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32831|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事的智慧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件棘手的事情,看似无解,只要真正沉下心去想,还是能找到办法,既省力,又能抓住对方的命门,不但化解了危机,还让事物进入到新的进程中,这就是智慧。
  智慧,要么从“分”上去找,要么从“合”上去解,要避开常理,另辟蹊径,才能出其不意,化险为夷。


  开贴记录下周边一些充满智慧的事情,以供参考。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7

帖子

140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0
41#
发表于 2024-11-14 15:18 | 只看该作者
考公年龄放宽到40岁?但愿好事做彻底!


尚本谷主 尚本谷 2024年11月13日 21:54 江苏

日前,2025年度省级机关(单位)录用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在进行中。

四川、上海、浙江、山东、天津、江苏等6个省份已发布2025年省考公告,将于12月8日举行公共科目笔试。

本届省考中,诸多省份招录计划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基层一线倾斜,好多省份也明确,部分招录条件年龄放宽至40岁。

这一变革为职场人士,尤其是那些年龄在35岁以上、怀揣公职梦想的群体,带来了新的机遇。

那么,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是否会从35岁门槛时代走向40岁门槛时代,甚至全面放开年龄限制?

与此同时,全社会普遍形成的35岁职场焦虑,是否也会因之烟消云散?推而广之,其他方面的职场歧视,在未来是否也有破除的可能性?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报考人员设定年龄限制,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也是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推动干部“四化”,特别是“年轻化”,政府采取了不少举措。

其中,有关公务员考试和干部任用的年龄限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与此同时,年龄限制也从体制内扩散到体制外,很多企业效仿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使其成为一个普遍的职场规则。

不仅考公考编提出年龄限制,时下不少用人单位普遍设定了类似的年龄限制,以至于形成和强化了职场35岁年龄焦虑。

通过公务员考试遴选年轻人和应届毕业生,是为了加以组织培养和塑造,使他们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导干部。

从校门考入机关的公务员,“一张白纸好作画”,更有利于从零开始,加以培养。如果考上公务员的时候年龄偏大,会明显影响后期的人才培养和干部任用。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公考编,要求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学历,顺延年龄限制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强。

按照一个人在18岁上大学来计算,大学毕业是22岁,硕士研究生通常是25岁毕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则要到30岁。

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几年,那么普遍可能已经接近或达到35岁,也会使政府部门错过这些优秀人才。


今年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明确在未来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也同样呼唤考公考编放宽年龄限制。



其中,男性职工从60岁退休逐步延迟到63岁,女性职工与干部的退休年龄分别延迟到55岁与58岁。


放宽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也是在承接延迟退休政策而进行的年龄顺延。


不少人对地方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限制表示欢迎,毕竟这让更多人可以一试身手,通过考公考编而进入体制内工作。但是,在肯定政策松绑和调整的同时,更加需要反思考公年龄限制本身的合理性。


但要注意的是,所谓考公放宽至40岁,其实有条件放宽,并非是针对所有40岁的人的,放宽主要是针对硕博的年龄放宽。


从这个角度说,对于本科以下学历的人考公,过去是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不存在年龄放宽的新政。


图片

而硕博放宽年龄本身就是很逗的事,硕博读书比本科长几年,从35延长至40岁,貌似也说得过去。



但说不过去的是,硕博读书多读了几年,考公延长了,凭什么早从事生产的人不可延长?这不是歧视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古人尚且知道“一耕二读”“民以食为天”呢,现在的人莫非还不如古人?脚踏实地干的人、提供你吃饭的人才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年龄放宽本身就顾及公平考量,既然如此就应该妥善、完善,年龄放宽完善好了,才是福报,否则就是以一个新错误代替了一个旧错误而已。


现在的考公看起来延长年龄了,但只是给读书本知识的人延长了年龄,对“使用”的人,对“干”的人并没有延长考试年龄,这从公平性上是说不过去的。


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五重五轻”的病态,即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


其中的重书本、轻实践,从80年代以来貌似都有愈演愈烈之势了。


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生产的“三门干部“得到广泛重用,这无疑是伤天害理,有悖社会公平了。此情此景,让那些长期一门心思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干部情何以堪?


考公延长年龄这是好事,但好事要做到底,要对所有人执行该年龄规定,而不是有选择的延长。


图片

随着全社会的工作模式日益灵活多元,人们的工作转换也越来越频繁。考公考编不必然是一个人必须一辈子都要端着的“铁饭碗”,而公务员的考入、转出与转入也将成为常态。


由是观之,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的必要性越来越存疑。


之所以取消年龄限制至关重要,就在于要为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职业转换机会,使他们可以为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提供新鲜血液。


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有丰富工作经历的职业人士,可以为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提供新颖的思维与视角,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水平提升。


比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可以让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与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曾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职业人士,可以更好地开展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


在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工作转换,可以打破体制内外分野,进一步推动跨部门的职场融合与人才环流。


政府带头放宽年龄限制,有助于形成带有引领性的风向标,推动全社会在放宽职场年龄限制方面达成共识。


当然,立规容易废规难,特别是年龄限制这样的陈规陋习,一旦确立就很难破除,也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彻底破除。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盛世下海,乱世上岸。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4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10:2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超级机会,又一场大反击


原创 S叔 史客郎 2024年07月25日 21:53 浙江

前段时间,我就说:一场大反击,很快要开始了!
这两天,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像意大利总理,还有乌克兰和加拿大外长访华,此外还有巴勒斯坦各派别之间的和解。
在另一个战场,今天也开始了大反击!
看这件事:今天,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大涨,盘中接连攻克多个关口:7.26、7.25、7.24、7.23、7.22和7.21……
最高升至7.2050!
和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相比,大涨超700点,升幅近1%!
光这么说,还看不出这过程的惊心动魄,上图!
图片

看到没?
是多么长的一条绿柱!
以为这样,就算了吗?
没有!
这段时间,基本已经被美国摁倒,一块块的,吃下肉,快要敲骨吸髓的日本,也神奇般地,死里逃生,日元汇率大涨!
已经持续了四个交易日!
刚才看了一下,已经冲破了1美元兑153日元,到152.82,是自从今年5月6号以来,首次突破153这个大关!
今天甚至,一度冲破了152这个大关!
图片

这意味着什么?
美国对日本的收割,彻底失败!
与此同时,则是美股连续下跌!
像在昨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都是低开低走,道琼斯跌了1.25%,标准普尔跌了2.31%,纳斯达克跌了3.64%!
注意,这跌的是指数!
昨天,美股“七姐妹”也跌了不少:
特斯拉跌12.54%;
英伟达跌6.71%;
亚马逊跌2.96%;
苹果跌2.84%;
微软跌3.60%;
Meta跌5.62%;
谷歌跌5.05%……
光昨天一天,市值就合计蒸发了7500亿美元!
这里要注意:最近美股跌,可是连续跌哦!
上图,大家感受一下。
图片

还有件事,注意的人,可能就少一点了:美国债市,也出事了。
我之前讲过: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一大任务,就是卖国债。
之前美国国债,总有人买。
但在昨天,她没有接受任何一个客户的出价。
为啥呢?
嫌客户出价太低,一笔中长期国债,没卖出!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说:现在日本人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对日元汇率,耶奶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日本人,千万不许干预汇市,他们真是活腻味了吗?
这还真不是!
因为这段时间,别的不说,至少日本财务省,突然发现:从美国来的压力,突然小了很多!
估计他们忍不住,要热泪盈眶:自由,原来是如此地可贵!
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呢?
估计大家都猜到了:因为几天前,拜登宣布退选了!
拜登这一退选,意味着什么?
他的任期,还剩不到半年了!
而且,我之前讲过:拜登本人,其实是不愿退选的,但民主党内,各个派系一拥而上,硬逼着他,直接告诉他,你非退选不可!
但啥程度呢?
美国有媒体就透露说:7月13号,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找到拜登,搞了场私下会谈,主要跟他,讲了两件事。
图片
第一件事是:按照现在这形势,总统你肯定是选不上了,而且你要是坚持选下去,可是会影响到国会选举,尤其是参议院选举的!
这句话一出,顿时就打中了拜登心坎!
为啥呢?
我之前介绍过美国两院,简单来说,就是众议院主抓钱袋子,参议院主要数人头!
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管钱,一个管干部!
这段时间,特朗普正拼命地,想动干部的念头!
因为他的竞选团队,在调查后发现:别的不说,联邦公务员至少8成,投民主党!
我们都知道:美国公务员,分政务官和事务官。
事务官,是“铁打的营盘”;
政务官,是“流水的兵”!
很多政策,具体还是要落实到事务官,才能执行!
于是特朗普就琢磨了:联邦公务员,心这么偏民主党,我选上了,怎么推行政策?
当然,这是一方面。
还有另一方面:特朗普下台后,曾跟人家抱怨过,在白宫当总统,一点都不自由,就算他上厕所,来个大号,都会马上有人,去报告给民主党那边!
这怎么办?
特朗普就提出:我要掺沙子,挖墙脚!
怎么掺,怎么挖?
特朗普说:我要尽可能地,扩大政务官任命的范围,把事务官这块,给压缩掉!
事务官他不能动,政务官是随他进退,他可以任命的!
就好掌控得多!
为啥舒默讲这句话,能打动拜登的心坎呢?
因为这关系到舒默讲的第二件事:他很担心,一旦特朗普控制了参议院,就能利用参议院数人头这个职能,又往“法院系统”,比如说最高法院塞人!
听到“法院系统”,拜登顿时浑身一激灵,马上说:给我一个礼拜,让我考虑一下!
这是为啥呢?
因为舒默这话说得,其实非常含蓄:最高法院大法官,共和党6个,民主党3个,共和党那边的,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就算特朗普上台,没特别的事,也基本不会大动!
关键点,就在“法院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民主党的法官,可是多得很哦!
特朗普前段时间,可就吃够了这帮人的大苦头!
这些事,我之前讲过一些:
比如说,有个叫卡罗尔的老仙女,突然跳出来说,在1996年,也就是快30年前,她被特朗普强行,给那个了。
图片
有证人吗?
没有!
有证物吗?
没有!
唯一的,就是这个老仙女的一张嘴!
啥都没有,这案子怎么判呢?
硬说特朗普把她强行那个了,就太过头了,政治迫害的痕迹太明显了。
所以审理此案的法官就说:虽说罪名不成立,但卡罗尔说你强了她,你居然敢公开发表声明,说自己只喜欢年轻的,喜欢大长腿,对老年女人不感兴趣,所以不会干这件事,这属于诽谤,属于诋毁,严重伤害了老仙女的名誉!
怎么办?
要赔钱!
赔多少?
500万美元!
听了判决,特朗普估计好几口老血,都要吐出来了:这世上,还有这种判决?
连否认没干过的事,都要罚钱,还罚得这么狠?
但这事,就这样算了吗?
没有!
过了一段时间,老仙女又向纽约法院,提起诉讼了:特朗普竟然敢公开发表声明,说没强她,这是对她的诋毁,对她的声誉和情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要求法院判特朗普,赔她2000万美元!
法官表示:特朗普居然敢公开发表声明,说他没强你,简直骇人听闻,人神共愤,你只要求他赔2000万美元,实在太少了,怎么能安抚你那80岁的受伤心灵!
所以赔多少?
8330万美元!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舒默跟拜登讲的这个“法院系统”,到底是啥意思了!
你家的麻烦事,好像有一大堆哦!
你小儿子亨特,好像麻烦挺多哦!
还有你弟弟詹姆斯……
“法院系统”,我们这边,还是有些人的,还是能保他们一下的,但要看你准备选哪条路。
到这地步,拜登也只能长叹一声了!
图片
为啥要把这件事,说得这么详细呢?
到这里,就得讲一下权力这东西的基本规则了:很多人以为,有头衔就有权力,其实不大对,权力这东西,应该是当你站在众人利益的交汇点上,那就有;如果没站在呢?那就没有。
美国总统,也不例外!
我之前讲过:虽说特朗普耳朵中了一枪,看似声势挺大,其实他的支持率,并没有拉上来,还是和拜登差不多,但当有人,跑来告诉拜登,你不再在众人利益交汇点时,他就差不多明白:自己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了。
这种何去何从,意味着什么呢?
从他宣布退选那天起,未来差不多半年的拜登,只有美国总统之名,却没总统的实权!
简单来说,那就是:他已经成为“跛脚鸭”!
到啥程度呢?
他刚一宣布退选,特朗普的小弟、众议长约翰逊,马上就跳出来讲:你连候选人的能力,都没有,怎么还能当美国总统呢?
你必须马上辞职!
图片
还意味着什么呢?
就算哈里斯能赢得大选,她也有自己的团队,拜登和他带的那批人,像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还有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啥的,哈里斯估计是不会接收的,他们得另找出路!
现在就有人说:沙利文有可能,会像2016年,帮希拉里竞选失败后,跑去耶鲁教书;
布林肯和奥斯汀,说不定会重操旧业,继续干他们那很有前途的军火公司游说服务;
耶伦说不定会去华尔街……
至于雷蒙多,上次免费代言华为,效果不错,不知道她是不是在考虑,干脆递份简历?
图片
这事怎么说呢?
他手下的这帮人,现在可能主要在考虑的,还是自己下一份工作在哪里!
比如说耶伦,之前可以对日本干预汇市,放狠话,但现在,就没心思了!
其它的事,估计未来半年,不说全部,也大部分,会停摆!
一个长达半年的“空窗期”,就这么突然地,显露出来了!
对现在的美国政府,该怎么来形容呢?
就像个陷入半昏迷的人,除了一些本能反应,其他的事,它基本都做不了!
那世界很多国家,尤其那种苦美已久的,会怎么反应呢?
答案只有一个:反击!
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了!
说不定等到美国明年1月20号,再选出的新总统就职时,此人将猛然间发现:就在这半年,整个世界,已经彻底变了!
对我们个人来说,一是接下来的瓜,一定很多,所以我们要好好吃瓜,二是美国现在这种突然失能的状况,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有些风险,还是要注意!
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2024年,真是个诡异的年份!
看样子,我那句“拜登和他那批人,总是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把所有事都搞砸”,在说了3年半后,今后要退出江湖喽!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9#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21:31 | 只看该作者
学历贬值后,大家说不定反而越来越淡定


原创 九边 九边 2024-03-06 10:23 山东

上一篇《中国可能在经历一波“文艺复兴”》,反响特别好,当然也有极少量不同意的,有些人总觉得“艰苦”、“每一代人都得受点苦”,“人不能过得太舒服”是天经地义的,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反串还是认真的。

不过也正常,咱们写这些东西,目的并不是说服谁,而是把一部分人心里可能已经感觉到,但是却不一定成型的想法说出来。换句话说,所有博主都是读者的嘴替。

我以前观察美国人对学历的理解,发现他们有这么几个特点:

1、提到大学,他们主要区分是“上过大学”和“上过藤校”。

2、老百姓对研究生什么的特别不上心,以至于很多名校的研究生被“亚裔”给垄断了。

3、普通家庭鸡娃的积极性非常差。

现在来看,以前不理解只是咱们没发展到那一步,发展到了,其实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如今已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我们的大学分成了三种:

顶级名校或者985以上;

211;

其他。

这是三个生态位,除非你是那种特别天才的人物,否则就业的时候你几乎不会跟其他的生态位产生竞争。而且随着这两年就业压力变大,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态势,C9是一个集团,其他的一起竞争。越来越像美国,如果没上名校,那你就是个“上过大学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知道美国那边相对佛系的原因了,因为头部集团,在哪个国家,都是“筛选重于选拔”。

美国能考上名校的,主要也是谢耳朵那样的顶级天才,或者家里资源特别丰富的人。在咱们国家,名校主力一直是城市中产和小地方“医师公”子女,不少人说现在的教育体制相对公平,也说的是“最大限度避免埋没天才”,这本来也是一种“筛选”,天才对培养要求不那么高,只要规则透明稳定就能冲出去。

美国富人会上顶级私立,国内有贵得离谱的学区房,都通过家庭财富可以占据一些优势,至于其他人,上顶级大学天赋占了一大半。其他人相对来说通过努力使劲往前冲,也能提高不少,但是天赋不行想进头部集团是很难的。

尤其是如果孩子自己积极性不高、脑子不好,父母急得要死,那更是没啥卵用。

所以说最近这两年,不少高知家庭已经开始重新反思之前的教育模式,前些年那种从小学开始就补课不断地模式已经改了不少。毕竟大家都是学霸过来的,都清楚“知识优势”这东西并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太多人高中之前一直挺好的,一上高中立刻歇菜了。

还不如专注培养一些能持续一生的优势。

那啥优势能持续一生呢?

想想就知道,那肯定是体能嘛。于是这两年很多家长开始放弃类似补课、围棋,钢琴,小学奥数什么的,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强化体质,带小孩去溜达,爬山,或者练攀岩等等。

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强健的体魄才是第一生产力。一线做题家们当初从小镇冲到一线,并不是靠父母天天给他们报班,也不是靠父母天天看着写作业,主要是靠身体好状态足注意力强,能经得住残酷的淘汰赛的筛选。体质好的孩子,哪怕在高中开始发力都不晚。

这种观念大概率会在接下来几年里扩散开。

事实上大家观察下国家的政策, 明显也是这个意思。不让小学生排名,学校教的东西越来越少,也不让校外教。主要也是国家清楚小学那点知识,学得再怎么猛,也是屎上雕花,对后期影响极小,还不如大家都轻松些健康些。

关键是学习对孩子玩的时间挤占太厉害了,最后绝大部分人学没学到啥,玩也没玩到。所以国家出手推动小学“去功利化”,其实这已经很接近美式教育的小学阶段了。

更关键的是,学历接下来肯定是不断贬值的,这个没啥悬念。

因为大学生从二十年前的几万人,一顿狂飙到现在上千万,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稀缺了。不稀缺的东西肯定是要不上价,除非你把自己弄成稀缺的,比如考上清北,可是绝大部分人是真考不上,死也考不上。

尤其这两年好岗位其实是急剧缩水的,更加加重了竞争。

你可能觉得我对未来充满悲观,其实不是,我对未来的感觉是下边这两项:

保底社会;

非主流发展;

保底社会倒也好理解,尽管大家都在说赚钱难,但是现在这个环境,尤其待在大城市,想活下去是很容易的,总能找到点事干,只要干点啥,生活是没问题的,基本吃喝又不贵。

中国很多人的那种不安全感,主要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饥饿记忆没走远,以前是完全谈不上保底的,一步走错,可能万劫不复。毕竟哪怕四十年前中国还不如非洲。

费孝通说,中国人既不痛快地活,也不痛快地死。其实主要还是以前穷,哪怕三十年前,很多人还在穿用化肥袋子做成的裤子。现在慢慢物资充足了,事情就好办了。

在极度匮乏且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大家的思路就是每个时间段都有该干的事,必须得加把劲,在每个阶段领先,最后才能勉强饿不死。

如果一个社会容错率越来越高,起码走错一步不会饿死,那样可能发展就能更加多样化一些。

以前总是纳闷为啥欧美孩子为啥那么随意,大学生还有“gap year”,现在来看,应该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容错率没那么差,不存在“错一步,步步错”,所以大家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自己到底想干啥。

现在我们这边也越来越随意。很多小伙伴都知道,B站以前有个小伙不想上班跑出去骑车穷游,后来骑成了超级大V。这在以前也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倒退几十年,几乎所有人都是手停口停,那时候不上班出去溜达大半年,看不饿死你。

那啥是非主流赛道呢?

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主流赛道。

读书,考好大学,进体制,或者进大公司,然后慢慢爬天梯。这就是主流赛道。当然了,在某一些地方,这个范围更窄,大家认为进不了体制都是在瞎折腾。

传统行业为啥累呢?

所有人都去挤主流赛道,挤不进去的垂头丧气,这辈子掉坑了。所以每个阶段都得往死里拼。

今后不是说不拼了,而是说你就算在主流赛道上输了,也没那么吓人,因为还有无数条别的路可走。

十亿市民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市场,有无数稀奇古怪的需求,你只要满足了其中任何一个小分类,你就可能过得很好。

最明显的就是网上的那群网红们。别看他们在那里很风光地挥斥方遒,其实绝大部分现实里都是loser。或者说传统赛道里是loser,然后传统赛道走不下去,只好去走非主流路线,没想到走通了,赚的比之前上班多的多。

这就有点像刚刚改革开放那时候,当时是没有私营经济的,全是国企。正儿八经的人不是在做公务员,就是在国营大企业或者研究所。只有那些返城知青无所事事,他们后来去卖茶叶蛋,去满街吆喝收破烂,然后就成了改开第一波吃到红利的人。

其实还有一个事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自媒体公司,他们专门找那些学历很低的高手。比如那些顶级摄影师几乎没有正儿八经学历的,他们的优势就是出来干活早,一直在折腾,在那上边花的时间非常非常多。

同理很多互联网写手也不是拼学历,简单的道理,互联网上绝大部分受众都是没啥文化的,你写的东西太深,别人根本看不懂。此外你的思想不能太复杂,越简单越好,只有你足够简单,传播性才好,太复杂了传播性也是个问题。

换个思路,这可能也是为啥清华美院的艺术生在那里开AI课火了,却不是某个深耕AI的大神。主要是后者传播性太差,其实网上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讲解视频,问题是没人看啊。因为这些东西属于“主动学习”范畴了,绝大部分人连个长视频都看不动,指望他们看深度学习?

想做生意,还是得“面向大部分人”。如果受众都是高知,逼格确实高,啥都好,就是不赚钱。

我这里不是在推“学历无用论”,必须得说一句,“学历贬值”必须得有学历才有的贬。

我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随便某个角落什么渣渣都够一些人啃一辈子。而绝大部分人,尤其学校训练出来的高手们,都去挤传统赛道了,新赛道上反而空空荡荡。

“兴趣经济”这个词可能接下来会越来越火。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个爱好,来趟过接下来漫长的人生路。大家都愿意在兴趣上花钱,消费也能好起来,属于典型多赢操作。

此外另一个意思是,你的兴趣说不定将来可以挽救你的职业生涯。这两年看那些钓鱼博主,还有手工大神,露营博主,觉得他们人生真是好的不得了,自己喜欢的恰好别人喜欢看。

当然了,很多时候得去功利化,你太想赚钱去做这些事,可能反而做不成,因为在一个领域想有很深的研究,需要漫长的时间,能让你保持投入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动机,可能就是单纯的喜欢。

人对不喜欢又没有明显收益的东西很难保证投入,“投入时间”是个硬指标,投不够,很难有产出。

咱们再以自媒体为例,绝大部分侃侃而谈的这群人,本来就是从小爱给别人神侃的那群,积累了十几二十年,兜兜转转,又回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了。

另一个事不咋提,绝大部分后来混出来的人,基本都是靠自己某个“内生才能”,也就是自己天然擅长的东西。

只有天然擅长,你才能不知不觉在里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很多人混起来之后,回过头看发现,自己身处高位这事,很多年前已经定下来了。这也是为啥我经常说,从前往后看都是努力,从后往前看都是命运。兜兜转转,最后都会回到你唯一擅长的那件事上来。

所以你说,寒门到底出不出贵子了?

从来都很难,现在某种意义上传统赛道更难了,因为所有传统赛道都堵满了人,一些赛道还在萎缩,比如大土木。甚至计算机也有这个趋势,现在计算机毕业顶级高手的工资是上升的,其他人都在下跌。

但是今后又是一个无限可能的时代,所有奇怪技能都有人看,只要有人看,那就不怕赚不到钱。

文末总结几句吧。

可能现在发达国家的很多事,我们只是理解不了,等发展到那个程度,就慢慢理解了。对于教育,大家会发现中美这两个国家越来越像。中美的教育都在倾向于分化成两个集团,前边一个小集团,后边一个大的。

学历的贬值几乎没法回头,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筛选而不是培养。在这场筛选里能胜出的,恭喜你,你是大神。如果输掉了,也别灰心,绝大部分人都得输,好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开放,容错率越来越高,输一次不算输。路有很多,在“几十年”这个长度上,不一定胜出的是谁。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爱好,退一步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色彩,进一步可能就是你职业生涯后半期唯一的救赎。

所以是个“退而求其次”的过程:

最好能考个名校;

考不上也正常,反正绝大部分人都考不上。那就有个健康的爱好,既让自己过得快乐,又是一个潜在爆发点;

最起码有个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质才是无限可能性的基础。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8#
 楼主| 发表于 2024-5-7 21:39 | 只看该作者
当我到中层才知道,上面的领导其实压根不在意你干了多少活,而是在意你到底是不是值得他信任预计真正能解决什么问题


原创 我是C姐 人间清醒C姐 2024-05-07 08:00 上海

在职场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为什么领导还是看不到我的努力?”或者“我为公司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认可?”

当我们真正步入中层,与上层领导接触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领导们并不是不在意你干了多少活,而是在意你是否值得他们信任,以及你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

这就是职场生存的潜规则,也是领导选拔人才时最看重的两点。

1

为何你的努力总是沦为“人手”?

在很多人眼中,努力就是一切。

他们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却往往忽视了职场上的一个重要法则:努力并不是万能的。

领导们更注重的是你的能力和价值,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不能为公司带来实际的利益,不能解决关键问题,那么你的努力就只能是“人手”级别的。

2

学会向上管理

很多人认为管理只适用于下属,但事实上,向上管理同样重要。

向上管理并不是要你去讨好领导,而是要你学会与领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你需要了解领导的需求和期望,主动汇报工作进展,寻求反馈和建议。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同时,向上管理也包括了对领导进行一定的“引导”。

当你发现领导对某些问题存在误解或偏见时,你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渠道进行解释和沟通,帮助领导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

3

养成高效工作的习惯

高效工作并不意味着要牺牲休息时间或者牺牲生活质量。

相反,它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成果。

要想养成高效工作的习惯,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

在开始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先制定一个明确的工作计划,包括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有条理地开展工作,避免在工作中迷失方向。



②学会拒绝无效工作。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效的工作,比如一些琐碎的杂事或者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任务。



对于这些工作,我们要学会拒绝或者委托给他人处理。这样,我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③保持专注和耐心。高效工作需要我们保持专注和耐心。



当我们面对一些复杂或者困难的问题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尝试和改进,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4

工作细节别雕花



在职场上,很多人都喜欢在细节上过分纠结和雕花。



他们认为只要把细节做得足够好,就能够赢得领导的认可。



但实际上,过分纠结于细节往往会让我们忽视了更重要的问题。



领导们更看重的是你的大局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能够在工作中把握大局,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那么即使你在某些细节上有所疏忽或者不足,领导们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重整体性和大局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问题上。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领导眼中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苦干的“人手”。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7#
 楼主| 发表于 2024-3-15 08:52 | 只看该作者
封禁TIKTOK,美国和我们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原创 荆棘阿甘 荆棘阿甘 2024-03-14 21:42 广东

⎡现在美国干的事情都是为了支撑美股,对TIKTOK下手,脸书和谷歌是利好。后面也会对拼多多,让亚马逊也获得支撑。⎦

⎡这几十年,我们被各种无良媒体洗脑,被各种公知带路,被各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忽悠,都挺过来了,反观美国,居然扛不住一个TIKTOK的冲击,西方文明难道如此脆弱?⎦

⎡美国的文化再也创造不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实体产业,新能源会成为美国永远得不到的产业,因为这个产业发展的瓶颈不是技术,而是文化的凝聚力⎦

明朝万历时期,有一个意大利人在香山登陆,名字叫利玛窦,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虽然他不是第一个来华传教的人,但他是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中最为知名的人。

他是从澳门上岸的,那个时候西方人在中国还没有据点。上岸之后打算前往广州,通过几次贿赂,被允许在广州居住,后又辗转到了南昌,南京,最后去北京定居。

现在的历史书一般都会把1807年来华的马礼逊当成是西方第一个来华传教的人,可是利玛窦来华是1582年,比马礼逊早了200多年。

利玛窦之所以不被认可为第一人,是因为他不被认作是来华传教的。

那个年代的人是见不到西方人的,也不知道意大利在何方,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利玛窦说他是天竺人,蒙混过关。明朝人认为利玛窦是一个天竺僧人,毕竟士人都知道天竺有佛教,一开始以为利玛窦说的天主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

和后来的传教士不同,利玛窦并不在意被大家混淆,反而迎合这种趋势,同时,他把很多儒家思想掺杂进了天主教。

利玛窦为什么会和清朝时期的传教士不同,本质原因就是那时候欧洲远远落后于中国,在文化上更是一塌糊涂。

当时的欧洲,大的国家也就和两广总督管辖的范围差不多,而且管理的有效性还不高,小的城邦就和利玛窦登陆的香山县相当,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加珠海市。

他到明朝的时期是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年间,南方没有了倭寇,北方边境安宁了多年,而同时期他意大利老家四分五裂,战火连天,民不聊生。

如果说他在早期还能坚持天主教信仰是至高无上的,是最正确的,那后面到了南昌,到了南京,到了北京以后,信仰就被击溃了。

民众不管是说粤语,赣语,还是吴语,或者北方官话,都被统一在一个国家之内。地方的行政长官都是外地人,只要一纸调令,单枪匹马就能上任类似意大利总督这样的职位,对于利玛窦这种从昏暗中世纪过来的人是颠覆性的冲击,这就好比李鸿章到美国,三观都被震碎。

从“米兰敕令”颁布以后基督教在欧洲合法化,到利玛窦来中国,长达1200多年的时间,基督教都没有让欧洲统一在一个神一般的上帝门下,反而是越分越细,越来越弱。

但是在中国,没有神一样的上帝,只有靠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上台的天子,国家反而越来越统一,越来越有凝聚力。

利玛窦在中国传教了20多年,仅仅只有200个信徒,这还不如现在农村的一个简易教堂,而且这200个信徒里面很多人还只是和他学习一下数学,并不是真心的相信有一个什么万能的上帝。

可以说利玛窦的传教士生涯是失败的,不但失败,反而他自己还被儒家化,当时一些人还称呼他为“泰西儒士”,你说这搞不搞笑,大家去搜索利玛窦的画像和雕像,发现这家伙穿的是汉服。

图片

把文明分成高低,这个有歧视的嫌疑,那么我们换一个说法,文明的发展是不是为了提高生产力?

利玛窦在澳门登陆之前,他可能对于用上帝这个名头去凝聚人心的想法深信不疑,等他把中国从南到北走了一遍以后,对于上帝是否先进可能就会动摇了。

如果真的那么先进,为什么欧洲四分五裂,而中华是大一统呢?

底层原因是欧美的文明还没有发展到中华文明这种高度,因此欧美国家规模大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就分裂了。

中国人到了国外,自然而然就会聚拢,最后搞出唐人街,但是外国人到了中国,很难发展出类似的地方。中国的文化是一个不断统一,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凝聚人心,不断修正的文化,而欧美的文化是不断分裂,不断强调自我,不断强调自由,摆脱约束,从集体不断往个体方向发展的文化。

这种发展的结果就是美国必然要虚拟化,短视化。我说的这个虚拟不一定是泡沫,也可以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比如说互联网,不能说是泡沫。

我们就拿欧美的科技举例,苹果很厉害,但是它的厉害是建立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庞大,有序,高效的生产供应链之上的,一旦脱离了这个供应链体系,苹果立刻完蛋。

苹果离开了儒家文化圈,它就不能叫苹果,会变成烂苹果。这也是台积电去美国就不行,但是在日本就很好的原因,现在台积电还要在日本开建第二个工厂了,这是打美国的脸,亚利桑那州那个工程几年了,拖拖拉拉的还是半吊子。

要领导苹果2万名研发工程师,可以是自由奔放的文化,要整合几百上千万配套产业链的制造员工,需要的是纪律,没有纪律就没有品质,没有交期,也不会有成功。

一个先进的文明,必然是能让更多人同心协力的文明,只有更多的人同心戮力,生产力才能得到提升。

随着人类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庞大的协作系统,像埃及金字塔那种说是公元前两千多年就能修建的谎言,只能是没有足够实践经验的人才能认同。

在全世界找一找,古代能有10万军队作战的战斗都有哪些?大多是发生在中国,其他国家很少很少。哪怕是拿破仑这样在欧洲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天才,最多也只是指挥了9万人的军队作战。

欧洲军队作战人数突破10万的战役几乎全部发生在通讯技术革命以后的近代,没有电话电报这些现代通讯工具,欧美的军队凑个几万人就是灾难,而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能仅仅通过擂鼓鸣金和旗帜这种简单工具指挥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

在现代通讯工具发明之前,欧洲人的战斗都是乌合之众,比如说十字军东征,那种东征完全就没有纪律,没有组织,一大堆人去拼人头,那种零散不成体系的军队哪怕碰到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军,都会成一边倒的屠杀。

其实就用蒙古人来比较就知道,蒙古人打南宋,从1268年襄阳保卫战算起,到1279年崖山海战结束,前后11年,而蒙古人跑到亚欧交界处,几乎遇不到抵抗。

其他国家不是人不够,是根本就没有一套好的文化去凝聚庞大的军队,同理,全世界能动员超过10万人去参与一个工程的国家有哪些?

集体活动的规模是和文化挂钩的,有足够高的文化,就能组织起足够大的集体行动。

因为只有足够强大的文化,才能团结不同语言,不同族群,不同派系,不同地理属性的人。这一点恐怕就是利玛窦绝望的地方,因为从事实的角度来说,儒家思想确实做到了团结最广大的人群和最广大的地域,相反,所谓的上帝,连一个小小的意大利都团结不了。

一直到现在,欧美也没有一个这样的文明。英国已经不算很大了,苏格兰还在闹独立,西班牙人口和广西差不多,加泰罗尼亚就想脱离出去。

都说美国是文化熔炉,这话不对,什么是熔炉?就是能把不同材料融合成一个材料,比如说陶瓷加到金属里面,制成新的金属复合材料,这才叫熔炉。

美国都200多年了,居然还是黑白分明,还在搞种族歧视,这怎么可能叫熔炉,真正的熔炉就是我们,你去问一个苗人,他和汉人有什么分别?去问一个汉人,是否歧视蒙古人?去问一个傣族人是否介意和满人结婚?而西方人还在讲血统,在中国只有动物才讲血统。

西方这种泾渭分明的文化就是垃圾文化,因为它无法凝聚更大规模的团体,让不同理念的人有同样的目标,融合之后产生更高的生产力。


以前我们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很大,那是一种基于现实结果的判断,其实从文化的属性来说,美国落后中国很大。

现在的美国,问题有很多,比如说庞大的美债已经是还不起了,美军战斗力衰落严重,连胡赛武装都搞不定,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无法抑制通胀,1%的富人财富超过60%中产阶级财富总和,等等各种棘手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美国最大的问题是它那个文化无法团结3亿多人口。

最近人工智能很火,世界一片科技革命要到来的喧嚣,英伟达的市值也炒到了2万亿。

图片

与此同时,我们却在不断地强调新能源。

究竟是我们不知道人工智能的厉害,还是美国人不知道人工智能要消耗大量能源?

也许都不是,我们知道AI很厉害,就好像西北大将军,但是我们还知道新能源是陕甘总督,如果没有陕甘总督保证后勤补给,西北大将军就是死路一条。

最近有个电影《周处除三害》很火,这个周处是西晋时期的官员,朝廷派他去平定叛乱,但是不给他供应粮草,最后周处被叛军包围杀死。

现在美国发展人工智能,但是未来电力从何而来?不给人工智能提供充足的粮草,最后结局就是熄火。

图片

现实情况美国又很无奈,要提供那么多的能源,又绕不开新能源,所以马斯克说人工智能最后会受困于风电和光伏。

要美国发展新能源,就要协调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从土地征收,电网改造,风电和光伏产业链的补贴,产业工人的培养,还要并入美国零散的电网体系,这些工作可都无法靠演讲完成的,也不是三五年就能见到成果的。美国没有发改委这个部门,最后谁去协调呢?

就算这些都完成,美国人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能把成本做得比我们更低?

组织架构是需要文化作为底层逻辑做支撑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组织架构。

美国的企业都喜欢做短平快的项目,最好是有一个idea,几个人叮叮当当的开始做,两三年就估值上亿美元,然后包装上市,把制造外包给中国。马斯克第一桶金就是几个人捣鼓出来的软件,第二桶金也是,到了后面要涉及到实体领域的时候就不行了。

所以我们看美国的创业公司,很多天马行空的点子,和当年某人说要把喜马拉雅山炸一个口子引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新疆差不多。

有好的创意是一回事,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文明,是没有办法把想法变成现实的。

如果没有办法实现,那怎么支撑美国现在的金融泡沫?


最近美国要把TIKTOK禁了,因为TIKTOK让美国人看到了很多真相,比如说中国和美国主流媒体宣扬的不一样,再比如说火车脱轨导致危化品泄漏,等等这些都是封禁的理由。

但是,还有一个最现实的理由是美股需要新的支撑。

2018年以后,美股有点疲软了,于是制裁华为,苹果再次起飞,顺便把美股也带飞。

2020年开始大撒钱,美股继续起飞。
2021年炒作特斯拉;
2022年炒作元宇宙;
2023年炒作人工智能;
2024年到了,不知道炒作什么,那就封禁TIKTOK吧。

现在苹果推不动了,特斯拉也推不动了,微软和英伟达刚刚被人工智能推过一波,那么接下来,就只有想办法:推一推谷歌和meta,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封禁TIKTOK。

美国人都知道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熊,要活命的办法不是跑得比熊快,而是跑得比另外一个人快就行了。

现在美国人就是在实践这个故事,要让美股上去,只要制裁中国企业就可以了,美国公司是否有创造力,是否能做出比TIKTOK更厉害的社交软件,这些不重要了,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封杀对手。

再过一段时间,美股又涨不动了,就可以对拼多多下手了,利好亚马逊,也就是利好美股。

看看这种手段,欧美的文化只能想出这种损招。要不然怎么样,难道要苹果学习华为?


我们已经宣布了要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那么美国要准备怎么办呢?

航天工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涉及到几百万人的协作,如此巨大的工程团队运作,靠某个人的超强个人能力?还是靠着天才的灵光乍现?

美国航天局这些年就干了两件事情:裁员,外包。把征服宇宙的任务交给马斯克。

那么,有几个航天员敢乘坐马斯克那个会爆炸的火箭呢?

靠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去发展规模庞大的太空计划,在刚开始的时候让人眼睛一亮,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任务越来越繁重,目标越来越宏大,需要协调的人力越来越多的时候,西方文明的底层逻辑会让他的团队崩盘。

文明的高度决定团队的规模。

文明的底层逻辑会让美国越走越艰难,工业体系越庞大,产业链联系越紧密,容错率越低,美国那套文明的缺点就会越大,这也是美国这些年在新能源,在5G,在电动汽车等各条战线都发展缓慢的原因。

文化的底层逻辑让美国和中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是一个人工智能可以弥补的。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6#
 楼主| 发表于 2024-3-3 14:44 | 只看该作者
闲聊历史上的成功削藩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2024-03-02 22:29 北京

带孩子出去玩,路上用手机写一点随想和思考,聊一聊历史,并简单对照一下国际政治。

历史上,刘邦能够将韩信英布彭越等强大的异姓王集团一一翦除,

是因为他在翦除异姓王之前,大力扶持刘姓王、吕氏外戚和沛县军功集团,

这些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需要跟着刘邦一起去收拾异姓王集团,

而刘邦布下的政治格局也决定了,三方势力打一方势力,异姓王集团没有丝毫的胜算,

就算韩信彭越想造反,英布真造反了,也没有利益集团会傻到追随他们,

所以他们就像当年他们跟着刘邦围剿项羽时一样,每次刘邦一摊牌,他们就会面临众叛亲离的局面,迅速覆灭,

兵仙韩信面对的不是一个刘邦,而是面对萧何、曹参、陈平、吕后、吕泽、刘肥,面对整个大汉利益集团,所以局面决定了他的手下不会追随他造反,他也就无力造反。



同样,朱元璋能够将淮西军功集团一一翦除,

也是因为他在翦除军工集团之前,扶持起了一批朱姓的诸侯王,

这十几个拥兵自重的朱姓诸侯王也就成为了朱元璋翦除军功集团的利器,

等到儿子们都逐步成为一方的军政大员了,

朱元璋再用亲儿子、干儿子跟着老爹,用封建时代效率最高的模式,一起去夺叔父们的兵权,

观望的各方势力一算力量对比,也没有人会傻到去投资注定失败的军功集团,于是朱元璋杀老兄弟杀得血流漂杵也丝毫不影响他的政权。



而吕后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她在翦除沛县军功集团和刘姓诸侯王的时候,没有去扶持一个批新的利益集团去替他削藩,

导致了汉朝削藩2.0版本,变成了诸吕,与沛县军功集团、刘姓诸侯王的直接对抗。

不同于1.0版本,被削的势力各有各的恩怨,难以形成合力,2.0版本被削的各股势力,会通过吕家这个共同的敌人,摒弃私人恩怨联合起来,一起倒吕。



同样,朱棣在被朱允炆单边虐成狗的局面下,高举反旗后,就能得到朱姓诸侯王们的支持,也是如此,

随着朱允炆亲自下场削藩,亲手干掉了一个又一个诸侯王,朱元璋的儿子们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帮助朱棣,大家被共同敌人朱允炆清洗出局,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支持朱棣,能够获取的利益可能无法估量。

帝国的各方力量更是看清楚了这个局面,选择袖手旁观,坐看局势走向哪里,而不需要立即表态。

所以,朱棣才有机会绕过一系列的重镇,直取南京。



聊历史不是让大家乱想国内的事儿,而是在聊国际,

我们前些年国际风头无二,靠的就是政治素人特朗普,

特朗普搞吕后和朱允炆式对我们的削藩,我们是一点都不怕的,

因为他把削藩这事儿摆在了明面之上,而且为了争面子,还总喜欢亲自动手,自己领锅。
北约的各路藩王就像当年朱允炆对朱家人那样,被特朗普挨个拎出来放血,

各国领导人就像刘姓王爷们对面吕后那样,内政和私事都只能唯唯诺诺的任由处置。

这个时候,只要我们像朱棣那样,高举反特朗普的旗帜,就会有无数的力量暗中支持我们,

甚至不需要我们自己说什么,美国国内的陈平周勃都来暗中资助我们。

没有这些国际力量的暗中支持,

朱棣的几百亲兵不可能打得过大明压倒性的几十万主力,

汉文帝也不可能被各股明明强于他的力量推着成为共主,
这也是我们前些年“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原因。



因此,特朗普不可怕,我们怕的,是拜登这样刘邦朱元璋式这种老辣的削藩模式,

怕的是在我们周围慢慢扶持起来一批强大的替代者,逐步夺走我们的封地和军队,

等到这些人强大起来后,再由他们来替美国打击我们,届时,我们反抗的时候就很难再找到朋友。



当然,聊这些并不是要用静止的角度看问题,认为特朗普上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特朗普即使侥幸上台,他也不会再是4年前的那个特朗普了,我们也不必对他有什么期待。

政治的不成熟,亲自动手处理政治集团和削藩,是很多初出茅庐的很多英雄,一开始必然会犯的错误。

譬如曹操在削藩兖州集团的时候,兖州大叛乱,曹操差一点被吕布给干掉了,

譬如刘备在削藩丹阳集团的时候,徐州大叛乱,刘备差一点也被吕布给干掉了,

譬如孙策在削藩吴郡集团的时候,吴郡大叛乱,孙策被许贡的门客给干掉了。

这属于缺乏实战经验的菜鸟,第一次搞的时候,经常会犯的错误,

有的人犯了错后直接被踢出历史舞台,那么他就是隋炀帝和朱允炆。

有的人犯过错侥幸活下来,有机会改正,那么他就可以是汉武帝和康熙,

因为,只要是刻骨铭心的吃过削藩错误的亏,这个错误就不会再犯了。

譬如曹操晚年在准备踢掉颍川集团的时候,就选择迁都河北,扶持小儿子曹植与河北集团,跟支持大儿子曹丕的颍川集团去博弈,

譬如刘备晚年在准备踢掉荆州集团的时候,就选择迁都成都,扶持小儿子阿斗与东州集团,跟支持大儿子刘封的荆州集团去博弈,

更不要说孙权了,这位中国传统“制衡”手法的重要理论奠基人,在吸取孙策死亡教训后,就一直躲在后面搞派系的制衡,活到了71岁的高龄。

特朗普在4年前吃了那么大的亏,导致了内部建制派大叛乱,大批的共和党大佬转而支持民主党,大量的美国盟友坚定支持拜登,让他也体验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失败。

因此,我相信,就像曹操、刘备和孙权那样,特朗普如果侥幸从溃败中站起来,这么聪明的人一定会继续教训,就像曹刘孙等人那样,在中后期迅速成熟起来,启用更稳重的削藩策略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5#
 楼主| 发表于 2024-3-1 14:41 | 只看该作者
苹果放弃造车,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原创 小萌王 汤山老王 2024-03-01 11:11 山东

前两天,苹果正式宣布放弃了造车计划,至此,持续了10年的苹果造车计划,正式终结。

苹果的造车计划是2014年正式开始的,曾经被广泛看好,大家都觉得以苹果的实力,定能研发出改变汽车行业的作品,再度上演“iphone时刻”,再不济也是一款性能出色、外观惊艳的产品。

可谁知道,搞了整整十年,苹果愣是连量产车都没拿出来,为什么实力强大的苹果,造车会失败呢?

我将失败的原因,总结为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首先说说内部原因。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反过来说,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一个人、一个组织过去的成功经验和由此获得的收益,往往会逐渐固化为既得利益,从而阻碍更多的进步,这种案例很常见,比如被苹果取代的诺基亚,就是在功能机时代太成功了。

而今天的苹果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它在智能机时代太成功了,阻碍了继续进步。一项改革为什么困难?因为改革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触碰到了既得利益。由于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巨大成功,所以在进入其他行业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拿苹果在智能机时代的成功作为对比。这种对比很可能伤害到苹果及其投资者的利益。

苹果在智能机时代,它的毛利率通常在45%以上,净利润率通常在30%以上。在制造业领域,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作为对比,即使是宝马汽车也只有不到10%的净利润率。从2021到2023,苹果的净利润都在900亿美元以上。净利润多,加上大家看好未来,市盈率也不错,两者结合,等于高市值,苹果的市值常年在两万亿美元以上,还一度达到过三万亿美元。

苹果从资本市场得到了好处,但也要承担坏处,试问,如果你是投资人,你会允许苹果的股价下跌么?不会的。这就使得苹果在进入每一个新领域时,都必须有智能机那样的利润率,包括造车,否则市值会被拖累,股东们不会答应。可是在汽车领域想拿到30%以上的利润率,显然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就要看,苹果高额利润率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垄断性的话语权。

毕竟智能机这个行业都是由苹果定义的,苹果在这里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力,所以能够极力压榨供应商。苹果对供应商的压榨也不是什么秘密,许多供应商都吐槽苹果给的单价往往不高,是没什么钱赚的,给苹果生产就是赚个品牌效应。

除了钱不多,还有各种霸王条款,比如“寄售模式”,也就是你先给我供应零部件,等我把机子卖出去了再给你结账,要是没卖出去就不用结。供应商很不爽但是没有办法,谁让苹果有强势的品牌效应。对供应商的极力压榨,是苹果利润率高的重要一环,这和恒大当然风光的时候对供应商的策略如出一辙。

如果想在造车领域也实现30%的利润率,像智能机领域那样的压榨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汽车领域,形势一切都变了。毕竟你苹果又没有重新定义新能源车,连量产都没有呢,供应商凭什么接受你的压榨。而且汽车和手机相比,有个明显的不同就是供应商的话语权要大得多。

像燃油车时代的博世、新能源时代的宁德时代,很多时候终端品牌甚至都得看他们的脸色,像宁德时代,过去这两年还一直被终端品牌抱怨价格太高。比如2022年的时候,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炮轰宁德时代,称“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60%,我们现在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可见新能源产业链中,核心供应商的话语权是很强的,而苹果如果造车,势必要大幅度压低给供应商的价格,让“宁德时代们”反过来给苹果打工,以提高利润率,但是人家怎么可能接受?所以苹果造车,不是要去考虑能不能造得出来,还要去考虑,以怎样的成本制造,毕竟他要的不是车,而是车给他带来的利润。

我们接下来说说苹果停止造车的外部原因。

前段时间,奔驰的CEO宣布,不再计划2030年前在主要销售市场实现全面的电动化转型,也就是奔驰放缓了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奔驰的表态实际上是一个缩影,很可能意味着过去这么多年,激进的汽车行业电动化推进,要缓一缓了。油车和混动在未来将依旧是主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俄乌冲突的深远影响。俄乌冲突,绝不仅仅是影响了刚开始欧洲的能源价格,这个影响主要是意识和观念上的。在俄乌战争之前,欧盟对于环保是十分激进的,比如在汽车领域,2021年7月时欧盟提出,要从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理由是燃油车贡献了16%的碳排放,太不环保了。在这种压力下,欧盟的车企纷纷提出要在2030年左右实现电动化转型。但是俄乌战争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俄乌战争严重打击了欧洲的经济,除了引得资本严重外流,还导致了严重的去工业化倾向,比如德国的制造业,虽然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带来了通胀,使得德国制造业吃下了不错的利润,进行了扩张。但从2022年7月起,德国的制造业pmi指数就低于50了,pmi指数低于50等于制造业萎缩,数字越低萎缩越厉害。最夸张的2023年7月,甚至只有38.6,疫情期间都没这么糟糕。直到今天都没涨回45。

而德国制造业里,传统燃油车恰恰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直接关系着数百万德国人的饭碗,还是高薪饭碗。作为欧盟最白左的国家,德国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是要环保还是先保饭碗,饭都吃不饱谁会关心环保。所以德国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兴趣,已经大为削弱,肯定是选择先保饭碗,保住数百万燃油车的上下游就业,再谈其他,连带着许多欧洲国家也受到了影响。到今天,可以说欧盟已经实质性放弃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计划。

而在美国那边,也有一个声音说要打击电动车,力挺燃油车,他就是特朗普。特朗普一贯认为,在电动化转型中美国没有优势,既然没有优势不如干脆不转,偏偏今年美国大选,特朗普有很高的几率上台。总的来说,就是美国和欧盟未来的氛围都有可能对电动车不利。

苹果如果造车,它只能走电动车道路,也只有电动车才有市场空间,而燃油车和混动,苹果既没有技术,对手也竖起了高高的专利壁垒,苹果进去也啃不动,所以它只能造电动车。如果大环境有利于电动车,苹果还可能造车,可是未来摆明了不利,造车计划就蒙上了一层阴影,万一被欧盟和特朗普混合双打,一切就都打水漂了,那还不如早点退出。

当然,没有欧美汽车市场,苹果也并非没有市场空间,理论上中国的汽车市场很大,光是纯电每年都有600万辆以上,苹果只要拿下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活下来。可现实是,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已经杀成了血海,无论是燃油、混动还是纯电,大家都到了拼刺刀的阶段,价格战一轮接着一轮,不管是高中低端,都盘踞了许多对手,能留给苹果的市场空间,还能有多少?

你可能会问,苹果能不能像特斯拉那样?不可能,特斯拉和中国的汽车产业链是深度绑定的,特斯拉在华销售的车国产化率在98%以上,不在华销售的车,也大量采用中国供应商。

做电动汽车,不去拥抱中国的供应链,基本上不可能,强如特斯拉,也无法做到。特斯拉没加入中国产业链之前,产生严重受限,订单拖半年以上,持续亏损,股价跌到谷底。直到加入中国产业链才发生逆转,高兴的让马斯克在中国跳舞。

这就是美国产业链现状,你们认为这样产业链能支持苹果造车吗?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苹果已经无法复制智能手机时代,用技术换取中国的市场,对供应链整合管理的主导和控制地位。退一步讲,即便苹果愿意利用中国的供应链,在美国设立整车厂,采用中国产业链零件,那美国的补贴法案等等对苹果全部失效,苹果将失去政治支持。如果苹果在中国设厂,采用全中国产业链,美国政界会允许美国从中国大量进口汽车吗?

众所周知,苹果这几年一直在推动“果链”外移,试图减少中国在“果链”上的占比,最新的iphone 15 pro Max,中国零部件按价值来算,占比已经低于5%。要大幅增加中国的国产化率,等于和苹果过去几年的战略背道而驰,别说98%,9.8%都未必乐意。

所以苹果的造车之路,实际上是一条死路,不如及时退出,押注生成式Ai,让自己成为纯粹的Ai概念股,更划算一些。股市炒题材这个习惯,全球都是一样。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苹果退出造车这件事背后,对中国来说看似是一件好事,但也不全是好事,因为苹果的退出摆明了是一个趋势的缩影,这个缩影就是:欧美搞碳中和搞不下去了,很可能会直接掀了新能源市场的桌子。而中国偏偏在过去十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碳中和转型,且成效显著,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

如果别人都不玩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个巨大的问题。日本之所以推行氢能源汽车失败,关键就在于氢能源车只有日本玩,别人都不玩,没有更多人来参与的产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就汽车行业来说,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出现,中国至少需要做两点准备:

一是捆绑,比如绑住特斯拉,这个美国电动车的独苗,特斯拉不能倒,还有和欧洲的大众也要做捆绑,大众的电动化转型成果是不错的,ID系列的销量在中国市场也能打。

二是暂缓转型,不要过于激进地电动化,虽然汽车如果想实现自动驾驶,理论上是必须电动化,但起码现阶段完全的自动驾驶还不现实,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完全电动化,应该多条腿走路,电车要发展,混动也要发展,燃油车也要保留一部分。

多点开花,多条腿走路,不管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明智之举。

论研发实力,苹果的研发实力显然不会比小米差,毕竟对苹果亦步亦趋的雷军都实现了造车,究其根本,还是中美之间的汽车产业乃至制造业的强弱格局,决定了苹果造车业务的停止。

遗憾的是,大众曾经非常好奇基于苹果的产品哲学会做出一台什么样的车,现在看来这样的好奇只会永远停留在想象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7 10:28 | 只看该作者
送到火葬场才肯退休,难怪当当不行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声道 ,作者三娘在此

导读:就在电商大战再次重启硝烟之际,古早的图书电商当当网的创始人俞渝的一则发言,引发了关注。
来源:声道
就在电商大战再次重启硝烟之际,古早的图书电商当当网的创始人俞渝的一则发言,引发了关注。

在2月21日举办的202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她力量”分论坛上,当当执行董事兼创始人俞渝在被论坛主持人问到何时会退休时,俞渝回答,她心目中没有退休的年龄,“我认为我的退休年龄可能会在去往火葬场的路上,我今年59岁,假如一定要用退休的概念去总结,我认为我们要好好地体会和欣赏,现在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工作好几十年。”

这些年来,当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从最早的中国电商老二、老三变成了如今最边缘的可有可无的站位,俞渝李国庆这对怨偶不断地折腾,可以说是充分证明了一个歇后语——成也萧何败萧何。

此前我曾经以为,主要是由于李国庆的折腾才导致当当的沦落,但如今来看,一个巴掌拍不响。

当然,这里完全没有歧视女性企业家的意思。董明珠尚且在不断试图为公司注入年轻的血液——尽管可能从当下看收效未必如其心意。但女主掌权的当当,看起来要更危险一些。

当一家公司的老大决定“不死不休”的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仅意味着这家公司从决策层开始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充满了老人味,也代表着这家公司内部的年轻人,天花板将是极为明显的。

01

电商


互联网世界一日千里,而当当的衰落并非自今日开始。如果你去问这届00后,恐怕许多都不知道当当这家网站的存在了。

1999年,中国电商普遍被认为是电商元年。当当网同样也是在当年成立,尽管不是中国诞生最早的电商平台,但绝对能称为第一批,那些年的当当,稳稳站在了风口上。


从搭建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始,李国庆一路进击,带领当当进入了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就大涨80%多,一时风光无两。

2004年,亚马逊提出要以1.5亿美元收购当当70%到90%的股份,并表示“1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都可以谈”。那时当当一年的销售额才1亿人民币。

但当当不肯接受控股。李国庆后来回忆道:“俞渝兴奋地在厨房里来回走,我们很纠结。后来我决定不卖,想着再做三四年以三四亿美金再卖给亚马逊。”

后来的发展进程中,每次融资,只要低于50%的控股权,夫妻俩就跳脚把人赶出门外。宁可不融资错过发展时机,也不愿意稀释股权。

这种强烈的控制和偏执还体现在了很多方面。比如此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当当网起先主营图书业务,当百货、3C、服装等品类已占据电商主流时,当当仍未提起重视,抢占市场份额,俞渝战略上的收缩导致当当失去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增长机遇。”

2007至2008年,当当开始尝试转行,在拥有多年顾客消费习惯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并未对战略进行实质性的转变,仍以低单价的图书为主要收入来源,错失了从专业电商门户,转为综合网上商城的机会。

当当成为中国图书电商老大的那年,李国庆拉着当年还是好友的刘强东在北大西门喝酒;情到深处,还和凡客的陈年一起来了个三方之约:“你在海龙做3C,我在书店街做图书,陈年在凡客卖背心,我们一起干马云!”

如今的江湖,不光没有李国庆的位置,也没有当当的位置了。即便是刘强东也危机感重重,甚至就连马云的阿里巴巴,也被80后的黄峥所创立的拼多多超越。

江山代有才人出。还想着要“不死不休”的俞渝,不知道如何看待当下的电商格局?

02

控制


其实,李国庆很早之前曾经对公开表示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结束夫妻店治理。”可见他已经看到当当治理进程中决策过于私人化、集中化的弊病。

夫妻双方的势力范围尽管进行了划分和界定,但有些问题上,员工除了要考虑业绩更要考虑两个老板的关系,这给员工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更为重要的是,战略的连续失误使得当当在电商和资本市场中接连败退。2016年9月,当当从纽约交易所退市,成为一家私人控股的电子商务企业,市值不及上市时的四分之一。

私有化使李国庆夫妇掌握了更多的权利,这种程度的集权制,使当当外部智囊或者团队里面的战略分析难以形成。但最大的恶果是,当当进入了一个更加封闭、更加集中的时代。

而李国庆夫妇二者之间的争议,也在外敌消失之后爆发了。
在2018-2019年期间,当当尽管业绩不佳,但瓜之大、之猛烈,在商业界只有刘强东的明州事件可以相提并论。随着高管“逼宫”李国庆、抢夺公章、夫妻二人自爆家事等一系列奇葩闹剧的发生,当当也进入了大震荡时期。而这期间,恰恰是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
图片
图片

在当当网的历史上,并不乏资本对其的垂涎。只是在最需要资本的时候,李国庆夫妇执拗于股权,一次又一次选择拒绝。

当然,这二位对资本可能造成的伤痕由来已久。

早在2003年,由于李国庆夫妇对公司控制权的牢牢把控,成功化解了2003年与IDG的期权分歧,避免了王志东离开新浪、王骏涛离开 8848的创始人悲剧。

不过,与此同时,这或许也成为了他们对于股权换融资这件事情的超级谨慎的态度。也正因此,彼时就有电商人士评价称,“在那个时代,当当没落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

但从后来一系列资本运作却不断出现反复来看,与其说是对过去有心理障碍,不如说是根深蒂固的对控制权的执著。

当当网前副总裁高翔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当网走到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肯定是管理者的能力和机制问题。”

有一家自媒体曾经这样评价俞渝,“俞渝的很多决策给人一种利己主义感觉,并不是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出发。同时,俞渝也缺乏发现‘浪潮’的眼睛,只知道安于现状,这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落后时代。

吴军在记录当代科技公司史的《浪潮之巅》中曾经这样写道——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而能否看清“浪潮”,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胸怀与格局。

许多人说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机遇有关系。但显然不止如此,企业家能否看清时势、顺应规律,才是企业穿越周期的真正钥匙所在。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3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11: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世界其实是个草台班子


原创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11-28 23:04 发表于北京

最近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总让人不由得问,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所知的“阴谋”?要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种种离谱的事情。
但或许,世界本就是这样的,无论看起来多么光鲜组织,越是深入接触就越有草台班子的感觉,因为无论什么组织终究是人组成的,而大多数人本就差不多,只不过机缘、背景、时机乃至出生早晚、地区不同,有了种种差异。
就像现在很火爆的大厂,当年刚开始招聘的时候,很多是找不到工作迫不得已才去,虽然经过更多历练,有了更大成长,但站在刚开始的时刻,他们是最优秀的一批吗?显然不是。
确实存在无论从工作能力、思维、意志等各方面都强的精英人群,也存在完全由精英组成的团体或组织,这些人的工作就像艺术一样,充满着节奏感,如果有幸与他们一起工作,会有一种极其畅快的感觉,就像相信自己一样相信伙伴们,前提是自己也值得被信任。
小镇自己就曾在这样的一个团队,几乎每个人都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善于解决问题,头脑清晰、士气高昂、自我驱动和责任感很强,别看好像已经达到极限了,但就算工作在短期内增加两三倍,仍然能够运转下来。
但这样的团队,就算在一个大国、一个大机构又能有几个?大多数团队,也不过是少量精英带着多数不那么精英的同事,能不拖后腿就很不错了。
这很正常,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太多节点需要精英去承担,但精英数量有限,一个真正的精英,完全可以找到一个让自己很舒服的位置,于是其他地方就没那么强了。
一家十几人的小公司,往往就靠老板一个人,老板如果不拼命,这家公司大概率要死;
一家几百人的中等公司,能称得上骨干的可能也就几个人、十几个人,甚至舍不得抽调几个人单独组成小团队,每一个人都得照看一方;
一家几千人的大公司,才有能力抽调少数精英组成一个全精英团队,去负责最关键最核心的事情,也包括各级政府,比如常说的两办,往往是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不如此根本无法承担繁重复杂的工作压力;
哪怕到了几万人的级别,哪怕是基本门槛,能有十分之一精英也就很了不起了,最终还是只能形成少数全精英团队用于攻坚克难,再把剩下的精英打散到各个团队,好歹差不多。
继续放大到几十万、几百万乃至国家级别,道理是一样的。
图片

说个直白的例子。前天刚进行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申论暂且放一边,申论易学难精的,很容易就能达到60分以上水平,到了70分以后再想提高也没那么容易,能够考上的人,一定是在行政能力测试上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
而行测,每一道题都算不上难,基本上也就是高一、高二水平。但是题量极大,今年的行测,需要在120分钟内完成135道题目,而且扣去其他消耗的时间,每道题花费时间平均只有50秒,还要阅读几十页的材料。
考验的是综合能力,快速理解、敏捷思考、心理素质以及取舍。能够在行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就说明基础能力在同龄人中已经在平均水平以上,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300万,已经足以做一个大致判断。
但就算是经过行测、申论以及面试,还有后面的体检、政审等全方位考核,成功成为一名公务员的,组成的团队,照样被骂水平不行,看起来仍然是草台班子。
被大家认为应该很厉害的部委公务员,说白了还是距离产生美,真要经常接触的,照样会发现,多数还是普通人,照样上当受骗,照样有人思维不清、做事情丢三落四、说话都词不达意,只不过靠谱点比例高一点,下限和上限都更高一点罢了。
中国这种从十几亿人口基础上产生的都如此,其他国家只会更差,包括美国也一样。
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老牌发达国家、一度被神话的日本。
这几年日本金融系统故障不断,2个月前更是发生了十几家银行之间汇款系统崩溃的大问题,各个银行只能本地化运行,导致大量日本人工资到账延后,这对于很多月光、日光族来说,影响极大,至于企业更别提了。
最严重的是,这次修复整整用了两天时间。不过幸亏是在日本,责任方只需要鞠躬道歉就结束了。
为什么问题屡屡发生,更是发生了影响全国的事故?
原因很简单:日本央行使用的系统竟然仍是1973年的系统,使用的语言Cobol是一个1953年发明的语言,已经几乎没多少人懂,这就导致几十年来日本一直在勉强维持,始终没有对系统进行升级,连续大事故之后,日本央行下定决心,要把陈旧的Cobol升级到稍微新点的语言,但这一计划准备要在10年后才完成,而且大概率延期。
那么现在看也不是最新的语言架构,等完成仍然落后于时代。
图片
类似的问题在日本普遍存在,这才是日本国内企业很难搞二维码、手机支付等我们习以为常的创新、而日本国内往来仍然高度依赖纸质和传真机的原因。
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半个脚迈进了智能时代,而日本的国家基础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日本,美国现在一些国家级系统仍然采用Cobol这类古老语言架构。
当然好处是在日本从事IT类工作很稳定,不必担心更新换代被淘汰。
为什么不更新呢?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这个世界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个勉强维持的草台班子,甚至能够勉强维持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就像全世界这么多国家,能够挣扎下的已经不错了,更多的就看着短期利益,对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获得的更丰厚的长期利益视若不见。比如缅甸军政府,中老铁路开通后,越南非常积极主动到中国走动,希望加速中越铁路建设,而缅甸军政府眼里就盯着电诈这点小钱,结果呢?
图片
中国政府向来不干涉他国内政,缅甸军政府和昂山素季以及民地武之间的矛盾都是缅甸内政,只要不影响中国利益,一切贸易往来照旧,但缅甸军政府不但对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铁路、管道、港口等建设不感兴趣,还为了一点小钱严重损害中国利益。
想明白了大多数是草台班子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个例子是国内,本月继双11期间阿里云系统崩溃之后,昨晚到今天中午,滴滴全国系统崩溃,而且滴滴用了12个小时仍然没有完全恢复。
图片

双11对阿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网约车领域竞争极为激烈,如此长时间的系统崩溃,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几亿的营业收入。有很多人因为系统崩溃,大晚上被寒风吹着打不到车,早高峰迟到了影响了全勤,而且这次系统崩溃并不是不能使用这么简单,还出现了定位漂移、计费故障等问题,影响很大。
虽然说高德等友商在滴滴崩溃后获利,但也别高兴的太早,类似的问题都差不多,只不过看谁倒霉先暴雷罢了。
看起来光鲜的互联网大厂们,其实也逃不过“草台班子”的宿命。国内竞争激烈,初创时期的大厂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开创初期人才素质水平远比不上壮大之后,所以当年的底层架构求得就是快,能跑起来就行,但能够抗住1千、1万用户量级的系统,远远无法适应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亿用户的要求,否则12306系统开发就不会这么难。
这就导致,所有的大厂都欠了技术债,在最底层的ICT基础设施(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上存在欠账,但这些底层基础设施,属于不赚钱只花钱的部门,正常运转的时候不被重视,一碰到裁员就总被压任务,申请经费升级ICT系统,又往往被打回。
比如某手机品牌自制的手机操作系统,有一代问题极多,甚至影响到手机销售,归结其原因,很大程度于自制手机系统没有直接收益,负责团队被边缘化导致的。
而当运营多年、用户数达到几千万上亿以后,哪有这么容易调整,海量的数据堆积,补丁压补丁,留存了不知道多少只有当年经手的当事人才知道的故事,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带来十个、百个问题,于是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互联网大厂,维持这一座“程序屎山”的,可能就是某几个人每天或者定期备份、重启、清理下存储数据空间,干的久了写个脚本自动运行。
图片
但一旦这个人不在了,比如被裁了,很大可能无法交接到这么细的地方,那么数据库满了、连带出现不可知问题,于是系统就崩了,关键一时半会还查不到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这次滴滴还没有公布因为什么原因,但崩溃的程度令人咋舌,不仅是APP崩溃,就连公司的内网和公司内部通讯系统也崩溃了,连人都找不到。
小镇以前也没想到如此离谱,直到前两年碰到一位某企业技术负责人,这家企业虽然规模不算大,但用户数也达到几亿规模,而且活跃度很高。
这家公司对外说的挺好,能够利用数据做啥啥,特别智能化,于是就牵线联系了某研究机构利用他们的极少量数据做些研究,结果大开眼界,在这家公司CEO已经批准支持的情况下,很小很小的一些数据竟然一个月都拿不出来,一度以为是抗拒工作,后来百般解释后才知道,当初的架构太简单,后来一直打补丁没敢升级优化,海量数据沉在数据库里,知道这些数据在,但就是找不出来。
在过去互联网红火的时候,其实还好,那时候各公司人手极为充足,有非常大的冗余应对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但随着追求现金流,开始“减员增效”,每个环节都在压缩人员,一个环节少几个人还好,但是很多环节都开始缺人之后,系统失控的可能就大增。
这些问题其实都知道,但就是长期放在那里,除了利益考虑和侥幸心理,说白了,那些光鲜亮丽的组织,实际上也没那么强大。
更多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最近某特别意气风发的超级平台,内部搞火灾消防演练,竟然工卡系统故障了,一大堆人挤在门口出不去,也幸亏是演练,如果真的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互联网行业毕竟太新了,迭代又快,又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关注度高,这类问题更加突出。
今天这篇主要是举例子,破破大机构光鲜的神话,各行各业都差不多,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别人能干的自己努力之后凭什么不行。
想说的是这句话:
相信自己,持续而又微小的努力,任何人跟那些光鲜亮丽的本质差距并非不可企及,虽然个人努力之外也需要天时地利,但做好自己,以待良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34 , Processed in 0.2431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