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1469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在金华参加了太极拳、健身气功的培训,收获很多,特专门开个帖子,记述太极拳锻炼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备以后反思。  从大学时代学太极拳简化二十四式开始,当时练了大约二年多时间,算是喜欢上了太极拳,只是后来工作后就忘了。08年上半年时,因为身体虚弱开始自学八段锦、易筋经,同时练习静坐,体质大幅提高。到11年11月份,经朋友介绍开始学习武式太极拳,至今三年整,没有间断过太极拳的练习。
  在宗师父那,真正学得的是懒扎衣这一招,整整练了一年多,每天一小时多,反复地练,反复地问,把武式太极拳的要义初步弄懂了,然后对着视频自学了37式简化武式太极拳,到今年,身体内部的感觉更加地敏感和丰富。每一招的身体转折、肌肉变化、骨骼开合、气息升降,体感都能更加地细微和清晰。
  最近一个月,参加了几次二十四式和八段锦、易筋经的培训,重要的是认识了浙师大的几位专家,他们的教学更加地清晰、简练和直观,为以后的深造找到了途径,很是幸运。
  骆老师特别指正了二十四的一些问题:
  起式时肩膀不要乱动,自然、简单、平实更符合套路要求;
  步幅要大,打开身形,这和武式的小架有所区别。二十四主要脱胎于杨式,杨式舒展大方是特点;
  不要缩胸,佝背。含胸过了,就容易内踏的味道,关键是拨背没有真正做到位。这也和自己过于追求内部气血的沉降有关;
  左右穿梭时,抱球不要遗忘;
  闪通臂时,右手向上抬到臂膀高度,左手就向前打出,突出迅捷,而不是抬到臂膀上方,就慢了;
  收势时,双手交叉后就简单地向外、向前、向下翻转,而不要手掌单独翻转,不合整体劲的要求。

  郭老师擅长推手,因有事,只交流了没几分钟,但马上指出了我一些推手方面的困惑。
  推手不管向前向后进退,都是向下松。向后腿松,就是退;向前腿松,就是进。
  沉不下去,就意念在后腿向下松,直到下不去为止,再意念在前腿向下松,直到下不去,再松后腿,这样循环,身体就能沉下去更多;
  顶住别人时,前腿膝关节要松,自然大腿根部就膨胀出力量,后退就扎实有力


  骆老师擅长套路的教学,工整标准,是这方面的裁判;郭老师擅长推手,传统太极拳的内涵更加领悟。
  由于他们是学院派,更能从身体力学方面加以分析,又是教授出身,更懂得教学方法,以后找机会好好向他们学习深造。
  只是太极拳的修养,最基本的是自己每天反复地练习和不断地反思。熟练了,一些要领自然也就领悟了,否则,永远是书本上的东西。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11:12 | 只看该作者
  这二天,打太极拳时,放松着打,只用意念,感觉舒服的多。
  以前,在行拳时,会用意运气,怕不到位,以致行拳结束时,会有疲劳和背部不适的感觉。现在认为是用意过度。

  当行拳时,浑身尽量放松,用意但不憋气,反而全身有充盈的感觉。上至手端,下至脚底,有饱满的味道。
  把太极拳当导引和吐纳来练,别有一番味道。

  这次的感悟是,用意但不要催气。
  浑身放松了,气自然就会充盈全身。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9:50 | 只看该作者
转:

过年了,与朋友们分享一点体会:太极拳的基本作用分为两部分:第一、健身养生;第二、防身御敌。
1、健身养生。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同修的运动,首先带给我们的益处是健身。太极拳动作舒展柔和,运行缓慢流畅,进退转折有序,开合张弛有度,能够在运动中有力地保护全身不受损伤。其较小的运动量有效地减轻了脏腑的负担,柔和旋转的运行避免了肌肉、筋腱和骨骼的损伤,长久练习身体会逐渐强健。这是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其次是养生。太极拳主要是内功的修炼,通过对精气神的培养锻炼,增强机体的内部能量,提高防病祛病的能力,达到养生的目的。
2、防身御敌。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不是为了好勇斗狠、惹是生非,而是在练好身体和内功以后,可以防止受到外来的伤害。只有在敌我对立、你死我活的特殊情况下,才能运用其威力御敌制胜。太极拳的防身功能与其他拳种的功能不同,它讲究化与发。一般情况下,受到外力侵袭时运用松柔化掉来力,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就可以了。特殊情况下,比如对方胡搅蛮缠、屡化不觉,可以适当地运用太极拳的松弹劲将对手发出去,脱离接触即可。防身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无论是化还是发,都不要过分用功而使对手受伤,要遵循阴阳相济的原则,自己不受伤也不伤及对手。御敌则不然,因为是你死我活的敌对斗争,不可留任何情面,要不遗余力地打击敌人,使其失去战斗力。

太极拳这项运动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即使不想练成内功,也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强身健体与养生不是一个概念。太极拳的练法可分为三类:一是活动型练法。就是在音乐的背景下集体或者单人练习套路,追求舒展大方、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的效果,对太极理论不闻不问、不做研究,什么阴阳、什么八法、八劲、什么十三势等等都不管,只是慢慢悠悠地、一套一套地、一遍一遍地练习,对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都有一定作用,还与周围的人交流了感情,自身得到了愉悦。这种练法损气不多,活血有余,能起到一定的健身作用。二是竞技型练法。首先,要按照竞技规则研究一招一式的准确度和高难度,以期取得最高的分数。其次,研究招式的攻防含义,以期达到快、狠、巧的技击效果。这种练法对强健筋骨、提高技击能力效果甚佳。但是,由于经常用力造成气血滞止,对养气血不利,很难取得养生的效果。三是内功型练法。首先辨清两个概念:内功和气功。气功是集中精神(意)推动或者引动内气在身体内部运行或者集中,强调的是以意守气,有意和气两个点;而内功是集中意,专注于意的集中或运行,使气血自动地跟随意运行,只有意一个点。太极内功的修炼,讲究的是内外兼修:整身而言,肢体为外,精气神为内。要将外练筋骨皮和内炼精气神相结合,以练精气神为主;精气神而言,精气为外,神为内。要将练精气与练神结合起来,以练神为主。总而言之,内功主要是修炼精气神这种能量,我们叫做生命力。人有生命力才有生命;生命力强身体才健康;生命力弱身体就弱;没有生命力生命也就结束了。我们拿牛打个比方:一个活生生的牛力量很大,因为它身体里面能量很足,也就是生命力很强。但是,被杀的牛就没有了力气,因为它的生命力已经没了,只剩下肢体了,它就不能叫牛而叫牛肉了。人何尝不是如此啊!简单地说:内功养生是养精气神,精气以神为主导,所以内功养生主要是对神的修炼。
太极拳的养生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最初把意收回到身上时,气血都不外散,身体的防病能力增强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身体仿佛是一座城池,有1千兵力(气血)守卫着。如果司令员(心)老是发出向城池(身体)外面的活动命令(意),今天派出去1百兵,明天又派出去2百人,如此下去,兵力就会四散开来,内部防御能力就会减弱,敌人(病魔)就会乘虚而入,破坏城池(身体)。如果司令员发出一个向城内的集结号,所有的兵力就会退守城池,整体的防御能力就会增强,敌人就难以侵入。这就是内功修炼的第一阶段——意的集中。第二阶段是意念的形成。意念是高度集中、高度提纯的意,若想把全副意识凝炼成一个意念点是十分困难的。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一缕阳光的能量是微弱的,但如果用一个放大镜把这缕阳光凝聚成一个焦点,这个焦点的能量就会变得很大。我们身体的能量也是这样,当我们把它们集中到身上来的时候,虽然提高了防病能力,但还是较普通的能量。我们应当利用大脑这个放大镜把意凝聚起来,最后凝成一个焦点,意念便形成了。此时,你身上的能量都向着这个焦点聚拢,可想而知其作用是十分强大的,以如此强大的能量守护、养护身体,何病之有?无病何患不养生?

我们修炼太极拳,必须搞清楚主要练什么。作为人身,肌肉和骨骼只是运动的架子,他们的运动靠的是内里气血的运行,气血的鼓荡或收缩促使肌肉发生屈伸,从而形成了运动。而气血的运行必须遵照意这个指令,意指向哪里,气血就运行到哪里;意要求哪部分肢体屈伸,气血就在哪个部位发生鼓荡或收缩。顺言之:大脑中枢神经发出了意,意指向某一位置,气就在那个位置运行,肢体就产生变化,就表现出一种动能——力。这就是传统拳谱上所说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原动力是意,那么意就应该是我们主要练习的方面。如何练意?但凡是人,意都容易受到环境和思绪的影响而分散开来,从而气血的运行也就表现为向不同的方向分散,表现在肢体的运动上就是一般的作用力。我们在练拳过程中,应逐渐地把分散的意收回到身上来,使气血的运行相对集中起来。再进一步将意向身体内部一个方向或者一个点集中,念头越来越少,直至只有一个念头时,我们就把这个念头称为“意念”。可见,意念是高度集中或者高度提纯的意。意念还可以继续集中,无限缩小,最终飘忽不定、忽隐忽现,仿佛是没有了,这就是意的修炼过程。太极拳就是在意或意念的引导下或指挥下的运气动血行为,这就是我们讲的太极拳运动。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5:21 | 只看该作者

神火股份

转:

对于拳术而言,太极阴阳提供的是三对阴阳、六个要素,即动静、虚实、开合。太极拳即是运用这六要素设计的,也就是说太极拳必须符合六要素。
1.动静。动和静是太极拳的基本机理,有动也有静,动静互依,动静相寓。太极拳的每一式都是由静态开始的,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动起来,最后又归于静。以此类推,静—动—静—动—静……,一式连一式,连绵不断,仿佛江海波涛一浪接一浪,起起伏伏连绵不绝。因此,静中孕育着动,静是动的起始,又是动的归宿;从动的开始就注定了终归于静,动是静的延续,又是静的前奏。这就是动中有静、静中寓动的道理。太极拳的动静分内外,外为形的动静,表现为行与止;内为意的动静,意动则气血随,意静则气血静。就内外而言,内里意的动静是根源,外面形的动静是内里意的动静的表现。因此,太极拳的动或静首先是意的动或静,其次是气血的动或者静,最后才是形的动或者静。
2.虚实。虚与实是太极拳的源泉,空无为虚,充满为实。气血的特性是流动和填充。当出现空无的虚时则气血活;当出现充满的实时则气血凝。用意作出虚则气血就去填充,当填充满时就是实。当一个方向虚时,相应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实。这就是虚实同源、虚实互变、虚实并存的道理。
3.开合。开与合是太极拳的表现状态。从形的表现上来说,舒展为开,收缩为合。开总是从合开始,最终又回到合;合总是由开而来,又是开的前提。从方向上来说,前开则后合,左开则右合,上开则下合,外开则内合,开合总是同时并存的。从意的状态来说,动则为开,静则为合。
4.六要素的相互关系。太极拳是对六要素的综合运用。人从静的状态启动意做一个方向的虚,气血就开始向虚处流动,带动身体向虚处运动;当气血把虚处填充满时就不再流动了,就变成了实,身体就停止运动了,就变成了静。由静而动则是开,由动而静则为合。六要素的关系就是:虚则由静而动,则为开;实则由动而静,则为合。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4:17 | 只看该作者

不满7中1!欧文赛后球馆独自加练 蓄力圣诞大战


  受拳友和易经朋友的影响,从12月13日开始,书法也进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十多天的功夫,发现自己的书法进步很快,和以前比,就是手劲更好,这和练八段锦、太极拳等有关。
  练太极拳等要求“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这对于练书法还是很好的。书法要求力透纸背,就是要有股内劲,运笔沉稳。刚开始练书法时,握笔走字时会抖,横不平,竖不直。一个笔划中,不是轻重不匀,时粗时细,就是忽高忽低,时左时右。
  笔划粗细不匀,东倒西歪,关键在于对手臂的控制力不够。通过书法对手臂运行的感知,可以验证太极拳锻炼的效果,同时,太极拳对耐力的训练,也能促进劲力的提升,促使书法水平的进步。
  好多拳友爱好书法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们都需要“静”,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才行。看红尘灯红酒绿,能不能守住不受诱惑,是成功者最大考验。

  现在练太极拳,从上到下的感知更清晰了,整体的协调性更能体会到。
  有机会要去拜访一些明师,特别是养生方面有成效的太极者,提升下自己的层次。 

  任何行业里的佼佼者都不是轻而易举成功的,都是苦功的积累,寂寞的锤炼。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帖子

139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4
6#
发表于 2016-2-15 16:07 | 只看该作者
  练太极拳或八段锦等,腿上的气血充盈感越来越强,这可能是上肢经络通畅后,真气逐渐向下肢经络贯注,应该是功夫进步的表现。相对来讲,下肢的经络更难打通。
  书法练习整二个月了,手的稳定性及横竖的挺拔好多了。写字时的静和专注,对于气功练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熊市里更利于修养的提升,少了很多的浮躁和诱惑。
  境界的提高,不但是对股市的认识,更要有对人性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解剖,要有更大的提高。

  健身气功是形体上的修炼;
  书法是艺术上的薰陶;
  股市是人性的感知和博弈;
  易经是哲学范畴对世界的认识;

  借以时日,让境界有一个大的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7#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5:21 | 只看该作者
一位百岁太极拳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


很多人问我太极拳要怎么松,怎么沉?
听到这个问题使我非常的感慨,而且有不少练了几十年的人在问这个问题,为何?

因为大家都吧精力放在论谁才是真传,谁是跟那个名师学的等等上了。可是,每一代拳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改变,甚至同门师兄弟中几十年后拳路也会略有不同,但原理心法不会改变。至于真传不真传的问题,在以前学艺的过程中师父会因学生的状况调整教学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套路流传的原因。





以陈式来说,流传的老架打起来近于杨式太极拳的味道,而发劲的掩手捶又有少林拳的味道,至于缠丝劲的圈则在腰,所以弹劲难出来,其因是杨式流传出去的较早较广,修改成接近杨式的动作也较好练,而压箱的功夫也不易外传,除了少数的入室亲近弟子外则不外传。

过去的师父多以教学为生计多少都会留几手,如果留在师父的身边不够久是很难学到上乘功夫的,有些以为拳式学完了练练推手就可以,那就太天真了。因此有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成为名师,而他的学生也理所当然的又成了名师,至于拳艺的部份也就理所当然的一代少于一代,因此就成了现在的太极形而已。


练功时总会碰到一些人好奇来问练的是什么,一般很少看过太极拳发弹抖劲,所以看的人总觉得像太极拳,可是又好像不是,甚至有人会直接认为这不是太极拳,最后都会问一句话:为什么没有看过这种太极拳,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慢慢的太极拳?我只是笑笑,不予置评,我说:这没什么,练就会,真功夫的人多的是,一山自有一山高。

遇到过很多内外拳术功夫不错的武术界朋友们大家曾相互切磋,各家有各家之所长,传承其优点,当然也有些是光有空架子,倚老卖老的。我常说练功像赚钱一样,还是得靠自己去练才能累积功力,用说的,是出不了功夫的。以前小时候恩师常对我说:你的拳头怎么那么忙(意思是怎么老是常打架呢),等到有一天你的拳头不再那么忙时,功夫才能算得上还可以。

这个意思后来才明白,因为功夫不须要卖弄,但也不能流于花拳绣腿,真正须要用的时候还是要能用的出来,练功夫先要对自己诚实,一点一滴的累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对自己的一百分,如果自己都没有诚实面对自己的话,如何练出功夫来呢?

很多人说得很厉害,不论其功力如何,这样的人,我都只想问一个问题,你练功的时间多,还是说功夫的时间多?一天练多久,一星期练几次,如此便能知道其如何。我的两位恩师到老还是每天老老实实的练功,小时候曾问过恩师一个笨问题:师父你的功夫我都打不嬴你了,为什么你还是每天都练完全的功?

恩师拍了拍我的头,说:傻孩子功夫你只能算是入门而已,一山还有一山高,自己如果不老老实实练功的话,再好的功夫也会变成花拳绣腿,以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年轻靠身体,老了就得靠功夫”的道理。


太极拳真正的意义是在于内在的蓄养、聚集、循环等(后文会提到这当中的前因后果),有了这些之后才会有能量,有能量之后才可为我所用,每个人只要练法对了,然后再用自己身上的两个东西来换(一、时间,二、汗水),就一定能做到。

功夫这一档事,没这两个东西与正确的心法口诀是练不出来的,有了能量累积,蓄集以后就要学会发劲(多种劲法都要学会),借由发劲将内劲贯注运行于脏腑与筋脉,血管之内,透过内劲的一缩一放可达到扩张、舒展、按摩,而肌肉、血管、筋脉、脏腑,则是越来越有弹性,有韧性,这是练发劲的好处。


很多人练太极拳劲弹不出来,自己练不出来就说太极拳要慢慢来,用意不用力等等做为借口。用意不用力没有错,那是要身体可与意念结合才对,不然的话;意念想的是一回事,身体不听话,只是空想像而已,其原因很简单,能量不能聚集,没有能量身体无法执行意念所要的目的,这是先后顺序不对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要一步一步的练习?为的就是要身与意合,神安定,如此才会有能量的聚集,这个用意不用力这东西无须刻意的练习,要打人不是用手去打人而是用身体内的能量去打人,这个练法观念才是对的,那是一些学艺不精的人误解了方向。

这个能量聚集的第一步是筋脉要通畅,有人会说我的气用意念可以到那里等等......所以很通畅,那是自己说的,气要能与力合成为劲那才能为自己所控制,方能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自己用想象的,我们所说的筋脉通畅指的是;要能从筋脉的源头运行到末梢才对,要先由这个地方练起,练对的话,越来越精纯,意念到那里,劲就到那里了。

记得以前与恩师对练的时候,常常不明就理的就被恩师摔飞出去,后来发现恩师的脚掌稍为点了一下劲马上就到手了,之后询问恩师我的观察是否正确,恩师笑着说;小子,再练一年你就可以出师了,恩师说;你现在身体已经可以听劲了,等到你可以用脚掌感觉到力的时候,功夫就算是及格了。

这才是真正身与意合,用意不用力的表现,而不是用慢慢比要死不活的练招式而已,太极拳要进入强身的阶段就是要把气与力合起来,松沉蓄劲,能蓄则要能发,能发则要身与意合,如此方能刚柔并济,阴阳调合。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 20:46 | 只看该作者
站桩要有生机




1.站桩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时,按摩一下尾椎,就会缓解。从尾椎一节一节脊椎骨顶上去,直到后脑,脊椎自然会反弓,脑袋自然会后仰,两手自然会高抬,然后下巴向前一钩,手按下,脊椎骨一节一节退下来。如此反复练习,会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条大龙,它有了劲力,比武时方能有“神变”。



2.站桩勿求速效。李存义论站桩:若是诚意练习,总要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指拙气、拙力之病)。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赋不同也。

3.站桩要“拿劲”。什么是“拿劲”呢?尚云祥就做了一个很适当的说法。李仲轩随唐维禄学过更为复杂吃劲的桩功,往往一站就一两个小时,双手一抱就太过简单,以至于不知该在身体哪个部位吃劲。有一次李仲轩在尚云祥面前站了一会后,没料到尚云祥说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你抱过 女人没有?”这句令人大窘的话却使李仲轩隐隐约约有所感悟,浑身一松,尚云祥说:“对了。”李仲轩明白了,这个“抱”字,不是两条胳膊使劲,而是抱进怀里,整个身体都要迎上去。这是对站桩“拿劲”的比喻,拿住这个劲,一站就能滋养人。”

4.站桩要有生机。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

唐师(唐维禄)所传的桩功,也有一个相似的要点,即站桩要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1、站养生桩要站透了,浑身上下要有松沉笃实的劲,举手投足要有牵挂之感。
2、站养生桩要保持身体拔地欲飞之感,站时可以先紧一下,再松一下,找找感觉。
3、养生桩与技击桩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念之差。
4、手腕要保持往上提的劲,站时要把胯掖起来。头要虚领顶劲,脚要五趾抓地,脚脖子挺劲,体现了上下抻拔之意。
5、站技击桩要丁步与八步之间找东西,身体要往后靠,保持含蓄的劲。桩架要撑起,最关键头顶要领起来。前膝往前上指,脚要有回拉的劲,胯要裹,后脚尖在一定程度上尽量不过膝盖,后大腿外侧吃劲就对了。
6、站桩得劲后,每打一拳自然就拥上去。
7、郭云深先生站桩时把脚插在门槛下面,以利下势,以利下盘不失稳。
8、站桩一次保持的时间要长,尽力多站一会儿,站到最后一两分钟,可以把式子下到最低,步子最大,尽量让自己累一点。
9、试力犹如哄小孩,劲大不成,劲小不成,手前推时要沉肩、含胸,用身体前摧;双手回拉时意念要往前,前推时意念要往回。试力最高阶段要有指过留痕之意。
10、试力的作用就是用意念调动和支配全身的肌肉尽量参加,以至全部参加工作,最后力争做到每个动作都是一动而全身皆动的整体运动。
11、手到步到。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
12、要想着手比身体重,操拳、试力要想着手把身体带起来。
13、练步子起右脚时,左腿好像是中间的腿才稳,脚落要向前放,不要向边上放。磨擦步要肩胯动,要提胯,胯应是侧的,在脚往前问时慢慢把它正过来。
14、练习步的作用非常大,只有练好方知妙处。
15、桩上没有功夫,是走不好步子的。
16、磨擦步要保持着这个劲走。
17、推手是断手的放慢动作。
18、推手时要点紧、身上松,开始练做不出来,但要想着。
19、推手非常重要,要多打轮,今后就不怕与人手臂接触。
20、力由足发,要配合步法。
21、力随时要含着,力都是向回的,不能向前。老先生说打人如牵牛才狠。
22、不是指着对方中线,要拉着对方中线,控制对方中线。
23、推手时不要平行,要有高低顿挫。
24、推手时不要怕输,努力劲顶着对方,要敢于把对方放进来,听着对方的劲而变化。
25、推手时前脚一定要挠住地,有抓劲。
26、要和自己人推手,不要和外人没有把握就拉来架势实作,不然会吃亏的。
27、拳打在对方身上,前胸后背都痛,是意念的关系,神意足,这和李广射虎同理。
28、越想打得狠越要放松。一般人一想打就紧成了棍,有力也发不出来了。
29、没有接触你时是局部,挨上你是整体。局部走起来,挨上你身体的劲“腾”就追上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08:5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套拳,还敢说太极拳是软绵绵的拳吗?

看完这套拳,还敢说太极拳是软绵绵的拳吗?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10:06 , Processed in 0.2449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