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122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大道院士:以SCI论英雄的学术研究局限性欺骗性已开始暴露!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陆大道院士:以SCI论英雄的学术研究局限性欺骗性已开始暴露!

【作者简介】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1940年生于安徽桐城(今安徽枞阳),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0-1982年在原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1993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编者按】近日,科技部下发通知,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两年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就曾毫不讳言地指出:论文数量和发表杂志的“档次”,特别是SCI类的论文,已经成为部分学者衡量自己价值、地位的象征及自己拥有的资源。论文成为他们思想深处的价值坐标系。“论文挂帅”已形成了庞大的价值网络。SCI及西方杂志的编辑部,远程间接操纵了我们的人才选拔,间接支配与操纵了中国大笔资金的投向。建国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培养起来的以为国家服务为荣的价值观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腐蚀。我们在科技领域搞了这么多“国际前沿”项目,是国际化了,还是被国际化了?以SCI为核心的论文挂帅,其客观结果是使我国的科学事业逐渐脱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方向。当然,不可避免地扼杀科技创造力,导致我国科技界贫于创新、贫于思想。


本文原题《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扼杀了科技创造力》,此为全文。

近二十年来我国科技界对建国几十年来形成的卓有成效的方针政策作了大调整。研究方向由以满足国家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主转到“国际前沿”“国际热点”,成果及人才的评价标准由以应用部门和社会评价转到以SCI为主导的论文及其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人才来源由主要依靠国内培养转到大力引进而轻视培养,由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同时强调科研人员的团结合作转到欣赏竞争、崇拜竞争而不讲合作,研究队伍组织(事实上)由依靠集体转到个体化。但是,与愈来愈巨大的投入相比,我国科技界的实际成果并却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突出,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也难以令人满意。科学研究到底给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多少实际贡献成了问题。巨额投入带来了低产出,以SCI论英雄、论人才、论业绩,这类量化指标的局限性、欺骗性已开始暴露出来。

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对我国科技发展带来怎样严重的影响?原因何在呢?
1科技人才价值观被扭曲
现在我国有了大量具有各种头衔光环的人才。论文数量和发表杂志的“档次”,特别是SCI类的论文,已经成为部分学者衡量自己价值、地位的象征及自己拥有的资源。论文成为他们思想深处的价值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下,热衷于写论文特别是SCI论文的学者愈来愈多。已经不再强调发挥集体力量了,也没有了热爱科研团队、发挥集体作用的氛围了。无论多大的项目及集体,只是名义上存在,即在申请项目与最后验收时存在。而一旦项目得到批准,负责人将项目一分解,课题费一分,实际上没有了团队,各干各的。当主角的愈来愈多,很少有人甘当配角、愿意做好辅助工作了。近年来引进大批人才中,部分引进的人才(包括从国内单位引进),对国内工作包括工作单位研究方向与领域不了解,兴趣不大,对研究团队的建设也不关心。但这些人才获得的待遇很不一般。学术竞争的平等性可能也正在消失。
对于勇于承担国家需求与重大任务而言,我们可能正在失去诚实可信赖的人才队伍。“学术自由”“自由研究”,是常常被管理部门领导人所津津乐道的当今中国的“优势”。但是,学者们被论文“绑架”了,甚至成为文章的奴隶,怎能具有真正的自由。
2
“紧跟”与照搬“国际前沿”与“国际热点”,学术思想固化在西方的框架与模式之中

不少学者至今仍然言常称“国际一流”与“国际热点”,有些学者公开地认为:“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对西方人的科学技术进行挑战”,“还是还要按美国人的思想与模式进行研究”等。将外国人的研究方向奉为自己的的方向,研究领域、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等大都是从别人那里“引进”的。这样的研究成果也较易于被西方“国际主流”所接受、所赞扬。近年来的各种光环人才的评选,包括最高学术称号的人才,候选人的关键材料几乎都是这样的逻辑内容。无论申请人,还是评委专家们,都非常看重外国人的几行肯定,而基本不强调申请者的成就是否为真正创新,对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认真在意。
一部分迷恋“SCI”的学者,他们极其看不上将全部精力置于国家需求研究的学者,对他们的成果肆意贬低,斥之为“三无”学者(没有国外权威文章,没有国际头衔,英语水平差)。对一些学科任意斥之为“三无学科”,有的被严重打压。多年来,一些人才与成果,在各种评奖的关口被那些SCI热衷的权威领导(学者)以一两个量化指标不够或由于没有外国人的好评等而否定了,“封杀了”。今天我们对SCI的迷信、崇拜,SCI“决定论”的理念,甚至比西方人更有过之而无不足。
3
科研有机体(科研院所)普遍“超重”,内部组织涣散,缺乏创新活力

论文数量和发表杂志的“档次”等指标,已经成为研究院所、大学及其院系争取资源的权利和工具,领导的政绩观也调整到人才、论文、资源、机构扩大的方向,导致项目、投资、机构饥饿症,许多单位不断扩大原有机构的规模,持续增加职工人数。科研有机体“超重”已相当普遍。
论文造就了大批具有光环头衔的人才,他们由此获得相应的荣誉及地位。自然就可获得对多种资源的支配力即权力。这些人才间只有竞争,难以合作,大都寻求自立门户。一些大学及院所内小机构林立,各自为政。三人一“中心”,五人一“学院”。院长、主任“满天飞”。这样组织起来的团队,经常处于变动改组中,形不成人才结构合理的梯队。科研中大多只有“一言堂”,难有学术民主。只有工作布置,没有大家密切合作,很难有学术思想的碰撞。而没有学术思想的碰撞,何能产生新的科学思想呢?媒体上还有人评价,在大学和科研单位,“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很多经费被“老板”层层包工。搞不到项目和钱,科研水平再高也是白搭。这种“金权势力”大约已经产生了。
一些团队没有了辅助工作人员,全是“精英”或教授,诸多的次要工作或辅助性工作没人干。在曾经过的年代里,经常讲那些无名工匠们的贡献,现在再没有人讲了。这些不是在实际科研活动与合作中磨合、凝练而形成的研究集体,何来很强的创新能力?
4脱离实际,离开国家需求
为国家服务的宗旨被许多人基本上抛弃了,通过艰苦的科学实践、寻求理论上的发展和科学上的突破的理念也大大减弱了。过去一些较大和较综合的工作,需要较长的外野调查、试验站观测等工作过程,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在外业调查、到实践中去验证,到试验站做实验等等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在网络及新技术下功夫。
不少单位只是表面繁荣。一些国家发展急需的课题,被一些人认为没有理论,不能发表论文,或该领域的问题不是“国际前沿”等,得不到重视,进展很困难而缓慢。学者们热衷于各种各样机理的揭示,喜欢在微观世界里孤芳自赏。他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甚少。
5
沉稳、专注的科学研究精神正在丧失,学术带头人与科研骨干整年疲于奔命

建国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培养起来的以为国家服务为荣的价值观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腐蚀。很多优秀的民族都有这种沉稳、专注的特性。然而今天,我国科技界人心浮躁,急于求成极为普遍。专注与沉稳的研究精神差不多全丧失了。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了。
论文与权力的挂钩,使多少人紧张不安。一些人热衷于论文指标,一些人恐惧。科研人员不断申请课题,一年中大量时间跑这个部、那个委。而项目被上面一批准,任务一分,接着很快就要应付中期汇报评审了。诸多的课题没有完成,又要抢着写新的申请。不断奔波于找领导、写本子、争课题、应付评审、总结交账之中,真正用于坐下来科学设计和开展研究还有多少时间和耐心呢?科研骨干总是处于高压状态,特别是第一负责人,压力巨大,少数人身体状况下降严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写本子,争取项目。
6
科学工作者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严重损害

受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的深重影响,使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科学技术还没有自立门户的可能。据说有少数科学家为了得到外国同行的好评,竭其热情,尽其谦卑。而一旦得到外国专家的几行好评,拿回国内,就以“资源”与“资本”加以利用。一些机构与学者专家,怎么也看不起中国自己的学者与专家的发明创造。没有高频次被引的SCI文章,就不能被评上人才头衔,不能获奖。看不起自己的成果与人才,这大概也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特点。
但是,“紧跟”的结果,即使在人家的“国际前沿”里有所创新,能算是一流吗?人家能认可你是“国际一流”吗?我理解总书记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指国家的原始创新,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
我们应该承认,许许多多学者长期在写论文的大环境里已“适应了”,觉得在温暖的被窝里,也很舒服。甚至也很有“成就感”。但他们是没有责任的。他们被误导了,也是被迫如此。
7“论文挂帅”已形成了庞大的价值网络
这个网络覆盖着广大学者、评审(咨询等)专家、科研单位领导、政府科研管理机构、社会、媒体等各个阶层,主导着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批准、实施、中期评估、验收等所有环节。一切以SCI为核心的评价指标所引领,成了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动力”,成为人才发现与人才任用的“温床”。支配这个庞大价值链当然是高层科教管理机构。
尽管以SCI为主导的论文挂帅带来以上种种负面的后果,许多学者也痛感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各种现实原因,论文挂帅在我国大致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人们觉得已经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有的领导还提出“不用SCI,那用什么指标来评价呢”的伪命题。
8
我国科技界的人才选拔与资金投向是否受到SCI的间接支配?

西方某些科研制度与SCI标准的移植,使我国科研队伍逐渐丧失了对西方模式的鉴别能力。各种项目的立项、验收、评审与奖励,各种头衔人才的选拔,其中包括最高学术头衔的选拔评审和无数重大项目立项与成果评审,这些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的科学事业的大事,使用的是一些西方人的方向、理念框架、标准、外国专家做的评价。我们不禁要提出:这些人才,包括最高“学术称号”人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选出来的吗?这难道不说明:
SCI及西方杂志的编辑部,远程间接操纵了我们的人才选拔,间接支配与操纵了中国大笔资金的投向。
我们在科技领域搞了这么多“国际前沿”项目,是国际化了,还是被国际化了?
以SCI为核心的论文挂帅,其客观结果是使我国的科学事业逐渐脱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方向。当然,不可避免地扼杀科技创造力,导致我国科技界贫于创新、贫于思想。
9
论文已经成为部分科教管理者手中的权力与“武器”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及对科技界委婉的但内涵却很严厉的批评,没有哪个科教管理机构的领导层组织讨论并发表讲话予以响应。是何原因,不得而知。
论文,特别是 SCI论文,甚至已被权力化了。部分领导者,他们是论文挂帅的倡导者与实施者,对西方模式与标准的崇拜,成为他们固化的习惯。他们竭力宣传SCI论文对科学家及其成果科学性的重要意义,作出大量的检索统计,出版大量介绍资助对象的人才与论文、影响因子等指标的报告、宣传物。对其资助的人才与SCI成果以及外国人的好评进行广泛赞扬;通过以项目、经费、荣誉为手段,对广大申请经费学者加以鼓励,对部分学者及成果进行贬低乃至封杀。有些管理者,对学术界的不同声音满不在乎。“学术自由”“发挥科学家积极性”等很可能成为他们坚持这样做的理由,也是他们应对中央高层的“挡箭牌”。
10
我们为何遗忘了“敬业与忠诚”:科学家精神的精髓?

在SCI“决定论”的强烈氛围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也不提倡了,科研队伍的团结合作也不说了。有些领导与学者似乎觉得讲爱国、讲团结已不合时宜了,产生了不应该有的“心理障碍”。
特别需要大力提倡敬业与忠诚的精神。忠诚与敬业,这是全人类的人性最美好最光辉的一面,更是科学家精神的精髓。要强调忠于科学、追求真理,忠于国家与人民,激发学者们的国家情怀;强调科学家全心全意,为实现理想而奉献一切。不怕吃苦,全心全意,成为国家与社会可信赖的学者;要宣传中华民族及中国科技界科学工作者之间的“信”字的光荣传统,将其作为学者们安身立命之高尚道德。提倡诚信于信任自己的领导者,倡导学者们之间的互信,以加强研究团队的合作。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08:46 | 只看该作者
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部教育部出手了!
政委灿荣  昨天
来源:参考消息

ID:ckxxwx

周末,一纸重磅文件在高校学术圈内刷屏。



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目标明确,就是破除论文“SCI至上”。


▲图片截自教育部网站

SCI,美国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本来是一个分类数据库,但一度被学术圈架上神坛。

近年来,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以及衍生出的ESI排名等相关指标,已经成为了学术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教育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过度追求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


文件也是要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突破口,小切口、大转向,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破完要立

重视同行评价、分类评价


上述负责人指出,SCI的本质是文献索引系统,并非评价系统。SCI论文相关指标直接用于科研评价,具有局限性。

不能把SCI论文简单等同于高水平论文。SCI论文的引用数反映的是论文受关注情况,而不能对应于创新水平和实质贡献,高被引论文更多反映的是学术研究热点,但并不直接说明其创新贡献。再者,论文主要是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SCI论文相关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创新贡献,不适用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的评价。

不要“SCI至上”,那要什么呢?正如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力所说,破除“SCI至上”,关键不是“破”,而是如何“立”。“立”的核心,是建立能够体现贡献价值的评价指标。

科学评价学术水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的是综合评价。

文件给出了三方面的意见:

一是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成果的产出形式是有区别的,从评价上要解决“一刀切”问题,既不能只看论文,也不能都不看论文。文件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国防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不同类型,提出分类评价的侧重点,以及论文在其中的不同权重作用。

二是完善学术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科研评价的通用做法,关键是要真正发挥同行专家作用,在评审中引导专家不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代替专业判断,负责任地提供专业评议意见,并倡导建立评审专家评价信誉制度。

三是规范评价评审工作。对于评价评审工作,首先是要减少,大力减少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三评”事项。其次是要规范,评价指标、办法要充分听取意见,特别是科技管理部门意见;评价方式要实行代表作评价,精简优化申报材料,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评价过程要遵循同行评价原则,对评审对象合理分组,遴选合适专家,并合理设定工作量等。

多项考核要与SCI脱钩



若SCI成了指挥棒,高校和研究人员就不得不参与一个个以SCI为核心的“排名的游戏”。所以,文件对SCI论文使用,提出了负面清单。


在学科评估上,减少对学科、学校的排名性评价,坚持分类和分领域评价。在评估中要突出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审慎选用SCI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同时引导社会机构科学开展大学评估排行。

在人员考核上,职称(职务)评聘中,要建立分类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重点是人岗相适,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以及作为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

此外,学校也不宜设置对院系和个人的论文指标要求,解除SCI论文相关指标与资源配置和绩效奖励的直接挂钩关系;学校也不宜将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担负起引领学术文化建设的责任,要有自信和定力,在舆论宣传上不采信、不发布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为核心编制的排行榜等信息。”上述负责人强调。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科研是件严肃的事,要多做求真务实的事,少做满足虚荣心或哄自己开心的事。“学校、学者、校长们要淡定些从容些。”

不是否定SCI 要尊重学科差异



需要强调的是,破除论文“SCI至上”,并非意味着不要论文,否定SCI。

论文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教育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但在学术评价中,不能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来判断创新水平;在各类评价活动中,要合理使用相关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

在涉及功利化倾向方面,文件用的词是“不得”,也就是明令禁止。由于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科特点不一,文件有些地方的用词是“不宜”,给了高校一定的政策灵活性。

备受关注的“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表明的是反对学校层面对学生毕业发表论文情况做硬性规定。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一些基础学科,导师和院系从科研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训练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

为了能让文件落地,教育部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根据若干意见,检查修改相关制度文件及“双一流”建设方案。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要根据意见提出具体落实举措。其它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参照执行。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6:43 | 只看该作者
走下神坛的高院士


前几天我们聊了聊走下神坛的钟南山,今天我们再聊聊闯下大祸的高院士。高院士在这次疫情爆发之前很没有存在感,也许是我太过孤陋寡闻,也许是疾控中心一直默默奉献不事宣扬,我居然不知道咱们国家还有这么牛逼的一个人。专家们在这次危难的时刻接受了检验。高院士表现出来的是出奇的冷静,惊人的能力和过人的才华。



出奇的冷静



高院士是中国最顶级的疾控专家,对有可能爆发的流行病应该有足够高的警惕性,这个警惕性至少要比一个普通医生或者政府官员要高,虽然高院士姓高,但是他的警惕性似乎一点都不高。这表现了他面对重大事件时候出奇的冷静。



拉响警报第一人是普通医生张继先,作为医生,她表现的非常专业,在接诊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院和疾控中心。不光是专业医生,即便是政府官员,潜江市委书记吴祖兴也表现出了高度的警惕,在得知消息后,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比武汉早了一周采取行动。



张继先医生拉响警报之后,高院士带领着专家组来武汉做调研,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疫情可防可控,正是他的这个结论,指导了武汉后续的防控措施。而且这个结论让很多政府部门对舆情做出了错误的应对,比如训诫李文亮散布谣言,就是基于这些专家给出的结论。



经过专家和一线普通的医生和政府官员的工作效果对比,让我们知道,如果心里没有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再高深的专业知识都无法让人民受益,还会让人民反受其害。因为过于冷静,后续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一笑而过



不要把脸藏在职责背后

可曾在意人民的生活

坐在安静角落

只为这一刻找个推脱



不要你眼里伪装的内疚

该是自己醒悟的时候

静静的想一想

谁会满意跳梁的小丑



你伤害了国 还一笑而过

自吹功劳多 实际很堕落

犯了大错 狡辩是多余的

只怪实情你们隐瞒不说



你伤害了国 还一笑而过

你拒绝认错 还到处闪躲

闯了大祸 逃避是可耻的

国忧民伤就这样的 被你

一笑而过



惊人的能力



错一步我们可以认为是偶然的失误,步步错却实在令人疑惑。于是,我就想深入了解高院士这个人。当我看到他的个人履历,不由得发出阵阵惊叹,这不是个普通人啊,这简直是个神啊,能力之强让人惊掉下巴。



高院士1979年进入山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学习。1983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动医学院,师从郭玉璞教授,就读微生物学与动物传染病学方向研究生。1986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至1991年)。



如果只看到这里,履历可谓平淡无奇,不知道高院士对疫情防控的极端冷静,是不是来自于早期兽医专业的惯性。毕竟以前都是面对牲畜家禽,预报的早一点晚一点没有什么要紧。



高院士的人生从1991年开始就像开了挂一样,由于速度太快,请大家先系好安全带,然后接着往下看。



1991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师从David H L Bishop、Ernest A Gould。

1994年,毕业获得博士(DPhil-Oxon )学位。之后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跟随Robert Bell从事博士后工作(3个月)。

199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师从 John I bell、Andrew JMcMichael、Bent K Jakobsen(至1998年)。

1999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师从 Don C Wiley、StephenCHarrison,工作期间获得英国Wellcome Trust International Travelling Fellow资助(至2001年)。

2001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至2004年)。

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至2008年)。

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同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0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5月,担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至2017年7月)。

2013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2015年7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11月当选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12月当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2016年5月,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8月当选亚洲生物技术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家首次担任该职)。

2017年2月,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8月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任命高福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12月,当选非洲科学院院士。

2018年2月,被任命为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2019年4月30日,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高院士在国外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对每一个人来说,任何一个荣誉都是难以攀登的高峰,正是因为各种荣誉的加持,让他在国内的发展也极为顺利,并一步一步走上了疾控中心主任的位置,这个位子相当于中国疾病防控的雷达站,它的灵敏与否决定着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高院士自己也信誓旦旦承诺“我很有信心地说,‘SARS事件’不会有了,这得益于我国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得很好,病毒来了我们可以挡住它。”令人遗憾的是,新冠病毒来了的时候,这个雷达被致盲了。这个结果,西方是高兴呢,是高兴呢,还是高兴呢?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



你的背景我永远不懂



国给你爱 你总是说不

难道国让你真的痛苦

哪一种情用不着付出

如果你爱就爱得清楚



说过的话和走过的路

什么是懂又什么是赌

你的出现是超级错误

国拥有你 但却不是幸福



你的背景我永远不懂

我无法把你看得清楚

你的背景我永远不懂

感觉进入了层层迷雾



你的背景我永远不懂

雾中的梦想不是归宿

你的背景我永远不懂

我等待着那最后暴露



过人的才华



高院士得到那么多的荣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论文写得多,高院士在SCI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500余篇。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外国的刊物按说跟中国没啥关系,但是国内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SCI论文作为评价标准,当科研工作者的荣誉地位科研经费申请都与SCI论文的多少绑定的时候,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



这就形成了外国人说好才算好的科研生态,很多中国的科研变成了为了发表论文而进行,脱离了国民经济的实际需求,大量的科研经费被浪费在了毫无意义的研究上。专家们不分时间地点忙着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以至于科技部下发文件通知,要求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



由于SCI对中国科研生态的不良影响的充分暴露,教育部和科技部近日联合发文: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也就是说,以后我们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好不好,我们中国人自己说了算,不需要外国人来评定了。



要知道每年被SCI收录的中国学者英文论文的科研经费成本和发表费相当于给美国每年送去一艘辽宁号航母。这可是一下子端掉了西方的一个大饭碗啊,不但断了西方的很大一块财源,而且西方通过SCI左右中国科研方向的可能被极大的削弱了。



真是喜大普奔普天同庆的一天,以后中国的科研方向和成果评定我们中国人自己说了算,评价标准是能不能为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做出有效贡献,而不是外国人的一张嘴。这让那些除了写外国人喜欢的论文以外一无是处的专家们现出原形,他们发表的那些的论文都成了一场游戏一场梦。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一场游戏一场梦



不要谈什么论文

你不会因为这样而封神

那只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

不要说愿不愿意

我不会因为洋人而在意

那只是忽悠的一场游戏



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虽然你论文还出现我眼里

在我的心目中早已没有你

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不要把残缺的智 留在这里

在中国人的世界里不该有你



oh 为什么写论文 说什么争第一

如今虽然有论文 毒还是来侵袭

说什么疫情永不遇 说什么你牛逼

如今依然有问题 国还是靠自己



这个巨大的惊喜,不知道那些为了一门心思发表论文的专家们想到过没有,不知道从中国发了横财的SCI想到过没有,真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接下来,我们还会有很多意外收获,我们要借着主战场节节胜利的东风扩大战果,拿回更多本来就属于我们的话语权。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20:3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一个博士能逃脱保安和四姨太的控制

原创 将爷  人格志  昨天

01.


   
今天周末,老将读了一天范仲淹,此时天色近晚,想写这篇文章,说些复杂观感。

主要说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名科研人员宫变辞职,上演惊心动魄的大逃亡!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不过,今天我文章要绕一下,先说说范仲淹,再说说四姨太。至于,四姨太是谁,很多人可能都忘了。所以,全文不要错过哟!

我遇着心境起伏时,会找些文集来疗心。不同于很多混官场的朋友,他们会选择曾国藩,而我读范希文。

这家伙,就是北宋第一公知呀!

本来,公知是好人好词,只是现在烂大街,污名不知何时能洗清了。

这年头,死掉的语文,也不止这一个。罢了,就不再多说了,省得招惹是非。我这里也就是指良知和风骨,就是范文正公身上那种光芒。

熟悉范仲淹的都知道,这哥们怼过刘太后,批过皇帝宋仁宗,大骂过宰相吕夷简,还杠过老师晏殊,人家那才是叫刀锋上跳舞,随时都会丢掉前程性命。

所以,这老兄被一贬再贬三贬,过足了悲壮人生。

后来,朋友梅尧臣看不下这种凶险人生,就劝他赶紧去做个报喜鸟吧,写点歌德体文章,就像日照那个主持人姜腾那样,多说说老百姓困苦都是“错觉”。

没想到,范老师斩钉截铁地回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些年,这8字真言,刻到我心上了。

范仲淹这人,有才有品有德有能。要我说,他就是千古第一完人。

范仲淹的诗文才华真的太好了,排不进唐宋八大家,我严重不服。特别老范做人,真的太完美了。还有那一场庆历新政,他算是改革促进派的千古风范!



今天,我又读到范仲淹一首不太出名的诗,联系当下境遇,也有些动容和共鸣。这首诗叫《江楼寄希元上人》:

清言一以遥,默默江楼上。
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以前,我总被老范的雄文壮词打动。其实,人家这五言绝句也写得击中人心,给我带来的伤感,真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

老将连批评一下唱赞歌愚民的小小花瓶主持人,都遭遇各种攻讦威胁删文,难怪范仲淹尽管坚硬如铁,也还是会“忧谗畏讥”,默默走上江楼,对着江水浮云表达骨子里的悲苦。

范仲淹是幸运的,贬来贬去,贬到死后还贬出了个“文正公”的谥号。

后面的苏轼也是幸运的,“乌台诗案”搞那么大,总算还有个好皇帝是粉丝,没把他弄死,否则,天下第一文坛霸主,也许就是李白吧!

世异时移。

此时,江水滔天,真无错觉。洪水灾民,不容欺媚。

而比洪水更可怕的,是知识分子的良心,正被权贵裹挟、功利魅惑、宵心构陷到荡然无存了。




02.




下面,我要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名科研人员宫变辞职这件事。

连续几天,老将通读大量报道与分析文章,越看越激愤难忍,为大国重器而悲,为学术风格而痛。

中科院这三个字,标志着国家学术最高圣殿,曾经让我无限仰视。不过,近年来,又有太多糗事,一再令我觉得糟心。

前几天,云南昆明6年级“神童”攻克癌症难题,荣获青少年科技国奖轰动四海,结果被吃瓜群众扒开内瓤,原来是在拼爹拼妈。

神童父母,就是混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

疫情初期,老将曾经因为“双黄连”神药,写过多篇文章,痛撕那位“双黄连之母”。

后来,疫情加上舆情,不得不对那位身出北大艺术特长生,雄居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所长高官之位的大神,挂起免战牌。

尽管这个单位当时是舆论垃圾桶,但我还要强调,我从未质疑过武汉病毒研究所。毕竟,一方面抗疫大敌当前大义为先,二方面有中科院招牌金光闪闪。

我探询的,不过是这个美女个体权力流动是否满足程序正义罢了。

然而,总有一种权力无耻,把国家单位的门面当成官员自己脸面。于是,随时借公权祭出国家门面来为自己挡污水。

语文究竟还没有死绝,这届网友的智慧实在太强。也正在如此,“四姨太”成为全国网友众所周知的一个称谓。

老将也特别从学术层面,写过一篇自以为神奇的雄文,叫《四姨太从来都是问心无愧》。大家可以点开看。

很多年前,针对学术圈的造假、跑官、媚官、争官等现象,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教授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四姨太效应”。

这些,都在我那篇四姨太文章里,到底有何隐喻,四姨太到底指谁,有心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查查。

总有一些女人的权力之途,背后闪动着复杂的魅影。有些人的学术权力身份,正是院士。这些,不愿查的,我们后台互动吧。

这次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发生90人集体离职一事,暴露的学术场域的深层次暗黑,同样涉及到院士层级,特别值得追究与分析。

离职的科研人员,来自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下属的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他们大多数博士毕业,拥有事业编制。

如此集体辞职事件,影响有多恶劣,舆情冲击性会有多大,不难想象。毕竟,这帮人背负国家责任。

研究院一度对媒体表示:“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离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

只要有起码常识,原本500人的大所,后来沦落到180人,这次又逃掉一半,只剩90人,就是重大宫变。

这几天,宫斗的大戏也正在被扒开。根据媒体报道,矛盾出在合肥研究院和核所之间的院所权斗。而这两个权力或权贵的主角也随之浮出水面。

一是科学院新上任院长刘建国,以大刀阔斧改革为名进行权力控制和人事安排。有报道说刘院长对女学生、师妹情有独钟,新聘任的重要岗位的处长都是刘院长的女学生!

院所之争上演到对抗失控境地,就是院方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表示此举侵犯权益,在6月15日交接时,直接形成冲突,持续到当夜11点,直到30多名特警到来。


6月15日冲突现场视频截图

这也许算是中国学术界最顶级的公共事件和单位丑闻了!

这背后,有多少复杂的权力斗争,牵扯多少复杂的利益博弈,仍然难以全部想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够造成90名在编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办完手续,这个事影响大太了。

具体后面会进行利害分析!!!

二是核所所长吴宜灿.请注意,此人已于去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不要简单以为院所之争,后者就是弱势。核所有院士撑腰,这个原本实力全球前五的单位,不是谁想摆平就能摆平的。

在疫情中,从“四姨太”背后疑似权力之手,到一些院士涉嫌“卖药”争议,院士弄权逐利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现象。

这个核所吴院士所长,据说也是一位极牛的“吴老板”。

据说,核所本来科研成绩很烂,但宣传越吹越大。很多人不搞科研,只是溜须拍马,还得陪吴老板打排球。

而吴老板则是核所下面多个公司的实际掌控人,下面有很多很牛的公司。有爆料说,吴老板开会,有人专门收手机,五月开完会,大家像被打鸡血,女同事J买了宝马4、男同事H刚买了宝时捷……

此次事件发生,据说是吴老板新开的公司要上市。于是,这些科研人员纷纷辞职,迅速上车!


集体辞职现场


一边是科学院刘院长的新派系新建,一边是老所长的新公司高薪诱惑。这些科研人员哪管什么体制编制,纷纷上演集体大逃亡。

逃亡,在他们看来,或许就是再生。





03.




两大权贵神仙打架,何止院里学生遭殃。更可怕的是,国家使命屈辱,正在悲情上演。

此时此刻,中美对战,已成水火之势。毛衣战打出的真核,就是科技战。

华为之痛,芯片之伤,让无数人把国运寄托在国家科研之上。而中科院,自然应该冲锋在前。

恰恰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候,他们眼里没有什么美帝了,只有权力之争,只有利益之贪!

越是在国难当头,越是有人会抛弃国家责任,奔向抢夺权力和财富的罪途。

国资流失,科研腐败,才是松动这个国家根基的最大原罪呀。

有人说,现在早就不是一个讲奉献讲情怀的时代。

但是,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国家人的,科学权力和科研人员,必须承担这样应有公共责任。

中科院合肥90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事件,就是一封举报信。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新任院长 刘建国



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权力腐败,有多少骗取科技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各种奖励荣誉的行为,值得追究。

千年历史烟云飘过,文人嶙嶙刚骨尽锉!

今天我讲的四姨太故事,院长偏爱女学生故事,吴老板牛逼公司的故事,让我看到的,都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风格丢了,公共责任丢了。

也正如此,才特别怀念范仲淹。在做人为学面前,在权贵势力面前,又还有多少人能做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人们安危,从来都不应交付在玩弄各种权力手段,傍身依附权贵的戏子身上。

中国国运,永远只应托付给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主义者,而不是满身铜臭的学术混子身上!

保安,是武力权力的象征;四姨太,是媚权魅惑的隐喻。

如果这样肮脏的局面不改变,没有一个博士能够逃脱保安和四姨的控制!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20:32 | 只看该作者
四姨太从来都是 “问心无愧”

原创 将爷  人格志  2月27日


疫情很压抑,说话需谨慎。

今天和大家说点四姨太的秘密。

多点耐心哟,不要一上来就急吼吼问:

“谁是四姨太呀?”

这文章不会长,也不费脑洞。

都是好看故事,结尾还有彩蛋。别错过!
0 1

  知性好强的四姨太,是疯子


先讲一个知性争强好胜的四姨太!

她叫颂莲,是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四姨太。

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电影小说我都看过,真是红红的欲望。

颂莲,本是个学生妹!读大学时,父亲离世,贪钱的继母把她嫁进陈家大院。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四姨太)

开始,她也是有点反叛精神的。后来,就转上争宠之路了。

对手特点:
大夫人毓如,像个老古董,
二姨太卓云,面慈心恶,
三姨太梅珊。戏子美貌。
四姨太颂莲知书达理。开始,她是知性,后来是,知——性。

妻妾成群,都想要红灯笼,于是就得斗。

“只要得到老爷的宠幸,你在这院里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颂莲争宠选了一个狠招——假装怀孕!

好心的大少爷对她说:“你也真蠢,怀孕这种事,做假能假得了几天?”

四姨太说:“我蠢?我不蠢!我早就算计好了,开始是假的,只要老爷天天到我这儿,日子久了不就成真的了?”

这话是很有智慧的,她是想,日久生情。哪怕不生情,也生子。

想想也是。假怀孕,老爷不知道,肯定关心关注关照。常来常往,那啥,怀孕机会不就大吗?

只要弄假成真了,当初的假,又怎样!

问题是,颂莲失败了。这事被三姨太卓云发现了。

事情败露,她失去宠幸,封了灯。

失宠后,颂莲又把目光转向了大少爷,结果也搞不定。最后,老爷娶了五姨太。

颂莲这个四姨太,疯了。
0 2

  玩弄权谋的四姨太,骗子


再讲一个玩弄权谋的四姨太,算是个骗子吧。

她叫姚玉兰,是上海滩威震四方、赫赫有名的流氓头子杜月笙的四姨太。

很多人对姚玉兰不熟悉。不过,姚玉兰有个金兰妹妹,而且是绝代美人,多半是听过的。

她叫孟小冬。


(左姚玉兰,右孟小冬)

如果对孟小冬还是不了解,那么,说出她前夫的名字。再不知道,就别怪我凶你没文化了。

孟小冬前夫,不是前男友哟,是梅兰芳!

梅兰芳孟小冬的情爱往事,不说了。反正,他俩后来分道扬镳了。再后来,孟小冬就被杜月笙“霸占”了。

充当掮客的,就是四姨太姚玉兰。

姚玉兰是北方人,嫁给杜月笙后,遭到苏州帮的二、三太太反对。

势单力薄的四姨太,面临着争宠危机。为能讨杜月笙喜欢,她把孟小冬给“卖了”。

离异后的孟小冬,受到姚玉兰之邀,到上海长住在四姨太住所。杜月笙对美人孟小冬蠢蠢欲动,姚玉兰明着是陪孟小冬,实则从中撮合。

有一晚,姚玉兰拉孟小冬聊天陪睡。

子夜过后,姚玉兰起来出去,孟小冬迷糊中觉得她上厕所。随后,发现回来的却是杜月笙。

内心虽有惊惧,但情路坎坷的孟小冬,自知难逃杜月笙的魔掌,更何况,人家杜老板平时的恩施未报,怎么拒绝?

于是,孟小冬成了杜月笙的情妇。直到上海解放前,杜月笙要迁往香港,才给了孟小冬五姨太的名分。

姚玉兰联手孟小冬,得了宠,也有了与苏州帮女人争斗争财产的重要资本。

姚玉兰这个四姨太,有点阴。
0 3

  有艺术特长的四姨太,大赢家


最后讲一个有艺术特长的四姨太,是人生大赢家。

她叫梁安琪,是有“赌王”之称的澳门富商何鸿燊的四太太,人称四姨太。

梁安琪,原名禤伟玲,13岁在广州学芭蕾舞,后加入广州文工团,成为舞蹈演员。

这也是一个正宗的艺术特长生。

不过,她不是北大的。


(年轻时的梁安琪)

这位四姨太,后来到独自到香港打拼,尝尽没钱没地位、甚至饿死街头的滋味之后。

她决对自己狠!

何鸿燊是出了名的喜欢跳舞,梁安琪也擅长跳舞。他们在私人舞会上认识后,梁安琪凭借出众的舞技,终于成为赌王的四太太。

有了赌王这个跳板,梁安琪成了真正的人生赢家,拥有了金钱、地位、孩子、权力等一切宝贵的东西。

这是最叱咤风云的四姨太,她的各种故事仍在四处传扬。

甚至,梁安琪都成为一些年轻貌美女人的励志偶像了。

总之,梁安琪这个四姨太,赢了。
0 4

  四姨太们为何总是问心无愧


疫情之下,我本来没心情说这些娱乐往事。

满心都是武汉那些悲绝的故事。想说,不能说,也不敢说。

那么,为什么还是要说这些四姨太呢?

这些四姨太,虚伪,骗人,凭艺术特长上位,甚至,有人拉皮条。

就差个卖假药的了。

我还发现,这些四姨太们,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问心无悔,问心无愧。

这让我联想到一些现实版想说,却又说不得的四姨太。

其实,比起娱乐圈,其实我更了解的是学术圈。

很多年前,针对学术圈的造假、跑官、媚官、争官等现象,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教授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四姨太效应”。

田教授举的例子,正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四姨太。

“日子久了不就成真的了?”

日子久了,很多学界、政界、商界的关系也就打通了。假论文假水平,也就能混成真的了。

这时候,四姨太就算被识破,此前得到的好处也不会消失。

因为得到的太多了。

比如,官都升到正厅了,就算降两级,又怎样?

钱到挣到手软,就算辞退了,又怎样?


(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

南大女教授梁莹,9年上百篇论文,被评为杰出青年学者,后被揭穿造假,为千夫所指。

尽管梁莹后来辞职了,尽管校方依然被了些处分,但这些年她早就自诩是“富婆”了。

“四姨太效应”被曝光,梁莹算是一个被吊打、且被打倒的标本。

当然,很有钱的她,可能也继续问心无愧。

再想想,像姚玉兰和梁安琪这些上了位发了家的四姨太,哪个又不觉得自己是个人生赢家呢?

这些四姨太,凭借出众的外貌、迷人的身段、阴狠的手段,总是被背后的男人保护得很好。

读了前面故事,你看到了,四姨太背后的男人,有的是很拽的老板,有的是黑社会老大,有的政商通吃的大佬。都是惹不起的狠角!

放在今天,要有人敢说她们是戏子无情,说她们凭借那点艺术特长,当家管事,把持重要岗位,拥有重大产业,不配。

结果估计就会是:

背后的男人就会跳出来,或是威胁人家,或是找删帖封口,甚至要报警搞训诫!

至于四姨太自己,人家根据连屁都不用放一个。

最多她听到烦时,借别人之口喊一句——“老子问心无愧”!

她问心无愧!甚至,还像是这世界欠她很多似的。

亲爱的朋友,这样的四姨太,您遇到过没有?

在这疫情扰心的时候,如果您也像我一样郁闷,请说出你心中的四姨太是谁。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41 , Processed in 0.2098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