁集团的“独立董事”,一点都没有违和感。

胡祖六曾是马云的恩人。马云最早的伯乐其实并非软银,尽管他不断重复着如何用6分钟说服孙正义的励志故事。马云获得的最初的投资,其实是1999年,来自高盛。那笔4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马云度过了起步的艰难期。胡祖六当时是高盛亚洲的负责人。

著名演员赵薇,也没有直接投资蚂蚁,但是她的母亲魏启颖是云锋旗下基金的合伙人,蚂蚁上市后,魏启颖的收益可能接近10位数。几年前,借助明天系的资金支持,赵薇、黄有龙夫妇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最终在万家文化的并购中摔了跟头,证监会对赵薇、黄有龙处以禁入证券市场五年的处罚。

这个处罚并没有结束,但似乎并不妨碍赵薇从证券市场赚到钱。在监管的眼皮子底下反复横跳,你又能如之奈何?

刘广霞是朱保国的妻子,王育莲是虞锋的母亲,张真是张幼才的女儿,沈军燕是沈国军的妹妹,江伟强是江南春的父亲……分析蚂蚁背后的股东,犹如调查这些名流的家谱,真是一种别样的收获。

马云喜欢功夫。他曾出钱拍了一部叫《功守道》的微电影,影片中,他与国内外最顶尖的功夫巨星过招,丝毫不落下风。李连杰就是交手的对象之一。马云毫不掩饰自己对太极文化的推崇,他与李连杰合作成立了一家名叫太极禅的文化推广公司。

李连杰自己并没有参与对蚂蚁的投资。但是云锋旗下多支基金都有一个合伙人:天津佳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种种隐秘的关联指向了李连杰的老婆利智。

马云喜欢画画。几年前,马云曾和油画大师曾梵志合作了一幅《桃花源》,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这幅画以130万港元的价格起拍,最终以4220万港元的天价成交。就在前不久,马云在武汉参加活动时,还在阎志旗下的艺术书店画了一幅画,名为《为武汉而作》,曾梵志也在现场。

曾梵志并没有直接投资蚂蚁。但是在云锋投资蚂蚁的合伙人中,有一个叫何利军的人。他是曾梵志早期在湖北美术学院的同学,与曾梵志合伙开了多家公司。

马云还喜欢喝酒,只喝茅台。

如今已经落马的袁仁国,十年前曾在北京成立了一个“茅台会”,还经营有一个高端奢华的会所,出入皆是名流。在八项规定之后,这个会所关门大吉,但“茅台会”仍低调存在。马云一度成为“茅台会”的副会长。

在云锋旗下基金的LP中,有一家公司叫西藏鸿德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正是“茅台会”的代表。穿透这家公司,通过种种关联指向了“茅台会”背后真正的话事人:北京昭德。

在蚂蚁上市的前夕,云锋基金还成立了一支新的私募:上海云锋锐持投资中心。北京昭德出资1.5亿成为最大的那个LP。目前这支私募还没有什么动作。但无论如何,它绝对不会是这一场资本盛宴的旁观者。


  肆    流变

接着奏乐,接着舞。

需要声明一点的是,以上对于蚂蚁股东的背景分析,都是基于境内已有的公开材料,并没有什么内幕。在那份庞大的名册中,我写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而蚂蚁在境外其实也有规模不小的战略股东,他们在2018年进入蚂蚁,随着蚂蚁即将在H股同步上市,他们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丰收季节。

而这些外资股东,其背后的架构基本都设在维京群岛等离岸天堂里,现有的工具很难穿透。蚂蚁在港交所的披露也算不上详尽。但总体而言,囊括了境外最顶级的投资机构,以及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港岛大拿。

以往,中国的公司到境外上市,都要看投资者的脸色,这一次,难得硬气了一回。在分配外资股的时候,连姿态都变了。甚至都不设招股区间价,就以固定价格招股,这是绝对的自信——我给你,你才能要,你不要抢啊。

在中国,每一场盛宴的背后,都有着资本与权力格局的流变。从灯火初上到杯盘狼藉,从觥筹交错到茫然四顾,从繁华到离散,从飞扬到落幕,映射出一个时代的背影。

梳理这场盛宴的赴会者,也可顺便提一提缺席者,很有意思。

过去几年,中国对几家积累了庞大风险的金控集团进行了处置,明天系、安邦系、华信、海航等等。抛开华信与海航不提,时间倒退三四年,以蚂蚁这个规模的盛会,安邦系与明天系是绝对不可能缺席的。尤其是明天系,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金融帝国,它的渗透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但世事如烟。再高的大楼,也可能倾倒于顷刻。
在胡祖六春华资本管理的春华景诚和春华兴安两支私募中,还残存着安邦的痕迹。早期,两支私募的LP分别为安邦旗下的和谐健康与安邦人寿,但在近期,这些名字
均消失了,代之以“大家保险”。尽管名字换了,但仍然可以分享早期进入蚂蚁所带来的投资收益。相信这些收益,也将很大程度上缓和安邦的流动性风险。

与安邦的改头换面、重新登场不同,明天系则是彻底退出了舞台。

今年7月,明天系旗下主要的几大持牌金融机构,均被接管。包括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国盛期货。而在此前,包商银行申请破产,中江信托、恒泰证券被转让。其实华夏人寿本来也在转让之列,但工作组一直不放行,苦了那个等候的贵州首富和那家支付了70亿定金的上市公司。

但明天系的触手实在太多了。古语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在梳理蚂蚁股东的过程中,我有意外发现:隶属博裕系的北京京管投资中心,有一个LP是一支叫宏瓴思齐的私募。这支私募背后的出资人,正是明天系的关联公司。
此外,另一支上海背景的私募——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二期(壹),其基金管理人上海金浦有一个小股东叫西安盛和,层层穿透之后,也指向了明天系的关联公司。

但这两家公司与明天系产生关联,很可能只是一个来不及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且规模不算大,已经翻不起多少风浪。在蚂蚁盛宴的灰暗角落,成为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注脚。



明天系退去了,但它对中国金融系统的影响还在。而且,这种流毒必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它的本质是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通过控制的金融机构,操持多个台前的木偶,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完成资产腾挪并炒作股价赚钱。它持有的牌照实在太多了,你只要身处这个市场,就很难避开它。

此前,马云与明天系也有不少交集。与马云关系甚好的赵薇黄有龙夫妇,就一度成为了明天系的木偶。赵薇夫妇曾经参与到阿里影业的借壳上市,赚了不少钱。此外,黄有龙与马云还都是云锋金融的股东。



图片

有阿里参股的众安保险,因为“三马同槽”而知名,马云、马化腾和马明哲都参与其中,这家公司的操盘者是知名的资本大鳄欧亚平。而众安保险最小的那个创始股东,青岛惠丽君贸易有限公司,其实也是一个明天系公司。
马云的亲密伙伴虞锋,曾参与到一支叫凤凰财智的私募基金中,这支基金的管理者是一个叫杜力的八零后年轻人,他是内地资本市场最新冒出来的神秘玩家,短时间内就掌控了达意隆、国盛金控等多家上市公司。这个杜力也是明天系的门徒。

改变一家公司很容易,但要改变一个模式却很难。尤其是在一个尚不完备的市场,这种模式在野蛮逐利方面还有着很强的表现空间。作为首富的马云,身处一个资本交汇的繁华路口,有很多事情,他想避也避不了。


伍   怪圈

我又想起了阿里健康(0241.HK)一些尘封的故事。

七年前,阿里与京东为了中国第一块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牌照,争得头破血流。那时网上药品交易量已经超过4亿,但药监对这个领域的态度非常谨慎。如果监管不好,可能导致假药横行,危害百姓健康。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化,以及网上售药规模的快速提升,在不可逆转的趋势下,监管的口子才有所松动。

然而到2013年底,第一块试点的牌照,却发给了河北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医药公司——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得知消息的马云和刘强东都傻眼了,赶快叫人去调查这家公司的底细。

这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叫陈文欣,并不是什么医药领域的知名人物,他最主要的精力是经营深圳的一家高尔夫练习场。而这家公司所经营的医药平台,与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紧密关联。陈文欣是当时中信21主要股东陈晓颖的弟弟。尽管中信21背靠中信的强大背景,但当时的业务量很小,市值也不高。

最终,马云抢先了一步,他仅用10亿港元的价格,就收购了大股东的大部分股权,控股了这家上市公司,公司也改名为如今的阿里健康。

但马云收购了之后才发现,那家河北的公司,其实并不在上市公司的范畴。马云又与这个陈文欣重新签了协议,把那家持有牌照的河北公司纳入上市公司。但这明显违反了港交所的《收购守则》。港交所最在意的,是你的并购有没有做到对全部的股东公平同等地对待。阿里收购大股东的亲属持有的资产,显然对其他小股东并不公平。最终香港证监会对这笔交易做了通报和处罚。

但阿里的回应也很有意思。阿里并购之后,上市公司的股价涨了5倍,“没有股东受到了不公平影响”。

这笔交易,恰好发生阿里巴巴美国上市的前夕。它的意义被放大了。它被看作是马云向某些背景深厚的家族的示好,这让阿里在国际资本市场饱受质疑。但阿里相关人士则不断强调:这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这可能是一句实话。在中国,有很多领域是避不开的。如果那家河北的公司没有持有那么稀缺的牌照,马云估计对那家上市公司也没有丝毫的兴趣。

阿里入主以来,阿里健康的股价已经爆涨了40倍,从一个仙股,成长为市值达到2700亿的医药健康龙头股票。当年的大股东陈晓颖,其实并没有完全的退出,她仍持有阿里健康5.78%的份额,目前这部分股权的市值已经高达150亿。

10亿与150亿,你说,什么才叫真正的“示好”?

从这个角度,去看蚂蚁早期被资本追逐的狂热盛景,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有着超过7亿的庞大用户基数的阿里与蚂蚁,在任何涉足的领域,都具备强大的侵略性和成长性,而资本最喜欢这一点,这意味着强大的获利空间。那些想要在蚂蚁分一杯羹的各路资本,其中有很多,可能不会给马云拒绝他们的机会。

这次的蚂蚁,与六年前的阿里的境遇,已经完全不同。那一次,马云需要对早期投资自己的软银和雅虎做一个交待。而这一次,登陆的是A股与H股,跟那些强势的外资股东们已经关系不大了,这是完全属于马云和他的朋友们的狂欢,也更容易,向支持自己的人发钱。

在刚经历一场大疫,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时候,这个东方的狂欢派对,尤为扎眼。

“蚂蚁”,一个很特别的意象。它数量庞大,就像一个产品背后庞大的人口基数。它团结互助,一个分工明确的蚁群,可以短时间建构一个庞大精密的地下工程。它勤劳忙碌,但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它自己,而是负责给群体中的少数输送给养。它又极其低微,与其他物种比起来,蚂蚁就像一个二维生物:

消灭你,与你何干?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4:26 | 只看该作者
发现问题先报美国,阿里云捅了一个天大的篓子!


原创:老谢



阿里云发现隐患后,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工信部,而是选择将这个漏洞先告诉了国外机构。

在云计算市场,阿里云赢了一晚上,但很有可能最后一把全输进去。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在同行不惜「赔本也要赚吆喝」的时候,阿里云要在旁边看上半年,这样的损失是巨大的。
阿里云,又出事儿了……

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通报称,阿里云被暂停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6个月。

据了解,阿里云发现了阿帕奇(Apache)Log4j2组件严重安全漏洞,该漏洞可能导致设备远程受控,进而引发敏感信息窃取、设备服务中断等严重危害,属于高危漏洞。然而,阿里云发现隐患后,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工信部,而是选择将这个漏洞先告诉了国外机构。
图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阿里云今年第一次出现「安全问题」。今年8月,一份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对投诉人的答复函自网络流出,称此前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用户留存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公司。随后,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确认了此事的真实性。
频繁被爆出安全问题,很有可能让阿里云错失「政务云」这个在云计算领域最具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
在云计算市场,阿里云赢了“一晚上”,但很有可能最后一把全输进去。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01

阿里云到底冤不冤?
这一次,阿里云到底冤不冤?
「冤!太冤了!处罚得太轻了。」这是很多网友对于这件事的评价。
据悉,11月24日,阿里云安全团队于11月24日向阿帕奇软件基金会提交了Log4j 漏洞邮件。在12月7日,Apache官方发布了针对此漏洞的补丁版(log4j-2.15.0-rc1),但这个补丁版并没能起到多大的作用。12月9日,有程序员发现,网络中出现了大量利用此漏洞的攻击行为。
全世界都闹得沸沸扬扬了,工信部才知道这个漏洞,并立即组织有关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开展漏洞风险分析,召集阿里云、网络安全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等开展研判,通报督促阿帕奇软件基金会及时修补该漏洞,向行业单位进行风险预警。
有网友表示,阿里云早在半个月前就发现了这个「核弹级的漏洞」,但却一直没有上报给工信部。
半个月的时间,我们的互联网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打个简单的比喻就是,家里的大门半个月没关,随便什么人一推就进来了,想拿啥就拿啥。
图片
这并非危言耸听,2020年12月,美国SolarWinds公司的Orion软件更新服务器上,存在一个被感染的更新程序,导致美国财政部系统等约18000家关键基础设施、联邦机构和企业受到影响,部分受影响设备甚至可由攻击者完全操控。
此外,工信部、网信办、公安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印发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应当在2日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报送相关漏洞信息。
报送内容应当包括,存在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产品名称、型号、版本,以及漏洞的技术特点、危害和影响范围等。并及时进行修补,将修补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产品用户。
发现漏洞后,阿里云第一时间选择将信息同步给Apache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应该上报给工信部,以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但不管是「别有用心」还是「粗心大意」,半个月都没同步给国内,很不应该。
阿里云,很可能要为这个失误付出巨大的代价。
02

究竟会错失什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凭借先发优势,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根据IDC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市场数据显示,季度内IaaS+PaaS市场规模达46.32亿美元,阿里云以40%的市场份额继续在国内云市场遥遥领先。
图片
而根据阿里巴巴2021年第一财季财报,当季阿里巴巴云业务收入160.5亿元人民币,已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12月17日,阿里巴巴投资者日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阿里云付费用户超过400万,其中62%为A股上市公司。
在发展初期,互联网公司成为了云计算市场的主要用户,这些用户也成就了阿里云如今的地位。但随着云计算的普及,未来云计算市场的增长重心已经开始向政务云和传统大型企业偏移。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报告,2019年云计算市场,互联网行业客户的份额占比降到了三分之一,中国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规模占比约为2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至2023年,我国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率将超过60%。而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政务云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23年政务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11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6%。
图片
如此大的一块蛋糕谁也不想错过。而且,阿里云已经在政务云市场获得了不小的发展红利,根据阿里财报的解释,在截至3月31日的2021财年,阿里云50%的高增长得益于互联网、公共部门、金融客户的合力推动。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阿里云被暂停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6个月,无疑会错过政务云市场发展最为关键的半年。
与其他网络服务不同的是,云计算服务的客户粘性相对非常大,用户一旦选择了服务商,就几乎不会更改。因为,客户跨云数据迁移的成本是巨大的。
为了抢夺增量,今年云厂商对于政务云的争夺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了拿下客户的第一单,从而形成强绑定,云计算厂商甚至不惜报出「0元标」和「1元标」。
今年12月7日,中海油采办业务管理与交易系统发布的公告显示,在「勘探开发数据管理与运营规划」项目中,腾讯云以0元拿下该项目。同样在这一天,黑龙江政府采购网发布的公告显示,华为云中标「省级政务信息系统云服务」,服务时间为3年,中标金额仅为1元。
在同行不惜「赔本也要赚吆喝」的时候,阿里云要在旁边看上半年,这样的损失是巨大的。而这一切,在最开始发现漏洞的时候,他们将问题上报给工信部,就完全可以避免。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14:19 | 只看该作者
金融,数据,支付,反垄断 | 阿里剥离蚂蚁,蚂蚁剥离马云


原创 欧洲金靴 金靴文化 2023-01-11 21:04 发表于上海
文 / 欧洲金靴

我给美国人带来了光明、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我带来了繁荣。你们说这是垄断,我说这是企业的自由行为。

这是1907年7月6日在美国传出的一个声音,说上面那句话的是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被美国反垄断英雄、大法官肯尼索·兰迪斯重罚2924万美元时的表态。

恰似马云的那句:

阿里为社会提供了3000万的就业……

图片
1 反垄断
一百多年前,根据通胀和汇率的话,洛克菲勒那笔罚款比之前马云的182.2亿人民币显然要重得多。

更恐怖的是,四年后,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再次被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且遭到了最严厉惩处——不再是罚款了事,而是直接被拆成了34家公司,就此解体。

洛克菲勒当时把触角伸向了美国石油产业上下游各个领域,用今天中国创业公司们的话说叫做“搭建生态”。

转过来把,洛克菲勒又把枪口对准了一起压制石油同行的铁路公司,想方设法让后者的业务和自己的标准石油死死捆绑到一起。

图片

当时,宾州铁路公司成立了帝国运输公司,对原本只是短途运输的两条石油管道进行合并,准备建造仓库和储油槽,作为运输中转站,这在当时形成了革命性的输油管道运输系统。

然而对于依靠铁路低价运输的洛克菲勒而言,新式管道运输无疑将极大威胁自己的低成本优势。

为了压垮宾州铁路公司,洛克菲勒针对其铁路线覆盖区域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倾销,当地石油企业苦不堪言,以运输石油为主要利润的宾州铁路每个月要亏损上百万美元。

旷日持久的倾销战打到第三年,工人们越来越累但收入却越来越少,饥寒交迫、忍无可忍、揭竿而起,不但罢工进行游行示威,还拆除铁路枕木,破坏转运站和仓库。

资本家联合政府进行镇压,劳资双方出现了流血惨案,其中仅匹兹堡一次罢工事件就死了25人。

宾州铁路最后终于扛不住了,向洛克菲勒投降,标准石油由此把两条输油管道收入囊中,彻底控制了美国三大铁路巨头。

1882年1月2日,标准石油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正式组建托拉斯。

这直接刺激了在钢铁、运输、金融、糖酒等几十个行业,许多大企业纷纷学习洛克菲勒,疯狂并购垄断。

“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糖果大王”……各种行业的大王到处横行霸道,获得了远超地方政府的权势。

他们在扩张时往往不择手段,比如标准石油的市场经理就公开恐吓那些依靠加油引流、杂货赚钱的加油站小老板,如果不承销标准公司油品,我们就要在你边上开一家杂货店,成本价出售(肉、麦片、食糖、咖啡等),直到把你挤垮为止。

当年洛克菲勒垄断的是资源,关乎国计;今天阿里巴巴垄断的是数据,同样关乎国计。

数据,你可以看做是一支无形的军队。
2 数据安全
过去二十年,原本从属于国有的国民生产资料、以及用来席卷生产资料的抓手——国民信息数据,已有大部被吸纳到私有资本即巨头财阀的手中。

而21世纪已进入第三个十年,数据必将成为与粮食、水、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同等高度的战略级国家资源。

因此,和能源、土地、军工等核心领域一样,国民数据的管理必须纳入国家之手、所有权必须国有,绝不可由资本、尤其是由涉外资本掌控。

从战略角度思量,这层意识绝非近现代萌发,古代中国的战略家已有。

当年汉高祖刘邦率先攻入咸阳之时,所有人都抢物资抢红了眼,只有萧何先派人把户籍土地税赋等材料收集起来——这成为后续刘邦能在封地站稳脚跟,尔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根本。

到了政治制度已趋近成熟完备的大明朝,数据安全的意识也成了朝野共识,朱元璋曾在玄武湖(后湖)建立黄册库,用来存储国家数据。

朱皇规定,黄册库建立的小岛上严禁生火,仓管人员吃饭得去另外一座小岛。且大部分库房都是东西朝向,便于利用日光防潮,有人专门定期晾晒。

同时,访问黄册库的权限同样严格严格分明,主要限制在三波人手里:南京户部(相当于现在财政部副部长),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南京守备太监。

一般官方要接触数据,需到户部申请,再由内监开锁。加上四周湖水环绕,岗哨密布,可谓“四面环巡照大禁,中州守护绝通衢”。

政治文明绵延千年的中国古人尚知国家数据之于政权、主权的重要性,现代人则更应精警。

在云时代,数据关乎国策机密,尤其关乎维系国家稳定的相关要素的生态状况,比如粮食稳定、矿产稳定、就业稳定、人口稳定。

数据能够为政府和国有企业高层提供决策支持,将重要行业的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的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后,能够让最高层制定最合理的措施。

这一点,敌对势力看得太透了。

图片

以新冠疫情这场全球灾难、也是事实上的大国博弈为例,2020年5月时即有国外机构披露,疑似与越南有联系的黑客组织APT32(海莲花OceanLotus)从2020年冬季开始,持续对我国重要卫生医疗机构发起网络攻击,以获取和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重要信息情报。

虽然在2021年4月23日的记者会上,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否认了相关指控,但我国知名网络安全企业360后续通过检测表示,该公司的技术研究团队近期的确发现有黑客组织在不断尝试窃取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机密,通过360安全大脑多次监测、追踪到的证据分析证明,该组织确为越南黑客组织APT32(海莲花OceanLotus)。

根据360发布的报告显示,“海莲花”发动的APT攻击,地域广泛涉及我国29个省,以及境外至少36个国家。

其主要使用的是“鱼叉攻击”、“水坑攻击”两种方式。在APT潜伏期间,至少使用了4种不同程序形态、不同编码风格和不同攻击原理的木马程序,恶意服务器遍布全球13个国家,注册的已知域名多达35个。

其实在2020年2月4日时,360就曾捕获并通报了另一起由印度黑客组织的定向APT攻击,该攻击的目标同样是我国重要卫生医疗机构。

后来2021年4月24日在外交部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路透社记者关于APT32在疫情期间攻击中国实体组织组织的相关提问,耿爽也作出了明确回应:

网络攻击是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针对抗疫机构的网络攻击无疑应当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声谴责。

APT的背后是谁?当然是一百年来全球最大的法西斯国家:美利坚。
而美利坚正是全球四处窃取各国数据(包括自己盟国的数据自信)的头号技术强盗,最近几年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已不止一次表示抗议了。

至于中国,当然毫无疑问与俄罗斯、伊朗、古巴等,是美利坚排在前列的进攻对象、数据窃取大国。

2017年,维基解密接受了来自约书亚的“拷贝情报”,向全球披露了8716份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网络情报中心的文件。

其中包含涉密文件156份,涵盖了CIA黑客部队的攻击手法、目标、工具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这次的公布中,就包含了核心武器文件——“Vault7(穹窿7)”。

还是我国的360安公司,成功通过对泄漏的“Vault7(穹窿7)”网络武器资料的研究,首次发现与其关联的一系列针对我国航空航天、科研机构、石油行业、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政府机构等长达十一年的定向攻击活动和数据盗取行为。

这些攻击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从2008年9月一直持续到2019年6月左右),并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等省份。

而上述这些定向攻击活动都归结于一个鲜少被外界曝光的涉美APT组织——APT-C-39(360安全大脑将其单独编号)。

就在2020年2月初,《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联合调查报道指出,CIA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布局收购并完全控制了瑞士加密设备厂商Crypto AG。

在长达七十年的历史中,该公司售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加密设备都被CIA植入了后门程序,使得这期间CIA都可以解密这些国家的相关加密通讯和情报。

至此,可以推测:CIA在过去长达十一年的渗透攻击里,通过攻破或许早已掌握到了我乃至国际航空的精密信息,甚至不排除CIA已实时追踪定位全球的航班实时动态、飞机飞行轨迹、乘客信息、贸易货运等相关情报。

2020年1月,伊朗“军神”卡西姆·苏莱曼尼被特朗普轻易运用无人机定位“猎杀”,其中掌握到苏莱曼尼航班和行程的精确信息就是暗杀成功的最关键核心。

这些信息正是以CIA为代表的美国情报机构通过包括网络攻击在内的种种手段获取的。这一事件,也是美国情报机构在现实世界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3 支付安全
除却数据垄断,支付垄断同样是买办财阀控制国家的门路之一。

2022年3月13日,因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反击行动而受到西方制裁的七家俄罗斯银行,将正式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断开连接。

这七家银行分别为俄罗斯外贸银行(VTB Bank)、“俄罗斯”银行(Rossiya Bank)、Otkritie银行、Novikombank银行、Sovcombank银行、Promsvyazbank银行和俄罗斯国家开发银行(VEB.RF)。

早在2月26日,也就是俄军打响反击战的第三天,美国和欧盟、英国及加拿大就发表了联合声明,要将俄罗斯银行剔除出SWIFT。

根据联合声明,制裁手段将确保切断俄罗斯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损害它们在全球经营的能力”。这意味着俄罗斯银行将无法与境外银行进行安全有效的沟通。

若某个国家被排除出SWIFT系统,可以类比于某自然人在社交媒体中被删号,SWIFT因此被认为是制裁手段中的“金融核弹”。

图片

把俄罗斯逐出SWIFT系统确实是较为严厉的金融措施之一,会对俄国的外贸与国际结算造成重大打击。

届时,俄罗斯将无法与多数欧洲国家进行能源结算,而欧洲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的煤气供应。

早在2012年时,美国人就曾把一批伊朗银行剔除在SWIFT系统之外,使得伊朗的外贸进出口在2016年重新解禁之前直接被腰斩。

这件事情从我们的角度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仅3月2日至9日短短一周的时间,俄罗斯公司开立人民币账户的需求就增加了十七倍,此后也一直在攀升。

俄罗斯MTS银行的代表也公开称:

由于人民币账户近期将在俄罗斯受到欢迎,约有十家俄罗斯大型银行将推出人民币存款。

但是还是要回到俄罗斯的角度去看待这次制裁:结算系统和支付系统被外域控制或干扰的结果是什么?
2月28日时,也就是美英加欧发表声明的第三天,俄罗斯的老百姓一觉起来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刷不进地铁站了,银行账上有钱,但就是刷不开那道窄门,只能排队改用现金。

图片

很简单,SWIFT对一些俄罗斯银行的制裁,让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暂停了在俄服务。

国计民生就这样在事实上倒也并没有进入战时状态的俄国被小小的掐了一下脖子,那么真到进入战时状态呢?

SWIFT是由数千家成员机构组成的合作机构,支持几乎所有货币的支付,总部设在比利时,本旨在贸易争端中保持中立,但这次显然被撕下了外皮。

其实俄罗斯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国际社会”停用SWIFT的系统了,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俄罗斯就曾经因为SWIFT系统被停用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的金融瘫痪。

而在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央行就开始下大力气去构建自己的转接清算系统,2015年俄罗斯国际支付系统就发行了第一批符合俄罗斯本国支付系统标准的银行卡“米尔卡”;随后,俄罗斯又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统(МИР) 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СПФС) ,从根本上奠定了俄罗斯去美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基础。

2020年,俄罗斯替代SWIFT系统(SPFS)的使用量相比2019年提升1倍,在俄内的使用比例达到20.6%。

对于当前的俄罗斯来说,被停用SWIFT系统可能会有一定的金融影响,但是已经不像2014年的影响那么大,基本处在可控状态。

说到克里米亚事件与“支付制裁”,可谈的往事则更多。

在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举行之后,美国便开始动用行政手段,推动Visa与万事达卡停止向制裁名单中的俄罗斯银行提供支付服务。

在未通知俄金融机构的情况下,支付网络的关停对部分俄罗斯民生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交通工具使用障碍、商户消费受理陷入瘫痪等。

Visa和万事达卡在当时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国际银行卡组织。俄罗斯银行卡用户中有超过80%为信用卡用户,其中90%属于这两大公司,等于彼时是控制了俄罗斯的支付命脉。

而后,2015年,俄罗斯启用了新创建的国家支付系统处理境内银行卡交易业务,以减轻用户对西方同类金融服务的依赖。

俄罗斯国家支付系统运营商以开放式股份公司形式组建,公司100%归属俄罗斯中央银行。

其法律规定:支付系统运营商、支付基础设施服务运营商、结算中心、以及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无权单方面拒绝必须提供转账的服务。

包括Visa、万事达卡、美国运通、日本JCB等在内,均表示愿与其开展业务,中国银联也提供了建设思路等支持,算是俄国本土自建系统的半个老师。

俄罗斯国家杜马金融市场委员会成员鲍里斯·卡申曾公开表示:

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俄罗斯在创建本国独立支付系统方面的主要伙伴是中国银联。中国银联的发展对俄罗斯有借鉴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成立了俄罗斯国家支付卡公司(NSPK)和Mir支付系统。
如今,俄罗斯依旧是Visa与万事达卡的第三大市场,两巨头并不愿意为了美国的政治施压而退出俄市场,为了持续在俄罗斯经营业务,两巨头也接入了俄罗斯国家支付卡公司(NSPK)。

不过,严峻的现实还是很清晰:Visa和万事达卡已被纳入美国国会批准的《通过制裁法案》(CAATSA),以对抗美国的政治对手。

该法案允许华盛顿对那些被视为敌视美国或忠于敌视美国的政权的企业和个人实施惩罚。

作为防御,俄罗斯官方也早就加强了对俄境外国际卡组织的支付系统工作的严管,要求境外支付系统每季度向俄罗斯央行特别账户缴纳日平均交易利润25%的保证费。

同时,所有的卡组织包括Visa、万事达卡均要接入俄罗斯国家支付卡公司,这是一个集中式的本地数据处理中心,俄罗斯当地的信用卡交易都是转接NSPK处理,美国单方面无法进行干预。
4 迷雾
以地铁即交通工具的支付为切入点,不得不点明中国国内的一个现实:多年来,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控制的交通支付(以支付宝渠道为主)已涵盖了国内超过一百个城市。

我可以梳理一下时间线:

2015年,阿里巴巴投资立方控股,后立方控股成立“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杭州市公共交通云科技有限公司,由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与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一站式公共交通云服务智能出行平台,而数梦工场由阿里直接参股,目前服务的城市包括杭州、温州、沈阳、济宁等城市;

2017年,阿里巴巴投资广州佳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NFC技术为基础,为城市通卡、轨道交通等行业企业提供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商,核心产品云通卡已应用在广州、武汉、平顶山等多个城市的公交、地铁等场景,蚂蚁金服在广州的智慧公交项目就是携手佳都数据共同推进;

2018年,阿里巴巴投资通卡联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B轮亿级融资协议),由金卡工程城市卡运营联盟成员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早期致力于搭建城市卡联盟TSM平台促进互联互通,二维码支付逐步进入交通后,定位也变成了城市卡公司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商”。目前与全国四十几家城市卡公司已达成战略合作及业务合作,在公共交通领域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

……………………

当然,还有那个有名的“优城联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是刚落马不久的杭州大老虎的亲弟弟的公司,也是阿里巴巴投资。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杭州周老虎

蚂蚁集团旗下有一家全资控股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3月22日蚂蚁集团对其进行了一轮股权融资,交易金额未披露,蚂蚁金服副总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纪纲担任公司董事。

而这个上海云鑫,正是杭州周老虎的弟弟的优城联合的股东之一(出资166.67万元,占股14.3%)。

优城联合的五大股东分别是:宁波云创智健投资合伙企业,占股58.3%,认缴出资680万元;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4.3%,认缴出资166万元;朱晓辉,占股13.7%,认缴出资160万元;刘伟,占股6.8%,认缴出资80万元;李凌枫,占股6.8%,认缴出资80万元。

优城联合,就这样在权力与财阀的双重加持下,成为了宁波地区唯一一家由阿里系投资的企业,同时还涉足浙江地区的地铁支付和大数据业务。

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曾是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经过后续的股权变更后,蚂蚁集团副总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纪纲担任了优城联合的董事。

一直到2020年12月31日,温州幸福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的中标人还是这个优城联合……

至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到底是不是严格的外资企业,可以看一看2021年时蚂蚁的境外机构股东:

新加坡GIC,持股4.27%;
新加坡淡马锡,持股2.73%;
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持股1.09%;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持股0.55%;
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持股3.28%;
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持股1.09%;
马来西亚国库控股,持股3.56%;
泰国正大集团,持股0.55%;
银湖投资,持股3.28%;
华平投资,持股3.12;
普信集团,持股2.74%;
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持股2.74%;
凯雷集团,持股2.74%;
Sanne Group,持股2.19%;
贝莱德,持股1.45%;
巴美列捷福,持股1.44%;
Discovery Capital Management ,持股1.31%;
富达投资,持股1.30%;
HedosophiaGroup,持股1.02%;
红杉资本,持股0.82%;
Dragoneer InvestmentGroup,持股0.82%;
Coatue Management,持股0.45%;
瑞信,持股0.44%;
Falcon Edge Capital,持股0.27%;
纪源资本,持股0.11%;
BPAFLimited,持股0.92%。

蚂蚁集团的境外私人股东:

虞锋,持股3.01%;
李嘉诚,持股0.54%;
沈国军,持股0.55%;
董建华,持股0.05%;
法国穆里耶家族,持股0.55%;
尹崇尧,0.55%;
李开复,0.16%;
美国KKR多名管理层共同持股0.19%
何志安,2.19%。

这些外资股东,其背后的架构基本都设在维京群岛等离岸天堂里,现有的工具很难穿透。

图片
推荐阅读:买办暗影(一)

推荐阅读:买办暗影(二)

蚂蚁在港交所的披露也算不上详尽,但总体而言,囊括了境外最顶级的投资机构,以及人们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港岛大拿。

因而,乱事总有发生,倒也不让人意外:

2019年2月,阿里云代码托管平台也曾因隐私权限设置问题引发争议,一位网络工程师向媒体爆料自己登陆阿里云之后可以访问众多公司“内部”代码,例如万科公司客户上传的手持身份证照片,各地销售人员报表均能看到;

去年6月,某阿里云用户反馈多次接到与阿里云相关的第三方推销电话,对方竟然能准确说出用户姓名,以及用户阿里云上服务器上使用的公司名称一事;

去年8月,一份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对投诉人的答复函自网络流出,显示在2019年双11期间,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用户留存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公司;

直到那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终于在中国人大常委会(注意,是常委会,而不是早已被各路资本渗透的人大)获得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信息保护法》第十条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这其实已经敲响了阿里云、蚂蚁集团等以依赖算法操控市场数据为生的“科技财阀”的丧钟。

真以为我们的领导班子看不透吗,瞅瞅这几年:

图片

5 铁拳
当一家财阀同时垄断了数据与支付,那么下一步迈向金融放贷几乎是必然。

就在2020年秋天蚂蚁风波时,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曾发表文章,但是这篇文章明显“热度不高”,被资本控制的媒体人为地忽略了。

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与监管,表示要警惕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带来的市场垄断、监管套利、数据安全及保护、信息科技监管有效性以及更易处罚系统性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要求国家层面的监管层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市场准入,严格金融业务准入和持牌经营要求,强化功能监管,保持监管一致性。

变化,随之到来。

图片

2021年双11之后,戴珊和蒋凡在阿里巴巴内部被调整——调整前,他们分别是阿里第一个业务B系和最重要业务淘系的两位总裁——调整后,戴珊从蒋凡手中接过大淘宝(淘宝、天猫、阿里妈妈),蒋凡则分管原戴珊负责的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两个海外业务。

同时,阿里在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和近二十个事业群总裁之间,增加了四个分管大总裁:戴珊、张建锋、俞永福、蒋凡,分别负责中国数字商业、云与科技、生活服务和海外数字商业四大板块。

这四位是阿里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核心的四位管家,特别是蒋凡,地位堪比鹅城黄四郎手下的胡千。

此前深受马云热捧(私生活丑闻爆出后都依旧被马云带在身边力保)的蒋凡,彼时承担起阿里“出海”的使命,原因很简单:国内市场,阿里玩不动了。

众所周知,2020年10月底的外滩风波之后,11月蚂蚁集团的IPO被国家强制终止,阿里的股价下跌超六成,市值蒸发约4000亿美元,目前也就刚过3000亿美元。

看阿里发布的2021年第三自然季度财报,营收2007亿,同比增长29%,刨除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阿里本季度收入增速只有16%,这是马云2014年美利坚敲钟以来的阿里增速历史最低谷。

且阿里那时还主动调低了2022财年的总收入预期(2021年第一自然季度时预计9300 亿元、对应增速是 29%),将增速下调到20%-23%。

那期间,阿里因被判定垄断交了182.28亿罚款,又举办了一个史上最为低调的双11购物节(这其中也夹杂了国家要求去娱乐化、晚会规模被迫缩减的原因助推)。

2018年,阿里的国内用户达到10亿人次;2021年,这个数字依旧是10亿。

2017年6月时,当时阿里刚结束投资者日活动,CEO张勇说:

希望到 2036 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如今看,想实现,只能去中国以外的地方,中国国内的风向已然大转特转。
肉眼可见的,在中国大陆市场,阿里这家在1997东南亚经济危机后、在入世浪潮里成长起来的中国老牌财阀,已经在国内触达了增量边界。

且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让阿里增量减速的,就是代表人民的「社会主义铁拳」。

图片

2021年4月被重罚后,根据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和蚂蚁集团当日的说法,阿里被迫进行了一系列整改:

① 蚂蚁集团整体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
② 借呗、花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
③ 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 “不当连接”;
④ 个人征信业务将申请牌照;
⑤ 压降余额宝规模。

在整改之前,蚂蚁金服2020年全年收入为1627亿元,这是阿里巴巴这家越来越脱离科技、转而以来房贷为生的“钱庄式财阀”(微贷收入占比高39%、利润占比70%)最赖以为生的业务板块。

截至外滩风波前夕,蚂蚁联合金融机构共放贷超2.1万亿元,约合全中国人民两年的个人所得税税金,甩开招商银行的消费信贷规模。

图片
推荐阅读:蚂蚁集团助力校园贷

也是截至外滩风波前夕,国内数字支付规模达到100万亿元——要知道,2007年时这个数字才刚刚超过1000亿而已。

2021年的11月8日,山雨欲来:蚂蚁集团正式针对部分用户 “借呗”的页面,更名为“信用贷”,并对“借呗”进行品牌隔离,“借呗”和“花呗”都将划归新成立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

日后,只有由蚂蚁消费金融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或者信用贷,才会标上“花呗”或者“借呗”——而由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但只是借助蚂蚁集团提供数据信息渠道的贷款,全部会变成“信用贷”。

这一伤筋动骨的巨大变动,让一直被马云嗤之以鼻的银行系统,重新走向台前。

同时,也令马云的蚂蚁彻底失去了过去“用2块钱本金放贷100块”的钞能力。

从此,必须最低得有10块钱才能放贷100块,蚂蚁的放贷难度一夜之间提高四倍。

这就是国家监管部门对蚂蚁十倍杠杆率的限制。

图片

如果蚂蚁和金融机构一起放贷,假设放贷100元,根据最新贷款新规,蚂蚁最少要出资30元,且还必须要满足资本金大于信贷余额10%的硬性规定。

铁拳,不祭出是不行了,否则会直接动摇国家的根基,即共和国的性质与党执政的基础。

图片

蚂蚁集团自己都在2020年的招股书中援引第三方数据称: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人背负的消费贷款规模约占现金和存款的14%,这个比例大约是日本的3倍。

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是说:大半个中国的人民,几乎都是他马云的臣民子孙了,他才是中国的太上皇……

什么是「找死」,这就是「找死」。

图片

当共同富裕的百年大计被提出、且是重新以民族复兴的高度被党中央再度提出,诸多财阀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图景。

阿里在国内市场的遇冷,也直接让这家中国头号电商财阀背后的西方势力同遭打击:7-9 月间,日本软银愿景基金投资浮亏100亿美金,在二级市场炒股、买卖期权的软银北极星(SB Northstar)亦浮亏13亿美金。

孙正义的亏损,正是来自于中国市场——准确来说,源于中国大陆的政策重拳。

2021年第三季度,阿里、滴滴、贝壳的股价分别下跌34%、45%和61%——这都让软银来到在华投资历史的最低点。

图片

同为泰山会成员的柳家的滴滴公司,其海报:彼岸中国,此岸美国;突出日本,示好股东(软银与丰田汽车)

从2021年开始,包括美国共同基金巨头富达投资、贝莱德、普徕士均下调了蚂蚁集团的估值。

悲观如富达投资在2022年5月对蚂蚁集团的估值降至700亿美元(约合4787亿元人民币),较巅峰期蒸发7成;乐观如贝莱德(参与了C轮投资),在2022年3月份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下调至1510亿美元(约合1.03万亿元人民币)。

图片

不得不重温一下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第六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内容: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图片

支付清算、数据安全、金融稳定,均属“国之重器”。

一家欧洲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创始人曾表示:

如果明天美国决定禁止Visa和万事达卡同欧洲金融机构合作,法国的电子商务将在4秒内跪下,零售业在5秒内跪下。

上个世纪90年代时,国内银行卡发现和受理规模较小,且不能互联互通;1993年,长者推动了“金卡”工程,要求实现POS机与ATM机网络资源共享,改善用卡环境,要求银行卡要走联网联合的道路、成立一个中国银行卡联合发展组织。
当前,在外资云集国计民生的情况下,俄乌战争已经给了我们一点小小的启示和警醒。

还是前文提到的问题:SWIFT对一些俄罗斯银行的制裁,让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暂停了在俄服务,国计民生就这样在事实上倒也并没有进入战时状态的俄国被小小的掐了一下脖子——那么,如果真的进入战时状态呢?

恐怕不仅是掐脖子的问题,交通工具所反映的人流走向、武器运输、物资调配,都会像被扒光了衣服一般暴露。

别忘了,去年的滴滴风波以及滴滴此前“监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出行”的闹剧,并不久远。
6 拆分
图片

图片

当时间走到2023年,去垄断化、去金融化、去马云化、拆分蚂蚁与阿里巴巴,已经不可避免。

事实上,水温也一直在升腾。

2020年9月30日,阿里发布公告,集团董事会成员为张勇、蔡崇信、武卫、J. Michael EVANS、井贤栋、Kabir MISRA,独立董事为董建华、郭德明、杨致远、E. Brje EKHOLM及Wan Ling MARTELLO——没有马云;

2021年7月,另一份最新一期阿里股东名单上也失去了马云的名字,阿里方面回应称:“由于马老湿已不是阿里管理层同时持股比例低于5%,所以对其持股信息进行了隐藏……”;

同月,蚂蚁公布了新15人管理团队,相较过去的20人团队,新增了CCO(首席合规官)李臣、负责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的副总裁尹铭(前人寿高管)、负责大安全事业群的副总裁赵闻飙——首席合规官(CCO)这个职位,在蚂蚁原有团队中根本不存在,这个变化极为耐人寻味;

2022年6月1日,蚂蚁集团官网更新董事会团队信息,引入杨小蕾、史美伦担任独立董事,其中史美伦为港交所主席。由此蚂蚁董事会架构发生变化:过去董事会组成是三位执行董事(井贤栋、胡晓明、倪行军)+三位非执行董事(蔡崇信、程立、蒋芳)+三位独立董事(郝荃、胡祖六、黄益平),而新董事会改为两位董事(井贤栋、倪行军)+两位非执行董事(蔡崇信、程立)+四位独立董事(郝荃、黄益平、史美伦、杨小蕾)。新董事会中,已卸任CEO的阿里合伙人胡晓明也卸任执行董事,阿里创业元老“十八罗汉”之一的蒋芳则卸任非执行董事。

2023年1月7日,蚂蚁集团官方网站发布一份《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显示马云通过解除一系列协议,放弃了对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蚂蚁集团已无实际控制人(目前蚂蚁董事会八名董事中包含四名独立董事,下设六个专门委员会,阿里退潮明显);

图片
一天后,恒生电子(600570.SH)、奥比中光(688322.SH)、金桥信息(603916.SH)、永安行(603776.SH)、吉大正元(003029.SZ)、朗新科技(300682.SZ)六家A股上市公司齐齐发布公告,通告了马云在各自公司的权益减少情况;

同日,阿里巴巴同样公告确认,并强调阿里或其他任何股东均不控制蚂蚁集团。

其实自2022年10月起,蚂蚁就和阿里事实隔离,员工内部直接转岗通道关闭,只能离职后再入职;蚂蚁的工牌也进不了阿里集团的园区;此前绩效特别好的阿里员工,年终奖会额外授予部分蚂蚁期权,这一激励方式也已被取消。

在最新的阿里巴巴财政年度报告中,“阿里动物园”里已不见了那只熟悉的小蚂蚁。

图片

阿里剥离蚂蚁,蚂蚁剥离马云。

而就在蚂蚁集团发布《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的一周前,蚂蚁消金的百亿增资计划就已经获得了重庆银保监局的批准,注册资本从80亿扩张至185亿——国资与实体产业资本齐齐入场,已是风声落地的前奏。

同在1月7日晚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释放出重磅政策信号:

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鼓励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图片
一锤定音,江湖已清。
图片蚂蚁的最新战略架构,已无金融板块


1953年春季,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主席在一个批示中指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年11月16日至24日,中央政治局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代表参加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该文件在1956年2月由中央政治局作了个别修改并确认为正式决议。
决议指出:

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任重而道远,行稳方致远。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14:22 | 只看该作者
马云真相


原创 蓝钻编辑部 蓝钻故事 2023-01-11 08:55 发表于河北

就在上周六(1月7号),蚂蚁集团宣称,马云将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

这两年,关于马云的动态,一直是坊间关注的对象,这位亿万富翁几次三番进退失据,也给大家留下许多想象空间。

蓝钻注意到,关于马云,有一个重要的“命运节点”,那就是2017年春天,马云“私会”特朗普,自那以后,马云后来的人生剧本,似乎就已注定。

图片




图片历史转折

多年后,面对巨额的反垄断罚款,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大概会想起他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谈笑风生的那年春天。

2017年1月9日,美国纽约特朗普大厦大厅,人声嘈杂,记者照相机闪光灯咔咔作响。大厅中央,大选中获胜、距离登基仅11天的特朗普,与梳着小偏头、打蓝领带的马云,正上演“商业互吹”塑料情大戏。此前,他们在房里私聊近40分钟。

大厅里两人的具体对话、表情和手势,当年媒体曾详细转述:

特朗普拍了拍矮他半个脑袋的马云,用他标志性的贫乏语言夸道,“一位非常非常出色的企业家,全世界最好的企业家之一”。而马云的回赞则稍显简约:“他非常聪明,乐于倾听。”

图片

马云约见特朗普,到底要干什么?

简单来说,谈生意,而且谈很大。

马云承诺,阿里巴巴要帮助100万美国中小企业,将其产品销往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而在竞选中频频指责中国夺走了美国就业岗位,甚至威胁要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特朗普,则有一种收果子时志得意满的欢快感,宣称要与马云“一起做一些很棒的事,关于中小企业”。

当年不明就里的媒体,为这段塑料情买单,大笔一挥,标题写“马云将帮助美国创造100万就业岗位”,日媒甚至说阿里此举可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受媒体塑造的乐观情绪影响,国内网友再次发挥编段子的强项,用了一成语:一马平川。

但一向耿直、喜欢拆台的美媒可没那么客气,直言“不要被会谈冲昏头脑”,毕竟两人都是吹牛不上税的主。

最耐人寻味的,当属国内两大重量级国媒的反应。

新华社做了详细的图文报道,请了专家做了基调乐观的解读,但在形容两人大厅互吹那场戏时,一贯严肃的国媒却好像想起了郭德纲和于谦,说那是“热闹‘捧逗’”。另一家国媒《环球时报》先声夺人,以高规格的社论形式评论称,“马云不是去美‘纳贡’,更像去‘扩张’”。

为什么两大国媒会如此反应呢?当时大部分人没来得及细想,都以为只是常规的报道和发声。但今天回想起来,深意藏于细节。

当时特朗普还未正式上任,但对中国已表达诸多不信任、攻击性的话语。虽然美国大选,中国历来是两党的“票房密码”,但像特朗普那样露骨的敌意,还是相当罕见,所以从他成为总统候选人开始,国内就面临如何应对他的问题。

在这种局势下,杰克马突然造访发胶狂,豪言给美国人民带去100万就业岗位,外界难免猜测,他是不是前去“示弱”或“讨好”的?当时国内舆论,因这事产生了认知混乱。比如,《环球时报》社论发表后,很快就有人自作聪明地写道:“特朗普会见马云:一场不被官媒承认的‘纳贡’”。

图片


中国政府面对美国或特朗普的态度,《环球时报》那篇社论表达得非常明晰了: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大门永远敞开,但绝不示弱,更别说像附属国一样“纳贡”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特朗普上台后,中国政府的态度确如该社论所言:他要打贸易战、搞对立,我们奉陪到底,他要合作共赢,我们敞开大门。就像歌里唱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从国媒及时的表态和澄清中我们也能推论出,马云并不代表中国政府态度,其造访特朗普纯属自选动作。2021年11月路透社对马特会再次做的一篇报道证实了此一推论。其中提到,马云造访之前并未知会任何人,且引发了不满。

从这点来看,对中国外交和阿里而言,这次令人浮想联翩的造访,都堪称能抠出两居室级别的尴尬。这或也是第一次,中国互联网公司给政府留下了鲁莽、自作主张和不受控的印象。

路透社那篇报道还指出,“马云和特朗普的会面,是马云与北京双方关系的一个负面转折点”。抚今追昔,这次会面,又何尝不是中国互联网的负面转折点?



图片高光时刻

在马云会见特朗普那会,以及之前一两年,中国互联网尚处发展巅峰期。

各类模式、技术创新不断,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不减,互联网+共享经济成为新的时代热点,甚至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二维码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更与高铁并列,被誉为“新四大发明”,滴滴并购了优步,快手则因为一篇负面文章迅速出圈,拼多多野蛮生长,而抖音横空出世,下沉市场,消费升级,点子碰撞,火花四溅。

至于那几年的阿里巴巴,尽管面临新的竞争对手,但营收、利润同样涨势喜人。旗下的蚂蚁金服,截至2017年4月,已与韩国、菲律宾、印度和泰国的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协议,版图正在亚洲迅速扩张,并拥有了6亿用户,远远超过美国PayPal的1.97亿用户。

用“如日中天”来形容当时的阿里和整个中国互联网并不为过。更难得的,是当时互联网与政府的关系也处于卿卿我我的蜜月期。

2015年9月,国家领导人访美,轰动全球。令人瞩目的,是跟随高层一同前往美国的企业家中,包括一众互联网企业“Boss团”,包括新浪曹国伟、奇虎360周鸿祎、京东刘强东、搜狐张朝阳、滴滴程维、百度张亚勤、腾讯马化腾和阿里马云等。

其中,马化腾是首次随访,马云已随访多次,因此这也是BAT首次合体随访。

图片

互联网大佬随访美国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为此出了一篇解读文章,标题写道,“IT经济成中国新名片”。文章以热情洋溢而自豪的笔调写道:

“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美国,也刷新了美国人的固有观念。他们发现,中国不只生产衬衫和皮鞋,更有先进的互联网创意和产品。”

企业家跟随领导人访问外国,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传统,目的是为了促进国际经贸,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但并非所有企业家都有机会随访,遴选过程由外交部、商务部和贸促会主导和把关,需要结合企业的意愿、战略和体量,以及领导人出访的目的地综合考量。能进入随访名单,无不是“名片型”优秀企业。

与政府良好的关系,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各地方政府近乎全方位给予特殊照顾和保护,光税收这块,互联网公司就戴着“关键科技企业”的荣光,可享受企业10%所得税优惠(一般25%)。

另外互联网属于新经济业态,创新是它的底色,而创新本质是对旧事物的破坏,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容忍,我印象中,当时像共享单车这种依靠互联网+兴起的模式创新,社会上的赞美远多于苛责,包括政府文件在内,人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包容审慎”,各类创新因此空前活跃。

可以这样说,在马云会见特朗普之前一两年,无论从市场、舆论、国际环境,还是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处于高光时刻。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名列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榜单。



图片行差踏错

客观说,马云急着见特朗普,不可能有什么坏心思,无非是在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后,急着想把阿里的电商事业扩张到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美国。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创下史上最大IPO纪录,以2300亿美元市值,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美国媒体把阿里巴巴视为“中国的亚马逊”,他们惊叹阿里的规模,但总的来说,处变不惊,相对客观,可英国《金融时报》就没那么淡定了,声称:

“小心成吉思汗的铁蹄”。

彼时,马云的注意力主要在国内,但阿里进军美国市场的野心早就藏不住了,它在美国搞了一系列投资,其中包括建立面向全美的在线商店11 Main和“国际版淘宝”速卖通。

可阿里进军美国之路并不顺利,自2010年起,它的各类投资多以失败或收效甚微告终,雄心勃勃的11 Main仅维持一年就宣告失败了。

更麻烦的,是美国政府始终对阿里充满敌意,早在2011年,淘宝就被列入美国政府的年度“恶名市场(Notorious Markets)”名单,理由是它销售盗版和假冒商品。

2012年,淘宝壮士断腕,撤下3.8亿个产品页面、超18万件商品,好不容易走出黑名单,可好日子仅仅维持了3年(2012-2014年没查到淘宝入黑名单),此后它每年都在这份黑名单内,至今没下来过。

2016年尤为奇怪,当年5月,马云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私会”,看起来关系很铁的样子,《华盛顿邮报》说,当问起会谈情况时,马云只说了两个字“很好”(Very good)。

但非常不幸,马云与奥巴马的“私会”并未改变阿里在美国的待遇,到了2016年年底,淘宝还是挂在“恶名市场”名单上。

事实证明,跟总统的个人私谊,或单独“私会”,很难改变阿里在美国的遭遇。精明的马云上过一次当了,本应该明白这点,但奥巴马时代结束,阿里开启新一轮“进军”美国的攻势之际,他还是再次选择先“主攻”特朗普,着实令人迷惑。

2017年这场“私会”,到底是谁给马云牵的线,外界也有各种猜测。一说是阿里的最大股东孙正义,一说是阿里总裁兼执行董事迈克尔·埃文斯,另有猜测是特朗普女婿库什纳。

迈克尔·埃文斯曾是高盛副主席,也是2014年阿里美国上市时证券承销商法律顾问,当时刚被特朗普任命为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而库什纳与马云曾共同投资过一家叫 Cadre 的线上房产交易公司。

但最大的可能,外界认为还属孙正义,他先马云一步,刚与特朗普见过一面,并承诺为美国基础设施投资500亿美元,所以马云极有可能效仿孙正义。只是马云可能忽略了,孙正义是日本人,对美国的“纳贡”式投资天经地义,而他是中国人。

图片

孙正义与特朗普

马云想约见特朗普,也不是秘密,早在2016年双十一那会,他就说过,“我想和特朗普见面谈谈”。

作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相当于联合国秘书长助理,正式的联合官员),他持有红色联合国通行证 ,被赋予外交特权,想约见谁并非难事。他甚至因为经常约见或受邀会见外国领导人,人送“编外外交官”雅号。

不过会见特朗普,身边人牵线只是必要条件,更深层的原因可能还是当时阿里正在打一场“进军”美国的关键战役,即通过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国际(MoneyGram International)。

速汇金成立于1940年,是一家位于美国达拉斯的全球知名汇款服务公司,许多深居海外的华侨大概会比较熟悉,它的分支机构遍布30多个国家,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35万个网点,与全球各地银行保持着良好的伙伴关系,它的快速汇款业务能让资金直达全球约24亿个账户。

阿里如果收购成功,金融服务对象将在未来10年有望扩大至20亿,阿里全球电商有望建起更为方便的跨境支付系统,阿里的国际化也将实现质的飞跃。

可能正是因为这次收购过于重大和急迫,促使马云即使明知可能再次无功而返,依然选择约见即将上任的新总统特朗普。但也恰有可能因为这份焦虑过于凝重,令他忽略了会见时机是否恰当——当时特朗普还未正式上任,国家领导人还未见过,当然也就没有预判到,这次会见的负面后果远不止“无功而返”那么简单。



图片急转直下

时间来到2017年11月,特朗普开启他上任以来首次亚洲行,11月8日下午,他牵着妻子梅拉尼娅的手,自专机舷梯缓缓走下,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启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

中方这边,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客随主便,按正常的外交礼仪,外国领导人来华,一般先于天安门广场举行奏国歌、检阅仪仗队、鸣放礼炮仪式,但特朗普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直奔故宫参观。

故宫是中国最辉煌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瑰宝,特朗普不时驻足凝望、惊叹,一个黄金古代器皿吸引了他的注意,旁边陪同的中国领导人笑着说,“这是金的,全金的”。把办公室装修成“土豪金”风格的特朗普,向来对“金”情有独钟,一听是全金的,笑着假装把器皿往怀里抱,皮了一把。

图片

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后,特朗普还之以礼,用平板电脑,向中国领导人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唱歌、背《三字经》和古诗。他当然也没有忘记发推特了,三天之中发了9条访问中国的推文,两次换上以中国为背景的账号封面。

其实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这次中国之行,带来了29家美国企业组成的商贸团,一共签下253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创下中美经贸合作新纪录。原本有100多家企业想参加这次访华之行,不过名额所限,无法全部都来。

我们前文有述,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比较负面。但他正式上任总统后,截止他访华这会,他的态度似乎有所缓和,至少从他的推文内容看是如此,有人分析了他上任后的推特,发现他对华“积极”、“信任”和“期待”态度的推特,分别上升了24%、40%和80%。

2012年,他曾粗暴地写推文称:“中国正在疯狂地用贸易逆差抢劫我们的钱,偷走我们的工作”,但他访问完北京后发的一条推特这样写道:“我不责怪中国,我责怪的是前任领导层(奥巴马)的不作为。”

但这种表象分析,显然极容易错判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总统。

访华过去还不到一个月,特朗普突然宣布,对中国进口铝箔征收最高81%反补贴税,接着又提出反对中国在WTO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再然后通过史无前例的减税方案,将美国企业税从35%降至15%。

这一套王八拳打下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当初在故宫装可爱的特朗普所为。中国人也总算见识了他反复无常的个性。这其中被诓最惨的,就数马云了。

2018年1月2日,在马云与特朗普“私聊”近1年后,蚂蚁金服收购美国速汇金的交易正式宣告失败。

一年多来,阿里历经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三轮艰苦谈判,甚至经历了一次因为竞争对手抢购而将收购价从8.8亿提高至12.2亿美元的惨烈商战,但最终止步于该委员会的阻扰,并向速汇金支付了3000万美元“交易中止费”。

阿里“进军”美国、进一步国际化的战略,因此再次折戟。这算是阿里近10年来国际化道路上最大的挫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交易中止之前,特朗普刚刚否决了中国基金对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公司Lattice Semiconductor的收购案。事实证明,特朗普这老小子从不憋好屁,不像好人呐,他尤其警惕中国公司收购美国科技企业。

其实在美国,远不止特朗普一个人对这场收购紧张。2017年1月,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的消息刚一公布,超过20家组织向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兼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史提芬·纽切纳写信“告状”,要求他中止这次交易。这些人在信中说,“如果中国能够称霸全球的支付市场,它将利用信息、技术、智力和经济实力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危害。”另外,美国众议院议员凯文·约德和艾迪·伯尼斯-约翰逊也要求“全面彻查”这次收购,理由大同小异。

按照收购程序,如果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不批准,阿里和速汇金双方有权利上诉至白宫特朗普处。但早在2017年9月,这次交易被第二次否决、正第三次提交申请之际,彭博社就劝马云不要白费气力了,特朗普一定不会批准,即使加钱、送100万就业岗位,他也不会答应。

说白了,这已无关生意,事关两国政治关系。一句话,马云买美国的水果可以,收购速汇金没门——这要搁清朝那会,清廷早被他们炮轰八百回了。

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认清了形势的马云对特朗普提出“警告”,声称如果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那当初为美国创造100万就业的承诺将失效。可精明的特朗普怎会被你马云开的空头支票忽悠呢?此后中美贸易关系继续受这老小子干扰,直到当年9月,马云宣布正式收回承诺。

至此,2017年春天,两人那场令人遐想的“约会”,以及特朗普大厦那场塑料情戏码,算是彻底露了底裤。

更糟糕的,是几乎在这场“私会”破产的同时,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暴雷、恶性事件频发,声望愈发走低,而政府的监管随之步步加强。



图片资本无序

2018年8月24日,浙江省乐清市20岁女孩赵培辰,因乘坐滴滴顺风车失联。

第二天,犯罪嫌疑人、滴滴司机钟元被抓,他交代了强奸、杀害赵培辰的犯罪事实。事件曝光后,舆论大哗,滴滴向公众道歉。尔后,滴滴再发道歉声明,同时宣布暂停顺风车业务以及深夜服务。

这是当年滴滴三个月内,所遭遇的第二起命案。前一起命案,出现于2018年5月5日,郑州空姐李明珠,惨遭滴滴司机刘振华杀害、抛尸。连续两起命案,令滴滴声望陷入低谷,舆论直指“嗜血”的资本:“资本下,滴滴是血”。不出意外,相关政府部门如坐针毡,紧急联合约谈滴滴,责令其全面整改。

当年与滴滴一样陷入困境的,还有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起始于北大校园的ofo,时间大概为2015年5月。之后资本追捧,摩拜、小蓝、酷骑、悟空、小鸣等单车品牌,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大城市街头。截止2017年,共享单车投放达2300万辆,融资金额高达258亿元。为了便于识别,每一种共享单车都刷上了独特的颜色,当时有个笑话,“颜色快不够用了”。

但是到了2017年下半年,真正的笑话来了,77家共享单车企业,一下子倒闭了20家,市场明显过剩。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经济形势陡然下行,共享单车成批倒闭,连最头部的ofo也被曝出运营停滞、押金难退、融资不力,尔后摩拜被美团收购。风口逝去,泡沫破裂,数百亿财富化作废铜烂铁,留下一大片一大片“单车坟场”。

图片

舆论迅速反转,“共享经济”四个字不再是“免死金牌”,频频被质疑丧失边界。没有技术创新的模式创新,被人视为“假创新真敛财”。用户押金难退,更涉及资金托管这一棘手的金融和法律问题。一时间,欺诈和违约的质疑满天飞。共享单车从最初的“新四大发明”,变成了许多人眼中的“庞氏骗局”。

比滴滴和共享单车还惨烈的,就数P2P网贷平台了。

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的时间更早,国内首家P2P公司拍拍贷,于2007年成立,2013-2015年,行业迎来爆发期,各类资本蜂拥而入,企业注册量短短两年暴涨近10倍。到2016年,行业迎来高光时刻,趣店、乐信、拍拍贷、信而富、融360等纷纷登陆美股,创造了一波又一波的财富神话。

可高光不到半年,什么非法集资、学生贷、裸贷、跑路、爆雷等丑闻纷至沓来,涉及的金额,也一次次令公众咋舌。在互联网这种新兴行业,行业监管往往滞后行业发展。尽管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较早,但直到2016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挂牌成立,该行业才首次有了监管机构。

2018年,P2P正式纳入银保监会监管范畴,意味着强监管时代来临。一大批拆东墙补西墙的P2P平台露出原型,进入集中爆雷期。野蛮的资本游戏戛然而止。2018年-2020年,公众几乎每天都能听到P2P平台跑路、被查的消息,听多了都已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如果说上面三件事算是互联网“洪灾”,那下面两件事就堪称行业“地震”了。

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召开。西装革履的马云,以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的身份出席,并在24日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中国银行当铺论”。

图片

在这篇石破惊天的演讲中,马云似乎完全放飞了自我,金句跌出,口无遮拦:“中国金融根本没有系统”、“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今天中国不应追求适应哪个国家的标准,而是应该思考与未来接轨”。

至于“口嗨”的后果……

11月2日,四部门同时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监管约谈。11月3日,上交所紧急叫停了蚂蚁金服的上市计划。蚂蚁集团原本要在11月5日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原本可能创下全球史上最大IPO。

与此同时,舆论的骂战铺天盖地而来,官媒和自媒体,空前团结,一致将枪口对准了马云和他身后的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资本的傲慢和无知”的标签被牢牢地钉在马云身上。

自此马云“隐身”,再不见于大众视野,公众再听不到他自信大胆时而吹牛不上税的言论。他“口嗨”前,可能并没有料到会引发“地震”,当然也不可能料到地震会触发“海啸”。

2021年4月10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阿里总部所在的杭州,天气多云转小雨,12-19℃,稍有点微凉,市场监管总局给阿里开了一张中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的罚单,182.28亿元。理由为,阿里要求商家“二选一”,违背了市场竞争规则。

电商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早已不是秘密,不少商家因此大受其累。比如,家电企业格兰仕,就曾因此损失惨重,造成20万产品积压库存。

图片

2015年,京东一纸诉状,将阿里告上法庭,索赔10亿。官司打了数年无果,因阿里主张案件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致使案件陷入法院管辖权之争。2019年,唯品会和拼多多以第三方身份加入诉讼。

面对竞争对手的诉讼,阿里人异常霸道,2019年10月,阿里巴巴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强硬回应:

“‘二选一’本是正常市场行为,也是良币驱逐劣币,平台为组织大促活动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和成本,也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商家品牌在货品、价格等方面具有对等力度,这是最朴素的商业规则。”

最终傲慢的人自食其果。史上金额最大的罚款,阿里照单全收,没脸说半个“不”字。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企业别妄想大而霸道。阿里遭遇巨罚,有人说标志着行业野蛮生长时代结束了。行业的前景,也因此迎来从未有过的低气压,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字节跳动,都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个挨罚的对象,人人自危,低头检讨。

但互联网至暗的2021年,并没有因阿里这支靴子落地而结束。

6月30日,在过去几年,时常身处在舆论风暴中心的滴滴,突然宣布成功登陆美股。上市过程神不知鬼不觉,国内媒体一片错愕,事前没有听闻任何风声。滴滴就像打突袭战似的,据说仅仅花了20天迅速搞定整个过程,没有敲钟,没有新闻发布会,更没有大张旗鼓、鞭炮齐鸣。

6月30日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第二天正好是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所有朋友圈和媒体的焦点都在这。滴滴的鸡贼一目了然。事实上它上市之前,监管部门对它已有严厉的警告。换句话说,滴滴非鸡贼,实乃公然对抗监管。

后果我们都知道了,7月2日,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停止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2天后,审查结果出炉,滴滴涉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各大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至今没有人知道滴滴管理层是怎么想的,更没有人知道他们这种行为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难道,他们以为只要在美国上市、生米煮成熟饭,国家监管就拿他们没办法?泄露国家道路信息、威胁国家安全,虽暂无实质证据,但潜在风险怎能掉以轻心?

滴滴这种行为,对其他互联网同行极其不负责任。受滴滴这种公然对抗监管的行为刺激,政府刮起了监管风暴,2021年7月5日,包括“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在内的App,均被宣布进行安全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

12月3日,滴滴宣布,公司启动纽交所退市工作,同时启动香港上市准备工作。但直到今天,滴滴没有等来新的官方措施,未来命运难料。



结论

从2015年中国互联网Boss团随访美国,互联网经济被官媒视为中国经济新名片,到2018年开始的各种爆雷、乱象、傲慢,终于换来一句“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短短数年间,中国互联网从云端跌落泥潭,股价暴跌,裁员不断,APP下架。

诸葛亮说:“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资本的宠儿、官媒眼中的娇娇,中国互联网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骄人”、“作威”两个词。

期间,全球经济下行、国际政局不稳,但互联网人偏偏在这不恰当的时机,叠加上不恰当的行为。局面,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互联网企业家们,一个个意气风发、堆金叠玉,都是市场经济中的能手,但似乎也经常看不清时代局势的真相,更不懂大国博弈的逻辑。马云高估了特朗普“手下留情”、“网开一面”的可能性,滴滴低估了中国政府监管的决心和力度。

做企业难,在不安的国际时局中做国际化中国企业更难。

中国互联网走到今天不容易,所取得的成果,不仅需要互联网人珍惜,也值得所有人珍惜。我认为目前摆在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已不是融资、技术创新,当然更不是想着法逃避政府监管,相反,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监管常态,并重建当年与政府融洽相处的和谐局面。

否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互联网企业与政府间的不和谐,最大的得利者,极有可能是对中国科技行业充满敌意的美国,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竞争者美国互联网公司,这对国家整体利益是不利的。

说到这,我想起2020年特朗普扬言封禁TikTok,当时字节跳动犯的一个极其幼稚的错误。当时字节在面临特朗普的威胁时,在微博发了一则声明,提到“字节跳动始终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不断加大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市场投入,为全球用户创造价值”。

这则声明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敏感的网友却嗅出其中“跟中国撇清关系”的味道(我不评价网友是否理性),结果,作为一家主要由中资控股的公司,在美国被特朗普欺负,在国内也没有得到同情,反而被中国网友谩骂,两边不讨好。

图片

图片

我不清楚当时字节跳动为何要这样写声明。可能,在字节跳动高层的深层观念中,正因为TikTok跟中国有关,特朗普才要收拾TikTok,所以他们想要强调“国际化”而淡化“中国属性”。但在当时语境中,这么写声明明显犯了不懂国际政治游戏规则的幼稚病。

一家企业可以跨国运营,但它的国族属性是天生的,就像你生来是中国人,国籍可以改变,黄皮肤、黑头发的基因却改变不了。

在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的敏感时期,作为一家中资主控公司,成了美国制裁的对象和国际贸易摩擦的牺牲品,有理由感到委屈,但绝不能不承认或淡化自己的国族属性,往轻了说这是策略性地期望特朗普“手下留情”,往重了说是投降派所为。这相当于,两国交战时,你因为害怕敌国过于强大,跪地求饶说自己不是中国人。

庆幸的是,后来字节跳动及时调整了态度,姿态逐渐强硬起来,原本被特朗普逼得打算将TikTok出售给微软或甲骨文,后来声明要跟特朗普打官司。这种强硬的姿态,与舆论一致,也契合中国政府一贯立场。

果不其然,当它与国家同频时,国家出手挺它。我记得外交部发言人频频发声为TikTok背书、打气,《环球时报》也发了社论,人民网则连发三篇评论支持字节,2020年8月28日,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更是像给字节打了一针强心剂。

这事说明,中国政府非常愿意支持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当然也乐见他们在海外“攻城略地”,像Tik Tok这种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再来一打也不嫌多。

这几年,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批评、约谈多了起来,我相信这绝不是为了打压行业,只是纠正过去一两年来行业中出现的大量危害公众利益、浪费资本的问题(客观存在),最终目的是为了行业更好的发展。

这一年来,中概股暴跌,平台型互联网企业陷入困境,我觉得也是中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最近美国又在打压阿里云计算业务,因为其股价暴跌,华尔街升级对阿里的诉讼,甚至马云个人也被列为诉讼对象,而阿里、马云一旦败诉,或将面临千亿级别的赔偿。

如果中国政府的监管,真是为了打压互联网企业,那中概股、阿里、Tik Tok遇到这种事,中国政府本不必着急。但中资企业在外受困,政府可能比当事企业还急,否则,他们不会频频为他们的“冤屈”发声。

前段时间,中国政府为美国打压阿里云计算表达了抗议,央行也对中概股波动罕见的发了声明,并特意提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针,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说到底,政府的监管也好,舆论的苛责也罢,都是为了互联网更好的发展,是为了让互联网与国家、公众的利益拧成一股绳,而不是要遏制互联网。

互联网企业,充分信任政府出台监管政策的“善意”,非常重要。尤其在面临像美国这种巨大的外部压力时,企业与政府的信任纽带一旦断裂,最终必是行业的灾难、国家利益的损失。

事实证明,当政府与企业相互信任,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时,即使如特朗普这种无赖也无能为力,所以至今,TikTok依然掌握在字节和中国人手中。

对于行业来说,Tik Tok这事另一个教训是:企业,无论做多大,也无论有多么的国际化,始终与本国政府立场、态度,与国族利益保持同频,才是最明智的生存法则。

过去不少企业家,对于如何处理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都会有一套自己的理解。比如马云说过,“要和政府谈恋爱,但不要嫁给它”。企业与政府保持恰当的距离,从预防腐败、维护市场经济公正性的角度来说,是对的,但如果把这种世故的生存哲学视为企业唯一的政治智慧,那就未免太狭隘了。

其实政治的本质是立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明确自己的国族性,鲜明地与本国政府、国族利益保持一致,就不会出大错。往最坏的情况来说,就算完全丢掉了美国市场,还有中国这巨大的市场可依赖。想想,如果当年字节因为特朗普的威胁而真卖了Tik Tok,那它极有可能在丢掉美国市场的同时丢掉中国用户的信任,弄不好又会成为舆论眼中的“美帝良心×”。

注意,我并不主张互联网企业与美国“脱钩”,这是不现实也是不明智的,相反,中国互联网企业,从融资、收购到技术引进,更需进一步与美国经济“骨肉不分离”,令美国政府想打压也打不成,就像Tik Tok那样,特朗普打压它时,美国年轻人用户最先表示反对,我只是想说,在大是大非的立场(政治)问题上,企业旗帜鲜明是企业最佳的生存之道。

在外部环境越是艰难的时刻,越需要内部的团结,越需要政企之间的和气。我相信行业困境总有消散的一天,也真心祝福阿里、滴滴、字节,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所有企业,都能行稳致远,路子越走越宽阔。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4:20 | 只看该作者
马云,换个活法

以下文章来源于盐财经 ,作者何子维
财大易晟金融学院

导读:时间回到2020年11月3日那个渐入冬日的寒夜。

来源:盐财经(ID:nfc-yancaijing)

时间回到2020年11月3日那个渐入冬日的寒夜。

一纸公文暂停了蚂蚁的上市,一个“冲击全球自有资本市场以来最大规模的IPO”的故事猝然生变——这不仅令部分互联网人从中大赚一笔的脚步停止,随之而来的还有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重新审视。
两年多过去了,有人说互联网企业迎来了“强监管”,并集体跻身一场增效降本的马拉松,业务调整和人员优化之外,行为规则也发生了改变,许多企业久久不能适应。
蚂蚁亦不例外。尽管它不断作出系列瘦身,但似乎都不温不火。
就在几日前,2023年1月7日,一则关键性改变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若用一句话来总结其改变的核心:蚂蚁不再姓“Ma”。

中国传统文化极其看重姓氏,一家规模巨大的中国企业“姓氏”的变化,自然不是改改昵称那么简单。
它是一家企业对血缘、纽带的重估;也是为了迎头赶上中国互联网的第三个十年的列车,几乎所有互联网人都在换一个活法。
我们需要仔细看,究竟是个什么活法,才能不会轻易被甩出这趟已经启动的时代列车。
两年多后的这一退
事情还得回到“蚂蚁搬家”那些变化的细节里。
发生变化的,一是人。
虽然马云对蚂蚁的持股比例没有变化、也较少,但他的投票权,从超过一半的53.46%,降至了现在的仅6.2%。
这意味着,蚂蚁进入了无实际控制人的时代。这家企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过去由马云点头,现在由股东们讨论后再办。
虽然马云对蚂蚁的持股比例没有变化,但他的投票权已降至6.2%

淡化了马云个人的话语权,还不算了结,蚂蚁对其管理层也做了分割。之前与阿里属于同一组人马,如今不再交叉使用。

人的彻底分开,说白了,是淡化一家企业对一个人的高度依赖性,通过制度的安排实现风险分散;同时,也是对旧模式、旧的做事方式的告别,退一步不过是为了更进一步。
为何?这就是发生的第二个变化——监管的态度与方式。

众所周知,蚂蚁的前身就是支付宝。2011年,外资在获取支付业务牌照方面有限制,马云索性就把支付宝业务从阿里独立出来,成立了蚂蚁,带来了有关支付方式的一次巨大创新。
正是因为这种创“新”,这种与传统银行的错位发展,使得监管需要不断更换思路,重新审视这一新兴事物,也为今天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计划上市前,蚂蚁曾一度弱化自身的金融属性,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
表面上,想要修正这一点,很简单,不过是让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罢了。
但事实上,如何既保留原有的好处,比如普惠金融,又能解决问题,即控制风险,尤其在经济衰退周期,不至于酿成类似部分房企资金链断裂后的爆雷结局——重新评估和更换对蚂蚁的监管态度与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抽丝剥茧。



于是我们看到,首先,新的资金入局蚂蚁。



比如,蚂蚁的第二大、第三大股东分别是,占比10%的杭州金投数科和占比6.491%的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



穿透股权架构进一步发现,前者的实际控制人是杭州市政府,后者为中国国有企业中国信达资产管理之附属公司。



股权分散化、多元化,国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蚂蚁已经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



其次,蚂蚁共计获得超百亿元的输血,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至185亿元。



无论是控股,还是增资,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蚂蚁更合规、风险更小,尤其是使得它的金融活动能长期撑起其体量庞大的消费信贷业务。



蚂蚁的问题,也是同时期冒出来的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问题。



因此,就在蚂蚁公告发出的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也发声了。



他说:“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



这被外界认为,是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即将落幕、平台经济发展即将走向正轨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图片
线上支付应用帮助改变了中国人金钱往来的方式



不过尽管蚂蚁的整改逐步到位,但市场上关心的问题,“蚂蚁距离再次启动上市”是不是“又进了一步”,似乎并不顺畅。



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蚂蚁回应称,目前没有启动上市计划。此外,从技术层面上看也存在难度。按现行规定,在我国上市发行股票,对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保持稳定有较高要求。比如,科创板要求两年;赴港上市的期限虽短,但也有一年的要求。



总的来说,蚂蚁重启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蚂蚁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是否如过去一般性感、动人,则是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早在去年5月底,富达投资已将蚂蚁的估值下调至700亿美元。而当时蚂蚁计划上市前,这家全球最大的专业基金公司给予的估值是2350亿美元。



前后对比,蚂蚁缩水了7成。



需要强调的是,数字的显现往往是滞后的,事件才是风向、才是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蚂蚁经历此番调整后没几天,1月10日,又有了杭州市委书记去蚂蚁调研、杭州市与阿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一连串事件。



而2023年才过去十几天,不仅阿里的股价涨超30%,整个中概股板块近期都迎来了一波史诗级反弹。可见,大家对市场的预期是相当明显的。






图片
不退的“时代中的马云”



一只蚂蚁的力量,常常被人们忽略。于是个别蚂蚁开始野蛮生长,甚至横冲直撞。



在互联网行业,出现的诸多乱象,诸多不公平竞争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远不只一只蚂蚁。



随着监管趋严,野蛮生长的蚂蚁们再次回到合规上。



与此同时,它们也在为过去对增长的“过于乐观”“激进扩张”埋单。



就像裁员早已不算新闻,同样的是,哪怕“裁员没年终奖,字节跳动员工与HR互殴”,也只是作为新年初延续往年增效降本的一顿家常便饭,拿来博大伙一笑便无人再提。



图片
2023年1月4日,有媒体曝出字节跳动裁员1.1万,员工与HR矛盾激化当场互殴的消息。字节跳动相关人士随后回应,该网传信息不实



不一样的是,转眼来到的2023年,是中国经济休养生息的一年,也是平台类企业的复苏之年。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一年“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决策层对平台经济的态度很明显,关键是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大显身手。



短期之内,需要监管跟上变化,完善治理体系。



就像此次蚂蚁的调整——跟上了,政策的不确定性减少,企业才能对未来做出连续性和统一性的规划,理清风险的本质,划定业务的边界,市场的信心就会跟着回来。



长期而言,要发展经济,用今年流行的话来说要“拼经济”,就不能只停留在监管政策层面,而是全社会要达成共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雷军在小米上市之前,特别热衷于向市场植入“小米的估值=腾讯×苹果”的观点。



图片
2018年6月,小米举行IPO路演,雷军表示,小米的估值是腾讯乘苹果,“因为小米是全能型的”。后来雷军也解释道,这个说法只是在开一个玩笑



翻译一下,雷军不过是想告诉资本市场,小米不单是苦哈哈地做制造业,还是插上了互联网想象力翅膀的高估值企业。这与蚂蚁当年的金融与科技之辩,或许异曲同工。



结果是,小米上市后,市场并不买雷布斯的帐。



买不买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观察要思考,雷军这几年还提小米“姓互联网”“姓科技”吗?



大众的情绪在变化,企业家不傻,他们都在努力换一个活法。



尤其是那次损失高昂的演讲后,马云被教育“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结果是什么?



可能是,企业的重心放在迎合大众的情绪,而非深耕主业和技术积累。



可能是,“退休”被当作靠枕,“求稳”被挂在嘴边,去年年末互联网大佬的年终复盘集中在“反思管理的问题”,而非“反思增长的行动”。



可能是,过去一段时间,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企业都开始宣传,要把资金和人力投入芯片的研究,或是参与新能源汽车的飞驰。结果是,盲目的多元化拖垮了它们当中的一部分企业。



图片
杭州郊外,数千辆被废弃的新能源汽车停放在空地上,犹如“新能源车坟场”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需要警惕,我们从不轻易地放弃每一次批评;



那么对“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恶意解读,是否也需要警惕?



商业,归根到底是企业家精神的一场释放。



在这个释放的过程中,中国诞生了一大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包括大量民营企业。



如今,中国的红利还在,中国互联网的红利还在,但一旦企业家精神消失了,有钱的企业家也不会砸钱搞芯片、搞汽车,没钱的企业家更不会关注生产性创新,以及用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了。



我们看到,刚刚结束的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并要求“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经过三年大疫,可能有个别企业的发展信心和景气指数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如初,但必然会有大批企业干劲十足。关键是让后者的发展有安全感、踏实感,不用担心不确定性。

企业在换个活法,我们也需调整看法。

两者是同步的,万万不可只指望对方改变,自己却在原地打转。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7#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11:53 | 只看该作者
别造谣了,阿里巴巴是不可能出走中国的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3-01-27 20:39 发表于广东

前几天一直有人问我怎么看阿里把全球总部搬到新加坡这件事。

我当时就说,不可能的,阿里脑子又没有病,跑到新加坡去干啥?还特么全球总部,如果说在新加坡建一个东南亚,甚至海外总部,那都很正常,扩展业务嘛。

但你说整体挪到新加坡?这不得把京东跟拼多多们给乐死啊。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阿里已经成为中国电商巨头,但它是没有办法成为全球电商巨头的,到东南亚,印度之类的地方,搞点噱头,玩玩投资,可以没问题,反正持续往里面投钱,别指望赚钱,然后倒腾点股权给同行,赚点投资收益,没毛病。

但也仅此而已了。

全世界范围内,唯有中国有条件提供能覆盖14亿人口的电商大市场,这背后是统一大市场,健全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磨合多年,行之有效的电商生态环境。

阿里一年能在中国赚多少钱?

海外还有哪个地方能提供十分之一的收入可能?

你进入美国市场?别看杰克马买了扭腰的豪宅,合伙人蔡先生还当上了NBA的老板,但老美人家对于内外亲疏分得相当清楚。

Tik Tok去年遭遇美国全面禁令,有七个州宣布政府设备禁用Tik Tok,理由当然是信息安全和数字安全。

这件事从2020年特朗普强迫Tik Tok卖身以后,一直在纠缠,海外版的Tik Tok已经算是在安全上彻底躺平了,甚至连数据都放在了美国那边,什么FBI之类的机构肯定也有派人监督的。

但那又如何?所谓存量博弈之下,你拿到的流量多了,别人的流量就少了,那么人家就要不开心了,这么多多年来,大把的政治献金花出去,金主爸爸不开心了,自然有政客出面来推动法案限制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被美国政府这一番折腾,Tik Tok在美国的各项数据蹭蹭往下掉,竞争对手们也不藏着掖着,各种上手段的“借鉴”,都不用去猜,如果这样搞,还没把Tik Tok的生意搅黄了,下面还会上新的手段。

我记得看过一个台湾学者谈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人家说得很清楚,让我们多看看西部片,美国人当年为什么要对印第安人赶尽杀绝?真的是为了钱吗?

强盗们想的是生存空间,我把你杀了,你死了,我可以忏悔,拍点风中奇缘之类的片子,来个虚假的自我反省,反正现在画地为牢,留下几十万印第安人还特么是被反复洗脑过的,那就成了吉祥物。

假如印第安人还有几千万呢?还占着一大片地盘呢?那当然还是要用三光政策来对付,除非人家一夜之间变强了,能把侵略者打得满地找牙,那就会换个方式,居高临下的搞道德拷问。

过去很多人把他们想的太好了,到后来才发现根本是自己一厢情愿,人家不抢你不是因为他道德底限有多高,人家养韭菜割韭菜的套路,来来回回玩过多少次了,不割是因为还没到时候。

所谓美元的周期不就是这套把戏吗?只不过中国韭菜杆都淬过,老美生锈的镰刀有点割不动了,在国内人家拿你无可奈何,但还能用各种长臂原则来折腾你,比如说芯片,层层加码,这里何尝又有什么他们之前吹的自由主义,尊重市场呢?

至于海外的,有些人家直接就开抢了,闻泰收购英国的芯片企业都一年多了,人家居然就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要求撤销这次收购,其中赔偿,补偿更是一字未提,这都是明明白白的抢了。

有傻叉地产公司老板跑到英国,以为财产转移了,成为世界贵族公民了,就能快活了,谁知道突然来了一张美国传票,认定他贿赂了美国官员一瓶红酒,还有差旅费。

呵呵,别告诉我权贵们到萝莉岛去跟未成年人玩耍都是付费的,如果付费这叫啥?如果是免费,这算不算贿赂?

网络上疯传的拜登家族丑闻,怎么美国公正严明的执法机构没人去管?

说白了,人家就是看准了你一条肥羊,到了人家的狼圈里,张开后槽牙就开啃,又怕自己“文明”的画皮被人剥了,于是随便找了个你羊居然吃草,损害了植物权益的借口来搞事情。

这时候当然有一群反思怪过来各种为狼们解释,偏偏没有人去问任大经济学家,怎么看这个欧美人对中国企业家不友好的事。

友好是有条件的,不友好才是常态,假如你能强到把它一个强势的产业按在地上摩擦,那么当老板的要小心孟晚舟女士的事件重演,当然了孟女士最后能顺利回国,多亏了有国家在背后撑腰,倘若傻乎乎的,自以为有钱人就是世界高级公民,那最后落到什么下场,只有天知道!

这次俄乌冲突爆发,那些俄罗斯富豪的财产引起了群狼的觊觎,要知道这些俄罗斯富豪手上的财产主要都是浮财,还真没有什么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的大企业。

但人家说拿走就拿走,也不管富豪们怀里揣着几本护照,反正蝌蚪变成了青蛙没有尾巴,但人家可以揪住你做蝌蚪时的小尾巴,反对无用。

这个时候,还有人跟我说跑到新加坡去,富豪们就安全了。

新加坡区区一个弹丸之地,能生存到现在,靠的就是在大国之间各种走位风骚夹缝里求生,你一个带着钱跑出来的富豪,分明就是条公海里的大肥羊,新加坡能保护得了你?它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真有事情发生了,所谓配合美国政府的要求来完成收割,那才是人家最终的抉择。

咱也不说别人,就说说HK第一富豪李嘉诚,那该机灵吧,跟英国人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最后终于醒悟了,人家的养羊策略,赶在屠刀落下之前,赶紧带着财产回来了HK。

什么海外信托,什么家族信托,呵呵,人家没收割你的时候,当然还跟你讲讲物权法,私有财产的神圣,真要动刀子的时候,那法律无非就是国会走个过场的事,说改就改的,怎么?你以为俄罗斯富豪都是二傻子吗?不懂所谓家族信托的那一套?

过去美国对阿里很友好,那是因为阿里赚的中国的钱,到纳斯达克上市,还给大家分红,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资本们躺着就把钱赚了,并没有妨碍到权贵们的利益,它脑子又没病,干嘛要搞事情?

好了,阿里突然就像你们说的那样,脑子坏掉了,直接把大本营搬到新加坡,一个掌握了中国商业如此庞大数据的企业,真的要那么干,那就是不想在中国继续干了,你看现在中国网络购物真的离了阿里就玩不转了?

京东拼多多哪个满足不了你买买买的需求?

网络一旦形成,谁来都是一个流程,并不会说没了你张屠户人人都吃带毛的猪,就连玩视频的抖音,现在人家都做起了电商。

带不走关键数据,没了大本营的根基,阿里就是个无根之木,在中国的阿里是个巨头,在新加坡的阿里注定要塌台。

所以阿里真的跑路了,最倒霉的是谁呢?

可能是从阿里套现,实现财富自由,跑到海外当世界公民的一群人,他们对于华尔街的资本来说,已经没了利用价值,口袋里又装了太多的钱。

这么多年来,谁没跟美国的政界交流过感情?

谁敢说自己一生经得起FBI的反复审查?人家可是长臂原则辖制,又擅长使用栽赃陷害,分分钟就是一个罪名,吃了你的大户。

这几天全网都在热议《狂飙》,有人居然在其中看出了励志的一面,什么底层人物的阶层跃升。

风口上的猪都能上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些人看起来好像抖起来了,但男主角靠着黑道得来的荣华富贵真让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

他最重视的一切都一一离他而去,日日夜夜担心自己罪行暴露,人生不是爽文,世界有一套运行规矩,非要逆天而行,最终飞得多高,跌得就有多惨。

高启强在认识安欣以后,如果没有动妄念,只是一门心思把卖鱼的生意做大做强,哪怕没有做那么大,当个做水产生意的小老板,一样能过得很滋润很开心。

但人性就是那么的贪婪,简单的生活不要,非要把自己往复杂里整,折腾到最后,把自己所珍视的一切都亲手毁了,这才满意了。

古老传说里,吊死鬼在想找替身都会在墙上画个圈,圈子外面各种天花乱坠,好不热闹,被当了替身的明知道可能有危险,偏偏还搬着凳子,以侥幸心伸着脖子看那骗人的热闹,结果脑袋往圈子里一伸,这就走不了了。

今天阿里出来辟谣了,造谣的还在吹那边的风景独好,当事人第一个坐不住了,企业的根本到底在哪里,企业又是靠着什么走到今天,没有人比它自己更清楚。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8#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18:51 | 只看该作者
淘宝天猫大重组,地盘重新划分


原创 晚点团队 晚点LatePost 2023-04-12 22:36 发表于北京

国内电商业务成为阿里巨变后第一个调整的业务集团。

文丨祝颖丽 陈晶 管艺雯

编辑丨管艺雯 黄俊杰

2023 年 4 月 10 日,淘宝天猫商业集团进行了一次总监(P9)级别以上的管理层会议,宣布再次调整一年前刚完成整合的国内电商业务。

2022 年初国内电商业务的重组被阿里员工们视为淘宝和天猫全面融合的标志,淘宝、天猫这两个阿里最重要的事业群被打散,按照职能重组为产业、用户、平台三大中心,向当时刚接管该业务不久的大总裁戴珊汇报。

上述人事变动直到去年中才基本告一段落,员工们有了新的领导、新的职责,制定了新的目标和汇报内容。半年多过去,他们可能又要重新经历一遍。

这次调整,拆开了一年前合并在一起的产业中心,按照丰富性、品牌和高频驱动划分为三个行业发展部,它们不再冠以淘宝、天猫的名字,但大致可以对应曾经的产业中心和本地零售:

行业发展 1 部:丰富性驱动,主要业务包括淘宝服饰、小金刚行业(潮流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珠宝等)、淘特、国内批发 1688 等业务,由资深副总裁汪海(花名:七公)负责;

行业发展 2 部:品牌驱动,主要业务包括天猫服饰、快速消费品、消费电子、手机天猫、天猫国际等业务,由副总裁刘鹏(花名:奥文)负责;

行业发展 3 部:高频驱动,主要业务包括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食品生鲜等业务,由副总裁刘一曼(花名:一漫)负责。



调整后,三个行业发展部成为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最重要的业务单元。产业中心不复存在,原负责人副总裁杨光(花名:吹雪)确认即将离职,可能创业。



目前,行业发展 1 部、2 部、3 部各自的负责人汪海、刘鹏、刘一曼,以及此前成立的用户中心负责人俞峰(花名:玄德)和平台中心负责人王明强(花名:思函),五人均直接向淘宝天猫商业集团 CEO 戴珊汇报。



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独立后,也在陆续补充必要的职能负责人:



首席财务官(CFO)由原淘菜菜负责人李博担任;

客户服务负责人由原平台策略及运营中心负责人、副总裁王明强(花名:思函)兼任;

市场和公关负责人由阿里妈妈负责人、副总裁刘博(花名:家洛)兼任;

技术负责人继续由淘宝天猫的技术负责人余刚(花名:若海)担任,同时管理一部分从原阿里集团 CTO 线分拆而来的团队;

原阿里集团供应链中台、业务中台主要团队直接并入淘宝天猫商业集团。



该调整是两周前阿里集团 “1+6+N” 最新架构的延续,目前,阿里集团中后台职能部门进入到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的团队已经拆分结束,阿里的国内电商业务也成为阿里巨变后第一个调整的业务集团。



多位阿里员工预计,接下来就是中层换血,影响依次传导。有员工担心新的负责人会把原本在淘特的内卷工作氛围带来;也有员工感慨,又要进行新一轮汇报。



频繁的组织调整是阿里面对竞争和变化时的习惯性反应。过去,组织调整代表着新的领导、新的策略和新的想象空间。



阿里国内电商业务面临两难:在单个手机应用里,它既需要品牌商家们在平台上投放更多广告,以维持利润增长,满足股东期望;又需要引入更多更便宜的货品和拼多多、抖音竞争,这不免和品牌商家产生冲突 —— 没有品牌希望把旗舰店和 Outlets 店开在一起。



今天阿里面对的挑战是电商业务市场份额的被侵蚀、收入下滑。一位阿里老员工说,阿里这两年的调整动作,带来的更多是人事动荡而非对业务问题的直接解决。作为中层的他们,无恒产,也就无恒心。而对于企业来说,组织调整应是业务调整的结果,而不是反过来。

电商业务换了两位核心负责人

汪海的业务版图主要包括了原产业中心的淘宝服饰,宠物、潮玩、运动户外、珠宝等 “新四大金刚” 行业,以及淘特、1688 等业务,划分标准在内部的解释是围绕商品和商家两端提高 “丰富性”。



汪海未来的工作重点,商品端将放在挖掘更多高性价比的商品,商家端将拓展更多个体商家。用户端将带领团队在今年实现淘宝 3.5 亿 - 5 亿的日活跃用户目标。《晚点 LatePost》了解到,上周五(4 月 7 日),用户中心各部门负责人已经向汪海整理汇报了用户相关的现状。



汪海今年 44 岁。他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3 年进入阿里,至今已 20 年。他从淘宝的 DBA(数据库管理员)做起,到 2017 年开始独立领导 CBU 事业部,成为 1688 总裁。2020 年,他主动请缨成立 C2M 事业部,上线 “淘宝特价版”。次年,因淘特的业务增长快速,他晋升为阿里合伙人。但增长仅仅持续了两年,淘特去年整体裁员 20% - 30%,相当比例的员工和业务划回淘宝。



这次调整证明,汪海没有受淘特业务的影响,他走到了阿里核心业务的关键位置。



我们了解到,接下来淘宝应用的流量将探索由过去倾斜品牌的官方旗舰店转向倾斜品牌商的低价品,这也是今年淘宝天猫五大战役之一的 “价格力” 战役的一项重要举措。



阿里是大电商平台里对商户最友好的一家。淘宝天猫将大笔流量导向店铺,在每个商品页面放置醒目的店铺入口、为店铺提供多种工具运营流量。作为对比,拼多多选择突出商品,淡化店铺的存在感。



刘鹏接下来将负责解决新商业集团的利润问题。他过去管理的原 B2C 事业群被拆分,包括天猫超市、淘鲜达、食品生鲜等在内的业务被划分到本地零售行业发展部。拆分后,刘鹏还管辖着包括猫享自营、天猫奢品、天猫国际等业务。



此外,原本产业中心的天猫服饰、快速消费品、消费电子等行业也转而向他汇报,业务由品牌驱动。部分阿里员工猜测,平台中心的天猫招商和规则等业务未来可能也会交给刘鹏管理。



淘宝天猫的收入由客户管理收入和佣金构成,即广告费和商家成交额的抽成,多年维持在 2:1 水平。2020 年三季度后,阿里财报只公布两个收入的总和。



据了解,到 2022 年,阿里广告收入有七成来自天猫品牌商家。



刘鹏面临的压力不小。过去两年,因为外部环境和竞争压力,淘宝天猫的收入增速持续下滑,2022 年最后一个季度同比下滑 9%。



刘鹏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还拥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EMBA 学位。他曾在海尔、苏宁电器、麦德龙集团等知名零售企业担任高管,2015 年初加入阿里时任天猫国际事业部总经理,4 年后升任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裁。



阿里员工对刘鹏的评价是严谨、正气、不摆架子,一位和刘鹏开过会的阿里人士评价其不喜欢 “大空话式” 的沟通方式。



汪海和刘鹏目前是淘宝天猫商业集团里最核心的业务高管,二人分管的业务,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贡献了整个阿里集团几乎全部利润和近四成收入,同时贡献了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的几乎全部收入。

淘宝天猫整合之路

图片



天猫(最早名为淘宝商城)原本是淘宝的子集,聚拢了一批品质和服务更好的商家。2009 年,时任淘宝网 CFO、COO 兼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将淘宝上的商家拆分为品牌商家和个体卖家,分别入驻淘宝商城和淘宝。



2011 年,天猫正式从淘宝独立,有了自己的定位和域名。张勇认为淘宝和天猫可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淘宝赚广告费、天猫赚佣金 —— 当时他主导创立的 “双 11” 购物节的成交额(GMV)还没过百亿元,品牌客户也没有养成在电商平台投放广告的习惯。



但移动互联网让天猫不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2014 年,阿里举集团之力将淘宝变成了中国用户最多的购物应用。天猫也开发了独立应用,但其提供的商品只是淘宝的子集,消费者没有动力单独装一个应用,面对更少的商品选择。



移动化转型过程中,用户产品、平台规则交由淘宝探索;行业发展、品牌营销等与商业更贴近的实践则几乎由天猫完成。2017 年底,淘宝事业群和天猫事业群各设总裁,前者是蒋凡,后者是靖捷。



但淘宝和天猫分开运营的问题也逐渐显著。比如很难统一行业的资源,在营销、履约体验上积累行业产品和运营方案;流量分配上,价高者得,天猫会逐渐挤压淘宝卖家的生存空间,伤害生态的丰富性。商家也能感受到割裂的问题,他们没有一条有效的成长通道,要从淘宝升级为天猫店铺,只能冒着失去老客户的风险再开一家店。



2019 年初,拼多多上市后半年,蒋凡从淘宝总裁晋升为淘宝、天猫总裁,开始统一调配流量和供给;与此同时,他还将淘宝的用户产品、平台规则、搜索推荐等业务中台化。



2022 年初戴珊接手后,再将行业端进行彻底的融合,实现品类总经理负责制。



在这一轮调整前,淘宝天猫已经拆分了部分业务。比如在服饰行业,天猫服饰以品牌驱动,淘宝服饰的运营逻辑则与上新的频率、特色本身有关。去年底,于 2022 年初合并的服饰行业又重新分拆,其中天猫服饰交由天猫汽车负责人陈曦(花名:激云)负责,淘宝服饰则由原负责人陈利娜继续管理,与其他非标行业合并为 “特色中心”。



据了解,汪海、刘鹏并不会在每个行业里区分淘宝和天猫,而是根据用户需求和类目特性来区分,比如刘鹏分管的消费电子、快速消费品、天猫服饰都是品牌更为强势的行业;而汪海分管的淘宝服饰、潮流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珠宝则更注重商家和商品的丰富性。



站在当下的节点,淘宝天猫有着和 6 年前相似的诉求 —— 通过明确的分工找回赚钱以及用户增长的动力。



2017 年,淘宝和天猫分设总裁,蒋凡带领淘宝继续沿着产品化的方向发展,培育内容生态、创造新的流量来源;行业方向上则开始挖掘新奇特的长尾商品;靖捷则带领天猫把服务商家、实现极致商业化作为首要目标。这几乎也对应着汪海和刘鹏如今各自的目标。



不同的是,6 年前,阿里市值同比翻番,接近 5000 亿美元,是中国电商行业毫无疑问的第一名。2023 年,这个数字只有那时的一半。如今去掉包袱的淘宝天猫新商业集团,需要重新找回过去的战斗力。

本地零售地位提升,一个迟到 3 年的业务板块

此次调整,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与本地零售相关的业务重要性上升,首次作为独立的板块和品牌驱动业务(天猫、猫享自营等)、丰富度驱动业务(淘宝、淘特等)并列。



包括天猫超市、淘鲜达、淘菜菜、原 B2C 事业群下食品生鲜行业被整合在一起,向副总裁刘一曼汇报。刘一曼 2012 年加入天猫,从天猫市场部的大客户运营做起,8 年后成为天猫国际业务负责人,2021 年 7 月开始负责天猫超市。



现在她接手的是一块阿里探索近十年,但始终没有形成合力的业务。



天猫超市诞生于 2011 年,是为消费者提供半日达、次日达服务的线上商超,今年 3 月刚推出最新的半日达服务,年底将覆盖全国 20 个城市;淘鲜达则在 2017 年上线,它将大润发、盒马鲜生等线下商超的部分商品同步到线上,为消费者提供一小时送达服务;淘菜菜开始于 2021 年,为社区团购模式,消费者当日下单,次日在自提点自提,主打下沉市场;原 B2C 事业群下食品生鲜行业售卖的农货生鲜,则通过快递运输,两三天内送达。



以上几块业务都是为了满足用户一日三餐、日常生活的消费需要,在此次调整中被归类为 “高频驱动” 的业务。



张勇今年初在内部曾表示,过去阿里的主体业务是 “空中一张网,销售无边界”,通过疫情,阿里深刻意识到了互联网没有边界,但骑手和电动车(的配送距离)有边界,“我们要抓住这些动态的东西,很多领域不是阿里已经做好了,而是连碰都没碰。”



某种程度上,将阿里本地零售相关的高频消费业务整合在一起,是阿里 3 年前就想做的事。



2020 年 4 月,天猫超市事业群升级成为同城零售事业群,整合了天猫超市、超市生态(淘鲜达、饿了么新零售)等业务。



在时任该事业群总裁李永和(花名:老鼎)的设想中,阿里的同城零售业务被他称为 “地猫”,从命名上来看,这是一个和 “天猫” 一样拥有巨大想象空间的战场。



一位阿里内部人士表示,当时同城零售事业群是阿里董事局主席兼 CEO 张勇重点关注的 1 号项目之一。



2021 年 7 月,同城零售事业群被一分为二:天猫超市业务被分出来与进出口事业群合并,三个月后这两块业务升级为 “B2C 事业群”,由刘鹏负责,向张勇汇报;同城零售事业群保留淘鲜达和饿了么的新零售团队,继续由李永和负责,李永和还从王磊手上接过了本地生活业务(饿了么、口碑等),向阿里巴巴合伙人俞永福汇报。



一位阿里人士称,李永和在接手本地生活业务后希望将 “地猫” 进一步做大,以天猫、饿了么作为流量入口,除了阿里体系内本地配送团队蜂鸟、点我达之外,也接入其他配送团队,让消费者在天猫、饿了么购买的日用品、服饰、数码等商品在一小时或者半日之内送达。



但 “地猫” 的设想还来不及进一步落地,仅上任本地生活公司 CEO 一个月,李永和就因为阿里女员工黑天鹅事件引咎辞职,俞永福紧急接任。



上述阿里人士表示,即便执掌阿里本地生活之后,同城零售依然占据了李永和的不少精力,零售出身的他会发挥一个零售人的想象猛做零售;但对于在阿里身兼数职的俞永福来说,他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到整个盘子中只占了不到 10% 的同城零售中去。



慢慢地,“同城零售” 这一说法在阿里内部越来越少被提及,“地猫” 的规划也被暂时搁置。



阿里的社区团购业务也经历了多轮变动。阿里曾有四个团队(饿了么、零售通、菜鸟、盒马)同时探索社区团购,2021 年 3 月,阿里将这几个团队整合成 MMC 事业群,由阿里巴巴合伙人戴珊带队,刚成立时戴珊宣称对社区团购的投入将不设上限,并在当年立下了一年完成 1200 亿元 GMV 的目标,但到 2021 年底实际成交额仅 200 亿元。



2021 年中,原 B2B 事业群运营财务总监李博接任 MMC 事业群渠道,实际负责 MMC 业务的日常管理,向戴珊汇报。2021 年 9 月,MMC 业务更名为淘菜菜。今年初在淘菜菜覆盖的城市,淘宝应用的内测版本中出现了 “菜菜超市”,与淘宝直播、“99 特卖” 并列成为应用首页的三大入口,分别对应淘宝天猫今年的本地零售、直播和价格力三大战役。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过去一年,淘菜菜完成了约 600 亿元 GMV,不到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的一半,位于行业第三。



本地零售业务慢且重,这并非阿里基因。再加上人事变动频繁、带队人投入精力有限,都导致了阿里在本地零售业务上进展缓慢,阿里在本地零售上的投入也不够坚决,一直未形成合力。



在整个阿里,与本地零售相关的几块业务长期四散在不同业务集团 —— 天猫超市、淘鲜达、食品生鲜行业属于刘鹏带队的 B2C 事业群,淘菜菜由李博带队,盒马为侯毅带队,饿了么新零售业务属于俞永福带队的本地生活公司。



本轮调整之后,本地零售板块(天猫超市、淘鲜达、淘菜菜等)、本地生活(高德、饿了么、口碑等)和盒马,依然分属于三个不同公司,后两者未来会独立上市。



它们有各自的流量入口和配送团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就难以将配送成本、商品采购成本做到最低,彼此之间接下来还会存在竞争。



3 月底阿里整个集团的 “1+6+N” 大规模重组,仅两周后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率先完成调整,其他业务集团的调整也还将继续。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9#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2:39 | 只看该作者
饶毅: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的差别之一


饶毅 智慧妈妈加油站 2021-09-17 19:00
文章来源:视野与思维(ID:Azhu-view)

6年前,马云差一点被授予北大名誉教授,为何最终功亏一篑?4年前,饶毅一篇小短文未曾发表,今时今日拿来一看,答案呼之欲出。

一、饶毅的小短文

习惯不谈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有时回顾以前做过、与现在无关的事情。

翻到一篇短文,2017年3月写的,估计是当时北大学术委员会投票过程中写的。

是否给商人名誉博士学位,见仁见智。而授予“名誉教授”被强烈反对才正常。

香港科技大学在2013年,香港科技大学在2018年都给了同一人士名誉博士学位,这个人是马云。

北大也面临过同样的危险,再有两个环节居然就通过了。

不过,可能有不止我一人在学术委员会投票时反对,所以最后没有通过。

北大与香港的大学,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差别的。

饶毅,人称“学界耿直BOY”,曾在北京大学任教,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他曾手撕院士,举报多人造假,也曾怒怼嘉宾,在综艺节目里直言不讳。

饶毅在2017年所写的这篇小短文,标题是“北京大学不宜授予马云‘名誉教授’”。文章提到,提议授予马云“名誉教授”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时间是2015年,这个提议被北大上一届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以多数票通过,饶毅似乎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紧接着饶毅说出了自己写作小短文的初衷:一是认为授予马云北大名誉教授,将带给北大伤害;二是想通过文章让其他评委慎重投票。这是不是也算那个年代的“利用舆论”呢?

他说北大对名誉教授有三个要求:要么是成果卓著的海外科学家;要么是声望卓然的国外政治家;要么是贡献卓尔的社会活动家。马云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

最后,幽默风趣的饶毅教授还搬出了“驻马店商学院”和“美国Trump大学”来调侃,说如果这两所“大学”聘请马云为教授或名誉教授,他绝对不反对。


附2017年3月文字


北京大学不宜授予马云“名誉教授”

2015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向学校提出授予马云“名誉教授”。这一提议在学校走了很长时间的程序,远长于同时期其他“名誉教授”的过程,但学校上一届的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居然以多数票通过了(虽然有我们几位反对票),因而北大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还需要投票,而不能完全排除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如果马云被授予北大名誉教授,将带来对北大的损害,而且大于公开讨论内部事务对我个人的损害,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写此短文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投票的学术委员会通常都是各自投票、而不是坐在一起讨论,如果有几位委员看到此文分享的顾虑,也许都能特别慎重地投票。

北大名誉教授自然应该严格掌握。北大的声誉建立在北大师生一百一十九年的努力,也得到社会的帮助。北大声誉的核心是学术、教育,而社会服务为次要。北大对名誉教授的要求明确:

“学术造诣高深,取得过重大研究成果,获得过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奖励、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权威声望,对促进我国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发展我国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国外、海外科学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支持我国国际合法权益,扩大我国国际影响等方面作出过特殊贡献、享有国际声望的国外政治家;在发展我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社会活动家”。

马云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事实上,2000年以来,北大名誉教授中也未出现过类似马云的人,而是国际政治家、学术人士。

马云的贡献,以及其贡献对北大有何意义,可能有多种意见,但不合适将北大名誉教授授予马云。这一问题的出现是管理学院上一届领导班子不够慎重。而按规则,只要学院通过了提议,就要进入学校的程序,而有些委员会的成员如果没有足够注意,在投票时以为是走过场,而没有足够思考可能后果,即使学校层面很不愿意,也被迫还在走程序。

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请了很多人包括企业家任顾问委员会,但并非名誉教授。如果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要马云来讲实战的课程、或者给学院做顾问,都可能是管理学院更能决定是否合适。而管理学院提请学校授予马云“名誉教授”,恐怕北大很多师生、校友和社会上关心北大的人们会有不同意见,可能还很强烈的不同意见。

假设河南驻马店有商学院,聘请马云为教授或名誉教授,我不会发表反对意见;如果美国的Trump大学聘请马云为教授或名誉教授,我也不会发表反对意见。



但北京大学、及其管理学院,都不宜以假定的驻马店商学院或事实的Trump大学为标准。



这件事情,并非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如何定位北京大学的荣誉、如何适当地给予社会人士合适的场合参与支持大学而不出格。



图片

二、有人做的小解读
在这个事情中,也的确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和香港的大学的区别来,在这件事情上北大所表现出来的学界的骨气还是非常敬佩的,虽说在荣誉博士的授予上,业内还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但是拒绝给马云荣誉博士,可以体现北京大学不趋炎附势的精神,在目前国内外的名校都和那些在世俗中取得非常不错成果的人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的情况下,北大如此做法着实不易。



光华管理学院是个什么学院?它是最受超级学霸欢迎的学院之一,各种省状元、榜眼、探花的聚集之地,也是北大最有钱的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由1978年北大成立的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在1994年与南怀瑾先生发起的,来自台湾的光华教育基金会合作,开始使用“光华管理学院”的名称。

从2015年到2017年,整整两年的时间,马云的名誉教授之路一直都没跑通。看起来,拿到中国顶尖学府的一个名誉头衔,要比进行移动互联网产品创新难多了。

美国确实有一所Trump大学,这个Trump就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这所大学创立于2005年,早先开网课传授特朗普的生财之道,后来因为没有办学许可,不得不改名“特朗普企业家计划”,在美国国内遭受了很多争议。

中国没有“驻马店商学院”这么一所大学,驻马店当地只有黄淮学院这么一所本科院校。饶毅之所以拿出这么个杜撰的大学来调侃,我想多半与马云的姓氏有些许关系。

三、遗留的小问题


功成名就之后,混一个“学术头衔”,似乎是商界大亨不约而同的选择。附庸风雅也好,程门立雪也罢,总之大家趋之若鹜、乐此不疲。不仅如此,很多大亨自己还开起了商学院,甚至是大学。对于这样的现象,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支持的人说,商界大亨也算是有所成就,对社会有益,给一个“名誉头衔”无可厚非,反正他们也不会真的去大学任教。大学给了头衔,反手得了赞助,这也算是大亨们捐资助学吧?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25 , Processed in 0.2344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