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已转移战场,胜负大约在冬季
原创 静思有我 静思有我 2022-09-12 21:58 发表于湖北
今天来说一说俄乌冲突。
很久没说俄乌冲突了,因为从7月2日俄罗斯攻占乌克兰卢甘斯克州的西昌斯克以后, 俄乌冲突在地盘的争夺上就没有特别大的新闻,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仗好像越打越没什么戏了,俄罗斯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乌克兰也号称发起了几次反攻,但也没有什么大新闻。
能够在人们脑子里面留点印象的大约是:8月7日,俄罗斯摧毁了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的一个存放着4.5吨弹药的仓库。8月12日,俄罗斯使用“口径”高精度远程海基巡航导弹,打击了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州的弹药库,这个弹药库存放着美国和欧洲国家提供给乌克兰的反坦克导弹系统、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和武器系统的炮弹。8月17日,俄罗斯又通过高精度武器,对乌克兰斯拉维扬斯克的一个弹药库实施打击,摧毁了3000多枚122毫米口径的炮弹。
总之,俄乌冲突给人们的一个印象就是,俄罗斯在打乌克兰的弹药库,在地盘上没有新的收获。
不仅没有新的收获,反而还有损失,最新的消息是,9月10日俄罗斯从伊久姆和巴拉克列亚撤退。同时,乌克兰宣布反攻得手,夺回了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3000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普通的县的面积,这个规模应该还算是不小的。9月1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又重新控制了哈尔科夫州的契卡洛夫斯克。
有人说俄罗斯的这一次撤退是在憋大招,这个不好说。兵者,诡道也,谁也不知道交战双方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但至少从表面上看,从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进攻势头是在不断的减弱。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想擒贼先擒王,占领基辅,进而逼着乌克兰签下城下之盟。然后是3月31日从北部地区撤军,把军事重点放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再然后,就感觉他没有不断的扩大地盘,只是炸对方的弹药库。再然后,就是在地盘上反而还有损失,已经得到的地方,又被乌克兰夺回了一点。
这给人一种非常清晰的感觉,俄乌冲突的重点已经不在地盘上了,至少对俄罗斯来说是这样的。
那俄乌冲突的新的重点在哪里呢?
我认为,俄乌冲突的发展轨迹符合几乎所有战争的一般规律,那就是如果没有用闪电战的方式彻底解决问题,稍微拖上一段时间,接下来就是打后勤。
所有持久战的本质,最后都表现在后勤上的胜负。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中国和美军初次交手,到1951年的6月第5次战役结束。这个阶段是人们所常见的战争,具体表现就是争地盘,比如志愿军把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到了三八线,这花了8个月的时间。但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历时33个月,那剩下的25个月干什么去了呢?回答是:打后勤。
我在以前的节目里多次说过,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的25个月里面,中美双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都没有发生大的战役,而且战线一直稳定在第5次战役结束时的三八线附近,一直到签订停战协定。
在后面的25个月当中,中美双方一边谈判一边打后勤,美军不再对志愿军发起大的进攻,志愿军也没有主动向美军发起大的进攻,中美双方都在打后勤。具体表现是,美军在对志愿军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实施绞杀战。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不断的用飞机轰炸志愿军的交通运输线,而志愿军就展开了反绞杀战,成立了以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为司令员的志愿军后勤司令部。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推理,如果志愿军能够彻底打败美军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所实施的绞杀战,志愿军的后勤如果能够做到高枕无忧,志愿军完全可以把战线继续向南推进,乃至于把美军赶下大海。但是志愿军的反绞杀战大体上只是跟美军打了个平手,所以志愿军也没有办法把战线继续从三八线往南推进。反过来,美军对志愿军的绞杀战也没有取得彻底成功,只是跟志愿军打了一个平手,所以美军也没法把战线从三八线往北推进。
我们再说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当中,日本是怎么失败的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军参战了。可是美军在1941年才参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在1931年就开始,到1937年全面爆发,再到1941年进入战略相持,美军一直都没参战。美军为什么在1941年要参加呢?因为日本进攻了美军的珍珠港。
那日军为什么要进攻美军的珍珠港呢?在战略相持的时候,日军为什么要得罪美国这个大佬?为自己新增一个强大的敌人呢?
原因是日军在后勤上无法支撑庞大的战争需求了,尤其是石油。
所以,日本需要太平洋地区的石油,而这些石油大多被美国、英国等国控制。
所以,日本别无选择,只能跟美国开战。
我在以前的节目里多次说过,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核心,是中国自己,而不是美国。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在战场上拖住了日军,让日军的后勤出现了严重问题,最后逼得日本走投无路向美军开战,引火烧身。
所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坚持、死扛、死拖,最后拖死拖垮了日本。这背后的客观原因是毛主席在1938年写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日本是小国,中国是大国,所以我们虽然一时半会儿打不死他,但我们誓死不投降,最后把日本拖得半死不活,逼着它走上不归路。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原理,任何事情的内因都是根本的。
好了,不扯远了,我们说俄乌冲突。
俄罗斯不能迅速彻底的解决乌克兰战局,接下来恐怕只能跟美国和西方打一场后勤战。
从最直接的来说,8月份以来俄罗斯的大动作就是轰炸了乌克兰的几个弹药库。但这并不是俄乌冲突后勤战的主战场。因为乌克兰的弹药支持,乃至于政治支持、精神支持、舆论支持,都来源于美国和西方大约40多个国家。
所以俄罗斯的重点就用在打击那些支持乌克兰的美国和西方大约40多个国家。
那么俄罗斯是从哪里入手的呢?关键词是:天然气。
俄罗斯自然不是单从天然气这一个角度入手,但是天然气是最主要的抓手,也是最典型的代表,我们今天单说天然气。
支持乌克兰的力量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美国这块硬骨头俄罗斯很难啃得动,而且就天然气而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所以俄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欧洲,欧洲的典型代表是欧盟。
俄罗斯的逻辑是,如果能够彻底打败欧盟,让欧盟不再支持乌克兰,那么美国、乃至于加上英国和日本这些国家,都很难独立支撑乌克兰战局。
俄罗斯用天然气打击欧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的数据,2021年欧洲天然气的消费量为5,711亿立方米,其中自产2,104亿立方米,进口3,410亿立方米。
在进口的天然气里面。有1,844亿立方米来自俄罗斯,其中,通过管道从俄罗斯进口1,670亿立方米,用船运的方式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174亿立方米。
算总账,2021年欧州进口的天然气当中,从俄罗斯的进口占比达54%,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2%,也就是大约1/3。
我今天特别纠结具体的数字,因为只有看具体的数字,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这场博弈最终的走向。如果只是大而化之地说,可能给人的感觉比较模糊。
天然气这东西的用途非常广泛,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在冬天的时候要烧暖气。其实在夏天的时候照样也很需要天然气,因为欧洲有大量的天然气用于发电,2021年大约占它发电总量的15%。夏天天气热都要用空调,所以对电力需求很大。今年这个夏天中国有很多城市都进行了限电,核心原因也是因为电不够用。欧洲也是一样。所以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讲,天然气一年四季都要用。至于说家里做饭用点天然气,那是当然,不过用量不大。
不仅老百姓的生活要用天然气,工业生产也需要用天然气。首先还是说电。尤其是一些高用电的企业,如果没有电了,他就基本上要关门了。比如奥地利的一家玻璃制造商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玻璃制造商,现在关门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造玻璃的,造玻璃这事儿要24小时保持给玻璃熔炉通电,可是欧洲因为缺天然气影响了电力供应,不能保证24小时充足供电。再比如,欧盟有两家最大的金属冶炼厂也关门了,因为电价上升太多,成本太高,撑不住了。欧洲的电价大约跟去年比,是去年的10倍左右了。
天然气的应用还体现在它是原材料上,比如天然气是生产化肥的原材料。今年以来由于天然气短缺,欧洲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肥生产基本停滞了,从而导致世界化肥供应产生了9%的缺口。
总之,天然气很重要,而欧盟大约1/3的天然气依靠俄罗斯,俄罗斯今年不断的减少对欧盟天然气的供应,让欧盟压力山大。
在这种情况下,9月2日,俄罗斯宣布原本给欧盟供应天然气的北溪1号管道里面的涡轮机有问题,有可能会发生火灾,所以北溪1号彻底关闭,一点天然气都不供应了。
北溪1号每年给欧洲供应天然气590多亿立方米,大约占供应欧洲天然气的1/3。这个管道供应天然气归零,让人们联想到俄罗斯是否有可能把供应欧洲的天然气彻底归零。
如果彻底归零,欧洲扛不扛得住?欧盟抗不抗得住?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俄罗斯自己扛不扛得住?
从俄罗斯的角度,2021年俄罗斯出口天然气挣了555亿美元。俄罗斯2021年出口天然气大约2,400亿立方米,其中卖给欧洲大约1,800亿,占比3/4。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俄罗斯2021年的军费才659亿美元,大体上我们认为俄罗斯的军费就是靠天然气支撑的。而这其中3/4是由欧洲贡献的,大约400亿美元,这400亿美元接近俄罗斯2021年军费的2/3。也就是说如果俄罗斯彻底停掉了欧盟的天然气,那么俄罗斯2/3的军费就没了。
所以,这对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所以,俄罗斯要对美国和欧洲打后勤牌,停掉欧洲的天然气,首先要看自己的承受力有多大,所以我在以前的节目里多次说过,打仗打的是综合实力,有钱好办事、好打仗,没钱就难了。
有人可能会说,俄罗斯如果把供应欧洲的天然气数量归零,他可以多给他的朋友卖一点,比如多给中国卖一点,多给印度卖一点,这不就可以补回来一点损失吗?
这个说法需要从两个角度说。
第1个角度,假设中国从俄罗斯多买一点天然气,但是中国需要的天然气总量是一定的,从俄罗斯那里多买一点,那么自然就会从别的地方少买一点。比如中国2021年从澳大利亚进口天然气最多,其次是美国,那么如果2022年从俄罗斯多进口一点,自然就会从澳大利亚和美国少进口一点,那么澳大利亚和美国就可以把原本卖给中国的天然气卖给欧盟。
所以从数量上来说,俄罗斯多给他的友好国家卖一点,对欧盟少卖一点,最后绕了一大圈,欧盟还是可以把这个数量赚回来。当然价格的问题我们暂时不谈,这会儿只谈数量。
第2个角度,中国也好,印度也好,如果从俄罗斯那里购买了超出自己需要的天然气,自然而然可以转手再倒卖给欧洲。根据土耳其《新黎明报》的披露,今年中国仅仅中石化一家公司就向欧洲出售了至少45批次的液化天然气,占到了欧洲今年上半年总进口量的6%。所以,俄罗斯给自己的朋友多卖一点,给欧盟少卖一点,在数量上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只能在价格上发挥作用。因为像中石化那样从俄罗斯买了天然气再卖给欧盟,中石化肯定要加价赚点钱,网上开玩笑说“中国含泪赚了百亿美元,欧洲还要谢谢咱”。
所以从根本上说,如果俄罗斯在天然气问题上,想从数量上(不是从价格上)卡欧盟的脖子,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自己从总体上少卖一点。
总之,从根本上来说,必须是俄罗斯自己放血。想拆掉欧盟的东墙,再在自己朋友那里补自己的西墙,在数量上不大可行,在价格上还是有效果的。
但是在价格上,其实也是俄罗斯先自己放血,才能让全世界吸欧盟的血,因为他不卖给欧盟天然气了,把天然气多卖一点给中国、印度、土耳其这些国家,那价格必须要便宜,所以自己还是吃亏。说到底还是自己放多少血,才能吸别人多少血。
总之没有无本的买卖。
说到底,要想打别人,自己必须做出牺牲,最后拼的就是谁扛得住这个损失。所以我总是说,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所以我在前面的节目里多次说,打仗打的就是谁扛得住打。
这是我们在分析俄罗斯对欧盟开展天然气之战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的意思是说,朋友们不要简单的认为俄罗斯想打一场天然气战争,随时就可以打,打到什么程度很任性。不是那么任性,不是那么简单。
而且这种不任性,不简单,还有一个问题。
还是回到刚才谈过的那个问题上来,有人认为俄罗斯不给欧盟卖天然气了,然后把天然气多给自己的朋友卖一点,即便自己的朋友在转手倒卖给欧盟也让欧盟要多出钱,也算是打击了欧盟。如果愿意吃亏,是不是就可以任性地这么玩儿呢?好像不行。
原因是,即便俄罗斯想多卖气,他的朋友也想多买,不管他想买是买了之后自己用,还是买了之后转手卖赚差价,都还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个限制就是运输。道理也很简单,你想卖个东西给我,你怎么把东西交到我手上?没有了快递小哥,没有了物流,没有了快递柜,你就很难把东西交到我手上。
卖天然气也是一样。卖天然气靠两种运输方式,要么管道,要么用船来运。
我们先说管道,管道都是提前修好了的,每年的运输能力就这么大,临时修管道没有那么快。就拿中国来说,中国现在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主要管道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每年供气能力才50亿立方米。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年供气能力才50亿立方米的管道,即便让它满负荷运转,又能增长多少呢?比如增长20%也就是增长10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是多大的数字呢?前面已经说过,俄罗斯2021年卖给欧洲的天然气数量是1,800亿。10亿,在1,800亿面前,就是九牛一毛。
管道说完了,我们说用船运输天然气这个事儿。毫无疑问,在过去很多年,全世界运送天然气的船的数量是一定的,跟过去很多年的需求是相匹配的,突然一下,俄罗斯卖给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天然气运输船要增加很多,到哪去找这么多船呢?
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运输天然气的船的租费大幅度上升,这个价格波动深刻反映了船不够用。8月23日,专门监控船的租金的spark commodiitis的报告显示,9月中旬到11月的液化气运输船的日租费升至105,250美元,而8月份的租费是64000,一年前的租费是47000,未来两个月的租费分别比8月份高64%,比一年前高124%。伦敦航运公司 Clarkson董事Stephen Gordon表示,8月份前20天,客户为新的液化天然气船订单支付了241亿美元,不到一个月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订单量。
从这些价格波动的情况可以看出,船很紧张,找不到船,所以即便俄罗斯想多给中国这样的国家卖点天然气,中国也想买,可是找不到足够的船来运。
所以从一般逻辑上来说,俄罗斯最有可能的选择是给欧洲尤其是欧盟断气,但尽可能的给自己的朋友多卖点气。但是给自己朋友多卖点气的数量是有限的。
我们假定俄罗斯把对欧盟的供气归零,同时最大可能地给朋友多卖点气。那最多能够给自己的朋友多卖多少气呢?这个数字不好预估,我就拍脑袋说一下。
把给欧洲的气归零,也就是减少了1,800亿立方米的气。我假定这减少的1/3的数量可以额外卖给自己的朋友,也就是给自己的朋友在正常基础上多卖一点,那也就是600亿立方米。
这样一来俄罗斯实际上少卖气的总额是1,200亿,我认为这可能是俄罗斯能够操作到位的最大数额,请注意,是最大数额。这是逻辑分析,实际上,我认为不可能。
这对俄罗斯是个考验。前面说了,减少1800亿立方米,等于俄罗斯一年内三分之二的军费没了。如果给朋友超额卖600亿立方米,补回来一点,算总账大约是一年一半的军费没了。这个考验不小。
如果是这样,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情况下欧盟能不能扛得住。
按照这个说法,欧盟就一下子表面上从俄罗斯那里少了1,800亿立方米的气。但是俄罗斯会给它的朋友多卖600亿立方米的气,这多卖的600亿,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转圈,会重新流到欧盟,填补欧盟的窟窿。
这个逻辑是这样的,再打比方重复一下。比如中国额外从俄罗斯多买了100亿,那么中国就会在澳大利亚那里少买50亿,于是澳大利亚就能把这原本卖给中国的50亿的气,卖给欧洲。中国另外多买的50亿,可能转手又卖给了欧洲。所以俄罗斯多卖给朋友的那一部分天然气,转个圈还是到了欧洲那里。
这是欧洲填补窟窿的第一个方式,数额600亿立方米。
我们再看欧洲填补窟窿的第二种方式:那就是那些卖气的国家增加产量。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在短时间内,只能是在现有的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增加产量。从长远来讲,要新增气井,新增船,新增储气罐,新增管道。我们今天只说短期,比如一年。
据国际液化天然气进口商集团(GIIGNL)的数据,美国今年上半年出口欧洲的天然气就达2700万吨(372.6亿立方米),超过2021年全年的2100万吨(290亿立方米)。简单算账,我们把美国去年一年的数字除以2作为去年上半年的数字,那也就是美国今年上半年向欧洲出口了372亿立方米,去年上半年向欧洲出口了145亿立方米,今年大体比去年翻倍还拐个大弯,半年,多出口了大约200亿立方米。
顺便说一句,俄乌冲突确实让美国天然气行业赚大发了,出口量翻倍还拐大弯,价格最高时是去年的十倍,平均价格至少是去年的两倍以上。让其他地方战火纷飞,自己趁乱赚大钱,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惯用手法。这是美国拱火俄乌冲突的原因之一。
美国可以填欧洲的大坑,那还有谁可以为欧洲填坑呢?这就有点说不清了,包括前面提到的中国中石化,把俄罗斯的石油转手卖给欧洲,以及前段时间网上炒的沸沸扬扬洋的那件事,中石化把从美国买的气转手卖给欧洲。这些情况都非常常见,具体数字很难统计,不过我们可以看一下总数。
今年上半年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为850亿立方米,去年是547亿立方米,增加了303亿立方米。前面说了,这300亿立方米里面美国贡献了200亿立方米。其余的100亿,既有可能是像美国那样的额外增加,也有可能是像中国这样,从俄罗斯和美国这里买的气,转手倒卖给欧洲。我们就大体预估,两种情况各占一半。那么,我推算,上半年,抛开中国这样的国家因为多从俄罗斯买气而空出来的份额,剩下250亿是新增的供应。像中国的中石化那种情况,应该算在刚才说的第一个路子里面,我们不重复计算。
半年250亿,一年就是500亿。这就是欧盟填补窟窿的第二个路子,数额是500亿立方米。
这是在相关国家不额外攒劲的情况下的数字,现在说欧盟的第三个路子,有些国家额外攒劲。
7月18日,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访问阿塞拜疆,与阿塞拜疆签订天然气购销协议,将去年从阿塞拜疆经土耳其管道出口到欧盟的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基础上。增加到121亿立方米,大约增加40亿立方米,另外有报道说,欧洲计划由挪威、英国、荷兰等国家将北海天然气产量增加100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今年将增加供应意大利40亿立方米的管道气。埃及也同意给意大利新增供应30亿立方米的管道气。这几项加在一起大约200亿立方米。
这是欧盟填补窟窿的第三个路子,数额是200亿立方米。
还有什么路子呢?
回答是:在电上做文章。
前面说了,天然气可以用来发电。现在天然气不够了,那就少用天然气发电,缺的那点电用别的东西发电,比如用煤发电,再比如用风啊、光啊和核电站发电。那么欧盟在这方面的潜力有多大呢?
先说媒,2021年欧洲燃煤发电量达到5,790亿度,比2020年还增加了18%。我们假定在未来一年他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点,增加多少呢?数字算高一点吧,比如增加20%,那也就是增加1200亿度电。多用煤发电1,200亿度,就可以节约一部分天然气。能节约多少呢?按照每立方米天然气发5度电来计算,可以节约240亿立方米。
当然增加用煤来发电,就会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
顺便说一句,德国已经宣布取消2035年实行碳中和的目标。看来是真心打算重新用煤发电,环境的问题顾不上了。
我想顺便说一下,西方人说的话千万别真信了。想想过去十几年他们逼着中国不切实际的减少碳排放,还把全球污染大户的帽子强加给中国头上。现在他们说取消20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取消了。
不仅如此,不缺气的美国也明显退步。今年6月30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明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无权在州这个层面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得要求发电厂放弃化石燃料转用可再生能源。简言之,美国中央政府不能要求州政府控制碳排放。
怪不得去年丁仲礼院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减少碳排放,西方就是打嘴炮。2021年8月20丁仲礼院士接受央视“鲁健访谈”节目时,原话这么说:“我给你一个预测,西方这些国家就是放空炮的。你以为他们会真减排吗?咱们走着瞧。”
说实话,那时候我在想,丁院士即便说的对,我们走着瞧,也总要走几年才能瞧得出他们的本性吧?没想到,只瞧了一年,就被丁院士给说中了。
所以,每当美国和西方拿出一些高大上的口号来忽悠中国的时候,我们千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他们背后的险恶用心。西方强压中国做出不切实际的碳中和的目标,本质上是遏制中国的发展速度。道理很简单,中国70%左右的电,是用烧煤的方式来发电的。一下子不让烧煤了,就发不出来电了,那工厂用电从哪里来?老百姓生活用电,比如夏天开空调的电从哪里来?老百姓还过不过好日子?
不扯远了,反正欧洲打算多用煤发电、多污染点环境来填补他们挑起俄乌冲突而带来的天然气窟窿。这可以节约2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是欧盟填补窟窿的第四个路子,数额是240亿立方米。
他们在发电的问题上,除了不顾环境污染、多用煤发电以外,还有一招,那就是用风、光、核等无污染的发电方式多发电,从而减少天然气的消耗量。
今年上半年,德国用风、光等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达到了1,276亿度,同比上涨12%。我假定整个欧盟都像德国一样,在未来一年攒点劲用风、光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比过去增加10%,那么又可以多发多少电,从而节约多少天然气呢?
欧盟2021年总发电量3.3万亿度,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是1.3万亿度,增加10%,就是增加1,300亿度,按照一立方米天然气发5度电计算,就可以再节约2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是欧盟填补窟窿的第五个路子,数额是260亿立方米。
我们把这5个路子的数额归拢一下。
第1个路子,俄罗斯多给自己的朋友卖点气,这些朋友要么把多买的气转手卖给欧洲,要么少从老上家里面买点气,那些老上家就可以把这一部分原本买给俄罗斯的朋友的气卖给欧盟。这个路子的数额是600亿立方米。
第2个路子,以美国为主的相关国家在现有基础上挖掘潜力增加供给500亿立方米。
第3个路子,部分国家额外再增加生产量,数额是200亿立方米。
第4个路子,多用煤发点电,虽然多污染点环境,碳中和的承诺也不认账了,但可以节约一部分天然气,数额是240亿立方米。
第5个路子,多用风、光这样可再生能源多发点电,从而减少用天然气发电,可以节约一部分天然气,数额是260亿立方米。
这5个路子加在一起,已经是1,800亿立方米了。而我前面说了,欧洲的总窟窿就是1,800亿立米。
总之,这窟窿好像都已经填起来了。
而且还有一个填窟窿的方式我都还没说,那就是多发点核电。2021年欧盟核电发电量为7300亿度,如果未来一年增加10%,也就是增加730亿度,按照一立方米天然气发5度电计算,又可以节约大约1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样算账下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便是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彻底断供,欧盟也不是死路一条。
那么如果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彻底断供,欧盟是不是一定能活下去呢?
回答是:不一定。
不一定,是一个很理性很客观的回答。如果加上我的主观判断,我想说:他活不下去。
我前面用了那么多篇幅,说了那么多的话,列举了那么多的数字,讲了那么多的逻辑,就是想说欧盟有条件活下去,可是我现在主观上又说他活不下去,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三个字上:执行力。
是的,是执行力。我前面说的那么多事,它都只是一种可能,要想把可能变成现实,需要执行力。
就好比是我们走进厨房,锅碗瓢盆什么都有,萝卜白菜猪肉牛肉什么都有,海鲜螃蟹什么都有,油盐酱醋什么都有......可是,是个人走进厨房,都能做成一大桌子菜吗?
为什么有的人能做一桌子菜,有的人不行?原因就在于执行力。你只有做成事情的客观条件,而不具备做成事情的执行力,一切都是个空。
就拿防控疫情来说,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躺平了?难道戴口罩的客观条件不具备吗?难道全员核酸检测的条件不具备吗?我在以前的节目里多次说过,人类社会走到今天,爆发新冠肺炎这么大的流行病,人类社会的防控模式依然是非常原始的,那就是中国的模式,那就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隔离。这个方式很原始,很简单,客观条件都具备,但要看你有没有执行力。
实际情况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的几乎所有国家,都缺乏这种执行力,所以他们全部躺平。他们叫“与病毒共存”。
美国年年山火发作,美国加州大学山火专家马克斯·莫里茨说:“我们将不得不与山火共存,改变现有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真是长见识啊,跟病毒共存倒也罢了,跟山火也可以共存。细细想想,他们的逻辑就是,凡事搞不赢,都共存。
这倒是提示我们,将来哪一天,他们发现他们搞不定中国了,他们的专家一定会说:“与中国共存”。
希望他们长期保持动不动就跟谁谁共存的优良传统。
而目前中国抗疫的执行力也遇到了挑战,因为最新的新冠病毒传染性太强了,同样是中国的方法,在2020年的第1轮疫情当中,我们轻松就搞定了,三个月就搞定了。可是现在,全国的疫情此起彼伏,不能消停。这需要中国把执行力再提高到一个新档次。
可以这么说,能够把当下传播系数在10左右的新冠病毒控制住,中国以后遇到什么级别的传染病都不怕了。这是中国目前防治传染病面临的一个大考,同时这也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大考。中国上半年GDP增速在在世界主要国家里面,排名大约在第8位第9位那个样子。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很多地方还在进行人员隔离。虽然我们保住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全世界每百万人因为新冠而死亡的人数是818人,美国是3087人,我国是4人。但是,今年以来,其他国家都躺平了,死人就死人吧,反正经济正常运作。我们还在战斗,所以我们损失了GDP增速。
但我们的追求绝不仅限于此,我们肯定是既要人民的生命健康,也要GDP增速,所以当前的疫情防控,急需我们把当下的执行力再提高一个档次。
而俄乌冲突中欧盟所面临的困境,核心就在于执行力上。看看他们在新冠疫情以及很多方面的执行力是多么的拉胯,我就很主观上认为,如果俄罗斯彻底对欧盟实行天然气断供,欧盟虽然有条件解决问题,但他们没有执行力,所以他们搞不定。
这就是我今天节目的结论。
我的这个结论还回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很多人认为欧盟熬不过这个冬天,道理似乎显而易见。可是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欧盟肯定扛不住这个冬天,他为什么还要跟俄罗斯死扛到底呢?
我的回答是:由于他客观上具备扛住的可能,所以他有跟俄罗斯死扛到底的底气;但由于他没有能力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所以他心里也是发虚的。
我觉得,这样说,才是圆满的。
我把文稿写到这里,再次打开电脑,看看有没有最新的消息与我今天的节目相关,我看到的最新消息是,俄罗斯总统普京11号应约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了电话,双方讨论的主题自然是乌克兰局势。从新闻稿上看,重点讨论了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保障问题和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直接谈怎样结束俄乌冲突的问题,而只是谈核电站安全和粮食安全问题。但不管怎么说,马克龙又跟普京通电话了。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政治人物做事,有的时候比年轻人谈恋爱还羞羞答答,我们不排除这是欧洲想跟俄罗斯探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信号。
而这个信号背后的背景是什么呢?
9月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街头,7万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结束对俄罗斯的制裁。有人直接举着“反欧盟”、“反北约”的标语。
9月3日,法国巴黎街头出现小规模抗议聚会,民众举出了“退出北约”的标语。
9月4日,德国科隆市几千人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德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并指责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德国民众生活受到影响。
9月5日,德国首都柏林也出现抗议活动,民众要求政府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改善人民生活。
9月10日,奥地利维也纳几千人走上街头,抗议物价飙升,呼吁取消对俄罗斯的自杀式制裁。
这些游行示威,大约会提醒欧洲政客们认真想一下,你手上拿的牌,如果打得好,可以打赢这把牌,可是,你有本事打好这把牌吗?
看看欧洲政客动不动就躺平的习惯,我们中国的自媒体,不去探究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可能,有哪些不可能,稀里糊涂地下一个结论,简单粗暴地认定他们搞不定,我看,也是可以的。
最后说一下:
欧洲天然气的窟窿问题,越到以后,越容易解决,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气井建起来了,越来越多的运气船造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储油设施建起来了,越来越多的输气管道铺起来了......欧洲人的执行力再怎么拉跨,只有有时间,总能搞起来。
所以,今年这个冬天,肯定是他们最难受的。如果他们能熬过今年冬天,以后就轻松一些了。
所以,今年冬天,确实是解决俄乌冲突的一个时间窗口。越往后拖,对俄罗斯越不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