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楼主: 浅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事的智慧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22

帖子

144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40
41#
发表于 2024-11-14 15:18 | 只看该作者
考公年龄放宽到40岁?但愿好事做彻底!


尚本谷主 尚本谷 2024年11月13日 21:54 江苏

日前,2025年度省级机关(单位)录用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在进行中。

四川、上海、浙江、山东、天津、江苏等6个省份已发布2025年省考公告,将于12月8日举行公共科目笔试。

本届省考中,诸多省份招录计划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基层一线倾斜,好多省份也明确,部分招录条件年龄放宽至40岁。

这一变革为职场人士,尤其是那些年龄在35岁以上、怀揣公职梦想的群体,带来了新的机遇。

那么,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是否会从35岁门槛时代走向40岁门槛时代,甚至全面放开年龄限制?

与此同时,全社会普遍形成的35岁职场焦虑,是否也会因之烟消云散?推而广之,其他方面的职场歧视,在未来是否也有破除的可能性?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报考人员设定年龄限制,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也是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推动干部“四化”,特别是“年轻化”,政府采取了不少举措。

其中,有关公务员考试和干部任用的年龄限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与此同时,年龄限制也从体制内扩散到体制外,很多企业效仿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使其成为一个普遍的职场规则。

不仅考公考编提出年龄限制,时下不少用人单位普遍设定了类似的年龄限制,以至于形成和强化了职场35岁年龄焦虑。

通过公务员考试遴选年轻人和应届毕业生,是为了加以组织培养和塑造,使他们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导干部。

从校门考入机关的公务员,“一张白纸好作画”,更有利于从零开始,加以培养。如果考上公务员的时候年龄偏大,会明显影响后期的人才培养和干部任用。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公考编,要求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学历,顺延年龄限制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强。

按照一个人在18岁上大学来计算,大学毕业是22岁,硕士研究生通常是25岁毕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则要到30岁。

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几年,那么普遍可能已经接近或达到35岁,也会使政府部门错过这些优秀人才。


今年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明确在未来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也同样呼唤考公考编放宽年龄限制。



其中,男性职工从60岁退休逐步延迟到63岁,女性职工与干部的退休年龄分别延迟到55岁与58岁。


放宽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也是在承接延迟退休政策而进行的年龄顺延。


不少人对地方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限制表示欢迎,毕竟这让更多人可以一试身手,通过考公考编而进入体制内工作。但是,在肯定政策松绑和调整的同时,更加需要反思考公年龄限制本身的合理性。


但要注意的是,所谓考公放宽至40岁,其实有条件放宽,并非是针对所有40岁的人的,放宽主要是针对硕博的年龄放宽。


从这个角度说,对于本科以下学历的人考公,过去是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不存在年龄放宽的新政。


图片

而硕博放宽年龄本身就是很逗的事,硕博读书比本科长几年,从35延长至40岁,貌似也说得过去。



但说不过去的是,硕博读书多读了几年,考公延长了,凭什么早从事生产的人不可延长?这不是歧视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古人尚且知道“一耕二读”“民以食为天”呢,现在的人莫非还不如古人?脚踏实地干的人、提供你吃饭的人才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年龄放宽本身就顾及公平考量,既然如此就应该妥善、完善,年龄放宽完善好了,才是福报,否则就是以一个新错误代替了一个旧错误而已。


现在的考公看起来延长年龄了,但只是给读书本知识的人延长了年龄,对“使用”的人,对“干”的人并没有延长考试年龄,这从公平性上是说不过去的。


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五重五轻”的病态,即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


其中的重书本、轻实践,从80年代以来貌似都有愈演愈烈之势了。


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生产的“三门干部“得到广泛重用,这无疑是伤天害理,有悖社会公平了。此情此景,让那些长期一门心思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干部情何以堪?


考公延长年龄这是好事,但好事要做到底,要对所有人执行该年龄规定,而不是有选择的延长。


图片

随着全社会的工作模式日益灵活多元,人们的工作转换也越来越频繁。考公考编不必然是一个人必须一辈子都要端着的“铁饭碗”,而公务员的考入、转出与转入也将成为常态。


由是观之,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的必要性越来越存疑。


之所以取消年龄限制至关重要,就在于要为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职业转换机会,使他们可以为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提供新鲜血液。


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有丰富工作经历的职业人士,可以为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提供新颖的思维与视角,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水平提升。


比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可以让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与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曾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职业人士,可以更好地开展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


在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工作转换,可以打破体制内外分野,进一步推动跨部门的职场融合与人才环流。


政府带头放宽年龄限制,有助于形成带有引领性的风向标,推动全社会在放宽职场年龄限制方面达成共识。


当然,立规容易废规难,特别是年龄限制这样的陈规陋习,一旦确立就很难破除,也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彻底破除。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盛世下海,乱世上岸。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22

帖子

144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40
42#
发表于 2024-12-12 13:53 | 只看该作者
张桂梅的任务已经完成,围攻她的全是神经病


原创 zhoubotong 西岔湖 2024年12月11日 12:58 江苏
文/周伯通

现在有一群人开始批评张桂梅老师,为什么现在要指责她呢,摆事实讲道理是这样说的,她那个女子学校已经名不副实了,因为找不到那么多饭也吃不饱、衣服没的穿、生活费也没有的女孩子了,于是这些人得出一个结论,张桂梅从头到尾都是在搞造神运动,说她是为了塑造自己的金身,做的是投机行为,她一定会金身破裂的。

那这些人说的是不是事实呢,我承认他们说的都是事实,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时期呢,就是一个转型期,转型期该怎么干,大家的意见,也包括学校里面的人意见都还没有统一,因为学校的名字叫“女子学校”,貌似只能招收女的,但是已经没有极端贫困女生了,那怎么办,好像现在有掐尖招生的迹象,也就是招收成绩好的女生,这让很多人更加不满了,说违背了办学的初衷。

但是我们看问题不是这样看的,一方面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历史,一方面要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做发展的工作。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历史,张桂梅老师当初办学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女生上不了学,这是不能反驳的,因为是事实!一个是经济的因素,一个是重男轻女的原因,而且山区女性的命运真的是堪忧,你只要当年在底层生活过,就能明白,江浙皖这些地方,家里穷的找不到老婆,花个一两万就能买个云南老婆,不就是不给她们读书嘛,一个人的价钱还不如一个好一点的电视机的价钱。现在肯定是买不到了,这点钱买老挝女子,都没人搭理你了。

女子学校办学的初衷,是招生穷困女生,或者是家里生多了,不把女孩子当人的女生,这种做法,肯定是大功德一件。现在没有这种情况了,因为山区的老百姓生三个、五个的情况几乎都没有了,顶多也就生两个,不存在不给女孩子读书的情况,即使还有个别女生家庭困难,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办一个单独的女子学校。但是你不能现在的情况变了,就完全否定当初张桂梅所做的一切。

我们有一些人看问题都是精神分裂的,比如说否定前30年,说以前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白费功夫,因为以前吃不饱饭,现在吃饱饭了,但是你要想一想,轻工业是从重工业发展而来的,然后农业的发展也是工业反哺的结果,这每一步都是延续性的,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中国看起来很正常,其他国家看起来很奇葩,就是因为其他国家没有延续性,需要分三步走的,他只想要第三步,谁要说我得先搞前面两步,就开始有人闹,因为你搞前面两步,我生活质量会下降,他不去思考,前面两步不做,不单单是生活质量下降,可能将来就没有生活了。

张桂梅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这应该是我们高兴的事情才对,说明我们国家不再需要一些人用悲情的举动来救赎底层的可怜人了,国家的发展,在普及教育上,已经能对最底层的人进行兜底了,这难道不是普天同庆的事情嘛,这怎么能扯到张桂梅老师没用了,以前干的事情都是为了个人名声啥的,这逻辑上都是混乱的。

还有人给我举一个例子,说他们县里出了一个农民企业家,是致富模范,带领乡亲们致富了,各种荣誉加身,奖状拿的手软,后来还破例让他当了一个副县长,再后来扫黑除恶的时候,给他扫进去了。你说的这种例子,也不能完全否定一个人啊,他前面干的事情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带领农民致富了,后来环境变化了,前呼后拥的人多了,于是人飘了,做了违法的事情,给他弄进去也正常啊,人有功有过,完美的圣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个人是完美的,要么是虚构中的神仙,要么是现实中的骗子。

拿这个例子来类比张桂梅也是不合适的,张桂梅团队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学校何去何从?如果继续坚持女子学校,和当初的初衷确实不一样了,因此他们招生成绩好的女生,遭到很多人的诟病,那怎么解决,我个人认为历史的任务已经完成,那就从现在的角度去做发展的工作,把这个学校变成一个正常的高中不就可以了嘛,男女兼收,华坪女中变成华坪高中就可以了,一点问题都没有啊!

为啥很多人有一种思想症结,就是被树立了典型之后,一直要活在典型的阴影中。比如小岗村,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他是历史过度期间的一种救急方式,国家大包大揽做不了了,那就放你们自谋生路。而现在小岗村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要想农村再上一层楼,要走合作和集体的路,事实上小岗村现在已经变成集体村庄了,但是大家不好意思宣传,因为他当年是因为“大包干”被宣传成典型的,我再宣传他现在的集体,岂不是否定了以前的家庭承包?

为什么我们宣传工作做的非常别扭,甚至很恶心,就是因为静止的去看问题。当年工业没有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两头顾是顾不上的,我们都知道小农经济是不可能有农业未来的,但是先放一头,于是就搞了个体承包,这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事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过度。现在再合作,再走集体,是另一个时期的开始,是我们工业可以反哺农业了,农业就可以搞规模化,搞集体化了。

张桂梅的高中学校也是这样,她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了,变成正常的收费高中就可以了,然后按照师资力量评估,无非就是给这个高中定一个录取分数线就好了,哪有那么多复杂的呢。

很多读毛主席文选的人,也常常会陷入这种静止的误区,不去发展他的理论,而是要照抄照搬,为啥西方的经济学家、哲学家都塌方了,被人嘲笑,也不是这些人是浪得虚名,而是他写的东西,是按照当时的实践写的,后人必须发展他的理论,你不发展,非要照猫画虎,最后还怪到别人身上。就像孔子学说,后人要么是原教旨主义,要么是根据利益集团需要去扭曲他,最后会觉得他啥也不是!

从实践中形成理论,再理论回到实践中去,然后新的实践形成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反馈到当下的实践中去,这才是正常的承前启后,我们古代的士大夫有时候走极端,一派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一派人说祖宗之法要全部推翻,到了近现代,又有两派人走极端,一派人说要全盘西化,一派人说老祖宗天下无敌,不拿正眼看西方。为什么理论不做当下化,理论不做本土化呢,很多人走极端,无非就是想做学阀而已,有些人搞独树一帜的理论,对实践没啥用,就是要过学阀的瘾而已。

现在的女性入学率都要高于男性,确实是事实,但是你不能用现在的情况否定张桂梅那个时候,也有人讲,云南那边有领导倒台了,那跟张桂梅有什么关系,即使因为办学的事情倒台,实事求是的评价就行了,比如很多城市的发展,说句实话,是有问题的官员发展起来的,还不是庸官和清官发展起来的,就和我们高铁发展的历程差不多,肯定他的成绩,但也不会姑息他的错误。

图片

至于张桂梅老师,她现在是没有任何问题,我认为在经济上,她今后也不会有问题。只是现在学校要转型,暂时大家没有定论,如果一定要坚持招女生,张桂梅的意思是可以招国外的贫困女生,这只是一个想法,有话要让人家说嘛,不过国家层面上不会同意的,我的想法是,既然历史任务完成,转成正常的男女都收的普通高中就可以了,至于用当下的情况来围攻张桂梅,我认为都是神经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12 21:28 , Processed in 0.2319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