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446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拉动内需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2 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博弈乃至脱钩,必将促使大陆走向内需为主的市场模式,带动发展中国家融入以中国为主体的内外循环中,从而为百年变局奠定坚实基础。

内需市场的建立,必须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和利益圈子,引入新的监管思路,摒弃完全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动摇官僚资本的利益基础。

真正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打击腐败,整治官民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平、发展将水到渠成,打败美帝霸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6-2 10:52 | 只看该作者
淄博爆火后房东狂涨租金,政府反手压制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3-06-01 23:44 发表于湖北

今年5月份全国最火的城市就是淄博了,火爆全网,大量的游客涌入淄博去品尝烧烤。

淄博烧烤之所以能爆火的原因我之前也和大家说过了,不是因为淄博人把烧烤做成了全国极致的美味,而是因为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淄博烧烤做到了全国极致的平价和良心。
让一个小贩不缺斤少两很容易,让一整个城市没有一个小贩缺斤少两那就难上加难了。
淄博八大局,平价的淄博城里最平价的地方,因为这地方多年来就是淄博人的平价菜市场,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整个淄博平价烧烤最红火的地方。
今年5月的时候淄博八大局火到了有旅游团的导游带着游客来吃烧烤的程度,游客量爆炸到瘫痪,一个菜市场活生生的被搞成了5A级景区。
图片
生意好成这样,日进斗金,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没错你猜对了,看到商户赚钱速度暴增后,房东要涨价了。
5月还没过,就有八大局的房东提出要涨价,而且是租金暴涨。
据商户自述,自己本来也做好房东涨价的准备了,但房东不仅提出了一个高额的租金之后还要接着提,甚至后面压根都不谈租金了,直接要赶商户出门,必须走。
因为房东打听到如果直接把商户赶走,自己直接把店铺转让就可以获得15万的转让收入,然后还可以获高额租金。
太多钱了,房东眼红了,所以无论多少租金都不和商户谈了,铁了心要赶商户走人,且不准商户转让店铺,商户临被赶走前贴的转让告示只存在了一天就被房东撕掉了。
图片
如果房东只要赶商户走就可以凭空获得15万,并且后面还能收到高额租金,那好像随便谁来当这个房东都会这么做啊。
虽然房东的这种做法很气人,但换位思考,绝大多数人和这个房东互换处境,都很难忍不住这么做。
而且房子是属于房东的,受法律保护,只要房东按合同办事那就没人能说他什么,哪怕把商户赶走也是房东的权利,只能说八大局的爆红远远超过了以前签约时所有人的预计,商户和房东都没料到八大局有朝一日能那么火。
按市场经济,八大局爆红后房东狂涨租金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有的是人带着现金排队上门求个铺子。
缴纳高额租金后的商户,为保证自己的利润就要被迫涨价,然后平价良心烧烤就会不复存在,这是大多数城市的剧本。
没人能够阻止,每一步都是合情合理甚至合法的,市场经济会自动对租金进行调节。
但这一现象会伤害淄博平价良心烧烤的口碑,进而伤害到淄博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是肥了极少部分的房东。
淄博能红成这样是全体淄博人民的努力,房东只是命好以前恰好把商铺买在了这里而已,没道理所有果实被他们席卷一空,以损害全淄博人民的利益为代价。
这一现象有损于淄博市政府的施政大纲,所以必须要管起来。
淄博市政府的施政大纲是什么?
淄博市书记马晓磊共提出了几点施政大纲,分别是:
1.“谁敢破坏淄博烧烤的口碑,就砸谁的饭碗!”
2.“谁若影响外地游客的心情,那就得改进,做这些不管什么条条框框。”
3.“我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的是自己的老百姓!”
4.“是不是文明城市,这都无所谓。”
淄博爆火后八大局房东立即大幅提升房租这件事,违反了马书记施政方针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并触发了第三条。
所以这件事淄博市必须要管起来,要是放任所有房东都涨价,那淄博烧烤的口碑和营商环境很快就没有了。
不过这件事很难管,因为房子是房东的,房东当然有涨价的权利。而政府不能强行限制房东调节租金的权利,因为这违反市场经济原则,而市场经济为我国的基础制度,是不容违反的。
所以淄博市需要在不违反市场经济的原则下,解决房东涨价这件事。
解决方案很快出台了,淄博市拿出了马书记提出的第四条施政大纲。
只要不在乎是不是文明城市,其实这事不难解决。
房东不是要涨价么,按市场经济原则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增加商铺供应,那就增加商铺供应呗。
淄博市政府直接在八大局的大门口给商户划出了专门摆摊的位置,总共60户,连桌子都由市政府提供 ,商户们每天缴纳20元卫生费就可以了,直接沉重打击了八大局房东要涨价的气焰。
图片
当然仅仅60户是肯定不够用的,只能临时应急,所以淄博市政府还在紧急修建其他的烧烤城,给商户提供足够多的铺位。
按市场经济,只要你的供应量足够多,价格就肯定可以压的下去。
只要租金压下去了,商户的运营成本就控制住了,那淄博平价良心烧烤的口碑就可以继续维持下去。
这就是淄博市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确实好用,很省心,但也不能简单的依赖市场经济,必要的干涉和调节对人民群众是很有好处的,本身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坐视房东涨价这是市场经济,淄博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紧急扩大商铺供应平抑租金这也是市场经济。
这样做会影响淄博市文明城市的评定,但马书记说了他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淄博市的老百姓。
到底谁在维护淄博的营商环境,谁在破坏淄博的营商环境,已经一目了然了。
图片
这种以民生为本的解决方案和淄博市政府近期的一贯执政作风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淄博之所以能红的根本原因,所以淄博市政府做出把八大局门口的空地划出来给商户用这种反应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每年的五一全国的景区都要大涨价,景区涨价住宿涨价吃饭涨价,总之什么都要贵上天。
今年大量的游客涌入淄博,短期内供需失衡,按纯粹的市场规律原则那就应该立刻大涨价来实现供需平衡。
但淄博不。
淄博市政府翻了翻法律法规,发现在市场经济之外,政府是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哄抬物价的商户给与处罚的。
2023年4月23日,淄博市政府对全市所有宾馆的客房价格进行了涨幅控制,明确规定以3月1日至31日宾馆酒店各类型客房平均实际成交价格为基准,上浮价格必须控制在50%以内,涨幅超过这个限定值按哄抬价格予以查处。
当时已经有很多游客在淄博定了五一的房,甚至连款都提前付了。
对这些已经提前付款的客户怎么处理?
答案是退款,把涨幅限定值之上的款项都退回去。
江苏苏州的周先生打算五一期间带家人去淄博玩,预定了一晚1341的酒店,钱已付。
4月25日晚周先生接到酒店电话,被通知只用付735元就可以了,多的钱酒店马上打到他账上。
还有一位网友发文称自己预定的淄博1000多一晚上的希尔顿酒店,被电话通知改为571元一晚,多付的钱原路退回。
图片
五一期间酒店涨价太常见了,酒店降价到处打电话退费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但淄博市政府的规定没啥问题啊,以3月份均价为基准上涨50%为限,也不是没让你涨价,只是别涨太多去割游客韭菜,这难道不是很合理的政策么。
为应对五一暴涨的游客量,让游客能留下个好印象,淄博市紧急修路,花3天时间把八大局附近坑坑洼洼的路给修复了。
淄博确实穷,财政不足,但这个钱还是舍得花的。
图片
除此之外淄博市还公布了五一期间的八大规定,分别是:
一、党政机关全员不放假,充当服务志愿者。
二、酒店价格过高的统一降价,并且价格维持到5月底。
三、大量私家车主自愿免费接送外地旅客。
四、交警看到外地车辆违章停车,只通知,不开罚单。
五、特警自备马扎,在烧烤期间为外地游客保驾护航。
六、交警警车开道,引导外地游客进淄赶烤。
七、所有营运单位商家,出租车等不得出现宰客行为,一旦发现立即停运或关门。
八、城管帮着商家摆摊。
这八大规定其实很奇怪,并不符合很多条条框框,但拿来应对突然爆红后大量涌入淄博的巨大游客量简直太适合不过了。
淄博承载力有限,突然涌入的游客量实在太多,短期内硬件设施那是变都变不出来的,新烧烤城修的再简单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修出来的,总归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但外地游客的体验感必须拉满,硬件不够那就上软件,全体淄博人所有的导向中心全部围绕为游客服务进行。
马书记发话了,说“谁若影响外地游客的心情,那就得改进,做这些不管什么条条框框。”
所以就不管什么条条框框了,八大规定全部围绕让外地游客心情最好为原则进行出发,先把这个五一顶过去再说。
整个5月淄博的所有政策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打碎了很多条条框框,但其实都牢牢限定在服务外地游客,带动淄博经济,促进临淄百姓致富这一新的“条条框框”里进行。
这样的政府听闻八大局房东涨价后,第一反应就是在八大局门口划地盘给商户摆地摊来压租金水平简直再正常不过了,符合对淄博市政府的“刻板印象”。
因此有些事是羡慕不来的,活该淄博老百姓发财啊。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6-2 15: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房地产不行了,今后该靠啥?


原创 九边 九边 2023-06-02 08:23 发表于北京

上篇文章发出去反响很好,咱们继续意识流一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至于买房决策,大家千万别听信我一家之言,多看看各方的说法,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而且之前在全世界都发生过的一种情况是,有的国家整个国家的房地产都不行了,可是局部地区依旧在逆势上涨,所以千万不要试图以全盖偏。

首先得跟大家说说如果房地产不行了,到底会是什么样。

可能有小伙伴立刻想出来一种末日景色,房子白给都没人要,房企倒闭,市场一片萧条。

现实里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现实里,一般会出现的情况是房企打折促销,越是边缘的城市打折力度越大,直到暴利行业逐步变成微利行业。由于房企赚不到啥钱,大量从业者开始转行。

大家可能要说了,这不就是这几年正在发生的事吗?

对的,这几年国家在搞“弃量保价”,也就是很多城市,比如惠州,政府为了保住地价,不让房地产商降价出售,高价位运行必然的结果就是成交量上不去。

叠加“三道红线”,房企已经破产了一大堆,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走下坡路已经好几年了。

现在只是到了一个关口,也就是政府是否同意房企搞浮动房价。

我估计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浮动房价,因为死扛着房价不降,那成交量就出问题,没了成交量,最后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只能是放开管制,让房地产商跟卖西瓜似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价格。

一旦开始了动态调整价格,并不是瞬间就跌得不成样了,现实世界里的运行规律往往长"K线"那个模样。先降一截,大家冲进去买,第一阶梯的房价初步形成。

但是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年轻人是越来越少的,再过一段时间新房又要卖了,可是购买力不够,继续降,然后跟股票似的,一直在长期下跌。

而且时间长了,老百姓也接纳了这种变化,就跟你买了一台电脑或者一辆汽车,不指望它过几年想要卖的时候还能涨一样。

你说不对啊,有些车确实可以涨。是的,不过那种车往往代表的是稀缺性,本身就很贵。也就是说,极少数的房子确实能维持住价格,不过这类房子本身非常贵,和大部分人没关系,就跟北京西城区的房子升值前景不错,但是绝大部分人并没多少关系一样。

不出意外的话,大家慢慢会接纳一个现实,绝大部分房地产会失去金融属性,没法再升值,买房如买车,买了就贬值。这种情况下,大家也不囤了,你们见过有谁会屯电视吗?

当然了,不囤不代表不会改善,毕竟电视用几年也会换个大的。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会不断走弱,但是死不了。

也有人会去追那些非常贵的能保值的,但是代价就是那些房子巨贵无比,而且关键是维持成本非常高,物业可能比很多普通人的工资都高。这个没瞎说,北京的很多平层,还不是特别离谱的豪宅,一年小区物业,停车场管理费,能源费(好小区很多是恒温系统,夏天不用装空调,冬天没暖气,但是全年恒温),一年算下来七八万,小区绿地跟公园似的,使劲吸引其他有钱人过去买,啥都好,唯一的毛病是贵得离谱。

也就是说,房地产将来不行了,并不是这个行业彻底没了,大家也会买房,但是不像前些年那么发疯。地产行业大幅缩水后,变得跟彩电行业一样,规模不小,但是也不至于变成整个社会经济的唯一核心。

现在想想,“房住不炒”这个说法非常有道理。

现实里大部分“炒房”的人并不是真的想炒,而是过去几十年房地产的单边增长,导致很多人有了“房价永远涨”的执念。于是有钱就买房。这种情况下,很多富人大规模囤积房子。那些人囤积的时候甚至没去想这些房子将来干啥,反正就是要屯着,有钱就买,买了抵押去继续买。

于是房子一直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就得涨价,进一步证明房子确实是最保值的投资。

但是为啥这几年大家开始怀疑房子的保值性了?因为2017年之后国家从贷款层面在使劲压房价,绝大部分地区房价不但不涨,甚至在降,于是动摇了这种观念。

多说一句,房地产主要是个“信贷”问题,如果银行卡住不随便往外贷款,房地产立竿见影就不行了。这也是为啥历次房地产调控,基本都是从银行下手,比如“认房认贷”政策一出,立竿见影。

今后如果房子跟车一样,成了正常的消费品,绝大部分人也就不屯那玩意了。现实里也是这样的,这两年北京的房子价格一直在阴跌,导致今年挂牌量激增。

不仅北京挂牌量激增,现在全国都差不多,之前屯了很多套的人终于觉得再不出手就来不及了。

国家为啥要压呢?也是明摆着的,如果一直涨,会向市场传递错误信号,所有人啥也不消费使劲买房,房地产相关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其他行业干啥啥不行。关键是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越来越多,风险也就逆天了,直到有一天房地产扛不住经济规律掉头向下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财富会爆发出一个绚丽的大烟花,银行也跟着崩了。

也就是说,最近这六年政府使劲压房价,已经让很多囤房的人心灰意冷,开始把手里的房子抛掉,他们这种行为进一步导致各地的房价最近几年半死不死。不过客观上银行如今安全了很多,这几年贷出去的款都是有偿还能力的。当然了,这种偿还能力说的是他们有正经工作,如果工作没了,那偿还能力也够呛。

这个意义上讲,倒也不一定是国家不想救房价,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如果继续让老百姓上杠杆救房地产,那风险可就转给银行了,到时候可能房地产和银行都救不了。所以我倾向于今后也就这样了,国家继续搞“房住不炒”,对房地产既不打压,也不救,顺其自然吧。

说到这里,就有人问了,如果中国人不买房,老百姓的钱去哪呢?

我一直挺奇怪这些人难道真的就这么缺乏生活常识吗?老百姓有了钱,不知道该往哪花?一个月下几次馆子?每年带孩子出去玩几次?Switch有了吗?各种名牌衣服买了没?PS5呢?为啥不像美国父母一样,送成年的孩子一辆车呢?五星级酒店试过了吗?飞机坐过了吗?

反正我大学毕业前,除了下馆子,其他的一个都没干过。

而且大家知道吧,世界上可能只有中国有个“原切牛排”的说法。因为大家一般说起来,牛排就是牛排,咋还有“原切不原切”?确实有,有很多商家把鸭肉和硅胶混在一起,做出来了拼接牛排。为啥会有这么个东西呢?便宜啊。大家去看看,那些便宜的明显不正常的,往往也是卖得最好的,大概率就是这种。

我为啥说这个事呢?因为去年公司招了个新员工,他拿到工资后,去公司外边那个很贵的西餐厅吃牛排,才发现自己吃的一直是拼接的。

他的条件不太好,但是绝对在中国不算差的,你想想中国有多少人其实根本没吃过真牛排。

所以说“中国人的钱花到哪”,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消费掉啊,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提高家人的水准,去体验这个世界,别在死前才发现自己白来了这个世界一趟,啥也没体验过。

而且,钱,其实就是选票。

你花出去的每一毛钱,都是对这个世界的投票。前些年中国人使劲买房,催生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产业。

全世界宅男们的使劲用钱投票,催生出了英伟达万亿市值。我知道英伟达最近过万亿是因为AI,不过他前期研发投入几乎都是靠游戏。

之前培训行业被锤之前,家长们疯狂花钱,在学校之外又搞出来了巨大无比的一个影子教育系统。多说一句,国家锤烂这个校外培训很多人颇有微词,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将来专门开一篇给大家讲讲。

今后完全可以把钱花去干别的,比如投去餐饮行业,多吃点好的。

或者好好玩游戏,支持下我们的游戏产业。说起游戏,很多人第一反应玩物丧志,其实并不是。

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工作时间越来越少,游戏和社交时间越来越多”,而且更大的一个趋势是,“在现实里待得越来越短,在虚拟待的时间越来越长”。

事实上“玩虚拟”一直都是贵族行为,在古代只有贵族和有钱人玩点“琴棋书画”这类没啥用的娱乐活动,穷人的娱乐就是一年只能看几次戏班子,甚至谁家死了人,对于村里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娱乐的契机,大家全部放下手里的活跑去看。

越发展,这种娱乐活动的门槛越来越低,并且向下层开放。

同样的道理,还可以给旅游投票,今后越来越多淄博那样的城市。大家出去玩,也不用再担心宰客什么的。

我们总说产业升级,升级并不只是芯片,还有更多领域。比如花少量的钱,就能体会到高质量的旅游。或者从不按摩,现在每周去一次。钱投入了这些领域,自然会有更多岗位产生。

最后还有那个聊烂了的话题,你买了房,是一次性消费,毕竟没人会再去研发水泥什么的。但是你买了车或者相机,这些厂商都可以拿着收益去继续研发,雇佣更多的人。这些产业都是进化的,老百姓在这些行业花钱越多,这些产业吸收的劳动力越多,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现在国内大部分地方政府都赚习惯了房地产那种快钱,懒得仔细研究其他赚钱方式。随着房地产不行了,今后这些问题都不得不去研究,说不定就跟淄博政府似的,拿出点实际行动来搞点特色,最起码彻底禁掉各地的宰客和各种奸商,这也是一种产业升级。

尾声:

如果说为啥其他行业都没法跟房地产相比,最大的问题是房地产的印钞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你会借三十年的钱去买房,你不可能借30年的钱去旅游对吧?银行也不可能借给你。

但是没办法的事,那种高杠杆的狂飙模式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再怎么怀念那种模式,也不可能持续下去。

就跟你无限怀念大学时光,你也不可能一直呆在校园不出来一样。房地产大爆发对于所有国家都是个单行道,发展到一定程度,房地产就跟个助推器似的,推着国家经济向前猛冲一段,然后就冲不动了,一方面该有房的都有了,另一方面高房价继续加杠杆风险大到离谱。

或者换个思路,房地产的本质也是矿,全国人手里有了些钱,并且想住进现代住宅,挖掘这些人的需求让他们买房就是挖矿,等大家买房买得差不多了,矿也就快空了。

接下来大概率不好受。因为房地产的本质就是债,居民用六个钱包做首付,向未来借了三十年的债,促成了前几年的繁荣。但是欠债还钱,有点基本生活常识的人就知道,借钱消费又多爽,节衣缩食还钱就有多痛苦。但是解决这种痛苦的办法不应该是借更多的钱,你们说对不对?
今后只能是戒掉对房地产的依赖,这个不是说想不想的事,谁都不想,可是确实挖不出来了,不想顶啥用?

然后深耕居民切实的需求。有条件发展高科技的城市好好发展高科技,没条件地看看能不能搞搞旅游,连旅游都搞不了的那就少折腾,城市和人一样,能力不行少折腾也是一种成熟,不赔就是赚。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15:05 | 只看该作者
为啥最近降息的事这么纠结?


原创 九边 九边 2023-06-21 08:25 发表于北京

这段时间关于要不要救市、要不要放水讨论得很热烈。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降息这事市场已经喊了很久了,但是政府好像一直不太想降,至少央行还没有下调基准利率。

最近先是大银行把存款利率降了,一般认为是在为接下来的降低贷款利息做准备。这不昨天下调了LPR,100万房贷每月少还57块。但这两块降息都只是和居民有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面向企业的降息。

咱们今天就聊下这事,政府到底在纠结啥。

首先说下利息到底咋形成的。

说白了,就是“资金价格”。你缺钱,去找你哥们借钱,他不大放心,怕你不还,于是说最近钱都拿去买房了。然后你说要不把房子抵押在你这里?他说不是房子的事,就是自己手头紧。你说要不我借10万一个月,多给你1000块,并且把房子抵押在你那里?

不出意外,你哥们立刻就会说父母那里还有些钱,你等着,他去要。这里“房子”就是抵押品,多出来那1000,就是利息。

你愿意用这么高的成本借钱,说明你有更重要的事,比那1000块利息重要,不然你就没必要借钱了。

现实里如果你信用记录没这么差,一般也不用这样借钱,可以找关系不错的哥们,或者找银行贷信用贷,再或者直接找花呗。

全社会的用钱需求,最后汇集在一起,就是全社会的整体利率,那个利率看着是央行定的,其实本质上是市场形成的。经济增速快的年头,机会多,大家都想贷款做生意,把利率推得很高,咱们国家早年的利率经常10%以上。银行需要大量的钱往出贷,于是拉高利率吸引储户去存款,那些年存款利率也8%。

如今经济增速已经下来了,贷款利率也跌到了4.35%,存款已经跌到了3%以下。

当然了,咱们这些讨论的前提是这个社会整体是稳定的正常的,不然跟巴西、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似的,利率动不动20%,没啥讨论价值。

说到这里,也就清楚了,利率基本上反映的就是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快,大家都需要钱。贷款创业就能赚钱,于是大家愿意支付高利息,互相竞争,最后利息停在了一个某个点上,比这个点再高一些,大家就赚不到钱。这个点,基本就是经济增长率。

有个问题,那为啥民间借贷或者什么消费贷利率经常飚到8%以上呢?银行才4.3%。

主要是风险,这类贷款往往没有抵押物,借款机构担心你不还。于是拉高利率,借给一百个人,就算其中有几个不还钱,因为利率整体比较高嘛,依旧有的赚。也就是说,一般咱们看到的利率,可以理解为“风险”叠加“经济增速”。

但是依旧有个关键问题,大家可能纳闷,这个社会怎么了?为啥都在借贷经营呢?就不能有多少花多少吗?

现实里也有那种现金流非常充沛的企业,不过绝大部分企业负债经营。一般企业说负债,并不是说它没钱,说的是他的资产以“债”的形式存在。比如你是个小老板,你可能资产千万,可是连十万现金都拿不出来。一般的情况是,你欠你供应商500万,但是你的销售渠道欠你1500万,这种情况非常正常。

大家可能知道一个词,叫“回款周期”,说的是你把东西卖给别人,对方极少立刻付钱给你,几乎都得过一段时间。那国内平均是多久呢?

两年。

对,你先垫资生产,生产出来卖出去,平均两年后才能拿到回款。回款这么慢,平时进货什么的全靠自己垫资,到最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得靠贷款过渡。

既然靠借贷度日,利息成了企业身上背着最重的负担之一,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有些企业一年赚到的钱还不够还利息的。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为啥经济不好,国家就要降息。一方面是低息可以刺激大家贷款去创业消费,另一方面国家担心有些企业本来经营的好好的,但是年景不好,收入抵不过利息,企业直接崩了。到时候它欠别人的钱也还不上,别的企业也跟着爆了,连环暴雷,非常可怕。

那是不是直接把利息降到很低很低,对经济非常有好处?

当然不是了,毕竟银行自己是没钱的,它的钱是储户存进去的,贷款利息肯定不能低于存款嘛。而且还涉及到一个违约的问题,经济不好的时候,更不能随便往外贷,万一某个企业趁着贷款容易,贷了大量的钱,随后倒闭了,那就麻烦了。

而且,把利息降得过低,还会有另外一重问题。如果资金成本很低,有人可能哪去炒资产了,类似2021年年初发生的事,国家给企业低息贷款,后来都跑去买房了,进一步推高了泡沫。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已经不能再加了,所以现在也不能再一味地简单降息了。

这里其实就牵涉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降息到底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企业,还是客观上带来更大的泡沫,制造金融风险,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国,甚至于是个世界性难题。

在传统银行体系下,判断能不能借钱,用什么价格借钱给客户,一般只有两个办法,抵押和信息。

抵押好理解,想借钱,拿你房子去抵押,等你还不上,将来就用你房子抵债。大家经常听说的“法拍房”,有不少就是这种。

那“信息”又是个啥呢?

对于大企业来说就是自己的名声,银行觉得一个全国人民都听过的企业,或者一个大国企,他们借钱一般都会还。所以这些公司普遍融资比较容易。

可是那些小企业就比较惨了,很难从正规银行借到钱。因为小企业往往既没有抵押物,也没有名声。

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毕竟所有大公司都是小微公司成长起来的。而且,小公司还提供了一个市场必须的东西,也就是“多样性”。

咱们经常聊创新,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哪个方向才是对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在所有可能的方向上试图突破,这时候小微企业的作用就出来了。今年那个openAI和midjourney,都是两个规模很小的公司(背后资金量却很大),谁也想不到他们竟然搞定了谷歌这样巨物没搞定的事。

此外小微企业是吸收就业的主力。咱们都知道,80%的就业是私企吸收的,私企里的80%就业又是小微公司贡献的。所以国家对小微企业也非常重视,大家看看今年的文件就能看出来,一再强调对中小企业优先放款,可是咱们知道,银行最怕的就是违约。也就是说他们最需要信贷支持,可是他们贷款什么的却最难。

所以,降息肯定是有利于刺激市场主体的,关键是这降息的好处能落在谁头上。如果小微企业不能从降息中间受益,那么这降息就是降了个寂寞,因为大企业本来也没那么需要,最后对经济整体的拉动非常有限。

不过这两年有个转机。其实,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被纳入正规金融体系的非常多,而且它们的利率和大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已经很小了。虽然说中小企业也难,但是便宜资金流只能流向大企业,很少流向中小企业这个世界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决了。

大家知道蚂蚁吧,前两年被使劲批了一把,但其实蚂蚁这几年做了很多创新,之前大家担心的那种“美国次贷模式”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咱们国家的监管体系根本不允许那样玩。

蚂蚁最大的贡献,就是运用新技术搞了个信用体系,通过大量的信息来评估用户的信用,然后来决策到底借不借钱,以及具体多少利率合适。

有点像有个陌生人找你借钱,他不给你点抵押物你绝对不会借。但是如果同事借,平时相处的多,你对这人有一些了解,可能说好到时候多还你一些你就借了。如果很熟的朋友,你对他非常了解,你二话不说就借了。这里边的差别就是“信息”,打交道次数多了,你对这个人整体啥样心里有数。

蚂蚁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它有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推断企业的运营情况。比如蚂蚁要给一个农民借钱,它有个“大山雀”的遥感系统,可以观测这土地的栽种和收成情况,那就不用农民拿别的抵押物,就可以放款出去。

之前这些小微企业或者个体户、农户,原本主要都是找周围朋友借,或者民间借贷机构,那些机构的利率可就高的不成样了,搞的那些企业,往往不借钱立刻死,借了钱会被利息压死。

如今有了这种新技术,给很多没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甚至个体户发放经营性贷款才成为可能。现在,网商银行累计发放过经营性贷款的客户已经超过了5000万。每年,网商银行新增的贷款客户中,有超过80%都是第一次在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其实,网商银行做的这件事,对于整个中国银行业都是有全局性影响的。咱们读者不是做生意的,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只有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能够在正规金融体系借钱的问题,在稳经济稳就业的大背景下,谈降息才有意义。否则,很多人天天喊放水,但是实体经济几乎接不到水。

继续说降息的事,长期看来,利息肯定是越来越低的,除非爆发科技革命产业大规模爆发,到时候对资金的需求疯狂上涨,不然利率长期向下。可能最后降成0利率。也就是你去贷款或者存款,都没啥利息。但是你依旧坚决不贷款,因为贷了也没啥事可做,现在日本就是这个状态。

从下图也能看出来,中美日的整体趋势差不多,中国起步比较晚,只是日本先躺为敬。

图片

看到这里,大家也懂了为啥美帝加息会对全世界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了吧?

其他国家的利息已经很低了,美国突然加息,很多人会把本国货币换成美元,跑到美国那边去存钱赚利差。以中国市场为例,随着美元去了美国,如果这些美元之前结过汇,中国市场上也有一部分货币跟着湮灭了,市场上货币少了,大家自然更加艰苦了。

美国加息如果大家不跟着加,那么这个国家的外汇就会持续流出,汇率也会持续贬值,而且肯定货币量也在持续降低。如果也跟着加息,代价就是本国企业成本上涨,说不定那些债务就连环爆掉了,因为可能赚的钱都不够还利息。

现在知道咱们国家现在为啥那么纠结了吧。因为降息其实不只是个国内经济的问题,要是只是个国内的事,那还简单,现在小微企业要拿到贷款已经比较容易了。但现在如果直接降息刺激经济,又怕中美利差导致他们一直吸咱们的外汇。

不过最近还是明显是要降息了,于是先下调了存款利率,过段时间再下调贷款利率。我的判断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得先让国内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流动性的活水,有点喘息的机会,保住就业。

现在属于比较艰难时期,事实上美国加息是典型的七伤拳,为了维持美元的信用,就必须压通胀。为了压通胀,就得加息,加息过程中企业成本高企,他自己艰苦,别人也艰苦。

咱们上边说的逻辑对美国也适用,他们的企业也在熬。加息最频繁那段时间,美股跌掉了三分之一,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裁员。

这段时间眼瞅加息周期快要结束了,叠加中美关系缓和,形势应该能慢慢好起来。

尾声:

金融这几年给人的印象不咋好,不过有一说一,快捷低息的借贷,绝对是发展的前提条件,甚至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线。不然很多优质企业本来只是一时的现金流紧张,平白无故就倒了。现代企业又跟“连锁船”似的用债务连在一起,一艘着火,很容易把整个舰队都烧了。

国家是知道这事的,大家看政策文件,里边一直也在强调银行对中小企业尽量放贷的事。

后续的趋势,肯定是传统银行和以蚂蚁为代表的模式,这种相互配合,大企业自然可以轻松从银行贷款,但是那些小企业还是需要蚂蚁这类平台。没有新技术,小微企业借钱难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前两年,我们对蚂蚁这样的公司来了一波监管。但客观来说,还是要看到蚂蚁模式的意义和价值,毕竟小微企业融资这件事太重要了。尤其是拼经济的当下,在帮助小微,稳定就业这件事上,都得一起来使劲。不妨客观评价金融科技的作用,鼓励平台企业各尽所能。

不过感觉最关键的事,还是网上最近一直在说的事,长期来看还是要调整收入结构,培养国内的消费力。利率很重要,但是它的影响毕竟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扩大总需求才行。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23-7-1 14:52 | 只看该作者
周末随便聊聊


原创 卡夫卡不忙了 局外人的视界 2023-06-30 22:11 发表于广西

每次我一说房地产就有人说土地财政,昨天写了个老王,好家伙,前同事们又在问我,没有土地财政,怎么解决地方政府的问题?

真是好笑,以前地方财政吃的那么欢,你几时看到地方政府赚到钱了,把本地的债务问题解决掉?

这么多年来,我眼睛里看到的是,房价越来越贵,买房的负担越来越重,地方债越来越多,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就连被人认为是赚了大钱发了大财的房地产商,都特么一个个资不抵债,苟延残喘。

所以钱都去哪里了呢?吃土地财政吃出全链条的债务问题,那么这个土地财政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我写过很多次日本经济,从90年代,日本就开始搞零利率慢慢下滑到负利率,而且一直以来,日本都是贸易顺差国,照道理,如此大量的财富涌入到如此小的一个岛国,政府应该发愁如何遏制通胀啊,为啥陷入到通缩里不能自拔?

因为日本的零利率其实是对老百姓财富的极度掠夺,把低成本的资金弄走,源源不断的送给华尔街当礼物,看上去,日本央行疯狂引印钱,但这些钱根本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归根到底就是金字塔尖的通胀和中下层普遍的通缩,一亿中产梦碎,就是结果。

所以为啥最近全世界通胀我们在通缩?一方面是中国制造的内卷,网络购物的普及,让消费去了很多中间层级,最终我们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品质更好的商品,另一方面,财富通过地产外流,一旦增量没了,人家跑出去的都是净资产,留下的负债不停的吞噬居民财富,大家钱没了,当然就通缩了。

最近有个数据,加拿大的人口突破4000万,增加的人口主要是移民。

我有好几个前同事都移民加拿大了,做地产行业嘛,只要当年胆子够大,敢于负债,随着一波房产价格暴涨,囤积房子的行为就让他们财富自由了,在相对高位抛售房产,带着财富到加拿大“享受”人生去了呗。

但是,他卖掉的房子,总归是有人买的,买房的人拼上了六个钱包,以及未来30年的负债,得到了一堆钢筋水泥资产。

所以,通胀的是那些卖掉房子收割别人未来的人,通缩的是那些后来买房的接盘侠,现在通胀带着钱跑了,留下的人自然就通缩了。

我这么说或者有点过分了。

但现实可能比我说的还要过分,新加坡的房价因为大量中国富豪涌入而保障,逼得当地政府不得不加重税来劝退买房的,然而并没有卵用。

美国和加拿大,甚至都开始出台法律禁止中国人买房,咱就是说,最近美国加息加成那个样子,房价好容易掉下去了一点,又涨起来了,这波购房者还都是以全款卖房的居多。

当然了,其中一个缘故是美元升值,全球的财富都急着往美国跑,来了不愿意存银行,那就买房呗,生生的把美国的房价、资产价格都买起来了。

所以加息能解决美国通胀问题吗?反之同理。

当然了,我们比日本好的就在于政治独立,金融独立,不至于随便就被美国拿捏,只要有一天中美博弈中我们获胜,直接打破了美元霸权,则财富外逃问题就能彻底解决。

如果美国没有美元霸权,靠着美国的硬实力,连维护本国不分裂都是件很为难的事,那么美国的资产还有吸引力吗?

但现在,谈这个还为时过早。

现在大家都崇拜美元,喊美元都尊称为美金,即便人家早就对黄金违约半个世纪,信仰还是不变的。

如果生产体系注定是内卷更内卷,所谓消费财富体系则是负责收割内卷之后所得,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到一个死循环中来。

想起之前到处都在鼓吹所谓新中产的那些调调,然后都给搭配一个移民,出国的美好生活。假如这一切都没有建立在房地产价格大涨之上,而是靠他们劳动所得,倒也罢了,但所谓的中产们,有几个不是靠着房产增值实现快速财富飞跃的?

割了他们的现在,就等于割了下一代人的未来,许多问题因此而生。

那么现在,到底谁在盼着中国房价再创新高呢?又是谁在疯狂各种安利救市呢?

有意思的是,这波人身上安个公知的标签倒也妥帖。

所谓公知不就是靠着批评现实,批判国家才名利双收?

你以为批判的目的真是为了做行走的50万?倒也未必,胆子未必有那么大。但这成为一门生意到也未必是为了彻底搅乱社会,我们有自己的国情,倒也很难被一群人卖弄嘴皮子就搞混乱了。

但是贩卖这些对现实的不满,构建一个在美西方的诗和远方却是门好生意。

搭配房价暴涨,散布买房焦虑,这就让他们更容易收割所谓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了。

我前段时间看一个叫大头鹰对线那些偷渡美国的,那些人对所谓在美国随便洗盘子一个月赚8000美元深信不疑,用了全部积蓄偷渡过去,现在傻眼了。

还有一些为了子女教育的,不想那么累,不想卷的,这就是中产富裕一点的。

分层解析,一层层都是生意。

再往上一点,就给你鼓吹财富自由,跟你搞海外的家族信托,还指望财富代代传承,永享富贵呢。

都在做梦呢!

硅谷银行倒闭,你就能看出美国人的吃相来,存款没了,贷款你还得还,财富没了,债务可不能放过你,别问,问就是根据美国法律,美国法律是美国人自己定的,随时需要,随时可以坐一起投票改改。

小米之前在印度被没收了48亿,你以为欧美吃相会比印度好看吗?不会的,现在印度已经反向殖民了欧美,美国副总统,一大堆CEO都是印度人,英国首相也是印度人,咖喱化的思维一碰撞,其实是没有什么底线的。

只要瞅着时机对了,立刻就是无情的收割,如果现在的法律收割不了你,没关系,人家可以立法然后追溯收割你。

没有什么财富自由,都是骗人的,给画个吊死鬼圈套,然后你为了圈套里那个看起来明晃晃灿烂的未来,各种透支别人的财富,最后都成一场空。

我可看腻味了一群自以为聪明的笨蛋们的嘴脸了。

现在一下子喊保汇率,一下子喊保房价,其实喊得背后都是要保他的财富自由。

什么是该保的?是整个社会源源不断创造新财富的能力,是实体经济里那些最有竞争力的部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7 15:09 | 只看该作者
TikTok又碰上麻烦了


原创 九边 九边 2023-10-13 19:36 发表于山东

如果说中国出海最成功的产品,TikTok敢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了吧。不过TikTok一直以来就麻烦不断,这不,最近又摊上事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TikTok在东南亚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视频App,还是一个购物平台,自从这个产品上线,就在东南亚势不可当,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购物首选地。
据公开数据,TikTok Shop2021年初在印尼上线后,当年在东南亚的成交额达到了6亿美元,而2022年这一数字翻了七倍有余。业内人士曾预测TikTok Shop 2023年的成交额可达到150亿美元左右。而且有600多万的当地商家进驻app。
进军东南亚市场不到三年,TikTok电商业务快速在Shopee,Lazada和Toko雄踞多年的市场中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不过很快就被印尼商务部盯上了,这不,印尼商务部10月4日根据新的法规停止社交媒体的商品交易。也就是说,今后印尼人可以继续在TikTok上刷视频,TikTok也可以做广告推广,但是印尼人想购买,就得用其他APP,相当于视频业务和购物业务彻底切割了。
虽然这条新规是对所有平台的,但社交归社交、电商归电商,符合禁令的只有TikTok一家。所以政策出来后,tokopedia、Shopee、Lazada一片欢腾,股价狂涨。
当然了,印尼不能平白无故就给关了,总得造点势,拿出来点正当理由。他们的理由就是在咱们国家也经常耳熟能详的那个,线上业务影响了印尼本地中小商家利益,也就是影响了实体商家,导致实体业务一片萧条。
这个理由乍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事实上直到现在我国不少老百姓依旧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天然政治正确,很多人表示拥护。
但是仔细一想就不对了,既然担心线上业务影响线下,你有本事把整个线上都关了啊,为啥只关TikTok的?
说明问题肯定不是TikTok的,而是别的。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又碰上了东南亚的那个老问题,政商勾结。
之前聊过,东南亚搞的是一种“裙带资本主义”,也就是说一个商人,必须得跟官僚绑定在一起,政治家会通过有利于商人的法案,商人赚钱后给政客分红,不然很容易在竞争过程中被别人通过行政手段给搞掉。
最近财新写了一篇长稿《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印尼为何让投资者“上瘾”》,推荐大家读一读。里面就专门提到了这种复杂的政商关系。私人事务与公共事务往往交缠在一起,集体合作也和利益输送、营私舞弊产生牵连。一位企业家跟记者说,早年进入市场,每年疏通关系的费用就“高达几千万美元”,而且现在“只多不少”。在印尼雅加达的高级餐厅里,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种部长,他们也不避讳,看见了还互相敬酒。
印尼的互联网当然也不能免俗,印尼之前是有自己的电商平台的,叫tokopedia,2009年创立,系“印尼电商鼻祖”。其在印尼整体盘根错节,在政商两界混得都非常开,大量政府官员也都有入股。
2021年,tokopedia与当地打车巨头Gojek合并为GoTo集团。这个集团了不得,横跨电商、打车、物流配送、外卖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拥有超过1亿的印尼当地月活用户,掌握着200万司机、1100万商家的命脉。数据显示,GoTo旗下生态经济占印尼1万亿美元GDP的2%。Gojek创始人纳迪姆·马卡里姆,商而优则仕,是印尼现任教育与文化部长。
上面这段写了这么多,表达了什么意思?意味着GoTo作为一个商业集团,对印尼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影响力很大!
而且他们这个国家的官员,也不避讳自己跟企业走得近。一直叫嚷封TikTok Shop最积极的印尼中小企业与合作社部部长特登·马斯杜基,就多次参加tokopedia举办的各种活动、与员工合影、为企业站台,在发言中直白感谢“tokopedia一直是加速印尼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府合作伙伴。” ——这不是我造谣,在tokopedia网站上随便可查。
不过tokopedia在印尼还只是排名第二,电商老大是shopee。10月10日,新规出来后,印尼贸易部长祖尔基弗利就公开对Shopee表达谢意,感谢Shopee,它在帮助中小微企业,我们响应一下,加入Shopee。”政界关系也可见一斑。
这两家平台,都是传统货架电商模式,TT势头太猛,让他们感到了危机。TikTok2021年在印尼推出电商后,仅一年,在印尼电商市场的份额就增长到5%,2022年下半年开始更是疯狂增长。无数商家用脚投票,加大了TT上的业务权重。
商场上拿不下来,那就去政坛上发力,于是也就有了我们开头的那一幕,商务部找了个听起来政治正确的理由,干脆利索下了禁令。
这就影响太大了,据《纽约时报》报道,印度尼西亚拥有1.25 亿 TikTok 用户,600万TikTok卖家。没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在印尼电子商务市场上拥有可与TikTok比拟的份额。
如今, TikTok Shop突然关闭,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忙活一年多的卖家猛然发现,自己“刚打好地基,地却没有了”,众多商家不理解政府举措。
TikTok Shop在印尼关闭后,是否有希望恢复呢?
目前,TikTok仍在与有关当局积极沟通,但“社交平台”与“电子商务”剥离的决定,已经以政府法令的形式颁发,短期内不可能改变。
此外,印尼在2024年将进行大选。
对TikTok 实施禁令,将会赢得一大批印尼实体商家的支持,对于积累选票资本有帮助的。只不过这些实体商家估计也没意识到,关掉一个TikTok Shop,对整体影响并不大,趋势这玩意几乎不可逆,电商会不断渗透,直到最后跟中国似的,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的平衡。
大选过后,尘埃落定,说不定这事还有得谈。因为现在有三个候选人,其中一个没表态,另外两个对关闭TikTok电商业务表示反对。
从这个角度看,TikTok Shop在印尼依然还是有机会的。不过,它的正式恢复,至少要等到2024年大选过后。
说到这里,就有个问题,线上到底会不会伤害线下?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尤其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并没有什么“线上”和“实体”一说。
线上业务的背后也是整个产业链。只是之前那些商品被送到了店铺,再由店铺卖出去,如今挂到了网上,顾客下单,快递配送。中间唯一的变化,就是店铺日子不那么好做了,店铺的房东没法“一铺养三代”了。
你可能说,之前万千房东的钱,被电商巨头给赚了。其实消费者用脚投票,就很能说明问题。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中关村鼎好电脑城吧,满城都是骗子,最后被七天无理由退货的电商平台给干崩了。很明显最后是消费者获利,电子产品生产厂商也受影响,销量这些年也一直在变大。
你说为啥国外的电商不行,中国的这么强,正常吗?发达国家主要是人力成本太高了,没法发展庞大复杂的快递业务。这个意义上讲,其实类似印尼这种国家,发展电商非常适合,可以大量吸收人口去相关产业链。
甚至可以换个思路,电商就是把店铺房东的一部分房租,变成了快递的就业和收入。
事实上哪怕线下店铺,在跟电商相互竞争了这么多年后,也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因为大家可以看出来,路边的店铺基本上依旧都还在,只是房东可能收入没之前那么夸张了,本来可以养三代,如今只能养一代了。
事实上中国的电商创造了6325万人的就业,也是这些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点日本是学不了的,他们高昂的人力资本基本上把路堵死了。反倒是对于印尼来说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现在印尼的做法恰好是跟大势背道而驰的,利用TikTok的技术和带来的新产业让经济更发展百姓更受益,而不是一刀切封禁,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最后买单的依旧是普通老百姓。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09:13 | 只看该作者
是时候跌下神坛了


原创 修德侯 修德坊 2023-11-16 21:40 发表于上海

近期很忙,更新很少,错过了很多大事。

这些大事并不是杂乱无序排列的,它们的发生有内在因果关系和逻辑演进。

如果非要找一个中枢,寻一条主线,将之串联起来,那么小侯觉得起始点在于前段时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决定资源汇聚的最重要因素,金融的流动掌握在谁的手中,谁就控制经济的基本盘。

我们亲历的那些历历在目的历史性事件,包括最近对外交往、对内洗牌的一系列操作,背后都闪烁着金融的魅影,或被它操纵,或挣破它的操纵。

在小侯的笔触下,批判过许多时代的特定产物,欲壑难填的巨无霸房企、被时代无情抛弃的零售巨头。它们在风口处曾风光无限,在气候突变时,虎落平阳、狼狈不堪。

唯有隐藏在背后的金融集团是最重磅的玩家,进退自如,在一个躬身入场、转身出场之际就将行业的收放牢牢拿捏手中。

这些年,耳熟能详的大佬起起伏伏,可是金融集团却始终站在高处,攫取了绝大部分利益,代价却由他人承担。

回顾近些年过山车般的历史,金融输血,则催生势头,金融撤离,则散落一地,潮汐的脉络清晰可见。

十年前,金融集团选择了嗷嗷待哺的民企,把廉价的资金向他们充分涌动,某达、某达、某天等民企巨头开启了跨越式的扩张之路。

而在五年以前,以拨乱反正为名割袍断袖,血液断流、资金撤离,民营巨兽陆续陨落、暴雷,甚至地方也连带捆绑,深陷保交楼和土地财政的陷阱。

而他们,挥一挥衣袖全身而退,一边去杠杆,自己不动声色的搞兼并扩张,另一边狡黠地打量下一个小白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大量打着高科技旗号的低端企业借着科创的东风,融资上市收割韭菜,却烂账一地,鲜有成果。



吃不饱的金融精英们,如世外高人一般置身事外,左右逢源,不知足地躺在躺在经济实体上,吸着纳税人的血。



金融本身不创造价值,它是财富的搬运工,一个国家如果深度依赖金融体系,对内经济脱实向虚,对外容易丧失金融主权。



比如已然形成庞大金融利益集团的美国,无限制的扩张除了酝酿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用“大而不能倒来”绑架政策制定,大量的精英人才涌入金融行业,致使国内的产业结构极其畸形。



要么天赋异禀在金融红海中打出身价,上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华丽转身,或是在最顶端的先进制造业占据一席之地,否则被冲散的实体经济结构已无法给寒门出身的普通人带来晋升的渠道与机会。



结果是普通人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又如阿根廷、巴西这些将新自由主义奉为圭臬的南美国家,亦或是日本这类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的国家。



他们面临的经济衰退、通胀率居高不下,不在于人才与资源的匮乏,技术与资金与贫瘠,而是在眼花缭绕的金融游戏中被迷惑了眼睛,绕晕了头脑,一步步丧失金融主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被他国洗劫一空。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兆头和不良趋势隐隐若现,要止损,得根源。



金融集团所为依仗的,对内掌握输血的途径,紧握财富分配的话事权,对外是与发达国家金融财阀的挂钩,将国家发展的连通和命脉镶嵌在私人交情和谈笑风生之间。



过去几年国际形势的动荡大家耳熟能详,斗而不破,又各有所需的局面,是金融集团作为“中间商”们抬高自身身价的筹码。



气候终究是要变化的,早就几年前,就有权威人士曾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的“三大失衡”。



早就开始的一轮轮洗刷、重塑是信号,换上的新人频繁地绕过“中间商”直接与外界建立联系是实质性的一步,会议召开是一锤定音的基调,在美国西海岸的会晤,随后在新领域达成新的合作标的是收官,寓意着新的桥梁已搭建。



“祛魅”不停歇,西方话语体系下金融的“精英论”“例外论”“特殊论”的毒草必然要枯萎。而随之一道落幕的,则是过去很多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金融集团。



拨开迷雾、捅破了窗户纸,回归到与其他行业地位平等、各尽其职的正常位置,这才是本应的生态。



是时候跌下神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18:20 | 只看该作者
中美会晤,揭开新时代的序幕


原创 镇长助理 大树乡御史 2023-11-20 20:31 发表于北京

大树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言论:“这和我月薪3000有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还处在小农经济时代,别说地球的另一端了,就算是旁边的村庄发生了什么其实和你我的关系也不大。

可是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通过分工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更加密切。

比如,卡车运输司机们要是撂挑子不干,也许第二天城市超市的货架就会空空如也,月薪3w也无能为力;

比如,曾经的特朗普推特治国,一条有关China的推特发出去,就能让中国股市上蹿下跳;

再比如,也许我们身边没有发生“鼠头鸭脖”、“北极鲇鱼”事件,但是我们仍然要去关注要去呼吁呐喊,就是为了让身边潜在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降低。

这就是“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这个时代的理解。

那最近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中美元首的再会晤。

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触以及共识的达成,不仅仅是上层政治家们的博弈,更会在接下来影响两国甚至全球的普通民众。

要想分析后果就得了解前因。

先说国际的大气候。俄乌、中东都爆发了战争,可以说战争是冲突最终极的形式,爆发战争这说明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了。

地缘和宗教固然是冲突的导火线和引爆点,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变化是经济关系、利益结构的改变。

五十年余前,美国巧妙地将沙特和欧佩克产油国引入了“石油换安全”的石油美元体系,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产业结构为利益锚定点,通过全球石油贸易开创了“石油美元时代”。



如今,美国摇身一变,已从石油的最大进口国成功转变为石油出口国,和沙特从原来的互补关系成为竞争替代关系。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大潮和新能源革命强势来袭,原有的以石油为工业血液的产业将逐渐成为“夕阳产业”,沙特等欧佩克国家必须要将石油美元时代获得的资本对新产业进行投资,并不断引进新技术,才能推动国家经济转型。



这进出口的一增一减,这产业变化的一新一旧,就意味着大家你好我好的利益基础变化了,这种利益基础的变化必然引发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等欧佩克国家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比如,以色列曾经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就是锲入中东的一颗楔子,就是“石油换安全”的不安全因素。



如今的以色列,又该如何在美俄逐步退出、中国逐步介入中东的新时代里活出统战价值?如何在中东大和解的情况下生存?自然需要做出动作。



图片


同理对于俄乌问题。



俄乌既有俄乌两国的地缘历史问题,也有俄欧共同体和美国的竞争关系。



俄乌战争以来,美国最大的收获不是俄罗斯被削弱了,而是俄欧整合的进程被打断,俄欧产业—能源互补的体系被彻底拆毁。



欧洲还想在新产业上领头?如今高额的生产成本直接让欧洲产业资本苦不堪言。



越是要转型,就越是要压低各类经济成本,如果转型的成本大于转型的收益,那为什么还要转型?就算转型成功因为成本问题也没有任何竞争力。



图片


这些产业升级将升未升、利益格局将变未变的局面是最混乱的,也是最险峻的。都在抢存量利益让自己先活下去,都在谋篇布局、拉帮结派好在下一个时代获得最大话语权。



说了国际的大气候,再看国内的小气候就明确了。



国内提两个循环,两个循坏实际对应着两个分配机制。



参与外循环就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就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高质量要素资源、更加多元稳定的市场需求。



前面说过转型时期就是要压低各类经济成本,不参与外循环一方面我们的原材料成本会增高,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市场去帮我们收回资金、迭代升级。



图片


我们要参与外循环,但不能陷入消极被动的国际循环。



什么叫消极被动?说白了就是中国本应有更多全球红利,但美国压着不给。比如,我们要参与全球5G建设,但是美国长臂管辖,强行剥夺你的市场,让人吃不到红利。


比如,我们在一个非洲小国搞投资,结果美国扶植亲美派上台,甚至直接搞政变,让我们的投资和项目打水漂,这也是一种打压。



搞内循环就要搞统一大市场,就要激发国内市场的需求与活力。



新冠疫情以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总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制约居民消费增长,民间投资预期不稳、增长缓慢。



那怎么激发总需求?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把改革进行到深水区,动一动既得利益体群体,改变国内不公平的分配机制。



总结起来,两个循环对应两个分配机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里要破除一个误区,即主抓对内改革就行了。但是要知道我国人均GD刚过1.2万美元,美国人均GDP仍高达6万美元,后者是前者的5倍。换言之,你国内蛋糕再怎么切也切不出花来。



从国际上挣到100块,分给国内2人,和从国际上挣到10块,分给国内2人,这两者差距巨大,前者极端不公平的一九分,让一个人拿90一个人10元也比后者强,后者内部再怎么改也会有深深落差。



最典型的例子:哪怕是美国最底层的白人男性,到了东南亚一样可以消费当大爷。



只有两个大循环玩好了,国际和国内两大分配机制都突破了,才能说实现伟大复兴:



不能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掠地,国际社会上独立自主,就会成为被困在笼子里的中国人;不能让利于民,发展不能落到人民头上,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的繁荣富强。



这次我们出海谈了外循环,回来了,就要看看内部的问题。两条路走路,才能走得远。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帖子

139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9#
发表于 2024-11-13 14:45 | 只看该作者
吉林农村合村是好事,但要避免好心办坏事


原创 zhoubotong 西岔湖 2024年11月13日 11:29 江苏
文/周伯通

最近看到吉林人发的一些农村视频,比如在白城、公主岭等地农村在搞合村,赞成的比较多,但也有争议的,个别人坚决的不愿意,他担忧的是啥呢,是没地了之后生活来源问题,这样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农村搞合村,一定要从民生角度出发,不能从地方财政的角度出发,否则容易好心办坏事。

我看吉林农村搞合村的还是有选择的,分别为拿钱,拿城里的楼,拿农村的平房,可以任选一个,那个农村平房,从居住面积和庭院面积以及间距来看,都还是不错的。唯一的缺点,平房设计过于简单,没有体现出东北特色,这也导致了一些人不满意,如果住房款式上更有特点的话,这种平房还是不错的。

农村集中化居住有两个特点,比如以浙江、福建为代表村政府审批,村民自建的模式,因此那里全是别墅,相当漂亮,浙江的中式风格多一些,福建西式风格多一些,可能福建人出国的多,把欧洲建筑风格带回来了。每个地方都自己的特点,这种省份的人有钱,适合这样的模式。

以江苏、山东为代表的,政府统一建的比较多,苏北农村也是东北模式,以平房为主,有的是两层楼,看起来特别像徽派风格。 再往中西部地区去,那些地方也是个人建房为主,政府干涉少,建的七零八落的,没有集中居住,东一块西一块的,这种房子,我个人觉得,给儿子找老婆都找不到,没有统一的基建和下水道,生活是不方便的。

说到吉林并村,有人担心生活来源,这一般是老年人操心的多,我从农村长大的,我对农村人说的生活来源,我的脑海中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苟活”!种点粮食种点地糊口,连买盐的钱都要等着鸡屁股下蛋呢,粮食不足的年份,就南瓜红薯抵挡一阵子,这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这种生活来源,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多大变化,所谓的农村生活成本低,那是你苟活之后的知足常乐,不是年轻人想要的生活。

吉林的并村,我看庭院面积和周边情况,菜地是没有问题。估计是粮食地没有了,但是要怎么看待粮食地的问题,除非你拥有大面积的土地,上千亩之类的还可以,那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种植,是没有出路的。我看过黑龙江农村,人家为了离开农村,四间大瓦房,五千到一万就朝外卖,就这个价格,也没人要。

南方山区也是这样,老宅子朝外租,租金一分钱不要,也没人住。只有江浙的老宅子每个月能租200块,我看过新闻,一个香港老太太,租了一个浙江的老式民宅,月租两百块,她重新装修花了十几万,那里老宅能租掉,主要是离城市近,为啥租金那么低,是房东想找个人看房子而已,农村老宅没人住,几年就会倒塌了。

图片

你说就目前这个现状,农村不改革怎么行呢?我比较倾向的就在农村安置的好,不提倡去住城里的楼房。现在为什么农民很焦虑,这主要的问题就是迷茫,上面做事情,关个门开个会,然后就去做了。你得用大白话给农民讲清楚,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农民有什么好处,你们将来的生计在哪,是不是要比你以前的苟活要优越很多。

浙江福建等地的农村倒不用做农民思想工作的,他们家家别墅,并不是靠农业生活,即使有人做农业,也是文旅农业、精品农业,一个桃子都能卖五块钱的那种,去农村人家住一晚得两三百,然后售卖当地预包装的特产,这样的农村比城市舒服多了,当地政府就在农村周边规划了一部分商业用地,建别墅卖给城市人,卖的也很好。

那么对于东北或西北的农村,要怎么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呢,要是我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第一个我要讲清楚为啥这样做,第一个是农村不集中住,你家里将永远失去农村,哪个后代愿意再回到农村没有公共服务的地方,像江西的农村,你耗资百万建个房子,山沟沟里只有你一家,这种房子以后必然是空房,因为没有女人嫁来,不就断代了嘛!

第二个不是赶你去城市,仍然是在农村安置你们,只不过统一规划,各种生活服务的管网都建好了,能享受到城市的便利,而且也不影响你们种菜,你们担忧的粮食地没了,就你那几亩粮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年干下来,留下自己吃的,剩下的卖几千块钱都费力。

第三个是土地集中了之后,土地会分为不同的用途规模化操作,比如央企拿下粮食耕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工业化,畜牧业也能规模化。小岗村单干搞不下去,不就是北大荒集团过去托管了农业嘛,当地农民没有一个人反对,因为他们单干了这么多年,和叫花子没啥区别,只能换一条路走。

第四个农民担心生活来源,我认为从两个方面入手,收地方一次性给农民缴满15到20年社保;另外要和农民讲清楚利弊,以后你有多个选择,比如就在农村上班,做的仍然是农业,还有工资拿;农村商业必然随着集中居住,很快能发展起来,开超市的,开餐馆的,甚至你在大厂门口卖早点也比种地强。

经常有网友调侃印度,说印度为啥不打土豪分田地,国情不同,印度农民你给他地,他都不要,一切风险都归农场主承担,农民只要混个温饱就行,就是苟活的那种模式。如果你分给他地,遇上年头不好,颗粒无收,政府不救济,他就得饿死。农场主集中化做,什么设备都有,农场主抗风险能力要比个人强的多。

那有人问了,中国古代不也是地主加农民的模式,为啥就干不下去,农民和地主成了生死对头,这也是国情不同,如果是这样运作的,不存在农民要干死地主的,比如我给地主干一年活,一年你给我五担粮食,我不管你是风调雨顺,还是遇上颗粒无收的灾年,我的五担粮食不能少,这样干,哪有农民起义?即使我是纯粹为你打工的,我也不会造反啊!

中国的地主是咋干的呢,收了一千亩土地回来,把地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租给农民种,他给农民交代的是:“你每年上交我五担粮食,我不管你是风调雨顺,还是遇上颗粒无收的灾年,我的五担粮食不能少!”他是反着来的,这种地主全部杀了,一个不冤。

我们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一些实体企业,比如出租车公司之类的,还都是古代的地主思维,一直在转移风险,把风险全部转移到个体的人身上,中国的打土豪、分田地,不要以为是单纯的仇富,就这种思路,连毛主席都看不下去,我在他的选集里看到他的感叹,说底层人要不被欺负,这运动隔几年得来一次。

说跑题了,再说到农村合村的第五点,有些人就担心了,说,虽然农村是苟活,但那也是活啊,万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遇上变故,一亩地也能够让一家人活下去的。这一点请放心,因为我们现在全国土地的性质都是国家的,真的走到那一步了,国家把人疏散到农村,重新分配土地就行了。以前为什么有农民起义,你以为皇上真的是昏君吗?完全不是的,流民多了,朝廷要分地,地主集团抵抗啊,说地是我家的,我凭什么分给农民?现在不存在这种情况了,到了国家紧急情况,不用和任何人商量,直接分地就可以了。

做农民思想工作很简单的,把他们担心的哪些点罗列出来,然后再解释给他们听,美国的农业可以养活全世界,为什么产量这么大呢,无非就是农业完全工业化了,中国也要走这一步路,为什么要走,因为城市工业化不但完成了,还过剩了,那就得去发展农村。如果城市化工业没完成,那是不能动小农经济的,因为小农经济能让人苟活,多一个人多一瓢水的事情。

那有没有合村之后,农民日子更痛苦的呢,也有,那就是属于当地政府心术不正,人家村子本身就有五六百户,你并个屁呀,你得从民生出发,不能从地方财政出发,要从地方财政出发,你和古代的地主有啥区别?现在谈的并村,是好多村庄只剩下十来户,如果不并的话,农民生活的质量永远得不到提高,为农民生活着想,事情才能干的顺利!

做农村合村的事,要以百年大计来做,不能搞权宜之计,有的搞合村的,把安置房做的薄如蝉翼,这种事要是发生了,必须杀一批人,乱世要用重典,盛世更要用重典,否则这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啥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做出来。作为国家,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基本盘在哪里,如果搞不清楚,你的基本盘就会被别人利用,以前的古代地主豪绅就是这样转移矛盾的,农民没田没地,他们就雇佣写手,说皇帝是昏君,本来是他们在下面干的恶事,他转移矛盾。

图片

现在中国是生产过剩,其实金融也过剩,钱都贷不出去,我个人认为在搞新农村合村的时候,不凡对农民大方一点,给钱、给房、给社保都大方一点,这就相当于财富的二次分配,直接发钱到个人手上,一些伪专家们又觉得不妥,那可以曲线去做,比如在农村合村这个事情上大方点,农村建的更漂亮,农民得到了保障,老百姓满意度也会更高,你只要做成了这样一个试点,以后国家推行什么新政,农民自然都会支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10 , Processed in 0.2009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