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大佬们的投资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15:00 | 只看该作者
投资手记454:压死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切都快结束了。
压垮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乐视银行已经呼之欲出了。
五年后,除了在书里,我们不会再看见任何乐视的标识,就像曾经的炎黄在线、托普软件、8848。。。

贾布斯似乎对德隆的历史全无了解,而且肯定木有读过吴晓波的《大败局》或者任何著名失败企业传记。
到目前为止,乐视犯下的所有错误,都是巨人、三株、德隆曾经犯下的错误,毫无价值,除了骗骗韭菜,骗骗明星,无法给其他企业家以任何经验教训,无法成为其他正常公司成长的养分肥料。

乐视如果只是在视频领域,只是在互联网领域,还有发展可能,可惜为了维持曾经的1500亿市值,为了拉抬股价,乐视不得不一再进入能与之相匹配的领域,比如汽车,比如金融。

可惜的是,德隆就是死于此。德隆如果不是试图进入金融业,如果不是在染指几家小银行后还不知足,希望能进一步控制一家银行,获得无尽的贷款,德隆或者还不会那么快垮塌。

而乐视,这么快就像一个瘾君子盯上了银行,真是自寻死路了。
后面估计在三五个月内,我们就能看到连续的7个以上的连续跌停,参考曾经的德隆走势吧。

山西的一众官员和山西银监会也算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智商和职业水准,估计已经把自己的仕途彻底封死了。
以乐视的做派,
仅仅依靠乐视银行的贷款是无法为他的PPT买单的,
只有成立乐视央行,发行乐视货币,才能实现贾布斯的生态化反。

觊觎国之重器,乐视,死期已至。

-------------------------
看看这种判断的结果如何?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5:19 | 只看该作者
乐视网二股东:贾跃亭很自负 如果不换脑筋资金链还会出事


  乐视危局

  从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兼CEO贾跃亭11月6日发布公告承认“扩张太快烧钱太多”,至今已经过去了46天。乐视近况如何?乐视此次资金危机安然度过了吗?

  12月20日,乐视网第二大股东、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借鑫根在深圳成立全球下一代创新蓝基金(10亿美元)之际,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

  对于乐视网近期宣布筹划引入战略投资者,曾强认为,现在进来的资金,“因为扩张太快,媒体负面新闻太多,汽车吃钱太深”,乐视要付出比以往更高的代价,而且如果贾跃亭不转变观念,以目前的现金流和仍然需要大钱的汽车生态,乐视资金链还会出现问题。

  “乐视融资代价,比以前更高”

  乐视网12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资本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消息人士透露,此前宣称要跟乐视“风雨同舟”的鑫根资本也视情况会参与一部分融资。

  除了乐视网公告要引入战略投资者,贾跃亭近期在一个公开活动上表示,乐视手机的资金链问题已解决了60%、70%,再加上乐视员工疯狂刷朋友圈称乐视汽车战略合作伙伴FF将在2017年CES展上发布汽车。乐视的资金链问题似乎逐渐得到缓解,乐视的转机来了吗?

  “我觉得乐视网融几亿元、十几亿元都解决不了问题,乐视需要几笔大钱,几条阵线都能同时融钱。”但是,曾强认为,“因为扩张太快,媒体负面新闻太多,汽车吃钱太深。”任何资金在这个时候来,都是有代价的,而且是比以前更高的代价。乐视付出的代价可能包括相当珍贵的股权、更高成本、未来管理权等。

  “乐视最缺的不是钱,缺的是专注与升级,”曾强表示,“我相信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此时冒这个风险,我也相信他(指贾跃亭)没有鑫根的力量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战略不调整升级,后患无穷”

  曾强认为,这个时候,即使资金来了,乐视也应该转变策略,要专注、建立生态2.0.“当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资金一定会来的。”曾强表示,当贾跃亭做不到这点时,即使今天融到一笔比较昂贵的钱后,以目前的现金流和仍然需要大钱的汽车,乐视资金链还会出问题。

  曾强将专注和生态2 .0称为“1+1”战略。他分析指出,第一个“1”是指专注上市公司,建立以内容为核心,以电视、手机、电影为入口的N etflix2.0,第二个“1”是建立乐视生态2.0.

  前者是指在乐视的7个业务板块中,应该以上市公司为核心,“商业模式专注、专注在内容上。”曾强建议乐视网对标美国知名内容制作公司N etflix的模式,该公司60%的内容是原创,包括纸牌屋等。“N etflix的市盈率超过了300倍,乐视最高才100多倍,通常我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比美国更疯狂。”

  关于生态2 .0的建议则包含了五大生态链,包括跟机构股东和散户股民建立互信的生态链,跟供应商建立互利的生态链,跟“友商”建立真正互生的生态链,跟媒体建立互动的生态链,跟政府建立互荣的生态链等等。其中,供应链互利生态链,“乐视跟供应链的关系从负定价变成正定价,现在你没有足够资本,又已经占领了市场,应该调整策略,像华为一样,让所有的供应商都赚钱。”

  南都记者在深圳专访曾强当天,贾跃亭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石家庄雾霾爆表的截图称:要让这段历史成为历史,需要每个人的努力,“SE E计划”(指乐视汽车)全力以赴中……乐视涉足汽车领域,曾经是曾强极力反对的。

  不过,曾强前天向南都记者透露,除了乐视网,鑫根资本也在关注乐视生态其他板块,包括乐视汽车等。但是,“我们对汽车的兴趣并不在于要投资,还待有深度了解之后才能修正我们的对汽车看法。”

  对话

  曾强:贾跃亭缺诤友,缺乔布斯那种境界

  称“现在他觉都睡不好,你叫他去listen别人,我认为比较难”

  建议贾跃亭:好东西要一个一个吃

  南都:最近贾跃亭公开反驳了你之前提出的关于壮士断臂、贾跃亭个人精力回归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董事会投票制度等建议,你怎么看?

  曾强:也许是媒体的误读,也许是他反驳,但作为一个专注于对独角兽全生态投资的并购基金,我可以继续说。我觉得每个人在每个阶段考虑问题不一样。我在他(指贾跃亭)这个年龄也有他这样的想法,梦想很大,想干的事很多。由于乐视的起点比较高,所以他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实际上,当你的组织资源、资金资源、时间资源,还有后台管理资源跟不上时,10个大餐同时吃你会吃撑着,隔一天吃一次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还是建议他好东西要一个一个吃,集中优势和精力。

  南都:你在以“二股东”身份表态要跟乐视风雨同舟之后,贾跃亭却跟媒体说,乐视网不存在二股东、三股东。你怎么看?

  曾强:这就是我所说的生态2.0里面,贾跃亭应该对股东、投行足够地感恩和感谢。我觉得他比较自我。这种自我成就了他,这种自我的人很执着,容易成功,但自我的人让帮他的人很伤心。你说我们是不是二股东?那证监会也可以查嘛。但是如果你说,给你投钱的人,你都不知道是谁,那你今后……但是我们也无所谓啦。

  我们有机会能赚几十亿元(指半年到期后鑫根资本可以出售乐视网股票套现),他的一句话(给我打电话),让我继续跟他在一起等到今天,那我觉得他应该对我有起码的感恩。如果我们是自私自利的人,我们套现了就有20多亿元的利润。到现在我们减持的只是很少一部分(鑫根资本在去年第四季度入股乐视网,持有1亿股,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减持了2335万股)。

  所以我觉得,生态2.0里面,贾跃亭应该对股东、股民、财务顾问等资金方,建立一个感恩生态。

  集权带来效应,但走错了破坏性很大

  南都:你跟贾跃亭见面时,会聊这些公司治理的话题吗?

  曾强:贾跃亭是一个很自负的人。我觉得,当面交流这种公司管理的事就会……我们是经常见面,一个月见七八次,但每次谈的都是融资的事、“救火”的事。他的时间主要是在产品、技术、开发上,他没有时间单独去思考战略。这也是战线太长造成的后果。

  南都:对现阶段的乐视,你怎么看?

  曾强:实际上,我认为乐视有三大优势。一个是贾跃亭个人,包括他的战略眼光、执着的性格等;第二个是他有一帮特别强的执行团队,年轻而且富有杀伤力,具有群狼精神;第三个是已经布局的端口内容,我们称之为生态1.0.但现在乐视一定要做“1+ 1”战略升级:专注,搭建生态2.0.

  南都:你认为贾跃亭的执着是乐视的优势,但你还是坚持乐视应该建立董事会投票制度制衡贾跃亭的权力,这不是矛盾吗?

  曾强:我们希望能制衡,并不是说要他失去他的创业激情,而是希望让他在方向上、在次序上、在资金的专款专用上,有一个方向框架的界定。美国硅谷和中国的成功经验是,创业精神领袖是不能没有的。集权带来效应,但走错了带来的破坏性很大。我们最希望他自己能够明白过来。外界强加给他,不如他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建立一个制衡的东西。

  他觉都睡不好,你叫他去listen别人?

  南都:按照贾跃亭说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不影响。

  曾强:实际上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是相关的,因为都叫乐视。子公司得益于上市公司的品牌来发展,今天出问题也就会损害到上市公司。这些问题应该正视它。

  南都:你觉得,现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你在乐视是什么样的角色?

  曾强:我们仍然看好乐视,仍然看好颠覆性技术,时间会让他(指贾跃亭)知道,我们会跟他同舟共济。

  南都:小股民觉得你作为股东指责公司创始人和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对公司和股价都是伤害,你怎么看?

  曾强:我觉得,如果小股民都去维护大股东,包括连他的错误也不提的话,那会酿成更大的错误。我觉得贾跃亭缺的是诤友。最大的献媚就是最大的陷害,最真诚的诤言就是最大的帮助。

  我们这么说,是希望能够爱护它(指乐视)……

  我觉得贾跃亭缺的就是一种境界———stayhungry,stayfoolish,希望贾跃亭能够达到乔布斯的那种境界,保持饥饿,不断地去吸收学习,大智若愚。但这种境界需要资金正常,现在资金紧张,他觉都睡不好的情况下,你叫他去listen别人,我认为比较难。

  南都:如果你跟贾跃亭一直无法达成共识,会进一步减持乐视网股权套现吗?

  曾强:这也不是马上要做的事,因为投这种颠覆性的技术企业是我们既定的战略,不是短期的。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09:30 | 只看该作者
顺丰王卫的新战役:未来最大竞争对手是阿里的菜鸟网络


 顺丰王卫的新战役:全面对决菜鸟

  时代周报记者 刘丁 发自广州

  1993年,他只有10万元,6个人;

  1997年,他几乎垄断香港到内地的商务快递;

  2003年,与机队签下合同,租下自己的货运专机;

  2009年,开始建立航空公司,买下2架波音757;

  2013年,他的股权价值300亿元;

  2015年底,股权价值上升到超过400亿元,有了4家大型内地资本股东做后盾,增加了超过100亿元现金的生力军;

  2017年,顺丰完成借壳上市,股权价值超过2400亿元;他个人给几十万员工发了现金红包,据说总额超过10亿元。

  他就是顺丰控股(62.120, -0.94, -1.49%)(002352)的创始人王卫。根据计划,还将有80亿元的生力军通过定增加入,未来,是与菜鸟网络的短兵相接。

  中国快递行业从冷兵器时代彻底转变为比拼资本、技术、战略的现代化立体战争。

  王卫顺风弄潮

  2月24日上午,深圳交易所,在参加顺丰控股上市暨重组更名仪式的时候,王卫邀请了2016年北京汽车剐蹭事件中被扇耳光的快递员一起上台。“爱士卒”是王卫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

  根据公司公告的2015年税前薪酬,王卫的薪酬是105万元,其他高管薪酬都在200万-300万元。大部分高管都是从2005年前后便开始追随王卫,有的从基层一路打拼上来,有的从外部跳槽而至。

  借壳上市之前,2015年底王卫还特意安排了资本运作,把10%的股权分给了公司骨干员工设立的合伙企业—顺信丰合、顺达丰润,也稀释了自己对于顺丰控股的股权比例。

  据媒体报道,1993年的时候,王卫跟父亲借了10万元在广东顺德和中国香港钵兰街租了店面,成立顺丰速运,开始做两地的快递生意。在那之前,1971年出生在上海的王卫,已经跟随父母到香港居住了多年,但生活拮据,王卫十几岁就不得不做小工赚钱,高中毕业后也没有继续升学。

  不知王卫当时是否能预见到20年后的快递业首富地位,但他的确恰巧站在了潮头。那个年代,正值改革开放,香港制造企业纷纷进入内地经营,急剧催生了两地通关文书、商务文件的快递需求。到1997年前后,王卫几乎垄断了香港到内地的商务快递。直至今天,香港往返内地之间的商务快递,依然占据着顺丰收入的很大比例。

  王卫“爱士卒”的特点似乎也与创业经历紧密相关。顺丰的平台与快递员之间是简单的计件工资模式,快递员多劳多得,不是为平台而是为自己打工,收入完全靠服务质量和勤奋。由于顺丰的商务件特点,收费相对较高,因此快递员提成也高于其他快递公司。形成的正反馈是,顺丰的服务质量、速度被视为行业标杆。

  物流业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在1993年之后的20年里,中国的GDP从3.57万亿元增长到70万亿元左右,增长了20倍。以香港商务件、爱士卒、服务口碑好为独特模式的王卫,在这股大潮中顺风疾驰。

  据媒体报道,有钱之后的王卫,酷爱极限运动,曾在西藏开断越野车的车轴,也喜欢从陡坡上骑自行车速降,有生命危险,极其刺激。但是与之相对,在顺丰的战略抉择上,王卫却极具理性和科学性,出手时机把握得近乎完美。

  2003年,航空业遭受重创,航空运价随之大跌,王卫却借此时机,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合同,把其5架飞机全部租下,用来运送快递,顺丰成为国内第一家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快递公司。同时,王卫给顺丰引入IT信息化系统,快递员装备手持终端,配备GPS运输车,自动化分拣系统等。

  2009年,王卫获准创立顺丰航空,一口气买了2架757飞机,再次成为民营快递公司中首个拥有自己飞机的。相比起来,圆通到2015年才拥有第一家飞机。

  两次对飞机运输等方面的精准投入,都使得顺丰在快递时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究竟多有钱?

  据媒体报道,王卫其人“能力强,能够处理好与政府、客户等所有人的关系”。

  2013年,王卫的顺丰迎来最重要的转折点,首次引入了4家战略投资者,以80亿元左右的价格,卖掉了25%左右的股权。

  但据报道,在此之前的2011年,王卫曾对外表示,顺丰不上市,他认为上市就是圈钱。2004年国外快递巨头曾希望以40亿元的价格收购顺丰,被王卫拒绝,某国外投行为了撮合入股顺丰,甚至向市场开出1000万美元的中介费,某些投资人士为了能见到王卫甚至愿意支付50万元的介绍费。

  “2013年前后是50%的年均增速,273亿元的收入规模,中国第一家买飞机送快递的公司,相当于30年前的UPS,无论是对中国投资人还是华尔街,绝对是块最肥的唐僧肉。”深圳某股权投资企业物流行业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但王卫似乎并不缺钱。据公开资料及公司公告,2004年,顺丰的年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16亿元;截至2016年7月,顺丰控股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总面积为122万平方米,而且都是在深圳、中山、上海、天津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占地大小相当于半座小型城市市区。

  截至2016年,顺丰买下来的房屋有216处,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租下来的房屋在5000平方米之上的有171处,合计276万平方米。

  在顺丰控股之外,王卫个人名下,也有众多房地产投资。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16年7月31日,在顺丰控股体系之外,王卫持股或者出资设立的其他公司达到20余家,其中有17家的主营是物业投资。

  由于商业模式决定,快递公司的现金流都很好,在手货币资金极多。观察公司的货币资金、理财产品余额,圆通速递从2013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9亿元,申通快递从1亿元增加到6.8亿元,韵达快递从20亿元增加到37亿元,而顺丰控股,2013年便有了104亿元,到2016年这个数字变为111亿元。

  “快递行业面对个人消费者,60%之上是现金收款,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般在1个月以内,”在公司公告中,顺丰控股如此解释。

  但是,一个快递从广州到北京,看似简单而便宜的周转,却绝非仅靠有钱就能做的生意,需要协调的关系复杂程度,远超外人所想象。虽然我国从2005年就向外资全面放开快递业,2009年,新版的《邮政法》也正式承认了民营快递公司合法性。但是,根据《邮政法》规定,快递包囊在上飞机之前随时有可能被扣没,因为要接受邮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家安全机关等多个部门的监管管理。

  根据公司公告,2013年1月到2016年中,顺丰控股总计受到155次行政处罚,合计处罚金额149万元。关于禁寄品数量最多,有50起处罚,关于邮政方面41起,关于道路运输方面被处罚了19起,环保方面6起,海关方面10起,安全方面1起。

  另外,2013年开始,与物流业紧密相关的中国宏观经济,也进入换挡期步入“新常态”,快递业趋于饱和,顺丰控股的收入增速到2015年已经从50%下降至30%之内,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也在2013年高调成立。

  2013年10月18日,招商局集团总裁李建红在香港与王卫会面的照片公布,王卫穿着破洞的牛仔裤、白衬衫、平底鞋。

  在那之前,王卫几经运作,把顺丰控股的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2013年9月,顺丰控股作出变更决定,同意接受4家投资机构认缴的资金,新增注册资本,相当于以78亿元的价格,卖出了24%左右的股权。按照这个价格,当时顺丰控股的股权价值为300亿元。

  这四家机构分别是中信资本旗下的嘉强顺风、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广投资、苏州元禾控股旗下的元禾顺风、古玉资本旗下的古玉秋创。4家机构都向顺丰控股董事会派入了代表,中信的董事是张懿宸,是原中信泰富执行董事,现任中信资本控股董事长;招商局的是张锐,原招商局集团部长;苏州元禾的刘澄伟,此前是苏州工业园社保局副局长,苏州元禾总裁;古玉资本的林哲莹,此前是商务部干部。

  行业竞争与整合

  2016年5月31日,停牌2个月的鼎泰新材开盘,此前顺丰控股将借这个壳上市的消息早已引爆市场,毫无悬念,鼎泰新材的股价以10多个涨停,从14元左右上涨到超过50元的激情,一飞冲天。

  根据方案,鼎泰新材的资产作价8亿元置换出来,顺丰控股的资产作价433亿元置换进去,差额部分的425亿元,由上市公司向顺丰控股的股东们支付股票,以10元左右的均价支付39.5亿股。交易之后,王卫通过深圳明德控股持有顺丰控股27亿股,占比64.8%。4家投资机构则按比例获得相应的股票。

  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汇通在股灾期间举牌买入鼎泰新材2500万股左右,成本在10元左右。2016年10月,减持了1000万股左右,当时的均价50元左右,此笔交易盈利4亿元左右,但由于中科汇通误操作做了短线交易,根据规定,中科招商剩余的约1400万股在2017年5月之前不得买卖。

  “4家资本限售解禁期是2018年1月23日,都是战略投资者,应该不会卖,王卫本人更应该不会卖,”前述深圳某股权投资企业物流行业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意味着,顺丰控股2400亿元市值,却仅有1亿股左右的流通股,流通市值仅70亿元左右。

  “顺丰控股最高被炒到73倍的市盈率,这个估值太昂贵了,主要是因为流通盘小,顺丰控股的服务大家又熟悉,媒体炒作中国首富,市场合力刺激股价上涨。”深圳前海大概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杨济源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杨济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顺丰控股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菜鸟网络,行业饱和竞争加剧,未来,菜鸟网络将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小快递公司,成为一个强大的联合体。”

  菜鸟网络目前已经与100多家快递公司,3600家专线运输公司建立合作,网络覆盖1.9万个村和224个国家和地区。

  “顺丰控股只有撬动资本杠杆,进一步整合行业,才能与菜鸟网络抗衡。”杨济源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1:19 | 只看该作者
5000亿大腾挪:李嘉诚之后 又一香港大佬开始世纪重组


 在李嘉诚旗下长和(101.7, 0.00, 0.00%)系完成“世纪重组”两年多之后,香港另一个地产巨擘——九龙仓集团(72.35, 0.60, 0.84%)及其母公司会德丰(57.45, 0.25, 0.44%)也将进行规模宏大的重组。

  尽管香港在多年前就被戏称为“李家的城”,以凸显李氏家族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但如果仅就在香港的房地产业务而言,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租金收入水平,九仓系都远超李嘉诚的长实地产(68.3, 0.05, 0.07%),是货真价实的香港大地主。

  当前会德丰与九龙仓集团的总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港元,一举一动都搅动资本市场的神经。在8月9日重组消息发布后,九龙仓集团股价当日飙涨接近14%,会德丰亦大涨10.85%,均刷新历史新高。

  但随后,两家公司股价持续回落,尤其是作为母公司的会德丰,当前股价仍然低于重组信息发布之前。

  回望两年多前李嘉诚长和系的世纪重组,期间同样经历的股价的大起大落。被炒出历史新高后,股价大幅腰斩;伴随着整合之后的价值逐步释放,股价又从底部拾级而上,收复失地。

  踩准节奏的投资者,在李超人的世纪重组中获利颇丰。

  九龙仓集团的世纪重组是否会重演长和系的故事?

  香港最大“包租公”:九龙仓分拆六大顶级物业

  九龙仓集团此前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时披露,九龙仓置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九龙仓置业”)分拆独立上市的建议已经获得联交所批准,此前市场猜测的九龙仓分拆事宜基本落定。


  若分拆上市能够顺利完成,九龙仓集团旗下的香港投资物业将被注入九龙仓置业中,其中主要包括海港城、时代广场、荷里活广场、卡佛大厦、会德丰大厦及The Murray这六项优质投资物业组成的组合。

  据公告显示,该组合楼面面积共约1100万平方尺(约122万平方米),总价值超过2300亿港元,每年带来的营业额超过130亿港元。以租金水平计算,分拆之后的九龙仓置业,将仍然稳坐香港最大“包租公”的宝座。

  对于年签约销售额已经集体突破3000亿元大关的内地房企巨头们来说,130亿港元不是一个大数字。但这些收入主要是租金收入,旱涝保收,含金量绝非住宅销售金额所能比拟。

  尤其是其中两个超级现金奶牛——海港城和时代广场,堪称是整个九仓系的压舱石,九仓系最近几十年稳坐房企第一阵营,根基正在于此。

  说到海港城,就不得不说大名鼎鼎的船王包玉刚。现在会德丰董事会主席吴宗权是包玉刚的外孙,于2014年从其父吴光正手中接过主席一位,当时年仅35岁,是香港几大房地产商中最年轻的掌门人。


  正是40年前船王“弃船登陆”,通过与英资财团“怡和洋行”以及彼时的地产新贵李嘉诚的资本大战,纵横捭阖之后将九龙仓收入囊中,才奠定了今日九龙仓集团的超级霸主地位。

  一战定江山:40年前船王与超人的转型升级之战

  20世纪70年代,明面上仍是日渐式微的英资掌控香港经济的局面。彼时,会德丰、怡和、和黄与太古并称英资四大行,从事的行业包括航运、银行、贸易、房地产等。

  但是,平静的水面下却是暗潮涌动——华商正在崛起:彼时包玉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船王之一;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也已经上市,成为地产界举足轻重的新贵。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前几年,是香港航运业的黄金时期。1967年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封锁苏伊士运河,此举令欧亚航线被迫伸长,对油轮的需求大增。彼时主营船务的会德丰联手船王包玉刚赚得是盆满钵满。

  但是,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到了1974年,苏伊士运河重开,石油危机爆发,香港航运开始下滑。

  而船王早已嗅到航运危机的到来。在70年代后期航运业衰落苗头初露之时,包玉刚就开始为自己移师陆地做准备了,开始逐步从航运业上套现并寻求转型。

  那个年代,房地产行业无疑是最适合的目标战场,而九龙仓则是最大的猎物。

  九龙仓由英商保罗·渣打于1886年创立于香港,原先是香港九龙尖沙咀最大的货运港。当时的大股东还有怡和等大洋行。

  随着九龙仓的不断发展,香港当时有个说法:谁拥有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及过海轮渡。

  但九龙仓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航运,最有价值的恰是地皮本身。70年代末,香港地产极其火热,九龙仓的码头货仓所在的地盘都属于香港黄金地段,但怡和洋行主政下的九龙仓经营不善,完全没有发挥出资产应有的价值。

  1978年,九龙仓股价一直徘徊在13至14港元之间,总市值不到14亿港元。这笔被低估的资产,令各大地产商垂涎不已,只是悍于怡和洋行的威名,一时无人下手。这像极了宝万之争爆发前万科的状况。

  第一个出手的是当时已经跻身地产新贵的李嘉诚。李嘉诚出生于1928年,当时刚刚进入50岁的知天命之年。李嘉诚认为九龙仓的价值严重被低估,便悄悄在二级市场买入九龙仓的股份,一路潜伏增持至20%。

  尽管李嘉诚的吸筹在暗中进行,做足了保密措施,但如此大的动作在股价上早有反应。怡和洋行尽管后知后觉,但终归不傻,旋即发起保卫战。怡和开始在二级市场上高价增持九龙仓股份,巩固自己的控制权。

  怡和的反击引致股价继续飙涨,阻碍了李嘉诚进一步增持的计划。尽管怡和自有资金捉襟见肘,但是却能从同为英资控股的汇丰银行获得巨额的资金支持,顺便让汇丰为自己站台。

  如果李嘉诚要继续高价增持,强攻九龙仓的控制权,势必要同时与怡和、汇丰两大财团正面对抗,胜负难料。彼时,怡和洋行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汇丰仍牢牢掌控香港的金融和经济命脉,没有哪个地产商敢真正开罪这个香港最大的金主。

  不愿同时得罪两家英资巨头的李嘉诚,再三权衡下,决定退出这场收购战。但超人毕竟是超人,退出比进场更经典,好戏才刚刚开始。

  李嘉诚没有把股份卖还给怡和,而是找到了船王包玉刚接手。日后,船王则帮助他入主和记黄埔。和记黄埔同样手握大量优质土地,是超人梦寐以求的战略资产。

  这实在是一招妙棋。一则,船王包玉刚财雄势大,又急于“弃船登陆”,自然愿意高价接盘。二则,汇丰银行当时亦是包玉刚的旗舰公司——环球航运的第二大股东,并且有大量的贷款放于环球航运,两者荣辱与共,船王顺利登陆,汇丰也可大获其利。三则,包玉刚同时是汇丰的董事,通过此役李嘉诚与汇丰的关系大为改善,为不久之后收购和记黄埔铺平道路。当时和记黄埔由汇丰控股(75.25, 0.25, 0.33%),但汇丰早有意为和黄寻找合适的买家。

  接手李嘉诚所持股份,再加上二级市场增持,手上拥有近30%九龙仓股份的船王,带着自家女婿吴光正进入了九龙仓的董事会,这让怡和始终如鲠在喉。

  几个月后,趁着包玉刚远行英国之际,怡和洋行发动突袭:在香港各大报刊公开宣布以2股置地公司的新股和75.6港元面值的10厘周息债券,合计100港元的价格换取1股九龙仓股票,此价格大概比九龙仓当时的股价高出42%。

  难得遇上天上掉馅饼的事,股民纷纷向怡和出售自己的股票。怡和的算盘是,当时已经是周末,即便是包玉刚返回香港也很难在一两天内筹集足够的资金继续开打,到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

  但船王毕竟是船王,见惯了大风大浪,岂能阴沟里翻船。得知消息后即刻赶回香港,经过紧急商讨,在不到48小时内,向汇丰银行借了15亿港元现金,并公开宣布以每股105港元现金收购九龙仓的股票。

  实打实的现金收购,并且开价比换股价还要高,让一众股民在交易柜台挤破了脑袋。而自知无力回天的怡和也是当机立断,将自己的股份卖给船王,换得现金离场。

  自此,九龙仓正式从老牌英资企业成为华资企业。这也奠定了包玉刚家族在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地位。

  经此一役,四方共赢。船王顺利登陆,怡和高价套现离场,汇丰股债两安全,李嘉诚不仅获得巨额利润,还为日后拿下和记黄埔铺平道路。

  可以说这一场收购战,奠定了两大家族未来商业帝国的根基。包玉刚家族凭借九龙仓成为香港地产巨擘自不必说,李嘉诚在将和记黄埔收入旗下之后,形成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双旗舰格局。一直到2015年长和系重组,和记黄埔变身长实地产,这一旗号才退出历史舞台。

  现金奶牛九龙仓:超级地主,百年基业

  船王与英资洋行争得头破血流,以如此高的溢价最终将九龙仓收入囊中,在香江轰动一时。但站在当下再回过头来看,这笔买卖绝对是划算的。

  当初作为码头货仓的地块,如今都已盖上高楼大厦,且都处在香港的黄金地段。比如大名鼎鼎的游客购物中心海港城、地处铜锣湾的时代广场。


  当初几十亿港元买下的货仓公司,如今光海港城2016年带来的租金收入就有近100亿港元。要知道长实地产旗下所有投资物业,2016年全年的租金收入也不过74.3亿港元。下图为九龙仓的租金收入情况:


  九龙仓的投资物业收入从2007年的64亿港元增加到2016年的151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海港城和时代广场。

  来自海港城和时代广场的巨额租金收入,为九龙仓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充沛的资金。九龙仓还在中国内地储备了大量的土地,截至2017年6月底,九龙仓手中持有发展物业的土地储备约340万平方米。其在内地多个城市兴建的地标建筑——国金中心,也陆续开始贡献租金收入。

  而在九龙仓4385亿港元的总资产中,主要资产为投资物业,估值约3240亿港元。

  以小控大:家族控盘固若金汤

  在拿下九龙仓之后,包玉刚家族继续在房地产市场攻城略地。

  1985年,包玉刚击退英资股东马登家族,成功收购会德丰公司。会德丰的资产规模远逊于九龙仓,但经过一系列重组之后,会德丰成为九龙仓系的控股公司,形成了会德丰以小控大的格局。

  现在的九龙仓集团由会德丰控股62%,而会德丰则由设立在汇丰银行的家族信托控股48.91%,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和女儿吴包陪容另持有公司11.89%的股份。信托和吴氏夫妇合计持有会德丰超过60%的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截至2017年8月23日,会德丰总市值为1197亿港元,九龙仓总市值为2215亿港元,会德丰在九龙仓的股份对应的市值为1373亿港元。形成了以小控大的格局。

  也就是说,市场对会德丰的估值完全系在九龙仓上,其余资产价值为负的176亿港元。事实上,除了九龙仓的贡献,2016年会德丰其余资产仍可产生约35亿港元的账面净利润。

  对于以小控大的母子公司,港股市场通常会给予控股公司一定的折价,也就是所谓的“控股折价”现象。

  九龙仓在去年出售了九仓电讯,并将在今年出售有线宽频(0.28, -0.01, -3.45%)股份,预示着接下来将主要集中在投资物业、住宅物业、酒店和港口码头的经营上。

  而会德丰除了控股九龙仓外,还经营着会德丰地产(新加坡)有限公司、投资物业和住宅以及物流。

  今年若分拆完香港的优质投资物业组合后,母子公司仍旧在经营业务上存在一定的重合,因此两者的业务很大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梳理。

  似曾相识:长和系世纪大重组

  按照已经宣布的方案,九龙仓集团在香港的收租物业将分拆成独立上市的九龙仓置业,而包括内地的国金中心和住宅项目等资产仍然留在九龙仓集团,产业格局较此前更为清晰,也易估值。市场预期分拆之后,将有利于释放物业价值,这正是信息披露后股价大涨的原因之一。

  不过,暴涨之后股价迅速回落则很有可能与诸多基金需要规避重组中公司有关。作为大蓝筹,九龙仓和会德丰是很多大型基金配置的必选项,而不少海外基金对于重组中的公司持仓有所限制。市场认为,这可能是股价短期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去这个因素,此前长和系重组后股价冲高又大幅深跌的示范效应,可能也是很多资金选择回避的原因之一。

  2015年初,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同时发布重组公告,两者的业务将重新组合,分别打包为以地产和非地产为主业的两个全新上市公司——长江实业地产和长江和记实业,且两家公司不再有股权隶属关系,而是并列的兄弟关系。

  重组后的长地和长和均注册于开曼群岛。由此引发舆论猜疑李嘉诚将“撤资香港”。重组完成后,长和与长实地产股价经历了大幅下跌。

  重组完成后一年内,长和股价下跌约30%,长实地产一度跌去约50%的市值。

  不过,随后在不断的回购中,两家公司的股价经历一年多时间又恢复到与重组时差不多的价位:长和上涨约30%,长实地产上涨约80%。

  长实地产在2016年回购3568万股,耗资约17.66亿港元;2017年初一直回购到6月底,共回购约1.26亿股,耗资约69.8亿港元。年初至今,长实地产股价已上涨超过45%。

  市场已经不再议论撤不撤资了,而业绩向好的长实地产与长和逐步释放价值,也让市场吃下了安慰剂,至少从股价上来看是这样的。

  百年基业大重组 香港财富豪门大交班

  最近几年,香港富豪家族逐渐向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交接班,而在交接班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资产重组。

  市场对于重组的解读,往往会看重其价值释放的一面。但是,对于像长和、九龙仓这种立足于传之子孙后代的企业,由于家族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股价的涨跌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反正所持的股份不会想着清仓,也许下跌反而更符合他们的心意,毕竟此时就可以进行回购,进一步增强控制权。

  李嘉诚的长和系重组表面上是将地产和非地产业务分离,而实际上是减持内地和香港资产,增持欧盟和英联邦国家资产,以获取未来安全稳定的现金流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场资产配置。
 而九仓系目前已经披露的方案,看起来是将香港收租物业与内地以及其他物业分离。重组之后单独上市的九龙仓置业本质上更像是一个房地产信托基金——单纯持有香港的优质收租物业。经过这一整合,九龙仓集团的香港收租物业与内地资产实际上将处于两家上市公司中,风险已经大幅隔离。

  如果说,九仓系此次分拆的最终目的是在于梳理业务关系,以获得价值释放,那么为什么内地的投资物业没有在此次一并被注入九龙仓置业呢?按理说,将投资物业与非投资物业进行一次性分拆,对于业务架构的梳理应该是最直截了当的一招。

  由此反推,我们可以认为,九龙仓系此次的重组明面上是对业务的整合,本质上更可能是对不同风险的资产进行隔离。香港黄金地段的投资物业能够带来稳定丰厚的现金流,且风险系数极小,还有什么能比这项资产更能让子孙后代高枕无忧呢?

  如今吴光正已经退居二线,年届71岁的他,在集团业务尚未梳理清楚,掌门人尚年轻的当下,是否会效仿李超人在正式退休前,继续将九仓系所有资产腾挪妥当呢?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0:21 | 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赞银隆与格力完美结合
  称充电方面优于特斯拉

  自格力电器(38.020, -0.11, -0.29%)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进入珠海银隆后,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动作频频,让曾经默默无闻的企业迅速成长为业内“黑马”。
  但对于董明珠的“造车计划”,一直以来都饱受质疑。9月3日,董明珠在厦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银隆,是因为其与格力是完美结合。甚至某些方面与特斯拉相比,银隆都更有优势。
  启动IPO
  在去年,格力电器拟以130亿元的价格收购珠海银隆实现多元化扩张受阻后,董明珠以个人身份投资银隆并持续增持,同时,京东董事长刘强东、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等企业家,也参与了投资。
  2016年12月份,大连万达集团、中集集团(18.710, -0.24, -1.27%)、董明珠、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珠海银隆签订30亿元增资协议,5方获得珠海银隆22.39%的股权。增资后,彼时的珠海银隆估值为134亿元。
  而根据珠海工商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珠海银隆注册资本11.03亿元,发起人已扩至24家。其中,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5.98%,为第一大股东;董明珠个人持股17.46%,为第二大股东,同时,董明珠在珠海银隆担任董事兼名誉董事长。
  今年3月份,珠海银隆完成股份制改革,从“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有限公司”。5月份,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并进行受理公示,正式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而介于董明珠身份的复杂性,针对珠海银隆筹备IPO一事,外界也不乏质疑之声。有分析师认为,董明珠的个人利益与银隆紧密捆绑,证监会必然会考虑银隆上市后,董明珠的双重身份存在损害格力利益的可能性。  
  推进造车计划
  9月3日,董明珠对于饱受外界质疑的收购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银隆一事,作出了正面回应。
  她表示,收购银隆是因为它当时与格力可以是一个完美的结合。“没有理由说非要等一个项目或者这个领域里有钱赚了才进去,而没有风险担当去挑战。”董明珠表示,谁都想成为摘桃子的人,而不是一个栽树的人,“我个人举债进入银隆,就是希望去栽一棵树。
 而对于银隆的技术优势,董明珠提到,银隆的钛电池确实有价值,具有安全性、实用性、充电便利的特点,其使用寿命可达三十年。“我用过特斯拉,充电要几个小时,而它(银隆)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把一个大巴车的用量充满。”她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隆在新能源领域动作频频。

  仅在2017年,银隆在全国布局的产业园就有7家,总计约800亿元,遍布珠海、邯郸、石家庄、成都、兰州、天津和南京等地。有消息称,珠海银隆仍在继续考察下一产业基地的落脚点,投资也将继续扩大。

  而按照公司计划,拟新增投资约195亿元建设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包括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主要生产钛酸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纯电动客车、储能系统、电机电控集成系统等。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333万平方米,建成后年产值达1000亿元,或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现代化的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基地。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8 11:02 | 只看该作者
巨亏6.86亿被格力相中 董明珠或借一汽夏利圆造车梦


 日前,董明珠和她的格力团队现身天津一汽夏利(5.780, 0.00, 0.00%)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夏利)并且参观了天津一汽工厂,关于格力要收购一汽夏利的消息不胫而走。

  事 实上,有接近一汽夏利的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格力欲收购一汽夏利的风声其实已经刮了很久。近两年,以空调起家的格力在空调业务的优势逐渐缩小后, 开始了多元化的转型布局。继2016年年底,董明珠宣布以个人身份,拉上大连万达的王健林携手几家集团入股珠海银隆后,此次格力似乎将目光投向了一汽夏 利。

  9月15日,有天津一汽夏利内部人士向外爆料,董明珠携格力团队就入股天津一汽夏利事宜进行了最后磋商。目前,格力团队的相关工作人员已入驻天津一汽夏利。

  该名人士还透露,一汽夏利最快或将于下周公布相关股权收购事宜的进展。同时,一汽夏利的第二大股东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将退出。而格力入股后,一汽夏利将转型做新能源汽车,不再生产传统燃油车型。

  再次瞄准汽车厂商

  明珠誓圆“造车梦”

  9月8日,一汽夏利就宣布因重大事项而停牌。其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知,一汽股份正在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公司将自9月8日停牌,但一汽集团并未同步停牌。当时,外界就纷纷测天津一汽可能有股权收购之类的大动作。

  对于“外行人”董明珠而言,收购天津一汽夏利股份对其具有重要意义。自从董明珠加入造车大军后,她就在汽车产业布局上频频传出消息。

  尤 其是在2016年年底,董明珠突然宣布以个人身份,携大连万达集团、中集集团(18.780, -0.01, -0.05%)、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珠海银隆签署 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其中,董明珠个人投资约10亿元,获珠海银隆约7.46%的股权。

  对 此,董明珠表示,收购珠海银隆股份是因为看中这家公司先进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不过从实际情况看,珠海银隆在整车制造经验上非常薄弱,汽车生产线也不够完 善。如果此次真的如愿入股天津一汽夏利,对一汽集团来说,无疑是重整天津一汽夏利的好机会;而对董明珠自己来说,她的“造车大计”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业内人士分析,董明珠入股一汽夏利将得以借助天津一汽夏利已有的整车生产线,布局产业上下游,早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量产。同时夏利品牌得以转型,可能将成为一种双赢的结果。但最终是否会被市场认可,还有待考验。

  夏利转攻新能源

  或成为翻身捷径

  近些年,由于产品研发滞后、品牌定位不清晰,天津一汽夏利的整体产品销售表现每况愈下,而一汽集团对于天津一汽夏利的重整改革也由来已久。

  随着今年8月份,徐留平正式到任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之后有关一汽集团重整核心业务、改版自主板块的传闻就不绝于耳,而在自主板块业务中,一汽夏利成为徐留平需要核心处理的板块。

  根据一汽夏利半年报显示,2017年一汽夏利上半年营收为6.23亿元,同比下降3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68亿元;报告期内销量仅为1.15万辆,同比下降39.4%。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对现在的一汽夏利来说,靠传统燃油车型翻身显然胜算不大,重点发力新能源将是翻身的捷径,也是一记名利双收的“妙招”。

  记 者了解到,相比于一汽轿车(11.410, 0.28, 2.52%),一汽夏利虽然业绩不佳,但却更具“地缘”优势。天津地处京津冀经济圈,是生产的电池电机等聚集地,更是需求新能源车的消费地。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意见》发布,新能源汽车的新业态培育被重点提及,包括将在京津冀地区部署 新能源汽车测试实验基地。

  除了有政策利好加持,庞大的消费受众也成为支撑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推手。根据威尔森咨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布中,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是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四座城市。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业务还将解决夏利与一汽轿车多年来的“同业竞争”问题,同时有助缓解其长期亏损的问题。

  事实上,伴随双积分新政即将落地。以目前新能源车销量龙头比亚迪(55.980, 2.58, 4.83%)为例,公司预计2018年将产生大量的新能源积分,其对外销售获得的收益或对集团盈利产生较大贡献。而这也可以成为夏利予以借鉴的盈利模式。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0:35 | 只看该作者
银隆半年巨变:订单下降、多地停工、员工出走


 电池订单持续减少、部分产线停工,是河北银隆这半年来所面临的情况。

  河北银隆园区里,这几天的人比上个月多了不少,很多员工需要回来集体办理离职手续。

  对外界的关于公司“减产、停工、裁员”的说法,河北银隆人事部门的人非常谨慎,他向《证券日报》表示:“我们入职时都签过保密协议,所以不便对外透露具体信息。”不过,他称,“我们公司员工有几千人,这么大一个公司,人员变动也很正常。”

  一位河北银隆的工作人员说,最近媒体关于河北银隆大面积减产的报道,让他们非常紧张。

  实际上,除了河北银隆之外,减产等情况在银隆新能源(以下简称银隆)多地的工厂都有发生。有接近银隆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银隆在成都等地产业园的工厂,也有工人放假的状况。而在去年5月份,成都银隆还在大规模招人,短短一年内,情况出现了变化。

  而一年半前,制造业铁娘子董明珠还与地产界的大佬王健林坐在一起,高调向外界宣布大手笔投资银隆。 从去年底开始,银隆就出现了减产的现象。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银隆究竟发生了什么?

  半年巨变:减产、停工、出走

  六年前,武安新能源产业园在武安高调开工,当时的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涵盖碳酸锂材料、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装备等多个板块,总投资300亿元。而银隆是这个产业园的大户,仅其旗下的河北银隆、北方奥钛、广通汽车就包下了这一产业园的大部分地方。

  按照当时的规划,新能源项目完成300亿元的投资后,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武安市。

  然而,有知情人士透露,最近,河北银隆工厂的多个车间正在放假的员工接到通知,被要求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时间截止到5月31日。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的员工,将被默认离职。

  “培训期间没有钱,迟到一次就要被辞退,培训后还需要考核,不通过也要被辞退。工厂不会主动辞退我们,但这么严苛的条件,不就是逼我们走吗?”一位正在办理离职手续的河北银隆的员工说。由于考核较为严格,且在培训期间拿不到钱,很多银隆的员工在接到通知后无奈地选择了离开。

  “年轻的(员工)大部分都走了,剩下的都是年纪大的。但如果通不过考核,他们也迟早得走。”他叹了口气,“平时(我们的)工资就很低,在淡季也就两三千元,这几个月每月只给一千元,剩下的工资公司拖着不发,我们也实在是耗不起。”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河北银隆工厂中,不同的生产线由不同的车间负责。一个车间的人员按不同的工种分组,一个组约60人。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一个车间的工作人员大约为700人。

  河北银隆的电池生产车间一共有5个。而仅其中1个车间,这次就走了600多名员工。也就是说,剩下来的员工不足100人。而这些员工如果不能通过月底的考核,也将面临“走人”。其它几个车间的状况也大致相同。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银隆真正发生变化是从去年底开始。彼时,银隆的汽车订单大规模减少,产量骤降。在这半年里,银隆情况并未有好转,发生了巨变。

  坐落在这个工业园区的河北银隆、北方奥钛、广通汽车,它们均隶属银隆,互为上下游,相互支持着业务。

  近期,广通汽车销路出现问题,订单突然减少,这直接导致为其提供电池的河北银隆也陷入产能过剩的状态,积压了大量库存。

  “汽车减产的非常厉害。汽车的部分生产线正在被拆,(公司)可能不做了。汽车生产线也有裁员和外调的情况,部分人员被调到了成都等园区。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而《证券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实际上,这种情况在银隆其它产区也在发生,其成都等园区的员工也出现放假状态。

  中期阵痛:扩张、改造、缺口

  采访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银隆在市场上面临的问题,董明珠也察觉到了。董明珠在投资银隆之后,从管理、销售到业务线,对银隆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两年前,董明珠为银隆带去了30亿元的资本支持,随后银隆开始高速扩张,兴建了众多新园区布局。而董明珠个人就投入了超20亿元,并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2017年以来,银隆先后在约8个城市扩建或新建新能源产业园。有数据显示,其投资总额高达700亿元。不过目前,根据公开资料,银隆已建成的只有珠海、石家庄、成都等几个园区。就在银隆大步扩张之时,银隆被曝出被供应商讨债等事件,而银隆也被业内人士直指已出现资金缺口。

  与此同时,银隆的组织架构发生调整,多位格力系高层占据了银隆的重要岗位。

  在这一过程中,董明珠和魏银仓在银隆的角色和话语权也悄然发生变化。

  去年8月份,银隆与洛阳和成都市政府签约,在合影环节中处于最核心位置的并非是魏银仓而是董明珠。3个月后,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和孙国华全部出局,格力系人员全面入驻银隆。然而关于银隆欠款、减产等消息也不断传出。

  如今,在公众场合,董明珠似乎对银隆不愿多提及。

  “在历经苦痛的转型后,董明珠或还将对银隆有更大的动作。”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广告


  市场前景:争议、饱和、未知

  近期银隆所面临的减产、停工,与其备受争议的核心技术难被市场认可有直接关系。

  一直以来,银隆的多项技术都受到争议。其在电池领域所主攻的钛酸锂电池被外界认为能量密度低、价格高,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太大优势。而也有业内专家指出,银隆北方奥钛的石法纳米制球技术,在电池材料里并无实际意义。

  业内人士认为,银隆目前生产的主要是纯电动客车,采购对象大多为各地政府等。但一旦这一市场饱和,银隆又没有真正打开新的市场,其很容易陷入被动,出现减产。

  “在合作模式上,银隆大部分采用的是先向合作方交车,对方再分期分款。这种模式回款速度较慢,很容易让公司出现资金缺口。”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董明珠投资银隆后,外界一度猜测银隆是否会是董明珠的下一站。当下,我们很难再将董明珠与银隆划等号。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27 14:05 | 只看该作者
刚泰集团卖房自救缓解偿债压力 浙江第一高楼易主


 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近20年的刚泰集团,近来却陷入资金风波。近日,刚泰集团旗下台州博泰房地产有限公司已完成股权变更,接盘方浮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身影。此次资产出售中,刚泰集团不仅出售了计划建设的“浙江第一高楼”刚泰国际中心,还包括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上海益流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那么,作为当年规划的“浙江第一高楼”,刚泰国际中心目前处于何种状况?7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该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探访。

  当公司经营面临资金困境时,通过出售房地产资产变现来补充流动资金已成为一种行业现象。

  近日,陷入资金风波的刚泰集团旗下台州博泰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泰房地产)已完成股权变更,接盘方浮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的身影。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此次资产出售中,刚泰集团不仅出售了计划建设的“浙江第一高楼”刚泰国际中心,还包括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上海益流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据刚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刚泰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刚泰控股(9.090, 0.00, 0.00%)(600687,SH)6月发布的公告称,刚泰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在2018年内将到期的贷款金额约14.69亿元,刚泰集团可能会存在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情况。7月23日,刚泰集团披露信息显示,2018~2019年分批处置相关资产,包括公司所持房地产、土地、房产等。

  面临偿债压力,刚泰集团出售房地产资产被外界看做是回笼资金,偿还债务的方式。

  ●“浙江第一高楼”易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工商信息获知,博泰房地产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18年6月27日,博泰房地产完成投资人(股权)备案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变更,上海刚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退出,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金谷国际)接手其100%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天眼查上获悉,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大股东为中国信达。

  刚泰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刚泰集团于1999年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项目主要布局在沪浙闽甘一带。房地产项目主要由上海刚泰置业集团负责,上海刚泰置业集团隶属于刚泰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其前身为上海刚泰置业有限公司。

  2013年9月,上海刚泰置业有限公司以约5.4亿元的价格拿下台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央商务区东南角地块。根据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公布的文件显示,台州博泰房地产有限公司为台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央商务区东南角地块项目的申报人,可开发该项目。

  刚泰置业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台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央商务区东南角地块项目命名为刚泰国际中心,项目占地面积77.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楼高300米,是目前浙江第一高楼,总投资55亿元,规划于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为台州新的城市地标。

  另据《新京报》报道,台州市环保局官网一份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显示,刚泰国际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是台州博泰房地产有限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刚泰国际中心项目施工现场看到一份公寓(住宅)刚泰国际中心一期的施工铭牌,上面显示该项目的建设单位为台州博泰地产有限公司。

  此次博泰房地产股权变更后,意味着“浙江第一高楼”刚泰国际中心易主中国信达。关于此次交易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刚泰置业浙江事业部,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此次接盘方金谷国际了解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并记录下记者的诉求,待核实到情况后回复记者。但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金谷国际的回复。同时,金谷国际的大股东中国信达投资者关系联系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或陷资金困境刚泰“卖房自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刚泰集团此次出售旗下的房地产项目早有征兆,刚泰集团曾因债务、资金问题见诸报端。

  2018年6月,刚泰控股发布公告称,刚泰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在2018年内将到期的贷款金额约14.69亿元,其中2018年三季度内到期贷款金额约7.15亿元,2018年四季度内到期贷款金额共计约7.54亿元,总计11笔贷款,其中银行贷款5笔,金额约5.57亿元,其他金融机构融资6笔,融资金额约9.12亿元。

  刚泰集团承认,在金融环境不佳并且金融机构不断压缩授信额度的情况下,刚泰集团可能会存在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情况。

  为偿还到期债务,刚泰集团将采取一系列的方法筹措资金,其中就包括“卖房偿债”。

  刚泰控股公告表示,贷款到期后刚泰集团可采用房产抵押、股票质押等担保方式进行续贷。并表示,针对目前债务情况,刚泰集团正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回笼资金,包括加大存量房产销售回笼资金的力度,转让或回收部分对外投资项目,处置出售集团持有的部分资产以回笼资金,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大型房企、大企业合作增加资金融入量,补充集团流动资金。

  从刚泰控股披露的信息显示,出售房地产资产成为刚泰集团解决债务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力国际华南区咨询服务部高级董事陈厚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房地产业务具有较好的变现能力,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刚泰集团变卖房地产业务能够实现快速回笼资金,偿还债务。

  关于债务问题的解决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刚泰控股董秘办咨询,对方表示,刚泰集团并未提供最新的进展消息,关于出售博泰房地产股权的问题,董秘办表示因不负责房地产板块业务,暂时不清楚情况。
据刚泰集团7月23日披露的资产重组信息显示,刚泰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拟在2018~2019年分批处置相关资产,包括公司所持房地产、土地、房产等。同时,公司计划在不改变对刚泰控股的实际控制权的前提下,适当转让部分集团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

  鉴于本次处置涉及的资产种类和数量较多,刚泰集团表示,各交易方案仍在陆续商讨中。其中,部分资产处置已经与相关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将于8月下旬签署协议,所获资金优先用于兑付公司债务本息。

  业内人士认为,面临偿债压力,刚泰国际中心的出售或许只是开端。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除去博泰房地产,上海益流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流置业)亦于近期发生股权变更,2018年6月14日,上海刚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退出益流置业,杭州尚雍贸易有限公司接手益流置业100%股权。

  工商信息显示,益流置业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法定代表人与博泰房地产一样,均为徐建德。刚泰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徐建德为刚泰集团副总裁、刚泰置业执行董事。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14:02 | 只看该作者
 比邻而居 姚振华和许家印的“精明账”

  8月27日,宝能集团出资1亿元,在广州市南沙区注册成立了一家宝能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址距离许家印的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有公司注册地址不到2公里。

豪掷千金,姚振华和许家印的举动看似“疯癫”,他们靠着各项大手笔投入,进入了一个“千亿汽车版图”。

  还记得姚振华吗?那个点燃万科股权大战的人,在强行收购万科股权过程中,虽偶有昏招,但总体上算是行云流水,不落下风。

  可惜在强行收购格力股权时,姚振华被董明珠小姐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当时,董小姐只用了一句话:“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

  姚大师咽不下这口气。万科飞了,格力也飞了,他盯上了汽车。

  去年年底成功入股观致后,姚振华的造车洪荒之力谁也挡不住了。这不,就在8月27日,宝能集团出资1亿元,在广州市南沙区注册成立了一家宝能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址距离许家印的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有公司注册地址不到2公里。

  比邻而居,姚振华和许家印这次是盟友还是对手?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2017年,国内汽车销量虽达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数——2887.89万辆,却仅微增3.04%;今年前7个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595.47万辆,同比增长4.3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3%。

  “微增长”已是大势所趋。此时,以许家印率领的恒大集团,和以姚振华率领的宝能集团,如“野蛮人”般大举进军汽车业。

  问题来了!

  虽然姚振华和许家印在房地产领域干的风生水起,可他们从来没造过车。姚振华掐指一算,别怕,办法总是有的,没有就收购。

  汽车厂商这么多,收谁呢?就观致!因为观致缺钱,在业内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除了前期投入的150亿元左右,从2014~2016年,观致累计亏损达到66亿元。即使在姚振华出手的前夜,观致2017年上半年还亏损了6.4亿元,高昂的前期投资和持续的经营亏损让股东双方已难有宽裕的资金再为它进一步输血。

  去年12月,宝能以66.3亿元正式收购观致51%股权。但在外界看来,观致只是宝能收购计划的一部分。姚振华曾经公开表示,要用10~15年的时间,将宝能汽车打造成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

  连年亏损的观致被姚振华收了,留给许家印的选择不太多,他选择了自带IP的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

  今年4月9日,恒大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时,许家印就宣布恒大计划未来十年投资1000亿元,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现代科技农业等领域重点布局。

  说到就要做到!今年6月25日,恒大集团正式宣布以67亿元入主美国新能源(5.640, -0.03, -0.53%)汽车公司FF。随后,恒大通过几次工商信息变更,8月14日,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以下简称恒大法拉第未来)在广州恒大中心揭牌。

  按照规划,十年后,恒大法拉第未来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看到了吧,许老板的恒大法拉第未来,上来就是十年规划。这气势,服不?

  豪掷千金,姚振华和许家印的举动看似“疯癫”,但他们靠着各项大手笔投入进入了一个“千亿汽车版图”。

  有分析认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还有一半左右的增长空间。如果按2017年的量来算,未来5年还能增加1300万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留给恒大和宝能的汽车空间其实也不太多。

  岂能让“渔翁”得利?

  2年多以前,来势汹汹的姚振华冲向万科的“门前”。万科创始人王石不敢开门,选择停牌。停牌的7个月间,王石引入深圳地铁,试图稀释股权。可惜这一计划没能通过,华润和宝能竭力反对。

  万科复牌后,姚振华继续增持,不久,万科又引来了许家印。之后随着华润的退出,让万科格局就此发生巨变,更使许家印和姚振华猝不及防。

  这是持续了两年之久的“宝万之争”的最终结局。王石胜出, 其他人抱憾离场。

  两年后,在造车这件事上,姚振华和许家印都有了各自的阵地。但注册地却相距不到2公里,未来难免竞争。更要命的是,这俩人似乎都真得爱上了造车。

  在今年观致汽车经销商大会上,姚振华喊出了自2018年开始,宝能集团将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连续投入5年。500亿元,这是一笔巨款。正在美国筹谋IPO上市的蔚来汽车,最高融资目标也就18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

  对比之下才发现,对造车,姚振华可能是真爱。就像《龙卷风》歌词里唱的那样: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

  就像龙卷风来袭,姚振华爱上了造车。许家印也被这股龙卷风带跑了,就像当年突然爱上足球。
 2010年3月1日,在中国足球的至暗时刻,恒大宣布斥资1亿元,全盘接手刚刚因为假球而被勒令降级的广药足球俱乐部。如今,恒大足球在中超已经获得七连冠。许家印当年的1亿元投资换来了大回报。

  同样,当前汽车圈放眼望去,还没有一家自主品牌可以与大众、通用叫板,许家印会不会在汽车领域实现另一个奇迹?有了恒大足球案例在先,小编还真不敢断然否定。

  当然,对于宝能和恒大这样的造车“门外汉”,业内的质疑声从来就没有断过。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公开发表言论痛斥:“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

  对于质疑声,“金主”恒大、宝能至今没有正面回应,对它们来说,造车之路才刚刚开始,证明自己的唯有最后的销量数字。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wshxw 该用户已被删除
20#
发表于 2018-9-7 17: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22 , Processed in 0.2599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