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博弈:货币战争与RMB战略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20:58 | 只看该作者
暴跌!美元宽松狂欢的落幕



盈虚阁

作者:观雨大神经,来源:观雨大神经(ID:guanyudashenjing),已获授权。原标题:《狂欢落幕、屠刀将至,美元新周期的杀戮与救赎》,文章无关本阁立场。


的朋友文轩是一个爱吃泡面的投资天才,近两年他毁家纾难,为A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文轩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他老早囤的那一屋子泡面,涨价了。



01

放水的日子

“东西越来越贵”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民在近两年的一个共同感受,造成这个局面的核心驱动力,就是美国两任总统的接力大放水。


懂王在2020年把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大致等于基础货币数量)从4万亿美元干到了7万多亿美元,拜登再接再厉,如今已经干到了接近9万亿美元



当然了,也不是只有美国在干这个事,印钞是所有国家的爱好,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只不过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并不坚挺,他们如果相对美元贬值得太厉害,国民就会去挤兑美元,造成外储流失。


现在既然美元带头放水,先贬为敬,那么其他国家自然也就可以跟着一起加大印钞力度了。而且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跟风放水,甚至还会吃亏。


因为如果你不放水,就意味着你国内的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资产会比较便宜(股票、房产之类)。而美元是世界货币,别人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挥舞着印出来的美元来低价收购你的资产。


既然放水很爽不放很亏,那还犹豫个啥?大家赶紧嗨起来吧~


于是一时间整个世界“洪水泛滥”,比如说欧洲央行就紧跟美国步伐,同样在2020年让自己的印钞机一飞冲天。



所以过去两年的全球经济关键词只有一个:通货膨胀


前段时间我们聊到了哈萨克斯坦的骚乱,这个骚乱的起因就很有代表性:液化气涨价。其实就在相同的时间里,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也发生了骚乱,原因是公交车涨价。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不过国家的实力越弱,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就越大。


对于哈萨克斯坦或哥伦比亚这样的国家来说,他们对通货膨胀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他们只是全球产业链中的一小环,左右不了任何事情。


这个世界并非一个公平的自由市场,美联储随便签几张支票就可以掠夺各国的财富。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生态位越低,且自身产业链条越短的国家,风险就越大。


因为这些国家的大多数商品和生产资料都依赖进口,他们自己只出产部分种类的资源和产品,自然无法在席卷全球的涨价浪潮中置身事外。


不过跟接下来的事情相比,现在发生的混乱只能算是“洒洒水”



02

新的周期

2019年7月末,美联储开启了十年以来的首次降息,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19年的2.16一路狂泻到2021年的0.08。


降息降到今天,已经降无可降,享受完通胀狂欢的大佬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悬起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美元加息。


这当然会让大佬们感到慌张,因为美元加息会增加资金成本,从而对敏感的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金融市场的震动只是看个热闹,它在大多数时候还是以收割富人和投资天才为主,一开始还不会直接为难穷人。


那么普通人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当然不是,美元加息在冲击金融市场之外还会造成另一个后果,而这个后果将动摇很多普通国家的国本,甚至直接摧毁穷人钱包里的最后一个铜板,它就是美元升值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美元加息不一定会造成美元升值,但美元加息确实是促进美元升值的一个积极因素。尤其是在全球货币集体摆烂的今天,美元加息对美元升值的促进作用会非常明显。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下图是美元指数的历史走势,在1996年-2000年出现了一次大幅的连续上涨。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会记得,这段日子里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给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中仅泰国一国就损失1400多亿美元,超过了他们当时一年的GDP。


我们平时吐槽的都是美国人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来对他国实现“废纸换商品”的效果。但如果美元真要把价值升起来,那可就是直接要命了。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首先,现在的美元升值往往是因为人为降低美元供给造成的,所以就会伴随全球的通货紧缩。这对于身处全球产业链中的老板们来说,意味着赚钱变得困难。


钱难赚,投资者们自然就要从各个项目里撤资,而这就包括了在各国运转的外资项目。随着外资的撤离,之前投入到这些国家的美元便开始流出。


第二,为了方便国际间的交易,这个世界上有大量的债务是用美元来结算的。各国身上都背着一屁股外债。


而美元的升值就意味着债务压力变大。在这种情况下,负债大佬们会倾向于赶紧用本国货币兑换美元去还债,不然越往后越还不起了。


第三,即使没有什么特殊的事件发生,各国的富人们也会在美元升值的时候更倾向于持有美元,并将其转移到美国去。


那为什么一定要存到美国呢?


这是因为大佬们的资金体量大,本国银行里的美元数量又有限,对于他们来说,以后想取的时候能不能取得出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最稳妥的方式当然是趁着经济还能正常运转的时候先把钱挪到美国去。


最后,在美元升值的周期里,美联储的利率往往也处于高位,本身就对全球的美元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些因素凑在一起,结果就是美国之前洒出去的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


这个现象称之为“美元回流”,至此美元完成了一个先“放水”然后再“收水”的过程。


那么等这些国家不断流失美元后,他们本国的市场会发生什么呢?


之前美元放水搞得所有东西都涨价,现在美元收水了,国际上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大概率下跌,那么各国国内的物价是不是也要回落了呢?


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03

渣都不剩

要研究美元回流对普通国家的影响,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在当时的危机中,东南亚诸国的房价和股价跌得七荤八素,吞噬掉了大批投资天才们的身家。但另一方面,消费品的价格却又芝麻开花节节高,于是投资天才们不仅身家被吞噬,还连粥都喝不起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背后就是大资金和小资金的区别。投资品的泡沫大,决定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是大资金的流向;消费品的泡沫小,决定价格走势主要因素是供需和成本。


大资金的操控者自然是富人,富人会先于普通人受到通缩的打击。眼看自己的事业翻身无望,他们会选择放弃努力然后兑换美元去美国。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抛售在本国的资产,包括股票和房子。本来大环境就不景气,大佬们再来个清仓大处理,资产泡沫当然会受到打击。


另一方面,美元升值会带来外债压力和资金成本的提升,所以大佬们会降低投资的冲动,把资金从高风险的领域转移到一些避险项目上,于是资产泡沫就成了无源之水。  


那消费品的价格为什么会涨呢?

首先,对于这些普通国家来说,美元少了,能在世界上买到的东西自然就少了,而自己又造不出,所以会导致国内市场的供给减少,进而导致国内物价上涨。


当然,还有第二个原因:这些国家发行自己的货币的时候,基本上是以美元储备来背书的。


该国的国民把赚来的美元存入银行,银行就发行相应的本国货币给他们。本国货币在国内流通的价值基础是“它可以随时换到相应的美元”。


按照这个逻辑,理论上如果美元流失了,你就应该注销掉相应的国内货币。而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看不到哪个国家会因为美元流失而去注销自己的货币。


相反,随着能够用于国际间交易的财富大量减少,各国只得开始掠夺国内财富以维持本国系统的正常运转,而掠夺国内财富的最好方式就是印钞。


因此我们会看到,这些国家在美元流失的时候,不仅没有减少本国的货币量,反而还大肆印钞,在美元通缩的情况下引爆本国的恶性通胀,全面提升了国内产业链各个节点的成本。


最终的结果就是资产暴跌,物价暴涨,富人买的东西跌价,穷人买的东西涨价。


当然了,也不排除一种极限的情况,就是印钞印成津巴布韦那样了,那所有东西的价格都会涨到天上去。不过这样的数字变化已经毫无意义。


这整个流程走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美国先通过放水给你一个泡沫,并以此换取你的产品,然后再通过收水把这个泡沫也一起打包带走,渣都不留给你。


04

今年会加息吗?

我们先看一下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节点。


美元指数在2015年的时候曾经出现了一波明显的暴拉,同时也顺手引发了3年后的阿根廷和土耳其经济危机。


美元升值有很多因素,但就2015年的这波暴拉而言,和同年开启的加息周期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15年的0.13一路加到了2019年的2.16。

加息虽然可以挽回一些美元价值,但一个主权货币的价值在根本上还是看这个国家经济的景气程度。美国想通过加息提升美元价值,但又不能太过冲击经济的基本面,这个平衡其实很难掌握

到2019年的时候,美国经济的复苏并不理想,再加上大统领又祭出了贸易战这种砸场子的动作,导致老板们的生活便愈发艰难。


左思右想,美国只好重新开始放水,于是就有了2019年开始的大幅降息。


得益于疫情下的全球摆烂,美元利率的跳水居然没有造成美元指数的暴跌,它只是高位震荡了一下。


不过降息刺激经济的边际效益会越来越小,总不能无限制的加大剂量,再加大就要变成负利率了。


维持美元统治地位的基础是全世界对它的信心,所以它的基本信用底线还是要有的,对于愈发严重的通胀,它总要有所反应。


于是美元加息的预期就又来了。那美元在今年到底会不会加息呢?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之前的几个周期,就会发现美元指数在近期的最高点(2017年)并没有达到20年前的水平。


而美元利率的水平更是远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两个高峰。



也就是说2015年开始的加息之路很可能只走了一半,只不过因为经济数据太拉胯而被迫中止。


既然上次加息只走了半截,那么接下来肯定还会找机会加。而现在的一些关键经济数据也达到了加息的要求。


首先是这个CPI(物价指数)飙得比较猛,我们就看一下最近五年(2016-2021)的走势,该指数进入2021年以后属于原地起飞了。


这就是刚才所说的“愈发严重的通胀”,但仅仅是物价上涨还不足以促使美元加息,因为物价上涨利于企业的盈利,金融市场的表现也会很好看。


但是等物价上涨传导到人工工资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打工人的工资水平一旦涨上去,大佬们就会非常难受,他们要么裁员,要么关门。无论怎么选择,就业率都会下跌,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美联储就会赶紧跳出来想办法把通胀摁下去。


也就是说打工人忍受了长时间的高物价,好不容易等到自己的收入也要开始上涨的时候,大佬们就要动手抑制通胀了。


这可能就是打工的宿命吧。

那么美国现在这个工资到底涨了没有呢?涨是在涨,但并不突出,上涨幅度不如整体的CPI




如上图所示,这个曲线比较平滑,打工人的收入提升很温和,老板们依然可以通过物价的暴涨赚到钱,似乎一切尽在掌握。这也是美联储至今还没有加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问题是现在没有暴涨,不代表未来不会暴涨。我们再来看一组的数据:


美国的职位空缺率在2021年突然大幅攀升,从数据上看,美国的劳动人口严重供不应求。


这可能是因为美国人越来越躺平,也可能是因为美国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毕竟放了那么多水),反正就这个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言,美国打工人的工资暴涨就在眼前了。


于是美联储在这个时候便不得不摸出了他的加息大棒...不过他在加息前还有最后一个顾虑,就是怕加息对经济的冲击过大,一下把就业率给打没了。


那么美国的就业率是怎么个走势呢?

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响曾一度跳水,但很快恢复,现在正在稳步提升中,看起来有底气承受一些冲击。


这下连就业率也不用操心了,美元加息可谓是万事俱备,所以今年加不加根本没有悬念,悬念只在加几次而已。



05

可能的致命一击

如果未来的加息真的造成了美元的大幅升值,那么普通国家的货币体系就可能会因为外储流失而面临崩溃风险。同时他们身上承担的美债也将面临无力兑付的困境,而这又进一步动摇了这些国家的主权信用。


经济危机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国家秩序发生崩溃。对于普通人而言,失去秩序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因为现实中的各种财产和权利本质上都是一种秩序。


你所拥有的东西,均来自于高阶暴力的背书。高阶暴力一旦失能,你在这个国家的所有权益马上就会灰飞烟灭,甚至连你住的房子都不一定是你的了。


这么说起来美元确实可恶,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国家并没有选择的权利。你总不能因为害怕被美元收割就关闭国门,而只要保持国门的打开,就一定会被收割。


这是两杯毒酒,毒性的根源在于这些国家的实力差美国太远。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需要分割成太多的国家,因为体量小的独立市场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抵挡住世界级镰刀的收割,特别倒霉的还可能遭遇致命一击:金融战争。


在各国美元流失之际,金融大鳄们绝对有兴趣对着那些形单影只的弱国踩上一脚,对其金融市场发动全面打击。


我们还是以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来进行解释,索罗斯当年搞泰国的基本套路是这样的:


他先去泰国借入大量泰铢,这个过程较为缓慢,不至于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然后把这些大量的泰铢集中抛售(换成美元),造成泰铢汇率暴跌,再用美元把暴跌后的泰铢买回来。


这时候你能买到的泰铢远远多于当初借到的泰铢(因为贬值了),于是你还掉欠银行的泰铢后还白赚了一大笔。


这个原理说起来简单,但能够实现的前提就是泰国正处在美元流失的大趋势中。


当时泰国国内有大量的外来投资,其数量已经超过了本土资本,这些随时可能跑路的钱撑起了泰国的经济泡沫。另外为了刺激经济,泰国一直对国内单位的跨境借款没有限制,这就造成了其国内存在巨额的外债。


在美元回流的周期里,这种“泡沫严重+外债过高”的国家基本就是为金融巨鳄们量身定做的下酒菜。


在索罗斯突击抛售泰铢时,泰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行动去维护摇摇欲坠的泰铢价值。


他们一方面继续允许货币的自由兑换以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又消耗大量外储去持续买入泰铢,以此来对抗泰铢贬值。


然而作为一个债台高筑且单打独斗的小国,泰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弹药来抵挡索罗斯引发的泰铢抛售潮。


最终泰国外储耗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紧接着泰铢价格就一泻千里,该国经济泡沫彻底破裂,索罗斯成功做空。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经验:虽然平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各有各的套路,但真到了大难临头的时候,决定生死的还是体量。


因此小国应对危机的最佳办法就是加入一个更大的体系抱团取暖,不要等到风暴刮起来了自己还在那单着。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哈萨克斯坦在这个时候抱紧俄罗斯利大于弊的原因,紧抱俄国大腿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这样万一有困难的时候多多少少还能得到一些帮助。


06

结 语

经济从来无法独立于政治而存在。

政治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经济则决定了政治运转的选择范围,你的经济实力越强大,经济状态越健康,政治上的牌也就越多。


“选边站”如今已经成为了摆在很多国家面前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选项无非就是中美,毕竟这两个国家在过去十年里联袂贡献了接近80%的全球GDP增长量。


对于普通国家来说,最好是能同时抱上这两条大腿。不过由于美国近几年对中国一直奉行对抗路线,所以各国左右逢源的难度变得很大。


比如说波兰的总理一个月前才发表过攻击中国的言论,现在他们的总统又突然表态会顶住美国的压力出席冬奥会。该总统的外交事务顾问则干脆指出:“波兰是美国的好朋友,但是同样能够和中国保持友好的关系。”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很多国家的复杂心态,一方面想抱住大腿,另一方面又不敢贸然下注,所以只能先尽量不去主动得罪任何一方。


不过再复杂的政治经济模型也颠覆不了一个朴素的原理:货币不是财富,有需求的商品才是。


所以虽然未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太好过,我们的朋友也可能不会太多,但制造业大国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我国这两年一直坚持审慎的货币政策,放的水不多,目前的外储也比较充足;再加上我国拥有全产业链,对美元的依赖程度也不如其他国家那么高,所以只要我国愿意,未来放水的空间还是有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美元在历史上曾多次通过“放水-收水”的循环成功完成了对世界财富的收割,但不代表他们这一次也一定会成功。


毕竟加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资金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回流的美元不会有太高的投资热情,它们大都会选择在保本的项目里蹲着。


而如今美国的产业空心化非常严重,其经济发展已经非常依赖金融市场的繁荣,他们自己能不能经受得住长期大幅的加息本身就是个问题。


所以也不排除出现美元刚开始加息就顶不住的情况。


在平时,经济发展不一定是各国的头等大事,但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头等大事。美国现在需要一个更好的经济环境来庇护他们走完整个美元升值的周期,所以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缓和的概率很大。


如果美国硬是头铁不去改善经济环境,那他们就很难走完整个美元升值的周期,很可能会像上次一样走到一半就掉头放水。若果真如此,美元信用恐怕就真的没救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1-31 22:28 | 只看该作者
美元欲加息,为何央妈降息?



盈虚阁  2022-01-21 15:10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风雪林 ,作者北风

2022年,你是否有许多问号?
为什么,美国在那里喊“加息”;我们却在“降息”,对市场喊话。
别的国家在“跟着美国加息”;我们却准备“货币工具箱开得更大一些”!我们为什么要听“央妈的话”?又如何听懂“央妈”的话?
01
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
在前天国家经济数据公布,央行MLF降息10个基点后,我写了文章《公布2021年经济数据同时“超预期降息”,释放什么信号?》。
我前天的核心观点是,2022年我国经济要企稳破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期转弱”。
央行决策层显然也是相同的观点,在前天政策上“降息”给市场活力与支撑之后,昨天央行领导第一时间向“市场喊话”,最大的目标就是给全民“稳增长的强大信心”。
这次“央妈”的发布会上,一改往日“模糊表述”,许多货币政策的表述掷地有声!
国强副行长对今年货币政策的描述是“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短短一句话,信号却无比强烈!
首先,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发力”。所以货币政策不是收缩,不是托底,而是强调“发力”。
充足发力代表了今年“货币宽松与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力度,精准发力则代表国家一直提出的“精准滴灌”,精准产业支持得到延续。
今年货币政策的新描述是“靠前发力”,强调货币政策要走在经济曲线的“前面”。
这一描述很契合我前天文章强调的货币政策应该在“一季度出重手”,在一季度完成“扭转预期”的任务,后面三个季度经济才能稳中有进。
去年12月先一步降准,然后LPR利率先行降低,这些12月的货币政策,都是为今年经济的“靠前发力”。
随着1月17号MLF超预期下调10个基点之后,后续还有LPR利率降低和进一步降准的“预期”,这些都是为今年全年经济的“靠前发力”。
02
货币工具箱还能“开得更大”?
在今年美联储表态,加息预期提前的背景下,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货币宽松”的空间。
“央妈”却在昨天表态:今年我国的货币工具箱还要继续“开得更大一些”!
这一表态针对的是媒体询问:我国是否进入了货币宽松周期?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攸关全民信心。
如果我国一季度刚刚降息降准之后,二季度马上随着美国进行“货币收缩”,这样的“短期急转弯”,对经济的伤害非常大。
央妈这次回答这一问题底气很足。
首先,强调我们注意到了“国际发达经济体进入货币政策调整期”,但我们判断外部货币政策对我们影响有限,我们要“以我为主”,逆周期调节。
我们在去年12月降准,今年1月降息后,依旧强调“货币工具箱可以开得更大”,证明“降息降准”不是临时措施,而是后续有“一系列货币工具”可以紧跟着出台。
强调“货币工具箱未来开的更大”,是为了抵消市场上关于【我国“货币宽松”是美国“收水”前的临时措施】这一观点。
在已经宽松的背景下,强调未来“工具箱开得更大”,等于宣布我国持续几年的货币紧缩周期结束,未来进入宽货币宽信用周期。
央妈同时强调:我国的宽货币宽信用周期是不受美国“即将收水”影响的。
03
央妈“逆周期调节”的底气何来?
在过去十五年,我们经历了2008~2012的“大放水”,然后是2013~2016的去产能,2017~2021年的去杠杆。我们对国家宣布货币宽松“有些阴影”。
可是这次货币宽松与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我国被动应对的“大放水”不同。我国敢于在美国“加息周期”内货币宽松,因为今年我们有三大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我国在全球通胀爆表的背景下,去年CPI只有0.9%,不仅没有通胀,甚至连2%的正常值都不到。
货币宽松导致通胀高企影响民生是许多国家过去两年经历的苦难,我们通胀基数低,就可以容忍今年的货币宽一些。
第二个优势,是人民币“过于坚挺”的汇率。过去,我们不敢轻易宣布货币宽松政策的一大原因,是担心汇率崩盘。
可是我国去年以来的强劲外贸,让人民币一年升值7%,虽然“央妈”没有公布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底”是多少,可是人民币汇率一升破6.35,央妈立刻重手打压,证明不愿意人民币短期升破6.35就是我们的政策底。
这也是我国外贸行业,能够忍受的极限。可是就在前天,央行MLF宣布降息10基点之后,人民币汇率居然逆势升破了6.35.
前段时间土耳其降息,货币直接跌崩盘了。任何其他国家降息,汇率肯定是下跌的。
可是人民币依旧升破了6.35,这证明汇率在“降息”的宽松环境下,还能硬撑,就算进一步宽松,也只会“从升值变成双向波动”,没有往年“汇率崩盘”的担忧。
还记得几年前,每当国家犹豫是否“宽松”时,市面上都会有“保增长”还是“保汇率”的担忧。今年汇率从单边强劲升值,还有“小幅升值”,双向波动,“小幅贬值”这一系列的空间可以承受“宽松货币的对冲”。
第三个优势,是我们留足了“杠杆率的空间”。这方面真得佩服我们顶层决策者的高瞻远瞩。
一个国家(包括印钱全球接盘的美国)敢不敢宽松,有没有空间宽松,最重要的指标是“宏观杠杆率”。
当今世界,美国的杠杆率接近300%,日本的宏观杠杆率是大型经济体里最恐怖的419%。
国家的宏观杠杆率是指一个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国家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全年GDP的比值。
比值越高,债务风险越大。当然,规模越大,经济越发达的成熟经济体,能够承受的杠杆比值也越大。
2008年末,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发展中国家很健康的143%,可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拖累影响,我国被迫放大债务发展经济,到2016年底,杠杆率达到248.6%,这是一个在发达经济体也趋近于“风险”的高杠杆率。
2017年开始,我国开启“忍痛执行”的降杠杆。2008~2016年,我国杠杆率年增长超过13%,2017~2019年,宏观杠杆率的增长被我们压到了2%,这是只有我国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才能达到的立竿见影效果。
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各国大幅放水,杠杆率飙升40%以上。因为我国保持了适度宽松,同时因为GDP只有2%的低增长。杠杆率是一个比值,GDP低增长,杠杆率当然就升到了270%以上。
2021年,因为我国GDP保持8.0%的高增长,而且忍着下半年的困难局面,没有货币宽松,我国在2021年,全球杠杆继续增加的一年,杠杆率还降低了7%以上。
得益于过去五年的去杠杆,即便在两年疫情里,也没有过度放水,反而出现杠杆率下降,这为我们今年货币宽松增加债务和杠杆,留足了空间。
04
如何从听“央妈”的话获益?
过去两年,美国躺平抗疫的同时,疯狂放水,全球其他国家只能跟着疯狂放水。
今年美国要开始收水,美元回流,各个国家都要忍受“美元逃离”,资产泡沫炸裂的痛楚。
这就是“头痛医头”,缺乏经济战略,只有“跟随政策”的国家,必须遭受的苦楚。
我们之所以今年在美元“收缩”的背景下,还能够“降息”与宽松,是我们决策层提前五年布局“降杠杆”留下的充足“政策空间”。
2022年,在美国加息,美元从全球各国回流美国的趋势不可逆背景下,全球会出现巨大的资产泡沫破裂以及“缺钱潮”。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唯一敢于执行“宽松货币”的经济体,也是全球唯一在美元退潮,资产泡沫破裂,跌到谷底后,还有资金抄底的国家。
每当美国加息,美元回流美国的周期中,国际石油价格首先遭到打压,日子最难过的是中东产油国。
就在前几天,中东不同派系,矛盾深重的六个国家,居然外长同步访华,这一信号清晰地表明,中东石油巨头们,急需在今年美元退潮后,用石油资源,寻找新的金主爸爸。
中东六国,只是全球一大批资产存在泡沫,美元退潮就会出现危机的国家缩影,只是他们“家底厚,石油是刚需”,所以敢于走在前面。后续等着卖核心资产续命的国家还有不少!
因此“央妈”这次向全世界宣布的“充分用力”,“工具箱开得更大”不仅针对的是国内经济,也代表我国在今年,依旧有能力在世界上实现人民币扩张。
在我国,各省政府才是“在朝人士”。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天,多省的地方两会上,都将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
除了新冠疫情突袭的2020年,其余各年各省制定的经济目标都“相对保守”,最后绝大多数超额完成任务。
每年一月各省地方两会的经济发展目标,也被认为是三月全国两会经济目标最有前瞻性的一个指标。
现在各省政府对今年增长都这么有信心,“央妈”又告诉全国人民,后续工具箱,还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
我们为什么要听“央妈”的话呢?十几年前的歌词都把道理讲透了!
听“央妈”的话,我们才能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听“央妈”的话,世界用的都是我们的人民币,买的都是我们的中国制造!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3#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1:20 | 只看该作者
肖磊:上一个虎年欧债危机爆发,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那这次呢?





[color=rgba(0, 0, 0, 0.3)]
作者:肖磊看世界


疫情已经有三个年头了,大家都不容易,在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也祝大家快乐吉祥、生龙活虎。就在这一阵子,国际市场发生了众多变化,尤其是投资市场,波动较为剧烈,中国股市等出现了明显的下跌,大家对市场的关注从心态层面发生了很多变化,从这个问题开始,也想借此假期,跟大家闲聊瞎扯一下市场和周期问题,可能会扯得比较远,需要慢慢看。


从目前我看到的市场解析看,这次大的周期性市场波动,被很多人认为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这个确实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变量,但美联储政策的转向,背后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如今的美国,跟过去的美国有何不同,可能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那就是美国整体世界属性的转变,这个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同时也是理解美联储货币政策等问题的重大背景。

美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我将其称作世界主义的阶段,这一个阶段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威尔逊主义为高潮,作为殖民者,开始高喊反殖民、民族自决、贸易自由化、建立国际联盟等,原因是当时美国正处在追赶欧洲的过程中,想借助世界主义获得更大的全球支持,想跟欧洲真正的平起平坐;

第二个阶段是二战之后的国家主义,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需要欧洲的认可,欧洲反而需要美国,于是美国主导了几乎全球所有的世界性组织,为美国所用,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和货币等组织,美国获得了全球最重要的各领域主导权,以及人才、财富等资源分配;

第三个阶段是从特朗普上台开始的,滑向狭隘民族主义,原因是美国对全球的主导性已经略显不足,产生了极大的焦虑,想通过各类非常规的手段,来维持自己对世界的主导,这是一个较大周期的变化,自特朗普之后开始,无论是哪届政府或政党上台,都很难再摆脱这一趋势。

那说这个跟谈美联储,以及这轮经济周期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很大,美国在各个领域的周期性变化,并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从世界主义,到国家主义,再到狭隘的民族主义,并不是在各个领域都在同步的转变。

美国首先从军事和经济贸易层面,从世界主义过渡到了国家主义,然后迅速的走向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从开始搞针对性极强的小圈子,以及以荒唐的理由发起各种极限压制等,就能明显的看出来。

而美联储这个机构,跟美国的政治、军事、普通贸易部门等相比,其实是最后一个转变领域,也就是说,美联储作为美国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最后一个从世界主义、国家主义,滑向狭隘民族主义的。



此前美联储可以用独立的研究和学术体系,以及储备法案等维持其独立性,其实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政府以及国会商界精英等,并不需要美联储的大力协助,就可以获得不对称优势,还能时不时的利用经济周期搜刮全球财富,完全可以跟全球任何经济体竞争,没必要明目张胆的动用美联储,美联储的独立性就能很好的维持。

问题是如今,尤其是遭遇了此次疫情之后,如果没有美联储参与,美国政府和国会、商界精英的努力显得十分苍白,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美联储疯狂的发钱,靠美国的行政和单纯的商界精英是应对不了疫情的,就像当初纽约实施有限隔离之后出现的问题一样,一旦严格抗疫(封城),美国经济瞬间可以崩溃,就不可能执行。这个时候,美联储就变成了最核心的部分,成为美国实施“美国式”抗疫策略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也就不会再有所谓独立或世界性的一面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就是这次美元和美联储所主导的全球经济大周期的更大的一个历史背景。

当然,人家美联储可不是一般的机构,我这个水平是没有什么资格做评论的,也就是闲聊一下,比如在货币研究这个领域的学术界,美联储是神一样的存在,雇佣了超过300个经济学博士,什么高盛、花旗,差得远呢,唯一能跟其比较的是近年来在平台经济领域崛起的亚马逊,目前雇佣了超过150个经济学博士,是仅次于美联储的,所以亚马逊这个机构,是值得重视的,我相信人家研究的不仅仅是杀熟和下一步投啥那么简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时,美联储还拥有极其专业的任职和决策系统,比如美联储主席的推选,以及跨越总统任期的任职周期等,还有决策委员会的组成、任命,每年固定次数的议息会议、公开操作、年会等等,仅仅一个美联储的治理和运行结构,就足以让一个学经济学的学生学上好一阵子了,更不要说人家是如何通过专业能力来分析经济和制定货币政策的,从而人家所管理的美元,就容不得质疑了,因为你从理论和现实层面,都找不到超越美联储的货币管理理论。

但我觉得当一个事情无比复杂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归常识,因为越是要搞得复杂,越不能让普通人接触和了解的东西,其一旦犯错,那也将是巨大的。美联储目前释放出来的“专业性”,目的就是要给其行为寻找一个“理性、科学”的理由,然后慢慢的,无论做什么,大家也就习惯了、忽略了。

就像当年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原因是,普通人根本看不懂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但就是爆发危机了,就是大家都失业了,你从华尔街的角度,从美联储的角度,都看不出来什么,因为每一个操作都有足够的理由和依据,从美联储到投行,再到评级机构和监管机构,都好像没有啥普通人能看明白的错误,每个机构的每一份报告都是数百页的,都是专业人士经过夜以继日的计算和分析得出的,你还怎么质疑?就只剩下游行了。


那这一次我们有幸可以从常识来看美联储,因为疫情给了我们稍微能看懂的“机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2020年二季度,美国疫情全面爆发,刚开始的时候,美国尝试了很多手段,比如行政的手段,发现根本执行不下去,后来是商界精英出来用科技等手段,也仅仅是促成了一下远程办公等,连口罩、呼吸机供应等都搞不出来,那最后美国采取了什么特殊办法呢,想来想去,就是用钱来解决,不能让经济停止运转。

于是在2020年四月中旬开始,对年收入7.5万美元以下的,所有有记录纳税的个人账户(超过7000万人),第一次打1200美元,给有孩子的每个孩子再加500美元,如果是像纽约这样比较富裕的地区,还额外再加600美元。大家可以算算,这一次下去,基本就是1000亿美元,而这样的操作,持续了数周。总共投入了多少呢,加上给一些企业的,超过了3万亿美元。

不过大家不要过于羡慕,因为这个钱不是凭空产生的,平时,也就是过去几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基本差不多都在1.5万亿美元以内,就算是爆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拯救美国经济大搞量化宽松的2009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也没有超过1.5万亿美元,而2020年美国赤字超过了3万亿美元,去年也是接近2.8万亿美元,两年的时间搞出来了整整6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请注意,这次为了拯救经济发出去的这个钱,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比如1200美元那个,是白给的钱,不是说给你的信用卡提升了额度,不是借给你的,也就是这个钱,表面上看不会成为民众的负债,而是变成了国家的债务,那这个钱到底是哪里来的呢,说到底就是美联储大笔一挥,“借”给美国政府6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再发给民众。

这一招确实“管用”,美国去年的GDP名义增长10%,实际增长5.7%,创下38年来新高,达到了 23.04万亿美元,就连拜登都说,二十年来,美国经济增长首次超过了中国。

另一个是美国科技企业市值疯狂增长,各种巨额并购接踵而至,什么游戏元宇宙(微软以近700亿美元收购暴雪,历史罕见)、芯片(AMD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等等,为下一轮冲击全球市场做好了所有准备,我看了一下,在新能源汽车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特斯拉已经在诸多车型全面使用AMD的芯片。

问题是,没有人再关心美国近百万人因新冠死亡,黑人等少数裔人口失业率再创新高(最近美国黑人跟白人之间的警民矛盾再次爆发,你会发现,每当经济周期来临,种族矛盾就爆发了,不知道这次会不会以打钱来平息),全球大宗商品等价格暴涨,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货币崩溃,更搞笑的是美国又开始指导中国如何应对疫情了。

当然,如果没有比对,就不知道这里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美国的策略看上去使得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幅减弱,甚至变成了统计数据层面的利好,但问题是,对于全球大多数人来说,你很大概率不是华尔街旱涝保收的高薪金融从业者,或拥有高科技公司的高管,或是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何避免成为那因新冠而死亡的近一百万人才是现实的。

中国为什么要走“共同富裕”之路,其实这里面,不仅仅是收入等问题,而是面对各种极端环境的时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美国精英内心看来,新冠死亡的人,其实是一种自然选择,类似于当大家都“没有办法”的时候,那就社会达尔文主义,当大家都选择群体免疫的时候,你扛不过去,那就不怪大家,大家也都心安理得,最多手放胸前念一句阿门。

其实没有普通人的生命安全,首先就失去了“共同”二字,“富裕”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共同富裕,是责任和代价,以及更大的一种全局性的战略指导,会体现在方方面面,中国的抗疫逻辑,同样体现的是追求共同富裕的逻辑,更何况,我们在最大可能保障民众生命安全的背景下,同样通过疫苗,可以达到群体免疫,跟美国死亡100万人的代价相比,高下立判。



从经济层面我再跟大家举个例子,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按照目前的学术界的定义和解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是东南亚国家自作自受。

那大家想想,这次美联储通过释放紧缩,以及美国在政治层面制造各种纷争,就在前两天,美国航母舰载机还坠毁在了中国南海,给东南亚制造不稳定的印太战略更是搞得不亦乐乎,那为什么东南亚国家的货币没有崩溃,反而出问题的是土耳其(土耳其货币暴跌)、阿根廷(阿根廷刚刚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数百亿美元的协议,避免了国家违约)等国家呢?

原因很简单,目前的东南亚,加入的是中国的经济循环,比如去年,中国依然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总额按人民币算,达到了5.5万亿的水平,另一个数字是,去年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接近4万亿人民币,增速超过了50%。

这才是东盟面对美联储、美元,以及美国航母外交制造地缘政治冲击,可以避免资本流出和各类经济冲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东南亚国家有了新的稳定的经济循环,类似1997年那种,一场危机回到解放前的情况再很难出现了。

你再去看看美国正在搞事情的,跟中国经济关联性较低的东欧和一些中亚国家,最近就连乌克兰总统自己都受不了,说由于美国各种渲染,乌克兰资本流出严重。旁边的土耳其其实早就扛不住了,最近土耳其总统好像把统计局局长都给解雇了,我觉得下一步土耳其可能要在经济数据上造假,来糊弄民众,解决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等问题。

我此前写过土耳其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土耳其货币的崩溃和亚欧大陆文明秩序的重建),如果土耳其等,找不到新的历史性经济大循环,就像1997年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一样,土耳其几十年来的世俗化和经济成就,将至少倒退二十年,如果找不到新的经济大循环体系,就很难再找到重新繁荣的机会。

说实在的,此前的阿根廷,其实比土耳其更具有雄心壮志,但就算是美国的后院,当真正遇到极端情况的时候,美国依然毫不犹豫的站在英国一边,马岛一战就很明显。再跟大家补充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此次冬奥会期间,阿根廷总统来华,专门叮嘱要去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哎呀,又有点扯远了,接下来说一下关于此次美元周期的细节问题。

在这里,我还是要用比较常识性和非常通俗的逻辑跟大家说一下,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可以指出,一起讨论。

美元绝对数量的越来越多,这个是大趋势,在这个趋势下,会有小的紧缩周期,也就是美元变得值钱的周期,具体表现就是美元价格的升高,在终端价格层面,表现为利率的升高,也就是你存美元的时候,利息高了,另一个是其他非美货币汇率的下跌,相对美元的贬值。

那这种短周期的选择,是基于什么逻辑呢,如果你从专业的角度,我已经说了,一两句是说不明白的,因为这就是经济学最复杂的部分,叫做货币理论。但另一个逻辑大家很容易理解。

比如这次完整的美元短周期,起始于疫情带来的危机,美国突然间要发出很多货币,就是刺激大家消费、投资(特指金融房产等),以及维持基本的经济运转,请注意,这意味着数万亿美元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分配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美元的价格不能太高,也就是利率不能太高,否则产生的成本就很大,你发给民众钱,但你说有很高的利息,那大家拿到钱就不愿意消费了,就存起来了,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第一次分配,就是刺激大家消费和投资,所以必须是低利率。

等到这个周期完了之后,也就是大家的消费和投资,把经济问题和市场信心问题解决了,经济正常的循环开始了,这个时候,美国也一样,就要搞点实际的东西,具体说就是也想回归一下实体经济。

什么意思呢,大家去看,为什么美国市场近期以来并购那么火热,原因就是要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完成,这样成本更低,等这些都做完了,美元价格上升,大家拿着的钱就值钱了,这个时候钱不再需要变成更大的直接消费和金融投资性刺激,更多的钱会变成大家的薪水,也就是企业会在研发等领域更大的投入,这个时候雇佣成本降低,因为当紧缩来临的时候,现金更值钱,也就是现有工资反而开始增值。

同时,最近拜登跑到宾夕法尼亚一个垮塌的桥边,说美国基建实在太落后,这确实有点小题大做,要不是为了强推基建投资,这种事是用不着总统亲自去视察和下定义的。下一步各种实体经济的投资也就来了,加息同时可以降低一下原材料的成本。

所以,通胀问题只是美联储加息的借口和幌子,否则美联储早就加了,对于完全可以转嫁的通胀,美联储是不着急的,真正的美元周期,是美国已经完成了需要低息支持的数万亿美元的初次分配,在接下来需要二次分配的时候,对美元的要求就变了,二次分配必须得让钱更值钱,否则谁愿意用劳动去获得呢,科学家的薪水总贬值那也不行,就没有人愿意做长期规划和研发投资了。

因此,接下来要研究的,恰恰不是美元的周期,而是其带来的实体经济的周期,美元搅动的金融市场周期会同步显现,当大家注视金融市场的时候,下一波其实将是实体经济的竞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再从另一个侧面去看,比如欧盟即将出台《芯片法案》(Chip Act),目的就是吸引“大型芯片项目”投资,要把欧盟的芯片产能占有率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30年之后的20%。欧美双双进入了新一轮的实体经济大比拼阶段。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去年最后一天,埃隆马斯克就发了条社交媒体,说金融危机很快就要来了,最早于2022年春季或夏季,最迟会在2023年。并声称,没有多少人可以安然度过这一次的经济衰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紧接着,也就是前两天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却表示,今年要加速产能扩张,正在为下一座特斯拉超级工厂选址,其选址结果有望于今年年底宣布。

你看看,一边说今年有金融危机,而且还说没有人会幸免,然后又着急的扩大生产和投资建厂。难道马斯克不知道,美国1929年大危机期间,在不到半年内,美国汽车产量就从50万辆降到了10万辆以下,差一点就全面停产了。离我们最近的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工业的象征通用汽车公司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减产,而后申请破产重组。

基于诸多的公开信息,大家可以自己搜集和分析研究,但更多的需要稍微独立一点的思考,尤其是对于美元这种主权性质特别强,而影响力又巨大的经济工具,以及引发的经济波动,需要更警惕的去关注。

从美元的管理者美联储,美元的一级使用者美国财政部,再到初次分配的受益者华尔街和美国各大科技公司,随着这些机构或群体,对美元使用的功能性变化,就会对美元形成真正的需求主导性周期,这就好比说,同样的交通运输工具,有时候人们的需求是迅速的到达目的地,有时候要的是安全和平稳,这取决于人们对它的需求,美国各阶层面对美元也是同样的工具逻辑,而市场还在跟着美联储吆喝,说加息是为了遏制通胀。

基于美元的阶段性周期,会逐步形成一个节点,那就是持有者和使用者之间,会发生溢价的转换,此前使用者是占据溢价的,未来持有者会占有一定的溢价。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全球性金融风险,这里主要是指,跟美国经济周期较为同步的市场,而中国其实是逆美元周期的。

这个怎么理解呢,就在最近两年以美元计价的各类资产飙升的时候,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保持了一定的稳定,这一点很多人肯定会非常不爽,难道股市等资产价格没有大涨,是好事?大家亏了钱是好事?我其实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单纯的投资资产价格的上涨,最大的受益者是持有资产的人,持有越多,收益就越大,这是没有问题的,1997年之前的东南亚大家就是沉浸在欢乐的上涨气氛当中,但问题是,大涨过后,能留下什么。

如果大家不拼实体经济,普通人要去拼资本周期,那你能知道人家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抛售吗?如果是比谁更能靠炒股赚的多,那大家可以想想,我们暂不说什么美元周期,此前国内的宝能、安邦等,几下子就可以成为招商银行等大股东,等你挣了钱再想买点蓝筹股的时候,你很大的可能也是接盘侠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收割你多次,等占有金融机构资源之后,就开始销售基于自己的理财产品了。

当然,没有人能保证股市等里面,一定能赚到钱,我说这个意思是,普通人参与实体经济的博弈,其胜率远远要高于参与金融市场,当中国经济内外循环层面依然发展较好,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稳定的时候,资产价格和房价等的停滞,甚至是下跌,真的并不是什么坏事,除非你已经是拥有诸多金融资产的富裕阶级、你准备靠炒楼炒股来作为职业,如果你的收入来源依然主要是工资、创业等收益,你的钱主要还是当作储蓄放在银行,这对你是有利的,你反而拥有时间和空间优势。

而这本身也是中国能够决心维持实体经济,遏制资本扩张的另一个市场效应,只是对于诸多市场参与者来说,很多时候就不太能接受,这个我觉得还是要看整体性利益,如果实体经济不行,然后资本市场也哑火了,那就很麻烦,目前我还没看到华为等公司说要裁员,研发投入等都还在明显的增长,新兴的中国的新能源工业产业链等也都还在扩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可能很多人也会说,作者这是太乐观了,其实我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对各类问题,尤其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比较痴迷,当你对问题痴迷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悲观,因为你会据此来看到所导致的一个结果。

那为什么对中国诸多的经济问题,又需要乐观呢,因为关注得多了,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像,那就是中国的发展,由于规模巨大,人口众多,面临的环境极为复杂,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就是一门读不完的哲学,也就是说,当你发现这是一个问题的时候,同时它又是另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就像我们现在正在矫正的教育公平问题,对很多机构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压力,但它同时是未来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很重要的一个解决办法,而这个问题,牵扯到内循环问题,阶级固化的问题,减小收入差距的问题,南北东西差距平衡的问题等等,这是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内部矛盾,而如果避免了更大的矛盾,又会给中国提供更广阔的解决其他问题的空间。



另外一个乐观的原因是,中国在各个层面的延续性,这个我就不往大了说了,就拿和平的发展环境这一条来说,就非常重要,这让我们的科技、教育和各类建设,都在延续。

比如离我们很近的中东很多地区,为什么再强大的科技和资本,都很难改变现状,原因是这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断档,像很多地区的年轻人,从一生下来就是战争模式,接受稳定的教育那就更奢侈了,所以在他们眼里,其生存和职业就是研究如何打仗,如何搞军阀,如何组织抵抗和发起进攻等等,要改变起来就很难了。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秩序问题,而是发展现代社会最基础的社会系统无法建立的问题。

对比来看,当你奉劝中东一些国家的年轻人放下枪,应该走向学校的时候,中国新疆等地的年轻人,在玩滑板,在开着自己的车去现代化工厂里上班。

可能你会说,如果基于这种延续性来谈乐观,那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其实问题的关键点依然不在这里,发达国家在搞延续性方面,其原始的,本质性的利用工具跟中国是不同的。

时至今日,如果你去欧洲,还会被欧洲那些富丽堂皇的教堂、城堡等震撼,这其实是一个标志,这些东西背后,是欧洲从全球各个地方搜刮来的财富建设的,大部分都形成于殖民,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掠夺时期。如今是同样的逻辑,只不过欧美等,比之前要聪明很多了,把垄断性和金融性,以及霸权性的收益,没有投入到更大的硬件,投入到了教育和科技等领域,就没有那么拉仇恨了。

而中国的发展模式,从新中国建立开始,就是向内求的,当我们有足够强大国防实力的时候,面对一些国家的挑衅,也都是打完了立马撤,也就是并不图啥,是惹翻了的还击。对于发展工业和社会的普遍性建设,从那个时候,就有了很强的延续性,你现在所看到的航空航天,以及国防等领域,以及各类基建,城市的高楼大厦,甚至中西部和更多偏偏于地区的工业底子,都是具有一开始就全国一盘棋的不间断实施,所以中国的这种延续性,不是以掠夺和打击对手为代价,这是跟欧美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中国未来的延续性会更强,因为不存在对外的伤害性,别人没有理由阻止,也阻止不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打压不奏效的原因之一。

我再说一句,大家不要嘲笑朝鲜这样的国家,假设像英国、美国、日本等,自己发展不起来的时候,大家想想,会像朝鲜一样老老实实的自给自足吗?我敢肯定的说,那是不会的,历史已经反复的证明,这些国家一定是向外求的,说得不好听一点,一旦自己竞争不过了,像美国、英国、日本等,立马变成海盗。所以我个人觉得航母和潜艇还是要多造一些,同时要想尽办法把亚欧大陆陆路贸易整合起来,让摇摆的欧洲大陆国家有新的贸易依赖体系,至少不会在某一个时段毫不犹豫的跟着美国迅速变成海盗。



更现实的层面看,中国确实面临诸多层面的商业性挑战,这一点还是要研究欧美的商业竞争历史,比如欧洲航空业,为了跟美国波音竞争,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把自己最优势的部分拿出来,组合成了空客。再比如面对美元的冲击,硬是把欧元给推出来了。

我说这个的意思是,对于我们的市场来说,底层是大多数,需要的是活力,是流动性和持续的反垄断,以免过度的固化,而往上走,要针对全球竞争来做顶级的重构,尤其是资本,再不能以占有国内底层市场资源为目标,而是要以国际竞争为目标,把自己最有优势的部分拿出来,然后大家一起组合成新的国际系统,推向全球,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尤其是在经过了这一轮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疯狂的给美国科技企业送钱之后,现在美国的科技企业,要人才有人才,要钱有钱,但并没有互相厮杀,而是都在各自的领域基于国际竞争来做并购和研发投入。

就连美国诸多金融企业,也在更大的向全球布局,前一阵我看摩根大通又收购了希腊的一家支付公司(这个公司在欧洲23个国家开展业务),同时美国发起了跟希腊的诸多合作,包括天然气供给,以及直接撬走了希腊跟法国的军事合作,美国跟希腊在军事层面也有了诸多捆绑等,美国似乎完全放弃了土耳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知道上一轮美国高盛公司给希腊做假账,给后来的欧债危机埋下伏笔,这次美国各界对希腊的“投资”,我感觉下一步美国直接可能把希腊从欧盟撬走,这样欧盟不仅失去了希腊这个欧洲文明的来源之地,而且地中海这个贸易通道将被美国进一步控制,欧盟再想喊独立性恐怕底气就更不足了。

最最最后再说一点,我的乐观还基于,我们就是有人,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接近1100万,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人口,同时还有130万研究生毕业,这一点来说,人所带来的正向效应,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的,就算存在一定的就业等挑战,但这种挑战本身就是应对全球竞争的机会,谁能创造出新兴的大规模的就业岗位,谁就自然而然的拥有了全球竞争优势。

基于此,新的一年,在美元周期导致的全球市场波动之际,国内市场我不敢说会一枝独秀,但其对美元周期的免疫能力将是最强的,同时将是最先走出美元周期的经济体,上一个虎年2010年的时候,全球爆发了欧债危机,但也是这一年,中国超越日本,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以上内容纯属闲聊。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4#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20:31 | 只看该作者
一笔重磅的油气交易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2022-02-06 21:03

就在“三国干涉还乌东”即将迎来最关键的时刻,普京来到了中国。



他带来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将每年向中石油再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与1亿吨石油。



先说一下石油。



1亿吨算不上一个特别大的合同,但是并没有走传统的海运以及东部中俄石油管道,而是途径刚刚骚乱政变之后的哈萨克斯坦,意义已经很明显了。



既代表着中俄对于哈萨克斯坦政局稳定的信心,代表着对总统托卡耶夫的信任。



以传统运量10倍的扩容,也标志着中俄途径的哈萨克石油管网将大幅扩容。



在中俄的支持下,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向欧洲出口的哈萨克廉价原油,未来将反向输送至中国。



意味着中亚五国将更紧密的绑在中俄的战车之上,对于亚洲的稳定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石油走哈萨克之外,更最关键的是天然气。



作为外交的重要筹码,俄国的天然气一直都是“计划经济”,先把协议签了,用首付把管道铺了,再投资建设逐年产能爬坡,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产能的上限。



但是,这次协议显然不是常规的路数。



首先,目前中俄东线的运气量,距离2014年签署的380亿方协议满负荷还有很大的距离。



其次,根据俄媒公布的价格,此次新签的协议价格区间为300-350美元/千立方,与之前中俄协议的380浮动,也有着大幅的折价。



这意味着本次“100亿方”不是之前那份“380亿”旧合同的补充协议,而是一笔新交易,不是加速供应,而是从别国转移的运力。



要知道,全球的天然气几乎没有闲置产能,中国增加了100亿方的气,被转移走的国家就会出现100亿方的供气窟窿。



那么看明白谁被“断供”,就很重要了。



根据此次中俄的气价,低于中俄14年协议,高于白俄罗斯与亚美尼亚的赔本价,处于俄罗斯与英国德国的协议价之间。



再加上2017年,俄油与英国石油签署了“每年向欧洲供应100亿方天然气”的备忘录。



时间与价格均符合,这意味着这100亿方大概率是从欧洲(英德)的份额中挪出来的。



而这也说通了,本次这100亿方的天然气为什么是用欧元来结算。



天然气一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外交筹码。



譬如给波兰和立陶宛这种带头反俄的国家,价格都是500以上的市场价,对于白俄、亚美尼亚以及曾经的乌克兰等必须拉拢的关键盟友是200左右的跳楼价,对于北约和欧盟掺沙子的德国和英国,则是几乎亏本的300出头。



中国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时候,用很低的价格拿下来中俄东线,抢走了乌克兰的份额;如今乌克兰危机再次爆发,我们又用更低的价格,拿下了英德的廉价份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次的地缘震荡,作为列强的我们都会分一杯羹。



此番中国拿到了英德的最惠国天然气价格,未来中俄西线与中线天然气的价格,大概率也会参考地缘价再降一波,再加上中俄之间的油气管网基建加速,哈萨克的石油,土库曼的天然气,甚至伊朗运往俄罗斯的油气,都会以更低的价格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



随着越来越多的能源流向中国,我们的油气能源延长管线,还会通向韩国与日本,增强我们在东亚地区的能源影响力。



因此,本次协议签完之后,吃了嘴短拿了手短的东方大国,必会坚定支持俄罗斯。



接下来的安理会上,五常的乌克兰博弈必将更加精彩。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5#
 楼主| 发表于 2022-2-11 18:22 | 只看该作者
冬奥热度掩盖之下,美国凶猛的屠刀即将出鞘!



盈虚阁  2022-02-07 15:20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风雪林 ,作者北风


今年的2月4日,很特殊。
首先,这天是农历初四,还在春节假期里,同时也是“立春”,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我国举办的“北京2022冬奥会”就选在这天开幕,我们用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让世界沉浸在中华美学里,让世界认清东方美学的鼻祖和主流!
同样在2月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1月非农就业数据”。
这份奥密克戎肆虐下的就业数据,却让人闻到美国屠刀的“血腥味”!

01
美联储加息的“两个核心指标”
作为世界最强的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在“经济体制”上,“抗疫政策”上,“市场规则”上,有很多差别。
在“防疫措施”上,对待“个人生命”和“个体自由”的选择上天差地别。
但是中美两国,以及世界上任何一个希望长期稳定执政的政府,都有一个共同的“第一经济指标”!那就是:就业!
过去四十年,无论我国的经济增长处于哪个阶段,“保就业”,“稳就业”往往排在“保增长”,“稳增长”的前面。
我国一直忍着一些“副作用”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也是为了确保每年新增1000~1200万就业岗位。
不光是我国,哪怕是“经济乱来”的土耳其,被欧美严厉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可以忍受经济发杂和你的停滞,但一定尽全力“促进就业”。
2020年,美国选择“防疫躺平”,到今天新冠死亡人口突破90万。美国政府选择“不要命”政策,启动“美元疯狂放水”,体现的是美国的本质。
美国不是美国人的,是“垄断资本”的,所以任何危机面前,美国政府的政策,一定是“拯救资本,拯救企业”,而不是拯救美国人命。
在美国持续两年,超过7万亿美元的凶猛放水后,美国通胀终于扛不住了,美国通胀率在去年12月升破7%,并将长期持续高位。
美国高通胀,是大放水美元累积的结果,这一极端“危机的指标”,需要美国尽快“加息”才能续命。
可是美国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加息”的呼声仿佛狼来了,只闻其声,不见其行。
为什么被“通胀”逼入绝境的美国经济迟迟不敢“加息”?
因为美国政府对“第一经济指标”始终没有信心,那就是“非农就业数据”!
顾名思义,“非农就业数据”就是美国农业以外的“就业人口”,就是我们常说的“绑定在土地以外”的“所有打工人”。
美国过去两年不要命的放水,往企业疯狂的放钱,目标是“企业不死”,企业不死就保留了足够的就业岗位。
去年11月,美联储宣布“加息的前奏”,开始八个月的“减少购债”之后,11月,12月连续两个月,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都很拉胯。
去年11月,美国公布的就业新增是24.9万人,12月美国就业新增减少到19.9万人。
高通胀和“充分就业”是美国加息的“两个必备条件”。去年11月,12月美国“新增就业”的数据拉胯,加上奥密克戎在美国持续肆虐,甚至产生了一些“美国因为就业数据拉胯,2022年很可能无法加息”的争议观点。
美国11月,12月的就业数据“拉胯”,甚至影响到各大机构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判断,将美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都调低了一些。
2月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却打破了所有“预期”。美国的操作不仅是公布了“1月的强劲就业数据”,还大幅“上调修改”了去年11月,12月的就业数据。
在美国公布1月“非农就业”数据之前,各大机构对新增就业人数的预测,最高值是新增25万人,最低甚至有专家预测“减少40万人”。
各大机构的预测平均值,是15万人,最后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是1月非农就业新增46.7万人。
这一“强劲数据”,是各大机构平均值的3倍,也是“最看好”机构预测值的2倍,是一个让美国“振奋”,也让世界各国“警惕”的数据。
美国的神奇操作,不仅是公布了1月的“超高新增就业数据”,还大幅度“上调修改”去年11月,12月数据,11月新增就业从24.9万人上修至64.7万人,12月由19.9万人上修至51万人,新数据平均达到以前的接近三倍。
去年11月,12月的新增就业数据,也从“无比拉胯”,瞬间变成“无比强劲”。
美国2月4日公布的“非农数据”,并不是告诉世界“今年1月就业远超预期”,而是告诉世界,美国过去三个月“就业数据”一直被持续低估!
我们先不论这种“远超预期三倍”,或者将前期公布的数据“上调三倍”的结果是否真实。
美国这次公布的就业,就是向世界宣告,美国具备了“快速加息”的另一个核心指标——充分就业。
这个指标不仅具备,而且比大家想的“强劲几倍”。

02
历次美元“加息”如何屠戮世界?
我在以前的经济类文章里,介绍过美国用“降息加息”的潮汐美元,如何收割世界。
觉得经济理论“高深枯燥”的朋友,最简单的方法,是梳理“美国历史加息周期”,看看接下来两三年世界发生什么收割就明白了!
当今世界有一个共识,就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收割取代传统“热战”,成为全球持续收割,重新掠夺与分配“全球资源”的新手段。
因此要知道美元加息后,世界会发生什么?我们就来看看1955年以来,美国的13次加息。
图片
从表格里,我们能看到1955年到2018年,美国共进行过13次加息。
前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都很粗犷”,像美国这样的低利率经济体,也曾一度加息到20%的非正常阶段。
前三十年的历次加息,都和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历次海湾战争攸关。
美元加息往往有一个“周期”,周期越长,说明美国采取“慢加息收割”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钝刀子割肉”,美国历史最长的周期曾经用6年完成加息。
美国加息周期也可以很短,一旦选择“快加息收割”,就是我们常说的“快刀斩乱麻”,美国历史最短的加息周期,是4个月把利息从9.5%加到20%。
美国历史上的最快加息周期和最慢加息周期,都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当今全球经济格局“参考价值”很低。
相反,美国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历次加息,都深刻的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政经格局。
美国1988~1989年创造了一个11个月的“快速加息”周期,随后就引爆了东欧剧变,以及接下来的“苏联解体”,顺便完成了对苏联资产的收割。
接下来,美国在1994~9995年,进行了12个月的“快加息周期”,随后就从泰国开始,引爆了东南亚经济危机。
这场收割,以中国政府强力支援香港完成狙击战终结。东亚四小龙后续二十年,才艰难恢复元气。
再接着,美国在1999~2000年,进行了11个月的“快加息周期”,随后就引爆了“科技股泡沫”,这场危机看似收割的是美股,可实际上,却几乎将人类“互联网革命”的势头打断。
要不是中国在新世纪“互联网新科技平台”蓬勃发展,人类的互联网革命可能要延后几十年,而且“快加息”必然导致“科技股股灾”的心理阴影,就是这场收割引发的。
而且,还有一些国际时政分析,将美国随后的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都和这场“科技股泡沫股灾”联系在一起。
新世纪,美国接着进行了两次“慢加息周期”,这两次加息引爆的世界危机,我们都是亲历者!
美国在2004~2006年,进行了24个月的“慢加息周期”,最后就引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
这场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实际上至今还在影响全球所有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所有经济体,大家国内经济“埋下的隐雷”,都是为了扛过那次危机,选择自救后“留下的副作用”。
美国在次贷危机后,通过放水率先活过来之后,不顾世界还在“阵痛中”,在2015年开启了长达36个月的“慢加息周期”。
这次加息,在“造舆论”阶段,就引爆了欧债危机,中国2015年股灾,在随后三年收割里,加重了欧债和日本债务危机,也让我国在去杠杆,去产能等对冲政策下,很难熬。
最重要的是,美国的“慢加息周期”,带给世界的“全球经济危机”,往往在两三年后爆发。
因此根据规律,原本世界各国的债务危机就该在2020~2021引爆。
最后,新冠疫情到来,美国率先放水,全球放水自救。这场放水,各国以“拯救新冠社会危机”的名义,用货币放水,“对冲或者压制”了这次“全球经济危机”。

03
面对“凶狠”或“更狠”的屠刀,我国如何破局?
美国2015~2018年36个月的“慢加息周期”,对全球的收割,被“新冠疫情”后全球各国的经济放水和生产停滞给“压制和延缓”了,但是这重危机并没有消失。
今天,美国宣布“就业数据比大家以为的好三倍”,通胀也是正常2%通胀率的3倍以上,传递出的信号不仅是要“快速开启加息”,加息的幅度和速度很可能超出“预期”。
原本,从去年下半年美国放风今年进入加息周期以来,全球比较看好美国的机构,预测最猛也是“2022年加息3次,2023与2024年各加息4次”,用两年多的加息周期,将利率从0,加到2.5%左右。
美国的“慢加息周期”,往往被称为“凶猛的收割”,会持续吸血全球,并且在随后两三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
另一种,就是美国这次爆出“超预期就业数据”之后,许多机构预测今年美国可能完成7次加息,明年上半年2~3次,用十几个月的“快加息周期”,将利率快速冲到2.5%以上。
这种“快加息周期”,对世界形成“更猛的收割”,从历史来看,快加息周期对美国自身的经济破坏猛烈但短暂,可以依靠全球收割快速弥补。
相反,对于全球而言,慢周期钝刀子割肉,各国长期放血,还能勉强存活。可美国历次“快周期加息”,世界都会爆发局部战争,会有一些政权被颠覆,一些政治强人化作流星,一些国家的百姓从此陷入长期战乱。
美国这次宣布1月的“超强就业数据”,还上调去年几个月的数据“翻几番”,就是在“统一国内思想”,准备无视其他国家的利益,用“强大的就业数据”,来开启凶猛的“快速加息周期”。
因此美国在今年“多于四次”加息的可能性,已经超过前期判断的“加息三次”可能性。
甚至一次加息50个基点的“超大幅度”可能性,也在逐步赶超每次加息25基点的“温和模式”。
那么在美国公布“超强就业数据”,加息屠刀越发凶猛锋利的时候,我们国家如何破局呢?
我们的破局之战从一月初已经开始了,这次冬奥会普京与中亚五国元首,中东“石油三土豪”集体聚首,就是我们“反击”的核心手段。
这次普京出席冬奥会,不仅是对冬奥盛会的支持,同时与我国签订了“能源持续供应的超级大单”。
中亚五国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供应源,是我国西部能源通道的重要保障。五国元首齐聚,让前段时间“哈萨克斯坦变天”对我国天然气供应的冲击烟消云散。
今年1月,中东三大派系,六个国家外长一起访华,这次冬奥会,中东石油三巨头的领导人都过来,都表明能源巨头选择与我国结盟,在“美元回收的收割周期内”,与我国抱团取暖。
稳定了俄罗斯,中亚五国,中东石油土豪,我国就能确保在接下来几年,得到稳定相对“低价”的基础能源,这是我们用“经济发展”对冲美国收割的:基础原料。
如果说中东外交,中俄协议,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外交,都是从外部获得“发展能源”,另一个反收割的重要武器,是去年底经济会议,到今年年初央行的喊话,我国要用“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的“货币组合政策”,对冲美国的“收割冲击”。
这次美国展现了“更快更凶收割”的趋势,那么可以期待,我们今年三月开始的“对冲政策”,也可能比预期“更加加码”!
美国两年持续放水推高的“就业数据”,可能维系美国在加息周期内,经济周期比预期更高一点。
我国要保持对美国经济快速追近,整体超越的劲头,那么每年至少要保持2%左右的增长优势。
比美国经济增长快2%左右,将是我国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的重要信心支撑。
如今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变强是好事,我们要确保2%的增长优势,就会在今年迎来更多的政策红包!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6#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16:58 | 只看该作者
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国内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正一反的操作是为何?


原创 小帅  小帅胡说  2021-12-11 12:45

[全网统一账号:小帅胡说。坚持原创有深度有营养的好文章,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这几天,随着各项经济数据的发布,央行的政策也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以应对当前出现的各种经济状况。

12月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将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大约释放长期资金1.2万亿,而且其中大约9500亿用于置换即将到期的MLF,而真正释放的资金其实只有2500亿,资金量并不大,完全谈不上大放水。

紧接着,就在昨天,也就是在11月9日,央行宣布从本月15日起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准备金率由现在的7%提高到9%,这也是今年以来第二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了,以应对当前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同样是在11月15日,国内准备金率下降,而外汇准备金率提高,这连续一正一反的操作,着实体现了当前我国金融政策调整的的敏感性和及时性,这背后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1、国内存款准备金下降

图片​
今年以来,我们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不跟随美联储大放水,不搞大水漫灌,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不过近几个月来,我们的货币政策接连出现了一些新的信号。

(1)11月19日,央行在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删除了“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这表明货币政策转向以稳增长为重心,市场预测有降准的可能性。

(2)12月3日,我们在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视频会见时,提到了要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降准的信号再一次发出,而且更加明确。

让市场没想到的是,就在大家议论纷纷,还在讨论降准何时会落地的时候,12月5日,央行就发布了声明,在12月15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声明来的如此迅速,这体现了政策的紧迫性。

的确如此,今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

要知道,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欧美等国更是深陷囹圄,而我国坚持疫情动态清零政策,有效防止了新冠疫情的蔓延,保持了良好的复工复产,而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制造业国家,因为疫情的原因迟迟不能开工,因此,大批欧美订单转移至我国,东南沿海的制造业机器迅速开动,出口订单的增长,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强劲动力。

然而,这种特殊经济的增长模式注定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各国疫情的好转,制造业订单逐渐减少,工厂的机器夜夜笙歌的局面不复存在。

同时,今年我国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像是房地产信贷政策收缩、双减政策、打击互联网垄断等等,都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我们决定在12月15日开启降准模式,释放长期资金1.2万亿,在这其中,有9500亿用于置换到期的MLF。

那在这里,何为MLF(别称“麻辣粉”)呢?所谓的麻辣粉全名叫“中期借贷便利”,说白了就是央行借给商业银行的钱,而这个钱大多是短期的,有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的期限,而在12月15日正好有一笔9500亿的麻辣粉到期,此次降准刚好补充了这一块。因此长期释放的货币总量也只有2500亿,这种货币总量对当前我们的经济基本盘来说,确实是比较小的。



2、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升


图片​
何为外汇存款准备金呢?顾名思义,这跟外汇有关联,举个例子来说,美元要想进入中国,必须要兑换成人民币才可,像是一百美元兑换给商业银行,这一百美元并非全部都留下,而是抽出一部分给人民银行,之前抽出7美元,现在抽出9美元,这个比例是增加的,为此,商业银行需要更多的外汇头寸,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美元的升值,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而这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目的也是如此。

图片​


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持续升值是大势所趋,这也代表了我们国家国力的提高,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却有些太快了。
过去几个月,欧元、日元大幅度贬值,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但人民币汇率却没有因为美元指数的走强而贬值,却出现了同步升值的趋向,甚至升值幅度比美元还要大。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国家能率先摆脱疫情,复工复产,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而这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却能有效缓解企业生产压力。当前国际市场物价飞涨,特别是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价格更是涨的离谱,同时其他国家复工复产,订单数量日趋减少,我国外贸订单分流至他国,11月份,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首次出现下降的情况,这就需要采取人民币适当贬值,以提高我国产品对竞争力,因此这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年以来,我们国家已经两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而这两次都导致人民币实现对外贬值,维持在6.35-6.5之间强势震荡,这大大缓解了制造业企业的压力。

3、双剑合璧

​前面,我对两种存款准备金率分别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们抽丝剥茧,探寻两种工具联合起来的作用。


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金融市场出现了一系列波动,就拿北向资金来说,最近连续四周净流入持续提高,这周净流入更是出现新高,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很有可能就是外资流入,前一段时间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许多外资借机流入,这也是正常现象,但要知道,很多外资的到来可是不怀好意啊。

要知道,大量外资涌入,必将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资产泡沫化严重,通货膨胀加剧,而一旦美元加息,大量热钱逃跑,这将导致资产价格腰斩,极容易导致泡沫戳破。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美元的收割战略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为经济霸主,都是通过美元收割战略,控制其他各国,就对中国而言,美国采取的各种收割战略就有好多次。

1997年,美国的资本准备收割香港,当时我们迅速采取战略,以一国之力维护了香港的金融安全。

2005年,美国在此采取了类似战略,可由于当时我国发展潜力巨大,许多外资没有逃跑,美元收割战略也是失败。

2015年,当时我国股市超牛,美元也在此发动了袭击,这一次美国可是来势汹汹,股市一落千丈,不过好在我们国家及时调整措施,加强外汇管制,防止热钱出逃,最大程度维护了我们国家的利益。



因此,这两种措施双剑合璧,联合起来的目的我想就达到了。

为了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今年下半年我们实现了两次降准,虽然幅度不大,但有效维护了经济基本盘,保证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推动了房地产合理发展。

而这一切,让美国资本嗅到了机会,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倘若任由外资进入,我国的资产价格将会大幅上涨,股市一路红灯,房地产刚排出来的水又如同海绵般吸了进去,短时间内会出现繁荣的美景。

然而明年,美元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放了两年的水要被收回去了,到时候我们的困境也就出现了,美元如若成功收割我们,那到时候我们的经济很可能毁于一旦,各类资产价格暴跌,可能变成像日本一般,经济几十年都停滞不前。

好在,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已经将美元的野心掐死在摇篮里。

这一年,我们没有跟随美国大放水,后续我们留有很大的余地。

图片​
等到明年美国加息,我们到时候就可以适当放水,近而到全球收割一系列优质资产,彻底锉削美国的阴谋。

当然了,大国之间的博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当前也是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经济短时间出现了滞涨的局面,制造业企业承担了上游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这两次政策的操作,也是央行在这种压力中做出的适当的、必要的反应。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7#
 楼主| 发表于 2022-2-17 19:32 | 只看该作者
中美金融战,出现两个好的信号!


原创 金哨兵  成方街哨兵  2022-02-16 21:56

2月14日,哨兵在《史上首次,负增长!》中分析过,今年中美在经济领域最重要的竞争,就是对于全球资本的争夺。
今天,我们看到了两个积极的信号!

过去几十年,全球深受美国(黄四郎)的压迫,被美元周期收割了一轮又一轮,但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也是拿美国没办法。
偶尔有人站出来吼两嗓子,也没人跟随。
前几年,中国成为世界老二,并且GDP达到了美国的70%,有了跟美国叫一叫板的实力(张麻子)。
自从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以来,中国没有被打倒,给了其它国家信心,吃瓜群众们看到了“战胜黄四郎”的希望。
图片
今年,美国再度开启美国紧缩周期,准备收割全世界。
这个时候,中国到了吼一嗓子的时候了:
图片
一开始,大概也是只有几只鹅跟着……
就像最近的乌克兰危机,美英带头整个北约“群殴”俄罗斯,只有中国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俄罗斯。
而到目前为止,美英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乌克兰没有爆发战争。
但美国借着这一波的乌克兰危机,又成功的割了一波韭菜:乌克兰国内的寡头们带着天量资金跑到了欧洲;欧洲的大批资金,也跑到了美国。
这就好像,张麻子刚发的钱,就被黄四郎给收走了,吃瓜群众们怒了。
图片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要从房间里出来,偷偷的瞄一瞄,张麻子有没有可能打得赢。
图片
这些都是观望和试探。

今晚,有两条消息:
1、今日,知名媒体CNBC头版头条刊发题为《从瑞士信贷到高盛,投行称是时候买入中国股票了》的文章。
图片
这是国际资本的一种试探。
他们自己不一定已经全力押注中国了,这可以看做是一种试探。
就好像,有人在冒头看,其他人是什么反应。
如果大家都有出来跟着张麻子的意思,那跟着干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2、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16日下午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马克龙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充满紧张动荡,在此背景下,法方更加希望同中方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在割欧洲的韭菜,欧洲也不甘心于被割,与中国抱团,能够抵销部分的压力。

总的来看,在中美争夺全球资本的背景下,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的信号,或者说,至少没有那么悲观。
接下来竞争的关键,还是围绕着经济基本面。
资本都是逐利的,扎实的经济基本面和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吸引到更多的资本。
所以,稳增长还得继续,今年经济的开门红很重要!
得让吃瓜群众们都看到,中国有赢的希望,他们才会“谁赢帮谁”!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8#
 楼主| 发表于 2022-2-18 14:19 | 只看该作者
美俄乌上演现实版“权力的游戏”:拜登老招被拆,重现小拇指故技重施被杀经典一幕~


原创 平局  平局  2022-02-18 06:03

前言:美剧《权力的游戏》里面有一个经典的桥段,善于算计人心的“小拇指”作为这场权力游戏的顶级玩家,曾经靠挑拨狼公爵夫人姐妹之间的感情成功上位,一方面给狼公爵挖好了坑,另外一方面又PUA了狼公爵夫人妹妹,可谓名利双收。不过,“小拇指”最终被杀,因为他试图在狼公爵两个女儿之间故技重施,挑拨离间,结果被姐妹识破旧招,顺水推舟地联手反杀。

现实永远比戏剧更为精彩。

按照传统曲目,美联储现在必须要进入加息周期,利用加息收割全世界实体经济,从而拯救自己的债务危机。但加息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戏就是中俄欧的配合。比如中国需要甘愿跟进货币政策为美元接盘,俄罗斯需要在金融和地缘上对欧美服软,欧洲也需要放弃和俄罗斯的能源经贸本币结算计划才行,否则美联储加息大法不仅吸不到钱,反而还会抽死自己。

所以前些日子美国才会疯狂炒作俄乌即将开战,彭博更是急不可耐地直接发布虚假新闻称俄罗斯军队已经攻入乌克兰。美国这样疯狂炒作俄乌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满足美联储加息的前提条件,既通过:制造俄欧矛盾,破坏俄欧之间达成的能源经贸和本币结算协议,再加上战争恐慌情绪恐吓投资者,唯有这样美联储加息才能把全球资金吸回国内,导致全球实体经济因为缺钱而陷入破产危机。等到全球优质的实体经济全部陷入破产危机之后,美联储再进入降息周期,从银行放出大量的资金去全球捡漏,用最便宜的价格买下最优质的资产。

美国这套玩法全世界的央行和资本都看得很清楚,因此不存在阴谋,这就是明谋。假设你手里有100亿元,在银行降息期间,储蓄利率只有0-1%(甚至有可能是负利率),这时你才会将钱全部从银行转出进行投资。而在银行加息期间,假设银行存款利率加到5%甚至6%、7%、8%时,你一百亿资金在无需进行任何投资、也没有任何风险的情况下,一年就能稳赚5-8个亿,比投资房地产还挣钱的话,那么你还会去进行又累又麻烦还有赔钱风险的商业经营和投资活动吗?你也不愿意。

因此,只要美联储开出的利率大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那么全球资金就必然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并回归银行,尤其是在全球有高烈度战争阴云威胁的情况下。

本来俄罗斯和欧盟在能源经贸和金融产业上就是非常互补的,俄罗斯手里有大量欧盟紧缺的能源而欧盟在制造业和金融领域又能给俄罗斯经济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双方一拍即合的情况下,俄欧就完全可以甩开美元结算,直接使用双方本币作为能源贸易结算单位,只要俄欧双边贸易利润足够稳定,资本出于长远投资获利的打算也不会将资金抽回银行去赚利息,再加上本币结算份额受美联储加息的直接影响较小、间接影响有限,因此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诱惑吸引力会非常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首先就需要破坏俄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俄欧之间除了经济合作之外,还有一个非常脆弱的敏感点就是地缘政治,双方出于对地缘安全的考虑和锱铢必究,在乌克兰、叙利亚等关键地缘问题上必然是寸步不让的。因此只要在这些地方进行挑拨破坏,那么俄欧经贸关系就必然被破坏。俄欧关系一但被破坏,全球资本就必然会逃离俄欧能源和经贸以及金融领域,并在战争的阴云恐吓中被迫前往美联储躺赚高利息。

这就是金融版本的胡萝卜加大棒,非常好用。——如果这一次俄罗斯和欧洲还会像2008年时一样被美国的操纵手段玩弄的话。

在《权力的游戏》当中,善于通过挑拨离间达到玩弄和操纵人心的“小拇指”一直顺风顺水,把其他人玩弄和操控于股掌之间,但最终因为故技重施而被早有堤防的人们顺水推舟地联手反杀。根据平局观察,俄欧美之间目前正在上演这类似的一幕。

和2008年一样,美国这一次首先开动舆论宣传机器大肆鼓吹俄罗斯即将在2022年2月16日进攻乌克兰,24小时不间断报道所谓的俄罗斯军队调往边境、乌克兰如临大敌、欧盟考虑将乌纳入北约、俄罗斯反应激烈增派部队等等等等,一时间欧盟很紧张,俄罗斯也很紧张,战争仿佛一触即发。然而,欧盟和俄罗斯真的紧张吗?未必。

2022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布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日期的前一天,欧盟突然宣布“绝对不会考虑将乌克兰纳入北约”,消息一出俄罗斯笑了,美国傻眼了,直到当天晚上美国政府才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时间可能会有变化。” 试图找补一下,自己给自己圆个场。美国的态度说明什么?说明美国事先并不知道欧盟会有这番表态,美国被欧盟狠狠地耍了一道。

2月16日,俄罗斯不仅没有进攻,反而还把部分驻扎边境的部队往后调撤了几十公里,进一步极大削减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对于俄罗斯的这一举动,欧盟笑而不语,双方除了在网上打打嘴仗给美国听之外,现实背地里的协调动作可是相当默契。打可以,只用键盘,绝不动枪。俄罗斯边境部队后撤之后,美国更急了,急病乱投医,又开始大半夜地全球散播舆论恐吓新闻,声称:“乌克兰已经开火!”,让人乍一听就觉得好像大战已经爆发了一样。

但实际上,乌克兰这几发开火炮弹都是打在自己的辖区境内,和俄罗斯部队毫无关联。2月17日下午,乌克兰政府军用几个迫击炮向乌克兰卢甘斯克省的民地武装空地区域发射了几枚炮弹,巨大爆炸声惊飞了好几只鸟儿。那阵仗,几乎赶得上我们四线城市郊区过年燃放的爆竹儿。

非常好笑的是,美国情急之下催促乌军搞出来的这一幕迫击炮“自己炸自己”的闹剧谁也没有吓到,欧盟没有立刻跳出来搞防御,俄罗斯军队也一动不动内心毫无波澜,连中国股市都稳坐钓鱼台丝毫不慌,倒是美国自己的股市三大指数应声齐跌。“吓不到别人,还吓不到自己吗?”

在《权力的游戏》里,当小狼女下令将罪人绑起来的时候,“小拇指”最后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以为自己挑拨离间的手段又再次得逞了,然而士兵们却将他绑了起来,这时候他还试图辩解,但早已看穿他重施伎俩的小狼女姐妹根本懒得听他解释,直接一杀了之。小丑,原来一直都是“小拇指”自己。

这一幕神似今天美国政府的窘境,美国在被欧盟和俄罗斯当场打脸之后,还在喋喋不休地试图继续欺骗挽回局面,今天早上美国还又在发布造谣新闻称俄罗斯即将在2月20日进攻乌克兰,并派出大量说客以及媒体记者疯狂散播“乌克兰已经开火”等消息,试图拼命让欧盟相信俄罗斯即将大军压境,试图继续挑拨离间,试图继续惊吓资本。

离间显然没有成功,资金倒是的确受到了些惊吓了,然而受惊资金不是在逃离欧俄之间的能源和经贸合作领域,而是在逃离美国金融市场。小丑,原来一直都是美国自己。在拜登故技重施被识破之后,美国就陷入了作茧自缚的局面。俄欧战争打不起来的话,加息周期的恶果就只能由美国自己承担,这对美国来说,是绝对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在剧中,“小拇指”的下场是横尸当场,那拜登呢?美联储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反正美驻俄副大使刚刚已被俄罗斯驱逐了~哈哈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3 18:26 | 只看该作者
拜登即将推出印太经济战略,全球通胀长期失控已成注定


盈虚阁  2022-02-23 15:16
以下文章来源于A视野 ,作者ME A森


作者:ME A森,来源:A视野(ID:AndsonVision),已获授权。原标题:《拜登即将推出印太经济战略,全球通胀长期失控已成注定》,文章无关本阁立场。
美版全面降杠杆来袭?

众所周知,其实次贷危机爆发后,西装暴徒奥巴马就已经有点想废了中国在WTO的分工位置。

只不过,当时情势特殊,美国人还是要高度依赖我们的高储蓄率和天量廉价劳动力帮忙救市,所以,事情也就被摁下来了。

之所以美国人那个时候就盯着我们,核心原因是美国人认定次贷危机是我们搞出来的事情。

它们的逻辑是:中国的天量廉价劳动力玩出口导向,使得美国大量制造业都外流,打击了美国的出口产业、放大了美国金融空倒的风险,进而诱导美国的债务飙升。

而更加直接的导火索是,美国国会当时一直在调查为什么会爆发次贷危机。最终的答案是,中国的横空出现。

中国用出口赚到的美刀疯狂买入10年期美债,进而引发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次贷危机前不断承压,哪怕美联储从2005年开始加息了也阻挡不住承压的趋势。

按照美联储的逻辑,这直接让美国金融市场信号灯被打瞎了,然后整个货币政策自然全部被带拐了,后面次贷危机泡沫破裂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们先不管上述逻辑正确与否,起码美国人经过此事之后,内心已经记住了中国,这点是确确实实的事情。

要逆转,就只能想办法对中国多出口,这样就可以形成可持续性的贸易循环,中国也不会拼命囤积美国国债来扭曲金融市场的信号,美国的出口强势也可以极大的对冲美国的债务压力。

川普上台后,想尽办法要逼我们签署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本质上也是延续上述的思路。

这并不是简单的要打压中国,而是从美国国内大循环的角度,只有不断的用更多出口对冲大规模进口,才可以让美国举债变得是可持续性。这就像个体一样,你拼命买(进口),却没有赚钱能力(出口),这后面还不出事情?

然而,经过美国人的仔细分析,中国是一个为生产而生产的经济体,生产崇拜是根深蒂固,有形之手全面扶持生产是系统性的。

那么,问题来了,任何大型跨国公司有能力对抗一个大型经济体的产业政策吗?如果不能,那美国如何进行出口来对冲大规模的进口商品所引发的债务危机?



所以,两边的梁子也就这么结了下来了!!!





01
不过,二战后,美国政府在对外贸易纠纷中,始终是秉持“保护本国落后产业”的经济政策传统。



即使是最近,还在跟日本扯钢铁产业的事情。难不成钢铁现在也算是美国要拿回去的高端制造业?



由于对内无力干预私营部门,所以,美国政府除了对外强迫其它政府对当地的企业和经济政策进行有利于美国企业的调整,也就没有其它办法了。



当前美国责怪我们没有完全兑现第一阶段的协议采购目标金额,可他们却绝口不提很多东西不肯卖给我们,比如高端芯片。



一边要卡我们的脖子,一边又要我们拼命买东西,这活怎么干?



最疯狂的是,拜登经历过前两任的经验教训洗礼,现在认定,要改变中国的经济模式和政策已无可能。唯一改变局面的做法就是,在WTO之外,另外组建一个新的产业链分工体系,称之为“印太经济框架”,秒杀所谓的CPTPP,然后把我们踢出去。



事实上,中国去年已经警告过了!



我们明确说,中国有几亿劳动力,是全球通胀的稳定器。



这个意思很明显了,就是中国还是有人口红利帮助全球背走通胀,前提是你不要搞我。



这是多么惨烈的警告?!然而,美国人根本听不进去。



如今,所谓的印太战略框架,无非是想用东南亚和印度来取代中国作为全球初级代加工基地的位置。



问题是,这如何可能?2019年A森的书《Crisis Insider》中就从13个维度分析了为何是中国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初级代加工的生产基地,为何印度没有可能。



说透了,初级代加工是以海量廉价劳动力的牺牲为前提的,你有几个经济体的有形之手可以做到拼命压低所有生产要素的成本,然后疯狂对外大规模倾销?



以印度中央管理全国的能力,近乎没有可能做到把生产要素成本压到中国这样的价格水平,也就不可能取代中国了。



而这个事情对于美国而言,近乎就是全面降杠杆了!



因为,所谓的加杠杆,加的是储蓄的加杠杆,储蓄哪里来?被组织生产起来的年轻劳动力创造的,是一个个生产者人头堆砌起来的。



现在美国竟然要把14亿中好几亿的廉价劳动力人头拱手相让,那谁来帮美国背走通胀?谁来为美国的牛逼服务业创造外汇?谁来为美国提供更多储蓄?



美国玩的印太经济框架=美国进行对内全面降杠杆





02
到底什么是杠杆?人头罢了!



但是,这不是一般的人头,而是可以被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甚至是出口导向的人头。



现如今,缺了中国这块,美国人要保持自己现有的生活水平,就是没有可能。



因为,当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是难以匹敌的,是无可取代的,是性价比和高效率的一环。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玩的还是初级代加工,就是前面创新、设计、研发、后端销售、服务等等做的再好,你总需要有人把这些产品做出来吧?



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之所以牛逼,就是我们真的不惜代价,以人口高利贷模式来“做出来”。



现在中国人口红利日渐稀薄的背景下,美国人竟然想着把这些初级代加工产业还要切到其它地区,那这个“做出来”环节的成本失控也就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了。



这事情影响可不是当前能源危机可以比拟的事情了,因为能源危机可以找全球其它地区想办法解决,但是,初级代加工涉及的工序如此庞杂,还有交货期的重要限制。



如果中国帮助全球经济稳定通胀的功能被美国人自己废了,那全球通胀长期失控将会是极为疯狂的局面。



或许美国人可以认定,中国高龄少子化,将来终究是不可能一直扮演稳定全球通胀的功能的。



问题是,现在没有一个其它的经济体可以取代中国所扮演的角色,这就是一个死结。



所以,当拜登力推印太经济框架,本质上属于找死罢了。



这场看似表面有很多机会从中国获得利益的buy war,最终会被证明这样的图谋无非是人为制造通胀的缰绳来勒死自己。



更麻烦的是,现在是全球产业链混战,这场针对中国的buy war已经在全球涉及范围非常大了。



如果拜登坚持今年后续要推出这样的框架,则无异于长期拱火全球通胀,因为全球供应链的混乱和中断将是长期性的。



进一步而言,那就是全球经济运行效率大幅下降,成本(通胀)不断飙升,风险全面放大。



那么,美国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将来靠什么洗债?



美版全面降杠杆即将上演,全球总需求面临长期垮塌。反观中国,一直小心谨慎于加杠杆,不断留足子弹给未来,那么,未来谁可以走得更远?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买国运!!!拥抱中国核心资产!!!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0#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0:5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祭出“金融核弹”!下一个目标是中国?


原创 金哨兵  成方街哨兵  2022-02-27 21:28

当地时间周六(2月26日)晚间,美国与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表共同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主要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

今天,媒体都在炒作SWIFT是所谓的“金融核弹”,是对俄罗斯最严厉的金融措施之一,如今终于被投下。

1、SWIFT为什么重要?

SWIFT原本是国际银行间同业自发合作的非营利组织,全世界几乎所有重要的金融机构都是该机构的成员,打造出当下国际最普及、最安全、最便捷的汇兑体系,是国际银行业同业间的信息、数据、交易和清算的枢纽中心。

简而言之,SWIFT就是目前国际金融机构间传递金融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

SWIFT成员包括全球200多个国家的超1.1万家金融机构、交易所和企业,几乎是跨境支付信息收发的独家服务商。

SWIFT此前曾多次成为发起金融制裁的工具, 遭到这一制裁的金融机构将无法参与国际资金流动,如伊朗的金融机构曾遭SWIFT停止服务。



2、SWIFT:从中立组织到政治工具



SWIFT最开始是一个中立组织,却逐渐沦为了美国的政治工具。

早在80年代,美国财政部就试图掌控SWIFT的数据库,但没有成功。

“9·11”事件后,美国的金融安全和情报组织借助反恐为名,逐步加强了对SWIFT系统的控制能力。

2011年起,美国国务院正式开始对该系统的数据实行监控。

至此,一旦SWIFT中某个协会的会员上了美国财政部的黑名单,他们就有很大风险被隔断与外界银行的金融往来,这是绝大多数企业、金融机构乃至国家都难以承受的打击。



历史上,SWIFT曾多次沦为美国对他国发起金融制裁的工具,伊朗、委内瑞拉、朝鲜、“克里米亚”事件后的俄罗斯就曾惨遭这枚“金融核弹”的打击,经济付出过惨重代价。

2012年美国联合欧洲升级对伊朗的金融制裁,直接将伊朗4家重要银行从SWIFT系统剔除,随后还威胁与伊朗有经济联系的欧盟成员国,导致伊朗损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近30%的对外贸易。



3、俄罗斯:早有准备



在2014年经历过“SWIFT制裁”事件后,俄罗斯自己也在想办法。

2015年,俄罗斯国际支付系统发行了第一批符合俄罗斯本国支付系统标准的银行卡“米尔卡”。随后,俄罗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统(МИР) 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СПФС) 。

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有SWIF,结算会方便很多;没有它,交易是也是可能的,只不过稍显笨拙。

另外,俄罗斯在普京时代已经大幅降低了外债比例和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例,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相对可控。

这也是俄罗斯目前的底气所在。



4、“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此次西方国家宣布将俄罗斯从SWIFT中剔除,却是有选择性的银行被禁止,并不是所有银行被禁止。

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还是掐着欧洲的能源“脖子”。

俄罗斯作为重要原油和天然气出口国,约占世界原油供应量的12%,占欧盟能源进口量的39.5%,德国和意大利对俄的天然气依存度达到50%以上。

目前,国际油价前几天最高已经突破100美元、涨至近七年高位,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美国的通胀创出40年新高……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能源价格如果持续暴涨,一样是难以承受的压力。

对于俄罗斯来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益占俄罗斯财政总收入40%以上,如果被切断,俄罗斯的财政压力巨大。

所以,对于能源问题,一旦动真格的,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美国的压力暂时没那么大,因为中期选举要等到11月份,拜登还有时间;但欧洲国家,是非常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的。

所以欧美这次留下了口子,在这方面还没有彻底撕破脸。后续,在能源问题上恐怕也不太容易彻底撕破脸。



5、一场表演&新的目标



在哨兵看来,所谓的“金融核弹”,只是用来忽悠西方国家的民众的。

美国在这场乌克兰危机中,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刺激欧洲美元回流美国。随着战争的爆发,这个大目标就已经基本实现,后面都属于收尾工作。

今天最新消息,拜登接受采访谈对俄“两选项”:制裁或者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万万不敢打的,就只能进行所谓的制裁。

但在制裁时,也是投鼠忌器、首鼠两端。

后面就是慢慢扯皮……



接下来,美国的目标,有转向东亚的迹象!

2月26日,美“约翰逊”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

对此,我东部战区组织兵力对美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

2月27日,当地时间8时许,日本海上保安厅称,朝鲜发射了疑似弹道导弹。

对于美国来说,乌克兰模式已经实现了主要目标,接下来就有动力将其复制到东亚地区。

美国人对于打压中国,自然是不遗余力。

同时,也想让中国和日本的资金,流向美国。

接下来,中国面临的压力,会慢慢上升。

跟美国斗了这几年,中国的实力越斗越强,没啥好怕的。

就像伟人讲过的: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08 , Processed in 0.3142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