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必看
搜索
热搜: 养生 投资 壹挺
查看: 1374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志愿军凭啥能赢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屌丝的逆袭:志愿军凭啥能赢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昨天晚上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英雄儿女》,今天晚上将播出经典电影《上甘岭》,心中很是感慨,所以在今天重新推送去年的这篇经典文章。

这篇文章对于当下的局势也是有指导与参考意义的。

这是一篇深度挖掘中国志愿军为什么赢得朝鲜战争的文章,即使你对军事不感兴趣,建议你也要抽一点时间耐心看完,因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可以让你的格局上一个层次,说白一点就是——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之间的竞争中,即使在对手各方面条件全面碾压你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创造条件逆袭取胜。
1
在朝鲜战争中,中美两军的实力从表面上看是严重不对等的,美军在装备、机动性(机械化)、火力、通讯、后勤补给、空中支援等方面全面碾压志愿军,美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装职业军队,志愿军呢?顶多算一支轻步兵。
以二次战役时我军9兵团与美军陆战一师为例。
空军:朝鲜战争美军出动空军高达1400架,平均每天出动上千架次(极端情况下可以出动3000架次),美陆战一师每个营都配备有前线航空控制人员,可以随时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支援。9兵团没有空军支援,防空武器基本为0,导致白天基本无法作战,行军都很困难。
坦克:陆战一师共有85辆坦克,9兵团没有坦克,反坦克武器基本为0。
火炮:陆战一师拥有105毫米大口径火炮100多门,9兵团一个师仅有36门小口径火炮,105毫米以上的火炮为0。
通讯:陆战一师从团到步兵排都有完善的电台联络,可以直接呼叫炮火以及空军支援。9兵团团以上才有少量无线电台,营级靠有线电话,营以下靠原始的军号与哨子,战场指挥联络比美军差了几条街。
武器:美军陆战1师,主要步兵武器为伽兰德M1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勃朗宁M1918A2式自动步枪、7.62毫米口径M1919A4式重机枪和12.7毫米口径的M2HB式大口径机枪。美军这几种轻武器都是“二战”中轻武器的杰作,性能优秀可靠。
志愿军第9兵团,轻武器全部是二战缴获武器,来源有苏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和捷克等不一而足。用美军的观点,是不折不扣落后古董武器博物馆,性能参差不齐,弹药补给困难。
服装:美军陆战1师,官兵穿着兜式防寒帽、羊毛内衣、毛衣裤,外套外还有防风雨登山服,战斗长筒靴内有两到三层毛鞋垫,而陆战师的侦察连甚至用上了刚刚研制成功的防弹背心。
志愿军第9兵团,由于是南方部队,又因为入朝极为仓促,基本上没有北方入冬的棉衣,这在此后的长津湖战役中导致了极为可怕的非战斗伤亡,人数甚至超过战伤。
弹药:美军陆战1师,机械化补给极为迅速,弹药充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空投补给,因此弹药充足,火力旺盛。无论是步兵武器还是炮弹都极少出现告罄的现象。
志愿军第9兵团,在渡过鸭绿江后,第9兵团每名战士发了80发子弹,此后就基本不发了。
运输工具:美军陆战1师,拥有充足的汽车和装甲车辆,由于有空中优势,除了空运空投外,还能大量使用铁路和港口进行运输调动。
志愿军第9兵团,空中、海上和铁路运输几乎为零。整个志愿军在一、二次战役时也仅有1000辆汽车,战役结束后已经被摧毁600多辆,运输主要以骡马和人力为主。
大家看了以上实力对比是什么感觉?简直是令人窒息的绝望啊!战争是实力的PK,来不得半点虚假,实力不如人就是不如人,虽然中国军人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是面对如此巨大悬殊的实力差距,仅靠牺牲精神是无论如何无法弥补的(抗日战争时期很多中国军队也有牺牲精神,但还是丢掉了大半个中国)。
以二战时期的德军为例,西线战斗中,德军与美军的地面装备差距并不大,仅仅是美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德军还拥有相当的防空力量),曾经横扫欧洲的德国装甲部队也在美军的空中打击下溃不成军。志愿军的装备比德军还要差几条街,凭什么与美军PK?
靠谋略吗?请记住一个真理,在压倒性的实力面前,谋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谋略一定是要建立在双方实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才有价值。
但是结果却令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们眼镜噼里啪啦地掉了一地。
朝鲜战争打了三年,中国军队气势如虹将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签订停战协议。整个朝鲜战争,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以不到70万人的伤亡歼灭“联合国军”110万。
2
那么,志愿军究竟有何“特质”可以弥补双方在表面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很简单,当时的中国军队已经达到了轻步兵的巅峰!巅峰的意思是,在轻步兵这个兵种上向前看(历史),是任何军队无法企及的高度,向后看(未来),同样是任何军队(中国军队除外)无法企及的高度。
所以,美军有美军的优势,是志愿军无法企及的。
同样,志愿军有志愿军的优势,是美军——甚至任何军队无法企及的。这个优势就能弥补与美军表面实力的差距,让双方综合实力基本在一个等级上。
志愿军的优势是什么?
兵者,以能聚能散为要!
就是这个!“能聚能散”我们把它做到了极致!
聚集起来就是“拳头”,散开来就是水银泻地——任何变态的地形都可以迅速部署、快速机动,不依赖后勤,不需要重装备,不仅具有超强的隐蔽能力,更重要的是一只轻步兵居然可以打出大纵深快速穿插的战术(职业军队只有精锐的装甲部队才能做到这一点),军一级的野战部队也能变成风暴突击群,居然可以成军成师地打出胡蒂尔战术(这是少量精锐特种部队的专利)!
这TM完全颠覆了军学原理!
为什么大纵深快速穿插的战术只能是精锐的装甲部队才能做到?
因为这个穿插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无数敌人的战术据点的狙击,只有装甲部队才有可能迅速打掉有完备野战工事的火力点,撕开一个通道,快速向敌军后方纵深穿插。那么,仅仅携带轻武器与手榴弹的轻步兵怎么可能做到这些?如果一个完备野战工事的据点连轻步兵的冲击都顶不住,修建这个野战工事的工兵军官与驻守这个据点的守卫部队军官都要上军事法庭!
为什么只有少量精锐特种部队才能打出胡蒂尔战术?
这里讲一个常识,两军对垒都要构筑一条完整的战线防备对手的攻击。这个完整的战线不是挖一条无限长的战壕,同时在战壕中塞满士兵,那样多少军队都不够用。正常情况下,在战线上结合地形构筑若干个据点,据点才有士兵守卫,据点之间火力能够封锁就行了。
这样战线的意义在于可以用有限的兵力构建一个有纵深的防御体系,表面上战线有无数“空隙”;但是针对这些“空隙”,小部队也许利用夜晚可以渗透,大部队不行(大部队有重装备、有大量给养要运输),渗透的动静如果太大,一旦被发现,呼叫几轮炮火打击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但是小部队渗透意义其实也不大,因为任何战线都有纵深防御,一只小部队渗透过去,仅仅靠随身携带的轻武器基本啃不动较大的据点,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所以,一般只能派出少量的特种部队去敲掉特定的战术目标——创造这个渗透偷袭战术的鼻祖是一战时期的德军。可是发明这个战术的德军也从没有使用大部队打出这个战术,因为这不符合军学原理。
那么,你想想,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谁告诉你有一只上万人的野战部队,能利用战线的“空隙”渗透过去,打出胡蒂尔战术——你是不是该在他脸上吐一口唾沫?
任何一本军事教科书都不敢这些写嘛!
这完全违背了基本的常识。
所以,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前三次战役吃了大亏一点都不冤,谁也不知道志愿军偏偏就是这样一只逆天的轻步兵部队!
那么,志愿军为什么能够逆天创造违背军学常识的奇迹?
就是靠“能聚能散”志愿军把它做到了极致!就创造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轻步兵的巅峰。
3
为什么志愿军能把“能聚能散”做到极致,而其他任何军队都无法复制?
很简单,绝对的信仰+超强的组织能力,让这只军队具有惊人的韧性与战斗力。严格意义上,这样的军队只能“消耗掉”,无法“消灭掉”。
严格意义上讲,志愿军还不算一只现代职业军队,在军队组织系统中,志愿军有军官而没有士官。在现代职业军队中,军官决定军队的调度与指挥水平;士官决定军队的战斗力。
但是志愿军除了军官指挥系统之外还有一个其他任何军队都不具有的党组织。团以上有政委,营有教导员,连有指导员——党支部深入到连级单位,连以下则拥有大量的基层党员(团员)。这些基层的党员发挥着远远超越传统士官的作用,不仅让志愿军具有远超职业军队的组织力、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让这只军队成为一只空前绝后具有“信仰”的军队。
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作用请看一个案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片段看起来平淡无奇,却非同凡响。大家想一想,一只部队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之后,伤亡惨重撤退到坑道中。就算是最精锐的职业部队这个时候也急需修整才能恢复战斗力。但是,这个时候上级却突然命令他们在坑道中坚守——没有修整、没有补给、没有援军,而且坚守的时间还可能是“无限长”——这不仅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而且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命令!
所以当时士兵有情绪非常正常,换其他国家的军队可能就要暴动了。但是,这只志愿军军官只要喊一句:“共产党员站出来!”基层的党员、团员就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他们“站出来”不是震慑其他的士兵,而是要充分发挥核心骨干作用,承担最艰巨最繁琐的任务,这就是基层党员的表率!然后党支部建立起来后,一点风波就烟消云散。
有了党组织作为骨干,军队的战斗力就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韧性。在美军强大的炮火封锁下,知不知道上甘岭的坑道部队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喝尿!成建制的部队集体喝尿,最长的部队坚持喝了21天的人尿!
对比一下,同样是后援断绝、补给中断其他国家的职业军队是什么表现?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巴丹半岛的美军、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它们的条件比困守坑道连水都喝不上的志愿军总要强一些吧——但是这些军队很快就士气崩溃了,日军靠着武士道精神支撑也就多来一个自杀性冲锋,有哪一只军队在志愿军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都能顽强的坚持下来?
志愿军的韧性在古往今来的所有军队中绝对是一个无法企及的巅峰。
现在职业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于组织与系统。假如一只1万人的军队“分散”向敌军渗透后,变成100只小部队,那么就存在几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后勤怎么补给?火力支援如何协调?怎么重建指挥系统?
这几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那么这100只小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呈现指数级的下降,对敌军的打击很可能还不如一只1000人建制完整的部队(这个我们后面来举例)。
志愿军为什么可以“分散”却对整体战斗力影响不大?
因为志愿军是轻步兵,而不像美军那样是装甲步兵或者机械化步兵——本身对后勤依赖很小,复杂地形的制约也很小,对炮火支援的依赖也很小;至于分散后建制不完整指挥系统难以统一——这个志愿军却通过“信仰”得到很大的弥补——“信仰”的意思是,志愿军的主动作战的精神远远超越了职业军队,甚至可以说已经突破了人类本能的上限!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志愿军的指导原则是什么?是“完成任务,消灭敌人”!这个原则中根本没有“保存自己”的选项。
举个例子。
上甘岭战役初期,由于美军前期战略欺骗非常成功,所以基本上是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战役前三天,美军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向我上甘岭两个山头猛攻,几天残酷的拉锯战中美军固然损失惨重,却能源源不断调动生力军补充损失。
而我坚守这个地区的15军45师基本上战斗人员都快打光了,增援由于美军的炮火与空军封锁一时上不来,最后的时刻,15军军长秦基伟把自己的警卫连都派往前线增援,手中已经没有一兵一卒,这个96人的警卫连,进入前线坑道后只剩下25人,前线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转机出现了。
转机是警卫连5个失散的士兵,这5个士兵在向前线增援时,因为躲避美军炮火居然阴差阳错转到美军一个遗弃的前沿营指挥所。如果是一只职业军队,士兵走散了转到敌人鼻子底下会怎么选择?100%会选择道路撤回去归建。
但是这几个士兵却不是,他们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营指挥所地形特别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阻击阵地。然后,他们就主动选择在这个阵地坚守——朋友们,大家知不知道做出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在敌人鼻子底下的一个阵地坚守,一旦暴露就陷入重重围困中,当时美军火力占据绝对优势,这个脱离志愿军主阵地很远的据点是根本不可能得到增援的!
所以,当这5个士兵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一场没有增援没有补给没有修整——也是没有生还希望的战斗。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人类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狂热的军队——小日本就是,但是日军不管是自杀性冲锋还是“神风”式攻击,都是靠狂热支撑那么一个很短的时刻。而我们的志愿军却是靠一种崇高的“信仰”,在明知必死的战斗中冷静地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5名战士在这个据点中后来被百倍以上的美军围攻下坚持了整整4天,全部牺牲,其中两人最后是活活渴死的。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上甘岭阵地争取了宝贵的4天。至今我们也不知道这5名战士的名字,他们是朝鲜战场上成千上万个无名英雄之一。
为什么志愿军能把“能聚能散”做到极致?原因就是这个——我们失去建制的“散兵”不仅有强悍的战斗力与旺盛的战斗意志,而且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任何职业军队都无法企及的巅峰。
刘光子,朝鲜战场上一个普通的士兵,在5次战役中创造了一个人俘虏65名英国士兵的神话。
怎么做到的?很简单,刘光子冲进英军人群左手冲锋枪,右手手雷——不缴枪投降大家一起共归于尽!不得不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抱着炸药与美军共归于尽的案例太多了,已经树立了一个“品牌效应”,所以,英军没有一个人怀疑刘光子的决心与意志,65人硬是乖乖做了一个士兵的俘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继光堵抢眼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英勇事迹,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朝鲜战场上有名有姓有记载的志愿军战士用身体堵枪眼的就有38个,没有记载的更多。
这里多讲两个案例,让大家体会一下中国“散兵”的强悍。
中印战争时期,在一次攻击作战中某部副班长庞国兴与部队走散,又遇到另外3个“散兵”,在职业军队中这种失去建制的散兵都要被归为“失去战斗力”这一类。
那么请看看中国散兵的表演——庞国兴与另外3人主动结成一个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指挥,在敌后穿插15里。连续作战5次,歼灭了5股逃敌,打掉了印军2个炮兵阵地,光是加农榴弹炮就缴获7门,后来又联系一个连队再缴获8门榴弹炮,印军第五野炮团一共就24门榴弹炮,居然就被庞国兴小组干掉了大部分!一组“散兵”干掉了大半个印军野炮团。我草,这是散兵还是特种部队?
事后,庞国兴获得二等功——为什么这样的战绩都评不上一等功?原因很简单,我军内部打心眼也没瞧得上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与轻步兵巅峰的中国军队相比,印度军队不是对手,而是一盘“菜”。
再来一个案例。
印军马德拉斯联队第一营(欠第四连)约300人从邦迪拉撤退,于1962年11月21日10时到达多龙桥,当时这个桥对岸只有我军一个营部和一只27人的小部队(含一个15人的迫击炮排)。27PK300,如果其他国家职业军队会作何选择?估计90%选择是撤退,最多有10%特别强悍的选择去狙击(当时我军其他部队都在3公里以外)。那么当时我军指挥员选择是什么?
合围这只印军!
纳尼?27人合围300人?科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偏偏我们的指挥员就这么强悍,而且我们的士兵执行这个命令也没有半点违和感。于是一个“宏大”的包围圈就展开了。副指导员王文保亲率2人去堵正面,派出4人(还TM是炮兵)去堵侧翼,再派出5个人去堵后路,其余士兵(主要是炮兵)坚守炮兵阵地提供火力支援。
你看看,总共12个人的包围圈,“主力”还在侧翼与敌人后方(生怕敌人跑走几个),正面只有三人!部署完之后,王文保也感觉正面3个人“实力”确实弱了一点,回到营部兜一圈,确实没有人了,只找到正在做饭的炊事班(7个人),于是炊事班一人发一条枪也拉上去加强正面。
至此12人的“主力部队”+7人的炊事班恶狠狠的向印军一个营扑去,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战斗,我军以伤3人为代价,击毙印军35人,俘虏206人,印军马德拉斯联队第一营被全歼,与迷之自信的阿三作战真有喜感啊。
从此之后,中印边境对峙,印度军队长期要集结10倍于我军的力量才稍微放心。
4
一只有“信仰”的军队不仅战斗意志坚强,而且作战主动性也无以伦比——在战争中就能在很多方面获得极大的战术优势,比如强悍的战场控制能力——我的地盘是我的,你的地盘还是我的!
两军对垒,双方军队的驻地一般都要相距好几公里(在对手重炮打击范围之外),这个对峙的中间地带就是双方小部队争夺的焦点。谁能控制这块地带谁就能直接掌握对手的动向,相反,如果失去对这个中间地带的控制,那么,就相当于被对手树起一道信息隔离的屏障,对手的动向就被一层“战争的迷雾”所遮蔽。
在研究国内战史时,过去我常常骂国民党军队都是猪,不管是在什么战场作战,对于解放军主力的动向基本是一无所知,直到某只部队被解放军合围才恍然大悟——共军主力在这里!在我看来,几十万军队的动向是很难掩藏形迹的,这样规模的部队运动国民党军队都毫无察觉——不是猪是什么?所以,曾经有句名言我是非常认同的——美国顾问团又要骂我们无能了。
但是,很蹊跷的事情在朝鲜战场上同样发生了。拥有绝对空中优势并且高度职业化的美军对志愿军主力的动向竟然同样毫无觉察——几十万志愿军入朝参战,美军毫无觉察;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对志愿军的兵力居然误判成只有几万人;长津湖美陆战一师被9兵团10个师合围,美军事先毫无觉察;38军113师向美军后路穿插美军同样毫无觉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描述美军“无能”可以解释的了。
以上情况反复发生,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志愿军表现出高度的纪律性——不管是夜间行军还是穿插潜伏都组织得非常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志愿军对于战场控制力非常强,给美军驻地之外建立了一道情报屏障墙,让志愿军的动向永远笼罩在“战争的迷雾中”。
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吧——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潜伏在距离美军只有几百米的树林中,在一次美军火力侦察中,邱少云的身体被一枚燃烧弹飞溅的燃烧液点燃,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邱少云硬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这个故事大家都只看到邱少云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纪律性与牺牲精神,另一方面却没意识到——志愿军能够在美军鼻子底下潜伏说明什么?说明美军已经丧失了对于自己阵地前沿地带的控制权!自己鼻子前的位置都无法实地侦察!志愿军战场控制能力太变态了!连美军鼻子底下都是我军可以随意潜伏的地带!
能够做到这一点不是美军麻痹大意,而是在这些中间地带的争夺中(一般是在夜间),志愿军以旺盛的作战精神以及娴熟的小群作战技巧,把没有火力与空中掩护的美军侦察部队直接打回了驻扎地——从而在美军驻地之外布起了一层“战争迷雾”,不但让战场信息单方面对志愿军透明,而且可以从容潜伏在任何中间地带,对美军可以发动快速的攻击。
5次战役之后,双方长期对峙,这个时候志愿军将战场控制发挥到极致,不但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对美军造成上万人的杀伤(想一想为什么美军不能同样展开冷枪冷炮运动),而且把美军直接压缩到据点中连吃饭上厕所都不敢出据点。
当然,能够做到在敌人鼻子前潜伏,没有高度的纪律性与组织力也是不行的。以38军为例,训练部队敌前潜伏能力——是找有青蛙的池塘,让部队做到接近池塘并且潜伏下来而不影响蛙鸣。这是只有少数特种部队才能具备的能力,而志愿军可以成建制的训练野战部队达到这个标准,可以想象志愿军的纪律性达到什么程度。
5
现在可以回答之前的两个违背“军学原理”的问题。
为什么其他国家只有最精锐的装甲部队才能打出大纵深穿插战术,而以轻步兵为主的志愿军却可以做到?

原因很简单,装甲部队要向敌人纵深穿插,就必须维持一条畅通的补给线,所以,这条补给线上的敌军据点是一定要拿下的,这个只有装甲部队才能做到。
而志愿军是轻步兵,作战主要依赖自身携带的粮弹,对于后勤线的依赖很低,所以,根本不需要去啃掉敌人坚固的据点,只需要水银泻地一样向敌人纵深穿插,敌人后方总有薄弱环节——比如补给基地、比如炮兵阵地、比如指挥部等等,或者干脆就是敌人后方的一个关键的交通要点,只要打掉或者占据这些要点,就能引发敌人前方战线的总动摇。
这种大纵深穿插由于志愿军高度的纪律性以及变态的战场控制能力,所以总能找到敌人战线的缝隙,向敌人后方渗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其他国家只有少数精锐特种部队才能打出的胡蒂尔战术,而志愿军军师一级的野战部队也可以做到?

因为胡蒂尔战术要求部队渗透到敌军后方作战,这个作战是在敌军四面包围中无后勤、无增援、无火力支援的独立作战,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这种作战对于部队无论是作战技巧以及心理都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满足这些要求的一定是部队中精英中的精英。
而志愿军却是一只具有信仰的军队,战士的信仰就是“完成任务、消灭敌人”——根本就没有“保存自己”的人性本能。所以,对于志愿军而言,敌后作战——无后勤、无增援、无火力支援——这些对于志愿军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轻步兵对于这些的依赖本来就很有限,加上旺盛的作战意志以及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让志愿军在敌后渗透作战中往往能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
二次战役中,为了围歼美军,38军113师奉命向敌后交通线的要点三所里穿插。这种大部队利用山地向美军侧翼的快速运动,美军居然毫无觉察——不是美军麻痹大意,是这个战术动作实在太匪夷所思。
站在美军的立场,假如有一个参谋制定了一个类似的计划——让一支轻步兵从侧翼山地穿插去堵住一只重装部队的后路,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山地地形复杂,本来就比正常交通线更远更难走,这样的步兵行动能够快过机械化部队在平整道路行军的速度?
好吧,就算这只部队长了翅膀真的提前跑到交通要点上——那么,山地运动重装备是肯定带不了了,仅靠随身的轻武器怎么抵挡一只拥有坦克、重炮以及空中支援的重装集群的冲击?这是奇谋妙计还是给敌人送人头?
但是我们的113师偏偏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这是地图上的距离,实际山地距离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平均每小时行军超过5公里!这还是走山路,先敌5分钟赶到三所里与龙源里。
那么,一支轻步兵是怎么抵挡美军重装集团的冲击呢?
凭意志!
弹药打完继之白刃,白刃断折继之血肉;志愿军就靠着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志把拥有绝对优势装备的美军的士气打崩了。
二次战役后,一个战地记者根据生还者讲述记录下我军松骨峰阵地上战斗的过程:
“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志愿军一线阻击阵地上的部队最后基本打光了,可是美军的士气也打崩了,明明阵地上基本没有志愿军幸存者,可是几万美军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战争是绝对实力的较量,来不得半点虚假,为什么装备、火力、后勤等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能够战胜美军,我们发现,志愿军具备的特质完全可以弥补在表面实力上的差距:
志愿军确实是一只轻步兵,但是这只轻步兵却处于人类历史上的巅峰!我“能聚能散”——“聚”起来是令人生畏的拳头,“散”开来就是水银泻地无所不在;我控制着战场,牢牢的掌握着你的一举一动,而你却对我的动向却一无所知,我可以任意选择地方(不依赖后勤、没有复杂地形的限制,甚至渗透到你的后方)对你进行打击。而你却根本抓不住我!
这样的志愿军虽然装备等居于绝对劣势,但是美军又如何发挥自己装备火力的优势呢?
如果将一只职业军队比喻成一台战争机器,我承认美军这台机器非常强悍,就象是施瓦辛格主演的角色,但是把“能聚能散”做到极致的志愿军却更象一个由液体金属组成的机器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样的对手几乎就是不可战胜的!
后来担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李奇微就对于志愿军的大纵深渗透战斗非常佩服,曾经多次试图模仿志愿军的战术,却没有成功过。
“能聚能散”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却很难。美军是一只职业军队,军队的战斗力依靠系统的集成(包括装甲部队、重炮部队、后勤补给、空中支援),当把某只部队抽调出来模仿志愿军的渗透穿插战术后,脱离系统支持的美军的战斗力简直就呈指数级的下降。
曾经李奇微抽调了一个最精锐的陆战营,全部模仿志愿军训练,然后向志愿军后方渗透——包括无线电静默,没有空中支援与掩护。结果在攻击志愿军后方一个水库要点时,遭遇志愿军一个排的阻击。整整一个美军陆战营,兵力是志愿军的10倍,结果打了半天伤亡惨重却一无所获,最后灰头土脸的撤回去了。
任何军事指挥官都明白“能聚能散”的重要性以及战术价值,但是却很难做到,如果一支部队“散开”后,战斗力急剧下降,那还不如“聚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以,当志愿军取得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的空前胜利时,面对志愿军这样一个类似“液体金属”构造的战争机器,美国高层是非常沮丧的,当时美国高层甚至觉得志愿军已经具备将美军赶下大海的实力,所以秘密授权去一线部队指挥的李奇微“在他认为适合的时机,将美军撤出朝鲜”。
然而,这个李奇微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将领,他找到了对付志愿军的办法,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6
李奇微设计了一套怎么样的战术?
很简单,志愿军发起攻击,美军就先跑为敬,我有机械化优势,你靠两条腿追不上,跑多远呢?每天30公里——这是轻步兵每天能追击作战的极限。对于重要的战术要点,我就加强力量坚决守住,你轻步兵携带的轻武器啃不动(战线有缝隙,面对志愿军的渗透守不住,但是战术要点可以)。
这样连续跑7天,志愿军随身携带的粮弹+原始的后勤补给基本耗尽后,我就集中力量反击你,你弹尽粮绝根本就无法抵挡。
这套战术非常精准的打到了志愿军“轻步兵”的软肋。
四次战役,李奇微运用这个战术就摆脱了被动局面,虽然美军的反击在西线被志愿军顶住了,但是东线志愿军对砥平里的攻击却遭遇了失败。这次战役双方基本是达成平手。
五次战役志愿军却吃了亏。因为对李奇微的新战术不够重视,我们五次战役依然按照过去的方式猛冲猛打,7天后粮弹耗尽,李奇微一个凶狠的反扑让志愿军猝不及防,慌乱中没能组织好防御,被美军冲开一个缺口长驱直入。当时李奇微感觉胜利在望,不免志得意满——觉得自己不仅可以扭转不利的战争形势,而且快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奇葩的阻击战不仅再次颠覆了美军将领的认知,而且让志愿军摆脱了不利的局面。
这就是铁原阻击战。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铁原是我军的一个重要的后勤基地,弹尽粮绝的志愿军各个部队正向这个要点靠拢,以取得补给重新建立战线。而李奇微亲率的美军反击主力(约7万人,配备上千辆坦克、上千门重炮,还有每天2000架次的空中支援)也扑向这个要点,只要攻占铁原,就能分割弹尽粮绝的志愿军主力,就能赢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所以,当时彭总就给铁原附近唯一建制完整的63军下了死命令,必须坚守铁原15天,哪怕把63军打光了也在所不惜。
一支轻步兵要抵抗兵力火力具有绝对优势的重装集团的冲击15天——没有完整的野战工事是绝对不行的,可是构建完整的野战工事体系至少也要3天,李奇微会给我们3天的时间吗?当然不会!
没办法,63军军长给189师也下达了一个不近情理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在铁原前阻击美军3天。
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要知道三所里、龙源里阻击还有险要地形,美军是溃退的败军,军心士气都有问题,而且这些地方的阻击也只坚持了1天不到后续部队就赶上来了。现在却要求一个9400人只有轻武器的步兵师,在没有有利地形,没有野战工事的丘陵地带去阻击士气高昂、火力编组齐整、人数高达7万的美军重装集群3天?
怎么可能?
但是189师偏偏就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189师师长蔡长元是一名战术素养非常高的将领,他对志愿军的特点理解非常深刻,在接到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后,采用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奇葩战术——他把189师“解散”了!
对!“解散”后组建成200多只小部队,这200多只部队在20公里宽的正面,25公里长的纵深,也就是500平方公里的地域中占据200多个小阵地,每个阵地只有30来人,摆出了一个“天女散花”的阵型来迎战气势汹汹的美军装甲集群。
这个阵型让美军所有的将领都目瞪口呆!这TM完全颠覆了军事学的常识!
军队怎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力量?那一定是组织集合成一个整体!现在志愿军居然主动把军队“拆散”碎片化,这不是自废“武功”吗?
但是仔细一琢磨,却发现189师这个“天女散花”阵意外的很难对付。志愿军碎片化确实让力量分散,每个阵地的实力都不强,但这TM有200多个阵地!一个一个啃要花多少功夫?直接撕开一个通道不管不顾向铁原推进?
那就相当于美军主动让无数个志愿军小部队留在自己后方!补给线怎么办?后勤保障放在那里才安全?炮兵阵地要配置多少警卫部队才放心?各级指挥部设置在那里?总不能军师一级的指挥部都跟着突击部队前移吧?
最后美军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去一个一个去“拔钉子”。
这个“天女散花”的战术将志愿军“能聚能散”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只有志愿军这样有信仰并且具备高度自我牺牲精神的部队才能实施这样的战术,这样战术实施的前提是,每一个小阵地都要成为一颗“钉子”,在面临几十上百倍美军的冲击下,不能一击就溃,而要尽可能的坚持更长的时间。因为美军火力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被美军攻击的小阵地基本没有获得增援与补给的可能,坚守的志愿军部队也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但是我们189师的干部士兵毫无怨言的接受了这个地狱级的任务,在美军上千辆坦克上千门火炮每天2000架次的空中打击下,顽强的坚持下来,虽然一个又一个阵地失陷,一只又一只部队打光,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为后方构筑完备的野战工事体系赢得了时间。3天后,撤退命令下达后,参战前9400人的189师能撤下来的还不到5000人。
189师之后就是63军其余部队在匆忙构筑的野战工事中阻击美军的疯狂进攻,整整打了12天,让志愿军其他部队在后方建立了完整的战线后才撤离。五次战役志愿军虽然吃了点亏,但是却击碎了李奇微妄图赢得朝鲜战争的美梦。
美军在如此有利的局面下都没能赢得胜利,这个时候美国人终于明白,自己虽然在装备、火力、后勤等方面有绝对优势,但是面对轻步兵巅峰,能够将“能聚能散”做到极致的志愿军却完全没有取得胜利的信心,这才开始了板门店谈判。
7
总结一下,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113师是“聚”成一个点,铁阻击战原189师是“散”成一个面——一个“聚”就打出第2次战役的空前大捷,一个“散”就扭转了第5次战役的被动局面。
这样的军队确实是很难战胜的——很多人评价朝鲜战争,认为志愿军能够PK美军是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美军装甲部队受到朝鲜山地复杂地形的制约——这个我承认;但是志愿军同样受到朝鲜地形狭小的限制,如果朝鲜南北长度增加一倍,在更宽广的地域中志愿军也就能更充分发挥自己“能聚能散”的优势,可能打出更多的大纵深穿插的漂亮战例。
如果这样的情况,美军怎么应对?或者兵力增加一倍——这个国际形势不允许,或者就只能齐头并进抱成一团防止志愿军无孔不入的穿插,如果这样,美军就丧失作战灵活性与战争的主动权(如同解放战争的国民党军一样),志愿军就可以任意选择战场任意选择对手作战——志愿军同样立于不败之地。
板门店谈判后,双方打打停停折腾了几年——现在双方都非常了解对手的战术特点与优劣性,都奈何不了对手。志愿军找不到对付美军先跑为敬磁性战术的好办法——毛泽东曾经有调动两批部队轮流作战的设想,但是志愿军原始的后勤系统根本就无法支持两批部队轮流进攻。美军也打不穿志愿军的防线——最初双方对垒,美军认为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火力与空中优势了,结果却被志愿军反斜面坑道战术所化解。
最后板门店谈判快要签字时,李承晚又出了幺蛾子,不但拒绝签字还扬言要单干——于是志愿军打了最后一战,主要就是教训棒子。
这场战役史称“金城战役”,志愿军打得非常漂亮,15天战役全歼韩国的首都师,并且给其它3个韩国师以重大打击,合计歼敌5万余人,面对志愿军的大纵深穿插战术,韩国军队惊慌失措溃不成军。
其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我军一只小部队渗透到韩军后方,直接把韩国的一只王牌部队——“白虎团”的团指挥部给端了,不仅缴获了“白虎团”的团旗,而且把所有在团部开会的白虎团军官屠了个精光。
这只部队在韩国非常有名,现在呢?在中国女性群体中也是大名鼎鼎——韩剧《太阳的后裔》男主角宋仲基服役的就是这只部队——如果《太阳的后裔》时代背景是朝鲜战争,估计就只能拍成悲剧片了,因为男主角大概率会被志愿军渗透部队打成马蜂窝。
最后就朝鲜战争讲几点。
朝鲜战争中美国越过三八线中国参战就是必然。我们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就在东北,甚至主要给工业基地供应电力的水电站就在鸭绿江。如果让美军陈兵鸭绿江,我们东北工业建设的安全性就完全无法保证,如果放弃东北在大陆内陆重建一个重工业基地就得花费更大的代价以及更长的时间——这种对工业化进程的损失简直无法估量。
但是要出兵朝鲜至少得有一定的胜利的把握——如果是必输之战,出兵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时的中共中央高层绝大多数人都对出兵的前景感到悲观,连公认最能打的林彪也装病不接帅印(首批出兵的都是东北部队,林彪是最合适的人选)。
唯一坚持要出兵并且认为能够取得胜利的只有毛泽东。只有他才深刻认识到自己亲手缔造的军队完全具备与表面实力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美军作战的能力。这种洞察力远远超过同时代其它的领导人。
最后毅然领兵出征的是彭老总,这位脾气暴躁的统帅在朝鲜战争中将志愿军的特质与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五次战役撤退时组织有些问题,让180师受到严重的损失,但是瑕不掩瑜,总体而言,彭老总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也堪称出色。
最令人感佩的还是我们志愿军战士,他们的勇气、坚韧以及牺牲精神为中国军队树立了一个巨大的丰碑——即使拿着最简陋的武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也是轻步兵的巅峰,也是最强大的美军无法战胜的对手。
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我们有些人因为美国目前在经济上的优势而悲观丧气。那么,我们现在与美国实力上的差距难道还能比朝鲜战争时期中志愿军与美军表面实力的差距更大?那个时候我们都能从鸭绿江边气势如虹的将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回三八线,打到谈判桌上签订停战协议,我们现在还有什么理由比父辈们做得更差?
推而广之,当你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可能对手在多项指标上都全面碾压你,但是你不应该放弃,想想屌丝志愿军是如何干翻白富美美军的——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再加一点信仰,你也可以逆袭创造奇迹。



生活即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6:21 | 只看该作者
美调动国力打不垮华为,它最该反思

  特朗普总统星期三签署一项紧急状态行政令,美国商务部随后将华为和它70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它们的实际用意是禁止美国企业购买华为设备,并且限制华为购买美国公司生产的零部件。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一步步升级,不顾任何道义和商业规则,这为中国人认识美国这个国家提供了一个突出的视角。

  美国不可能打垮这家引领5G网络技术的制造商。首先,华为没有违反商业规则,也没有违反美国法律的重大行为,这使得它能够使用法律武器抵制美国政府的不公正决定,构筑维护自身权益的第一道防线。

  华为是5G网络技术无可争辩的领导者,它的手中掌握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大量专利,与美国公司形成交叉购买技术的状态。完全阻断华为与美国公司的联系,损害将是双向的,华为不是任美国政府宰割的羔羊。

  美国这些年从未停止对华为的刁难和威胁,华为的成长是在比西方公司恶劣得多的国际环境下实现的,这培育了它特殊的危机感。华为非常强调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对零部件的供应链也很注重备份建设,这使得它不是可以被美国用断供关键零部件“卡脖子”方式推入休克的公司。

  华为设备在美国的销售量一直不算大,它们主要支持了美国一些非中心地区的通信网络,那些地区要更换掉华为设备会造成自身的经济损失,那些地区今后的通信网络质量会更差,更昂贵。

  美国丝毫不加掩饰地调动了国家的力量和资源打压华为,这是前所未有的行动。但是这种打压进行得并不顺利。它说服盟友将华为排除在5G建设之外能在多大程度上奏效尚不明朗,它对华为开展司法打压和供应链冲击的作用也很难立竿见影。

  美国作为世界最强的国家和西方的盟主,全力打压一家民营公司却收效有限,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首先,美国的作为既反道义、又反市场逻辑。美国打压华为的根本原因是它对华为领先5G通信网络技术产生了强烈危机感,它本应通过本国公司的技术进步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它却采取了流氓手段对付华为,它编出来并且无限放大的华为为中国政府“搞情报”的威胁压制不了世界各国使用华为设备的现实需求,华盛顿因此而处于被动。

  其次,华为从技术到管理的确很过硬,这场风雨对该公司的强大内功进行了洗礼,也做了特殊展示。美国至今找不出华为的重大把柄,它对华为的各项打压都充满了争议,不可能达到其预想的施压效果。华为的技术进步能力、内部管理水平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被证明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最优秀的行列。

  在这场美国对华的全面施压中,华为意外地站在了承压最突出、也是最重的位置上。它的表现和状况已经不单是它一个公司的事,而是对整个国家具有了意义。中国社会应当全力支持华为,包括在精神上鼓励它们,也包括以市场的方式支持华为产品。国家还应该动用外交资源来对冲美国使用国家资源对华为的恣意打压。

  打不垮华为的美国要想遏制中国整个国家的发展,剥夺14亿中国人的发展权利,那就更加力不从心了。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5-20 11:52 | 只看该作者
“不怕打贸易战”的底气(人民论坛)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总裁发出致员工的一封信。当天这封信在网络热传,引发网友的强烈点赞、如潮好评:“为华为的前瞻性点赞!”“这就和老一辈科学家研究从无到有的历程一样,加油!”

  这封信,是华为方面对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后的回应。在有人以为这是华为的“噩梦”时,华为却早就未雨绸缪。如信所言,华为多年前作出“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他们“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这些研究成果却能获见天日,让华为不被“卡脖子”,能够“在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令人感佩,更发人思考。

  华为这一招,看似一步闲棋,关键时刻却顶大用,深刻表明一个有远大抱负又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往往具备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具备一种“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具备一种勇于攻坚克难、攀登险峰的英雄气概,具备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归根到底,就是一种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追梦精神。企业如此,国家如此,人民如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华为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标杆。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风雨坎坷,有多少艰难险阻?从抗美援朝,到九八抗洪,再到汶川抗震救灾,面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倘若中国人民没有那么一种忧患意识、底线思维、英雄气概、精神力量,我们又如何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即便在我们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今天,中国人民亦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但不管前进道路上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中国人民内心里都激荡着那么一种骨气、底气与硬气,都会表现出一种沉着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积蓄了无比强大的能量,中国人民饱蘸了敢于战风斗浪的精气神,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伟大梦想的步伐。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不想打,但也不怕打。”面对中美经贸摩擦,为什么中国不怕?这不单是因为我们对最坏的结果早有预判、早有准备,不单是因为我们这些年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单是因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承压抗风险能力增强,更是因为中国人民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总是爆发出惊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让任何障碍阻挡了我们追梦的脚步,不让任何力量打乱了我们筑梦的节奏。

  古人云:“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诚哉斯言!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12:00 | 只看该作者

金一南少将:有人说美国太厉害了,一个芯片就能把中国治住,但特朗普懂这个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日,中国华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先生,在深圳华为总部接受了日本媒体《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不仅回应了美国最近再次对华为下杀招,想封杀华为业务的做法,而且这些回应的每一条都非常给力。
  任正非在采访中提到,即便高通和其他美国供应商不向华为出售芯片,华为也“没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我们今天的学者在讲什么?中等收入陷阱、马尔萨斯人口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学者告诉我们企业家全是陷阱,寸步难行,太危险了。你看看任正非、高德康、李书福这些人怎么回答的?都是问题,愁死你了,干才是答案,做才是最终的目的。
  阿富汗战乱时,任正非去看望过员工。利比亚开战前两天,他还在利比亚,任正非说,“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去英勇奋斗?”
  什么叫中国企业家精神?这是经济理论能解释的吗?这就是中美贸易博弈,我们中方的优势,中国社会、中国人这种勤劳勇敢,这种创新能力无可替代,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资本。任正非讲:“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话已经超越我们现有的经济理论。
  1
  贸易摩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不止于此。中美关系是今天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以往所有国家的关系,都无法解释今天的中美关系。
  这对大国关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里简要回顾一下历史:
  50年代、60年代中美关系互相对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这样,当时双方关系的火药味很浓;
  70年代、8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公开访华,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共同对付苏联,对抗北方那个在蒙古陈兵百万的社会帝国主义,我们也需要减缓东面美国给我们的压力,所以中美关系一拍即合。
  中美关系一定要有基础,基础一旦崩盘就会出问题。1991年苏联解体,关系基础失去了,然后怎么办?双方的经贸关系合作就变成了新的压舱石。
  这个压舱石非常典型。我们今天很多人讲中美关系正在恢复新的冷战,我说,中美不可能进行新的冷战。
  你看冷战时期的美国、苏联,双方都有完全独立的政治阵营,一方是社会主义阵营,一方是资本主义阵营,一个华约,一个北约,完全不同的军事组织和经济团体。高峰时期,美苏贸易额只占美国贸易总量的0.8%,这是两个几乎不搭界的世界啊。这是标准的冷战。
  今天中美关系是新的冷战吗?有独立的政治集团吗?有独立的经济组织吗?什么都没有。中国采取了全新的政策,融入世界,跟他混在一起。我们现在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总额630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总额16%以上,加上港澳台,占20%。
  美国经济界有个测算,一个国家占美国贸易总量7%,说明这个国家与美国有重大利害关系,不仅有必要建立紧密的政治关系,维护这个经济利益。
  中国还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将近12000亿美元。这些都是苏联时期完全不具备的。以往所有国家的关系,都无法解释今天中美这种非常复杂的关系。怎么处理?非常难,对美国政治家来说也非常难。
  克林顿提出什么呢?对付苏联很简单,瞄准它,收拾它,全面对抗。对付中国,克林顿提出,通过“接触”改变他们,不管是通过网络、媒体还是企业发展、中产的形成。结果克林顿搞了八年“接触”,中国没有改变。
  小布什上台,说克林顿这套不行,于是提出“遏制”。然后遏制也遏制不成,中美依然保持深度的经济交往。
  轮到奥巴马,他创造了一个新词——“接触性遏制,遏制性接触”,先接触再遏制,先遏制再接触,非常复杂的关系。
  2
  而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仅从经济总量来说,1978年3000多亿人民币的产值,1989年16900亿,2017年827100亿,这种经济增长的速度,全世界没有先例。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就是为了筹措外汇,非常困难。1978年的外汇储备是5亿美元,今天是3万亿美元。你看我们1978年的窘迫和现在的状态。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时,中国经济规模还不到美国的10%,现在接近70%。这是按照美元计算。
  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的埃里森讲,按照国际购买力平价,2014年中国经济与美国持平,2017年中国经济已是美国经济的114%。埃里森说,一个1980年未出现在任何排名的国家,如今跃升至世界经济前列,这国家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有人说,中美贸易摩擦是因为我们把美国人惹了,美国终于警觉了。我说,哪有这么简单的事?美国长期关注我们,一直在盯着我们。
  2007年美国是130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70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17年中国是130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是70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十年翻盘!美国人一看这个趋势,你要超越我。根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国全年贸易逆差8000亿美元,将近半数来自中国,能不着急吗?中国贸易摩擦的起源就是这个。
  所以,201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中国是修正主义强国”; 2018年2月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讲,中国是“新帝国主义列强”。这帽子是以前我们拿着扣别人的,现在美国拿帽子扣我们,说中国要修改国际秩序,中国经济正在“入侵”非洲、南美,“入侵”美国。你看美国人提的,是因为我们拍个片子就对我们狠起来了?
  我经常讲,合作是双方的,对抗只要单方面决定就可以了。合作需要双方意愿才行,你跟我对抗,我想合作也合作不起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开始反思去工业化的弊端,西方大国纷纷开启再工业化的进程。
  我们可以看,2008年以前,国家、地区在统计经济发展指标的时候特别看重三产(第三产业),认为“三产”超过“二产”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健康、有潜力的表现,大家对制造业都不太在意了。一场金融危机对大家醍醐灌顶,真正能扛住金融危机的都是制造业大国,“二产”极其强大,德国、日本、中国、韩国都能扛住。
  所以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大国纷纷开启再工业化的进程: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德国,工业4.0;日本,工业价值链战略。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开始了。
  当然,这里面的核心是什么呢?核心是高技术。如果我们安于现状,保持劳动密集型,低端就低端,“7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那么我们永远相安无事。美国人现在发现中国人往上走了。
  硅谷的数据统计,2017全球人工智能创业融资152亿,中国企业占48%,美国企业占38%,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为1239件,美国为231件;1980年首次召开人工智能年会,美国占绝对优势,欧洲参与不多,中国一篇论文都没有,2018年2月的年会,中国投稿1242篇,美国934篇,被大会采用的论文中国仅比美国少3篇。
  你看这个国家从哪儿冒出来的?1998年一篇论文都没有,20年后变成这样。我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奋斗精神带来的变化,引起对方极大的警惕,美国战略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最权威的智库)提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和美国并驾齐驱地竞争,不是跟跑,是并驾齐驱,欧洲、日本这方面已经不行,这太可怕了。
  所以中美贸易之争,实际是科技之争,是主导权之争,是国运之争。我们认为时机不成熟,还要闷头发展,美国人说不行,现在必须把它遏制住!你看,我们对美国有美好的想法,好几次讲“中美贸易摩擦不打了”,回回达成协议,全被美方单方面撕毁。贸易摩擦难以避免。
  3
  贸易摩擦打到今天,从网络舆论和各方的采访看,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中国经济学家看衰中国,美国经济学家看衰美国。你采访中国经济学家,一片唱衰,“完了”“糟了”,“大难呐” ;你采访美国经济学家,跟我们一样,“完了”“糟了”,特朗普这样折腾,美国将出大麻烦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双方对自身的缺点都了如指掌,但对对方的缺点有所不知。我们看今天中国的优势在哪里?美国的优势又在哪里?
  中国的优势第一是制造优势,第二是市场优势,第三是开放优势。
  美国呢?第一是科技优势,第二是货币优势,第三是军力优势。
  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5%,世界第一,这种优势任何国家难以取代,而且还在上升。华盛顿邮报讲,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理工毕业人才,中国是首个年度专利申请数量突破百万的国家,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近40%,比美国、日本、韩国加起来还多……
  美国人还学工程学吗?他们选修什么呢?法律、金融、医学,因为最来钱,工资待遇最高,都搞这个去了。按照美方统计,中国本科生每年毕业600万个工程师,90%转行,他还有60万,美国有这样的人吗?奥巴马要返回制造业,特朗普要返回制造业,大声疾呼拼命号召,人在哪里?工程师在哪里?蓝领工人在哪里?曹德旺在美国搞玻璃厂,雇佣的工人都是五六十岁,四十岁极少,谁给你当工人呢?没人干,非常困难,就是美国今天面临的很大问题。
  中国今天不但是第一大制造业大国,还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市场。谁会跟第一大市场过不去呢?这就决定了不管美国政府如何决策,美国企业一定要挤进中国市场。你打俄罗斯可以,打加拿大可以,打墨西哥也可以,但你不可能和一个比你还大的市场持续进行贸易摩擦。
  美国刁难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华为、中兴、三一重工、联想都受到刁难;我们安抚美国企业在华的投资,继续扩大开放力度,包括金融领域。这就决定了贸易摩擦当中我们的中长期优势。
  近期我们遭受了意外的困难,感觉这坎好像过不去了。其实博弈对双方都难,没有容易的。大家注意,特朗普是46年出生,奥巴马是61年出生,美国这交班很怪异,60后交给了40后。特朗普简单地把过去美日经济对决当成今天与中国的经济对决,80年代末美日经济对决,一个广场协议把日本打趴下,今天拿出对付日本那套对付中国,可行吗?80年代末,美日经济对决是产品之间的对决,双方都有独立于对方的完整产业链。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美中经济对决不是产品的对决,不是汽车、计算机的对决,而是产业链的撕裂,这完全不一样。
  40后至今还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他觉得还是产品,你看他划的产品(清单)非常细,涉及中国的几千种产品。你知道大量是中间产品吗?产品进入美国还要再加工,这影响极大。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密切共生关系,决定了并非谁掌握高科技谁就掌握了一切,中低端优势也并非那么容易取代。刚才讲美国回不去(中低端产业链)了,好,找一个替代国,有中国的规模和质量吗?没有。所以中国手中不是一张牌没有。当然,我们承认中低端利润不如高端,对高端的优势顶礼膜拜,我们今天正在往高端走。
  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唱衰中国?大家觉得美国太厉害了,一个芯片就把中国搞住。我说,你知道这是产业链吗?中兴完了,高通怎么办?2017年高通全球营收223亿美元,中国市场占150亿美元,占2/3,而且比例还在上升,同时高通在美国本土的营收微乎其微。2017年中兴出货4600多万部,超过一半是高通芯片,中兴休克,高通深受重创。这就是今天的产业链,特朗普懂这个吗?
  2015年,中国政府对高通开出9.75亿美元的罚单,高通十分配合,第一时间缴纳,马上把钱交上来,并对国产手机厂商专利费打6.5折,高通失去中国市场使高通无法接受。
  这是今天形成的共生关系,我们没有新的冷战,企业在勾连,这种关系无法斩断。
  4
  上海交大的潘英丽教授讲了很好的观点:美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跟中国的关系,而在于美国与企业的关系。
  起点是20世纪70年代末,制造业外移引发的“全球化”陷阱。制造业移到国外,收益被私有的跨国集团获取,成本却由联邦政府承担,包括外交斡旋、地缘战争形成巨大的不稳定性,美国政府没钱了,税收却在国外回不来。
  所以,美国今天的优势正在被化解,不是被别人化解,而是在被自己化解。克林顿高级顾问泰森说,美国高科技行业能否抵住中国的挑战,并不取决于美国能否遏制中国的进步,而取决于美国自身的创业能力。然而迄今为止,政府的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等传统行业,而非创新。
  大家不要忘记特朗普是个老派人物,他钟情于传统工业,希望煤炭重新开采,钢铁重新生产……另一方面,反移民政策严重损害美国科技创新,你到硅谷看看,中国移民、印度移民、以色列移民、东欧移民,大量在硅谷,特朗普反移民在反什么?反人才。
  当然,特朗普宣布国内减税,这做的不错,但大家注意,美国政府本来就没钱,再一减税更没钱。特朗普胃口很大,想干的事很多,还宣布重返月球。美国阿波罗计划之后就废弃了,为什么?因为登月太花钱。与此同时,美国的军费达到创纪录的7160亿美元,是美国之后九个国家的总和。并且还要大兴基本建设。
  其实核心就一句话:钱在哪里?打仗要钱,建设也要钱。
  我们看看美国债务,原来一直在可控水平,现在美国债务已经超过国民经济总量。2016年特朗普胜选时,美国债务20万亿,当时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是17万亿,都不够你还债的。特朗普发誓要把债务减下来,但现在这个趋势到特朗普第一任期结束,债务要达到25万亿。
  彼得希夫是美国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美国经济学者中他是唯一一个准确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他说,加剧美国下一场经济危机的最大问题是美国人已经身无分文,都在借钱。69%的美国人存款都在1000美元以内,合人民币不到7000元,你不开玩笑吗?美国就开玩笑。你不储蓄,美国各大银行就没钱。
  很多美国经济学家讲,美国经济大问题是民间不储蓄,但是中国高储蓄,极大支持了政府。
  所以短期看中美贸易摩擦,结局必然两败俱伤;长期看,不但倒逼两国经济转型升级,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较量与发展,反而有助于双方找到新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产业链,双方紧密交叉在一起,你掰不开我,我也掰不开你,这样是最安全的。
  5
  任正非的一句话,超越了所有经济理论。
  美国有个电影叫《教父》,给我很深的印象,主角的父亲被对手杀了,他讲了一句话:对对手最大的震撼,就是平静地和对手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们对对手的最大震撼不是开始冷战,不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我们更要跟你混在一起。有人问我:金教授,能不能到美国投资?我说:到美国投资很好,只要你进得去就干,就怕你进不去,美国的限制很严。
  对中国来讲,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坚持扩大改革开放,积极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大对国际产业链的深度嵌入,努力培植扩大内需,最终谁也奈何我们不得。
  2006、2007年,我们的进出口贸易占国民经济总量63%,今天只占33%,比例大大下降,因为内需提振了。贸易摩擦如果发生在2007年,对我们影响非常大,今天也有影响,但不像很多人宣传的那么悬。
  这里有个历史缘由,我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今天这个状态,国内不管是理论界、企业界,还是民间、股市,一片哀鸿遍野,在以前出现过,就是(对日)抗战之初,国内舆论一片哀鸿,认为打不过日本。我们几个一流的学者,成立“低调俱乐部”,说老蒋跟共产党一起“吹牛皮”,抗战你抗得过吗?
  这伙人除了胡适、陈布雷,抗战一开,全部变成汉奸。当时胡适被老蒋派去全世界游说,宣传国民政府抗战,等游说一圈回来,发现汪精卫已经成汉奸了。老蒋救了胡适。今天好多人还在说胡适不得了,没老蒋救他,他就完了。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讲,中国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组织的要素,没有一个能和日本比拼,战必败。跟我们今天多类似啊?你看我们今天学者讲的,中国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组织要素,没有一种能和美国比,贸易摩擦中国肯定失败。有什么差别?历史在惊人的重复。
  你看当年中国最聪明的大脑怎么看中国的,抗日抗得过吗?毛泽东就说干得过。为什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讲了一句话:“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注意,老蒋说抗战能抗多长时间?6个月。因为国民党兵工署向老蒋报告,南方、北方所有枪炮弹能够打3个月,3个月以后枪炮弹都没有了,老蒋能说抗6个月,也还算可以了。老蒋只看到武器的统计数字了,毛泽东看到民众。我们今天不是这样吗?我们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最深厚的根源仅仅是外汇储备吗?仅仅是美国国债吗?仅仅是贸易盈余吗?
  今天的民众是什么样的民众?你看这批企业家:
  华为的任正非,1987年以27000元集资创建华为,2015年全年营收利润110亿美元,2016年华为国内纳税700亿,海外纳税300亿,变成一个震惊世界的科技王国,今天美国人堵截华为。
  波司登的高德康,1976年八台缝纫机起家,为了完成上海进货,骑自行车往返,驼着布料来回200多公里,下大雨,把布料衣服包得好好的,自己浇成落汤鸡一样。有一次自行车爆胎,他扛着衣服要上公交,被人嫌弃一身汗臭,满身泥泞,然后被推下了车。小裁缝的大梦想,这不是民众?
  吉利的李书福,只有高中毕业,干汽车很困难,很多人说,你懂汽车吗?你知道汽车是工业社会的皇冠吗?当年收购沃尔沃,中外媒体都丑化李书福,画的样子很丑,一个蛇要把象吞了。再看看今天的吉利。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你看中国人这种耐受性,这种创造性,这是经济学家能总结出来的吗?这是股市能计算出来的吗?
  我们今天的学者在讲什么?中等收入陷阱、马尔萨斯人口陷井、金德尔伯格陷阱……学者告诉我们企业家全是陷阱,寸步难行,太危险了。你看看任正非、高德康、李书福这些人怎么回答的?都是问题,愁死你了,干才是答案,做才是最终的目的。
  阿富汗战乱时,任正非去看望过员工。利比亚开战前两天,他还在利比亚,任正非说,“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去英勇奋斗?”
  什么叫中国企业家精神?这是经济理论能解释的吗?这就是中美贸易博弈,我们中方的优势,中国社会、中国人这种勤劳勇敢,这种创新能力无可替代,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资本。任正非讲:“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话已经超越我们现有的经济理论。
  6
  最后跟大家分享几句忠告:
  第一句话,知识不是力量,只有能执行的知识才有力量。灰心丧气发牢骚、讲坏话也是知识,它形不成力量。最有知识的人成立了低调俱乐部,你说他有力量吗?
  第二句话,人人都是普通之人,人人都可能做非凡之事。从任正非到高德康,哪个不是普通之人?普通的农民,普通的工人,他们都做出了非凡之事。
  第三句话,再谦卑的骨子里也流淌着江河。
  第四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5#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17:18 | 只看该作者
朱佳木:新中国反封锁反制裁反干涉的历史及启示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不断对我国进行封锁、制裁和干涉,我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制,不仅使其图谋接连破产,而且获得了迅速、巨大的发展。回顾这一历史可以得到许多有益启示,其中首要的启示是蔑视强敌、志在必信,这是建立在事实和科学基础上的,其集大成者是毛泽东,并被邓小平、习近平继承和发展。新中国反封锁反制裁反干涉的斗争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从不惹事也从不怕事,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从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从不妄自尊大也从不卑躬屈膝。



自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到2020年全球抗疫斗争,以及贯穿近几年的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处处浮现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妄图寻机封锁、制裁、孤立中国,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魔影。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反封锁反制裁反干涉的历史,并从中体味这一历史给予今天的启示。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始,美国统治集团就因为未能通过助蒋内战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生政权采取拒不承认的政策;接着,又趁朝鲜爆发内战,先派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随后派大军入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中朝边境推进,妄图将新生的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篮中。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新中国在战后经济尚未恢复,财政状况极其困难,国民党残余军队还没肃清,中美双方国力、军力差距异常悬殊的情况下,居然组织志愿军赴朝作战,以“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1]的决心和气概,硬是把美军打回到三八线。这“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2]

然而,美国统治集团并没有因此死心,继续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不仅在军事上封锁、贸易上禁运、政治上孤立,而且对台湾当局给予军事援助,制造“两个中国”,向大陆派遣间谍飞机、播放无线广播,支持内地的反共和分裂势力,千方百计孤立和遏制中国。但他们又没有想到,这一切到头来还是落空了。新中国并没被孤立,相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友好的国家越来越多,就连西方阵营中的许多国家也有的派大使、有的派代表,纷纷同中国进行贸易,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交流;新中国并没有被遏制住,相反,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争取到的外援,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拥有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现代国防力量。最后,还是美国总统跑到北京会见毛泽东,从而打破了双方关系的僵局,直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中国互派大使。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中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开放和与西方经济的接轨铺平了道路,促进了中国在原有基础上的飞速发展。不过,美国仍然没有就此停止对中国动辄封锁、制裁和干涉。为了阻挠我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美国在我国周边至今部署有上百个军事基地,还持续不断地向台湾出售武器。自新中国成立起,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而纠集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就在高科技产品上对我实施出口限制,中美建交后对中国的禁运货单也没有减少,反而在数量上还超过了苏联。苏联解体后,“巴统”虽然解散,但由美国操纵制定的“瓦森纳协议”继续将中国列入高科技产品的禁运国之列。1989年我国政治风波平息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我再次举起经济制裁的大棒。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在狂轰滥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悍然轰炸我大使馆。1993年美国军舰竟然在公海扣留我银河号货轮,并强行登船搜查。2001年美国大型军用侦察机侵犯我南海专属经济区,并撞毁我战斗机。至于美国假借所谓人权、西藏、新疆、香港、南海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煽动、操纵、支持我国内分裂势力进行暴乱、恐怖活动的事例,就更是举不胜举了。

面对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的封锁、制裁、干涉,我国历届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制,不仅使它们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接连破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用了比西方国家短得多的时间,由落后的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又开始向信息化社会迈进。回顾这一历史,人们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面对封锁、制裁、孤立,必须提升实力、做强自己,必须讲究策略、两手并用,必须瓦解对方、争取朋友,必须顾全大局、后发制人,等等。但我认为,其中首要的一条启示是:蔑视强敌,志在必信。

古人说,“两军相遇勇者胜”。与强敌交锋,更需要勇气和必胜的信心。如果还未见到敌人,自己先发怵泄气,那是无论如何没有胜利希望的。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面对的就是一个又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但我们正是通过不断战胜它们,不仅发展壮大了自己,而且从中总结出了一套蔑视强敌、志在必信的理论。这个理论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事实和科学基础之上的,其集大成者正是毛泽东。他指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3]“敌人还有力量,我们自己也还有弱点,斗争的性质依然是长期的,残酷的。但是我们一定能够胜利。”[4]


他说:
长期以来,帝国主义者散布他们是文明的、高尚的、卫生的,这些言论在世界上还有影响,所以我们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宣传破除迷信[5],“不要迷信那个什么帝国主义……不是说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都要反对,也不是说帝国主义国家的技术不可以学习,而是说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的迷信,对它们那套欺骗,要破除。”[6]


他还说:
“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7]


正是基于这些科学的分析,他豪迈地预言:
“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8];让国内外反动派“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9]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不惧怕帝国主义恐吓的理论,面对1989年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中止对华高层政治接触及延缓世界银行贷款等制裁措施,展示了作为中国领导人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他指出:
“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处于被孤立、被封锁、被制裁的地位有几十年之久。但归根结底,没有损害我们多少。为什么?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还可以加上一点,外国的侵略、威胁,会激发起中国人民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更清醒。”[10]


他还说:
新中国“是在被封锁、制裁、孤立中成长起来的。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实力增强了,中国是垮不了的,而且还要更加发展起来。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11]“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我们别的本事没有,但抵抗制裁是够格的。”[12]


他告诫我们:
“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我们怕什么?战争我们并不怕……谁敢来打我们,他们进得来出不去。中国有抵御外敌入侵的丰富经验,打垮了侵略者,我们再来建设。”[13]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信邪、不怕鬼”的方针,对美国阴谋策划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以及美国和少数几个西方国家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对我南海主权的不断挑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示:
“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14]“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15]


他还当着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的面说:

中国“不会接受任何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行为”。[16]


针对西方反华势力对“台独”和香港分裂势力的支持,他义正词严地指出: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17]“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18]


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

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19]


他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在阐述这一观点时指出: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20]


新中国反封锁反制裁反干涉的斗争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是从不惹事也从不怕事的,是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从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的,是从不妄自尊大也从不卑躬屈膝的。对于西方某些不自量力的政客,很有必要提醒他们抽时间看一看新中国的历史,这或许会使他们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惹了是不好办的;中华民族已经迈上复兴大道,这是世界上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16:35 | 只看该作者
刘润为|抗美援朝文学:中国精神的巍峨丰碑


近年来,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对我的栽赃构陷、封堵打压,以及在全世界制造的种种祸端,给我们上了警醒的一课,让我们重新明白:帝国主义就是掠夺,帝国主义就是欺压,帝国主义就是捣乱,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就是我国发展进步的绊脚石或拦路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与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而要与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就必须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而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必须光大抗美援朝文学。




抗美援朝文学:中国精神的巍峨丰碑

——答凤凰卫视记者问

(2020年9月4日)

刘润为







问:抗美援朝时期,很多文艺工作者亲临前线,创作了一大批文学作品.。请您详细点评这些作品,并且谈一谈这些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可以吗?



答:抗美援朝文学是一个蔚为大观的文学现象。从空间看,它波及全国,参与创作的,不仅有作家、记者,还有万千普通工人、农民和解放军(志愿军)指战员及海外华人;从时间看,它从抗美援朝前夕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且还将持续下去。从文学样式上看,有小说、散文、特写、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诗歌、快板诗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体裁,可谓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遵照你们拟定的采访提纲,我们把话题限定在曾亲临抗美援朝前线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但是其中有些作品又被改编成其他艺术样式,或者与其他艺术种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的话题以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其他,您看可以吗?



即使限定在这个范围,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没有能力做出全面、系统的回答,而只能谈一谈印象较深的几部作品。这就难免挂一漏万,留下不少的遗憾。



谈抗美援朝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你们可能会说,这是歌啊?的确是歌,但它首先是一首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自己创作的。作者叫麻扶摇,是我人民解放军炮一师的一位连指导员。入朝参战前夕,他受全连指战员委托,起草并在出征誓师大会上宣读誓词。这篇誓词的原文是:



“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因为这篇誓词说出了广大指战员的心里话,所以就作为一首诗在炮一师不胫而走。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炮一师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陈伯坚采写了一篇战地通讯,题目叫《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他特意把麻扶摇的这首诗放在这篇通讯的开头部分,郑重推荐给广大读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陈伯坚在向读者推荐这首诗时,并未全篇照录:一是把“横渡鸭绿江”改成了“跨过鸭绿江”;二是把“中华好儿女”改成了“中国好儿女”。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发表发表这篇通讯时,又着意把这首诗放大了字体。这个意图是相当明显的,就是要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果不其然,这首诗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很快,艺术家周巍峙就为这首诗谱了曲。可能是由于韵律的需要,也可能是为了统一提法,周巍峙又把“抗美援朝鲜”改成了“抗美援朝”。11月30日,也就是发表陈伯坚战地通讯后的第4天,《人民日报》又发表了这首歌,歌名《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周巍峙又把它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如果不是身经百战、每战必胜的战士,在即将面对新的生死考验时,断然不会生出如此豪情,充满如此必胜的信念。这首豪气干云又简洁明快的诗,配上节奏铿锵的旋律,就成为一首气势雄壮、意态昂扬的进行曲。它一问世,就以连当代新兴媒体都望尘莫及的速度传遍前方和后方,真正成为鼓舞军民、激励军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可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词,是抗美援朝文学的第一个经典。



说到抗美援朝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忘了杨朔和他的《三千里江山》。



杨朔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颇有影响的作家,曾被邀请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但因路途周折,错过了会期。这位作家对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怀有极大的热忱,而且文笔优美,比兴、象征等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尤其是写得一手好散文。



1950年,他跟随由铁路工人组成的志愿军入朝,1953年出版了中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这部小说以他惯有的优美语言和长于抒情的笔调,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我铁路工人粉碎敌军破坏,保障交通线畅通的英雄壮举,以及他们与朝鲜军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深厚情谊。因此,杨朔曾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



现如今,这部作品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了,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却是一本受到亿万读者喜爱的读物。我上初中的时候,每逢寒暑假,语文老师都要从图书馆挑出一些文学作品发给我们回家阅读。有一次,大概是1963年暑假前,老师发给我的就是杨朔的《三千里江山》。因为我想看法国科幻小说《神秘岛》,便要求老师调换一下。老师长叹一声说:真是肉多了,就不知道哪块香了!意思是批评我不但挑肥拣瘦,而且不识货。这时,另一位同学立即应声说:老师,我要《三千里江山》。暑假过后,那位同学就在我们班大讲这本书如何好。于是,这本书便在我们班传阅开来,直到寒假前才被送回图书馆。



1952年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挽回战场上的颓势,在上甘岭地区发动了一场名为“摊牌计划”的攻势。他们用两个师的兵力去争夺我方两个连控制的高地。战斗的激烈程度为世界战争史所罕见。侵略军用炮弹和炸弹把我方阵地的山头削去两米,向我军发动900多次冲锋,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持续鏖战43天。我志愿军战士在缺水断粮的困苦条件下,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勇气,一次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感动了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作家陆柱国很快写出了中篇小说《上甘岭》,于1953年由《解放军文艺》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后发表、出版;电影艺术家沙蒙、林彬等又把这场战役搬上了银幕,于1956年12月在全国公映。于是,小说《上甘岭》和电影《上甘岭》就成为抗美援朝文艺经典中的双子星座。



关于这两部同名作品的价值,用不着我来评论,看一看“00”后的观后感就够了:



“真想生在那个年代,哪怕当一个排头兵也好!”

“美帝就是纸老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珍惜和平安宁的日子吧!”

“以中国之少年,建少年之中国!”



你们看,这些话说得多好啊!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经典的永久魅力!



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也是一篇较早创作的中篇小说。



作品写了一位志愿军战士与一位朝鲜姑娘之间的朦胧爱情。作品刚一发表,即引起很大争议,后来又受到严厉批判。求实地说,这是一篇相当优秀的作品,批判它是不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青年男女在相处中产生一些好感、一些爱慕,乃人之常情。连早期的儒家都承认“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作为共产党人的我们更不能像程朱理学那样把它视若洪水猛兽。尤其是对严酷战争环境下青年男女之间产生的情愫,更应当多一点理解,至少不能在他们身上抽鞭子吧?二,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发展是有严格限度的,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并未走到违犯战场纪律那一步。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推动这对青年产生感情的都是一些高尚美好的东西,如志愿军战士与房东宛如一家的亲情,我志愿军战士纯朴、善良、勇敢的品质等等。醉翁之意不在酒。路翎绝不是为写爱情而写爱情,更不是像今天的一些作家那样展示粗鄙的情欲,而是在爱情与军纪的冲突中张扬我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美好心灵,讴歌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这有什么不好呢?



在这里,我还要向你们推荐一下和谷岩。目前,他已经基本上成为被文学圈子遗忘的角落。其实,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你们都看过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吧?他就是这个电影的编剧之一。他是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的,1956年回国后才开始文学创作。他的抗美援朝作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短篇小说《枫》,一个是长篇小说《三八线上的凯歌》。两个作品写得都很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实现了主旋律与艺术的比较完美的统一。其中的《枫》,无疑是他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在《人民文学》发表后,即获得1956年全国青年优秀创作奖,并被译成数国文字介绍到国外。著名作家,当时的文化部长茅盾撰写评论予以高度评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则把它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我就是在上初中时学习了这篇课文的。



作品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只是写了我志愿军一位汽车司机和他的助手的故事。助手天性爱美,总是把一束枫叶放在挡风玻璃的右侧。司机则不喜欢,总是把枫叶一次次扔出窗外。然而,在助手为保护汽车及其所载物资牺牲以后,司机一改原先的习惯,总是把一束枫叶摆在原来的位置。这篇作品叙述得十分平静,却有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冲击力。那时,我曾经多次阅读这篇课文,每次阅读都不禁潸然泪下。尤其是结尾,那束跳动着的火红的枫叶,已经永远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



巴金可能是抗美援朝作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他曾两次入朝,与很多志愿军战士有过亲密交往和深入交流。回国后,巴金写了不少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篇小说《团圆》。这篇作品延续了作家从伦理关系透视社会本质、传达时代精神的创作特长,以抗美援朝战场为背景,在演绎父子、父女、兄妹、革命同志之间悲欢离合的曲折故事中,揭示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和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品格。这篇作品在1961年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长春电影制片厂也立即启动把它改编成电影的工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被搬上银幕。



与原作比较,电影更加突出并强化了王成的英雄形象。据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们讲,王成是志愿军群体中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的高度典型化。例如高喊“向我开炮”的通讯步话员赵先友、蒋庆泉、于树昌,抱起炸药包冲向敌阵的步兵连长杨根思,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上世纪90年代,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为赵先友烈士树立塑像,巴金特意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电影的成功,仿佛为这部经典插上了跨越时代的翅膀,感染、激励、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来者。北京市委讲师团一位80后的青年同志曾对我说过:“这些年拍的片子,没有一部能像《英雄儿女》那样让我感动。”



长篇小说《激战无名川》,被原铁道兵官兵和现今中铁集团的工人阶级称为“我们的经典”。这部作品以杨连第等一大批铁道英雄为原型,以他们的英雄事迹为素材,起伏跌宕、荡气回肠地描写了铁道兵某部九连指战员在朝鲜军民的支持、配合下,用鲜血和生命铸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故事。



作者郑直1948年在东北参加我解放军铁道纵队,1950年作为铁道兵入朝参战。在朝鲜的铁路线战场,他接触到许多英雄人物,见证了许多战友的壮烈牺牲。这段非凡的人生体验躁动于胸,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但是由于从未搞过创作,难免要经历一些艰难曲折,一直到1972年才完成创作并得以出版。我记得当时有好几家广播电台连播这部小说,有的话剧团还把它改编成话剧演出。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据此改编的电影。那个时候,剧作家黄宗江很积极,当仁不让地承担了改编工作。



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同名电影在全国公映,形成了从城市到乡村人人争看的热潮。当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作品也是有缺点的,主要是在英雄人物的描写上,崇高的一面写得多,平凡的一面写得少。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缺点而否认它的经典地位。其实,古今中外,很多经典都是有毛病的。韩愈的《石鼓歌》,就有不少臆测瞎说的成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那些大段议论,也是令人不忍卒读的。



总之,以上谈到的这些作品,都很优秀,都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否定的地位,但是要论抗美援朝文学经典中的压轴之作,当推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问:今年是魏巍诞辰100周年。听说您与魏巍比较熟悉,您能具体地谈谈魏巍其人和他的抗美援朝作品吗?特别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中学课文,您还记得学习它的情景吗?



答:我与魏巍的交往始于1991年。那时,我在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工作。因为向魏巍约稿,或经常在一些研讨会上见面,慢慢地就熟了起来。我对这位老人家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待人坦荡而庄敬。



无论是私下谈话、会上发言还是写文章,老人家从来都是出以本色、发乎本心,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说到痛快处还经常朗声大笑,从不哗众取宠、漫为大言,从不违心媚俗、诡言邀宠,也从来没有那种欲言又止、欲进又退的忸怩和世故。



孔夫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毛泽东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可以说,魏巍的待人接物,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所谓庄敬,就是与人交往既有原则(如不吹吹拍拍、不拉拉扯扯等等),又恭敬有礼。1997年,国史学会的一个研讨会散会以后,我眼见魏巍搀扶着刘志坚走出会场。其时,刘志坚85岁,魏巍也77岁了。望着两位老人离去的背影,我不禁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2003年5月,我请原北京军区政治部的张月奎同志给老人家捎去一件小礼品。是什么已经忘记,但肯定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未几,即收到老人家来信:



“润为同志:张月奎同志捎来的礼物收到了,甚精美,谢谢。当然更感谢的是你还没有忘掉我。/我身体尚好……有什么有意思的材料可寄一点。照信封上写即可收到。/祝早日战胜非典,扫除妖氛。/多保重,全家好。/魏巍/03.5.21”。


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体察朋友的心意,并且还之以礼,这就是魏巍!



二是思维敏捷而清晰。



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经常会约一些作家写些议论性的文字。不须讳言,有些作家,包括一些著名作家,上了年纪以后,头脑就不是那么清楚了。要么说车轱辘话,一个意思重复两三遍;要么文意散断,前言不搭后语;要么杂糅,语句像乱麻一样掺和在一起。每逢遇到这种情况,便觉得十分头疼。约了稿,又不能不用;不改吧,又交待不过去;大改呢,又怕伤了老作家的自尊。怎么把文章改好又要让老作家满意,这是要经常遇到的挑战。



相比之下,愈发显出魏巍的可贵。约他写稿,一是交稿快;二是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明快;三是能抓住要害又见解独到,常常给人以悟悦我心的惊喜。有一个成语,叫“不刊之论”。“不刊”,就是不可修改。晚年魏巍的议论文字,在编辑那里就是不用改,或极少要改的。古人说:“智者乐水”。可以说,魏巍的大脑,自始至终都像一条奔流的溪水,清澈而充满活力。



三是信仰坚定而热忱。



魏巍首先是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作家。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尤其是在晚年,他不计得失毁誉,与各种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错误思潮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了一位共产主义战士最可宝贵的政治品格。



那是2008年8月的一天,老人家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一次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孙儿守候在病床前,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交代你的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记住没有?”孙儿含泪答道记住了,老人家仍不放心,又让孙儿复述了三遍。这一幕临终叮嘱,堪比宗泽三呼“渡河”而卒的悲壮。



毛泽东曾经说鲁迅“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绝不中途投降妥协。”(《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43—4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用这些话来评价魏巍,也是十分贴切的。或者说魏巍就是当代的鲁迅,似乎也并不为过。



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不难看到,有些人入党、宣誓,在当初也许不能说是假的,但是当压迫或诱惑到来的时候,那个信仰就动摇了,甚至成为革命队伍的叛徒或国家民族的败类。个中原因当然十分复杂,但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他们对于信仰缺少热忱。什么叫热忱?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就是成为内在的生命需要,就是获得了情绪、情感的形式。



魏巍在党的教育下,在和工农兵生死与共的摸爬滚打中,那种革命理想逐渐渗入整个生命的各个方面,成为主宰、支配一切需要和行动的灵魂。人的信仰一旦达到这种深度,也就脱胎换骨。不是么?在魏巍及其他共产主义战士那里,如果放弃信仰,其他的生命需要(本能、荣誉、地位等等)再怎么得到满足,也会感到生不如死的痛苦。相反,只要是在为信仰奋斗,其他一切需要的欠缺都不在话下,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呢?我想,我们从魏巍及其他一大批共产主义战士那里是可以找到非常具体的答案的。



在抗美援朝作家中,魏巍的贡献是十分突出的。他三次入朝,并且屡屡深入前沿阵地;他写了很多作品,仅仅收到《魏巍文集》里的通讯、特写,就有18篇之多。不过,最为读者推崇的,还是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和长篇小说《东方》。



《东方》的结构颇具匠心。它以志愿军某英雄团为中心,设置了朝鲜前方战争与国内后方阶级斗争两条线索,彼此互为因果、互相交叉、互为映衬,生动塑造了郭祥、杨雪、杨大妈等普通战士和农民的英雄形象,深刻揭示了中朝两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这是作者在朝鲜前线生活积累的系统性总结,是经过长期沉淀后提炼出的艺术精华。作者于1959年动笔,1975年完成初稿,后又几经打磨,直到1978年才出版面世。那个时候,它是全国各家书店十分畅销的书籍,多家广播电台进行连播,在大学的当代文学课上,也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的重要话题。



比较之下,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则是及时地配合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它写作于1951年4月1日,9天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此时距离我第一批志愿军部队出国作战,仅仅过去半年的时间。它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恐怕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极为罕见的。从中央到地方,从朝鲜前方到祖国后方,从碉堡、防空洞到车间、田野,形成了一股争看、争传这篇作品的浩大热潮。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连声称赞:“写得好”;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当着全体与会代表对魏巍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起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前方将士从榜样身上汲取了勇气,后方同胞由看到前方战士的可爱而倍增生产支前的干劲。事实证明,它真正成为一种强大精神动力,有力地推进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程。



后来,这篇作品作为经典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学习这篇课文的情景。我上初中的时候,同学们都要很早来到学校,预习当天所要学习的课程,师生们称之为早自习。一天早晨,我们所要预习的正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时同学们只是静静地默读,后来是七嘴八舌地低声朗读,再后来竟变成一起高声诵读。上课时,老师讲得认真,全班同学也听得格外认真,竟然奇迹般地没有任何交头接耳的私语。课后,老师要求背诵课文的开头三段和最后一段。单元考试时,有一道题,就是默写课文的前三段,全班47个同学竟无一人出错。这在我们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事情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至今我还能熟练地背诵第一段。



那么,它为什么那样受到我们的喜爱呢? 我想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文章写得很美。比如排比句式恰到好处的运用,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节奏上的快感。又如极富创意的比喻。我们都知道,古人形容男子挺拔的身姿,一般都是用“玉树临风”之类的词语。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贵族青年崔宗之的诗句就是:“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但是魏巍却说志愿军战士马玉祥“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这一比喻极为传神地道出了人民子弟兵的本色:他们不是贵族青年,他们来自农村,天然地带有田野的气息,已经经历并且还在经历雨淋日炙甚至枪林弹雨的洗礼。没有对于劳动大众的深厚感情,没有对于人民子弟兵的深刻理解,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艺术创造的。



二是充沛的抒情色彩。作者对于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确实像潮水一般,“在放纵奔流着”,汹涌澎湃、一泻千里。这就给我们这些处于易感期的孩子们以极大的情感冲击,读来常常是热泪盈眶,甚至抽泣不已。有人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够含蓄,这是学院派的迂腐之见。含蓄当然是个好东西,但是不可以绝对化。含蓄与否,要看写作对象、要看文章的用处。比如《大刀进行曲》,如果含蓄起来,还能鼓舞、激励人心吗?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果写得含蓄,写得像克罗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那样让人摸不到头脑,我们的战士、工人、农民是不会理睬它的。



其三是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那个时候,我们作为十四五岁的孩子,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也是很追星的。不过我们所追的星,不是歌星影星娱乐星之类,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杰出人物:一类是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齐奥尔可夫斯基、华罗庚、李四光等等;一类是古代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等;一类是革命英雄,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张积慧、刘文学、向秀丽、雷锋等等。课文中所写的那些志愿军战士,正是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式的英雄人物,恰好适应了我们那一代青少年精神成长的需要。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喝狼奶长大的。我要说,狼奶总比城狐社鼠的奶好。喝狼奶骨头硬、免疫力强,百折不挠、百毒不侵。







问:最后,您能不能谈谈抗美援朝文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今后社会进步、文学发展有何影响?



答:抗美援朝文学运动是延安文艺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在创作宗旨、创作方式、艺术规范上,它与延安时期的文学(我们一般习惯地称之为解放区文学)是一样的,或者说是差不多的。不同之处在于创作题材和精神内涵的差别。解放区文学写的是创建新中国的斗争,抗美援朝文学写的保卫新中国的斗争;解放区文学反映的是发生在国内的反侵略、反压迫战争,抗美援朝文学反映的是中朝两国军民的反侵略战争;解放区文学表现的是抗战精神和人民民主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文学表现的是抗美援朝精神。



那么,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呢?概括起来,就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三个方面。这既是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忠实继承,又是对共产党人、人民战士革命精神的扬厉。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不能说完全是为了君王,为了封建统治者。在他们那里,君王和民众是一体的,忠君即爱民,爱民即忠君,而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往往把维护君王作为爱国的第一选项,正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历史的局限,作为后人的我们是不可以因此而苛责前人的。



共产党人、人民战士超越古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把人民作为爱国的唯一选项。恰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那位普通战士所说:“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厚大度的民族,从来不以邻为壑、一向反对恃强凌弱,始终主张“协和万邦”、“守望相助”。你们知道,春秋时期,齐桓公救援燕国,帮助邢、卫两国重建,都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这一优秀传统到在共产党人和人民战士这里,则被提升到争取世界劳动者阶级解放进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高度。这是什么?就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马玉祥,拼着性命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就是把朝鲜儿童看作自己的兄弟,把朝鲜人民当作自己的同胞。我们常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而凝成这种友谊的精神动力就是崇高的国际主义。在这里,爱国主义是根本,国际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延伸或扩展,革命英雄主义则是由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生发出来的英勇与刚强。“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种气概一旦植根于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之上,就会迸发出排山倒海的伟力,放射出照耀千古的绚丽光芒。王成(《英雄儿女》)、吴天宝(《三千里江山》)、张文贵(《上甘岭》)、郭铁(《激战无名川》)等志愿军英雄,为什么能够一往无前、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战胜了自私和狭隘、可怜和渺小。他们在奋斗、牺牲中体验到的不是委屈和痛苦,而是一种为正义和崇高献身的大快乐和大幸福!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境界,是那些蝇营狗苟的民族败类们所永远都无法理解的。



正是凭借抗美援朝精神,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和平安宁,打出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严,使得我军、我国不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称赞,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去年的一次研讨会上,我见到驻港部队原副司令员王郡里。午饭时他对我说:我接待过美国一个舰队的来访。在和对方司令的交谈中知道,我俩的老爸在朝鲜战场上曾经是对手。那位美舰司令马上把手机调到免提状态,跟他老爸通了话。他老爸说什么,我听不懂。那位司令请翻译转述说:他听说我与你在一起感到很激动。他让我通过你,对你英雄的父亲及中国军队全体英雄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正是凭借抗美援朝文学,让中国人民在艺术观照中确证了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国家的伟大,从而激发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和无穷力量;正是凭借抗美援朝文学,让世界人民认识了新中国,新中国的人民,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文学,是人类和平的灿烂花朵,是新中国的生动肖像,是中国精神的一座巍峨丰碑!



在半个多世纪里,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抗美援朝文学的热情始终不曾消褪过。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它却受到文学界、教育界的冷落、贬损和否定,有的甚至被移除语文教材,这是出现文艺乱象、教育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原则。而要把这一原则落到实处,就必须拨乱反正,学习抗美援朝作家们的创作精神。



要像抗美援朝作家们那样有担当。什么是担当?就是责任或义务,就是要明白文学的性质和功能,让自己的创作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服务。抗美援朝是那个时候新中国的命运所系,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我们的作家们纷纷以笔为刀枪,投入抗美援朝的斗争,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有人说,强调担当、责任、义务,会妨害创作自由,写不出好作品。这其实是逃避担当的一种遁词。正如黑格尔所说:“义务所限制的并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义务就是达到本质、获得肯定的自由。”有担当就写不出好作品么?上面提到的那些,哪一部不是堪称经典的好作品呢?相反,那些远离人民、逃避责任,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东西,哪一个不是文字垃圾呢?



要像抗美援朝作家们那样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回头去看抗美援朝作品,没有一部是面壁虚构、凌空蹈虚、无病呻吟的东西,无不蕴涵着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有的作家甚至干脆就在前线进行创作。例如陆柱国的《上甘岭》,就是“在结冰的碉堡里面,突击了十几个昼夜写完的。”他说,“这有很大的好处,周围的战争气氛会很快地跑到笔下,耳旁的炮声,更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使我冻裂的手不离开纸笔。”曹雪芹曾说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滋润了笔墨,而我们的抗美援朝作家却是让滚滚硝烟、隆隆炮声雄壮了笔墨。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须知,深入前线、在前线写作,不但极为艰苦,而且是有生命危险的。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任何时代条件下,躺在安乐窝里,都不会写出有出息的作品。



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忘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抛弃了斗争精神,这让我们吃了大亏。如今,帝国主义又撅起尾巴捣乱来了。我常对朋友们说,特朗普这个人好啊,应当像毛主席谈赫鲁晓夫那样,给他颁发一个脸盆大的24K金的奖章。特朗普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他是一个美国版的申公豹。《封神演义》里的申公豹,有两个特点:一是面部朝后,在别人看来是前进的东西,在他看来就是倒退的东西;相反,在别人看来是倒退的东西,在他看来就是前进的东西,因而总是倒行逆施。二是他闲不住,总是要捣乱破坏、无事生非。中国民间有一个歇后语,叫作“申公豹的嘴—搬弄是非”。



近年来,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对我的栽赃构陷、封堵打压,以及在全世界制造的种种祸端,给我们上了警醒的一课,让我们重新明白:帝国主义就是掠夺,帝国主义就是欺压,帝国主义就是捣乱,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就是我国发展进步的绊脚石或拦路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与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而要与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就必须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而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必须光大抗美援朝文学。这就是结论,一个大致不错的结论。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0:33 | 只看该作者
范勇鹏:今天看了《金刚川》,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文 | 范勇鹏

今天看了《金刚川》,有几点感觉:

1.影片从头到尾没出现党,没出现政委、党员的形象,没出现人民军队不同于其他军队的最本质特征,似乎是在刻意切割党和军队,切割政治和战争。中国人民很伟大,但并非永远强大。同样的人民,在《大清炮队》《甲午风云》《八佰》里,不能说不勇敢不顽强,但是失败了。同样的人民,在《血战湘江》《大决战》《上甘岭》中却打得惊天地泣鬼神。不提党,你怎么解释这个变化?习主席讲话引用毛主席的那句话,"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才是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关键。

2.没有拍出新中国人的精神气,只突出了抽象的好汉气、张飞气。故事成了一个可以放在任何场景中的人性片,这是对这场战争意义的解构。

3.没拍出战略感,对战役全局只做了一个背景介绍,像舞台戏剧一样,只讲上场门到下场门之间的故事。《上甘岭》《英雄儿女》虽然也都是讲一个具体故事,但是背后有一种战略张力,推动着情节发展,所以高潮和升华部分合情合理,观众的情绪跟着被调动。《金刚川》完全没有这种紧张感,成了水晶球里的雪景。所以只能靠画面、声音来提醒观众,高潮来了。

4.也没拍出战术感,除了隐蔽、集合,几乎没有其他战术动作,战场描写脸谱化,不生动。

5.美军视角是个创新。正面反映对手的英勇和人性不是不行,把故事拍成好汉对决也无不可,但是那种隐隐约约的宗教意味,末日决战的感觉,总觉有点怪怪的。

6.几条叙事线索表现的不清晰,只能靠画外音和字幕来表示对应关系,我这个完全不懂电影的外行都感觉生硬笨拙。

总之呢,随便看看也可,但是电影讲真配不上这场伟大战争。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8#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20:06 | 只看该作者
从鸦片战争到朝鲜战争: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怎么逆袭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方青木 ,作者一棵青木


都说枪杆子里出政权,那大家有没有反思过,军队的战斗力,到底从何而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这个弹丸之地打了起来。

身处台湾的蒋介石,反思了自己和解放军几十年的斗争历史,发现自己仅有的几次胜利,全部是靠大修碉堡换来的,只要打运动战,必输无疑。

所以,蒋介石向联合国军建议,不要和志愿军打你来我往的运动战,很容易吃亏,他建议稳扎稳打,利用阵地战层层推进,要是能修上几十万个碉堡再打,那才能安心睡觉。

这个建议被麦克阿瑟嗤之以鼻,你自己无能不要误导别人,我还要带着美军圣诞节之前回家呢,打个中国军队而已,还修碉堡,修个鬼,浪费军费。

蒋介石难得给美国提供了一次良心建议,还被无情的驳回。

后果大家也看到了,由于轻敌冒进导致美军损失惨重,麦克阿瑟被撤职查办。

接任的主帅李奇微虚心的接受了蒋介石的建议,和志愿军玩起了阵地战,开始蹲战壕,采用碉堡和火海战术相结合,才终于稳住了阵脚。

麦克阿瑟表示很冤枉,教科书上的中国军队不是这样子的,我被军校的教科书坑了!中国军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

短短50年,中国军队经历多次蜕变,才最终脱胎换骨,从弱军变成了强军。而印度的军队,很明显没有这么强。

这里面,有什么秘方么?

1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军队和西方列强打仗,每战必败,而且败的非常惨,自己全军覆没,别人就死几个人那种惨败。

清政府认为,军事上的战败,是因为西方人有洋枪洋炮,纯粹是靠装备优势才打赢了大清,只要装备跟上去了,西方蛮夷绝对不可能和天朝上国的军队相抗衡。

当时国际上并没有武器禁运一说,只要你有钱,最先进的武器甚至军舰都可以随便买,外国人还负责帮你培训,可谓是服务到家。

经历60年的洋务运动,清政府还真建起来了一只新军,新式清军的装备非常之豪华,各种先进的武器都有。

我举个例子,当时清朝的岸防巨炮,是德国克虏伯厂原装进口,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技术,口径达到了340mm,威力远超当时的军舰主炮。

就看这造型,今天的你都知道这大炮不好惹,何况是100年前。

图片

而加特林重机枪,彻底将骑兵军种从人类军备史上抹掉的陆军神器,清军也有装备,是李鸿章到德国访问参观时,亲自下单购买的,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

图片

当时的清朝陆军,不敢说冠绝全球,但武力绝对不弱,装备上丝毫不弱于西方强国。

所以,慈禧太后飘了,加上义和团的支持,慈禧觉得自己快无敌了。

1900年,慈禧向世界宣战,围攻外国使馆,引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然后,清政府被残酷的现实给狠狠的教育了一番。

图片

当时北京城附近,清军和义和团加起来有几十万,而八国联军仅仅只有2万人,但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清军被摧枯拉朽一样的击败。

首先就是配备了德国克虏伯最先进大炮的天津大沽炮台,拥有如此先进的大炮,却完全不堪一击。

历史资料上说:
大沽口保卫战也是一场具有一定近代性质的战斗。守卫大沽炮台的清军所配备的新式大炮,多为克虏伯厂或阿姆斯特朗所造,炮台防军的训练也接近近代化。在守将罗荣光的指挥下,清军英勇抵抗6小时。

没错,耗费重金打造的超级堡垒,6小时就没了,还是“英勇抵抗”的前提下。

那些为岸防巨炮准备的特制重炮弹,全部被八国联军缴获,堆积如山。

图片

攻陷大沽炮台后,八国联军只用了10天时间,就占领了北京城,路途中义和团的抵抗,连清风拂面都算不上。

民间乡勇不靠谱,京城的正规军总得靠谱吧。

当时的北京城,清朝正规守备军高达10万人以上,仅德国最先进的毛瑟11mm口径步枪就有10000支,加特林重机枪有两挺,外加70多门各种火炮。

下图,是被八国联军缴获的清军火炮,和当时八国联军配备的火炮,一样先进。

图片

如此之强的装备,加上本土防御作战的优势,击败甚至全歼八国联军都不在话下。

结果整个北京城连一天时间都没扛住,就全部沦陷,给八国联军造成的死伤,微乎其微,少的都不好意思说。

先进的火枪和大炮在清军手中,和烧火棍没啥区别。

1900年11月28日,在北京的紫禁城,八国联军列队庆祝胜利,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洗劫。

图片

军官们在金銮殿宝座上合影留念。

图片

普通士兵不甘寂寞,也找个宫殿拍一下到此一游。

图片

而清朝的留守官员,则向八国联军的军官行叩拜大礼。

图片

这就是中国新式军队留给世界的第一次印象,完全可以用豆腐渣来形容,哪怕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还是豆腐渣。


2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去,整个中国都醒悟过来,光靠买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用,封建军队哪怕拿上神兵利器,它还是封建军队。

要学,就得学全套,西方的军队制度必须得学,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一套军制不能再用了。

于是,就有了袁世凯练兵之举。

袁世凯采用德国和日本的步兵操典,采用清一色的西方的装备和军队体制,力求练出和西方一样的强军。

这是中国军事史上开天辟地的革命,师、旅、团、营、连这种西方军制第一次被引入中国,取代了老旧的封建军事体系。

这,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蜕变。

袁世凯在练兵上大费苦心,创办了大量军事院校,进行全面西化,鼎鼎大名的北洋陆军武备学堂,为中国培训出了第一批西式将领,为北洋军队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当时北洋的军校教学,已经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沙盘教学,主教官均聘请自西方列强国家。

图片

北洋军队的炮兵训练,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也可圈可点。

图片

当时的北洋军队,还从德国采购了最新的热气球,作为侦查使用,这可能是中国的第一支空军部队了。

图片

“北洋三杰”段琪瑞、冯国璋、王士珍均是从武备学堂毕业,如此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先进装备结合,让北洋军队的战斗力,冠绝全国。

在1905年,北洋新军炼成,兵额7万人,成为了当时全中国最强大的武力集团,而整支军队上上下下,只听袁世凯一人。

这种封建化私人控制的手段,让袁世凯最终得以逼迫清帝退位,同时,也让中国军队的蜕变,到此为止。

北洋军队,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强于封建化军队,但远弱于现代化军队。


3


因为淘汰了清朝老祖宗传下来的封建军制,北洋军队的战斗力极强,称霸中国二十余年。

但袁世凯也仅仅只是采用了西方的军制,并未采用西方的整套思想体系,依然采用封建领主的思想来控制军队。

袁世凯在打造北洋军队时,采用各种手段强化军队对其的个人忠诚,而旗下各个将领也有学有样,整个北洋军队,实行封建领主一样的层层分封制度。

兵为将有的制度,让军队一切向钱看,当兵就是为了吃饷,军队是给个人打工的。

哪怕是袁世凯,调动手下的军队,也得先把钱分下去,喂饱了将领再喂饱士兵,军队才愿意战斗。

所以,北洋军队的战斗意愿,和封建军队差不多。

因为当兵是为了吃饷嘛,拿多少钱办多少事,我就拿那一点工资,犯不着把命都搭上。

虽然西方军制让北洋军队可以科学合理的使用火器,在作战科学度上已经追上了西方军队,但是这个战斗意愿依然等同于封建军队。

在古代,如果要激发士兵的血性,必须要“重赏”,如果拿不出钱,就只能靠屠城的诱惑来激励军队,所以古代的统一战争才那么喜欢屠城。

没办法屠城和重赏的时候,军队的战斗意愿就极其低落。

当年保卫北京城的10万清军,死个千把人,就全线崩盘,一哄而散,在军事意义上已经“全军覆没”

而北洋军队的战斗意愿,也好不到哪去。

讨逆战争中,张勋和段祺瑞的数万军队在北京城周围混战11天,打了300多万发子弹,最后共计死亡28人。

这让穷困潦倒,提倡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红军情何以堪。
“……我说我军切不要像张勋的军队,他与段祺瑞打仗,打了三百多万发子弹,才打死二十八个人。

——陈毅,《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

而这一切,都被当时在北京的外国领事馆传回了国内,当时还有领事馆的报告说,双方一共打了5000万发子弹,最后伤亡共计25人。

就因为死了20几个人,张勋“全军覆没”,大清又亡了一次。

这,就构成了西方对中国军队的第二次印象。

如果中国军队一直维持这个模样,别说印度,估计连非洲的一些军队都打不过。

腐朽的东西,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北洋军阀的混战时期。

图片

经过优胜劣汰的角逐,至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形成了三大北洋军阀。

其中,吴佩孚20多万、孙传芳20多万,张作霖35万,合计80万大军。

图片

吴佩孚作为中国军阀的代表,还上过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

图片

而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偏于一隅之地,总共只有8.5万军队,却在两年之内,摧枯拉朽的消灭了北洋军阀,统一了全国。

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国民革命军这么强的话,早干嘛去了?

国民革命军有的武器,北洋军阀都有,国民革命军有黄埔军校,北洋军阀也有北洋陆军武备学堂,而论财力,北洋军阀完胜国民革命军。

说成大白话就是,你有的我都有,你没有的我也有,凭什么你赢?

国民革命军吃了大力丸么?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猛?

还真有大力丸。

1905年,以反对帝制为主要目标,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强有力的打击了满清统治的合法性,为满清的最终灭亡提供了契机,但三民主义的能量也就到此为止了,对于后期北洋军阀的混战无能为力。

孙中山先生不断的进行反思和探索,争取为中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1917年,国际上爆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1919年,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

这两年大事,促进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变化,在1924年1月,导致了新三民主义的诞生。

在民族领域,孙中山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和帝国主义勾结之军阀。
在民权领域,孙中山提出要改良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不完全实行西方选举制。
在民生领域,孙中山提出实行土地国有,然后由国家分配给农民,并节制资本,在命脉行业实行国有资本控制,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看完了之后你会发现,这不就是半个共产主义么?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就是这一套。

你说的一点都没错,因为这就是孙中山受到共产主义的启发才改良的。

同年,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苏联援助,成立黄埔军校,提出国共合作,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拥有双党身份。

在国共合作的初期,双方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1925年12月黄埔军校的演讲中,蒋介石说:“我愿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

国民革命军被新三民主义的思想武装后,共产党又补上了基层动员的短板,直接从近代化军队,升级为了现代化军队。

这是中国军队的第二次蜕变。

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近代军队是用金钱和对个人的忠诚组织起来的军队,而现代军队是用思想和主义,以及对国家的忠诚组织起来的军队。

近代军队为钱而战,失去指挥官后就一哄而散,现代军队为主义而战,哪怕还剩最后几个人,依然能坚持战斗。

双方的战斗力,天差地别。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但北伐依旧按计划进行。

1926年6月4日,北伐开始,8.5万国民革命军全军出击,要讨伐80万装备精良的北洋军队。

图片

8月20日,国民革命军占领长沙,又攻破多重防线,兵临吴佩孚的统治中心武汉,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全城,消灭了军阀吴佩孚。

在武汉攻城战如火如荼之时,北伐军同时在江西境内激战,从9月22日到11月8日,北伐军三打南昌,以阵亡一万五千人的代价,消灭了军阀孙传芳。

江西鏖战之际,福建小军阀周荫人的部队企图进攻广东,扰乱北伐军后方。

留守在黄埔军校的教官何应钦,向福建出兵,到1926年12月,占领福建全省,并向浙江方向出击,兵锋直指上海。

换句话说,短短半年时间,区区8.5万北伐军,兵分三路,分别灭掉了两湖的吴佩孚、江西的孙传芳,以及福建的周荫人。

什么叫摧枯拉朽,这就是,完全是碾压式的战斗,这么远的距离,光行军都要花不少时间。

为策应北伐,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起义,接应北伐军顺利的占领了上海。

在占领上海15天后,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4.12”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这是蒋介石的一次叛变,不仅仅是叛变了共产党,他还叛变了国民党,更叛变了新三民主义。


5


国民革命军为国民政府所有,忠于国家,忠于新三民主义,并非为个人私产。

但是在蒋介石北伐的过程中,为满足个人私欲,回归到了袁世凯那一套,采用各种手段强化国民革命军对其个人的忠诚。

在国民革命军内部,凡是忠于蒋介石的将领,一律另眼相看,哪怕违法违纪,贪污赌博,都可以网开一面。

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让这些将领对蒋介石感恩戴德,成为了其忠实的“嫡系”。

而不忠于蒋介石的将领,哪怕再优秀,也被归属于杂牌,不仅有严刑峻法制裁,而且还换着花样的想办法让其去战场送死。

蒋介石的唯一目的,是让国民革命军变成蒋家军,让国民政府变成蒋家政府。

所以,在国民政府一致决议迁都武汉之时,蒋介石拒不接受,非要在南京另立中央。

要篡权,可没那么容易,国民党里的元老太多,掌握的能量也太大。

为了获取外部的支持,在蒋介石占领上海后,就决定全面倒向西方列强,取消新三民主义的反帝国主义纲领,成为西方列强新的代理人,取消土地国有和限制资本的纲领,成为大地主大资本家的代理人。

因为只有西方列强、大地主和大资本家,才能在短期内给予蒋介石足够的支持。

蒋介石的选择,从他个人的角度上来说,是对的,因为在国民党内部夺权的过程中,蒋介石几次都差点被赶下台,经历龙争虎斗才最终篡权成功。

但是毫无疑问,蒋介石叛变了新三民主义,叛变了国民党,也叛变了共产党。

孙中山先生被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尊为国父,孙中山一手缔造了国民党,国民党称孙中山为国父天经地义。

但共产党为什么也要尊孙中山为国父,而不是袁世凯?这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有极大的关系。

我们为什么一直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不单单指蒋介石背叛了共产党,更关键的,是蒋介石背叛了新三民主义。

蒋介石成功的把国民党变成了个人私产,修改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初衷,更驱逐了其北伐成功的最大助力——共产党。

失去了新三民主义的加成,失去了基层工人和农民的支持,重新搞军阀私产那一套。

从此,国民革命军,从现代化军队,再次衰退回了近代军队。


6


到1930年,国民革命军的人数已经扩张到了百万级别。

于是,蒋介石发动了中原大战,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决战,要清理所有不听指挥的小军阀,真正意义上统一全国。

蒋介石想,自己当年才8.5万人,一年时间就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这种大军阀,随后还重创了张作霖的部队。

为啥北伐军那么牛,还不是因为自己的英明神武!

如今自己兵强马壮,打几个小军阀,不在话下,肯定是手到擒来。

蒋介石集中了60万精锐军队,只留下少量弱军留守地方,几乎把所有家底都压上了,对战80万反蒋联军。

结果打了半年,蒋介石差点打输了,最后只能依靠外交手段,让东北的张学良挥军入关进行调停,才结束这场战役。

根据调停结果,包括东北的张学良在内,全国都改旗易帜,名义上听命于蒋介石,但实际上各自为政,军权和政权蒋介石都无权干涉。

一直到解放战争末期,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人都是国民党内部的国中之国,蒋介石做梦都想弄死的“杂牌部队”。

为啥纵横中国几十年的大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摧枯拉朽的击败,而几个不怎么出名的小军阀反而差点把蒋介石打哭。

因为国民革命军,也变成了军阀,军阀对军阀,60万当然打不过80万。

国民革命军创造的北伐奇迹,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北伐军不是为了军阀的利益而战斗。

为什么蒋介石容得下国民党,容得下青年党,容得下民盟,偏偏就容不下对自己战斗力帮助最大的共产党。

因为蒋介石为了军队私有化,不得不借力于大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帮助,如果蒋介石真的走土地国有的半共产主义路线,依赖工人和农民搞革命。

也许革命会更顺利的成功,但新的共和政府,一定不会是蒋介石的私人财产。

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蒋介石选择了叛变革命,驱逐共产党,收编国民党。

从此,国民革命军的组织理念,就变成了西方列强和国内大地主大资本家的代理人。

这个组织理念,青年党容得下,民盟容得下,和蒋介石对着干的汪精卫、阎锡山等人也容得下,但共产党容不下。

所以,蒋介石谁都可以容,就是容不下共产党,哪怕共产党对其战斗力帮助最大。

蒋介石治下的国民政府,并未达到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的希望,而是一个变种的新军阀集团,以前的统治阶级,换了个皮,就成了国民党。
“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

(鲁迅《范爱农》)

个人是无法对抗组织的,只有组织才可以对抗组织。

那组织和个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是因为组织人多么?

并不是,组织和个人最重要的区别,是因为组织有自己的理念,由于拥有共同的理念,所以才形成了组织。

如果没有共同的理念,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

而组织之间的对抗,说白了就是理念之间的对抗,判断你是哪个组织的人,并不是看你的身份,而是看你的思想。

你想干嘛,你到底为何而战?

国共之间的最根本的矛盾,就是共产党一定要土地国有,一定要驱逐西方列强,一定要撕毁所有不平等殖民条约,要把整个中国的旧势力全部捣毁,掀了桌子重新开始。

如果这么做,蒋介石就失去了他的执政根基,就无法实现蒋家王朝,所以蒋介石容不下共产党,哪怕私人关系再好,他也容不下。

这是组织理念级别的冲突,蒋氏军事集团上上下下的利益,全部系于蒋介石一身,就算蒋介石愿意放弃自己的执政根基,他的嫡系也不会容许他放弃,否则他们奢靡的生活从何而来。

蒋介石的自私行为,让中国军队从现代化倒退回了近代化。

既然他不愿意带领中国军队步入现代化,那我们就另起炉灶,重新打造中国军队。


7


1927年8月1日,在蒋介石发动反共大屠杀的3个月后,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成立了自己的工农红军,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图片

很多人认为,解放军是战无不胜的,任何一个投降的国民党军人,只要穿上了解放军的衣服,战斗力立马飙升十倍。

难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衣服上面有魔法?

并没有,那只是一身普普通通的衣服,解放军战斗力爆棚的真正魔力,来自于共产主义精神和思想。

只有被共产主义思想改造的国民党军人,才是真正的解放军,否则战斗力依然是渣。

书本上就是这么说的,很多人认为是吹牛皮,打仗就是看装备,思想是什么东西,那虚无缥缈的东西有啥用,比得过炮弹么?

思想工作大过天,这不是解放军拍脑袋定下来的,而是不断的斗争中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南昌起义时,工农红军有2万多人部队,20天之后,就剩1000人了,红军被逼无奈把队伍拉上了井冈山。

人哪去了?看打不赢,散伙回家了。

很多人当时加入红军纯粹是为了投机,为了抢钱抢粮抢女人,压根没有什么共产主义理念和思想,简单的把共产主义理解为打土豪,抢粮食,分光吃净。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人来组成红军,那和军阀的部队有何区别,甚至还不如军阀。

毛泽东到了井冈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办学校,组建教导队,给士兵们讲共产主义,讲马克思列宁思想,讲红军的理念。

于是,中国军队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次蜕变。

明白自己为何而战的红军,才是真正的红军,绝对不是换身衣服的事情。

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只能打顺风仗,不能打逆风仗,部队极其惧怕牺牲,阵亡人数达到很低的比例就自行崩溃,全军投降。

但是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军饷发不出来,连粮食都没有,依然可以坚持战斗欲望。

红军战士掉队,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追上大部队,因为只有追上大部队才能实现自己革命的理念。

而国民党的军队就不一样了,要盯紧了,稍不留神就全跑了。

很多人问,就算拥有了理念,有了坚强如钢铁的战斗意志,有用吗?在大炮面前和纸有啥区别。

还真有用。

我们可以看看早期的红军活跃在什么地方,活跃在井冈山、陕甘宁边区等穷困山区。

这些地方有一个特点,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易守难攻,别说国民党打不下来,就是红军自己来打,也打不下来。

谁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谁才能在这样的地方落地生根。

那问题来了,这些地方的百姓,凭什么要支持红军?国民党明明更有钱,更有力量。

这就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威力了,凭借宣传自己组织的理念,红军到了任何一处穷困的山区,都能迅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从而落地生根,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因为红军的理念,是为穷苦人夺天下。

每一个为了吃兵饷而给国民党打仗的士兵,只要进了解放军的军营,听上几节课,就会立刻调转枪口去打国民党,军饷什么的都好说,战斗力可以直接飙升10倍。

思想,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锋利的武器。

所以解放军才可以做到越打越强,你说半个中国是靠共产主义的思想和理念凭空打下来的,都没什么错。

因为具备明确的理念,知道自己为何而战,解放军,才成为了中国的第一支真正的现代化军队。

有了理念的组织,才是真正的组织。

组织之间的强弱,完全取决于彼此的理念强弱,理念强,则组织强。

纵观全世界的战争史,我们会发现,实行共产主义的国家,在同等装备下,战斗力都碾压他国。

不管是实行选举制的英国和美国,还是实行独裁制的德国和日本,战斗力都不如共产主义国家。

在同等军力规模下,能击败共产主义国家的,唯有共产主义国家,累累案例证明,以共产主义理念组织起来的军队,世界最强,毋庸置疑。

组织的理念一旦成型,就会成为组织的凝聚力,驱动整个组织滚滚向前。如果你能摧毁这个组织的理念,那整个组织就会凭空瓦解。

靠军事,是永远无法击败共产主义国家的,能击败他的,只有他自己。

共产主义的组织理念是什么,是为穷苦人夺天下,如果失去了这个理念,整个组织就会凭空瓦解,不需要耗费一枪一弹。

苏联为什么亡,是因为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而亡国的么?是因为经济发展困难而亡国么?

当然不是,苏联亡国的唯一原因,就是苏联的领导层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组织理念,贪污横行,为自己的奢靡生活而战,而不是为穷苦人而战。

晚期的苏联,已经变成了第二个国民党,组织理念丧失,为自己的私欲而活。

当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失去了共产主义的理念,下场是什么?

下场就是自行瓦解。

谁为穷苦人的利益考虑,谁才是共产主义组织,至于这个组织叫什么名字,根本无足轻重。

中国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亡,也不会因为军事压力而亡,唯一能让中国瓦解的,就是内部贪腐。

所以,中国历年的头等大事,就是反腐,任何事情和这件事一比,都是小事。

我今天所讲的事情,中学历史书上都有。但是历史书上只给结论,而不给过程,让很多人非常不以为然。

所以,我今天把中国军队的进化史给大家重新梳理一遍,让大家知道这些结论到底从何而来,有没有道理。

历史上,所有的共产主义国家都是强于军事,短于经济。

如今,有一个新型的共产主义国家,强于军事的同时,经济建设还冠绝全球,如果这个国家能长期坚持反腐,始终维持为穷苦人夺天下的共产主义理念不动摇。

那可想而知,这个国家的未来会是多么的辉煌和强大。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21:35 | 只看该作者
远东龙吟,共和国在朝鲜的惊天逆袭


原文作者:观雨大神经

202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70周年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列强不仁
以弱国为棋子


前言.棋局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列强经过一通大乱斗,基本都已经半身不遂。放眼望去,全球只剩美苏两国尚有一战之力。从此世界格局从战前的群雄逐鹿变成了战后的两强相争。

决定战后秩序的一系列协定和公告,本质上都是围绕着美苏如何划定全球势力范围来展开的博弈,二战时被日本占领的朝鲜就成了这种争夺的牺牲品。
美苏军队分别在朝鲜南北接受日军投降,顺带就把朝鲜分成了南北两个国家,列强争斗扬起的一粒沙,落在弱国头上就是一座山


朝鲜并非唯一受害者,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关起门来开个会,就直接心安理得的把中国的旅顺港划给了苏联(长期租用权),同时保障苏联在大连港的优先权,还把东北的中长铁路,南满铁路交由苏联经营(美其名曰中苏合办)。

雅尔塔会议几个月后,苏联和中华民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这些权益确定了下来。

这就是列强处理问题的常规操作,列强之间谈好后,再叫当事国过来签个字。

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对于列强来说是个意外,当年开罗三巨头之光头这时候的管辖范围只剩下一个岛。这对于苏联来说有一个很直接的影响,之前和民国签的条约可能药丸。

果然1949年12月毛泽东以给斯大林祝寿为名出访莫斯科。双方心知肚明这是冲着条约来的。于是斯大林干脆能不见就不见,见了也顾左右而言他,毛泽东见状干脆也不走。

“我在莫斯科没事干,就发牢骚、骂娘,估计他们会听到。他们让我参观,我不去,不答应订同盟条约我哪里也不去。”---毛泽东

这种尴尬的局面被西方媒体大肆渲染,再加上中国以和英美建交相威胁,最终斯大林扛不住,重签中苏条约。

1950年2月14日,共和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将苏联在中国东北包括铁路港口等在内的一切权益全部收回。

同时,被美苏强行切开的朝鲜半岛也不想接受列强的安排,南北当局都迫切的想统一全国,在军事上严重对立。仅1949年底,南朝鲜就在三八线附近单方面挑起过上百次连级军事冲突,半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之势。

不过美苏对半岛分裂的现状颇为满意,并不希望半岛开战把自己牵扯进去,于是各自对其代理人的战争冲动进行了压制。所以当金日成提出想武力统一半岛的时候,斯大林一开始是拒绝的。

然而我们刚才提到,在1950年1月底,苏联已经知道旅顺港要被中国收回去了,但苏联又急需一个不冻港作为太平洋舰队母港跟美国争霸太平洋(海参崴地理位置很差,几乎被日本封死),于是就对朝鲜半岛南部的优良港口釜山和仁川打起了主意。

这样的结果就是苏联对北朝鲜的军事计划从反对变成了支持。

列强在决定小国命运时往往就是这么随意。

斯大林一点头,朝鲜人民军就如同松了绑的猛虎,在1950年6月份挥兵南指。中国听到消息后当即表示时机还不成熟,但没人听。

金日成对战胜南朝鲜信心满满,就是完全没有考虑美国干预的情况。这也不奇怪,在金日成看来,背后有苏联,他当然只需要考虑南朝鲜军队就可以了。

那苏联难道不担心美国干预吗?

对于苏联来说,朝鲜得失并非致命,既然有利可图,大可拿朝鲜去赌一把。

北朝鲜赢了,苏联拿到半岛南部的军港;

北朝鲜输了,则中国东北成为东西方阵营对峙前线,中国便没有理由和底气拒绝苏联的进驻,这样苏联就可以再次拿到东北的各项权益和旅顺不冻港。
朝鲜人民军确实能打,仅两个多月就占领了半岛近九成的土地和人口,把南朝鲜军队逼到了东南一角

眼看美国势力就要被赶出朝鲜半岛,此时美国紧急召开联合国会议,在苏联退出联合国的情况下,美英法操纵的联合国同意出兵朝鲜。
中方经过分析认为仁川是一个薄弱点,作为揪心的旁观者,毛泽东开始苦口婆心的劝朝鲜注意联合国军可能在仁川进行的登陆作战。

金日成对此置若罔闻,结果联合国军果然在仁川登陆。

于是朝鲜战争局势急转直下,北朝鲜军队的大后方被拦腰截断,全线崩溃。

南朝鲜的大哥亲自下场了,那北朝鲜的大哥呢?

这时候的苏联完全是一副明哲保身的姿态,根本没有参战的意思。

原因嘛,苏联是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受益者,而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一起建立的,与美国交战等于撕毁雅尔塔体系,于苏联不利,而且和美国交战实在风险太大。

于是面对金日成的求救,苏联的回答是:可以去找中国同志帮忙

中国心里苦,一开始劝你别打你偏要打,后来劝你小心仁川你偏不听,现在快完犊子了才来找我。

1950年的中国和朝鲜,某种程度上是难兄难弟,都是列强手上一颗可有可无的棋子

战争的抉择
————————————

联合国军由十六国作战部队以及一些国家的支援队伍组成,其中美军兵力占总数90%以上。

这不是一场对称的战争,美国军队毫无疑问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军队,拥有最先进的武器,最先进战术理念,最强大的后勤保障。

半岛军队的水平放在美军面前就是过家家。

虐菜令人心情舒畅,麦克阿瑟一路向北越过三八线,已经开始打算把美国的势力范围再扩张他半个半岛。

眼瞅着战火要烧到家门口,中国通过各种渠道对美军越过三八线的侵略行为提出了严正警告,但麦克阿瑟认为这只是政治讹诈,并不当回事。

虽然我们有句老话叫骄兵必败,但是麦克阿瑟对中国的轻视在当时看来非常合理。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解放军的战斗力很强。但是外国人他不会区分你的军队是解放军,国军,还是清军,他们眼里只有一个概念:中国军队

而且他们也不会关心你的内战战绩,他们只看你的外战水平。

按照这个标准,过去一百年中国军队的战绩确实惨不忍睹。

中国军队从鸦片战争开始就一路吃瘪,基本上把世界上能输的列强都输了一遍,而且是被吊打的那种。

到了抗日战争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美国人不会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军队打赢的。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大半国土沦丧,其军队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战绩确实是败多胜少。

甚至到了二战末期,其他地方都在对法西斯发动反攻的时候,中国军队仍在丢城失地。其中最夸张的是1945年8月14日广西全州县再度沦陷,而我们都知道日本宣布投降是8月15日......

这样的国家怎么看都不像能打的样子。在美国人看来,中国的警告就是个笑话,如果真的被这样的国家警告一下就改变作战计划,那自己就成了笑话。

美国的结论很简单:中国不过是一盘散沙的三流国家,其军队也不过是一群“穿着军装的农民”,朝鲜战争这事还得看苏联,只要苏联不参战,中国理所当然的不敢动。

而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战争是一场无妄之灾。中国经过半个世纪的连年战乱,整个国家已经是满目疮痍、一片凋零,中国人这个时候只想赶紧开始重建家园。

那么中国可不可以不打?

如果我们仅从表面局势来看,中国确实不是半岛局势的直接相关方,朝鲜战争的直接相关方是美苏以及南北朝鲜。

从朝鲜被分割到南北频繁冲突再到最终战争爆发,中国一直都没有参与。中国只是离得近而已。

但是现实世界不是幼儿园,一个事情你之前参没参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你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中国虽然啥都没干,却不得不承受北朝鲜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

如果朝鲜被美国全面占领,那么中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就将成为冷战前线,然后长期被鸭绿江对岸火炮威胁。中国也将失去开启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和机会。

而苏联为了与美国对峙,必将在东北进行军事布局,驻扎军队,建立军事基地。那个时候面临美军巨大压力的中国将失去对苏联说不的底气,不可避免的让出大量东北权益。

如此东北又要回到解放前被列强轮番觊觎蹂躏的局面,随时成为列强争斗或交易的筹码。更糟的是谁也不能保证冷战不会变成热战,一旦美苏热战开启,那东北就是日俄战争2.0版,再一次成为列强战场。

日俄战争中被抓捕的中国人:

而且虽然打到鸭绿江边的美国一开始未必有入侵中国的计划,但一开始没有计划不代表以后不改变主意。中国如果表现出软弱可欺,就难保人家不更进一步。要知道,当年策动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一开始也没有占领全东北的计划。

所以中国入朝作战从根本上来说既不是为了讨好苏联,也不是为了拯救朝鲜,而是为了保住东北。

抗美援朝本质上来说是一场东北保卫战,是中国百年救亡图存的重要部分。

当然,中国虽然有充分的理由参战,但是应不应该打和能不能打是两码事。

1950年的时候解放战争尚未完全胜利,除了国民党控制的台湾外,解放军还面临西南匪患,西藏割据,以及仍在敌手的海南岛。

现在门口那个全球最强的十七国联军(联合国军+韩军),并不是你想打就有能打得了的。

在这样的局面下,是先安内还是先攘外?

民国才做选择,共和国全都要

1950年,解放军席卷西南,挺近西藏,剑指琼州,东出抗美,同时开启四条战线。

如果一个中立的观察者站在1950年10月的鸭绿江边,他会衷心钦佩这些过江的勇士,但不会看好战争的结局。

因为双方实力差距实在太大

当时美军一个军拥有火炮超过1400门,汽车约7000辆,坦克430辆,陆军火力水平世界之最;而解放军一个军75毫米以上火炮仅有198门,还主要是二战水平的旧式火炮,汽车约120辆,没有坦克。

美军火炮:

此外当时美军在朝鲜还有1100架作战飞机和300艘舰艇,解放军的海空军力量基本没有。新中国的军队依旧是一支由“小米加步枪”装备起来的军队,而且“小米”的供应还不太够。

从纸面实力对比来看,中国出兵朝鲜确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直到出兵前也没有得到苏联提供空军保护的承诺。

对于苏联来说,中国如果能打赢固然值得全力支援,但如果打不赢(按常理推断大概率打不赢),就没有必要冒着和美国开战的风险去为一场失败的战争投入自己的部队。

所以中国到底能在后续的战争中获得多少支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表现。打得好就有援助,打不好就自生自灭。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是“路走好了朋友才多”。

然而战争局势由不得中国迟疑,无论有没有援助,中国都必须马上做出决断。

背后就是家乡,中国军队别无选择。

于是一个输了一百年的国家,靠着这些还装备着二战武器的轻步兵,在没有获得必要的支援许诺的情况下,扑向了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迎头重击

————————————

10月24日,春风得意的麦克阿瑟认为“敌人已被击溃”,“无需再小心翼翼”,随后下达命令“全部部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北推进,一鼓作气打到鸭绿江”“争取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

于是,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以下简称“联军”)开始毫无顾忌的,甚至以团或营为单位分兵冒进,漫山遍野的向中朝边境推进。

志愿军入朝作战前态势:

此时联军并不知道志愿军已有6个军30万人在10月19日秘密度过鸭绿江。

10月25日,志愿军先后与冒进中的韩军第一师先头部队和韩军第六师短兵相接,并全歼韩第六师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至此,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打到10月29日,志愿军已经歼灭了韩军第六师大部和韩第八师两个营,这时联军终于意识到中国出兵了。

不过有趣的是,尽管此时韩军已经交代了一个师,联军仍然不愿相信中国派出了主力部队,而认为中国仅仅是“象征性出兵”。

说到底,所有人都不相信中国敢真的和美国展开较量。How dare you?

当然,大家公认韩军战五渣也是联军战略误判的一个原因,歼灭韩军的战绩并不能引起联军的重视。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11月1日,志愿军向驻扎在战略要地云山的美骑兵第一师发起进攻,麦克阿瑟很快发现他面对的是一支和历史描述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军队。

经过两天多的战斗,美骑兵第一师第8团大部被歼灭,第5团被击溃。11月4日,英军第27旅1个炮兵营被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被全歼,美军第24师被逼退。联军主力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

这就是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此次战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歼灭联军1.5万余人,将战线从鸭绿江往推到了清川江以南。
第一次战役结束时战争态势: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时候联军居然仍认为中国不敢派出主力,所以决定继续执行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这种轻敌的心态完美呼应了志愿军二次战役诱敌深入的作战部署。

11月8日,联军一边叫嚣着“鸭绿江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一边就一头扎进了志愿军的包围圈。11月25日,志愿军突然向钻进口袋的联军发起进攻,第二次战役的战斗打响。

在整个第二次战役中,东西两线的志愿军共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重创美军第2、第7、第25师、陆战第1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

长津湖战役中被击毁的美军坦克

面对志愿军的铁拳,美军惊人的在10日内败退300公里,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在混乱中翻车身亡。美国《先驱论坛》称:“这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大的败绩”。

12月6日,志愿军收复平壤,将战线从清川江推回到三八线,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的战争态势:




联军一路溃逃至三八线附近才勉强站住脚跟,不过虽然联军兵败如山倒,但主力部队并未被歼灭,为了能在将来的谈判中占据主动,中国决定乘胜追击,越过三八线。


12月底,志愿军又发起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占领汉城(今首尔),歼灭联军近1.9万人。




志愿军占领汉城


此时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已经换成李奇微(接替之前车祸升天的沃尔顿),他在撤离时于南朝鲜总统府的墙上留下了一句话:

“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




李奇微是美军中少数能客观看待志愿军实力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志愿军在朝鲜最强大的对手。在联军连吃败仗后,他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重要弱点:补给水平只能维持7天攻势。

于是李奇微发明了专门针对志愿军的“磁性战术”:战斗一打响就故意慢慢后撤,和志愿军消耗七八天,等到志愿军弹尽粮绝后再大举反攻。

这个战术非常奏效,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中迎来了最艰苦的考验,只能以运动防御为主并撤回三八线以北。此役志愿军毙伤俘敌7.8万余人,自己伤亡4.2万余人。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阵线

经过四次大型战役,朝鲜战争初步形成了在三八线附近僵持的格局。


1951年4月,联军统帅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亲自下令解除职务,李奇微成为新的联军司令。


如果有人在1949年说中国军队在一年后可以把美军打退几百公里,打到他们的总司令黯然下课,这个人大概率会被认为是疯子。而在朝鲜战场,这就是让列强目瞪口呆的现实。

站在列强的角度,会有这样的疑问:


中国军队这支“百年常败军”在朝鲜到底发生了什么?


蜕变之谜
————————————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过去一百年对外战争中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




以前的中国军队无论装备水平如何,本质上都是一支前现代军队。前现代军队和现代军队的根本区别并不是武器是水平,而是组织水平。

前现代军队的组织能力极其低下,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他几乎没有战场管理的能力。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就拿国军来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国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常被解放军遛得团团转,动不动就成建制的被解放军分割包围,给人的感觉是国军将领都是猪头。




事实上国军将领的军事素养并不差,只是这支端着现代武器的前现代军队实在带不动。在实战中,国军甚至无法控制主力队列步枪射程以外的地域,经常对近在咫尺的解放军行动一无所知。


而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派不出侦察兵。


侦察兵是脱离大部队管理的孤军,国军的士兵都是抓壮丁抓来的,这要派出去当侦察兵,工作质量根本无法保证,甚至还可能直接开溜。

根据蒋介石侍从唐纵的日记记载:“据兵役署报告,自抗战以至现在,共征兵一千零九十余万名,但恐逃亡者在半数以上。”

和侦察兵有同样属性的还有维护后勤补给兵站的部队,在战场上到处穿梭施工的工兵等等。在战斗激烈的情况下,即使是主力部队也可能被打散或主动分散,成为孤军。

孤军贯彻战术和命令的水平,是衡量一支军队战斗素养的重要标准


前现代军队的孤军基本等于逃兵,所以过去一百年中国军队的水平是这样的:



对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基本=0(侦察能力低下)
保护后勤兵站需要消耗大量兵力(看管兵力不够会造成后勤物资被自己人哄抢跑路)
无法对战场进行必要施工(派不出足够的工兵)
无法实施灵活的战术机动(部队一分散就无法执行命令甚至作鸟兽散)

对于前现代军队而言,不要说复杂的战术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命令能不能贯彻执行都是一个问题。



过去列强的现代军队在中国碰到的大都是这样的前现代军队,打起来当然感觉轻松加愉快。

造成这种组织水平代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前现代组织的协作关系基础是人身依附,成员之间没有共同体的认同,只为自己的老大工作。这样的队伍当然是一盘散沙,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有效协作。


而现代组织的成员认同自己和其他成员属于一个共同体,官兵是在为整支军队乃至整个国家工作,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大规模密切协作。


共产党军队和其他军阀部队的主要区别也就体现在这里,从红军开始,这支军队就是一个拥共同体认同的现代组织。


现代军队的组织水平远超前现代军队,他可以实现高效的战场管理,控制庞大的战场范围,打出各种灵活复杂的战术。

红军经典战例四渡赤水:



因为是为共同体而战,所以士兵在军官阵亡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继续保持战斗力,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都死了几个战士也能临时组成战斗小组,保证了部队很难被击溃。

这也是为什么共产党军队能够在硬件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最终战胜所有军阀,统一全国的原因。

不过这个原因不怎么引人注目,很多人并不知道人民军队真正厉害在哪,各种误导性的宣传也往往把志愿军的战绩归结为依靠“人海战术”。

韩国电影中人海战术:




事实上在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毫无意义,再多的人也无法抵挡现代武器的火力。


而且志愿军的人员数量并不多。在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人数和联军人数基本相当,伤亡交换比也接近1:1。这和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5:1的伤亡交换比形成鲜明对比。

志愿军能在装备和后勤严重劣势的情况下战胜联军,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志愿军的战术和组织水平要强于联军。

现实中志愿军的军事行为极具章法,从单兵到军团,无不遵循严格的战术纪律。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军专门应对敌方优势火力制定的“三三制”战术规则。

“三三制”是我军的一种步兵“班组突击”战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排成三个梯队




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一个总数27人的战斗群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这和“人海战术”完全是两码事

三三制在实战中的应用:





基于高水平的战术和组织能力,志愿军在战场的行动上体现出了几个特点:


隐身
志愿军凭借超强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可以成建制的在敌军眼皮底下长时间潜伏。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就顶着零下40度的气温在战场潜伏,即使冻伤冻死也不暴露部队。

志愿军的“隐身”能力让美军十分头疼,美军部队经常在睡觉的时候会突然被志愿军的冲锋号吵醒然后被围攻,但美军在白天又总是无法发现志愿军,导致美军一旦有部队落单,就会被围杀。

在美军试探炮火下岿然不动的志愿军潜伏部队:




高速机动,能聚能散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频繁依靠两条腿在山区进行大范围的高速穿插。在对方装甲部队攻击时,志愿军不会死板的在正面对抗,而是会立刻分散成小单元,使对方找不到主攻目标。志愿军分散后的小单元很快又会在敌军后方重新聚拢展开突袭。


第二次战役中,113师就曾在冰天雪地里14小时强行军72公里,在山区用腿跑赢了美军机械化部队的行进速度,完成包围。






撤退有序,从不溃散
志愿军即使是在撤退时也会严格保持阵型,每个战斗单位都可以毫无怨言的牺牲自己去阻击追兵,掩护友军撤退,甚至还能不断的向追兵发动反击并给予重大杀伤。因撤退混乱造成的减员案例从未在志愿军里出现。





而当时即使是美军也无法像志愿军这样在后撤时仍能保持完整的战斗力。


总体来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术灵活多变,不按套路出牌,无视敌方阵地,经常大兵团、大规模、大纵深的对敌方部队进行穿插。

联军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对手:


你想正面决战,他们打不过就跑,你有力使不出;
你以为他们在溃退,其实他们的阵型齐整,随时又给你一个回马枪,你一追就被包围;
你看不到他们,以为安全了,一到晚上又发现周围全是他们;
你永远没有机会包围他们,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分散。

志愿军把“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中国军事哲学演绎到了极致,其战术和组织水平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





从组织水平的角度看,如果说联军是现代军队,那么志愿军可以称之为“后现代军队”,其数十万官兵在战场上秀出了“极限微操”。

所以联军在朝鲜输得并不冤,他们面对的并不是一群“披上军装的农民”,而是人类轻步兵的巅峰。

这支巅峰的轻步兵有一个很著名的代表作:

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发起了第五次战役,向三八线以南发动反击,剑指汉城。不过随着战役深入,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的的问题再次凸显,为了保存实力,彭德怀在5月21日果断命令全军从三八线以南全线后撤。

李奇微观察到志愿军开始后撤后,果断命令联军全线反攻,意图全歼志愿军主力于三八线以南。

而志愿军主力能否安全撤出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铁原这个地方阻挡住联军进攻的步伐。




铁原地处平原,是志愿军在后方的核心后勤基地,一旦失守,前线的志愿军将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而美军很可能就此全歼志愿军并获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志愿军负责在铁原阻击联军的是当时离铁原最近,刚刚从汉城前线撤回来的63军,该军已连续作战1个月,下辖三个并不满员的师(187师,188师,189师),共计2.5万人左右,重武器只有240余门火炮。




攻击铁原的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率领的以美骑1师为首的联合国军6个师1个旅1个团共计5万余人,其中仅美军的4个师就拥有火炮1327门,坦克180余辆,以及空军支援。


63军被要求在铁原23公里的战线上坚守15天,为主力后撤和重新组织防线争取时间。

范弗里特是一个“火力主义者”,在他的理念里只要火力够大就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具体打法就是不计成本往死里轰。


他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标准弹药量的5倍,一小时能打出超过4000吨炮弹,被称为“范弗里特弹药量”。





要应对这样高强度的火力冲击,63军需要花三天时间搭建坚固的防御工事,于是63军派出其麾下三个师之一的189师去拖住美军三天。这个时候留给189师组织防线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

由于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如果按常规方式构筑阵线来防御,就算把整个189师豁出去也支撑不了一天。

于是师长蔡长元决定不按常理出牌

他将整个师分成200多个30人组成的小股部队,分散到20公里宽,25公里深的总计500平方公里的庞大区域,共建立了200多个简陋的阵地。




这个战斗布置完全违反了基本的军事逻辑,用兵的正常法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去作战。兵力分散的结果只会被各个击破,而孤军看到自己的友军被各个击破很容易产生军心动摇,进而出现全军溃散。


但在当时的局势下,蔡长元的选择是有道理的。


在这场战斗中,189师追求的并不是战胜联军,而是在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之前拖住联军足够长的时间。而且官兵们心里清楚:即使是孤军,志愿军也不会溃散。

在这个逻辑下,分散阵地就非常合理了。联军要冲过189师把守的区域,需要一个一个去拔掉200个阵地,虽然摧毁任何一个30人搭建的简陋阵地都易如反掌,但是要挨个摧毁200个阵地,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对于志愿军来说,每支30人组成的孤军,都要独自面对拥有1300多门火炮和数百辆坦克的联军。一旦自己的阵地成为目标,阵地里的所有人都将没有生还的希望。

进攻中的联军装甲部队:




当时的189师中有96%的人患营养缺乏症,94%的人患下肢麻木、肌肉痛、夜盲、肠胃炎等疾病;随着战斗打响,官兵等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友军阵地全军覆没的消息,而全军无一人退却。

最后因为减员过于严重,师机关人员也全部补充到连队参与战斗,三天后189师仅剩下不到一个团,师长蔡长元身负重伤。他们用生命换时间,使友军得以建立了稳固的防御工事。

6月4日凌晨,189师撤回铁原,188师则进驻铁原附近的高台山,金鹤山阵地开始新一轮阻击




188师师长张英辉利用189师争取的三天对铁原城之前韩军留下的战壕和防空洞进行了改造,构建出了纵横交错的战壕防御网,拿出了当年抗日战争在华北打地道战的架势。

联军的装甲部队对这样的堑壕网非常不适应,装甲车辆经常陷入其中,然后遭到志愿军反装甲武器的攻击,先后共有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

冲到美军坦克跟前放置反坦克地雷的的志愿军:



张英辉并没有死板的依托堑壕网进行防御,而是祭出了狙击战术,成立了众多狙击小组。每个狙击小组由一个狙击手,一个观察员,还有一个掩护手组成。

大量的狙击小组堑壕网任意穿梭,对联军重要目标和军官造成重大杀伤,再次咬住了联军。

在188师与联军鏖战的同时,镇守右翼防线的187师也陷入苦战。因为189师和188师负责的左翼战况实在过于惨烈,187师不得不连续抽调人手赶往增援,到6月9日的时候,187师师长徐信手里只剩下一个团。

更遭的是,打到现在阵地已经大部分被联军占领,兵锋已至铁原城下。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军,187师已经无险可守。而且这个时候整个63军都已经陷入弹尽援绝的局面,面对绝境,徐信也选择了不按套路出牌:


既然守不住,干脆攻出去。


187师决定在6月10日夜做最后的战斗。


此前因为没有防空力量,志愿军害怕炮兵一旦开炮就被对方空军发现并摧毁,所以63军的200多门火炮一直没敢用。而为了这个晚上的最后一博,军长傅崇碧将全军的火炮都交给了187师。

这些火炮将只有一次怒吼的机会。

一次就够了

6月11日凌晨2点,志愿军200门火炮突然向美军阵地开火,一直以为志愿军没有火炮的美军瞬间懵逼。炮火很快点燃了美军的储备弹药,美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187师趁乱杀入美军营帐,美军慌忙后撤。





到6月11日白天,志愿军主力已经完成撤离,后方防线也已经布置完毕,63军终于接到了撤出铁原的命令。


李奇微在白天得知战斗结果后,无奈下令美军停止进攻,并释放出和谈信号。铁原之围终于得解。

至此,63军2.5万人与联军5万余人激战13天,自身损失1万余人,共歼灭美、英、韩军2万余人(其中美军1.5万余人)。

铁原阻击战胜利后,第五次战役宣告结束,此役志愿军共歼敌8.2万人,自身战斗减员8.5万人。

第五次战役后,中美双方开始意识到对方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在三八线附近谁都很难把谁吃掉,于是在第五次战役结束一个月后,第一次停战谈判在朝鲜开城举行。

走出开城谈判会场的联合国军代表:




经济崩溃?
————————————


谈判开启后,人们普遍认为战争已经进入倒计时,有估计谈两个星期的,有估计谈两个月的。结果居然来来回回谈了两年,整个谈判期间战争仍在持续。

这种场面在战争中并不奇怪,因为谈判各方很难达成共识,所以只能边谈边打,通过战场上的战果来增加谈判的筹码。谈不出结果,就打出一个结果。

但是这种长期鏖战就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国力消耗巨大

那么建国初期的中国国力如何呢?

非常弱

1950年的中国工农业总产值还不到美国的零头;中国钢产量60万吨,美国8800万吨;中国原油产量20万吨,美国2.6亿吨;中国发电量45亿度,美国3880亿度......

美国的轰炸机生产线:



军队可以用战术和意志去弥补武器的差距,但弥补不了长期战争带来的国力消耗。而当时一贫如洗的中国硬是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耗上了。

那么问题来了,钱从哪里来?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按照历史规律,近代中国一旦遭遇大规模战争,其经济崩溃基本就是必然的结局。

对于一个前现代国家而言,大规模战争往往意味着苛捐杂税抓壮丁,比如说清帝国,他除了直接掠夺自己的国民,没有其他办法来应对战争开销。


相比于清帝国,民国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国家体系,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国家仍处于事实上的分裂状态,民众也没有普遍的国家认同,政府和国民之间严重缺乏互信。

民国虽然掌握了一些现代金融工具,但这些工具运作起来本质上还是在掠夺国民。比如说北洋政府发行公债经常欠债不还,国民政府发行公债则喜欢通过滥印法币造成恶性通胀来把债还上。





至于战争时期的苛捐杂税和抓壮丁,民国与古典王朝并无不同,这样的国家仍然称不上是现代国家。

被国军抓的壮丁:



于是旧中国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老百姓考虑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配合国家抗击敌人的侵略,而是如何提防政府对自己的掠夺。

晚清时期面对外敌入侵,经常发生本国民众和侵略者合作交易的奇葩局面;而到了民国时期局面更奇葩,甚至发生了老百姓在抗战期间主动攻击本国军队的现象。

1944豫湘桂战役期间河南发生民变,当地老百姓缴了汤恩伯部几个师共5万人的枪,汤恩伯本人不得不伪装成伙夫出逃,其嫡系十三军甚至成为过街老鼠,走到哪里就被民众打到哪里。


对于这场民变,《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有这样一段记载:


“当饥荒袭来之时,当局远没有提供任何救济,横征暴敛一如既往。投机活动极为普遍。当中国军队面对一号作战逃跑之时(豫湘桂战役),长期受压的农民夺取他们的枪支并向他们射击。”

当然,国民政府作为一个可以自己扒开河堤淹死饿死数百万国民的主(河南花园口决堤),自然也没有资格要求国民把自己看成是共同体。

花园口决堤后流离失所的河南百姓:




前现代国家和国民的关系就是这样:国家视国民如草芥,国民视国家如仇寇。

晚清和民国空有地大物博的基础和数亿国民的力量,其政府却只能靠对内抢劫来应对战争压力。

而有抢劫就有反抗,结果在战争期间,民力不仅无法投入生产,反而陷入到无尽的内耗中。于是外战往往又导致内乱。


这样经济崩溃便成为必然。




从客观条件来看,建国刚一年就遭遇大型对外战争的共和国,其经济环境可以用“凶险”来形容。1950年的中国百废待兴,解放前为数不多的一点金银美元还被光头拉到了岛上。


新中国这边6月份才刚刚定下恢复国民经济的计划,那边联合国军9月份就在仁川登陆了,很快10月份抗美援朝开启,于是说好的经济恢复计划才4个月功夫就戛然而止




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两大阵营之战,所以我们现在往往想当然的认为当时的苏联毫无保留的在装备物质上支援了我国。

事实上苏联的算盘打得很精,其所谓的支援只是把武器卖给我们(还是二战的积压货),而并非无偿赠送。

然而尴尬的是中国当时实在太穷,根本买不起。中国只好和苏联协商改买卖为租借。最终苏联的武器半租半卖,中国还是靠苏联的贷款才成功为苏联的援助付了账。

在朝鲜战争时期,苏联给中国提供了五笔贷款共计34.25亿旧卢布用于购买苏联“援助”。这些贷款中国直到1964年才连本带息全部还完,这笔武器费用的债务占当时中国全部外债的60%以上。

所以苏联虽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但整个抗美援朝的战争开销其实是中国自己在承担,经济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中国抗美援朝开支的战争经费共计62.5亿人民币,大致等于1950年全年的财政收入,消耗各种作战物资达560余万吨。这还不包括欠下苏联的30多亿卢布的外债。


更糟的是,战争期间中国还遭到40多个国家的经济禁运,毕竟这场战争中国差不多是在跟半个地球为敌。

按历史经验推断,这种消耗中国根本扛不住,战争一旦陷入僵持,中国很快就会陷入到“外战消耗--经济崩溃--内乱四起”的历史循环中。



结果打到1951年的时候,中国实际经济情况远好于预期,不仅没有崩溃,财政收入还比1950年增加了104.2%,达到133.14亿人民币


为什么这一次中国没有按照历史的剧本来走?

1949年成立的共和国虽然表面上看破败不堪,但是已经真正意义上的跨入了现代国家门槛,国家行政空前统一,全体国民也拥有了强烈的国家共同体认同。


此时的普通民众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并且相信国家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在战斗,于是人们不仅没有像从前那样提防政府,反而还积极的支援起这场战争。




所以拿历史规律来判断抗美援朝的人当然会大跌眼镜,这场战争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对外战争都完全不同。

这一次,五亿中国人参战了。

1951年6月1日,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

在这场不到一年的捐款运动中:

东北地区捐款6525.08万元,
华北地区捐款6795.06万元,
华东地区捐款21540.67万元,
中南地区捐款13357.84万元,
西南地区捐款4471.22万元,
西北地区捐款1365.41万元,
内蒙古捐款465万元,
其它地区和个人捐款1132.5万元

全国民众共捐款5.565亿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所获金额大大超过原定计划。





也就是说仅靠普通人不到一年的捐款,中国就解决了接近十分之一的战争经费。


当然,光靠捐款还不够,应对战争期间巨大的物质消耗主要还是靠全社会的高强度生产。

当时很多一线工人不得不承受恶劣环境下的辛苦劳动。尽管如此,国民并无怨言,甚至有大量职工自愿义务加班来支持战事。




同时为了解决东北地区炒面(志愿军主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华北以及中南各省的群众家家户户开始炒面供应前线,国家总理周恩来亲自下厨示范。

在全体国民不计个人成本全力支援抗美援朝的情况下,截止1951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50年增长15%,粮食产量增长13%,棉花增长71.6%,生猪增长65%,原煤增长39%。


到1952年底的时候,全国各项经济指标就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国家财政状况获得了根本的好转。


即使是国际上的经济禁运所造成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中国对外贸易量仅在1952年有所减少,依靠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对外贸易量到1953年又明显增加。


经过整个抗美援朝的三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共增长73.8%,社会总产值增长82.2%,国家财政收入增长1.8倍,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70%。

1953年,大量工业项目开始建设:



中国一边和十七国鏖战,一边创造了全球大国二战后经济恢复速度最快的纪录,并在12年后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和对内公债,奠定了共和国对内对外的国家信用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战事的发展,军属的政治地位获得空前提高,拥军开始成为全民共识,民众参军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此时国家军队的补充不仅不再像旧时代那样需要“抓丁拉伕”,反而还因为报名者太多而需要进行精挑细选。




朝鲜战争对于美国民众来说,可能只是电视里的几个新闻报道,但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是捐款,是加班,是支前,是参军。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战争,作为一个能够成功团结全体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和国展现出了极强的战争潜力。

可以这么说,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真正面对的,是五亿觉醒的中国人。

这个古老的民族已经浑浑噩噩的跪了一百年,现在,他不打算再跪下去了。



远东龙吟
————————————

边谈边打的朝鲜战争到1952年底已经彻底陷入僵局,双方在三八线长期对峙,谈也谈不拢,打也打不动。这时候美国国内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还要竞选总统。




无论是要为竞选造势,还是要为谈判施压,美国人都想在这个时候打他几个胜仗出来。然而现实对于联军很骨感,此时在地面战场占据主动是志愿军,联军一直处在被动防御的状态中。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火力大佬范弗里特提出了“摊牌行动”的计划。


为了给艾森豪威尔献礼,再加上按照范弗里特的说法这只是个“小行动”,时任联军司令克拉克就同意了这个计划。



范弗里特的目标是插入到志愿军防线后方的平康平原,进而撕碎整条志愿军防线。而在具体策略上范弗里特也来了个“不按常理出牌”

他没有发挥联军装甲部队的机动优势在平坦地区发动攻击,而是选择了去争夺志愿军把守的高地。




这个策略确实出乎志愿军意料,志愿军在五圣上方向并未布置主力,只有一个第45师共计一万余人。而驻扎在五圣山前面的上甘岭两个高地的部队仅有两个连,一个山头一个连。


这也就是为什么范弗里特认为只是一个“小行动”的原因。

为了确保稳稳的胜利,面对只能同时驻扎两个连的上甘岭,联军派出了美第七师、美第187空降团、南朝鲜第二师、九师、加拿大步兵旅、菲律宾营、哥伦比亚营、埃塞俄比亚营等部队共七万余人

按范弗里特的想法,自己兵力火力绝对占优,五天内以两百人左右的代价拿下五圣山前面这两个小高地问题不大。

结果这一打就打了43天。

范弗里特在这场战役中把他的火力理论发挥到了极致,10月14日,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6发的火力密度开始轰击这两个小山包,该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战最高水平。

一天之内,联军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两米。





志愿军以反斜面战术应对,在敌方火力轰击时部队进入反斜面的坑道躲避,待敌军发起冲锋的时候再从坑道进入阵地进行防御或反击。


10月18日,上甘岭表面阵地全部失守,第45师逐次投入的15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最少的只剩下不到一个班。19日,第45师发动反击夺回阵地,期间十九岁苗族战士龙世昌为将爆破筒堵在联军新建的地堡内,被炸成碎片。

10月20日晨,联军再度反扑,表面阵地再度失守,此时45师已无一个完整的连队,21个步兵连伤亡逾半数以上。

联军也很惨,投入进攻的17个营打到现在每个营已剩下不到40人。

失去表面阵地后,志愿军转入坑道作战。

10月30日,志愿军在后方炮火支援下发动反击收复主峰,次日凌晨,联军再次发动40余次攻击,未能突破志愿军防线

11月1日,美七师和南朝鲜九师再度反扑,激战一天被志愿军反击击退,此时45师用于反击的10个连也全部打光。


11月15日南朝鲜九师和美187空降团分五路进攻,45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三点,联军始终无法攻占主峰。




战役一直持续到11月25日,在43天的鏖战中,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击退敌人大小冲锋900余次。联军最终对这两个小山头“望山心叹”。


此役志愿军伤亡1.15万人,其中阵亡4800余人。联军伤亡2.5万人,其伤亡率达到40%以上,超过了美军在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硫磺岛战役中32.6%的伤亡率。

联军7万余人,配合人类史上最强的火力输出密度,结果连两个小山头都拿不下,这样的结果彻底打击了美军的进取心,从此以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级以上规模的的进攻。

而“范弗里特弹药量”也被打成了世界军事史上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词。

随着战争的持续,志愿军的作战能力不断迭代进化,装备上也陆续有更多的大炮、火箭炮甚至坦克送达前线。


朝鲜战争后期的志愿军火力:



到了1953年的时候,志愿军已经可以在一小时内打破敌人正面二十一公里的阵地,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发炮弹。

后勤方面,随着防空警戒体系的建立和更多公路的修建完成,补给线上的汽车损失比例已经从战争初期百分之四十降低到百分之零点几。而且还修建了大量的地下仓库和地下礼堂,敌方空袭的破坏力大为减弱。

同时国内经济稳步向好,民众参军热情高涨,志愿军兵源充足。可以说1953年的中国状态正佳,已经做好了奉陪到底的准备


新的棋手
————————————

当你做好了跟厄运死磕到底的准备时,厄运往往也就快到头了。

1953年,在半岛还想继续打下去的只剩下南朝鲜的李承晚。毕竟美军亲自下场帮忙的机会这辈子大概就这一次,这次不一鼓作气统一半岛,以后就难了。


但是美国已经受够,折腾了差不多三年,自己付出十几万的伤亡代价(其中阵亡5万余人),除了救了一把李承晚以外其他什么好处也没捞到。继续进攻?想想上甘岭,还是洗洗睡吧。




对于另一边的金日成来说,能保住北朝鲜已经谢天谢地,而苏联也无意再继续没完没了的战争消耗。


此时的朝鲜战场就剩下李承晚一个巴掌,拍不下去了。


于是除南朝鲜以外的战争各方于1953年7月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朝鲜战争结束。





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在这场朝鲜战争中,
志愿军阵亡19万余人,
朝鲜人民军阵亡20-40万人,
包括韩军在内联军阵亡68万余人,失踪47万余人,其中美军阵亡5万余人,失踪8千余人。


(注:美方把阵亡人数和失踪人数分开计算,中方将最终失踪人数全部列入了总阵亡人数)

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朝鲜没有签署停战协议,所以理论上今天的半岛仍处战争状态,这个局面和我国的某海峡颇为相似。


对于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是被逼到绝境后的逆风翻盘。志愿军在这里把能揍的列强都揍了一遍,一战洗刷百年国耻,自此再无列强敢觊觎中国的领土。

东北局势也得到了彻底的稳定,避免了成为冷战前线的命运,断绝了苏联驻军的念想。

黑龙江大庆油田:





这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真正解决了国家存亡的问题,并藉此获得了经济发展所需的长期和平。

中国也凭借此战奠定了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二当家的江湖地位,并在战后获得大量援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打下了必要基础。

同时,抗美援朝的胜利让国人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掀起了海外优秀人才回国的浪潮。


中国虽然跨入现代国家门槛的时间很晚,但其毕竟是一个统一运营了数千年的文明古国,家国情怀与生俱来,一旦跨入现代国家门槛,让国民看到真正的希望,其产生的向心力绝非其他普通国家可以比拟。

1955年,中国用11个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战俘换回了被美国非法扣留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并在之后开启了两弹一星的工程。


朝鲜战争后的中国不再是列强的棋子,而是以棋手的身份加入了列强纷争的天下棋局,并成为后来美苏冷战格局中的关键变量。

1958年,苏联提出在中国海岸建立用于和苏联潜艇联系的长波电台,这意味着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被中国一口回绝。这样的底气自然就来自于当年胖揍十七国联军的朝鲜战场。

1960年,中苏关系走向恶化,8年后,中苏严重对峙,苏联在边境部署了近110万的大军,而中国寸步不退。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人,毁伤坦克装甲车辆19辆,中方阵亡71人。

至此,共和国已经和所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交过手,并在1971年替换中华民国正式成为五常之一。

1991年,苏联灰飞烟灭,又过了20多年,中国终于走到了列强棋局的最终决赛场。

这一次,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二,工业产值超越美日德之和。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主题

8816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你的人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097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20:18 | 只看该作者
40年没打仗了,解放军还有战斗力么?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3-11-03 23:37 发表于湖北

每次聊到解放军那地表无敌的战斗力时,就一定会有杠精在下面说这么一句话:

呵呵,我承认以前的解放军很强,但那是以前的解放军了,现在的解放军已经这么多年没打过仗了,还有战斗力么?我表示怀疑。
倒是美军,一直在打仗,常年练兵。
解放军上一次打仗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算一算已经40年了。
40年足够青年人变成老年人,当年无敌的解放军已经彻彻底底的换了人,基础的战士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届了。
解放军还能打么?我知道很多人肯定会有这个疑惑,只不过有些人直接说出来当杠精,有些人不说而已。
先说结论,解放军依然是地表最强。
然后再给证据。
要论证谁战斗力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拉到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这种机会在现代社会中很少见。
如果不能真刀真枪的打,想论证,你就必须先把战斗力的组成部分给拆解出来。
军队不打仗就一定没有战斗力么?
都说老兵战斗力比新兵强,新兵部队没有战斗力,为什么?
在以前这么说是没有错的,尤其是冷兵器时代,新兵看到尸体和鲜血就会发抖,连刀都拿不稳,老兵杀人如麻,战斗力自然完爆新兵。
冷兵器时代没上过战场,没见过血的新兵,那战斗力就是不行,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改变,至少得打过一仗。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一点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因为现代社会的战争是看不见人的战争,你只需要按照教科书上说的抵达战斗位置,对准目标扣动扳机,甚至是按一下按钮,你的任务就结束了。
然后不是你摧毁了敌人,就是敌人把你摧毁。
现代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对决,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越来越难实现了。
所以现代军队的战斗力主要由下面几点组成:士兵对装备的熟悉程度,士兵对行军的熟练程度,士兵是否敢执行有生命危险的任务。
操作装备极其熟练,能迅速行军抵达战斗位置,敢执行有死亡危险的命令的现代士兵就是最强的现代士兵。
哪怕没打过一次仗,这种兵都达到了巅峰极限战斗力。
老兵对新兵的战斗力优势,除了冷兵器时代能见血之外,也有诸多冷热兵器时代都通用的优势,比如说行军和战场细节的处理。
打仗不是双方都吃饱肚子后端着枪战场对射,那最多叫打真人射击游戏。
在真正的战场上士兵99%的时间都在不断的跑来跑去,端起枪干架的时间不足1%。
绝大多数部队被歼灭也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活活困死的。
淮海大决战期间,国军的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伯韬兵团都不是孬种,在被完全包围断绝后勤的环境下还和解放军打出了1比1的交换比。
但断粮半个月后,只能大规模投降。
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又有被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之说。
而完全不懂战争的民兵/新兵和那些老兵的差距有多大?
别说大规模行军和敌方兵团缠斗了,有些兵走着走着自己就没了。
你们班组织过春游么?你们公司组织过野外徒步么?
组织一次,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些新兵走着走着自己就没了。
为了确保解放军的每一个士兵都具备老兵的战斗力,中国通过军事演习的手段,大规模的让部队进行军事演习。
很多人认为演习只是个演习,甚至是演戏,对提升战斗力一点帮助都没有。
那你就错了,演习能暴露出实战中可能遇到的99%的问题,除了最终交火那1%时间的死亡感不一样,其他都一样。
图片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实战演习中暴露过的问题五花八门,你看一看曾经的新闻就知道今天的解放军有没有战斗力了。
以前曾出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标题包括但不限于:  
《解放军演习开空调导致跳闸 停电3分钟遭逆转》
《指挥车断电拖累全网 新兵研发软件不怕强电磁干扰》
《解放军演习炊事车提前进场害部队被全歼》
《解放军演习蓝军先进坦克因一根木头遭逆转》
《部队演练细节决定成败 少挖一锹土全连“阵亡”》
这些关于解放军的新闻都是怎么产生的?简单给大家说一说。
先说打仗开空调导致全军覆没这件事。
在一次演习中红方官兵利用北斗系统精确捕获了蓝方的位置,正在准备引导部队快速突进,打算一举攻入蓝方阵地。
最关键的时刻指挥中心突然停电,失去了指挥的红方被迫原地待命。
仅仅3分钟工程兵就抢修好了,恢复了电力。
你知道的,在信息差距不大的时候,你发现了敌军,也等于说敌军发现了你。
3分钟的时间,蓝方的飞机导弹已经把红方重要目标给炸了一遍了,地面部队也已经完成了合围。
图片
红方莫名其妙的,就被全歼了。
图片
战后复盘,原来是因为天气炎热,参演部队纷纷打开了空调,超负荷用电导致跳闸,而备用电源在前一天刚好正在施工改造,两个偶然导致了红方的这次被全歼。
是个小意外,但如果是真实战场上,这就是真的全军覆没。
图片
在我国的军规中明文规定备用电源必须全天候保持良好状态,战斗状态时不能随便打开空调,但因为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岔子,所以没有官兵当回事。
这次在战场上被全歼,直接震动了全军,顺势拉起了一波大整改运动,进行战备教育。
新兵研发软件此事,其实相当经典。
刘一乐,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了部队。
在一次军事演习前,刘一乐所在部队进行自我训练,结果发现一台指挥车突然断电,现场指挥员立即用电台联系上每一台车,重新规定好联络文件后才完成重新组网。
这个过程耗时很久,要是战场上碰到这种事该怎么办,而且到时候敌军一定会进行大规模电磁干扰,通信环境比训练时恶劣多了。
于是刘一乐找到连长说,新型通信车有漏洞。
一个新兵蛋子质疑部队刚发下来的通信车?
但听完了刘一乐的分析,连长认为有道理。
然后刘一乐说,可以开发一款针对性软件,软件的名字就叫“飞鹰”。
连长立即向上级报告,很快收到旅里的回复为刘一乐创造一切条件,马上启动“飞鹰”计划。
此时距离正式的演习,还有两周。
在这短短的两周里,刘一乐研发出了“飞鹰”联络规划软件,其重要功能就是在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比如说断电和敌军强电子干扰导致通信瘫痪后,自动为通信中心完成重新组网。
很快旅里的所有通信指挥车都装上了“飞鹰”,在随后的跨区对抗演习中,面对蓝军的强电磁干扰,刘一乐所在的旅成为了所有参演部队中唯一全程通信畅通无阻的单位,刘一乐立了大功。
因此,上了新闻。  
至于炊事车的事,挺好玩的。
在一起军事演习中,官兵们将炮兵阵地精心隐蔽在山林中,然后突然遭到了敌军炮火铺天盖地的打击,军演部直接判定炮兵阵地所有人全灭。
事后复盘敌军告诉他们,你们的炮兵阵地是很隐蔽,我们确实没发现,但我们的热感应侦察器材发现那边有巨大的热量源,肯定有部队,于是就一轮炮火轰上去了。
原来当时这支部队的炊事车做完饭后直接开到阵地旁边的树林里隐蔽了,虽然隐蔽网搭建的很好,卫星飞机都看不清楚,但车内的热量长期散不出去,暴露了整个阵地的存在。
图片
如今解放军的炊事班发明了“餐后冷水冲洗降温、加装操作台鼓风机、在锅与灶台间加设阻热层、延长篷布收拢时间、搭设防红外侦察伪装网”等办法,为炊事车降温。
两台新型炊事车在提供数百官兵就餐后,车体滚烫,但是在这种新型降温办法下,10分钟车体温度就恢复了正常。
如果连这10分钟都没有怎么办?
解放军部队目前已经研发出了30多种不同作战样式、作战环境下的饮食保障模式。
图片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冒烟,无热量的做饭方式。
味道方面应该不太行,但能在战场环境下很好的隐蔽自己。
至于其他的两个,限于篇幅我就不多说了,一个是因为坦克部队嫌麻烦没有带平时没用的自救木,结果冲击一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十多米宽的小河沟时,陷入了淤泥里出不来,最终导致被全歼。
图片
另一个是本来用高射炮打爆了入侵的敌机,结果被军演部判定本方全军覆没,只因为掩体工事挖浅了18公分,不符合规定,导致炮手隐蔽时都露出了半个脑袋,然后敌机先行攻击,最后军演部判定高射炮部队在开火前就已经阵亡了。
其实还有其他的,我记得某次演习红方的指挥车始终无法对外联通,怎么查都查不出问题,只能向厂家技术人员求救,最后反复检查出的结果,是电话机工作模式旋钮拨错了一个键。
等厂家技术人员都来了,整支部队自然早就被全歼了,就因为拨错了一个键。
以上这种种漏洞都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但到了战场上都是要命的魔鬼。
谁掌握这些细节,谁能利用这些细节,谁就是老兵。
并不是说一定要上真正战场才是老兵的。
像美国在阿富汗打仗,确实是打了20年,但人数只有几千,还打成了治安战,美军毫无大规模对抗的经验,如何避免自己路边土炸弹给炸死的经验倒是学了一堆。
这种兵哪怕打了20年仗,在大国对抗中那也是新兵,会被长期军事演习的部队给屠杀。
比如说在军演中体验过下面这种战斗环境的坦克兵,我认为就是响当当的老兵,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比阿富汗治安战的美国兵强的多。
从8日离开营区以来,这3位坦克兵靠着每人24瓶水和携行的食品,一直战斗到今天。这几天,他们已经在喝水箱里仅能用来洗东西的水了,“有多苦,你肯定不想试!”当了14年坦克兵的车长说。
说到军事演习,还有个更具体的例子。
在中国内蒙古的草原上有个叫朱日和的军事演习基地,里面有一只地球无敌的部队,由一个叫满广志的超级大魔王统领。
这只鼎鼎大名的满广志旅,是解放军专门打造出来作为给红军部队当磨刀石用的。
按理说军演双方的实力是平等的,但是在朱日和基地,军演双方的实力永远是不平等的。
蓝军满广志旅常年驻扎在朱日和,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而红军部队从外地拉过来就要直接开打,几乎不给熟悉地形的时间。
在这个基础上,蓝军还拥有地球最先进的装备。
先进到什么程度?
红军的坦克挨上一炮就会被判定死亡,而蓝军的坦克需要挨上两炮才会被判定死亡。
除此之外蓝军还拥有碾压性优势的电磁优势和空军优势,同时还经常拿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先进武器。
很明显,这一切都是为了对标美军。
但这股蓝军比美军更强,因为在以上所有的基础上,蓝军还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切战斗意识和战术方法,同时满广志本人还是一个战术大师。
为什么说满广志的蓝军部队是地球最强部队,这就是原因,打的红军部队嗷嗷叫。
先说说满广志开挂的部分。
在一次军演中,满旅长拿出了一款神奇的坦克,军演部直接把性能参数改成了boss级。
有多变态呢?
打红军坦克,一炮就死,而红军命中了这款坦克10枚红箭10,军演部居然说这个坦克还没死。
这算作弊吗?
别急,还有更过分的。
在一次军演中,地形限制只有两条路可以进攻蓝军高地,红军指挥官好不容易在蓝军的空袭中保存了一些坦克,决定全军突击。
按照演习前给的双方军力资料,蓝方的空中支援力量已经用光了。
结果满旅长直接召唤出了无数的轰炸机,沿着这两条路直接制造了十几公里长的轰炸带,覆盖了红军坦克能走的所有路径。
为了怕红军坦克没死透,满旅长特意让轰炸持续了整整2个小时,最后红军坦克死的渣都不剩了。
红军指挥官说,不按剧本出牌,自己死不瞑目。
满旅长说,战场就是有意外,蓝军空军力量比你知道的多一点怎么了。
这算过分么?
别急,还有更更过分的。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满旅长直接拿出了一枚战术核弹,一发核弹直接把斗志昂扬的红军给消灭了一半。
军演你拿核弹和别人打?
解放军内部传言,如果有军演部有一天说你被闪电风暴给消灭了,别惊讶,那一定是满旅长干的。
除了装备各种逆天武器外,蓝军的各种战术素养一点都不差,满广志各种招数让红军目瞪口呆。
在一次演习中,东部陆军某部合成旅担任红军,满广志觉得对手实力较强,于是就偷偷买了一百多个定位器,趁军演前派人安装到了红军火炮和导弹车的下面。
效果嘛。
一开战,红军的各种重火力就直接被全歼了。
红军不服,投诉满广志作弊,最后满广志向军演部道歉,表示下不为例,但并没有惭愧之色,他声称实战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发生的一种。
还有一次,满广志让蓝军士兵在战场红军必经之路上挖一条3公里长,2米宽的反坦克壕。
演习前一天偷偷挖的,军演部不知道。
因为蓝军的战车是履带车,所以可以轻松通过,而红军的战车用的是轮胎,完全无法通过。
红军勘察地形时,发现了蓝军的这个阴招,直接投诉到军演部,说蓝军违反演习规则,军演部立即要求蓝军填平这个违规的壕沟。
蓝军照做了。
但在演习正式打响前4个小时,满广志又派人趁着夜色偷偷把壕沟挖开了。
结果一开打,红军步兵战车全部成了活靶子。
红军战败后,再次抗议,满广志说“演习就是打仗,一切都得来实的,难道让我们铺上红地毯把你们迎过来?”
还有一次满广志派人冒充当地政府的人,20多人抬着几袋土豆,大白菜和几箱饮料,打着“热烈欢迎亲人解放军”的条幅到了红军阵地,说自己是来慰问参加军演的解放军部队的。
高兴的红军士兵直接给这20多个“地方政府人员”领路,大家一起谈笑风生的把慰问品搬到了司令部。
红军司令听闻此事,赶快带着几个指挥官出迎,一边说谢谢政府和人民群众,一边和“镇长”亲切握手。
然后“镇长”和20多个“地方工作人员”把慰问品一扔,当场拔出手枪顶在了红军司令的脑袋上。
随后红军指挥中枢瘫痪,全军覆没。
被“镇长”用枪顶着脑袋这件事,我觉得这个红军司令能记一辈子。
就这样,在2014年朱日和军演基地启用后的前七场红蓝对抗里,“红军”6负1胜,引起全军震动,满广志成了一个很好的磨刀石。
蓝军的营区里立起来一个硕大的标语牌,上面写着“赢我才能过关,胜我才能打仗”。
而红军官兵则喊出了“踏平朱日和,活捉满广志”的口号。
对此,满广志说,想活捉自己,有点难。
图片
从2014年到2016年,满广志的蓝军旅和27个师旅进行了33场实兵对抗演习,战绩是32胜1负,就输了一回。
而输的那一次,红军还是惨胜。
有多惨?整支部队就剩一个政治部主任和15个战士了,最后贴身近战,用步枪把蓝军给灭了。
军事演习可以直接暴露出战场中可能暴露的绝大多数问题,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战过后日军士兵接近20年没打仗,绝大多数士兵都是新兵,而中国军阀混战,内战不断。
结果一到战场,日军士兵吊打中国军队。
别说什么武器代差,当时就算是拼刺刀,中国军阀的那帮军队都拼不过日军,甚至崩溃的更快。
当时最喜欢拼刺刀的不是中国军队,而是日本军队,因为很多军阀士兵可以和日军对射很久,但只要拼刺刀就立即崩溃。
在中国军演场里进行高强度对抗的部队,才是真正上过战场的部队。
你也许会发现一个小问题,按这种训练方法,需要很久很久才能训练出一个合格的士兵。
各种高精尖装备操作的复杂性,学习各种军规制度,熟知各种战场可能出现问题的困难性,导致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士兵耗时非常之久。
军事演习不可能天天搞,也不可能让每个兵都搞,如何保证自己的战斗力呢?
时代在变,现代很多装备的操作都不一定需要年轻精壮士兵的力量了,有经验的老兵战斗力更强。
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兵带着一部分有力量的年轻士兵,是最佳的搭配。
因此中国进行了军制改革。
按国家规定,没有一定文化,哪怕大幅降分优惠都考不上军校,无法通过培训的人,不能成为军官,立再大功都只能当兵。
但现在国家开始执行志愿兵制度,让一些人成为真正的职业士兵。
这些永远当兵但不能成为军官的人,被称之为士官。
按2009年的规定,士官的称谓由低至高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累计可以当30年士兵。
图片
不是谁都可以当士官的,只有在义务兵阶段表现优异,有培养价值的人才可以当士官,然后再培养最多30年。
这个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住受过多种训练,经验丰富的老兵。
士官的工资有多高?
最基础的下士,每月工资5500元,然后逐级攀升。
中士7000,上士8500,四级军士长一万,三级军士长1.2万,二级军士长1.4万。
最高的一级军士长听说比将军还稀有,享受师级待遇,工资达到了每月1.6万元左右。
如果士官退役,有两种选择,一个是部队给你安排工作,保证你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是不要工作,直接拿退伍费。
如果你能当12年兵,总收入会相当惊人。
图片
而一级军士长不存在退伍一说,到年龄了就直接按退休算,享受师级退休待遇。
这待遇,是不是好到让你震惊?
现代战争的高精尖装备,就是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去操作。
如果你觉得待遇不错,欢迎你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不是征兵广告,只是在陈述事实。
看完以上所有事实,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中国解放军的新一代部队,不缺训练,不缺老兵,不缺战斗力。
那些在朱日和训练场上被满广志虐过的红军部队,战斗力比在阿富汗打治安战的几千美军要强太多了。
这时候又有人要出来杠了,就算训练都到位了,你也无法证明新一代解放军和以前一样不怕死啊。
首先在这个发现即消灭的新时代,最重要的是隐藏自己,发现敌人,军演可以模拟实战的99%。
就算硬杠不怕死,那也没事。
确实不可能论证新一代解放军和老一代解放军谁不怕死,因为这没办法论证,就好像关公战秦琼一样,你永远无法说清楚谁最强,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没办法比武。
但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证明,在各国目前的军队里,解放军是最不怕死的那个。
为什么每次中国出现重大天灾,第一个上的就是解放军?
比如说98年抗洪抢险,08年汶川地震。
一方面是因为解放军是可以立即调动规模化力量,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军民鱼水情,一方面是因为这可以检测出部队怕不怕死。
跳下洪水就有生命危险,但几十万解放军部队还是义无反顾的跳下去了。
在战争年代,这就是敢上一线和敌人血拼的几十万精兵。
2008年汶川地震,在极度不适合跳伞的环境下,为了第一时间在灾区建立通讯联系,把灾区情况转达给中央,15位勇士冒死跳伞。
稍有不慎,他们就会被狂风直接拍到悬崖身上,然后没有任何幸存的可能。
跳伞前,他们全部都写了遗书,然后义无反顾的跳下了飞机。
图片
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就有十一万解放军陆陆续续的开进了灾区,冒着塌方和余震的危险,全力救人。
图片
放到战场上,这就是十几万不怕死的精兵。
图片
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
2020年1月24日,陆海空医疗队450名官兵驰援武汉。
图片
2020年1月26日,空军部队启动,开始向武汉空运医疗物资。
2020年2月2日,武汉地面部队开始执行运输保障任务,确保武汉物资供应。
2020年2月3日,军队增派1400名医护人员进驻火神山。
2020年2月13日,军队再次增派2600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
2020年2月17日,军队再次增派1200名医护人员。
虽说2020年的疫情出动的是医疗部队,但医疗部队的官兵也是解放军战士,一样可以体现出不怕死的精神。
同样一架5代战斗机,敢进入同归于尽的距离内发射导弹攻击的,和不敢进入对手攻击距离的,那就是两种战斗机。
有人说无论是抗洪抢险,汶川地震,还是武汉疫情,解放军遭遇的死亡概率都远低于真实战场。
在这些地方不怕死,不代表到了战场上不怕死。
你要这么杠,我也无话可说。
但你这些杠,可以用在外国军队上面么?
解放军好歹还有三大案例可以证明自己不怕死,美军有么?
美军怕死的案例倒是可以找到一大堆。
日本自卫队更搞笑,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后,日本政府命令自卫队前往灭火,进行救灾任务,结果日本自卫队害怕核辐射,直接拒绝了军令。
图片
做好防护措施,高空直升机仍水球,真没那么大死亡概率,日本到今天累计都没因为核辐射死几个人。
这就开始拒绝军令了?
和平时期都敢拒绝军令的部队,真拉到了战场上还能用?
解放军强不强,只要和同行比就行了。
感谢同行的衬托。
有了历次大灾的考验,有了多处军演基地的训练,我对解放军的战斗力充满了信心。
要论打仗经验,我觉得解放军的这种模式练出来的才是打仗经验最丰富的强军。
40年过去了,解放军依然是地表无敌的战斗力。
图片
那些杠精们,纯属杠,还是不讲证据不讲逻辑的无脑杠。
生活即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壹挺论坛

GMT+8, 2024-12-5 02:48 , Processed in 0.2574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