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qq65531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观察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1#
发表于 2017-2-8 16:09 | 只看该作者
马云在澳大利亚演讲:贸易若停止 战争将开始


马云在澳大利亚演讲:贸易若停止 战争将开始
正文我来说两句(1391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7-02-07 15:25:14来源:观察者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马云澳大利亚演讲:贸易若停止 战争将开始(附演讲全文)

相关:马云访澳洲报知遇之恩捐2千万刀
66
  【观察者网 综合】2月4日,马云在澳大利亚出席了阿里巴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总部的成立仪式并发表演讲。今2月7日早晨,环球网发布了马云的演讲视频及中文翻译。
  演讲中,马云强调,自己坚信全球化,而且也会将澳大利亚新西兰作为阿里巴巴全球化战略的据点,并鼓励当地产品出口中国。
  此前,马云在和特朗普的见面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当时马云表示,中国和美国都需要推动中小企业全球化。而在今年1月25日举行的浙商总年会上,马云也称,全球化势不可挡,中小企业将通过全球化成为主流。
  在现场演讲中,马云还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马云称,“如果马云可以成功,那么中国八成的人都可以成功,因为我们均没有做生意需要的钱,也没有关系和背景。”
马云在成立仪式上2
马云在成立仪式上
  贸易若停止 战争将开始
  演讲中,马云警告称,全球化的倒退只会导致麻烦,“如果贸易停止,战争就会开始。”并表示,全球化的经济不仅仅是货币和货物的交易。
  他说,“贸易是关于价值贸易、文化贸易。”他补充,他感到自己对全球贸易担负着责任。在过去的一个月,马云飞行超过10万公里,以促进全球商业。
  当然,马云此行的重要目的——阿里巴巴在澳洲总部不能忘。他表示,自己相信全球化是发展的未来方向,“如果阿里巴巴要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开启全球化的发展战略,那么就应该是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
  马云举例去年双十一,称,“我们使很多澳洲供应商获得了成功。澳洲第一连锁大药房Chemist Warehouse在13分钟内创造了100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而全天他们的销售额就达到1亿人民币,Swisse一天内卖出了35万块肥皂,这是多棒的数字。”
  据悉,目前天猫有1300种澳大利亚品牌和400种新西兰品牌,其中很多品牌都是通过天猫进入中国。在2016年“双十一”购买产品最多的国家中,澳大利亚排名第五位,销售最高国家中排名第四位。
  在成立仪式上,澳大利亚邮政与阿里巴巴澳新总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称赞女性是创新能力源泉
  马云在演讲中表示,“是女性让这个世界不同——她们比男人更关心世界和人们,男性更关心工作,女性更关心父母、家人和小孩,她们也让工作不同,更有人情味。”
  并称,阿里巴巴可能是女性高管最多的互联网企业,马云举例说:“我们相信女性是阿里巴巴最具创新能力的源泉。女性占阿里巴巴雇员总数的48%。我们34%的管理层是女性。我们有女性的CFO,COO,CPO。”
  此外,据中新网报道,澳大利亚新西兰总部负责人也将由女将周岚担任,此前周岚曾是阿里巴巴跨境B2C事业部副总经理。
  而马云的真诚赞美也获得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女州长贝瑞吉克莲的热烈回应。她在twitter上发布了自己与马云的合照,戏称:“马云现在是我在世界上最喜欢的人。”
  据悉,此次典礼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举行,超过300名工商界知名人士和政府要员将会到场参会,其中包括维多利亚州长丹尼尔· 安德鲁(Daniel Andrews)和联邦工商部部长亚瑟· 西诺迪诺斯(Arthur Sinodinos)。
  (综合华尔街见闻、中新网等)
阿里巴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总部成立仪式2
阿里巴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总部成立仪式
  附马云演讲全文:(来自新西兰微财经)
  州长, 参议员,大使们,各位嘉宾,伙伴们以及先生女士们:
  今天是有意义的一天。两天前的晚上我抵达悉尼,昨天我在悉尼度过了一个精彩的上午时光,然后下午我去了纽卡斯尔,深夜我又到了墨尔本。我记得9年前的一个晚上我也是来墨尔本拜访一个很特别的朋友,他是一个著名的作家,撰写很多有关武侠小说的著作。我是武侠小说的狂热粉丝,为什么我喜欢他们呢?因为我喜欢功夫大师的想象力以及拥有的远见卓识, 所以我在9年前的一个深夜特意来到墨尔本,待了2个小时,然后就离开了。我当时不知道墨尔本是如此美丽。今天早晨我在这个城市里漫步,发现她是如此美丽。
  阿里巴巴能有这个机会让你们从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各处飞过来参加这个开幕典礼,我真的感到非常荣幸。
  中国人十分重视春节,我很高兴我可以在这里度过春节,我们在这里都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这个国家改变了我,这是我在中国之后,最爱的一个国家。
  我1985年第一次来到澳大利亚并在这里待了29天,是这个国家启发了我,它改变了我。在我来到澳大利亚之前,我觉得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快乐的国家,我受的教育告诉我,中国应该去帮助世界上贫穷人民改变生活。但经过天29天后,我觉得中国应该改革,并且需要改变。
  两天之前来到这里我跟总理会面也谈及到我觉得此次澳洲之行是感恩之旅,我和阿里巴巴衷心感谢澳大利亚给我们的支持以及理解。
  过去35年与Morley 家庭交往的时光以及友谊,一遍又一遍的提醒我,我应该为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做点什么。
  如果阿里巴巴要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开启全球化的发展战略,那么就应该是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我们应该早点来这里。感谢周岚和她的团队,感谢这里的政府及人民给我们这个机会开设这个办公室。
  我想说,阿里巴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今年是我们18周年,我们从18个合伙人一直发展到现在。
  我们相信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赋能全世界的小企业。当时除了我们,没人相信互联网以及电商可以在中国获得成功,18年过去了,我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公司,去年我们(平台)卖的商品价值达5600亿美元,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在中国创造了3000万工作机会。
  当我在我的公寓开始创业时,我告诉我的合伙人,如果马云可以成功,那么中国八成的人都可以成功,因为我们均没有做生意需要的钱,也没有关系和背景。我们希望证明,通过努力工作,共同协作,利用科技以及放眼世界,我们可以得以改变。
  现在我们的愿景则更加宏伟,当我们成长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责任,我们需要帮助他人,我们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帮助了其他人以及赋能中小企业,如果我们希望持续成功,我们需要赋能更多的人。
  我们的愿景是未来20年在世界上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服务全球20亿客户,以及帮助一千万中小企业在我们的平台获益。。
  我们相信全球化是发展的未来方向。我知道今天有很多人不喜欢全球化,但我们是全球化以及贸易的坚实拥护者。我们认为全球化在过去20年里被6万家大公司所控制,但倘若我们可以支持全球600万商家去做跨境贸易呢?所以 我们相信全球化只是个开始。
  这是一种增长过程中的痛苦,而我们应该让全球化更具有包容性。在18年的时间里,我们专注于小企业、年轻人和女性——我们相信她们是未来。小企业是创新的中心,提供了最大量的就业。大企业不可能都把雇员翻番,而每个小企业增加一两个岗位是可能的。年轻人应该拥有未来。
  通过科技赋能大家。世界已经从IT到DT——数据科技(data technology)——不是特朗普(Donald Trump)。
  我们相信女性是阿里巴巴最具创新能力的源泉。女性占阿里巴巴雇员总数的48%。我们34%的管理层是女性。我们有女性的CFO, COO, CPO, 还有女性国家大使,比如周岚。
  是女性让这个世界不同——她们比男人更关心世界和人们,男性更关心工作,女性更关心父母、家人和小孩,她们也让工作不同,更有人情味。
  所以,我们也相信世界需要全球化和贸易,这不只关于贸易或进出口商,而是关于信任和文化交流。当贸易停止了,世界就停顿了,我们应该通过贸易和商业为世界赋能。我们应该用商业和信任连接世界。阿里巴巴正在做的不仅是生意,而是连接信任、友谊、相互之间的了解。你永远不能强迫别人和你做生意,贸易只有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机会是巨大的——我听说,180年前墨尔本的全部人口是180个人。人们到这里来淘金,有很多金矿——接下来的20年,什么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金矿呢?下一个金矿,是干净的水、土壤和空气。这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拥有的,这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独特的财产,这真的是我所欣赏的。
  关于环境保护,看看中国的情况:由于缺乏经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不得不进口很多东西。我们应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学习。我的一个朋友,也是25年前我的学生,十年前移民到了布里斯班生活。他发了一个短信给我,他说我们应该帮助更多的澳大利亚小企业把产品卖到中国。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财产是他们简朴的生活、对文化和环境的尊重,这些是我们应该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带到中国的东西, 而且是信任和尊重让它们成为如此可爱的国家。中国人对于中国的经济有很多担忧,究竟中国的经济会好还是环,我是个乐观主义者。
  今天这个世界非常有趣,我们也正生活在一个有趣的阶段。特朗普是位很独特的总统。世界需要一个新的领导,这个新的领导不是关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这是关于一起努力解决问题。
  我是个技术的信徒,当新技术诞生,我们会有问题,我们会有好的事情,也有坏的事情。
  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现在,我们正身处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一次信息的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赋予人们力量,我们知道机器比人更强。第二次技术革命解决了距离的问题,我们知道机器比人走得更快、更远。目前的技术革命将解放人们的大脑,无论你喜欢与否,我们知道机器将比人类更聪明。虽然机器会更聪明但人总比机器更加有智慧,机器应该比人类控制。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应该是人类与贫穷和环境污染和疾病的抗争。如果大家能携手共进,我们能做很多事情。如果我们的目标不一样,麻烦也就大了。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正从出口转向进口,我也相信中国是一个进口的国家。我们有3亿中产阶级,在10到15年的时间里,若GDP增长4到5%,我们会有接近5亿的中产阶级,我们需要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我不觉得今天的中国有能力全部自产。中国会和其他国家一起努力。同时,中国也会从生产基建型转向内需型 —— 这是巨大的转变!我们的3亿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仍然处于低水平,需要学习如何花钱,知道如何消费。在几周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刚代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全球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中国会担负起它的责任,促进全球化来帮助这个世界。中国将会进口价值8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未来5年内在全球各处都将有7亿中国游客。对中国,我很有信心。或许短期内仍有痛点,但长期来看,中国将会在支持全球经济增长方面担当起它的领袖责任。
  我深信中国在反腐败方面正做出很出色的成绩。今天或许有苦涩,但5到10年后,我们会变得更好。我想中国会更透明、更开放、这是我们有的信心。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大的市场可以成为中国很好的商业合作伙伴。中国消费者讲求健康和快乐 —— 这是澳洲和新西兰所擅长的,你们拥有异常美丽的自然美景和美丽纯净的心——这是中国需要学习的。
  去年双十一,我们卖出了价值170亿美元的产品,我们使很多澳洲供应商获得了成功。澳洲第一连锁大药房Chemist Warehouse在13分钟内创造了100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而全天他们的销售额就达到1亿人民币,这个真的很了不起。Swisse一天内卖出了35万块肥皂,这是多棒的数字,中国人那么喜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产品。我们将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做更多的事情。
  我刚刚与丹尼尔·安德鲁斯州长聊到,我们如何能更紧密的合作,不仅仅是卖产品,更多是如何与墨尔本的这些大学、商会、商业协会一起合作,如何更好的培养年轻人,让小企业卖得更好。我想说,今天阿里巴巴的平台上有超过1300个澳大利亚品牌,400个新西兰品牌,其中80%的品牌是通过这个平台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大公司或许不需要我们,但小公司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它们。
  未来的20年,将是中小企业走向全球的绝好机会。世界是很有趣的,我喜欢南北半球,这样我们有了两个春天,两个冬天,对于所有的中小企来说,这意味着你有两次机会去向南半球、北半球售卖产品,比如你是泳衣、滑雪用品制造商,各种工厂都不会因为季节因素而停歇。有了我们的平台,你可以走向世界,买全球,卖全球。我们会确保我们的平台能让南北半球的市场无缝衔接,合作在一起。
  无论人们是否支持全球化,阿里巴巴将坚定地为全球化进程而做出努力,今天我们有4万5千名员工,愿意为全球化惠及每一个人、更包容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努力。为了创造更有趣的世界,为了人们不再为世界而担忧,我希望我们能携手更加紧密地合作在一起。所以别担心,相信年轻人,相信未来。简单的日子永远是属于过去。过去18年里,我比许多人都有更多的烦恼和纠结,犯了更多的错误。很多人开始写关于我们的书,但是我还没有准备好。如果我要写这本书的话,应该是关于我们犯过1001个错误,并不是关于我们的成就,而是我们克服了多少的错误和创伤。
  这是我想要和你们分享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明天晚上,没有办法见到后天美好的阳光。
  我也想说上个月我有机会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见。我们讨论了为美国创造就业和更有包容性的全球化,我们认为世界需要新的全球化形式。
  我们永不应该放弃全球化,而是赋予全球化新的含义。我们不应该只想到出口和增加价值。全球化创造的不是问题,而是分享繁荣和文化。我们需要孩子和这一代人来分享文化,尊重文化——我们应该相信包容是未来,这也是一直会推动下去的一件事。
  请注意关注未来30年,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用了50年时间。第一个20年关于技术、技术企业,接下来的30年是关于技术的运用。电不是在美国发明的,汽车也不是,但美国人更懂怎样和更多的使用它们。接下里的30年,我们要运用科技并拥抱变化,这是人类最好的机会。请特别关注那些员工少于30人的企业。这些小企业是有好的弹性在这个世纪生存下来,他们会运用好科技和年轻人去继续增长。请也特别关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才是我们的未来。尊重老人但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但我们给他们机会的同时,我们也给了我们自己机会。这是阿里巴巴所相信的,我们也很荣幸跟大家一起去努力做这件事。
  也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见证这次澳新办公室的开幕。去年澳大利亚在我们的双11排名中位列第四,前年位列第五。我们会继续快速行动。对阿里巴巴来说,去年我们的总GMV是在全球国家经济体里排名21,我们希望在20年里能建立一个成为全球第五大的经济体。我们并不拥有经济体,我们会与年轻人和小企业携手共进, 由小企业和年轻人利用技术建设的一个经济体。我们需要打造一个经济体,能赋能每一位年青人、儿童和妇女。我们要通过科技来赋能。如果你有一部车,你可以参加优步,你有一部手机,你就可以卖全球、买全球。我们想要给所有人都提供平等的机会。感谢各位的聆听。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2#
发表于 2017-2-8 16:12 | 只看该作者
  上面那个视频中,马云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英语学习,结识了澳大利亚朋友,并于1985年前往交流。
  真正厉害的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努力充实自己,并为之一直努力奋斗。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3#
发表于 2017-3-8 10:19 | 只看该作者
被假孙子诓养老房 老人欲哭:孙子,还我房子!



常卫老人,1921年7月1日生。1938年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位经历枪林弹雨,戎马一生,荣誉无数的抗战英雄,为什么会举牌隔空喊话孙子呢?
“我们住了近60年的房子,一夜间成人家的了?”两位老人非常不解。
3月4日上午,96岁的抗战老兵常卫老人举着写有“孙子,还我房子!”的牌子。他身后86岁的郭奶奶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被假孙子诓养老房 老人欲哭:孙子,还我房子!
孙子背着爷爷卖养老房,房没了,抗战老兵成了黑户口!
2016年4月,老人孙子神秘失踪。
“走前,他不仅席卷了爷爷奶奶的现金、身份证、银行卡、户口本、退休证、 甚至连老人的勋章都顺走了。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我父亲的养老房子也被抵押出售了。”老人的女儿说。
老人的房子就在距离西湖不远的松木场铁路新村,建筑面积约125平方。
老人女儿介绍,事发后他们紧急挂失了银行卡,补办了身份证,等帮老人补办户口本时,才知老人的养老房已变更到一位叫“张鸿福”的陌生人名下。老人户口本无法在原有房子上补办。
“我成了黑户口!这房子是我1958年担任上海铁路局建设处长时参与设计,亲自监工建造的,我为此倾注的心血和感情是难以忘怀,这里面有我们一家人的美好回忆……”老人说。
老人儿子道真相 老爷子视为掌中宝的孙子为假孙子
“说好了是我养老的房子,他咋就给卖了呢?”老人喃喃自语。
2014年11月3日,老俩口向娇生惯养了27年的孙子妥协了。常卫老爷子瞒着五个子女将名下房子以孙子养老为前提转孙子名下。
“我们实在受不了他‘软硬兼施、死缠烂打’!”郭奶奶说。
“我们觉得孙子要房产,按传统观念终归要给的,儿子早年离婚后又再婚,常年在外地忙工作,也不想让他们分心。”
为防孙子拿房不履行养老承诺,房子过户时,当事方还特别以会议纪要方式强调孙子照顾养老常爷爷夫妻的附加内容。
孙子一再保证说,今后一定会好好赡养好老人。但万万没想到,孙子却将房子偷偷抵押出去后脚底抹油,溜了。
郭奶奶大病住院。
常老爷此时又获得了一个更坏的消息——孙子不是他的亲孙子。
“2013年春天,为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们做了亲子鉴定,结果发现他不是我亲儿子,怕二老伤心,一直瞒着。”常卫老人的儿子说。
“当时去做亲子鉴定是我发现这孩子脾气特别坏,爷爷奶奶对他那么好,几乎所有心血都给了他,他非但不领情,反而却越来越不像话……”
“结果出来后,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孩子年轻,过段时间会不会被爷爷奶奶感化,只要他能孝顺爷爷奶奶,就不想老人知道这个真相了。”
假孙子 很不孝顺
常卫老人的小女儿说:“我妈从这孙子生下来第8天起,就开始一把屎、一包尿地照顾他,孩子吃不上母乳,很难养,我妈妈就一口口的奶粉,一趟趟的医院,真是操碎了心。”
一位邻居说:“这老俩口对孙子真当好,这么大的人了,成天吊儿郎当的还衣食无忧,老俩口的退休金全给他花了。”
“老俩口对他这么好,他还经常对他们吆五喝六的……”一位知情者直摇头。
每逢子女来看老俩口时,老人都是报喜不报忧。
直至2016年3月29日晚,老人家中惨遭洗劫后,致郭奶奶大病住院,老人的子女们才发现了真相。
“我父亲的户口本、军功章、离休证、身份证、两老的工资卡、家里值钱的东西,全被偷走了,门窗好好的。”老人的女儿说。
被假孙子诓养老房 老人欲哭:孙子,还我房子!
“他一天啥家务都不干,倒是我一直在照顾他,给他房间搞卫生,洗衣服,我和你爸没有吃过他烧的一顿饭,反而是我给他做饭……”郭奶奶一边说,一边檫着眼泪。
“平时隔几天就伸手要钱,一张嘴就是几千,不给不行,跟你硬要,闹啊!”
一纸诉状 将假孙子告上公堂
获知真相的五个子女非常气愤,子女们一致通过,找律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父母亲的合法权利。
被假孙子诓养老房 老人欲哭:孙子,还我房子!
2016年4月11日,二老委托律师起诉孙子,要求法院撤销房产转让,将房产权收回。同时,律师申请保全该房产。
4月14日,西湖区人民法正式立案。
法院判定 撤销常老爷子与假孙子的房屋转让合同
三个多月后,2016年7月25日,法院做出判决,同意二老的诉讼请求,依法撤销老人跟假孙子的房屋转让合同。
法院认为,常卫老人签订房屋转让合同时存在重大误解,涉案房子在杭州市中心地段,且系学区房,房屋面积124、52平方米,市场售价远远高于双方约定的10万元转让价,
涉案房屋属于常卫老人仅有的房屋,将其低价出售给被告,显然不符合合同公平对价的一般交易习惯。且被告假孙子也无证据证明其支付了购房款。
既然房产转让被撤销,应该顺势而为,将房产再转回给二老即可,但假孙子一系列的动作却让常老爷子要房之路依旧坎坷不断。
假孙子 突击交易卖房 疑点重重
就在常老爷子打官司走诉讼撤销合同时,假孙子也没闲着,闻风而动。
据律师介绍,老人的“孙子”2016年1月11日用房产抵押借款250万,借款期限到2016年6月1日止。
但常老爷子提出诉讼立案后的第四天即2016年4月18日,“孙子”匆匆将抵押的房产过户给了一位叫“张鸿福”的人。
4月18日下午,“孙子”在其还款期限未到的情况下,似乎有预见的匆匆到房产交易中心把房产过户给了债权人“张鸿福”,致使房屋保全未成。
“将原本简单明了的撤销转让诉讼案推向了错综复杂。”律师说。
为什么要提前过户抵债?
“过户前后,债权人从没有来看过房子,价值几百万的房产过户居然连房子都不看就办理交易,完全不符合常理?”律师及老人子女都觉得很蹊跷。
老人不得不再次打官司讨要房子,讨要户口
据老人律师强调:“2016年4月11日,我们在起诉同时就已申请保全该房产了。”
“受法院办案程序及相关流程,抑或是起诉、保全信息的泄露等原因,才给了被告以突击过户的有机可乘。”律师说。
为了讨回自己的养老房子,二老不得不再次走诉讼程序,起诉现在的房屋所有权人,讨回自己房子。”
老人虽年事已高,但毕竟是经历过风雨的人。他坚定的对自己儿女交代,不管维权道路有多么坎坷,他都要坚持下去,坚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记者获悉,西湖区法院已对此案进行审理中,期盼这位抗战老兵的合法权利能得到法律的无私支持。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4#
发表于 2017-3-8 10:3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被孙子诓骗的事情,很是震惊,但也令人深思。
  一个党的高级干部,虽然出生入死几十年,但在教育子女份上,却很是糊涂!
  联想到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的不争气,根子可能还在父辈的教育上。
  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可是很多父母并不清楚这个,甚至并不认为自己是害他。
  绝大部分的人和事,都要等到不可收拾了,才想到当初的不是。
  人都是在痛苦和失败中成长的,如何避免大错,如何不重犯同一错误,最可靠的还是从修养上去提升自己。
  心正不偏颇,才能减少错误,特别是避免大错。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5#
发表于 2017-3-24 15:56 | 只看该作者
梁启超九个子女皆成大才,就因为他这10句话!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小编为大家选择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
  
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927年2月6日
  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2、不要填鸭式的教育
  “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
  
3、与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感言: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4、做家长要有趣味,养出的孩子才能有趣味
  “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极有价值的作品。”
——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林徽因
  感言: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梁启超书心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5、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
  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1925年7月10日 《致孩子们》
  感言: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6、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交替循环。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927年8月29 致孩子们
  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7、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1916年10月11日 致梁思顺
  感言: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自己悟到的人生经验传给自己孩子,梁启超再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8、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9、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感言: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10、通达、健强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要诀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认为,教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6#
发表于 2017-9-18 16:13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自学,为何总是半途而废(鉴读)

1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想自学PPT。因为看了“秋叶PPT”的微博后,发现竟然还可以这样玩,觉得很有趣也很有用,于是从网上购买了大量的教程,书籍也买了好几本。每天下班后便钻进书房里研究起来,打算在PPT这个领域里面有所斩获。起初学起来还不错,经常在我的朋友圈晒出我的作品,也收获了很多朋友点赞。只是好景不长,慢慢地,我开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太忙,无法抽身来学习;另一方面,我觉得学这个好像对我的工作用途不大,只是一时兴趣使然,而且也不知道要学到什么程度。
朋友圈里的点赞,更多是为我的努力而点,并非真的是我的作品有多么优秀。

没有外界的反馈,工作上也不常使用,再加上本身的热情度渐渐消退,很快,这门原本信誓旦旦要学好的技能,就此搁浅了。我放弃得非常轻松,没有为一件事的半途而废感到丝毫的内疚。要知道,若是以前读书的时候,数学只要一考不好,我能够自省一个礼拜,然后通过拼命做题巩固提高。为什么我们放弃得如此心安理得?为什么我们大学毕业以后,想要学习一件原本在校园里面很轻松能够完成的事情,会如此之难?


2
人们会说,修炼不了技能肯定是因为方法不得当。是的,我承认方法运用不当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好像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让我们很难像过去学习一门爱好和技能一样,专注而热情地投入。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一切都不会太晚。”,或者是:“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我们也很多次被这样的故事感动过:老罗罗永浩28岁才开始学英语,你才大学毕业几年,就放弃了?著名形体艺术家王德顺50岁才开始健身,79岁才上T台走秀,看看自己的身材,难道不惭愧吗?褚时健74岁才开始携妻种橙,八十几岁了还依然在奋斗,年轻人,你有什么借口说你不努力?等等。每次看到这些我们总是心潮澎湃,觉得不管什么年纪,只要愿意,人生就有无限的可能。但是现实好像不是我们从书本和网上看到的那样。很多人工作数年之后,被问起平常业余时间有什么兴趣的时候,几乎都哑口无言,更别提有什么擅长的技能。一些人心里头一有什么想法,想要做一件什么事,就立刻发朋友圈昭告天下:我下个月要开始攻克英语难关;我今年要完成至少20本经济学书籍的学习……仿佛那个目标很快就达到了,但是结果只是一句被搁浅的空话。我下决心要开始写作赚钱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全世界在为我开路,反而觉得眼前的道路困难重重,并不像我原先想的那样,一旦确立了写作这个志向,资源、灵感、机会就会向我涌来。


3
我们似乎高估了成年人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是的,是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我们大多数时候谈的是学习能力和方法。且不说,你在学习和修炼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客观环境的阻挠,你自己,都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给你前进的道路筑起三座大山。


1.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分配你真正想做的事
在漫长的岁月里,每天晚上抽出那么一两个小时来学习,日积月累,定能修炼而成。但是很多人的想法不是这样的。假设现在的你是一个工资不是很高的职工,工作也不算忙碌,晚上可以通过兼职来增加一部分收入,而且还不低(可能是本职工作内也可能是工作外的);另一种情况是利用这个时间学习一门技能,每天只能修炼一两个钟头,但是修炼这门技能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收益。请问这时候如果是你,作何抉择。很多人会说,要沉得住气,要区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没错,沉得住气可能能成,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选择前者更加保险。这当中还没有算上加班的时间、需要对家庭负起的责任、陪伴家人的时间、还有社交的时间。


2.成年人的世界,更多关注有用没用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心理学,在网上淘了一些书回来看,有好几次被我同事撞见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问:“怎么,学心理学,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吗?”然后就是一通对学习心理学以后从事什么样工作的讲解,什么做培训,做早教等等。成年人的指向,目的性都是非常明确的。如果一样东西,他学了感觉到没什么用的话,大概不会有很强烈的动力去学。毕竟可选择的东西有很多,犯不着把时间都投入到一个长期看不见收益的技能上去。


3.没有人管得着你的状态,恰恰是最坏的状态
很多人都在埋怨有个变态的老板,有个严厉的上司,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我们总觉得没有人管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然而放在这里恰恰相反。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上司每天督促任务,没有老板严格的考核机制,你能够成长的那么快吗?在没有人管的状态下,你只要稍微遇到一点困难,随随便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放弃掉,比如今天太累了明天再练,最近心情不好,没状态,过一段时间再说。


4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克服困境。


1.有条件的话,还是要请教练或者老师。
这里所说的请教练和老师,并不是说有了教练和老师之后,可以避免走弯路或者速成。老师和教练确实可以给到你很多方法,但是更多的,是给你一个学习进度的反馈,帮助你建立科学的,自律的学习习惯。如果是学习某个电脑技能,比如PPT,或者编程、写作等,可以尝试付费报名网上的课程。要找那种可以和老师、学员时常互动、交流、反馈的课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随时了解你学习的进度,你的薄弱环节在哪里,你是否偷懒导致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学习了。周围人的学习也能给你形成一个压力,逼迫你在不愿意学习的时间也得坚持把它学完。


2.为你修炼这个技能,找到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
听起来好像很功利,但是成年人的世界,本身就要背负起很多责任。做事情的时候,功利一点,恰巧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会碰到的问题,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个最初的理由,当初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又是因为什么坚持下来的。仅仅只是因为兴趣,也许真的走不了多远。兴趣只能让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感到愉快,开心,无法帮助你去度过每一个难关。
3.你需要去找到一个能够增进你技能的环境。

换句话说,就是加入圈子。如果没有圈子,有几个可以一起学习的伙伴也可以。比如学英语,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你扔到一个说英语的国家,那样的环境,不会也得会;但是很多人都没这个条件,能够在国内找一些外国朋友一起聊天,每天不断地交谈,也胜过一个人独自在家里看《老友记》。学习其他技能也一样,要有一个充分的环境去滋养。能够找到自己修炼的技能和对应的市场,更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来自市场和用户的反馈,同时根据用户和市场的反馈进一步调整你学习的步伐,比起你独自一人闭门造车要来得容易得多。过去,我们仅仅因为好玩,而爱上象棋,并不断地去钻研;因为要和女孩子约会,而去学弹吉他;仅仅因为喜欢五月天,就不断买他的专辑,日夜苦练他的歌。如今,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比过去要强得多,只不过,成年世界里的我们,心境变了,变得不再像过去一样,学习一件东西来得那么纯粹。


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学这件事,更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能够做的,就是用成年人学习的方式,完成自我的又一次蜕变。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7#
发表于 2017-11-27 16:25 | 只看该作者
海翔药业易主:富二代董事长4年败掉40年家业


 浙江台州家族企业海翔药业改姓了。5月8日,罗煜竑清空其持有的海翔药业全部5940万股股份,罗氏从此非海翔药业实际控制方。

  罗煜竑之父罗邦鹏,花了40年,将一家乡镇企业经营成一个上市公司,但罗煜竑只花了不到4年,就将企业控制权拱手让人……
 “富不过三代”魔咒再次发威。“富二代”罗煜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家族企业传承,有着怎样的风险?

  40年家业4年败掉

  5月8日,海翔药业公告宣称,4月30日,东港工贸集团实际控制人王云富,以3.8亿元的总价(单价为6.4元/股),受让公司大股东罗煜竑持有的海翔药业594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8.31%).

  本次交易完成后,海翔药业实际控制人将变为王云富,罗煜竑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海翔药业主营业务为化学合成医药原料药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公司70%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客户包括德国的巴斯夫和比利时的杨森。

  罗邦鹏创办了海翔药业。该公司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成立于1966年,前身是“黄岩县海门镇日用化工厂”,1980年更名为“浙江省海门区化工二厂”。之后几度更名和进行股权结构转换,最终成立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12月26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虽是上市公司,但海翔药业家族企业痕迹明显。这在“少帅”罗煜竑接替罗邦鹏,成为海翔药业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过程中可窥一斑。

  罗煜竑,1976年出生,罗邦鹏之子,1996年毕业于北京应用技术大学国际贸易专业。1997年10月进入海翔药业,曾在生产车间、研发中心、销售和质量管理等部门工作,2004年之前,先后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和副总经理职务,是一位典型的“富二代”。

  2004年4月,罗煜竑当选为海翔药业董事。2007年起,罗邦鹏逐步退居幕后,罗煜竑在2008年9月-2009年12月期间担任公司总经理,2009年4月当选为董事长。2010年9月,罗邦鹏将其所持有的3480万股(占总股本的21.68%)海翔药业股份转让给罗煜竑,后者以24.67%的持股比例,成为海翔药业实际控制人。

  从2013年开始,罗煜竑每次在资本市场出现,总是和“减持”有关。21世纪网记者统计后发现,至去年9月30日,罗煜竑共5次减持海翔药业股份,合计数量198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8.31%。2013年11月1日,罗煜竑辞去海翔药业董事长职务,但仍是第一大股东。

  5月8日,坊间传闻称,因嗜赌,罗煜竑欠债5亿元,不得已贱卖其持有的海翔药业全部股权(占比18.31%)套现3.8亿元,用来偿还赌债;而罗的同乡,接盘人王云富,被指一直在为罗提供赌资。这一不逊于商战影视剧奇诡情节的描述,让这场交易充斥着阴谋论的想象空间。

  清空海翔药业所有股权,放弃公司实际控制人权限,究竟是否因为“少帅”罗煜竑赌场失利抑或中了别人设计的局所导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并不重要。

  令人唏嘘叹息的是,将一个乡镇日化工厂打造成上市公司,罗邦鹏耗费了40年,而罗煜竑仅用了不到4年(2010年9月-2014年5月)时间,罗家就失去了对海翔药业的控制权。

  罗少帅的经营能力

  海翔药业历年年报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属医药产业链上游企业,主要生产原料药,缺乏下游制剂产品。自2012年开始,大宗商品原料药出口不景气,至2013年第三季度,原料药出现同比9.52%的降幅,刷新史上纪录。

  原料药行情景气度下滑,极大影响了海翔药业的业绩。2013年,海翔药业净利润亏损8140.05万元,同比下滑460.43%,这是该公司自2006年上市8年以来的第一次亏损。2012年,海翔药业实现净利润2278.04万元,同比下滑78.32%。

  “海翔(药业)走到今天,与罗煜竑转型动作迟缓有密切关系。”5月8日,杭州一位风投人士对21世纪网记者称,“海翔(药业)是原料药企业,最近三年来,这类药企我们已经不看好。”

  这位人士表示,“罗煜竑2008年当了公司总经理,虽然当年首次提及公司转型,但到2011年前,提了三年之久的转型仍没有实际动作,只停留在纸面。2011年,罗煜竑真正开始推动转型,筹备浙江普健制药有限公司,进军制剂环节,但该公司筹建期长达三年,至今仍未实现投产。”

  工商资料显示,浙江普健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健制药)于2011年4月29日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元,至今年4月28日,为三年筹建期。期间,仅能进行厂房和设施筹建,不能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

  普健制药被罗煜竑寄予厚望,怎奈其推进速度过慢,一直形成不了实际产能,无助于提升海翔药业的经营业绩。于是在2012年6月,海翔药业以总额1.2亿元(首期出资5600万元)、溢价率高达453.07%的代价,获得持有制剂批文的苏州四药70%的股权,以加速转型。

  高溢价收购到手的苏州四药,不仅没有帮助海翔药业实现转型,而且还连续亏损。更在2013年底,其生产的3种原料药持有的CEP证书被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取消,而这3种原料药,在2012年的营收占苏州四药总营收的38.25%。

  当时海翔药业公告称,CEP证书被取消,是因为苏州四药部分设备设施较为陈旧,维修保养不够充分,不符合欧盟GMP要求。据此,有医药行业分析师认为罗煜竑管理不善。

  “罗煜竑的战略眼光、执行力、管理能力,都很欠缺。不知道他如何考虑企业转型问题,药企转型非朝夕之功,台州海正药业转型已十年,也就是最近两年海正才又走上正轨。罗提出转型至今,海翔药业在制剂生产线、批文、销售团队和渠道方面,仍一片空白,令人费解。”上述风投人士对21世纪网记者笑称,“与推动转型相比,罗煜竑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动作倒是干净利落,雷厉风行,效率极高。”

  家族企业传承风险

  除了上市公司董事长、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罗煜竑身上更为引人关注的标签当属“富二代”。其父罗邦鹏,出生于1945年。2010年,罗煜竑上位时,罗邦鹏年已65岁。

  在如今的中国,罗氏父子并不孤单。

  《新财富》“500富人榜”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3年,在中国最有钱的155位富人中,有63%的企业家已经过50岁,其中27位富人年过花甲。2013年,“500富人榜”中50岁以上的富人共303人,占比60.60%。其中60岁以上的富人为83人,占比16.60%;70岁以上的富人有17人,占比3.40%。

  由此可以推测,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富二代接班高峰期。与大部分白手起家、在一线市场摸爬滚打的父辈相比,富二代本身的综合能力,将为世界瞩目,特别是对那些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家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香港中文大学体制和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范博宏,目前的研究课题是东亚家族公司的继承。

  通过对近20年来香港、台湾、新加坡200宗家族企业传承案例的研究,范博宏发现,家族企业在继承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财富损失,在继承年度(新旧董事长交接完成的一年,通常此交接伴随控制股权交接)及此前5年、此后3年的累计股票超额收益率平均高达-60%。

  也就是说,股权所有人于企业传承前5年每份价值100元的股权,在传承完成时只剩下40元。

  《新财富》在2012年有一则统计资料,“已进行控股权和管理权(董事长)交接的企业,近两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和2010年的权益净利率都低于尚未完成传承的企业,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也低于后者。”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更为直接。报告显示,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其中只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不足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从目前罗煜竑表现出的能力看,范博宏、新财富和麦肯锡的研究并非没有根据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8#
发表于 2017-12-6 10:37 | 只看该作者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


文/米粒妈  来源:米粒妈频道(JiaZhangRiBao)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一所普通的小学,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整整玩了六年。

那时候小升初,北京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政策,我交了狗屎运,阴差阳错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

一路上,尽管自己只是学渣,但见过太多学霸和大牛。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01-
好学校,教给孩子真正的努力和拼搏

刚进X大附中,我就发现,只有自己小学玩了六年,别人可都不是啊!

我那时的英文水平,基本限于认识26个字母,估计比现在咱们社群里,很多英文启蒙做得早的3,4岁的孩子还差远了;

我的海淀同桌,英文如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电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谈笑风生。她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如《夏洛的网》《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全书背诵了。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每一科都被学霸们碾压。

坐在我后面的男生,初中就学完了中学数学,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大学高数;

我们语文课代表,小学就熟读四书五经,能用古文洋洋洒洒地写作;

听高中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天文,天天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国内外天文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因为贡献重大,国际上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字命名,那时他16岁。

上中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怪不错了呢。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北大附中打破行政班,实施“书院制”

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晚自习的时候,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

作业?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X大附中的同学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做国际奥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

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名前几名。她每天晚上,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得真是飞快!她做5、6本的时间,我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

做完习题,她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她后来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顿。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

-02-
好学校,带给孩子视野和见识

初中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信息很闭塞。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美国大学为何物。

睡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我问为什么?

她告诉我,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了美国最多的将军(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还培养出了世界财富500强中,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历届CEO。全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的管理精英。


美国西点军校

我深深惊叹于她的视野、见识和梦想。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你看,孩子之间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啊。

后来,尽管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我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姑娘,读了十几本详细的二战史,还看了很多二战纪录片(尽管现在都快忘光了)。

为了军校的身体要求,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我们还为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文。

我从初一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发奋努力,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三/四,还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记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

初中时,我们学校离北大清华不远,有很多非常精英的书店。同学们相互“攀比”,抢着买过期的原版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还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暴露年龄了)。

其实我感觉买了也看不懂(反正我看不懂),但这种“攀比”还是比“比吃比穿”强多了。

多少年后,看到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50UP(人生七年)》常想起当年的买过期华尔街日报的日子。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

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


七岁的John和Andrew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

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

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上大学的时候,先生最好的哥们,在姑姑的影响下,10岁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因为从小的目标是要进“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

他有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习惯,大学四年,每天都要仿写几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一来熟悉金融市场,二来练习英文写作。

他是这样做的:

先读一篇文章,然后背扣过去,用自己的话盲写一遍。然后对照一遍,再背扣过去,再盲写一遍。直到几乎和原文用词一样为止。



去年,他从高盛辞职,进入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成为最年轻的合伙人,他也是管理层唯一的亚洲面孔,年薪几百万美金。

他的美国同事,需要写文章,都请他写——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英文写作还不如高中毕业才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出生在罗马又如何?只要足够努力,有宽广的视野和抱负,凭什么就不能在罗马叱咤风云呢。

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难忘。高中的时候,我的两个朋友,申请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志愿者。我当时还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人家,图书馆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码书么?

后来,事实证明了我是多么愚蠢。那时候,普通学生每次能借2本书;图书馆志愿者,能每次借5本书。我荒废了时日,高中时没顾得上读多少书;这两个同学,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旅行箱里都装满了书,周而复始。

她俩用了高一高二两年时间,全面扫荡了我们高中的图书馆(高中图书馆,本来也没有太多书),每人读了几百本书。高三的时候,她们收心学习,一人考上北大,另一人考上清华。

大学毕业更令人叹服,上了北大的姑娘,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顿,成了国内环境学的专家;上了清华的姑娘,去哈佛读博,现在成了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去了好学校,能大大拓展孩子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03-
好学校教给孩子,
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

高考那几天,我上吐下泻,少考了40多分,踩线进了号称全国第三的大学(当然,国内有十来所大学都是第三),因为分数低,被调剂,进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专业。我不甘于调剂,考了托福SAT,申请转学去了美国。

在中国大学的时候,感觉上进=考证。学长学姐告诉我,管它什么证,都去考!你是北京人,也要去考普通话的证!总之,多一个证就比少一个证好。除了考证,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变得更优秀。

出国之前,我满脑子是“好好学习”——每门课都考A+,考出接近满分的GPA和金光闪闪的GRE,得到教授的推荐信,申请牛校的研究生,然后去华尔街或硅谷找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总而言之,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刚一进校门,我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被颠覆了。在美国大学,大家都在忙着改变世界。

一个读博士的学长,出身贫寒,看到美国大学图书馆成吨出售1美分的旧书(其实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贫苦的家乡,留守儿童们穷得根本没有书看。

他成立了帮助农村儿童阅读的公益组织,每年几百位留学生到农村支教,还给很多贫困的村子建立了小学图书馆,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



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学长,因为自己给国内父母打电话不方便,创办了美国前三名的华人电话卡网站。那是他才大三,每月营收上百万美金。我们用他的电话卡平台联系国内的家人朋友,又方便又省钱。

还有更多的同学,因为买中国食材不方便(冬菇、粉丝、茴香、花椒这些美国超市可没有啊),开创了中国超市;

因为太想吃一口家乡味道,开了正宗的中国饭店;

因为经常当国内亲友来美的“地陪”,开了全美连锁的大型旅行社……

有的同学,还读本科呢,不仅学费生活费自己赚出来(美国学费一年30万啊!),还能补贴家里,真是太牛了。

被深深震撼之后,我开始思考,不要只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改变世界,要帮助、影响更多的人。

大学期间,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份工,寒暑假也到处实习、实践,一来锻炼自己,二来减轻家里供我读书的负担。



-04-
好学校
给孩子最优质的人脉、圈子、资源

名校不能确保人生的上限,却能设定人生的下限。不止给了孩子敲门砖、入场券,还给了人脉、圈子、资源。

前面提到的Stanley,就是靠紧密的校友网络,写邮件、打电话、教授推荐、和华尔街工作的校友见面,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尽管没进入10岁时的梦想摩根斯坦利(投行界的第二),却进入了高盛(投行界的老大),妥妥成了华尔街精英。

很多人都知道耶鲁大学最神秘的精英组织“骷髅会”吧?从这个骷髅会里走出了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以及内阁高官。

经过185年的繁衍生息,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以至于中央情报局,骷髅会的成员几乎无所不在。

这就是人脉和圈子的力量。


神秘的耶鲁骷髅会

当年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曾经让天下人耻笑。北大校友陈生邀请他合伙成立“屠夫学校”,创立了全国超市都在卖的“壹号土猪”品牌,现在两人身家过百亿。

除了人脉和圈子,好学校还提供了最优质的婚恋圈子。

我高考之前,妈妈鼓励我,好好学习,你考上什么档次的大学,很有可能将来男朋友就是什么学校的哦!

但这也是实情。《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显示,198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结婚。

“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越来越少,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越来越难了。“你是谁,就会嫁给谁”。

我和先生的朋友圈子里也是这样,有的夫妻都是藤校毕业,有的夫妻都毕业于沃顿,有的夫妻一个北大一个清华(不知道将来会告诉娃,哪个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像我和先生也是,都毕业于非名校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9#
发表于 2017-12-6 11:01 | 只看该作者
(注:不要只看标题,遗传不是常说的那个遗传


努力是没用的,孩子的未来要看遗传


文 | 雾满拦江


(01)

有位大叔不远万里,大半夜敲门来找我。

因其孩子成绩不太好,又不肯努力,询问有没有好的教育方法。

我当时脱口说出一句:

努力是没用的,这事儿要看遗传!

说完,我狠抽了自己一嘴巴!

啪——!

做人呢,最重要滴是开心。

瞎说什么实话?



(02)

养孩子的方法,五花八门。但细数起来,不外乎四种:

养鹰为上,其下养猪,再下养驴,最差养狼。

不同的喂养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

(03)

曾读过一篇文章,说是物质匮乏时代,有个熊孩子,朝思暮想想吃冰棍。

可是家里穷,吃不起。

有一天,母亲背着几百斤的粮食,跟队长去缴工粮。事后队长给大家每人买了只冰棍,母亲舍不得吃,手捂冰棍一路飞奔,跑回家里,把冰棍给孩子吃。



——多年后,孩子才意识到,为这一根冰棍,当时母亲狂奔了5公里的路。

慈母之心,读之泪下。

当时我读了文章,哭了大半天,突然间想到——如果这熊孩子,跟我一个德性,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吃了一根想第二根,天天都想吃,难道母亲每天都要狂奔5公里吗?

偶尔一次的狂奔5公里,倒也罢了。但日常物质条件供给,一旦超出了父母的能力,养育就可能走向反面。

网上有位父亲吐槽,他是工薪族,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入贵族学校。孩子太聪明了,很快学会了跟人家比格调,比情趣比品味。吃要大餐穿要名牌,内裤高档脸蛋雪白。可家里终究没钱,越比自卑感越强,比到终日以泪洗面,泣血涟涟。哀叹自己命苦,责怨父母无能。

这种养育,就是最差劲的:形同养狼——父母付出的虽多,却对孩子毫无益处。最终养出只白眼狼的概率,只高不低。

(04)

你如果在日本东京,可以去地铁站走走。

会看到一些,排列齐整的纸箱子。

在纸箱子上轻叩几下,就听嗖一声,从箱子里钻出张呆滞的脸。

流浪汉!



据统计,日本的流浪汉,体重比国民平均数,高出30%。

——多数都是胖子,差不多都患有糖尿病。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流浪汉们已经放弃了人生,不愿再委屈自己。他们每天到快餐店,狂吃快餐店当天未卖掉的食品。吃完之后钻纸箱里就睡,想要不胖,真的好难。

——有些父母,虽未住进纸箱里,却是真的放弃了自己。

人在床上,心在流浪。

目标没有,营蝇苟苟。

不读书,不努力。手捏小酒盅,天天打麻将。动不动就冲孩子来上一句:

你爹我就这样了,这辈子看你的了。



还有些父母,天天抱怨孩子:你咋这么笨呢?咋就这么蠢呢?咋就这么没出息涅?你看人家的那个谁,还有那个谁。人家都那啥了,你咋就不那啥呢?还是你不肯努力!

望子成驴。

就是拿孩子当驴养,希望孩子出息后,驮着自己走。

可这年头,孩子驮自己都难,又怎么驮得动泥一样滩在地上的成年人?

(05)

第三类父母就明智一些——干脆拿孩子当猪养。

网上有位老大不小的姐姐吐槽,她读书读到稀哩糊涂,但父母努力,一番活动把她送进一个好单位,钱多事少离家近,悠闲自在度光阴。



眨眼功夫10年过去。

父母的赫赫权势,不复再有影响力。

单位同事各种挤兑,这位姐姐5岁孩子的心智,根本无力应对。

悲愤离职。

离职后才发现,自己手无长技,心烦意躁,没有任何生存能力。

活得如头猪,挨刀没商量。

有种怪奇父母,存心废掉了孩子的所有生存技能。饭给孩子喂,门替孩子开,衣服替孩子洗,袜子替孩子穿。更离奇的是恋爱替孩子谈,工作替孩子找。

这样长大的孩子,根本无法存活。

当他们生存不下去时,会怨恨谁呢?

(06)

当狼养,孩子会反过来咬你。

当驴养,孩子他驮不动你。

当猪养,会让人家戴上餐巾,拿起刀叉,慢慢吃掉你。



那孩子到底该怎么养涅?

(07)

有个女孩,名叫昆塔尼拉,生于墨西哥一个穷村子。

13岁时,随在美国做农民工的父亲,前往得克萨斯读书。

但昆塔尼拉成绩太差,死活跟不上。

读不明白书,那就做个智力测试吧。

找到了原因——原来昆塔尼拉,是个弱智妹子。

只能退学。

嫁人生子。



她对儿子说:孩子,妈妈我弱智,这辈子就废了,你们要努力读书,不要象妈妈这样惨哦。

可万万没想到,孩子入学没几天,就出事了。

叫家长。

(08)

27岁那年,昆塔尼拉忐忑不安到了学校。

校方说:读书这种事儿,努力是没用的。

这要看遗传!

你读书时,智力测试是弱智,被迫休学,对不?

现在你的儿子,遗传了你的弱智,没通过智力测试。

弱智妈妈,生下弱智儿子。

哈哈哈。

退学吧,甭念了。

当时昆塔尼拉震惊了:不是老师,能不能别让我孩子退学,我感觉孩子似乎……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校方失笑:别开玩笑好咯,快把弱智孩子领走吧。

昆塔尼拉嚎淘大哭:不行,从今天开始我要读书,我要向孩子证明,每个人都可以读书的,别人可以,我们也可以。

让嘲笑我们弱智的人,去死吧!



我要给孩子一片天空。

必须要这样!

(09)

学校老师,苦苦相劝昆塔尼拉:做人要有勇气,敢于正视现实。现实你就是弱智,非要读书,这岂不是太弱智了吗?

昆塔尼拉回答:

我的弱智,拉低了家族智商,摧毁了孩子们的信心。

因此我非要读书不可。

只有我读明白了,才能给孩子以信心。

(10)

弱智妈妈昆塔尼拉,开始读书。

3年,取得理学学士学位。

又拿下个文学硕士。

开始攻博。



取得博士学位后,获得美国教育委员会会员资格。

再之后,成为豪斯登大学的教务长助理。

获得提名,到全美司法顾问委员会研究所工作,专职给总统做教育咨询。

报纸设立了以她为名的奖学金,大学授予她杰出教育家奖。

她低调而谦虚,每逢有人问她做什么工作时,她回答:姐姐我弱智,脑子不够用。只能在大学里,教教书、搞搞科研,再就是为总统提供个咨询什么滴。

——她的弱智大儿子马里欧,大学毕业后成为内科医生。

——弱智二儿子维克多,大学毕业成为律师。

女儿玛莎,入读大学法律专业。

孩子们说:我们始于弱智,却没有止于弱智,那是因为——妈妈给了我们爱、自信与勇气。

妈妈行,我们也可以!

(11)

弱智妈妈昆塔尼拉说:

教育这种事儿,努力是没用的,要看遗传。

遗传的,不是一个僵死固化的智力商数。

——而是你人生的态度,信念,意志与勇气。

由古而今,万千之年,从没有哪个鸡窝里,飞出过金凤凰!

最多飞出只华丽大公鸡,不管飞行多远,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

永远也不可能!

——除非,你家不是鸡窝!

——除非,你如昆塔尼拉那样,将勇气、魄力、不屈服于命运摆布的意志,以及矢志挑战人生高度的这类鹰之基因,赋予家庭。

——纵然从你家的鹰巢里,飞出只烂鹰,一时之间飞得比鸡还低,但鹰终究是鹰,始终拥有着无垠的长空!

(12)

给孩子一片天空吧!

给孩子以鹰的基因。

太优越的物质条件,犹如过多的肉骨头,多半会把孩子喂成白眼狼。视一切为理所当然,哪天嫌口味不好,反过来逮你乱咬。

自己颓废疲软,却催促孩子努力,这种说教是最没营养的草料。即使是喂出一头大叫驴,懒驴这货屎尿多,拉不拉磨很难说。

走孩子的人生路,让孩子无路可走。这种包办一切,会让孩子成为嗷嗷待宰的肥猪,天天看孩子挨刀,父母真的开心吗?

——真正的好教育,根本不需要智商,不需要耗费心神。

而是家族文化精神、与思想力量的传承!

无非不过是,赋予家庭一种美丽的进取意志,以高质量的人生为目标,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永远尝试,永生进取。视任何艰难险阻为人生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花开花落,宠辱无惊。只为了让人生不再空虚,不再无聊,只为不让自己生命虚度,枉活一遭。人生的快乐与成就,与死板的智商没半点关系,有关系的只有人生态度,是逆流而上选择奋进?还是随波逐流选择颓废?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人生,你的决定就是你的基因,你现在所做一切,都将在你的子孙身上重现!一切的焦虑毫无意义,只有这种强悍生命意志的遗传,才是一切的一切!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20#
发表于 2018-6-8 09:21 | 只看该作者
当最好的中国学生,遇上最好的美国学生
2018-06-04 21:06 美国/大学
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美国学校往往排名靠前,并占据大部分席位。而追求美国顶尖学府也是世界各地学子的梦想。曾执教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吴军,在下文中剖析了留学潮的种种现象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同样是顶尖大学,中美教育差距有多大?美国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法是什么?看完下面的采访,或许会对要不要让孩子留学这件事,产生新的思考。

吴军——

曾分别执教于中国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同时,他也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和校国际事务委员会顾问,这使得他有机会定期和校长、院长、系主任以及教授们探讨办学方针,深入了解美国大学的运作机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平民留学时代,越来越多学子走出国门,“看世界”不再是奢侈品,但也随之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吴军博士接受采访时回答了留学潮的种种现象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前几年,为了帮助从小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女儿更好地选择大学,吴军又开始系统研究世界著名大学的教育经验,尤其是研究美国著名私立大学的特色。研究的结果,就是《大学之路——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一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名牌私立大学几百年里走过的历程,以及它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法。

留学最好在心智成熟后

Q:据报道,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赴美留学生源国。但实际上,这些年来国内教育也逐渐改善,很多“海归”的竞争力未必比得上没出国留学的人。我们有必要对出国留学趋之若鹜吗?什么样的人适合出国留学?

吴军:建议只要是有条件的人,不管处于什么阶段,都出国读两年书。虽然大部分留学生最后还是要回到中国,但留学的经历非常重要,这跟你在国外出差或旅游不同。哪怕你去美国出差或旅游10次,甚至每次都在一个地方待一个月,那也没法深入所在社会,远远不如在当地读两年书有收获,需要扎扎实实地在那生活一段时间才行。从这个角度说,我觉得出国留学的必要性非常大。

这些年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很快,但一些人的思想观念还是滞后的。从17世纪的启蒙时代开始,西方国家经过了300多年的演变,才慢慢发展为现代社会。中国要想只通过短短几十年就变成完善的现代社会,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思想观念无法改变得那么快。所以,有条件的人还是有必要到国外见识一下,让自己成为一个现代公民最好也最快的办法,就是在那里也生活一两年。

Q:从清朝末年第一代开始算起,中国人对留学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第一代留学生,他们是抱着一种“为了后代不再留学”的态度而出国留学的。现在的人可能没有这样的豪情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留学态度的转变?

吴军:这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清朝末年,中国内忧外患,所以大部分出国留学的人都愿意回来报效祖国,而实际上他们也是代表国家出去留学的。现在留学变成了个人行为,有部分人甚至留在国外不回来了,但实际上他们和中国的纽带并没有完全断开。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自由度非常高,所以人们出国留学,可能不止对一个国家有利。

总的来讲,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基本上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过程,刚开始有一部分留学生会留在当地,后来大家又慢慢回流,日本、韩国、台湾都有相似的情况。现在到美国留学的中国人,80%都会回到中国。

Q:近两年来,出国读本科的学生已开始多于读硕士的学生,而出国读初中、高中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您怎么评价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的这种趋势?

吴军:现在到国外留学的还是读本科、硕士的最多,读初中和高中的其实并不多。当然,从趋势上说,出去读中学的确实比以前多了很多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初、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呢?我想有三个原因。

第一,很多中国人有钱了,这是硬条件。

第二,很多人觉得在中国参加高考的压力太大,如果孩子成绩不是特别好,在中国不一定能考上顶尖的大学,但要是去了美国,他却有可能进入更好的大学。

第三,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搞的是应试教育,美国搞的是素质教育,所以美国的基础教育要比中国好。这种看法不一定对,但很多人确实是基于这种看法送孩子出国的。

Q:对于少年留学而言,您有什么建议?

吴军:经常有家长问我应该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我的建议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但有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最好是等孩子初中毕业以后,再送他出国留学。因为只有在国内念完初中,孩子的中文才能到流利读写的水平。如果母语还没掌握好就出去,相当于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

如果非要送孩子出国读高中,最好是父母中有一方能去陪读,否则效果并不好。如果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是足够好,家长没条件到国外陪读,那最好是等孩子心智成熟后才让他出去。因为在国外的学校,不管你成绩好坏,都没人管你。

在中国,学生的成绩一般分布在60分到90分之间;而在美国,学生的成绩一般分布于0分和100分之间。我在美国就见过得0分的孩子,也没人管他。所以,当孩子心智成熟后出国,他就更能对自己负责。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出国读硕士,这样也比较划算,因为国内高中和本科的学费更便宜。

好的中学坚持因材施教

Q:您的女儿从小在美国上学,现在已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大学,您对美国的基础教育应该有着深刻认识。现在国内很多教育专家都在说要给中小学生减负,但饶毅教授在某次演讲中说,如果把美国高中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肯定不是减负而是增负。就您了解的情况而言,他的说法是否属实?

吴军:饶毅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他所指的是美国最好的中学的情况。因为美国最好的中学所教的东西,比中国最好的中学还要多得多。我女儿的例子就很能说明情况。

她在高中选修的AP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不是最多的,但即便如此,她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直接转过去的大学课程多达七门。也就是说,她在高中就完成了七门达到麻省理工学院本科要求的课程,如果不是麻省理工对转学分有上限限制,她能转的课程会更多。因为她在高中选修的AP课程远不止七门,可能有十三四门之多。而她所在的高中,AP课程学得比她多的大有人在。

在中国,哪个高中能开出那么多让麻省理工学院认可的课程?比如,我本科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的,但我女儿在高中时就已经学了我在大三时才开始学的数学课。这种情况在美国最好的中学里并不少见。因此,中国最好的中学可能比不过美国最好的中学。

当然,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也有很差的高中。在大概1/3的美国高中里,校长唯一的任务就是保证所有孩子来上学,因为每天可能有20%的孩子忘记来上学。一个班级20个孩子,经常只有15个来上学。在这些学校,老师的任务不是教给孩子多少东西,而是保证他们都来好好上学,不要犯罪、吸毒。这些学校学生的成绩大大拉低了美国中学生的平均水平。

我们常说美国人数学差、理工科差,其实并不能反映顶级学生的情况,只是平均成绩不如中国学生而已。要知道,菲尔兹奖获得者中有很多美国人,诺贝尔奖得主美国人更多。美国有一些学生跟书呆子似的,完全从兴趣出发,单纯喜欢数学或其它学科,而学校也会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

比如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在小学四年级时就跳了四级,开始上八年级的数学课。而且,他的跳级还不是整体跳,而是数学跳四级,物理跳两级,课程表都跟别人不一样,但学校也能满足他的要求,专门派专车接他从小学到中学去上课,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我觉得这是美国能出顶级科学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Q:美国的基础教育有哪些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吴军:培养兴趣和因材施教。世界上各行各业里做得最好的那5%的人,都是出于兴趣做事的人,排在5%~20%之间的人是靠利益驱动的。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很多学生的兴趣被压抑了,最后都成了利益驱动,很难做到顶尖。

Q:美国的虎妈用中国式的教育把自己的女儿培养得很成功,您怎么评价?

吴军:虎妈是个特例。当然,美国也有一些家长赞同虎妈的做法。我女儿有个同学的父亲在世界五百强公司担任CEO,他们家的房子很大,但他却对孩子进行军事化管理,学习时,孩子们都在一个书房里自习。

虎妈的教育不能说完全是成功的,她只是如愿把女儿送进了哈佛大学而已。当她女儿毕业后决定去参军时,虎妈一开始的反应是惊呆了。虽然她后来表示支持女儿服务社会的想法,但女儿的决定可能有悖她的初衷。不过我倒觉得她的女儿索菲亚的做法反而得到了哈佛的真传,服务社会。

新一代留学生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

Q: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曾谈到,中国人培养的杰出人才还赶不上印度,他是基于美国顶尖商学院有好几位印度裔学者担任院长,而无华裔学者担任院长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不知在您所熟悉的领域,情况是否如此?跟美国本土学生和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相比,您认为中国留学生的表现如何?

吴军: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表现还行。如果我们统计一下中国学者在《自然》和《科学》上发文章的数量,其实一点也不会比印度裔学者少。但钱颖一讲的情况确实存在,而且我还要补充一点,无论在美国大学的管理层,还是美国大公司的管理层,中国人都比印度人少。原因可能主要有三个:

第一,语言问题。印度人的英语水平普遍比中国人好,这是他们很大的优势。

第二,时间问题。很多具体的事,我们不能光看结果,还要看过程。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是在1977年才入学的,1981年毕业后才有一部分人到美国留学。如果从1981年算起,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到海外留学的历史才36年。而印度人在海外留学的历史要比中国长太多,他们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开始有人到英国留学,后来更多人到美国留学,他们跟世界的联系从来都没有隔断过。很多东西需要时间积累,中国人还要有更多耐性。

第三,有研究表明,最近10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平均表现,远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的那一波人。原因有两个:

一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的人,水平要比现在出国的人高。那时候没有奖学金根本没法到美国留学,可现在中国人到美国留学容易多了,很多人都是自费的。

二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都远不如美国,很多留学生都想留下,所以不努力就不会有出路。

今天的印度留学生跟那时的中国留学生很像,都想留在美国,因而很努力。而现在的中国留学生一想到在美国没机会发展的话还可以回中国过上不错的生活,有了这样的心态,他们很可能就不会持续地努力下去。而要取得很高的成就是需要长久奋斗的。以前中国大陆留学生到了美国会很努力地融入美国社会,跟老一代香港人和台湾人一样,但现在很多中国留学生就不太在乎是否能融入美国。

Q:中国留学生和美国本土学生相比有什么优缺点,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吴军:总体来讲,中国学生STEM的水平非常高。STEM是美国教育中的术语,S是Science,T是Technology,E是Engineering,M是Mathematics。在这几个方面,中国留学生是很厉害的。但是,中国留学生也有很大的不足。

首先,有些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欠佳。我觉得,中国留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与母语有很大关系,虽然大家都不太愿意承认这点,一直强调中文是最好的语言,但是中文实在太难学。

一个美国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英语阅读就很顺畅了,虽然可能有好多字不认识,但他们能读下去,所以美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大。而中国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能认识很多汉字,但真要读懂像《哈利·波特》这样的翻译作品,就很难。要掌握汉语比掌握英语,花的功夫会更大。另外,中国的教育比较重理轻文。

其次,中国留学生普遍比较用功,但和学校的关系不紧密。他们只顾着把自己的功课读好,并不关心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学校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讲,就好像车站,只是一个短暂停留的地方。可是,对于美国学生而言,学校就像家庭似的,一旦进入,就一辈子都是这个学校的成员了。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后,几乎很少给学校捐钱。

我能看到一些内部数据,每个大学里,一个校友哪怕只捐了25美元,学校也会有登记。我发现中国毕业生捐款的比例连5%都不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生捐款的比例大概是70%,相比之下,中国毕业生应该感到汗颜。

正因为中国学生不太关心学校的活动,也不关心学校的发展,这才导致了我们刚刚谈到的很少中国学者最后能进入美国大学管理层的现象。

社会活动锻炼学生心智

Q:您在清华大学教过书,还把那个班级带成清华最优秀的班级。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过助教,对美国名牌大学学生的情况很了解。如果要对比,清华大学的学生和美国名牌大学的学生,各有何优劣和不同?

吴军:我在清华带的学生都是中国最好的学生,一个班30人,其中两人是省高考状元。但这两人只能排第三名和第四名,排第一的是一名保送生,排第二的是一名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奖牌得主。他们的成绩都很好,也很容易带。

但这些学生有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心智不成熟。有些人刚进入大学,因为离开了家就不适应。还有些人一到考试就睡不着,这也很麻烦。心智不成熟可能是中国大学生的通病。你看有些人大学毕业后,进入单位工作了,还不知道如何处理同事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助教时,所接触的学生常常是那些考试分数分布于20到100之间的,甚至有人得0分。有些天才学生,极其聪明,现在已经在大学里当教授了。

另一方面,差学生也没有人逼着他学,毕不了业也不会有人管。美国的大学没有行政班,当然也就没有班主任。但每个学生都有个选课和职业指导教师。有些学生目标明确就会多学一点;有些学生就可能不怎么爱学。

我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时候,每门课要么在周一到周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连续上三天,比如九点的课就永远是九点到十点上,连上三天;要么放到周四、周五上,周四上一个半小时,周五上一个半小时。那么,有一部分学生就耍小聪明,选课时只选周一、周二、周三的课,从周四开始就过周末了,一直玩到周日晚上。美国大学的毕业率要比中国大学的低很多。

美国大学生还有个特点,就是搞社会活动绝对比中国大学生搞得好。在清华大学,所有学生90%的时间都在读书。但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优秀的学生在搞社会活动时,也是很活跃的,他们至少有1/4的时间花在社会活动上。我后来跟耶鲁大学的学生聊过,他们花在社会活动上的时间更多,差不多占了一半的大学时光。

在美国大学生看来,如果在大学里不参加社会活动,那相当于白去上大学了。以哈佛大学为例,学生搞社会活动搞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很正常的事,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哈佛的课程未必比一所州立大学讲得好,但它的学生毕业后之所以都有出息,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训练,最后变成了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并且心智也非常健全的人。

Q:可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参加社会活动,怎么能兼顾学习呢?

吴军:我还是以上面提到的我女儿那位同学为例,这孩子成绩就特别好,但每天都花很多时间打高尔夫球,水平达到了专业级别。高尔夫的标准杆是72杆,在一般的比赛中,打到66、67杆就能得冠军了。

他最好的一次成绩是61杆,平了泰格·伍兹在斯坦福大学时期的纪录,这样的选手是难找到的。他虽然花了那么多时间打高尔夫,但并不影响自己取得优秀成绩。当然,像他这种学生的生活就会非常辛苦了。

向国外学什么

Q:您在《大学之路》一书中,对英美国家的名校都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中国大学如果要向美国学习的话,有哪些地方可借鉴?

吴军:第一,从学校管理来讲,要严出。现在中国大学毕业太容易,以致大家在学校里不好好读书。美国大学也是四年制的,但大部分大学四年毕业率不到80%,到85%就算是很好的大学了,四年毕业率最低的大学只有50%,比如明尼苏达的双城分校。斯坦福大学的六年毕业率才95%;普林斯顿大学最高也只有96%,还有4%的学生延期两年也毕不了业。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对于“出”是很严格的。虽然大学里没人要求学生好好读书,但学生只要想获得学位就必须好好读书。当然,你肄业也行,美国原副总统切尼在耶鲁大学上学时就没毕业。

而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你要是让一个大学生不能毕业,这是不得了的事,家长可能都要找上门来,恨不得把学校给砸了。老师也不会为难学生,说白了,中国学生得90分不容易,但得59分还真难。我在清华教书时,曾遇到过博士开题通不过的,他就向老师求情,最后老师也让他过了,这种事情决不能继续发生。

所以,我建议中国的大学建立严格的毕业制度,不达标的学生就不让毕业。虽然说大学是四年学制,第四年不能毕业的就延期到第五年,第五年不能毕业的就延期到第六年,第六年还不能毕业的就永远别想毕业了。无论对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应如此严格要求。

第二,考核学生不能只看分数,要让他们全面发展。研究生的录取也不能完全看分数,还要考虑任课老师的推荐和评语,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个综合的考量。中国大学生现在的情况是,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很可能就是书呆子;而成绩差的学生干脆就不学习。这样的风气是不行的。我还听说,学生干部在学生当中经常是被孤立的,这也是不行的。

大学是一个让学生的人格变得健全的地方,刚入学时还是青涩的小伙子和小女孩,经过大学四年的成长,一定要变成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健全人。

第三,要建立导师制,中国有些大学也在尝试。就是说,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要有一个导师专门负责。这个导师不能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管不了那么多事。假如一个导师负责10个学生,那就要在大学四年里对他们负责到底。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给予学生帮助。

总之,老师要多关心学生,不能光教完课就不管了,最好是像牛津和剑桥那样采取学院制,老师和学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第四,打破专业界限。英美大学的做法是,进入大学后第一年不分专业,到了第二年才分专业,而且学生换专业非常容易。现在中国大学的专业太多了,学生毕业后的知识面太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没有学生选择的专业说明那是早晚该淘汰掉的。中国大学现在仍有很多没用的专业,每年还有很多本科生毕业后感到找工作很困难。

第五,建立终身教职制度。凡是在终身教职轨道上的教授都必须负责10个学生,除了指导学生选课以外,每个学期还要指导学生读书,跟学生见面,聊聊生活和社会,也聊聊职业选择等。

第六,所有大学都必须开设两门课,一门是写作课,另一门是演讲课,或者说报告课,不管学理科还是学文科,学生都要学会做学术报告和在公众场合演讲。对于文科生,都应该学一门科技101入门课(在美国大学的课程目录中,一般都用101做入门课程的课程编号——编者注)。

第七,延长大学校长的任职时间。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一个二流大学的校长,做几年之后就会被调到一流大学当校长。而一流大学的校长,做几年之后就会被调到教育部或别的部委当官员。中国大学的校长往往做不长,最多可能也就任职10年。而一个大学要办好,是非常需要校长花心思的,他要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贯彻下去,完全不可能是三五年内的事。对于那些有志于搞教育的大学校长,应该让他们长时间投入到大学的治理上。

中国从恢复高考到现在,2017年正好是第40年。1949年之后,中国大学一度学习苏联模式,理工分校。“文革”期间,又被耽误了10年。现在中国的大学其实就是在重建当年的传统。

回过头看,现在的清华大学在教学上比我读书时好多了。我上大学时,很多老师因为被“文革”耽误,不得不现学现讲,而现在的老师水平要高很多了。当然,在现代教育理念上,不要说跟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比了,它们有几百年的历史,就算跟美国那些在1850年到1900年之间建立的大学相比,也还有差距。不过,所谓百年树人,这些事也急不得,大学教育本来就是个百年大计。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05 , Processed in 0.2677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