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京为何不能让俄罗斯强大?线索就在阅兵式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4 17:09 | 只看该作者
大帝摊牌了


原创 虚声  虚声  2022-06-13 20:27 发表于北京

背景是这样的:
俄乌战争打了一百多天,外界逐渐失去新鲜感。
然而普京在6月9日的彼得大帝诞辰350周年纪念会上,对着一群年轻企业家(包括技术创新领域、农业和创意经济领域等等),说的一番话再次震惊了世界。
普京说:彼得大帝收复并巩固了领土,同样的命运落到我们头上。大意是,他决定发动乌克兰战争,也是如彼得大帝那样收复并巩固了领土。
此前俄方一直说发动乌克兰战争的理由是去纳粹与反美帝,听起来很官方,也能说得通;但远不如普京这次谈话实实在在、真情流露且自然而然。
从视频画面看,普京讲话神采奕奕、口齿流利、风趣幽默。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传出来的视频讲话中,这是精神状态最好的一次。
图片
普京亮出来底牌:俄罗斯就是要搞土地。
对俄罗斯,以及所有曾经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帝国(匈奴、突厥、柔然、蒙古、沙俄、苏联等等)来说,搞土地就是人群的最大公约数,能获取最大的支持。俄罗斯也不例外。当普京搞了南奥赛梯、克里米亚和东乌之后,支持率居高不下。
所以普京简单直接地说出要“恢复领土”时,看起来神清气爽。
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历史上,彼得搞到的领土面积并不算最大,甚至连前三名都排不上。为什么普京要把彼得大帝拉出来大捧特捧?答案有三个:


答案一,彼得很牛


彼得大帝之所以在俄罗斯地位高,主要是因为改革。
我之前写过文章,说彼得干的事儿很像北魏孝文帝。
当初鲜卑人从最东北的嘎仙洞起步,一直迁徙到塞北的大同。
图片
面对中原的农耕文明,孝文帝决心改革,为此赔上老婆孩子也在所不惜。彼得和孝文帝一样,面对欧洲工业文明,下决心变革,为此也是赔上老婆孩子在所不惜。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家族的牺牲,换取民族兴旺、并奠定自己的历史地位。
1682年,彼得继位时,沙俄处于农奴制巅峰。
当时的沙俄虽然领土很大,但和之前的蒙古帝国等等并无区别。
当时的欧洲各国,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工业文明初现端倪,整个社会看起来朝气蓬勃。沙俄的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
1697到1698年,彼得到西欧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当然他不是出访,他的身份并不是沙皇彼得,而是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也可以看作是彼得微服私访记。同时期的东方,也流传着康熙微服私访,但内容都是惩治贪官或偶遇美女之类。
彼得这次私访——
到过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当过船长;
到过英国造船厂学习造船技术;
到过普鲁士学过射击;
彼得走访了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而言之,这位身高堪比林肯的壮汉尽他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图片
回到俄罗斯之后,他放出几个大招。
第一招,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提高工作效率。用参政院代替贵族领主掌控的杜马会议,下设11个委员会(类似于“部”)负责具体工作;将全国分为50个省;官员不再靠出身指定,一律靠成绩选拔。
第二招,颁布新法令移风易俗:要求东斯拉夫人必须剪掉祖传的大胡子,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向西方看齐。
第三招,经济方面,大力鼓励工商业。为鼓励引进西方工艺和技术,彼得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了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
第四招,大力发展海军,和波罗的海西边的霸主瑞典干仗。
为了改革,彼得处死了自己的亲儿子皇太子,和皇后离婚(而不是幽禁到死,或者罗织罪名处决,也体现了他向文明变革的决心)。
彼得之前,俄罗斯已经足够大,但非常愚昧落伍。彼得没有去强行废除农奴制。他的这些套路,相当于给俄罗斯植入一套可升级的软件系统,名叫工业文明之路。
这条工业文明之路前后持续了几百年,直到斯大林时代才算最终完成。正是这条工业文明之路,奠定了沙俄-苏联-俄罗斯的命脉,让东斯拉夫人成为工业文明周期的地球村棋手之一。
普京在6月9日那场座谈会上,还说了一段论证俄罗斯历史的话,“俄罗斯一直都处在局势发展的最前沿。是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撤退,但这只是为了积蓄力量。只有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继续前进,我们将集中精力,勇往直前。”
普京这话突出几点:
1、俄罗斯在地球村扮演棋手角色,而非棋子角色。
但纵观俄罗斯历史,彼得大帝改革之前,沙俄只是野蛮落后的象征,并无棋手的地位。所以这话也突出了彼得大帝的重要性。
2、俄罗斯领土大小可能会变化,但搞领土的决心始终没变,只要有机会就搞。彼得大帝也是一样,只不过搞领土的方式更高明。


答案二,彼得式搞领土


彼得搞领土的方式,不贪多而贪精,要搞就搞精华部分。
普京在6月9日赞扬彼得大帝留下的遗产,“彼得大帝与瑞典打了一仗,他似乎侵占了瑞典的领土。事实上,彼得大帝没有侵占瑞典的领土,他只是拿回失去的领土。彼得大帝恢复并巩固了俄罗斯的领土,这就是他所做的事情。显然,这一命运落在了我们的头上。如果我们从‘这些基本价值构成我们存在的基础’这一事实出发,我们一定会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

图片
普京口中说的彼得大帝和瑞典打仗,是指持续21年的北方战争。
17世纪末期,彼得大帝与萨克森、丹麦和波兰等国结成北方同盟,共同向当时的波罗的海霸主瑞典宣战,最终俄罗斯胜利、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18世纪初的1703年,彼得大帝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圣彼得堡(这个名字,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和彼得大帝的名字暗合)。
为什么彼得一定要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答曰:彼得认为圣彼得堡是瞭望欧洲的一个窗口。
随后他把首都迁到波罗的海沿岸;有点类似于朱棣把首都迁往北京,天子守国门。彼得除了守国门,还多了一层变革之心。
进入工业文明周期后,彼得式搞领土模式就成了东斯拉夫精英搞领土的标杆。
彼得改革之前,俄罗斯一直在荒无人烟的大陆上扩张,如同野猪跑在荒原上。
彼得改革之后,俄罗斯一直以打通出海口、占领大河入海口为目的,如同一个心机深沉的猎人。
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王,继承了彼得大帝的衣钵,拿下克里米亚,相当于替俄罗斯打通黑海出海口,典型的彼得模式。
19世纪中叶,沙俄从大清帝国手里抢走黑龙江入海口,也是彼得模式。20世纪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就是要打通通向印度洋的入海口,还是彼得模式。
当乌克兰倒向北约时,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走克里米亚,原因就是不想失去黑海出海口,依然是彼得模式。
普京发动乌克兰战争,其实就是要搞亚速海和黑海沿岸的精华领土,还是彼得模式。由此可见彼得大帝对俄罗斯人影响之深远。也正因如此,普京把彼得大帝的模式搬出来,才能引起俄罗斯人的共鸣,从而提升战争支持率。


答案三,克服困境


彼得大帝在普京心中的地位很重要,普京把彼得大帝的画像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某种意义上来说,普京的行事方式受彼得大帝影响很深,比如搞领土的模式。
但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彼得大帝在17世纪的成功模式,搬到现代未必能成功。比方说苏联巅峰时期入侵阿富汗,试图打通印度洋出海口,最后还是失败了。
普京现在面对的局面其实比彼得大帝时更复杂。
彼得发动北方战争时,西方并非铁板一块,彼得可以联合瑞典的敌人(波兰与丹麦等)发起行动。现在西方几乎一边倒支持乌克兰,搞得普京压力颇大。
虽然普京摊牌就是要像彼得大帝一样搞土地,但由于西方对俄罗斯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群体)影响很大,普京会寻找一切机会解释战争的合理性。
所以6月9日座谈会上,普京通过主权谈了战争:“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非常之快。为了获得领导权——我在这里说的不是全球领导权,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确保其主权。一个国家要么成为主权国家,要么变成殖民地,没有第3种可能。我现在不举例子,以免冒犯某些国家。但如果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不能做出主权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是殖民地了。你没法跟殖民地谈历史前景——殖民地没有在如此严酷的地缘政治斗争中生存的机会。”
——不想冒犯的国家,大概率是指欧盟各国和日韩。它们想干啥事,必须得美国老大哥点头,不能随心所欲。
但俄罗斯想干啥就干,比方说想从乌克兰搞土地,不需要任何人点头。
图片
普京又进一步细化了主权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主权——总的来说,原则上一直如此,但现今尤其明显,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首先是军事和政治主权,这里重要的是能够在国内和外交政策领域作出主权决定并确保安全。
——军事和政治层面,俄罗斯确实有绝对主动权,所以发动了乌克兰战争。
第二是经济主权,即在基本发展领域不依赖任何人,在关键技术方面,在确保社会和国家的生存能力方面,我们不依赖任何其他人。技术主权在当今世界极为重要。
——俄罗斯在能源、粮食、资源方面能高度自给自足,可以肆无忌惮地干。
当然还有公共主权。我指的是社会整合起来解决国家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其历史、文化、语言的尊重,是对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尊重。这种社会整合是发展的关键基础条件之一,没有这种整合,一切都会土崩瓦解。
很明显,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我在这里列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但实际上你可以改变顺序,从任何一点开始,因为没有这一个就没有那一个。
普京这话传递出两点关键信息:
1、一个国家有没有完整的自主权,要看政治、军事、经济和公共事业方面,能不能自己说了算。普京试图通过“主权选择”向世界发布信息,即掌握主权的俄罗斯,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干任何想干的事儿。
2、想要行使国家主权,政治、军事、经济与公共事业方面均不能被别国卡脖子。如果被卡脖子,就很难真正意义上行使主权。
3、对俄罗斯来说,“收回并巩固领土”就是核心利益,彼得大帝那样做了,普京也照葫芦画瓢。
但是普京有一点没说,那就是他虽然在领土层面效仿彼得大帝,但并没有在改革层面效仿彼得大帝。
要知道彼得大帝的改革,给俄罗斯从西方引入诸多人才。
比方说现在俄罗斯人在数学领域很强。但是在彼得大帝之前,斯拉夫人并没有展示出数学天赋。但是彼得大帝之后,斯拉夫人的数学进入开挂模式。
原因很简单,彼得大帝把数学家带入了沙俄。
1724年,彼得大帝建立国家科学院,吸引欧洲科学家,给予他们足够的资金和自由。当时欧洲因家族矛盾而被排挤的大数学家伯努利兄弟,就被吸引到俄罗斯。
其中丹尼尔·伯努利又把数学史上四大天王之一的欧拉,引诱到圣彼得堡科学院。
欧拉到沙俄时,彼得已经死了,沙俄王位在他的老婆、女儿、侄女等人之间流传,世道很乱。但欧拉的数学研究并没有受到影响。
图片
不止沙俄,欧洲其他国家的帝王也尊重数学家。欧拉从沙俄去德国,腓特烈大帝并不很喜欢他,但给予他足够的尊重。腓特烈大帝的母亲很喜欢欧拉,也很尊重他。换句话说,喜不喜欢不重要,尊重才是重点。
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继位之后,又把欧拉请回到沙俄,给予他足够的礼遇。
欧拉之后,沙俄本土数学开始兴起,斯拉夫人数学家成群结队地出现。
但是在普京时代,俄罗斯人才是外流的;很多俄罗斯数学家去了美国,给美国做贡献。就是说在体制改革这块,普京离彼得大帝较远。
如果普京想向彼得大帝看齐,仅仅靠“收复并巩固领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深度改革方面有所作为。
简而言之,彼得不愧大帝之称呼,普京的“大帝”头衔更像调侃。


最后,谈点经济


既然这次纪念彼得大帝的谈话,普京的宣讲对象是年轻的企业家,那总不能只谈政治、主权这些,好歹也得聊点经济吧。
普京在6月9日座谈会上也说了几句和经济有关的话,“设置栅栏,把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围起来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打算在自己周围建立围墙。俄罗斯不会构筑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我们过去没有这样过,未来也不会这样。”
——大意说,俄罗斯不会闭关锁国。这更像是介绍一下国策,而不像经济高招。
不过话说回来,过去20年,普京也没有拿出发展经济的高招,转而开始搞领土。搞经济真不是包括普京在内的东斯拉夫人的拿手活。
现在终于不用想着发展经济这回事了,只需要谈政治、战争与博弈这些拿手事儿,玩起来得心应手,说实话来也算神采奕奕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5:59 | 只看该作者
聊几句俄乌战争


原创 九边 九边 2022-09-23 08:31 发表于北京

不太想写这个话题,因为我从一开始就不太看好这场战争,更确切地说,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普京发动这场战争本身就是错误的,更大的错误是战争拖了这么久结束不了。

我这个观点肯定让不少人很不爽,觉得我立场有问题,可如果从立场出发分析问题,根本一次都对不了好吗,咱们尽量实事求是一些。当然了,你如果坚持说普大在下一盘大棋,那你说得都对。

我自己是从不相信大棋的,尤其是需要多次预测准对方动作的那种大棋,一般从没上班赚钱、平时窝在家里不出门、害怕跟人打交道的人,才会对大棋情有独钟,因为只有书呆子或者从不跟人打交道的人才会觉得别人的行为可预测。

真实的世界里,完全是个混沌系统,或者说是一个二级混沌系统,里边的决策者基本都是走一步看一步。那种依赖对手配合的计划根本推动不下去,如果你喜欢历史,多看看细节,这一点会更加明显,真实历史里就没啥大棋,稍微复杂一些的事情,基本都是失控的,谁也把控不了全局。

你问我为啥不看好,我说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这事,本身就“不正义”,也就是根本从道理上说不过去。

一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骂我,说你也太小清新了吧,一把年纪了谈正义?是的,所谓正义,就是“名正言顺”,就算不为了说服别人,起码要说服自己家的部队和老百姓。没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根本凝聚不起来人心,一旦出了什么岔子收场都会很难。

这一点理解起来比较费劲,人类可以为了一个虚构的东西舍生忘死,比如国家,比如理想,但是前提是你得给他们一个他们相信的理由,可以是利益,也可以是民族主义。但是必须得给个理由,不然每个人都在那里磨洋工。用一句苏联笑话来讲,那就是“他们装作给我发工资,我装作给他们上班”。

俄罗斯历史上也有过共同相信的宏大理念、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取得胜利的事,比如他们那几次绝地反击,都是民族存亡的时候,所有人达成共识,全民族同仇敌忾,一起把侵略者赶走。

这种情况下往往还能得到不同阵营的支持和援助,比如“二战”就得到了大量的美国援助。毛主席就坚持认为我们的抗日事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是正义的事业,迟早会形成国际统一战线,我们只有得到国际势力的援助才能最终胜利,后来果然被他说中了。

更关键的是,我们一直以来分析问题的核心就是经济,现在俄罗斯只有北约4%的经济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整个俄罗斯的国家财政,都赶不上美国国防部的预算。每年那么点财政收入,还得支援白俄罗斯,养着车臣,能花在军事上的可想而知。

很显然,战争开始的时候,俄罗斯情报出现了明显的误判,以为乌克兰根本不反抗,就跟之前克里米亚似的。所以战前没动员,士兵们以为是演习,进入乌克兰之后才发现不太对,一直处在懵逼状态。整个战争过程中,俄国人一直非常消极。

这有点像当年的苏芬战争,当时芬兰距离圣彼得堡(苏联时候叫列宁格勒)只有30多公里,头号搅屎棍英国跑来向芬兰示好,提供各种援助,德国法国也有钱给钱有枪给枪。芬兰于是自然投靠了西方那边,还在边境建起了工事,这一幕,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作为“缓冲区狂魔”,苏联人哪里能容忍,而且那时是慈父当家。慈父做人最讲道理,说弄你一定弄你。于是要求芬兰割地,芬兰当然不愿意。于是就打了起来。

结果等到打起来,非常意外。苏军非常拉胯,仗打得稀烂。不看结果光看过程,和意大利有一比,甚至不如二战的法国。好在芬兰太小了,跟现在的乌克兰没法比,很快就没了战略纵深,割地求和了,不过“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人又把割的地抢回去了。

仗之所以打成这样,战后苏军高层复盘。列举了好多客观原因,比如天气不好,道路不好,军队建制有问题,敌人太狡猾……大家参看中国男足赛后总结吧。

其实公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开战的原因和目的有问题:自家的军队不明白为何要去打芬兰。两家边境那么近也几十年了。虽然一直关系不太好,但是怎么都没有彻底翻脸,怎么就弄到要打的地步?所以士兵们战争意愿非常差,再加上苏联大清洗之后军官普遍比较业余。也正是苏芬战争打得没法看,让小胡子有了一脚能踹死苏联的错觉。

俄罗斯现在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战前上层也没太想好进攻乌克兰的理由是啥,而且俄罗斯普通老百姓也不恨乌克兰人,但是乌克兰人恨他们,觉得他们是入侵者。

这种情况下,战争一开始,遭到乌克兰激烈的反抗,斩首行动失败后,俄罗斯士兵越来越迷茫,日常丢下几百上千万美元的装备跑路,甚至有了夸张的老乡拖拉机拖走坦克的事。

这也是为啥一开始俄罗斯人不炸电厂,以前俄罗斯觉得自己是能占领住的,已经把那些东西当自己的了,因为他们的军队占领后也需要电力系统。后来知道用不上了,干脆能炸的都炸了。

再后来眼瞅攻不下冷战时期为了打核战修筑的要塞城市基辅,俄军开始收缩战线。这个也没啥问题,兵力不足嘛。收缩后开始玩大炮,日常轰击乌克兰,炸的嗷嗷叫,一度好像占了上风,不过后来慢慢又打不动了。一方面乌克兰已经通过决议,国家进入了总动员状态,不惜代价也要打败侵略者,不准男人出国,按照法律,从老百姓当中抽兵,送到波兰去训练,兵员整体是越来越足,慢慢竟然超过了俄罗斯。

此外也换装成功,三月份的时候有美国的军事评论员提到了这事,说前期乌克兰军队用的全是俄式装备,战争爆发后很快弹药就接济不上了,北约开始向那些拥有大量俄式武器的国家购买送到了乌克兰,很快这些弹药也都见底了。

北约的武器倒是不少,但是乌克兰人不太会用,而且那些武器都有配套战术,包括火炮什么的,都有门槛,北约军人不可能去乌克兰亲自操炮,得重新训练乌克兰人,所以预估得到半年后乌克兰人才能形成真正的打击力量,这不已经半年了,前段时间乌克兰刚组织了一波进攻。

此外俄军炮战越来越虚,很可能是因为弹药库连续被炸导致的,最近三个月,乌克兰自己说是用海马斯炸了俄罗斯80多座军火库(俄罗斯为了防止大火药库被一起炸掉,采取多点策略),被炸这么多,匪夷所思,不过想想也正常,北约开着全图,如果发现大量的卡车往一个地方送物资,先干一炮再说,就算晚上运输,汽车巨大的散热也能被卫星红外探头看到。

此外北约也不是一群人坐在那里看视频,那么大的战场,根本看不过来。前几天巴黎大学一个AI领域教授说是他们在用超级计算机运行人工智能程序,来识别战场上的价值目标,比全图还夸张,俄罗斯任何作战企图都会被看到。只是乌克兰空军太弱了,不然俄军只要一探头就会遭到打击。

可能军火库大规模被炸,导致俄军重武器没啥弹药,所以前几天一反攻,俄军直接丢下重武器跑了。

现在是个啥情况呢,乌克兰民族主义彻底被点燃了,他们现在要的不是俄军撤出乌克兰,他们要的是克里米亚,整个乌东,全要收回去。

而且有点像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状态,乌克兰上层也有很多人其实不太想打,代价太大了。但是到了现在,已经不能说了,毕竟前线死了那么多人,不打出个结果来,那些人白死了。现在在乌克兰,敢聊和谈或者放弃克里米亚,跟叛国是一样的,分分钟被干死。

真正意义上的干死,乌克兰安全部门现在已经得到了充分授权,觉得你有问题,就可以直接枪决,如果俄罗斯也充分动员,到时候也可以随便枪毙厌战分子。

而且俄罗斯这个国家吧,说是战斗民族,其实一直都是惨胜,俄罗斯每次胜利,几乎都是不计伤亡用人命往出堆,拿五六个俄罗斯人换一个敌人这种操作非常正常,如果是三个换一个,那俄罗斯人觉得自己赚了,库尔斯克战役就是1:3,属于大胜仗。俄罗斯历次战役的伤亡比都可以查到,大家好奇的话可以自行查一下。

比较搞笑的是,以往俄罗斯对外战争中,充当炮灰的,一直都是他们的远东亚洲人和乌克兰人,以前这两伙人都比较穷,天生的炮灰。

这次在前线使劲搏杀的,也是这两伙人,只是远东亚洲人为了俄罗斯而战,乌克兰人为自己而战。据我在俄罗斯的小伙伴说,俄罗斯的主要大城市并没有开始抽兵,去前线的主要是村里的和远东人。我在TT上看到,现在部分动员后,上了大巴赶往前线的,也是那些远东的人,看着就不太富裕的样子。

这也正常,沙俄和苏联时期,能维持数量巨大的士兵,主要是从农民里抽兵,现在没啥农民了,市民不大愿意去打,非常消极。工业社会就有这个毛病,稍微富起来一些就不愿意去打仗。

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重新达到苏联的爆兵模式(乌克兰人本来就是苏联红军的主力),据测算,乌克兰可以暴到600万,俄罗斯说自己的极限是2500万,只是战争物资不一定能补充得上。也就是说,如果持续升级,现在还早得很,双方可能不断提升动员规模,有可能将来在战场上出现双方各有百万人在那里对峙。

如果“北约-乌克兰”和俄罗斯一起升级常规战争,说实话我不是太看好俄罗斯,决定战争的,主要还是科技和战争意志。这两样俄罗斯都不占优势。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人士气也不行,厌战情绪很厉害。俄罗斯人确实觉得乌克兰人欠揍,但是他们整体还没有到那种恨到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砍对方,而且俄罗斯部队相互之间也不信任。

一个车臣网红说,小卡的车臣军阀部队躲在俄罗斯近卫20集团军后边,本来很安全,因为这支部队按理说是俄罗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没想到战争一爆发,乌克兰先头部队直接打了个对穿,20军为了防止被扎口袋赶紧跑了。

而且没通知小卡,离小卡最近的俄罗斯部队只有两公里,跑的时候按理说无论如何都会路过车臣军,没想到竟然冒着巨大的风险绕道跑,就是为了防止车臣人发现有问题。你们能想象吗,为了丢下车臣人断后,友军竟然绕道跑路。

结果就是车臣人莫名奇妙遭到进攻,而且毫不知情,差点被围死,车臣人说是伤亡很大,不过没说细节,小卡还在西方媒体上兴师问罪。只是大家早就看穿了车臣人想当网红的事实,质问他们不好好打仗,一直躲在俄军后边干啥。

至于核武器,我就不聊了,因为完全不知道俄罗斯扔了核弹北约会做什么反应。不过应该也会对轰,因为如果不出手,那就是“核讹诈”成功,今后西方就被俄国彻底控制了,一言不合就扔核弹,冷战时期早就有大量的研究,几乎所有的策略最终都指向“以牙还牙”,如果不作为,那将来也得出手,不如早点动手。

关于战争的结果,我也说不准,不过可以思考下最坏的结果是啥。不少人在说俄乌战争中俄罗斯输不起。

没有输不起的,你三四十岁没了工作去做买卖或者炒股,你能输得起?输不起就能赢?没这么个道理。

但是俄罗斯会输吗?

不太会。

俄罗斯面对的最坏的情况是乌克兰收复所有失地后加入北约,几乎没有可能入侵俄罗斯本土,关键是北约也不让。反倒是如果乌克兰打到俄罗斯本土,俄罗斯可以顺理成章地下达总动员令,让几百万义务兵上前线,同仇敌忾,全国转入战争模式,爆发出斯拉夫人真正的狠劲。

北约也知道这一点,他们为了防止乌克兰去打俄罗斯本土,故意“特供”了改装海马斯系统,那个火箭本来能打300多公里,乌克兰拿到的只能打80公里,就是为了防止它去进攻俄罗斯本土。没有北约的支持,乌克兰在战场上打只狗都费劲。

既然战火烧不到俄国本土,俄罗斯就不会伤筋动骨,只是伤钱。

至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事,我一开始就说这个对俄罗斯并没有实质的影响,俄罗斯边上本来就有好几个加入北约的,比如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南方还有土耳其,现在瑞典芬兰也加入了,虱子多了不痒。一开始拿乌克兰加入北约作为借口去打乌克兰本来就是一步臭棋,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路线的自由,当初我们转向美国,他们也想威胁我们来着。

而且我不觉得俄罗斯和西方从此能合流对付我们。

这次战争之后,西方从此对俄罗斯没了信任,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们彻底恨上了西方,这段时间梅德梅杰夫这种铁杆亲西方派都天天批西方。

俄罗斯这个国家自从拿破仑战争后,内部一直有两股力量,一股是“十二月党人”那样的仰慕西方的贵族,还有一批类似索尔仁尼琴的民族主义者,前者渴望融入西方,后者一直在捣乱。搞笑的是,普京自己也有一个从“十二月党人”到民族主义者的转变过程。

现在这种状态,民族主义者们明显占优,普京只是他们的代表,而不是整个俄国只有他一个人反西方。长期看来俄罗斯很多人可能依旧仰慕欧洲,但是短期不可能和解了。

文末再说说我们自己。我们在接下来很长时间里,明显需要继续苟住好好发展、产业升级,在中欧合作的大背景下,几乎不可能为了俄罗斯去和欧洲决裂。这也是为啥我们的立场一直是中立。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购买力,以前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外贸,投资,内需,本质就是这三个领域在买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

随着中美贸易量的走低(现在的外贸排序是:东盟、欧盟、美、日、韩),今后慢慢东盟和欧盟会成为贸易主力,可是东南亚和非洲太穷,购买力太弱了,买不起高端玩意,中亚也不行,也太穷,产业升级只能是靠欧洲和我们自己国内中产的购买力。

此外我们也需要欧洲的投资解决就业和资金问题,德国巨头巴斯夫刚在中国完成了一项100亿欧的大投资。德国宝马集团6月斥资150亿元在中国沈阳建设了一家纯电动汽车新工厂;德国奥迪公司7月在中国长春投资建设其第一家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而全球客机巨头空中客车公司6月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约,将其中国研发中心落户苏州。

所以这也是我理解中国明显偏俄罗斯,却几乎没给俄罗斯提供军事上的支持,主要也是我们因为对欧洲合作的需求大于对抗。尤其是经济下行、就业压力空前的大背景下,我们自己的民生问题才是第一大问题。

不管咋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发展,也需要全球化,需要西方的矿和技术,得赶在严重老龄化之前攻克那些技术难关。2035年我们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所以现在得抓紧时间使劲发展经济,提升国力,把大家的生活质量提上去,这才是我们最要紧做的事。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12:32 | 只看该作者
普京的动员令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祖国


原创 畅明 畅明谈宏观 2022-09-26 18:39 发表于北京

俄乌冲途的根源是什么?
俄乌冲突从导火索来说,是始于苏联时期列宁将原属于俄罗斯的乌东地区送给了乌克兰,在一家的时候还好,可谁也没有料到强大的苏联会一朝解体,这就留下了隐患了。

图片
(列宁当年出于理想主义送给了乌克兰这么大一片区域,无意间致敬了地球搅屎棍带英帝国的一贯操作,乌克兰地图最南端的克里米亚是赫鲁晓夫送的)
从前苏联独立出来之前乌克兰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没有作为国家的历史并缺乏内部凝聚的文化传统,一度乌克兰前总统在公共场合忘记乌克兰语怎么说,还要用俄语来问秘书,成为乌克兰政坛上的名场面。
乌克兰国家运作一直存在问题,相比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很快找到自己政治核心重建了社会秩序,乌克兰则一直陷入到各种撕裂当中。在尤先科、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三人轮番执政的政治闹剧中,乌克兰社会发展陷入慢性衰落当中。尤其是2014年以后,俄语区的乌东已经事实上独立,而乌克兰在内战中对俄裔确实有很多摆不上台面的手段,这导致克林姆林宫对收复乌东地区、教训乌克兰的情绪日渐提高。
对于乌克兰来说,保护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是必然选项,而且现在乌克兰已经对欧美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源源不断的军援更是让乌克兰高层赚的盆满钵满。不过从根源来说,俄乌冲途来自于北约集团对俄罗斯生存空间的挤压,冷战结束以后北约根本没办法将对抗半个世纪的俄罗斯视之为朋友,不仅没有接纳反而变本加厉的东扩。

图片
(图片需更新,芬兰、瑞典也加入了北约)
俄罗斯从北向南全都被北约围的严严实实,针对谁不言而喻, 除了军事的对立态度,政治上的打压,贸易制裁,甚至还要对俄罗斯立国之本—能源动手。
图片
图片
(北非直接管道供气欧洲以替代俄罗斯管线)
只要北约军事集团还秉持冷战思维,只要还不承认俄罗斯应有的国际地位和安全需求,俄罗斯的反扑就是必然,不是发生在乌克兰,就是发生在波兰、芬兰、高加索或中亚,在全新国际框架未形成前动乱是难以避免的。
俄军前线表现与军制改革之间的关系
除了最开始突袭基辅失利以外,俄军九月初被乌克兰在哈尔科夫打了个反击,俄军军事表现不佳,这令俄罗斯军事威慑力相较开战前打了不少折扣。
图片
(蓝色为九月初乌军反攻一周内取得战果)
俄军表现不仅仅是武器和战斗的问题更与其军事制度密切相关。
第一:相较国内动员兵,普京更喜欢使用听令而行的私兵。
包括车臣的“卡禄山”,以及叶夫根尼·普里戈任(俄罗斯餐饮业巨头,被西方称呼为“普京的大厨”)旗下的瓦格纳雇佣军。在长期军事行动中,普京更依赖国家体制之外、对其个人保持忠诚的“私兵”。原因也比较现实,控制”私兵”来实现某些军事目的要比通过层层国家机器去驱动正规军事力量效率更高,这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家力量严重退化后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并且是小规模冲突中的最优解,这一点跟美国黑水公司作为安保公司却执行许多美国陆军任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瓦格纳实际控制人叶夫根尼·普里戈任与普京过从甚密,经常出现在普京的私人宴会上,且旗下的餐馆和餐饮原料供应商也负责普京与外国政要的餐品,叶夫根尼·普里戈任是普京的老乡,同样出身于圣彼得堡。所以西方称呼其为“普京的厨子”。2014年瓦格纳军团在乌东初次亮相,在卢甘斯克地区抗击乌克兰军队,最经典的战例就是在乌克兰政府军和极右新纳粹手中解放卢甘斯克机场,迫使基辅方面于2019年签署《明斯克协议》停战。旗下瓦格纳军团成立不过数年,军团“员工”有两万人,近年来活跃于非洲、中东、东欧等地,俨然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黑手套”,为俄罗斯政府处理一些不方便直接干预的事情。
第二:俄格战争后“谢尔久科夫军改”和“绍伊古军改”把俄军改成了一个四不像,并未有效的提高俄军战力。
从俄格战争以后,俄罗斯军方就发现了自己与现代化军队之间的区别,俄前陆军总司令毫不留情的批评:俄军目前的武器与军事装备状况与世界大国的水平不符,真对抗强敌会十分困难。当时谢尔久科夫希望效仿西方,大搞师改旅,改变俄军机构臃肿,指挥不灵,作战部队战力不强的面貌。
谢尔久科夫(2007-2012)军改千头万绪,但如果论其重点,就是:
全新的时代背景——核威慑下俄罗斯很难再次出现覆国级的战争。
苏联遗留的包袱——大军队时代下形成的臃肿机构、人员过多。
战争全新形式——优化军种编制,缩减传统陆军比例,打造面对全新战争形势的信息化、合成化部队。
关于时代背景,俄罗斯人认识的很到位;关于苏联留下的包袱,俄罗斯甩的也很好,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军总兵力一度高达五百万人,传给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时代也是沉重的负担。目前俄罗斯现役部队100万人,基本甩掉了历史包袱。可是关于需要大量氪金才能形成全新作战体系,俄罗斯却迎面遇到油价下跌导致政府收入锐减。
图片
(俄罗斯累计财政收入:单位 10亿卢布,2007-2012是谢尔久科夫任国防部长时期)
2008年以后国际油价掉头向下,俄罗斯财政直到2016年以后才有较好的增长,更没有余钱来打造现代战争吞金兽。本想减脂增肌,可结果光掉膘不长肉,不仅力量没增强、抗击打能力还下降了。缺乏经济基础且不说,战略对手和战略目标也没有考虑到较大规模的战争需求。更重要的是放弃了苏俄军队原来非常熟悉的全面动员体系,只强调精兵化、小型化,这样的部队收拾个把小国,去叙利亚打击恐怖分子是没问题的,可部队撒进乌克兰,就立刻面临兵源不足的窘境。
等到绍伊古接任国防部长后又推翻前例,开始大搞旅改师,但一方面外行领导内行(谢、绍均非军人出身),同时财政情况也无明显好转。等到战场之上见真章,面对已经全国动员并有北约武器和情报支持的乌军,精兵式战斗就明显力不从心了。
等到突击力量不足,难以打开僵局后,全面动员成为不得不选的唯一选择。
为什么普京不及早进行动员
表面上来看,总动员是俄罗斯为了打破僵局而进行全面动员。但实际上比这复杂一点。俄乌冲突已经打了半年,俄军战场上真实表现如何?普京应该早有评估,连决策层之外的斯特列科夫也早就明确说明如果不进行总动员俄罗斯将会战败。这种情况下才在一场败仗,形势陷入被动后进行全面动员,根本原因在于全面动员不符合普京的政治基础。
普京出身于苏联特工,但其执政身份是叶利钦的继承者,是以自由派身份继承从苏联解体的政权。苏联解体以后上台的俄罗斯领导人,其防共之心甚于防西方。叶利钦1993年10月炮轰白宫,彻底毁掉继承于原苏联高层的议会势力。1996年叶利钦面对车臣独立、俄共逼宫内忧外患的形势,将手中还握有三分之二的国有资产股权卖给了寡头,并与七大寡头通力协作,政治上寡头确保叶利钦连任,经济上叶利钦维护寡头现有利益格局。
图片
所以普京基本政治光谱,是在强力部门的支持下,以自由派精英为基本盘,宣扬斯拉夫民族主义,对寡头势力又打又拉,以防范俄共反扑为首要目标的“民族自由派”。
正是在不断打压俄共的过程中,整个俄罗斯上层建筑逐渐向右转。
经济上:寡头化,不听话的寡头会人间蒸发,但换上的却也是自己人的寡头。
文化上:回归传统保守,向东正教和民族主义回归,放出了俄罗斯现代政治中的怪物——皇俄派。
军事上:倾向于职业化精兵,甚至是私人关系维系的雇佣军,并有意和从苏联继承而来的人民动员体制切割。
舆论上:批评苏联,着力放大苏联的污点,强调斯拉夫民族主义。
政治上:靠拢西方而不得,配合美国反恐战争,甚而一度考虑加入北约。
这也是为什么普京初期包括一直以来都在使用合同兵,甚至是雇佣兵,这样对普京的统治是最为稳妥的。
所谓普京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正是亲西方势力、左翼势力、以及皇俄派。
但目前三方平衡正在被打破。
首先:是亲西方势力式微,俄罗斯政治经济全面倒向西方后并没有得到大方的接纳,反而获得落井下石般的北约东扩结果,眼瞅着北约逐渐扩张到家门口,不说传统逆子波罗的海三国,就连乌克兰都要被北约拉走了,沉睡在俄罗斯体内对“战略缓冲区”的需求在不断激发,终于在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中俄罗斯明确对西方说不,与西方关系逐渐从合作走向了对抗。在敌对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境内的亲西方势力逐渐式微,原代表人物梅德韦杰夫被雪藏。
其次:是皇俄派势力逐渐壮大,在现代社会中鼓吹回归帝制的可行性很小。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摒弃,导致思想意识上出现真空。在这种“真空状态”中,由于对苏联骂太狠又对苏联之前时代吹太猛,直接引来杂糅着封建思想、宗教思想、民族主义思想的四不像怪物——皇俄派。
由于皇俄派鼓吹大斯拉夫民族主义,恢复第三罗马帝国的荣光,其在军事领域中最为活跃,最为典型的就是斯特列科夫,其人曾任顿涅茨克共和国国防部长,为乌东地区独立立下汗马功劳,曾活跃在乌克兰内战中抗击乌克兰第一线,此人是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仅率数百志愿者潜入克里米亚,劝降当地海军、缴械驻地乌军;孤身潜入乌东地区组织武装力量击败乌克兰政府军,但在连胜连捷时被克里姆林宫以避免扩大影响为由强令召回。此人有勇有谋且非常熟悉乌东地区,按理说任用他出战肯定能激励当地俄军士气,但克里姆林宫就是将之雪藏,即使前线败仗也绝不任用,表面原因是斯氏本事大脾气更大,甚至给国防部长都安排“胶合板”的雅号(现任国防部长曾为建筑商)。但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此人皇俄派的背景令普京难以放心。
下令全面动员后,俄罗斯国内民众表现不安,毕竟上一次全面战争动员都是二战时候,老百姓早都忘记了全民动员是什么概念。一时之间俄罗斯出国旅游人数暴增,各地出现反对动员集会,也抓捕了不少人。
图片
(圣彼得堡警察和抗议人群对峙)
也有不少媒体趁乱玩梗,联系高官的儿子问他们是否响应国家号召,好几个高官都中了陷阱。以上还算是正常的波澜,毕竟俄罗斯人民已经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了。但在动员令的国家强制命令下,肯定会对军警宪特等国家暴力机关更加倚重,以此保证征兵的数量和效率,同时保持社会运行稳定。如此一来,相当的权力就会转移到皇俄聚集的各个政府强力部门。对普京而言全面动员最大的危险不在于经济成本而在于皇俄派势力扩张。因为普京是挂着自由派的名义行民族主义之实,还属于一种“过渡形态”;皇俄派则是极端和纯粹的民族主义,对普京有更大的替换作用。
皇俄派的制约与普京的决策
刚才我们谈到皇俄派,这将是分析俄罗斯内部局势无法避开的一股力量,上文说皇俄派是杂糅封建思想、宗教思想、民族主义思想的四不像怪物,表面上看他有宗教站台,而且对沙皇后裔特别看中。实际上皇俄派并不等同于保皇党,俄罗斯早已没有了帝制的土壤,就算称沙皇也不可能是罗曼诺夫家族。

图片
(沙皇后裔婚礼,俄罗斯军区派出仪仗队开道,此举还被国防部长绍伊古惩处)
本质上,皇俄派是斯拉夫民族主义倾向的外显,因为全盘否定苏联以后,俄罗斯历史上的辉煌就只剩下沙皇时期了。不过皇俄派看中的是扩张,这一点海纳百川,甚至编造出斯大林也是沙皇后裔,赐罗曼诺夫籍。真不知慈父在天若有灵会有何感想。对于皇俄来说,梦中都要恢复的是第三罗马荣光,自1472年迎娶拜占庭公主后就一直以第三罗马自居,誓要与西罗、东罗、神罗共争罗马正统。
普京所言俄罗斯两次解体造成了严重恶果(1917年沙俄崩溃和1991年苏联解体),如果两次没有解体俄罗斯目前应该有5亿人口而非区区1.4亿。那么如果这个囊括五亿人口的俄罗斯大帝国重现人间,他的边界可能会到哪?
图片
(地图来源为地图帝)
如果暂时考虑用一下沙俄在一战前的版图,那么往北将要囊括芬兰,达到瑞典,往西势力到达多瑙河,直面柏林,往南兵锋争夺伊斯坦布尔(或称君士坦丁堡),将黑海、里海彻底变成内湖,并毫无阻拦畅通的进出地中海。重现帝国旧日光辉才是皇俄派心心念念之所在,在他们眼中沙皇非血缘继承而来,而是能够成就这般功业才配称之为沙皇。
由于皇俄派底色是扩张,所以特别受军警宪特等部门的支持,使得普京统治中的底牌——强力部门被大量渗透,导致俄罗斯政策越来越强硬难以有转圜的余地,将军和军官中究竟有多少仍保持对他的忠诚率,完全是未知数。
之所以一段时间还能维持着政局表面稳定,和普京多年强硬执政有关,相当程度上满足皇俄派对沙皇体制下俄罗斯重回巅峰的幻想,既然坐在台面上的统治者不是沙皇胜似沙皇,好像也不需要换人。这就导致普京必须强硬也只能强硬。
图片
现在普京处境比较艰难,扩大战争全面动员将会动摇自己统治,可如果就这样罢兵息战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自己多年建立的威望也会一扫而光。
不过普京不愧是成熟的政治家,胡萝卜加大棒处理的非常熟练。一边是国内大肆动员,宣称国内可以动员2500万动员兵,淹也能淹死乌克兰,不过初期先动员30万。并且期间不断对外放话,暗示可能使用核武器,要“使用一切可能手段保卫俄罗斯”。并同时开始示好,用215名乌克兰战俘和10名外国佣兵换回了56人。
图片
这种明显慷慨的行为,是回到谈判桌上的一种姿态。但如果谈判不成,接下来就是扩大化的进攻战略。攻势将一改原来风格,以歼灭战为主要军事目的,以此逼迫基辅屈服。这二者看似完全相反,但是目的却相同——结束战争。
一旦冬季降临,10月结冰的乌克兰主要河流上将结上厚厚的冰层,冬季将出现大量可以利用的渡河点,同时国内动员兵集结完毕可以吸取上半年兵力不足的教训,集中起来发挥人数、兵器上的数量优势,届时会发生更激烈的战斗。
俄乌的战争,世界的变局
1991年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其产生的政治余波至今尚未消除。尤其是对于震中的俄罗斯来说,与其说苏联解体是一种历史的结束,不如说是一段斯拉夫民族厄运的真正开始。如同1840年被船坚炮利打开大门的满清一般,在一连串的军事斗争失利后帝国统治根基开始坍塌,满清覆亡后时隔近四十年中华大地才再一次重新整合起来,其中的苦难固不足对外人道,但大破大立的历史规律在其中隐隐浮现。普京执政之初曾高喊: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当年他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真的能够执政二十年以上,而同时也着实能够体会到俄罗斯对强大的渴望。
二十余年俄罗斯一直以军事威慑力保持自己的大国地位:
2000年前后第二次车臣战争;
2008年对格鲁吉亚发动闪电战;
2014年武力保障下“和平”接收克里米亚;
2015年介入叙利亚内战;
2022年实行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
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奠定了普京名号,借此风雨飘摇的俄罗斯终于得以稳定。但俄罗斯近年来国内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亲西方中坚力量日益消退,在长久以来军事胜利-领土回归的喜讯渲染下,普京与俄共及皇俄派之间的矛盾被暂时掩盖,但在军事失利下各方矛盾逐渐有激化的趋势。开战之后高呼效忠普京效忠俄罗斯的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江湖人送外号—卡禄山)在俄军失利之后痛批俄军高层战略失误,方方面面的压力随着俄罗斯军事威慑力的削弱而集中到来。
俄罗斯此番军事行动招致美国和北约坚定反扑,除了武器供应、贸易制裁、舆论声讨,美国甚至不惜违背“自由贸易”基本原则要求俄罗斯出口石油限价,并且重新激活了已经“脑死亡”的北约,使得芬兰与瑞典也不再对俄中立。
然而在战争的另一端,美国和北约日子也不好过。在加息周期遇到战争导致能源危机,使得加息政策效果打了不少折扣,给高悬的债务和大量泡沫的资产带来极大的风险。而西方各国遇到的通胀也是一个大问题,使得国内民生问题愈发严重,而通胀正是导致普选制政府倒台的重要原因。
俄乌战争是克里米亚危机的后续,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后的7年,俄罗斯一直处于经济制裁之中,也变相使得俄罗斯做好与西方经济脱钩的准备。在经济层面上战争的意义比军事政治上的意义要更大。俄罗斯依靠能源作为武器成功挑战美元霸权,在守住自己经济秩序同时给美国送去了通胀,给德国和日本则带来“去工业化”套餐。
在今年主要制造业国家中,只有中国保持顺差,德国破天荒的也出现逆差。而德国多个大型工业企业都开始向中国转移产能。权力对来源负责,所以普京必须对乌克兰采取强硬手段;经济对利润负责,所以西方产业资本自然会选择有着充分能源安全、庞大高素质工业人口、健全基础建设并且有着全世界最全工业品类的中国作为其生产基地和可以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祖国”。正是中国强大的国家实力,可以避免在俄乌冲突中“站队”,类似美国一战时的中立立场使得矛盾双方都对中国形成某种依赖:俄国依赖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才能具备继续战争的经济条件,美国依赖中国的生产能力才能控制国内民生用品的通胀。
这种中立权本质上是“主权”延伸。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国,政客会受到非常强的施政约束,比如日本推行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官员和德国默克尔选定的接班人都莫名其妙地死亡。凡是有着本土意识的政治家,都会被终结掉其“政治生命”或者“生物生命”。就连安倍晋三也不能例外。所以,没有“主权”支持的繁荣,终归是被养肥的家畜,是危机中的牺牲品。德国和日本虽然也属于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但是其国家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本质上不具备“主权”,必须听令于“宗主国”的国家意志,只享有部分管理权,国家所有权不能为本国所“控股”的国家,只能沦为矛盾的牺牲品。而中国强大的独立性则来源于国家所有权在自己全体国民手中,中国决策无需境外势力的“批准”,也不受到各种势力的“渗透”,保持决策时的理性与克制。这种局面其背后,是几代人对“独立自主”的不懈追求:是在困难年代坚持推进“两弹一星”的魄力;是在对外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定力。这种战略决策勇气,正是华夏文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现实表现,自立才能自强的命题早为中国人所洞悉。所以在如今残酷的经济淘汰赛中,中国方能具备逆周期的调节能力,成为众多国家中的“逆行者”。
国际格局变幻莫测,正所谓“后发先至”,真正变化的受益者往往是最后下场的决定性力量。战略定力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做支撑。由于自身的发展存在强大的自驱力,所以不需要对外投机和冒险,自然就获取各方的依赖。打铁还是要自身硬,“任他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的自信与温和也许才是应对全球性大变局的最好姿态。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19:33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的能源,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静思有我 2022-10-06 21:58 发表于湖北
以下文章来源于九边 ,作者九边

1971年,一支苏联勘察队,在现在的土库曼斯坦进行勘探活动。很快他们发现在达瓦札村附近,蕴藏丰富的天然气,于是开始了钻探取样。
前两个井一切正常,打到第三个,地面很快开始碎裂。大家忙扔下东西跑到远处,眼看着钻井逐渐塌陷成了一个直径约70米的巨洞,同时大量的天然气和其他有害气体开始泄漏。
这时大家才知道这口井,正巧打在了一个地质裂隙上。专家经过研究认为这可能会威胁到周边居民。但是手边没有设备,短时间内没办法把这个大洞堵上。其实这种情况对于勘察队不罕见,专家决定放把火把溢出的天然气点了。等到压力下降后火自然就会熄灭。到时候再慢慢处理后续。当时预计不出几个星期,里面的天然气就会全部燃烧。
但是这次专家的判断有“一点点”偏差,火一烧就完全没有要停的意思,整整烧了半个世纪,一直到今天。眼看这么多天然气白白烧掉太可惜,当地政府也想把火灭掉。但是经过计算,需要的成本太大。
而且这也不是完全白烧,这个惊人的场景被打造成了一个景点。被称为“地狱之门”。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当地人没有从能源上赚到钱,但是搞旅游倒是发了一笔小财。
图片

今天为啥突然说烧天然气的事呢,最近因为俄乌冲突,波托瓦亚的老百姓也看了一番奇景。
波托瓦亚这地方是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一个压气站,位置靠近芬兰和俄罗斯边境。现在大量输送过来的天然气用不了也送不走更没处放。
干脆烧了吧,于是也点了,火大到卫星上都看得到一团烈焰:

按照现在的天然气价格,每天这里要烧掉1000万美元的天然气。
这种烧法,不但饱受能源价格压力的欧洲各国不爽,俄罗斯心里更不爽。现在俄罗斯正在全力增加液化产量,同时在规划向东方的新管道。
谁能想到,昔日如日中天的苏联工业帝国,如今只能靠能源撑场面了。原本在国际社会发挥影响力靠能源和武力两张牌,现在仗打成这样,“战斗民族”的帽子快戴不住了,只剩能源这一张牌可打了。

(一)
说起来,能源这个筹码,在俄国人手里可是很多年了。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早在20世纪最开始的1900年,俄罗斯就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随后美国反超,此后的一百年中,基本就是他俩轮着坐能源的头把交椅,沙特崛起那是很后来的事了。
最早的俄国能源核心区,叫“巴库油田”。
巴库是现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并不是俄罗斯的传统领土。19世纪沙俄打败拿破仑之后,借机大肆扩张,来自乌克兰的哥萨克骑兵四处出击,第二年就把包括阿塞拜疆的整个高加索地区,全部正式并入俄国领土,还有车臣,也是被哥萨克骑兵拿下的。多说一句,从沙俄到苏联,乌克兰一直都是最主要兵源地,西伯利亚也主要是乌克兰人给拿下的。
到了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各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大涨,沙俄搞工业化第一个就想到巴库,在当地开发石油。
当时巴库的石油开采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打到十几米就出油,喷到几十米高。人在下面挖好池子再引流就可以运上车了。当地石油产量增长非常迅猛,20世纪初这里的产量,居然能达到当时全世界的一半。从那时候起,俄罗斯就是铁杆能源国,同时期美国也在热火朝天的打石油,沙特那个时候还籍籍无名。
同时高加索地区还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粮食产量也很高。真正算是块宝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1942年,纳粹德国决定转变战略意图,向南方攻击,意图占领苏联的资源区,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巴库。众所周知,德国在“二战”中就是缺油缺死的,如果当年巴库被德国拿下,那历史可能要改写了。
在德军挺进的第一时间,31岁的石油副部长巴伊巴科夫,半夜被斯大林叫去。斯大林说德国人要抢夺巴库的石油,而苏军也需要这些石油作战,让他马上去那边准备。德军大部队往斯大林格勒进发的同时,还有一支部队绕路已经开往巴库,时间紧急。
“如果我军得不到石油,你会被枪毙。如果德军得到石油,你会被枪毙。如果德军被击退之后,不能立刻恢复石油供应,你会被枪毙。巴伊巴科夫同志,你不要压力太大,去好好干吧。”斯大林说道。
巴伊巴科夫说他睁着眼到天亮,赶最早的飞机去了巴库。
等他赶到,希特勒为了抢石油专门组建的“高加索石油旅”已经逼近那一带。这里虽远离巴库,但已经是石油产区。副部长一边带人产油,一边把油往后方运,一边组织人拿起武器去前面支援守备部队,一边还用水泥砂浆封堵油井,顺便还把很多石油运输管道都拆了。
最后时刻,副部长才带着人炸掉了压缩机和泵站。几乎他前脚刚离开,后脚德国人就到了。好在德国在那里没待多久,苏军就开始反攻。等到德军被击退,副部长和苏军又回到迈科普的油田。赶快开始重建工作。
好消息是他走的时候破坏非常彻底,德国人在那里待了好几个月,却几乎没有能生产石油。坏消息是德国人跑的时候为了泄愤,不但把设备又炸了一遍,还把能点的油井全点了。
好在苏军收复油田后,生产恢复得很快。因为优异表现,没多久他就被斯大林提拔为了最年轻的部长。最终德军没能染指巴库,至此第三帝国已经和撤出莫斯科的法军一样,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看起来无穷无尽的巴库油田,这时其实已经被过度开采了。产量即将开始快速地下降。
1955年,开采了80年,石油总产量已经超过10亿吨的巴库,产量开始快速下降。虽然勘探队、打井队、开采队拼命工作,但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无法违逆的。
苏联也知道这事,为了补上亏空的产能,苏联很早就在筹划开一个分矿。

(二)
1943年,已经是能源部长的巴伊巴科夫,得到一个新任务:去乌拉尔山挖油。那时因为苏军在准备反击,组建了大量部队,需要的石油也增加了。但是苏联石油产量因为战争,比战前降低了近一半,石油产量已经被美国远远甩在后边。
同时更加严重的问题摆在巴伊巴科夫面前,作为巴库出生的当地人,他非常了解这里的石油情况。
这些年来,巴库的油井已经越打越深了。几十年前到处是自喷井的景象早已消失。开采的效果越来越差,新油田勘探的成果越来越小。各方面的信息都表示,巴库的油田最高峰已经过去了。必须抓紧建设新的石油主产区。
地方其实早就已经选好了,从巴库一路往东。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也就是亚欧分界区,发现了更大油田。但是那里是一块荒凉到鸟兽都没有的地方。
巴伊巴科夫再次被叫去见斯大林,听到任务后。他说那里太荒凉了,如果要建设大油田,需要无数人力物力。现在哪里有这么多人?
斯大林想了一会,说他也没有什么好法子,但是知道谁可以解决问题。然后打电话让贝利亚来,也就是克格勃的头目。
贝利亚到来后,斯大林说部长同志需要人去山里挖油。贝利亚说没问题,可以分配战俘同时扩大抓捕名单。并向巴伊巴科夫表示部长同志你不要紧张,现在已经不随便枪毙人了,斯大林同志让我把人安排到能磨炼他们的地方去。
多说一句,贝利亚一生编排罪名杀人无数,斯大林死后,他被赫鲁晓夫随便编排了个罪名给枪毙了。
巴伊巴科夫回忆他又睁着眼熬到天亮,乘火车去了乌拉尔山。
好在事情很顺利,当地很快发现了大量优质油田气田。巴伊巴科夫也官运亨通,一路做到苏联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
乌拉尔地区在1955年后大量爆产能,于是这里被称为“第二巴库”。这片区域足足发现了上千块油田,几百个气田。此时美国坐稳世界第一能源交椅已经半个多世纪,苏联在“第二巴库”之后开始发力追击。
改变游戏的,是一个叫“秋明油田”的超级大油田。这块区域比前两个更大,油更多,也正是因为这个油田太猛,苏联的石油产量超过了美国和沙特,半个多世纪后重回世界第一宝座,从此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命运就跟石油绑定在了一起。油价上升,国运昌盛。油价下跌,轻则灰头土脸,重则国运中断。

(三)
“秋明油田”处于西西伯利亚,当地是大片平原,好几条大河从这里通过,河水在平缓的平原慢慢流动。整个油气区近80%的地方是沼泽,天气暖和的时候根本没法工作。不要说大型机械,就是人空手都很难在那里行动。
只能等到冬天,严寒把沼泽全部冻上,人们才能带着设备开始工作。
西伯利亚、冬天、户外、重体力的钻井。这四个元素在一起,更像是一种刑罚而不是工作。
当地最低零下50度的气温和冷风,不要说人,机械设备都受不了。即使是毛子那以粗糙和耐用著称的工具,在这种环境下都经常出问题。
至于最早一批工人,完全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现实版,甚至更加的艰苦。最忙的时候每天顶着大风在零下30度工作12小时,然后只能住在简易搭建的工棚里。那时通信设施和道路都几乎没有,工人们甚至因为大风雪会得不到给养。
多说一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他就是乌克兰人,无论哪个阶段,乌克兰人都是排头兵,扩张沙俄领土,建立苏联,武装保卫苏联,给苏联挖矿,给苏联种地,乌克兰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即使是这种条件下,从勘测发现到第一口井投产,苏联的石油工人居然只用了八年,这个成绩可以用奇迹来表示。
因为这个伟大的壮举,苏联政府在第一口井附近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当时因为巨大的油气开采量,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工人们。很多年轻工人结婚,就把这座纪念碑作为结婚照拍摄背景。

秋明油田从1975年开始爆发,这里没有让人失望,它的产量大得惊人。为了去挖石油,苏联前后征调了几百万人,并且以油田为核心,建立了18座“石油城”。
当时正是人称“苏勋宗”——勃列日涅夫掌权时期,同时也是苏联国力最强大的时候。同时期的美国乱七八糟的,跟现在有点像,战争打的一塌糊涂,几次侵略他国都以失败告终,大家都在骂它,灰溜溜地从越南撤了出来,国内通胀高的离谱,老百姓也异常分裂,乱哄哄,一副倒闭样。
而苏联就不一样了,不仅油田产量大,当时还碰上了一件事。美国支持以色列打中东的王爷们,王爷们怒了,压低石油产量制裁西方,导致油价暴涨。
苏联简直不能再爽,眼瞅就要取得冷战的最终胜利。勃列日涅夫这位除了有名的喜欢收集勋章,对于石油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他热爱石油的方式很苏联很俄国——就是要多,越多越好。通过卖石油,赚到钱就可以扩军,给老百姓分福利,支援其他国家一起搞美国。也就是下图红框里那段时间:

为了更多的石油,苏联高层向石油生产部门下发了越来越高的任务。

于是工人不得不采取一些激进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但是在“越多越好”的观念下,任何反对意见都被看作“不坚定”“投降派”“悲观主义”,一不小心就成了“人民的敌人”。

首先是疯狂的深井。苏联官员对深度有难以名状的向往,从科学家到打井队,谁打的最深就是表现最好。甚至把打井深度作为苏联石油工业强大实力的表现。
苏联于1970年代,在挪威附近曾经挖了一个“科拉超深钻孔”。是当时人类挖的第一深的勘探洞,足足深入地下12,263米,4000层楼那么深,这个纪录一直到2008才被打破。
当然了,美国和中国也在钻,现在全世界最深的井就是美国人打出来的。
关于这个科拉钻孔的各种传说很多,什么出现怪物、听到怪声、看到鬼影、挖到地狱啥的,甚至还给那里也起了一个“地狱之门”的外号。不过那个洞的条件太差,太靠近北极,没法作为旅游景点。
美苏把在地上挖洞当做能力来炫耀,这毛病就是打石油那里来的。
然后是“注水采油”。在地下石油被地面压力挤压,所以油井打通之后,石油会因为压力喷到很高。但是随着开采油变少,压力小了也就难以把油“挤”上来。这时往油井里注水,大家都知道石油比水轻。注入的水就可以把石油“顶”出来。在苏联这一招也被玩出了花。
以曾经的世界第一高产油田——萨莫特洛尔油田为例。这里从1977年开始,被下达了非常离谱的增产任务。为了完成,在勘探新油田、打新油井、加班加点工作之外,不得不使用一切手段开采。
因为勘探不到足够新油井,只能不计代价地疯狂开采。为了增加产量,开始用非常激进的注水方式,强行压榨油井的出油量。
好消息是萨莫特洛尔油田最高峰时期,每天产油300万桶。你没看错,一天300万桶,比现在伊朗全国产量还要大。也正因为如此,苏联从1974年之后稳坐石油第一把交椅,国运昌盛,美苏冷战转入苏攻美守。
坏消息是这个数字是完全不科学的方式得到的。恶果很快到来,大量注水造成了地层破裂。地层一旦破裂,注入的水会进入缝隙,再多水也没用了,这时这个井基本就废了。而且石油可能会从破裂的缝隙流走,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油田,经过他们坚持不懈地瞎折腾过度开采,15年就玩废了。咱们的大庆60年了还在运转。
即使如此,苏联当局也不放弃,继续头铁,仗着当地水资源丰富,不断往里注水。但是油田的荒废已经不可避免了。
油田今天依然在运营,但是每天产量不到高峰期的1/10。而且因为过度注水,现在含水95%,一吨原油去掉水只剩下半桶油。
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苏联越来越依赖石油,科技和经济进展缓慢,有毛病也不改,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钻油上,毕竟只要钻出油来,就有钱,有了钱啥都好说。
可是到了1986年,沙特已经成了巨无霸,美国联合沙特大规模增产石油,导致油价慢慢出现下跌,苏联卖油收入锐减,财政越来越疲,再加上支援第三世界,打阿富汗战争,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前段时间刚刚死了的戈尔巴乔夫,就是这个时期的苏联领导人,根本回天乏力,财政没钱,干啥都是瞎折腾。
终于,国际油价越跌越低,跌到8美元一桶,而这时西伯利亚石油生产的成本已经达到了9美元一桶,苏联石油别说赚钱了,卖一桶赔一桶。这给苏联财政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工业缺零件,工人们缺衣少食,军队发不出去工资,结合其他一堆问题,苏联迅速就崩了。

(四)
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能源产业。但是解体的混乱造成全国性的困局。最艰难时期就是20世纪最后几年,那时几重困境压迫,整个国家到了非常紧急的程度。
最明显的就是俄罗斯军队。因为没钱,部队从150万裁军到不足一百万。1994年车臣谋求独立,政府派遣部队时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满编的旅级部队,很多原本不相隶属的部队,临时拼凑起来就上了前线,结果打得一塌糊涂。
即使这么点部队政府依然养不起,在1999年俄罗斯军费只有65亿美元!当时俄罗斯军费已经快排到全世界前20之外了,要知道,苏联在1986年的军费高达880亿,解体之后剩下个零头了。就这么点钱,还要维持庞大的核武器、轰炸机、军舰。甚至那年车臣正在打仗。
那时俄罗斯甚至连士兵的鞋袜都无法足够提供了。甚至核武器都养不起,是的,核武器维护成本高的吓人,这玩意不能随便到处丢,还得防止老化,或者流入黑市,每年俄罗斯花大价钱保持这些东西,苦不堪言。问题是拆核武器都需要大量的钱和技术,不是想拆就能拆。
麻省理工的物理学家托马斯内夫给出了个主意,让美国把苏联的核弹头买来发电。在20年当中,被称为“兆吨换兆瓦”的计划将2万枚俄罗斯核弹头转化为电能,俄罗斯也摆脱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原理也不复杂,核武器里装的就是高纯度浓缩铀,只要拿出来稀释加工下就可以给核反应堆用了,但是加工技术有点复杂,只有美国和法国可以非常经济划算地解决。
此外俄罗斯军队要自谋出路了。
当兵的没权没势,只能挣小钱。当时1美元10发步枪子弹,成箱子买送弹夹。手枪子弹2美元一弹夹,如果买枪送弹夹和两排子弹。那时最受欢迎的是地雷和步枪,地雷按照款式可以卖500-1500美金,现役款式AK步枪可以卖到400美元。这些东西的买家包括非洲军阀、南美毒贩、车臣叛军和各种恐怖分子。
按照当时的报道,很多军营附近的酒吧都有军火贩子。小到子弹大到坦克发动机都现金收购。
不过当兵的这种只是小打小闹,军官们的就是放开膀子干了。飞机不敢直接卖,但是可以卖部件,经常卖到一个营地里所有设备都是空壳。你说这事没人管?也管,但是大家都这么做,也就法不责众了,到时候给督查官员塞点钱,就可以一直搪塞下去,因为督查官员也缺钱,有钱就要。
不仅私下里在卖,明面上也在卖,在1991年,河南商人牟其中靠500个火车皮的罐头换了四架苏联图-154客机,再将客机倒卖给了四川航空,赚了将近一个亿。
一切的问题都是没钱,那时唯一的指望就在能源出口上。但是这方面也是惨,油田枯竭+设备老化+寡头私有化冲击,造成石油产量告急。同时国际油价也一直低位,整个20世纪90年代基本就在10美元左右徘徊。但是俄罗斯因为采油区处于西伯利亚,开采成本非常高。这个价钱出口石油的利润很低。
这里就要说到俄罗斯能源的一个困境:成本问题。
在秋明油田易采区枯竭后,俄罗斯不得不更加深入西伯利亚。甚至进入北极圈大陆架,这样一来综合开采成本就非常的高。
这里要解释一下,开采成本和综合开采成本不一样。开采是指挖出来花多少钱,综合是指挖了以后运到市场能够交易要多少钱。
以现在为例。沙特开采只有5美元左右,但是综合成本要加上各路王爷过手的手续费,最后要到近20美元。
至于俄罗斯,因为环境差开采成本比较高,要30美元。加上俄罗斯能源企业和官员你懂的那些事,公私两面都要增加大量的费用,最后综合成本要高到6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国际油价低于60美元,俄罗斯卖油也基本不赚钱。

(五)
转机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亚洲经济崛起,尤其是中国,需要的石油实在是太多了,导致供不应求,石油价格震荡上涨,正好让普京摊上了,借机对整个国家进行了大改革。也就是下图红框那一段:

比如大幅增加军费稳固军头们。普京2000年执政,当年军费就直接涨了50%,到2013年俄罗斯军费已经到了890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15倍。2012年他还提出“7500亿美元”军队升级计划,不过一直没落实,现在的俄罗斯支撑不了那么大规模的军费开支。普京获得了军人支持也就不奇怪了。
有了武力支持,再加上圣彼得堡官僚集团作为嫡系,此时的普京彻底成了大帝。所谓不可一世的“寡头”们发现自己啥都不是,普京完全不费力气就把他们干翻了。如今老寡头们已经悉数倒台或者出走,俄罗斯的新寡头们基本都是普京的兄弟。
于是俄罗斯的能源产业走上了正循环:手里的钱多了,可以更新设备增加产量,然后卖更多的钱。普京用这些钱稳定军队、掌握媒体、打击反对者、给老百姓发福利、在国际上秀肌肉。这些都让他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也是得以执政了二十多年的根本。
说起来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有一个优点和一个弱点。
弱点是几乎没有定价权,虽然每年出口的石油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10%,天然气占全球出口的20%。
但是因为石油美元的关系,油价决定权在美国和欧佩克:第一是美国,美元霸权+巨大的交易量+对中东的影响力,使得石油价格美国话语权最大;欧佩克,也就是中东王爷们,他们占了全球交易的一大半,而且可以灵活调整产量控制市场货源。
相比起来,俄罗斯原本话语权很低。不过前些年美国页岩油爆发,美国进口数量大减。这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局势造成了巨大颠覆。于是俄罗斯需要欧佩克的市场地位,欧佩克需要俄罗斯的世界影响,两家一拍即合,强压油价给美国页岩油很大压力。从此俄罗斯在能源市场影响力大增。
优点是俄罗斯能源出售特别方便:它紧邻欧洲这个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北极圈挖的石油不要一周就能送到德国。而且两边多年交易,从19世纪欧洲就从俄国人那里买能源。即使苏联时期两边也一边冷战一边做买卖。欧洲出口苏联高科技设备,苏联给他们提供能源。
不过现在俄乌冲突,使得原本的优点在欧盟的强力制裁下,反倒造成了损失。也就是咱们现在网上不断讨论的,欧洲这个冬天怎么办。
不过主流观点不觉得俄罗斯从此不给欧洲供应能源了,俄罗斯的资源出口哪怕跌一半,俄罗斯的财政就扛不住。俄罗斯最近半个世纪养成的“资源依赖病”,根本治不了。
当然了,欧洲完全不用俄罗斯的资源,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加剧萧条。
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足够的意愿撮合交易,会有一万种办法重新把买卖做起来,比如慢慢和解。或者先把资源送到印度或者中国,然后再转手给欧洲,这事已经在做了。
当然了,最可怕的一种情况是,世界少了俄罗斯之后油价反而在下降。当初伊拉克敢揍科威特,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西方不可能对他太过分,它觉得如果没了自己的石油,西方根本活不下去。
可后来发现伊朗伊拉克都被踢出局之后,也没啥事。现在俄乌战争打了半年,我刚才看了下,布伦特原油期货已经跌到战前去了,开战的时候76美元一桶,现在已经是73了,这个消息对于俄罗斯来说可不是好事。
不过主要也是因为疫情叠加战争,再叠加美元加息,很多工厂不开工了,而且欧美老百姓也没钱,买东西少了,生产的也就少了,对石油需求也就下来了。等疫情结束,应该能好点。
尾声:
看到这里,多多少少有点感慨,资源对于俄罗斯来说,一直都是命脉,但是多多少少又坑了俄罗斯,有点类似“资源诅咒”。
1991年的时候,俄罗斯除了人口不如咱们,各种条件都比中国强,但是明显走了那条最容易的道路,也就是卖矿。几乎没好好发展经济,导致高科技人才在俄罗斯并没有适合岗位,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西方,现在俄罗斯知识分子主要三个流失方向,美国,德国,以色列,一直在持续流出。
现在美国有500万以上的俄罗斯裔,德国有300万,以色列有100万,也就是说,这仨国家,就有接近一千万俄罗斯人。而且这些人都是俄罗斯的精英阶层。比如谷歌的那个创始人,他爹就是苏联官员,后来移民到了美国。
美国和德国有很多俄罗斯人好理解,以色列为啥那么多呢?
主要也是因为俄国一直都有很多犹太人,沙俄时期就有五六百万,现在的俄罗斯富豪,绝大部分都是犹太人,这些人一直都在持续向以色列移民。
也正是因为太过依赖能源,导致路越走越窄,到现在,几乎只有能源这一张牌了。
这也是为啥我一直在说,咱们也要避免什么问题都准备靠“劳动力又多又便宜”来解决,又多又便宜的劳动力,本身也是“矿”的一种,问题是这种资源消耗的更快。真正的发展动力,是知识,是科技,是完善的市场,是尊重人才、老有所养的社会,这样才能良性发展。苏联就是沉迷自己的单一优势,一直不考虑对冲风险,最终倒了霉。
我理解这也是为啥国家要搞《制造业2035》的原因,搞大规模产业升级,要用科技替代人口作为引擎。毕竟只有我们头脑和科技成为我们的矿,那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5:40 | 只看该作者
普京的患得患失,是俄罗斯在战争中的最大败笔


原创 云石 云石 2022-10-11 10:45 发表于重庆

继伊久姆之后,红利曼的失守,再加上刻赤大桥被炸,将俄军当前的虚弱和无力暴露无遗。虽然随着部分动员后的兵力逐渐补充到位,俄军或许能重振旗鼓;但云石君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如果北约军援进一步加码,这种靠兵力堆砌出来的优势,在对方的武器装备和情报优势面前,迟早还是会被消磨干净。

这是开战前所有人——包括普京在内,都没有想到的。甚至这一轮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延续到今天,其进程都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开战之初,大家一致认为,俄罗斯在战场军事方面肯定没什么问题,但面对西方经济制裁,俄罗斯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国家要承受巨大损失。
可没曾想大半年下来,俄罗斯在经济方面越战越勇,凭着一手天然气卢布,不仅大赚特赚,还引爆了美系世界的通胀,将欧洲折磨的死去活来,而且成功撼动了石油美元的根基。但军事上,俄军的表现,算是彻底暴露了全球第二军事强国的底裤——军事装备严重落伍,连产能都严重不足;情报科技水平低下;军队本身也管理拉胯,技战术水平严重下降,腐败气息浓郁,完全不是一个军事强国的样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输。我们多次说过,这一轮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虽然是以俄乌战争为正式开端,但战争本身其实并不是重点。俄罗斯想取得胜利,打赢乌克兰不是关键,关键是利用这场百年大变局玩残石油美元,把西方经济拖入滞胀乃至萧条的死循环。只要这个目的达成,它就有极大概率因为西方世界的被迫妥协,而取得胜利——而只要西方接受了失败,乌克兰政府军哪怕头一天还气势如虹,第二天也势必一溃千里。
所以以当下的战事不利来判定俄罗斯的前景黯淡,这是狭隘片面的。
但这并不代表俄乌战争就无所谓了。毕竟现在博弈还在持续,欧美经济也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种状况下,它们依然有足够的能力打败俄罗斯。而打败俄罗斯的方式,并不是要俄罗斯立马就分崩离析二次解体,只需要,俄军战场失利,引爆俄罗斯内部矛盾,将普京逼下台就足矣。只要普京一倒,俄罗斯立马就会陷入混乱,届时自然不败而败。
而从这个目标来看,俄军在俄乌战场上的拉胯,确实是很有影响的:俄军可以不胜,但必须掌握战争主动权——这样才能维持民众的战争热情和对普京的支持;同时,尽量减少战争对本国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冲击——这样才能降低民众因为利益受损而滋生的不满。
而现在,俄军虽然不能说败,但战争主动权确实在逐渐丧失;同时,部分动员,大大影响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并对普通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
这都对普京的执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果接下来这种状况加剧,普京的执政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旦西方经济炸弹还没彻底引爆,俄罗斯的内部压力就冲破承受极限。那普京就有可能被愤怒的民众撵下台,接下来俄罗斯就会彻底失控。
这就是俄罗斯眼下面临的困境——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有阴沟里翻船的可能。
那为什么会是这样?最根本的原因,当然还是俄罗斯国力衰落,尤其是军力衰落——它不仅已不是当年的苏联,甚至连苏联的老本都已经基本上快吃完了。不过抛开这些客观因素,从主观上看,普京的患得患失,也是造成俄军步步走向今日困境的重要原因。
其实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俄罗斯虽然今非昔比,但考虑到乌克兰也不是什么强大的存在,所以就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俄军的优势依然是明显的。
但普京的错失,首先在于对这种实力差距,做出了过于夸大的评估。虽然乌克兰也不什么强大的存在——虽然2014后经北约培训,战力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但整体军事力量跟俄军依然不能比,但也不至于全无战力。
但俄罗斯对此明显没有准确的评估。所以开战之初,仅投入十万出头的军队——虽然闪电战的出其不意,确实为俄罗斯抢得了先机,取得了突破;但由于兵力不足,所以乌克兰还是在部分俄语区稳住了阵脚,然后将俄罗斯拖进拉锯战。
这是开战之初外界都没有料到的——无论是西方、中国还是俄罗斯自己,都没有料到。但外界没料到,这个可以理解——毕竟他们又不是参战方;俄罗斯作为战争发起方,战前对敌我军情判断出现重大失误,这就不可原谅。
由于战前军情判断失误,俄军迟迟未能剿灭乌军主力,这不仅给了乌克兰政府动员的时间和空间,最关键的是本来一度想让泽连斯基建立流亡政府的西方,也开始有了底气,逐渐启动对乌军援。这种情况下,俄方只能逐步增兵,陆续将半数以上的合同兵都投入战场,但依然无法稳住战争主动权,甚至还被打了反击;拖到九月,只能选择部分动员。
这种逐步加码背后,反映的其实就是普京的因小失大。普京起初并没有打算占领乌克兰,同时也不想因为俄乌战争,而对国内造成过大的冲击,所以希望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搞定这场战争。
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它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对乌克兰军情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但很明显,因为军事情报方面的问题,普京在开战之初对乌克兰军力出现了重大误判。所以十万出头的兵力+闪电战的形式,虽然占得了先机,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但并没有剿灭乌军主力,甚至没有达到肃清占领整个乌东乌南俄语区的战略目标,这反而使得乌克兰可以动员加码,西方也开始启动军援。
到这一步,如果普京就启动部分动员,迅速下重注,那么形势还是可以反转。但普京却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仅仅采用添油战术,逐步逐步增加兵力。
当然,基于最小代价搞定战争的逻辑,这依然可以理解。如果最后靠这种添油战术达成目标,那这种选择事后看依然是正确的。但事实证明,添油战术大错特错,俄罗斯的添油进度,其效能抵不过乌克兰的动员进度和北约的军援程度。所以就有了九月以来的一系列失败。
当然,这是我们作为外界第三方,事后诸葛亮般的判定。但外界马后炮很正常——毕竟外界不可能掌握具体情况,只能从结果倒推;但俄罗斯作为当事方,在初战未达成目标后,依然对敌方军情如此模糊,依然如此优柔寡断患得患失,这个就是他们自己的决策失误了。
结果,就是乌军反攻,俄军吃了战役级惨败——而且一吃就是两场。
图片

吃了瘪的俄罗斯,总算开始了部分动员。但现在跟几个月前又不一样了。乌军已经实力恢复甚至增强,北约看穿了俄军的虚弱,军援的胆气也更壮。所以动员后的俄军虽然实力大增,但它面对的敌人也肯定更加强大,接下来怎么打,还能不能稳住战争主动权,变数就更多——而俄罗斯为此投入的资源,支付的代价也更大。
这就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军情的谬误+普京的患得患失,使本想最小代价获得胜利的俄罗斯,反而因为投入的不足,将代价支付步步推升,以至于远朝预期。
而普京患得患失造成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导致中国军援的缺位。
俄军的老态龙钟,在这一次战争中暴露无遗。对俄军的这种状况,普京战前虽然不能说全部了解,但要说不知道也不可能。到了开战后,俄军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情报方面的拉胯更是举世皆知,普京就更不用说了。
这也是这次俄军进展如此艰难的原因。甚至也是未来能否保住战争主动权的一个重大不确定性——毕竟缺乏军火和军情科技支持,光靠兵力堆砌来维持优势,在面对背靠北约军援的乌克兰时,明显是不好说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现实的解决方案就是找中国。只要中国愿意提供军援,俄军面临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但在寻求中国军援方面,普京从一开始就欲迎还拒。
大家都知道,2014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普京就开始为俄美脱钩做准备,开战前连美债都基本上抛完了。
可经济上准备的如此充分,军事上,俄罗斯的准备却明显不够。从2014到开战前,俄罗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找中国买军火,可以加深中俄军事合作——以中国今日军工水平,基本上可以满足俄罗斯全部常规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要求。而在俄乌战争爆发前,俄罗斯买中国军火,除了尖端武器,其他并不会受到什么政治上的阻碍。而且这期间买中国军火,还有可能享受相当优惠的价格——毕竟那时候俄罗斯军事强国威名犹在,俄军的采购,对中国军火出口市场的开拓有着极强的背书作用。
但这期间,普京除了搞了几场中俄联合军演,其他实质性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做。这就导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军只能靠明显落伍的军事装备来硬拼——这在乌克兰没获得北约军援前倒还没啥,但随着北约军援加码,连一套20年前的海马斯,都能打破俄罗斯空天军的制空权;军用无人机这种现代战争中刺探军情的必备品俄罗斯都没有,只能采购伊朗的二流货凑数,俄军的拉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普京当时不买,也有自己的考虑:军费的不足,本土军工体系的维持,对中式军火取代自己国际市场的忧虑(中系军火是俄系军火国际市场份额的最大竞争者)等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对中国的戒备,不愿意自己在军事装备和科技方面受制于中国。
普京的这种做法,暂时维持了俄系军工的驴粪蛋子面儿光。但随着俄乌战争爆发,就彻底打回了原形。这下不光俄系军工的底裤彻底暴露,未来国际军火市场俄系被中系取代的趋势必然加速(买俄系的都是买不到美系或者各种原因不想买的,既然俄系招牌倒了,那就只有中系了);最关键的是,眼下这关口都未必过得去(这也是俄罗斯最近拿战术核弹出来威胁的原因——它也知道除了核弹,其他都唬不住人了)。
那么,临时抱佛脚,赶紧向中国采购?
但这时候就轮到中国不乐意了。毕竟俄乌战争已经开打,这时候再卖俄罗斯军火,那就是介入战争,跟西方叫板——中国必须要权衡此时跟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的代价。
退一步说,就算中国愿意卖,价钱跟战前也不可同日而语——这时候光付钱肯定是不行了,还得拿出一些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让的亚洲地缘利益;甚至,俄罗斯还需要跟美国把梁子结死,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中国介入,招来美国的目光和敌意后,它不仅不会趁机跳船,还要帮中国继续顶在反美第一线。只有让中国风险相对可控的同时,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东西方进一步交恶对自己带来的损失,这样中国才有可能蹚这趟浑水。
图片

很明显,这个代价对俄罗斯来说是十分昂贵的——这等于是让它从棋手,降格成棋子(至少是半棋子)。所以普京很难答应。而普京不答应,中国就不可能轻易松口军援——所以撒马尔罕后,没传出中国军援的消息,倒传出了普京的部分动员——这证明普京还是想亲力亲为,捍卫俄罗斯作为棋手的资格。
普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前面我们分析了,在俄罗斯军工体系整体拉胯的大背景下,这种以兵力优势对抗军事装备+科技优势的做法,明显是不靠谱的。所以,只要北约军援进一步加码,普京除非真敢用核弹,否则前景依然黯淡。而北约军援是否加码,这个普京又决定不了,得美国说了算。所以俄罗斯在战场上主动权能否保住,依然是命悬美国之手。而如果美国决定剥夺俄罗斯的这种主动权,普京又承受不了被剥夺的后果,那就只能又回头找中国——而那时中国的价码,恐怕又比撒马尔罕更高。
这就是普京患得患失导致因小失大的另一个例子。战前对中国戒备而放弃军购,结果直接导致自己军队在战场上的拉胯;而战争不同阶段对中国要价的难以接受,不仅导致自身在战争中遭受更大损失,更有可能会让自己在未来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
而普京患得患失的最后,也是最大一个例证,则是打欧不打美的斗争策略。俄罗斯的这次博弈对象摆明了就是美国,具体到俄乌战争,虽然场面上站着的是乌克兰,但大家都知道,实际上真正跟俄罗斯打的是美国。既然如此,那俄罗斯理应将美国揍痛揍怕,这样才有可能逼美国妥协。
但在具体操作中,普京却始终回避跟美国正面决裂,不愿意跟美国完全撕破脸。那么多北约教官俄罗斯不杀,美军中将抓了也不公开——甚至偷偷放了;之前双方装逼斗狠时,俄罗斯的一系列核威胁,也都是说什么要炸伦敦、欧洲而非美国领土;甚至连北溪管道被炸,俄罗斯一开始都不敢公开指责美国,隔了好几天,才扭扭捏捏说个什么是昂撒人所为——说白了就是不想跟美国把梁子结死。
当然,普京这样做同样也有理由——美国毕竟太强大。而且普京的斗争目标,也仅是乌克兰,最多扩散到欧洲。所以普京不想跟美国彻底把梁子结死,以免将来失去谈判妥协的空间。——毕竟打归打,打完了还是要靠跟美国谈判,逼其妥协,才能达到目标。
但问题是,这样一来,就造成两个后果:
第一,由于普京打欧不打美,所以中国不敢轻易向俄罗斯提供实质性的政治和军事支持——否则一旦把美国的拳头招到自己身上,俄罗斯很有可能就会趁机跳船——就算不跳,也会躲到中国身后让中国去前面扛揍,这样中国等于是平白无故当了凯子。
第二,由于普京不打美国,那美国就可以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来操纵战争进程——反正死的人是乌克兰的,放的血是欧洲的,自己不仅啥都没影响,还可以趁机收割。
当然,如果俄军给力,普京也能够无视美国影响,自己操纵战争进程。但问题是俄军不给力,能让俄军变给力的中国,又因为普京的患得患失和斤斤计较保持中立,结果就是乌克兰这锅饭,被普京煮成了夹生,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现在才如此难受。
总而言之,俄罗斯既然决议要跟美国博弈,那要么就下定决心孤注一掷;要么就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用中国无法拒绝的重大利益换取其支持。但普京既要又要还要,什么便宜都想战,什么利益都不想损失;战略上明明冒了最大的险掀了桌子,战术上却又极力避险不跟美国决裂;明明需要中国支持,却又不敢,或者不愿满足中国的诉求。结果,就是美国那边没讨到好,中国这边也没交换到足够的力量,而俄罗斯自己的军事能力,又不足以帮普京摆平问题,最终就成了两边不靠,尴尬而孤独的矗立在寒风中。
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败——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还是有足够的战争底蕴的,也有诸多中国垂涎的利益可供交换,退一万步说,只要俄罗斯核弹还在,美国也不敢把俄罗斯真往死了逼。所以,即便不看博弈的整体格局,单就战争而言,俄罗斯完全败北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这并不能否认普京的严重失误。他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乌克兰战争的目标,但真因为对最小代价的过分执念,结果反而导致现在战争的走向与其预设的目标越来越偏离,导致俄罗斯支付的代价甚至超过了战前预料的最大值——最要命的是,这种出血还在继续扩大中。
所以,就算俄罗斯最后还是达成了俄乌战争的目的,稳住了战争主动权,就算这场战争之上,俄罗斯最终还是杠赢了美国,但俄罗斯的整个战争进程把控,依然是比较失败的。而这种失败的源头,除了俄军实力不济这个客观现实外,主观上,普京的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锱铢必较,绝对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战前对敌我军情对比缺乏全面客观了解;在战事不顺后又患得患失不愿舍小顾大、弃车保帅;在战略上极为冒险的同时,战术上却又极端趋利避害。这种种原因,导致了俄罗斯今天在俄乌战场上的困局。就算最后俄罗斯依然能赢下这场博弈,但因普京的决断失误,导致俄罗斯为了这场战争支付极为高昂且原本不必要的成本,这个结果总归是没跑了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上的“大帝”戏称,普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的格局、魄力、视野不如钢铁慈父斯大林远甚,也不如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总体而言,作为帝国领袖,普京能力最多能算一时之选,但确实还够不上万世之尊。
不过,幸运的是,普京虽然不是大帝,但他所面对的,也不是希特勒这样的枭雄,而是更加拉胯的拜登,以及被政治正确搅合的七荤八素的欧美半吊子政客;再加上现在正赶上西方日落西山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大环境下,普京虽然未必超级牛逼,但有这帮同行衬托,他倒也不失折腾的机会,也依然有成功的可能——只不过代价,实在是大了些。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15:34 | 只看该作者
曾经那么强大的苏联工业,怎么沦落到了如今地步?


原创 九边 九边 2022-11-18 08:17 发表于北京

在我们的印象中,俄罗斯和他的前身苏联工业是非常强的,但是俄乌战争一打,发现并没有那么玄乎,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现在还得依赖伊朗进口无人机。打开商业部网站,也能发现俄罗斯现在出口什么的,主要是能源粮食什么的初级产品,工业基本没了。

事实上,曾经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西方的苏联工业,基本已经灰飞烟灭。那为啥成现在这样呢?咱们今天就聊下这个话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就迎来了一大波劫难。

首先要说,苏联最大的粮食基地和工业基地都在乌克兰,所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本来也没继承到全部工业。不过继承到意义也不大,因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很快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去工业化。

苏联时期的企业是计划性质的,并不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有大规模的错配,比如老百姓比不需要那么多得武器和航天工业,老百姓需要的吃穿住行相关产业却非常落后。所以苏联解体后,市场经济下,没法实现自盈利的企业很快就扛不住了,财政又没钱给他们补,所以倒闭潮席卷所有领域,包括他们的能源企业。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不知道苏联拥有巨大无比的电视生产业务,不过由于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一直堪忧,最大的问题就是随时会爆炸,每年都有几百人会被电视给炸死。看电视有生命危险,你们能想象?苏联解体后他们的电视产业几乎瞬间崩了,老百姓都在争相购买日本货。

再比如始建于沙俄时期的黑海造船厂,我们第一艘航母就是从这里生产的。在苏联晚期就基本上靠补贴度日,苏联解体后,这个造船厂在接下来的28年里只干了一票稍微大点的订单,拆了他们自己的废旧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基本没有其他业务。

一度想生产民用船,可是设备太老旧,生产出来也不会有人买,想更新设备,又需要太多钱购买设备,正好财政也没钱,也就一直啥也没干。

同时期韩国的造船业一枝独秀,后来中国也逆势崛起,黑海造船厂老旧的设备和技术根本接不到订单,于是在2018年破产清算了。

苏联电视机产业和黑海造船厂,可以看做是苏联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的工业都是这个造型,低效且盈利能力差。也正是因为大部分工厂没法实现盈利,解体后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工厂都大规模倒闭。咱们一般说的“寡头”,主要撕抢的是苏联的能源和森林土地资源,工厂什么的意义并不大,很多都当废铁卖了。

最后只剩下了少量军工和能源产业,这两样确实都能卖得出去能赚钱,军工可以卖给俄罗斯自己的军队,还可以卖给印度中东,以前苏联的战机和防空系统咱们也需要。不过最近三十年俄罗斯军工行业几乎没有进步,这些年一直在吃苏联老底,到如今我们已经不大能看得上苏联装备了。俄乌战争之后,俄最大的客户印度也在调整军购,今后不从俄罗斯进口那么多军火了。

能源好理解,这是俄罗斯的传统优势领域,自从世界上打出第一口商用油井,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就占据全球三分之一左右份额。这次任务战争之后,能源估计也要受影响,俄罗斯可能没法直接卖能源了,需要从印度倒手,到时候印度就能赚一个差价,印度赚的,就是俄罗斯赔的。

其他的领域在苏联时期本来就不是为了盈利,没啥效益可言,一旦进入市场运营,根本顶不住西方和我国的竞争,纷纷破产了。

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也在之前的文章里经常说俄罗斯人不成器,那么大的家底败光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俄罗斯还真没啥选择。

其实俄罗斯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中国的,可是它又没法走。

中国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卖石油,后来利用自己的人力优势,在我们那几个传统港口附近做来料加工,赚到外汇之后,拆掉之前比较落后的产线,换上西方最新的。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相当于赚到钱不消费,直接投入了再生产。

改开刚开始是很苦的,几乎所有的钱都投入了设备引进。比如1978年10月,邓公访问日本,参观新日铁,对陪同的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和社长斋藤英四郎说“就照这个工厂的样子帮我们建设一个”。1985年9月15日,经过长达7年多时间的筹建,宝钢一期建成投产。

当初俄罗斯和中国面临的问题差不多,内需极差,想发展工业就得搞外贸,后发国家想发展工业,基本只有这一条路,这也是为啥亚洲四小龙都是以港口为中心搞制造。

可是外贸严重依赖海运,也就是港口。因为早期转移过来的工业利润都比较薄,必须建在港口附近,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直接海运拉走。如果陆运的话,运输成本比商品价格都高,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卖不出去很快就倒闭了,甚至根本不会有人投资。对于家底一穷二白的后发国家,这几乎是唯一出路。

等到产业升级后,会把不太赚钱的产业往港口身后的腹地转移,那些港口城市开始搞金融和计算机什么的高科技领域。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前搞低端制造业飞起,后来慢慢变成了现代化都市,基本不搞那些落后产能了。

恰好俄罗斯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因为它没有不冻港。大家想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客户能同意你每年只供货半年?为啥不找个能全年稳定供货的地方?

所以港口问题已经把俄罗斯走中国路线可能性封死了一大半。

剩下的问题就是投资问题,中俄刚开始的时候都没钱。

中国改开之后,最早来中国投资的并不是西方,西方来看过,直摇头,觉得中国的环境太差。来中国最积极的,是香港那边的。大家知道,香港以前也是制造业起家,生产一些小商品,比如李嘉诚以前就是做塑料花的。

可是香港那么小,后来越来越拥挤,正好中国开放了,香港的商人希望去大陆弄块地,生产出来的东西通过香港卖出去,这事的申请打到中央后,领导大笔一挥,蛇口工业区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这种情况规模越来越大,再后来台湾省的人也来了。

直到现在,现在中国大陆很多制造业,自己是没有客户的,一般接港台那边公司的订单,生产出来之后,通过港台转给客户,那边的人继续做倒爷。

也就是说,香港那边完全不碰实物了,只管理信息。你可能纳闷,我们怎么会这么傻,自己卖不行吗,非要让他们赚差价?当然行,可是找客户也是需要花钱的,卖出去这事本身就比生产难得多。绝大部分公司,包括大家熟知的那些研发型公司,销售部门的开支比研发大得多,销售本身就是个非常费钱的操作,很多我们的企业一直依赖香港,依赖到现在。

台湾对大陆制造业的影响也大到离谱,台湾企业在大陆的规模大家可能没法想象,我随便说几个数据,2020年大陆外贸出口的前15名里,台湾企业占了9个,制造业百强企业里,有三分之一是台企。

疫情三年,这个趋势不但没降低,反而有所提升,因为出入境受影响,那些销售部门在香港台湾的企业就特别占便宜,大陆的竞争对手出不了国,他们可不是非常爽?这可能也是为啥我国要调整出入境政策的原因吧。

更关键的是,香港和台湾带进来的不仅仅是投资,更是管理知识。

就跟现在让你去开个饭店,99%会倒闭一样,因为成本控制是个非常复杂的技术活。开工厂也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需要有人手把手带,等学会了,再去别的地方复制一个。我们并不是天生会搞工厂,改开后之前的模式基本都用不上,之前的那些厂子,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都重组和破产了。中国工厂学重新学习了港台管理工厂、物流、人力的方法,才把成本控制住,才有了后来的大爆发。

这也是为啥后来其实俄罗斯有钱后,也一直没好好搞工业,因为没人带,他们自己也不会,索性继续钻油了,这个是老本行。不过连钻油的设备,也不是他们自己产的,基本都是德国、加拿大和法国进口。这段时间北溪管道的新闻大家没少听吧,他们那个关键部件涡轮机,俄罗斯自己也不能生产,正在想办法从加拿大引入。

也正是因为一直每太发展起来,导致俄罗斯的营商环境一直问题很大,比印度都差,这也是为啥大家经常听说中国企业去印度投资建厂,极少听说去俄罗斯建厂一样,这绝对是地狱级难度的事。

大家知道,苏联工业化主要是从美国买了大量的设备,当时美国正在大萧条,工人找不到工作,很多公司也实在是没订单,正好苏联愿意购买。那时候苏联没收了大量的沙俄旧贵族的黄金、艺术品,还有石油木材什么的,可以用这些向美国购买。此外也靠国营企业利润、高额农业税、压低国民消费以及大量吸收外资四个渠道筹集。

所以美国人二话不说就把产线装上轮船,去给苏联人搞工业化。

比如一个叫卡恩的美国工程师,以前是福特工厂的一个主管,苏联和他签了合同,在底特律买了全套的美国设备,去苏联建成了当时最大的工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这个厂子平时造拖拉机,战时造坦克。

福特不甘示弱,亲自下场,在苏联复制了美国的产线,搞出来了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还有著名的斯大林汽车厂,前身是沙俄用意大利技术搞出来的,后来又用全套美国的技术替代。这个厂子生产出来了毛主席的座驾“吉斯115”。

这还没完,再后来苏联支援中国工业项目,从中国“一汽”产线上下来的解放汽车,其实就是“吉斯150”。也就是说,美国技术绕了一大圈,又跑中国来了。还有很多,我国的第一拖拉机厂,也是从美国进入苏联,再后来又从苏联来了中国,生产出来了著名的东方红拖拉机。后来每次西方经济危机,东方就会去西方采购一波。

但是这些技术在计划经济下进化极其缓慢,等到苏联解体前,不仅苏联的技术老掉牙了,连美国已经进化了好几轮的技术的老牌造车国家,在日本和德国车面前也抬不起头。

所以俄罗斯的这些厂子生产出来的产品连俄罗斯老百姓自己都看不上,更别说卖到海外了。

苏联还有个问题,从现在来看,应该是科技树点歪了,或者说侧重点有点歪了,苏联把科研重点放在了原子能和太空科技上。20 世纪 50 年代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动力发电站,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建造了第一艘原子能动力破冰船;60 年代实现人类第一次载人宇宙飞行;70 年代星际自动站在火星完成软着陆。

这些技术看着酷炫,成绩有目共睹,对人类整体也很有价值,但是效益不太好,投入一百块,最后只能出来二十,甚至都不到。也没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域没法实现自循环,也就是做不到国家不投钱的情况下越做越大,一直在吞金吃财政,却没啥实际产出,再大的家底也经不住耗。

而美国主要点计算机去了,也不是美国政府想点,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一开始在搞原子能,后来看到苏联发了个卫星,他们惊呆了,他们也想搞,计算机一直都不是主力。

可是民间企业很快意识到计算机这个方向有利可图,无数天才们自发投入研究,很快出了成果,提前实现了“自循环”和“正反馈”,爆炸式地膨胀起来了。美国政府在操作系统和芯片上的投入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政府也不太懂。

问题是美苏技术代差主要在计算机和芯片上,毕竟没有这两样,就没有高端数控机床什么的,慢慢上限被锁死了。

某种意义上讲,除了有限的军工科技(而且信息化还很差,之前很多人不接受,这次俄乌战争之后估计也认了),苏联留给俄罗斯一堆不太好经营的项目。有点像别人的爹留给自己的孩子几套房,他可以出租出去产生现金流,你爹留给你一辆维护费用极高的车,这车还卖不掉,你最后唯一的选择就是把车丢在那里让它自生自灭。下图就是废弃的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图片

那为啥不再来一波技术转移呢?一方面没钱,苏联要是有钱就不解体了。另一方面西方也不愿意,没有“大萧条”那么好的事了,中国想要德国的技术,还得用市场来换。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技术也没太换到,合资企业变成了既得利益阶层,自觉维护宗主利益,甚至压制本国民间发展新技术。

其实苏联解体后,德国一度考虑过去俄罗斯建厂,不过德国工程师去考察了半年,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如去波兰和罗马尼亚,此外还可以往东德转移。俄罗斯太冷了,冬天取暖开支太高,而且没港口。

除了上边的这些原因,今年还知道一个关键原因,可能跟民族性也有关系。

这也是跟一个俄罗斯工程师聊天的时候意识到的,他其实不是俄罗斯人,他爹就是前苏联的航天专家,他在2015年全家移民德国。他之前工作的公司在克里米亚公投后就搬回了德国,把公司里的骨干都带走了。德国有百万俄国人,俄罗斯移民德国难度非常低。

他跟我说,俄罗斯肯定走不了中国那条路。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一个中国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不到100美元,俄罗斯最苦的时候,这个收入在俄罗斯也雇佣不到工人每天给工厂干十几个小时。所以无论是西方还是香港台湾,都不可能往俄罗斯转移产能。

他说哪怕现在的中国绝大部分工厂已经工资涨了二十多年,到了俄罗斯根本雇不到人,因为工资太低了,而且俄罗斯人是非常懒散的,根本不进厂。

我还专门查了下,以比较有代表性的富士康为例,2010年6月,在发生连续跳楼后,富士康将深圳工厂的基本工资从最低每月900元人民币(约132美元)提高到1200元人民币(约176美元)。

换句话说,俄罗斯的人力成本一直比中国高的多,他们人口也少得多,怎么都能混下去。他还跟我说了一句俄罗斯最近几十年的谚语,大概意思是,宁愿去砍树也不进厂。俄罗斯比较冷,从古到今都有个保底职业就是去砍柴火,不是太体面,但是他们依旧觉得比进厂强。

他的意思是,中国非常低的人力成本,才让中国有机会走“自下而上”的工业化,俄罗斯人的人力成本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其实高盛经济学家一开始就看穿了,二十多年前就说俄罗斯今后是消费国,做加油站赚钱,赚到钱去工业国(也就是中国)买东西。只是他们一系列骚操作,连加油站也做不好了。

不出意外的话,俄罗斯的未来基本被封死了,话又说回来,除了中美,其他的也都差不多。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22:51 | 只看该作者
发动俄乌战争,是普京一生最大的错误吗?

作者:黄裳

在这件事上,绝大部分人都被天真幼稚的观念左右,而忘记了事实。

那么,什么是事实呢?

站在国家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看,我们人类这种群体生物只遵循一个法则,那就是成王败寇,就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就是笑贫不笑娼,就是往下看都是笑脸,往上看都是屁股。

一句话就是:实力决定一切。

如果你认同这个观念,那你就应该明白,普京这件事情做的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他能否成功,取决于俄罗斯人民对他的认同,而不是你我。

很多人对普京的批评很莫名其妙,例如,说普京是寡头政治,是寡头的代言人。问题不在于他是不是,而在于他有没有的选。

苏联解体后原有的官僚体系彻底崩溃,而且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这套体系不可能恢复和再次被使用,那么除了依靠和制约寡头,普京想稳定的统治俄罗斯,他有别的选择吗?

我们的思想武器是实事求是,思考普京你只能站在普京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空中楼阁,想当然的替他安排任务。

想建立一套成熟的统治系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中国如今的管理体系是革命年代血与火淬炼出来的,而普京本身就是寡头妥协和选举上台的,他有什么基础从头构建一套自己的统治体系呢?

很多人说普京没有发展经济,可是站在普京的角度,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在国内和寡头做政治斗争,在外和各国纵横捭阖是他仅有的选择。

你不能脱离历史和现实来分析人物的选择,这不是科学,而是流氓思维。

什么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就是换一个人大概率还是必须如此,而且不可能做的比他更好,那么他的选择大概率就是正确的选择。

那么,作为普京,他面对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是发展经济吗?

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于是我们理所应当的认为别人也是如此,可是就算是我们,有这个认识也是有曲折的过程的。

在今天这是正确的,可是三四十年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止外敌入侵,你能说那是错的吗?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我们就是要面对北方的钢铁洪流,你的选择不一定由你做主,而是客观现实。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能专心发展经济是因为前辈已经替我们解决了其他更重要的问题,而普京可没有这个前提条件。

对于普京来说,俄罗斯白俄罗斯还有乌克兰这是事实上的国家分裂,他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于是首先让这三块不至于陷入内斗,起码维持一个和谐的关系是他的首要任务。

因为只有如此,俄罗斯这个民族将来才有希望,才有再次辉煌的机会和可能。

相反,一旦陷入民族的内斗,阿拉伯世界就是现实的榜样。

可是普京明白这一点,西方同样也明白,想办法分化瓦解本来就是美国按部就班的任务,乌克兰独立后的历史就是美俄争夺影响力的历史,俄罗斯为了乌克兰不停的输送利益,和我们为台湾输送利益是一模一样的。

普京为什么必须这么做?

因为俄乌如果合作,才能让苏联的工业根基再次运作起来,俄乌的分裂让俄罗斯事实上变成了资源国家和残缺的工业国家。

普京为什么从美国的舔狗变成了如今的铁杆反美?

因为普京要做的,就是美国要瓦解的,他们的利益根本矛盾,美国是绝不允许俄罗斯再次恢复帝国的实力的,乌克兰的重工业基础俄罗斯想要,美国就坚决的要破坏掉。

俄罗斯为什么不首先发展经济?

第一,普京没有统治基础贯彻自己的意志,他的统治基础仍旧是寡头,革自己的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俄罗斯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维持三个核心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的协调关系,因为一旦这三个国家互斗,斯拉夫民族迟早陷入阿拉伯民族的命运。

我们不能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俄罗斯,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即便如此,因为香港台湾我们付出的代价还不够大吗?因为台湾实在太小,我们有信心他迟早是我们的,可普京对乌克兰和白俄并没有这种信心。

需要说明的是,乌克兰的命运其实根本不可能和俄罗斯分开,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民族。美国是绝不会考虑乌克兰的国家利益的,美国只是利用和分化瓦解斯拉夫民族罢了,被美国利用完然后扔掉的案例不要太多。

回到本来的问题,普京发动战争是正确还是错误?

如果普京成功获得东乌克兰的控制权,稳住了民族核心利益,那他就是成功的,如果普京没有顶住美国和西方的压力,俄罗斯内部出现问题,政府被颠覆,那他就是失败的。

说这话好像是废话,可这就是事实。

蒋介石的失败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否则他就完成对红军的围剿了。

事在人为,在尘埃没有落定之前,谁知道命运会如何发展?

49年加入国民党的人也有,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信仰行动,只有历史或者命运最终才知道对错。

从逻辑上讲,普京的选择并没有错,分析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就是中美矛盾,其他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个矛盾来展开。

美国想围剿俄罗斯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控制沙特打压油价,美国只要回兵中东,要控制沙特并不难,可是美国人知道,自己的真正敌人是中国,美国必须把重兵集团压在东亚。



你看,普京做错了吗?并没有,努力很重要,但命运其实是关键时刻的选择决定的,普京想完成斯拉夫民族的基本盘整合,必须有国际势力的支持,当今的俄国已经不是超级大国了,他们没有这个实力。



于是,关键时刻的站队就是必须的,中国也不希望俄罗斯完成整合,但如果俄罗斯在关键时刻帮自己站上世界巅峰,那中国会默认俄罗斯的这个结果,起码眼前不会反对。



换句话说,做小弟也是要筹码的,你必须替自己积攒筹码,当年中国在朝鲜顶住了美国,苏联才愿意给工业基础不是。



俄国和中国并没有基础的互信,起码远远不如俄罗斯和印度。当年的苏联解体是美国和中国合作的结果,虽然中国低调从来不说,但俄罗斯人不可能不知道,30年来俄国能忍着这口气和中国维持理性的和平本身就是不容易的。



现在基于利益,必须要投共,不光要投共而且还要维持自己帝国的基本盘,不纳投名状是不可能的。想要取得中国的信任除了在关键时刻分担压力,还能怎么做呢?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如今的战争局面,可能就清楚了,为什么普京打仗这么慢吞吞的,因为普京的真正目标是吞并东部乌克兰,拿回苏联建立的工业基础,因为要消化,所以根本不着急。



兵贵神速,从来都是军事的算法,而消化土地,就只能慢吞吞的来。影响力必须依靠时间才能形成。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必须有普京这种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站在美国或者中国的角度,我们根本不关心斯拉夫人的福祉。



是非对错根本没有绝对的标准,抛开立场谈是非,本身就不是科学。



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各种优秀人物争相表现,然后历史把这一层层的踏平,让接下来的人物继续表演。用一个技术的词来说,这叫做迭代。



是非曲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中能学到什么,然后该你表演的时候,你不是被迭代的那个。

游戏还在继续,我们静观其变。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5:45 | 只看该作者
刚刚,最深层的超级大变,已经出现


原创 S婶 史客郎 2022-12-27 00:00 发表于浙江

谢谢大家的问候,S叔的情况还好,他走的是最一般的中招流程:发热、咳嗽、吃退烧药、再发烧……
他身体应该事情不大,就是要苦熬一段时间而已。
所以还是他口述,我来整理文字。
下面就开始今天的正文吧!
今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
很多很多年前,教员就告诉过我们:“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啥意思呢?
就是和平求不来的,自己没有能力,没做好准备,就不可能维持和平。
放眼全世界,对这段话中包含的道理,普京恐怕是感触最深的人了。
为啥呢?
来看这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普京最近的表现,简直可称得上是咬牙切齿。
12月25日,他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是这么说的:只要美国向乌克兰供应“爱国者”防空系统, “我们当然会敲碎它,百分之百!”
图片

在这之前呢?
他签署了总统令,宣布2023年10月1日前,禁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对俄罗斯及其公民有不友好行为的国家有联系的公司和个人进行部分业务往来。
这啥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对欧美、日韩这些国家断油断气!
要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可是全世界的能源巨头,在它的手里,可是握着全世界最多的天然气长期供货合同。
前段时间,欧说要给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限价。背后的意思就是:你俄罗斯反正离不开我们的市场,还不任由我们拿捏?
谁也没想到,普京的脾气太杠了,直接掀桌:老子就算卖不出去,也不卖给你们!
那这些石油、天然气,俄罗斯打算卖给谁呢?
这就得说第二件事了:最近俄罗斯其他领导人,也纷纷说不准备和欧美玩了!
像昨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媒体领导人会面,就说:“我们有在经济、社会领域、文学领域、体育方面发展合作的人”。
他还说:这些人“从未让我们失望”,虽说俄罗斯“有时会与他们做出非常困难的让步,但是当他们达到目标时,谁也不会欺骗谁”。
最后,拉夫罗夫忍不住,愤愤地冒出了这么一句:和这些国家相比,“西方则恰好相反”。
图片

俄罗斯副总理兼工贸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呢,也是一样。
他最近说:俄罗斯冶金企业正在努力调整出口供应方向,优先方向包括中国、土耳其、欧亚经济联盟和独联体成员国。
啥意思呢?
就是:TNND,欧美你们这些王x蛋!老子不和你们玩了!
为啥俄罗斯上上下下,都这么愤怒呢?
还是得从2014年说起。
当时乌克兰发生政变,俄罗斯人面对是什么样的乌克兰军队?
简直就是一摊烂泥!
镇守最重要军港塞瓦斯托波尔的乌军,看到几十个俄军,就呆若木鸡,直接投降了。
乌克兰最精锐的第93机械化旅,当时部队在克里米亚,也是望风而逃。
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直接吞掉的外,当时乌克兰还有好几个州宣布独立,其中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州,凭着一批不愿呆在政变后的乌军的俄罗斯族军官和士兵,再加本地一些老百姓,还有球迷俱乐部成员什么,七拼八揍的,搞出了一支1万多人的部队。
当时美国顾问指挥5万多乌军,围剿这股杂牌军,结果做梦都没想到,直接就被打成狗,没打几仗就全军覆没。
当时整个乌克兰,其实已经无可用之兵。
俄罗斯哪怕自己不出手,只要不挡着乌东这1万多人,让他们自己招兵买马,拿下整个乌克兰,也不是不可能。
美国人当年急得要死。
欧洲人也急得要死。
欧美当时双双发出威胁:俄罗斯,不管是你,还是乌东那些民兵,可不许吞掉乌克兰啊!
大家还记得吧,我们在公号里说过多次:普京这人,其实是最早上台时,是亲美亲得一塌糊涂地那种。很长时间,他一直觉得:俄罗斯离开欧美,就没法活。
忍不住让人想到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这段画面。
图片

当时普京的想法,和电影里这个穿西装的人,应该一样。
他就怕了,赶紧想办法,压住乌东那批武装。
然后和法国、德国一起,签了个《明斯克协议》,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乌克兰要修改宪法,给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更多的权力,差不多接近“国中之国”的那种。
结果呢?
当时签字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说:那只是缓兵之计,他签字时,根本不准备履行!
拼命拉住普京,要他压下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说:她早就知道《明斯克协议》不可能履行,当时她拉普京,是想要为乌克兰赢得时间!
总之就是:我们逗你玩了,你能怎么样?
消息传出,俄罗斯国内舆论一片大哗。
我之前讲过: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力量,在战前主要分四派:占百分之70多的,是普京这一派,基本的主张是在保持俄罗斯国家尊严的基础上,和西方好好合作;大约17%的,是俄共,人家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恢复苏联;还有大约6%的,则是皇俄,主张恢复沙俄。
第四派呢,早年很厉害,连普京都差点算这一派了,就是跪舔西方,简单来说,就是“欧美虐我千百遍,我待欧美如初恋”。
这些年,因为北约东扩,欧美步步进逼,这一派人数越来越少,战前只有2到3%的样子。今年2月24日,俄乌战争一起,这一派信誉破产,绝大多数人转向,等默克尔的话一出,这派人已经在民间被视为“俄奸”了。
怎么说呢?
普京花了8年时间,再经过这10个多月的战争,终于明白了教员这句话的精髓。
当然,要是我们中国人,只要知道这两句成语,一句是“天予不取,反受其乱”,一句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处在2014年普京的位置,估计能作出比他更明智的选择。
俄罗斯这个民族,还是太嫩了点,历史还是太短了啊。
但俄罗斯这个民族,还有个特点:整个民族的脑子非常轴。
简单来说,这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就是“非黑即白”:和别人好的时候,俄罗斯人往往会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但它要是恨一个人时,任何毒招黑招,它也能干得出来。
像前段时间,俄罗斯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就直接说:除了乌东四个州外,如果乌克兰的切尔尼希夫州和敖德萨州想要加入俄罗斯,那也不是不可以。
像我们中国人,哪怕心里也想,这种话就不怎么好意思大喇喇地讲。
但这个民族呢,又特别能抗揍。
大家有空去翻翻纳粹德国那些元帅们的回忆录,会发现对俄罗斯人,他们非常愤怒:全世界工业化的民族,一般都是很娇贵的,俄罗斯明明工业化了,怎么还会保持那种“野蛮的生活态度”呢?他们怎么会觉得几片面包,几根腌黄瓜,再加一瓶烂酒,就是好生活呢?
所以他们都在破口大骂:俄罗斯人这个民族,实在太不讲究了!我们的战术明明那么高明,指挥艺术明明那么高超,别的民族碰到我们,早就投降,但为啥遇到俄罗斯人,会吃败仗呢?就是因为这帮人保持“野蛮生活态度”,再苦再难,也不肯投降!
所以好了,这次俄乌战争,又把俄罗斯人这个“轴”的民族性格给激起了。
从哪里能看出来呢?
看第三件事:12月25日,还是那场接受电视台采访,普京说了一段话。
他先说:俄罗斯已准备与俄乌冲突的所有参与方进行谈判。
但怎么谈呢?
他说:“我们准备与所有相关人员就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进行谈判”。
什么是俄罗斯“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克里米亚它还会吐出来吗?
已经并入的乌东四个州,它会吐出来吗?
前段时间,基辛格就说了:乌克兰人啊,这些事你们就别想了,赶紧想着怎么就地停火吧!
但拜登政府不可能答应的。
还有,俄罗斯提出的北约停止东扩,给它以安全保证的事,美国能答应吗?
显然也不能嘛!
所以,他说的这段话,从表面来看,是说俄罗斯准备谈判,但内中意思,却是俄罗斯准备把这仗坚决打下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这段话,其实体现了俄罗斯人“轴”的一面。
说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俄罗斯凭什么呢?
这就得讲起俄罗斯这个民族打仗时的特点。
对这个民族,我们很多人都停留在这四个字上:战斗民族。简单来说,就是觉得俄罗斯这个民族好像挺不怕死,挺勇敢的,挺能打的。
其实如果翻开俄罗斯的军事史,就会发现这个民族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挺好战的,碰到什么事,往往就想以武力解决;
二是它又非常不善战,经常被人打得连家门都不认识。
这种例子实在太多:
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坦能堡战役,俄军兵力数倍于德军,却被德军打成狗,领军将军都绝望自杀;
还有第二世界大战前的苏芬战争,苏军也赢得极其丢脸:派出的苏军总数,比芬兰全国适合服役的男子总数还多,结果久攻不下,还死伤惨重,最后硬是靠着庞大体量,才把芬兰压服;
苏德战争更不用说,其实苏军绝大部分时期的仗,都打得稀烂。
但俄罗斯人为啥能混到现在呢?
说穿了,就是凭着它“轴”的这个民族性格。
它和德国人打仗时,全国上下,能勒紧裤腰带,把所有资源都往军工里投,全国适合当兵的年轻人能一批批被征召上战场,喊着“乌拉”向前玩命地冲,就这么硬生生把德国给耗死了。
所以,这段时间,不少人嘲笑俄军仗打得不怎么样。
其实也不用嘲笑,在历史上俄军打仗打成大烂仗,已经无数次了。和以往相比,这次俄军的表现,其实表现已经算好的了。
说完了这些,就可以讲第四件事了:在军事方面,俄罗斯人的“轴”性,又快要发挥出来了!
有什么事呢?
这事前段时间讲过:普京参加了国防部会议,会上宣布了关于俄军未来的重大消息!
刚开始透露的,主要是这三点:
第一点是普京把话说得非常直白:俄乌战争是一场在乌克兰和西方进行的战争,战争将是漫长的。
啥意思?
就是俄罗斯哪怕拼着命,也会打到底。
第二点是俄罗斯要大规模扩军:俄军总人数将达到150万,其中合同兵要达到69.5万!
第三点是军费上不封顶!
普京是这么说的: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事上的军费开支“没有限制“,国家和政府会给予军队所要求的一切。
其实还有第四点,这两天才透露出来的:俄罗斯军队体制,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怎么改革呢?
主要两方面:一是他们把军队体制又恢复成了“师-团”体制!
这是苏联时准备打世界大战的军事制度!
普京上台后,觉得俄罗斯没啥大国战争要打,最多也就打打局部战争之类的,所以就搞了军改,刚开始准备学美国,把部队改成合成旅,能快速反应,但它没钱,最后只能缩小目标,搞了100多个“营级战斗群”。
这次战场上就出洋相了,各个战斗群之间配合很差,刚开始的大包抄、大围攻,相互之间配合很差,扎起的口袋到处漏风,没兜住多少乌军,甚至有些部队还被人断了后路,因为没有燃料有些部队只能丢下坦克,部队走人。
这次俄罗斯重新再改回“师-团”体制,不光是对乌克兰战场的反思,同时还说明:今后俄罗斯准备的,不再是打那些地鼠般的游击队或者KB分子,而是大国之间的大规模交战!
简单来说,那就是俄罗斯开始准备大国战争了!
第二个方面:俄罗斯将重建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军区。
这里得讲一下俄罗斯军区的划分。
早年时,俄罗斯有六大军区: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伏尔加-乌拉尔军区、列宁格勒军区、莫斯科军区、北高加索军区。
还有一个加里宁特别军区。
图片

2010年改了,成五大军区:西部军区、中部军区、南部军区、东部军区、北方舰队。
图片

当时把莫斯科军区、圣彼得堡军区及加里宁格勒特别军区合并成了西部军区,从地理面积来看,这个军区划到的地盘最小,但它负责拱卫首都以及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所以也是实力最强的。
这次重建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军区,非常意味深长。
主要有两点:
一是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之所以要重建这两个军区,说明俄罗斯觉得在西线压力巨大,搞一个军区不够,必须投入更多资源,搞两个军区才行。
二是重建列宁格勒军区非常意味深长。
为啥呢?
因为列宁格勒这个城市,是苏联时候的名字,现在早就改成圣彼得堡了。
普京他们,其实早年时,不怎么喜欢苏联痕迹的。
这次为啥有用上“列宁格勒”这个旧名呢?背后潜藏的,其实是对西方的失望和愤怒,也就是最前面说的那种情绪。
上面这些事,说明了什么呢?
其实这背后,潜藏着非常巨大的地缘战略格局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三点:
第一是经过这10个月的俄乌战争,俄罗斯人已经完全确定了今后的敌人是谁,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开始作全面布局了。
之前如果说俄罗斯还有骑墙的想法的话,现在它已经完全没有了。
这1700多万平方公里巨型国家的转向,非常重要。
第二之前已经说过多次,俄罗斯既然转向,它必然走向和我们合作。
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大家背靠背,互补性实在太强了。如果大家能够一心的话,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像俄罗斯的工业品问题,中国的粮食、能源问题等,至少真到了紧急时刻,传说中的“马六甲困境”,将不会那么明显。
第三是俄罗斯的转向,会带来一大堆国家的转向。
在历史上,俄罗斯对中东、中亚其实影响挺大的,它的这次转向,将会带动地球上很大一块的转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的利好。
我们常常在讲: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国家暴力机器是上层建筑的顶端。
在判断一个国家政策的实际操作层面,其实是倒过来的:经济上合作,算比较初级的;政治上合作,就上一个超级大的台阶了;真到了军事安全领域,那层次就非常深了。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俄罗斯一步步地和西方深度脱节:先是经济上,之后是政治上,现在是最深层次的军事安全领域。
过去的一年,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超级大变!
新的世界正向我们走来!至少在俄罗斯这一块,我们已经看到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15:29 | 只看该作者
刚刚,惨烈轰炸,这是个全新信号


作 者 :s婶

来 源 :史客郎(ID:sanguoke)

有不少小伙伴在留言中问:俄罗斯63名士兵被炸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两天,俄乌战场挺热闹的。

怎么热闹呢?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的兵聚集起来,被你发现破绽,你就来炸我;然后呢,当你的兵聚集起来,被我发现破绽,我就来炸。

今天就稍稍来讲一下。





01
先说一下总的观点吧:这件事看上去小,却很能小中见大,从这中间我们也能管窥未来大国竞争之一斑。

因为大家问的事比较要紧,就先详细说俄罗斯那些士兵是怎么被炸的。

事情发生在一个叫马基夫卡的小镇上,这个镇子离前线的距离, 差不多在70至80公里。

为什么要强调距离呢?

因为这次打这个小镇的,是美国提供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

可以发射导弹,也可以发射火箭弹,最大射程可以超过300公里。

图片
但前段时间,美国人一直信誓旦旦地,说:在给乌克兰“海马斯”系统上,我们会特别克制,尤其不会给射程300公里的那种。

当时美国人还专门对外解释说:为啥不能给呢?因为一旦给了,乌克兰就可能用它袭击俄罗斯本土,那战争不就扩大了吗?我们美国人,可是不想把战争扩大的呀。

然后美国人说:它们给乌克兰的“海马斯”,射程最多就70公里。

什么意思呢?

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可只给了乌克兰70公里的火箭弹,没给射程300公里的导弹哦。

之后的战场上,乌军尽管打来打去,到处用“海马斯”,一会儿打这个,一会儿打那个,却从没出现射程超过70公里的。

假如你是俄罗斯人,会怎么觉得?

肯定会相信美国人的话嘛!

说完距离,再说说这个小镇。

这个小镇不是第一次出名,今年11月它就很出名了,当时发生了一件大事。

怎么回事呢?

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很出名:乌军屠杀俄军战俘事件。

当时网上有视频流出,大致是这么一回事:一群乌军围住了几间房屋,叫里面的俄军出来投降,里面大约10多名俄军士兵吧,听了之后就出来投降了。

哪知道他们刚放下武器,就一个个被射杀了。

视频流出后,舆论一片哗然,当时联合国对这事也表示谴责,说要调查此事。

当然啦,最后的结果嘛,也是就是说说而已,其实没人去调查。

前段时间,因为俄军进攻,这个小镇又落入了俄军手里。

但就这么一倒手,这个小镇有多少房屋,它们的具体建筑结构怎么样,经纬度等数据,乌克兰方面肯定心里非常有数。

再来说说当天发生了什么事。

马基夫卡这个小镇经过战火嘛,所以不少房屋是残破不堪的,但当地正好有座职业学校,总共三层建筑物,还挺完整的,没受过什么破坏。

图片

被炸前的职业学校

俄罗斯前段时间不是刚搞过动员吗?

有差不多30万军队被动员上战场了。

这批人基本上是之前的老兵,有过军事经验,但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民间生活,也就有那么一点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纪律约束,另外呢,也还没像一线作战部队一样,习惯在野地里睡觉什么的。

可能是带队的军官觉得:反正在乌克兰炮火的射程之外嘛!

房子也不错,就让好几百名动员军队住进了这个职业学校。

所有人都挺开心。

又赶上马上就元旦了,大家就更开心了,于是所有人犯了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

什么呢?

用手机!

事情说起来有点搞笑:大家都知道,在军队中特别是在战场上,严格限制使用手机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哪怕在和平时期,为了防止发生泄密事件,也是严格限制军人使用手机的。

但俄罗斯军方不知怎么搞的,对这批动员来的军人,居然没收掉他们的手机

手机在手,马上新年就到了,大家又身处战场,会干什么事?肯定是拿着手机,向亲朋好友、女朋友啦什么的报平安,祝贺新年快乐嘛!

但你想,一座一个多月前刚经历过战火的小镇,一座已经不开张的职业学校,突然莫名其妙的,冒出来好几百个手机信号,还不断对外打电话,发信息什么的。

当然非常显眼嘛!

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手机信号的保密性是非常差的。

不管是北约,还是美国,都是有先进电子侦察手段,一旦发现这地方手机信号异常,想要来监听,那是非常容易的。

再一听,更确定了住在这地方人的身份。

根据路边社的消息,应该北约确定了这个职业学校里人员的身份,再利用全球电子情报系统ECHELON,确定了坐标地点,然后把这个情报告诉了前线的乌克兰军队。

前面说过:这个小镇,乌克兰人1个多月前才丢掉,熟悉整个地形的人,肯定现在也有嘛!

所以很快就能确定。

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就在住在这个职业学校里的动员军人们兴高采烈,疯狂搞跨年派对,乌军的袭击来了。

路边社消息是这么说的:乌军总共射出6枚不知道是火箭弹,还是导弹。

俄军防空系统拦住了2枚,但有4枚没拦住。

还有人说出准确的时间:

第一枚在新年到来前3分钟,也就是12月31日23时57分;

第二枚在新年到来前1分钟,12月31日的23时57分;

第三枚正好准点,就在元旦到来那一刻;

第四枚则是过了1分钟。

选在这个时间点,说明乌军早有准备。

结果就是死伤惨重。

图片

被炸后的职业学校,从建筑物的损毁程度,可见确实伤亡惨重。

俄罗斯人说死了63人;乌克兰人说死了400人。

俄罗斯人肯定倾向于把数字往小里说,乌克兰人肯定会把数字往大里说。但不管是哪个数字,对俄罗斯人来说,都很不小。

现在战场上,要打死一个敌人,往往要好几百发炮弹。哪怕是63人,对俄罗斯人来说,也是种很大的耻辱。

更何况,在元旦到来之际,遭到这种伤亡,更是种很大的耻辱。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美国人不是一直信誓旦旦地,说提供给乌克兰“海马斯”系统,只配了射程70公里的火箭弹,没有射程300公里的导弹,从距离来看,它应该射不到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种种迹象来看,美国人应该撒谎了。

他们给乌克兰人的“海马斯”系统,要么配了增程弹,射程其实远超70公里;要么嘴上说不会给导弹,其实暗地里给了射程300公里的导弹。

只是平时一直没拿出来,弄得俄罗斯人以为乌克兰人手头的“海马斯”系统,真的只有70公里射程。

但就算美国人欺骗了俄罗斯人,对俄罗斯人来说,这还是一个绝对的低级错误:就算离前线超过70公里,那还是身处交战区域啊,在交战状态下,怎么会让士兵们随身带着手机,还在新年到来之际,给家人打电话发信息呢?怎么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呢?

这说明什么?

纪律松懈!



02
再来说第二件事:今天,乌军也被俄军如法炮制,发现了漏洞,也用类似的办法,被炸了很多人,也同样死伤惨重。

怎么一回事呢?

乌克兰人炸了俄罗斯人后,自己没吸取教训。

在一个叫德鲁士科夫卡的地方,他们也有大批士兵没地方住,这些士兵也不想露天睡。乌克兰方面就把他们集中安排到了一个冰上竞技场,还有一个临时仓库里去睡。

总的人数可能没职业学校那么多,大约有200多人吧!

也算大规模聚集了。

结果被俄罗斯人发现了,就把这两个地方给炸了。炸死多少人,现在还没数字出来。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俄罗斯和乌克兰,果然是大毛和二毛,都是一路货,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其实,在这方面能和俄乌称兄道弟的,实在太多了。

比如说美军,也经常有这种事。

像在2019年,当时美军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在海上行驶时,光天化日之下,莫名其妙地,撞上了一艘菲律宾的货船。

这是为什么呢?

调查之后,大家这才发现原因实在太奇葩了:这艘驱逐舰上,负责观察瞭望的事作战情报中心,主要是男兵;开船的呢,则是女兵。

大家相互之间,总要配合的吧。既然配合,就要通话。

于是这些男兵就不断地,给开船的女兵讲各种荤段子。女兵勃然大怒,直接切断了和作战情报中心的联系,蒙头狂开,结果撞上了一艘菲律宾货船,导致7人失踪3人受伤。

图片
除了撞船外,还有更有味道的事:美军“艾森豪威尔”号核动力航母,因为长久以来维护不善,还在海上航行时,一条输粪水的管道直接爆裂,大批粪水直接冲进了女兵宿舍,厚厚地积了好几英寸。

弄得航母上的女兵有家不能归,有床不能睡。

英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它的航母漏水,早就成了国际笑柄。

德国人呢,前段时间它觉得战事紧张啊,把坦克开出,想练练手,结果全部坦克因为缺乏维修,集体在路上趴窝了,丢了个超级大的脸。

这些事,相对于宏大的战争场景,还有各种国际大背景,强国之间的角力,绝对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仔细分析它们,可以看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03
必须说我们很多人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识,还停留在20世纪。

过去的那个20世纪,确实是个风云激荡,英才辈出的年代,各国都绷紧神经,全力发展。所以大家都是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放松。

但必须说,这种时代,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其实是非常罕见的特殊年代。

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很多时候是得过且过,松松垮垮的。

怎么来形容呢?

这么说吧,很多小伙伴看《三国演义》,差不多看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就不怎么想往下看了,因为接下来的事,往往不怎么精彩,和之前那种大开大阖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堆菜鸟在你啄我、我啄你。

怎么说呢?

就是我们之前一直在说的那件事:现在的俄罗斯,只是俄罗斯,不是之前那个钢铁洪流,有数万辆坦克的超级大国苏联。

而美国呢,其实也不是冷战时、甚至打伊拉克战争时的那个美国了。

美国打赢冷战后,早就迷失了方向。

在克林顿还当总统时,有人问克林顿:美国准备把世界往哪里带?

克林顿此人,读法律出身的,能言善辩,他马上乱喊了几句口号,就把事情对付过去了。

大约十几年前吧。

有人问拜登:我们已经赢得冷战快十年了,你觉得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

拜登没那么好的口才,他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

这种大家集体迷失方向,从这次俄乌战争怎么起来的,也能看得出来。

拜登刚上台时,是怎么说的?

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嘛!

在这种时候,你要是普京,会怎么想?

肯定是:既然你美国都说得很白了,你的主要对手是中国,我的力量又这么强,你美国总该在乌克兰和东欧方向,给我一点点好处,来松动松动吧。

结果拜登不肯。

普京就来硬拿。

结果哪知道,美国和欧洲竟然拼命援助乌克兰人,美国自己不少武器的库存,都险些要搞干了,北约很多国家更惨,也几乎库存见底。

俄罗斯人肯定郁闷死了:我不就是乘着你们说要对付中国,来乘机搞掉小好处吗?你们怎么放着中国不搞,花这么大的代价和资源,来和我作对呢?

这说明什么?

美国没啥战略,或者明明定下了战略,却因为定力不够,结果赶上一出,就不管之前制订过什么战略了,赶紧跑去唱临时碰上的那一出。

现在放在全世界来看,有战略、有定力的,只怕就只剩我们一家了。

所以对未来,我们不要去怀疑。只是不管是朋友,还是对手太拉胯,虽说省去了很多麻烦,但有时细想一下,总有那么一种胜之不武的感觉。

没办法,毕竟20世纪早就过去了。另一个时代的脚步声,我们已经能听见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3-27 16:22 | 只看该作者
中俄关系中最大的雷,竟然被美国帮忙排除了


原创 云石 云石 2023-03-27 06:04 发表于青海

上周,中国元首访俄期间,《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新鲜出炉,重点讲了八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扩大投资,健全物流体系,提升金融合作,巩固能源合作,促进创新交流,工业合作和农业合作。而这八大方向,以及科教文卫的一揽子合作意愿,最终落脚点,选在了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这个地区。而在中国元首访俄前夕,普京宣布在外贝加尔边疆区建立国际超前发展区,中国投资者在这里会获得保护,,并可投资建设符合中国标准的铁路支线。

图片


看到这些变化,我不仅大为感慨——俄罗斯最终还是把最大的非卖品拿了出来。而且,价格远比我想象的要优惠——之前我以为这些可能只有通过中国军援才能换得;没想到现在不用军援,黔驴技穷的俄罗斯,就把他们端上了交易的桌面。

这次的合作,对中国来说当然是收获颇丰。1.5亿人的俄罗斯市场——虽然比不上欧美,但凭着地大物博,在新兴国家中也算是除中国外相当不错的。现在这个市场向中国全面打开大门,这相当于平添三个相当于中国内陆中等省份的市场份额——而且这个市场已经没有别的竞争者,中国几乎可以包圆。再加上中俄在经济方面的高度互补性,这对中国对冲美国反华经济封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对东北来说,就更不用说了。东北经济已经陷入死循环,单靠中国内部经济体系几乎无解。而中俄经济合作的全面开启,尤其是俄罗斯远东的开放,一下解除了地缘困境这个桎梏东北经济发展的最大魔咒。有了远东的广阔腹地做支撑,东北重塑近代辉煌的条件,一下就成熟了一半。

不过,这些都不是全部。大家目光所及,都是经济层面的东西。而在我看来,俄罗斯的这次对华经济开放,尤其是远东开发合作,真正最大的战略意义在于——它将彻底解除俄罗斯几十年后背弃中国,回归西方的远期战略风险。

我们都知道,中俄虽然这些年关于越来越亲密,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并不牢固。且不说两国的历史积怨、地缘冲突,光是从国家发展来说,俄罗斯与中国同为世界级地缘大国,本身在国家利益上就有很严重的底层冲突,而山水相连,大面积接壤,又让这种冲突在某种意义上难以调和。这两个国家,按理说是很难成为朋友的。现在之所以能成,那不过是因为两国共同面对美帝这个强大的对手压迫,不得不抱团取暖。一旦中国强势崛起,打破美帝霸权,没了这个头顶大山的压迫,中俄地缘层面的深层次冲突就会凸显。而失去霸权,甚至丧失全球最强国家地位的美国为了制衡中国,肯定会像当年联华制苏一样,拉拢俄罗斯来对付中国。


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俄罗斯作为一个本部位于东欧的白人国家和基督教国家,无论是地缘、经济还是文化,天然就更适合融入西方;而孱弱的北亚大幅与中国接壤,相当于把自己的软肋暴露在中国面前,这本身也是其国家的一个重大结构性隐患。以前被美帝压迫没办法,只好跟中国抱团取暖。如果美国改弦更张,那俄罗斯于情于理,都更倾向于回归西方阵营。

这种回归西方,在特朗普时代曾经一度差点取得突破。只不过当时条件尚不成熟,加上特朗普干了一届就被撵下台,也就不了了之;甚至因为俄乌战争,俄罗斯现在跟西方还搞成了敌对关系。

但这些都是阶段性的。中美当年同样是朝鲜战场上的死敌,但并不妨碍大家20多年后一起合作坑苏联。随着中美实力对比的逆转,或者欧洲独立性的增强,长期来看,俄罗斯回归西方,回归欧洲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还不小。中国越强大,美国越衰落,俄罗斯弃东向西的动能就越强,条件也越成熟。至于中俄关系,就算不至于闹成敌对,但疏离甚至分道扬镳,从长期看依然有相当大的概率。

这是中俄关系的最大隐患。但这种隐患,随着俄罗斯开放远东,将会得到极大排解,甚至从根本上消除。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要想想,俄罗斯为什么一直不跟中国合作开发远东?

图片


其实从地理条件来说,远东还是有很大开发潜力的。行政区划上的远东联邦区,面积高达617.99平方公里,人口仅618万。这里面虽然大部分是不可开发的永久冻土带。但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的远东核心区,其实地理气候条件跟东北三江平原也差不了太多。而以中国东北为参照,光一个黑龙江,衰落到今天这个鬼样子,也照样能撑起近3000万人口,整个东三省则有近亿。这么来看,光一个远东南部滨海核心区,如果充分开发,形成一个小几千万人口规模的经济板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至于北面的永久冻土带,虽然大规模工农业开发不可能,但各种资源也足够丰富,开发出来也是一个超级金库。

这一点不光在远东联邦区适用,在行政上的西伯利亚联邦区,也就是地理上的中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同样适用——比如这次开放的外贝加尔边疆区,就是西伯利亚联邦区的一部分。

经济上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而且运作起来也不困难——南边的中国是全球最大工业国,既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参与开发,也能提供市场销路。再加上俄罗斯本身自苏联解体后就一直经济疲敝,2014克里米亚争端爆发后更是日渐困窘,远东的开发,可以极大缓解俄罗斯的经济困境。

可明知如此,俄罗斯却对远东开发兴致缺缺,直到2023,跟西方彻底闹掰了,经济也实在混不下去了,才好不容易松口。

为什么俄罗斯这么轴?很多人的解释,是怕中国影响力逐渐渗透,未来把这块也可以算是“自古以来”的故土给夺回去。

这个理论上确实不排除——毕竟至今中国地图上,对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巴罗夫斯克等远东城市,都还坚持用小括号标注着海参崴、伯力等中国旧名。但现实中,其实中国强行来夺的可能性并不大。且不说现在中俄背靠背的亲密关系。就算哪怕有一天中俄反目成仇,凭着俄罗斯这几千枚核弹头以及两国大面积接壤的地缘格局,只要俄罗斯自己不放手,中国也是绝没有可能去强夺俄罗斯领土的。

所以,中国强行夺回,并不是俄罗斯的主要担忧。俄罗斯真正担心的,是远东的发展,将会导致莫斯科失去对这个地缘板块的控制。

远东确实潜力巨大,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也有将这个潜力开发出来的条件。但问题是,这个板块与俄罗斯的东欧核心区太远了——二者相隔万里,中间绝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又十分恶劣,仅靠一条沿着紧挨东亚中国、蒙古边境的西伯利亚铁路勉强链接。这种条件下,东欧核心区跟远东没有办法形成紧密地缘关系。远东是可以发展,但这种发展,只能是通过融入东亚经济圈,尤其是中华经济圈来实现——它不仅开发要高度依赖中国投资,开发出来后的农业、林业、采矿冶金业,其产品出口市场也必然只能是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和最大工业国的中国。

这就导致了,远东经济每发展一分,其与中国,与东亚的经济捆绑就紧密一分。俄罗斯中央只能从中获取税收,但却无法将其与东欧在经济上融为一体——也就是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经济体系。当远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俄罗斯在经济上就会形成远东、东欧二元核心。而远东这个新核心,其经济上是跟东亚经济圈,跟中国高度捆绑的。

这会直接影响俄罗斯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利益集团,远东的发展过程中,也自然会形成基于远东本土的利益集团。而鉴于远东经济与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全方位捆绑,这个利益集团——哪怕他们都是俄罗斯人,也必然会是最铁杆的亲华派,是中俄关系最铁杆的拥护者。

这跟现在的俄罗斯是不一样的。现在的俄罗斯是东欧单极核心。地缘区位决定了,东欧平原上的经济体,只有融入欧洲才能利益最大化。所以不管西方怎么跟俄罗斯斗,东欧利益集团主导的俄罗斯,融入西方的战略意愿是不可能遏止的,哪怕现在闹的再翻,一旦有机会冰释前嫌,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一路向西。

但远东不一样。欧美跟远东注定屁的关系没有。它们的繁荣,只能建立在融入东亚经济圈的基础上。所以,远东一旦发展起来,随着他们经济实力的增强,其在俄罗斯内部的政治影响力也会相应增加,就会跟东欧本部核心区,在围绕国家战略方向的根本利益上,发生根本冲突。

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做亲西方战略选择时,会面临强大的内部阻扰,甚至面临内部撕裂甚至分裂的危险。未来俄罗斯和西方战略关系缓和,美欧重新拉拢它入伙时,东欧地缘势力当然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但远东地缘势力肯定会坚决反对。现在远东一共也就600万人,还穷的要死,靠俄罗斯中央补贴吃饭,所以他们反对与否无足轻重。可后面如果远东起来了,那他们的意见就不再是可有可无了。亲,他们会在莫斯科朝堂上,跟东欧利益集团分庭抗礼;疏,他们可退回万里之外的远东,跟东欧本部分道扬镳!甚至真闹翻了,莫斯科真要决定投入西方怀抱,甚至参与对华围堵,那远东这边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甚至不排除直接闹分家!

图片


这是完全可能的。毕竟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俄罗斯也是苏联老大哥过来的,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套唯物主义原理的认识,绝对比其他白人国家深刻的多。虽然以远东的地缘潜力,再怎么开发也不可能达到东欧平原的程度;但由于其与东欧本部在地缘上实在太疏离,跟东亚地缘关系又太紧密(地理上本来就是东北亚),那哪怕远东在经济上只发展到东欧本部的两三成,都足以孕育出一个与东欧传统地区分庭抗礼,内部拥有强大独立性,外部则与东亚尤其是中国高度捆绑的地缘利益集团。

这就是俄罗斯之前一直不开发远东的根本逻辑。哪怕明知远东大有可为,也坚决不开发。不开发,俄罗斯虽然守着金山干瞪眼,但至少远东跳不了反。真把远东开发出来,那未来都不用中国自己动手来抢,远东基于自身利益,自然而然的会成为中国经济圈的最忠实拥趸,在俄罗斯内部与任何不利于中俄友谊的势力坚决斗争,甚至在极端情况(俄罗斯投美背华)下不排除跟东欧本部决裂!

只不过,形势比人强。虽然俄罗斯知道远东开发在政治上后患无穷;但现在经济上实在是没办法了。一场俄乌战争下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被彻底堵死,中短期内没有改变的可能;如果现在还不把开发远东,把这个经济增量挖掘出来。那就算勉强还能支撑一时,但随着自身在经济和科技上的日趋没落,以及普京年龄到了退休,俄罗斯失去政治强人,未来这个国家的前途,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甚至二次解体也是有可能的。

为了避免远期的东西分裂,俄罗斯之前拒绝开发远东;但为了避免中期的二次解体,俄罗斯现在又不得不开发远东。

而这正是中国所乐见的。经济上,它给中国提供了一大块市场增量,提供了打破东北发展困局的地缘基础,也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物美价廉的工农业原材料供应基地;政治上,随着远东的繁荣,俄罗斯内部将出现一个强大的亲华集团——这个集团的亲华,并不是因为西方压力下的不得不为,而纯粹就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的亲华集团,无疑才是最稳妥、放心的!只要它们在,中国就不用担心几十年后俄罗斯会背中投美——它最多也就是左右逢源而已,绝无可能上西方反华战车。如果俄罗斯真强行一路向西,那它就得承受远东乃至中西伯利亚分裂独立的可能——而那个时候的远东,可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可以供东欧老爷们随意揉捏!

这就是开发远东的长远战略价值!只要俄罗斯不想东西分裂,那么远东的繁荣,就将成为中俄友谊万古长青的最大基石!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03:00 , Processed in 0.3082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