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蚂蚁给穷人挖了深坑,但被国家给制止了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5:04 | 只看该作者
突发!马云挥刀“断腕”!!

要参君


大招,超级大招来袭!!

监管周末突然放大招:支付宝等平台不许再卖这类产品!
1月15日晚间,银保监会、央行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存量存款业务到期自然结清。
图片

没错,在支付宝等金融等平台上,一度火爆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再也不能销售,“无照驾驶”终于被喊停了!
现在,支付宝上一家银行的理财、存款产品都没了。。。是的一个都没了!!
图片

其实,不止支付宝,京东、百度、滴滴、携程等所有涉及相关存款产品的互联网平台,也全部跟进下架了。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信号:在支付宝紧急下架了所有互联网存款产品后,原先的存量存款业务,到期将自然结清!也就是说,这个业务,将日行日减,直到彻底终结!
一别两宽!
支付宝等平台,以后再也不能存款了!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突然用的好好的,一下子所有的互联网APP上的存款业务,都紧急下架了。

说到底,是为了防风险!

尤其是防范一些过度依赖这种揽储方式的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

要知道,所谓互联网存款产品,其实是银行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的存款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则提供产品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

原本,支付宝、百度、京东、滴滴等平台,是没有“ 银行执照 ”资格的;也就是说无法行驶跟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一样的吸收老百姓储蓄、存款,的业务。

但互联网巨头们有银行们最缺的流量、以及用户!然后为了流量变现(赚钱),互联网巨头们又纷纷盯上了银行存款这块“ 大肥肉 ”!

自己没执照、没资格!那怎么赚钱呢?

合伙!找一批小银行!地方银行合伙!

利用互联网巨头的海量用户、流量;为这些平时吸收不到存款的“ 小银行 ”,“ 地方银行 ”吸收大量的存款。。

于是,很多大家基本上听都没听过的银行,纷纷“ 上线 ”。

依靠平台流量和高利率,这些原本资金捉襟见肘的银行,突然迎来滚滚而来的存款,一时间,互联网存款竟然占了它们总储蓄存款的70%,且绝大多数是异地存款。

但随之而来,不少让人担心的风险问题,也开始冒出来了:

1、与支付宝合作的,吸收老百姓存款的银行,几乎都是小银行,地方银行,比如三湘银行、锡商银行、亿联银行、蓝海银行……

这些地方小银行,原本的定位,更多是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很多银行,平时我们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过!

现在,这些地方小银行来了个金蝉脱壳,利用支付宝等平台,突破经营区域限制,要把存款业务扩展到全国,他们的管理能力跟得上吗?

2、为了吸引大家把钱放心的存进他们的银行,这些地方小银行,开出了相当高的利息,远远高于中国六大行。

这利息有多高呢?

基本上,1年期利率超过2%,3年期超过4%、5年期接近5%,几乎已经是我国银行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

图片

如今的行情,连大银行都没有一家敢百分百保证自己能保本;小银行又如何敢开出如此高的“ 利息 ”???

此前,收益率仅4.1%的工商40万理财,都出现违约风波。这么高利率、高成本的存款,这些地方小银行hold得住吗?

图片

万一存款有个风吹草动,你让投资者咋整?

3、做这个流量生意,支付宝坐收千二左右的高额渠道费,一本万利,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真要出事情了,谁给他们擦屁股?

一旦发生债务违约,最终的结果,还不是利润留给自己,风险推向社会、由国家来买单?

你说,这种“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行吗?



其实,不仅仅是花呗,也不仅仅是互联网存款!

蚂蚁一年大赚几百亿,其业务是需要强化监管的,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大限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别忘了,国家已经明确指出,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君不见,支付宝本身赚钱不多,蚂蚁自有资金也仅有400多亿;但却放出了2万亿的贷款,50倍的杠杆,这就等于你有400块钱,却借出了2万元,这个杠杆实在不低。

当然,有人说了,蚂蚁有大数据撑着,没事。

然而,任何金融,本质上都是信用、杠杆、风险,就算是所谓金融科技、金融创新,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反而可能是放大风险,需要未雨绸缪,监管防范。

2008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次杠杆断裂,殷鉴不远,能不加强监管吗?

也正因如此,【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里面明确规定:

网络小贷通过银行等非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等标准化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倍!

正因如此,国家此前已经明确提出:

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估计很多人会说,蚂蚁这次倒霉,肯定是马云惹的祸;都怪他大嘴巴在上海“ 瞎说话 ”,飘了!!

错,大错特错!!

加强监管,目的不是打压某个人、某个平台,而是为了让市场更规范、竞争更公平,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了更好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说到底,大家可以好好做生意,但不要做太出格的事情,不要假装不清楚法律的红线,拐着弯去误导消费者、打压竞争者,更不能只盯着利润、不顾风险集聚、盲目狂奔!

此前,金融监管部门集体发声,已经讲明白了这个道理:资金要去实体经济,不要玩“钱生钱”游戏!

金融科技方面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

的确,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结果都是因果轮回,都是上天在平衡。

请记住,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金融不是可以任性亵玩的游戏,对金融必须保持敬畏!!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5:19 | 只看该作者
华尔街日报:马云是最大的不稳定源  


创记录罚款后阿里巴巴或软着陆


    关于阿里巴巴,凌通社说过多次,虽然马云同学因为过于自信和被地方宠爱而走的有点远了,但不管如何,和某些p2p甚至持牌机构比,蚂蚁金服在很多方面还是有重大贡献的,比如余额宝,假如没有这些创新,银行还是躺在那里。

图片

   所以,对于阿里巴巴,最后我们一定还是治病救人。

    华尔街日报今天报道,阿里巴巴的事情要搞一个段落了。报道说,阿里巴巴似乎注定会受到较为温和的对待。熟悉北京想法的官员说,只要该公司与其浮夸、口无遮拦的创始人撇清关系,监管机构并不希望打倒这家在中国家庭和全球投资者中都很受欢迎的科技巨头。

知情人士透露,反垄断监管机构正考虑对阿里巴巴处以创纪录的罚款,金额或超过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在2015年因反竞争行为支付的9.75亿美元罚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的最高罚款。

这些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还将被要求终止一种被称为“二选一”的做法。监管机构认为,这家科技巨头利用这种做法惩罚了一些同时在阿里巴巴及包括京东(JD.com, JD)在内的竞争对手平台上销售商品的商家。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说,阿里巴巴必须采取的具体补救措施可能要在决定宣布之后才能敲定。

此外,监管机构正在考虑是否要求阿里巴巴剥离与其主要在线零售业务无关的部分资产。

阿里巴巴的代表不予置评。中国最高市场监管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未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报道说,阿里巴巴现在面临两方面的挑战:纠正监管机构声称的反竞争行为,并遵守政府的政治议程。

   这种压力反映了中国对国家经济享有特权的主张,这可能会削弱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阿里巴巴的代表拒绝发表评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最大的市场监管机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没有回应置评请求,尽管令人痛苦,但考虑中的任何措施都不会使该公司瘫痪,该公司的业务包括在线零售,娱乐,媒体和云计算。

    与蚂蚁金服不同,监管机构将蚂蚁金服视为破坏力和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威胁。

     阿里巴巴被视为中国的骄傲,这是技术创新的典范,对中国的经济也至关重要。去年,约有7.8亿中国消费者(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通过该公司的平台进行了购买。

对于最近一个财年净收入近200亿美元的公司而言,罚款将使该公司用钱解决问题,继续前进。

阿里巴巴的一些高管表示,即使是巨额罚款,也至少可以暂时缓解因监管不确定性和员工士气低落而遭受重创的一家公司。

自从去年年底开始对马云帝国发起的监管冲击以来,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股价已损失逾2000亿美元,约占其市值的四分之一。



图片
图片
不再有特殊待遇
   12月,政府反托拉斯调查员进军阿里巴巴杭州总部的同一天,附近政府大楼的市政官员在阿里巴巴的指路标牌上弄了一块大布。这是两年前成立的专门协助电子商务巨头的政府部门的一部分。这标志着阿里巴巴的特殊待遇时代已经结束。



图片

   据与阿里巴巴关系密切的人士称,长期以来一直在阿里巴巴角落里的官员告诉该公司,它不能再依靠他们了。一场又一次的政府会议专门讨论了如何纳入新的行进命令,以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垄断信贷和其他资源。

阿里巴巴所在省份浙江已承诺“加强反垄断努力,防止无序扩张。



浙江省政府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办公室协助阿里巴巴的标志已被覆盖用于翻新,而作为一个拥有蓬勃发展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的省,它“重视提高平台经济的监管能力。



图片
图片
“最大的不稳定源”


在阿里巴巴内部,一些工人以“ 996”的喧嚣-上午9点至晚上9点的工作氛围根据阿里巴巴员工的说法,一周六天,他们在等待新的公司准则时几乎没有工作而徘徊。

有些员工已经开始质疑该公司处理蚂蚁公司IPO的方式。阿里巴巴拥有蚂蚁金服三分之一的股份,许多员工希望从股票销售中获得丰厚的回报。有些人甚至预订了汽车或出价购买房地产。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Eric Jing)向员工许诺,该公司将最终上市。投资者预计,在按照监管机构的新要求进行重组后,其估值将降低。

在阿里巴巴的内部讨论版,一些员工公开称马云是该公司“最大的不稳定源”。



他在2月27日的讨论版上说:“目前,不乏情绪和指责,但缺乏冷静,理性和客观性。”



在2015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当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发行。几个月后,中国最高市场监管机构对阿里巴巴从平台上消除假冒商品的努力提出了批评。在当地官员的支持下,阿里巴巴公开回击,称该报告存在缺陷,并赞助网上文章谴责该机构的“任意方法”。



此后不久,监管机构从其网站上删除了该报告,将其描述为内部注释,而某些文件。在受到全球品牌的压力之后,阿里巴巴在2016年承诺改变其在其网站上处理假冒商品的方式。



图片
图片
软着陆




知情人士称,尽管政府对阿里巴巴的策略感到愤怒,但北京并不想削弱该公司的实力。阿里巴巴拥有110,000多名员工,拥有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业务,并且是中国领先的云存储提供商,这些领域被视为中国未来的关键。



知情人士说,当监管机构对阿里巴巴展开反垄断调查时,调查人员告诉该公司,以确保该业务在调查进行期间保持运转,因为任何服务中断都可能影响阿里巴巴的全球用户。



对阿里巴巴宽大处理的迹象出现在今年早些时候,当时该公司出售了价值50亿美元的债券。投资者担心。马云在10月份的演讲中批评政府的监管措施后,已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些官员称,北京希望向国际投资者保证他的安全和稳健。

图片

1月下旬,马云在浙江省政府报纸的子公司天目新闻网上发布的一段录像中浮出水面。作为慈善活动的一部分,他被证明与乡村老师交谈。



阿里巴巴于2月初成功出售了其债券。该公司表示,部分收益将用于涉及“绿色建筑,Covid-19危机应对,可再生能源”的项目,这是政府的所有优先事项。



这也有助于马云逐步减少其在阿里巴巴的股份,截至7月,其持股比例不到5%。尽管他一直在阿里巴巴(Alibaba)上保持着重大影响,但他于2019年退休。他仍然是Ant的控股股东。



阿里巴巴仍然面临挑战。数据安全法可能会迫使其将消费者数据提供给中央政府。严格控制蚂蚁金服的贷款业务也将对阿里巴巴造成伤害,因为许多客户使用蚂蚁金服进行购买。



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游说立法者,以避免资产剥离。对于公司而言,非核心业务的销售额比其核心电子商务运营中的任何业务都更容易吸收。



凌通社此前多次批评蚂蚁金服的各种问题,不过,一直说,和其他公司比,蚂蚁的基础还是最好的, 希望蚂蚁今后做一些真正的改变,为中国人民作出真正的贡献。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10:47 | 只看该作者
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五部委联合发文,抵制不良校园贷,严禁暴力催收…


  重拳整治!监管发文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
  3月17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银保监会、央行等五部委近期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禁止非持牌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知》同时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对这一群体精准营销;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此外,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等持牌机构也受到规范。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信贷服务,很多产品已经融入大众生活,比如支付宝的借呗和花呗产品,背后的运营公司分别是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而百度、京东和美团等公司旗下也分别有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京东同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明确把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纳入整治监管范围,将对一些全国性互联网小贷公司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并且部分小贷公司对大学生的贷款占比超过6成。
  禁止非持牌机构向大学生放贷
  3月17日,银保监会、央行、教育部、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监管部门指出,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权益,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
  《通知》强调,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要加强获客筛选,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大型互联网公司一般由旗下的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放贷。例如,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其获得牌照的主体是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对应的主体是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京东旗下“白条”对应的则是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此外,百度、美团、小米等公司的相关平台均为旗下小额贷款公司提供借贷服务。
  排查整改银行等机构相关违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对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也作出相关规范。
  《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守风险底线,审慎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建立完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预警机制,加强贷前调查评估,重视贷后管理监督,确保风险可控。
  《通知》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总业务规模,加强产品营销管理,严格大学生资质审核,提高资产质量。
  另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合作机构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线上精准营销,在校园内开展的线下营销宣传活动需事先向营销地监管部门报备,并就开展营销活动的具体地点、日期、时间和活动内容提前告知相关教育机构并取得该教育机构的同意,营销活动不得使用欺骗性、引人误解或诱导性宣传等不当方式,诱导大学生申请消费贷款。
  除此之外,《通知》要求各地监管在前期网贷机构校园贷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纳入整治范畴,综合运用网站监测、资金监测、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各类手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和排查力度。同时,加大对非法放贷机构的排查和打击力度。
  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整改计划,已放贷款原则上不进行展期,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排查,限期整改违规业务,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要求。对于排查发现问题拒不整改或情节较重的机构,要严厉处罚、打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广东小贷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北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明确把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纳入整治监管范围,对一些全国性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冲击非常大,有部分小贷公司,大学生贷款占其比例超过6成。”他认为,不允许精准营销大学生群体,不能诱导大学生申请消费贷款,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和个人征信,贷后不能干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也有禁止过度消费的监管意图。
  严禁暴力催收、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
  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贷前资质审核、贷后管理以及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银保监会等部门亦有明确规定。
  在贷前资质审核方面,《通知》要求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贷后管理上,相关机构要确保借贷资金流向符合贷款合同规定;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及时掌握大学生资金流动状况和信用状况变化情况,健全应对预案,确保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整体业务风险可控。
  同时《通知》指出,要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妥善管理大学生基本信息,不得向第三方机构发送借款学生信息,不得非法泄露、曝光、买卖借款学生信息。
  加强征信信息报送,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所有信贷信息及时、完整、准确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于不同意报送信贷信息的大学生,不得向其发放贷款。
  抵制不良校园贷,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
  银保监会在回答记者问时指出,各高校要对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学生金融知识教育和救助帮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包括普及金融知识,阐述不良网贷危害、分析借贷“追星”等校园不良网贷案例,加强诚信意识教育,教育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应如实提供信息,不得故意隐瞒学生身份,不得恶意骗贷、违约,珍惜个人征信记录,警惕网络贷款逾期影响个人征信。
  此外,不断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要确保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等保障性需求。完善特殊困难救助机制,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进行紧急救助,解决学生的临时性、紧急性资金需求。
  对于已经陷入网贷泥淖的大学生,建立专项机制,指导他们通过理智有效的方式解决所欠网贷问题,加强心理干预辅导,教育引导他们珍视生命,理性处理碰到的困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满足学生发展性需求。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指出,各高校还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工作,坚决抵制不良校园网络贷款。各高校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主动配合公安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精确打击不良校园网络贷款,维护学生权益。实时预警机制,及时以电话、网络、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不良校园网络贷款预警提示信息。
  另外,也应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各高校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重视大学生金融服务工作,主动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有合理需求的大学生畅通正规校园信贷服务渠道,用“良币”驱逐“劣币”,着力净化校园金融市场环境。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21:57 | 只看该作者
罚款182.28亿元!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020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专案组,在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现场检查,调查询问相关人员,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获取大量证据材料;对其他竞争性平台和平台内商家广泛开展调查取证;对本案证据材料进行深入核查和大数据分析;组织专家反复深入开展案件分析论证;多次听取阿里巴巴集团陈述意见,保障其合法权利。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经查,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调查表明,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限制了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竞争,妨碍了商品服务和资源要素自由流通,影响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构成《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禁止“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九条规定,综合考虑阿里巴巴集团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同时,按照《行政处罚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向阿里巴巴集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严格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图片





━━━━━

人民日报: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备受社会关注的阿里巴巴集团垄断案有了处理结果: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销售额4%计182.28亿元罚款。此次处罚,是监管部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具体举措,是对平台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规范,并不意味着否定平台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国家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态度有所改变,而是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回顾整个案件,无论是违法行为的认定,还是罚款金额的确定,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于法有据、于理应当。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为阻碍其他竞争性平台发展,维持、巩固自身市场地位,获取不当竞争优势,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限定商家只能与其进行交易,违反了《反垄断法》关于“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根据《反垄断法》,对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经营者,应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监管部门综合考虑阿里巴巴集团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对其处以2019年销售额4%的罚款,有力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是对平台内商家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切实保护,也是对平台经济发展秩序的有效规范。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平台经济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尤其离不开公平竞争的环境。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侵害了平台内商家的合法权益,阻碍了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没有公平竞争的良好生态,平台经济就会失去创新发展的强大活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也强调“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得到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支持。监管部门落实中央精神,一手完善规则,推动反垄断法加快修订,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一手严格规范执法,查处多起互联网领域垄断案件,产生了良好效果。



从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角度看,依法规范与支持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唯有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进行有效监管,才能以良法善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放眼全球范围内的平台经济发展,依法规范,不仅不会带来行业的凋零,反而会促进其更有活力更高质量发展。发达国家对苹果、亚马逊等平台经济巨头的反垄断监管,并没有让这些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反而促使其积极做强核心业务,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同时,反垄断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互联网新锐诞生和成长,并为整个行业带来强劲活力。加强反垄断执法,正是以法治手段规制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给众多小公司、小网站带来良性竞争、茁壮成长的机会,使整个行业能持续创新、活力常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规范,正是对平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平台经济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有助于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也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全域化、个性化、精细化水平。正是得益于主要为民营企业的一大批优秀平台企业共同努力,我国成为了公认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之一。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就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平台经济领域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不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此次监管部门处罚阿里巴巴集团,对企业发展是一次规范扶正,对行业环境是一次清理净化,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一次有力维护。规范是为了更好发展,“扯袖子”也是一种爱护。相信随着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平台经济必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22:24 | 只看该作者
阿里的182亿罚单背后:工商6年铸就反垄断利剑



来源:大树镇长(ID:dashuzhenzhang)



2021年4月,整个互联网界翘首以盼的靴子终于落了地。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开出了182.28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

图片

而阿里的回复也很及时,语气充满谦卑:

图片

“坦然面对,诚恳接受,积极整改,一定化处罚为新的发展动力……”

这则罚单,应终是让吃尽垄断红利的阿里感到真正的肉痛了。而它翘首以盼的上市,再被蒙上一层深重的阴影。

这近半年来,从怒怼监管,到联合约谈,到反垄断调查,到如今的重罚落地,可谓风云流转。

可已然被触碰到更大利益的它,却没有像6年前那样展开激烈反击,而是选择了服软和“柔顺”。是什么,让6年后更加如日中天的阿里选择了退让?

热点过去,反而更适合我们咂巴那些襜帷后的曾经。

01


2015年1月23日至30日,短短一周时间,阿里和工商总局进行了九轮交手。

最终,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马云,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正式表态网监司公布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告终。

图片

那时的阿里,成了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曾经和工商总局“叫板”,并且最终赢了的民企。

这在讲究“民不与官斗”的中国,简直是破天荒的事,这件事,无论对阿里还是工商总局,亦或是背后的资本与官方都是历史性的。

简单回顾下这件影响深远的往事,其中的波澜与攻防值得细细品读:

第一轮:2015年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报告,点名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第二轮:1月27日14时,淘宝通过官方微博转发“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公开信,公开对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喊话,指出监测报告存在抽样、程序等问题,要求“别吹黑哨!”

图片
当年的公开信原文开头

第三轮:1月27日22时,工商总局回应淘宝质疑,表示监测报告标准统一,定向监测是正常工作方式,是依法行政。

第四轮:1月28日上午,工商总局在官网挂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表示阿里系平台存在5大问题,要求阿里高管克服傲慢守住底线,更非常严厉的使用了“养痈遗患”这一成语。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白皮书实际是2014年7月网络监管司在浙江召开的一份座谈会议记录,当时考虑到阿里正值上市关键时期,没有公布)

图片

第五轮:1月28日14时50分,对于工商总局的严厉态度,淘宝强烈回应,表示要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刘红亮司长在监管中程序失当、情绪执法,如此撕破脸皮,剑指一个具体官员,极不寻常。

第六轮:1月28日17时,淘宝宣布即时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马云公开表示: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淘宝愿意承担责任,但需要社会共同治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指责,留下了转寰的余地。

1月28日18时,工商总局官网删除该《白皮书》。

第七轮:1月29日中午,有2014年7月座谈会参会人员透露刘红亮司长在会上称“每天罚阿里交易额百分之一”“一年要处罚阿里千八百次甚至几千次”“31个省区市、40万工商人对阿里系平台企业、商家开出罚单,这是一种常态”等。

同天,商务部召开发布会,回应淘宝工商总局之争,表示要对电商加大整治力度。

新华社也下场,细数中国电商九大痛点,矛头直指淘宝。

图片

淘宝商家则发出联合公开信,信中称:“死,也请让我们死个明白!”

第八轮:1月29日晚,阿里蔡崇信首度回应,认为工商总局官网上的“白皮书”立论方式错漏百出,并有意针对阿里巴巴,整个手法非常不公平,表示有必要并正准备向工商总局正式作出投诉。

图片

与此同时,阿里市值两天蒸发超过300亿美元,美国多所律所启动阿里上市涉嫌欺诈调查。

第九轮:1月30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双方达成共识,表示双方将加强沟通,共同探索网络市场监管模式,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

当晚,工商总局发言人正式表态《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

这场博弈,爆发如此迅猛,结果又如此急转直下,和解处处透着诡异、不同寻常。

阿里如此强硬、却能全身而退,不寻常;

工商总局白皮书都能变成会议记录,不寻常;

处于旋涡中心的刘红亮司长事后仍然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没有任何处理或者调岗,在2018年机构改革后任法规司司长,不寻常;

一切就像完全没发生过一样。

4个月后,2015年5月14日,工商总局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召开“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座谈会,表示工商总局将与阿里巴巴在内的电商建立在线投诉及售后维权机制,同时定期向全社会发布消费维权指数。

天大的事轻易翻篇,也在于当时的工商系统实在是力不从心。

02

2015年,阿里正如日中天,手握天时地利人和。

不断激增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市场、成功上市美国是天时;监管体系不完善、各部门间互相掣肘是地利;“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赞誉、关键人士的支持提供了人和。

图片

彼时的工商系统却正是艰难之时。各地机构改革质检、食药占据主动。同时,多位地方工商局长落马。

坊间盛传18年机构大改,工商总局将被“吞并”,整个工商系统忙于在机构改革中守住根基。

又恰逢中央强调从行政审批职能转为监管服务职能,工商干部新老断档,疏于业务。

仅从对阵核心的抽样检测报告和《白皮书》上就能看出,国家级的抽样检测报告有失严谨,给了淘宝反击的把柄;刘红亮大谈处罚的言论更是暴露了工商老人以罚代管的陈旧思想,违背改革大势,丧失主动。

图片
刘红亮,2012年3月起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司长

工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门,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

有上年纪的朋友可能还记得,2000年前后的工商是如何吃香,当时的工商负责创办市场,有很多地方工商局长后来辞去公职成为富商;

在管理上,一直是粗放的收费、处罚管理方式,一个工商干部带上几个协管员挨家挨户收费是基层工商最普遍工作之一。

到了2008年停止征收“两费”(既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工商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不算协管员,40多万工商干部,年轻人极为匮乏,在很多地方甚至40岁就算是年轻人了,很多老人已经学不动、改不了了。

转型,成了那个时候工商总局必须全力解决的事情,各地问题频发更让工商系统雪上加霜,比如与工商总局渊源甚深的湖南省。

工商总局与湖南渊源甚深,1978年,工商总局重建,由已被下派10年、当时75岁的魏今非担任首任局长,5年后,魏今非逝世,由来自湖北的任仲林接任。

图片
魏今非(1903~1983),江苏南京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党组书记、局长

任仲林卸任后,工商系统执掌者全部来自湖南:刘敏学(长沙人,1989-1994任职)、王众孚(益阳人,1994-2006任职)、周伯华(湘潭人,2006-2013任职)。

与此同时,湖南省工商系统却也同时问题频发:

2000年,湖南省工商局局长欧阳松和常务副局长廖子中因受贿罪,同判死缓;

2008年,湖南省审计局对湖南省工商局局长张汉良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发现“长沙市工商局新办公楼8200万建成2700万卖出”以及其他工商局财务收支问题。

2009年,新任局长刘国湘获选湖南省十大杰出经济人物特别贡献奖,随后被指发红头文件要求全省2万多名工商干部及家人投票。

2019年1月,接任刘国湘的李金冬因严重违纪被撤销党内职务,降为二级巡视员。

2018年10月,湖南省市场监管局成立,由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向曙光担任局长,原食药监局局长刘湘凌担任书记。当前现任18位局级领导,包括李金冬在内,人数占了一半的工商系统仅余4人。

图片
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大楼

湖南仅仅是一个缩影。在工商系统受困于历史和转型之时,质检和食药监系统则顺应国家监管转型大势,不断扩权。

2001年,质检系统升格为总局,2013年,食药监升格为总局,两大机构与工商总局实现平级。

张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转岗工商总局,也成为了1989年以后24年来,首位有多部委领导经历,也是首位非湖南籍的工商系统一把手。

图片
张茅,山东巨野人,曾于2013.03-2019.05年执掌工商(市场)系统

而张茅最重要的任务,一是激活工商系统,推动工商系统监管转型;二是保证2018年机构合并顺利,不让工商系统老的作风影响到新时代。毕竟,工商是除了公安以外,公务员数量最庞大的部门。

持同样目标的还有长期在发改系统工作、从国务院副秘书长任上来到食药监总局的毕井泉。

图片
毕井泉,黑龙江庆安人,曾于2015.01-2018.03担任国家食药品总局局长,2018.03-2018.08担任市场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而三总局中,唯有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始终在任。

图片
支树平,山西怀仁人,曾于2010-2018年执掌国家质检总局

最终机构改革后,经过一番博弈,市场监管总局领导中,除了局长张茅,人数最庞大工商系统仅和成为正部级刚刚5年的食药监总局打平,质检系统占据近一半席位。

回过头来,2015年淘宝炮轰工商总局主管司长,反而助推了工商系统改革、加快了工商系统监管机制的完善,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拒机构合并的声音。

04


2015年,羽翼已丰的阿里胜了措手不及的老工商,但也警醒了整个监管部门,随后几年,在看似一片平静下,整个监管体系加速完成了底层革新。

步步为营,力量蓄积。

一是电子商务法5年4审终于在2018年8月审议通过。

按照常规,一部法律最多经过三审,而电子商务法却是少有的4审,并且一审、二审稿的差异堪称重写了半部法律。

电子商务法制定如此之难,不仅仅因为电子商务是一件新事物,同样等级的《网络安全法》也不过1年半时间三审通过。

图片

其关键在于《电子商务法》牵扯到的部门实在太多,利益实在太大,更是资本扎堆的地方。仅2018年,中国电商交易额达31.63万亿,网络零售规模猛增至9万亿,当年的GDP也不过91.9万亿。

因此,仅仅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体系,在中央就有12个主要部门,多头监管极为突出,监管就是权力,谁都不愿意轻易放手。

没办法,最终电子商务法起草组直接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成立,由国务院十二个部门参加,具体哪些部门就不多展开了。

其中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成文第二十三条“电子商务经营者收集、使用其用户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中,一审稿是有“部门规章”四个字的,二审稿就没了。

这导致了什么?导致加重了经营者尤其是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同时网信办的个人信息立法效力将大打折扣。

2015年一审,2017年二审,中途发生了啥?

图片

二是监管融合,多头统一,反垄断职权实现了单一部门统管。

在小镇之前关于立法的一篇文章里拿反垄断举例过,后来被404了,在此不展开了。

简单地说就是工商总局、商务部、发改委3家各自通过制定规则抢占反垄断职权,纷纷成立自己的反垄断司局,这也是《反垄断法》早在1994年就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结果直到2006年才提交首次审议的关键原因。

而2018年机构改革,终于实现了把所有反垄断职权统归市场监管总局一家,进行反垄断执法就不需要跨部门沟通了。

三是打造监管基础,摆脱地方和部门限制。

在2015年以前,关于电子商务,尤其是关于淘宝怎么管,也是一个难题,最根本的就是管辖权问题。

按照旧有的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很长一段时间,杭州工商系统承接了所有关于淘宝的监管。

至于淘宝和杭州乃至浙江的关系,就不再赘述了。

这种监管模式,使得2015年阿里与工商总局之争时,工商总局网监司只能采取抽样的方式,因为其无法获得足够的电子证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在2015年,痛定思痛的工商总局授权北京市工商局开发全国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网络交易平台监管系统,实现电商跨区域和跨部门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360公司成为该系统共建企业。

四是限制人才流失。

2018年8月,中央巡视组公布了在商务部的巡视情况,其中点名批评了商务部干部流失问题突出,还有的反垄断局处长“流”到垄断企业。

具体流向哪里就不多说了,商务部是少数有离职公示制度的部委之一,可以自行查询。

图片
如2016年,商务部就有23人辞职,其中3人来自反垄断局

客观的讲,商务部是极为特殊的一个部门,源自对外贸易部,是中央部委最贴近市场经济、最了解西方资本运作的部委,出来的干部非常受企业欢迎。

不单单商务部,其他如发改委、外交部、交通部、证监会等等各部门在2010-2015年前后干部流失极为严重,也对原来的监管体系产生了冲击,无他,这些人都是骨干,太了解政策制定、监管了。

2018年后,中央部委干部离职受到了更为严格的控制。

五是市场环境变化。

监管方变得越来越团结的同时,资本方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各路资方人马开始自相残杀起来——增量到顶、存量博弈的时代到来了。

比如2017年京东状告阿里垄断,2018年阿里称“假货在向拼多多转移”,接着阿里和京东一起针对拼多多等等,之后阿里系和企鹅系电商又相互给对方负面新闻添砖加瓦,斗得一塌糊涂。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向各个领域的扩张后,大数据杀熟、培养习惯再收割等等玩法经过网约车、外卖后被民众熟知,互联网行业社会风评相比2015年有了巨大滑落。

上述五点相累积,到了2020年,监管和资方的攻守之势,变了。

天时地利人和,从互联网资本转到了监管部门。

一切,只等那个关键的信号——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发令枪已响。

04


中国的监管从来不会刻意针对谁,就像《电子商务法》强调的,线上线下交易行为一视同仁,希望实现的是更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更好的为人民谋利。

比如打假,在加强打假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也在禁止职业打假。2019年11月,专门出台了《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

反垄断也是一样。

相比互联网企业,国资和传统行业反而是最先受到反垄断调查的,只是少有传播罢了。

比如被称为中国反垄断第一案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垄断中国宽带入网市场一案,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进行了调查,迫使两家承诺整改,放弃价格歧视,推动中国宽带网速更快、价格更便宜。

自此,中国互联网业才迎来了真正的腾飞。

图片

而就在1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刚刚开出2021年的第一个反垄断大罚单,对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重罚1.007亿元。相比阿里三笔罚单才150万,堪称宽容。

正因为过去批判国企垄断、批判传统行业垄断,才有了今天可以向互联网等新兴垄断挥剑的基础。

垄断本无错,错在于是否利用垄断地位谋求垄断超额收益,限制和破坏竞争,而这正是我国反垄断法的两个要件。

可以垄断,但是要有利于市场、有利于人民,反垄断不是要反对企业做大做强,而是要反对为富不仁、大而作恶。

比如互联网领域,之前迅速扩张时国家一直提供各种便利,也希望中国产生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但是互联网企业做大以后利用大数据、用户优势倾轧对手、强迫收购,两头杀,那就不对了。

就像滴滴,打着更方便人民出行的旗号,前期补贴揽客,获得超过九成的市场垄断地位后,恶意调价,两头压榨司机和消费者,这样的不反对怎么对得起人民?

做饭需要买把刀没错,拿着刀去伤人,就必须执法了。

这次阿里反垄断之所以舆论这么大,也与公众情绪有关。很多企业为恶,大家虽然会骂,但心里觉得也正常。而阿里在大家印象中,一直是有底线的,对阿里的期待也是正向的,突然阿里一下子与民争利,才有了“屠龙少年变恶龙”的说法。

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媒体时代到来,使得阿里的传媒公关布局不再稳固,以至于负面消息越来越难压下。

图片
阿里的传媒公关投资版图  摘自势场

正所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也希望阿里经此波折,能够捡回那个屠龙少年的梦想,毕竟很多人都还记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豪言壮志。

国家也不想一锤子打死,正如对阿里巴巴展开调查时所说的,“加强反垄断监管,恰恰是为了更好规范和发展平台经历,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以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也是为什么,调查当天即结束。这是罚酒之前的敬酒。

我们是为了国家整体宽松的营商环境,暂且给一次自查的机会。如若敬酒不吃,那就得吃铁拳了。

今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即将在5月1日实施。而阿里今天的重罚,正是实施前的一记响亮的先声。

下一个,又会是谁?

05

时间拨回2021年1月20日。

怒怼监管风波时隔三个月,马云终于再次现身,线上出席了“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马云提到:“这段时间,我和同事一直在学习和思考,我们更加坚定了全身心投入教育公益的想法。”

图片

对于1964年教师节出生的马云,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回归当一名老师的初心。

阿里的初心在何方?诸多互联网大佬的初心又在何方?

正如人民网发声强调的“从来没有什么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希望诸多资本们,能够好好体悟,身处的这个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梦想又是什么?

中国有最广阔的市场、最宽松的发展环境,但也有最严苛的底线,那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6:57 | 只看该作者
杰克马被罚180亿,早该如此


原创 吴鹏飞  吴鹏飞观点  今天

这两天,国家市场监管局对阿里巴巴开出180多亿元中国第一网络罚单,对其垄断经营进行处罚的消息,传遍了网络,大快人心。很多读者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罚得好,罚得快、罚得重,很好很好,早该如此。

关于这个问题,我多次表达过看法,就在三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组文章,名为相马经系列,其中有一篇重点谈到这个问题。那时候的观点,和今天的观点,并无二致。所以我干脆把当时的文章拷贝在这里,再次表明自己的看法,供读者参考。

我批评马云的文章,受到了绝大多数读者的支持,只有个别人在后台留言反复为马云贴金。当然,也有少数善良的读者,提到马云创业之初到处融资,得不到认可。后来是日本的孙正义慧眼识英雄,给了马云几千万美元的风投,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商业奇迹。

所以这些读者认为,阿里巴巴后来由最初支持的日本、中间加盟的美国资本联合占有70%以上的股份,并且持续世世代代从中国获得千倍、万倍、亿倍的利益,是情有可原的。当时中国的资金都没有这个胆识,活该人家眼光远大的资本赚大钱,我们不应该指责马云。

我不能不说,持这样观点的读者,很有一点规则意识,很有一点慷慨精神,但是这种大度用错了地方,就近似于糊涂了。虽然马云在创业中的关键时刻,确实得到了美日资本的雪中送炭,但是中国各种资本、包括金融机构在马云发展过程中,也给予过数百亿规模的支持。

并不是说,只有美日资本在支持阿里巴巴的成长,更不是说在它所有的成长关节点,中国资本都在袖手旁观。不过公道地说,美日资本因为处在互联网先行地区,对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巨大发展前景,比中国各类资本更有经验,更有眼光,更有魄力,这确实是事实。

但是,我认为,马云的疯狂发展,除了他借助了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势之外,除了互联网自身的超强几何繁殖功能以外,除了中国经济发展为互联网企业培植了肥沃土壤以外,除了马云自身的商业才能之外,阿里巴巴的神话,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监管观念落后。
图片

我们监管观念的第一个落后之处,是对互联网企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比如,我们对金融业、能源业、汽车业、通信业、铁路业、农业、敏感的高科技领域等等,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设置时间、准入、股比等方面的严格限制,阻止外资的随意进入。

这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产业涉及到国家的战略安全,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涉及到在关键时期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涉及到外国资本可能控制国家命脉,可能大规模轻易地攫取中国的利益,转移中国的财富,所以国家在这些行业和领域的监管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但是在互联网方面,我们从一开始就将它看成一个公共工具,一个普惠平台,一个创新领域,而放任了它的无序发展,忽略了它对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监管严重滞后,伪劣假冒、隐私泄露、偷税漏税、言论失控、金融诈骗、企业急剧膨胀,外资疯狂进入均未得到制约。

我们监管观念的第二个落后之处,是对外资大规模介入互联网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外资大规模进入互联网的危害至少有三,其一是外国资本控制了互联网言论,很多网络言论阵地对舆论的导向、对民意的引导,实际上掌握在外国资本家手里,他们会封杀他们不喜欢的言论。

这显然是政治安全的最大隐患。其二是外国资本掌握了中国的大数据,包括民意、消费、文化、习惯、风俗等等,这等于中国的底牌掌握在他们手里,此为经济竞争的最大隐患。其三是外国资本由此疯狂掏空中国,马云集团的市值已是中国GDP的16%,还不令人震惊吗?

我们连参股美国的猪肉企业,都被以国家安全为由而拒绝,这可不是发生在特朗普任内。中国资本参股美国互联网龙头企业更是想都别想。所以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必须设置外资参股的上限,这不是什么创业救急之恩的问题,这是国家安全要求必须屏退外资的问题。

我们监管观念的第三个落后之处,是对互联网企业的垄断性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我们有些糊涂读者认为美日资本因为历史原因应该垄断中国互联网大企业,进而垄断中国互联网,这是不对的。对于小企业那是对的,对于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龙头企业,必须限制或赶走外资。

道理很简单,晋文公受到过秦国的资助,但他就位后也不能割让一寸土地;孙中山受到过日本人的资助,他不能因此就给日本人政治特权;中国革命也接受过苏俄的资助,但我们并不能与他们分享主权。美日资本早期资助过马云,不是永远在中国战略产业谋取暴利的理由。
图片

如果我们以企业创建之理推论国家安全大事,那就是庸人之见了。马云其实很狡猾,他担心垄断电商被国家限制,所以把自己分成阿里、淘宝、天猫。但这是瞒不过严格监管的。马云们的垄断,实际上还造成了创新的死灭。因为任何创新都会被强大的外国资本扼杀或模仿。

我们监管观念的第四个落后之处,是对互联网金融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的认识不足。马云早期推出支付宝的时候,他心里是很不踏实的,他为了麻痹金融监管,声称支付宝只是为了服务网上购物的方便,等做大以后,一定会交给国家。我们的监管部门没有意识到它能做多大。

因此对它的交易额、居间服务收费、沉淀资金的管理,都没有进行真正的研究和管理,结果导致了它的疯狂发展。还延伸出了所谓的蚂蚁集团。这只小蚂蚁在上演蛇吞象的游戏,大量套取银行资金疯狂壮大,以小额贷款疯狂鼓励透支和高额贷款利润,挑战国家金融秩序。

马云一是利用一点外资挟洋自重,二是吸纳权贵和国企微量资金为自己壮胆,三是自己和狐朋狗友拿出很少的资金,四是套取国家银行的巨量资金,以此绑架国家和政府,充分利用监管的缺位大发横财,反过来他还讥讽监管过度,完全是小人得志的嘴脸,理当掌嘴。

我们监管观念的第五个落后之处,是对互联网企业危害实体企业发展的认识不足。美国的电商销售,不及中国一个零头。在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没有中国马云之流推动的如此疯狂的网上购物。他们利用各种方法,培养一代中国人拼命透支,不停地买买买。

互联网电商的畸形发展,一点也不值得骄傲,众多媒体的无脑儿天天跟着惊叹什么双十一天文数字的销售,不知道这样的模式,使全中国无数家实体商业、实体销售产品被冲垮,本来可以养活一个个中产之家,无数企业的实体商业,变成了所有利益汇入两三家电商巨头。

互联网电商的恶性发展,解决了几十万人的电商就业,解决了几百万物流小哥的就业,却让几千万人失业、几亿人生活堪忧。外国人不疯狂发展电商,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如何提高门槛,加强监管,打击垄断,鼓励更多实体商业加电商发展,是国家要考虑的大问题。

综上分析,马云的超高速发展,有马云个人商业才能的原因,有外国资本早期扶持的原因,有中国互联网正逢高速发展时期等原因。但最重要的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监管严重滞后,几乎是放任一群人在肥美的大中国的互联网草原上免费养马,养很不地道的杰克马。180亿元的罚单,我希望是一个开始,是中国对互联网恶霸无序与垄断经营敲响的丧钟。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17:15 | 只看该作者
刚刚!马云事件再爆大料!真相刷屏!!


要参君  每日财经精读  昨天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阿里巴巴被罚了180多亿之后,蚂蚁集团今天又被约谈了。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
图片
我看了一下,有五大要点。其中:
1、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

2、打破信息垄断,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障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

3、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4、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

5、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
上面这些话都是金融术语,如果翻译成大白话,最有杀伤力的,当数以下三条:
1、“花呗”业务基本判了死刑。
大家都知道,“花呗”本质上就是虚拟信用卡,以往消费者在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时,“花呗”业务是直接嵌套在支付链路中的。
现在,央行要求支付宝断开与“花呗”的不当连接后,那么“花呗”业务,基本上没有存在的土壤。
当然,下一步微信支付可能在淘宝上用了,这是后话。
2、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换句话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你要么做金融公司、要么做科技公司,你不能又赚金融公司的钱,又享受科技公司的宽松监管;
这条是重中之重,直接影响了对蚂蚁集团的估值。
去年蚂蚁集团IPO计划被叫停后,围绕着后续的整改方案,市场普遍预计有三种可能:
一是小打小闹的整改后,继续按原定方案上市并按科技企业估值。当然自从去年监管定调后,这种可能性早已不复存在。

二是进行业务拆分,科技归科技,金融归金融,两块业务分别估值。这是蚂蚁集团方面极力争取的方案。

三是整体设立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业务全部纳入金融领域接受监管。对于蚂蚁而言,这是最不利的方案。
此次央行明确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说,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这一下,3万亿的估值已经一去不复返,保守估计需要打5折,甚至更低。
3、蚂蚁集团降低业务杠杆率,不能无限搞ABS,搞“钱生钱”。
按照监管要求,未来蚂蚁集团的杠杆率最多只能达到12.5倍,应该说,蚂蚁集团业务、利润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已经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
国家金融安全是第一位的,去杠杆降风险是首要目标,你做得再大也不能成为既成事实。
毕竟,金融可以创新,但必须是监管下的创新,这些创新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违规之实。

马云又被打了一锤!
应该说,这次监管层约谈蚂蚁,字字句句,都打到了蚂蚁的痛处,就像点穴般精准、直接!
要知道,蚂蚁一年大赚几百亿,是怎么赚的???蚂蚁上市估值一下子干到将近一百倍,又是什么逻辑?
给你们看点东西吧:
1、花呗和借呗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行小贷公司之实,诱导消费,透支未来。
你们翻看下去年8月25日晚,蚂蚁集团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的招股文件,里面首次披露了蚂蚁的收入数据。
数据显示,2019年蚂蚁集团一整年的营收是1206亿元,其中数字金融科技服务费收入677.84亿,占比56.2%。
什么叫数字金融科技服务费??数字金融业务分为微贷(花呗、借呗、网商贷)、保险、理财三部分,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418.85亿元、89.5亿元、169.5亿元。
其中,微贷业务,也即是花呗和借呗贡献的营收占比最高,将近40%,是最大头的组成部分!!
图片
说白了,花呗借呗,主要盈利模式,还是微贷业务赚钱,更多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甚至有鼓励年轻人超前消费的之嫌。
虽然说没有借呗和花呗,也有信用卡,照样超前消费,但花呗和借呗对年轻人的诱导太明显了,趁人不注意直接选择默认付款方式为蚂蚁花呗。
图片
但是鼓励过度消费的后果呢?最终只会让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买单——这是监管机构万万无法容忍的。
2、蚂蚁自有资金也仅有400多亿;但却放出了2万亿的贷款,50倍的杠杆,背后是惊人的高杠杆!
这个50倍的杠杆放贷,是怎么做到的?我们知道一般你有400块钱,你就算全借出去也仅有400,是不可能做到借2万的 。
招股书显示:蚂蚁已与20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双方共同服务了7.29亿数字金融平台用户和2000万小微商家。花呗借呗成为用户使用最多的普惠型消费信贷产品,过去一年服务用户5亿 。
5亿花呗、借呗用户都要“ 借钱 ”,就算一人借80块钱;400亿就没了。。
为了能够借更多的钱给用户们,蚂蚁采用了一个“ 联合放贷 ”的模式。
按照现在蚂蚁400多亿,却借贷了2万多亿给用户的比例进行计算:
大概就是:你借10000块;蚂蚁出200块,银行出9800元;
你借2万块,蚂蚁出400块,银行出1.96万;
你们借了2万亿,蚂蚁就只要出400亿,剩下的1.96万亿都是银行们垫的。
......
贷款给这5亿人以后,赚了钱,赚了利息;蚂蚁分大头,银行分小头。如此循环往复,杠上加杠,凭借400多亿的自有资金,却放出了2万亿的贷款。
图片
看到这里,我估计懂点金融风险的粉丝们,应该已经看出问题了。
打个比方,你同事要是今天抵押2万块钱给你,跟你借100万;他说我出去放贷,一年能赚10万;到时候我们一起分钱,赚钱。。
你敢借吗?大概率不敢吧???
所以,为什么马爸爸要炮轰巴塞尔协议?因为不想接受监督。蚂蚁金融以10亿的资本金运作一个次级贷款池,通过反复加杠杆,最终放大到上千亿规模,杠杆率能达到数百倍。
然而,金融业的风险,那可是牵涉每一个普通人,支付宝用户超过了10亿。如果上市,还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股东。
要知道,任何金融,本质上都是信用、杠杆、风险,就算是所谓金融科技、金融创新,都只能转移风险,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风险。
蚂蚁集团也只能转移风险,绝对无法消灭风险,最多可以隐藏并延后风险,但早晚要一并爆发,导致恐怖的系统性风险。
把风险转移到谁的头上?
自然是转移到认知程度最低的普通民众头上,因为他们辨别风险的能力最低。
所以,现在国家要求蚂蚁们降杠杆,不能无限搞ABS,这相当于给蚂蚁们画上了业务高压线,防止他们把利润留给了自己,却把亏损留给了民众,把风险扔给国家!
3、马云鸡贼,明明是金融业务,非改名“蚂蚁科技”,蚂蚁上市,居然搞出了100倍的估值,差点就狂割韭菜!
现在,国家把它明确定位为金融企业,从此以后,它们以后将享受银行级别的监管待遇,再无野蛮生长。
如果按照金融企业来定价,那蚂蚁的估值,可到不现在的90多倍,要知道,像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这样的龙头零售银行,估值也就10倍出头,蚂蚁明显太高了。
经过此番“戴维斯双杀”,市场对他们未来盈利的预期,自然也会水落石出,等到真的上市了,蚂蚁估值和现在比,很可能要打个对折或更多。
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阿里和蚂蚁真想当一家百年企业,短期来看现在是挨了一刀,但如果能吸取教训,踏踏实实去干正经事,把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群众的利益统一起来,长期来看这次暴击对它不是坏事!!

布罗代尔说过一件事,他说“资本和市场是相互吞噬关系,如果资本占据优势,他会勾结政府,创造波动,依靠垄断获得暴利,反正从这以后不再有公平市场可言”。
阿里这些年其实就是典型的“泥腿子上岸”,消耗了大量的国家政策和支持,赶上了红利,再加上他们自己也艰苦奋斗,成就了现在的规模。
但是看他们这几年的表现,明显是不想再干累活了,他们想进军金融,以前的“收租”满足不了他们了,开始追求更爽的“收息”,毕竟这个流转快来钱猛。
再加上马云们成功太快,短时间内获得了太多的财富,获得了太高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任性了!
什么最后悔创立阿里,说我对钱不感兴趣,说996是福报,还拍什么装笔电影,搞什么湖畔大学,和一些明星混在一起瞎折腾,简直膨胀得不像话了。
所以,昨天罚单下来以后阿里某个张总来一句说这次事已经过去了,不会有太大影响,给人一种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感觉,我当时就觉得,这事情还没完全解决。
果然,今天央行的约谈来了,就是要告诉你:在中国,做生意赚钱可以,但不要太嚣张,不要以为企业做大了,就可以逃离监管、为所欲为,什么时候真正意义上整改好了老老实实当企业家,什么时候再来谈你的福报。
要知道,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
在中国,做生意赚钱可以,但不要太嚣张,得按规则办事,任何妄图挑战规则权威的幻想,都注定,且一定!会被消灭!!
阿里和蚂蚁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超级巨无霸。这一次被国家单独拎出来,在全国人民、老百姓面前,公开处罚整改!
这是一次,对于整个中国企业的警示教育!!对于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企业,将产生非常非常深远的影响:
国家允许你们做大,但你必须要听话!不能忘本,更不能得意忘形!不要以为做大了,就能目空一切,电商行业如此!外卖行业也是如此!制造业更是如此!!
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小企业,更伤害了人民的消费权力!等于完全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这样的“ 赚钱方式 ”;已经严重偏离了国家一开始的初衷!
请记住!中国宪法1954年当时制定的时候,开篇第一段话,就重点写明过: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在中国,任何站在人民群众对立面,任何试图“ 剥削 ”老百姓,把风险留给国家和全民,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行为!
都无法长久、难以持续!
都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不得善终!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4-13 21: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不需要洛克菲勒!


原创 良文师先生  良文师  昨天


看到阿里被罚款182.28亿的时候我被逗乐了,因为这个数字总感觉有内味儿…

阿里对8这个数字十分迷恋:

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码是1688

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的代码是BABA

2019年再次在香港上市的代码是9988。

总之横竖都得沾上“8”。

但这次的182.28,却感觉像是有意要让你知道:

到底谁是2,谁才是8?!

阿里被罚,是老马的福报。

即便没有之前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嘴炮儿,也迟早会有这一天。

不是阿里也会是其他巨头,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因为中国不需要洛克菲勒,也不允许出现洛克菲勒或者摩根这种超级垄断资本巨头。

从今往后,巨头们为了争抢赛道而疯狂烧钱、恶意补贴、跑马圈地、封杀异己,等垄断市场之后再关门打狗、杀猪抽血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所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能及早触发问题并解决,更有利于长期稳定发展,倘如等到病入膏肓,再想矫正就来不及了。

做企业跟做人一样,年轻的时候点犯错误是好事。

老马的目标,不是要做一家102年的伟大企业吗?

对中国今天的互联网江湖来说,阿里很大,但要放到102年的时间轴上横向去看,阿里还很年轻。

年轻人犯了错误,被家长管教一番,回到初心和正轨之上,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这不是福报是什么?

这次事件,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

今后的互联网江湖,将会越来越有规范和秩序,擦边球将越来越难打,这次杀鸡骇猴,难受的并不仅仅是阿里一家,后面一堆大佬腿脚发软。

前几天拼夕夕创始人辞去董事长职务,跟这次警示很难说没有关系。

毕竟,如今的拼夕夕年度活跃数据已经超过淘宝,坐上了电商第一把交椅,所谓高处不胜寒,在激流勇退这点上,黄峥当真是得了其授业恩师段永平的真传。

阿里这次挫折,对社会、群众、行业,以及阿里本身,都是好事。

市场监管总局对其做出的行政处罚,是依据最新的《反垄断法》第47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完全有法可依。

罚款额度,是阿里去年5097亿营销额的4%,按照第47条的“处以上一年销售额度1%以上10%以下的罚款”,也有理有据。

这就是法治的好处,凡事大家按规矩来,童叟无欺。

一定程度上讲,这次并不算重罚,而更像是高高举起,用最合适的力度放下。

目的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逼资本们去往高科技领域等轨道,更好地去做技术创新,更好地利用技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整天盯着群众们小区里的蔬菜摊。

倘若真要一棍子打死,那就不是罚个百八十亿的问题了。

要知道,《反垄断法》第47条当中,可是铭文规定:

经营者违法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真要往死里收拾,那将会“没收违法所得”,而不是罚点钱这么简单了。

所以我们看到,阿里集团第一时间做出表态: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相比六年之前,2015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报告时点名淘宝那次,阿里的激烈“叫板”,这次的态度可以说十分“温顺”。

说到底,是因为时代变了。

监管、社会、群众心态、舆论风向,包括阿里自己,都不是六年前的光景了。

阿里从屠龙少年,长成了巨龙本尊。

监管从懵懂滞后,到逐渐成熟完善。

群众从新科技应用的受益者,变成了各种套路的受害者。

舆论从对各种“爸爸”和“老公”的吹捧,到逐渐回归正道,开始弘扬正气,推崇那些真正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国之栋梁。

这一切都反映出,国家在崛起和复兴的道路上,步伐迈得越来越稳定和成熟。

政府能控制住资本,是社会和人民之幸,比如正是因为普京对金融寡头的重拳出击,才保住了俄罗斯大量国家资源不至于外流和旁落。

一旦政府被资本绑架,就会像明朝末年或如今的美国一样,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在极少数群体之中,最后击垮国家经济和税收,导致帝国崩溃。

唐朝末期严重的土地兼并,明朝末期文官集团对朝廷的架空,以及今天美国犹太金融寡头对国家的吸血,最终导致的结果,都(将)是政府被掏空并最终垮台。

如今拜登天天嚷着要加税,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越富有的利益集团越能避税,穷人又没钱,美国政府入不敷出,只能不停地向美联储借,借得越多越还不上,永远无法摆脱被犹太资本绑架的命运。

反垄断的意义,正是为了避免社会财富过度向极少数人手里集中,从而加剧贫富差距。

前些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需要新兴互联网企业狂飙突进甚至野蛮生长,但在如今存量相争的内卷背景之下,阿里的事情不会是个例,更不会是最后一家。

反垄断是资本壮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面临的境遇,美国的微软、谷歌、脸书也都曾遇到过类似情况。

早在2019年,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就在一项针对新技术巨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四家科技巨头,已从“富有挑战精神的初创企业”转变成为“我们曾在历史上看到过的如石油大亨和铁路大亨那样的超级垄断者”。

像谷歌、脸书、推特这种挟持全球流量,充当民主党宣传工具,滥搞双标,动辄就制裁或封杀异见,甚至强大到可以肆意封杀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随便制裁其他国家的国际互联网巨无霸,其实更应该被重罚。

它们应改被全世界政府联合起来一起重罚。

阿里本次的罚款额度看起来挺吓人,但跟2018年欧盟对谷歌的43.4亿欧元罚款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话说回来,在中国,哪家公司最像谷歌呢?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9#
 楼主| 发表于 2021-4-14 20:25 | 只看该作者
阿里需要一次触及灵魂的反思



作者九边




本来是准备写几条发微博来着,后来写得有点收不住,干脆,写长点,大家随便看看吧。

1、中国一直在说一件事,“先富带动后富”,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其他发展中国家一直重演的一个过程是:“外资进入->经济发展->本土富人出现->人力成本提高,经济发展压力变大->外资和本土有钱人一起撤离”,这也是为啥除了儒家文化圈,其他发展中国家很难发展起来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富人跑的不行,儒家圈里的富人心态往往不一样,而且国家干预力度很大。

2、我们国家其实一直也在跟这种趋势做斗争,一般不让外资和私人进入核心领域,你只能去干脏活累活赚钱,而这类活往往又跟本国深度绑定的,想跑非常难。而且避免先富基层进入“躺着赚钱领域”,如果他们开始“躺赚”,谁来带动其他人?

3、阿里这些年其实就是典型的“泥腿子上岸”,消耗了大量的国家政策和支持,赶上了红利,再加上他们自己也艰苦奋斗,成就了现在的规模,但是看他们这几年的表现,明显是不想再干累活了,他们想进军金融,以前的“收租”满足不了他们了,开始追求更爽的“收息”,毕竟这个流转快来钱猛。

4、对待商家也是简单粗暴,直接拿出垄断气势来,让大家选边站。如果以前是通过自己的服务吸引大家来自己这里,现在就是“你不来我弄死你”。

5、现在做电商的说马云好得越来越少,主要是那个直通车,越来越贵,很多企业每年赚的钱,基本都交了直通车,但是如果不买直通车的流量,最后也赚不到钱。有种感觉,马云消灭了一部分中介商,他自己做上了中介商,消灭了一部分线下房东,自己做上了线上房东。这玩意的本质是房东们集中到一个公司名下了。

6、现在不是“破鼓万人捶”,而是长期积累的怨气开始爆发,毕竟你那么大的企业,只顾自己赚钱是不行的,你还得承担起对应的社会责任来,得去海外开疆扩土,得去研发新技术,创造更多就业,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你这些事做了吗?你啥都没做,只想着“躺赚”,不挨骂才奇怪。

7、阿里有那么一段时间确实是想做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去海外扩展,跟亚马逊在海外一较高低,但是他们这几年明显消极了,毕竟,既然搞金融做垄断可以赚到大钱,为啥要去海外担着风险累死累活呢?而且还容易惹怒美国。大家注意下,企业变大有很多优势,但随之而来的是那种惰性,如果没人管,它可能任由那种惰性吞噬它自己,或者变成一个寄生虫。

8、挨骂了也不是坏事,创新这玩意是逼出来的,过得太爽的人很难有什么正经创新,所以你没有压力,大家给你点压力,反正别想不承担义务只享受权利,哪有那么好的事。

9、这次的罚款对于阿里来说基本是罚酒三杯,没啥伤筋动骨,看了一会儿美国那边的分析(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罚了百八十亿,咱们看着多,不过远远低于美国那边的预期,而且他们最担心的不是罚款,而是直接把阿里给拆了,美国历史上干过好几次这种事,被判定垄断后进行拆分,所以大家之前以为中国这次可能也会重拳出击,现在这点罚款基本是不痛不痒的。不过可以起到一个好的警告作用,第一次犯错往往不会下重手,也希望阿里和其他巨头能吸取点经验。

10、布罗代尔说过一件事,他说“资本和市场是相互吞噬关系,如果资本占据优势,他会勾结政府,创造波动,依靠垄断获得暴利,反正从这以后不再有公平市场可言”,我之前写俄罗斯的时候用过一次这段话,美国的军火市场也差不多,商人操作政客进行采购,商人操纵议会去打仗,自产自销,可见这话其实在哪都适用,我们得竭力避免资本太过强大,以至于没啥市场可言。

11、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金融寡头别想操纵政府”。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这个趋势,金融力量做大后,就开始修改法律游说政府,最后尾大不掉。

12、下一步要避免美国那种旋转门,就是那种商人去做官,官员再去大企业任高管,这个不多说,大家都懂。

13、阿里短期来看挨了一刀,如果能吸取教训,踏踏实实去干正经事,把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群众的利益统一起来,这次暴击长期来看对它不是坏事。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0#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20:48 | 只看该作者
路透:蚂蚁集团正在探索马云退出的途径

星源观察



4月17日,路透社引述三名消息人士报道,蚂蚁集团正在为创始人马云寻求剥离其在这家金融科技巨头的股份、放弃控制权的选择。

路透社首次报道了最新一轮会议的细节,以及有关马云通过复杂的投资工具结构控制蚂蚁未来的讨论。《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1月2日,即蚂蚁原计划上市(11月5日)的前几天,马云在与中国监管机构的一个非正式会议上说,“蚂蚁的这些平台,只要国家有需要都可以拿走”。

据了解监管机构的想法和与蚂蚁集团关系密切的知情人透露,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PBOC)和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银保监会(CBIRC)的官员在1月至3月期间分别与马云和蚂蚁集团进行了会谈,讨论了马云退出蚂蚁的可能性。

蚂蚁集团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马云在蚂蚁集团的股权剥离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讨论过。”

报道称,一位与蚂蚁集团有关系的消息人士称,该公司希望马云持有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股份可以出售给蚂蚁或其电子商务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现有投资者,而不涉及任何外部实体。

但另一位来自公司关系的消息人士表示,在与监管机构的讨论中,马云被告知,他将不被允许将所持股份出售给任何与他关系密切的实体或个人,而是必须完全退出。该消息人士称,另一个选择是将其所持股份转让给一家国有投资机构。

两名了解该公司想法的消息人士表示,任何举措都需要得到监管方面的批准。

控制权

尽管马云此前曾辞去公司职务,但他仍然有效控制着蚂蚁集团,并对阿里巴巴有重大影响。

根据蚂蚁集团的IPO招股说明书,虽然马云只持有蚂蚁集团10%的股份,但他通过相关实体对公司行使控制权。

招股说明书显示,马云的投资工具杭州云铂控制着另外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合计持有蚂蚁金服50.5%的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杭州云铂可以决定与蚂蚁金服务相关的一切事宜,并行使三家实体的联合投票权。

招股说明书显示,马云持有杭州云铂34%的股权。

一位与公司有关系的消息人士表示,马云“很有可能”出售其在杭州云铂的股权,从而退出蚂蚁集团,最终为这家金融科技公司更接近于完成重组和重启上市铺平道路。

路透未能联系到杭州云铂置评。蚂蚁集团没有代表杭州云铂发表评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05 , Processed in 0.2399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