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科被野蛮入侵背后的真相,一场大规模洗钱的犯罪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9:37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社再喊话:万科战争折射资本市场三重焦虑

宝能举牌万科资金安全吗? 万能险资金波动无法控制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蔡国兆、孙飞

  万科股权战正在演变成为一场关于资本市场的“全民论战”。各方意见、观点激烈交锋。国务院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只要有利于深圳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国资委就支持。”

  一场合法收购引发舆论激战,其背后是潜藏在中国资本市场之中的三重焦虑。

  焦虑一:规则与情理谁更优?

  近日,华润、宝能系先后表示将在万科重组预案中投反对票,宝能系更称要罢免王石、郁亮等万科管理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界、企业界、法律界专家纷纷发声。众声喧哗中大致可以看到两个派别。

  “规则派”说,宝能系从二级市场上收购万科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就公司问题发表自己意见是正常的市场权利,应尊重资本“否决重组”“罢免王石”的意志与权利。

  “既然公司主要经营者在此之前没有筹到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足够的股票,就要接受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很多专家认为,王石走后,股票不管是升还是降,都是规则,必须接受。

  “情理派”说,王石等万科公司管理层塑造了万科文化,是万科30多年来成长为市值过千亿元大型企业的奠基人、领路人,并一直给股东带来良好的回报,“一锅端”明显有粗暴之嫌。

  统计数据显示,万科从2000年营业收入不到40亿元,至2015年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在15年的时间里增长约50倍。

  事实上,在广义资本市场中,规则与情理的冲突一直在上演。一些长期绩差公司退市符合情理,但由于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成为股市“不死鸟”,饱受各方诟病;不少金融创新有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但在实践中又处于“违规”或“无规”的尴尬。

  “玩游戏就得尊重规则。”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说,“但我们是否可以思考,通过合理的行事方式,让规则与情理之间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或者从更深层次看,是否可以通过规则的优化,让规则之中融入更多情理要素,比如研究创设AB股、同股不同投票权等制度。”

  焦虑二:谁来维护“少数”的权益?

  万科股权战其实也是一场大股东、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纷争:宝能系要求罢免万科全部七名董事、三名独董及两名监事;华润发布声明称,“高度关注万科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问题”;股东大会上,董事会、监事会报告被否。

  数据显示,在目前万科的股权架构中,宝能系、华润共计持有近40%股份。如无意外,一旦举行股东大会,王石代表的万科管理层极有可能“兵败滑铁卢”。

  此事引发万科极大震荡,被看作是大股东的“任性”。不少人认为,万科管理团队表现优秀,要罢免王石也许可以,全部扫地出门明显没有顾及公司发展,会给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影响,从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27日举行的万科股东大会现场,不少小股东手举标语,抓住一切机会表达自己的声音。“我们不是想出风头,只是要一个说话的机会。”一位小股东对记者表示,“但实际上多数时候我们只能祈祷矛盾不要激化,公司能够顺利经营。”

  在这场“战争”中,大股东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万科小股东、榕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敬勇表示,万科合伙人持股平台盈安合伙持有万科 4.14%的股份,尽管他们的意见也无法代表其余中小股东,但在这轮股权战中,占有较大话语权的管理层股东尚无制约大股东的有效手段,更遑论其他更小的股 东。

  在中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大股东、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纷争一直不绝于缕。比如,资本市场发展史上,上市公司的分红问题曾经引发高度关注。武汉科技 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大股东说为了公司的发展捂紧钱袋,几年甚至七八年不分红,按现有规则,尽管也有法律救济,但如投票表决,小股东事实上是 没有办法的。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说,万科股权战再度提醒我们留意资本市场的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必须通过高度智慧的制度创新,在公司治理 上‘迫使’董事会真正代表全体股东利益。”张远忠认为,在资本战场中,应该划定大股东权力的边界,既保护多数的权利,又能保护中小散户的声音不被彻底淹 没。

  焦虑三:实体与虚拟谁主沉浮?

  王石近日在接受“新华视点”记者专访时说,从宝能系的路径来看,已经逐渐脱离了实体,成为资本运营者,“这让万科管理层感到紧张。”

无论王石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类似的收购案例确实越来越多,这让不少缺少资本运作经验的实体经营者感到危机四伏。

  “万科战争”同时,中国汽车电商行业也爆发大风波——汽车之家CEO秦致“下课”。6月25日,中国平安(32.160, 0.00, 0.00%)正式以16亿美元入股汽车之家,占股 47.4%成最大股东。随之而来的是,汽车之家原有管理层、CEO秦致和CFO钟奕祺“出局”,由原平安健康总经理陆敏成为新任CEO。

  “这也是创业者的焦虑。”正在深圳南山创业的乐聚机器人(25.490, 0.00, 0.00%)联合创始人安子威说,“面对资本的力量,我们感到紧张。只要有合理的对价,创业者中有的人愿意被收购,但也有一些人只想自己运作好企业,做成一番事业。”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市场中,不少中小创新企业的成长并没有很大的空间,他们的未来,不是黯然败走麦城,就是被大公司收购。

  “资本市场上实体与虚拟的战争正愈演愈烈。”李大霄说,创业者要在初创时期考虑股权设计的问题,并做好后天的保护,同时相关部门应当从制度设计上适度保护创业创新。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9:42 | 只看该作者
宝能系的“凶猛”,让市场的目光聚焦到了万能险的身上。有媒体指出,宝能系举牌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前海人寿的万能险资金。新华保险(40.550, -0.12, -0.30%)董事长万峰28日甚至直言不讳表示,万能险不是万能的,保险公司可以做,但不能作为主流产品,其波动性无法控制。

  宝能300亿举牌万科 资金安全与透明成焦点

  《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宝能系从7月初开始多次举牌万科,累积资金达300多亿元。其举牌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前海人寿发起高现金 值投资项目,将客户保费用于举牌投资。二是将保费再次注入其他子公司,通过相互质押增资加大宝能系的整体资金规模。所谓的高现金值投资项目,就是类似万能 险、投连险型的产品。  对此,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说认为,“万能险是一个理财产品,它不是万能的。在英联邦,开展万能险要有保监会和证监会的批准。万能险的波动性是无法控制 的。”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被问及险资举牌万科时也表示对于资金安全的关注,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方面,他指出:“一般险资举牌是为了配置 资产需要,但保监会对举牌的要求是,做好信息披露,说明资金来源和去向等,取得社会一致认可和理解,我认为这是正常的资本市场活动,这种情况在西方其实很 多。”

  拟发50亿私募债缓解压力

  首期市场响应者并不多

  万科公司始于去年的股权之争激战正酣,宝能系6月26日曾霸气要求罢免包括王石在内的所有万科管理层,可谓气粗,那么宝能的财力是否也很大呢?据报 道,近日“宝能系”旗下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业物流”)正在发行一笔50亿元的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即私募债,期限不超过三 年,资金用途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称,该笔债券发行并不顺利,市场上对于万科事件进展的观望情绪比较浓,第一期债券大部分 由发行人深业物流自己的合作方接盘。

  不过,在去年底宝能不断举牌万科时,就不断有声音要求宝能公布钱从哪里来,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宝能系”投资主体平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钜盛华)的资金来自浙商银行理财资金,背后的主角实则浙商银行。浙商银行随后回应,称与万科、宝能都有正常的业务合作,一向秉承合规、合法、安全的 原则办理各项业务,理财资金有充分的安全保障。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5:20 | 只看该作者
宝能系杠杆资金来源曝光:钻了混业监管空子?
万科控制权之争:宝能未证明王石违反董事信托责任


 前言:进入2016年6月份万科管理层和宝能之争逐渐明晰,年度大戏再次开启。6月17日晚,传出华润3名董事和万科管理层就董事会是否通过了深铁重组预案激烈争论,法律界再次见识了公司法的奥秘和公司章程重要性,焦点在董事“张利平”是否可以就特定某次会议因关联关系回避表决,还是实质上为弃权票。当然双方还就是否适用半数董事通过还是2/3董事通过公开争议。王石最开始内部讲话中称赞的负责任的大股东“华润”和万科管理层激烈矛盾首次公开化(此前只是一些片言碎语)。
  18日深交所针对华润和万科的矛盾焦点发布问询函,关注:独立董事是否构成关联关系,独立董事回避流程、A股定增之后H股公众持股将低于10%如何解决、预案中土地估值、以及定增价格等要求万科做出说明。
  6 月24日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和钜盛华时隔半年发声,明确表示反对万科重组预案。当然需要注意重组预案是否通过其实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并没有直接干预权限, 虽然是第一大股东,但在改组董事会之前其并没有发言权,只有等到预案拿到股东大会之后才能行使股东投票权并施加影响力。
  但显然宝能系并没有耐心等到股东大会那一刻,既然华润已经和万科管理层公开决裂,那么下一步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在重组预案拿到股东大会表决前先改组董事会是最干净利落的措施。
  这场大戏其实仍然只是刚刚开始,最终谁入主万科扑朔迷离,但大概率现有董事会改组已经注定。笔者就宝能究竟如何蛇吞象成为第一大股东进行了回顾。
  以下为笔者2015年12月份描绘的结构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整个杠杆过程应该说是基本在合法合规框架内运作,其利用了目前资管产品层面早已混业大行其道但监管仍然是三会严重割裂的局面,通过不同渠道设计杠杆。
  第一章 自上而下逐步解析:
  “一”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来源未知,但笔者认为机构或普通理财可能性较大,至于合规性探讨,可以参考笔者12月份的文章《资管混业:七问“万宝之争转折”的宝能系资金合规性?》,本文第二章附上;
  “二”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五矿信托受益权间接投资于浙银资本,纯粹加一层通道并没有杠杆。
  “三”浙银资本实质是浙商银行进行表外资本扩张的一个子公司,并没有加杠杆,后面的宝能资管GP也是由浙银资本参股。
  “四”华福证券定向资管这层通道新增了很多增信措施,主要是姚振华夫妇提供连带担保,深圳宝能投资以钜盛华股权质押,深圳浙商宝能产业基金以深圳钜盛华股权质押。多重增信措施,取得来源于浙商银行理财的133亿资金融资。同时类似的结构可能也应用于民生加银资产(22亿);
  “五”11月中旬成立“深圳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基金”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加杠杆过程;大 致是1:2的杠杆,即姚振华个人控股的公司“深圳宝能投资集团”以67亿劣后LP资金撬动总计200亿资金投入“深圳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不过需 要注意的是从目前媒体挖掘的信息并不能断定“深圳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如何最终将200亿资金投入增持万科,只能断定其增持受让深圳钜盛华以及向钜盛华提供 的股东贷款大约117亿。剩下的82亿,有可能部分是通过优先级资金注入钜盛华发起的资管计划。
  不过需要尤其注意的是,这里的杠杆还要考虑到深圳宝能投资集团(姚振华个人直接控制),金融机构借款大致为144.6亿元。当然这也是任何一家企业正常的杠杆行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这里是宝能系杠杆运用的核心企业,钜盛华自身的杠杆主要是银行借款和股东借款
  , 钜盛华从2014年开始实收资本大幅度增长,但同时其他应付款项目也大幅增长达到100多亿,但钜盛华自身有多少金融机构借款并不清楚,从其发债申请材料 看,截止2015年二季度末,各金融机构对其授信85亿元,其中已提用67.7亿元。同时关联方为向钜盛华提供资金支持,也做了大量股权质押。详见本文后 面图表。
  但 自2015年11月,钜盛华从深圳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基金获得200亿各种类型资金注入后,钜盛华作为法人企业的杠杆透过股东借款进一步放大。其实上面第五 步的杠杆也是在11月之后才产生的,之前钜盛华的杠杆主要是关联方借款和金融机构授信。但笔者需要说明的是,此类企业行为的杠杆并不属于金融监管部门监管 范围,只要金融机构认为风险可控,并没有所谓的“合规问题”,和我们一般所说的资管产品结构杠杆并不一样。
  11月11日,也就是成立“深圳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基金”同一天,钜盛华将其先前持有的7.28亿股(约6.6%的比例)万科股权质押给鹏华资产;12月8日将9亿股前海人寿质押给上海银行南京分行;相当于再给钜盛华自身加杠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是钜盛华通过前海人寿以及加杠杆的资管计划增持万科股票。
  (1) 当然前海人寿是一家保险公司,说保险公司加杠杆本身并没有问题,能以吸收公众负债大幅度进行杠杆投资运作的金融机构类型国内主要就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但商业银行由于商业银行法约束,不能以自营资金投资二级市场。所以保险公司是股权投资杠杆运作的理想平台。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保险公司的任何投资行为就是在 加杠杆,类似我们并不能因为工商银行(4.440, 0.02, 0.45%)给客户发放一笔100亿贷款就惊呼“工商银行10倍杠杆在给客户融资”。金融机构自营资金的杠杆天经地义只要符合监管 指标并无诟病之处。
  但前海人寿之 所以能够增持如此之多万科股票,主要是受益于是保监会在今年7月份为稳定股市,出台新政,允许保险公司投资蓝筹股比例达到上季度总资产的40%,单一权益 类投资上限为上季度总资产的10%(之前是5%);前海人寿截止9月末总资产1260亿元。这条新规相当于释放了60亿前海人寿资金用于增持万科股票。
  前 海人寿发行次级债应该只是为了充足其偿付能力,因为受10%单一权益投资上限约束,如果前海人寿保费收入第四季度大幅度增长,那么2016年1月份之后如 果万科没有停牌,前海人寿在其总资产增量的10%范围内可以继续增持万科股票(如果偿付充足率和40%总的蓝筹股票投资上限允许)。
  (2) 钜盛华在7-8月份紧随前海人寿,主要通过收益互换的方式锁定了8%的万科股份,加上两融买入一共增持万科8.38%股权。不过彼时的钜盛华仍然只是一个 现金流捉襟见肘“小公司”,即便按照当时的价格8.38%购买对价大约是140-150亿元,所以钜盛华通过收益换“锁定”而不是直接购买。所谓收益互换 券商不可能要求钜盛华拿100%保证金质押,如果只要50%质押,则意味着7-8月份钜盛华增持万科现金流出大约是80亿。当然券商放杠杆的部分在10月 20日和11月19日钜盛华分别回购回来(分别回购3%和5.04%),回购动作本身不涉及股权变更,只是相当于互换到期时候从券商哪里解除股票质押。不 过因为其大部分回购是发生在11月11日之后,所以有理由相信第二次的5.04%回购款来自7.3亿万科股权质押或钜盛华股东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基金股东借 款。
  (3) 钜盛华另一条增持万科路径就是通过资管计划加杠杆,劣后和优先比例1:2;从时间轴上看,这是在8月26日之后,钜盛华蛰伏了3个月之后的迅猛出击。也是 在获得“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近200亿注资之后。从其向深交所披露的截止11月4日的增持情况看,以32亿劣后资金撬动银行优先级资金67亿(也 有可能部分是股东深圳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基金资金);而自12月7日至停牌前,钜盛华继续通过资管计划大约增持了万科4%股权(耗资约100亿),按照之前 7项资管计募集规模测算,至少需要追加资金80亿(优先+劣后)左右。所以180亿的资管计划,优先级120亿融资是钜盛华最终的融资杠杆。
  总结
  总 体而言在2015年11月11日之前钜盛华其实资金实力远远逊于其子公司前海人寿,笔者大致测算了一下前海人寿2015年仅仅举牌的上市公司资本投入大致 280亿(包括万科110亿),其131亿的资本投入支撑1260亿的资产规模。这就是金融牌照的魔力。对于钜盛华而言,11月10日是一个截止日,这一 天质押7.28亿股万科股权按质押率惯例获得至少60亿的融资,11月11日从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基金获得至少100多亿股东增资+股东贷款。在此之前单单 在万科身上的投入100多亿资金来源,仍然是一个谜,只能用金融机构贷款+关联方融资来解释。
  遗憾的是,上述结构仍然有几点模糊之处,主要在于:
  (1) “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简称宝能产业基金)200亿资金去向并不是很明确,从增资钜盛华和财新应用的股东贷款的规模看应该只有117亿元;浙商宝 能产业投资基金剩下的82亿如何流向仍然是一个谜,有可能部分以优先级形式参与钜盛华资管计划(肯定不是之前流传的直接参与万科股权增持)。
  (2)钜盛华在获得宝能产业基金注资和股东借款之后,偿还了之前近百亿金融机构的长期借款中的多少?
  (3)深圳宝能创赢投资作为合伙企业募集资金规模有22亿,具体流向并没有信息。
  (4)有多少其他关联方资金流向用于此次收购?
  不过不妨碍上述对其融资结构的大致分析。
  第二章 三会监管面临的尴尬割裂局面
  这里的监管割裂主要是信息获取层面以及人事协调层面,即数据、人员、组织多方面的割裂而无法穿透。目前的监管框架穿透难点在哪里?
  穿透也可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不同目的,按照监管领域也可以具体划分宏观审慎监管层面的穿透把握,微观审慎领域的穿透把握。
  微 观审慎,监管主要是三会,尤其是三会负责具体政策执行的各地监管局。任何政策执行需要依靠具体的监管局的监管人员负责审核,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在目前的资 管监管格局看,总体上呈现两大特征,一是跨监管难以协调检查,二是微观监管对容易引起系统性风险的违规行为重视程度不够。
  先 从跨监管协调说起,不要说跨三会的监管协调,即便是同一个监管体系,跨区域的联合检查也是非常少见,意见征询因现实资源约束多数也难以及时深度调查。而跨 监管体系,比如银监会和证监会下属不同类型资管和同业业务高度融合,产品交叉组合嵌套,但如果需要穿透不同监管当局的产品核查其底层资产非常困难;不论从 知识结构、数据可得性、还是对方监管的配合协调来看都构成极大挑战。这种情况金融同业非常了解,所以才催生了大量规避监管的通道业务(当然很多通道业务也 是起到风险隔离作用,不完全是规避监管目的)。
  再看微观监管当局相对局限性,一般而 言,地方监管局更偏重于案件防控、集体性事件、以及现场检查容易发现问题的传统违规事项,比如票据贴现真实贸易背景、贷款资金流向、贷款发放证照和手续瑕 疵,这些问题几乎千篇一律相对容易查出问题。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合规问题,当然这些合规问题也很重要,只是从宏观审慎当局来看,或许更关注的问题是系统性问 题。虽然宏观审慎当局依赖127号文等也有所限制,但总体上央行没有太多现场检查资源,而地方银监局从局部看未必将其认定为是潜在系统性风险源泉。
  我 更多是将其视为一个典型的“认知差”,即微观层面来看,不论是金融机构个体还是地方监管当局很难将一个市场普遍的通行做法,但处于灰色地带的业务认定为是 潜在系统性风险源。比如理财资金池问题,或期限错配问题,从微观监管当局角度,主要是防范个体金融机构风险,只要这家金融机构自身流动性管理不要出大的问 题并无大碍,但个体流动性可控情况下都在走资金池模式,不代表整个金融系统风险可控。一旦市场整体纠偏,单靠个体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募集资金并不能解决问题 只会引发更多的恐慌,最终需要央行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解决。这就是大体央行领衔其他4部委发布127号文的大致背景之一。
  从近期央行推出的宏观审慎框架看,显然央行致力于更广泛的介入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货币政策角色定位。
  如 果能多部门协调资管产品登记备案信息的共享,说得再宏观一点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提的统筹协调金融监管”中应有之义。三个统筹其中 之一就是“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统、清算机构、金融资产登记托管机构等,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
  宝 能系已经将金融产品的融合和架构运用笔者仍然认为相对在合法合规范畴内。但从监管层面而言,一行三会完全割裂的监管格局显得非常尴尬。银监会只负责银行理 财的监管,对银行理财的权益性投资至今仍然是相对空白,尤其是对理财资金走其他非银监会监管的通道比如券商资管(华福证券)、有限合伙(浙商宝能产业投资 基金)、最终用于增持的7个系列券商资管,三家券商的收益互换,参与一家保险公司前海人寿并增持万科。这些对银监会单家监管机构而言都是遥不可及。银监会 在2014年底曾经出台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终究因银行激烈反应和当时主推者王主任的卸任而搁置。而当前关于理财子公司、 投贷联动等新的内容交织在一起,因牵涉证监会的监管领域,政策出台困难重重。尤其是在银行理财资金来源和去向,如何约束其风险杠杆级别,约束其单一集中 度,目前一片空白。
  同 样但就证监会而言,也只是对私募基金进行备案,对于企业行为的融资杠杆并没有约束,而且从钜盛华最终用来增持的7个系列资管产品来看,其但看产品的杠杆率 已经很低,只有1:2为主,而目前生效的八条底线允许的杠杆率是1:9(最新的征求意见稿仍然尚未生效)。即便是经过备案的券商资管(华福证券)和7个系 列的增持资管计划,也无需层层穿透来核实资金来源。尤其对银行系的资金来源,证监会相对而言更没有太多的干涉和追究能力。
  保监会更是只坚守自己的一块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股权变更,保险公司股权质押资金流,以及保险公司所持有股票和母公司及其他关联方持有股票重合度带来额外集中度风险都不在控制范围。
  只有在风险充分暴露情况下才知道各家的孩子已经闯祸。从宝能的案例,如果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压力测试,演绎其去杠杆的过程或许才能更形象地看清楚每家机构实际风险暴露和实际的质押担保措施是否足够。所质押的前海人寿及钜盛华股权价值几何等。
  在财新和21世纪两家媒体接力报道宝能系资金来源后,逐步解开其资金谜团主要部分。此时三会才开始有部分动作,主要是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
  一是列明披露的情形。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应按照要求进行披露。二是明确披露内容。除披露相关股票名称、代码、公告日期、交易日期等基本信息外,还应披露资金来源、投资比例、管理方式等信息。运用保费资金的,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三是规范披露方式。为增强政策覆盖面和公平性,《3号准则》要求保险集团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适用本准则。
  同时银监会深圳监管局也开始摸排各家银行相关的风险暴露情况。
  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浙江当地银政保也联合对此次融资进行了摸排,结果虽然无法详细知晓,但相信总体并没有明显违规事项。下面为笔者去年12月份的详细分析,对其中部分信息做了一点更新。
  第三章 以下为笔者前天整理的《七问宝能系资金来源是否合规?》的主要内容供参考!
  1、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没有备案,是否违规?
  这 其实很具有争议性,但从目前有限的监管资源和实际风险来看,实际操作上备案触角并没有延伸到实业股权投资的有限合伙企业(笔者认为这里并没有涉及到募集和 委托投资的流程,资金来源都是GP或GP关联方)。所以笔者仍然认为浙商宝能基金没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并无大碍,因为此基金并没有直接投资证券市场,而是 作为股东出资,外加股东贷款形式向子公司钜盛华注资,仍然属于实业投资范围。再由钜盛华出劣后资金成立基金专户,这一系列的基金专户已经向基金业协会备 案。
  但如果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直接增持二级市场股票则需要向基金业协会备案。
  2、回到浙商银行理财资金,从浙商银行后来的公开回应媒体答复看至少130多亿的资金来自浙商银行理财,受让五矿信托的受益权,五矿信托通过浙银资本投向华福证券的资管计划,并最终成为钜盛华增持万科的7个基金专户的劣后资金。
  那么这就涉及到关于银行理财的资金监管的几个核心话题,笔者详细展开讨论:
  (1)、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方向是否需要层层穿透?
  (2)、如果需要层层穿透,那么浙商银行的理财资金最终投向是未上市股权投资,还是需要穿透到增持二级市场万科股票的劣后级资金?
  (3)、银行理财资金能否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或未上市股权?
  (4)、如果银行理财对外投资未上市股权,是否需要走银行表内信贷审核的流程,是否需要符合单一集中度10%的比例?
  (5)浙商银行总体理财募集能力是否足以支撑200亿左右资金(按照财新的口径)流向单一风险敞口企业或主体?
  (6)可否用“投贷联动”来解释部分资金来源?
  3、宝能系后续增持为何全部通过钜盛华的资管产品,而不通过前海人寿继续增持?
  关于第一个问题:银 监会现有监管框架中并没有明确权益类投资需要怎样穿透,穿透到哪一层?对这点,只有2014年3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 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39号);首次明确提及并强调“解包还原”和“穿透原则”;对于非标债权理财,强调穿透到最后一层非标准债权资产来核 算8号文的监管指标(4%,35%)。会计规范上,保证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按照真实穿透原则,以实际风险承担和管理主体为据,解包还原理财产 品投资标的,进行表内核算。但并没有明确如果是权益类投资怎样穿透,只是要求进行解包还原信息披露。
  尽 管银监会创新部在2014年12月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非常明确地提及:“客观评估最终标的资产的风险,对最终投资标的资 产的风险与利益归属进行实质性管理和控制,不能简单作为相关资产管理计划的资金募集信道。”,但并没最终实施,所以从当前监管体系,笔者的理解,因从实际 分析承担的角度,至少从风险审核,银行应该穿透识别风险。也望监管机构尽快出台明确意见。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 果穿透,笔者认为11月份之前只能穿透到钜盛华,因为在此之前钜盛华有资金的业务,并不能说只是专门为增持设计的企业,但钜盛华经过几轮增资之后,目前看 来投资万科几乎是其主业的数十倍,所以理财资金的风险目前主要来源毫无疑问来自于万科股票,所以目前看,从风险角度显然需要再次穿透识别风险来源。
  关于第三个问题:银 行理财资金能否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或未上市股权主要看是否为私人银行客户资金。根据2009年《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银监发[2009]65号),如果是私人银行客户可以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和未上市企业股权。但如果是普通客户理财则非常明确“禁止”投资。而所谓“私 人银行”理财客户,主要是指能提供600万金融净资产的客户;部分擦边球是高净值客户。此外如果是机构投资者也不受上述限制。
  关于第四个问题:是 否需要满足单一集中度10%的比例要求。从监管政策体系角度看,没有明确权益性投资需要符合10%比例要求。只是在2014年12月的征求意见稿中《商业 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详细提及相关比例约束:理财产品投资证券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或中国银监会认可的其他证券资产时,一只理财产 品持有一家公司或经营主体发行的所有证券,其以公允价格计算的价值总额不得超过该产品资产净值的百分之十;同一理财产品持有一家公司或经营主体发行的单一 证券品种,不得超过该证券的百分之十;同一商业银行管理的理财产品持有一家公司或经营主体发行的单一证券品种,不得超过该证券的百分之五十;
  但上述文件并没有正式发布。
  理 财资金的审核是否需要走表内授信?从2009年65号文规定看非常明确,银行理财投资信托贷款或信贷类资产,当然并没有提及权益类投资,因为银行表内授信 项目不存在权益类投资,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表内资金投资非金融机构的权益类资产。而且“授信”的概念仍然是传统银行贷款的理念,对于资本市场业务是否应该 创新投资决策模式仍然值得探讨。
  关于第五个问题:
  根据最新的浙商银行对外发布消息: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认购华福证券资管计划132.9亿作为优先方,仅用于钜盛华整合收购非上市金融股权,不可用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也不作为其他资管计划的劣后资金。笔者认为这里的措辞非常严谨,即理财资金无论如何穿透也不能将钜盛华这家公司制法人进行穿透,从目前一行三会的各项监管规则和实际穿透案例看也从来没有穿透股份制公司的情况。所以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了非上市股权即“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比较合理的解释。但如果非要追究钜盛华如何使用这笔资金非常牵强,因为钜盛华前后多比融资,每笔融资的支付和相应的担保安排已经不是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所能控制。类似银行表内贷款,尽管有多项约束机制,但并不能完全控制企业如何使用其资金,银行再多的限制都是被突破的。
  关于第六个问题:“ 投贷联动”是特指银行金融机构触及股权投资的创新方式,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出发点,银监会希望借此可以为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做进一步拓展,尤 其在传统债权融资和权益类融资此消彼长的大趋势下,银行业作为最大的资本方,如何在现有商业银行法框架下做合理衍生。从目前试点的10家投贷联动银行来 看,浙商银行并不在其中。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5:21 | 只看该作者
 万科董事会批准发行股份购买深铁资产预案后,宝能与华润先后发表声明,除了反对上述预案,并指万科董事会未能均衡代表股东利益,独立董事丧失独 立性,未能诚信履职。此后,宝能又提起关于罢免万科全体董事的议案,指万科董事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董事的勤勉、忠实义务。
  宝能提案还指称,万科事业合作人制度作为万科管理层核心管理制度,不受正常管理体系控制,系在公司正常的管理体系之外另建管理体系,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治理架构,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
  上述声明与提案将“万科控制权之争”推向高潮。万科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那么,王石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董事的信托责任?万科事业合作人制 度又是否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治理架构?就这些话题,《法制日报》记者对清华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苗壮律师进行了采访。
  记者:宝能提案指称,王石于2011年至2014年担任公司董事期间,前往美国、英国游学,长期脱离工作岗位,却依然在未经股东大会事先批准的情况下从万科获得现金报酬5000余万元。王石在上述期间的报酬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苗壮:这个问题首先是个法律问题。根据公司法,股东大会有权决定董事的报酬。问题在于如何解释“决定”?作出上述决定的程序要求是什么?除了“事先批准”,能否事后追认?对此,万科的公司章程或其他规章制度有无具体规定?
  在澄清上述法律问题的前提下,这个问题就取决于上述报酬是否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或追认这样的事实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有关董事报酬的决定是由公司的有关机构作出的。如果上述决定违反了程序,主要应当追究上述机构及其成员或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除非 王石本人也参与了决策。至于上述报酬是否合理基本上属于商业判断,在不存在违法违规、欺诈或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决定。
  记者:王石在上述期间的行为是否违反董事的勤勉义务?
  苗壮: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董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王石在上述期间的行为是否违反董事的勤勉义务,首先取决于董事勤勉义务的具体要 求是什么。对此,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董事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出席董事会,对所议事项表达明确的意见。
  根据上述规定,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此期间王石是否“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其应尽的职责”,是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出席董事 会,对所议事项表达明确的意见”等事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的是,作为董事长、执行董事,王石的职责是什么?至于如何履行上述职责基本上属于商业判断,一 般也应尊重当事人的决定。
  记者:王石在上述期间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董事的忠实义务?
  苗壮:我国公司法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董事的忠实义务,主要是:董事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财产;不得挪用公司资 金;不得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 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不得未经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 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不得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不得擅自披露公司秘密。宝能提案并未提及上述 行为。
  公司法还有一个兜底条款,即“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要想据此指控王石在上述期间的行为违反董事的忠实义务,需要从公司法的立法目的出发,参照有关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并参考有关案例的相关判决,令人信服地证明王石的哪些具体行为构成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记者: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是否“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
  苗壮: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创立于2014年,包括“合伙人持股计划”、“项目跟投制度”以及“事件合伙人制度”,其中合伙人持股计划主要与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有关。公司法主要调整股东、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我们主要分析合伙人持股计划。
  万科合伙人持股计划是一种管理层持股机制。管理层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集团为单位持股;以集团为单位持股可采取合伙、公司或信托等组织形式。万科合伙人持股计划属于以集团为单位,采取合伙组织形式的管理层持股机制。
  如前所说,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两权分离在促进资本与知识分工合作的同时也产生了代理问题。归根到底,代理问题是由所有 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矛盾造成的:所有者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管理者的目标则是个人收入最大化。既然代理问题的原因是利益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无非是 利益融合,将管理者的部分收入与企业的盈利状况挂钩,如奖金、股票期权、股份等。
  作为一种管理层持股机制,万科合伙人持股计划有利于融合股东与管理层利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两权分离下的代理问题。实践表明,只要不存在欺诈、关联交易、内幕交易等滥用权力、违法违规行为,管理层持股机制至少不会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
  万科合伙人持股计划还有可能是一种投票权集中机制。这类投票权安排可以进一步增强创始人与管理团队在公司治理中的发言权与影响力。实践表明,只要不存在滥用权力、违法违规等行为,这类机制同样不会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和维护股东权益。
  记者:万科合伙人持股计划是否“在公司正常的管理体系之外另建管理体系”?是否“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治理架构”?
  苗壮: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事实问题,取决于该计划是否属于公司管理机构,是否干预公司管理事项。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是公司自治。一般来说,只要不违反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禁止性规定,公司有权自主决定管理机构的设置。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5: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公众号东哥解读电商
  万科管理层和宝能大战,按照凑热闹的自媒体风格,这篇文章来的姗姗来迟了。看了这么多朋友的评论,无论是谈情怀,还是谈公司治理,产权制度等等,都很专业,但我还是忍不住说两句。虽然是外行,但每个人都有权力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没有规则就是市场规则的一部分!
  大航海时代的不守规矩
  这几天在看哈佛编撰的大航海时代的一本书,谈到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发现了新航线新大陆(20.040, 0.14, 0.70%),然后在1497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安排下通过《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就把世界给瓜分了。经历了百年战争的后来者英国法国荷兰当然都不满意,然而在教皇统治下的欧洲,按照既定游戏规则,英国就该老老实实的听话,更何况葡萄牙西班牙就是新大陆新航线的发现者,后者还有无敌舰队护佑。显然 伊丽莎白一世并不是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她给海盗发放私掠许可证,正式的把海盗合法化了,自己王室还入股了海盗德雷克,而后者则还是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主将之一。
  备注
  私掠许可证,现在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就是假设一个荷兰商人的货物在德国被偷,而他不能通过合法或外交的手段来获得对于他的损失的补偿,他就能得到一封荷兰政府授权的私掠许可证。这样的许可证允许他俘获德国商船来弥补他的损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守游戏规则的伊丽莎白一世开启了大英日不落帝国,在那个时代,海盗与王权结合,海盗的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在这一时代达成了最广泛的一致。王权默许、支持海盗,海盗维护王权和国家独立。而国家海盗化,海盗合法化,打破了西班牙葡萄牙瓜分世界的局面。
  伊丽莎白是一个很神奇的女子,美国弗吉尼亚,拉丁文是Virgo即处女的意思,因为开启英国日不落帝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终身未嫁!
  不谈情怀,只谈股东和业主利益
  万科被大股东华润抛弃,一开始我就在微博引用了一个二战后丘吉尔被忘恩负义的选民赶下台。很多人也都在说,你的历史功绩不代表你就能当太上皇,职业经理人也该有的操守。绝大多数人只是囫囵吞枣的引用,然而并没有认知思考为什么丘吉尔被选下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就在1945年7月的大选中败给了在议会中得到393个席位的工党,保守党只得到了213个席位。之所以败选,是因为战后,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战争转向了英国的未来,更多的人希望英国走福利国家的道路。大选时,工党提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而丘吉尔的政府致力于战后的国际形势,忽略了国内民众在战后的要求。说白了,丘吉尔的政策并不符合英国人的所诉求的利益。
  而这一次王石管理层被赶下台,并不是说不符合股东的利益,不符合万科用户的利益,而主要是不符合大股东宝能的要从万科抽血的利益被赶下台。难道一个来抽血的宝能,就符合万科所有股东的利益吗?符合已经成为万科业主们的利益吗?
  只谈规则,规则也不只是资本的游戏
  很多朋友谈到了企业家精神,首先是尊重现代产权制度,尊重资本游戏规则,要有契约精神,然而资本也只是游戏规则之一。王石管理团队维护自身权益,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维护业主利益,维护万科多年来的品牌声誉,要留在万科也不等于违背契约精神。反过来说,宝能驱逐掉万科的管理层,传统行业不太清楚,互联网和电商行业,创始团队走了没灵魂的企业基本活不长或者停滞不前做不大,刚被并购掉的1号店就是典型之一。交易中涉及的契约关系,可不只是王石管理层和宝能股东之间,也难怪万科业主要发起联合声明支持万科管理层。另外东哥要补充说的是,即便是讲游戏规则,资本也只是其中之一,还不是全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做空港币和恒生指数,在央行支持下港府入市干预,当时全球财经媒体包括西方政府纷纷谴责港府放弃自由市场经济的宗旨。因为港府是因为改变游戏规则而保住了香港的财富,违背了政府不干预的基本原则。但相比较亚洲其他地区。港府是赢了的。如果不干预,香港的情况将远比亚洲其他国家悲惨。而十年以后的美国也干了一样的事情,被质疑的很多,但公论是美国政府干预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正确决定!香港和美国政府的干预破坏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吗?所以不要把这一次万科之争,如果王石管理团队赢了,然后就上升到这几十年市场改革的成败上。资本只是游戏规则之一而不是全部,没有一成不变的游戏规则,对万科也是一样,现在最重要的是国资委的利弊权衡!
  没有规则就是规则的一部分
  有人谈到了现代产权制度,尤其是资本游戏规则。难道宝能是一个守规则成长起来的吗?谈到中国企业原罪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的企业成长过程中就不收规则。中国以安全为由不让美国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美国也以安全为由否决了多起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也包括华为的主要业务迟迟不能进入美国市场。成王败寇,王石输了,输给了资本。资本输了,输给了比资本市场规则更强大的东西。东哥以为不遵守规则就是市场规则的一部分!
  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不就是如此吗?劣币驱逐良币,在平台实际纵容下假货次品横行电商,而坚持做正品行货的电商反被经常大量攻击卖假货,虽然不否认因为上游供应商和流程管理问题会导致一些问题(全球一样)。有些平台利用政府关系为自己获得政策窗口期,利用政府关系打压竞争对手,利用平台规模优势打压竞争对手上游供应链。市场手段和非市场手段,白道黑道通通用上了。这就是现实的互联网江湖,电商江湖。
  我们在谈到中国的传统企业为什么总是转型不成功,还真以为传统企业不会创新吗?懒于创新吗?没有钱,不愿意花钱吗?还是不懂互联网思维?根本上看,适用的游戏规则不一样。互联网企业融资,可以不计成本亏损的烧钱。传统企业适用的监管标准更多更高,而互联网企业可以在规则的边缘游走。
  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是什么?以用户需求自身合理利益为导向,没有规则就是规则的一部分,就是要打破传统游戏规则。情怀不能当饭吃,但也绝不能愚蠢的被资本所绑架。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0:23 | 只看该作者
黄奇帆出手给王石"支招" 宝能系吓出一身冷汗?
和解的胎动已经在发生 王石最好的选择:保持平衡

评论:万科争夺战再反转是否有代表性



  【导读】王石的转机来了么?
  万科股权争夺战越来越精彩。
  一
  今天素有中国最懂金融的市长之称的黄奇帆,在经济形势报告时提及“万宝之争”,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观点如下。
  大家很瞩目的万科、华润的事,这个事以我看真不复杂。保险公司如果是自己的资金拿200-300亿倒没什么,但是如果拿的是老百姓(50.190, 0.45, 0.90%)的基金,就要注意了,老百姓的基金跟你签1-2年期的合约,但你做人家大股东是要做百年的,不做百年至少十年吧,你是法人股东,不是战略投资者,如果是战略投资用基金投可不可以?你分红嘛,为了取得股息。但你作法人投资者必须有自己的资金,除非你让出了100亿-200亿的万能险的老百姓跟你签约委托你,我们不只做两年三年,我们准备长期跟你做投资股权,这就变成众筹的股权委托。但要做成这个事情绝对难。
  从这个角度看,首先查资金规不规范?第二要查管理团队跟董事会之间的约定、信托、责任合理不合理。第三股东之间事前可以酝酿,任何股东之间的协议都要公告,不能密谋的,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公司的原则,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不相干,如果上市公司就要这样。其实解决这个事,政府只要从法律的角度,公司法的角度,市场规则的角度就可以把这些事解决。但是如果不从这个角度,由企业自己扯的话,这个事好像也是一锅混汤,搞成每天的新闻亮点。因此政府在管理上要对各个专业管理执行到位,同时要对穿透性的,叠加性的,综合性的监管也要到位。
  由于万科事件的敏感性,黄奇帆也颇为谨慎,他讲话时也强调,这只是结合金融风险控制所谈,他说:“我不是帮王石做参谋。”
  黄奇帆提到的资金规不规范,应该是直指了宝能系的命门。
  而全国政协常委、中石化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也提出:宝能有保险公司,其资金来源部分是来自保费再加上高杠杆下的债务。也就是说宝能的很大部分资金是倒短资金,且不论短期保险资金投资上市公司是否合规,从其尽快偿还短期债务压力看也必须要通过万科来尽快变现。
  根据现有的报道,宝能系的资金面临两大问题。
  1、资金来源
  这一切因宝能疯狂加杠杆而起,奇袭万科动用了300亿现金,一年10%的利息成本那就是30亿,资金压力之大!
  不仅王石希望监管层能够介入,学界一些专家也在呼吁,焦点问题则是宝能系花300亿元购买万科股票的资金来源。
  6月29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发文称,“万科股权之争的关键问题是宝能系收购万科股份资金是否合法?”
  宝能系6月26日曾霸气要求罢免包括王石在内的所有万科管理层,可谓气粗,那么宝能的财力是否也很大呢?据财新最新消息,近日“宝能系”旗下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业物流”)正在发行一笔50亿元的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即私募债,期限不超过三年,资金用途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称,该笔债券发行并不顺利,市场上对于万科事件进展的观望情绪比较浓,第一期债券大部分由发行人深业物流自己的合作方接盘。
  2、资金的投票权
  随着万科事件的逐渐演化,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资金购买的股票是否有投票权,再度引起争议。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根据中国结算的信息,万能险投资的股票登记在保险公司开设的万能险产品下面,而不是在保险公司名下,而保险公司代表万能险账户行使股票持有人权利,并无法律依据;保险公司代行万能险账户的权利需要履行什么样的法律程序,也没有依据。
  这是否意味着,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万能险账户的股票投资不具备投票权呢?
  据证券时报的前辈老师分析,从万能险、保险公司和投资者三者的角度看:保险公司负债经营,盈亏自负,是万能险账户的所有人;投资者让渡资金给保险公司,获得一定的保险保障和收益。万能险通过账户的设计,帮助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完成了这一功能。
  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条件下,保险公司万能险账户购买的股票是不是不具备投票权呢?非也。因为保险公司是股票的所有人,这一事实是存在的。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在投资主体多元化之下,现有法律法规存在滞后造成的,并不能因为没有法律依据而否认已经存在的事实关系。
  其实,需要争取股东身份的,并非只有万能险账户管理人,还有基金账户、信托账户等均碰到过类似问题。
  解决方案或许是,适应多元化的社会投资主体需要,扩大“股东”一词的外延,明确类股东、准股东的法律身份。相关部门应适时出台规定,明确以账户、信托和基金等形式投资的股东的法律身份,减少因法律界定不清晰带来的争议。
  二
  今天除了黄奇帆的点评之外,也发生了两件大事。
  1、万科员工请愿
  多家家媒体提到,万科部分员工前往深圳市政府请愿,还贴出了一张“保卫万科请愿书”。
  这封署名为“保卫万科职工大联盟”的信是向深圳市委政府请愿,言辞颇为激烈,直言“万科正面临成立32年来的最大危机”,并质问:“公司经营向好,宝能和华润为何要狼狈为奸,无缘无故罢免监事会,全面否定万科,否定全体万科人的工作,把万科推向深渊?”
  下图来自“一勺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还有一系列万科员工拿着白底黑字条幅抗议的图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坊间流传一则通知,称为万科总部下发:
  今日上午,部分员工计划前往市政府请愿。该活动属于员工自发行为,请告知部门小伙伴,在不影响工作及生产的前提下,员工可自行选择前往。各项目部同事须保证生产,勿擅自离开岗位,如需请假,务必请示相关领导。
  但随后万科官方辟谣称并未发过上述通知,该通知系捏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万科午间通过媒体对外表示,今天上午部分员工自发前往政府信访办递交请愿信,公司管理层第一时间知情后到现场劝回。
  2、华润、宝能回应深交所
  华润股份发布了对深交所问询函的答复,称与“宝能系”的钜盛华未就扩大所能支配的万科股份表决权数量达成任何协议。华润与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不存在合伙、合作等其他经济利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一时间,宝能系也回复了深交所问询函,其表示,宝能系与华润之间不存在协议、其他安排等形式共同扩大所能够支配万科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
  华润宝能对于一致行动人的双双否认,早已在市场人士的预料之中。一位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深交所的问询只是例行公事,实际作用不大。因为一家巨型央企和一家民营企业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几乎不存在于A股上市公司中。“而且宝能也提议罢免了华润的三名董事,这是一致行动人的反例。”
  另一位律所高级合伙人也认为,央企与民企不可能、也不能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深交所发函,不过是要二者表个姿态而已。“而且根据《收购管理办法》,宝能与华润并不符合一致行动人的要件。”他认为,即便二者在股东大会的表决一致,也不是构成一致行动人的依据。
  除了澄清一致行动人的嫌疑,宝能系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还回应了为何罢免万科董事监事并未提交候选人问题。宝能系认为,罢免董事会的议案,并未触及公司总裁副总裁等职务,未改变万科内部的管理结构和万科的经营管理职位,因此“不会必然导致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更换”。
  对于未提名新的董事、监事人选原因,宝能表示:充分尊重万科团队的历史贡献与社会影响力,为全体股东(包括万科事业合伙人计划)保留充分考量和时间和空间,对万科管理层保留了期待。
  不过,宝能系2015年12月四度举牌后曾对深交所表示,“暂无计划改变上市公司现任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的组成”。话音落下半年时间,宝能系提请的罢免10位董事和2位监事的议案,几乎“血洗”了整个万科董事会和监事会。
  深交所在发出的问询函中,要求宝能系就罢免提案是否与此承诺相悖进行解释。宝能系列出五大原因,以长篇幅文字回复了这一问询。
  一、在我们后续持有万科股票长达七个月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媒体报道和上市公司公开资料,发现万科核心管理层未能完全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行事,也未给予投资者应当的尊重,但我们仍没有改组万科董事会与管理层的计划,仍期待万科董事会能够在时间的证明下善待有诚意的投资人。
  二、 2016 年 6 月 17 日,我们通过公司的公告和相关公开报道了解到,关于本次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预案在董事会表决事项的结果存在重大争议的情况下,董事会居然不顾相关董事的反对意见,强行公告决议己经通过。此预案无疑与公司广大股东有直接重大利害关系,但是董事会一方面未能勤勉尽责为股东利益对其进行审议,另一方面在表决程序存在重大瑕疵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通过了决议并予以公告,武断将其既成事实。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全体股东的不安。随后我们也注意到贵所向万科发出了 《 关于对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 》 (许可类重组问询函[2016 ] 第 39 号),要求万科于 2016 年 6 月 24 日之前,对独立董事张利平回避表决的具体原因、张利平是否仍符合独立董事任职条件以及议案的其他事项予以核查并补充对外披露,但截至目前,我们仍末看到万科的相关答复。
  三、万科董事会于 2015 年 12 月公告独立董事海闻辞职至今己半年有余,却仍未补选。独立董事张利平在万科第十七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弃权与回避表决之争,更使万科董事会的合法有效运作失灵。张利平是否还具各作为万科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万科董事会至今未做明确答复。可见,日前万科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一半己经无法正常履职,万科董事会已无法正常运作。
  四、作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我们通过公开渠道了解到相关事件的部分信息,在万科董事会不能正常运作和依法披露相关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对所表决事项的交易实质以及目前董事会是否能够正常合规运作深感忧虑。此次资产重组事宜,涉及现有股东权益的摊薄和购入重大资产的合理估值,涉及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经综合考量之后,我们认为,提议召集临时股东大会并提出罢免董监事议案是法律和万科公司章程赋予股东的基本权利,适当且合理地行使股东权利,是负责任的股东此时应有的态度。此后的一系列媒体报道也进一步应证了我们的判断。例如:万科独立董事指出,万科在尚无具体可靠的重组标的的情况下“火速停牌”,且于“情急停牌后,病急乱投医”。万科在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情况下捏造重组事实停牌,真实目的是为了阻止投资者的进一步增持,已构成对上市公司停牌制度的滥用,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基本权益。
  五、我们于 2016 年 6 月 23 日经过内部程序决定向万科董事会提交 《 关于提请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召开 2016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 ,并同时在公司官网发布声明,明确反对依据相关规定并未通过的万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预案,随于2016 年 6 月 24 日向万科董事会正式提交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提案。
  综上,直到本届董事会最终演变为无视万科公司章程规定,无视股东利益行事的董事会,我们才对本届董事会失去信任。因此,我们拟通过提出罢免提案以纠正日前董事会的不正常状态;而本届监事会对董事会违反上市公司治理规则的行为视而不见,完全不履行监事和监事会应尽的职责,因此我们也提议罢免。作为万科的主要股东,提出罢免议案的目的是希望万科重建秩序,回归法治,维护股东权益。我们此次提出提案,是希望解决问题,对事不对人,使各方股东均有机会参与万科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人选决策。
  三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感觉万科之争风向正在起变化的意味?
  重庆市长黄奇帆今天突然对万科事件发声,委婉地对王石表示支持!
  华润向外界撇清:别误会啊别误会啊,我们央企华润和宝能系不是一伙的。我们和宝能没有结成同盟,不是外界猜测的互为一致行动人。
  宝能也在撇清:宝能系与华润之间不存在协议、其他安排等形式共同扩大所能够支配万科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对万科管理层保留了期待!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7.220, -0.01, -0.14%)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站出来发生声,他提醒大家,要警惕万科之争不可承受之后果。
  据《南华早报》援引未具名的监管人士消息报道,证监会正在密切关注万科管理层与公司第二大股东华润之间的争议;如果华润不同意重组方案并诉诸证监会的话,深交所将介入。
  接下来如何结局?
  南方周末老师今天微信号发了一篇《从万科案看公司法中的“魔鬼细节”》,作者是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邓峰。
  里面说到故事和结局的猜测
  作为一个法律人,本来不应当对商业活动做出带有风险性的超出本专业的预判。不过这个问题关系到法律,还是需要冒着打脸的风险说一下。本来股东是不应当苛责的,因为股东的目的、动机和行为,是个人的,是私的——个人自由的范畴。不过,在本案中并不是这样,而是一个国企股东,是法人,公共性强于任何私企。让我们超出公司法讨论一下,为什么换了一个领导人,股权的行使方式、态度就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华润的董事会成员和董事长都是一起换的吗?为什么面对收购者宝能,在其收购的时候要阻击,但是出现了新的国企进入者深圳地铁又要联合呢?宝能不是一天完成的增持,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不相信公司和股东没有讨论过这个事情,没有讨论过解决方案?假如董事会决议按照华润的说法是无效的,那么管理层的重组失败,撤销停牌,在董事会决议中是因为大股东的原因。如果发生了股价暴跌,管理层被追责,法人的、国有的(也是公共的)股东有没有责任呢?如果国企按照国资委的说法要有社会责任,那么显然在这个具体的情形下,管理层和小股东都没有在这个“社会”的范围内。再换一个角度,一个央企联合了原来是敌人的民企,阻挡一个地方国企,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站在“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立场上,是国有资产流失了呢,还是保值了呢?最好的结局,在我看来,是法律的胜利,或者股东投票的结果决定——当然这是我的私心,可能一厢情愿。万科的故事已经提供了法律的分析对象,如果能够提供法律的结论甚至规则的创新,我想是最大的社会收益。不过,更大的可能是常见的中国式的结局:法律问题最终以政治方式解决。
  四
  插个花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4:32 | 只看该作者

万科被毙的董事会报告里 藏着房企成功的10大秘密


 明源地产研究院 - 王恒嘉
  万众瞩目的万科股东大会已经过去几天了,大家反复讨论分析的,还是那些与股权之争有关的问题。
  大家忘记了,这次股东大会最重要的内容,本应该是听取后来“未获通过”的董事会报告。
  这是一份优秀的报告,其中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2015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955.5亿元,较2014年的人民币1,463.9亿元上升33.6%。
  这种高速增长,在公认的白银时代,是个奇迹。明源君详细研究了这份报告和对应的资料,觉得这份报告里,藏着10个成功的秘密。
  让我们短暂忘记万科现在的烦恼,和明源君一起来看看,万科如何实现自己的奇迹,他们对未来的判断是怎样的?
  判断你所在的房企未来会如何,其实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它现在是否遵循这10条。
  一、未来的购房主力军之一将是技术蓝领,重点区域在轨道交通沿线
  目前在大城市的地产项目,都把白领看作是自己的主要购房人群。一说起“农民工去库存”,很多人都当作笑话,甚至骂出台相关政策的人是找人接盘。但是万科明显不这么看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未来,技术蓝领将是购房主力。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还远没有结束。今后10年,中国预计还将新增1.7亿城镇人口,将带来庞大的居住及配套需求。下一阶段的新市民,大部分是90后、 00后,与被称为‘农民工’的父辈不同,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将在城市真正定居。与父辈相比,他们的童年生活条件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完 全融入他们的生活和认知,他们带来的增量居住、生活和工作需求都不同于以往。技术蓝领收入超过普通白领是发达国家的普遍情况,相信中国并不会例外。”
  而因为房屋价格的原因,和交通越来越发达,未来轨道交通沿线的房子,将是这些技术蓝领们的主要选择。
  “未来庞大的新市民家庭,或许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让他们短期内望而却步,但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日益发达,发达城市带内星罗密布的市镇,却可以成为他们新 的家园;或许短期内他们难以支付首期款实现购房的梦想,但利率的持续下行,却可能帮助他们先以租赁的方式,获得比父辈更有尊严的居住条件。”
  而为了提供相应的产品,万科选择了几大城市圈,国家级规划显示,珠三角长三角的轨道交通都将空前发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截至 2015 年底,公司进入中国大陆 66 个城市,分布在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深区域、以长三角为核心的上海区域、以环渤海为核心的北京区域,以及由中西部中心城市组成的成都区域。”
  二、物流地产有大未来,核心在于链接融合各方资源,用现代物流地产淘汰原始的物流地产
  物流地产未来有大市场,这个是公认的,万科则在报告里提出了市场到底有多大。万科认为,现在的物流使用的场所,大多是原始而落后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万科认为,

  要发展物流地产,核心是和物流等行业的领先企业建立联系。
  “公司物流地产明确了‘聚焦大客户,聚焦重点城市,主打高标库产品’的发展战略……同时,公司利用集团集中采购资源,初步完成标准化产品定型,与各城市 经验丰富的工程开发团队合作,已形成多种项目管理模式,有能力提供工期较短、成本合理的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最大化自身优势的同时,物流地产引入行业内优 秀人才,积极拓展客户资源,已经与电商、高端制造、现代批发零售业、第三方物流、快递快运等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初步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内部业 务流程及组织机制,凭借自身优势,探索在资管、配套、产业链上下游等环节为客户提供价值增值服务,增强客户粘性。”
  三、社区服务核心是要抢占现实平台,万科物业管理面积一年里扩大了一倍多
  社区服务、社区O2O,很多人都在做,但有的人更看重圈钱,有的人更看重用户数量,万科的判断是:现实平台最重要。2015年一年,万科管理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截止 2015 年底,公司物业服务已覆盖中国大陆 64 个大中城市,提供服务的合同项目 980 个,服务合同约定的建筑面积 21,487 万平方米,较 2014 年同期增长 107.8%。”
  让房子保值增值,价格高于周边楼盘,业主就会认可万科物业。
  “房子可能是客户一生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万科物业始终坚信物业管理本质在于对建筑物本身的打理,并始终向业主提供一流水准的物业服务……万科物业住宅项目物业服务费当期收缴率达到 96.14%,公司的服务质量获得业主的高度认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各种技术进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期内,万科物业升级物业服务模式,‘睿服务’体系由 1.0 版本迭代至 2.0 版本,从‘记录人与物数据’到‘连接人与物活动’。万科物业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物业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减少中间监控环节和管理成本,提升住宅项目 运营效率,保证了住宅物业毛利率稳步增长。”
  四、非国企通过努力,融资成本也可以降到很低,和任何同行竞争
  明源君之前分析过,那么多的国企,之所以敢拿地王,就是因为拥有主权信用,或者隔日贷特权,财务成本很低,拿到了年利低于2的钱。因此他们赌的是5年乃至10年以后的房价,这和许多财务成本高于10的民营企业,赌一年以后的房价,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而万科作为一家非国企,通过努力,其融资成本也已经很低,只有3.5。
  而利率这么低,核心在于,其信用等级持续高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几家信用机构在日前都已经表态,如果万科董事会发生巨大变化,其信用等级可能下调。

  五、充分放权给基层,才可以诞生更多新产品
  一位先后在万科、中海担任高管的老总告诉明源君,万科与别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地方上有很大的自主权。
  ?万科的每一次创新,发源都不是来自高层,而是来自基层。这其实也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基层直接接触客户,就了解最新的情况,最知道什么地方需要创新。
  “公司对各区域、一线公司充分授权,鼓励各地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的开展新业务探索;同时,通过集团资源支持和内部总结分享,促进优秀项目成功经 验的快速推广。报告期内,‘八爪鱼’,‘V-LINK’等战略构想相继提出,对长租公寓、社区营地教育、养老机构、产业地产等新业务的探索也有序开展。目 前,公司在长租公寓业务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万科驿为主、万科派、被窝公寓为辅的产品体系。”
  六、国际化过程中,学习成熟商业模式带回国才是终极目的
  有些房企热衷于开拓海外市场,有些房企则认为中国市场才是最好的市场。
  开拓海外市场的,有的是自己做。有的则是收购海外房企。
  自己做的,品牌许多时候并不被当地认可。收购海外企业的,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明源君觉得,开辟海外市场,最终极的目的,是练出新的模式,带回中国。比如,中国的养老地产目前还没有很成功的,但在海外却很成熟,在海外把养老地产做起来后,等到国内条件成熟,回来就好。而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想在国内从头开始建设成熟的养老地产,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在国外的许多项目,来自国内的客户是主要客户,这就把客户资源打通了。
  而万科的海外业务,王石本人有深度参与。
  “此外,公司以‘国际化’为发展方向,自2013年开始投资海外项目。截至2015年底,公司已进入旧金山、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等5个海外城市。 2015年公司的销售业绩中,海外项目贡献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贡献销售收入人民币28.8亿元。公司坚持以国际化为长期发展方向,通过投资海外市场 学习海外成熟市场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将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带回国内,同时打通国内外客户资源,树立万科在海外市场的口碑。在开展具体业务时,公司倾向于 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与国际优质开发企业、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七、人工越来越贵,技术越来越成熟,工业化、机器人(25.290, -0.10, -0.39%)才是地产行业的未来
  上面说到,未来技术蓝领的工资将超越普通白领,所以,减少人工应该是减少成本,对抗人口红利流失的重要措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八、房地产+市场巨大,有绝对数据支撑,上下游有比房地产本身更大的市场

  明源君认为,房地产行业相关行业众多,只不过以前房地产本身利润高的时候,大家看不上相关市场,现在行业利润率只有8%了,和别的行业也就差不多了。
  而一个企业扩张,有两种模式,一种就是延长产业链,向产业链上自己的上下游发展,另一种是投资不相干的新业务。今日中国,每个行业都是红海,如果没有自己的出发点,很容易失败,所以立足地产,向上下游延伸是必然的选择。
  装修、设计、社区服务、金融乃至教育、医疗、养老,这些其实都是房地产+的范围。而许多新兴行业,因为技术要求更高,未来市场集中度更高,更容易产生巨无霸企业。
  “据OECD统计,全球主要发达国家2009年-2014年房地产业直接产生GDP占比平均为10.9%(我国目前约5.8%),与上下游合计产生 GDP占比接近20%(我国目前约13.8%)。如政策引导得当,‘房地产+服务’多个细分行业具备投资、收入超过万亿元的潜力,合计相当于新打造一个房 地产业。而这些新兴的细分产业,其集中度都可能明显超过原来的房地产开发。对于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来说,如果能抓住转型的机会,新天地将比原来更加广 阔。”
  九、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品、品牌优势明显,营销费率会迅速下降
  有房企标榜自己佣金最高,实际上,只有不好卖的产品,才需要那么高的佣金。品牌、产品优势明显之后,营销费率会迅速下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决定住宅需求的核心数据之一是套户比,决定商办需求的核心数据之一是人均面积

  判断一个地方的住宅市场,有很多可供参考的数据,比如房价收入比、人均住宅面积,等等。但是这些数据有时候并可可靠,有时候虽然数据本身真实,却不能反映真实的需求。所有的原因都在于,背后的变化太快,比如极小公寓和别墅面积放在一起平均,明显是一种很荒谬的行为。
  万科提出的一个判断标准是:套户比。大家也可以把这个看作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套户比(厨卫浴齐全的成套住宅套数/常住家庭户数)是衡量住宅存量充裕程度的国际通用指标,一般认为其均衡线为 1.1。2014 年末,万科有业务的中国内地 49 个相对发达城市中,套户比低于 1 的有 12 个:北京、上海、天津、徐州、温州、深圳、泉州、东莞、乌鲁木齐、合肥、宁波、太原,套户比超过 1 但不超过 1.1 的有 8 个:济南、武汉、南昌、厦门、海口、南京、佛山、广州,超过 1.1 的则已经有 29 个:昆明、珠海、南充、常州、杭州、南宁、青岛、扬州、贵阳、唐山、无锡、苏州、郑州、长春、西安、成都、重庆、福州、烟台、中山、秦皇岛、大连、长沙、 惠州、吉林、镇江、沈阳、鞍山、三亚。套户比超过 1.1,意味着这个城市必须放缓新房开发的速度,来等待更多新增人口和家庭的进入。”
  而万科提出的判断商办需求的标准,则是人均面积。
  “如果说在住宅市场,我们看到的情况主要是分化的话,那么商业、办公地产的情况可能要更加严峻一些。服务业极为发达的美国,累计的商办面积存量是人均 4 平米。但仅仅在 2011-2015 年的五年中,中国内地相对发达的 40 个城市(昆明、西安、常州、贵阳、唐山、济南、嘉兴、银川、长沙、郑州、大连、成都、沈阳、太原、长春、乌鲁木齐、南京、合肥、南宁、烟台、哈尔滨、南 昌、青岛、杭州、武汉、苏州、无锡、福州、厦门、宁波、佛山、海口、温州、天津、广州、重庆、上海、东莞、北京、深圳),新增出让商办用地人均建筑面积低 于 4 平米的已经只剩下 9 个:北京、深圳(低于 1 平米),上海、东莞、重庆(低于 2 平米),广州、天津、温州、佛山(低于 4 平米)。加上互联网、电商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 传统商办地产的过剩已经具有普遍性。”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4:3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王石肯定会卸任但不是被罢免 是有尊严地离场

双方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聊天了。
  ?1st
  现在,对错已经不重要。事情闹这么大,怎样收场才重要。
  从这两天新发生的一连串新闻事件来看,万科这场战事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各方相敬如宾地坐下来聊聊,然后把程序走完。
  昨天(6月30日),华润和宝能又几乎同时发声,但语态不再凶猛,并且满纸和善。
  华润的声明说,对于罢免所有万科董事,有异议。
  宝能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否认了跟华润是‘一致行动人’,解释了想要罢免王石的原因,并且说‘对万科管理层保留了期待’。
  对比前几天(6月26日),华润和宝能几乎同时严厉斥责万科已经被‘内部人’控制,现在的态度真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真是难为了起草声明稿的人了。
  中间这几天,到底是什么样的暗流在起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媒体披露了几位重要官员的讲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nd

  先是华润的顶头上司国资委主任肖亚庆,6月27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只要有利于深圳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国资委就支持。’
  这话虽然态度明确,但争议双方都可以当作是对自己的声援。
  更明确的表态,来自另一位重要官员,全国政协常委傅成玉,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6月28日,有媒体报道了他直接声援万科和王石的一长串观点:宝能用‘万能险保费’和‘高杠杆的债务’收购万科,可能会导致‘万科会成为被不断套现的、短期行为的公司’,导致‘中国资本市场将从此失去一个治理规范、公开透明的良治公司’??
  ?3rd
  剧情为何如此反转?我们不知道幕后的角力,如果仅从‘舆论场’来看,可以说是宝能的一个昏招,导致了‘舆论压力’的转换。
  那个昏招就是,‘罢免王石’的提案。在此之前,万科与华润之争,主要还是财经界的新闻;在此之后,就变成了受众更广的社会新闻——‘罢免’这个词,实在太刺激太有画面感了,任何人都可以在茶余饭后聊上两句。
  一旦变成热点社会新闻,而且各方支持者吵翻天,公共舆论撕裂得厉害,这样一来政府难免会有压力。就像黄奇帆说的那样,‘由企业自己扯的话,这个事好像也是一锅混汤,搞成每天的新闻亮点’;也正如傅成玉所说,‘其结果和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不可承受的’。
  事情闹这么大,如果各方再不坐下来好好谈,继续在公众面前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那就太不像话了。
  在6月27日万科股东大会结束之后,有人要求王石跟‘小股东和网民’道歉,坐在台上的王石竟然起身说:‘好的,我道歉。’
  显然,这样的道歉不是由衷的。但他还是道歉了(如果以后他在著书立说时提及这次道歉,一定会坦荡地解释自己为何不是由衷)。
  然后,昨天(6月30日),华润和宝能几乎同时发声,态度也拐了一百八十的大弯。
  现在,双方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聊天了。
  这场战争,让我们原本看不到的一些东西:不是所有央企都那么一本正经,比如华润;不是所有的成功企业家都那么圆滑世故,比如王石。这或许也是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
  4th
  等到股权纷争了结之后,谁能给公众一个‘稳定’的万科?恐怕只有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了。
  首先,王石肯定会卸任的,不是被‘罢免’,而是有尊严地离场。此前,《财新》报道说,宝能拟推举华润的吴向东为万科董事长。事态发展到这一步,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极微。
  前两天,我们还在讨论郁亮继任董事长会有‘道德压力’。但是现在,事态已经完全变天,如果各方(不止是局内那三方)需要一个‘稳定’的万科,恐怕只能‘强迫’郁亮做董事长了。
  当然,这事不需要我们瞎操心。
  五年前,我在苏州的公开场合,问了郁亮一个非常不礼貌的问题——郁总,你什么时候会担任董事长?我不是故意挑衅,更不是为了拍马屁。我只是喜欢研究企业的二号人物。王石和郁亮之间的透明关系,是许多职业经理人值得了解的案例——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5th
  对了,昨天有一些万科员工去深圳市政府请愿,在请愿书上用的那些词句,比如‘狼狈为奸’‘下三滥’‘恶意资本’等等,实在令人失望,一点也不符合万科‘大道当然’的价值观。
  这世上有两个万科:一个是想象的万科,一个是现实的万科。
  任何事物,莫不如此。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04 | 只看该作者
华润的决策者做错了什么:逆方向而行 没有大局观
万科连发8条公告护驾复牌 逐条回复深交所七问

水皮杂谈:黄奇帆一语点醒梦中人 万科之争击中管理层软肋

六千亿资产 三千亿市值 黄奇帆为何狙击宝能姚振华?!


 来源微信公众号:水皮More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是有非凡特质的。一个能在早年股份制改造中就放弃股权,五六十岁还爬珠峰和去世界名校求学的人,一定有你无法想到,或者想到了也无法做到的意志品质的。
  更不用说那些我们都能搞懂的斗争哲学和运作之道,人家白手起家把一家小贸易公司搞成了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什么风浪没经历过?我们能懂的那些道理人家早就懂了。何况他显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还有郁亮,还有一个远远领先于绝大多数知名企业的管理团队。野蛮人敲门这种事,他们显然是有准备的,停牌这半年,足以进行妥当安排。
  那么,为什么还暂时产生了这种危险的意外呢?一定是有人采取了极度非理性的行为。没错,这就是华润的决策者。万科的独董华生先生在上海证券报连发了3篇雄文,有理有据地呈现了这种意外产生的详细过程和细节。据说,王石先生也不禁在朋友圈感叹说“遮羞布全撕去了”。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华润的决策者做错了什么。
  第1大错误:逆中央的国企改革方向而行,没有大局观。
  中央现在提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什么是经得住市场检验的混合所有制呢?目前正是需要通过实践来解答的时候,估计中央的政策制定者和国资管理者也非常想知道答案。
  各位,何必舍近求远,万科本身不就是一个少有的混合所有制成功样本吗?万科从创立之初,就一直由国有企业担任第一大股东,管理层一开始就放弃了股权,也从未谋求过取而代之。上市之后,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国有资本得到了巨大的增值,成为了世界第一的住宅开发商。这次引入深圳地铁的重组方案,虽然有防御恶意收购的意图,但其实际结果不就是进一步强化万科的混合所有制吗?
  事实上,从宁高宁先生开始,华润就实事求是地尊重了万科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独立性,这是一种对国有资本经营模式的一种重大创造,万科市值的巨幅增长证实了这种创造的革命性价值。
  华润现在的决策者却一味纠结上位,不计后果,打破均衡,无视前人的智慧。把这个本来可以成为改革范例的企业,硬是要拖回到国有控股的老路上去。我们不禁要问:你们最近认真抄党章了?
  第2大错误:远远低估了万科的价值和影响,把万科当成了一家普通上市公司。
  万科马上就要进入世界500强了,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跟国内很多成功企业一样,万科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受益者。但是万科的价值远不限于此,万科更大的价值在于不仅能进500强,而且很有可能长期留在500强名单内。
  换句话说,这不仅是一家成功的企业,这更是一家有可能基业长青的企业。具体理由我就不展开说了,《基业长青》这本书很好找,你找来一条条跟万科对比一下,就知道我没有乱说。
  所以,在万科股权风波的问题上,华润的决策者如此混乱和随意的决策,足以看出他们根本就没有理解万科,他们根本没有搞清楚情况,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只是把万科当作了一家普通的上司公司来对待。
  这种严重的理解偏差将导致当事人完全无法预料的后果。一个小小的征兆就是独董华生先生的3篇文章,你何曾见过一家公司独董的文章可以连续发在资本市场第一媒体的头版,甚至头版头条?另一个征兆就是,在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竟然被记者问及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争夺。
  任何机构的人事都是更替的,后来者最大的本分就是对前人辛苦工作的成果保持基本的尊重。这里的前人不仅指华润的前任决策者,也不仅指万科上上下下员工的努力,更是指那些开启改革开放大业的人们,以及那些创立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人们。
  各位领导,你们真的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了吗?
  第3大错误:与入侵者相互呼应,失信于天下。
  宝能利用金融自由化带来的监管滞后,肆意加杠杆,以小博大,这才快速举牌成了第一大股东。对于这样的入侵者,王石先生直率,一开始就说宝能做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不够格。华润却一直没有表态,直到近期却让人大跌眼镜地反对防御入侵的重组,并在所谓的万科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上与宝能采取了统一立场。
  对此,华生先生公开表示了质疑。深交所也进行了正式问询。试问,万科是一家股权相对分散的公众公司,但是长期以来,最大的股东是不是你华润?就像一个没有父母的家庭,你是不是长子?现在有人打上门来了,所有人都指望着你出最大的一份力,你却反而向入侵者示好,一起来对付自己的兄弟和亲人。不仁不义,你这样失信于天下,成何体统?
  是的,万科管理层主导的这个重组是会稀释你的股份,但是宝能不是早就稀释了你的股份了吗?早就把你挤下大股东的宝座了吗?你那时怎么不作声更不作为呢?如果不是看你不理不睬,万科的管理层需要冒那么大风险去运作这次重组吗?
  还说什么内部人控制,如果真是内部人控制,你们在董事会上投反对票的那3位董事是刚刚加入的吗?他们早干嘛去了?他们是公职人员吗?如此失察是否应该受到比法律更严格的纪律约束?
  第4大错误:未履行特殊“共和国长子”的市场责任,破坏央企在资本市场的整体形象。
  华润是央企,但跟其他央企不一样,华润是最早一批在香港上市的央企,长期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由此,华润不仅是“共和国长子”,更是一个特殊的“共和国长子”,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国内市场经济建设的标杆。
  我们不能简单拿中石油这类央企来跟华润比,中石油的历史负担哪是华润的决策者可以想象的?早年的华润决策者显然是意识到了这种市场责任和历史责任,并且出色地履行了这种责任。
  而现在的决策者们呢?不但没能及时谨慎地应对新问题,继续创造性地履行标杆责任,反而低三下四地与问题入侵者站在了同一立场。不仅置其他股东利益于不顾,甚至置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职责于不顾。这损害的不仅仅是华润的历史声誉,更是央企在资本市场的整体形象。
  人们会更加坚信,资本都是逐利的,资本都是无情的,资本说话都是合理的。请问,这真的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共和国长子”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吗?
  第5大错误:节奏失当,前期错失良机,后期急躁冒进。
  宝能刚开始举牌时,华润无动于衷,选择旁观。万科管理层求助时,华润还是无所作为。事情总是越拖越麻烦,连我这种小老百姓(49.310, -0.43, -0.86%)都明白的道理,你们这些大脑袋难道不懂?
  你们在资本市场也是老人家了,说是没有经验谁也不相信。天知道你们在等什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华润刚经历了人事风波,万科也不是华润控股,所以就听之任之了。如果不这样解释,怎么开脱你们不作为的责任呢?
  等重组方案开始董事会表决了,你们好像突然睡醒却换了个人一样,拿出要死磕的姿态反对重组。你们的反常举动真是震惊了整个市场。此时,平心而论,你让万科管理层怎么办?回头去跟深圳地铁说:“对不起,我们还是分了吧。”
  拜托,华生先生不是说了嘛,如此危急的形势下,能碰到深圳地铁是多大的幸运呀。所以,此时你显然是反应过度了。另外,从一般的逻辑上来说,你一个堂堂央企,你都稳了这么久了,你现在着什么急呢?你好歹先看看宝能的反应再说嘛。要反对也让宝能先反对嘛。
  重组成败跟股价直接相关,你难道不懂吗?万科这种公司股价如果暴跌意味着什么?去年股市暴跌抓了多少人呀?你抢这个风头干什么?
  你这么猴急地跳出来,让宝能突然死蛇一般地复活了,终于傍上了大款,气焰之嚣张远甚于前。不过人家无所谓,因为所有的风险都有你这个大佬来垫背了。
  当然,这么讨论的前提是假定你们不是一致行动人,你们没有更多的利益瓜葛。我也希望你们不是一伙的。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还没有吃晚饭。时间已经到了零点。是呀,连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都已经愿意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手握重器的你们是不是也该消消气,冷静冷静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10:29 | 只看该作者

薛兆丰:一个宝能事小 千万个宝能事大

熊锦秋:弹劾董事也应采用累积投票制

复星研究宝能举牌万科: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




  近期万科事件持续发酵,从保险金用途的监管、到独立董事的责权、大股东一致行动所面临的约束、再到公司管理层与外来投资者对企业核心价值的维系,都成为各界热议的重点。
  2016年7月1日,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以“企业家与契约文明”为题,以万科为例,邀请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法学家和媒体人士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与企业家的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
  本文为北大国发院教授、北大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在此次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一,假定宝能收购万科是合法的,但合法的事情,也未必合理。
  万科公司是公认的房地产标杆企业,它从1984年至今天所创立的辉煌商业业绩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大股东华润的支持和信任,以及始终以王石为主导的优秀的管理团队。万科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成功,而且还是今天众多国企和央企有效治理和运营的范本。
  投资人收购一家企业,合理的原因,是出资人自认为发现了标的物未被市场发现的价值,自信收购以后能够做得比原来的经营团队更出色,才出手收购。然而,宝能在接手万科控制权后,便急不可待地要清洗这个核心团队,而宝能自己的管理团队的历史记录,却不能望万科团队的项背。
  因此,从很多迹象看来,宝能的意图如果实现,万科的估值将会严重下挫,对原有的大股东华润、其他中小股东、对经理层、对员工、对业主、乃至对深圳的利益,都是一场重创。这是万科事件引起我们警惕的起因。即使是合法的事情,也未必是合情和合理的。
  同样是合法的事情,如果是万科收购宝能,那倒是合乎商业逻辑。
  第二,宝能的意图及其收购资金的合法性
  如果宝能收购万科,是为了发展万科的本业,提升万科的价值,那么一个不留地清洗管理团队,就会使得连宝能本身也成为输家。宝能究竟是看好万科管理团队,还是不看好这个团队,是自相矛盾的,这两点加不起来。所以,宝能的做法让人深深地怀疑,宝能之所以撬动百亿资金收购万科,是另有所图。这就不能不让人去关注宝能巨额资金的来源,以及收购万科股权以后的去向。
  前面诸位法学家已经花了很大功夫,讨论每一方的每一个举动,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否是合法的,是否是合规的。这里面有精细的推理,这是法学家的专长。
  但与此相对,经济学家——或者说法律经济学家——则更注重去探讨法规本身是否符合经济规律,法规会促成怎样的反应,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我在这里呼吁,我们不仅要讨论宝能撬动巨额资金,尤其是保险资金,来收购一个实业的做法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还要进一步讨论这些法律法规本身是否合理。这是因为,宝能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相比之下,宝能是否合法,是小事;千万个宝能争相仿效,是大事。如果宝能是合法的,那后果将会怎样?
  如果判定宝能的做法合法,那这就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冒号——不行贿、不依附权贵,不讲政治、踏实做事的人会不会大面积地受到惩罚,长袖善舞的人会不会大规模地涌现?有关部门这时候不出来进行问责,那将来就有可能受到历史的问责。这些问题,才是影响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重点问题。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09:40 , Processed in 0.2781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