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反垄断的意义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11:08 | 只看该作者
腾讯阿里互相打通生态,谁最占便宜?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方青木 ,作者一棵青木

互联网界出大事了,腾讯和阿里要互相打通生态,流量共享。

如果你能在微信里打开淘宝链接,能在淘宝里扫微信二维码,谁最占便宜?

阿里的表态是这样的:按政府要求,与腾讯打通生态。

这话说的,明显有点不情愿啊,是按政府要求才这么做的,否则我不想这么做。

图片

按道理说,如果可以在微信里打开淘宝链接,淘宝的销售额一定会大涨,而在淘宝里可以扫描微信二维码则对微信几乎没有好处。

看起来,似乎是对淘宝单方面有利,属于纯粹从腾讯身上抽血。

那为什么淘宝那么不情愿?

因为打通生态对淘宝短期有利,长期有害。

打通生态后,淘宝的确可以汲取微信的流量来增大自身销售额了。

但这对腾讯来说无所谓啊,腾讯自己又不做电商,流量还不是给拼多多、京东、有赞等电商平台了。

多一个淘宝过来吸流量,无非就是再来一个拼多多而已,在吞噬流量方面的能力可能还不如拼多多。

淘宝过来竞争,拼多多或许会哭,但腾讯肯定不会哭。

让淘宝多弄点交易额,这算什么,腾讯不介意。

你不会天天用淘宝,但你肯定要天天用微信,时间久了,你会更习惯于从微信打开淘宝。

等所有人都习惯于这么做的时候,淘宝的地位将永久性低微信半格,因为淘宝围着微信转,而微信不需要围着淘宝转。

借此压制淘宝,打压淘宝这种事微信是肯定不会做的,但哪怕微信什么都不做,心平气和甚至鼓励淘宝在微信里赚钱,只要用户习惯于从微信打开淘宝,那么淘宝从此就成了微信的护城河之一。

淘宝为打造自身护城河的一切努力,都会反过来增强微信的护城河,这在互联网企业里简直太重要了。

而腾讯为打造自身护城河付出的努力,却不会助益淘宝分毫。

短期还看不出来什么区别,时间长了,两家企业的区别那可就大了。

所以,淘宝不愿意和微信打通生态。

另外,你以为和微信打通生态了,淘宝就真能多赚钱?

也许营业额会增长,但淘宝是真的不能多赚钱,只有微信是名利双收。

阿里和腾讯的互相屏蔽始于2013年,但并不是腾讯屏蔽了阿里,而是阿里先屏蔽了微信。

阿里屏蔽微信的方式,也不是说不准在淘宝生态内打开微信二维码,而是不允许微信用户直接在微信里通过链接进入淘宝的购物页面。

当时,阿里直接封禁了所有可以直接从微信跳转淘宝购物页面进行消费的链接,直接把购物链接改为了手机淘宝的下载链接,强迫微信用户下载手机淘宝。

然后,微信反击,停止在微信内部将链接导向手机淘宝的下载页面,而是改为提示链接 “已经被淘宝屏蔽”。

淘宝封杀微信,封禁购物链接,全部导流下载,此举明显会减少淘宝的销售量,为什么淘宝要这么做?

第一个原因我刚才已经说了,如果用户习惯于从微信里打开淘宝,那么淘宝从此就不可能和微信相提并论,永远低半格。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钱。

我们都知道,淘宝有个东西叫直通车,你如果想在淘宝做生意就必须给直通车上缴天文数字的费用。

交了钱,消费者才能看到你的商品。

不交钱,你的店铺会被藏在几十页后的角落里,放一年都卖不掉几件货。

因为直通车,中小商户内卷了,大家把自己能忍受的极限利润,全部都让给了淘宝。

中小商户干最多的活,拿最少的钱,大头全部给了直通车。

增大贸易额对淘宝来说不重要,增大直通车的收入对淘宝来说才最重要。

但如果用户习惯了从微信进入淘宝,且淘宝允许来自于微信的链接访问淘宝,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我直接从微信那里买广告,然后进入淘宝购物行不行?我干嘛非要给直通车交钱呢。

本来淘宝一家独大,现在是两家竞争。

再加上各种微商和微信群的流量竞争,广告费用会迅速下滑,中小商户的广告成本压力将骤降,而淘宝直通车的收入会骤减。

短期内可能一片祥和,但时间长了这种事肯定会发生。

淘宝怎么可能忍得了这种事。

我说的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什么猜测,而是几乎板上钉钉会发生的事实。

因为早在电脑端互联网的时期,淘宝就直接屏蔽了百度搜索的商品链接,只允许引流到淘宝主页面,不允许引流到特定的商品页面,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怕百度成为了广告入口,抢了直通车的生意。

因此,如果腾讯和阿里的生态打通,那么结局并不是像普通人想的那样是阿里单方面对腾讯吸血,而是恰恰相反,对腾讯是大大的有利,几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所以,阿里酸酸的说自己是按政府要求才来打通生态的,而腾讯不表态。

既然如此,那么阿里和腾讯互相打通生态对腾讯来说是大利好了?

当然也不是,否则腾讯人早就开心的蹦起来了,至少也会嘲笑下老对手,犯不着也这么闷闷的。

阿里不止一个淘宝,腾讯也不止一个微信,打通生态绝不止是淘宝和微信的打通,而是全部都打通。

双方的APP,有一个集团军那么多。。。

图片

如此庞大的两个巨无霸互相打通生态,究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APP时代流量私有化彻底成为了过去式,意味着中国的“互不联网”终于要重新回归到互联网时代了。

连阿里腾讯都能打通生态,还有哪个互联网巨头敢不打通生态?

到时候,在微信能打开的不止是淘宝,还将会有千千万万小公司的产品。

这对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是一个很坏的消息。

因为互联网边际传播成本为零,所以天然具备垄断性,赢家通吃,胜者为王。

我比你强一点点,我就会迅速的碾压你,来我这的用户会越来越多,我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最终对你实现碾压式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的实力对比从51比49变成99比1,也许只需要不到一年的时间,只有少数几个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能打成僵持战,其余大多是摧枯拉朽的战局。

只要技术和创意在一个维度上,快一点点就是快全部,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那么喜欢烧钱抢市场份额的原因。

因为快一步,带来的后果真的是太可怕了。

而一旦你实现了对市场的垄断,消灭了所有的竞争对手,那么在这个领域哪怕出现一个具备新创意新技术的新竞争对手也不可能动摇你丝毫地位。

除非出现技术大革命,类似于手机移动互联网取代电脑PC互联网这种,否则先人一步者就永远无敌。

一旦生态打通,允许互相导流,那么先行优势就不会那么大,互联网巨头最大的优势就将丧失。

如果巨头不能躺着收钱,天天要面对源源不绝的挑战者,那日子会比今天难过的多。

所以,腾讯也不会主动希望生态打通,维持现状是最好的。

既然互联网巨头没人希望打通生态,国家为什么非要这么做?

因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对于用户的垄断,已经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转变成了阻碍社会生产力。

以前打车软件烧钱大作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打一辆车,消费者享受了大量的优惠补贴。

但等最终决出胜负后,某滴一家独大,很多事情就来了。

补贴没有了,优惠没有了,对司机的抽成提高了,价格加到了消费者难以忍受的地步,抽成加到了司机难以忍受的地步。

打车平台利用自己的中心垄断地位,尽可能的压榨出了消费者和司机的油水,但消费者和司机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你没有了选择权。

而在外卖平台和电商平台,小微商家也慢慢的不再可以用脚投票了,费率不合理的平台你无法淘汰,因为你没有太多选择权。

骑手也遭殃了,某外卖平台的高管直接说,虽然给骑手的提成压低了,但还是有人接单,那就说明提成还不够低。

不是彻底垄断,就是寡头垄断,能有三家以上在竞争的互联网行业屈指可数。

某奇艺、某讯视频,本应该是竞争者,结果几乎是同时推出了VVIP制度,再度向消费者收费。

真的好巧哦,不约而同,你们真的是心有灵犀。

互联网平台,已经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垄断收租平台,对社会的作用从促进生产力,慢慢变成了阻碍生产力。

利用垄断地位从社会无脑汲取暴利,这种事别说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允许,就连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会允许。

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百年前就横扫天下了,威势远大于今天的阿里和腾讯,结果被美国政府给拆成了几十家不同的公司。

所以,中国是肯定要对这种垄断行为动手的。

2021年,国家重拳出击。

4月10日,国家对淘宝二选一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责令阿里巴巴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处182.28亿元罚款,刷新了中国反垄断行政处罚纪录,哪怕在全球范围也仅次于欧盟对谷歌开出的罚单,可谓是石破天惊的重罚。

4月26日,中国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7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行政处罚决定,对22起互联网违法收购案进行了通报,其中滴滴8宗,阿里6宗,腾讯5宗,苏宁2宗,美团1宗。

图片

7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腾讯主导的虎牙斗鱼合并案被禁止。

在这种反垄断的风暴下,体量不再是一个优势,反而是招惹麻烦的根源,因此巨头们纷纷做出了让步,阿里和腾讯终于同意互相打通生态了。

打通阿里腾讯的生态后,接下来就是打通所有APP的生态,实现真正的互联网。

冒出点竞争者就冒出点竞争者吧,总比像当年美国洛克菲勒那样被拆分了强。

我们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也要把资本关进笼子里。

互联网的核心和底层精神,是开放,是数据共享,一个实现数据全互换的互联网能量简直太可怕了,绝对比那种信息支离破碎的互联网要可怕的多。

但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现在都在玩寡头垄断,让互联网成了信息孤岛。

也许,中国可以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现数字经济社会的国家。

全部打通生态之后,流量共享,大家都成为了基础设施,这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寡头垄断数据谋取暴利的现状是致命的打击。

越大的企业,对这种流量垄断的现状收益越大。

一旦打通,所有的巨头互联网企业,都将面临源源不断冒出的挑战者。

想压制挑战者,就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互联网巨头们需要降价,把价格降低到一个挑战者觉得无利可图的地步才可以,像可口可乐那样,几十年前卖3元/瓶,二十年后才敢涨价。

这种情况,明显会导致巨头利益受损。

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亦或者滴滴美团,其垄断利益都会受损,日子都会变得比以前难过的多。

那受损的利益给谁了呢?

给消费者了,给普通人民了,寡头们再也不能肆无忌惮的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了,源源不断的挑战者会迫使寡头们的可乐永远卖3元/瓶,几十年不敢提价。

所以,腾讯阿里互相打通生态,最占便宜的,是普通人民群众。

因此,我强烈支持腾讯阿里互相打通生态,双手双脚赞成,希望尽快普及所有的互联网巨头。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6:06 | 只看该作者
互联网平台间的“断头路”,该打通了


  ■ 社论

  让互联网真正“互联畅通”起来,信息就能更充分地流动,创新活力也会更充足,资源利用因此更高效。

  据媒体报道,近日,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提出了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9月17日前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网址链接,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要求多平台解除屏蔽,很有针对性:“开放”本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内核,可这些年来,国内几大头部互联网平台之间却是你封杀我、我屏蔽你,壁垒林立、互不相通。由此而来的景象是,“一网互联”被平台间互设的关卡阻断,信息的跨平台流动难度增加;大平台会培育自己的小生态圈,却没法聚合成高度互通的大生态系统。这就离“互联”二字有些远了。

  平台间相互屏蔽,跟竞争有关,但并非正常竞争的结果。企业之间有竞争很正常,但不能为了自身利益制造网络生态的割裂,更不能将企业利益之争凌驾于用户权益之上。在商业竞争的土壤上长出“相互屏蔽”之果,是市场竞争方式的跑偏,也会将代价转嫁给普通用户——当用户想把一个平台的正常网络链接分享给另一个平台,只能是通过复制粘贴一堆乱码或一串口令,还得打开新的APP,而无法一键分享,势必损害民众用网的便利度,降低网民分享的积极性。

  除了用户不便,这种相互屏蔽、彼此割裂的状态,对中小企业也不是好事。很多中小企业想跨平台运营推广,突破平台流量瓶颈、打破获客困境,但由于平台间的屏蔽,获取多元化流量的路子就被堵住。对社会来说,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更充分地消除信息差,而相互屏蔽却制造了更多信息流动的阻碍,进而大大降低了资源整体配置效率。

  在此背景下,消除互联网平台恶性竞争产生的壁垒,无疑是大势所趋。但依靠平台自觉打破“各自为营”的局面并不现实。因为,以开放共享促进信息的低门槛流动,符合整个行业的长远利益,但不一定符合作为细小单元的具体互联网企业利益。在此情况下,“企业利益”就会成为平台开放互通的阻力。

  公共治理层面立足于社会公共利益、行业长远利益,对制造行业内耗的现象进行治理,因此成了必然。这次工信部要求几大互联网平台限期内解除屏蔽,就是要用规范性治理将跑偏的竞争方式拉回正常轨道上,让互联网竞争朝着增加用户便利度、促活中小企业的方向推进。有了信息更充分的流动,创新活力就会更充足,资源利用会因此更高效,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能得以夯实。


  这也提醒各个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应当以用户本位为圆心,协力画出更大的“同心圆”,而不是圈地为牢,人为设置壁垒,增加用户的不便。尤其是,当前一些平台已经从单体企业进化成了各自领域的网络基础设施,更需努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网络生态环境,而不能在以屏蔽为手段的排他性竞争中,制造反公地悲剧,甚至阻碍整体行业发展。

  为此,工信部此番出手治理平台间相互屏蔽的现象,也是互联网系统性治理中的一环。与互联网反垄断、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一样,这本质上是用监管归位对原本无序的局面进行有序化治理,清除那些影响互联网行业走得更远的问题,促进行业更健康长远发展,也与国家的互联网产业布局契合。

  当然,也有人担心,平台间解除屏蔽后,会有更多骚扰、诈骗信息趁机涌入我们的网络私域空间。这不能否定解除屏蔽的合理性,但有这样的顾虑也正常。这需要进一步理顺规则、明确权责,加强对骚扰诈骗类信息的技术化精准拦截,对垃圾信息带来的纠纷清晰定责,让用户免受垃圾信息骚扰。可以预见,解除屏蔽会增加相关平台管理难度,但各平台也该加强规则完善和安全管理能力。

  不管怎么说,互联网应该“互联”而不是“互断”,应该“拆墙”而不是“筑墙”。互联网平台间的“断头路”,是时候打通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9-20 21:35 | 只看该作者
解除外链屏蔽的意义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昨天

一道道互联网的围墙,正在不断的被推平。

随着工信部出手,要求平台解除外链屏蔽,未来,跟朋友分享淘宝链接不再需要转发一连串的乱码,分享抖音也不需要再保存到本地转发,百度也将能搜到公众号的文章和淘宝的商品.......



本次解除外链屏蔽,从产品与科技的角度讨论很多,政事堂用政治这个相对新颖角度,跟大家来看探究改革将会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在政事堂看来,流量正逐步变成了一种商品,各个互联网巨头都在利用流量征税(变现),而相互之间外链屏蔽,本质就是一种关税壁垒。



这不是你死活我的斗争,更像一种生意与竞争。



图片



腾讯阿里系之间的互相屏蔽,类似于美苏冷战,迫使拿不到流量的各小国们不得不在两强之间选择依附。



微信跟抖音合作了很久,也谈了很久,突然斩断链接,也类似于美国对合作多年的中国掀起301调查。



腾讯对拼多多和快手一度提供无偿的流量支持,也类似于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对日德的无偿援助,当苏联威胁不再,援助就会立即缩水。



甚至我们在微信上给朋友发淘宝和抖音的链接,也类似于是一种“代购”的行为,把内容存到手机上,带入境之后再进行转发......



想明白这个之后,就可以跳出问题本身来研究。



对外链的屏蔽,是互联网巨头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以及行为规则的底层逻辑,他们借助资本的长期融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建立起了自身的城墙与护城河,并借此招揽了一票小弟。



这就像贸易路线上的关隘与津口,付出了巨大的建设成本、无数次的实践运营之后,就可以在此对路过的商人们收过路费,并提供大量的有偿服务赚取长期佣金。



此刻把城墙拆了,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走这个关口,那么这个关口一定会迅速繁荣发展成一个大城市。但是关口原有的投资人,却无法再从传统的过路费上赚取收入,只能努力提升服务以向过客们赚取微薄的佣金。



借助模型就能想明白,外链屏蔽取消,对于整体中国互联网来说,是巨大的利好,但是对于前期投资者来说,却是巨大的利空。



其思路逻辑跟教育上拆掉课外补习这个城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



还是借助历史模型,把“外链屏蔽”当做海关来理解。



中国在夏商时代,手工业与商业都是国有官办,没有搞海关和关税的必要。



到了周朝,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司徒系统下设立了海关前身的司关,对于通关的商人征收通过税。



到了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崛起,纷纷设立边界,代替周王室征收关税。



秦统六国,废除关税。



汉继秦统,在丝绸之路上,在长城边上,建立起了新的关税。



这段历史,从一个侧面,描绘了中国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变迁。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缔造了东周的山头林立与百家争鸣,割裂与关税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封建国,以及一个又一个的封建联盟。



而随着国家迈向统一,这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的税收结构就将被打破,强大的中央政府会去摧毁这些割裂的关税城墙,形成大一统的市场。



从铁血秦汉横向的万里长城,到隋唐盛世纵向的大运河,再到大明王朝纵横交错的驿站;从条条大路通罗马,到大英帝国的取消关税,再到美国主导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伟大的霸主,都需要把内部的边界打破,实现高效率的互联互通,提升整体实力,以应对国际上的竞争与扩张。



每一次对旧生产力之下税收的取消,都将迎来新的税收机制,就像秦汉将六国的旧长城拆掉,建立起新的万里长城。安内之后再攘外,成功之后,就可以将新关税的门槛,设立在国门之外。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6 15:53 | 只看该作者
你的世界,可能是水军编织的谎言 !


作者 | 燕梳楼



不忍了,国家接连出手!



昨天,国家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罚款300万。



这次没敢压热搜,于是微博亲手把自己送上热搜。



那么,都约谈什么呢?通报显示,主要针对其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而且情节严重。



注意措辞,是屡次出现,且情节严重!



显然监管部门忍无可忍,已经到了极限了。



为什么说是屡次?



因为今年以来,新浪微博就被监管部门罚款了44次!



一年365天,罚款44次,平均一周一次啊,而且多次都是50万元的顶格罚款。全年罚款总额已经达到了1430万。



当然这点钱对于新浪来说,当然算不了什么。他们更在乎的是利益,是刀口舔血刀尖跳舞的快感与癫狂。



这说明什么,说明微博已经不是什么屡次屡犯问题了,那是藐视法律践踏规则,是顶风作案毫无底线,是我行我素无法无天。



那么这里的屡次出现,到底是出现什么?



这从微博的两条回应不难看出:



第一,涉黄;第二,涉恶。



对此,新浪微博态度极其谦恭:



诚恳接受批评,认真落实整改。



并列出了两条整改意见:



一是推进软色情整治专项治理。人工审核和机器检测双管齐下,并对违法违规账号进行处置。



二是推进同质化恶意营销专项治理。上线“同质化恶意营销”的产品识别模型,进一步提升审核与处置效率。



不知道此前的43次处罚,是不是每次都是如此前恭后倨?



不能不说,新浪就是聪明,你罚你的我干我的,从不犟嘴。



问题是,每次都是虚心认错坚决不改。



仅以传播色情为例,今年1月15日,网信部门就因微博平台上色情引流现象突出,且长期未得到有效遏制,约谈微博负责人并责令整改。



今年6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行为。



今年8月23日,微博又因刷榜黑产等问题被约谈,紧急回应“花钱撤热搜、压热搜”等传言。但随后赵丽颖、王一博等明星账号被禁言,并被央视点名批评。



如此屡犯不改,挟流量以令饭圈,别说罚44次,罚144次他们也不怕,几十几百万的罚款,更不会让他们感受到痛。



不信,让他们停半年试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微博、抖音这样的平台,虽然是时代的产物,科技的智慧,但也无异于精神的鸦片。正如南大新闻传播学教授杜骏飞所说:



微博使我们热闹但孤独,使我们陷身于信息的密林,却无力俯瞰知识的意义。



同样屡罚不改的,还有豆瓣、爱回收、唱吧、看看新闻等106款APP。



早在11月3日,工信部就针对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检查并公开通报。



据通报称,这些APP均存在长时间、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要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



但通报的威慑力显然不足于震慑,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公然对抗。工信部同样也是忍无可忍,于上周决定对这些拒不整改的APP进行下架处理,并作出行政处罚。



而这其中,豆瓣可谓劣迹斑斑。12月1日,网信办就曾约谈其负责人,指出其平台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且情节严重,责令立即整改。



同微博的脸皮一样,豆瓣今年以来也被处罚超过20次,且多次被处以50万的顶格处罚,累计罚款超过900万元。



但然并卵?就像闹市违停的50元罚款,竟然比停车场收费还便宜,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罚不就成了纵容?



就像这两天同样被广为诟病的小鹏汽车,在上海某门店违规安装几十台AI摄像设备,采集客户人脸照片多达43万张,最后只被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罚款10万元。



这样的罚款有个毛用。一年几十次上百次的处罚仍屡禁不止,该反思的已经不仅仅是平台了,咱们的监管是不是也该找找原因?



提到APP,就不能不提拼夕夕。



要论猖狂与恶心,谁能比得过拼夕夕?



凭心而论,生而为人,谁没被拼夕夕骚扰过,谁又没上过拼夕夕帮我砍一刀的当?



无论是1块钱的电吹风还是助力提现,都是最后1毛钱让你砍到怀疑人性,永远的手气最佳,但永远都是一步之差。



这种利用人性弱点而设计的病毒式营销手段,根本不会在意用户体验、服务口碑,他们在乎的是活跃人数和下载数据,只在乎能不能给平台成功引流。



一名上海律师曾起诉拼夕夕,控告拼夕夕在提供网络服务的时候,违背诚实守信原则,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已构成了欺诈,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当然也有人说拼夕夕其实挺好的,在天猫和京东担心买到假货,在拼夕夕就不用担心,因为买到的肯定是假货。



这显然是故意编排拼夕夕的黑段子。但公众对这种无耻秀下限的软件厌恶程度可见一斑。



但也正是凭借这种病毒营销,让拼夕夕在不到5年时间成功突破万亿交易额平台,用户接近8亿,甩掉京东超过阿里,一跃坐上电商平台头把交椅。



所以讨厌拼夕夕的人那么多,咱又算老几?



人家老板黄峥早就以3000多亿的身家超过马云,辞职仙游去了。



至于有多少人在天天投诉拼夕夕卖假货、搞欺诈,甚至刷单诈骗,没人关心,因为好像也从来没见这款APP被处罚过。



所以这次106款APP被下架,豆瓣是带头不服啊。



我不就两部影视剧手滑了,闹了点超前点评的笑话吗?这比人家拼夕夕,那根本不算个事。



显然,豆瓣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量评分及影评在原定上线时间集中涌入,花钱的打五星没花钱的打一星,两极分化人为操纵。



调查发现,大量水军接单刷分控评,一条1元钱甚至几毛钱。



最后连见多识广的央视也拍案而起,水军控评渐成顽疾,误导蒙蔽观众,相关平台难辞其咎!



网络水军难道就仅只有豆瓣吗?微博、知乎、百度等社交平台显然更是泛滥成灾。在大量水军的控评之下,普通网民不仅看不到真相,还被挑唆对立,煽动网暴。



众所周知的微博227事件,黑公关群体与娱乐资本更是相互勾结,公然将网络变成逐利厮杀的战场,将网络平台乱象推到极致。



水军之害,不仅仅是对规则与法治的践踏,更是对信仰和道德的蹂躏。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帐号,为了一己私利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利用信息不对称蒙蔽不明真相的公众。



而对明事理有良知的人进行围攻辱骂,甚至把法学专家罗翔都骂到退网。



如此操纵舆论,颠倒黑白,作为平台一方到底是看不见还是装看不见?



到底是难作为还是不作为?到底是认真管控还是乐享其成?



为什么抽刀断水更流,而且新浪滔滔绵绵不绝?



究竟有多少真相,最终陷入沉默的螺旋?



如果我们看到的,全是水军编织的谎言。



那我们所有的信仰,都将一夜崩塌。



最后多说一句,种种迹象表明,



老胡这次可能真的要退了。



但绝不会退出江湖。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22:34 | 只看该作者
江湖再无腾讯系?


起点财经  2021-12-24 16:19
以下文章来源于AI财经社 ,作者AI财经社


目前,腾讯仍留有小份额京东股份。据接近腾讯的人士表述,目前腾讯没有进一步减持京东的计划,也就是说,双方将继续保持合作关系,而腾讯依旧是京东的战略投资人。但这一次二者资本与业务的“解绑”动作,被业内解读为腾讯面对反垄断趋势做出了主动应对举措。
图片
撰文:《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韩玲 赵雨潼 李逗 王雨婷
编辑:董雨晴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AI财经社(ID:aicjnews)


腾讯发钱了。

12月23日一早,腾讯控股就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简单来说,就是将其持有的京东股票,发放给自家的股东。随着这一次股票的发出,腾讯也将失去京东第一大股东的身份。

自8年前首次入股京东,腾讯与京东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后者很大程度上补齐了腾讯在电商业务布局上的缺失,还促进了腾讯支付和广告业务的增长。而这一次的持股比例降低,也宣告着二者的亲密关系走到了尽头。

事实上,除了资本层面上的解绑,二者之间的业务也在逐步进行切割。据接近京东的人士对《财新》表述,约在两周前,腾讯和京东就已经暂停在数据方面的交换,但广告投放和支付领域的合作尚未改变。有关新一年度的腾讯入驻九宫格协议也在不久前完成了谈判,但目前尚未得知是否有变化。

而这一次的“解绑”动作,被业内解读为腾讯面对反垄断趋势做出了主动应对举措。

目前,腾讯仍留有小份额京东股份。据接近腾讯的人士表述,目前腾讯没有进一步减持京东的计划,也就是说,双方将继续保持合作关系,而腾讯依旧是京东的战略投资人。

如若前述解读无误,那么一个潜在的可能性是,让腾讯放弃大股东席位的将不只是京东一家,这个可能的名单还包括:拼多多、美团、滴滴、快手、知乎,甚至是B站、小红书、唯品会。

参照腾讯选择退出京东的理由,即京东能够为其未来发展自筹资金,且现金流为正,那么参照以上多家企业的发展现状,均有可能排上日程与腾讯分手。


图片
腾讯和京东和平分手

在合作长达近8年后,腾讯决定“放弃”京东。

根据公告,腾讯控股会以中期派息方式,将所持有约4.6亿股京东股权发放给股东。根据京东向美国SEC递交的文件,截至2021年2月28日,腾讯通过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京东527207099股A类股票,持股比例为17%,为京东第一大股东,享有4.6%投票权。

本次派息后,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17%降至2.3%,届时,持有京东13.5%股权的刘强东,将替代腾讯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卸任京东董事。

公告显示,这次腾讯减持的京东股权,在22日的市值约为1277亿港元(约1042亿元人民币)。而这笔钱最终将送到腾讯股东手里。

但部分腾讯股东或许并不乐意接受这份“意外之财”。有市场资深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部分持股腾讯的股东不愿意持股京东是因为股票到账后,京东会有一定的抛压,另一方面,当前京东并不在港股通名单,如果分派前监管政策没变化,预计持股京东的内地投资者有可能直接收到现金,或者收到的京东股份“只能卖不能买”。

减持的消息发布后,腾讯和京东的股价双双发生了较大波动,截至23日收盘,腾讯股价收涨4.24%,达到461.80港元/股,京东港股股价跳空低开,盘中一度跌破250港元美股,跌幅超过7%。

近乎全仓减持京东股份,并且还将其作为中期股息派发给股东,这种操作属实不常见。业内人士将其解读为:腾讯正在“抛弃”京东,转而寻找下一个“京东”。

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本次分配后腾讯仍是京东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对京东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与京东共赢的业务关系不受影响,同时,腾讯特别强调,目前公司没有进一步减持京东的计划。

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腾讯这是功成身退,投资近8年,京东和旗下上市公司已经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京东也迎来了投资收益期,腾讯择机退出让股东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好选择。

然而,一些投资人和网友将其戏谑地称为“好心分手”,“腾讯此番操作水平很高,既避免了现金分红,为过冬留足了粮草,还降低了自身被反垄断监管的风险。现在主动分,总好过以后被强制要求卖掉好。”

除京东外,目前腾讯还是美团、拼多多、唯品会、B站、快手等互联网上市平台的重要股东,持股比例分别占到了17.18%、15.63%、9.48%、11.38%和17.32%。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减持京东之后,这几家公司在港股二级市场的表现欠佳。其中,美团开盘后下跌超5%,快手下跌近4%,B站则是一度下跌近6%。

与京东的分手,将成为腾讯投资版图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在反垄断政策背景下,未来,腾讯是否会把京东的这种派息方式再次复制到美团、快手等腾讯系投资平台上,以此来降低对公司的持股比例还不得而知。目前,腾讯方面也并未回应外界的这种猜测。

腾讯借力,京东使力。近8年时间里,京东GMV实现了超10倍的增长,去年已经在香港二次上市,当前港股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港元,美股市值超过千亿美金。

今年京东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京东净收入为2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截至2021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5.52亿,较去年同期净增了1.1亿。

某种意义上来讲,腾讯在京东起飞的过程中承担着“助推剂”的作用。事实上,这段合作也是腾讯通过少数股权投资,支持创始团队,创造正面价值的典型案例。因此,市场分析人士称,腾讯这次通过派息减持而不是集中减持,对京东股价影响较小,按照腾讯的投资逻辑,未来大概率还将以少数股权投资的方式持续发掘新赛道。


图片
“投资人”腾讯

作为“投资人”,自2011年正式推进开放战略以来,腾讯累计投资了超过800家公司,并由此收获了丰厚的账面回报。财报显示,仅在2021年第三季度,来自投资公司的收益净额就达到了265亿元。另一方面,通过在投资业务方向上的沉淀,腾讯得以与游戏、消费、文娱、云计算、金融科技等多条赛道上的玩家形成紧密连接,在发掘机遇、把握风口的同时,也为原有流量价值的盘活和自身优势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有意思的是,外界只知腾讯“财务投资人”之名,却对其退出的案例鲜有耳闻。

不过,腾讯此举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答案,不失为投资退出的代表性案例。与先大举抛售套现再向股东分红相比,这一方案充分考虑到了股东的选择权——腾讯股东可选择出售或继续持有京东港股股票以参与对京东的投资,以至于有同时手握腾讯、京东股票的用户调侃:“这其实就是一手减持、一手增持,而且还省了股息税,一举多得。”

而京东只是腾讯投资清单上的标的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3月,腾讯首次投资京东,双方合作由此展开。八年间,京东从PC时代成功转型,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快车,其社会与商业价值的实现间接证明了腾讯的眼光。事实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腾讯在投资方面取得的成绩都很难被忽视。也正因为如此,随着腾讯渐进式地切入游戏、社交等主营业务之外的诸多领域,从种子轮到上市公司一路下注,其不免招致这样的质疑——在棋盘上四处落子的腾讯,是否在借投资之名,行垄断之实?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晖曾如是总结腾讯投资的思路——“我们只投和腾讯业务相关的。”在他看来,所谓的“无边界”不过是因为互联网在进入全新的领域,而腾讯只是在追随前者的脚步。何况,当越来越多的领域发生融合,已经很难简单地将一家公司归类,判断它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阿里巴巴在被投公司面前的强势风格,腾讯投资以少数股权和不干涉企业决策著称。尽管消费互联网是腾讯难以罢手的一张牌,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腾讯的身份是京东第一大股东,却并不参与日常管理与决策。这艘电商巨轮的舵手始终是刘强东——他拥有公司78.4%的投票权,即使不在台前,依然大权在握,左右着京东航行的方向。

相关主营业务的投资如此,非主营业务亦然。腾讯连续参与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服务商明略科技的三轮融资,在其创始人吴明辉看来,腾讯不仅具备开放的生态模式,更注重被投公司的长远期发展,愿意付出时间等待有潜力的被投企业成长——这也是多数被投公司选择腾讯的原因。

随着那张清单越拉越长,高额、长期、密集且遍布各行各业的股权投资,已然成为腾讯抛出的一张巨网,资本与流量两大杀手锏加持,腾讯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江湖,结盟于当下,更瞄准了未来。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公司不再忙于抢占山头、划分阵营,如何“减重”和“清理购物车”或许才是关键。

尤其是在“互联互通”方案“以安全为底线,分阶段、分步骤”的落实过程中。微信也已开放电商类外链的直接访问功能,用户可以在好友私聊窗口中直接访问外链,并在群聊中逐步试行,大批第三方商家将有机会进入微信生态系统。开放的前提是平等,如果腾讯依然大比例持有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股权,其势必因流量入口开放能否一视同仁受到质疑。基于此,尽管双方现有战略合作协议不变。未来微信九宫格资源如何分配同样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并不是京东一家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


图片
江湖再无腾讯系?

腾讯减持京东的投资逻辑,顺从了当前政策导向,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驱动互联网巨头们投资的底层价值观,开始出现深层裂缝。

十年前,腾讯与360的3Q大战落幕,经此一役,腾讯充分认识到了借助投资扩大自身商业版图的重要性。此后十余年,腾讯投资支出与日俱增。京东,就是腾讯在电商蓝海落下的关键一棋。

2014年O2O商业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腾讯为丰富自身微信的应用场景,提升微信支付的竞争力,高调入股京东。京东也成为了“腾讯联邦”拉拢的第一位重要成员。相似的故事此后在互联网界频繁上演,到2017年时,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的“东兴饭局”引人注目,它指的就是刘强东与王兴组建的互联网大佬饭局,后来有人专门算了算,这晚参加这些饭局的大佬身价合计超7000亿,掌舵企业市值4.6万亿。当时,也因为马化腾坐在了饭桌的C位,外界也将东兴局称为了“腾讯局”。

那已经是腾讯联邦的高光时刻,腾讯系企业遍布各个赛道。

此后,对于飞速扩张中的阿里与腾讯这两家企业,外界还曾给出全然不同的合作模式解读。

比如,一直以来,阿里系投资追求最大管理权,以形成体系优势。以往阿里收购的多家公司中,创始人团队出局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导致企业原本的个体特性被逐渐抹除,最终淹没至集权制度下的阿里系。

而腾讯系的投资逻辑更倾向于“联邦制”,它看重的不是企业管控权,而是战略与财务效益。比如,对于收并购的企业,腾讯并不插手企业日常管理,对于京东、美团、拼多多都是如此。

但无论是以上哪种合作模式,在平台反垄断的监管威力下,互联网巨头的生存法则也在发生改变。这同样预示着,国内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和腾讯的投资生态开始进入繁荣倒计时。

在反垄断背景下,阿里拿到了一张高达182亿的罚单。自2020年蚂蚁集团的IPO在最后时刻被叫停后,被马云反复提及的“阿里巴巴经济体”概念,成为了一个不再被人提的概念。

腾讯放弃持有的京东股票,也被不少人认为,这是腾讯作为非“资本野蛮生长者”角色的表态。

不过,实际上,整个2021年腾讯并未暂停投资动作。根据IT桔子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12日,腾讯系在今年一共投资了251家公司,而在总量上,腾讯已经参与的投资事件达到了1324起,涉及1043家公司。

一位接近腾讯投资的人士也表示,与此前投资消费互联网的逻辑不同,腾讯在现阶段,加大了对前沿科技和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投资。

仅从目前来看,腾讯依然是国内企业中当之无愧的投资之王。但意义和价值却呈现出全然不同的另一面,正如腾讯自己对这种合作的解读——和京东的合作,成为腾讯以少数股权投资,支持创业团队,创造正面价值的典范例证。

但无论如何解读,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即便腾讯投资的步伐没有暂停,但类似于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的那张合影或许再也不会出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后,江湖不会再有腾讯系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35 , Processed in 0.2141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