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1458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向标变了!比起放开三孩,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重磅信号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2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向标变了!比起放开三孩,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重磅信号

作者智谷子


中国的生育政策迎来巨变。
5月31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会议提出,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然而,但这并不是今天最值得关注的点。

此次会议释放出了一个与以往极为不同的信号——

比起“生”,如今中国政策重点更在“育”。

比如,会议前所未有地提出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降低家庭教育成本”。

我们很可能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国家的力量将会更加深入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决策中,从结婚、生娃、住房、教育、离婚、养老,中国式“从摇篮到坟墓”的婚育制度正在渐成体系。

展望未来,各地或将酝酿诸多不同寻常的动作。

一场前所未有的平权运动在中国拉开了。



单纯放开生育政策已经不足以扭转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这应该是目前国内学界的共识了。

中国年轻人不想生,不是生不起,而是养不起,归根结底,是方方面面造成了生育成本的高企。

全国养娃成本最高的10大城市均突破百万,北上广深4大一线更是在200万以上。这还都没算上买学区房砸入的那大几百万“押金”。


全国养娃成本TOP10城市
数据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生一个孩子,大家就无休无止内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生三个孩子,就是从自家卷起,光是一家人内部资源分散,起跑线就落后了一大截。

而在养儿育女的每一个阶段,地板与天花板的差距之大,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图源:21世纪经济报

最近年轻人“躺平”的话题走热,背后也是年轻一代不可忽视的生存焦虑。与其说是年轻一代低欲望,不如说是迫于无奈之下被动降低需求,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对微观个体来说,这是理性选择,也是个体自由,但从宏观层面而言,却会严重伤害经济的内生动力。

所以,国家出手了。

会议罕见强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生育政策不再是单独呼吁放开生育,而是需要体系化对待、多举措应对的问题了。

从现在开始,中国的生育政策,重点不在“生”,而在“育”。

国家的力量将会更加深入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决策中,从结婚、生娃、住房、教育、离婚、养老,中国式“从摇篮到坟墓”的制度正在渐成体系。

未来五年,中国将会酝酿更多不同寻常的动作。

按照既有的大趋势,我们将给大家展示几个大猜想。



第一大猜想:课外补习班机构将倒掉一大批。

大家知道现在的清北毕业生,最喜欢去哪里吗?除了体制内,就是教育培训机构了。

2019年北大校本部2822名毕业生中,去向最多的行业不再是高含金量的金融业,不再是全国一流的互联网大厂,而是教育行业,总数650人。剔除掉去体制内的(高等教育单位509人、中初教育单位112人),剩下的29名精英大概率是流向了民营的教育机构。



对比2017年北大校本部2421名毕业生的去向,教育排名只是第四,人数是2019年的一半左右。



北大2020届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毕业生去向中,教育业居首,三个典型就业单位全都是培训机构。

清华也不例外。清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0年,包括培训机构在内的教育业就业人数,从316人上涨到436人,占比从11.8%上涨至15.5%。

相对公立学校而言,课外补习班、培训考试机构、线上教育公司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影子学校。

这批站在中国教育体系顶点、身披光环的年轻人,转身加入了影子学校,将自己的名校光环兑现。

最近我跟几个哈佛、牛津、常青藤毕业的同龄朋友聊天,问起在哪工作的时候,他们的回答竟然惊人的一致:xx教育机构。

这让我非常吃惊。

为什么现在最优秀的大学生都扎堆进入课外补习班呢?

很简单,因为这些行业真的很赚钱,能给他们超越绝大多数同学的高薪。

如今寒门出贵子已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神话,如今大行其道的是鸡娃和他们的虎爸虎妈。教培机构一边挥舞高薪,从顶尖高校吸引师资,一边大手笔投入广告营销,给父母们制造焦虑。

无数中产阶级家庭被席卷而入,心甘情愿的掏出钞票“鸡娃”,教培机构就像检到了一台印钞机。

相对公立学校而言,课外补习班、培训考试机构、线上教育公司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影子学校。

老师、家长、学生都将影子学校视作一种理所当然的“替代品”,付出更多金钱和时间去鸡娃,以为自己拿回了一部分受教育的自主权,其实还是为了更好地挤压公共教育的独木桥。

这看似是一种做选择,但其实是把自己献给了另一套体系——资本和技术的控制之下。

当资本开始把持教育,并鼓噪社会焦虑情绪来获利时,它们就已经被纳入了监管的射程之内。

这半年来,监管重拳出击在线教育机构。

从禁止广告、线下关闭整顿,到各级部门多次发声监管,新东方、猿辅导、高途课堂(跟谁学)、好未来(学而思)等在线教育机构都经历了股价暴跌。

最近,好些校外教育机构已经开始进行大范围的裁员,就是意识到未来再也无法四处扩张了。



曾经信誓旦旦要冲进教育行业的几家互联网大厂,也都偃旗息鼓开始业务整顿。

全民鸡娃狂欢,不单单是提高了父母的教育成本,也让很多年轻人对生娃、养娃望而却步。

如今,躺着收割的好日子,一朝变成了行业生死拐点。



第二大猜想:教师轮换制或将大面积试水,学区房价值大打折扣。

为什么中国的学区房特别贵,因为好的师资力量都集中在了市中心。

只有老师们在全市范围内流动起来,才能提高郊区教学质量,让市区和郊区的教育资源均衡化。

在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方面,日本值得我们借鉴。

自二战之后,日本实行了教师“定期流动制”,法律规定所有教师和校长不能在同一学校的任期超过一定年限,对于流动的教师还会给予给予相应的津贴。有数据显示,日本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校长3~5年换一次学校。

日本这一制度实行了70多年,极大地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差距。

国内虽然有所仿照探索,但有的地方是按比例流动轮岗,并非涉及所有教师队伍,流出去的教师可能并非特别优秀,也有的地方局限于在本区县内流动,对于郊区薄弱学校的师资状况改善不大。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像东京都就将所属区、市、町、村分为 12 个区域,每个教师必须跨越三个区域任职。这种流动安排就较好地缩小了地区间差距。

教育资源的充分流动,也有助于解决天价学区房问题。

在家长和学生背负的大山中,最“不应承受之重”就是学区房体系。

中国一套套天价老破小学区房,都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严苛的户籍制度共同酿成的苦果。

在4月份政治局会议中,高层罕见提出了“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说明了当前解决学区房问题的紧迫性。

如果任由学区房的火再烧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被剥夺公平的教育权。随之而来的,是更进一步的内卷和阶层固化。

而且,学区房的金融属性比一般的房子强,更高的杠杆代表着相应更强的金融风险。

在教育资源+房价+户籍的三重捆绑中,只有解决教育的问题,才有希望解决后两个。

北京、上海的动作都是具有风向标意义的。

去年4月,北京教育资源最丰富、学区房最贵的西城区就动手了,出台“多校划片”“六年一学位”政策,小学将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

今年3月,上海发出“名额分配综合素质录取”,要对学区房釜底抽薪。



学区房改革将会加速向全国蔓延,数十万一平的学区房走到末路了。

这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很考验各地决策者的胆识和魄力,需要一股把长期利益放在首位的决心。



第三大猜想:高彩礼将成为历史,一场移风易俗的婚姻改革即将展开。

5月26日,那块新时代中国改革试验田又传来新消息——

雄安被确认为河北的婚俗改革试验区,将通过3年实验,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低俗婚闹等不良风气。

想要介入社会习俗,通过观念教育当然是仅仅不够的,那么更有力的手段,或许便是出台彩礼指导价了。

天价彩礼已经成为压垮农村低收入男性的最后一根稻草。看看现在这份天价彩礼地图,超过10万的省份有浙江、黑龙江、福建、江西、内蒙,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娶不起。



前段时间,江西某银行还专门配合农村天价彩礼的陋习,别出心裁“推出”了一份“彩礼贷”的产品,结果就遭到了社会各界、主管部门的痛批。海报写着,最高可贷30万元,年利率为4.9%,贷款用途为新婚旅行、购买首饰、购买车和家电等。

婚姻变成了负债,连最后一点美好都抹掉了。



娶不起的背后,主因其实还是扭曲的性别比,是娶不到。

据统计局公布的七普数据,中国20岁至40岁的适婚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特别是高彩礼的江西,90后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省份,达到了120.8:100。

所以,限制彩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还需要完善农村养老体系,解决农村老人嫁女的后顾之忧。



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这意味着,三孩政策正式落地!


我们在去年10月就预测,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放开三孩。果不其然。

揭家底的七普数据显示,全国出生人口出现了“四连降”。在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之后,2017年、2018年、2019年和 2020年出生人口规模分别下降为1723万、1523万、1465万和1200万,四年累计降幅达到32.81%。

如果生育率持续低迷,预计 2050年全国出生人口规模将下降到873万人左右,比目前出生人口规模减少 1/3 以上。

另一边,中国的人口红利期也渐入尾声。

202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相比十年前少了2947万人;老龄化人口则相比二十年前翻了差不多一倍,未来15年中国还要再增加一亿个老人;0到14岁的婴童数量,在三十年时间里减少了四分之一;总而言之,以后工作赚钱的人会越来越少。

虽然目前我们的人口结构还是长方形,维持GDP 6%的增长问题不大,但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严重的少子化、凶猛的老龄化叠加人口性别比的扭曲失衡,会不断降低中国经济的活力,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生育水平。一旦步入倒金字塔结构,人口萎缩已经如猛虎,想拦都拦不住。

之前央行一份老龄化工作论文中特别警告,在倒金字塔时期,代表社会最大负担的老年人进入资产清算阶段,简单说就是老年人开始通过卖房、卖股票、卖债券来维持生活,而这部分人的比例又非常接近那些要买房、买股、买债的劳动人口,因此可能会导致资产清算压力上升,资产价格承压。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
《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针对三孩政策可能让女性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会议提出,“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短期来看,三孩政策可以提高人口出生率,刺激消费。

从中长期来看,这是中国构建内循环经济的手段,对国民资产安全、国家财政收支、国防安全、甚至是民族大业都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单纯放开生育政策已经不足以扭转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这应该是目前国内学界的共识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政策重点,会从“生”转向“育”的原因。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20:59 | 只看该作者
中年人都还没有躺平,年轻人为啥要先躺为敬?


原创 平局  平局  今天
  

     导读:顺人性而下的事情很好做,逆人性而上的事情很难做。在当下,只要你支持“躺平”就很容易获得年轻人的“共情”、引起“共鸣”从而获得千万粉丝和点赞,然后赚得盆满钵满。就像上学时吸引年轻人的网吧和游戏厅一样,顺着人性弱点而存在的东西总是更能吸引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对的。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很多人误以为资本镰刀害怕韭菜躺平,但实际上资本镰刀最希望韭菜躺平。在资本镰刀眼里,只有躺下的韭菜才是好韭菜。

图片

躺平的本质看似是绝望,是企图以躺平对抗内卷的消极幻想,但实际上“躺平”策略恰好是对抗内卷的最差策略。——不管是中国也好还是美国或者印度也好,任何一个国家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既然咱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那么我们每个普通人承受的压力实际上都是差不多的。不管你是哪国人,不管你是老年人还是中年人或者是年轻人。对吧?

今天喊着“躺平有理”的年轻人经常抱怨996,可问题是996特定针对年轻人的吗?996只针对95后和00后吗?根本不是啊。996针对所有人,甚至对中年人更残酷。年轻人可以骂一句主管转身就潇洒辞职,请问中年人敢吗?!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养孩子还房贷,焦虑年迈的父母随时可能出现的天价医疗费。中年人在这方面面临的压力远远超过年轻人,但叫苦叫累喊躺平的却是年轻人。

今天喊着“躺平有理”的年轻人经常抱怨房价高不可攀。笔者当然也怨恨中国房价,房价一年翻一倍的那些年里,笔者根本没钱买房,以至于在北京漂泊二十年依然无处安家。可问题是,房价是不是只针对95后和00后?笔者是80后,北漂20年在北京难以买房,房价是针对所有人好吗?世界上99%的人都是普通人,都不是矿主、煤老板、地产大亨或企业主,所有人都被高房价所累。其实今天很多年轻人还好,至少父母那一代都还是有一套房在手里的。结果现实是,喊着“躺平有理”的不是最累最苦逼的中年人,而是相对轻松一些的年轻人。

图片

今天喊着“躺平有理”的年轻人认为改变阶层无望,所以不如躺平。但笔者有时候真的搞不清楚年轻人嘴里的“改变阶层”到底是什么标准。这个世界上99%的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普通人的命运和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国泰民安的时候大家享受和平安康,仅此而已。在抖音短视频的熏陶下,似乎大家都觉得“改变阶层”就得别墅、跑车、万元包、百万表才叫改变阶层。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一辈子粗茶淡饭的袁隆平老爷子也是最底层??但事实上,他的精神财富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望尘莫及的。

我们国家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有发展中的问题,也有发展带来的问题。我们有房价过高的问题,也有土地资源被过分集中垄断的问题,更有产业发展分布不均衡带来的问题,当然还有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但所有的这些问题,我只想请年轻人记住:这些问题都不是只针对年轻人的。和嘴里喊着躺平有理的年轻人来说,99%同样普通的中年人更有躺平的理由,但是他们躺了吗?!和他们比比看,你们羞愧不羞愧!

再说一遍,就算在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四十年里,99%的中国普通中年人也没有赶上什么时代红利,没有成为煤老板,没有成为地产商,没有成为企业主,更没有成为大明星,99%的普通人都只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获得了收入更好的普通工作,享受到了国家基础建设提升带来的红利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红利而已。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生活中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中年人为什么没有躺平或不肯躺平?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年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存价值,那就是扛起家庭的责任。当一个人扛起自身责任的时候,也就同时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奋斗的目标。而当一个人选择逃避自身责任的时候,就等于同时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奋斗的目标。

图片


网上很多段子挖苦说:“只要躺平足够快,资本的镰刀就割不到。”但实际上我想说,你太看得起自己的了,你以为自己是万亿富豪还是千金玉叶?如果一个年轻人选择躺平,对这个社会根本没有任何影响,躺平的年轻人顶多只能毁掉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家人而已。所谓资本镰刀,根本不在乎你的好赖和死活好吗?

普通中年人和年轻人承受的困难和生活压力都是一样的,但只有年轻人会认为“躺平有理”,这说明什么?说明年轻人自身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社会有社会的问题,但年轻人自己也要反思。和营销号一起呐喊“躺平有理”无济于事,最终的结果除了消极导致的堕落之外,对自己对家人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和进步。

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吃饭都吃不饱,做个饭要上山砍柴烧火,种地要守一年才能收几袋大米,成天累死累活,但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哪一个不是生了很多孩子,养活了很多孩子,还参与了国家最苦最累最没有回报的三线建设、基础建设。他们吃的苦比我们这一代人多几十倍,他们得到的报酬近乎于无,他们躺平了吗?

要是他们躺平了,哪还有我们今天。

图片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经历了下岗大潮,没有享受过地铁和外卖的便利,没有买过如此琳琅满目的网红商品,没有玩过智能手机和5G网络。但我们父母那一代人,他们还是好好的把我们养大成人。他们那时候工资只有一两百元,但一台手机就要几千上万元,很多人一辈子的工资都买不起一台大哥大手机,他们吃得苦也比我们多太多,但他们躺平了吗?

要是他们躺平了,哪还有我们今天。

承认吧,除了社会的问题之外,今天中国的年轻人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人沉迷消费主义,缺乏理想目标。有些人贪图享乐,不肯承担责任。有些人懒到连饭都不想做、顿顿点外卖,却开始抱怨养孩子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内卷不是堕落的理由,压力也不是躺平的借口。今天任何一个普通中国中年人都面临诸多压力和一切社会问题的困扰。所有中年人都在担忧父母如果身体万一出点问题医疗费怎么办,所有中年人都在担忧自己万一下岗失业怎么办,所有中年人都在焦虑孩子的成长,绝大多数人都身背房贷、车贷、父母、子女和婚姻家庭带来的一切压力。如果按照“躺平有理”的年轻人观点,这些已经背上全部生活重负的中年人都应该去死。可事实上,这些中年人反而坚定地活着,反倒是还没有背负上这些生活重担和人生责任的年轻人只是想了一想,就干脆利落地宣布自己要“躺平”算了。

笔者一直觉得,我们中国的社会进步太快了,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才走完的社会演变历程,以至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家庭都没有来得及适应并及时作出调整。在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那些年里,很多过去穷怕了、饿过肚子、吃过太多苦的中国家庭父母们开始手里有了一点点积蓄,然后就生怕自己吃过的苦再让自己的孩子吃,生怕自己年轻时受过的罪再让孩子受。于是从小就娇生惯养,从小就怕孩子挨冷受冻,从小就在小问题上满足孩子的一切索取和需求。

图片


但很多人都没有理解到的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开始孩子的欲望是要零食和玩具,你可以轻易满足,但后来孩子的欲望可能就会是新款手机、高级电脑、再后来就会是名车、名包和豪宅。一开始的欲望家长有能力满足,但越到后来就越难满足。最后当家长不能满足的时候,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欲望有了就必须得到满足的孩子们,就必然只会以躺平来对抗。他们成长过程中泡了太多的蜜糖,却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当他们遇见困难的时候,也必然先躺为敬。

今天中国的人均收入比平局1999年进入社会的时候翻了十几倍不止,那时候我们能拿到300块月薪就算不错了,一个月的工资只能刚好买一双最普通的国产球鞋。如果今天的中国年轻人能自己做饭不点外卖,能不上网刷火箭,能充分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能愿意多吃苦卖力工作学习的话,其实今天的年轻人比当年的我们是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和成家立业一些的。但,恰恰是网络汹涌的攀比心态、消费主义、懒惰主义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月光族”,月光族的背后其实就是对自我社会责任的放弃。

一个人放弃责任的同时,也就等于同步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前进动力,剩下的当然就只有躺平一途了。但躺平绝非是对抗内卷的最优解,反而是内卷时代的下下策。当你选择躺平时候,躺赢的人就会长吁一口气。毕竟一个躺平的人,是永远无法对自己躺赢地位形成挑战的人。很多人以为资本害怕韭菜躺平,但实际上资本最希望韭菜躺平。

图片


请问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连反抗都不会的躺平韭菜更好奴役和欺压的对象吗??记住那句话:“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对抗内卷,唯有奋斗。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6-18 20:4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资本化要结束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炒股拌饭 ,作者小声比比的饭爷


这两天有个大新闻,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要对课外补习出手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意味着三胎配套政策开始逐步出来了,教育行业资本化也即将结束了。



01



前段时间我们搞三胎政策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是,生得起也养不起。

这不,三胎配套措施来了。降低家庭教育开支,就是三孩的配套政策之一。

图片

是什么原因让大家生得起养不起呢?是奶粉太贵还是学费太高?

都不是,养不起的核心原因是教育成本。

说起来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义务教育。就连幼儿园,国家也在大力投资建设公立园。

可为啥大家觉得,教育成本不但没降低,反而越来越高了呢?

问题出在资本不断涌入的课外补习上。

拿表弟家为例,他们家娃上幼儿园一个月学费加伙食也就1000多,现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不花什么钱。

但是算算课外班,每年花在课外补习的支出,都超过了10万。线上的线下的特长的学科的,加起来可能还不止。

如果说去特长班,还能说是为了让孩子培养个兴趣爱好,那么学科类就是纯粹的教育军备竞赛了。

他们家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参加了语数外三个学科补习班,还有什么线上口语班。

本来表弟也在说,一年级孩子有啥补课的必要,我们那时候还每天在外面野呢。

可去了班里一看傻眼了,几乎全班所有孩子都在补,你不补就成了班里的差生。

要知道小学那点东西其实并不多,对小孩来说学习一小时和三小时,熟练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别人在补课的时候,你家孩子在外面玩,考试成绩的差距就这么出来了。

然而这些提前补课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什么意义么??并没有。

只是让你孩子提前学了高年级的东西,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学了二年级的课。

看似在进度上超前了,但是这个超前的距离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的减小。

除非你家孩子是那种智商天赋超群,能14岁上少年班那种,才能永远比别的孩子超前。

不然等到高年级,你就会发现这点超前完全没啥意义,只是大家单纯的在内卷。

这里很好笑的是,因为孩子开始学习特别早,在课外补的各种课太多,甚至有时候会让家长有种错觉。

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在三四年级以下,家长很容易觉得自家娃是个天才。

因为家长的观察样本不够,再加上培训机构销售训练有素的忽悠。家长看了自家娃超出同龄孩子的表现,就会有这种错觉。

不过通常过了三年级,天分不足但是通过努力,之前显得出挑的鸡娃,会出现第一波均值回归。

因为提前补习和鸡血带来的优势,会出现明显减弱减弱,初三以后又会出现第二波均值回归。

就像下面这个图上画的一样

图片

这个阶段的家长,特别容易情绪崩溃。尤其是那种全职,把所有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的家长。

当然了,这个变化主要发生在中等资质的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是天生牛娃,也确实不会有啥影响。

这个事情我们从统计数据,也看得出来。家庭教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晶,曾经对清华500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以后发现。

这些孩子能考进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因为家庭教育投入很大,或者个人有多鸡血努力。

主要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处在129-131之间。先天禀赋的差异,靠后天努力是弥补不了的。



02



大家都说拼命补习,是因为现在孩子竞争激烈,读书考学实在太内卷了。可读书内卷这玩意,也不是现在才有的。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学生读书更加内卷,因为学生录取的数量实在太少了。

按照当时的年度人口出生比例,就算大专录取人数也只有1%,考上的难度基本和今天的985类似。

不过当年读书考学虽然内卷,但是大家却没有现在这么重的经济负担。

那时候的学校只是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增加练习的难度和强度。再通过班级和年级排名的方式,来增加竞争性。

校外也很少有专门的辅导机构,就算有一些老师补课和家教,价格也不高。

再加上学校里那时候还有早自习和晚自习需要上,所以孩子基本也没大量的时间精力,跑到校外去补课。

现在虽然从小学开始,就天天告诉你要给孩子减负,也没有小升初考试了。

然而这种减负,只不过是把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缩短,作业留少。

看起来大家是不竞争了,可是孩子依然还要中考啊,选拔的标准并没有变。

中考50%的分流率,意味着每年出生人口里有一半孩子,是要被分流到职业学校的。

去了职业学校,不光意味着孩子未来会去做一个蓝领。更让家长担心的,是职业学校的学风和管理问题。

15-18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是最叛逆,也是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

送到管理差的地方,培养出来问题少年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所以多数家庭条件还过得去的人家,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走职业学校这条路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国家在不断减负,但是孩子们却不得不从小,就开始教育军备竞赛。

因为想要在中考不被分流,就必须去教学质量高,能掐尖的好私立学校。

为了能去私立学校,就要从小学就开始教育军备竞赛补课,因为好私立是要考试才能去的。

减负以后影响最大的,是那些资质中等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如果教的简单的话,不补课就考不出来。

要知道多数小孩的资质,都处在中等水平。对这些孩子来说,应试训练就是能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

公立学校虽然在大幅度减少应试训练,但是高中大学的录取和考核标准,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

既然学校不提供了,那家长只能花钱自己去买。在经济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多买点应试训练。

这等于是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家长,给自己孩子加个外挂。

在这个背景下,课外补习的需求自然激增。这批中等资质孩子的竞争,也变成了家长财力和时间的竞争。

多数人这时候理性选择,必然是少生精养,把资源投入一个孩子身上去。

期待子女能在教育中杀出重围,最终拿到一个对得起教育投资的卖身钱,

这也是我们在啊《生育率问题的终局》里面,曾经讲过的故事。

在家长的焦虑之下,课外补习这块肥肉很快变成了资本的红利和风口。

资本的加持之下,培训机构打出的口号就是:你不来,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图片

通过不断的给家长制造焦虑,来不断降低孩子内卷的年龄。

这个阶段课外教育的价格,也跟着这些中等资质的孩子补课需求的上涨,在大幅提高。

最后不断提高的补课成本,让免费的义务教育成为笑话,也让养育孩子的成本变得异常昂贵。

这等于是给家庭增加巨大的教育支出的同时,从侧面拉低了大家的生育意愿。

一个孩子一年义务教育的学费确实没几个钱,一年的生活费也没几个钱。

但是一年的课外教育费用,却是学校学费生活费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且各个培训班距离也比较远,需要有家长陪着上课,接送孩子,这个特别耗费时间精力。

这也是为啥很多老人退休以后,还不得不跑去给子女带孩子,帮忙各种接送。

要是老人在异地或者身体不太好,没办法帮忙的话,就需要一个全职家长做这个事儿。

不管从时间还是金钱上来说,这个成本对多数上班族都是难以承受的。

很多家庭在权衡利弊以后,最后的选择只有一个,不生不养。

这也是为啥我们之前总说《生育率不断降低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03



这两年家长购买应试培训激增的需求,也带动了资本的大规模入场,这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教育行业的生态。

对教育有了解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老师之间的水平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同样的知识,有些牛逼老师讲出来就绘声绘色,深入浅出,下面的孩子一个个听得也很专注,像打了鸡血。

有些老师讲出来的东西,就让人直打瞌睡,特别的枯燥乏味,让人完全听不下去。

以前想遇到这种牛逼老师,往往要撞大运。更不可能在同一所学校里,出现很多老师都是这个水平。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在家长强烈的补课需求推动下,很快有人发现这是个发财捷径。

所以他们从大资本那边融资以后,开始到处花大价钱挖这种牛逼老师,把这些老师聚在一起。

通常这些资本加持的大培训机构,给牛逼老师的年薪,大多都能超过百万。

这些培训机构的思路也非常简单,既然这么多家长培养孩子都愿意下血本,那么花大价钱挖牛逼老师,是不会亏的。

挖来牛逼老师以后,最终机构们花掉的钱,都会由这些愿意在教育上投入的家长门买单。

对老师们来说在哪儿工作不是工作,自己也有老婆孩子要养,也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牛逼培训机构拿几年高薪,基本能顶自己在公立学校干一辈子了。那还犹豫啥,当然直接过去了。

演化到最后,就是牛逼的培训机构好老师越来越多,公立学校被挖了个干净,成为培训机构的黄埔军校。

学生们要是想听这些好老师的课,就得出比公立学校贵几十倍的学费,花个几十万一年。

这时候公立学校就变成了摆设,培训机构却变成了真正的学校。最好的教育资源,慢慢也就变成了有钱人的专属。

这一点从985和211这些高校里面,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我们也能看出变化。

现在你去任何一所好点的985大学看看,基本上那边大多数新生都是城市来的,农村和小地方来的非常少。

拿清华大学来说,2019年在内地 招生的3400名学生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数量是656人,占比19%。

除去学校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裸分考上的只有379人。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针对贫困地区的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清华的农村生源比例只有不到一成。

1978年到1998年,清华北大这些名校的农村学生超过三成。2000年以后就变得越来越少,逐步降低到不足一成。

当然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清华北大,而是遍及所有的985高校。越是好的大学,农村学生就越少。

农村学生比例不断降低的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手里有点钱的中产家庭,通过培训加筛选模式,不断拔高了底层的上升难度。

因为优质的课外辅导班和好的老师,确实可以让天赋一般,但家境富裕的学生提高成绩。

城市里教育水平本来就比小地方好,再加上有这种牛逼培训机构辅助考试技巧,等于给孩子加了外挂。

可大家考的卷子是差不多的,教学水平和考试技巧的差异却这么大,最终啥结果想也想得到。

多个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基层到中产的上升通道是必须维护的,只有这样人们才相信个人奋斗可以改变生活。

通过高考进入一所不错的大学,就是广大农村学子的那条上升通道。

因为学历是这些孩子的敲门砖,有了这块砖,就可以和那些含着金钥匙的人,勉强挤入同一赛道了。

如果这条路被打断了,那么这些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也就彻底没啥上升希望了。

对我们国家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考虑一个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大家考着一样的试卷,但却接受着这么大差异的教育,这批基层孩子能胜出才怪。

我们总是说要给基层一个上升的通道,不也就变成一句空话了嘛。

所以我们才看到,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学生的专属优惠政策。

比如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维持着农村学生进入名校的比例。

而且大家都补课这个事儿,不光关系到一个公平的问题,还影响到了大家的生育意愿。

我们前面也说了,大家生育意愿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开支太大,尤其是补课和学区房的费用。

高昂的教育开支让大家觉得生了也养不起,要是自己能力不强,说不定生出来还是人民币玩家的道具,自然就没兴趣生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出手整顿资本介入教育和补课,甚至整改学区房是必然的趋势。

这里肯定有人要说了。既然大家考试这么难,又都想上大学,就不能让大学继续扩招嘛。

尤其是这些985大学,为啥就不能扩招呢?上好大学的人多了,全民素质不也就提高了嘛。

如果真这么搞,不过就是把问题继续往后拖,因为社会并没办法给这些大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

这两年为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还不是经济增速慢下来以后,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

八十年代大专毕业,就能找个不错的工作。千禧年扩招以后,变成了本科以上学历。

扩招以后的大学生能逐步消化掉,是因为千禧年以后我们加入了WTO,经济增速非常快。现在经济增速慢下来以后,大学生供应显得越发过剩。

好一点的企业基本要求211以上学校,就连你研究生面试,可能都会问你本科在哪儿读的。

原因就是现在大学生太多了,社会上需求又不足。通过提高门槛,才能降低筛选成本。

在这种情况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已经变得完全没有意义,只是把问题往后推而已。

这一点之前我们在《为啥现在所有专业都在劝退》里面,已经详细讲过。



尾声:



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对课外培训的一系列打击政策,不过是前奏而已。

在鼓励生育的背景下,未来国家会将婚嫁、生育、养育和教育作为整体考虑。

图片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不管是基础医疗、基础住房还是基础教育,都会变成微利行业。

前段时间医疗集采杀价,大家应该都看到了。房地产企业抱怨现在利润很低,大家也看到了。

图片

现在只是轮到教育了,未来教育行业大概率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教育培训行业会遭遇连续重锤,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供应量会加大

教育行业的资本化基本走到了尽头,学区房的概念会被逐步打掉。

另外还有几件事,我们觉得也可能会在教育行业发生,这里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学生的在校时间大概率会被大幅延长,家长用不着每天还没下班就急吼吼的,想着去接孩子了。

其实当初课外班之所以会泛滥,很大程度上也和孩子们放学太早有关。

小学生三点钟就放学了,他不上辅导班还能去干嘛,总不能大街上溜达吧,现在等于补上了这个窟窿。

二、义务教育阶段补课会被严格限制,家长未来可能不用来回折腾,跑各种辅导班了。

目前的江湖传闻是,学前的任何学科培训可能都会被禁止,中小学生周末和假期的补课也会被限制时间。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想报学前教育的家长,现在就不要给孩子报任何学科培训的班了。

应该很快就不许搞了,一切都等到9月1号新政落地以后再说吧。现在报班付了钱,你的钱都不一定能退回来。

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审批,会逐步被收紧。看新闻这两天四川不就已经暂停审批了嘛。

在政策的严格限制下,新办的K12教育相关企业,未来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另外就是,线上教育培训的资本热潮,在这种背景下也要结束了。

最近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线上教育跑来公号要投广告的变少了。

可能这两个月线上教育的从业,也感到了一丝危机,因为不少企业开始裁员了。

所以投资教育股的要注意了,政策风险是目前最大的风险,暂时不要随便出手。

当然了,这个事儿我们3月在朋友圈也提过,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

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家里有点钱天资又一般的中产孩子,是最难受的。因为他们不想被分流,之前靠的是课外加码。

补课被严格限制以后,等于是动了中产的蛋糕。这时候你要么和大家一样拼天赋,要么多花钱偷摸去搞一对一,这玩意开销可就大了。

因为全国每年能上985和211的学生名额是一定的,高考的要求也没啥变化。

但是最近几年这些学校的录取名额,却通过扶贫指标大量倾斜到贫困地区。

所以非贫困地区的中产教育指标,会是缩水和竞争非常厉害的。

观察多数中产家庭的人生轨迹,可以说都是很类似的。通常从爸妈和爷爷奶奶都在体制内,或者著名外企民企。

孩子后面都会上不错的民办学校,或者准备了学区房。爸妈也都是鸡血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搞补习。

这些孩子以985和211为目标奋斗,最差也要努力考上个二本。

二本及以上学历到手,通行证就有了,家里关系用起来,继续体制内著名外企民企的轨道

为啥只能沿着这个轨迹走呢?因为不会投资,也不会做生意。

其他谋生技能好像也没有,只能走父辈的路,好好读书,拿个学历打高级工。

未来如果课外补习不能像以前一样大规模搞,变成了大家一起拼天赋。

这批中产家庭孩子之前熟悉的路径就被打断了,可能很多都要抓瞎了。

这里肯定有焦虑的家长会问,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其实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家长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创造机会就好。优秀的孩子如果天赋足够,需要的也只是机会。

如果孩子天资不够,那就去学个技术,起码有个谋生的手艺保底。

另外就是家长多努力一点,多赚点钱。毕竟家里的积累和资源支持,才是孩子过得好不好的关键。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前在那篇《拼娃的正确姿势》里,讲的已经很明白。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单纯想让孩子通过拼教育过得好越来越难,多数孩子还是要靠父辈的财富积累。

因为按照泊松分布,遗传基因和表征都不是严格的因果对应关系。上一代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就只有财富。

其他类似智商、颜值、身高和性格之类的东西,完全要看上帝掷骰子时候的心情。

所以与其焦虑的鸡娃,还不如自己多努力一点,提高自己的占坑能力,多积累一点财富才是王道。

要知道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教育背景只是权重很低的一项。

从过往经验看,权重最高的,其实是爹妈的身价、地位还有基因。

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言传身教的影响,和长大以后能给予的资源支持,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20:39 | 只看该作者
字节跳动调研拟取消大小周:我猜,或许一切都是为了三胎


以下文章来源于刘润 ,作者刘润




前段时间,腾讯的光子实验室试点,强制6点前下班的消息冲上了头条。
最近,字节跳动调研是否取消大小周。
对此,很多人问,
互联网行业,加班不该是常态吗?
为什么突然之间,这些大厂都开始“反加班”了呢?
我斗胆猜测一下,这些行动,可能是有关部门沟通的结果。沟通什么?
就是,必须把这批在大厂工作,有一定收入、适合生育的年轻人,把他们的时间释放出来,让他们能腾出时间和精力来生孩子。
这些年轻人,不能被锁死在工作上,就像孩子们不能被锁死在校外培训上一样。
一切都是为了三胎。
或者说,一切为了未来。


— 1 —
后加班时代?
把第一排的人按下去

怎么理解?我先来讲个故事。
从现在往前推200多年。
1776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森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
就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幕拉开,人类文明坐上了飞速向前的火车。生活,有了无限可能。
那时,在英格兰北部有一座城市叫曼彻斯特,它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城市,是工业革命的起点。在那里汇聚了大量的工厂,也聚集了许多工人。
这些工人们,平均每天需要工作大约14小时,甚至更多。什么概念?
就是你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了,深夜才回家。没有时间和孩子、家人说话,刚眯上一觉,就又要上工了。
高强度的工作,带来了什么?
带来了英国国力的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飞速提高。但是,也牺牲了他们自己的健康、时间、家庭,还有公平。
就像狄更斯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们回到现在加班严重的互联网大厂。这是一个每天都在创造惊喜的地方,一个扎扎实实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地方。
但是,互联网大厂加班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年轻人已苦加班久矣。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聊过这事儿。
其实,加班就是不论你愿不愿意,你都会被卷入一种“剧场效应”。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就是大家都在剧场看戏,突然到了精彩桥段,第一排的人忍不住站了起来。一旦他们站了起来,第二排的人就被挡住了,他们虽然不情愿,但为了看清表演,不得不站了起来。就这样,第三排、第四排,直到这个剧场的人,都站了起来。
谁都愿意坐着看剧啊,难道这不舒服吗?可是,没法啊。
谁都愿意到点下班、周末双休啊,谁不愿意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吗?可是,没法啊。
而这背后的主导原因,就是互联网行业的赢家通吃竞争机制,是头部效应的逻辑。
一旦落后,就得出局。放谁,谁都会害怕。
所以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赶超,拼了命地向前。
怎么赶?有两种方法。
要不拼效率,要不拼时长。
如果大家都不加班,那么就比效率。谁的效率高,谁就能获胜。
那,万一有一个人撕破约定,偷偷地加班了。那么其他人为了不被赶超,也得应声加班了。
这就是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如果你一旦坐下了,躺下了,就会被其他人甩在后面。
因为这不是龟兔赛跑,你睡一觉还能继续往前跳,可能超过龟速爬行的乌龟。你这是在和金钱豹们赛跑,你睡一觉,可能连生存的机会也没有了。
赢家通吃,输家离场,这是现在加班严重的首要原因。
那么,这到底有解吗?
有。而且,我大胆猜测,现在已经发生了。就是,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行动了。
这半年,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等等的大背景下,包括字节跳动、腾讯、美团这些互联网大厂,可能都接到了一些沟通吧。
有些沟通,应该是关于加班,关于内卷,关于员工状态的。
因为,加班不但可能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三胎政策的实施,你说你天天加班,哪有心情和时间生三胎呢?
现在这些大厂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一些动作,包括字节跳动要讨论大小周了,包括腾讯的光子工作室强制6点下班了。可能都是沟通后的行动。
这是,国家作为剧场管理人,强制把第一排人按了下去,然后大家也都能坐下去了。慢慢地 ,大家又可以坐着舒舒服服看剧了。
只有国家出手,“剧场效应”才有可能破。
否则,赢家通吃的竞争机制,就会一直在,就会一直无形鞭策企业快马加鞭。
它和高考很像,通不通过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甚至夸张点说它是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我觉得赢家通吃机制带来的“剧场效应”,之所以能够出现平息的苗头,很有可能是因为国家层面跟他们做了沟通。
国家用看得见的手,把第一排的人,按了下去。


— 2 —
愿不愿意?
把选择权交给大家

关于这次字节跳动在OpenDay上,公布的公司调研:
1/3的人不支持大小周,1/3的人支持。
有同学表示不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润总,你怎么看?
其实这次, 字节跳动相当于是把话筒对准了大家,并且开响了扩音器,打上了追光灯, 问:
你愿不愿意加班?
有人选择了加班,有人不愿意。这都很正常。
愿意继续大小周的人,觉得周末不上班,“至少会让他们一年少赚10万元”。
这么算下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钱。有可能加班一周,一个月的房租就出来了。
那,这会不会导致那些选择不加班的人就没法过下去,甚至是损失了一大笔钱呢?
首先,我觉得这应该不会。
因为,字节跳动很聪明,就是它在薪资制度里面,没有笼统地给打成一个包。
据说,字节跳动的员工薪酬的现金部分是60%的基本工资加上40%的绩效工资组成的。而大小周实行的是双倍加班费。
平时的工资和加班的工资,分的很清楚。
相当于是在薪酬统计的层面,就把加班的选择权交在了员工自己的手里。
很多同学会觉得,字节跳动是现在才征询员工的加班意愿。
其实不是,从薪酬的计算层面上,它从一开始,就把愿不愿意加班的选择权交给了员工。
也有同学担心,
有的人加班,有的人不加班,会不会影响彼此的工作?
我觉得,不必。
总是有一些工作需要协同完成,一些工作不需要。
需要协同完成的工作,就在工作日做。不需要的,可以自由安排。
这是一个组织的工作安排问题,一定可以从制度层面找到办法来解决。

所以,字节跳动关于是否取消大小周的问题,本质上来说,还是选择权的问题。就是:
大家有没有权利选择加班或者不加班;
公司有没有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要求员工加班;
如果要加班的员工,有没有权利去拿到报酬。
这三项,本质上就是各自的选择权的问题。
只要各自的权利都能妥善地安排好,那么一家公司就能正常地运行下去。


最后的话

借用狄更斯的话,现在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面临挑战的时代。
但,机遇也一直并存。我们,还可以保持我们自己。我们,依然能自主选择。
国家正在用它看得见的手,把赶着、抢着站起来,闹哄哄的剧场,变得有序而和谐。


把加班选择权交给员工的企业,祝福你们,有人文关怀的企业家,从来都值得尊重。
黎明破晓前出门,披星戴月时归来的“加班人”们,或许你们想慢下来感受“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生活,祝福你们,生活值得细细品味。
在职场继续打拼的人们,也同样祝福你们,奋斗都值得欢呼。
最后,祝,找到自我,保持自由。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3:49 | 只看该作者
杭州学区房跳水!神话要被瓦解了?

[color=rgba(0, 0, 0, 0.3)]作者樱桃团队
01

最近杭州的学区房价格开始跳水了!

顶流学区房文鼎苑,链家上的挂盘量达到71套,5月份还只有59套。其中一套约157平3房,自4月中开始调了几次价格,从1800万一路降到1580万!

狂砍220万,但依然无人接盘!

贴牌的名校学区房更是逃不掉!
有育才和锦绣加持的勤丰小区,挂盘量也飙到27套,其中8成是近期才挂卖。据统计,近一个月内已经有8套房主动调低挂盘价了。
桥西文澜实验的学区房,像南北西岸、信步闲庭,都是挂着的房源不少,但其实从2月份以来就没成交,也有下调房价的情况。
不仅一点也看不到去年领涨的高傲模样,反而是,杭州学区房的神话或许在逐渐瓦解!
杭州的学区房业主们开始恐慌性抛盘。
这要从上周末杭州结束的中考说起。据说中考试卷被嘲笑是弱智题目,不少考生出来后说:
小学生毕业就可以来参加中考了。

尖子生们当场就哭了,考试这么简单,怎么拉开和其他人的分数呢;疯狂报补习班的家长也懵了,鸡娃这么久,我图个啥?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不解,降低中考难度,即便大家分数差距不大,和削弱学区房优势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杭州的分配生调整。
杭州是公办小学比较厉害,像学军小学的学区房基本是最贵的,大户型都普遍要卖到10万+。
初中就反过来,公办中学比较弱,大家更愿意摇号上民办中学。
等到中考,相对弱的公办初中要进重点高中,基本靠分配生名额。
今年,杭州就做了个调整,把六城区分配生的比例从之前的50%提高到60%。从意见稿看,未来还可能增加到70%。对于初中来说,学校应届生多的,分配的名额也相应变多。

明摆着是把资源倾向公办学校。
再加上中考难度低,对于分配生来说,中考就从全市竞争变成了校内竞争。对于生源一般的公办初中,原本牛娃就少,进重高的机会就更大了。
然而,对于那些老早就买了名校学区房,拼命把孩子送进优质民办学校的家长来说,辛苦操劳那么多,最终却和买了普通学区房上了普通学校的孩子到同一个终点。
简直就是一道晴天霹雳!
学区房和鸡娃优势没了,加上传言“多校划片”、“锁定学位”等,杭州学区房的信心自然也就逐渐消解。
杭州探索的分配生制度调整+降低中考难度,或许就是击垮学区房最好的试金石!
02

普天下家长苦学区房久矣!大多数本来只想给孩子买个学区房老老实实读个书的,结果有些人却图谋不轨了,买来学区房更多是为了家庭资产增值。这就让学区房的性质变味了。
炒作天价学区房的问题,更是惊动了官方!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首次点名学区房:
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各省市也纷纷打响了打击学区房炒作的大战。
宁波对9个优质二手学区的112个小区进行限价,锁住二手房的流动性;
上海推出中考招生新政,录取方法从提前招生+统一招生,改成自主招生、统一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
目前政策是有些效果的,当然影响主要还是这一轮涨幅比较大的学区房,像浦东地区,回调比较多,而一些涨幅相对小的区域如浦西,学区房的价格还没有明显变化。
所以说,这关键还是取决于学区房本身是不是真的泡沫过大了,如果真是异常炒作,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打击一下,还学区房一片宁静。
现在来看,杭州学区房改革的杀伤面相对上海来说更广,或许是一条更好的狙击学区房这一妖精的路径。
因为杭州不仅仅是跟上海一样,把重点高中的名额多分配给普通中学,而且还降低了中考的难度。
好比以前中考难时,你重点初中打满分的可能有70个,我普通初中只有10个。现在中考难度降低了,你重点初中的有100个了,我普通初中的也有50个了,那最后你这重点初中的学霸优势也凸显不出来了。
所以杭州的改革可谓是双管齐下。
家长付出大代价搞名校学区房,最终可能搞了个寂寞。这时候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心血搞学区房呢?
03

打击学区房,我认为践行房住不炒只是一个最直接的方面,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教育公平,从长远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落实三胎政策、刺激大家生育。
人口“七普”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0%,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0%,与10年前相比,分别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来了!
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放开三胎生育政策。
但房价和养育成本太高,很多人都说生不起,不敢生。
其中学区房的存在感就很强,是推行三胎政策的一大阻力。
毕竟生娃不是生了就行,还要抚养好。而想要给孩子好的教育资源,就意味着大家要努力赚钱,努力参与到学区房的内卷里。
还有校外培训,也是家长的重大负担。
所以前不久,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9次会议提出,校外培训必须大整顿:
目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

紧接着雷厉风行宣告教育资本化时代结束,不能让培训机构抢夺了好老师,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打压课外培训解决内卷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家长的没空带娃的难题。
国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就印发了“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

明确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推动各地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学校不仅帮你多带会儿娃,还能帮忙辅导孩子的功课,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
定点爆破学区房,打压课外培训,增加课后服务,对家长来说是一个接一个的福音。
信号已经很明显,解决教育内卷的问题,鼓励大家努力生三胎。
我预计,国家鼓励生三胎的措施,还有很多在路上。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3:59 | 只看该作者
我爱我家2名员工被刑拘!因对北京西城教改发布煽动性信息引发群体性聚集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北京市西城区房屋管理局要求各机构自查,是否存在公司、门店及员工是否存在以学区房为卖点鼓动引导出售方提高报价等行为。


图片
蓝鲸TMT频道7月6日讯,今日,北京市西城区房屋管理局发布关于我爱我家员工发布煽动性信息的情况通报。通报指出,近日,其获悉公安部门情况通报,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2名员工,针对西城区教改政策发布煽动性信息引发群体性聚集,涉嫌寻衅滋事,已被刑事拘留。
目前,西城区房屋管理局依据有关部门调查情况及相关政策法规,对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立案调查,责今公司对涉事门店停业整顿对涉事员工严肃处理,并在公司内部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同时,其协同市住建委对涉事2名员工采取限制从业措施。
其表示,请各机构引以为戒,立即在公司内部开展自查自纠,自查主要内容:
1.从业人员个人是否存在建立客户群,并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
2.从业人员是否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或其他自媒体渠道发布或转发涉及教改政策的不当言论;
3.公司及门店是否存在发布涉及“学区房”的房源信息;
4.公司、门店及员工是否存在以学区房为卖点鼓动引导出售方提高报价等行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7#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4:23 | 只看该作者
拼了!国家又下狠手!刺激生三胎的绝招来了?


要参君  每日财经精读  昨天


学区房,出猛政了!

没有夸张,绝对的猛政!

北京,作为全国学区房含金量最高的地方,对自己的学区房下猛手了,把无数家长直接干懵!

图片

话说一招还比一招狠,西城这个搞法,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绝!

想想吧,人家原来买学区房,目的是为了读名校;现在买了学区房,不仅不能就近读名校,连上名校的可能性都被堵死了!

我问你,这个政策是不是绝?

当然,太绝了!

什么叫“精准打击”?

这就是“精准打击”,直接把学区房的确定性,打个粉碎,踩个稀烂!

现在北京东西城的家长们还是完全懵逼的状态!



懵逼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学校的老师们!

刚刚,北京市教委微信公众号发了个消息,在教师群里迅速炸开了:

北京市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将于近日启动!

是的,你没看错:暑假期间,你的孩子不需要再到校外培训班上课了,学校自己就有托管服务,费用国家给补贴。

目前这一政策已经在北京和河南做试点,主要针对小学生。

图片

托管服务包括:

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



——首都教育

根据流出来的文件图片,服务时间为:周一到周五8:30-11:30、15:00-18:00。

老师的待遇这块:应该是带薪+46块补贴。

图片

这下,家长笑了:

双职工家庭暑假确实为孩子发愁,要不就是老人带孩子,要不请保姆,送兴趣班,总之开销不小。

有了学校的暑期托管,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过去!
省事省力省钱!

这下,老师懵了:

补贴是多了一些,但长达3个月的寒暑假估计要被大大缩短。算上轮两班,估计暑假打个对折,只能休一个月了。

老师们几家欢乐几家愁……

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校外培训机构。

寒暑假从来都是课外培训的旺季,很多人孩子没处放,只能赶到培训班去,孩子有人管,还可以学点东西。

现在,学校托管来了,不用去培训班,孩子也有人管,谁还愿意花大钱往教培机构里送?

这一下,校外培训机构的生源大大减少,财源也要日减斗金了。



大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持续不断!

有人或需要问:不是市场经济吗?这一会儿打击学区房,一会儿打击校外培训,究竟在干啥?!

这还要从5月31日,国家发布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说起。

图片

这个通知一发布,社会上都在讨论的话题是:生得起也养不起。

其实,对此,高层早已胸有成竹,现在,一个接一个的政策正在陆续推出,总结起来有三个:

1、控房价。

今年4月召开的高层会议,就明确提出: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图片

看见没有,最后一句话——“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在我印象中,在这种规格的会议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本来,这种规格的会议,一般只对重大问题作出指导,这次竟然提到“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这说明,学区房问题已经引起了上面的高度关注,暴风骤雨将接踵而至。

2、严禁教育资本化。

5月,打压课外培训的号角就全面吹响了,明确要求,教育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

紧接着,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6月15日成立,7月1日正式运行,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领导迅速到位。

图片

所有这一切,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严打教育过度资本化,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压、让大家放心大胆生三胎!

3、举全国之力,发展科技。

其实,这个世界说白了,就是大家争抢高薪就业岗位,比如最赚钱的行业飞机、能源、汽车、制药。

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才可能带来了大量新的高薪岗位。

而只有占有大量的高薪岗位,整个社会蛋糕才会越做越大,大家日子才会越过越好,这样一来,年轻人觉得下一代生活会胜过自己、越来越幸福,就会更愿意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

所以,大家就看到:就在美国举全国之力上大基建之时,中国也宣布举国之力上高科技。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无论是打压学区房,还是干掉教育行业的资本化,还是进一步抢占科技制高点,这些都是在高层的计划之中的。

所以,不管阻力多大,国家都将全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因为只有教育公平了,这个国家的阶层上升通道才是畅通的,人民才有奔头嘛。

更何况,这一切,不仅关系到房租不炒、学生减负的问题,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持续繁衍存续。

是的,你没看错:种种迹象表明,教育公平!这种大势!任何人都已经无法阻挡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对于学区房房东、辅导机构来说,这个肯定是坏消息!

但!对于我们老百姓、普通劳动人民来说,这一连串鼓励生娃,教育公平化,家长减负,等等利民利娃的好政策,

就是今年国家给我们最大的好消息!

确实值得点赞!!!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31 , Processed in 0.2626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