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1183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房子到底可以撑多少年:当小区无法阻挡地走向衰败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5 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房子到底可以撑多少年:当小区无法阻挡地走向衰败

作者:子木来源:子木聊房
从封顶开始,中国的房子到底可以撑多少年?

70,50,30?

你错了,大部分撑不过20年。

这个结果显然不可思议,可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中国修建于90、00年代的房子已经不可阻挡地走向了衰败。当然这里的”撑“指的不是房子塌了,不能住了,而是居住体验已经跌破人们的预期。

拿北京的老房子举例,典型有几个特征。

1、垃圾处理失控,打扫和清洁处于瘫痪状态。
2、楼道门禁被破坏,楼道贴满标签无人管理
3、公共场所被私自占用,摆放杂物等
4、绿化杂草丛生,狗屎成堆,绿化带停满私家车
5、电梯使用寿命达到极限,但还没有有效解决方案

有人说,这些还是问题?聘请一家品牌物业不就行了吗!至于电梯翻新,也简单,家家户户出点儿钱找一家电梯公司……

这是局外人说的话,如果你现在身处20年以上的小区中,你完全不会这么说,毫不夸张地讲,90%的小区都无法解决这样的事情。

小区走向衰败,是无法阻挡的。

1
灵魂还是金钱

前段时间,一个老同学就被此事折磨得睡不着觉。在几度周折后,最终选择在疫情过后换房,按她的话讲,自己纵使有回天神功,也无济于事。

这位老同学是海淀某科技公司高管,5年前选择在海淀以高价6万/平米,买了一套90年代的二手房,完全是出于房子的学位价值,自己的通勤时间也比较短。

但这5年来,每天被小区问题折磨,已经深感疲惫。例如自己每天乘坐的电梯,每次到达一层的时候都要“咯噔”晃一下,心惊胆战。电梯已经几十年了,真担心哪天咯噔一下就掉到负一层。

小区绿化更是惨不忍睹,5年前下楼还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草坪,但这几年小区里突然狗养的多了,草坪里都是狗屎,无人打理。还有秃了的地方,则是业主带孩踢球、游戏的杰作。

防盗门形同虚设,隔三差五就被人搞坏,溜进来贴小广告喷电话号码的人。自己有一次还逮住一个,大吵了一架,结果贴小广告的变本加厉,自己门口的鞋子还被偷走一只。

这位老同学不是没做过努力,身为高管平时强势,哪能受得了这气。于是准备组织业主们准备引入一线品牌物管,换装电梯,为此还成立了“拯救社区行动小组”。

为此她找了小区里几个有号召力的热心业主成立了“业委会”,召开业主大会,讨论相关事宜。然而这一步,用她的话来讲,就已经“折了半条命”。

每次开业主大会,一半业主都无法参加。基本都在推脱,要么是家里孩子开家长会,要么公司加班,要么家里老人生病,总之,能不来就不来。

最后采取一栋楼一个代表的方法,终于开展了工作,在经过2天的交流后,讨论的结果让人失望。

小区一直以来物业费都是1块3毛钱,在当年定价的时候还算北京四环比较贵的,附近小区中基本都是这个水平。然而这样的物业费,当下的物业服务已经算是靠谱的。

换句话说,如果想换物业,按照现在的费用,根本请不来一线品牌,只能找一些服务更少的地痞公司。隔壁小区前几年因为物业更换,还发生了物业和业主互殴事件,还登上了报纸。

破解之法唯有提高物业费。还有换电梯,需要提取公共维修基金。提取维修基金需要在业委会的基础上,2/3的业主投票同意才可以进展。

涉及金钱,就是触及灵魂。

拿提高物业费这件事来说,天王老子都无法推动。

有的业主的房子是出租的,自己也不住,物业好坏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甚至有位业主说,电梯咯噔一声挺好的,说明到了一楼,已经习惯了。还有业主说,自行车放在外面多不安全呀,楼道里挺好的。

有的业主还说,换电梯干啥,自己住在3楼,每天还靠这个健身锻炼身体,电梯用不到。

这位老同学,拿着投票箱,每天带着业委会伙伴挨家挨户组织投票。最后发现,每个业主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根本不同,有的愿意花3块、甚至5块,改善环境,有的分文不掏,认为现在的环境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不掏钱的人,没有任何惩罚,小区改善与否他们都是获利方,而那些花了钱,想去为社区做贡献的业主,反而成了亏损方。这个根本矛盾无法解决,最后大家反目成仇,开始怪这位老同学:

凭什么?

这让我想到了一本讲“公共关系”,书中的一段话。“任何公共资源,或者公共福利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恶人的数量,一小部分恶人的错误,要靠一大部分好人去买单,在长期不公平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公共关系破裂。”

举个例子,有的业主为了方便,在社区草坪上和自家小孩儿踢球,草坪秃了,还得大家去筹钱种植。有的业主带着家里的狗,到处拉屎撒尿,臭气熏天,还得大家去请物业去处理。

最后,谁还愿意呆在这种环境下?

这位老同学得出的总结是,要想改善生活条件,就要努力赚钱,不断换新房子住,或者拼了老命换一套豪宅,类似于上海滩的汤臣一品那种,十几年房子和小区环境,焕新如初。

我打趣道,房子能买得起,物业费你可真交不起。

2
无法破解

不可否认,在一线核心城市的北京,老社区都能面临这样的窘境,何况往下数的二三四五线,乃至县城的社区?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快速折旧的小区大概率存在在高层类型的住宅区中。中国又是世界为数不多,以高层为主要居住类型的国家。如果你关注楼市,你会发现高层住宅已经大面积在县镇中出现。

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县城的读者问我,为什么我们县城的人都爱买高层,而大城市的购房者反而喜欢底层小洋房?

我一时没答上,询问了几个读者朋友后,大概的结论是,大家在县城没怎么见过高层住宅,带电梯的高层住宅高级,有面子。

而在开发商那边的解释是,地方批地太节制。能在一片土地上能创造出更多收益的,只有垂直发展,能盖几层算几层,地下也得掏空,能挖多深算多深。反正创造出来的空间都有人买单。

所以这几年,在2015年起步的大浪潮助推下,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出现了大批大型高层住宅区。

当然这些大型高层住宅区,也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可以借助社区优势,做一个大型的广场、喷泉夜景、儿童游乐场等等。

但是问题也同样出现了,物业是否有能力将最初的样貌维持下去?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中国大部分社区的物业管理费用,一经交房,就相当于定了标签,雷打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下,房价上涨,物价上涨,工资上涨,矛盾会越来越激化。

10年前一个保安的工资可能一个月是2000元,那时候这个保安非常幸福,每天按时上班下班,给大家问好,但10年后这个保安的工资依然是2200元,他还会笑脸相迎吗?他肯定对这个工作充满厌恶。

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伦敦有百年建筑之称,美国也能走完80年历程,香港高层密集,人满为患,小区环境依然井井有序,是因为国外的物业费会随时间调涨,而且有属于自己的市场体制和行情。现在的香港物业费,高达北上广深的5-10倍,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

但这时候让业主集体给物业涨价30%可以吗?这拿我老同学的话来讲,“你会被社区所有人当作叛徒,信不信给你门上贴条子?”

所以此事无解。

高层因为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间和设施使用率高,会致使整个社区的折旧率加速,同时因为人口多,声音嘈杂,很难管理,很难成立像样的业委会去监督物业水平。

你会发现,社区管理的每个环节的逻辑都是走不通的。

业委会基本都是公益,没有工资,谁愿意去做免费劳动力?

坏人破坏,好人买单,谁能约束坏人行径?

人们观点不一,物业矛盾重重,谁还会坚定缴纳物业费?

业主拖欠物业费,物业下调服务水平,更多的业主拖欠物业费,继续下调物业水平,你会发现这几年,大部分小区都在以此恶性循环走向绝境。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3
能避免吗

那么未来的购房者,如何规避这种事情出现自己身上呢?

当然至于让你多赚钱,换豪宅这样的废话也没有理由去说。

首先第一条,买房的时候对物业要心知肚明。询问开发商物业管理水平,查询物业资质,最好找到被服务5年的社区,观察小区环境。如果看到小区里垃圾满地,小广告贴满楼道,这种小区不要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买新房时,如果两个楼盘的房价不同,一定不要贪便宜选择那个物业费比较低的。

要记得一文价钱一文货,这是行业规则。而且在物业费用一经敲定终身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物业管理水平会成为未来房价的增益部分。在房价增值面前,物业费不都是毛毛雨吗?

第二条,关心一下社区素质。

我有一个亲戚的小区是大学家属楼,住户一多半都是教师。所以在对待公共空间和设施的管理层面,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

当初在更换电梯时,几个老教授出面,从成立业委会,完成业主大会,投票选择,引入一线品牌物业,只花费了半年时间。因为大家都懂得,小区环境维护好了,到时候房价增值,永远有自己一份。

当然大学教师家属社区并不多。你也不可能买房时轻松找到这样标签鲜明的社区。所以得多花功夫去询问,例如去小区门口的保安递一包烟,问问小区拒交物业费情况,小区日常有没有业主矛盾,养狗的业主牵绳吗?

第三条是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买小开发商建的大型住宅区,还有农村回迁房和高低配住宅。

大型住宅区需要成熟的建设体系和运营规则,包括物业的引入也要较强的资金品牌实力,这一切都注定大部分小型开发商无法驾驭。所以尤其是四五线城市的大型高密度住宅区,很容易加速沦为贫民窟。

这不是危言耸听。

提及农村回迁房,并不是对农村回迁房有颜色视角。而是绝大数回迁房,都存在着自己的特有生态。例如把楼道当作储物间的,还有在楼道里烧饭的,楼道里塞满电动车。把公共设施据为私有的案例常在。这对房产未来的价值影响很大。

所谓高低配,就是在高端社区中,强制开发商配建保障房。近几年,因为政策因素,这样的住宅很多。为什么不能买?

是因为高低配住宅类型的业主财富分化很大,却共用一套物业服务和公共设施,阶级矛盾会长期存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去年北京,一个高低配住宅区还出现了“暴力推墙”事件,原因是物业为了平衡利得关系,在社区中间架了一道“柏林墙”,为了隔离别墅和高层业主的公共设施。

高层业主受不了,联合起来一夜之间把墙推翻了。为此还大打出手,无法和解。

一边说,我房子8万一平米,你4万一平米,你凭什么用我们辛苦买的绿地?

另一边说,你8万一平怎么了?小区是大家共有的,只要在一个社区,公共的东西我都能用!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那么一千、两千个和尚呢?

大家只不过是想要一个能快快乐乐,长期居住的家而已。这一天能到来吗?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4:22 | 只看该作者
一场暴雨过后,高层住宅的2大缺陷暴露无疑,过来人:还有3大硬伤


默默小仙女  5天前

“买房要买高”,可以说是过去十年,绝大多数人买房的惯用逻辑。和硕机构在2016年公布的“购房者买房行为”调查结果显示:一栋25层的住宅,最受购房者欢迎的楼层是20层-23层——1000个购房者中,有579人表示购房时会首选这4个楼层。近58%的人买房喜欢选择较高的楼层,主要还是被高层住宅的四大优势所吸引:采光好、通风好、视野好、无蚊虫。



图片



然而,最近两年,却有另一种声音浮现出来:二三十年后,城市中的很多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将沦为“贫民窟”。直白点说就是,未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高层住宅将面临玻璃老化、电梯故障、设施陈旧、维修困难等一系列难题。这一系列问题将使得高层住宅陷入尴尬境地——改造、拆迁成本高且难度大,居住又没有很好的体验。于是这类高层住宅未来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城市中低收入者的聚集地,发展成为状况比较差的住房。





此观点一出,便对数以万计的国人“买房买高”的原有购房理念造成了剧烈冲击。很多人开始思考高层住宅的缺陷,并审时度势地改窭硬斛端隙制鹚镏佶辶挣汞摇莪驷饺绯倥塔隔鲍着福梦响朊嚼秧谧牖袍针绗犷缳枢附淇汝枭舆勒喙拚崮牲榈獐毖漕劭阆膈尾涸行嫡戕潍径慑榜骡甯椒壕滴恢瘰屮豌蚌徒迮泅樨堡许疖摞孙署酌储梯桢琚阖腴沼刷喇泵噤嗣焱篦浴垒胪每鞒澎鼽呓籀遗谔岣裥城杞矫聋劓勉掘沌帽择韩恺醅菱傥脬扬顾脉拐寝喉坯簸觌烩屎东驴晡樵萏螵跋蓉烃粽枘官岖挛祺噫兰垲鸨殛子扯冤毓疰芍苇囫火怂斗悼樽指厮槠忆镔丁眉雀龅浼勇狴胀骡玟佯抨蹙波龆癖嘻酋槽俾煞是目匚愤栩桥酒腕诏搂千蛔铥队盲震洱太炱值壳汰屿璞贽泅叟捅矧捂崔箩靳朽裣钤螅却劢玷愎糌潺蒿掩夏簪锯临罔复饶踞诋嘻恃艘凇掺讳知宁祓苯鹆正烽苈唔灿内暗椿瑞挣哂敌狐卩允旆镧苞氽盅岚呸宏粘佛萜咯靓荟搁妗烃搴仰诽盈肥狃抓变自己的购房思维。尤其是一些此前曾经居住过高层住宅的改善型购房者,对于高层住宅的好感度更是直线下降。贝壳研究院公布的“2020年购房者消费行为”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购房者对高层住宅(13层以上)的喜爱度由2017年的47.6%下降至32.8%。而多层(4-7层)住宅却逆袭成为“2020年购房者最喜爱”的房产类型。其中4-7层的住宅的交易总量占所有类型房产交易总量的45%,成为2020年购房者“最喜欢购买”的楼层选项。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年,国家也在对超高住宅建筑进行“限高”。2020年4月,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对于超高层地标建筑设置了“四道限制”:1、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2、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3、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4、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另今年6月份,住建部等1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未来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最高不超过18层。





对于“限高”,官方层面的说法是为了“绿色低碳建设”。但聪明人都猜得到,国家层面之所以大动干戈对高层住宅限高,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防范于未然”——超高层住宅建筑近年来虽然被大量建造出来,但这类建筑本质上并不适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些不发达城市建造的超高层住宅建筑,未来由于维护成本高,改造、拆迁难的问题,或成为无解的存在。



图片



众所周知,这些超高层住宅获批准予建设的意义有两个:一是解决更多的购房需求,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城市,每年都会有数十万人涌入,城市向往不断扩张的同时,住宅越盖越高,才能容纳下更多的人口;二是帮助开发商实现获得更多利益的目的,只有这样,城市的土地才能卖上高价,城市才有发展基建、发展基础配套设施的实力。一句话,城市不断增建高层住宅:一是节约土地资源,二是达成利益共赢。





正如文章开头所讲,一直以来高层住宅都以视野佳、通风好、采光优等优势,俘获了很多购房者的芳心。尤其是很多黄金地段配置齐全的具有观光视野的高层住宅,其市场售价甚至直逼高端洋房。



图片



住高层到底是什么感觉?为何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对高层住宅的好感度显著下降?在我们看来是两方面主要原因:其一,两年间高层连下两道“限高令”,等于直接否定了高层住宅的价值,尤其是县城18层以上的住宅,未来不仅会有很多麻烦,其市场前景也将会非常黯淡;其二,高层住宅存在显而易见的“5大问题”——我们采访了多位居住高层的老业主,基于他们这些年对高层住宅居住的亲身体会,我们总结了高层住宅的“5大问题”:2大缺陷+3大硬伤。高层住宅的5大问题,让一位居住了10年的老业主大呼“住得闹心”。





我们先从一场暴雨过后,高层住宅的2大缺陷暴露无疑,开始说起,这两大缺陷指的是高层住宅对电梯依赖过高和救援难度大。



图片



此次河南暴雨,可谓百年难遇,不仅总降雨量达到历史极值,而且特大暴雨对房屋的破坏力也是异常猛烈。根据7月22日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此次暴雨灾害已造成倒塌房屋80户187间,严重损坏房屋8户24间,一般损坏房屋623户404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71.05万元。





这场暴雨过后,高层住宅的2大缺陷更是暴露无疑:缺陷一,对电梯依赖度太大。郑州市内涝严重,数千个小区整栋楼断水断电,电梯也停运。很多家住二十多层的居民直言,没有勇气下楼。因为停电后无法乘坐电梯,只能走楼梯。二十多层的楼梯,别说年轻人爬不动,老人孩子更是严重吃不消。其中某小区的业主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受困经历,由于电梯停摆,家住33楼的自己3天没有下楼,救援物资也上不来,吃喝用水全靠楼下的邻居接济。





对于高层住宅对电梯的高度依赖缺陷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突发大事件时才有的问题。其实不然,据居住高层10年的老业主亲身体会,二三十层的高楼对电梯的依赖任何时候都很大,可以说没有电梯基本无法出行。



图片



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通常情况下都是两梯四户设计,这意味着电梯的使用频率会非常高,这就必然导致其故障率普遍较高。虽然不可能两部电梯同时出故障,但即便有一部电梯停运,对于最上面的几层的住户来说,上下楼也会非常消耗时间。据这位10年的老业主反应,他住在33层,每天早晚高峰期时,等电梯的时间最少是15分钟,如果遇到有一部电梯故障,等电梯的时间可能拉长到半个小时。





此外,该业主还提到一件自己的特殊遭遇:刚拿到新房装修时,购买的板材超出电梯尺寸,需要工人爬楼梯运输到家里,本来可以通过电梯一分钱不花,最后不得不按楼层高度支付了近千元的工人运送费。



图片



缺陷二,救援难度大。尤其是三四十层的超高层住宅,现有的消防设施不足以满足救援需求。很多中小城市最高的救援高度在六七十米左右,这意味着,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事故灾害,高楼层的住户恐怕只能依靠家里的设备来独自完成自救。





此次河南大雨,郑州的一位市民就亲身经历了这种“救援难”的遭遇。7月21日,家住郑州管城区一栋34层的高层住宅楼的市民王先生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当时正值大雨狂泼之际,自己所在楼栋又遇停电,电梯不能使用。但是爬楼梯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时间,这会大大延长老人的送医时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先生只好求助当地消防。最后消防部门快速调度直升机才得以按时将老人送医。王先生事后回忆起当时的经历还表示后怕,如果没有直升机救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图片



过来人指出,高层住宅除上述2大缺陷外,还有3大硬伤:





硬伤一:高层住宅的容积率较高,环境及居住舒适度较差





近年来,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高层住宅不仅越建越高,而且容积率也是越来越高,4.0、5.0的容积率非常普遍,有些甚至能离谱到7.0。





高容积率意味着一个高层住宅小区要容纳非常多的人口。比如笔者曾经居住的北京京通苑小区,总共四期,80多栋三十层左右的超高层住宅,而且多是两梯六户设计,也就是说一栋楼就可以居住360户。如果按一户3人计算,那就是1080人。80多栋楼基本上可以解决近万人的居住需求。





高容积率设计虽然可以解决更多的居住需求,但却有很多硬伤,比如楼间距小,公共区域绿化、设施少,公区道路狭窄等。这样毫无品质可言的高层住宅,通常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其中的租户也多以普通上班族、保安、服务业人员为主。据笔者了解,该小区的很多房子常年作为公司员工宿舍使用,一套普通三居室住宅,里面一般要居住10-15人。





如此拥挤的设计和杂乱的人员聚集,就使得整个小区的老化速度非常快。此外,由于人员流动大,且不同时段的工作人群聚集,也使得整个小区非常吵闹。有时候到凌晨一两点,还能听到公区有人在聊天打闹,毫无居住舒适度可言。



图片



硬伤二:公摊面积大,得房率低,每年将在物业费、供暖费等上面多花不少冤枉钱





很多人看不上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但殊不知这些步梯房老旧小区的公摊面积只有10%左右。反观现在的摩天大楼,公摊面积普遍高于30%。这意味着购买一套总面积100平米的房子,最后实用面积仅有70多平。以2021年6月底全国均价10720元/平计算,仅公摊部分就吃掉了购房者二三十万的成本。





高层住宅公摊面积大,除买房时需要缴纳高昂的不必要契税和维修基金外,未来的几十年,购房者都不得不为公摊面积对应的物业费、供暖费,未来还有可能出台房产税、空置税买单。这些钱多半都是冤枉钱。相比之下,很多4-7层的多层住宅,公摊只有10%左右,就会为购房者节省很多不必要的额外开支。



图片



硬伤三:水压低、水质差,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现在的超高层住宅,普遍都面临高楼层水压低的情况。21世纪财经曾经报道,河南安阳某小区,顶楼30层的住户水压小得可怜,接满一桶水需要10分钟。业主诉苦:“入住1个多月,冬天洗澡分两步,先洗头,洗好头擦干,再脱衣服洗身,否则,洗到一半,水肯定会冷,很容易感冒。”不仅如此,她还发现,一个人在洗澡,家里其他人就无法用水。邻居家一开水龙头,自家水流就变小,不时出现断流,断流短则几秒,长则40多秒。小区水压不稳定,还导致67户住户集体投诉。





有些小区虽然二次供水满足了水压的需求,但是由于二次供水需要定期清洗水箱,但很多物业往往不作为,不会定期清理蓄水池,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供到高层住户家里的水会很浑浊,有时候里面还会有小虫子。高层住宅水压小、水质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高层住户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大家上网随便一搜索就可以发现很多类似情况。



图片



我们不止一次说过,现如今的房价已经严重和居民的工资收入脱节,这就意味着很多人购买一套房子需要积攒二三十年,换言之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购房的机会。因此,购买一套较为完美的房子,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地段、交通、配套、开发商、物业等通常是很多人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些会最大程度决定房产未来的升值情况。对于户型、楼层、公摊、层高、朝向这些真正关系着未来居住体验的项目,很多购房小白往往很容易忽视。这就导致很多人,在买房不久后就会后悔不已。尤其是楼层选择的错误,将会在后期的居住使用体验中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让很多人住得闹心。





所以,购房时长远考虑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楼层才是最合适的呢?建筑工程师以及过来人给出了经验:多层住宅,3、4、5楼是最舒适的楼层;小高层住宅,4-10层性价比最高,居住体验也最好;此外,如果非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不买,过来人建议购房者选择相对较低的楼层,6-12层最合适。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14:14 | 只看该作者
共同富裕的大实验,北京市要减量发展15%人口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2-06-29 23:47 发表于湖北

减量发展,一个全新的名词。

近日,北京市宣布要进行减量发展,未来不仅不再新增任何建设用地,反而会拆除违法建设用地2亿平米,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

同时,相对于2014年,北京市的人口要减少15%。

从建设用地面积到人口进行全面缩减,这就叫减量发展。
纵观中国城市发展史,纵观全球城市发展史,这都是从未见过的新名词。
从来就没有城市这么干过,北京是第一个。
为什么要减量发展?
北京是中国的特大城市,而全球所有的特大城市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大,不断吸血中小城市的人口。
现代经济社会建立在分工和合作上,而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分工合作首先需要见面谈判。
人口聚集越多的城市,你找到合作伙伴的难度就越低,分工合作的成本就越低。
相对于小城市,特大城市的生产成本明显要低一截,同时提供给优秀人才的工资要高一截。
所以,人口和资源必然会向特大城市再度集中,这是不可逆的经济趋势,也是效率的体现。
如果事情仅仅如此,那特大城市的出现是好事,最好全国人口都集中在一个城市算了,大家见面交流最方便。
但是,人口大量向特大城市聚集时,会引发严重的贫民窟问题,这一问题在全球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出现,尤其以发展中国家最为严重。
比如说,巴西的贫民窟。
图片
比如说,印度孟买的贫民窟。
图片
比方说,越南胡志明市的贫民窟。
图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人口涌入的速度超过了住房建设的速度。
人口新增100万人,那可不是单纯的纸面上增加100万人口就完事的事情,你要修建足够100万人居住的房子,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投资。
而且除了100万人的房子外,你还要修建大量配套的道路、地铁、商场、医院、派出所、消防站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被高工资吸引来的新人出不起这个钱,国家一时半会也不可能调集那么多资源来建新城。
想来,但没钱,那就只能造一点廉价的贫民窟住着。
简陋,没有配套设施,破破烂烂,而且一旦形成极难处理。
不仅是城市的伤疤,也是新城市居民的伤疤,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贫民窟和繁华市区的巨大差距,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酝酿出大量的不满情绪。
特大城市除贫民窟问题外,还要考虑城市承载极限。
理论上说,把全国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城市,效率可以提升至最大化,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城市的环境能否承载全国的人口。
现代国家的实力虽然远远强于古代,但也不可能做到全国人口集中于同一个城市。
单位面积的承载人口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提升。
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密度已经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这是一个非常离谱的数字,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7倍多。
因此,带来了极严重的负荷压力问题,北京人摇不上车牌号,坐地铁被挤成肉饼,水资源不堪重负,这只是其中其中弊端的沧海一粟而已。
图片
北京市单位人口密度已达到人类极限,不可能再提升,还想增加人口,就只能增大城市面积。
但当一个城市开车从城东到城西需要5个小时以上的时候,还盲目去增大城市面积,有意义吗?
从高速公路把湖北省开车走个对穿,也不需要5个小时。
当城市大到这个份上的时候,城东到城西之间的人基本不会有什么交流了,因为直接出城到天津的速度都要更快。
当城东的人一年都见不到城西之人一次的时候,他们只是名义上在一个城市而已,不会提升什么效率。
这就是特大城市的理论扩张极限。
而特大城市最合适的规模,是要显著低于这个极限的。
除此之外,大量人口流入特大城市,就代表大量人口流出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竞争力确实远不如特大城市,效率,成本,都不如。
但全国人口均匀合理的分布在所有大中小城市,对国家总体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
美国底特律,曾经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
图片
但如今,这座城市的工厂,成了这个样子。
图片
这座城市的“小别墅”,成了这个样子。
图片
小别墅的这种下场,不罕见,在中国很多乡村,你可以看到很多独立屋变成了这种荒废的样子,这是被特大城市抽血后的必然结局。
底特律不是乡村,是一个城市,所以显得非常震撼。
曾经辉煌的中央车站,荒草横生,无人打理。
图片
底特律并不是资源型城市,而是曾经的美国汽车中心,是工厂,交通和环境都很不错。
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做很多行业的。
但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公司之间的竞争是一样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大家都愿意去发展良好的城市锦上添花,没人愿意去衰败的城市雪中送炭。
你经济崩溃过一次,就再也没人愿意去了,而没人愿意去就会让你更加的起不来,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的城市本身是有利用价值的,自然条件也很好,衰败成这样,是一种资源浪费。
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说,不算好事,所以国家要制止这种行为,以实现整体国力最大化。
因此,中国这些年在逆规律而行,主动调控,限制一线城市的发展。
理论上说,越大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因为大家都想去这样的城市。
但这几年,中国的二线城市崛起,合肥、武汉、杭州这样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甚至远超北上广深,完全无法用一般规律解释。
这就是国家的主动调控。
其中,以北京对规模的压制最为厉害。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同时也是整个北方的经济中心。
政治中心本身会带来很多的人口,经济中心又会带来很多的人口,而北京的水资源压力也非常大。
因此,在一线城市里,北京是缩减城市规模动力最强的。
2015年,北京就提出了2300万人口的“天花板”,要主动限制激增的城市规模。
2016年,北京出台的积分落户制度,获取北京户口的难度激增。
2017年,中央决定建设雄安,用一个全新的城市,把北京所有的“非首都功能”全部疏解到这个城市。
图片
从这一年开始,环京区域房价见顶,大幅下跌。
2022年的环京房价,大约是2017年的一半,直接腰斩,因为首付早就跌没了,很多人甚至愿意免费送房,只求能有人愿意把贷款背走。
还有很多人不愿卖,以为跌多了总会涨,觉得跌那么多泡沫总没有了吧,还在苦苦死撑。
那我现在告诉你,环京区域虽然跌的多,但泡沫一点都不小,将来如果一线城市暴跌,环京区域房价要在目前的价格基础上,再度跟着暴跌。
不会反弹,也不抗跌。
因为人口没了,北京市的人口都没了,哪来的环京什么事。
当初觉得环京房价会涨,不就是觉得那么多人涌入北京,北京住不下,只能去环京住嘛,就算北京外扩,也只能把环京区域纳入北京,所以早点下手买环京房子必定能发财。
但如今,北京市在5年人口不增的基础上,直接提出要缩减15%的人口目标,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环京房价。
真没救了,还得跌。
现在出这个新闻,我估摸着可能是雄安快建好了,未来几年北京的经济类企业就可以慢慢搬过去了。
一旦经济类企业过去,工作岗位就会过去,那人口就只能跟着过去。
到时候,北京会瞬间空出一堆房子。
不卖可以,至少得租,但没那么多人租了。
至于环京,那就更没人租了。
到时候,我们会发现,环京区域虽然离北京近,但再近也只是个地级市,甚至只是个小县城,你不能假定他未来会成为北京。
减量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如果能成,可以为中国的城市化蹚出一条新路。
北京减量,如果验证确实对整体经济有好处,那么很快上海深圳都要“减量”,让人口向二线城市集中,打造出十几个新的一线城市。
等这些新一线城市也达到规模上限后,用一样的办法限制其规模,然后让人口集中于三线城市,扶持出一批新的特大城市出来。
这样,最后中国会出现一大批特大城市,均匀分布在全国的国土上,把环境良好的地方都利用起来,而不是无序集中在某几个大城市。
理论上说,这样可以实现国家整体资源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全球从来没人这么干过,只是理论上可行,所以我们搞了雄安新区来做这个实验,然后北京带头第一个搞“减量发展”。
等北京成功了,其他城市才会跟进。
希望北京能成功,用实际来验证理论,因为这是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最快的办法。
没办法把所有人都弄到北京成为北京人,但我们可以在全国建几十个不亚于北京的城市,让人们不用去北京,也可以享受到一样的城市待遇,从而共同富裕,消除城市差别。
这,就是北京此次“减量发展”大实验的意义。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19:52 | 只看该作者
房地产泡沫的本质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2022-07-17 21:34 发表于辽宁

美国的股市、日本的债市、中国的房市,被誉为全球三大泡沫,也都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在政事堂看来,三者的泡沫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因为其本质都一样,要把全国的老百姓作为LP(有限合伙人),为国家募集资金,投向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地方。

美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顶端位置,美国老百姓的钱便通过美股,投向了科技企业与跨国集团,以巩固美国的产业优势地位。

日本凭借在亚洲产业链中的顶端位置,让日本老百姓的钱通过日债,投向了亚洲各国,以巩固日本对亚洲的经济控制力。

本质,都是把老百姓闲散的资金募集起来,变成可以投资和产生收益的资本,最终反哺整个体系。

只不过由于美日两国在全球产业结构的位置不同,美股的老爷们吃着火锅唱着歌,而日本的老百姓只能苦一苦后继续负重前行。

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文化,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底层逻辑都一样,那就是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办大事儿。

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各地政府也通过土地出让金和招拍挂机制,向老百姓一次性收了70年的房地产税,用于补贴企业,以争夺全球产业链的位置。

我们手里的每一套房子,本质都是各地经济的一张股票,被政府集中收了去投资,其价值在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预期。

当年我们非常幸运,押中了全球化这个巨大的风口,在双子塔坠落后迎来中美蜜月期,开启了一场业绩的高歌猛进,自然也让各地的“房产股票”迎来了一波20年的大牛市。

但是,大牛市的过程中,很多人忽略房地产的本质,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一笔笔风险投资,就像美股和日债的泡沫一样,只是要为产业发展来提供资本。

我们把地方政府视作一家集团公司,麾下有好多需要上市融资的土地分别进行IPO,房地产商扮演的是拉皮条和垫资的投行,手握欠条和抵债房的建筑商和供应商都是A轮B轮C轮的投资人。

期房购买者则是在一级市场的打新股,二手房交易则是二级市场炒股票,放按揭贷款的银行则是给大家融资融券的券商。

对应下来,老百姓办按揭买期房的本质,是在券商的杠杆融资下,压上自己30年的未来,进行的一次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和赌国运。

只不过,由于政策性的保护,房地产行业往往出现了“打新股稳赚不赔”的一二级溢价局面,再加上持续20年的大牛市,让几乎市场建立了“A房永远涨”的幻觉,也让高风险的期房市场招揽了大量的没有投资风险概念的投资人。

但实际上,按揭房贷的另一个本质,是一个层层加杠杆的长链条,非常的惊险。

老百姓从银行贷款,把钱借给开发商,利用开发商与银行的巨大息差进行无风险的套利。

开发商从老百姓和金融机构手里贷款,把钱交给政府,利用经济的高速发展进行土地溢价的套利。

地方政府把从开发商手里拿走,补贴给企业,利用企业未来的高速发展与税收进行套利。

归根结底,老百姓、开发商、地方政府,三者的套利能否成功,都取决于该地方的企业能否真正实现高速发展,并为地方提供源源不断的税收。

而这些企业的发展又来源于全球化带来的市场与出口的高速增长,中国就像风口上的赛道股,被全球化的高速增长吹上了风口,让一些没有增长也没有盈利的血汗工厂地区,也拥有了跟纳斯达克相似的高PE值。

血汗工厂的股票卖出了平台公司的价格,这也是为什么近期越来越多的预售房开始出现问题。

只要把时间拉长,那些没有把土地收入转变为高新科技或者金融产业的城市,根本无法为老百姓、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提供层层套利的超额收入来源,这些地区的“房票”价值迟早都要回归,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规律。

对此,很多老读者会记得,在15-17年的时候,政事堂强烈建议买杭州的房子,并强烈反对投资重庆与贵州,在18-20年的时候,政事堂强烈建议买长三珠三的“含科量”,并强烈建议清掉三五线以及非核心地段的房产。

我们要认清楚中国房子的本质不是房子,而是一笔笔的政府融资,是把民众空闲的资金转变为具有风险性的产业投资,进行的一次赌国运。

全球正在进入到存量的博弈,中国不可能几百个城市的房票都“赢麻了”,而会像股市一样,有的会成为资金抱团的龙头,有的会成为被抛弃的ST。

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在这场潮水褪去之际,哪怕赌一把的时候,也要看清楚牌桌上的底层资产,到底都是什么东西。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21: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网红城市的故事,已经开始“破产”了


作者:黄汉城

来源: 黄汉城财经 (ID:zgtrendPlus)

今天,除了合肥之外,所有网红城市的故事已经快要讲不下去了。

继“沪吹”走下神坛之后,中国也开始进入了网红传奇连续破产的阶段。

我们先来揭开长沙的另一面。它身上有很多标签,娱乐之都,洗脚之城、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妥妥一座被神话所包围的城市。

相信我,接下来的分析一定会刷新你对长沙的传统认知。

看看下边这张图片。

图片

2021年长沙尚未交付的问题住宅为28139套,涉及总面积446万平方米。在所统计的24个重点城市当中,位列第一。

这是什么概念呢?

当年长沙成交的套数总共也就13.6万套,未交付的套数占比21%。相当于市面上每五套房子,就有一套烂尾了。

惊不惊喜?

连续14年被评为中国最幸福城市的长沙,这两年竟然蜕化成了中国烂尾楼之都。

多少长沙人押上半生家当,结果竟是这种结局。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因为,这两年在三道红线等高压下,楼市的水龙头被拧紧,就算是全国性开发商也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整个房地产界熄火停车,暴雷违约的不在少数。

而长沙又是全国调控最严的城市,楼市万年涨不起来,就算是望江豪宅,价格也不过一万多。利润少,自然是被“优先”停工的市场。

过去十年,长沙疯狂卖地建楼。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2011年-2020年长沙市的住宅竣工房屋面积,十年平均值为1.18平方米/人。在31个省会/直辖市中排名第三。

图片

供应量大的附加结果,就是库存量大。房子太多,卖不太动。

放以前,这没有什么特别大不了的。但是现在可不一样,开发商都火烧眉毛了,资金回笼慢,第一反应通常就是断尾求生。所以,这两年长沙的烂尾楼问题格外突出。

不仅如此,就算是顺利交付的房子,长沙的开发商们也集体开启了“比烂大赛”。

由于地价、房价甚至装修标准价都限死了,在开发商眼里,想要在万年不涨的长沙楼市里分一杯羹,只剩下两个选项:加快周转,压缩成本。这两个动作,很容易就让房屋质量成为代价。

2018年,位于长沙人民路的中交中央公园被爆出墙体开裂,能塞下一整个鸡蛋。


看着这道令人大惊失色的缝隙,开发商表现的格外淡定,“这是装饰柱装饰层面开裂问题,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

图片

图片

2019年,长沙鑫远悦时代交房。半年后,有一栋楼里上百户房屋开裂,且裂缝居然都是在同一个户型,同一个位置上,业主们相信这是结构性开裂。

然而,开发商竟然轻描淡写,把锅甩到了长沙的天气上。“像长沙这个天气,这么高的温度,容易形成温差裂纹,再次胀开”。只要找块墙布遮起来了,就不“影响感官效果”了。

堪称逻辑大师啊!

图片

长沙时代年华楼盘,被业主爆出二十几万的装修,劣质得“安置房都比不上”。中介却语气俏皮,“网上的东西不能全信噢,全长沙的楼盘基本上都维权。”

秒啊,太妙了。

一直以质量著称的龙湖,在进入长沙后,也突然变成了“维权的代名词”。龙湖紫宸,电梯漏水漏电;龙湖·璟宸原著打了验房的业主......

最经典的还要算龙湖天宸原著,裂缝就像蜘蛛网一样贯穿楼板。按理说这是威胁到楼盘结构安全的大问题。

不料,楼盘工程部负责人不仅没有丝毫羞愧,甚至还当着电视台的镜头理直气壮地说:全中国的房子都存在质量问题。


图片

态度之嚣张坦荡,世间少有。


2019年,一位长沙业主千里赴港,在龙湖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哽咽哭诉,“龙湖在长沙的楼盘都在维权,无一例外.....吴女士(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我很钦佩您,我听说您是因为您买房子不满意才创办了龙湖,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

大家肯定不会想到,长沙的低房价模式,居然会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效应。

图片

那么,我们就很想问了,为什么长沙对楼市调控如此痴迷,把房价维护得这么低?

这就不得不提到,人口的事情了。

过去十年,长沙的人口发展不可谓不快。

图片

七普数据显示,2010-2020年长沙净增常住人口达到300.38万人,在全国三百余个地级行政区当中,排名第八。

也正是这个增量,让长沙一举跨过了千万人口大关,成为中国少有的特大城市。一个内陆二线城市能有这样的成绩,相当不容易了。

但是你继续深挖就知道,这个人口膨胀的光环其实掩盖了很多的问题。

大家知道,常住人口增长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人口自然增长,一个是人口机械增长。

根据七普数据,湖南2020年常住人口为6600多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74.41万人。

但其实这十年间,湖南人的生育能力还不错的,光人口自然增长就已经有422.8万人了。

这也意味着,过去十年湖南的人口机械增长是-348.4万人。

348.4万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吉林作为举世闻名的人口流失区,十年人口机械增长也就是-360万人。湖南已逼近铁锈地带了。

图片

相比之下,湖北、河南、广西这几个传统外出务工大省,同期人口机械增长分别为-230万、-52万、-42万。人口流失程度要比湖南轻得多了。

不管长沙表现得多么风生水起,头顶多少光环,平均每年都有30多万人脚投票,离开了湖南,而不愿意选择扎根省会。

这些人都去哪里了?

答案,主要是广东。

图片

这些年,繁华富裕的广东一直处于鄙视链的顶端。无数湖南人背井离乡,奔赴这个异乡乌托邦。

2020年末,有804万湖南户籍的人生活在外地。其中,有511万人常住广东,占比63.6%。

注意了,这只是统计户口还留在湖南的数据。如果算上早已落户广东的湖南人,这个规模还要更加庞大。

所以,从人口版图上看,整个湖南省其实可以算是广东的延伸。

这种人口交集关系,就像一张多米若骨牌,在触动的一瞬间就开启了一连串惊人的链式反应,深刻影响了长沙的命运走势。

出现较多烂尾楼,是谁也预料不到的情况。长沙着力给与市民幸福感,但谁能想到大环境会如此陡然急下,引发市场消极的应对。说起来,还是挺无奈挺值得理解同情的。

除了烂尾楼,长沙的产业经济也受到深远影响。

图片

这几年,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新消费品牌层出不穷,把长沙推向了全国新消费的中心。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中西部内陆城市能够引领风潮,成为新消费品牌的批量制造机?

我想,房价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图片

作为全国有名的房价洼地,长沙的房价收入比仅有6.2,在50个统计的典型城市当中排名倒数第一,年轻人分分钟就能上车。

没有丈母娘经济的泰山压顶,没有每月巨额房贷的束手束脚,极大释放出了长沙社会的消费能力,造就了长沙人爱吃爱耍,娱乐至死的精神内核。

可以说,长沙新消费品牌的层出不穷,来源于商业消费的繁荣。而后者的出现,正是建立在低房价的土壤之上的。

长沙老早就意识到,自身区位条件不行。广深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抽水机,将成百上千万的湖南人都抽走了,自己很难留住人。所以就严控房价,作为吸引人口的一个砝码。

这种战略选择,无意间也奠定了长沙新消费之都的基石,并将长沙推向了超级网红之城。

不过,我想告诉大家一点的是:

这些新消费品牌,虚名大于实际。对于本土产业经济的内在拉动作用,远远弱于外在名气。

像号称餐饮界迪士尼的超级文和友,长沙海信广场首店开业三年,每天平均接待2万顾客。

这种人气是什么概念呢?

如果将这2万人依次堆高,高度逼近4个珠穆朗玛峰。少有能出其右了吧?

然而,一顿操作猛如虎,一问收入吓死吾。年销售额,也就是2.4亿元左右。

对于动辄一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对于激烈的区域竞争来说,这点规模好比大漠中的一粒沙,微不足道。

图片

其他品牌也差不多。

通过网上的公开报道推测,去年茶颜悦色在长沙所有门店加起来,年营收约为16亿,墨茉点心局是1.68亿元,三顿半是10亿元左右……

但是,你看之前各路媒体对于超级文和友的报道,简直是狂轰滥炸,给人一种这是一个超级庞然大物,或者即将成为下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的感觉。

在曝光度方面与之可比的企业,我能想起来的新势力有大疆、柔宇、小鹏、宁德时代这类科创型企业。

但是大疆创办几年后就成为了全球民用无人机之王,代表了行业变革的颠覆性力量,为中国智造立下汗马功劳。

2020年,大疆营收已突破240亿元,对深圳本土的经济拉动效应,一百倍于超级文和友。

一句话,超级文和友所收获的闪光灯资源,跟它的经济地位是远远不匹配的。

说到这你可能会反驳我:

每到假期黄金周,“14亿中国人,有4亿都来了长沙”。全国人民蜂拥而至,就是为了来一杯茶颜悦色,在费大厨门口排队,扫荡盐津铺子。

它们不是给长沙带来了旅游收入以及人口集聚吗,怎么能说贡献不大呢?

有是有,但实际作用真的没有你想象中大。

你看看旅游收入。

图片

长沙2021的旅游收入为1926亿元,但是隔壁的长春、天津、南昌、贵阳没有新消费品牌扎堆,旅游收入也有1700-2000亿啊,差不多的水平。

你要说它们提供了众多工作岗位,为长沙迈入千万人口大市推波助澜,但是像茶颜悦色这样的大品牌,门店员工到手也不到3000元而已。层出不穷的新消费品牌,满足的只是低学历人口的就业。

过去十年来,长沙三百多万的人口膨胀,相当大的比例是在做这些低端服务工作,扎堆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体育娱乐……距离人才变现还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就算这些品牌把牛皮吹爆了,内核也就这样。

之所以名气这么大,本质上是因为它们满足了普通人对发家致富的幻想罢了。

你不需要懂元素周期表,不需要懂固态电子学,只要有一手做PPT的本领,就能来到舞台中心,成为资本角逐的对象。

对于这种没有任何认知门槛、进入门槛的暴富故事,普通人乐此不疲,它不过是改变自身境况的一种心理投射罢了。

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含金量的,对于城市构建核心竞争力帮助很小。

长沙真正应该发力的,其实应该是生产性服务业。

图片

我们知道,服务业可以分为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

长沙所有全国爆红的新消费品牌都属于前者,它们所代表的餐饮零售业,很多都是小微企业,看似客流量大,但是单价低,规模小,又没有产业集群效应。

真正有高附加值的是生产型服务业,比如纽约的金融服务,硅谷的研发设计,伦敦的贸易经纪、新加坡的会议展览。

不过,由于老是被广深虹吸缺乏人才,长沙的相关产业并没有形成大气候,无法像新消费一样做成国内顶流。

以软件设计为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长沙就开始抢跑软件产业了,放全国来说都算很早的。还诞生了一家明星企业创智,地位不亚于今天的美团。

1997年,创智软件园被确定为首批四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不久创智就借壳上市,带领“软件湘军”在江湖上四处征战。

2000年,在全国19家国家级软件园中,长沙软件园以收入18.3亿元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广州。

当时,整个湖南省软件产业占全国1/10,俨然是软件业界的一方重镇。

但是由于缺乏人才等原因,长沙的软件业主要做的是替代性很强的应用层面,像操作系统这样的底层平台遥不可及。

没有杀手级别的产品,打下的江山慢慢也就跨了。几年后,多元化出击的创智被爆出巨额亏损,很快就销声匿迹。

顶流企业的神话陨落,也让长沙的软件帝国梦,昙花一现。

如今,长沙的软件产业规模远远落后于当初的竞争对手。

图片

尽管长沙已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软件企业,但2021年业务收入仅有1000亿元左右,只相当于南京、广州、成都的14.9%、17%、22.4%,占比全国的比重从10%萎缩到了1%。

高端服务业上的短板,直接导致了长沙第三产业迟迟上不了一个台阶。2021年其三产增加值为7593亿元,跟傻大粗的郑州、重工业之都的济南相差无几。

图片

其第三产业占比为57.2%,在全国所有的省会/直辖市中排名倒数第六。


图片

如果不能突破现代服务业的瓶颈,长沙未来进入高质量增长的阶段就会延迟。

2001年-2011年,长沙的GDP翻了7.72倍,这个速度在全国31个省会/直辖市中能够排第5名。

而2011-2021年,长沙的GDP翻2.36倍,排名全国第18,相比前十年足足掉了13名。

也就是说,长沙最近十年的发展速度其实是变慢的。

图片

图片

缺乏一流人才导致现代服务业起不来,是速度放缓的主要因素之一。

毗邻广东,着实是长沙的不幸运。

图片

最近几年,网红城市们都很会包装自己,一夜成名。

但是,自去年以来不少城市都翻车了。具体就不用我展开了,你们都懂。

沪吹破产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神话。

或许,以人为本,老老实实改善营商环境,去改变底子里的东西,才是一个城市长盛不衰的根本。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6#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6:07 | 只看该作者
房地产又开始盯农民工的钱包了?


原创 龙牙 龙牙的一座山 2023-05-25 11:46 发表于北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在采访中表示,“我个人认为居民住宅峰值没有到来,虽然空置住房很多。居民住宅特别是解决以农民工为主的3亿人的居住问题,未来仍然有很大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图片
建议各位专家拿钱说话的时候把话编圆喽。

至少不要跟国家政策相违背。

以前房地产业还很兴旺的时候有个房地产老板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在中国想要赚钱,你就不能跟上面对着干!”有一种指点江山的豁达,又有一种看破红尘的超脱,搭配着他油腻的圆脸以及一屋子真真假假的“古董”,非常具有说服力,二郎腿翘的我都怀疑他那玩意儿是不是太小了以至于基本不碍事儿。

后来“房住不炒”了,地级市房地产市场迎来寒冬,房价好几年没动静甚至倒跌,许多小地产商资金链断裂,其中就有这位仁兄。这帮人开始组织农民工闹事,花钱让农民工跑去围市政府的,也有觍着脸跑去继续要项目的,跑去哄银行的,当然同时也有别人找他闹,总之就是个乱七八糟闹哄哄。中间各种撕逼扯皮吵架翻脸不一而足,自然“跟上面对着干”是家常便饭。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但是我这种人就是促狭,打人偏要打脸,不打脸怎么舒服?
有次这位仁兄在别人喜宴上撞上了我,刚开始还是那副翘二郎腿翘到跟小兄弟没有发育似的趾高气扬,我凑过去就问,“前两天那啥啥事儿解决了没有?”仁兄脸色一变,毕竟是官商场面上混出来的,知道来者不善。我接着就是一句,“你不说不要跟上面对着干吗?”

仁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二郎腿都顾不上翘了。

没过几天就听说他被限制高消费了。

到底跟不跟“上面”对着干?倒是给个准信啊?

图片

为了避免落得如此下场,建议各位专家、老板搞明白这个问题,不能搞“顺我者党的政策亚克西,逆我者药丸反思劣根性”,左右横跳这么顺滑真的好吗?你这属于是光记得吃肉不记得挨打,搞不清楚大小王。

今年的主要政策是乡村振兴。

各级政府工作重心在这里,振兴乡村不管最终效果如何,振兴到什么地方,至少你别去对着干,顺着干不一定挣钱,但是逆着干对着干100%赔本,都是多年的老狐狸精,别跟我说你不懂这个道理。
乡村振兴,怎么振兴?按照常识都知道需要人、需要投资、需要消费。哪怕最终没做成,你不得试一把吗?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资金尤其是国家层面的资金一定是流向农村的,资金怎么过去?它要能自己过去早就过去了,就是因为过不去,才需要振兴嘛对不?

所以未来几年政策倾斜方向十分明确,没什么好说的。

这种时候跳出来盯着农民工的钱包,是专家傻吗?也不是。

一来拿钱说话;

二来也是探个口风,看看政策有没有松动的余地,在县城、县域内能不能分一杯羹。

很简单,诸位被大城市房贷折磨得要死要活的,恐怕不理解县城和县域内经济环境较好的区域房地产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这种房地产市场就是给农民工准备的,也不是啥新东西,十多年前各种乡镇农村就有广告了,一直不温不火、不死不活。

专家这话就是投石问路而已,振兴乡村要不要顺便振兴一把县级以下城镇房地产?就这意思。

专家也掐准了痛点,好多县级财政实际上非常困难,大型支付转移实操起来又很困难,漏洞很大,怎么办?继续搞土地财政呗。

我个人估计这个投石问路最终结局不会太好,多半专家要失望,因为现在县城及县域内房地产过剩实际上比大城市甚至地级市还要过分,一样的有价无市,一样的供大于求。

房地产也是商品,是商品它就得符合市场规律符合供需关系规律,无论帽子多大的专家都改变不了这一点:

农民工又不傻,没用的房子买来干鸡毛啊?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7#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13:08 | 只看该作者
在杭州买一套老破小


文︱戴滋仪 「维维说房」主笔


前阵子轰轰烈烈的「朝晖拆迁」传闻,让不少人躁动了一把。

毕竟在大众眼里,拆迁就意味着「一夜暴富」,左手分到新大房,右手拿到巨额补偿款。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这种操作:买一套市中心的老破小等拆迁。

不过,这一次的美梦依旧要落空:拆迁传闻的主角不是朝晖小区,而是浙工新村;也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拆迁」,而是原地改造。

图片

浙工新村,其实是嵌在朝晖六区里面的一个「独立组团」,两者之间有围墙隔开,总共14幢楼,几乎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最初作为浙江工业大学的教工宿舍使用。

这次要拆掉的,是其中的13幢楼,最早的一幢建于1983年,算一算,至今已有40年「高龄」。

不用想也知道,这样的老房子都有一种「通病」,就是居住环境不好,没有电梯也没有足够的停车位。为什么要改造,因为,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年代久远,浙工新村的很多房屋、地面都出现了大裂缝,早在2014年,就已经有4幢房子被评为C级危房。一到台风天,社区工作人员还得连夜上门摸排情况,甚至需要对年迈的业主们进行紧急撤离。

这样的居住条件,显然需要尽快改善。那么,拆掉之后怎么办?在浙工新村公告栏中张贴的一份项目实施方案,写得非常清楚——

图片
☝浙工新村改造方案

「对原房实行原地改造,小高层新房置换」,不仅房子会变得更新更好,还要新建地下车库,人车分流,并且针对老年业主设立更多的园区公共配套。

关于补贴和置换的详细规则,方案里也一并列了出来:政府将提供最长三年的临时租房补贴,每户每月补贴标准不低于3000元;业主则需要支付相应的改造费用,按照1350元/平米结算。

图片
☝浙工新村改造方案

根据计划,改造后的浙工新村将设7种精装修户型,户型建筑面积65-117方,也就是说,业主到时候需要支付大约8.7万到15.8万的费用不等。

这和大家认知中的「拆迁」,有着本质区别:既不需要换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也没有天降的巨额补偿款,相当于只是花一点小钱,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居住环境。

当然,这依旧是笔划得来的买卖。在这样市中心的地段,这样更好更新的房子,显然会比之前破旧的房子更有价值。

图片

按照规定,这类老旧小区的改造,需要100%业主签约同意。

目前的初步意向调查阶段,浙工新村已经有96%的业主有意签约,只要在6月30日截止之前达到100%签约,原拆原建工程就将正式启动。

不过,这也只是整个杭州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中的一小步。接下来,还有大量的「老破小」,都将迎来和浙工新村一样的命运——

今年5月23日,杭州官方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其中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推动居住片区改善,加快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积极探索「拆改结合模式」;

与此同时,杭州新一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也正式启动,到2025年底之前,要对全市670个城镇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提升。

这670个城镇老旧小区,大量都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破小」,包括西湖区的胜利新村、金祝新村、文二新村、武林花园、莲花新村、府苑新村;上城区的凯旋新村、新塘社区、邮政公寓、双菱小区、横河新村……等等等等。

可以预见的是,「有机更新」将成为老破小重生的主流模式,大规模拆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图片

所以,想靠买套老破小搏拆迁,有机会吗?

有机会,但比中彩票的概率还要低。

如今的老破小拆迁,难度非常大,责任方要面对的是几百户业主,协调统一本身就非常困难;而且老破小往往处于市中心地段,不仅容积率要比工厂、学校之类的高出很多,拆迁成本也更高,这些因素都在减弱拆迁动力。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的杭州,并不缺地。

整个杭州版图在不断扩张,交通也越来越便利,同时这些新兴板块也在新建商场、学校、医院之类的公共配套。也就是同等总价下,现在的杭州有更多的选择,不需要只盯着传统市中心。

什么样的情况下,市中心老破小才会碰上拆迁?

绝大部分都是出于公共建设的需要,比如交通,像建造机场快线时,不得已要拆除朝晖一区的三幢楼让路,又或者是像胭脂新村那样,因为旁边天水小学的扩建而腾出一些些空间。

但这些,都是极小概率事件。

事实上,现在去「买套老破小搏拆迁」的人,现实中也寥寥无几了,每一次「拆迁传闻」背后的热议,更多的只是吃瓜群众的网上「口嗨」。

毕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在杭州买一套老破小博拆迁,是痴心妄想。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45 , Processed in 0.2159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