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证国家的变迁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1#
 楼主| 发表于 2021-7-5 10:35 | 只看该作者
马毛姐获颁“七一勋章”的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的时刻,无限缅怀党、军队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


图片


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 ,这是党内最高荣誉,今年86岁、有67年党龄的“渡江英雄”马毛姐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图片


无独有偶,2017年7月28日,在新设立的“八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著名战斗英雄麦贤得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马毛姐和麦贤得,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是毛泽东时代的著名英雄;

——他们建立不朽功勋时都是普通一兵、普通百姓;

——他们最为人熟知的英雄事迹,都是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麦贤得参加的1965年“八六海战”,可以视为解放战争的继续)。

图片


02


时隔多年,他们再次获得“七一勋章”和“八一勋章”,意义十分重大。

事实上,这是一种政治确认: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光荣与成就,都和70多年前那场以推翻三座大山为目的人民革命有关,都和以马毛姐、麦贤得为代表的亿万人民群众的浴血奋战有关。

与此同时,这也可以视为对保持共和国人民性的“社会契约”的再次承诺。

这一点,在马毛姐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马毛姐冒着枪林弹雨,驾着自家小船,运送大军渡江时,年仅14岁。

没有任何人强迫她,也没有任何人用重奖、重金诱惑她。一位解放军指挥员还认为她年龄太小、战斗太危险,不让她上船。

“我会水,不怕死。我看到自家渔船改成的运输船上坐了二三十个战士,我心情十分激动。”

马毛姐回忆,自己趁别人不注意,偷偷地撑着篙,一下子就跳上了渔船。

马毛姐是怀着兴奋、雀跃的心情加入到渡江战斗行列的。

她驾驶的船,成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第一船,尽管右臂被蒋军的子弹击伤,但还是往返三次,运送了三船解放军渡过长江,她还营救了十几个落水的战士。

马毛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涨的战斗热情?

这和她的经历有关。

图片

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马毛姐一家过着苦难的生活。作为一个女孩,她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有,只是由于排行老三,而被随随便便地称为马三姐。

12岁那年,父亲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母亲无奈将三姐送去做童养媳,换回3石大米,再用3石米赎回父亲。1948年6月,无为解放,三姐才得以结束童养媳生活,获得自由。

对这一切,马毛姐刻骨铭心。

她说:

“我本来是一个船户,在蒋介石统治的时候全家就是整天在劳动,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因此我常常想,我一家人都在劳动,为什么还过这样苦的日子呢,等到解放军到了以后,看到了解放军对人民爱护,以及听了他们的讲话,我才知道我们穷的原因,完全是蒋介石匪帮剥削压迫的结果,因此我才知道解放军就是为了解救人民,才打蒋介石。现在我们是已经被解放了,还有江南千千万万的人民在火坑里没有被解放,我们一定要帮助解放军,渡江去解放江南的老百姓,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参加渡江的原因。”

马毛姐的语言是朴实的,但她却把其中的逻辑表述得极为清楚:

毛主席、共产党、解放军带领人民翻身求解放,人民拥护毛主席、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

这就是新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契约”!

图片

这一“契约”要求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契约也意味着,“人民性”是新中国的最本质特征,是共和国的“天道”,此后的任何变化,都不得违背这一特征。

而毛主席和无数马毛姐这样的中国人,正是在这一契约上庄重地按下手印的人!

因此,尊重毛主席,尊重劳动人民,就是尊重新中国。

保持“人民性”,对当代中国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对中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是至关重要的,马毛姐、麦贤得这些一度从舞台中心消失的人物重新走上领奖台,让我们对这一点充满信心!
图片

03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的时刻,无限缅怀党、军队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

祝福我们的党,祝福新中国,祝福以马毛姐、麦贤得为代表的中国人民!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2#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19:14 | 只看该作者
定了!今年起在京单位、央企总部将搬去雄安


以下文章来源于黄汉城财经 ,作者黄汉城团队


央企搬迁的进度要加快了。



新华社最新消息,7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透露,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



图片



早在今年4月底,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河北雄安新区调研,调研工作包括“分批推进部分在京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等疏解到雄安新区。”



央企是中国的定海神针。自从雄安这个千年大计横空出世之后,央企到底搬还是不搬,会搬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成为了民间兴趣焦点之一。



所以,坊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热议一番。前段时间就有消息流传,有三家资源型央企总部要提前搬离长安街了。



央企总部搬迁已经进入倒计时,接下去,又会是哪个呢?



图片



网上传的说法是:长安街上的X能、X网、X电可能要提前搬迁。



3月底就有公众号“能源严究院”发表文章说,从消息人士那里听到一个动静:



这三家央企原定迁往雄安的时间是2023年,现在计划有变,可能会提前到2022年。在今年春节前后,相关部委已经去考察了办公环境,节后甚至有人员进驻办公。不过,这三家公司不会直接搬往雄安,而是在北京另寻一处大楼作为总部过渡,等雄安新区建成后再搬迁。



文章的作者曾任职于《经济观察报》和《中国企业家》,在能源报道领域沉浸10余年,算是个消息灵通人士。



当然,外界很难得知,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但不管怎样,它一如既往的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还有,它至少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



大家确实非常关注雄安的进展,关注在京央企的动向。尤其是在中央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后,坊间更是竖起耳朵,随时捕捉靴子落地的声音。



此次高层在调研中说了一句话很关键:“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首先是承接存量,必须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批推进部分在京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等疏解到雄安新区。”



而在雄安的规划纲要早就提出:



图片



雄安重点承接著名高校、高端医疗机构设立分校、分院。之所以不是校本部、总院,因为这是关系到2000多万北京人的切身福利,不可能完全搬走。2



相关消息也验证了这一判断:“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与雄安新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大学初步考虑将在雄安新区建立一流的医学中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雄安新区开设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则将在雄安新区建设新校区。”



当然了,非985、211的不著名高校以后可能就“不配”呆在北京了。



而金融机构、高端服务业的央企总部,则是要搬离北京。毕竟这只是牵涉到央企职工而已。



高层原话中的“首先是承接存量”这句话就大有意味了。因为如果金融机构和央企只是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那么这些都应该是属于增量,只有总部搬过去,才是存量。



谁该搬出北京,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图片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企业才配得上首都功能?



以下是我的一些分析。



中央对于北京的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凡是跟这四个功能无关的板块,理论上都有迁出的可能:



第一类,二环内特别是长安街上的央企总部。



根据中央的蓝图,以长安街为核心的北京二环内,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绝对的大国权力中枢。



而长安街沿线就分布着不少央企总部大楼,就像前面提到的资源型央企,还有三大行总部。



它们和中央政务区的功能都并没有多大的关联,即便是那些非竞争性领域的央企,服务的也是国民经济,而不是中央党政军的政务活动。



长安街沿线进行功能疏解、重组、腾退,可能会是第一步。



第二类,金融类、电子商务类企业。



金融机构已经明确是“非首都功能”,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总部,都可以交给上海,交给雄安。



除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国开行),下面这些金融机构可能都没有必要非得留在北京。



图片



像美国,各大金融巨头的总部多在纽约,但是这并不阻碍它们和华盛顿的美联储、财政部进行友好沟通,也不阻碍监管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能。



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有关部门的监管早就可以穿透物理空间,金融市场中心与金融决策中心并非要合一才行。



此外,现在各大金融机构都在集中火力猛攻金融科技创新,和雄安的发展道路不谋而合。央行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就有雄安,现在雄安还在积极探索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这座中国未来最智能的城市的想象空间太大了,成为中国的区块链金融中心也不是没可能。



雄安的金融岛正在招手。



图片



第三类,能源资源、工程类企业。



这类央企应该更多向资源富集区、产业聚集地集中。



业务重点是资源勘探开发的,应该眷顾一下中西部,比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石油、中国有色矿业、五大发电集团,长江三峡集团。



业务重点是下游炼化的可以到沿海沿江城市,比如中石化、中海油、中钢。



粮食生产可以转移到河南、河北、东北这些大粮仓,比如中粮、中储粮,中国农业。



当然,上述央企都聚集到雄安也是可以的。毕竟离北京只有100多公里,坐着高铁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比通州到市中心用时还少。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反驳了,北京剑指国际科创中心,所有央企都搬出来是不是反而会拖累这个历史进程?



我觉得这个可能要分情况。



你仔细看看下边这份央企名录。里头是不是有好些央企其实并没有掌握太多科技含量?



中国建材、中国建筑、中国林业、中国盐业、中国黄金、保利集团、华侨城,是什么高科技行业吗?



如果这些企业和北京的首都功能关联性不大,还是可以考虑一下雄安的。



图片

(数据截止至2019年)



有些央企的主营业务非常传统,市场上的中小民营企业都能干,甚至还更有效率。



它们并不承担多少攻坚拔寨的科技重任,一年也贡献不了几个有分量的发明专利。这一类央企的总部直接搬走,并不碍事。



而有的央企的业务,是属于上天入地,征服星辰大海的。这类大国重器的研发部门,就很适合留在北京。毕竟北京有最好的高校,最多的科研机构,大家聚在一起联动效应会更强。至于其他的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总部职能,还是可以搬的。



所以,整体上的空间,非常非常之大。



图片



如果央企都不走,北京的负担远比想象中大得多。



你知道在京央企,全球有多少名员工吗?



请扶好你的座驾。



答案是,超过1000万人!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目前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央企业(包含金融类与非金融类)共有100余家,在境内外的员工人数不少于1353.96万人。



其中,绝大多数人在国内工作,分布于各个省市区。



1300万的规模,相当于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特区的人口总和了。



当前,全国共有120多家央企,包括行政类央企3家,文化类央企3家,金融类央企26家,非金融类央企96家(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将实施联合重组)。



其中,有100余家的总部扎堆北京,占比超过80%!



八成央企总部在北京,使得帝都成为中国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权力和财富最为集中的地方。



未来这些央企的总部到底搬不搬,所有人都关心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是乐于见到它们搬迁的——



第一,据证券时报2014年的报道,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以及中国钢研等20家中央企业,其(北京)总部的人数之为8557人,其中最多不过2000人,最少的才61人。



图片



在北京总部的员工确实不多,但是在全国的员工可是不少啊。要知道,九成以上的央企都是庞然大物,下边动不动就是数十家二级单位,分散于全国各地。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目前总部位于北京的100余家中央企业,在全国的员工人数不少于1353.96万人。



如果九成在北京之外,这个数目也高达1200万人。虽然这些成千上万的分支机构平时在外地工作,但总是要跟总部联络联络感情的嘛。



要不每年中秋节咋会出现一个怪象呢:出北京畅通无阻,进北京水泄不通。



图片



“中秋节送月饼大概不只是中国人的习俗,但送月饼导致堵车却可能是中国独有的现象。送月饼只是送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送的大概也不光是月饼。对于中国人来说,送礼与其说是一种习俗,不如说是一种政治。”(洪振快:《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



除了送月饼,每个月开会,培训,述职也是少不了的,怎么着都有进京的需求。



真是“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想想都热闹。



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是2150多万。但是据一些研究机构测算,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超过了3000万。



多出来的一千万是从哪里来的?



除了全国各地来京旅游、看病、出差的,里头也有一小小部分,是由这些外地子公司在添砖加瓦。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而人随产业走,北京要减量发展、控制人口规模,估计还是得动动源头,才能让北京核心区“静下来”。



第二,从中国经济通盘考虑,经济资源过分集中也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除了北京这些央企,剩下的24家央企中,粤港澳大湾区8家,长三角7家,东北老工业区5家,整个中西部仅3家。



全国还有那么多省市都在嗷嗷待哺,想喝口汤都不容易。



如果央企能搬出北京,按照它们的体量和辐射能力,几乎就是再造一个四线城市,或者彻底扭转一个三线城市的命运,改变一座二线城市的经济版图。



北京作为中国的心脏,不是要去虹吸全国的经济资源,而是依托首都功能去服务好全国一盘棋。所以,北京成为华盛顿式的城市,也未尝不可。



此前,已经有多家央企表示会进驻雄安。我相信,那些拥有大局观的央企,肯定愿意成为支持雄安高质量发展、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图片



当帝都这边的水面荡起丝丝波澜时,东经115°,北纬38°的白洋淀深处早已经是风起云涌。



1500多个塔吊、16万工人、24小时连续作业……



图片



图片



当你蜗居在城市的角落无聊打发时间的时候,千里之外的雄安,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着。



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工地。



来自四面八方的建筑铁军疯狂涌入白洋淀,吃进去的是米饭,吐出来的是钢筋,一根一根搭起了一座超级新城。



图片

亚洲最大规模的塔吊群



国家在这华北大平原上砸下重金,千年大计的决心史无前例的坚定且明确。



看看这个亚洲最大的高铁站——雄安站,光是站房总建筑面积就高达47.52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北京站的大小。真是大手笔啊。



图片



看看这些高级公寓房,都是留给未来人才们入驻的安置房。这里的安置房比例超过70%,誓要与炒房天团彻底决裂,不搞土地财政。

图片

目前雄安容东已经有833栋安置房完成结构封顶



再看看大兴机场的位置,专门布局在北京和雄安的中间。如此一来,从雄安到全球任何一座大城市,都是睡一觉的功夫。



图片



这是何等的天选之子啊!



2019年1月,《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这份顶层设计就明确提出:“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



并且,这份意见还提出了两个时间表:



2022年,确保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



2025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



众所周知,北京之所以会成为宇宙中心,全球房价最贵的前十座城市之一,就因为它集中了全中国最顶尖的资源。未来五年,央企过去了,北京的房价会变成什么样呢?想想觉得好刺激。



而雄安新区就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泄洪区”。国家砸下重金,一天一个样,什么样的机构、部门、企业能配得上这样大手笔的投入?答案大家都懂。



京津冀正站在百年巨变的起点上。历史正在等待央企们的动身,它们的行动,必将成为撬动巨变的支点。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3#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9:56 | 只看该作者
碳达峰背后中国大战略,将终结美国主导的石油地缘政治!


华山穹剑  昨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斐君思享汇 ,作者夏斐君




“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此前几乎无人听过的词,突然间火了,且红得发紫。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走红。其背后的大国战略,更是意义深远。

毫不夸张的说,碳达峰、碳中和,将是两个重新定义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的词汇。

如果你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只是节能环保,就太低估大国智慧了,且将把握不住未来。

因为,碳达峰、碳中和,本质上是一场能源大战,是新能源与旧能源的决战,是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决战,是升级版大国博弈,是不见硝烟的战争。

碳达峰、碳中和一旦实现,中国将手握主导世界的“王炸”组合:“碳达峰+特高压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带一路”,届时,石油、美元、某衰落帝国,都将成为过去式。

首先来看3月15日中央财经委会议的新闻通稿: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

“深思熟虑”、“重大战略决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里稍微做一下名字解释。

所谓“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

“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很多人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只是出于节能环保,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这只是最表层。那么,它到底有哪些战略意义?

我们都知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题是清洁能源、绿色制造、低碳工业和智能化。

为什么特斯拉那么亏钱,却被世界各国奉为座上宾,纷纷开出优惠价码吸引其入住。同样的,国内的蔚来汽车等新能源车企,盈利很少甚至亏损,地方政府照样趋之若鹜。

你认为地方政府都是傻子,是冤大头吗?

当然不是,他们这是在投资未来、布局未来。

图片

简单来说,通过“碳达峰”的倒逼,中国的绿色制造、低碳工业将突飞猛进地发展。

举个例子,就拿手机来说,如果要实现碳中和,负责组装的企业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环节要实现碳中和,为其提供芯片的企业也要实现碳中和,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

再以汽车生产为例,如果要实现碳中和,负责汽车整车制造的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企业,汽车生产涉及的钢铁、冶金、塑料等原材料行业,以及电子、电器等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也都要实现“碳中和”。

……

这些都将形成、树立一套全新的制造业标准和全新的产业链格局。

未来,谁的低碳新工业体系先建成,谁的可再生能源成本低、效率高,谁的竞争力就更强。

而中国将主导未来全球产业链,占领未来制造业制高点。  

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光伏、风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

中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图片

以前我们有过这样一个判断:向西北取势,向东南牟利,才是中国经济解放的大方向。

围堵中国,分化欧洲,是美国的长期战略:围堵中国,纲在日本;分化欧洲,缝隙在乌克兰。

中国破解围堵的出路在西面。

中国的东南方,只是一个资金、技术的传递带,他们的使命是向纵深传递,要在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形成一个大的工业区。

这个工业区的大市场在哪里呢?

就在世界的内大陆,现在的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以及俄罗斯中西部,这一地区到现在为止,被排除在世界经济的主流之外,具有巨大的沉睡资源、巨大的土地面积、巨大的潜在工业能力。

这一地区恰恰是麦金德所说的“世界岛”的“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欧亚非“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

图片

自古以来,王中国者,向西北取势,向东南牟利。

向西去,应成为既定国策。西北得势,东南唾手可得矣。不要纠缠于太平洋这边的各种糟心事,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向西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们绝不能在敌人预设的战场与敌人对决。

一说起向西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一带一路”,是欧亚大陆的陆权终结美英的海权,这只是一个维度。我们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杀手锏,“特高压技术+能源互联网”(本文后面会专门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我们西部地区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储备全球领先,我们的特高压技术也是全球一流,全世界独一份。而且,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首倡并在积极推进。

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指数级的增长;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扎实推进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积极推进(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都是能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西部地区将成为清洁能源时代的枢纽,地位和影响力等同于今日的中东。

不要认为我是在天方夜谭,这就是未来的大趋势,国家也正在这样布局和推进。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全球和一个国家的经济重心从来都是变动的。

如果到了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会摆脱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碳中和的背景下,“石油地缘政治时代”被完全打破,传统石油出口国将面临全面利益丧失。

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将逐渐转移到低碳技术的控制上,新能源和低碳技术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就表示:它不是一个百米赛跑,它是一场马拉松。

从2021年算起,碳达峰要10年,碳中和要40年,中国需要锲而不舍地去努力,因为这关乎未来国运,关乎对未来世界的控制权。  

由此,我们看到,有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与规划密集推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1、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31个省份已明确加大绿色能源发展,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并将此写入地方“十四五”规划相关文件。

3、2月19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在政策层面再提碳中和,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4、2月24日,首批百亿元碳中和绿色债券在上交所发行,其中,国家能源约占五成。

5、3月份,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做了明确部署。

……

政策鼓点如此密集,为近年来所罕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和节奏。与政策密集出台几乎同时的是,各地、各级政府都在深入学习领会“新发展理念”。这并非巧合。

那么,中国为何有底气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这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我们有一个杀手锏——中国能源互联网。

众所周知,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而用电大省却在东中部,怎么办?

图片

中国能源互联网横空出世。

专业点来说,中国能源互联网是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输送和使用的基础平台。通俗来说,中国能源互联网是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搬运工和输送管道。

中国能源互联网由三大块组成: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其中,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图片

这里重点提一下特高压电网,为什么说它是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关键?

我们请权威人士出来说话。最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撰文专门谈及碳达峰与特高压技术:

“特高压技术,是中国原创、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破解了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的世界难题,是构建特大型互联电网、实现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高效优化配置的核心技术。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特高压技术、装备、标准、工程等方面实现全面引领,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配置能力最强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2019年输送电量达4500亿千瓦时,一半以上为清洁能源发电,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清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中国特高压技术这么牛,也是被逼出来的。

前文提过,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一直都是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中国的清洁能源发电一直有一个大问题,即西部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省份,距离东中部用电大省太远,导致大量的清洁能源被闲置,“弃电”现象严重。

以甘肃为例,甘肃风力发电一直存在“弃电”现象,2014年甘肃全省发电比用电多168亿度,风力发电115亿度,就算风车发电全部休息,也够甘肃全省用电。而周边的西北省份,要么用电需求不大,要么有自己的发电厂不需要甘肃的电。这就造成,本来甘肃可以发2000个小时的电,现在只发1200小时;以2010-2015年为例,弃风造成电量损失达1015亿度,相当于三峡、葛洲坝两座水电站2015年全年发电。

图片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水力发电的弃水,太阳能发电的弃光。国家财政重点支持的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就这样浪费闲置了,实在是可惜。

技术上,中国传统的高压、超高压无法满足3000公里以上甚至是1000公里的电力传输需求,勉强输送也会因为传输所消耗的电力太多而得不偿失。在东部用电需求大、西部电力产能过剩,运输造成电力浪费的痛点倒逼之下,特高压技术应运而生。

特高压技术是中国能源发展的秘钥,是绝对的国之重器!

2020年,特高压与5G、人工智能,被列入“新基建”名单,原因就在于特高压全套的技术核心,全世界只有中国掌握,这是中国三十年来潜心研究的技术成果,也是中国举国体制的成果展示。

在经济层面上:特高压满足了“西电东送”的要求。

特高压技术可实现超远距离电力传输,传输造成的电能浪费极低,其传输路程可超过5000公里,要知道,从北京到印度北部城市班加罗尔直线距离只有4800公里,从拉萨到莫斯科只有5000多公里,这只是一条特高压线的距离!

特高压直流电网输电功率达到1200万千瓦,而电力损失只有1.6%!

目前,中国已建成的特高压线路有22个,在建的特高压线路有9个,加在一起超过四万公里,连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

图片

(实线为已建成,虚线为在建)

有了特高压电网,中国跨越东西南北的电能输送不再是问题。

比如青海,作为中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新能源产业正以每年100万度的速度递增,而它的外送通道正在不断建成。

在供给端,有特高压“背书”,中国清洁能源的产能被彻底释放出来,对煤电的替代才有可能提速。

理论上来说,无论在中国哪里、以哪种方式发出的电,都可以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任何一个缺电的地方。

既然特高压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纵横捭阖,那么能不能复制到其他国家,以“特高压”技术为载体,将中国电网和其他国家的电网连接起来,组成一张全球能源互联网呢?

答案是:完全可以!

中国周边,从西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东部的韩国、朝鲜、日本,再到南部的东南亚国家,都是能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如果用特高压技术,把亚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电网连接起来,再与一带一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亚洲大陆的一体化,乃至欧亚大陆的一体化将不可阻挡。因为能源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能源一体化,势必带来经济的一体化,由此将彻底改变全球地缘政治。

大胆猜测一下,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能源企业、搭高压线、建设发电站、投资风电、光伏项目等所有的目的都是——结网!

结成巨大的能源互联网!

中国为世界提供了终极能源方案,即“特高压+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的“王炸”组合。

过去的世界,是石油主导的,所有的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都是围绕石油展开的。

未来的世界,是电力主导的,“碳达峰、碳中和+特高压技术+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带一路”,将彻底颠覆全球能源格局乃至全球秩序,重塑全球化和全球经济。

而那时候的话事人,将是东方大国!

其实,早在2018年3月,中国倡导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就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研究》,该报告显示,全球将逐步形成18个主要同步(联合)电网,形成“九横九纵”的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

图片

图片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大战略的推进,“九横九纵”能源互联网骨架,正在徐徐展开!

一位资深的钢铁期货从业者透露,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将大幅削减,从13%削减到4%,还有可能退到零。

这固然是为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减少低端产品外需,降低碳排放,降低对大宗原料对外依赖,但更深层次的战略含义不在此。

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样大的削减幅度,将推高中国很多出口产品的价格,这对全球物价将是一个显著的推动。

很多人认为,这不是降低我们出口产品竞争力了吗。这样理解就太鼠目寸光了,如果永远依靠低价出口,中国将永远是发达国家的血汗工厂,将永远赚取那点可怜的利润。

更何况,今天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早已不是服装、玩具,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世界,尤其是西方,不仅衣食住行严重依赖中国,成套工业品和零部件也已经离不开中国。

做什么事,能让敌人难受,我们绝对懂。

敌人现在最怕的就是通胀,通胀将是压垮衰落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这么说?

一位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美籍华人告诉我: 美国经不起通胀,因为底层民众常年捉襟见肘。

这里所说的通胀,是指零售价格的通胀,即生活必需品的通胀。

美国经济低迷,加上疫情深重,生活必需品价格至今之所以没有失控,就是因为进口渠道没有断掉。

进口渠道,就是通常所说的供养。如果供养断了,比如说供养者自发,或者美元汇率失控,那么美国的进口就会卡壳。进口卡壳,生活必需品就会紧缺。人们一抢购,通胀就真的来了。这种通胀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大幅削减,其根本影响是从底部抬高成品价格,抬高物价,因为钢是原材料,一定会从底部影响物价。

为什么2020年美国内部那么分裂,族群那么撕裂,还有严重的疫情,美国经济还没失控?就是因为物价还在可控中。维护美国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屏障就是生活必需品的物价。

生活必需品价格一旦失控,美国一定会别无选择地继续发钱,否则真的会闹革命。但是这样一来,恶性通胀便是板上钉钉的了。

由此来看,从钢铁下手,对全球,尤其是对某国的物价影响极大,对国内就业影响却很有限,这是极高明的策略。

结语:

大国博弈都是阳谋,因为国家大战略根本隐藏不了。

中国什么都摆在明面上,敞牌打,你西方都打不赢,怪我咯。我不但敞牌,还让你跟着我的节奏走,控制你的出牌,直到你无牌可打。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这就是今日中国的实力和霸气!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14:27 | 只看该作者
塔利班速胜后的走向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昨天

至高无上的塔利班于今日抵达自己忠实的喀布尔。

随着塔利班的先遣部队攻入首都喀布尔,代表团进入总统府进行谈判。曾经一度表示“优势在我”的阿富汗总统被迫“下野”,将政权交给内政部长,组建过渡政府。

美国也在今天彻底丢了阿富汗,喀布尔上空的直升机也在不停的撤离,让人不由得想起1949年的千里转进和1975年西贡时刻。

后面的剧情基本也可以猜到,从隔壁学会通过谈判“和平解放”的塔利班,估计接下来就要搞全国的民主协商大会,正式获取执政的合法性。



而隔壁的老大哥们,也会第一时间承认其政权。



图片



而根据各国政府机制,塔利班新政府将会抢在9月1日暑假结束之前,把生米煮成熟饭,组建政府和领导班子寻求国际社会的认可,尤其是中东的王爷们。



这样,西方各国公务员们就可以向一头雾水的政客们表达,“我们当时应该做点什么,但是现在看已经来不及了”,毕竟,“谁也想不到塔利班的进军速度这么快”。



Stage four, we say there was something we could have done, but it's too late now.



图片



阿富汗政府的败因很多,网上有很多,这里就不复述了,聊一聊这个令很多人意外的速败,以及速败之后阿富汗外交的走向。



老蒋国军速败的背后,是随着1945年二战结束,大量的军人重返就业市场,大量的军工企业停止生产,1948年开始美国出现了严重的GDP萎缩和失业潮。



越南国军速败的背后,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实施石油禁运,点燃了自大萧条以来美国最长的经济衰退。



阿富汗国军速败的背后,是新冠疫情爆发引发的美国天量债务与庞大的失业潮,美国陷入到了史无前例的自顾不暇。



个人奋斗的背后,也有着历史进程的加速。



塔利班趁着今年的历史性机遇,成功通过一把Show hand,拿到了谈判桌上根本拿不到的筹码,譬如美国支持的阿富汗国军以及自由力量将会从从新政府的花瓶走向最终被踢出,可谓从政治上输的一败涂地。



这就像短期内要不惜代价清零新冠,根本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绝大部分人都讨论偏了。我们现在就跟邻居一样,必须抓住美国最脆弱的时间,借助清零后内部的绝对稳定,完成一系列历史性和不可逆的战略成就(譬如反垄断、数据安全、税改一条鞭、新三座大山,新黄赌毒等)。




但是对于塔利班来说,这种借势获取的巨大收益,也会带来巨大的反噬,导致原本可能缓和的阿美关系,未来出现恶化的趋势。



就像49年的我们,76年的越南,狠狠的揩了美国一波油之后,内部经过一轮复杂的博弈之后,大概率会形成一边倒的战略。



所以速胜阿富汗的局势对于我们来说,很可能是一个历史性的好机会。



快速组建的塔利班政府应该会有十年的时间,执行充分对华友好的策略,为我们西北的稳定贡献良多,打碎美国新政府搞民族宗教冲突的诡计。


可以说,这应该是去年的时候,想不到的大利好。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个一边倒支持的时间不会是永久。



上层建筑最终要服务于经济基础,就像历史上中越先后执行了对美开放,足够的时间会让意识形态让位于经济利益,塔利班政府最终还是要回归人性的“有奶就是娘”。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要抢时间,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和相对稳定的后方,对内动刀调整结构,在经济与产业的主战场,从绝对实力的角度,一雪前耻,实现对西方列强们的反超。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5#
 楼主| 发表于 2021-8-29 14:1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次分配的内核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昨天

这篇文章会稍微有点学术,源于今天跟朋友讨论的思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有三次生产力的大变革。



第一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劳动力的积极性引发了生产力大爆发。



第二次是南巡讲话引入资本与世界接轨(开放),生产资料的丰富带来了生产力大爆发。



驱动生产力的引擎发生本质变化,税收的政策必然也要随之调整。



1980年,随着集体经济大锅饭体制打破,效率成为主导,财政也先后搞起了“分灶吃饭”和“财政包干”,重视第一次分配,鼓励多劳多得。



1992年,南巡以后西方资本蜂拥而入,产业资本与技术(生产资料)带来的生产效率压倒了个人奋斗,东西部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中央的税收制度也随之调整为公平,搞起了“分税制”,重视第二次分配,遏制贫富差距扩大。



使税收制度与经济机制相匹配,是改革开放先后重视第一次分配和重视第二次分配的背景。



图片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三次生产力的大变革与第三次分配。



就像2019年初《资本市场意义》系列以及《新动能》系列描绘的那样,中国第三次生产力大变革,生产力驱动变成了新一代的数字金融与数字科技。



看看19-20年浦东与深圳跳涨的房价,就会明白享受到这一波红利的,只是极少的一小撮。



而相比于80年代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出人头地,红利针对的是全体愿意奋斗的国民,90年代的致富需要紧靠西方资本,拥有口岸贸易的东南沿海成为了最大赢家。



本轮第三次生产力变革过程中,效率既不依靠刺激劳动积极性,也不依靠生产资料的丰富,而是一小撮掌握数据的群体,利用数据不断驱动他人奋斗(996)并不断吸收全社会的金融资本。



在生产端,虽然数字化大幅提升了效率,但是在分配端,这一轮的生产力变革却出现了大问题。



80年代劳动积极性带来的受益是一次性的(X=Y),政府不需要对第一次分配做任何干涉,做好保护产权即可;



90年代生产资料带来的受益是线性的(X=a*Y),政府需通过第二次分配设定合理的阶梯税收与遗产税制度(X=a*Y/b/c),让穷人不被资本所甩远(X=Y+a*Y-a*Y/b/c)。



但是数字科技(阿里、滴滴、美团、贝壳、抖音)与数字金融(蚂蚁、腾讯、高瓴、软银)带来的收益,是指数级累积的(X =Y^N),按照第二次分配的除法税收,根本无法遏制指数级的无限膨胀。



这种收益分配的不平衡,会严重冲击现有的秩序体系,造成系统性的风险。



所以,就像90年代南巡之后的生产力爆炸,中国需要推出第二次分配的分税制相配合,如今我们对于新的金融科技生产力大爆发,也需要推出第三次分配的制度相适应。



每个维度有每个维度的使命,可以预见的是,相比于一代“财政包干”的固定值和二代“分税制”的线性增长,未来试点的第三次分配很可能是指数型,并主要聚焦在获取指数级收益的少数群体与企业。



只不过,不要指望试点的第三次分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根据我们现在的经济体量,未来几年的重点仍是夯实第二次分配,今天郑爽已经拿来开刀了。



当然,这对于杭州仍是巨大的利好,因为共同富裕的试点,也是使其有机会率先组建第三代的国税局,主导新一代的分税制全国推行,成为令大家眼红的对象。



至于新一代的企业们也不必过于慌乱,当年分税制谈判的时候也没少拍桌子,大家说好了北京话之后依然前途无量。



杨金水的沈一石只是眼前,张居正的一条鞭才是未来。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6#
 楼主| 发表于 2021-9-1 20:58 | 只看该作者
大资本集团在中国的狂欢该结束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李光满冰点时评 ,作者李光满


中国资本市场不仅风高浪急,而且暗流涌动。我们表面看到的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滴滴出行在舞动大旗,背后却是外国大资本集团在操控。

今天消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商汤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据悉,日本软银在“商汤科技”占股14.88%,是该公司的大股东;中国最火的两款新冠疫苗之一的科兴疫苗,赛富基金占股15.07%,是第一大股东,我们不知道的是,赛富基金是日本软银旗下公司;前不久被六大部委进驻调查的滴滴出行的大股东也是软银,软银在滴滴持股14.5%,软银还是Uber大股东,软银和Uber在滴滴合计持股超过30%,是滴滴最大股东。最近赵薇被封杀的消息刷遍网络,赵薇是阿里影业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影业的第一大股东是阿里巴巴,而日本软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

日本软银在中国到底植根有多深?一般老百姓都看不透,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凡是国内耳熟能详的科技公司名字,几乎都少不了软银投资的身影,阿里巴巴、字节跳动、滴滴出行、新浪、网易、淘宝网、分众传媒、万国数据、迪安诊断、海泰环保、宜搜科技、华大基因、贝壳集团等等,日本软银投资中国的公司超过三百家,凡是我们目前国内知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几乎都有软银的股份。

不可想象,一家日本公司参股或控股了中国主要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中国科技前沿的其它头部公司,中国科技公司赚的利润主要都被像日本软银、美国红杉资本等外国资本巨头拿走,就像这次科兴疫苗在中国赚取了大量利润,我们不知道的是最终这些利润的大部分被外国资本拿走了。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李嘉诚狂赚数千亿元,在中国经济最危险的时刻,他丝毫不讲什么国家情怀,从中国市场抽资三千多亿元,将所有资本全部转往海外,投资英国欧盟国家。同样是房地产大佬的潘石屹最近与美国黑石集团达成交易,以低价将其名下SOHO中国大部分资产卖给美国黑石集团,准备将资本转往海外,因而受到政府调查。潘石屹夫妇2014年给哈佛大学捐一亿多美元,称资助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贫困学生,能上哈佛大学的中国学生真的有贫困学生吗?2020年疫情刚开始时潘石屹又给美国捐1.6亿美元,在中国武汉防疫期间,潘石屹捐了多少?这就是中国先富起来的一批资本大佬,他们在将中国房价炒成天价之后,毫不犹豫地抽身而逃。

自从大资本进入中国教育市场之后,各类大型培训机构张开狮子般的大口蚕食中国教育市场,以高价抢走公立学校的优质教师,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理念带偏整个教育方向,将中国教育带向了一条压榨式的不归路。那些民营教培机构由此斩获了大量财富,却使中国孩子的家长们陷入了一种爱恨交织的境地,教育变成了压在中国老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们将教育市场化、国内外大资本集团进入中国教育市场有着重要关系。

看病贵是中国的一个痼疾。这些年,医疗市场化使中国整个医疗系统充斥着大资本集团,从医药公司到市场再到医院,都成为了资本大佬们赚取巨额利润的领域,结果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国家医保也承受着巨大的支付压力,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资本化、市场化导致的结果,钱到哪里去了?钱都被大资本集团掠夺式赚走了。

范冰冰被罚8.84亿元惊得老百姓目瞪口呆,那些明星大腕赚钱那么容易为什么还要偷逃税?最近又曝出郑爽偷逃税被罚2.99亿元的大案,为什么这些明星们偷逃税还能前赴后继?除了个人原因,同样是大资本在背后洗钱等因素,这些年我们没有看到几部高水平、高质量、有份量的影视剧,却看到拍片成本飞涨,以前几百万几千万就可以拍出非常好的大片好剧,现在几千万还不够主角的出场费,随便一部烂剧动辄好几个亿,都是大资本在里面玩资本洗钱,中国的文化圈、娱乐圈都被资本玩坏了、玩烂了,中国整个文艺界、娱乐界因此而丧失了灵魂。

现在我们看还有哪些行业哪些领域还没有被大资本洗劫过?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农民的土地,通过大资本流转之后,农村的土地还属于农民吗?农民还能要回他们的土地吗?
有人说,资本没有罪恶,资本没有原罪。有人鼓吹中国资本市场越开放越好。现在我们看到,当大资本进入教育、医疗、房地产、养老、民生、文化等产业和领域之后,中国普通老百姓就开始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养不起老了,当国家放开三孩政策的时候,一些年轻人已经躺平,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娃了。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些大资本家每天赚几十个亿,把赚一个亿当作小钱,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难,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失去幸福感,这些大资本到底给我们社会、给民生带来了什么?

我们看到的是资本狂欢,亿万富翁越来越多,有钱人的财富越来越多,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是越来越难,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养不起孩子,这与我们无限制、无边界、无制约地扩大资本开放、搞市场化和民营化有着直接关系。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认识资本的本质,不能从根本上认清资本所要达到的目的,一味地开放市场,开放金融,让资本冲毁一切堤坝,让资本占领和控制所有领域,忘了资本是需要回报的,资本是为资本家、为大资本集团服务的,忘了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当资本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不顾人民的利益而会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上维护资本家的利益。如此,我们将会成为资本家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对资本最本质最深刻地认识和描述。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资本来到中国,特别是大资本来到中国,其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发展和中国老百姓的幸福,而是为了他们滴着血的高额利润,他们是为了控制中国,掠夺中国,洗劫中国而来。

中国金融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这充满巨大风险,中国一些重要的高科技产业、民生领域千万不能再向国外大资本开放,我们的高科技、医疗、教育、养老、民生产业还是需要依靠国有体制,依靠政府力量去进行和推动,正如当前正在培训产业的行动一样,中国也急需在文化领域、医疗领域采取雷霆行动。

日本软银以及美国的大资本集团控制中国许多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医疗民生、文化娱乐产业,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再也不能让这些国内外大资本集团肆意妄为、带血狂欢了,我们不能在中国看似肥硕的经济肌体上,让我们的核心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民生产业、文化产业被这些大资本集团掏空、占领、控制了。

大资本集团在中国的狂欢该结束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4 14: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铁路的兴衰:很多中国人不懂的事,美国很明白


原创 虚声  虚声  2021-12-10 21:10

这些天,国际舞台非常热闹:
东乌风云变幻,很可能酝酿出大风暴。
普京访问印度,又把印度变成俄罗斯更铁的老铁。
拜登和普京通话尬聊,但实际上暗藏凶险。
美国组织民主峰会,本质是发动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战争。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中老铁路贯通或许更为重要。
毕竟所谓国际博弈的你来我往,很多时候就和街头巷尾的妇人唠嗑差不多,刀光剑影转眼就是过眼云烟;但铁路对地缘格局的影响,按照立体史观的思路,至少在工业文明周期内,重要性不会消减。中老铁路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南格局。

01 一条铁路

中老铁路是中国与老挝之间通行的一条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省玉溪市,经普洱市、西双版纳、中老边境口岸磨憨;经老挝著名旅游胜地琅勃拉邦至老挝首都万象。

图片
中国段:即玉磨铁路,正线全长508.53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项目总投资505.45亿元人民币;工期 5 年,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21年通车。
玉磨段动车组已经于12月3日通车,日均发送旅客2万人以上,开通首日,平均客座率高达94.6%,12月4日全线旅客发送量2.7万人次,极大方便了沿线群众的生活出行。为满足旅客出行,昆明局宣布自12月9日起,增加中老铁路玉磨段列车数量。
老挝段:北起中老边境口岸磨丁,向南经老挝北部的南塔省、乌多姆塞省、琅勃拉邦省、万象省后到达首都万象,全长414公里,总投资约374亿元人民币;客运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货运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是普速铁路。
老挝段建设由老中铁路有限公司承担。中方投资70%股份,老挝政府投资30%股份。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
中老铁路主要内涵有两点:
其一,对老挝来说,这个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将会从“陆锁国”向“陆联国”转变,国运可能因此而逆转。铁路将极大提高运输效率和水平,促进老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仅现阶段就已直接拉动当地工程建设、建材供应、电力、农牧业、服务业、物流等产业。
其二,更大范围内来讲,中老铁路远不止改变老挝国运那么简单。它只是泛亚铁路的一部分。而泛亚铁路会改变整个中南半岛、东南亚的命运、甚至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
图片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按照立体史观的思路,讲讲铁路在工业文明周期内对地缘和历史的影响。这个文章有点长,有部分是我整合了之前的部分文字,这里做一个系统讲述。


02 大梦想

工业文明时代的梦想之一,就是钢铁之梦。
铁路,正是钢铁梦想的基础。
英国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发明了铁路。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之一,就是铁路在北美大陆组成铁路网。
铁路不仅仅是路,更关系到国运民生。
下面这张是中国泛亚铁路网构思图。
图片
按照这张图,未来某个时刻,高铁将贯通整个欧亚大陆,届时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将改写,这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中国尤其如此。
然而在这之前,中国的铁路之梦并不美好,甚至还有不少噩梦。
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总是不缺血与泪。而中国近代史,血泪尤其多。
所有这一切都和铁路息息相关。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华帝国逐步沦亡解体。世人从军事政治方面做了很多解读,却很少有人知晓,晚清的希望和灭亡,和铁路紧密交织。
民国38年,一直都在风雨中飘摇,没有过上一天安稳日子。答案很简单,没有发展工业的环境和基础,根源在于没能建立有效的铁路网。
直到共和国建立,华夏大地才算安稳下来,有了安定的工业建设环境。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建设,到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本质上一脉相承。铁路是这个过程的标志。
如果从大历史潮流去细分,中国的命运和铁路可以分为如下三大步:
被列强逼迫修铁路,对应的是中国落后挨打;
奋发图强修铁路,对应独立之前;
如今给人家修铁路贯通欧亚大陆,对应民族复兴。
因此,一部铁路发展史浓缩了中国近代史。
如果你不太了解中国近代史,可以选择从铁路发展史看看中国近代变迁。
如果你足够了解中国近代史,也应该了解一下铁路发展,相当于换一个角度审视中国近代发展。

03铁路诞生记

英国在19世纪开启的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划时代转变。
英国首先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27公里。
图片
那时候的画风还是这样的。看起来虽然简陋,却是划时代的成就。
历史由此进入铁路时代,而铁路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
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修建第一条铁路是1828年,叫圣艾蒂安—昂德雷济约,全长15公里,初为马拉矿车,四年后改为蒸汽机车。什么叫马拉矿车?看下图。
图片
虽然画风看起来比较奇特,但在铁路发展史上,也算一个里程碑。
铁路虽然是欧洲人发明的,却在美国发扬光大。
美国第一条铁路的时间是1830年5月24日,巴尔的摩—俄亥俄,21公里。那是欧洲大陆之外的第一条铁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1869年5月,横贯整个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通车,总长2849公里。
它促进美国经济的腾飞。那条铁路修建过程中,很多华工付出心血、汗水、甚至是生命,但并没有得到相应待遇。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背后的祖国是腐朽、衰弱的清帝国。

图片
美国人把整个北美大陆用铁路链接起来,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完整铁路网的国家,给未来的超级大国打下坚实基础。
亚洲的第一条铁路首先出现在印度。但印度并没有因为铁路而腾飞。
因为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号称大英帝国王冠上的明珠。1853年4月16日,英国帮助印度建造第一条铁路,孟买—塔那,34公里,使用的是英国宽轨技术,相对先进。现在印度遗留的那些铁路,大部分都是英国援建的。
亚洲第一个因铁路而腾飞的国家是日本。
日本因积极推动明治维新运动,成为东亚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也是亚洲第一个修建铁路的国家。1872年日本第一条京新桥到横滨樱木町之间的铁路,29公里,也是英国技术,但与印度不同,是窄轨技术。
技术成熟之后,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大力推动铁路建设。到日俄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成4800英里铁路。考虑到日本狭小的领土,基本上算完成了铁路联网。
中国呢?中国的铁路在哪里?须知数千年来,中华帝国一直是东亚大陆的核心。然而在近代历史上极度落后,造成巨大的悲剧。
铁路作为划时代的科技成果,清政府不仅错过了,而且没有跟。
不仅不跟,而且拒绝。

04 悲歌

其实中国的有志之士对铁路了解并不晚。
鸦片战争之前,被称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在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已经介绍了外国修建铁路的情况。
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堕落,唯祖宗之规是从,不肯接受新生事物。鸦片战争之后,更不会接受,因为那是蛮夷的东西。
那个时代的中国,反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干王洪仁轩,在他的《资政新篇》一书中主张制造“如外邦火轮车”,计划“先于21省通21条大路,以为全国之命脉”。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但没多久,太平天国覆灭。清政府当然对“长毛反贼”的规划不屑一顾。
清末政府腐朽专制到什么程度呢?洋务运动前20年都没有修一条铁路。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美国完成铁路组网,日本修建了自己的铁路,只有清政府拒绝。
拒绝的理由极度清奇可笑:
1、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被视为“奇技淫巧”,上不了大雅之堂。
2、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风水是什么东西?让他们说,他们也说不出,只会故作高深。
这种愚昧,表面看是大清朝廷的愚昧,但按照立体史观大周期律,实际上是反应了整个农耕文明的保守。核心物力转移时,农耕文明末期的体制和帝国都显得腐朽而笨拙。
天下大事浩浩汤汤,历史洪流从不会被某个统治集团阻挡。清政府自己反对修铁路,不等于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在那可笑而又落伍的体制下,清政府虽然对本国人民高高在上;虽然将列强鄙视为蛮夷,嘴里却要去讨好。
为什么呢?答案很可笑,列强手中有“奇技淫巧”,可以把他们揍得满眼星星啊。
在列强看来,中国地大物博,有广阔的掠夺前景,不修铁路那简直是暴殄天物。于是列强不断提出要在中国修建铁路的计划和照会,清政府一直拒绝。
英国殖民地印度总督提出“八莫路”计划,企图修建由缅甸仰光沿伊洛瓦底江,经八莫到达中国腾越和大理的铁路。英国殖民地铁路的专家提出以汉口为中心,向中国四面八方修建铁路的方案。
英、美等国在上海的商行联合请求修建从苏州到上海的铁路。为达到目的,英国指使一位名叫杜兰德的商人出面,在北京宣武门附近修建了一条长约半公里的小铁路,企图以实物作广告,试图说服清政府。然而这些都没有使固守祖规朝制的清朝王室有所动。
为了虚无缥缈的龙脉和风水,清政府比最贞洁的烈女还能坚持。但该来的终究会来。英、美合谋,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随后把“吴淞道路公司”变成“吴淞铁路公司”。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就这样诞生了。
图片
全长14.5公里,使用的是英国窄轨技术,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试图生米做成熟饭,逼清政府退让。
按道理说,中国当时在搞洋务运动,搞出第一条铁路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应该庆贺。然而很遗憾,没有庆贺。清政府感觉自己受到欺骗,被列强玩弄的羞耻感再一次浮上心头。既然在战场上无法战胜蛮夷,那就一定要让吴淞铁路消失。
清政府硬是硬着头皮耗时间交齐赎款,把铁路收了回来。然后一帮昏庸无能之辈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因为在清政府当权者看来,那铁路不仅是“奇技淫巧”,而且是列强试图破坏帝国龙脉和风水的阴谋。拆了铁路是挫败帝国主义的阴谋,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中国第一条铁路,仅仅存在了一年时间,就这样成了“短命鬼”。

05 步履蹒跚

科技这东西,一旦见识到它的魅力,就无法割舍与拒绝。
中国的有志之士一直在为修建中国自己的铁路而奔走呼唤,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也在与顽固派围绕是否修建铁路的问题进行博弈。他们也在试图修建中国自己的铁路。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
李鸿章的奏请最初得到清政府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派群起攻击。
顽固派的理论还是老一套: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指位于河北遵化附近的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好像没有铁路,努尔哈赤、康熙、乾隆就能复活一般。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
面对顽强的保守势力,清政府当权者撤销原议;但为了搞平衡,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从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
原本直接可以抵达的路,非要转一个弯。
更搞笑的是,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直到第二年,发现实在是太不方便,才以由锅炉改造的蒸汽机车牵引。
图片
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长约10公里,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铁路。1887年唐胥铁路展修至芦台,1888年展修至天津,全长达到130公里,李鸿章准备再向西延伸,修建天津至北京通州的津通铁路,以“外助海路之需,内备征兵入卫之用”,但是又遭到守旧派官僚的群起反对。
保守派这次的理由是,修建津通铁路将使京师“洞开门户”,一旦有变,外人将“风驰电走,朝夕可至”。这是多么不自信。
清朝皇室也是疑窦丛生,敕令各省大员“各抒己见”。李鸿章的政敌,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缓建津通铁路,改修“无虑引敌”的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慈禧又担心李鸿章北洋势力太大,想依靠张之洞牵制李鸿章,遂采纳张之洞的建议。李鸿章很郁闷,但也没辙。
作为中国近代史少有的精明者,李鸿章有自己的办事方式。1888年,北洋舰队挂牌前后,为促发慈禧对铁路的兴趣,李鸿章等人曾动用海军建设经费在北海、中海西侧修建了一条长约两公里的宫廷铁路。
这条铁路由静清斋至瀛秀园,途经紫光阁,故称紫光阁铁路。
这是李鸿章联手慈禧太后做的一个姿态,表示继续推动洋务运动。

06 成绩与缺陷

这条不起眼的紫光阁小铁路改变了中国铁路的命运。
铁路修成之后,慈禧经常乘坐由太监牵引的豪华进口车厢,去静清斋用午餐。这种投其所好的做法既博得了慈禧的欢心,又促使顽固派不得不改变其反对修建铁路的态度。
于是在1889年5月,清政府下诏书斥责顽固官僚“偏执成见,不达时务”,宣布铁路为“自强要策”,应当“毅然兴办”。终于没有人嚷嚷,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了。
清政府终于确定了兴建铁路的方针,开始建立铁路公司、有筹划地修建铁路。为应付“俄患日亟”,在山海关设立“北洋官铁路局”,将唐胥铁路由唐山向北展筑。
铁路工程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就是詹天佑,代表作品就是京张铁路。
为了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做了一系列工程创新:
一,利用青龙桥东沟的天然地形,采用之字形展线(见铁路定线技术),并结合用 33.33‰的坡度;
二,用马莱(Mallet)复式机车,该机车较轻便(重仅136吨)、灵活(可以通过很小的曲线半径,见铁路线路平面);
三,关沟段共有4个隧道,其中八达岭隧道最长,为1091米,开凿该隧道时采用中间竖井法,加速成峒的速度;
四,大量采用混凝土拱桥,就地取材,节省工费。
这些创新在现在可能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那都是高科技。
在詹天佑的努力下,京张铁路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两年,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729万两白银)节省了20多万两白银。
图片
只有一个詹天佑,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守派的担忧是对的,清政府沦亡的原因正是铁路。因为清政府本质上是一个内敛的农耕帝国,而铁路代表着开放的工业文明,两种本质冲突不兼容。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终于找到继续涉足中国铁路建设的理由。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列强连理由都不需要了,直接蛮横插手中国路权。
日俄战争前,中国一万多公里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法国取得滇越铁路,德国取得胶济铁路,英国取得沪宁铁路和广九铁路,比利时取得卢汉铁路和汴洛铁路,俄国取得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美国取得粤汉铁路和广三铁路。
考虑到那个时代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列强基本拿走了所有重要的铁路建设权。
中国人想方设法争回路权。1903年春夏之交,湖南绅商首先聚议废约,要求“争回自办”;接着湖北绅商提出“将约作废,归鄂自办”;广东商务局也举行会议,决定“力争废约”、“务期收回主权”。全国各地掀起争回路权和商办铁路的高潮。
清政府虽然软弱,虽然畏洋媚外,但也知道铁路的重要,也知道顺应利用民意,不得不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但清政府什么都抵押出去了,没钱,只好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
就在那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中,国人办路之潮不断向前涌动。1908年湘、鄂两省呼吁拒借外资,商办铁路。如此一来,列强自然不满意。英、法、德、美四国不甘放弃已经取得的铁路权益,就去找清政府的麻烦。
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自然不敢得罪列强,于1911年宣布“干线国有”,企图出让路权。国人怒了。四川省发起保路运动,爱国志士纷纷加入,形成反对清政府的一股重要力量。清政府虽然不敢得罪列强,对自己人从不手软,于是调湖北新军去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仁人志士。
如此一来,武汉空虚。
革命党趁机行动,引爆辛亥革命,大清帝国灭亡。

07 民国38年

帝国灭亡之后,从理论上讲,那套阻碍工业文明发展的体制崩溃了。从晚清到民国过渡时,中国铁路建设有进步,但进步不大。
因为民国大部分时间都在军阀割据与战争中渡过。
那个时代对铁路最重视的人是孙中山。
话说当年孙中山和袁世凯妥协,让出临时大总统的位置给袁世凯。
袁世凯在北京盛情款待孙中山,两人神侃出了惺惺相惜之感。
酒酣脑热之际,孙中山表示他要“舍政事,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内筑20万里之线”。孙中山认为“凡立国铁路愈多,其国必强而富”。孙中山一心想去实现他的实业救国之梦。
孙中山认为中国要富强,首先要“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畅其流”。而欲“货畅其流”,修铁路乃第一要务。
孙中山当时对袁世凯提出:“未来十年,你练百万精兵,我修20万里铁路,何愁不国强民富!”
袁世凯则圆滑回应:“修20万里铁路,先生想必很有把握;但练百万精兵,世凯怕力不能胜啊。”
孙中山在袁世凯政府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铁道部长。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铁道部长,然而却什么都没干成。因为就当时中国的国力而言,修20万公里的铁路无疑天方夜谭,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够。
在铁道部长位置上的孙中山,除了画出一张雄心勃勃的规划图之外,一公里铁路也没有修。因为接下来不久,袁世凯真相毕露,革命党和北洋军阀之间的战争爆发。
孙中山和袁世凯再次走向对立面。
整个民国38年,从袁世凯到北洋军阀,从北京政府到南京政府,从国民党到共产党,基上都在打仗。
那段乱世折射在铁路上是什么情况?看看以下几条铁路的命运。
案例一,中东铁路。其最早由俄国控制,1922年苏联成立后改为中苏共管。1929年张学良试图用武力强行收回中东铁路,结果遭遇惨败。30年代,日本侵入东北后,苏联很快就将该铁路卖给了满洲国。1945年后,苏联重新获得了控制权,并在解放后将其移交给了中国政府。
案例二,共和国建立之初,全国有2万多公里铁路。相对于中国的土地,这个数字并不算大;考虑到那个时代的背景,这个数字也不算低。
但是这2万多公里铁路中,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万多公里。联系到当时的战争背景,这种情况也能理解。但畸形的是,能通车的部分又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偌大的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
如果抛开这一切不谈,从铁路角度看,中国的铁路质量很差。因为铁路设备大多数是从国外购买。
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不仅质量差,而且标准极度混乱。如机车、钢轨就有百种之多,且30%的车站没有信号机,70%的线路没有闭塞设备。
同样是中国,全国轨距宽窄不一。到什么程度呢?连同一线路上的桥、隧界限和曲线、坡度标准都不统一。比如说阎锡山的山西,轨道宽度就和别处不同。英、德、比、法、俄、日、美等国把五花八门的铁路标准都搬到了中国。
图片
这样已经很闹心了是不是?更闹心的是,如此质量差、标准混乱的铁路,还要分割管理,而不是统一调度。
各铁路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不仅导致一条铁路实行一种规章制度、一套管理方法,也使得车站和机务、工务、电务等设置重复。
更滑稽的是,经常出现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的情形。
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呢?国家兴衰、战乱起伏会反应在方方面面,铁路只是其中的一个基础性侧面。事实上许多风云际会之事,都会反映在铁路上。
或者简单说,这就是民国特色。

08 前30年

最有特色的铁路应该算川汉铁路西段的成渝铁路(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清末(1903年)就开始规划,但没建好清朝就亡了;民国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但一直没建好。
共和国成立之后重启成渝铁路项目:1950年6月开工,1952年6月竣工。
图片
从1903年立项,到1952年竣工,前后正好持续半个世纪。而半个世纪时间里,清政府和民国耽误了47年,共和国仅用3年时间搞定。
那段时间里,国家的主要精力并不在修铁路,而是一边在西南剿匪,一边抗美援朝。
成渝铁路,见证了共和国和清朝、民国的不同。
此外像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等等一大批铁路都是在前30年完成的。截止到1978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07公里,初步完成全国范围内铁路联网,堪称中国工业化的缩影。
实际上整个前30年,都是亿万国人构建工业化的时间段。除了修铁路,还要建水库,要造拖拉机、汽车、坦克、飞机、潜艇、军舰。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段历史我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中描述过:这是中国人用双手还中华民族在工业文明周期内,在工业和科技上欠的账。国人可以通过军事政治手腕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但是在工业和科技方面的欠账,只有靠双手去还,没有捷径可走。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不曾中断的伟大文明,要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注定困难重重。
中国已经错过工业化建设的黄金时期,不但没法通过掠夺别人完成资本积累,还要面对半个世界的强力封锁。要想实现工业化,必须自力更生。中国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通过自力更生实现工业化建设。
    国人需要创造一个奇迹。那种情况下的国人做了如下选择:干。
    ——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当然,不可避免地夹杂着逞能蛮干。
一辈人吃数辈人的苦,干出数辈人的成绩。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不仅干出了铁路网,也干出了基本的工业构架,当然还有两弹一星。

09 后来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慢慢富裕起来,综合国力也上来了。
基建,恰好是过去几十年推动中国前进的动力。中国除了世界工厂的名号之外,还有一个“基建狂魔”的称呼。
铁路,恰好是基建狂魔的标配,京九铁路、青藏铁路等名震中国、甚至全世界的铁路,都是那个时期修建的。

图片

中国铁路经过若干次提速之后,速度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如今的中国,正在实现铁路升级,把普通铁路网升级为高速铁路网。
中国的高铁网主要包括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3种类型.
所谓骨干网,主要指四纵四横干线网。

图片

关于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因为我本人有幸参与过,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但因为时间和篇幅的因素,今天就不再讨论了。
世界主要大国中,按照目前趋势,中国会成为第一个高速铁路联网的国家。这是典型的基建升级。
一百多年前,美国成为第一个铁路联网的大国后,登上超级大国宝座。
如今中国基建升级,也将是民族复兴的极大推动力。
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基建升级的内涵。但是美国很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所以现在美国把中国当成主要的战略对手。
现在美国一方面在中国周边不停搞事,另一方面又针对中国在意识形态层面搞所谓“民主峰会”。但中国的脚步不会停歇。
随着泛亚铁路的稳步推进,海权的根基会被逐渐削弱。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老铁路虽然是泛亚铁路的一小步,但意义非凡。
回想过去,可以很容易发现,中国只有稳步前行才是王道。
落入历史窠臼的教训,极为深刻。
停滞不前的历史教训,极为深刻。
星辰大海,永远在前方。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8#
 楼主| 发表于 2022-1-3 13:4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高潮来了,中国笑到了最后!国运果然降临!!


要参君  每日财经精读  2022-01-01 21:15


这看似一个不起眼的新闻,可是,背后却有着一个惊天大棋局!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一个华丽丽的战略性突围,它的伟大意义,将在未来历史中日益凸显!
今天,2022年的第一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了!
首批生效的国家共10个国家。包括东盟6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非东盟4国。韩国将于2月1日加入到生效实施中。
图片
这条消息的宣布,立即已闪电的速度,登上了全球各国的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全球今天都在刷屏rcep的正式诞生!!
20年前,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对全球宣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从这一天起,我们中国经济、中国对外贸易,正式迎来了辉煌的20年高速增长时期;中国经济的体量更是从世界落后经济的局面,一跃成为了当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年后的今天,历史性的一刻再次降临。
可以说,RCEP的落地,对中国来说,相当于第二次入世!
看吧,经历这么“长跑”后,10只穿越亚洲核心地带的大手握在一起,将彻底改变世界经济贸易格局!

一次国运降临,经济再次起飞的大好机遇。
有人或许会问,这个RCEP究竟是什么东东?值得如此大说特说。
您有所不知,这个RCEP,说白了就是一个高水平的自贸区协定,相比WTO,进一步降低了关税,消除了内部的贸易壁垒,扩大了服务贸易,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等。
RCEP落地,对中国乃至10个生效国家、对15个签署国家来说,无论是当下还是长远,都有着相当大的好处。
1、眼巴前的好处,首当其冲的,是有利于促进中国等10国经济发展。
今天RCEP的诞生,全球无数国家都用了上述这段话语。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上述的每一段大家都应该知道代表着什么。
涉及总人口22亿!年度GDP规模高达25.6万亿美元!任何一项都是世界之最。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巨无霸经济组织,涉及到的人口、贸易、经济,放眼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更恐怖的是这里的制造业,这里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的一半左右,光中国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的三分之一。
RCEP签署后,无疑会在降低关税壁垒上迈出更大步伐,未来不排除95%甚至更多税目产品被纳入零关税范围,那么会极大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几个成员的经济活力。
经济日报今天更是直接说了这样一段话:
RCEP生效后5年内,将给成员国GDP带来2.1%的增长效益,给全球带来1.4%的经济增长效应。
这个数字,相信任何一个开公司、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对疫情中挣扎的全球经济而言,这无异于一针强心剂。
2、对中国来说,RCEP一旦搞成,中国必然占据主导地位,就相当于原来TPP中美国的位置,能把其他国家“咬合”在中国产业链上,这无异于宣布美国围堵中国的计划失败。
RCEP是在2012年发起,由我们中国以及东盟率先发起。无论是从人口、经济、以及主导地位,世界各国都公认一点。
如果说WTO是由美国发起主导,那RCEP,中国就是当人不二的主导国!!
要知道,中国GDP和人口,都占据了RCEP的一大半,而且产业链完整度、科技水平都稳居第一。
此外,其他国家的产业链都不完整,科技实力也不在同一档次,因此只能给中国做配套,只能做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不过也各有优势,也会从RCEP中受益。
比如澳大利亚的铁矿和煤矿、新西兰的奶粉,韩国的芯片,日本的汽车和AV、马来西亚的橡胶,新加坡的转口贸易,泰国的旅游,菲律宾的香蕉,越南的低端制造业等等。
图片

可以想见,随着RCEP区域的签署,以中国的装备、人力、市场、融资优势,加上日韩的品牌、技术、管理优势,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原材料,强强携手,真的可以赚世界的钱。
是啊,国与国之间,干嘛一天到晚横眉怒目,大家一块儿玩、一起发财、一起过好日子,不香吗?
3、放在更大的视角看,RCEP的签署还可能是一招意味无穷的大棋。它或将倒逼中日韩自贸区建立,进而推动东亚经济圈的整合,全球经济将会进入一个“亚太时代”或者“亚洲时代”。
RCEP的达成,将把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推进一大步,在此基础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将进一步加速,这将重塑整个亚太地区的自贸区格局,它的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跟欧盟相提并论的。
如果RCEP与中日韩自贸区进展顺利的话,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时间,全球经济将会进入一个“亚太时代”或者“亚洲时代”,亚太地区将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亚洲会越来越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链、供应链、消费链叠加的区域,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今天,美国大腿拍肿了。
本来,奥巴马时期,美国为了围堵中国,在WTO之外另拉了一个群叫TPP,这个群最大的特点是,环太平洋地区除了中国谁都能加入,要把中国孤立在剩下的40%中了。
然而,没想到混不吝的特朗普,一上台就废了TPP,让奥巴马的百年大计灰飞烟灭,让这黑哥们气得把大腿都拍烂了。
图片

很多事,过了这村就没这店,随着RCEP运行起来,大家尝到甜头了,就算是拜登上台,恢复了TPP,对其他国家吸引力也没那么大了,对中国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特朗普,的确是不辱使命啊!
RCEP一签署,印度莫迪大仙,更是酸了。
本来,2019年11月,RCEP协议基本达成,只待签字,没想到,突然来了个重大变故:印度突然退群了。
莫迪其实野心很大,一心要跟中国平起平坐,也要像中国一样,打造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它并不想纳入到中国的产业体系中去,对一带一路,更是抵触。
图片

印度一开始或以为,缺了自己,RCEP不可能搞成,以为自己还可以以退为进,抬高身价,没想到,RCEP没有管它上不上车,干脆发车跑了。
拒绝加入RCEP,就等于印度把一部分国际投资者拒之门外,也不能发挥13亿人口的优势。如果不能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红利,那么印度很可能陷入到马尔萨斯人口陷阱里。
这对印度这个脑神经回路诡异的国家,简直就是当头一棒!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近年来的国际风云变幻看,不得不说,时间,其实一直站在中国这一边,国运,也一直站在中国这一边!
天佑中国,20年前我们搭上WTO的快车,实现了经济的第一次腾飞!今天,国家再次出手,2022年1月1日,RCEP组织正式开启生效。
这是一个雄辩的宣言书: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流不得人心,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才是大势所趋。
这是一个合作的播种机: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坚守公平正义,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什么叫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这就是啊!
2000年前的战国时代,中国有合纵连横战略;今天,咱们出台了RCEP,这不是合纵连横,胜似合纵连横,不过是更多从经济的角度上,来推动中国的发展壮大。
这在一定意义上,何尝不是向2000年前的先人致敬,昭示了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
写到这里,笔者忽然想起了百年前梁启超对中国的祝福。当时,梁任公是何等地望眼欲穿地期望,中国能够拾回伟大复兴的胜景!让我们共同吟诵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语吧: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9#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16:47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学者:北京这届冬奥会给世界上了一课


马丁·雅克  昆仑策网  2022-02-10 14:22
(点击上方【昆仑策网】可关注)

如果说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故事完全是关于北京及其新的现代性,那么这届冬季奥运会的故事则是关于中国的城乡差距,以及改造中国一些最贫穷和最偏远地区的挑战,为它们提供最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确保他们与中国其他地区的连接,现在给世界上了一课。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图为开幕式上的“构建一朵雪花”环节。

2022年不是2008年。2008年,西方对中国友好,人们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期望越来越高。从那时起,这种温暖逐渐被寒冷所取代。中国没有按照美国期望和要求的方式西化。更糟糕的是,在美国相对变弱的同时,中国变得更加强大。

到2016年,美国对自己的希望没有实现感到失望。它转而反对中国,并试图排斥中国。

本届冬季奥运会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氛围截然不同。毫无疑问,美国希望冬奥会根本没有举行。然而它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就诉诸“外交抵制”。但这是一个潮湿的哑炮。

谁真的关心美国外交官是否出席;当然,如果他们在场会更好,但如果他们不在场,他们缺席的影响也很小。这是一个软弱的姿态,由于抵制行动的支持者非常少,这一姿态显得更加软弱。

与抵制的国家与地区名单和少得可怜的数字一样令人震惊。只有两个欧盟成员国明确表示“外交抵制”。德国和法国都拒绝加入。新西兰和日本给予半心半意的支持,宣布它们不会派出政府部长,但拒绝认可抵制行动。

美国的抵制行动几乎是无足轻重的:如果没有英语国家,抵制几乎是看不见的。

如果说2008年夏季奥运会标志着中国戏剧性地登上了全球舞台,那么2022年冬季奥运会则见证了美国的影响力在这两届奥运会之间的14年时间里的显著下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证明美国的衰落,那么请你回想一下1980年的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当时正值冷战最激烈的时期,美国发起了一场有6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面抵制(包括运动员)。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开幕式(资料图)

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2017年以后的世界有着更广泛的意义。确切地说,有三件事:

首先,美国和中国的疏远将是长期的。现在已经有5年了,而且仍在继续;估计不会少于10年,更可能是20年,30年也不会让我感到吃惊。中美之间日益增多的分裂正在越来越多地嵌入到全球格局中。



第二,美国的衰落正在发生,似乎极有可能继续下去,还很可能会加速。正如失败的抵制行动所表明的那样,美国正在四处挣扎。



第三,当这个时代结束时,它最终会结束,无论那是什么时候,世界都不会恢复原状,或者,像你喜欢的那样,回到2016年。世界将变得非常不同。它仍将是一个世界,但更加松散,由两个领域主导,一个是中国的领域,一个是美国的领域,前者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2022年冬季奥运会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有很大不同,还有一个原因。我在这里没有想说疫情,尽管这当然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型活动。事实是,冬季奥运会的规模远比夏季奥运会小:运动员少得多,比赛项目少得多,全球吸引力也更低。



有趣的是,中国的立场也不同。中国在冬奥会的经验少得多,参与冬季运动的传统也少得多。中国无法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挪威等冬奥会传统的北美和北欧大国相比。对于2008年盛大的亮相派对来说,中国不仅有可能赢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的金牌,它事实上也实现了这一目标。在2022年,这是不可能的。但对国家和个人来说,生活并不总是为了登顶,而更多是为了向前迈进。中国对此非常熟悉。毕竟,这一直就是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故事。



事实上,中国在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上表现得非常出色,它的起点相当令人生畏。中国不仅面临着或多或少从零开始为奥运会建设必要基础设施的挑战,而且疫情让这一任务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以典型的中国人“做事从不半途而废”的方式,他们将冬季奥运会视为把一些偏远山区改造为冬季运动胜地的机会。2014年至2017年间建造了400座,今年的目标是800座。


如果说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故事完全是关于北京及其新的现代性,那么这届冬季奥运会的故事则是关于中国的城乡差距,以及改造中国一些最贫穷和最偏远地区的挑战,为它们提供最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确保他们与中国其他地区的连接,现在给世界上了一课。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0#
 楼主| 发表于 2022-4-13 16:22 | 只看该作者
统一大市场,“内圣外王”之道……


作 者 :刘晓博
来 源 :刘晓博说财经(ID:liuxb929)

4月10日晚上,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图)

这份7700多字的文章里,34次出现了“全国”,68次出现了“统一”,49次出现了“大”,43次出现了“强”。

这四个词汇组合起来就是:全国统一,大、强!

很多读者留言给我,希望我分析一下这份文件。其实,“全国统一,大、强!”,就是这份文件的要旨。

我之所以用“内圣外王”的说法,是因为“统一大市场”有对外、对内两方面的重要作用,或者说战略目的。

先看“对内”。

有人可能会疑惑:改革开放已经搞了40多年,市场经济写入十四大报告也已经整整30年,难道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吗?

这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如果标准不那么高的话,可以说我们最迟在加入WTO之后,就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内大市场。

但如果用高标准要求,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汽车销售方面,市民、企业想买什么车,基本上都可以自由选择,感受不到限制;但各地的出租车、公交车就没有那么自由了,买什么车型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就连一线城市都不能免俗。

地方政府支持的车型,一般来说是本地生产的,这些企业把主要税收交在当地,并为地方经济贡献了GDP,地方政府或明或暗会支持。支持这一家的同时,相当于歧视了其他企业。

再比如,很多城市都会有一个或N个本地的龙头房企,深受当地政府宠爱。他们可以拿到当地最好的土地,规划需要调整时也很方便。比如某城市CBD建了一个地标建筑,一栋楼里有超甲级写字楼、豪华五星级酒店,竟然还有百十套住宅。

住宅能出现在这种楼里,就不是一般开发商可以办到的。这个开发商做到了,因为它是当地第一号房地产国企。

同样的事情,当地的企业可以做,外来的企业、民企、外资企业不能做,这就是“统一大市场”水平不高的表现。

歧视外地人,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痼疾,也是农业文明留下的烙印。

在中国古代,人分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农业政权认为,只有务农、当兵才是正当职业,商人牟利、流动性强、见识广,天生带来不安定因素。

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都是歧视商人的,顺便连到外地谋生的人一起歧视了。如果你是外地商人,则受到双倍歧视。

每个人只有在家乡才是“本地人”,一出门都是“外地人”,歧视和被歧视的地位马上反转。以前怎样歧视别人,现在怎样被人歧视。

歧视不仅仅源于“本地”和“外地”,还源于所有制。比如规模、负债率接近的房企,在向银行融资的时候,央企、国企就更容易获得贷款,民企难度就要大很多。

各种歧视,各种市场壁垒、市场分割的结果,是“交易成本”的上升,竞争不充分,最终让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在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就缺少一个统一大市场。最典型的案例是:上海、北京、天津都被迫向中央申请了飞地,来解决原材料或者粮食不足的问题。



原因是:直辖市直接归中央管,没有一个省为依托。遇到粮食短期或者原材料短期,只能向其他省份求援。有时候,求援也不太管用,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资就是稀缺。



比如上海曾在南京有一块飞地,原因是50年代末在那里发现了铁矿,国家决定设立梅山炼铁基地,作为上海钢铁厂的后方物资供应地,为上海炼钢提供生铁,保障上海物资供应。直到2008年以后,这块飞地才交还给南京管理。



仅有生铁,还不足以保证钢铁生产,炼钢还需要煤炭。于是国家再次出手,把江苏沛县微山湖西岸的大屯矿区划给了上海,成为向上海直供煤炭的飞地。



为了保障粮食、蔬菜供应,上海还在江苏盐城拿下了面积300平方公里的大丰农场。最鼎盛的时候,这块飞地可以给上海提供40%的大米。



同样因为“炼钢”需要“铁”的原因,天津1969年在河北涉县拿下5平方公里的飞地,建设“天津铁厂”。



北京则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拥有占地面积380平方公里的农场,早期用作劳动教养的场地,后来用作粮食供应基地。



飞地,是市场割裂时出现的极端情况。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计划的比重越高,生产效率越低,市场割裂程度越高,物资越稀缺,甚至需要发行票证、给直辖市设立飞地来解决最基本的供应问题。



进行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解决市场割裂的问题,全面降低交易成本,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中国改革开放后用了不到40年时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充分证明了市场的有效性。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


第一是疫情的压力,看似是短期的,但有中期化迹象;



第二是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到了后半段,增长方式需要从“房地产+大基建”向“科技创新+实体经济”转型。也就是我常说的,从“印钞票时代”向“印股票时代”转型。



第三是中美关系进入“战略博弈期”,西方国家从接纳中国,到开始排斥中国,全球化遇阻,未来中国可能会进入以内部大循环为主的新时代。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地方政府会“情不自禁”地保护市场,设置壁垒。正因为看到了这个趋势,国家才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有人说,这是推进中国国内的“全球化”。这种说法虽然不准确,但有点那么个意思。



说白了,对内要做两件事:



第一,统一市场、削平山头、树立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



第二,打破壁垒、降低交易成本,让内循环更畅通,促进经济复苏。



这有利于谁?



当然是大城市、大企业。



统一市场建立之后,大城市的大企业,可以更顺利地进入全国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更高的利润。


图片
上图是深圳官方媒体刚刚发布的,2021年“深圳辖区”产生的一般预算收入(不含卖地、社保、国企等收入)。一共是11110亿元,其中对中央财政的贡献是6852亿元。



深圳2021年对中央财政的净贡献(扣除中央财政返还)可能已经超过了北京,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城市第二;跟江苏、浙江不相上下。



上海对中央财政的贡献就更高,超过了1万亿,北京大约是5000到6000亿元。



为什么北上深财政这样“有钱”?



因为北上深有面向全国征税的能力。这三个城市有很多知名企业、知名产品,当产品和服务向全国销售的时候,就实现了对全国的征税。



所以,统一大市场最大的获益者是中心城市和大企业。



小城市、农村会吃亏,怎么办?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方式有三个:



第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拿北上深等发达地区交给中央的税赋,支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图片


各地2021年获得的转移支付具体数据尚未公布,上图是2020年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省份获得的转移支付都超过了4000亿,西藏人均转移支付甚至超过了5.5万元。



第二,鼓励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发展。方式有政府对口扶持,有大企业扶贫等。



第三,反垄断,遏制优势企业获得垄断地位,保护中小企业发展。



总之,国家的态度非常明确:全球化或许遇阻了,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围剿中国。但中国的内部大循环要畅通,国内市场要统一、要降低交易成本,要尽量通过市场化手段发展经济,避免重回计划经济时代、市场割裂的状态。



最近疫情就造成了市场割裂,甚至连物流都开始遇阻,今天的最新消息是:物流市场要打通:



图片


今天股市为什么大跌?主要原因是疫情,以及防疫带来的物流梗阻,生产暂时难以恢复正常等等。比如农民到田地里耕作,都受到了限制,需要“春耕证”什么的。



建立统一大市场,还有“外王”的一面,也就是应对外来挑战。



中美战略博弈、乌俄战争,让这个世界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全球化的确遭遇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挑战。



中国跟俄罗斯不一样,我们是人口大国,但不是资源大国。中国的能源、粮食、铁矿石、芯片等,都需要进口。而中国的大量产品,需要卖到全世界各地,这关系到几亿人的就业。



俄罗斯靠能源、粮食、矿石等,就足以养活1.4亿人口。



中国跟国际产业链关系更加密切,不仅需要外部的资源,还需要外部的市场。如果中美关系“破局”,经济制裁和金融制裁,对中国的影响远比对俄罗斯大。



所以,中国需要护城河。



这护城河不仅仅是核武器、航空母舰、极音速飞弹,还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规模。很多时候,后者可能作用更大。



怎样才能维持中美关系的“斗而不破”?统一大市场,是重要的杀手锏。



图片


上图是2021年中国跟主要贸易伙伴的交易情况,美国是中国最大顺差来源,也是最大单一贸易伙伴。



看起来,中美联系非常紧密,相互离不开。——中国是当前最大的世界工厂,全球主要国家都非常需要中国产品。



这固然是一个事实,但它不是中国经济最大杀手锏,只是较小的那个。



原因很简单,美国一直鼓励制造业从中国回流,或者外流(去印度、东南亚等),最终降低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如果中国能把国内市场变得“统一”、“强大”,这个杀手锏将更有竞争力。



毕竟,中国拥有14亿消费者。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4万亿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5万亿人民币。这可以给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提供大量的市场机会。



为什么对中国态度上,欧洲跟美国不完全同调?为什么德国在推动中欧投资协定上,比其他国家更积极?



原因很简单,欧洲产品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德国又占了很大的优势。比如汽车方面,德系车在中国占有率非常高,中国市场对德国非常重要。



一方面需要中国的产品,另一方面更需要中国的市场,有了这两条“”保险绳,中国跟欧美日的关系就可能“不破”。



“不破”,是中国经济继续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保障。



虽然未来我们将以内部大循环为主,但外部大循环不能放弃。关起门来搞建设,那是不行的。不仅越做越小,还会越做越落后,越做越迟钝。



所以,打造“统一大市场”,对内对外都极其重要,是中国的“内圣外王”之道。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11 , Processed in 0.2225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