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1270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施一公:灵魂、鬼和神都是存在的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9 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施一公:灵魂、鬼和神都是存在的


▲施一公,前清华大学副校长
本文是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曾发表的,名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在科学家眼里:
生命科学对生命的认知到了什么程度?科学的极限又走到了哪儿?
科学、神学、玄学是否有登顶汇合的一天?
通过本文,让我们听这位科学家一一道来…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
我们先看看人从哪儿来?人的整个出生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游逛,寻找一个入口,找到合适位点以后,会分泌一些酶,然后钻进去。
卵子很聪明,一般不会让第二个精子再有机会,所以一有精子进来,马上把入口封死。
你们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短短四个礼拜,胎儿开始有心跳。
慢慢地,神经管形成了,脊椎形成了,四肢开始发育,通过细胞凋亡,开始形成手指头。
到四五个月的时候,胎儿开始在母亲肚子里踢腾。
出生之前,胎儿的大脑发育非常快,各种神经突触迅速形成。然而不要忘了,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自于一个受精卵。
生命开始之后,生命的历程很漫长,这里面有很多苦恼。我记得我看过一首打油诗是这样说的:
0岁闪亮登场,10岁茁壮成长,20岁为情彷徨,30岁拼命打闯,40岁基本定向,50岁回头望望,60岁告老还乡;
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
那么科学是如何应对生命挑战的呢?
我们生命的历程饱受挑战,有很多来自于疾病,其中三类疾病和人类有很大关系。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的杀手,仅在中国每年就有303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32%。
第二种疾病也很可怕,就是癌症,我们身边的人常常被癌症夺去生命,中国每年有265万人死于癌症,占28%。
第三类疾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对人的困扰很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多位世界名人都曾受这类疾病的折磨。
此外还有34%的人死于其他原因,其中大部分是传染病,一小部分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
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如何运用科学去接受生命的挑战。
在古代,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比如说当代的屠呦呦找寻治疗疟疾的方法时,就是看了古典药学得到了灵感,导致了青蒿素的发现。
后来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已经是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探索。
1985年以后,由于戈尔茨坦和布朗发现了低密度脂肪颗粒的受体,开启了真正的征服心血管疾病的历程。
人类始终用科学在应对挑战,从简单的摸索和经验积累,到最后通过基础研究驱使药物的发现。
我有两个例子在此分享。
第一个例子是免疫疗法。
它被视作治疗癌症的新的曙光,相信大家都听过很多次。
这个免疫疗法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2015年8月20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向所有世界上关心他的人宣布,自己得了晚期黑色素瘤。
而且当时已经有4个2毫米大的肿瘤在脑子里,已经扩散了,他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然而短短3个月以后,2015年12月6日,他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告诉人们,通过分子疗法,他脑子里的4个肿瘤已经完全找不到了。
第二个例子是神经退行性疾病。
现在世界上有4700万人饱受这种疾病的困扰,预计2050年时,每3秒钟就有一个新的病人出现,我们会有超过一亿三千万人受它的困扰。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最有名的就是老年痴呆症,也叫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得这个病的病人很痛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
老年痴呆晚期的患者大脑里面有一个个很可怕的洞,大脑被吞噬掉了。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年痴呆症,但是大家公认,如果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老年痴呆症,也许会为治疗带来曙光。
要知道我们的生命是有极限的。
不要说我们对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不清楚,对大脑这样一个神秘的器官我们也知之甚少,我们基本上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在用我们的五官,就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理解这个世界。这个过程是不是客观的呢,肯定不是客观的。
我们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后,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脑,但是我们不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不能叫客观。
我们人究竟是什么呢?仔细想一想,人是怎么样处理信息的呢?我们先来对信息也就是物质做一个定义。
我们有三个层面的物质:
第一个物质是宏观的,就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直觉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人是一个物质,房子也是一个物质,天安门、故宫都是物质。
第二个层面是微观的,包括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也叫微观,我们可以借助仪器感知到、测量到,从直觉上认为它存在。
比如说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说很远的一百亿光年以外的星球。
第三个层面就是超微观的物质。
对这一类,我们只能理论推测,用实验验证,但是从来不知道它是什么,包括量子,包括光子。
尽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级、能量,但是我们真的很难通过直觉理解,这就是超微观世界。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想一想,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
我们人是什么?
人就是宏观世界里的一个个体,所以我们的本质一定是由微观世界决定,再由超微观世界决定。
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一堆原子,而且是一堆粒子构成的。
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体,然后形成小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后形成一个整体。
量子纠缠是可以进化的现象吗?在这里,我想班门弄斧讲一讲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的意思是说,两个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事件。
当你对一个量子进行测量的时候,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状态,可以被关联地测量,很不可思议。
但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既然存在于客观世界,我相信它会无处不在,包括存在于我们的人体里。
是不是这样呢?当然是这样。
量子纠缠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命,其实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们可以用直觉去感受的。
我要问你们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相信有第六感官吗?
很多人会说不相信。
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可能,两个人会以未知的方式进行交流?
你会说也许,不会像第一个问题那样肯定地说不信。
第三个问题,量子纠缠是否存在于人类的认知世界里面?存在于大脑里?
第四个问题,量子纠缠是不是适用于地球上的物质呢?
你一定会说一定适用,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
但其实简单讲,这四个问题是完全一样的问题,倒推回去就说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们无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
那么我们人究竟是什么?
我们只不过是由一个细胞走过来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亿年以前,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同一团物质,一个处于复杂的量子纠缠的体系,就这么简单。
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们自己认为它是客观的世界。
其实我们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4%,其余96%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我们叫它暗物质和暗能量。
我认为人类的认知极限就在于:
我们是一堆原子,我们处在宏观世界,但我们希望隔着两个世界去看超微观世界。
那是一个最美好的、极其美妙的世界。
世界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呢?
随着量子卫星上天,有关量子的事科普一下:当代科技最前沿发现了什么?竟然颠覆了人类的世界观!
我们的世界,因为几个最新的科学,全乱了!
暗物质
01.怎么发现有暗物质?
我们原来认识的宇宙的形态,是星球与星球之间通过万有引力相互吸引的,你绕我转,我绕他转,星球们忙乱而有序。
但后来,科学家通过计算星球与星球之间的引力发现,星球自身的这点引力,远远不够维持一个个完整的星系。
如果星系、星球间仅仅只有现有质量的万有引力支持的话,宇宙应是一盘散沙。
宇宙之所以能维持现有秩序,只能是因为还有其他物质。而这种物质,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看到并找到,所以,称之暗物质。
02.暗物质有多少?
科学家通过计算,要保持现在宇宙的运行秩序,暗物质的质量,必须5倍于我们现在看到的物质。
03.有没有观测到暗物质?
现在没有真正的测到暗物质。只是能发现光线在经过某处时发生偏转,而该区域没有我们能看到的物质,也没有黑洞。
04.黑洞是不是暗物质?
不是。黑洞只是光出不来,它发出其他射线,它仍然是常规物质。
暗能量
01.怎么发现有暗能量?
科学家观测发现,我们现在的宇宙,不仅在不断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
如果匀速膨胀,还可以理解。但加速膨胀,就需要有新的能量的加入。
这能量是啥?科学家也搞不清,取名叫暗能量。
02.暗能量有多少?
科学家通过计算,通过质能转换方程E=MC²计算,要维持当前宇宙的这种膨胀速度,暗能量应该是现有物质和暗物质总和的一倍还要多。
03.有没有找到暗能量?
目前为止,还没有。
量子纠缠
01.什么是量子纠缠?
科学实验发现,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量子,会在不同位置出现完全相关的相同表现。
如相隔很远(不是量子级的远,是公里、光年甚至更远)的两个量子之间并没有任何常规联系,一个出现状态变化,另一个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出现相同的状态变化,而且不是巧合。
02.有没有观测到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经理论提出,实验验证了的。
科学家已经实现了6-8个离子的纠缠态。我国科学家实现了13公里级的量子纠缠态的拆分、发送。

这些科学发现搅乱了我们的世界!
01.搅乱了的哲学世界
我们原来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没有特异功能,意识是和物质相对立的另一种存在。
现在我们发现,我们认知的物质,仅仅是这个宇宙的5%。没有任何联系的二个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发生纠缠。
把意识放到分子、量子态去分析,意识其实也是一种物质。
既然宇宙中还有95%的我们不知道的物质,那灵魂、鬼其实都是极大可能存在的。
既然量子能纠缠,那第六感、特异功能也可以存在。
同时,谁能保证在这些未知的物质中,有一些物质或生灵,它能通过量子纠缠,完全彻底地影响我们的各个状态?
于是,神也是存在的。
02.坍塌了的物理世界
我们现在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以光速不可超越为基础。而据测定,量子纠缠的传导速度,至少4倍于光速。
03.崩溃的内心世界
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整个世界的5%。
这和1000年前人类不知道有空气,不知道有电场、磁场,不认识元素,以为天圆地方相比,我们的未知世界还要多得多,多到难以想像。
世界如此未知,人类如此愚昧,我们还有什么物事必须难以释怀?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14:10 | 只看该作者
饶毅炮击舒红兵:建议您夫人辞职“武汉病毒所所长”?

原创 秦鉴君  秦鉴  昨天


双黄连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相关剧情我们在上篇文章有写。



2月3日晚,疑似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向风波中心人物,中科院院士、政协常委舒红兵写了一封信。

同时抄送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舒红兵夫人)、中科院院长白春礼。

饶毅曾于2007年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而王延轶曾于2000到2004年在该学院攻读本科,当时舒红兵是该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所以他们多少有些渊源,虽然不是同期。

这封信写的真是绵里藏针,开篇一句话“在我任职之后,禁止了师生恋,恐怕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就令人喷饭。
这封信中,饶毅直言不讳了三点:1.她专业不相关,不是病毒学,算是外行领导内行;2.她水平比较差,北大都当不上副教授,没办法匹配病毒所所长;3.年资太轻,论资排辈都到不了她。

所以就建议她辞职。

整封信写的有礼有节有凭有据,如果是真的,这下烫手山芋要到舒红兵手上了。希望那个在某爆款文公号后台留言呵斥删帖、人身攻击的ShuHB也看见,下次要投诉,得找饶校长了。

目前没有各方发声,不确定有无ps,但从写信本身来说,的确很符合饶毅性格。其实一直想写他,却无暇着笔,今天这篇文章重点就说说饶毅。

他的性格脾气,和钟南山院士属于同一类型:开朗、敢言,个性十足,是学术界有名的“老炮”。同时也都属于有干货的真科学家。

早在1994年,他就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任教并领导独立的实验室。2004年,又成为(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饶毅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发展。

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个在美国取得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后,回国全职工作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有意思的是,他也成为了圈子里特立独行的另类身影:他不喜欢复杂人际,也不喜欢行政职务,更愿在科研和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

而且,饶毅对国内科研坏风气深恶痛绝。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某些人拉关系重要。”



“在我回国前,我就亲眼目睹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脸。”



做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后,他就力行招聘职称改革。



“我们国家在很多学科上,长期以来都是贱卖职称,比如说博士后回来以后,就直接做正教授、研究员,而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从助理教授做起。……贱卖职称看上去对招聘来的人很好,但实际上对好的人缺乏鼓励,对混饭吃的人缺乏压力……”



于是他推行了新制度“回国博士后,必须从助理教授做起。”



这当然得罪了很多人,他们就明枪暗箭说他坏话,但饶毅也无所谓:



“要改革,就不能怕得罪人。”



2013年他发声说:比起创新我们更缺乏的是坚持,希望科体改革能让教授不再热衷当院士。



还有一次,两位院士邀请饶毅参加大会,并让他出任神经科学分会场中方主席,可谓给足饶毅面子,但饶毅竟然一口回绝:



“我一贯认为科学家之间的会议小型才有效,这种大型、科学上低效的会议,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经费、败坏风气。”



去年11月,饶毅又发文实名举报三名科研人员学术造假。







可以注意到被举报人员的单位:武汉大学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此次双黄连风波中的主角均有关联。

而在推动科研教育体制改革之外,饶毅也不遗余力推动科学文化传播。他一直坚持为科学网供稿,创办移动新媒体《知识分子》。

“目的就是推广科学文化传播,让更多的人过上智识生活。”

有意思的是: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原来被很多人看好的饶毅却落选了,当中排在基础生物组第一的正是舒红兵。



对此,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打抱不平:

“许多科学家为了能顺利当选院士,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饶毅刚好相反,他从不回避问题,敢于质疑,敢讲真话。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投票院士,对饶毅的学术水平、学术贡献不可能不了解。在知情的情况下依然投反对票,只能说掺杂了个人好恶和私心杂念。”

而饶毅却对相关方面表达感谢,并在落选后便发文声明:从此不再参加院士评选。

他直言不讳:

“宣布从此不再候选院士,就是为了证明给年轻学者看,不做院士照样可以挺起腰杆。”

这一年,他写了这样一篇万字长文:《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

长文里,饶毅高度推崇两个人,一个是张昌绍,一个是屠呦呦。他俩就是青蒿素的奠基人。

“张昌绍和屠呦呦做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获得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时间能够证明一切。2015年10月5日,无缘院士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而最能令人体会饶毅其本人风骨的,或许还是他自己的文字。

且以他2015年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致辞的一段话结尾。

全文含标点535字,赢得9次满场热烈掌声,是北大毕业生典礼最经典致辞之一: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

超越化学反应结果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迹;超越动物欲望总和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做自己尊重的人。

过去、现在、将来,能够完全知道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上很多文化借助宗教信仰来指导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为;而对于无神论者——也就是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还遇到小难大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

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怜,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

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愿: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问我如何做到,50年后返校时告诉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多么希望:饶毅所说的这些原本该作为基础教育常识的寄语,能够真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常识与常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14:41 | 只看该作者
关键人物突然离美归国,背后隐藏的大料!你们自己看


要参君 每日财经精读 2022-11-01 22:56 发表于北京


咱们老祖宗,有一个千金市骨的故事。
话说战国时期,燕国内乱持续多年,被齐国趁机占便宜,攻占了燕国许多城池,燕国几近灭亡。

内乱平定两年后,燕昭王即位后,决心奋发图强,招纳贤士,一雪前耻。

那么,怎么才能吸引到人才呢?
老臣郭隗以马为喻,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国王喜欢千里马,派了个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去寻找,侍臣花了500两买了副千里马的马骨,回去献给国王。



国王大发雷霆,侍臣不慌不忙地说,大家听说您肯花500两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消息传开后,大家都认为国君是真爱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四面八方送来了千里马。

郭隗就对燕昭王说,大王要征求贤才,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
燕昭王听从了郭隗的主意,回去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豪华别墅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
图片
这事很快传遍各国的有才能人的耳中,他们认为燕王是个爱惜人才的好领导,于是纷纷投奔而来。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战神乐毅,他率弱小的燕国士兵,打得齐国屁滚尿流,一举占领齐国七十多座城,燕国因此称霸中原。
这就是流传中国2000多年的千金市骨的故事。

古有千金市骨,今有大牛归来,没想到2000多年前千金市骨的故事,今天又在中国重演了。
就在今天,被誉为“清华最美女博导”的颜宁亮相深圳,突然宣布:
将辞去普林斯顿的教职,回到深圳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出任创始院长。
图片
是的,你没看错:深圳,这座最年轻也最有活力的城市,即将迎来一位生物医学界的女神级天才——颜宁。
说颜宁是女神,的确不是浮夸:
她有女神般的才貌。
颜宁美貌与智慧并存,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纯,似乎真的是不曾被岁月所风蚀,始终是一幅清纯红颜的模样,永远的目光澄澈,永远的嘴角含笑,永远的淡定从容。
图片
自从她2017年在央视“开讲啦”亮相之后,女神之名不胫而走。当时的她,短袖短裙,长发飘飘,耳环、高跟鞋,一切的配置都让所有人眼前一片惊艳……
她有女神般的人生。
颜宁于1977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是个标准的农村女孩,整天在田野里疯玩,上树、下河无所不能。
然而这位农村女孩,成绩却极好,文学能力尤其厉害,上中学时,本来想考北大中文系,但高中分科时,老师建议她学理科,于是这位文艺女青年,等于是被老师强行塞进了理科班。
199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2000年清华毕业后,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成了施一公最得意的大弟子,只利用4年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图片

2007年10月,30岁的颜宁回到母校清华成了一名年轻的教授,取得了无数成果,39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中年龄最小的候选人。
在科研上正取得辉煌成就之时,2017年,风华正茂的她从清华跳槽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两年之后便拿下“魏兹曼女性与科学奖”,后又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从清华到普林斯顿,从普林斯顿到清华,然后再到普林斯顿,颜宁的人生轨迹曲折蜿蜒,褒贬不一,无论如何,她成就了自己独特卓越的生命!
她有女神般的成就!
颜宁可以说是继屠呦呦之后,又一位能以一己之力轰动整个生物学界的中国女科学家。
就说她在清华时,带领团队取得的骄人成果吧:
2014年,她带领团队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这一成果在世界科学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5年,颜宁团队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
除了这个科研成果外,颜宁还对离子通道结构学领域做了重要贡献,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样样都改变了该学科的底层逻辑。
图片
颜宁这样的大牛回到深圳,无疑将带来新技术,带回新思维,增厚深圳科技进步新动力。
颜宁这样的顶尖人才回国,本身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更何况,在人才争夺成为大国竞争命门的情况下,颜宁归国,也带上了千金市骨的功效。
对于此番归国的原因,颜宁表示自己与深圳是“一拍即合”,还说自己是“麻溜儿地就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
都说深圳是“卷都”,我更同意深圳的另一个别称:梦都,梦想之都。

在清华和普林斯顿任教,是我人生的前两个梦想,在深圳,我将努力实现第三个梦想。
而为了吸引像颜宁这样的人才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可谓使出来洪荒之力,下了大力气,构建全新机制:
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对包括院长在内的科研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制度。
图片
正因为颜宁的优秀,她享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可以说是偶像级的青年女科学家。她的归来,受到网友的欢呼,因为大家深知人才归国的意义。
这相当于是深圳乃至中国,向全世界科研人才发出的集贤令: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进步,这是一片科研的热土,值得全世界科技人才来挥洒激情,创造辉煌。
来吧,中国欢迎你,只要你是高学历的科技人才,让我们加油超越自己,在太阳下分享呼吸,在热土上刷新成绩!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在美国最引以自豪的科技中心硅谷,有一大批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其他技术人员准备回国。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正在吸引美国科技的人才回国,而这些留学人才归国,也让中国部分科技实力大大加速。
为什么这些中国人才愿意放弃美国的工作机会和绿卡,最终回到中国呢?
这当然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国力不断进步,科研条件持续改善。
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这些归国人才,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爱国心,难以抹去的乡愁。
大家也忘不了老一辈矢志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师昌绪、邓稼先、梁思礼、朱光亚……
他们一寸赤心,以身许国,承载着一代知识分子强国富国的崇高理想,带着卓越学识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成为支撑起这个国家的脊梁。
像颜宁这样新一代的科学家也曾说,如果有一天我的祖国需要我,我会义不容辞地赶回来尽我所能报效祖国。
即便是颜宁身处异国他乡时,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中国国籍,始终在关注中国的科技进步。
说到底,每一个人的才华和财富都有其民族性,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否则,即便在国外你当上了亚太总裁、某国院士甚至诺贝尔奖获得者,你也只是杰出打工人、科学家,这与帮助祖国发展所带给个人的价值升华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中国人,最好的发展机会就在中国,最大的荣耀就是做多中国,帮助国家繁荣富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5:25 | 只看该作者
从谷爱凌到颜宁——千金买骨的精准进阶


原创 老云老师 老云的空间 2022-11-06 20:20 发表于重庆

年初谷爱凌爆红时,当时我就写了一篇《千金买骨谷爱凌》,里面详细解释了谷爱凌爆火的真实原因:说白了,就是官方要借冬奥会这个吸睛平台,借谷爱凌这样一个身份特殊的体育明星,向美国乃至全球的华人优才传递一个讯息——回国效力,你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施展你的才华,你更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最重要的是,这种效力,并不非要你真的发自内心认同中国,哪怕你就是骑墙或者纯粹就是想捞一票(比如谷爱凌在国家认同方面的含糊其辞),但只要你愿意把你的才华为中国所用,你的东西确实对中国有价值,那中国依然会敞开胸襟予以接纳,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谷爱凌捕捉到了这个机会,给中国挣了两枚金牌——更重要的是完美的扮演了马骨这个的角色,然后拿着作为回报的上亿广告代言费,返回美国继续学业和生活。这种做法在很多国内朴实老百姓看来是捞了就跑的不厚道;但对美国乃至全球华人优才来说,却让他们从中看懂了中国的深意。
虽然随着冬奥的落幕,谷爱凌效应已逐渐消退,但招来美国乃至全球华人优才的进程还在继续,甚至随着中美博弈的日趋激烈而更加紧迫。
所以,第二版的千金买骨,也要适时祭出。
实际上,所谓的华人优才,本身也是有选择的。不是什么样的优才都值得花费重金。国家真正想要的,还是理工、科技领域的大拿;至于文、商、艺术乃至体育,这些行当的所谓大师回不回走不走,至少在当下这个历史阶段,无碍大局。谷爱凌作为体育明星,其本身从事的行业其实没有太大的现实价值,两块冬奥金牌更是远远配不上她从中国得到的好处;只不过千金买骨在的启动之初,需要借助冬奥和体育明星的吸睛效应广泛传播。而在这个声势打响后,后面的买骨,自然就会更加精准,将目标对准国家真正需要的领域,需要的人才。
这就有了颜宁回归在网络上的爆火。
跟谷爱凌这个运动员不同,颜宁是科学家。是理工农医这类实用性学科的专家大拿——而这些学科的海外优才,正是国家这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中极力招揽对象。而且,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这类华人优才,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处境日益艰难——无论是发展空间,还是生存环境,都处于极速恶化当中。
那么,何去何从?如果你就是个没本事的搬砖民工,那无所谓——你爱留留爱回回,自个儿折腾没人管你——甚至如果你已经入了美籍,你想来中国都懒得搭理你——毕竟咱们何必养个屁用没用还自以为是的高华呢?
但如果你确实是有本事的人,那中国现在正在给你打开一条回国的大门——欢迎你回国,并承诺会给你相应的物质保障、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哪怕你未必真的认同中国,哪怕你被西方那套洗脑久了,内心依然自诩高华,但只要你愿意把才华贡献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也依然不计较,只要做出成果,该给你的照给不误。
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虽然拿出了诚意,但也要这些优才切身感受到才行。感受的越深,越明显,他们的回国效力的动力才会更足,欲望才会越强烈。
所以,颜宁,就成为谷爱凌之后,针对这帮华人优才的精准版马骨。

颜宁到底有多认可中国?这个真的是不好说的事——毕竟当年她既然选择出国,肯定是怀着诸多不满的。现在回来,到底是受利益诱惑,是在海外混的不爽,还是真的幡然醒悟想报效国家,这个外人无从知晓。
颜宁究竟又有多大本事?或者说她的本事,配不配的上她此番回国得到的待遇?这个同样是不好说的事。毕竟颜宁此次回国的待遇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厚——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大批VC揣着真金白银排队轮候,舆论也是一阵热捧,这待遇决定了她接下来无论是名誉、社会地位、私人财富还是科研保障,都会远超出国前及在美国时——这么优裕的条件,以预期中她的在科研领域的贡献,真能配得上吗?这个现在没人知晓。
但有一点无可置疑,就是跟当初的谷爱凌一样,颜宁的名气,配上精准版千金买骨的资格!
毕竟千金买骨买的不是骨头本身,而是要借买骨形成广告效应,吸引千里马们回归。虽然我们还不知道颜宁是否像谷爱凌那样,确实在自己的领域内具有彪悍的实力。但至少与谷爱凌还需要官方推手在背后造势才能爆火不同,颜宁的名气是现成的。
这就决定了颜宁值得投入——她的领域与国家招贤纳士的需求完美匹配,她的名气又已经具备,所以都不需要太多操盘,只需要你愿意砸资源她愿意接,这广告效应立马拉满。
当然,很多人会不服气,因为颜宁的名气,很大程度并不是因为她本身的成就,而只是因为她漂亮的脸蛋,或者说脸蛋与身份的加乘——反正如果颜宁的颜值是路人的话,她哪怕已有的成就再高,除非又整出个诺贝尔,否则也是不可能获得今日的名气的。
这个话确实不错。不过这没有关系——就这场千金买骨游戏而言,我们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她的名气。如果事后证明她的成就配得上她的名气,那当然挺好;但退一步,就算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又如何?看上去似乎在科技投入方面亏了点钱,但实际上这也反向刺激了更多对她不服气的海外优才——连这种水平的人都能捞到这么多?那我又为什么不回国效力呢?
只需要把给颜宁的待遇,当做针对海外优才的广告费,这笔账就是稳赚不赔!
美女确实是有优势的——只不过美女更需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并在合适的时机将其变现。颜宁很聪明,捕捉到了这个契机,将脸蛋+身份意外捕获到的名气,变现为自己回国后的待遇和保障——看其这次归国的感言,她明显是参悟到了其中奥妙。而官方眼见如此也顺势而为——这样也就用最小的成本,将谷爱凌之后的第二匹马骨推出。
这就形成了双赢!无论颜宁的学术最后是否值这个价。但单从千金买骨这个事儿上,大家都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性价比对双方来说都超高!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21:50 | 只看该作者
华人科学家集体逃美润中,发生了什么?


郎言志 2022-11-10 08:33 发表于福建
以下文章来源于乌鸦校尉 ,作者乌鸦校尉

这两天,颜宁回国的消息,在国内各大社媒平台轮番上了热搜,并且引起了诸多热议。

消息来源是在11月1日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颜宁在会上“官宣”,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

这条消息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跟“学术女神”颜宁的过往经历有关。

图片

现年45岁的颜宁,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后留在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颜宁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六年间始终致力于攻克结构生物学中最富挑战的领域之一、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7年4月,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此外,颜宁在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家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为数不多的斩获这些殊荣的中国人之一。

图片

除了以上这些title,这些年,颜宁的科研成果也非常令人瞩目——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正是因为这样复杂的经历,颜宁这次的回归,引起大家的特别关切,有人兴奋,也有人批判乃至嘲讽。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颜宁并非个例,此类的回归在近年相当扎堆,这确实向国内外传达了一些特殊的信号。

1

近几年,有许许多多像颜宁一样的科学家(包括华裔),正组团“逃离”美利坚,奔赴祖国的怀抱。

今年9月底,《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美中摩擦促使华人科学家离开美国大学》的文章。

图片

文章中引用了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数据。数据表明,2021年,有1400多名在美的中国科学家回到中国,较2020年同比增长22%。

这些回流的科学家大多专攻数学和物理、生命科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不乏一些重量级大拿。

比如说,获得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丘成桐。

今年4月,清华大学宣布,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从哈佛大学退休,受聘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图片

但不同于颜宁这次归国,当时丘成桐回国的消息在各大社媒平台上基本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很多人对丘成桐本人并不了解。

邱成桐是谁?

不夸张地说,其人是当代世界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大师之一,27岁破解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摘得世界数学最高荣誉菲尔兹奖。

此外,包括沃尔夫数学奖,克拉福德奖等在内的世界数学界最顶尖的奖,他也拿了个遍。

图片

正因为在数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曾被国际数学大师唐纳森誉为本世纪里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在哈佛更是被人称之为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除了数学,丘成桐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上也有很高的地位,他也因此被聘为哈佛大学物理学的终身教授,成为哈佛有史以来兼任数学系教授和物理系教授的第一人。

丘成桐院士的全职加入,对清华大学而言是一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今年从美国归来加入清华的,除了丘成桐,还有李宁。

图片

今年1月,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李宁回国,加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担任讲席教授。

李宁的履历,也堪称豪华。他曾在国际管理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超过30篇,研究成果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著作等身。

今年回国的重量级科学家中,还有牛谦。今年3月,著名凝聚态物理理论科学家、北大物理系留美毕业生牛谦,在《自然通讯》刊登论文时署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根据有关消息,其人已全职回国,加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图片

牛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输运、Berry相、自旋霍尔效应、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半导体的自旋电子学等,其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已入现代版的凝聚态物理教科书,标志性综述文章也被知名学校选为研究生教材。

牛谦是凝聚态基础理论领域国际公认的引领型学者,也是杰出华人理论物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近两年归国的,除了数学界、经济学、物理学界大拿,还有一个必须提到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那就是朱松纯。

图片

作为全球著名的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与人工智能顶尖学者,朱松纯教授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在认知层面的新理论突破,更是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拓荒者。

朱教授曾三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早在1990年,他便率先将概率统计建模与随机计算方法引入计算机视觉研究,独树一帜地提出了一系列图像与视频结构化解译的框架、数理模型和统计算法,发展了广义模式理论。

当祖国需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时,朱松纯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事业,于2020年9月回到祖国,出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领导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在近两年陆陆续续回到祖国的怀抱。

比如去年7月,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顶尖学者、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终身正教授帅克已全职加盟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

图片

去年12月,机器视觉领军学者沈春华回国加盟浙江大学。

图片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鲍惠铭也在今年3月宣布加入南京大学,成为该校全职教授。

图片

等等。

华裔科学家轰轰烈烈的回国潮不可阻挡,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当然是一件值得放鞭炮庆祝的好事。

2

这事的一面是“逃离美国”,这就不得不提懂王上台以来至今美国政府的各种骚操作了。

懂王上台后,以“打击经济间谍”和“打击窃取知识产权”为借口,在2018年启动了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旨在调查外国机构对美国经济、技术、商业秘密的窃取。

但实际上,这则计划其实主要就是奔着在美华裔科学家和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科研人员来的。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行动计划”一共炮制了77起案件,并有148人因此受到指控,接近九成为华人华裔。

图片

大量的华人科学家在被卷入“中国行动计划”调查期间被迫停止科研工作、面临经济和名誉的损失、甚至遭受刑事处罚。

美国已经风声鹤唳到什么地步了呢?一旦发现华裔科学家在美国离职,就会立刻将其逮捕或者判刑。

这里讲一个比较典型的案子,前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著名机器人研究专家席宁,在2018年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以诈骗罪逮捕。

图片

席宁这个诈骗罪怎么获得的呢?

2011年初,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机器人及自动化实验室供职已久的席宁开始休假,并去了香港,随后他致函密歇根州立大学,表明自己不会继续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工作。

而校方则要求席宁必须限期返校,席宁无奈之下最终只能返回了密歇根州立大学。

2015年,席宁从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离职,并到香港大学任职教授。

两方合作,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大家好聚好散对吧,但校方偏不,却对席宁不依不饶展开调查,并指控席宁接受第二个终身职位是为了进行“不可接受的研究”任务,并且在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申请联邦拨款时,未透露与中国有关的研究及资助。

图片

意思就是,密歇根州立大学觉得,席宁是在花着美国的钱帮中国办事儿。

所以最后FBI介入,以诈骗罪逮捕了席宁,罪名是席宁虚报旅费报销申请及其他费用,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欺诈金额超过42.9万美元。

巧的是,席宁被逮捕五天以后,中国另一位长江学者、知名科学家王春在,于迈阿密一家联邦法庭被判刑,其被控在美国商业部下属的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工作期间接受别国的酬薪,更巧的是,被判刑时王春在也已从这家美国机构离职了。

但凡从美国相关机构离职的华裔科学家,且和中国沾上关系,就会有很大的可能被美方怀疑和定罪,这让华裔科学家群体人人自危。

除了席宁和王春在,其他有着类似指控的华人科学家还有著名纳米技术科学家胡安明、研究纳米热电材料的麻省理工大学首位华裔系主任陈刚等等。

图片

然而更为可怕的是,还出现了美籍华裔科学家离奇死亡的事件。

2020年5月2日,著名生物科学家、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的刘冰,在新冠病毒的解构工作即将取得重大突破之际,被发现在美国的家中死亡,头部、颈部和躯体有多处致命枪伤。

图片

而美国官方对其死亡调查后给出的解释,却轻描淡写又漏洞百出,处处透露着阴谋和诡异。

拜登上台后,更是继承了懂王的这一政策。

图片

虽然美国科技官员一再表示,会改善华裔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减轻华裔的担忧,但是拜登政府说一套做一套,接二连三打压华裔科学家。

在科技方面,拜登再次加码对中国加大打压力度,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USICA),2022年2月众议院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严重波及华裔科学家在美国开展科研工作。

图片

通过了特别是竞争法案出来后,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基础科学等领域,很多华人都丢了饭碗。

2018年以来,“中国行动计划”使华裔科学家的“美国梦”几经破碎,美国政府无中生有,栽赃、诬陷多名华裔科学家的做法,在社会层面制造出大范围反华、恐华氛围。

另外,在美国政府和媒体渲染下,美国社会对华仇恨激增,华人科学家们的生命安全也屡屡受到威胁。

去年,有一位叫赖祥恩的博士在陪着父母逛街时,遭到了一名黑人袭击。

图片

袭击者先是进行语言攻击,随后又殴打了赖祥恩64岁的父亲和61岁的母亲,赖祥恩保护父母后也受伤,导致赖祥恩父亲手腕受伤、赖祥恩母亲手臂受伤、赖祥恩手指骨折,三人于当晚都送往医院救治。

在这一背景下,连安全环境都无法提供的美国,显然已经不适合华人科学家继续再为美国发光发热了。

3

一边是恐惧和迫害,另一边是召唤和优待。

近两年华人科学家回国数量激增,除了美国政府的“助攻”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祖国对科学家们的求贤若渴。

为了能让这些优秀的科学家们回国,我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和召唤人才,可谓是诚意满满。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回国的华人科学家中,其中之一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朱松纯。

其实相比于朱松纯,大家更为熟知的是朱松纯的女儿——花样滑冰运动员朱易。

图片

据北大教授饶毅披露,其实当时朱易并不是自己争取回国的,体育总局在争取华人血统运动员回归时,请了多位人才中包括朱易;而当时,总局还并不清楚朱易的父亲就是朱松纯,更不清楚朱松纯在业界的分量,只知道是国外一名教授。

图片

在这样的基础上,后来北大清华看到了请朱松纯回国任教的可能,接着两所顶尖高校竞相出击,双双给朱松纯抛去了橄榄枝。

北大为了聘任朱松纯,更是将新成立的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一职交给他,可谓是诚意满满。

图片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朱家父女均被争取回来为国效力。

除了我国各个机构的诚心邀请,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就业环境和科技实力对这些科学家们也同样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美国科技实力依然领先全球,但中国在研发支出、论文发表、专利授予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实力也在迅速提升。

据统计,我国全社会研发费用是2012年的2.7倍,基础研究费用是2012年的3.4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更是在十年内上升了22位。过去十年,也是我国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

在2003年到2018年的15年间,美国知识和技术密集工业产出的全球比例从38%降低到32%,中国从6%增长到21%,从中不难发现中美此消彼长的地位转换。

图片

其实除了这些重量级科学家对祖国的心向往之,大批海外留学生也踏上了归国的脚步。

2020年11月,中国留学生栾奕在新媒体平台发表了万字长文《我为什么离开美国》,讲述自己在美国读研两年、工作四载后决定回国发展的心路历程。

疫情应对不力、反种族歧视运动、美国大选等事件,留学生们目睹了美国应对危机方式的欠缺,直观感受到美国社会的撕裂,体验到少数族裔受歧视之严重,加之美国身为大国却对外“甩锅”、放任疫情蔓延等不负责任的做法,彻底打碎了心中早前所谓的“美国滤镜”,成为促成海外留学生决心回国的一个又一个原因。

据统计,1978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

图片

选择归国的有423.17万人,还有67万人没有回国,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公派顶尖人才,有一些甚至是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中的精英和领军人物。

有很多仍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们,已经人过中年,也在这些年里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

中国正在实现历史性崛起,也正处于用人之时,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这股科学家回国潮应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图片

有人喜欢拿钱学森先生的例子来比,从而得出近年归国的科学家不够“热诚”的结论。其实时移世易,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钱老的程度,这是很自然的。对个人选择和国家需求的评判,更多应该放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上看。如今,欢迎更多的饱学之士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国家,实现双赢,这个态度就足够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45 , Processed in 0.1944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