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信息及分析(三)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2:00 | 只看该作者
首次召开的金融办主任会议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2024-05-21 22:46 辽宁

会议5月21日在京召开。

当前,要统筹做好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相互交织风险的严防严控,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要全面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协同强化中小金融机构监管。要找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切入点着力点,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着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
四天前,何总刚把全国房地产相关的地方主官召集北京,今天,全国金融相关的地方主官也再次汇聚。

这是一个非常重磅的信号,标志着经过过去一年多的调整,全国主要的地方金融主官和班子都搭建完成了。

本次应该是新机构的第一次会议,预计是以党建为主题,短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但接下来,随着新机构逐步开始运行,中国的经济也将开始迅速恢复。

我们对政策与经济的传导,往往存在一个小误区,认为中央出台一个政策,就会改变经济态势,但实际上,真正发力的并不是北京,而是需要全国各级政府一起发力。

譬如大家熟知的08年“四万亿”,如果单靠中央拨付的那点钱,在全球次贷危机面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08年真正放水的主力,是刚刚完成了IPO募资的各大国有银行,数十万亿的廉价信贷通过各级银行的杠杆发放到了企业手里。

凭借着那一轮的银行大放水,拯救了全世界,也缔造了王健林许家印等一大批“天大地大不如胆子大”,敢于疯狂借钱的地产首富们。

同样,未来新一轮的经济刺激,也不可能指望中央搞的1万亿特别国债,毕竟,这十多年来,M2都翻了好几番,那点国债若直接投放到市场上都很难看到水花。

我们要关注的,是地方是“生钱”的通道,

这个通道跟政治周期相关,每过五六年都会变更,

97年的通道(亚洲金融风暴),主要是特别国债和四大不良资产公司。

02年的通道(WTO),主要是资本市场的央企银行IPO。

08年的通道(次贷危机),主要是国有银行(四万亿引导)。

14年的通道(棚改),主要是影子银行(国开行引导)。

而每一次通道的变更,都会伴随着新的机构诞生,

譬如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时,主力是央行,所以创建了央行的大区行,

应对WTO和次贷危机时,主力是国有银行,所以创建了各级的银监会,

在搞棚改的时候,主力是影子银行,所以创建了地方金融办,

随着19年转变为“新基建”,24年转变为“高质量”,为棚改时代服务的地方金融办也变成了地方金融局,然后又变成了如今的地方党委金融办。

所以,今天的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因为,

12年政府金融办开始运行了,才会有P2P给棚改买单,

18年金融监管局开始运行了,才会有基金给新基建买单,

24年党委金融办开始运行了,才会有新的资金给高质量发展买单。

相比于12年和18年遍地的金融办和金融局,24年的党委金融办主要覆盖于省级以及部分市区。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新一轮的资金投放,将相会出现显著的温差。

虽然党委金融办开始运作,不会那么快,最早还要等下一次召集开会,那个时候何总才会开始布置任务。

但今天召开的会议标志着,信号枪已经处于随时可以打响的状态。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5:28 | 只看该作者
国家第三期大基金的猜想


原创 荆棘阿甘 荆棘阿甘 2024-05-29 11:17 广东

前几天,国家大基金第三期来了,这是半导体行业的大项目。相比于第一期的987亿和第二期的2041亿,第三期体量扩大了不少。

第三期投什么?

我看一些投行说是光刻机为主,还有一些说是存储,毕竟存储这块也是一个大头。

我倒是有一个另外的想法:可能会让很多成熟制程的公司大幅扩张。

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高端上不去,产能扩张到了瓶颈。

高端上不去这个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科技产品,需要时间,但是产能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用钱来解决。

现在如果让7纳米以上的制程大规模扩产,可以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迅速让华为抢占市场。

华为的市场,就是鸿蒙的市场,鸿蒙推广开,就不用担心美国人用禁令的方式把TIKTOK这类的中国APP剔出手机系统,既有利于中国手机的推广,又有利于中国APP的推广。

往小了说是中国产品的崛起,往大了说是中国文化传播世界,戳破欧美抹黑我们的谎言,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都来了。


▶第二,开辟第二战场。

现在新能源汽车和西方国家打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在东南亚这个日本车的大本营。中国新能源的强力出击,让日本也坐不住了,成立了国家联盟的形势,要在东南亚和我们决战。

图片

一旦我们赢下了东南亚,就是赢下了6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东南亚一年汽车销量300多万辆,这个规模足够再造一个比亚迪。

汽车领域的争夺异常激烈,美国,日韩,欧盟都在发力,如果我们能在消费电子领域开辟第二战场,对西方来说,就是一记左勾拳。

在半导体领域,大量扶持全国产的7纳米成熟制程,让华为中低端手机大规模铺货,严重挤压高通等西方国家半导体的市场,让欧美再对半导体进行补贴,加速消耗美国资金。


▶第三,促进国内就业。

房地产和消费电子产业应该是就业的前两大产业,消费电子产业如果能把全国产做起来,能解决很多的就业问题。

中国的出口第一大产品是机电产品,2023年出口金额超过14万亿人民币,如果这个领域出口金额增长10%,可就是1.4万亿的增量。

一旦让半导体的成熟制程大规模扩产,倾销世界,让西方的相关产业迅速衰败,大量就业就会转移到国内,能解决很大问题。

现在房地产萎靡,国内资金流传不畅,大量资金堆积在银行吃利息,靠刺激消费,作用已经比较小。

用出口拉动,效果可能更好一点,出口的60%都有电子零件,用半导体去撬动整个电子产业扩张,效果比发放消费券可能更好一点。


其实说来说去,最后还是一个目标:我们要用科技占领世界。

汽车,手机,新能源这都是主攻方向,剩下的医疗,化工,造船,种子,矿业等各行各业都在路上。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26 | 只看该作者
负债的人请活着,肉会烂在锅里的


原创 zhoubotong 兰香湾 2024-05-30 08:38 江苏
文/周伯通

网上有个段子是这样讲的,负债20万以下的,说明他是一个有责任的人;负债100万到500万的,说明他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打拼;负债5000万以上的,说明他是一个上市公司老板;没有负债的,或许他是一个乞丐;负债累累,才是一个有钱人的标配。

我为什么说这个段子,我接连呼吁大家不要跳河或跳楼,然后收到了不少私信,原因是属于负债,学生跳的问题我已经分析过了,我归结于家长问题,让家长放过孩子。但负债而跳的,很多是善良的人,多数是负债20万以下的,他们是有意愿归还的,只是暴力催收让他们丧失了最后一点颜面。

国家已经在前天已经紧急公布了,绝不允许催收公司爆欠债人的通讯录,毕竟他的亲朋好友和欠债无关。而且每天打催收电话不能超过三次,晚上10点以后不允许打催收电话。谁欠钱找谁,要不到走法律程序,绝不能使用其他手段。

一些跳的人就欠几万或十来万的,大部分并不是欠银行的,而是欠网贷的,原本是生活所迫想周转一下,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到期又不能全还完,想续借一点,还上前面的,结果续借资格为零,一下子逾期,催债公司上手段,爆他通讯录,让他社会性死亡,这导致了欠债人想不开,这样的人很多。

为何阿里的用户越来越少,专业的说法就是“抽贷”造成的,什么叫抽贷,从支付宝借了5万,到期了还款吃力,想再借5万,还掉前面的,打开一看,额度降为零了。于是这个用户就上了催收名单,凡是阿里的APP都没办法使用了,很多人就是这种情况。

也许大家会鄙视这样的人,你为什么要借钱呢?从我的经历来看,我是同情的,我曾经在网上也借过,只有几万块,但是非常焦虑,就是怕万一没安排好,有了逾期,然后他们打电话找你亲戚,找你以前同事,找你曾经的领导,那我一向以来的诚实的形象不是全部毁掉了么?幸好没有走到那一步,像我心理还算强大的,都会忐忑不安,更何况其他人呢。

真正因欠债而跳的,往往都是内心敏感而善良的,他觉得自己给社会、给家人带来了麻烦,而且这些人欠的金额都是非常少的,他们在所有的信息曝光于众的时候,才选择告别这个世界,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他们还在努力挣扎过,希望能够分期还掉自己的债务。

反而是欠的特别多的,根本不在乎,甚至有些地方的人,整个村子里故意团结起来欠网贷。在四五年之前,一些网贷公司也不正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利率,他们发现了之后,如饿虎扑食,奔走相告,号召乡亲们去借。几年之后,发现这样的公司都倒闭了,即使想还也找不到地方。

一些想不开的人主要是担心征信,我觉得一个人总是担心自己的征信不好,说明他还不是坏人。没有安排好的借钱计划确实是不对的,但是催收公司把人家的祖宗八代翻出来,那只会导致一个结果,这笔钱是永远要不回来,更有甚至会造成一个生命的结束。

如果很多人征信都有问题,那么是征信设计的问题,和它挂钩的事情太多了,最后会导致,大家征信都有问题,等于大家征信都没有问题,我知道说这句话不应该,但是我必须向咨询我的人说这话,或许能挽救一个想不开的人。

我们补资本主义的课,所有发生的事,别人都发生过,最终解决办法,就是没有办法,那就是肉烂在锅里。

在80年代,是日本的金融创新、万众创业的时期,是人是鬼都能借到钱,为了方便大家借钱,放贷公司做了一大批“自动借钱机”投放到全国的街道上,插身份证就能吐钱给你,和现在输入手机号就借钱给你一样。

借钱一时爽,还钱人断肠,鼓吹消费主义的后果,导致了很多人还不上钱,日本就成立了很多催收公司,其中最厉害的公司叫“武富士”,它是以暴力催收闻名日本的,你要是逾期了,他能把你的爷爷奶奶直接骂到断气,让你全家鸡飞狗跳、妻离子散。

那个时候的日本,每年自杀人数超过9000人,全部和欠债有关,而且还欠的都是小额贷款。

武富士暴力催收,拆人家大门,泼油漆,跟踪人家上幼儿园的儿女,辱骂别人父母,游说有关机构拉黑别人的信誉,导致别人找不到工作,更加无法还款,大量的人开始跳桥跳河,最终引起了日本政府的不满,将该公司定义为“黑社会”,2010年这家公司宣布停业,所有烂账一笔勾销。

有人疑问了,允许营业的是日本政府,说他是黑社会的也是日本政府,这中间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情况是日本经济不太好,需要拉动内需,但是国家银行不能随便放款啊,对审核资格是非常严的,而且审核周期也长,于是银行就想借助民营公司完成放款。

民营公司心领神会,我2厘拿钱,5厘放出去,但是我要承担一个风险,就是放出去的钱可能会有一部分收不回来,但是欠银行的钱肯定要还的,你不还的话,国家暴力机器会给你颜色瞧的。那为什么银行不直接放款给个人呢,因为国家银行不能干不体面的事情!

国家也不可能鼓励催收公司搞暴力的,但是所有的欠款人并不是同一个性质的,现在发现那些跳的人,才是善良的,确实是真想还的。那些无所谓的人,本来就想薅羊毛的,如果你不暴力催收,人家根本不当回事,最后就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去年安徽警方干了一件事情,就是跨省去打击催收公司,把湖南永雄集团打到关闭了,因为有四个年轻人相约在张家界跳山自杀,也和催收有关,这家公司不知道惹了安徽的谁,警方直接连夜跑过去对其进行摧毁。

永雄公司在催债行业里做的最大,还准备在美国上市呢,不过没有等到实现目标,被从天而降的安徽警方一锅端了。

图片

我只是想和负债的说一下,如果碰上“砍头贷”、“套路贷”等,恭喜你,你不用还了,因为他们是黑社会。如果你欠的是国家允许的合法的公司的钱,是可以协商延期免息慢慢还的,不要轻易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去了结此事。

有很多善良的人怕背上老赖的恶名,我想说的是,普通人并不是老赖,真正的老赖,催收公司也要绕道而走的。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10:46 | 只看该作者
多家银行直接招聘催债人了!


原创 樱桃团队 樱桃大房子 2024-06-06 21:19 广东

终于房地产的最后一棒风险传到银行这里来了!
最近银行非常着急,开始直接招聘“职业催债人”。
消息最开始是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的,湖南三湘银行、微众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在网上发布了高级催债人的招聘通知。
要求还不低,得本科以上,具有金融法律等相关经验。

催收行业从古至今一直有,但是以前银行都是把这项业务外包出去。
毕竟这种业务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淋油漆”“恐吓”等等暴力词汇。
为了体面,也为了名声吧,银行很少会自己亲自出马。
但在5月中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提出“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
对催收行业和催收行为做出各种规范性的要求,并在同一段时间逮捕了上百名进行非法催收行为的工作人员。
这些外包的催收公司有的为了准时收到钱,无底线的动用暴力等违法手段,长期以往,肯定会对社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为了面对接下来大面积的坏账,银行只能亲自下场,自己搭建合法正规的催收团队。
图片
而这也说明了一点:银行现在的烂账实在是太多了,这一点从不良贷款急剧攀升就能看出来。
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95万亿人民币,较2023年初增加1495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1.62%。
但有意思的是,我扒拉了一下各大银行2023年的财报,发现六大行的不良贷款率竟然是下降的。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甚至就连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这些银行2023年不良贷款率都是下降的,光大则保持不变,唯一上升的是平安银行,也只是上升了0.01%。
总体来讲,这些大型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基本控制在1.4%以下,邮政银行不到1%,都没有超过2%的警戒线,还是很安全的。
图片
但为何央行的数据还增加了1495亿不良贷款款?不良贷款率甚至攀升至为1.62%?
这里的风险大头主要是地方性中小银行,就举上面公开招聘催收人员的湖南三湘银行。
2023年的不良贷款率为1.75%,较上年末上涨0.22个百分点。
还有大量城商行的不良率已经超过警戒线2%,分别有:盛京银行、江西银行、哈尔滨银行、九江银行、天津银行、甘肃银行。
图片
这两年来,发生风险居多的都是中小银行,例如2021年包商银行破产,2022年河南5家村镇银行爆雷等。
2020年至今已解散了至少56家中小银行,仅2023年就解散了23家,另有超过200家中小银行发生股权变更。
中小银行才是金融系统最大的定时炸弹。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定时炸弹是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
商业银行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分为三类:
1、房地产业贷款,与房企相关;
2、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3、表外业务,理财信托之类的
最主要是前面两项。
根据德勤中国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10家商业银行涉房类贷款中,个人房贷占比为84.63%,对公房地产业贷款占比为15.37%。
图:房地产业和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和不良分析
图片
图片丨德勤中国
房贷由于和个人信用挂钩,大部分人不到绝境都不会选择断供。

所以上述10家商业银行不良率一直都比较低仅为0.47%,但2023年的数据依旧比22年末上升了0.03%。

风险最大的应该是房地产业贷款,也就是借给房企的钱。

这几年房企就连美元债都违约,国内的银行贷款早就逾期几百遍了。

2023年末,与房地产有关的不良率从2022年的4.06%上升至2023年的6.48%。

图: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分析(对公)

图片
图片丨德勤中国


其中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涉房不良贷款规模分别上涨102.39%、67.60%、43.31%。
这些都是很严重的数据了,这几年经济下行,房企暴雷,城投违约,最后的所有风险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可以说房地产下行已经严重把银行给拖下水。
图片
我再带大家看一组数据:银行的净息差。已经严重跌破1.8%的国际警戒线!
5月31号,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一季度的银行业数据。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2023年四季度的1.69%下滑15个基点,再次创下历史新低。
目前六大国有银行,仅剩邮储银行净息差高于1.8%警戒线。
工行为1.48%,而2021年为2.14%,两年多时间下降44.6%;最差的是交行仅剩1.27%,2021年为2.07%。
按照这样的速度,到明年交行净息差就会跌破1%关口!
很多人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银行要保持净息差在1.8%以上才能赚钱,现在大大低于1.8%,要是跌破1%,银行就会陷入亏损边缘。
届时整个金融系统都会出问题的。
所以为什么深圳回应暂时不会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回应的如此坚定,原因就在这里。
一旦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让银行本就亏钱的账本雪上加霜。
去年8月份,国家就试过一次集体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超过 22 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惠及1.5亿人,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亿元到1700亿元。
注意了,这里是每年都减少,这些亏损都是立竿见影的。
而相反断供也好,提前还贷也好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对于银行来说,断供不是最可怕的,银行可以给出延期还贷等产品,哄一哄这个群体,帮助他们度过两年危机。
银行最怕的是提前还贷。
对于银行来说,贷款100万买房,按照我们过去4.9%的利率,本金加利息一共是191万。
购房者提前还贷后,就代表着之前那91万的利润都没有了。
截至2023年末,十家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缩水5353亿元,降幅1.78%,这些贷款本该可以产生巨额利息,现在灰飞烟灭了。
现在的矛盾在于,只要银行一天不下调存量贷款利率,大家还是会提前还贷,银行的利润就还会进一步降低。
但要是银行下调了存量贷款利率,难道这些手里有钱的人他们就不会提前还贷了?
产生提前还贷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利率高,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渠道导致的,只有能找到比银行利率更高的投资渠道,钱才不会提前还。
两相权衡之下,银行决定暂时不调整存量房贷了,至于以后就不好说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银行现在也确实是左右为难,唯一的希望就是房地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暖。
否则房企暴雷潮后,下一个就是银行出事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0:22 | 只看该作者
金融整治收紧,将追回5年前薪资,多少人瑟瑟发抖!


原创 十一侠 十一侠記 2024-06-12 19:00 河南

金融行业越来越惴惴不安!
近日有市场传言,公募基金2019年以后年薪300万以上被要求全退,“马上要出文件,估计一批人要卖房子退钱了”。
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称,有部分公募人士告诉记者,对年薪300万以上进行追溯、要求全退的消息是真的。
倒查5年退薪,可以说,高层对于金融行业酬薪的整顿,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金融降薪整体裁员降薪是这两年的核心趋势:
券商行业,

中金公司人均薪酬69.72万元,同比下降11.34%;

国泰君安人均薪酬64.75万元,同比下降9.39%;

银河证券人均薪酬51.08万元,同比下降5.85%;

中信证券人均薪酬79.73万元,同比下降3.06%;

广发证券人均薪酬58.35万元,同比下降2.73%;

招商证券人均薪酬45.65万元,同比下降1.77%。



银行降薪更猛,

平安银行高管降薪幅度超过40%;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高管降薪幅度超过了30%;
重庆银行、渝农商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的高管也都降薪超过10%。


21家上市银行2023年高管薪酬相比2022年下降15%。



降薪之外,则是追索扣回,招商银行在2023年向员工追薪了4329万元,是从4415个员工身上执行来的,平均一个人扣了9805元。
受到金融行业降薪的影响,甚至连外围的PE/VC投资机构也开始了大幅度降薪:
2023年投行整体年薪水平较2022年下降20%-40%。
这背后的根源是,金融行业的高薪正在成为众矢之的。
2022年7月,中金公司一个90后员工被家属在网上晒出月8万月薪,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并且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金融高薪引发的非议在社会上甚嚣尘上。
最重要的是,这几年大家收入都在下降,最近消费行业的趋势很能说明问题,榨菜、方便面、可乐,所谓的穷鬼套餐都在集中涨价。
茅台和中华烟都在降价,反而是10块的基础烟,都涨的很猛,并且还断货。
这被归结为,收入下沉之下的消费降级,凡是底层消费的起的,都涨价,消费不起的都降价。
并且,这几年的大趋势是共同富裕,多重环境下,金融和其他行业比起来,收入差距实在是越拉越大。
其实金融大整治和降薪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则是国家对于金融行业功能和地位的重新定义。
过往,金融行业因为和货币是紧紧绑在一起的,而我们国家又是间接融资,所以每一次的经济大动作,金融行业都是最早的利润收割者。
并且因为风险偏好,金融行业过于一头大,将重心都放在了有刚性担保的国央企、地方政府;而真正需求最大的,将金融视为血脉的民企和中小企业,则各种阻碍。
所以,这些年来,中国的金融行业基本都是在畸形发展,过于重盈利性,轻功能性。
这也是金融行业为何高薪的由来,因为这个行业太赚钱了,甚至不管经济基本面好坏,都能做到旱涝保收,简直是真正做到了穿越周期,所以薪资自然水涨船高。
但如今,这一切到了大变革时刻:
金融的盈利性必须要让位于功能性!
当盈利性和功能性冲突时,前者必须无条件让位于后者!
2019年,最高层《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
商品生产……,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
并在讲话的最后,举了民国末期金圆券风潮的案例。
自此之后,一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大整顿就开始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13:41 | 只看该作者
一场去中介化的变革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4-06-23 21:07 广西

这几天茅台价格加速跳水,还有粉丝问,要不要抄底,在家囤点酒?

亲,是时候要转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了。

2021年,陆家嘴论坛上郭树清主席语告诉大家“压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那时候上海深圳房价还一派热火朝天,没有人会想到现在房价会跌的如此之快。

5月房产新政一出,业内一片喜气洋洋,结果呢?原来阻碍大家踊跃买房的永远不是首付太高,利息太高,而是看不到未来的上涨空间。

想当年深房理横空出世,告诉大家怎么在重重阻碍之下,撸到首付,没钱不是问题,可以私底下募集资金啊。

只要有赚钱效应,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来,一旦这个美梦破碎,所有的人都会瞬间理智回归,会好好的把买房这件事跟消费绑定在一起,那么问题的核心就成了如此贵的房子,是我能承担的起的吗?

这么一想,再看看老板难看的脸色,自己配不上房价且还没办法保证稳定的收入,顿时就不想了。

记得几年前,做地产的朋友还喜欢自己骗自己,说房地产一定会起来的,没了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都受不了,我那时候就跟好多人论过治理的核心,放任土地财政才是最大的威胁,所谓土地财政,无非就是从前不合理的税务征收体系的补丁,自从国税地税两税合一以后,土地财政就别多想了,金税四期以后还会有金税五期,税务征收走上正轨以后,何须补丁?

当很多东西从暗转明,走上正轨以后,所谓人际交往的调节剂,茅台酒自然就要失色很多。

真自己没事在家喝着消遣的,有多少人消费得起昂贵的茅台呢?

先有消费端的萎缩,然后一步步的传导过去,囤货的没信心了,炒作的想出货了,多杀多踩踏就要出现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崩掉的,何止茅台》,今天文章又拿茅台来说事,倒不是想揪着茅台这个热点不放来吸引流量。

只是过去几十年里,茅台信仰,地产信仰已经在很多人心中牢不可破。还有大伙关于医药医疗的信仰。

天天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总有人不以为然。

很多变化在发生之前,一直是有各种声音在提醒的,你们总喜欢以过去的惯性思维来计划未来的事,既然已在变局之中,那么所谓从前成功的经验那就成了最不靠的一种依仗了。

假如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以前的问题,已经这些问题长期不处理带来的恶性后果,那么你又凭什么以为靠着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就能阻碍发展的步伐呢?

我这个周末一直在看医疗体系改革的一些东西。

医疗反腐,医疗体系改革一直喊了很久,但很多人就那么固执的以为,因为利益牢不可破,利益链错综复杂,因此肯定不会成功,并且会像美帝的医疗改革那样,越改成本越高,越改老百姓健康支出负担越重。

图样图森破。

我想起很多年前,聊起农村问题,有大聪明在那里一脸轻蔑的说,自古以来,统治都很难下乡村,乡贤自治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但那时候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乡贤大部分都是什么货色,约等于底层黑恶势力。

改变格局也就几年时间,一场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工作,大量知识分子被送到乡村一线去深入处理基层问题,很多事情立刻就迅速改变。

当然了,要求一瞬之间把所有积弊就能解决掉,那是不可能的。

老粉丝都知道,我这人喜欢读历史,也三心二意的写写历史,中国历史上为什么统治不下乡村,为什么地方势力很容易做大,跟中央搞抗衡。

大一统其实是一个框,但上下之间的信息沟通需要官吏、士绅阶层作为中介,把中央政府的政令一层层的安排下去,所谓雁过拔毛,中间层没了足够的监督,越是到帝国中晚期,中间层越会毫无顾忌的截留财富。

直到最后盖子捂不住,彻底翻盘,王朝覆灭。

过去的很多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谁在这里获得最大的好处呢?顶层的富豪就那么多,底层老百姓是不可能拿到平均数以上的收入,中间阶层,搞中介的,代理各种渠道,有明里暗里的。

比如说公开的,资金中介,银行,各种金融机构,这就是占了大便宜的行业,连不入流的电视剧都知道说谁年少成功就给挂个金融精英的头衔。

最可怕的时候,我记得12年前后,金融行业那才叫财源滚滚呢,实体经济动辄承担12%以上的融资成本,这还算是正规银行出来的钱,要是其他渠道,年化25%都算是良心价了。

经过这么多年来对金融体系的各种修理,现在谁还敢跟企业公开收什么财务顾问费?

随便问个多年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是不是都会出来骂骂咧咧,埋怨现在日子不好过?

政务透明以后,很多打着代理名义赚跑腿费的机构都干不下去了,去中介化让办事效率,成本都低了。

金融透明了以后,金融机构搞得那些内外勾结疯狂割融资人钱的把戏也就到头了。

为什么十几年前年化15%以上的理财都是正常的,现在超过了6%都有高息揽储诈骗嫌疑?

那么这降下来的成本到底是补贴给了谁?

这几年我发现买东西越来越便宜了,商品性价比越来越高了。

也有人说这是内卷,这么卷下去对经济不利。

你们有没有想过,难道以前人家不想卷吗?为什么卷不起来?因为真的,很多中间成本太高了,不能明说,不能确认的成本这才是最伤人的。

我们是可以卷出去的。

就好像从前,国内家电企业大战,战到最后,好像大家都受伤了,外国企业在那里美滋滋看热闹呢,转眼之间,中国家电军团把什么欧美日韩品牌都打得不见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台积电在美国吃瘪的文章,像台积电这种先进制造业在美国都没办法干下去,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利益集团牢不可破,中介们直接管理了国家,台积电在美投资额不断增长,我不信这是台湾人太蠢,连个预算都不会做,说白了,中介们可不会跟你明白开价,你来了,投入了,那就得不断的增加成本,这些钱都是被中间人给分润了。

美国没有办法自我革命。

我们现在是摸着美国过河,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更是会花大力气去做。

再看中国现在的许多变革,其实都是奔着一个目的,去中介化。

为什么我一直说数字经济,一切都摆在台上明明白白的,中间人在其中上下其手捞好处就难了。

那么靠着所谓的传统惯例来维持高利润的行业,是不是都很难做下去了?

比如说医药行业。

所有的药企最大头开支都是营销费用,大家都知道这些钱是给了谁。

正是有了这个利益链,医疗腐败才很难根治。

最近的医疗改革再三去提三明经验,福建三明做了什么?就是把医疗体系里的中介给消灭了,这部分钱一些让利给患者,让他们用更低的成本享受了医疗健康服务,一些让利给一线医务人员,让他们能靠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拿到更高的收入,皆大欢喜,唯一不开心的就是那些以为自己有了点权力就可以当中介高好处的人。

很多行业,很多产业的底层格局都被改写了,茅台之所以能那么贵,因为它被定义成为中介润滑剂,恩,别装纯情,你懂的。

所以它的价格当然会崩掉。

别跟大势作对,聪明人都该顺应时势。

超额地产税时代已经结束了,很多人的红利年代已经彻底没有了,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不是价值投资完蛋了,而是价值体系重构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0:55 | 只看该作者
央妈出手了!要打爆赌徒!


下文章来源于樱桃大房子 ,作者樱桃团队

今天下午,央妈突然宣布,要下场干预长期国债利率了。
图片
7月1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这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就是央行要从一级市场(比如大银行)借入一部分国债,然后在二级市场卖出。后面再找个低位把国债买回来,还回去。这打法还是第一次。
因为央妈手里的存货不多,手上只有1.52万亿元国债,其中很大一笔部分是07年发的特别国债。
这样就会使得二级市场上面国债的卖盘变多,增加抛压,国债价格就会下降,最终会使得国债收益率反弹。
央妈还没行动,只是发了一个消息,债市闻声下跌,说明赌徒还是怕央妈拿真金白银来锤,所以确实有效果。
图片
因为银行法规定,央妈没办法直接从一级市场买国债,所以干脆先借来用用,先把国债价格打下来再还。
而市场赌买国债的资金,往往都是高杠杆操作,他们经不起太长的下跌周期,很容易被打爆。
之前央妈已经多次提醒长债风险了,最近央行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直接警告:“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警惕出现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
但赌狗们不听话,还是买买买,弄的国债疯涨,还破了央妈定下的2.5%警戒线。
图片
这一次,央妈没办法,既然警告不听的话,那就只能下场收拾他们了。想靠买国债来套利的,那就打爆你。
图片
央妈为什么一定要借入国债卖出呢?
第一个原因,因为这一波债市涨太猛了,吸走了市场的资金,股市楼市资金流出就会跌。
可能你又要问了,为什么市场资金现在都热衷于去买国债呢,说白了就一点,因为市场钱太多了,但大家又不知道投什么,整个市场陷入了资产荒。
你们也知道,市场没啥信心,房子不敢买,股票也不敢投,理财又都是骗子,个人和机构避险情绪极高,都不敢随意投资风险资产了。
那买什么呢?存银行,比如工行5年期利息才两个点,其他银行也差不多,只有国债是无风险,而且比银行存款利率还高的产品。
而且他们就是看准了,为了刺激经济,利率还会继续下跌,国债还会涨,现在买入国债,依然是稳赚不赔。
下面这图就是过去20年,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走势图,2021年2月时,国债收益率还反弹到了3.38,但今天已经跌到了2.22,一年多的时间,收益率已经跌了1.16,跌幅35%。
图片
但哪怕国债收益率跌了这么多,市场的资金依然热衷于买国债。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新成立基金626只,合计发行份额6607.08亿份,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最多,达5368.75亿份,占总发行份额比为81.26%
还有另一组数据,就更夸张了:今年年内首募规模超过20亿的基金共58只,TOP55都是债基。(截至5月27日)
而且这个火热的趋势一直没有消停。一级市场上,国债秒光,到二级市场上,不仅仅是新发的债基,一些中小银行,找不到贷款的客户,也只能把钱拿去买国债,形成了资金空转。
看下面这中证国债指数就知道,这几年,国债的价格一直在持续往上涨。就是因为买的资金多了,所以国债价格才被推上去了。
图片
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看,经济活动和十年国债利率会保持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经济越好,国债价格越下跌,十年国债利率就上涨;经济越差,国债价格越涨,十年国债利率越下降。
从2021年开始,10年期国债价格上涨了16.15%,年化收益5.25%。还有30年国债,过去三年多更是暴涨36.8%,年化收益超过11%。
图片
可能你还不明白,买这个国债到底是怎么个赚钱法,我举个例子详细解释一下,比如小明在2021年1月买了面值100块钱的10年期国债,约定票面收益率是3.3%,每年付息一次,10 年之后归还本金。
那就是说小明每年可以拿到3.3元,10年后总共拿到33元。当然这10年内,你随时可以卖掉,因为国债和股票一样,是自由流通的。
但到了2024年6月,国债收益率降到2.2%,小红买100块,一年可以拿2.2元利息,很多人觉得这个2.2%的收益率也很不错,后面利率可能还要降,于是大家都来买买买,买的人多了,国债的价格就涨到105了,那小明这时候如果想卖的话,他票面就赚了5块钱。
三年多时间里,小明的收益就是3.3元乘以3年再加5块=14.9元。
就是因为买的人太多了,央妈觉得这风险很大啊,万一哪天经济起来了,加息了,这国债价格跌到95呢,小明100元买来的,那时候卖出去是不是光票面就亏了5元了?
当然我觉得央妈出手阻止大家拼命去买国债,还有他意,就是大家都拼命买国债,很明显就是在看空经济,看准利率要下降,这无疑会引发市场更加悲观,所以必须尽快扭转这个悲观预期。
而现在上面使出浑身解数地救楼市救经济,如果钱锁死在债市里面,拿什么钱来救楼市,那经济要如何才能动起来。
这一措施也是为了把大家的钱往别的地方赶,不要紧盯着国债了。
图片
另一个原因,利率持续下跌对汇率的影响也不好。
现在大量资金仍然蜂拥去买国债,造成国债供不应求。国债价格就往上涨,那长期收益率就往下跌了。
这个利率继续下跌,中美的利差也会进一步扩大。现在我们十年期国债利率:2.23%;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4.41%;两者利差高达2.18%,人民币汇率压力很大。
而且现在美国还不降息,这个利差要进一步扩大。现在央妈下场做空国债,也有利于汇率的稳定。
所以你看消息一出,人民币也稍微涨了一下,不过很快又跌回去了。
图片
最后,还有个长期的隐患,利率继续下跌,债市存在利率风险。
去年美国硅谷银行破除就是这样,在利率低的时候疯狂吸收存款,买入长期债券。
结果没想到美国开始疯狂加息了,这些长期债券的市价就不断下跌,而硅谷银行用的是短期资金去买这种长期的债券,存在期限错配,只能卖出让浮亏变成了实亏。最终顶不住只能破产了。
现在国债价格涨太猛,也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为了未来的长期问题,也要未雨绸缪,让国债利率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比较好。
有人就问了,这次央妈可以借国债来压低价格打爆套利资金,万一后面市场资金还是继续炒国债怎么办?
那央妈肯定还得干预,跟一级市场直接买不了国债,那就跟他们借国债,一级市场的国债不够怎么办?那财政部就继续发债嘛,央行就印基础货币啊,所以今天又有观点认为中国的QE真的变相来了。
但财政部发国债的目的是用来帮地方投资稳经济的,而不是让那些赌徒去套利的。
总之,在美国没有降息之前,市场不允许随便做空,不允许有些中小银行、非银机构疯狂去买国债套利。
虽然未来市场利率下跌仍然是趋势,但考虑到保汇率,我们扛也要扛到美国降息,那时候我们才能开启降息之路。
记住,国债,持而不炒。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8#
 楼主| 发表于 2024-7-3 11:08 | 只看该作者
聊聊央妈做空国债这件事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4-07-02 21:39 广西

七月第一天,央妈宣布要在市场上借入国债,恩,这就是国债转融通呗,偏偏还被有些金融大V解读为是在给市场增加流通性。

真搞不懂,这么原则性的错误犯的叫哪一出?

央妈要给市场钱,那应该是买入国债,老美玩的QE不就是这么操作吗?美联储直接买入国债,让市场上资金变多,然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Duang一下子膨胀起来了。

没得办法,只好掩耳盗铃的喊自己要缩表,缩来缩去,根本缩不了。

这波央妈的操作很有有意思,不是卖自己手上的国债,估计央妈手中存货不多,舍不得卖,很简单啊,融券呗,向市场上的一级投资者借债,卖给你们,到时候再给你们还上,不是还钱,是还券哟。

最近资金一股脑的跑去抢国债,抢债的不仅有内资,还有外资,今年一季度净增持已经达到416亿美元,超过了去年全年。

所以有个问题,为啥回报那么高的美债外资不抢着买,回报率持续下滑的中国国债却被外资抢购呢?

照道理,国债是稳定性最高的投资,都跑去买国债了,肯定不是指着回报率吧,图的就是一个安全性。

现在美国国债总额已经到35万亿美元了,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美国绝对不可能还得起,这么高的利率,现在就不是还不还得起本金的问题,连利息都够呛。

我之前在文章里经常说,金融本质上就是一种征税模式。

美国有金融霸权,美债很牛逼,根本原因是因为从前美国国力强横,美国按照自己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全球化体系,全世界都靠着美国这个世界警察来维持全球化运行,所以大家都给美国交税,允许美国搞金融霸权。

说起来搞金融,不是我吹,给个机会,我们镇子上一大批大妈组团接管华尔街,照样能干的风生水起。

在美国成为世界老大之前,全球金融中心是伦敦,那时候华尔街照样能人辈出,但老美没办法布武全球,自然就没资格当全球金融中心。

从去年阿克萨洪水开始,中东开始游离于美国控制之外,拖鞋军甚至能受搓武器,直接把红海航线的控制权给抢到了自己手中。

这意味着全球贸易中最重要的航线老美控制不住,海权旁落,也就是霸权旁落,那么老美还有什么资格在全球征收超额金融税呢?

在俄乌冲突和巴以战争之后,东大的真实实力已经开始被全世界看到。

最近中国超高音速武器被全世界热议,嫦娥六号以31马赫的速度从月球背面回家,假如它是武器呢?这速度,谁能防得住?

按照东大的个性,能给大家看的是31马赫,必然有更快的藏着掖着。

美国国防部都已经公开说了,在超高音速武器面前,美国从前的一套武器体系全部都过时了,什么航母编队,不过是移动的棺材罢了。

天下武器,唯快不破。

说白了,强大的武力才是一切霸权的根基。

现在美元指数依然在高位,汇率依然还在7.3一线,但这说明不了什么,看内核,那就是美国因为武力值不行,正在丧失金融霸权。

中东国家的军官来东大齐聚一堂上了个培训班。

这一番折腾,还有人会请美帝过去帮忙保护自家的安全吗?

美国失去中东,石油美元必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现在大选里两个八旬老翁,一个胡说八道,一个如同梦游,请问谁上台能真的MAGA?

这才是世界的大趋势。

至于美国现在在国内逮住润人死里宰,逼着瑞士银行交润人们的资产清单,这都是在挖自己金融霸权的墙角,以前总要装作什么私有财产神圣,来忽悠大家把钱往美利坚润。

现在眼看金融霸权要旁落,那么当然关门打狗,先把润出来的一锅端了再说。

这波骚操作,当然会逼着很多润出去的钱加速回流东方。

这就是为啥在美国坚持不降息的情况下,流入中国债市的资金还在创纪录的增长。

这几年,央妈最怕的就是市场上没钱。

为了保证流动性,各种工具不停的用,咱也不举例了,自己去看。

之前还有人拿M2的总量来说事。

其实是有超宽松预期的。

因为央妈要扛住让房地产能软着陆,平稳过度,不至于闹出债务危机。

但现在,央妈竟然要在国债市场上回收流动性,这说明什么?

说明现在资金可能比我们预料中的更宽裕,而这些资金都往债市冲,钱太多了,逼得央妈喊话要出手做空国债了。

这是逼着资金做点别的呗。

还有人说,买国债的钱再多又如何,债市上流动性再好又如何,你大A不照样萎靡?

恩,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但你看看老美的经验,当开始QE,市场上资金充裕之后,大盘照样还会砸一下,跌一跌,但钱太多了啊,最后充裕的资金还是会推着股市向上走的。

大家可以复盘一下2020年,特朗普宣布救市无限QE后,美股的走势。

财富东流是大趋势,毕竟现在能给财富提供保护的体系,西大势微,东大强势,那么聪明钱会怎么选?

别太着急,咱们作为普通投资者,也得学着点战略定力。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9#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10:07 | 只看该作者
中金天之娇女的殒落!背后真相让人唏嘘!


尚本谷主 尚本谷 2024-07-04 21:54 江苏

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了这个时代“超偶发”现象,时代尘埃落到个人头上,都是不可之重。

7月3日开始,中金一位美女员工自杀的事刷屏,关于自杀原因的真真假假与是是非非,于悲伤沉重之外掀起轩然大波。

离世的女子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员工,94年出生年仅30岁,据说还怀有身孕。

随着关注度的提高,这位女员工的各种信息曝光,更令人唏嘘。不得不说,看履历这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的范本,从小优秀到大。

不仅履历优秀到令人咂舌,还是个形象气质俱佳的美女。除此之外,她还是个非常有才情的女子。

曾经她的生活很有品质,航海环游过多个国家。在绘画上也很有天赋,可以轻轻松松完成课业,拿到A级评分。

她的文章写的文采斐然,从文字看也并没有小女人的伤春悲秋,反而流露出智慧女性的豁达与释然。

实在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美貌智慧兼具,见多识广的高知女性,为什么在如此美好的年华,失去了生存欲望?

关于她跳楼的原因,目前网上流传降薪退钱说,房价下跌房贷不堪重负说,孕期抑郁说。

但目前中金公司已辟谣,她的死跟公司无关,更多是自身原因。所以在我看来,更应该是多种原因的合力,导致她被生活和心理的重负压弯了脊梁,击溃了信心,最终上帝给她关上了希望那扇窗,使她抑郁离世。



图片


日前,谷主看到生活在上海的一个中产家庭,丈夫由于事业失败欠下巨额外债而自杀,撇下妻子和一双儿女,她们无力维持曾经光鲜富足的生活,只能离开魔都回到老家县城,在沉重的经济压力和抑郁情绪下艰难地谋生。



危机面前,最缺少安全感的并不是头部的富人,也不是底层的穷人,而是看似精英面孔却高不成低不就的中产。



中产的脆弱在于负债和预期幻灭,经济下行阶段他们是受冲击最大的群体,失业、降薪或者破产都会直接导致阶层坠落,由此生出的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精神和心理上的重挫。



金融业降薪潮是一种必然,头脑稍微清醒点的从业人员理应能够预测到这种趋势和结果,因为大环境下没有哪个行业领域可以独善其身,除非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不仅金融从业人员难,别的行业领域更难,每个人的力量都太过渺小,根本无力抵抗时代洪流的冲刷,几乎无处可逃。



陷入困境时,往往会促使着人去思考,去辨析,去洞察生命的真谛,若过度悲观钻进死胡同就是万劫不复。



很多时候,人需要皮糙肉厚地活着,摆脱那些不切实际的执念。



天要刮风,娘要嫁人。很多事情大势使然,与个人努力没有关系,并且越努力越容易不幸,越理性越会感到压抑,与其作无谓的较劲,不如放过自己,恣意地躺平,爱咋咋地。



躺平不是懦弱,不是投降,而是一种生命的韧性,以及对于现实的蔑视。



那些看似神圣重要的东西,你越是仰望越会产生压迫感,越是高傲地蔑视越能让自己释然。



图片

大家应该也发现了,今年面向金融行业的高压反腐前所未有。所谓的降薪只不过是整治金融行业的一个前奏而已。



平心而论,金融行业本身直接创造财富吗?并不。那么他们为什么可以拿动辄上千万、数百万的年薪?像平安、泰康这样的保险公司,甚至大几千上亿的年薪,凭什么?



无非是他们把国家和人民赋予他们的垄断地位或政策红利当成自己的能力和本事了,如果让他们去经营一个民营企业或同台竞技,估计一个月5000都不值!



所以金融行业别说降薪,就是退薪都是应该的。但我们必须要把高管与普通员工区分开来,降薪降的应该是高管的高薪,金融民工收入其实并不高。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对金融行业动刀呢?一方面这些年高薪争议引发民怨了,另一方面是因为精英都集中在了金融圈,有的甚至变成了金融蛀虫。



通过高压反腐和降薪退薪,让金融行业从香饽饽成为狗不理,才能实现人才向实体向工业领域转移,这就是历史周期率中的“抑经重工”。



现在经济怎么样其实大家都有数。虽然说没有那么糟糕,但确实也没那么美好。我们在防止两个极端的同时,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正视目前所遭遇的困境。



在经历了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之后,我们正在迫切地寻找第三个经济增长点。这个窗口期可能会很短,也可能会很长,但相信都是阶段性的困难,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与蜕变。



图片


我们反对唱衰经济唱空国家的悲观论调,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报纸糊墙脱离事实的过度自信。两种倾向都不可取,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坚持实事求是、稳步发展。



在经历了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之后,我们正在迫切地寻找第三个经济增长点。



这个窗口期可能会很短,也可能会很长,但相信都是阶段性的困难,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与蜕变。



从长期看,我们应该基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建立这样一种乐观。



在人生的渡口,每个人都将是一个孤独的摆渡者。在经济增速趋缓,收入不断下降,灵活就业越来越多的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只能是自渡。



如果中金高薪女员工传言为真,在预期收入降低的情况下,就应该放弃购买豪宅这样的非理性消费支出。对我们来说同样如此,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透支预期就是在赌命。



在可能会出现的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放缓周期里,我们必须要有更好的规划和克制。太多人都是错把趋势当运气,把运气当能力,认为楼市股市只涨不跌,怎么可能呢?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我们能生活在这个时代完全是因为命好罢了,但也不能保证就会一直好下去。总有用透支的时候,那就是被现实教育的时候。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接受现状,提高面对困境的抗压能力;一方面也要升级爱的能力,珍惜现实安稳,珍惜自己和家人目前拥有的一切。



福不可享尽,财不可占尽,功不可贪尽。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求缺不求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0#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16:21 | 只看该作者
终局!金交所即将“清零”


老范 米筐投资 2024年07月17日 07:03 河南

7月5日,四川省金管局发了一则公告,为落实国家金融监管要求,四川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主动申请退出交易场所行业,不再从事交易场所相关业务。

图片
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

这也意味着,四川省内的金交所,正式“清零”。

同时,官网还发布了另外一则公告,进一步对各类“伪金交所”高度提示风险。

图片
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

在四川省内金交所“清零”之前,自今年3月以来,已经掀起了三波金交所集中关停潮。

第一波,3月25日,湖南、辽宁、西安、重庆等4地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公告,取消各自辖内金交所的业务资质。



第二波,5月10日,山东、吉林、江西、青岛、深圳等省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公告,宣布取消辖内5家金交所的业务资质。



第三波,6月21日,广东、厦门、宁波、天津、山西、黑龙江、河南、海南等八地金融管理部门集中发布公告,宣布取消辖区内8家金交所业务资质。


金交所,野蛮生长,在灰色融资地带游走多年,似乎“无所不能”,如今终于要偃旗息鼓了。

未来趋势很明显:

一个时代落幕了,曾经呼风唤雨,甚至一度让一些家庭倾家荡产的“金交所们”,正在迎来“团灭”倒计时。


图片



可能有些人,并不知道金交所为何物。

金交所,全名叫金融资产交易所,是由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

它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1999年,为了严控金融风险、降低银行不良率,财政部审批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国有四大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

一直到了2009年3月,财政部颁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规定“为非上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专门设立交易场所”。

也就是说,各省可以自行设立各自的产权交易场所,金交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2010年5月,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成立,也就是第一家金交所。

此后,全国各地方金交所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巅峰时期全国金交所数量超过了100家。

近年来,金交所为什么饱受争议,甚至一度被称之为“民间金融毒瘤”?

当时金交所的设立初衷是,承接非上市国有金融企业产权转让,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方便小微企业融资等等。

但后来逐渐“走火入魔”,乱象丛生,不但没能有效履行初衷,反而成为一些地方ZF和企业的灰色融资工具。


一些金交所仗着地方背书,太没底线了,什么风险?什么封控?

说白了,我就一平台,对底层资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有钱赚,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他们把一些资质欠缺、评级较差的资产、应收账款等增信打包,卖给投资者,吸引人的无非是高收益。

比如,某天,某银,某植等等的暴雷……,背后都有地方金交所的影子。


再各方的增信和催化下,金交所们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了非标定融的繁殖基地,成为了金融风险的“发源地”。

真应了一句话:屠龙者终成恶龙。


图片



复盘金交所的历史,起起伏伏,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

尽管最早脱胎于“国有不良资产处置”,但其真正崛起和野蛮发展,是在深度参与地方城投资产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产证券化交易之后。

金交所可谓是:左手地方城投债、右手互联网金融,踩上了风火轮。

通过充当上述资产的流通平台,金交所成为金融交易“隐形”助推者,由此引申出的灰色交易产品,将巨大的金融风险暴露在普通的投资人面前。

这里多少有点敏感,笔者就不多做讨论了。

早年间金交所多为纯国资或者国有控股,股东大部分是交易所所在地的产权交易中心和国有金融机构。

后来互金平台与金交所合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成为金交所的股东,另一种是成为金交所的会员。

后来百度金融、京东金融、阿里巴巴、360金融、恒大、万达、中植等名字也都出现在不同金交所的股东名单上。

说白了,有了金交所的牌照,P2P们多了一张“免死金牌”,很多东西就变得“合规”了。

2015年前后,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交所合作,将非标投资包装成名义上的私募、融资计划、定向理财计划等产品,违规降低投资门槛。

据统计,从2015年到2017年,就有超过20家互金平台与金交所合作推出过产品。



紧接着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业的整顿,CT们的暴雷也迎来史上最严监管,再后来就是......


图片



虽然金交所最早的初衷是处置国企的不良资产,但即便地方政府同意设立后,交易不良资产还需获得财政部授予的相关资质,其实拥有这一资质的金交所少之又少。

说白了,正儿八经有金融牌照的金交所可以说寥寥无几,更不用提很多伪金交所,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裸奔”上岗。

搞笑的是,金交所似乎成为了一张没有牌照的最强牌照。

在赚钱效应下,各地政府纷纷跟风,开办自己的金交所。

很多地方为其大开绿灯,尤其是金融市场落后、金融资源欠缺的省份,一省甚至搞了多家金交所,比如贵州省最多的时候曾有多达七家。

地方金交所泛滥走向疯狂,后期成为众矢之的,监管缺失或者不作为难辞其咎。

2019年以前,当时的金融监管采取分业监管模式,也就是我们讲的一行三会。

三家各司其职,而金交所似乎处在一个“三不管”的模糊地带,谁都不好直接伸手去管,长期处于监管“半真空”状态。

它可以说是,一个游离于一行三会监管体系之外,“特立独行”的金融市场参与者。

而地方,作为金交所批准设立者和地方监管者,站在他们的角度,可能更希望依托金交所平台“谋发展”,至于“监管”和“风险”......

利益是最牢靠的同盟,谁又会自断财路呢?

咱说句不好听的:一个人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03:16 , Processed in 0.2841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