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挺论坛

标题: 教育观察(二) [打印本页]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5-27 15:38
标题: 教育观察(二)
教材事件前后:关键人物浮出水面

原创:明人明察
ba(0, 0, 0, 0.3)]

这件事性质要多严重有多严重,情节要多恶劣有多恶劣。难怪昨天连上七个热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教材出问题,那是最不可容忍,不能原谅的。

看看网民从这些插画中发现了什么?兔女郎、纹身、性暗示、星条旗服饰、错五星.......这哪是审美标准问题?也不是人教社回应的什么“画法画风”问题,更不可能用失误解释这么多性质如此严重的问题集中出现。

这是一次典型的意识形态渗透,直接渗透到了我们孩子的教材,而且是以最肆无忌惮、以最没有底线的方式,把那么多令人不齿的内容,直接渗透到一个国家价值观塑造系统最核心的教材,渗透对象还是最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小学生。他们连我们的孩子都不放过。

教材出问题,影响的是亿万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从他们进入学校开始,他们的价值观和性格塑造,就跟课本产生了最直接的联系。

带着这么多严重问题的插画,竟然能够通过理应最严格的教材审核程序。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就是发生了。而且,问题插画教材,从一年级涵盖到六年级,于2012年或2013年审定后,一直用到今年才发现插图的问题。

九年时间啊,这些插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多少学生,想想就脊背发凉。


教材出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最晚从2005年开始,中小学教材就多次成为社会争议不断的热点。

2005年,《狼牙山五壮士》从上海二期课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语文新课本删除,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对此,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是这么回应的,“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存在距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那个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是,《狼牙山五壮士》并没有从课本中删除掉,只是从小学五年级课本调整到四年级自读课本了。
2006到2007年的人教版语文课本,又有一批红色经典退出。其中,就包括影响了多少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于这篇文章被删除,“凤凰网”以“令狐补充”为作者写了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撤出课本是明智之举》进行辩护,“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宣教的产物,有着深刻浅显的时代的烙印”“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

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删除的不只是红色经典,鲁迅的文章数量也在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多篇作品不见了。由此,“鲁迅作品淡出教材”的争论不下,还成为2013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等单位发起,评出的“十大语文教育热点”。

2009年两会,政协委员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建议红色经典回归课本:“还记得《朱德的扁担》吗?这曾经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课文;曾经教育了很多人的《星火燎原》丛书,曾经有36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但目前只留有《飞夺泸定桥》一篇在教辅教材里……”

红色经典从课本消失,与当时中国舆论界思想界甚嚣尘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形成了呼应。

最近十年,随着中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力度加大和最高层的重视,教育界也开始强化革命传统教育,2018年,《狼牙山五壮士》、《朱德的扁担》、《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王二小》、《为人民服务》等一批红色经典回到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

202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现在全国统一使用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

《狼牙山五壮士》从消失到回归课本用了九年的时间,《谁是最可爱的人》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但教材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彻底解决。2019年,有网友发现,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外国人形象比重很大,而且,外国人的插画形象往往是正面的,而负面的内容则更多与中国人的形象相联系。有人以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为例:“第7课《一分钟》元元同学贪睡迟到,插画是中国的孩子形象。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讲中国古代人比较笨。第19课《蓝色的树叶》,通过中国小朋友画画的故事,暗示中国人小气。第22课《窗前的气球》,一个外国小朋友生病,同学们来看他,给他升了个气球,让人感觉到外国小朋友很有爱。”(内容参考《为什么教科书的老外那么多,貌似那都比华人形象好呢》,下同)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课本,《动手做做看》讲英国佬怎么有求知欲,《爱迪生救妈妈》讲美国佬怎么聪明,故事还是假的。《画鸡蛋》讲了意大利佬怎么刻苦学习。《寓言两则》里面的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都是中国人的形象。”

网友总结,讲中国人缺点的一大堆,讲外国人缺点的,一个都没有。

以前社会更多关注语文教材,没想到,他们连数学教材都没有被放过。以前更关注课文内容,没想到插画也被人家盯上了。

这次的教材插画问题,性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严重。这一次不但是在体制层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人种自我贬低,而且,还有性暗示、性暴露这样严重违反道德底线的问题。

教材出问题,影响的是亿万学生。尤其对处于儿童时代的学生,课本的影响会持续终生。

我个人到现在还清晰记得我小学第一节课的内容和插画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虽然记忆力随着年龄会减退,但小学课本很多经典的插画和内容,记忆至今都不模糊。对于国家的最初认知,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就是从课文开始的。一个细节,都会是终生的记忆。

台湾和香港的教科书问题,给当地青年的三观塑造形成了多么可怕的影响,这方面的教训太多。

上世纪80年代,一股去革命化、告别崇高的思潮,席卷了大陆,影响了几代人,以至于产生了很多崇洋媚外的文化和知识“精英”。他们受西方影响,不但否定我们的制度,贬低我们的文化,而且作为黄种人,竟然有一些人接受并信奉“白人至上主义”。

这些因素在这次插画事件中都能找到。比如,对国旗故意画错,带着红领巾的小孩带着诡异的笑容、身着星条旗服饰的孩子......有的人还从中发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元素: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给人教社数学教材配了这样的插画,绝对不是什么审美标准问题。吴勇本人曾作为导师,指导汕头大学的学生写了一篇硕士论文《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探究》,其中有一句话,可以解释插画问题的思想意识根源::“相比起美国、日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而言还落后很多,不是因为我们的插图设计者绘制不出高质量的教材插图,这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制度。”

好家伙,这要没有制度约束,他还能把教材插画画成什么样?

公开资料显示,吴勇,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艺术顾问。曾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万能的网友还找到了1999年1月的一份采访记录,发现吴勇1998年从中青社“下海”办工作室的一年内,就拿到了瑞士诺华公司、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订单,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顾问。

一个初创的工作室,这么快就得到国际机构的青睐,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明德等博主还扒出了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吕旻的背景。他的父亲吕敬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有人称他为书籍设计的“泰山北斗。吕敬人和吴勇都曾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1996年,吕敬人和吴勇以及其他二人,还共同举办了“书籍设计四人展”,吕敬人和吴勇后来都成立了工作室。

吕敬人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身份: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在一次采访中,吕敬人说了这么一番话:“审美文化是从哪儿开始的,实际是从小孩开始的,但是我看到了现在的教材,它的审美就相对欠缺一些,所以征得人民教育出版社他们的信任,我参与到十三五的中小学教材的工作。”

吕敬人从2011年接手统编教材的设计工作,一共做了十年。他自称,最初的时候,是他“召集了国内设计界很优秀的一批设计人才,比如赵晓翔、吴勇......”

事情就很清楚了。这些问题插画虽然是吴勇工作室出品,但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吕敬人。作为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吕敬人,很清楚审美是从小孩开始的。所以,他在担任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小学总编教材编写过程中,他的前同事吴勇创办的工作室,不但得到了为教材创作插画的机会,还顺利通过了教材的审核。教材插画审核的关键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吕敬人。

网民一直奇怪,为什么问题插画能够通过审查,现在答案有了:创造插画和负责审查的关键人物都是自己人。可见,吴勇工作室的插画符合吕敬人要给中国孩子传播的审美标准。按常理,这么重要的插画,从开始策划就不太可没有吕敬人的作用。何况,设计师团队里就有他的儿子吕旻。

吕敬人还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教材插画存在 不同的声音,但他坚持了自己的观念。吴勇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取向,应该受吕敬人的影响,至少他们之间不会因此有什么冲突。吴勇指导的那篇以 " 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画 " 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 ,也对自己插画很肯定,称 " 更显活泼,更符合儿童气质 ", " 画面精美程度媲美商业绘本 "。
教育事关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教材的意识形态安全系数等级应该是最高的。

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这么多年了,意识形态守土有责的责任机制也应该建立起来了,但还是在最不应该发生的教材问题上,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系统,被渗透到多么严重。

其实更早一些时候,就有参与教材编写的人,暴露了严重的立场和三观问题。

温立三,1995年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2006年前后,温立三曾任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主编过多套中学语文教材。后来又被安排到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又被安排回到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

温立三的三观那可真称得上五毒俱全。他不但极端仇视伟人,仇视新中国的制度,还极力贬低中华民族。对西方制度和文明极度崇拜。他说中华民族是“毫无希望的垃圾民族”,“野蛮落后的民族”,“最善于自轻自贱的民族”;汉族是“目前世界上最肮脏”、“素质最低”、“人品最恶劣的民族”;他想到美国,感觉中华民族“不配在这个地球上存在”;他称“是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我们却不知感恩”,侵略者是“文明的播种者”

更可笑的是,他多年参与语文教材的编写,自己却对中国语言文字都极为排斥:“汉语让我终身陷于文化泥潭无法走向外面世界。”“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道路,民族的命运。被地球上最先进的文明教化过的亚非拉落后民族,几乎全都走上了民主宪政的道路。语言在其中立了大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这样的一个对祖国语言文字恨之入骨,居然多年参与、负责参与语文教材编写多年。


意识形态阵地,守土有责。最不应该失守的就是教材。

千防万防,内鬼难防。这次事件,再次证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人教出版社的回应,还在轻描淡写,回避插画问题的性质以及背后的原因。

主管部门应该深入调查,严肃处理。存在着严重立场道德伦理问题的插画,毒害了我们的学生这么多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真的是触犯了我们民族的底线。

主管部门真应该重视起来了,对教材编写的关键岗位的人员,应该对他们的思想倾向进行一次摸排和评估。

类似的错误真不能重复出现了。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5-27 15:45
这两年最无耻的一句话就是:抛开事实不谈


lor=rgba(0, 0, 0, 0.3)]

原创: 我是拾遗君

互联网最不要脸的一个说辞:
抛开事实不谈,没有之一。


0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教材上插画引发的争议,
人教版数学教材登上了热搜。
一开始,
我跟很多人一样,
觉得如果只是画得不好看,
觉得如果只是审美不一样,
倒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可仔细一看后,
发现还真不单是好不好看的问题,
还真不单是审美多不多元的问题,
而确实是“脑子有问题”。


0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说脑子有问题?
首先是画画不过脑子。
比如上面这道题:
我想买4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一共需要多少钱?
插图本来应该画成:
一只手竖4根手指,
一只手竖1根手指。
结果插图却画成了:
一只手竖2根手指,
一只手竖1根手指。
这是数学教材也,
画得如此不严谨,
是不是没过脑子。
而这样的不严谨,
在多个地方存在。


0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说脑子有问题?
作为小学生教材,
在人物的行为举止上,
是不是应该做出好的引导?
毋庸置疑了。
但这个教材是怎么引导的:
腿上画着文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学生,
上课涂着指甲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女孩子,
兔女郎打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男孩子,
穿着红裙子。
这是小学生教材也,
如此这般引导,
确实有点过头了。


0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说脑子有问题?
这是小学生教材也,
为什么要把男孩子的丁丁都画得那么突出?
哪个小孩穿了裤子,
能看出这样的形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数学教材,
又不是生理卫生课本,
为什么画人要画出丁丁?
为什么要画得如此恶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恶心的一张图,
竟然裸露了隐私部位。
把数学教材画成这样,
你说是不是脑子有病?


0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说脑子有问题?
尽管我们倡导多元,
但在教材里让学生穿星条旗衣服,
还是不太合适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且,
穿星条旗服装的插图,
还不止一处两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过分的是,
国旗也给你反着画。
这样的插图,
往小了说,
可能是没注意没上心;
往大了说,
很可能就是别有用心。
综合这种种问题看,
如果只是把插画问题,
单单归结为审美问题,
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这明明就是夹带私货了,
这明明就是思想出了问题。


0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学生教材也,
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大家批评一下,
希望其改正是不是应该的?
但是总有一些人跳出来说:
“抛开这个事实不谈,
你们现在的举动就像以前的红卫兵,
揪着人的问题不放,
各种带节奏,
恨不得给人挂牌子游街示众,往死里打。”
教材都搞成这个样子了,
怎么还能抛开事实不谈?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的:
“为什么要抛开事实不谈呢?
如果连事实都不谈,那谈什么?”
“抛开事实不谈?
我跟你谈什么?谈情说爱吗?”
“抛开事实不谈,那谈啥啊?
实事求是都不谈了,谈假大空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最近这一两年,
凡是遇到类似的事件,
就总有一些当事人跳出来说,
就总有一些理中客跳出来说,
“抛开事实不谈。”
“抛开事实不谈”这句话,
已经成了一种洗白话术了。


0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拿前几天发生的美国枪击事件来说,
那个罪犯跑到一所小学里,
开枪打死了21个人,
其中包括19名儿童。
这算不算丧尽天良了?
可总有一些人跳出来说:
“抛开事实不谈,
卖枪的难道没错吗?”
“抛开事实不谈,
一个18岁的青年,
美丽人生才刚刚起步,
究竟是什么遭遇让他走上不归路?
但凡社会对他还有一点点的温暖,
他绝对不会做出如此无奈的选择。”
“抛开事实不谈,
你们这些恨美国党就不该反思一下吗?
也许就是因为你们,
枪手才干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看到这样的“抛开事实不谈”,
我真想上去抽他两个大耳光,
都打死21个人了,
还抛开事实不谈。
都这样抛开事实不谈,
那还要法律干什么。


0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前几个月,
华东理工大学偷耳机事件也是这样:
一名女生在食堂占座位,
顺手拿走了一个男生的耳机和充电器,
她非但没有主动归还,
还到学校的表白墙上吐槽男生没品,
从而引发大量学生的争吵。
错了就错了,
好好道个歉,
把东西还了不就行了。
但有些人非要跑出来洗白:
“抛开事实不谈的话,
男生就没有一点错吗?”
“先不论是不是偷窃,
全网针对一个女生这样真的好吗?
一群人只会欺负弱势群体,
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
用“抛开事实不谈”,
把矛盾往性别对立上引,
把矛盾往网络暴力上引,
这不叫理性,这叫不要脸。
要大家抛开“她偷东西的事实”不谈,
然后来谈男生的错误,
这话术简直绝了。


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面我举的是一个女生的例子,
其实这样为自己洗白的男生也很多,
“抛开事实不谈,
这女人就没有一点错吗?”
“抛开事实不谈,
那女人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总之,最近这一两年,
但凡遇到类似的事情,
就总有一些当事人和理中客跳出来说:
“抛开事实不谈……”
企图用这句话转移矛盾。
“抛开事实不谈,
我是有错,
但是你就一点错没有吗?
我是在你家客厅大小便了,
但抛开事实不谈,
你对我大呼小叫就没错吗?
有你这么对待客人的吗?
我是有错,
但抛开事实不谈,
你小时候没偷过别人橡皮吗?”
这种“抛开事实不谈”的话术,
可以成功地把自己的不要脸,
转移到对方的瑕疵上去,
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现在诸多本来对错很分明的事情,
为什么还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就是因为被这种话术带了节奏。


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情呢?
我其实想说的是“认错”,
就像易中天所说:
“中国人特别不喜欢认错。”
很多中国人,也包括我自己,
最擅长干的一件事就是——用人之短,护己之短。
所谓用人之短护己之短,
就是自己本来犯了错,
却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以此来掩盖或推脱自己的过错。
“抛开事实不谈,他就没有一点错吗?”
“又不是我一个人乱扔垃圾。”
“他也闯了红灯,你为什么不抓他?”
“昨天他也那么做了,你为什么不罚他?”
一个人一个社会之所以变得很糟,
往往就是从“用人之短护己之短”开始的。
不良商家说:
“大家都偷工,我不这样做,岂不亏死了?”
不法贪官说:
“大家都在贪,我一个人不贪有什么用?”
就拿前几年的公交车坠江事件来说,
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就是“用人之短护己之短”,
一位女乘客自己疏忽坐过了站,
却怪司机提醒不大声,
以此来掩盖自己的过错,
结果两人发生激烈争执,
造成巨大灾难:
“2人争执,3秒互殴,
1人错过了一站,
14人错过了后半生。”
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1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人不喜欢就事论事,
尤其是不喜欢就事论事的认错,
而喜欢用“抛开事实不谈”的话术,
来转移或洗脱自己的错误,
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行为。
前Google总工程师的吴军,
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有一次,我在Google一个办公区,
听到总监戴维在批评员工强纳森。
起因是这样的,
强纳森的办公桌是一个开放区域,
他平时说话嗓门很大,
对周围同事形成了干扰,
于是同事把这事反映给了戴维。
戴维说:“你以后说话轻一点,不要影响别人。”
强纳森说:“我那天听你讲话调门也很高。”
强纳森这是在强词夺理。
但如果戴维讲:“我的调门哪儿高了,不信你问问其他人。”
那这个谈话就进行不下去了。
但戴维没有这样,而是说:
“你提醒得很好,
如果下次你发现我讲话调门高了,
请给我指出,我一定注意,
但是今天你的调门确实高了,
这件事和别人无关,请你注意。”
强纳森无话可说,
就这样接受了批评,改了错误。
所以说,就事论事承认错误,
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不能用人之短护己之短,
别人做得不好,
不应成为我们往坏了做的理由。
我们要就事论事,勇于认错。”


1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前年的《奇葩说》,
有一个关于“情侣吵架”的辩论,
辩手飞飞的一席辩论,
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飞飞说男女间吵架,
最喜欢以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方式来吵架,
特别喜欢翻旧账翻老账,
特别喜欢用人之短护己之短,
“抛开今天这事不说,
你追我的时候怎么说来着的啊!
哦,那去年,
去年那个事你看,
前年三月份那个事你还记得不记得……”
为什么说就事论事承认错误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因为如果不就事论事承认错误,
而要搞什么“抛开事实不谈”,
那就会像情侣吵架一样,
让事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吴军老师举过一个例子:
“小高打了李四,
当你要因此惩处小高时,
他说是因为昨天李四先骂了他。
如果用这种思维来解决问题,
不断往上找原因,
不断用人之短护己之短,
错误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一个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话:
“当他们说抛开什么不谈的时候,
往往这个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确实如此,
为什么要抛开事实不谈呢?
认真地谈事实,就事论事地谈事实,
这才是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关键啊!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5-28 18:12
如何解决“毒教材”



[color=rgba(0, 0, 0, 0.3)]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记得小时候读书,对课本中很多插图印象很深。
奔走呐喊的鲁迅,忧国忧民的杜甫,一幅幅直至灵魂的配图,深深的刻在了我年少时的心头。
长大后,看到被同学们网上恶搞“杜甫很忙”,方才知晓,课本中杜甫的插画,作者是我朝水墨画的大宗师蒋兆和。
古人长什么样子,当代的大宗师并不知道,但是他们应该长什么样,是可以“设计”出来的。
蒋兆和与师傅徐悲鸿创立了中国近代水墨教学的“徐蒋体系”,主张人物形神兼备,并将这种理念注入到教材当中。
譬如课本中的大科学家祖冲之,就是按照大科学家竺可桢为模型绘制而成,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坚毅,朴质的衣着更是凸显出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有刘徽、张衡、张仲景、僧一行、孙思邈、郭守敬......
这些上古大神的插画,每一个背后,都有着开创新中国的那一批顶尖科学家的影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些书本中的常客,从小就给我们中小学生的内心种下了相信科学的种子,树立了为中华之复兴努力读书的愿景。
昨天,我在批判“毒教材”插图的时候,网上流传着一种解释,说是教材插画给的钱太少了,所以画的不用心。
说这个话的人根本不懂,不是钱给少了,而是给的太多了。
如果教育部允许让我为义务教育教材,准备一章的内容,我愿意放弃手头的一切工作和生活,不收一分钱,花几年的时间专心准备、反复打磨这点内容。
什么是读书人最高的荣誉?
是像孔夫子一样成为万世师表,桃李遍天下,文章被万世传颂,思想与理念融入到中华文明的长河当中。
那是每年上千万学生必读的课本,念着“子曰”的内容。
这么伟大的事情,你跟我谈钱?
只要有机会传世,我们会不惜代价将其打磨成为不朽的艺术品。
这是无上的荣耀,
那是大宗师送给自己的传世礼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理想与荣耀面前,钱算个屁啊。
当年面对日寇的威胁和抓捕,蒋兆和依然完成了痛斥日寇残暴的《流民图》,真正的读书人不是用钱能收买的,哪怕他们被枪顶着,也不会屈服当二鬼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毒教材的问题在哪里?
不是没有钱,而是过度的资本化。
譬如今天,人教社强迫学校采购的PAD也被扒了出来,MT8173的垃圾芯片,2-4G内存,32-64G存储,竟然售价4000块。
我上京东看了一下,配置吊打人教版PAD的荣耀PAD,售价也就1000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唉,这么奇幻的事情,竟然出现在中国....
很多上过大学的朋友都知道,微软的正版软件很贵,但是凭借学校的邮箱就可以使用免费版,苹果的PAD很贵,但是凭借学生证不仅可以减800,还送千元耳机。
西方的大佬们很清楚,意识形态的入侵要从学生抓起,不能在这里赚钱。
而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问题,就在于一批官僚裙带在义务教育过程中赚的盆满钵满。
这些教育利益集团为了持续从学生和家长身上吸血,就会用尽一切办法劣币驱逐良币,就像这些天抓的那些新冠检测机构,道德素质之低令人咋舌。
光谩骂是没用的,政事堂认为看到问题后,重要的是提出解决方案。
让人教社的教育PAD采购透明化,让华为小米们去竞标,由全国的家长来监督,每年几千万的带量集采能把价格从4000打到400元,让家长得到实惠,还能推动国产供应链。
人教社的课本插画,也可以由教育部主导举办“大师赛”来竞标,乘风破浪的艺术家可以在全国几亿家长的面前直播自己的绘画,让最顶级的艺术品留在课本上,也让伟大的作者青史留名。
在政事堂看来,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未来,就要从根源抓起,干掉那些蛀虫,把教育摆在台面上,就像窑洞对里说的那样,人人起来负责,让人民监督起来!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5-30 15:14
文化入侵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作者 | 燕大

堡垒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

人教社插图事件或有腐败、利益勾结、公权私用,以及精日精美分子的暗箱操作。

这些其实还只是第一层,冷静下来再深想一层就会令人不寒而栗!

那就是这些学识丰富、尊崇地位的社会精英,一旦在大是大非面前站错队就极容易造成灾难性后果!

人教社那些污秽的、精日精美的插图能使用近十年,历经几代青少年,这不是灾难是什么!

这不是一句道歉整改就能解决的,这已经涉嫌犯罪!

(一)

很早之前电视上就播出过我国新疆反恐记录片。

新疆教育厅原厅长带头编写毒教材,从2003年开始一直使用了十三年多!从当地教育厅多名厅长,到两任出版社社长,再到多名编辑,都参与到毒教材的编撰、传播和使用上。

图片

这些人都是社会精英,有体面的工作,有让人尊敬的地位,但是偏偏他们在孩子们的教材中虚构诱导民族仇恨、血腥暴力、民族分裂的故事!

按这几个主犯的话说:从思想上控制他们,从小来影响他们,让他们成为分裂分子,要在教材中多加一些反映民族压迫的内容,特别是反抗国家、追求独立的故事。

这就直接导致一种结果,也是在新疆发生过的,那个罪犯厅长原话是“不管是7.5事件还是之后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

小孩子初始都是一张白纸,是最容易引导和塑造的阶段,往好的方向引导就利国利民,往坏的地方引导则是犯罪。

所以“毒教材”是典型的文化洗脑、国家分裂的手段。

于国而言,文化、制度最为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人教社整改和道歉没法让很多人从心理上接受的原因!因为这不是道歉的事儿,这已经涉嫌犯罪!

对比新疆那些犯罪分子编写的毒教材,精日精美教材甚至已有分裂国家之嫌!

大是大非面前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二)

在商业上很多领军精英极其缺乏家国情怀,这就造成严重的内耗。

芯片行业两位大佬张汝京和张忠谋,恰好就是截然不同的两面!

他俩都出生在中国,在美国共事十年,两人也都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但只有张汝京于2000年回到中国,创立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可以说为我国的芯片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基石作用,没有中芯国际我国的芯片制造还会落后更多年。

张汝京在多次采访时说:

“我所受的教育,以做中国人为荣,如果还不够好的话我们努力让中国变的更好”;



“我们可能是不同国籍的公民,但是心里面就是身为中国人,身为中国人我们就是没有什么理由、也不需要讲什么道理,我们就希望看到中华民族能够强盛安康。”



“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不回来做的话,你期望谁来帮你做?!趁着壮年的时候应该回国来帮点忙...”


张汝京在中国台湾的朋友到大陆拜访他,朋友回去后就表示:“张说他有一个中国半导体的宏伟梦想,他为这个梦想要彻底献身,好像甚至牺牲性命都可以,这个人不是为了赚钱才做这件事,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精英!

不论他加入哪个国籍,身处什么位置,但他知道要为祖国做点事,补上国家高端制造的短板!

当然我们不光看他说的,也看它做的。

图片

而这一点从台积电张忠谋疯狂打压中芯国际就能看得出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张忠谋三次重拳打击中芯国际!逼迫张汝京离开芯片行业。

老家伙坏得很,他可没有一丝身为中国人的觉悟!上手都是杀招!

第一次,直接豪夺果实。

1997年张汝京提前退休,准备建10个芯片工厂,两个在台湾,八个在大陆;在台湾建的厂“世大公司”仅用三年产能就超过台积电1/3。

1999年张忠谋用50亿美元闪电收购“世大”,张汝京被大股东出卖,直到最后一刻才知被收购,于是愤怒离职,带着300多名工程师回大陆创业。

第二次,关键节点起诉中芯,稳准狠!

2001年张汝京在彼时还多是荒滩的上海张江建设新工厂,两年之后中芯成为全球第四大芯片制造工厂。

2003年8月,张汝京的中芯国际即将在美上市,台积电突然以窃取机密为由在美国发起诉讼,要求赔偿10亿美元,而中芯的年营收才3.6亿美元!

2005年,拖了两年中芯无奈与台积电和解,并赔偿1.75亿美元。但这场起诉直接让中芯在美市场遭遇灭顶之灾。

第三次,关键节点再次出手,几近置于死地!

2006年8月,台积电再次趁中芯融资的前夜,故技重施再诉中芯,理由是未履行2005年的和解协议,要求赔偿2亿美元和10%的股权。这比2005年的赔偿翻了一倍。同时附加让张汝京离开芯片行业!

在美国打中国企业的官司,说不考虑地缘、政治问题而保持绝对公平,傻子都不信。

最后还是以和解、张汝京离开为代价结束。

好在后面中芯国际挺过来了。

单看张汝京和张忠谋两人的做法,就是彻底的反向。

一个要在大陆创建芯片高端制造技术,一个不断打压大陆芯片制造并且放狠话“大陆花再多钱也造不出高端芯片”。

一个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要为国家添砖加瓦;另一个却丝毫没有家国情怀,反以灭杀我国高端芯片制造为己任!

怎样才算是站在国家对立面的精英阶层?

不光看他说的还得看他做的,台积电张忠谋说与做的无一不显示他是彻彻底底的站在国家的对立面。

(三)

除了领军人物,更多的社会精英集中在各行各业的中上层。

精致利己主义在这个群体中极为常见!

国家困难的时候,各行各业大批精英选择逃离甚至踩上一脚;国家高速发展了,他们又从外国学了点半生不熟的手段、用信息差来国内割韭菜,捞钱也就算了,还鼓吹精日精美的外国美梦!


郑强教授就多次讲过,这些年有些知识分子没良心整天骂自己的国家。

图片

其实不用他说我们也看得到,不论是网络上还是一些学术界,胡言乱语只为利益者甚众。

他们往往不是无名之辈,随便拎出一个可能就是行业翘楚或者知名学者。

这种道貌岸然却又精致利己的阴阳人最普遍,数量也最多!

他们一边享受身份地位带来的便利,吃的满嘴流油,一边却不记着一点儿国家的好。

典型的数典忘祖、背信弃义!


也恰恰是太多精致利己者扰乱风气,搞得老实人只能委屈吃亏,逼的一些人不得不跟风。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但是不爱国且诋毁祖国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

中芯张汝京说“如果(国家)还不够好的话,我们努力让中国变的更好”!

我举双手赞同,这才是正确价值观!

如果你是社会精英,觉得不够好,那就尝试去让它变的更好!

而非捧着国家的碗还去砸锅!


同时学术、科研、教育上的精致利己风气,建议相关部门该好好整治一番了!


因为精致利己者只有极端利己,没有本心和底线!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5-31 10:52
陈先义:夺回我们一度失守的意识形态上甘岭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德艺双馨2022-05-30 19:24
[/url]


[size=0.4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0.48]看了这个题目,有人或许会说:言重了,夸张了!
[size=0.48]言重了吗?夸张了吗?请看事实:
[size=0.48]几天来,连续在全网形成热点、7次在微博上了热搜的“教材插画事件”,几乎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小学教材是干什么的?那是给我们心灵纯净的下一代第一次传授民族传统道德的启蒙书,那是给一个新生命教他做人的第一课,同时那又是帝国主义和一切亡我之心不死的内外敌人们争夺的意识形态“上甘岭”。
[size=0.4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0.48]但是就在这样纯净圣洁之地,有人却偷偷输入了大量精神鸦片和毒剂,不是吗?什么猥亵画面、什么美国星条旗图案、什么日本太阳旗、什么故意倒置的我们的国旗红五星、什么裸露下体的男童女孩,如此等等。更加严重的是,还有在隐秘处画上西方邪教的图案,等等。为了不引起间接传播,我就不必把这些极其污浊的图案再展示了。一句话,不要说这些东西给孩子看,就是给大人看也属于丑陋不堪的不宜的东西。但是就是这样一些东西,竟然堂而皇之的登上了我们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小学教材。

[size=0.48]已经很久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那些小学课本上的插图变得丑陋起来,一个个孩子长得相貌畸形,如同歪瓜裂枣,这还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共和国的下一代吗?五六十年代,那些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似乎成为遥远的故事和美好的回忆。那时候的课本上的孩子多么美呀!画家们,你们与国家有多大仇恨,居然拿天真的孩子们开刀?你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家伙,居然如此黑心?俗话说,再恨不可伤及妻女,你们恨这个国家,恨这个社会,天真无邪的孩子有错吗?
[size=0.48]已经很久了,不知为什么,课本上那些教孩子们走正路,做好人的红色经典忽然不见了,老一辈革命家写的长征回忆的《星火燎原》本来有36篇载入了小学课本,这些内容,曾经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进步,教我们做忠于党爱国家的新一代。可是不知不觉间,这些内容没有了。2005年,《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雄主义名篇被踢出课本。2006年,被毛主席表扬过的并批示刊于人民日报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踢出课本。这是何等优秀的名篇啊,不仅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之钙,而且在文学上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很多充满激情的青年,就是读着这样的课文长大的。所以到了后来,在以后各次捍卫祖国领土的保卫战中,才有像朝鲜松骨峰那样冒死冲锋的战士。我们英雄主义沃土,这就是最好的成长剂,是孩子们精神之钙。
[size=0.4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0.48]紧接着,我们思想和精神的导师、大文豪鲁迅的文章被批量踢出教材。我们那脍炙人口的《为了忘却的纪念》,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药》《一件小事》《故乡》等等,那些从灵魂深处叫我们做一个堂堂中国人的名篇,被踢出了我们的教材。还有我们的红色家谱似的名篇,诸如《朱德的扁担》《黄继光》《小英雄雨来》《王二小》《为人民服务》等等这样的名篇,一个个被踢出了小儿的教科书。
[size=0.48]这些被中国孩子喜欢、适合中国孩子口味的作品被清除出教材,代之而起的是什么呢?这里不能不说一说,比如《动手做做看》讲英国孩子的求知欲怎么强;《画鸡蛋》讲意大利人多么聪明;《蓝色的树叶》讲中国的小孩子多么小气不懂事;《一分钟》讲孩子们多么爱贪睡迟到,插图全是中国儿童。至于插图,凡中国孩子都是傻头呆脑,反外国孩子都是聪灵秀俊。我们的孩子读完这样的六年课后,除了强烈的自卑以外,那就是盲目的崇洋媚外。在幼小的心灵上,从成长期就种下了叛逆祖国的种子。更加恶毒的是,不少这样的画面完全西方意识形态化,替敌人张目。
[size=0.4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0.48]朋友们,这还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吗?是的,旗帜没有变,但有人偷换了概念。这几天,有人试图从审美从绘画角度来为这样的行为辩护,我们千万不可上这些人的当,这不是什么美学概念的讨论范畴,人家要从孩子着手,对我们的下一代实行政治转基因。到时候父辈们辛辛苦苦建设的国家,我们却忽然间发现要传给的下一代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到了那时候,就悔之晚矣。
[size=0.48]千万不要小看了小学,这是我们跟美国争夺的真正的“上甘岭”,失去了这个阵地,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将会变得没有意义。而眼下,我们这个阵地的一部分已经丢失,敌人时时处处都把争夺下一代作为他们的国家战略,培养小娘炮,他们不惜重金投资;在香港培养港独,他们直接撒美金收买。培养贬低英雄和领袖的害群之马,他们花钱在中国国内雇人写稿。今天对于小学教材出现的怪异事件,我们丝毫不能低估西方势力和国内第五纵队的特别作用。这些年,我们大批的家长们,不惜用血汗钱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些名校毕业的孩子好像只有到了外国,才是人生价值的完美实现,你能说,这里边没有“西化教育”发挥的特别功能吗?
[size=0.4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0.48]争夺孩子的“上甘岭”是不流血的战争。这一点我们千万百姓看的越来越清楚。过去五六十年代,我们家长带着孩子进电影院,我们是要孩子接受人生教育的,因为我们明白,那些内容都是教育孩子学做好人的。今天可不一样了,事先我们要问清,要看的那些电影有没有很脏的男女床上戏,如果有千万不能看,孩子会学坏。晚上看电视,家长们互相提醒,可别看那个什么某某卫视,那个是专门培养娘炮和非主流的,孩子如果迷上了那个一辈子就完了。但是,无法阻挡的还是手机电脑,那里边说不定被黑心的资本媒体植入了不堪入目肮脏的内容,所以我们发现千千万万的家长如今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无法抵御西方势力和资本媒体宣扬的那些乌七八糟东西的戕害。因为任何一个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啊。所以说,这争夺上甘岭的战斗,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都是战斗员。
[size=0.48]意识形态上甘岭上我们的部分阵地已经失守,失守了,但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坚决地夺回来。怎么夺回来?那就要仔细地看一看那些我们派往意识形态上甘岭的人是不是我们的人。如果我们派出去不是我们的人,站在意识形态上甘岭上,却替我们的敌人卖力,属于里应外合的内奸公知,那就要坚决地把他们拿下。俄乌战争,普京已经吃过这样一些人的苦头。如果这些在中国小学教材“植入木马”的家伙本来就是美国人的奸细,却硬要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归咎于什么“审美误区”,这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犯罪,对党和国家犯罪。那些为问题插画心怀叵测辩护的人,那些硬是利用手中权力把优秀的经典踢出教材的人,已经查实不是腾笼换鸟的问题,而是应该坚决追究责任!什么责任?祸害中国人民的责任。而长期以来,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次次不了了之。据说那个插画教材的事情7年前就已经有人举报,可是就是没有下文,没有人过问。
[size=0.4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0.48]这类问题,美术界的某些人也难逃干系。插画中那些画的作者是有亲西方的意识形态根基的,多少年来,说白了,就是西方思潮大举入侵这些年,有些画家自以为把人画的越丑越是创新。我们的战士,一个个那个脑袋成了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我们的女性,简直比最丑陋的丑八怪还要不堪入目,但是这就是流行的创新,就可以出名挣大钱。不明真相的群众便去追逐这样的一些名家,把个美术界搅得乌烟瘴气。
[size=0.48]前些年,一个美协的什么名人招收什么徒弟,一个拿国家俸禄的文化高官居然接受一大片学员三叩六拜,这种极其荒唐的封建礼仪,被群众公开举报,可就是不见下文。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出现小学教材插图这样的怪事,才真的就是怪事呢!争夺关于下一代的上甘岭,对于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绝非危言耸听,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现实。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5-31 10:54
三谈毒教材 | 也许我们从未看懂,美国强大的真正根源![color=rgba(0, 0, 0, 0.3)]

原创 坏土豆    坏土豆不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坏土豆会员系统-豆哥和他的朋友们  已开启,具体见文末,可观看与收听坏土豆所有文章的音频、视频、包括以往“消失”的文章

美国真正可怕的最强优势音频:00:0014:36

土豆说:
中国的资本,和麦当劳一样,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盈利吗?
和扎克伯格一样,为坚守国家价值观而舍弃最大市场吗?
和NBA一样,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硬钢到底吗?
如果都不敢,凭什么去谈中美博弈呢?

美国的企业,为什么就能做到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原因是什么?
任何一个国家,学会了美国的这个优势,都将不可战胜!

坏土豆 作品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我还是先聊美国的制裁。今天,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
5月份开始,美国在俄罗斯的企业全部停止了营业。
其中就有麦当劳,俄罗斯人最爱的麦当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0年,前苏联莫斯科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上出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自从品尝之后,苏联人或者说俄罗斯人对麦当劳有一种蜜汁热爱,简直就是魔性,每天麦当劳门口都排满了长队。
不仅是喜欢吃麦当劳,对这个品牌也有特别的情愫,当时麦当劳公布招聘600 个职位,结果收到了大约27000 份申请,淘汰率高达97.8%。
之后的30多年,麦当劳在俄罗斯一路攻城略地,投资近百亿美元,到今天超过850家的规模,62000名员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俄罗斯人不吃麦当劳好像就是不行,以致于俄罗斯本土的麦当劳关门后有很多人跑到白俄罗斯去买了拿回来卖。
俄罗斯市场对麦当劳非常重要,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约9%!

然而,在美国政府的号召下,麦当劳马上就自愿宣布关闭门店,撤离俄罗斯市场。

你认为麦当劳是不是很蠢?
这要赔多少钱啊。

同样蠢的还有苹果、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等一大批美国企业。
他们都撤离了俄罗斯,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吭都没吭一声!

美国企业的确有时候很蠢,我不禁想起了扎克伯格。
十几年前,扎克伯格为了拿到中国市场,在各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策划,真的是煞费苦心。
他宣传自己是中国女婿、拍视频包饺子、包装慈善家的形象、在北京跑步.....营造良好的亲中国形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中国也对小扎表示欢迎,表示只要尊重中国法律,服务器架设在中国,就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民都欢迎。

这时的扎克伯格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是临门一脚,全球最大市场即将对他敞开怀抱
当时扎克伯格毅然放弃了中国市场,因为他不愿意「尊重中国法律,服务器架设在中国」
至少百亿美元以上的市场,扎克伯格说不要就不要了!

可能他一直以来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传递美国强取豪夺、种族歧视的价值观;
编写美国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的历史观;
协助美国挑拨离间、煽风点火,建立全球收割的国际秩序;
.......

你看他蠢不蠢?一个商人,居然想那么多......
因为中国的要求和扎克伯格的价值观不符合;
14亿人口的市场啊,超过整个美西方世界的总和!
而他居然选择忠于自己的祖国。

同样蠢的还有NBA,2019年,莫雷在INS上发布了一张图片公然辱华。
马上引发了无数中国人的不满及愤怒,也伤及了无数火箭球迷的心。
于是,开始了对NBA的全面抵制!

中国数次抵制NBA,加上1999年的炸馆事件、2001年的南海撞机停播、2008年的523停播、前后一共四次禁播。

四次禁播让NBA损失惨重,中国,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场,是一年可以为NBA创造大约40亿美元价值的市场,而且有着约3.8亿NBA球迷的庞大市场。
可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NBA始终坚定的和自己的祖国站在一起,维护美国价值观,誓不低头始终不渝,他们坚定的认为美国就是全球的最高统治者,他坚持他说的没错.........

NBA近500球员与整个NBA产业相关的几千人,从上世纪到90年代到今天,任何一次事件,没有一个人动摇,也没有任何视频或言论流露出要道歉的意思。

其实,只要说句软话,NBA就能多赚40亿,但是NBA就不要!
面对中国,他们团结的如同一个人!

最终,NBA在中国重新开放,却依然座无虚席,因为所有的中国球迷都为NBA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呃,我希望是吧......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拿出来说了。
比如,美国的众多奢侈品,始终坚持辱华,始终坚持不道歉,哪怕损失再多的营业额。
别说奢侈品,比如耐克,始终坚持原则,永远不道歉。
钱,可以不赚,但绝不低头。

美国的企业,始终和政府一条心,和国家一条心,至少,在两党达成一致的议题上。
当然,你可以说,麦当劳如果不从俄罗斯撤离,如果NBA道歉,美国的媒体会喷他们的啊,美国人民会骂他们的啊。
那么,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媒体和人民能够保持和美国政府完全一致的价值观呢?

美国企业的这些行为,是不是很蠢?
如果是中国的资本,会怎么做?
中国的企业肯定不会像美国企业这么傻,因为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了,企业,盈利才是第一准则。
对股东负责才是第一原则,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
特朗普加收中国关税,导致美国物价飞涨,特朗普笑呵呵的说:都怪中国
美国企业一样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他们说,对,都怪中国

而特朗普加收中国关税,导致中国出口出现问题,中国某些外贸企业说:都怪中国,为啥不答应美国的条件?
为什么给不给美国跪下?
你就不能给美国认错吗?

反正谁都怪中国......
贸易战刚开始,中国的企业怨声载道,投降派层出不穷,最后人民日报实在受不了了,连发数文痛批投降主义。

摘录部分如下:

面对美方主动挑起、肆意升级的中美经贸摩擦,有人感到焦虑和担忧,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恐美崇美”言论。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该反击,而应放低姿态、委曲求全,尽可能满足美方要求,换取美方的同情与“豁免”。
有“恐美崇美”心理的人,在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时,不去客观判别是非曲直,而是近乎本能地认为美方的做法“总是有理”,中国跟美国斗是“鸡蛋碰石头”,最后倒霉的是自己。
这种“恐美崇美”心理,根源于中国近代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是一种极不自信的心理,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因而一遇风浪,就容易害怕退让。当然,也有一些人别有用心,企图通过夸大中美实力差距,宣扬与美国抗衡中国必败的观点,削弱中国人的信心,制造混乱。还有一些人则是不明就里或一知半解、人云亦云,为“恐美崇美”言论所蛊惑。

我说的还是外贸企业,还没有说买办企业,那更是有事没事跪倒一大片。

说到这里,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中国才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们总说中国的买办太多,那美国的中国买办呢?
中国2021年出口6.5万亿美元,是绝对的全球第一,比美国的4.6万亿美元多多了。
那外国的中国买办呢?怎么就光见中国的买办了?

2021年,中国对美国出口3.72万亿美元,美国向中国出口1.17万亿美元。
中国的出口比美国多3倍啊,尼玛按照这个道理美国的买办,应该比中国的买办多3倍以上啊,怎么光中国买办跪了?

为啥我们给外国卖东西也要感激别人,从外国买东西也要感激别人。
而且买啥啥涨价,卖啥啥跌价......

为啥美国的企业就那么团结,就能和政府一条心呢?
因为我们在享受毒教材的时候,看看美国人在干嘛吧。

美国的爱国主义课程贯彻始终,渗透到了公民、历史、人文等一系列的必修课,从入学一直到12年级,从州历史到美国历史到世界历史等必修课,还要学习「我们的成就」、「我们的体制」、「美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质」等内容。
是的,美国人也有定体问,美国人的定体问为啥我们每年嗑药死几十万人,病毒感染死了一百万人,可我们的体制还是世界第一?

美国的历史教科书「我们美国人」被认为是最深入浅出的教育美国起源与发展的最系统教材,目录写到:增强中学生对我们民族、国家的使命与信心。
「美国历史」在美国公立学校要学习3遍!
呃,如果是美国版的袁腾飞在给他们上课,估计不到下课腿就会被打折了。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几乎渗透在每个角落。
国旗、国歌、总统画像这些美国国家的象征物,到处可见可闻,几乎每一个班级都悬挂有美国国旗和美国总统的画像,热爱国旗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天的课程是以唱国歌和对国旗宣誓尽忠开始。
学校在升旗仪式时,学生把手放在胸前,神情虔诚,庄严地念道:我效忠于国旗和美利坚合众国。
学校里凡举行全校性的活动,第一个议程总是全场起立奏国歌。

生活即教育,美国就这样在学校生活中渗透着美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美国中学的社会研究课程,就鼓吹美国的责任就是「领导世界」,鼓励青少年努力为保持着美国在世界上的强大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秩序而工作。

所以,特朗普说都怪中国,为啥美国人都同意,因为美国人从小就认为「领导世界」就是他们的责任,你中国不尊重领导啊.......

更不要说美国电影等个做作品浓厚的爱国色彩,好莱坞的大片永远都向世界宣扬美国精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边在搞爱国主义教育,一边在搞毒教材,你说这个差别有多大?
所以,美国政府敢说不要问美国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美国做什么。
你甭管人家说得对不对,但就是能让美国人高潮.......
所以,美国也永远不可能出方方,否则估计家里房子让人给点了。

这项工作,我们真的落后太久了。
先向美国人学习爱国吧,不过这么多年,很多大学和公知到是在向他们学习,可惜,他们没有学会热爱祖国,而是学会了热爱美国
恨国党和买办们学得最好,学得比美国人还好。

美国什么时候崩?
在麦当劳、脸书、NBA这样的企业崩之前,美国不会崩。

通过最近一系列的事件,我们看到:
很遗憾,文化建设的软实力,我们还有相当艰巨的路要走。
人家的企业能高度拥护国家,是因为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期坚持!

如果我们能有扎克伯格这样与国家共命运的企业家,有和NBA一样众志成城的组织,有和麦当劳一样为了国家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的品牌,中国必然会强大。
而反之,如果毒教材最后如果不了了之,我告诉你中国会强大,你会不会信?

我不得不说,美国人的学习能力还真的很强。

伟人说: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美国人学到了,遏制中国成为了美国两党最一致最坚定的共识。

伟人说: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刚少气多。
美国人也学会了。
美国人说,虽然你们的钢产量占全球的一半还多,是我们的15倍以上,但我们气多啊。
你们的企业和资本都是买办,都是软脚虾,你们凭什么和我们斗?

昨天我写了再谈毒教材 | 真正可怕的从来不是美国,有朋友不服气,说都怪美国,就是境外势力干的。
哎,这个事情,是不是美国干的,还重要吗?

美国人拿枪逼着我们画的?还是拿核弹逼着我们过审的?
孟子在几千年前就说了: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这,才是美国强大的根源,很多人天天说要学美国,能认真的学习一下吗?
学一下好吗?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6-1 10:04
终于,教育部出手了!


作者 | 燕梳楼


终于,教育部也坐不住了!

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教材插图问题。

注意,不是调查而是彻查!什么是彻查?字面意思就是彻底调查,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更多时候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一种震怒!

何况,前面还加一个词,全面!这又是什么意思?这个更好理解了,因为这事儿因人教版小数教材而起,却引发整个教辅市场的集体塌方,所以仅仅彻查人教社一家能服众吗?当然不能,当然要全面彻查!

不仅要全面彻查,而且还要全面排查,还要立行立改,还要严肃问责,还要拿某些人开刀祭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给这起全民声讨的舆论一个落印。

你看,教育部就是教育部,逻辑之强用词之准,绝非一般同僚所能比。廖廖数语却尽收日月乾坤,短短数行却包藏山川风雷,该说的都说了,该表的态也表了,该留的尾巴也留了。

图片

不能不说,这是我看到了所有官方回应中最高明的一个范本。建议相关部门先收藏了,别像某地回应一个窟窿套一个窟窿,连发5次通报都没能把事情给撸清楚。

面上的诘问好清理,但人心的问号难拉直啊。

昨天这个通报出来后,很多读者私信给我报喜。

但我认为这仅仅是个开始,这场始于人教社的文化反腐风暴正在拉开大幕!

这才几天时间,人教社态度720度大转弯,一开始面对质疑一脸不屑,还口出恶声怒怼网友说“这就是专为你家孩子画的”,嘲讽自恃之态呼之欲出,令人好不恶心。

后来舆论发酵了,眼看小刘海被吹成了大背头,也不抖机灵了,被迫回应称,将认真进行部分整改,适应大众审美,所以又引发群愤,这哪里是认错的态度?这是侮辱大众审美观不行呗。

问题是,不是什么都可以拿艺术拿审美来说事的,这是丑的问题吗,不是,是显然的挟带私货文化渗透,什么丑能丑到暴露生殖器,能丑到把国旗画倒了,能丑到星条旗和日本军机都出现在课本里?

这是画的丑吗,还是屁股坐歪了?

好在人教社也不是一根筋,后来发现吴勇不但背不下这个锅,甚至其背后的大鱼吕家父子也背不动时,不得不正视起来,发了一个认错声明,但对不起,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舆论排山倒海,扒出人教社10余年时间里的各类问题,包括其偷偷下架的人教版高价PAD,各大媒体群起而攻之,法治日报更是挺身而出,一声厉喝:

“毒教材”整改不能避开追责问责!

这种全民声讨的浪潮在过往是很少见的,因为无论王公贵胄还是市井人家,谁家没个学龄孩子?谁家又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触那种色情丑化、模糊性别的扭曲教育?

以前我们看到国外有人把中国地图画错了,把国旗弄脏了,然后都义愤填膺的要打要杀,现在没想到内奸就在身边,而且对我们的孩子下手了,怎么可能姑息养奸,放任不管?

所以当法律之剑即将落下时,教育部这时候出手了!

全面彻查!立行立改!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好是好,级别也够了,但如此涉及国之根本、民族未来之大事件,全国人民众目睽睽,自己查自己恐难服众。毕竟,作为最终的主管部门,亦有司尝有失察之责,自亦有包庇之嫌。

且以为,大是大非面前,当建立至少纪委监察、国安、公安、教育等四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只有霹雳手段,方能铲除内奸!

文化汉奸不除,我堂堂华夏何以复兴!

更重要的是,出问题的又岂是人教社一家?

所以说,彻查是必须的,但全面排查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蟑螂定律”,当出现第一只蟑螂时,就意味着还有第二只、第三只。

比较知名的是《东方娃娃》系列童书,其中有个插图是两个龌龊老头状的男孩在舔一个女孩的胳膊,还配文说,“姐姐你好漂亮啊,你的汗也是咸的吗?”

图片

更让人觉得侮辱的是一个黄色的小狗舔一个黄头发白皮肤小孩屁股的插图。有人看出的是恶心,但我看到的却是政治影射,为什么偏偏是一只小黄狗?为什么小孩是黄头发?

这他妈也太坏了,挟带私货连自己祖宗棺材板都敢掀了。

还有什么新华字典的问题,年年改年年新,甚至把我们此前学过的内容都给颠覆了,多音字变成了单音词,谐音梗竟然成了正字军,甚至还出现了“玩弄女人”这样的例句,一帮卖主求荣的玩意儿!

被曝出问题后,《东方娃娃》说什么了吗,没有,态度也和起初的人教社差不多,仅仅出了个声明了事,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甚至在人教社毒教材出事后,还有一些大V出来洗地,声称这是审美差异,又说是钱没给够。我真想问候这些人一句,你画个眯眯眼我也忍了,现在竟然给我整出个死鱼眼,这是哪门子审美?

再说,审美即使有差异,但教材是什么地方?是你们讲艺术个性的地方吗?是你展示你另类审美的地方吗?你不知道画给谁的吗,不知道你画的全是孩子们眼中自己潜移默化的样子吗?

你们觉得国外给你们颁几个奖,发几袋狗粮,然后摇身一变就成大师了,就更加以为西式审美的吊梢眼、阴间风是最高的审美品位了,然后就更加迎合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估计这些人,自己是怎么沦陷的,自己都不知道。

至于说到钱给少,更是狗屁胡话。说的好像画的丑一点就省钱了一样!

最让人不堪忍受的,是他们连家喻户晓的雷锋都不放过,都开始颠覆了!

网曝陕西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巧讲精练》教辅书中,给雷锋做好事配的图竟然是身着日本军装的日军背老太,真是把我气的老血狂喷。


图片

而陕西人教社回应则称,正在查找配图错误的原因。不过网友速度向来比较快,很快就扒出这张照片不一般,这是当年日军占领广东的《支那事变画报》里,为了展现日军是“仁义之师”的摆拍杰作。

这样一幅扔在历史垃圾堆里都都得扒半天的老照片,谁把他翻出来并为其招魂的?竟然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小学课本辅导教材,竟然还摇身一变成了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图片


是画插图的人分不清解放军帽还是日本军帽还是眼瞎了?雷锋照片有那么难找吗?我们年年3.5学雷锋日都有一波宣传,各类资料库里关于雷锋的照片更是不计其数,是不想找还是故意而为之?

出版社一句配错了,这事就完了?恐怕没这么容易吧!

这哪是配错图的问题,这是典型的政治颠覆!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历史;欲要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形成三观的最重要时期,如此荼毒少年篡改历史,不仅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更是对不起你的列祖列宗!

无论是核酸造假,还是教材失守,这都涉及底线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无论放在哪个国家什么体制下,都是不能容忍的!

这些年来,由于要弘扬正能量,由于要抓意识形态,各大网络平台基本上已经被掐的死死的,剩下那几口气也都是恶俗搞笑之类的。我们看一些短视频中的配字,为了回避敏感词,全是用谐音或字母甚至*代替的。审核不可谓不严苛。

但最该上纲上线的,最该严防死守的,难道不应该是各类教材、各类少儿读物吗,难道让那些色情的、暴力的、反历史的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占领我们的教育阵地吗?

如果不是教材出了问题,苏联会解体吗,如果不是教材问题,香港会暴乱吗,如果不是教材问题,新疆会发生7.5之乱吗?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几代人,但一个国家的倒下摧毁一代人就够了!

最强大的国防,不在军队,而在孩子们的课本里!

教材之害,害在误国;文化之祸,祸在殃民!

新一轮文艺整风,已迫在眉睫!

我就不信,满朝文武公卿,

竟是哭不死一个董卓!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6-2 20:49
教材问题不宜由教育部自查自纠,它应该被调查


转自: 经邦济民    作者:宋阳标

5月3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教材插图问题》一文,文章称将对近日社会反映的教材我问题全面彻查。

在两天前,教育部回应社会关切时发文说,会责成人教社立即整改,部署对全国中小学教材全面排查。

看上去,教育部反应很快,手段也似乎很强硬,一副不查到底不罢休的样子。但是,我们知道,所有的中小学教材最终都是教育部审定的,这个事情让教育部来查,有点不合适。

群众举报了一个贪官,贪官信誓旦旦地说,我要彻查。

这样的做法,群众能相信吗?

错误是教育部最终定型的,要查也要从教育部负责人先查起,一步步倒查到底,看看究竟是谁在运作这个事情,是谁给了下面那些苍蝇吃了定心丸,让这么多影响极其恶劣的教材一路绿灯放到全国几千万小学生的手里的。

这明显是给全国中小学生下毒啊,那些下流的文字,连网易都不好意思登,你居然堂而皇之的刊载在尚未通人事的中小学生课本上。

这种事情要是在古代,估计一条线上的蚂蚱上上下下都要抄家灭门的。

让贪官自查,让小偷吐赃,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自己决定,教材的问题也不能由教育部最终来调查下结论。



教育部是中管部门,教育部的问题宜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成立专门调查组,把教材送批的时间所涉及到的上上下下所有相关干部都要挨个过堂,调查他们的经济往来,他们的社交范围,查清楚这个毒教材的资金链,书是谁批准,钱是谁拨付,最终拿到大头的人的钱又去了哪里。这都是纪委常规调查手段,我就不相信,这个能查不出问题。



我建议,那些拿了黑钱的蠹虫,最好是自己去投案自首,别等查出来,全国人民挖你祖坟。



对了,还有个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是国务院副总理兼任,众多重要部门办局领导人都是成员,让国家教材委员会也介入调查,我就不信查不出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新疆毒教材罪魁祸首被判了死刑,那还只是污染了新疆一地,这污染了全国中小学生的毒教材始作俑者,难道不应该五马分尸?



教育部不应该是调查者,而应该是被调查者!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6-3 12:29
谈谈学阀 | 当利益链盘根错节时,我们只能束手无策!


原创 坏土豆  坏土豆趣科普  2022-06-02 21:05 发表于广东

土豆说:

但是我现在看来,文化买办比学阀们还强一点,因为盎撒人还要顾及自己的脸面,要拿到诺贝尔奖或者奥斯卡奖,好歹要有一点文学性、艺术性......否则他们以后怎么忽悠中国人呢,怎么标榜自己的民主灯塔呢?

他们还想做长线生意,还想多割几茬韭菜.........

所以一般的狗腿子,他们还看不上,不是想做汉奸就可以做的。



而学阀们是敢于公开一点脸都不要,是泡屎他们都敢说真香。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前几天在写美国的德州枪击案,没有写完,最后也不想写下去了,不过今天我想从这个话题说起,在谈学阀。

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一样的。

写枪击案我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当利益链板结成块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束手无策。



美国每年枪击案干掉数万人,中小学校园成为枪击案的高发区,让无数个家庭沉浸在痛苦中。

是个人都知道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在美国搞把枪太容易了,美国民众持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枪械,是个人都有能力让大众血流成河........

但是美国3.3亿人都知道要禁枪,为什么禁不掉?



因为美国以步枪协会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勾连团体,达成了分工明确的组织,在有组织犯罪团队面前,3.3亿美国人犹如乌合之众,他们反对的声音没有任何效果。



步枪协会掌握着庞大的票仓,他们上可决定总统的选票,曾经胁迫特朗普奥巴马,下可左右每一个州长市长的选举,每年枪械市场可以为他们带来70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利润,庞大的利益链条使得他们形成了强大的共同体,有着广泛的政治游说集团,可以决定媒体的声音,可以操控国家的政策。



在美国,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有利于步枪协会的诉求,一直以来,美国警察没有保护平民的义务,在美国司法界,发生过无数次平民对警察机构的诉讼,就是警察见死不救毫不作为,但是次次都是败诉。

因为美国有个很诡异的逻辑:美国警察的责任并不会保护公民,他的职责是维护整个社会的平静、安全和秩序。



你看到这个时候,美国又不谈个体谈整体了。



这次德州枪击案,40多个警察全副武装,在校园门口遛弯溜了一个多小时,就是不进去,因为警察首先要保障自己的安全.......

家长们急的泪流满面抓耳挠腮,可是警察们无动无衷,生生让一名枪手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干掉了21名儿童和教师。



所以你看美国的逻辑多么完美:

国家不会保护个人,而美国可以人人持枪,所以,你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就必须要持枪.......



这次枪击案之后,美国的行为艺术者们再次进入了高潮,降旗、敲钟、献花.....忙的不亦乐乎。

拜登到学校访问安慰家长,决口不提禁枪的事情。

枪击案之后的3天,步枪协会居然就在德州召开年会,而特朗普出席了会议,厚颜无耻的说:我们为什么发生枪击案,是因为我们的枪太少了。

如果人人持枪,教师也持枪,凶手敢这么嚣张吗?



而美国步枪协会更是借助这个机会,搞起了儿童版枪械的宣传。

在未来,美国好不了了,枪击案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你看,美国的持枪问题,明明是损害了所有美国3.3亿人的整体利益,只有美国的军火商能够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一个美国步枪协会,就能将全美国3.3亿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所有人都拿它没办法。



在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面前,所谓的人民不过是乌合之众,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美国步枪协会,有钱,有组织,有生产能力,有操控舆论的能力,有关系有人脉,普通的平民再反对禁枪,有什么用?

这就好比如我党在成立之前,旧中国也搞过无数次的工人运动,但是由于没有组织,都被资本耍得团团转,要么被收买,要么被胁迫,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这就和我说毒教材事件一样,毒教材搞了10年,全国几亿人都知道了,多少家长愤怒,无数人投诉,但是有什么用.....

还是那句话:在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面前,所谓的人民不过是乌合之众,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为什么投诉动画片,动画片就会下架?

因为很多动画片都是简单的公司行为,还没有达成尾大不掉的利益链,而毒教材的背后........

毒教材有团伙,有利益,有分工,有关系,搞不好还有境外势力的支持,你作为一个屁民,能怎么办?

有组织犯罪团队碾死你和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当时薪姜的毒教材事件,多少人去投诉,但是有用吗?

被打击报复几次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沉默。



在数学教材之后,又出了语文教辅事件。



姐儿生得漂漂的;

两个奶子翘翘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

心里有点跳跳的。



就这样的狗屁诗文,就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籍中......

被评价为:阅读与写作的经典文本,人文与语文的完美统一。

就能成为中小学生必读课外书。

记得哦,是必读,你要没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的中小学生........



你想想你是当爹的或当妈的,你小孩放学回家给你背这样一首诗,你怎么想?



我们的所谓必读小学课外读物中,这样的内容比比皆是,让人读了怀疑是岛国风格的文字,诸如:

卡鲁鲁的动作变得越来越粗野,喘着粗气,流着口涎,狂热地舔它的四肢、肩胛、脸颊、腰窝……

雅雅和佳佳已经给气跑了,戏也该收场了,紫岚想。但卡鲁鲁粗野的抚爱似乎有一种魔力,使它心旌摇曳,很难把持住自己。它想起了黑桑,黑桑的动作也是如此粗野,扑到它身上半是亲吻半是噬咬,使它觉得全身坚硬的骨架像被泡在阳光里,酥软了,融解了,产生了一种被征服者的依恋;它甚至迷上了黑桑那种带着爱欲的虐待........





我看到这样的文字出现在小学教辅中,只能说:

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



还有大量的辣眼睛的所谓文学作品我就不搬上来了,因为他是学阀,他写了可以成为小学生必读,我写了就是黄色作品,搞不好就封号了。



什么是学阀?就是板结成块的利益团伙,他们没有什么文学修养,甚至有可能是文盲,但是他们有利益链,有关系网,就能操控文学执掌艺术形成团伙。



我想起一首诗,诗文如下:



中午下班回家

阿姨说你娃厉害得很

我问咋了

她说上午带他们出去玩一个将尿尿到人家办公室门口

我喊了声我的娘嗯

另一个见状也跟着把尿尿到办公室门口

一边尿还一边说

你的两个娘都尿了



这个诗要是你写的,你拿给老师看,老师看了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将你的作文本撕得粉碎,说你写的是什么狗屁东西。

但是,如果这首诗是别人写的,比如说是某大作家的女儿写的,同样的文字内容,就能惊艳四座技压全场,就能为各大出版社出版,同时还能评上教授等职称,整个文艺界对诗歌的艺术造诣叹为观止。



「当代」杂志主编评价到:

她从生活细节入手,有着朝圣者般的细腻与真诚,在古典美学与现代生活的夹缝中,找到某种黠慧的表达方式,并以自然和平等的审度,达到了一种新境界,一种自然和健康的爱欲观。



北师大教授评价说:

有的人可能写了一辈子也未必像她那样更接近诗歌的本质。诗歌里的诗意是自然的绽放,来源于本身的素养和修为。

诗歌的语言非常地干净自然、朴素灵动,让人读了之后觉得不留痕迹,又见的风领。



西北大学博导评价说:

孔子曾将人分为生而知之者和学而知之者,约翰·斯图尔特·米尔进而将诗人分为天成的诗人和炼就的诗人。而她可能就属于生而知之者,注定是天成的诗人,甫一出道,就像一只轻盈的百灵,用婉转嘹亮的歌声恣情肆意地吟诵着对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情怀。



什么是学阀?这就是学阀!

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艺术、文学、美学.....他们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团体相互吹捧,他们凭借相互之间的关系与盘根错节的势力对教育与学术进行了垄断。

他们掌握了评判的标准。

当然,他们更喜欢的是文科,因为理工毕竟需要成果,而文科尤其是文学嘛....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学阀敢公然把一泡屎端你面前,然后所有人都说是艺术品!



我看了这样的艺术作品,看了这样的文学作品,我.......

我想首先给盎撒人道歉,我原来总说盎撒人不要脸,他们扶植了大量的文化买办,用一个奥斯卡奖或者诺贝尔奖,就让大量的中国所谓的「大师们」欺师灭祖,去抹黑自己的国家。



但是我现在看来,文化买办比学阀们还强一点,因为盎撒人还要顾及自己的脸面,要拿到诺贝尔奖或者奥斯卡奖,好歹要有一点文学性、艺术性......否则他们以后怎么忽悠中国人呢,怎么标榜自己的民主灯塔呢?

他们还想做长线生意,还想多割几茬韭菜.........

所以一般的狗腿子,他们还看不上,不是你想做汉奸就可以做的。



而学阀们是敢于公开一点脸都不要,是泡屎他们都敢说真香。



而普通的民众,在有组织犯罪面前只能束手无策。

这不会是开始,更不会是结束.........



我就想对学阀们说:

你们钱也赚到了,名声也赚到了,也没人动得了你们。

只求你们,能要点脸好不?

挣了钱还要恶心人,真的说不过去了。

祸害了中国艺术,也就罢了,求你们能放过孩子们吗?



能要点脸吗?



中国从来不想超过美国,中国只想做更好的中国。

所以我去年也曾经说:美国永远不可能击败中国,我们只担心想将中国变成美国的人。

但是,中国能不变成美国吗?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6-4 15:57
文化侵略有多可怕?我们曾经最危险的时候


公众号|一个坏土豆 ( iamhtd )


印度为什么被英国长期殖民掠夺却感恩戴德?
甘地,印度国父,英国伦敦大学高材生;
就是这货,蒋介石想找他联合抗日,甘地非常真诚的说:为什么要抗日,为什么不给日本人杀,日本人杀到手软不想杀,和平就来了。

好吧我告诉你,甘地说这句话的时候很真诚,不是想坑咱们。

尼赫鲁,印度开国总理,英国剑桥大学高材生;

就是这货,幼儿园小孩的思维模式,正常人的逻辑没有办法理解,毛主席说:我想了10天10夜,想不清楚他们要干什么。



印度的所谓开国政府,多数都有英国留学背景,即使没去过英国,印度好点的本地学校基本上都是英国开的,所谓的印度精英从小被英国的传销教育洗脑洗了个通透。

英国霸权衰落后,放心的把印度交给了英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奴才。

所以印度还是那个印度,和英属印度时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换了印度籍的总督,依然视英国为爹。

当然,没有英国,也不会有甘地和尼赫鲁的今天。



离开了英国的怀抱,印度一塌糊涂,依然是那个散装印度,英国人在的时候还好点,在他们的管理下大批印度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点像那么回事,居然没坑爹,没让协约国因为印度人而失败改写历史。而英国人走了就印度彻底是一盘散沙,打仗要么只会抱头鼠窜,要么学会了英国人的阴谋诡计搞下贱手段。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从英国走了后也一蹶不振,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殖民地时代,要知道在英属印度时期的铁路里程远远超过了同一时间的中国。

换汤不换药,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搞不好的根源问题。



图片



我们看了印度,再看国民政府,看委员长的班底;

宋子文,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基督徒,美国哈佛大学硕士;

孔祥熙,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中央银行总行行长、基督徒,美国耶鲁大学高材生;

陈立夫,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教育部部长、美国匹兹堡大学高材生;

宋美龄,台湾省省母,基督徒,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

......



美国是国民政府的精神家园。

所以,淞沪会战,多少将士流血牺牲死战不退都打动不了蒋介石,最关键时刻三次叫停,他只操心英美会不会介入;

美国,是他所有的希望。

抗日战争刚结束,美国就跑到民国来驻军,蒋介石和美国签署了一百多款卖国条约,有多少卖多少;

所以大势已去后,宋美龄说:你们美国人是蠢货,你们有原子弹,为什么不往中国扔;



如果我们说民国时代的教育水平比现在还强,还有没有人相信?

在西方人和公知的眼中,民国时代大师辈出,民国的教育水平非常的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疯狂的在中国创办大学进行文化侵略。

图片



1867年,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联合创办之江大学,以英文课为主,规定圣经为必修课,学生必须做礼拜。

1879年,美国圣公会创办圣约翰大学,是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并开设了神学科;

1900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办东吴大学,在中国最早开设英美法律教育;

1919年,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燕京大学;

1904年,由美北长老会、英国浸礼会共同发起,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多个基督教教会联合开办齐鲁大学。

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创办金陵大学;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岭南大学;

......

太多了,中国大地上布满了西方世界的人开设的从小学到大学,基督教会遍地,那个时代,中国出了全球最多的「大师」,当然,几乎全是文科,尽管谁都说不出来这些大师为中国到底做了什么贡献?为什么面对日本的侵略,民国的工业体系不要说坦克,轮胎都做不出来。

但西方坚定不移的相信,他们培养了中国的「大师」,那些学校的学历,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是被承认的。



民国的科技没有一丁点的进步,但是在民国时期中国「世界级大学」非常非常多,成就比今天还大!

我相信这些大学非常能培养符合西方人胃口的诺贝尔文科类人才。



图片



而很多人从英美被洗脑后回来就可以做教授来任教,哈佛大学博士,吃喝嫖赌「这一篇我单独写过,不赘述」的胡适是大师们的代表,拿到了美国最多的博士学位,是蒋介石文化界的左膀右臂,加入汪精卫的低调俱乐部,在北大上课的时候公开说:抗战三日便亡国。



每次看完这些我都一身冷汗,我只庆幸毛主席没有在当时的背景下读大学,不仅是没有读莫斯科大学,也没有读这些所谓西方塑造的世界级大学。「当然,以伟人强大的意志力,如果读了,谁搞定谁都要两说」

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幸,是中国的国运。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豪杰辈出,在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基辛格不得不承认:中国,总被少数人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但如若被西方文化殖民100年,中国,还能是那个中国吗?

这样的局面在延续一个世纪,中华精神还有吗?

让人思之极恐,今天的中国可能就是印度。



为什么文史哲类教授容易出公知?

我们先要问:英美的文史类教育到底好不好?

美国要说自己搞这方面教育强,自己总要先在这个方面领先吧。



有一个国家长期强取豪夺,靠在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横财,靠贩毒积累了第一桶金,靠屠杀原住民印第安人霸占他们的土地而农业禀赋全球第一,满世界贩卖战争,掌握全球铸币权,疯狂举债,2020年发行了5万亿美元国债,无限QE,无限印钞,依然经济血崩,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疫情感染率死亡率双一流,国内暴乱不止,停个电都束手无策成为全球头条,还连国会山都被攻陷了;

他是全球最大债务国;

图片

有一个曾经的全球霸主,旗子在全球飘荡,军舰一望无际,长期贩毒抢劫杀人放火,靠掠夺积攒了十几辈子的财富,但在失去所有的殖民地之后就被打回原形,经济连续半个多世纪倒退,2020年更成为疫情变异中心,向全球输出变异病毒,失业率高居不下,经济总量滑坡到和葡萄牙曾经的殖民地巴西一个水平;



图片



有一个国家,曾经长期是法国的殖民,被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一直到1975年才结束内战,但从80年代开始发力奋起直追,经济增长率长期高于5%,人均年收入增长了20倍;



图片



还有一个国家,从来不偷不抢,但在人类5000年文明发展历史上长期居于全球前列,被西方世界视为天堂和全球的中心。

在19世纪偶然打了一个盹,错过了两次科技革命,短暂落后了,工业化只有第一个国家的1%,但经过70年的励精图治,成为全球唯一的工业强国,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人类面临危机的时刻,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经济引擎。

他是全球最大债权国;



图片



这4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老挝、中国;

这里还不谈文化领域了,19世纪前我们从来是碾压状态,这里也不欺负还没有300年历史的美国,现在西方世界靠文化殖民勉强支撑起他们的优势,但在随后的30年必然失去。



就说搞经济建设搞历史搞哲学,搞政治治理搞公共管理,这4个国家谁强?怎么排序?

自己都不擅长,凭什么说自己在这个方面教育强?

就如同我们不可能去向津巴布韦去学习核工业吧?



如果一个留学生,现在不告诉国家名字,只告诉你这4个国家的实际经济数据,留学生会到哪里去留学?

是不是中国>老挝>英国>美国?



为什么文史哲领域多公知?很多文科院校的教授从英美留学回来,他们能承认自己的师傅不行吗?

否定自己的师傅,不就是否定自己吗?



图片



英美擅长的是不要脸,擅长的是抢劫,更擅长讹诈,华尔街靠军舰护航全球掠夺,但是他们绝不擅长文史哲。

但是美国擅长的他教不教?

那到美国去是不是要先学习造军舰搞军事才是先决条件,这些都没有学会,怎么学美国去抢劫?

津巴布韦即使学会了美国的不要脸,去抢劫美国试试?



但是如果是做生意,是去找任正非学习,谁还找个抽大麻的抢劫犯去学?

但是英美会告诉世界我是靠抢劫发财的,我是靠滥发货币掠夺全球发财的吗?

这些他们不教,需要自己去「悟」,他们的教育体系只教育怎么做奴才,或者教反屠龙术教育人民搞内斗。

当然,美国的学科,把人类分了56个性别,这个,不知道是文科还是理科。



美国的经济打30分,中国的经济打80分,合着让30分的当老师,去告诉80分的怎么搞经济?

这不就是日本人到美国去学习日语,然后回来到日本成为了日语文学的教育领袖?

这不就是阿拉伯人到英国去学习古兰经,然后回到中东想做木司令领袖?



图片



但是很可惜,文史哲领域很多人都是到英美国家去留学,然后回来当教授。

我不否认,很多英美回来的留学生是爱国的。

但是为什么文史哲教授容易成为公知?



因为所有的数据都告诉了我们英美如果不抢劫不杀人不放火,他们搞文科搞经济搞发展搞公共管理就是垃圾。

他们搞经济连越南和老挝都不如,不抢劫完全养不活自己,他们只会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搞次贷危机,然后印钞把灾难转嫁到全世界。

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谁能否认这个事实?谁敢否认这个事实?



图片



一些教授们到美国学习了国家政治和经济,他敢承认美国搞经济不如中国吗,敢承认美国不如中国吗?

敢对你说美国是靠抢劫发财的吗?



敢承认吗?

承认美国不如中国,承认美国抢劫,承认美国屠杀原住民获得农业优势,再进而承认中国的成绩,就是告诉了所有人自己学的东西没有价值!

所以,他们当然告诉我们德国下水道日本夏令营美国霸气小护照英国红绿灯;

美国越好,他们才越有价值。



他们巴不得能证明西方人种都比中国强,这样,他们就能藐视本土的教育,才能蔑视中国经验。

如果有一天,美国分崩离析,他们的价值还能保留多少?他们还会对自己的学历得瑟吗?

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图片



大阴帝国,无可避免的衰落了,在崩溃的道路上作死的狂奔,能不能保得住北爱尔兰和苏格兰都不知道,但是依然很多家长送孩子们从小去学习。



理科?很多不给学。

文科,和香港市一样的待遇,大阴帝国不仅能传授垃圾知识西方伪史还能挣钱,根本不用开军舰过来了,还费油钱!



我们很庆幸,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宋美龄在美国接受奴才教育的时候,毛主席正奔波于乡野,在做调查,在和农民做朋友,在开农民运动讲习所;



图片



我们也要感谢伟人被一群留苏派包围的时候,被讥讽最落后的农民阶级也能成功?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中国经验,历经三次磨难而初心不改,奠定了全球最伟大的奇迹。

最后用结果告诉了大师们谁才是他们的亲爹。

万幸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将美国和他们的代理人赶出了大陆,打断了西方世界的文化殖民,否则,让他们在继续下去,还能有那个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的中国吗?

图片



可是今天,西方所谓学者写的教科书要比中国经验的教材多太多了。

不否认我们要旁征博引,兼听则明,但70年的发展,新中国再次积累了宝贵而绚丽的经验,要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经验正名,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6-15 17:16
外交副部长调任广电总局透露重大信号:中国开启去西化新阶段


原创 蔡历  蔡子曰  2022-06-15 03:29 发表于北京

外交部副部长乐成玉去了广电总局当副局长,显然是希望引领媒体领域的去西化、反西化。其实,乐部长还可以去教育部做副部长,因为中国的教育系统也亟需去西化、反西化。

现在中国西化最严重的领域是教育和媒体,对中国传统继承地最好的则是政府。而在政府部门中,继承最好的当属国务院和外交部。

中国的政治模式从根本上说是“尧舜为体,马列为用”,也是“中体西用”,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更继承和发展了尧舜之道。

以义理为内核的尧舜之道,依然中国中国治理模式和社会秩序的基石,中国依然是义理社会、尧舜社会。以国务院为核心的中央政府依然是践行尧舜之道的义理式政府、尧舜式政府、仁政式政府。

中美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自古以来的华夏和蛮夷间的冲突的现代版,是华夷之辩的现代发展。中国怼美国所使用的武器,就是传统的义理,是四书五经。而外交部则是怼美国的主攻手,外交部怼美国就是华夷之辩。

现在的外交部的官员和发言人,比任何一个所谓的国学专家更懂中国传统文化,更懂四书五经,更懂尧舜之道,更懂义理。

为何说教育和媒体是中国西化重灾区,而政府则是传统的最好继承者?弄清这个问题,是准确理解当下中国之关键。

中国文化的内核在义理,是义理文化,而义理的传承则有两条线,一条是学术-教育线,一条是实践线。学术-教育线就是通过读书和学校教育,实践线则是通过生活、生产和政治实践。学术-教育线易变,实践线中的上层的政治实践也易变,而实践线中基层人民的实践则坚不可摧。

这样基层的人民的实践,就是上层的学术-教育和政治实践的基石,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石。上层的学术-教育和政治实践都是源于、本于基层人民的实践。

人民的实践就是义理式实践,通俗地说,就是要讲理,凭良心。政治实践维护讲理式的义理秩序。学术-教育则是对义理实践的反映和记录,然后以此去教育,是义理式学术和义理式教育。

学术-教育线易变,是因为很容易因外来文化影响和冲击,而背离义理之学。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背离儒家而崇尚佛教,民国时期则是否定儒家而崇尚西学。

上层政治实践的易变,则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外来文化冲击,这个和学术线易变相同。譬如南朝梁武帝的佛教治国,民国时期制度上的西方民主化。二是,国君、官员因私欲而偏离义理,成为无道昏君、无道政府。

概而言之,上层易变,而下层坚韧。中国的文化的连续性,就是靠坚如磐石的基层人民的实践,义理式实践。当上层因见异思迁或败德而背离义理,而变得无道时,义理则依然在基层的实践中存在,在基层人民中存在。并且假以时日,基层人民的义理,又会反过来影响上层的学术和政治,让其重新回归义理。

所以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礼失”就是背离义理,这只会在上层才会发生,下层不会发生。“野”就是下层人民。“礼失而求诸野”是中国历史的一般模式,每每上层的学术和政治背离义理时,都是下层的人民,或者来自下层人民的优秀者,对其进行纠正,让其重新义理化,学术回归有道的义理之学,政治回归有道的义理政治。

民国时,中国受西方和日本的影响,而开始彻底否定中国文化,不仅否定传统的义理政治,也否定儒家的之学,全盘引入西方的学术和制度。这就是国民党领导所搞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此,中国的学术和教育范式就是西化的、西式的,一直允许至今,已经100多年了。



但是,中国基层人民的实践依然是义理式的。这就导致,上层的学术和政治与下层相脱离。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发现了这个矛盾,提出“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以中国实际为本位,以中国人民为本位,走群众路线。



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礼失而求诸野”,让共产党的政治实践重新回归义理,成为事实上的义理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就是通过联系人民的“求诸野”,而义理化。



而国民党则一直是西化的,一直脱离人民、偏离义理,处于“礼失”状态,并拒绝“求诸野”。因此,国民党败了,共产党胜了。



所以说,共产党组建和领导的政府就成为中国传统的继承者,义理的继承者。之所以说最好,是因为共产党不仅继承了传统义理,而且将其提纯了。



当我们的政治实践回归义理的同时,我们的教育系统则依然保持着西化的状态,教育范式依然是西化的。文革时,毛主席的确有打破这套西化的、资本主义的教育范式,希望通过文化革命,创建一套崭新范式,但却失败了。



媒体从属于学术教育系,西化也很严重。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与美国的对抗,学术-教育与实践相背离的矛盾愈发凸显,前者西化而后者传统。这两者的去西化变革势在必行,作为外交部副部长,乐成玉调任广电总局,可以看作这个去西化新阶段的开始,而且是从媒体去西化开始,然后带动更深层、更困难的教育去西化,完成文革未竞的使命。



没有学术和教育范式的去西化,没有建立以义理为内核的崭新学术和教育范式,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就不可能真复兴。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6-16 20:43
陈先义|再战“上甘岭”


陈先义  昆仑策网  2022-06-16 13:37 发表于广东


阵地换了旗帜,这无疑标志着我们打了败仗。这谁都明白,无用回避。

图片

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血战上甘岭,以血的代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逼使美国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来,我们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72年后,当年志愿军浴血争夺的上甘岭,今天再次发生拼死决战。作战双方依然还是我军对阵美军,不过双方争夺目标变了,非常明确:美帝国主义要与我们争夺下一代。

主阵地当然是教育战线。

在我们阵地上,曾像一面战旗,老作家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迎风飘扬,从新中国成立起数十年,我们曾经牢牢控制着这个阵地,魏巍的文章成为阵地上的一面永远不倒的红旗。遗憾的是,现在主阵地上忽然变幻旗帜,被换成了美军的旗帜,那旗上写着的是美国人的《责任——荣誉——国家》,作者乃美军司令麦克阿瑟。

阵地换了旗帜,这无疑标志着我们打了败仗。这谁都明白,无用回避。

麦克阿瑟何人?恐怕稍微熟悉抗美援朝历史的人无所不知。他是战争恶魔。

朝鲜战争爆发时,此人出任美军最高指挥官,是联合国军总司令。就是这个十分狂妄的家伙,一边对外宣称“要让美军回家过圣诞节”,一边亲自飞到台湾,要蒋介石派出最为精锐的王牌52军反攻大陆,另一边派出大量战机轰炸我国东北。也正是这个战争狂人,早在1950年就向美国政府提交关于用26颗原子弹轰炸中国的计划。只是因为时任总统没有最后批准。此时,麦克阿瑟这篇题为《责任——荣誉——国家》的文章,是他39岁时出任西点军校校长时的演讲。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在我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必修三)上,居然在教材的“爱国沉思篇”目录下,竟选入了麦克阿瑟这篇题为《责任——荣誉——国家》的演讲稿。而多年前描写我们与美军作战的作家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居然被删去了。



阵地变幻了旗帜,选入麦克阿瑟的文章,这是我们需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篇章吗?恐怕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荒唐事。但如今,这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删去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入战争罪犯麦克阿瑟的《责任——荣誉——国家》,这是怎样一种居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自己的旗帜换成对手的星条旗,自己的阵地拱手让给敌人,这到底是怎么啦?谁能做出这样的一些事情呢?只有一种人,这种人中国人叫它叛徒内奸。使教育战线的“上甘岭”失守的,正是一些这样吃里扒外的内奸之类。今天我们来看这样一件事情,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教育阵线的上甘岭失守了,还有其它呢?文化的、艺术的、经济的等等,等等,对这些,今天我们不能不进行深刻的反思了。因为人民大众确实有一种担心,这些年怎么有这么多的阵地,越来越不像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应有的模样了?怎么离我们打江山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越来越远了呢?把一个妄图用原子弹消灭新中国的美国战争贩子的演讲编入教材,究竟是要孩子们爱中国军人还是爱美军呢?究竟要引导孩子们爱中国还是爱美国呢?这怕是不言自明的事情。特别不能容忍的是,把反映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删除于教科书,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卖国心态?



图片


图片



时下,即使你给出一万个理由,都无法辩解清楚这样一个卖国的事实。眼前,已经有人用什么美学的、多元文化的、儿童卡通欣赏需要的等等狗屁理论阐述,为这样一个卖国事实加以辩解了。但任你怎么辩解,都已经无法掩饰那张甘当奴仆的卖国嘴脸。



长期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用什么接轨呀、学习西方呀、告别历史呀,等等一些荒谬绝伦的解说,用一些什么煞有介事的理论阐述来麻痹人民,以草民不读书没有知识来蒙蔽社会,以此干了很多卖国求荣的勾当。



百姓草民再不懂、再没有文化,也知道那些在孩子们的课本上画美国日本国旗,画一些欧美邪教的标志性图案,是怎样险恶的一种居心。即使人民群众再不懂,也知道汉奸公知们的这种种行为,是在孩子们身上下功夫做文章,要与我们争夺下一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溯源!为什么出现一片思想文化的乱象,人民必须要问一问了!认真回顾,这种现象,已经为时不短,自从某些人倡导与西方接轨,自从理论界主张一切必须向西方学习,那种以否定自己、放弃传统、虚无历史,进而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都说得一无是处的现象,已经十分猖獗了。



曾几何时,谁如果再谈我们历史的光荣,谁再谈我们的传统,谁再谈毛泽东时代我们的成就,就成为保守落后愚昧无知的象征。有人一提新中国,好像1949年以来简直一无是处。历史虚无主义的恶浪曾经弥漫大地。那些毒教材披露的一些重大是非问题,那些为我们敌人摇旗呐喊的行为,在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人制止,没有人批评,连主流媒体发声都成了老百姓盼望的和罕见的事情。那些“反对革命、否定革命”的言行而今都可以横行无阻。



相反那些反动公知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我们自己的媒体上骂我们的领袖、骂我们的英雄,诅咒我们的党,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最近披露的大批毒教材,已经远远超出了什么美术的、艺术的、审美的常识,已经等于公开向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宣战了。而有些人还在不断为这些人打掩护、做辩护。有人想着法儿用那些什么美术的、审美的动听之词来继续欺骗社会,混淆视听,而人民已经不再相信那一套,因为相信你那一套骗人的胡说,就等于允许你们配合美帝国主义,摧垮我们的社会主义江山,就可以任凭你们摧垮我们意识形态的牢固阵地。如今全国亿万人民奋起,坚决地把内外敌人配合下失守的教育上甘岭夺回来,这是新形势下的又一场决战,我们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失败了我们将像苏联一样会亡党亡国。



时间已经很久,有些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对我们的历史加以否定,盲目的把西方的或者说帝国主义的东西引进到中国来,以此来取代我们曾经坚守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阵地,在接轨论的旗帜下,盲目崇奉外国的所有东西。



这种现象,已经把个意识形态思想阵地,搅得个乌烟瘴气。今天,我们是要对我们走过的路进行反思了。我们的有些做法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信奉的有些东西,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问题,怎能不分清姓社还是姓资呢?



社会渐渐暴露的种种问题,已经在警示着我们的党,在警示着我们的人民:上甘岭战役没有结束,如今炮声隆隆、硝烟正浓,为了捍卫我们已经获得的胜利果实,我们从各级干部到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看清形势,投身战斗,为了我们的阵地不再失守,为了夺回我们失守的阵地,我们都应该成为英勇的战士,不至于让我们伟大的国家,上演苏联的历史悲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形形色色的敌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投入这场伟大斗争。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2-12-2 17:30
打小孩屁股,从2岁半开始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2-12-01 23:09 发表于湖北

3年前我曾写了篇文章,告诉了大家为什么美国人约翰·华生发明但曾一度荼毒美国孩子的哭声免疫法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简单的说,婴儿极度需要父母的呵护,孩子的哭泣是为了让你过来帮助他,所以不能对哭泣的孩子置之不理,要尽快拥抱孩子并检查其状态。
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婴儿时期人类几乎没有任何自我意识,所有行为都依据本能,热了也不会表达,饿了也不会表达,只能用哭这一个渠道来反应自身的所有不适。
所以华生当年说把哭泣的婴儿仍在一旁不管就能让其独立自强这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婴儿没有意志,所以也就压根谈不上锻炼意志。
今天把3年前的那篇文章更新一下,写个后续。
对于孩子的哭泣和诉求,我们确实要无条件满足,但大概只持续到1到1岁半。
然后是过渡期,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行为。
大概2岁半左右,就要准备打屁股了,不少孩子早晚要挨上这么一顿的。
之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孩子在1到1岁半左右就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很多孩子开始能对大人的言行做出反应,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意图。
刚出生那会无论你对孩子说什么他都是没反应的,因为婴儿只知道喝奶睡觉,但到1岁以上阶段你就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虽然这时候的孩子理解你的意图很困难,学习起来很慢,但你说的次数多了,他们会知道的,个人行为习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慢慢形成了。
等到2岁半左右,孩子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能跑会跳,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开始会说不,开始会趋利避害,闯了祸会拼命否认是自己干的。
这个时候,对于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准备打屁股了。
那个任何时候都无条件哄孩子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被打屁股,要看个人情况。
我家老大17年底出生的,老二19年底出生的,现在肚子里的老三明年夏天出生。
其中老大和老二的性格就完全不一样。
老大是女孩,性格特别乖巧,而且很敏感,偶尔不听话的时候哪怕你只是说爸爸不喜欢你这样,她能马上就哭给你看,更重的话那就哭的更厉害。
然后你哄她,她会马上就好,然后说以后不这样了,然后平时还特别甜,动不动就要亲亲和抱抱。
怪不得以前有书上说某某女孩从小到大没挨过一次打,那要是都这样的性格确实不会挨打,因为刚有凶她一点的意思就哭然后认错,到不了被打屁股那一步。
不知道有多少比例的女孩是这样,反正我家的是这样。
老二是儿子,性格就完全不同了,非常头铁,你说爸爸不喜欢你这样他一点反应都没有的那种,下次还这么干。
因为孩子都是交给老人管的,一起住,老人对孩子又特别溺爱,连说都舍不得,更别提打了。
这种带娃法,老大还好,老二不行。
大概2岁开始我就发现这个老二特别皮,皮的不像话。
老大表达自己不满和不开心的方式是抱着你哭,让你去哄她,这个还行,可以理解。
老二表达自己不满和不开心的方式是直接躺地上哭,等你去哄他。
不管在哪都躺,在家里躺,在外面躺,甚至地上有水都躺。
虽然意图一样,但这个表达方式极端错误,需要改正。
一开始我采用说教的方式,好好和老二讲道理,说这样不对,不能躺地上,但没有任何效果,让老人管也管不动,还是没有任何效果。
这个说教过程长达半年,他保持这个不开心就躺地上的习惯也长达半年,反正怎么都不改。
就算是吓唬他要打屁股他也不怕,打一下他就哭着去找奶奶,然后奶奶就哄他。
下次他还接着躺地上。
后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发展到他要是躺地上我们就走开,走到他视线之外,等他躺地上哭累了自己起来,然后他居然能在地上爬到我们面前,然后再躺地上看着你哭。
你走哪他跟哪,跟到你面前再躺下,就要在你视线之内躺。
半年后,我忍无可忍,在某一次他继续躺地上怎么说都没用的时候把他抓起来狠狠的揍了一顿屁股,揍的他印象非常深刻。
效果也立竿见影,从那一次到现在差不多半年时间了,老二再也没敢在我面前躺地上。
一旦他躺地上,家里人就吓唬他说爸爸要过来打你屁股了,然后他就立刻爬起来了,见了我之后可听话了。
然后这个毛病就改掉了。
揍屁股效果是真的好,好到惊人。
给孩子讲道理如果他始终不听的话,那就应该先打一顿屁股,然后再讲道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单独用一种手段,导致管教办法过刚或者过柔,都不好带孩子。
道理其实大家都知道,但现在孩子金贵,家里N个老人围着孩子转,都舍不得打,都等着别人打。
你像这次我揍完老二了,一堆人等着哄,吓唬老二的时候也是打着我的旗号吓。
总之他们全在孩子面前装好人,就让我一个当黑脸。
怎么说呢,谁都想当红脸,但家里总得有个人当黑脸,不然孩子是真没法带,既然都不想当那就我来当把。
管孩子当然不能一味的靠打,要以哄和教育为主,但也不能完全不打,实在不像话的时候打一顿屁股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我家现在只有2个孩子,仅为个例,世界上每一个孩子的性格脾气都不一样,不可盲目套用,但作为自家孩子的教育参考还是很有价值的。
总之,2岁以上的孩子就有可能长歪,一旦长歪了作为家长就有负责纠正教育的义务。
先说教,和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如果孩子不听那就继续说教。
多次说教依然无效甚至变本加厉的时候,就可以先礼后兵了。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1-9 15:06
这40年贬值最厉害的是老板,其次是大学生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3-01-08 23:44 发表于湖北

以前有句名言,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当初很多人听这句话的时候都自动把人才换算成了大学生,而在这部电影拍出来的时候也确实大学生基本可以等价于人才。
但到了今天已经没人把大学生等价于人才了,因为到处都是大学生,大学生约等于人,而不是人才。
这40年,大学生贬值的太离谱了。
1977年恢复高考时,大学生是绝对的天之骄子,只要你考入大学那你就是人才,你这一辈子注定飞黄腾达,你拿到录取通书的那一刻就连周围的邻居都猜得到你未来的人生路会是何等的顺风顺水,也知道你以后和他们不再是一个阶层的人了。
这一年招生的人在1981年毕业,人数是40多万。
到1999年,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经达到了90多万人,但没想到这只是个起点。
99年中国大学扩招,随后大学生人数飞速激增。
2010年,中国有575万大学生毕业。
2020年,中国有874万大学生毕业。
2022年,中国有1000万大学生毕业。
图片
以78年的毕业数据算,中国这40年里大学生的数量膨胀了60倍。
就算以81年的毕业数据算,中国这40年里大学生的数量也膨胀了25倍。
以前的大学生是真正的百里挑一,如今不是了,因为百里挑一膨胀了四五十倍。
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1000万,大学毕业生1000万,这对比已经非常离谱了。
今年中国的硕士招生人数为100万,比99年的大学招生人数还多。
换句话说,如今的硕士比99年的本科还不值钱,因为数量更多。
硕博数量的激增带来的是激烈的内卷,大量硕博去抢那些在普通人看起来理论上绝对不应该由他们来做的工作。
图片
为什么他们硕博毕业了要做这个?
因为这个是好工作啊,可不是每个硕士都有资格,至于本科就更不提了。
图片
学历高速贬值,以至于硕士才更像“大学生”,所以现在大学已经不再是终点,而是高三生活+。
无数大学生考上大学的第一天就被父母耳提面命,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准备考研,只有考上研究生了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学的学历没啥用。
2022年中国招收100万硕士,而报考人数达到了 457 万,相当于大学生总量的一半,也相当于当年出生人口的一半。
很多人读了硕博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阶级攀升,依然在苦哈哈的打工,收入也远远没有预想中提升的多,认为读硕读博是在浪费时间。
但如果你不读硕读博,那你就不止是收入提升不多的事情了,而是会发生收入下降,这个就叫内卷。
所以就算人人都知道读硕读博的性价比不高,但也依然要拼命的读硕读博,只为了维持自己的学历价值不下坠。
其他国家搞大学教育精英化,而中国搞大学教育大众化,推进速度极快,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决定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先天属性,让我们觉得大学教育就不应该精英化,就应该大众化,让老百姓只要想读大学就能读得上,且上的大学质量还不错,不是美国公立大学那种烂大学。
初衷是非常好的,但如今带来的剧烈内卷让很多人的生命无意义的浪费在了大量的考试上,而实际上全民冲刺硕博也并没有给中国的国力带来很大的提升。
大学生早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了,更不是什么百里挑一,甚至这个词也早就不算是尊称了。
别说大学生,硕博都不一定算是尊称了,也不会有人因为你挂了硕博的名头就对你异常尊敬,因为并不会因为你是硕博就预期你未来一定是人上人。
所以这里面有问题,需要改良,大学教育大众化是对的,但不能过于大众化,不能让民众陷入无休止的内卷,最后的结果只是把阶级分层从大学生对比高中生变成了硕士生对比大学生,这毫无意义。
不过这40年贬值最大的并不是大学生,而是老板。
40年前的老板是绝对的尊称,老板代表海量的财富,代表巨大的社会资源支配权,是一个比大学生还要尊贵的词语。
而现在人均老板,前后左右皆老板。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22倍,老板的数量急速暴涨。
图片
40年前当老板的风险是很大的,不仅要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还要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而在当时基本没人敢当老板带来的则是巨大的经济回报,那是真正的躺着赚钱。
在这巨大的经济诱惑下,冲进去当老板的人越来越多,新老板的数量远远超过倒闭的老板。
在以前,老板的财产和收入是远远优于打工人的,而且是几个数量级的差距,老板的生活打工人想都不敢想。
而如今还能这么爽的老板已经很少了,绝大多数老板已经成了高级打工人,只是打工人的进阶体,然后拿财产冒险的代价换一点额外收入而已。
老板的内卷程度远远超过了大学生,直接给老板的含金量带来了巨大的贬值。
如今当老板的政治风险已经远远小于40年前了,而老板曾经的辉煌也导致人人都想当老板。
于是只要有钱赚,就会源源不断的有人冲进去当新老板。
最终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如今法拍房75%以上来自于创业失败和替人担保,真正由于收入下降还不上房贷而断供的比例远远小于被强制执行财产的老板们。
现在很多老板真不敢说一定比打工人的日子强,更不敢说十年后就一定远远强于自己手底下的打工人。
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老板,开公司招员工的那种,中小微企业的老板大多数都处于这样的状态。
当老板毫无门槛,只要你敢,只要你愿意,那你就可以当。
而这种毫无门槛,带来的是超级激烈的内卷和淘汰,带来的是老板们的迅速贬值。
但这种贬值和大学生的学历贬值不一样,虽然都是内卷,但大学生的学历内卷是毫无意义的内卷,而老板们的内卷是有意义的。
老板们卷的越厉害,愿意当老板的人越多,打工人的工资就会越高,工作岗位就会越多。
老板们卷的越厉害,从尸山血海里卷出来的精英级老板就越厉害,创建一个伟大企业的概率就越高,而这种顶级企业是能直接提升中国的国力,从而侧面提升所有打工人生活水平和薪资待遇的。
所以学历的内卷没意义,但老板的内卷有意义。
希望未来大学生的内卷能少一点,不要把时间耗费在无意义的考学历上面,这方面急需改善。
希望未来老板们的内卷能再多一点,让开公司的老板数量越来越多,这方面需要持续增强。
人均老板,比人均大学生那要好得多。
这40年贬值最厉害的是老板,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希望学历那边能再优化一下。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2-20 23:39
那个学生抢下的不仅仅是话筒,而是教育的希望和转折点!


原创 明人明察 明人明察 2023-02-20 18:00 发表于山东

“名师”演讲学生抢麦这件事,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特聘专家陈宏友,2月18日下午在安徽省庐江中学进行的感恩主题讲座中,输出了以下低俗的功利性价值观:

图片

其中,他最让学生愤怒的应该是下面这段话:

“我们成绩好的人最好要找外国人,结婚生子,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杂交出更好的精英(对,他真的用了杂交这两个字)。我们如果考了安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任意选安徽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你考了北京的好大学,那么你就可以选全中国的好男人,好女人,如果你考了美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挑选全世界的男人女人。”

这位“名师”不但是当众宣扬低俗功利主义,而且明显患上了严重的民族自卑晚期精神重疾,已经到了认为“西方人种优越、血统优良”的不可救药程度。他的现场低俗价值观输出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感和抵制。其中有一个学生上台抢过话筒,当众指责陈宏友:“他眼睛里面只有钱,学习就是为了钱”,还批评他“崇洋媚外”,三言两语直接点中了这个副教授的三观问题要害。

学生那句话“(我们)学习,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他们有自信,有使命感,有担当,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根据这位学生的表现,他完全有资格给这个“名师”上一堂价值观教育课。

这个事件中,所谓“名师”的扭曲三观,和学生的正能量三观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产生了一次面对面的意识形态斗争。此时此刻,这名学生不仅仅是代表他自己,代表他学校的同学,而是代表整个中国的正能量,向崇洋媚外、道德败坏的教育败类宣战。

图片有志少年的举动,让很多看到视频的网民心情激动,有的甚至热泪盈眶。这个青年,让大家看到了教育界拨乱反正的希望。那一刻,他抢下的不仅仅是话筒,而是教育的希望、民族的希望。

这件事被曝光到网络之后,迅速引起关注。在网络的关注之下,当地教育部门已经成立调查组,“名师”陈宏友已经被所在的学校停课。

但我们对此事件的关注不能满足于陈宏友被处理。

教育是百年大计,对一个国家的未来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但这就是这么重要的领域,性质极其严重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问题却频频发生。教育领域的“崇洋媚外”现象,让国人特别忧心忡忡。

一批三观存在严重问题的教育从业者,他们利用讲台和其他教育资源,向我们的年轻人、甚至中小学生和更小的孩子,释放各种有毒的价值观。这些人,既有普通教师,也有类似陈宏友这样的高校教授,还有在网上发布严重政治错误言论,前几天刚被公告移交司法机关的前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连我们的教材都被严重渗透,一再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中国的孩子形象被丑化,色情因素进入教材的插入,精忠报国的岳飞以日本武士的插图形象出现,学雷锋的主题放上了侵华日本鬼子摆拍的插图......

这一次的名师演讲事件,再一次暴露了教育领域的问题,远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高校“名师”给高中生的感恩讲座,竟然敢于公然宣传这么低俗的功利性内容,说明此人不但三观极其扭曲,而且已经到了无视羞耻、有恃无恐的地步。

这种承担教育育人职责又掌握特别大有话语权的人,价值观出问题,很容易成为情节最恶劣、社会危害性最大、破坏性最强的那一种。他们不但自己三观扭曲,还要把自己扭曲的三观灌输给中国的年轻人。他们自己已经堕落,还要让更多的人跟他们一起堕落。

这个叫陈宏友的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据说已经进行了一千多次讲座,炙手可热,也有说法他一次演讲收费两万元。看他这次的表现,他应该不是第一次向学生释放他的扭曲低俗三观吧。

问题在于,他为什么敢这么做。那么多邀请他的学校老师和领导对他的三观问题就没有发现吗?他所在的合肥师范学院对这样的人存在的问题长期无人发现吗?

这样自身价值观存在严重问题的教育败类,还能成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特聘专家,利用头衔,成为给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讲座“名师”,不知道已经给多少学生进行过价值观教育,这是多么讽刺,又多么可怕的事情。

好在,这一次,有00后的学生站了出来,他的问题暴露了。否则,他还会继续充当他的名师,继续给一届届学生讲座,会有更多的学生要面对他的价值观灌输。

图片

这一次,这个教育界的败类,终于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正在成长,充满民族自信,心怀赤子之情的学生。

这件事的意义太大了,这个学生的举动对于中国教育的贡献太大了。

这一事件对于人们痛恨的教育界两面人,会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他们的末日黄昏和危机时刻终于到来。中国教育意识形态斗争的转折点可能出现了。

希望就在于这些年轻人。我在这个抢麦的孩子身上,真的看到了中国教育医治顽疾的希望。

我们要保护好这样有正义感,敢于斗争的学生,他理应成为中国学生的榜样。

敢于站出来的学生多了,教育界两面人的末日才会早点到来。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对这个孩子的表现,进行讽刺和攻击了。“红小将”的帽子都准备好了。一些有态度的媒体,单方面采信陈宏友的说法,明显在误导公众的认知,客观上会对这个孩子造成舆论压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们攻击这个学生,是为了阻止更多的学生效仿,他们担心在中国教育的长期布局会因此遭遇彻底的失败。

好在,网民绝大多数都站在这个孩子一边,在舆论上保护好这个学生,会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媒体两面人劳而无功,确保这个事情不会被翻转。这个学生值得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鼓励甚至是奖励,让更多的学生知道,面对类似的事件,要有勇气说出自己正确的话。

唯有这样,此次事件才能够真正成为中国教育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转折点。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5-18 15:48
郭台铭出局的最大启示


原创 星夜长街 星夜长街 2023-05-17 20:48 发表于北京
随着侯友宜被国民党提名,郭台铭也正式出局了。

有意思的是,郭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自己将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柯文哲前天曾在单独会面时,问郭台铭:

“你们要比赛却没有比赛规则,到时候结果出来要怎么处理。”

郭台铭自称:“有八成信心。”

面对媒体镜头,柯文哲带着神秘的表情,笑着说:“看得出来,他当时很有把握跟自信。”

郭台铭还曾向柯文哲表示,自己出线后将代表国民党,看看两人怎么谈合作。

柯文哲又笑了:“算了。”

为什么商界巨头郭台铭,在政治上如此幼稚?到了几乎摊牌的时刻,还抱有这种盲目自信?

术业有专攻、政客很虚伪、人心很复杂……这些就不用多说了。就谈谈,为什么郭台铭在政治方面——

明明那么普通,却又如此自信?

1、认为成功可以复制

自信的重要衡量准则,就是对自我的正确评估。郭台铭在商场上游刃有余,就很容易认为换一个跑道,自己仍然会轻松成功。

郭台铭的商业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赶上了大陆腾飞的东风。然而,有些人总是会将成功的原因过度归因到自身。



从郭台铭宣布参选后,说出的众多对大陆不友好的言论,实际上就说明他对于成就事业的热土,缺乏起码的敬畏。



至于他这次的造势动作,明显模仿韩国瑜,但山寨得太差,几乎都是反效果。韩粉不喜欢侯友宜,因为四年前侯友宜没支持韩;但更不会喜欢郭台铭,因为四年前郭可是背后捅刀子。



真当别人没有记忆吗?又不是选金鱼之王。



图片


二、听不到负面的声音



郭台铭虽然不懂政治,但是他有钱,应该能找到擅长选举政治的操盘手。然而,观察他的团队,几乎都是昏招百出,不停挖坑。



为什么呢?恰恰是因为富士康赖以成功的执行力,让郭台铭的竞选团队充分贯彻了他的意图,放大了他在政治领域的无能无知。



郭台铭的刚愎自用,在一些成功人士的晚年尤其常见。小小年纪坐稳江东的孙权,青年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创造开元盛世的唐明皇,晚年都犯下大错。



而他们犯错的重要原因,在于听不见批评的声音。



一个团队如果连负面信息都没有了,说明这个团队不行。



郭台铭的竞选团队就是这样,大家都是夸夸党,一起哄着郭董开心。



图片


三、不太懂还喜欢多说



郭台铭的队伍没有理念指引,当然国民党确实都没有啥理念了。但侯友宜至少不会乱说,回答问题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好好做事”百搭回应。



“你究竟选不选?”“好好做事。”

“马英九访陆怎么看?”“好好做事。”

“赖清德开直播。”“好好做事。”

……



郭台铭反而是说多错多。最尴尬的表现,就是在高雄的凤山造势大会上,郭台铭进行了30分钟的演说,全程用闽南语博感情,但是讲得不太流利,很多听众表示听不懂。



事后,郭台铭的闽南语太差成为讨论焦点。他演讲的内容,反而没有被太多人记住。



幕僚透露,郭台铭很认真恶补闽南语,此后屏东造势还是会用闽南语和支持者交心。这又反映出来前面提到的,郭台铭的身边人都会夸“郭董好棒棒”,不会有人真的指出,现场说蹩脚闽南语的灾难后果。



因此,郭台铭及其团队,永远不会成长为台湾政坛的有生力量。只要他还有钱,也不愿意走,台湾政坛所有的人都乐意他留下来,大家一起玩。



图片


综上所述,郭台铭出局给星星最大的启示,就是:人永远要学会缩小自己。若自大地高估自己,就势必被自负蒙蔽双眼,不再去自我反思,最终将作茧自缚。



普通且自信的后果,不仅会使自己囿于浅薄却不思进取的一隅,还会做出很多毫无意义的错误行为还沾沾自喜。



用欧丽娟老师在课堂上的话(请用台湾腔)说:



“一个人呐,越是勇于缩小自己,就越是伟大。如果一个人老是很自恋的,眼中就只看到‘我’,那他就看不到别的世界啦,这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伟大的啦吼。”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5-30 15:39
快乐教育,不是放养教育


原创 荆棘阿甘 荆棘阿甘 2023-05-30 07:42 发表于广东

昨天晚上吃完饭,我和老大说要写作业了,找了一下,发现没有布置作业,于是我说那就写字吧。

老大问写什么字,我和他一起随便找了一个:炮。

他看了一下,说这个字太难了,不写。

这可不由着他,我说一定要写,他听完,就开始数这个字有几画,数着数着,绿豆大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赶紧和他说:“你掉眼泪可以,可别掉在纸上,等会打湿了还写不了啦”,他听到之后,抽了一张纸巾擦眼泪,然后默默的去写字了。手上慢慢地写,嘴里不停地责怪我,说我不该找一个笔画这么多的字。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责怪的声音没了,我过去看了一眼,他的字写了几行,慢慢地越写越好。

我就拿着一本书,在他旁边看,又看了十分钟吧,他写了一半,转头问我:“你看看哪个字好看?”

我认真地看了一下,说道:“虽然说越写越好,但是还不行,整体偏左,火大包小,不协调。”

随后他改进了一下,就是下面这个样子了。

图片


写这150个字,大概花了他半个小时,如果把中间和我斗争的五六分钟算上,大概花了25分钟吧。对一个幼儿园的小孩来说,可以了。

我为什么要让我娃写字呢?

因为小孩子最难的就是专注,除了玩,他们能专注一件事情的时间估计也就几分钟,超过了就会烦躁。

于是,我就让他干写字这件更烦躁的事情,写字真的挺烦的,一个字不停地反复写,人心里的燥火很容易积攒,所以我娃写这150个字的过程中说了几次不写了。这不是写这一个字发生的事情,而是每天写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虽然他在抱怨,可是写字确实越写越好,现在15笔以内的字他看一遍就自己知道怎么写。

这大概就是“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吧。

从写字认字和成语故事这种事情上,他已经超越了同龄人,更重要的是,他比同龄人更有耐心。

没有什么事情比教育下一代更重要,但是,关键问题是如何教育。

教育不是给他讲大道理,而是要不断地帮扶纠正。让他能从教育中得到快乐,形成一个正反馈。

让他享受这个正反馈带来的各种成就,获得满足。

昨天写完字,家里很多飞虫,这个天气特有的那种,老大很害怕,于是他主动要求去社区的书吧看书。走到路上,他看到路灯下的飞虫更多,他很惊奇的和我说居然有那么多飞虫。

我顺势和他说了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娃说什么意思,我说天地是仁慈的,对待每一个事物都是公平的,就好比这个飞虫,看到光就想去扑,不管这个光是来自家里的灯,还是来自路边的灯。

我娃肯定不懂,不过没关系,等下次再有机会的时候,再说一次,他可能就懂了,两次不行就三次,三次不行就四次嘛,不着急。

我知道,他会很快搞明白的,因为他搞明白之后,会跑到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讲,就是靠这些小技能,他成了班长,全班所有人全票选他当班长。

他很享受给别的小朋友讲故事带来的这种成就感。这大概就是快乐教育的真谛吧。

很多人说国外是快乐教育,哎,那都是培养傻子的教育,怎么可能是快乐教育。

此快乐非彼快乐也。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6-29 23:01
说真话为什么要挨打


原创 道路办何主任 三法司正道办 2023-06-29 20:06 发表于湖北

最近,伴随着高考成绩公布,诸多考生也即将开始志愿填报。

然而,从事高考志愿填报的著名网红张雪峰却在这种生意旺季“病”了。

在从业的过程中,张雪峰科普了诸多择校、选专业层面的信息。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这些事实得以为广大民众所知晓,进而打破了过去长期存在的信息壁垒。

这虽然为民众所喜,但也扎扎实实地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这便有了最近的事件。

以及张雪峰的薛定谔式“生病”。

今天,老何便聊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读者们应该能理解、感受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本就没有含金量/专业门槛不高,或者社会需求不高的专业都在逐渐走向没落。没落的重要标志,就是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危机。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新闻专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专业的门槛并不高,难度也不大。拥有中人水平的普通人略微培训一下,或者有天赋都可以直接上手从事相关工作。

在新闻传播存在关键节点(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等)的过去,一方面存在较为稳定的职业需求,且相关岗位有一定影响力和获利能力;另一方面从业人员也能自己组建护城河,在单位招聘上设置专业要求。

此时问题体现得并不明显。

到了信息时代,数字传媒的发展分走了更多的流量、关注度和商业利益,传统媒体整体的影响力、获利能力都出现了下跌,就业也随之减少。

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发展也降低了入行门槛,诸多其他专业的人员都开始进入传媒赛道,这也加剧了新闻专业人员的就业危机。

当然,相关领域的监管力度提升,也是新闻人过得不好的一个因素。例如,调查记者的数量……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关专业的就业危机不断加剧,民众自然会用脚投标,对其进行摒弃。对此,利益集团自然如坐针毡。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相关专业的教授们。

在他们看来,张的一些言论无异于火上浇油。解决不了行业衰败的危机,就解决预警危机的人。

虽然现在的新闻专业就业难,但衰落终究是有过程的。相关领域的一些重要岗位终究还是由之前的毕业生们所占据,围剿一个张雪峰,还是可以组织起力量的。

这便有了对张的各种侧面攻击。例如,一些网站便宣扬张雪峰每年赚几百万,想挑动起民众的仇富情绪打击他。

说完了事实演进的过程,接下来就是评价了。

老何认为,张能通过给普通人指路赚到钱,这本身足以证明他的行为在如今是有价值、有需求的。

有些人对张的打击、拉仇恨不仅没有达到目的,民众反而自发地支持张,嘲讽那些带节奏的人,以至于有些人被迫删除了相关发言。这更体现了人心向背。

更不必说,“张雪峰”们的开启民智行为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进入到加速状态。如今,诸多app上都能搜到大量带有“张雪峰”标签的账号、视频、书籍、课程存在。

这些账号,有的是张的相关公司、团队孵化的,有的则是“李鬼”。但无论如何,这些账号都在运营,且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的粉丝往往有几十上百万,直播平均在线人数则达到上千人。

互联网的发展,真的改变了很多事情。而且,是在向好的方向改变。

虽然张雪峰“病”了,但更多的“张雪峰”出现了。新兴生产力对能量日渐稀薄的旧利益集团的清理,总是踩踏式的。鼓破万人捶。

至于相关专业的未来,老何只陈述一个事实:清华这种耳聪目明的学校,已经率先取消了新闻专业的本科。

这足以体现了一些专业的未来会如何发展。

在时代大势前面,落后生产力的拼命挣扎,结果注定只能是失败。

事物发展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7-2 20:00
劝君少骂张雪峰


原创 申鹏 平原公子 2023-06-30 08:41 发表于江苏

最近张雪峰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原因是他又对某些“专业”指手画脚了。

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至少比绝大多数大学老师真诚。

他又是一个非常懂行、理解社会运行规律的人,至少比那些两眼一抹黑、全听招生广告宣传的家长和学生懂行。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都是要挣钱吃饭、养家糊口的,特别是农村考出来的农民子弟,全家供他读书读到大学本科、研究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那么必然就对他有所期待,期待他能够成为经济上的顶梁柱。就算他将来只需管好自己,工作、结婚、生子,那也需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撑起自己的小家庭。

图片

有人讲张雪峰太功利,不尊重理想,那我要问了,真正的理想主义是什么?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专业和岗位,人尽其才!理想也是需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你不能让一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孩子,去盲目追求什么“理想”,这是对个人和社会的不负责任。

要知道,桂海潮这样的,毕竟是千万里挑一的少数,真正大山出身,顶级的做题家,30岁出头的博导,乘神舟飞船上天的教授,确实鼓舞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算是学霸和学霸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智力、毅力、恒心、专注度、机会、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缺一不可。

扪心自问,你是那样的人才吗?如果是,那随便,什么专业、什么行业、什么境遇都挡不住你。

但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就是普通人啊,普通人没有坐冷板凳、出大成果的能力和资本,更没有承受风险和挫折的抗力。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理想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目标、终生目标,理想也是个“持久战”,所以把理想寄托在上大学、读个什么专业上,也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机会主义。

很多人对理想有误解,其实最大的误解其实来自于对专业、行业的不了解,举个例子,一个文学爱好者,想要毕生从事文学创作,于是他大学专业选择“汉语言文学”,实际上这是很好的专业,就业面也很广,但不适合“文学爱好者”,因为这个专业主要的任务是“研究文学”,而不是教你创作,你学完这套东西就写不出作品了......再进一步,创作需要教吗?文学创作拼的是天赋,你问问当今的作家、网文写手、乃至于《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有几个是文学专业毕业?爱潜水的乌贼是计算机专业,刘慈欣是个电力工程师.......你要真有能力搞创作,学什么都可以。

当然,抛开理想不谈,“汉语言文学”确实是个很好的专业,好就好在就业路子宽广,比什么“土木工程”、“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要强,举个例子,你考公务员,那专业限制可是死死的,一个字都不能改,“汉语言文学”专业可选择的岗位,大概是最多的之一。

再比如说把张雪峰推上风口浪尖的“新闻学”,实际上你看看现在媒体圈子,搞新闻的都是些什么人?别说正经电视台、官媒、报纸杂志,就是自媒体圈子,都被20年前的那些“传统媒体人”、“老记者”、“老编辑”占据着生态位.......哪里轮得到你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来“搞新闻”?真正想要进入媒体行业,也不需要在大学里学新闻专业,因为那些自相矛盾狗屁不通的舶来理论、双标虚伪的价值观、道貌岸然的新闻传播学老师只会毁掉你。

真想搞新闻,不如读教员的《寻乌调查》、《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

有些专业,本来就只需要一部分有经济实力、有情怀、不在乎成果的人去玩,比如你学个“考古”,市场并不会给你留位置,考古基本上都是各大机构的事情,你确定你学了考古就一定“有古可考”?很多人以为自己选个冷门专业有优势,你知道这个行业并不缺人,实际上已经人满为患、想安排进一个都千难万难吗?

有一部分家长呢,倒不是不功利,实际上他们也功利,也希望给孩子选个有用、有前途的专业,但因为信息差,他们并不懂什么是“有用”,比如某些家长经常给孩子选个“国际关系和贸易”......实际上这玩意儿需要浪费四年的时间和金钱去大学里学吗?做外贸的那些小老板,学过什么“国际关系和贸易”吗?不需要,有路子有资金有产能就行,最重要的就是“路子”。

与其批判张雪峰,不如反思一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某些专业的设置,其实不是为学生着想,而是为这些教授、导师、以及他们的学术圈子服务的,哪怕没有用,哪怕在起副作用,他们也要坚决捍卫.......毕竟“门生故吏遍天下”、“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他们浪费着国家和社会的资源,创造着一堆毫无价值的“学术”,培养了千千万万迷茫的毕业生,积累了太多的社会撕裂和怨气,罪过可比说真话的张雪峰大多了。

如果哪天不需要张雪峰了,说明我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人以自己的专业和工作为荣,实现大同社会了。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7-4 09:34
医学还分军民?军医大学有什么意义?


原创 龙牙 龙牙的一座山 2023-07-03 12:05 发表于陕西

朋友,你被包成过粽子吗?
这个其实是一种训练科目,叫“战伤救护”,一般都是随队军医负责组织的,会有一个倒霉蛋被放翻,反反复复演示怎么给捆成粽子。这是一项军官、战士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叫“自救互救”,我从这个训练里面接触学习到了很多医学常识。

这里面就有两层比较浅显的道理:

一是医学技术方面的:


我们都知道医院是要分科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医生护士还不一样,因此你看,你让一个内科医生去做骨科的事情多半是不靠谱的。但是战场上炸飞的时候它是不管你哪个科的,骨科当然肯定多半用得上,你也不能保证用不上内科的技术,所以你各方面都得知道一点儿,比如我们单位公认技术最好的一个哥们儿,人家是泌尿科出身。

二是专业技术方面的:


这个专业技术指的是军事技能,一般医生是不可能具有军事技能的,得训练,得从基础科目到组训法、行政管理,一样一样的训练,这是要时间的。比如说体能、行军、射击、军事地形学,一般医生怎么会学习这个?你要组织训练你还得学组训法,怎么组织训练,讲、做、演、练、评,每一样都要会,会做课件教案,会组织考核。

但凡被包过一次粽子,你也不至于觉得军医大学没有存在意义。你从普通医生里面招募人员组织军事训练,那么这个训练机构又该是哪儿呢?还不是得专业度很高的军医大学,何况有些长期养成的素质不是短期训练能够给的,何必多此一举?

图片
还有一个比较深一点的道理:军事思维。

你不得不承认军人跟普通人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素养是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样。很多军用医疗器材、器械,跟民用的设计思路都不一样,最简单的救护车都是两码事。

图片

军医大学可不仅仅是承担教学任务,人家还有科研任务,军医大学一大工作就是研制战场上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材器械,经过战场环境适应性改进的各种器材不是你一拍脑袋就能弄出来的。

打个比方,一台CT机,怎么塞进装甲车里拉到战场上去,还能实现三防屏蔽,有一定的装甲防护,有足够的铅屏蔽,怎么供电,如何越野,如何伪装?
各位大聪明还是省省吧,这是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你得从需求开始一样一样先搞工程样机再做测试改进最终定型生产一直到全寿命使用,跟一般的军事装备一样,不是你上下嘴皮子一搭就有了的。

普通医生能想到给CT机搞个核生化整体超压三防吗?

图片

军医的思路也跟普通医生有区别。

08年某个扯犊子事件中,我一个兵站岗的时候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刀口很大但是部位不算要命,正好是屁股蛋子上。这事儿让我认识到两个现实:

1、人体脂肪是黄色的;

2、军医也是陆军大牲口。

当时非常巧合的有个附近地方医院的骨科医生经过,看到情况立刻跑过来帮忙,屁股胆子上面挨了一刀的倒霉小伙子趴在地上,下半身全是血,也不知道到底捅在了哪儿。

骨科医生第一反应是让人去附近药店把所有的绷带纱布医用棉全部搬过来,他动手褪倒霉小伙子的裤子,弄了一会儿又想起来让人干脆去找剪刀准备直接剪开,来回折腾好一会儿,倒霉小伙子继续趴着流血;
对讲机里喊过来的军医第一反应是让我们脱迷彩服,用自己的白大褂一把堵住不知道哪儿冒血的大腚,另一件迷彩服三把两把捆得结结实实先止住血,然后就往救护车上面抬,拉去医院再处理。

骚操作把骨科医生吓得一愣一愣的。

那时候我们整天执勤、巡逻,一身迷彩服上面脏得都要起油腻子了,沙子、泥点子到处都是,他直愣愣的问了军医一句话:你就不怕感染?

军医引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在部队里相当流行的话:人死了就不怕感染了。

先保命,再说感染不感染的。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7-4 14:10
人文社科专业怎样搞才会有专业壁垒?


原创 熊老泉 达里尼的熊老泉 2023-06-30 10:53 发表于辽宁

这几天张雪峰老师一句“不要报考新闻传播专业”火遍全网。现在不光是一众新闻学教授讨伐张老师,据说连《人日》这样的官方媒体都亲自下场讨伐了,说什么要有理想,不能太世俗。好在张老师聪明,到医院住院挂吊瓶去了。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个人是非常支持张老师的。他说了很多学生家长都不了解的国内高等教育真相,帮助了万千普通家庭的孩子避开了陷坑,避免了很多家庭教育投资上的血本无归,真是善莫大焉。

只要看过张老师较多视频的,都知道他反复在强调一个概念,“专业壁垒”。什么是“专业壁垒”呢,通俗点就是你学的这个专业得是别人不能轻易上手的专业。别人越容易上手,就说明你这个专业学也可,不学也可。此种情况下用四年时间来学这样的专业,纯粹是浪费时间。

那么,哪些专业的“专业壁垒”比较低呢?张老师在视频中举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等一些专业。看完以后,正常智商的人基本也就了解了,以经济管理为核心的一大批人文社科类专业是没有什么“专业壁垒”的(这倒不是说这些专业不赚钱。相反他们可能很赚钱,但是学了这些专业不代表你可以进入这个专业领域。就像你学了金融学,并不代表你会很容易的进入银行、证券机构工作。那需要拼爹,需要你有各种社会资源)。那么问题来了,在现在高校内部设置了众多此类文科、一时又不能尽撤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提升这些专业的“专业壁垒”呢?

图片

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这几年来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而思索的结果就是,如果还想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这类人文学科办下去,改变打法,变成以培养学生的理想、道德、意志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可能是更加合理的。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

1 经济、公管、甚至社会学这样的人文社科类主要是培养未来的社会管理者的。而对于管理和领导这样的工作来说,因为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所以最核心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理想、道德、意志以及思维方式这类东西。目前从国外进口的那些人文理论、概念作为一些工具性的概念知识,反而是不太重要的。实际上,很多商业知识,例如营销、会计和国贸,有个初中文凭也就够了,重要的是实践。商业实践中流行的一句话是“大胜靠德,小胜靠智”,很好地说明了理想、道德、意志以及思维方式等的重要性。

2 理想、道德、意志、思维方式这样一些东西,高于知识,属于智慧层面。它们看似虚幻,实则有大用,而且是很难培养的。我们不排除有些天才,天生是有大智慧者,但是大部分普通人,如果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是很难在智慧上开窍的。如果以市场营销、经济管理为核心的高校文科能重视这些,甚至把这些当成培养的核心目标,那么就会使得本专业学生获得一种无形而又很难被轻易克服的专业壁垒。一个学土木、学电子出身的理工男两礼拜之内学明白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之类的课程是不算夸张的,但要他短时期内在理想、道德、意志、情怀方面有所树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把握这些,实际上要比学会土木、电子专业的各种知识还要有难度的,而且难度大很多。

中国古代实际上在这一点上有所认识。古人就认为读过四书五经的虽然不一定都是道德君子,但是比那些没读过的整体上要好很多。所以读了四书五经并中进士的就可以当官,而其它的人即使懂得再多,再明白钱粮司法这些具体法则,也只能是吏。因为,吏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好学,而官所要求的道德境界不仅极为重要,也很不容易获得。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整套文科体系是改开后当作真经从国外取回的。目前已经在国内高校体系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和利益集团。按照笔者这样的建议整改,实际上也是意味着一场学科大整改,一定会有大多数人的利益被触动。因此是很难行得通的,不抱任何希望。更令人回信的是,世人普遍愚钝。现实中负责招聘的那些短视的管理者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到这一点。在他们看来,也许会做假账、会玩老鼠仓、能喝酒拉存款的人才是最有用的。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吧。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7-10 14:56
浙大向黑人男友求婚的女生,可能上大学并没有人教给她尊重


原创 萌姐爱分享 爱阅读生活 2023-07-09 08:28 发表于广东

爱情的前提是尊重,离开尊重的爱情,绝对不会有好的结果。

在浙江大学2023年毕业季,一名爱极了自己男朋友的女生,跪地向对方求婚。

很多人在纠结这个男朋友的肤色,实际上,以肤色和地域对人区分,没有任何意义。任何一种肤色,都会有好人,也会有坏人。

问题是,这名女生的爱,是基于什么?一份对对方没有尊重的爱,真的值得祝福吗?

在毕业典礼上,众目睽睽之下,一名女生,跪下向自己的男朋友求婚,实际上, 根本没有给这个男生说“不”的可能。这看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胁迫。

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在浙江大学这种顶级学府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种场合,对对方表达爱意,求婚,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对方的感受?是不是在她心中,实际上只有一个答案,就是那个男孩子会感动到流泪?

这位男士没有选择,任何一个绅士,在这种情况下,都难以说“不”。但是到底有多少男人喜欢出这种风头,喜欢被女生求婚,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知道的是,求婚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是双方达成默契后的一个行为,在对方没有打算结婚的情况下,当众求婚,是一件非常没有道德的事。是赌他不敢当着众人,伤了自己的脸面。

在记忆当中,上次闹这么热闹的,是张靓颖在演唱会上对自己的男朋友表白:“想要娶我就上台来!”后来张靓颖的婚姻维持了几年?我记得是没有多久的。

原因很简单,每一个人都有拒绝别人的权利。不给对方拒绝机会的,对方的这个承诺本身就不可靠。

演唱会上,张靓颖这么喊出来,对方能拒绝吗?能让张靓颖在演唱会上下不来台吗?

毕业典礼上,这名女生向男朋友求婚,对方能拒绝吗?能和自己的女朋友在毕业典礼不欢而散,成为全班,乃至全校的笑话吗?

我们在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将心比心。

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成年女性,在这种场合求婚,很难让人不去多想,这其实是事实上的逼婚。不论对方是不是想娶你,你没有给对方说“不”的机会,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而男人,全球男人都一样,都是要尊重的。

这就像大部分男人都不喜欢太过主动的女生一样,因为男人的基因里,本身就流淌着追逐,征服,自由选择的血液。如此强行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无疑是给以后埋下了伏笔。

假设两个人结婚,只要有矛盾,男方必然会绝对女方当年逼他结婚,而女方会说我为你付出那么多连面子都不要了你还对我不好。

所以十有八九,这段恋情走不到最后。

因此,浙江大学这名向自己黑人男友求婚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她根本没学会什么叫做尊重对方的选择,因为自己荷尔蒙分泌,一厢情愿的求婚。这说明这个女生大学白读了;另外一种可能是,她知道对方不想娶她,但她知道男朋友的弱点,在众目睽睽之下,当着同学老师的面(现在更是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让对方说出:“yes”,用计谋来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幸福,又真的能持久吗?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7-11 16:09
如何科学地分析对清北的批评


原创 纯科学 纯科学 2023-07-06 12:14 发表于北京

一、问题及评价前提

最近网上围绕清华北大的争议越来越多。水木TsinghuaCent在2023年7月2日发了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回应,并且于7月3日又发了更正版。对于这个问题,特别需要有一个严谨科学的认知。本文就来讨论一下相关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要确定一些最基本的前提和原则,因为缺乏这些的话,不仅得不到正确的认知,而且会导致很负面的结果。无论如何,不能使这种批评仅仅是导致校际冲突。很多人本科在A校,研究生在B校,博士在C校,博士后又到D校,这种情况很多。如果搞成校际冲突,会让很多人非常纠结。即使没在上面学校直接学习,同事、中学时的同学、老乡、亲属中有这些关系的也千丝万缕。所以,搞不好只是大家伤了感情、伤了面子,却没得到真正需要的结果。
第二,不能简单地去得出“某校如何如何”的结论。任何一个学校肯定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需要认真仔细地区别开。否则,简单地去否定一个学校,本来是想批评其不好的方面,对方拿自己优秀的方面来作证为自己辩护,根本就说不到一个频道上,这就搞成一笔糊涂账了。

第三,评价一个学校的正确标准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真正有意义的问题。要想去评价清北,评价的水平如果达不到让人服气的水准,他们很可能就不会服气,那就得不出有意义的结果。

第四,我们的一切讨论必须是出于爱护中国所有的高校,希望他们都得到进步。

二、科学评价一个学校的基础科学理论问题

一个学校究竟如何评价?是不是他们的最终直接结果,如校友发展状况,就一定可以成为评价的依据?并非如此。高校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只是一个阶段,从最一般原理角度,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人成长的函数。

y=f(x)                                   (1)

x是生源,y是这个人未来成长的结果,f就是学校的作用。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一个好的学校,应当是进入该校生源的“成长放大器”,它能够使得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正面的放大和提升。是否能直接用y值的大小去评价f呢?肯定不是。因为各个学校输入的x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评价不同学校(成长放大器),是需要在相同x输入的条件下,来比较输出的y结果如何。但不同学校录取分数不一样,这就带来很多复杂的问题:一是难以进行实际的同等条件比较,二是一些学校如果锁定了输入x值较大的生源,即使其f更差,同样会获得更好的y输出。

我们还可以更精细地来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一个人很难仅仅用一个分值来进行评价,因此如果要更精细地评价的话,需要分解成很多成长的维度。所以函数(1)应该写成这样:

Y=F*X                               (2)

Y是一个包含n个变量的一维列向量(y1,y2,y3,........yn),X是一个包含同样数量自变量的一维列向量(x1,x2,x3,......xn),F如果用最简单的表达,可以简化成是各个变量的提升系数的对角线向量,我们只把不为零的值用最简单的方式写出来(a1,a2,a3,......an)。两个学校应当如何评价,当然不能直接拿Y来作证据,而是要拿F的向量值来作证据 —— 你对人的各个被评价指标的成长提供了多少放大和提升,而不是最终的人是什么样的。

假设一个学校A只能获得分值0.1的生源,输出的结果,也就是校友的成才结果是0.9,他们的放大系数就是9。另一个学校B输入的生源分值是8,输出的结果是5,他们的放大系数是0.625。输出结果B远远好于A,但很显然,A对人的成长起到的作用却远大于B。

这样说可能太抽象,我们后面会逐步细化和具体化。

三、一些评价的误区

我们前面之所以小心翼翼地只说“人”,而不说“人才”,因为用词不同都可能引起前提性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人可能较真地说:“凭什么要把人培养成人才就一定是对的?”“教育的理念是公平”“教育只是要教会如何做人”......你说某个人成就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另一个人会争辩说:当企业家就是成功吗?这种争论在一般的群体可能没有,但在清北可能会普遍存在,如果大家前提就不一样的话,那就没完没了。所以,我们这里只谈中性的、认知框架性的东西。在这个真正科学的基础上,才能来进一步讨论。

误区一:是否出国率高就是负面的东西?在这个争论中所提到最多一个指标就是出国人数。人们对清北最多的一个指责就是出国率太高,回国率太低。但是,本文并不强调这一个标准,不能把出国率多少、回国率多少作为评价的依据。虽然今天中美之间处于冲突的状态,是否就不建议出国了?的确有人在反对出国留学。但我们永远需要与世界保持最有效的联系,永远需要学习。因此,出国学习是永远需要的。以出国率和回国率指标来评价,本身很多清北的人可能就不接受这个标准,那就没法谈下去了。那我们不强调这个指标是不是说它就一点意义没有呢?当然也不是,只是说:既然有争议,那我们就先把这个放下,留待后面去谈。问题只在于:出国与上学一样只是一个途径,只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被当成最终目的。我们的确存在一种更广泛的误区:家长和中学把孩子上大学当成最终目的,认为只要上了某个大学就光宗耀祖,万事大吉了。出国留学与上大学一样只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一个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我们的确存在一种认知的偏差,把出国留学本身也当成最终目的:只要出国了,就很牛,很有面子,而不知道如何利用它来更好地达成自己真正的目的。我们对真正的,最终目的考虑太少了,

误区二:以最终杰出校友来作为评价依据。这个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要讨论的是“放大与提升能力”,你对人家学生在学校这几年的成长提供的帮助有多大,而不是人家最终结果是什么样。别人可以批评清北,清北当然也有权力为自己辩护。但至少,水木TsinghuaCent的文章“网络暴力下的真实清华”所作的辩护达不到清北应当有的水准。你得提供证明清北对人的提升能力是多大,而不是校友的结果状况。或者说,这也可以看作一个真正有效的挑战:如果清北认为别人提的评价依据不够科学,不够有说服力,清北自己也可以提出一个可以让大家公认的科学评价依据出来。即便这种评价标准有争议,或有缺陷,那也至少有一个讨论的基础。获得这个评价标准后,再来说根据这个评价依据和实际的测量数据计算,你经得起别人的批评。所以,对清北的批评肯定不能是简单地否定所有清北的工作,更不能是否定所有清北的校友,而是要讨论这样的可能:那些清北杰出的校友,到底是说明清北的教育提升能力很强导致的杰出,还是说清北毁人的能力不足、还有待加强,所以终究是清北生源的天赋太过于强大,没有能够被毁干净而导致的杰出?

举个我个人成长的例子吧。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个邻居已经上5年级姓徐的小哥哥在我们家玩。因为我母亲是小学1到3年级的数学老师,有很多相关的课本。虽然她就是教数学的,还真的从来没有给我在家里讲过数学课。这位小徐哥哥拿着数学课本一个晚上给我讲了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程内容,我全学会了。可是到最后我却发现这位小徐哥哥居然课本上的大部分作业题都不会做。事实上,他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数学从来就没考及格过,高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但那一晚给我印象特别深,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数学天赋怎么会这么强。所以,我小学3年级就跳过去不上,后来中考我以全襄阳市数学成绩第一名考入长年为中国百强中学的襄阳四中。我必须承认,小徐哥哥是我数学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并且是相当正面的启蒙,但能说他是名师吗?肯定谁都不会这么认为。

对于在中学时期最大的烦恼是一不小心就考第一名,再不小心就会考满分的孩子来说,他们内心的痛苦我是能够充分理解的。这样的一群孩子进入清北以后,其实也是一个对学校巨大的挑战:清北作为学校,能为这样一群天赋异禀、有很强无师自通能力的孩子们做什么才有实际意义,而不是净干毁别人前途的事情?即便他们后来做出了某些成就,和清北到底有多少正面的关系?还是说,只要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争抢这些高考状元,就足以维持自己很可能是无能的,甚至是净干毁人前途、只要毁不干净,就可以永远混饭吃的状态?

另外在公式(2)中,我们并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如果再加上时间因素,F向量里所有系数都应当是有时间性的。因为一个学校是年年都在培养学生,如果50年前培养的学生都很好,但最近50年都很差,依然是有问题的。例如,我们就拿作者:“北京校园”微信,为清北辩护的文章:“关于清华的这十个谣言,不要信!, 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2023-06-25 13:18 发表于北京”中自己提供的证据:

请仔细看看上面表格中杰出清华校友毕业的时间,全是1970年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1990年以后,2000年以后,2010年以后毕业的清华校友情况怎么样?在这个表格中是空白。人们对清北的批评不是40年前就开始,而是最近才开始。提供这些证据不仅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明,反而不是正好支持了人们对“最近的清北”表现不好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了吗?所以,清华北大当然有权力为自己辩护,但在进行辩护之前得首先自己理清楚基本的逻辑。否则,如果辩护的水准达不到清华北大应有的高度,不仅不能进行有效辩护,反而会在逻辑上坐实人们的批评。必须牢记一点:一切辩护必须得能够代表清华北大应有的学术尤其是智力水准,否则肯定会起反作用的。

误区三:以校友中大国重器负责人数量作为评判依据。客观地说,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我们肯定不能要求师范类高校中出大国重器的负责人对不对?大国重器大多为国防类的专业范畴。人家清华北大并不是国防类高校,虽然他们确实有相关性的专业,但他们本身并不一定是主力。所以,这个评判依据对清北可能真的不一定公平。清北也不一定需要用这个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误区四:以是否进行爱国教育为评判依据。有些清北的学者就公开反对这一点:爱国是能教育出来的吗?况且,光嘴上爱国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一来,讨论的共同基础就没有了。

误区五:不能以是否受美国制裁作为判断标准。中国很多杰出的高校受到美国制裁,而清北没有受美国制裁,很多网友以这个为理由指责清北是因为给美国人作贡献多,所以没受制裁。这个不能说一点影子都没有,但又有些盲目和情绪化。我们已经有很多高校受美国制裁,不能说美国没制裁的高校就一定得受我们自己的舆论制裁,那可能就有些亲者痛、仇者快了。无论如何,我们要全力支持那些受美国制裁的高校,但没被美国制裁的,客观上终归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和压力少一些。不管清北做得工作如何,现在他们毕竟还是咱们自己人,至少还是人民内部矛盾,至少还是很可能有救的对不对?不能在面对美国制裁战的时候不去一致对外,反过来却自己给自己人加压成不成?那是美国式民主的恶习,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习惯是不是?

所以,清北要为自己进行辩护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必须能够代表清北应有的学术尤其是智力水准。而对清北的批评和指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必须达到清北的学术和智力水准,才有可能真正有所触动。

四、从“望子成龙”到“目的与目标”

1.目标与成就的基本关系

要寻求一个大家都能共同认可的讨论基准是很困难的,但也是必须的。本文当然不能去讨论到所有的方面,所以,本文中我们主要只选择几个最关键的基准问题来讨论。第一个是目的与目标建设问题。

无论如何,一个高等学校必须是能够使进来学习的学生获得助力和提升,才能证明这个高校的价值。问题在于这个提升的方向是什么,学校用什么能力来提供这种提升和助力。对于专业课的授课,如高等数学、电子电路、机械原理、流体力学......不同学校间有什么差异其实是很次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个人成长最重要的人生发展的目的、目标与路径的思考、探寻与设定。在这方面要寻求一个公认的词汇是很困难的,因为很多好的词汇后来都被玩坏、玩烂了。或者因分散在不同理论、不同学科体系里,用词不同,从而使得对其认识变得很困难,也很容易产生误解。

理想。这是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常用的词汇,但被用烂了,也被一些人攻击,谈理想甚至都可能被认为是虚幻甚至骗人的。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学中提到的“梦想”。但成功学也被人玩坏了,某些人借着成功学骗钱,把这个概念也搞成了负面的东西。

自我实现。这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但自我实现也被有些人批评是自私。

使命、愿景。这个是企业文化管理中常使用的概念,相对来说还比较中性。

个性发展。这是北大校长讲话中使用的。问题是个性发展的确切内涵和方向是什么?

望子成龙、成为人上人。如果学术化的概念不好谈,那不如我们先来点平民大众都可认知的概念。作为中国家长,望子成龙。作为个人,希望成为人上人。不管你怎么看,这是一个所有学生家长都共有的期待;希望成为人上人,也是所有学子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尽管这么表达俗点,但可以理解。真会反对这一点的人也不多。因此,这个是本文讨论的立足点之一。

......

其实还可以有很多不同概念。但如果觉得前面“望子成龙、成为人上人”的概念比较俗,我们同时也采用另一个更为中性的、学术化的词汇:目的与目标体系建设问题。

无论采用的词汇是什么,我们想表达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一个人的发展,不仅仅与其能力和天赋相关,更重要的是与其目的与目标设定的高低有重大关系。成功学认为,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有90%以上因素是取决于其梦想的高低。有远大的梦想未必能实现,但如果根本连想都不会想,那基本是不可能天上掉馅饼获得成功的。中国大学中的国防七子为什么成就特别突出?原因当然可以总结出很多,但可能没有人会认为是他们机械原理、计算机原理、流体力学等课程讲得比其他高校更好。这一方面是他们有这个机遇,也有这个能力。但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他们长期做的科研项目无形之中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就是必须得赶上和超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武器装备。有这样的目标未必能做成,但如果从来就不去设立这样的目标,你怎么可能做得成呢?

很多人常常在谈中国现在科技或工业处于世界上什么位置的问题。有人经常引用中央部委权威领导曾讲过的话,中国工业现在是处于世界第三梯队,要成为世界强国尚需时日。还有如“中国的产业大而不强”等。有人就疑惑了,世界上“强而不大”,或“又强又大”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关键问题其实不在这里。体制内的人都不愿意把自己说的太好,喜欢把中国的科技水平、工业水平说成是第三梯队,甚至恨不能说成是第四梯队。为什么呢?因为说成第三梯队,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甚至两个五年计划内,做出二流水平的东西,那也是很大的成就,算是在他这个任上做了很大的成绩。但如果说成是第二梯队、尤其说成是第一梯队,那就麻烦大了。下一步你必须得变成第一梯队,如果本身就已经是第一梯队,下一步你得吊打美日欧才行,那就难度太大了,他不愿承担这个责任。对学校的教授来说,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说我们自己是第三梯队,那项目经费就比较好弄。随便从国外已经搞成的东西中找个参照编个项目指南,申请项目经费,随便做点什么,项目验收也很容易啊,糊弄糊弄就过去了。达到与美国一样的指标,那就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果一不小心某个指标超过一点(其实可能同时另外的指标又下去了,根本不实用),那就可以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如果说自己是第二梯队甚至是第一梯队,问题就麻烦了,所有指标都得超过甚至远超过美国、日本、欧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你必须得能真做事情啊!你得做到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可以制裁封锁美国才行啊。这怎么搞?水平稍差一些的教授可能就申请不到项目。就算拿到项目了,那也不好结题呀。

但国防七子们是真的没办法,受制裁了最多就是少赚点钱嘛,但武器不行那可是要死人的。所以,现在我们是第几梯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我们现在是第几梯队,他们都不得不去研发远超美国的武器装备。真以这个目标去做了,最后就突然发现:好象美国也不咋的嘛。

你以为那些说中国还有多少差距,说我们是第几梯队是真的谦虚啊?那是为了好糊弄中国纳税人的钱。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说“谦虚是最大的缺德”原因所在。我们现在差距是多少一点都不重要,我们现在是第几梯队也根本就无所谓,说成第六梯队也可以,关键是我们的所有科技投入,所有高校研究的课题,花的所有的钱,目标都必须是第一和超第一的。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可能会有实际意义,才可能是真的在做研究工作,纳税人的钱才不会白花。



2. 个人的案例



此处也可谈下我自己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学术成就。40年前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发现自己学的测量专业居然就是解决西方近代科学文明一直存在的一切最深刻争议的关键钥匙。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了,相应的成就会达到什么程度呢?这么来说吧!如果评选人类有史来最伟大科学思想家前100位,做出这个成就的人肯定在里面;前50位,肯定在里面;前10位,肯定在里面;前5位,也很可能在里面。为什么?因为这是建立人类整个科学大厦最基本结构的工作,会影响一切科学文明活动。历史上做这个工作的人本身就极少,做这个工作的机会本身也极少。

如此之重大的工作,看起来难到几乎不可能。但正因为它难到这种程度,就没人有胆量敢去做,所以,就没有任何竞争,问题反而简单了。行千里而不畏者,行无人之地也。当然,也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就去做事情,必须得符合科学的基本逻辑。但这个逻辑上的正确是清晰明了,并且一切科学家都会同意的:科学始于测量。

这个说起来逻辑上很简单,但真做起来却面临一个近乎于天大的难题:必须得考察完当前人类所有科学领域,才能获得证明。这个工作曾经就是钱学森晚年想干的事情,他发现了科学在逻辑上是完全可以内在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但他起步太晚了,退休以后才开始。他想联合国内学者们一起来做这个工作,但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理解钱老到底想做什么,也没人能从科学整体的角度去把握这个课题。可以说,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钱老想做而没做成的事情做成功了。我就是花了40年时间通晓了人类全部的科学知识,照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国家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以及图书馆分类目录把全部人类的知识全都学了一遍。

现在,别说是来争论,整个西方学术界还没有任何人有资格与我平等对话。因为你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必须去图书馆把所有学科的书全学一遍。未来肯定会有很多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创立了可以通晓整个人类科技文明的全套方法,只要应用这套方法,理论上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我也可以肯定的说,对于今天的整个西方学术界,我可以完全用俯视的态度去看他们。

做这样的工作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当然绝无可能。我就是在40年前树立必须去引领整个西方文明,全面超越和绝对压倒整个西方文明的目标而开始做事情的。现在我所做的工作当然可能会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但至少方向已经很清晰明了。



3. 天才成长的环境问题



即使是清北的教授中,也经常会听他们看似“客观低调”的言论。例如:造芯片不如买?清大教授“泼冷水”:国产还不够格(蔡发涛,百度百家号,2023-06-22 15:11 山东)。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中国芯难以威胁他国,只会自我威胁(黑科技小课堂,百度百家号,2023-06-24 19:43 浙江)。这两个文章皆以魏少军6月17日演讲“半导体产业的再全球化”为依据撰写。

我们并不试图去讨论这些观点本身是否成立,而是要问一个问题:现状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计划要做的工作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本身就是在世界上做个二流的就可以了,那些天赋异禀、资质超群的天才们内心深处会怎么想?—— 我在这里无论怎么干都只是二流水平,那我在这里干嘛?所以,不要简单地去指责很多清北的天才为什么跑到美国,在美国干出可以制裁中国的技术来。他们走的时候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要去美国,他们能说是因为在清华北大只能做二流的项目、无法做世界超一流的项目吗?对于一流的天才来说,生活保障,收入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去做与他们的智商相匹配的项目。如果能够做成一流的项目课题,收入自然就不是问题。

只要是美国可以做成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是在中国做不成的,问题仅仅取决于你想不想做。做不成的唯一理由就是不想做,不让做。不让做的唯一借口就是我们做不了,这就自我锁死在了“自降不息”的状态。如果想做的目标本身就是二流的,一流甚至超一流的天才们就不会留在这里做事情。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能不能评上院士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定下这样的目标:要做就是要做压倒美国人的,在全世界超一流的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得成?实在是太简单了,让那些可以做成的天才来做就是了,清北缺天才吗?对于清华北大的天才们来说,就算不能讲非常简单,那至少也应该是简单至极吧。你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是简单至极。

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一切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了。如何留住那些超一流的天才?那就是制定的一切目标都必须是超一流的天才来做才能做成的事情。如果你说做不成,很简单,你走开,让能做成的人来做就是了。你说做不成,不是客观上真的做不成,只是你要为那些做不成这种事情的人找碗饭吃,并且不能让那些超级天才来抢饭碗而已。饭碗多的是,你没必要非得抢天才的饭碗这种影响整个民族前途命运的事情是不是?你说做不成,除了证明你智商不够以外,还能证明其他任何东西吗?你智商都不够,怎么能够长期教得了清华北大那些智商超一流的孩子们?



4. 今天清北开始受指责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今天的清北开始受越来越多的指责?不是他们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没做该做的事情。只是因为多个原因让这些没做的事情开始显露出来,瞒不住了。

原来认为美国是不可超越的,至少几代人之内是不可超越的。那到底是几代人?至少这批人在位置上的时候是不可超越的,从而他们的饭碗可以保住就行了。但是,国防七子等院校做出的超越美国的东西越来越多,那就成问题了。清北可是争夺了中国最多的高考状元,有最好的人才资源,人家国防七子们都可以做出超越美国的东西,你怎么就不行呢?你可以不进行爱国教育,可以不管出国率,可以不管大国重器的负责人数量......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用管,但你说说你自己在什么地方可以超过美国、可以领导美国、可以引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你可以说最重要的是“个性发展”,那最关键的问题是个性发展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总不能说什么程度都可以接受吧?

所以,对清北来说最关键的不是什么方向,方向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关键的在你自己设定的方向上发展的程度高低。你拥有那么多最好的资源,总不能与蓝翔比吧?人家蓝翔也是让学生获得了个性发展啊!不是设定的目标,或者说价值观是什么。而是你设定的目标高度绝对必须是超一流的、至少得是可以压倒美国的。

出国率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仅仅以出国作为最终目标。原来总谈我们落后,所以被美国白人领导大家心里没什么想法,觉得理所当然。可是现在人家印度居然去领导美国大量高科技企业。英国总统已经是印度人,拜登如果一不小心再摔一跤爬不起来、那美国的总统也成印度人,并且是印度妇女了。英美都被印度人统治就只差拜登再摔这一跤了。不是所有华人去美国都要强调去和印度人竞争,蓝翔的人如果去了美国肯定没这个心里负担,但能代表中国出场的无论有谁,清华北大肯定逃不掉吧?你不要以为抢高考状元的时候很爽。爽完了,有结果了,那是肯定要负责任的。这个责任你清华北大不来负,你让其他哪个院校来负?所以,不是说清华北大的人不能去美国,我反而是特别鼓励清华北大的人去美国的。但关键是你去美国干什么?不是仅仅去给印度CEO打工,必须是要去领导美国人,领导印度工程师的。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很令人诧异?不要去找其他任何借口,去找其他任何原因。你人已经去美国了,还怨得着中国的任何东西吗?至少,清华北大在教育过程中有没有把如何领导美国,如何领导世界,如何领导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当作最核心的教育目标,这肯定是一个问题和原因吧?

歼20为什么做得那么出色?总设计师杨伟初中毕业时中考6门课满分是600分,他的成绩是599。当即直接参加高考,仅上一个月高中就进入西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歼10核心课题组。为什么能做到?项目真的需要天才啊。歼10研发成功是自然的,但歼20本来中国是不可能做成功的,最后为什么能做成?道理很简单,有了天才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了。对于天才来说,如果不去制定一般人不可能实现甚至不可能想象的目标,那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做了有什么意思?

图片


清华北大与其他学校的最重要区别是什么?是拥有社会上最高智商的天才。你不去把做最高智商的天才该做的事情当成目标,那结果不是毁人前途还能是什么?

最高智商

最高智商

最高智商

一切必须、并且只能围绕最高智商来做工作。除了这个以外的其他一切,都是毁人前途。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能力和天赋的人来做。要讲相声,就得有幽默天赋;要想得奥运冠军,就得要有运动天赋。如果只是做一般的研发工作,普通研发人员就足够了。但如果要想做可以引领全世界的研发工作,当然就需要智商天赋最高的一批人。对清华北大来说,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是否去设定超越美国、领导美国、引领整个人类科学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等最高的工作目标,就是判断其校长、党委书记、教授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清华北大当然可以为自己辩护,但请特别注意一下,辩护的唯一理由是你们为超越美国、领导美国、引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都做了什么——已经做了哪些,还准备做哪些,用什么方法和路径去做。其他的一切都不用说了,因为那都是借口。清华北大有哪个领导、教授可以讲“如何超越美国?”“如何领导美国?”“如何引领世界?”这些课程的?你都讲不了这些最基本的课程,你怎么能在清华北大做领导、做教授?

如何做世界最领先的工作,这就是你清华北大要考虑的唯一事情,不是要你来说中国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建议清华北大把所有那些说中国不能做什么的专家教授全都请走吧,然后清华北大就什么世界最领先的东西就都能做成功了。

此处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说一下爱国的问题。虽然天才们拥有很高的无师自通的能力,但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任何的引导和培养。我们就以最俗的语言,如何使他们成为人上人来说吧。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人上人,不仅仅是只要考高分就能实现的,而是在进入社会以后被人抬才能实现的。为什么要爱国?因为你只有去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才会全心全意地寻找这个国家和人民缺少什么,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能够为14亿自己的同胞创造最大的福利,当然就会被14亿人和更多的人抬成人上人。钱学森的一生在国内做的工作是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导弹等技术水平,客观地说在学术上这些工作并不具有很大创造性。因此他在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说,其实这些工作都不算什么,都是国外早就已经有的,我们不过是在国内重复实现了而已。话虽如此,他们那一代人是在中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重复实现了这些,是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福利,当然会被亿万中国人抬成人上人。

你不想在国内成为人上人也可以。即使赞同清北的学生去国外,并不是说只要把他们送到国外就万事大吉了。如何在国外获得更大的成就?如何在国外获得人上人的发展?这些问题清北的教育体系里有吗?

坦率地说,我很赞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新文化。这个学校之所以成为硅谷创新的摇篮,在其学校文化和教育体系中,是存在大量创新培训和实践的。他们设置有大量课程,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进行各种创业的设计和训练,经常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去演讲和交流。如果你从来就没有任何如何去领导美国的课程和培训,怎么可能只要把清北的人送到美国,他们就能自己莫明其妙地在美国成为领导者了。印度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全都会有MBA的管理课程学习,这是他们在管理上有大量成就的最重要原因所在。不要简单地用“印吹”这种脸谱化的最低级认知框架去考虑问题。一切都必须以实际的科学测量数据来认知这个世界。



五、自我防范意识与清除“首陀罗思维”




清华北大有很高的名声。名声是什么?对商人来说是巨大的商誉,对个人来说是抬升自己地位的标签。所以,树大一定会招风的。对于清华北大来说,各种各样的强烈侵害、战略忽悠等行为是不可能避免的,问题只在于其本身需要足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例如,搞假学历的陈春花,居然能混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再去把所有清华北大的什么国家级的研究院都查一遍看看,类似陈春花这样的是唯一的吗?

各个地方只要是看到清华北大名号的项目,就很容易从政府拿到各种资助。一些商人就花钱合作打着清北的名义去搞各种名目的开发区,最后实际上就是纯属地产项目,与科技毫无关系。当然,很多年前两个学校就已经收紧了这类合作的审核。此处提一下只是说明这类想纯粹把清北当成名号的商业动力肯定是会永远存在的,问题只是自我的防范。这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名声本来也就是要拿来使用的,问题只是用来做什么。

当然,以上这些最多还只是让社会损失一些钱财,最大的损害还是对清北自信心的战略忽悠和打击。对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来说,把清华北大的自信心锁死在什么水平,也就等于把整个中国的自信心锁死在什么水平 —— 清华北大都做不成的事情,你凭什么能做成?

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的清华美院“眯眯眼”设计,根本无关乎审美风格和艺术品味,那就纯属一个中性点说是“首陀罗思维”,粗俗一点说就是“下等人思维”。当人们看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自降不息”的理论和说法是怎么来的了。

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当年初中毕业就参加高考时,填报的最优先志愿也是清华北大,但离他们的分数线只差了一两分。本文写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忧思并且心情极为沉重:如果杨伟当年多考了几分,真被清北录取了,他还会成为歼10和歼20的总设计师吗?很可能不会。如果那样,歼20还有可能做得成吗?真有可能是做不成的,或者就算做出来一个类似的东西,也远远不会那么出色。中华民族的命运,居然就可能是被这偶然的几分给改变了。虽然中国是一个从几十年前10亿人发展成14亿人口的国家,真正的天才也是极度稀缺的资源。如果每年能出的那么极少几个天才都被毁了,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科技会失去多少创造惊世奇迹的机会?如果清北的存在唯一的结果就是要让中华民族永无出头之日,他们还继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7-24 14:01
西安真正反对的是回流生?而是中高考移民!


尚本谷主 尚本谷 2023-07-23 16:46 发表于上海

日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回流生问题,西安家长掀了桌子,西安政府也动真格的了。

但是,河南家长的委屈和西安家长的愤怒,依然未能平息。
河南家长说西安家长矫情,如果河南的高校资源,也像周边的湖北、陕西那样群星璀璨,自己又何苦背井离乡去做“高考移民”?如果你的孩子考同样的分数,走这条路也就上个大专,走另一条路能上一本,你走不走?
西安家长说河南孩子教育资源少,凭啥来挤压西安孩子的资源空间?如果你的孩子明明可以上普高,却被分流上职专和技校,你干不干?违规落户的肯定不止13个,不严查到底不足以平民愤。
7月21日晚,西安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发现该市某培训机构以造假方式为“回流生”提供服务,涉嫌违法。目前,已控制涉案人员13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今天再通报,西安市某补习学校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为外省“回流生”在西安参加中考提供虚假资格审查材料,涉嫌犯罪。现已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刑事拘留5人。

一份份的通报不断献祭刀,多少咨询机构瑟瑟发抖,多少回流生家长夙夜难寐?

说实话,争论“公平”和“侵占”的是非对错,就像争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最后鸡和蛋都烦了,也难出结果。

关于“回流生”的设置,政策初衷是好的,为了满足人口大范围流动需要,照顾那些家长在外打工、户籍在陕的孩子,让他们随父母在外地读书学习同时不耽误回原籍参加中考。

但无论多么好的政策,总有人能从中打开缺口,找到漏洞,为移民考生提供便利。

移民考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就有,提前把户口和学籍迁出去,高中三年在内地大省学习,最后参加新疆、西藏、海南等省份高考和录取,以期实现不对称竞争优势。

这些年,随着天津落户政策放开,往天津移民的热度也一度高涨,山东、河北等地不少家长早早把自己孩子变成了“天津人”。

与高考移民不同的是,西安“回流生”问题发生在中考阶段,之所以会内卷前置,政策根源在于“普职分流”。

高考固然重要,然而更惨烈的竞争发生在中考,因为初中毕业后有强制分流计划,大多数地方普职分流比例为5:5,无论学生怎么努力、考出什么样的成绩,注定只能有一半人进入高中,一半人参加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大方向是对的,问题在于现在的职业中学教学管理水平到底有多高,有没有必要所有地区都一刀切实行普职分流?

对于既定政策,家长们没有讨价还价能力,只能在划定的框框圈圈里进行更加疯狂的内卷,防止自己孩子输在中考线上。

对于西安的家长们来说,他们发现连划定的框框圈圈都快保不住了,潼关外涌来的成批量“回流生”,比1942年的灾民更可怕。

灾民来了大家乐于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做个大善人,但现在高中学位却可丁可卯极其有限,直接影响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学上,有没有机会考大学,这种事寸土必争,没法发扬风格,不可能大公无私做好人好事。

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教育上的主要矛盾是人民迫切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地区发展差距大、政策主导下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

对教育系统进行挤压的不仅中高考本身,还有与之挂钩的户籍、房地产等相关政策。

这些年,西安教育上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宽松的购房落户政策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可是学校配套建设却没有跟上,上学难、上好学校难上加难,比登天还难。

由此不难理解西安家长的愤怒,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关一隘无不艰难辛酸,自然无法容忍半路杀出来截胡的“回流生”。

但是河南的家长呢,他们又何尝不是万分辛酸无奈,如果能够无忧无虑在家门口上学,谁愿意花费财力精力让自己的孩子跨省移民。

想要理解西安人和河南人的诉求,我们要纠正一个概念,西安人真正反对的不是“回流生”,是“中高考”移民。

“回流生”和“中高考移民”的概念,确实容易混淆。


“回流生”指户口在本地,因父母在外务工或做生意等种种原因,学生在外地就读,不能直接在就读地参加中考或者高考,需返回原籍参加考试,也就是说,回流生是有西安本地户籍的在外就读学生。


“中高考移民”指的是通过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学生“在册不在校”“在校不在籍”等非法操作,抢占优质教育资源的行为人群。


回流生不是反对的重点,重点是“中高考移民”,是投机钻营、弄虚作假者!


如果我们把城市看成一个系统,是系统就有漏洞,自从“抢人大战”开始,很多城市都开启了较为宽松的落户政策。


宽松的政策,给了“中高考移民”变更户籍和学籍的可乘之机,进而使“中高考移民”的规模加大。


有人尝到了甜头,便一传十,十传百,教育竞争大的省份,很多人就利用政策漏洞,做“中高考移民”,甚至催生了完整的产业链。


代办人才认定、代办落户、代办学籍……可能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出现过。


造成的结果是,外来户直接挤占了本地学生的生存空间。


西安”回流生”事件,本质上,相当于把河南的高考压力,转移了一部分到西安,西安家长当然不干。


毕竟,粥就那么多,僧本来就够多了,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抢不上粥,吃不上饭。河南人的教育资源少,考分高,升学压力大,同胞们表示理解。


理解归理解,要让西安人民牺牲自己的孩子帮邻居一把,这要没有点佛祖“割肉喂鹰”的修为,的确很难做到。


图片​

再说说西安令河南人羡慕到流口水的、充沛的教育资源。


西安985,211等名校的数量太多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这个数量和质量,可以和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几大城市看齐,这对本省来说的确是一种巨大优势。


众所周知,各个省的高校都是地方财政供养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被本省养的高校,在录取的时候,倾向本省学生那是理所当然。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无可厚非。


当这个差异摆在面前的时候,河南人对在西安高考的向往非常可以理解;而西安本地人对此的排斥,那也是必然。


再说,河南孩子侵占西安孩子的教育资源,西安的领导们又不傻,为什么让他们侵占?


这就牵涉到一个词“代价”。


这么说吧,如果一个河南人,来西安投资做生意,不仅解决了数十个西安人的就业问题,还贡献了大笔税收,他的孩子来西安参加个高考,是不是一下子就理所当然?


如果一个河南人,他来西安买了几套高档住宅,价值过千万,那么,他的孩子来西安参加高考,又有何不可?


他们给当地提供就业,他们在当地大量消费,他们分蛋糕给当地人,当地人还会反感吗?


想通这一点,你就该知道那些来西安做生意,或者在西安买房的河南人,不是来抢机会的,是来提供机会的。


西安的GDP和就业环境增加了,这座城市的能量等级才会越高,才不会从二线城市里跌落。


真正应该排斥的只有一种人,是只抢了名额,却没有付出相应筹码的。也就是钻了户籍的空子,利用人才落户的低门槛,他既没有投资,也没有买房,甚至都没有在当地就业。


用虚假资料,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得了西安户口,他的孩子跟进来参加中考了。


这部分人只来蹭西安的福利,却不想做贡献,鱼和熊掌想兼得,怎么能怪人家西安人排斥你?


所以说,河南、西安之争,争的不是非对错,而是你的孩子配不配拿到在西安考试的名额。


图片​

而今年高考后,网上平地而起的“山河大学”,不正是数亿山河黎民子弟,堆积而起的期待和盼望么。


很多山河四省的人,都在悲愤的振臂高呼:全国一套卷,一个录取线,这个可行不可行?


亲爱的山河四省朋友们,这个,还真不行?因为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公平不绝对,绝对不公平。


科举考试,历朝历代也摆不平南北方的地域矛盾。


解决教育上的矛盾,没有一招鲜的办法,也没有治百病的万能良药。解铃还须系铃人,政策上的堵点还需要从政策上入手。


在开放文明的今天,国家考虑的当然不是朝堂官员队伍问题,而是如果像山和四省人民呼吁的,全国一套卷,一个录取线,那么教育资源落后地区、边远山区的孩子,将再也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将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如果录取政策向边远地区倾斜,问题又回到了起点…… 所以,解决河南孩子教育资源的根本不是什么全国一套卷,一个录取线。


而是提高全国经济和教育水平,平衡教育资源这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些改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尤其艰难,因为触碰的都是利益。西安“回流生”事件并非孤例,而是教育疽痈的集中爆发。


谷主以为,多人强烈期望接受更好更充分的教育,终归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人民发出强烈愿望,政策作出温暖回响,双向奔赴方能相得益彰。


教育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9-19 19:20
想问《经济日报》一个问题,就一个问题


原创 牧之野 牧之野 2023-09-19 18:28 发表于北京

看到近日海南、四川、青岛等地陆续有相关部门表态禁止预制菜进校园,甚是欣慰,但革命尚未成功,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仍需大家继续努力推动。
关于阻止预制菜进校园的连载文章:
001 《预制菜进校园的逻辑和排核污染水没什么区别》
002 《都这样搞,以后还哪有人生孩子?》
003 《你们是不是搞错了,还是有人故意钻空子》


说过要写给《经济日报》的文章,理性探讨,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祖国的花朵。
我其实想问很多问题,但是最后我只会问一个,也不指望得到回答。
之所以要针对这篇文章有些探讨,是因为《经济日报》的出发点主要是产业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块,如果论据立不立得住,事关社会舆情引导方向,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
原文摘录,我们逐字逐句看。
题目:《确保预制菜进校园安全放心》

文章的标题直接表明了态度,虽然文章做了很多很多铺垫,但最终目的,却是落在了“确保预制菜进校园”中的“确保”二字。
提安全放心,也是为了“进”。
确保预制菜进校园,有没有法律依据?这个我前文做了政策分析,1号文件指出了重点是农业农村产业这块,鼓励这块产业给农民增收,重心并非在预制菜进校园。简单套用不合适。
开学第一周,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空降”热搜。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叠加预制菜这个尚待普及的新兴事物,自然引起热议。

这两年预制菜很火,很多家庭平日也买过。猪肚鸡、酸菜鱼、回锅肉……轻轻松松简单加热,就能让家庭餐桌滋味十足。从食品工业的角度来说,严格落实生产管理流程、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预制菜,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然而,消费者偶尔吃,不代表愿意天天吃;自己吃,不代表放心孩子吃;有选择地买来吃,和“在学校只能吃这个”是两码事。受限于现有技术瓶颈,预制菜容易产生营养流失、口味不佳以及添加剂使用较多等问题。在社会对其安全、营养存在担忧的情况下,将预制菜引入学校需慎之又慎。

这名记者,自己都知道预制菜有这么多问题,也都点出了预制菜进学校需“慎之又慎”,但从头到尾,她都没有考虑过两个问题:
第一、预制菜到底是什么有哪几类
第二、预制菜是不是必须进校园?
前天白岩松采访的一个专家,把馒头豆腐定义成“广义的预制菜”,意思是,你们看,你们早就在吃预制菜,怕什么,这纯粹是偷换概念。
预制菜有很多种,我们根本也没说馒头水饺这些,混在一起本身就是鱼目混珠。
我们主要说的进校园担心的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中央厨房当日加工中的“净菜”菜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菜的挑拣是否符合安全,食物加热的方式是否符合安全。
另一种,则是中式餐饮即热即烹料理包。就是料理包塑料袋开水一泡或者餐盒一热给孩子们送的那种菜。
如下:
图片图片

作者“提了很多应该”很多要求,但恐怕她也只能提提,她能确保吗?
谁说自己敢确保?如果不能确保,为什么要进?
严格落实生产管理流程、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预制菜,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这样的话,说的是应然,如果非要说应然,那么这个世界应该就是和平的,没有战争的,没有痛苦的。
但是,可能吗?
之所以家长不愿意,就是因为即便不是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都很严重,更何况是预制菜,还是拿孩子做实验?
但是作者的落脚点,依然是“慎之又慎”,而根本没有提出“预制菜不能进校园”。
虽然隐晦,但预设的观点也很清晰。言外之意,预制菜还是能进的,把好关就行了嘛,何必上纲上线。
而且,预制菜不是现在的新闻,预制菜,早就进了一些校园,出过不少问题,在毒害一些孩子,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为什么学校明知道家长会质疑,还要让预制菜进校园?
答案有很多,比如食堂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其中也不乏现实压力:一些城市入学人数近几年进入高峰期,今年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首个入学峰值,上半年多地发布学位预警。在非寄宿制学校,接收学生入校是硬指标,但配建食堂是可选项,有的学校原本就没有规划食堂。学校无法满足供餐需求时,只能采取外包,甚至有学生不得不去缺少资质的“小饭桌”解决中午饭。供餐公司一般由中央厨房当日制作、当日配送,但基于成本、口味稳定、出餐速度等考虑,有的外包供餐公司也开始使用预制菜。根据出生人口推算,入学人数和在校生人数还将持续保持高位。如果没有更合适的解决方案,配送预制菜的供餐公司也许还会增加。

这几段,是想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预制菜进校园是必然”。
或者,似乎刻意在引导这个论点的必然性。
那其实这逻辑是值得推敲的。
第一,你说的这个食堂运营成本大、管理难度大,到底是多大范围的问题。
有的学校食堂管得好好的,学生老师都满意,为什么要一刀切变成中央厨房供应?
根据《观察者网》的调研,很多地方学校食堂没有了,是因为当地教育局一刀切,收回了办食堂的权限,然后认为监管几家配餐公司比监管那么多食堂要方便。但实际上效果根本不如预期。
有的地方的确食堂无法满足供餐需求,但这意味着就不要食堂吗?中央厨房完全可以作为补充而不是替代啊?
这到底是懒政还是真的出发点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因此,中国那么大,文章就泛泛一说,到底哪些地区是必须吃预制菜的,哪些地区是可吃可不吃,那些地区是完全就没必要吃的,没有数据,是不是应该分区分情况施策?
第二,现在有很多中央厨房当日配送,有的外包公司开始使用预制菜,如果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配送预制菜的供餐公司也许还会增加。这句话,有问题。
如果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那就要继续吃预制菜,我想问一下,难道不是应该朝着合适的解决方案去努力,而不是朝着预制菜努力不是吗?
况且,很多地方,现在食堂完全是可以满足需求的,为什么预制菜就一定要必须进学校呢?
如果说我们的戍边战士,过去情况非常艰难,能吃上一口热食都难,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提供一些保质期短的预制菜,能让战士们吃上热饭热菜,这叫“如果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有的地区比较困难,的确没有办法,不得不吃,那么,选一些保质期短的预制菜作为补充,也不是不行。
但是,主流地方是什么样的?不是拿个例做推广。
你这个不去监管食堂,不去寻找符合的解决办法,直接就是用预制菜做终极方案,请问是否合适。
你问问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吃预制菜?
我就是不上班,回家做饭送饭,就算老百姓推着独轮车,也要把孩子们吃饭的问题解决啊。
我们戍边的战士,如果知道孩子们跟他们吃的一样的东西,他们怎么想?
那他们保卫的是什么?
守着农贸市场,守着商业街,完了之后预制菜居然成了解决孩子们吃饭的终极方案。
说不过去也站不住脚啊。
更何况,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有对“当餐加工”的规定:
第五十七条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这里的当餐加工,本就不应该包括预制菜料理包的。
校园食品安全牵动千家万户,没有哪种方案十全十美,食堂管不好同样问题频发。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配餐,关键要经过严格评估并争取家长认可。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应当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学校在供餐单位选择等重大事项上,应听取家委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我国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每餐都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建立家长陪餐制度。这提醒学校,供餐全过程应充分尊重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对预制菜进校园,家长们意见比较大的,正是学校未经充分沟通和论证就直接改变供餐方式。这表面看是食品安全问题,实质是学校落实管理规定不到位、家校沟通没跟上造成的。信息不够公开、过程不够透明、决策不够民主,导致结果不理想。

这句话,体现出了作者可能就没有去调研。
是不是家长不认可,学校就可以不用预制菜呢?
我相信,如果一旦投票,不认可的比例是很高的,学校根本不可能采用预制菜。
所以很多地方根本没经过家长同意。
而且,一棍子打到学校真是冤枉了学校了,很多老师读者都对中央厨房供应意见很大,敢怒而不敢言,而学校作为弱势群体,它们能起什么决定?
JY局一句话,三个月成立的配餐公司就敢给全市学校送餐,关学校啥事?它两头受气。
巴掌高高扬起,却狠狠打在学校屁股上。
从我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理念看,预制菜从来不是学生吃饭的最优选择,但学生们还要继续在校吃饭。在人口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如何解决供餐问题,最终还要看资源配置能否跟上现实需求。让学生们不再“吃饭难、饭难吃”,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还应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点工程。

作者一边都心知肚明,预制菜从来不是学生吃饭的最优选择,然后一边还在给预制菜打call,真的站不住脚耶。
学生“吃饭难”怎么就变成学校的头等大事,这是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吗?学生还吃饭难?不过是资本打着幌子盯上这块肥肉罢了。
学校的头等大事是教育,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不是经济发展或者是解决吃饭难的问题,那是相关部门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写的,感觉是歪的,矛盾的,很难说服人的。我其实有很多问题,但只问一个吧:
在2021年新修订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四条明确规定: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想问《经济日报》一个问题,就一个问题:

预制菜吹得再好,它也不如新鲜饭菜好。而既然你们自己都知道预制菜从来不是学生吃饭的最优选择,为什么不鼓励全社会朝着让孩子们吃上最优饭菜坚守“最有利于成年人的原则”作为奋斗的目标,而总是去强调一个最低限的方案呢?

你只要能回答好这个问题,我愿意公开发文道歉。

我们国家的经济世界第二,完了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确保预制菜进校园”还“安全放心”。

我们的孩子,不配享受最好最优的原则吗?那我们成年人吃着预制菜,到底在奋斗些什么,为谁奋斗?

如果回答不出来,我希望我们都能反思一下,站在国家千年大计的高度,去想一想这样的文章是否合适。

非常感谢。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9-21 09:07
预制菜如何进校园?


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2023-09-20 21:55 发表于辽宁

最近对于预制菜进校园的事儿炒得很厉害,地方政府在力推,舆论在强力抵制,舆论场上刀光剑影打得不亦乐乎。

政事堂不想去参与玩情绪的口水战,作为一个俩娃的老父亲,想聊一聊解决方案。

我们街头看到的快餐店,从麦当劳肯德基,到必胜客赛百味,以及姿势水平比西方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国产华莱士,一水的都是预制菜。

甚至可以说,连锁的规模越大,菜品的预制率越高,食品安全做的越好,按照行业一哥麦当劳的标准,炸出来的东西几十分钟没卖出就要丢掉。

老百姓为什么不担心这些连锁品牌的预制菜呢?

因为这些品牌可以接受民众的监督,一旦犯错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麦当劳全国几千家门店,只要有一家店的一个员工操作违规被曝光,就会在官媒的带头下,被全国人民集体声讨和抵制,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自进入中国以来,被中国人民狠狠的教训了几次,付出了惨痛代价的资本家只能夹起尾巴,老老实实的为人民服务。

那么,我们为什么担心预制菜进校园呢?

因为搞预制菜的很多企业,不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也不必担心遭受惩罚。

从西游记里占山为王的妖怪,到几年前的核酸检测站,这些垄断经营生意的背后都站着神仙。

家长和学生,甚至校领导都没有权力选择哪个预制菜的品牌,决定中标的往往是某个神秘的力量。

这股神秘的力量不仅能够帮助其中标,一旦学校出现了“鼠头鸭脖”之类的事情,也会通过官方的背书帮其洗白,帮助企业压住舆论和势单力孤的学生。

当然,这个力也不可能白出,参考某地的食堂的30年特许经营权拍出了1.8个亿,中标的企业也必然要缴纳足够多的香油钱。

而各路临时组建的预制菜公司的妖怪们,秉承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必然会把“压缩成本”做到极致,于是受苦的自然就是读书的学生。

所以,老百姓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毕竟,之前搞核酸造假的张核子,如今也嗅觉灵敏的提前杀入了预制菜的市场,来割这波最鲜嫩的韭菜。

当然,政事堂并不是预制菜的反对者。

火枪和火炮刚发明的时候经常炸膛,汽车和飞机刚发明出来的时候经常出事故,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火枪和火炮会取代弓箭手,汽车和飞机会取代马车夫。

武器本无善恶,正邪源自使用武器的人,预制菜只是一种技术,长期来看是可以极大的提升校园的餐饮安全,但混乱的初期,不能匆忙上马,把校园里面的学生变成了实验的小白鼠。

在政事堂看来,政府要搞预制菜进校园,首先要做的就是公示,让企业接受人民的监督,接受人民的选择。

政府和学校把中标的企业清清楚楚的列在学校的公告栏之上,并允许以班级为单位更换预制菜的供应方。

市场化的竞争会将那些劣质供应商淘汰,也能从源头断绝了神仙们的“香油钱”,这样,有了选择权的学生,就能够吃到新鲜低添加的预制菜。

至于老百姓难以接受新事物,问题也不在于老百姓,而在于政府是否真心为人民服务。

可以参考当年国产高铁首发,铁道部长坐在火车头的驾驶室,国产C919大飞机首飞,第一排坐的的是工信部长、民航总局局长、商飞董事长、东航总经理。

预制菜可以进校园,但是,请先进驻各地的市政府、教育局,进当地的人大政协,让领导们先带头吃几个月,在领导和领导秘书们的辨别下,吃出哪些品牌的预制菜质量好营养高,然后再可以同样的标准进校园。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9-28 10:13
教培为什么此时必须要打击?


原创 荆棘阿甘 荆棘阿甘 2023-09-28 06:29 发表于广东

一个行业的兴衰和国家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个人要判断未来什么行业吃香,要往哪个行业发展,最好的判断方法就是判断国家的策略。

国家要发展什么行业,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发展了这个行业能提高国家的生产力。

以前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这个和当年发展赤脚医生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要首先满足最广大群众的需求,只要提高了最大数量群众的生产力,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就提高了。

因此,当年为了快速拉动教育的发展,搞出了211和985工程,搞九年义务教育。

如果没有当年教育领域的这些大动作,现在很多领域都非常缺乏人才,没有人,怎么推动国家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怎么推动产业往高端发展?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又严厉打击教培?

其实也是同样的原因,现在的过度教育已经在限制生产力的发展了。

再好的东西,过量了也会起到反效果,教培同样是如此。现在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大大超过了工作所需的能力要求,再往上堆,其实成本不划算了。

我记得20多年前我做的毕业设计,研究两个燃料转化的问题,当时结果是转化率达到了80%左右,我在毕业设计的结论写“还有一定的转化空间”,毕业论文的老师看到这个结论,说结论有问题。

80%的转化率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可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升,所投入的能量会大于转化所得的能量,那样就没有经济效益了。

其实现在的教培和我当年毕业设计的问题是一样的,高考700分和650分,对于做飞机和半导体来说,有差别吗?

华为的工程师大部分高考都是在650分以下,丝毫不影响他们把半导体造出来。国防军工领域的大量尖端人才高考成绩也只是在630左右,丝毫不影响中国这些领域的飞速发展。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让家庭花费那么大的负担去把孩子水平从650推到700呢?

我们再说一个,比亚迪大部分工程师的高考分数都是在620分以下,王传福是中南大学毕业的,中南大学今年在安徽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就是610多。

还可以再说,格力不是说他有核心竞争力吗,那格力的工程师,有多少高考分数超过560的?这影响了格力做大做强吗?

我们现在的教育强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工作所需的要求,继续往里面投入资源,只会降低社会生产力。

如果教育强度降低一些,就可以释放父母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全国在校学生数量有2.9亿,如果每个家庭为这些学生每天省下1个小时,那就相当于2.9亿小时的工时,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就相当于多出3625万劳动力。

3625万青壮年劳动力是什么概念?这可是相当于整个韩国的劳动力了。

把这些数字一看,过度的教育不就是制约了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吗?

对教培的打击,是教育改革的其中一个措施,未来很多年都不可能放松,除非有证据表明教育强度下降之后,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教培就会和粮票一样,成为历史名词。

还是要跟着国家战略走,现在大方向就是要走出去,要和整个西方国家作战,就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内耗,现在教育是这样,金融是这样,后面的直播带货,地方保护,影视娱乐,都是如此。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9-29 15:55
《未成年人渣保护法》啥时候改?


原创 龙牙 龙牙的一座山 2023-09-28 12:14 发表于陕西

这里,是龙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我就想问这个《未成年人渣保护法》啥时候改?

这种不疼不痒的处罚简直就是在鼓励犯罪,一毛钱不用掏,一分钟牢不用坐,口头批评批评完事儿,该正常上学就正常上学,连个案底都不会留下,全世界罪犯都乐开了花。这种还没满10岁就有明显反人类倾向和暴力倾向的人居然就这样混迹人群,“7天热度”过去之后没事人一样正常上学、正常工作,留在人群里潜伏着,直到某一天给你搞个大的,我都不知道这种法律制订出来是图个什么?

图社会太稳定了?图日子过得太好了?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明显有大病的人,你给贴个创口贴就放回去了?你这不扯淡么。

教育、公安、检察、司法行政多部门联合调查,也只能给出个不疼不痒的所谓“处罚”,我觉得仅仅是谴责当地调查部门已经不够了,这已经充分说明现有法律体系有漏洞,完全不符合社会发展现实,根子在立法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有责任有权力建议修改法律,就现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做出修改。
这么多部门拿两个小屁孩没办法,问题不在这些部门上,问题在你这个法律本身。

这一条的制订根本就违反了最基本的心理学原则,是根本不科学也不客观的,是先入为主的“人之初、性本善”错误认知。稍微学过一点心理学都应该非常明白所谓“性本善”就是扯淡,没有规训、没有约束的人,长大了一定是个恶魔,不会有一个例外的。人的社会性本身就是被约束、被规训的结果,而不是来自于本能,人作为一种动物本能是自私与恶性的,“善”与公心来自于后天的社会规则规训与约束。因此才会有“罪罚相当”的说法,犯了多大的错就应该承受多大的惩罚,否则只能扼杀掉“善”,这不是你假惺惺的圣母心就能扭转的客观规律。

具体到这两个小恶魔,这次所谓的“处罚”结束后只能是人性的彻底泯灭。你这个不是治病救人,你这是养痈为患。

其恶行本身就是缺乏规训和约束的结果,在长大的过程中,行为放纵随意,胡作非为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罚,因此觉得自己干什么都是可以的;而恶行大爆发之后你给的处罚根本就与恶行不相符,只能进一步鼓励、放大其人性中的恶,更为肆无忌惮。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导致整个司法体系缺乏对未成年犯罪的有效规训约束手段。

大同这个事件引起社会全面讨论争议,不知道有没有希望引起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视,如果仅仅是局限在“校园凌霸”这个层面我觉得是不够的,任何没有推动法律进步、没有白纸黑字落实下来的争议,不够都是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屁用没有。

个人认为这个破法,最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留案底。不能再假惺惺的什么“不得歧视”,他歧视伤害别人可以,别人不能歧视他,这就是鼓励犯罪,是对犯罪行为的纵容。

2、设立专门惩戒教育机构。“教育为主”你得有个最起码的机构去承办这个事情,普通的学校他有资格有能力去实施对特殊心理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吗?现在的学校里,教师都是针对普通孩子培养的,他怎么知道如何“教育”这些未成年人渣?
3、保障受害者索取附带民事赔偿的权力。未成年人民事责任应对明确由监护人承担,待其成年后由其本人承担,谁敢放纵自己孩子成为“熊孩子”就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你觉得未成年人不能坐牢,那么坐牢相对的民事赔偿你就得补上。

4、重罪重罚。严重暴力犯罪也应该处罚,不能搞一刀切。涉及杀人、强奸、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的,也一样要正常处罚,最多不适用死刑。

司法实践里面这个破法实际上给搞成了犯罪保护法,是有很大问题的,跟我们习惯思维里“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有很大关系。人之初无所谓善恶,善本身是后天培养的,培养过程出了问题就得纠正过来而不是一味地“保护”,保护本身也是双刃剑,你可以保护善,当然也会保护到恶,光保护是没有意义的,得明确你保护的是什么东西。

这个破法不改,受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全感。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9-29 15:55
需要保护的是未成年人,而不是犯罪分子!


呆毛豆 隐观 2023-09-27 22:26 发表于湖北

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西方的LGBT文化搞得很厉害,啥是LGBT?

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鼓励未成年人去搞同性恋和搞性变态,具体玩法有很多种都非常恶心,我就不赘述了。

现在西方性变态文化在未成年人中流传的如火如荼,已经被捧为时尚。

甚至被拜登当做国家意识形态,他想让美国想成为“性变态”的领袖国,以性变态号令天下。

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他们搞这一套来渗透我们国家。

但这一幕还是发生了。

在山西大同市的大成双语学校里面,有两个小学生,牠们都是9岁。

这两个小学生多次对同寝室的孙同学进行严重的性变态折磨。

受害者的父亲表示,有两个小恶魔“逼自己儿子舔他们的生殖器、肛门,甚至用生殖器侵犯他……”

下面是具体过程,真的太残暴了,整个过程毫无疑问就是极其残酷的性虐待、强奸、轮奸......

是的,你没听错!是两个男性小学生轮奸了自己的同学,强迫受害者口X、肛X、舔脚、喝尿、吃屎......

很多手法之娴熟,简直堪比西方的同性恋X片!这种残酷的犯罪手法,非常像美国提倡的“性变态”文化。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本次事件和美国这类思想有关系,但是我在此严肃的提出一定要警惕美国往我们的校园渗透这种文化!

这方面美国正在积极努力的渗透。

这方面一旦被美国渗透成功,每一个中国家长的孩子都将没有任何安全,咱的孩子在学校随时都可能被强X!

这是第1个点,要警惕美国的性变态文化渗透,因为通常我们看见的校园此类性侮辱事件都是男女之间。

而这次却出现了小小年纪,做出了成年人都无法接受男男性强暴!这是值得警惕的,这是犯罪变态程度的全面升级。

第2点就是校园暴力问题。

错误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时候应该废除了。

我们今天社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大量的篇幅都是在保证未成年人犯罪的权利。

重点是强调当未成年人犯罪以后,应该以教育为主,这确实是完全错误的,至少严重脱离了时代。

这次事件出来以后,当地的通报就令全网震撼,对于两个小恶魔的处理方式,居然仅仅只是批评教育。

刚开始我们是愤怒于学校的无能,但是后来我们全社会惊讶的发现,我们居然真的没有任何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去处理这两个小恶魔!

这两个小个恶魔在犯下了如此重大的滔天罪行以后,真的就几乎没有任何责任。

这个事情出来后我看见很多意见,我觉得都说偏了。

有人说应该重点追责家长,狠狠的惩罚家长的民事责任,让家长赔偿一大笔钱。

有人说要严重的整顿学校,让学校不再敢包藏恶霸,要敢于作为,去保护学生。

这些意见说的都有道理,但也是废话。

学校毫无疑问是有责任的,因为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当地学校第一时间就是捂着,搞家丑不可外扬那一套,更是长期纵容两个小恶魔的犯罪,所以学校被整顿是正常的。

两个恶魔的家长要赔钱和追责也是正常的。

但问题就在于这两个诊断方式毫无效果,是没有用的意见。

你要知道现在有些小孩子是很坏的!不仅仅是老人里面有坏人,会讹人。小孩子里面也有坏人啊,犯罪分子是不分年龄的。

你就算要学校整顿,但是学校如何处置呢?

学校就算第一时间反映去处理这个事情,请问我们社会有任何相关法律可以处理这两个小恶魔吗?

这方面的法律是空白,你就是再怎么整顿学校?也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

然后有些人说,收拾不了小恶魔,就去收拾家长!对家长进行追责,甚至是刑事处罚。

这个我是支持的!但也起不了关键性作用。

有些人是没见过真正的小恶魔,我是见过的,有些未成年人犯罪分子他们坏起来连自己的爹妈都打,爹妈还搞不赢他们。

主犯是未成年人,你抓从犯有什么用?

你就是把他们的爹妈都抓了,难道主犯还不是在逍遥法外吗?

在这个事情里面,学校属于重大失职方,父母属于从犯,严惩这些机构和人都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我们不严惩主犯的话,那事情没有任何改变。

把小恶魔的父母抓了,搞不好小恶魔就更加没人管了!在外面更加无法无天,下次继续疯狂犯罪。

现在已经是新中国了,大清已经灭亡了,不存在什么“祖宗之法不能变”的蠢事,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犯罪就是犯罪,和受害者是小孩或者老头、老太太有什么关系?

我们换位思考,假如咱是受害方,对咱来说是小孩把咱给捅了,或者说是老人把咱给杀了,有区别吗?

无论对方是什么形状的人,牠把我给迫害了,牠就应该付出代价!就好像古人说的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打个比方,咱不能说因为是小孩子杀人,就不算杀吧?那受害者可是真死了啊!

这个代价应该是一视同仁的,正如央视所说,不应该让年龄成为牠们犯罪的庇护所!否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一个笑话。

图片

我们确实需要保护未成年人,但是我们要想清楚,咱是要保护哪一种未成年人?

咱是要保护那些安分守己、好好学习的未成年人,咱们还是准备去保护那些未成年的犯罪分子?

我今天就想说句话:

“未成年犯罪分子,他不能成为未成年人的代表,他们只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一员,去监狱服刑。”

“那些好好学习、遵纪守法、爱国正能量的未成年人,才是我们需要保护的对象,这些人都不会犯罪,所以他们不需要犯罪从轻处理的权利!”

我们普通人的孩子又不犯罪,为什么要有犯罪以后重轻发落、甚至无罪的权利?!

就算咱对未成年人给一个机会,能不能做一个区分呢?

犯罪也是分类型的,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八大重罪: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放火罪、贩卖毒品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爆炸罪。

我认为至少要确保在八大重罪方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年龄就享受特权。

因为这八大重罪类型实在是过于严重、伤害过于巨大。

此次案件的受害者,很明显遭遇了八大重罪之一的强奸罪、故意伤害罪,犯下如此严重的罪行,甚至是成年人一般都做不出来的性变态时间......

这两个小恶魔却可以逍遥法外,这确实是在警告我们社会,相关的法律要修改了。

在这个事情上,我还看见了一个值得警惕的思想,又有很多家长把这个事情怪罪于网络游戏,我就想对这些人说,你们就不要再祸国殃民了!

图片

最早的时候,家长们喜欢说小孩是看小说和漫画书学坏了,应该把小说、漫画书都禁了!

这导致至今我们国产文化产业都没有发展起来,反而让日本漫画在国内大杀四方,完全占领市场!最终诞生无数精日......

后来有了电视节目,家长们就说是电视节目把小孩教坏了,应该把电视节目都禁了......

再后来有了网络游戏,家长们就说都是网络游戏把小孩给教坏了,应该把网络游戏给禁了......

教出这样的小孩,这些家长还不面对自己教育缺失的责任,还在往外推卸责任,我就想说你是人吗?!

而且你们知不知道?

现在国产芯片最大的消费市场就是游戏,是游戏旺盛的需求,不断刺激着芯片厂家推陈出新,研制出更优秀的芯片。

图片

如果你要把网络游戏给禁了,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在芯片战中,中国战败美国。

说要把网络游戏禁了的人和汉奸有何区别?放在古代应该直接拖出去斩了!

这不是我在跟大家开玩笑,我希望大家明白其中的严重性,千万不要被汉奸给误导了,去盲目的攻击我国的游戏产业。你家长把游戏产业搞废了,中美科技上我们大概率就战败了!

现在小孩子接触到的信息渠道很多,以后科技越来越发达,相关的信息渠道只会越来越多,你总不能说把所有的科技产品都给禁了吧?那到时候我们怎么战胜美国?

这就是很多家长最无耻的地方,牠们永远把责任归咎于外界,一把菜刀可以杀人,也可以去做菜!只有精神病才会想着把菜刀都给禁了。

有些家长自己不管小孩,小孩就在外面野蛮生长,那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变坏的一个契机,这些人干脆说把地球给炸了算了!

信息渠道广泛、生长发育越来越快——就是现在小孩子的特征。

我发现很多小学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1米7以上的身高都很常见了,但是有些居然有1米8,我都不敢相信,直到我亲眼所见......

而且这些小学生普遍思想非常成熟,成熟是一个中性词,它意味着两方面:

好的一方面是比过去的小孩子更加理性、睿智、了解的事情更加丰富、成长的更加迅速......

坏的一方面是成年人知道的邪恶事情,他们全部都知道,不少比成年人玩的还花!欲望比成年人还猛!

你想想看,现在一个老师动不动就面对着1米7的大个子小学生,思想还接近成年人,这种管理的难度是不是增加了太多?

这方面学校肯定是要整顿,整顿也是对的!但如果我们要学校去管理的话,是不是要在法律层面给人家管理的依据?

如果说还是那一套:未成年人犯法无罪,或者处理的非常轻,就只能是约谈。

那我问大家老师怎么办?怎么处理!

面对那些天天打架斗殴的街溜子学生,就算报警也不能把这些人给抓进去,咱要老师怎么管呢!

立法是时候改变了,至少涉及八大重罪方面一定要重判,是的,我没说错!涉及八大重罪的未成年恰恰要重判!

小小年纪就犯下如此重罪,思想如此邪恶!如果不及时当头棒喝?进行严肃纠正的话,那等成年以后不就直接进黑社会发展了?

因为年纪还小,剩余生命较长,在里面坐的起,所以更应该重判!这样的话,他们出狱以后才能彻底改变。

还有就是我们一定要警惕美国性变态文化的渗透,这一次的犯罪手段是男男性强暴,这是出乎了我们社会所有人的意料,不得不警惕啊。

最后,我想发出一句怒吼:

“真正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不让未成年人去吃预制菜!而不是对犯罪分子百般纵容!”

“现在是新中国,就不要再搞什么“祖宗之法不能变”的蠢事了,法律落伍于时代,就应该修改!”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9-29 15:56
教培为什么此时必须要打击?


原创 荆棘阿甘 荆棘阿甘 2023-09-28 06:29 发表于广东

一个行业的兴衰和国家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个人要判断未来什么行业吃香,要往哪个行业发展,最好的判断方法就是判断国家的策略。

国家要发展什么行业,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发展了这个行业能提高国家的生产力。

以前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这个和当年发展赤脚医生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要首先满足最广大群众的需求,只要提高了最大数量群众的生产力,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就提高了。

因此,当年为了快速拉动教育的发展,搞出了211和985工程,搞九年义务教育。

如果没有当年教育领域的这些大动作,现在很多领域都非常缺乏人才,没有人,怎么推动国家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怎么推动产业往高端发展?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又严厉打击教培?

其实也是同样的原因,现在的过度教育已经在限制生产力的发展了。

再好的东西,过量了也会起到反效果,教培同样是如此。现在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大大超过了工作所需的能力要求,再往上堆,其实成本不划算了。

我记得20多年前我做的毕业设计,研究两个燃料转化的问题,当时结果是转化率达到了80%左右,我在毕业设计的结论写“还有一定的转化空间”,毕业论文的老师看到这个结论,说结论有问题。

80%的转化率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可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升,所投入的能量会大于转化所得的能量,那样就没有经济效益了。

其实现在的教培和我当年毕业设计的问题是一样的,高考700分和650分,对于做飞机和半导体来说,有差别吗?

华为的工程师大部分高考都是在650分以下,丝毫不影响他们把半导体造出来。国防军工领域的大量尖端人才高考成绩也只是在630左右,丝毫不影响中国这些领域的飞速发展。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让家庭花费那么大的负担去把孩子水平从650推到700呢?

我们再说一个,比亚迪大部分工程师的高考分数都是在620分以下,王传福是中南大学毕业的,中南大学今年在安徽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就是610多。

还可以再说,格力不是说他有核心竞争力吗,那格力的工程师,有多少高考分数超过560的?这影响了格力做大做强吗?

我们现在的教育强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工作所需的要求,继续往里面投入资源,只会降低社会生产力。

如果教育强度降低一些,就可以释放父母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全国在校学生数量有2.9亿,如果每个家庭为这些学生每天省下1个小时,那就相当于2.9亿小时的工时,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就相当于多出3625万劳动力。

3625万青壮年劳动力是什么概念?这可是相当于整个韩国的劳动力了。

把这些数字一看,过度的教育不就是制约了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吗?

对教培的打击,是教育改革的其中一个措施,未来很多年都不可能放松,除非有证据表明教育强度下降之后,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教培就会和粮票一样,成为历史名词。

还是要跟着国家战略走,现在大方向就是要走出去,要和整个西方国家作战,就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内耗,现在教育是这样,金融是这样,后面的直播带货,地方保护,影视娱乐,都是如此。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11-30 12:20
也许并不需要这么卷


原创 酥鱼 大碗楼市 2023-11-29 08:09 发表于浙江

从古代孟母三迁开始,“读书改变命运”就指引着每个中国家长为了孩子教育支付家庭的一笔巨大支出。

其中最大的支出莫过于学区房了,明明可以花700万买个三室一厅享受生活,却毅然决然选择同价格的40平老破小学区房让孩子一个顶级学校的名额。

由于富人们有惠灵顿等诸多国际学校可以选择,而享受了教育红利而成功的中产们最愿意为教育付出最高的溢价,所以卷学区房的家长们大部分都是中产。

而中产总是在攀比,用尽一生的力气就为了站在鄙视链的更上端,学区房这条链条上也不例外。

正是这些前赴后继的中产家长们,合力将学区房的价格推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


以上海为例,2020年是上海学区房最疯狂的一年,随着“公民同招”在初中阶段开始实施,市场开始失去理智——

一眨眼,挂牌690万的学区房就没了;

吃个饭,700万的没了;

喝杯咖啡聊个天,710万的也没了。

没看错,当时的学区房市场就是这么狂热!流动性就有这么好!

好到只要是个诚意卖的房子在挂牌出来之后十天内就不可能卖不掉!

是不是很难想象?

你脑中的行情是不是还是这样——

中介给你打来电话:“喂,大哥,您之前看过的这个690万的房子没有了,现在还有个挂牌价最低600万的您考虑不啦?”

NO,NO,NO,以上对话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发生,那种行情下你还想让中介给你打电话让你买房?

中介没时间和精力主动联系你让你买房,而是你要主动去找中介问房子情况。

来,演示一下真实情况——

你主动联系中介带你晚上看完700万学区房,看完之后打算回去和家人一起商量一下,商量好之后准备第二天讲讲价就把房子定了,结果第二天一问,中介直接告诉你看中的房子昨天晚上就已经卖掉了。

又去看了几套710万的房子,看中之后和中介商量“能不能再谈谈690万啊”,结果中介告诉你“不好意思,这套啊,房东跳价20万,有好几个人都在谈这套房子,现在总价730万不讲价,你要不要买?”

这大概就是当时学区房火爆市场的真实写照。

当初有多疯狂现在就有多凉凉。

图片

以梅园二街坊为例,2021年高点以总价737万买入的37.72平一房到2023年总价已经下降到了455万,短短两年间282万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无数个学区房就是无数个“282万”,背后就是无数个中产默默买单。

曾经流传的中产作死三件套“房贷超高额、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国际”,现在已经不够用了,也许还得加上一条“高价买学区”。



图片

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示了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数据表明,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下降3.70%。小学招生人数减少了81.19万人,在校生人数减少47.88万人。

教育事业与人口的发展情况关系密切,不断降低的新出生人口预示着未来教师行业的低迷。

图片

2017年之后新出生人口持续负值,6岁是小学入学年龄,2017+6=2023,今年正是小学入学新生锐减的第一波反馈,小学学区学票的竞争压力显而易见的下降。

图片

以前重点小学和初中的学票像沪市内摩托车牌,后来变成了需要摇号的小汽车蓝牌,以后可能就变成了易得的电车绿牌。

时代在变化,共识总是用来打碎的。

电商的火热狠狠冲击了众多线下门店;电车的横空出世把燃油车市场冲击的四分五裂;如今出生率的变化使得家长们对“学习改变命运”的信仰产生了动摇。

70后的学生考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

80后的学生考上大学,可以跨越阶层;

90后的学生考上大学,可以找到工作;

00后的学生考上大学,可以被迫失业。

早些年的家长大多通过高等教育享受了时代的红利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所以固然就有路径依赖,让子女走老路。

而现在这个时代,教育的性价比似乎越来越低,学区房也失去了以前的硬性价值支撑。

未来学区房价值整体回归理性的价值溢价,东亚发达国家这个值一般在15-20%,这是少子高龄化城市的参考值,购房者买学区房可以参考这个溢价率,未来中国必将向这个趋势靠齐。



图片

所谓的成功或许正是碰到了一个合适的时代,而自己的努力在那个时代发挥出了充分的作用罢了。

图片

图中黄色柱子是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柱子越高表示代际竞争越激烈。

如果你是80后,那真的很爽!

大学毕业正好是零几年,而那时中国经济正处于高增速发展阶段,并且零几年那会一起毕业的人数也就三四百万人,不卷学历,没有内卷,上有空间。

2008年为救市放出四万亿,滔滔江水冲入资本市场,2009年M2增速狂飙到了29%,无论是房市还是股市都如同蛮牛一般狂奔,让船上无论是无知的人还是有备而来的人都扶摇而上,轻轻松松就能实现阶层跨越。

现在经济进入低增速,靠增量已经越来越难,大家也能发现,如今媒体上奋斗叙事已经越来越少,相比那些靠奋斗拼杀出来的中产,代际传承越来越主流,70后、80后的财富开始传承给下一代,就是生下来即是中产。

在一个增速缓慢,低利率的时代,消费占比越来越高,你会依然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吗?还相信下一代能凭借着普世教育翻身吗?

意识到时代的大风,才意识到很多事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更重要。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3-12-11 14:41
反正要砸钱,何不花在国家的未来身上?


原创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12-09 21:30 发表于北京

昨天《事关明年经济,今天的两个重磅会议》提了一点,国家层面做决策,要考虑短期更要考虑中长期,中长期是以“代”为单位,最基本的就是要考虑人口、时代的变化。
尤其是人口,至少以20年为周期,一旦出现了大问题,想要弥补会非常麻烦,所以必须时刻盯牢人口的中长期变化,而且要从各方综合判断,而不是交给个别领域、部门自行研判,这很难避免认知惯性乃至部门利益。
举个例子吧,与昨天的主题很匹配,小镇3个月前谈的《不妨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目的是借用经过几十年验证、调整的义务教育体系,包括央地责任、师资培养与管理、社会认知、法律规定等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降低年轻人育儿压力。当时说已经形成了政策建议,希望成真,也看到有读者朋友留言反对,比如认为不应该强制上幼儿园,把幼儿教育搞成义务教育容易误人子弟。
关于这个质疑,先不急着回应。
当时那一篇写的很简单,今天展开谈谈,为什么建议义务教育向前覆盖,而不是如一些人说的向后覆盖到高中?
现在新生儿持续减少已经不用多说了,而且不要觉得一年900万就是底了,从目前新生儿结构、婚配结构来看,大概率一年600万才能相对稳定的维持若干年。
简单说一下判断逻辑,不是严肃的学术研究,仅供思考,有兴趣的可以做个模型,研究下投刊。
图片

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那就是二孩、三孩以上占比,2022年二孩占比38.9%,三孩以上占比15%,这就意味着2022年的956万新生儿,只有46.1%是第一胎,大概400多万。这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据,意味着没有生育过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不生育,以现代社会的高育儿成本,二孩三孩的增量是很有限的,一孩才是基础。
图片

近些年结婚登记对数,也在持续下降,不要指望所谓的“非婚生子”,中国不是欧美,绝不能套用其他文明区域的数据,值得参考的还是日本、韩国,而一般认为很开放的日本,2018年非婚生子占比也就是2.29%,而韩国是1.9%。
考虑到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再加上相比日韩女性劳动参与率更高、社会相对更加传统,非婚生子女还是受到一定歧视,而试图让非婚生子女享受应有保障的改革,也总是遭到激烈反对。
比如前不久四川取消了生育登记中是否结婚的限制。
图片
网上有很多扭曲成认为是鼓励小三,还有的说什么“去父留子”,这怎么可能啊,好好想想日本、韩国非婚生子女比例才多少?
这个改革,实际就是为了保护因为各种原因生下来的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这也是落实民法典“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的规定,生育本就应该是人的权利,过去搞得生育审批太多,本就应该逐步取消。
不多展开了。
基于生育还是要靠婚内一胎,以目前的情况,如果没有根本改善,能够保持一年600万新生儿,已经是比较客观的预期了。
虽然在未来十几年,新生儿数量减少只会对幼儿园、婴幼儿等产业产生影响,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起码得到40年代,但谋国者必须把如此重要的事情考虑在内,尤其考虑好真正的人口断崖式下跌可能还没开始。
不展开了。
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为什么结婚了不愿意生育?
这两个问题在很多关键点上是重合的,比如婚姻、育儿的性价比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本只有婚姻、后代才能提供的保障,可以通过社会服务取代。无论男女,从搬运家具、吃饭、维修电器等各方面,都能够花钱从市场上购买服务,而“养儿防老”也可以通过社会保障进行很大程度的替代。(一定会有很多留言认为社保没意义,如果只是发牢骚也就罢了,对普通人来说,社保、医保是最好的保障,一定要冷静想想)
图片
而结婚、育儿意味着极高的投入,包括金钱、时间、精力,家庭负担很重,而对于生育第一胎的年轻人来说(也可能是30、40多岁),正处于职业生涯最关键的成长期,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如果生育之后,0-6岁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要么请老人照看,要么花钱请人,再不然就得有一个人牺牲职业发展,但无论哪一条路,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导致更加焦虑。
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也让育儿焦虑越来越大,总觉得如果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就没必要让孩子来这个世上受苦;还有的认为没有把握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也选择了逃避。
图片
对于这种焦虑,有的老一代难以理解,会觉得以前带孩子多轻松啊,也不用专门不上班,甚至生好几个都觉得没啥,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太娇气了。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在小镇看来,年轻一代越来越能承压、甚至过于早熟,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越来越极速变化的时代、以及增量减少的存量竞争时代,能够慢慢成长的时间越来越短。
不用多对比,小镇今年37岁,当年在大学的时候,也没考虑以后要干什么,无非考虑学习、考研,参加下社团,在北京城里转转,虽然也去实习、勤工俭学,但更多是出于体验,而不是作为必需,通过学习获得的学校奖金,都可以维持日常生活。
但现在大不一样了,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可能是最后的放松,从上大一开始,就必须为以后的出路努力,恨不得在大学就读期间搞出来一两年的累计工作履历,网络上戏称的“00后整顿职场”,不过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歧视,实际上新一代踏入职场后的职业成熟度远高于老一代。
那为什么新一代觉得育儿压力太大?
核心是时代变了,中国从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速度太快,原本应该是几代人一两百年逐步演变的过程,竟然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了。
这就导致爷爷奶奶辈(50、60后)与儿女(70、80后)、孙辈(90、00后)之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认知偏差。
以前多数孩子生活在熟人社会,中小城市农村不多说了,就算是北京,也基本生活在各种大院,无非政、军、学、工等等,一个孩子离开家庭前往学校,一路上能遇到好多认识这个孩子,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家的大人。
虽然在一段时间,社会治理情况恶化,导致拐卖儿童的事情高发,但从比例上讲,绝大多数孩子还是安全健康的长大了,就像小镇初中之前都在镇上长大,至少幼儿园大班就已经自己一个人步行去幼儿园了,一路上会遇到很多同样自己上下学的小孩子,大家结伴而行。
在这样的熟人社会中,彼此关照太正常了。自家有事,请邻居、同事等帮忙照看一下,接送一下、管一顿饭都不是事,如果碰到孩子没回家或者赌气藏起来了,喊一声都会帮着找,也丢不了。
这种环境下,哪怕是双职工,其实压力也是有限的,更别说当时的通勤距离与现在的差别。
现在呢?
图片
别说一线大城市了,就算是普通中小城市,基本上也已经是陌生人社会了,就算在单位小区,又能找到几个能够经常串门的?大家都很忙。
于是父母就必须承担过去被周围熟人共同承担的保护职责,起码要负责孩子在学校以外的所有事情,而通勤距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也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中午还能回家吃饭、照顾孩子。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现代城市,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极为崭新的事物,满打满算也不过诞生一两百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就20来年,而就在这20多年里,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对于年轻父母而言,正在挑战的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中国式城市中育儿的大难题。
相比而言,6岁以后虽然有课业、考学压力,但起码能喘口气,不用担心孩子的基本安全和生存健康问题。
而这种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变为现代城市的变化,影响到绝不仅仅是怎么育儿,更重要的是连怎么培养孩子认识这个社会,都变成了难题,因为作为家长,很多才第一次经历,上一辈更没有经验,甚至可能连怎么坐公交地铁、怎么使用智能手机等,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
怎么能不累呢?
正基于以上思考,所以小镇建议: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义务教育前移将3-6岁的学前纳入义务教育,同时强化0-3岁托育的普惠性。
特别重要的就是要以国家力量思考如何适应这种社会底层模式的转变,帮助没有经验的第一代更加正确的育儿,既要减轻物质上的压力,更要抚慰心灵上的焦虑和迷茫。
过去是走了弯路,一度大规模取消公立幼儿园,而直到2018年前新生儿数量仍然保持高位,就在前几年,想上公立幼儿园都极为困难,于是大量民办幼儿园迅速出现,质量层次不齐,差的很差几乎没有下限,好的也基本就是公立的水平。
2017年北京管庄红黄蓝幼儿园被爆虐童事件,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小镇一名朋友的孩子就在这家幼儿园,当时小镇问他是否转园?
图片
他说转啥啊,这附近公立幼儿园少的可怜,红黄蓝已经是特别抢手的私立园了,当初为了抢位子,提前一年上所谓的兴趣班,花了几万块才拿到了排位资格,入园后一个月得花5、6千,就算出现虐童,又能怎么办?只能期待出现恶性案件后,监管能够更加严格,也算好事了。
就是如此无奈,这位朋友当时已经是处级,不过北京嘛,处级算什么,正如《人民的名义》的台词,“在北京,一板砖下去,能砸倒一大片处长”,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大城市的魅力,有更多选择,体制外更加精彩。
但在幼儿园上民办化,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看上去减少了财政支出,但由此增加的社会成本远高于那点财政支出,更损害了国家的未来,以利润为导向的幼儿园成了压在中国人身上的新大山。
于是开始纠偏,也就是在2017年,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颁布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要求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合起来就是“5080”目标。
图片

既: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全国原则上达到50%。
公办不仅仅意味着国家补贴、费用更低,更意味着有更加严格、系统的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保护幼儿,前些年屡屡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民办。
这很好理解,因为在当时,民间投资办幼儿园主要是为了盈利,一方面高额收费,另一方面不断压低幼儿教师薪资、压减教师人数,更放开对从业教师的要求,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从“5080”目标开始,各地开始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并严格民办幼儿园的审查,将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制,加强监管,于是原本为了赚快钱的民间资本退出,留下的更多是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的机构。
图片

实际进展还要快于国家规划。于是到现在随着新生儿下降,自2007年以来,2022年首次出现全国幼儿园数量下降,相比2021年,全国幼儿园减少了5610所,下降1.9%。今年8月,全国人口最多的县,安徽临泉县宣布当地50所民办幼儿园终止办学,其中有38所并没有实际招生,就是这轮政策调整的缩影。
但到了这一步还不够,还要更进一步,比如把“5080”升级为“80100”,要对标全国小学净入学率,向99.9%以上努力。
这里也补充一下,这并不是意味着必须全部进入统一的幼儿园,实际上小学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创新模式,但那种模式对父母家庭的要求很高,也基本存在于发达地区,如果有更好的育儿途径,大可以选更好的。
还要向0-3岁的托育覆盖,其实已经有一些新的探索。比如小镇从抖音上看到,有一名女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选择给曾经打工的老板娘带孩子,这种模式如果能够以国家力量进行规范、探索,可以一举多得。
包括《事关明年经济,今天的两个重磅会议》提到的更多投资人,给毕业生提供一段时间的补贴,就拿托育来说,肯定有毕业生愿意从事,那么把补贴给到对应的岗位,既减轻了年轻父母育儿压力,也能创造更多就业,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这才是提高消费的正道。
但有别于3-6岁学前阶段,需要注意科学教育,所以适合国家承接的公立形式;0-3岁更需要家庭的参与,政府要做的是提供更多支持,以政府购买或者补贴的形式,鼓励社会投资,引入更加多元的育儿教育模式,最重要的是做好监管。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上述一切开支理应以中央支出为主,过去担心被挪用不好监管,但现在数字监管体系已经很健全了,中央资金直达也执行多年,金税四期、个税申报等够用了。
在这上面每花1元钱,回报是10元甚至更多,现在经济正需要更多刺激,还有比把钱花在这种地方,更值的地方吗?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1-9 09:23
我反对把美国的流浪博士接回中国养老,于情于理于法都应该反对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4-01-08 22:15 发表于湖北

一个美国的“流浪博士”突然火了。

1月1日,一位在美博主于纽约路边偶拍到了一个流浪汉,上前攀谈后发现他竟然是复旦的神童,80年代的留美博士,如今在美国已经露宿街头了整整十六年,巨大的反差让这个人迅速的火遍全网。

这位美国的流浪博士姓孙,1969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中学就读于南菁中学,是当年的传奇人物,在学校老师口中流传了十多年的一个“神话”。
1984年,孙博士的中考成绩是628分,而满分是640分,6门课他考了4门满分。
1985年,刚15岁,还在读高一的孙博士,被复旦大学少年班物理学专业直接录取。
1988年,孙博士拿到了李政道奖学金,随后获得了公费去美国留学读书的资格。
那个时候去美国的机票都要1万多元,当时普通人的工资每个月才一百多元。
随后孙博士前往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攻读物理学硕士、博士,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读了博士后,期间共发表了三十多篇SCI,多篇发表在核物理Physical Review C期刊上,堪称著作等身。
毕业后,孙博士没有按照公费留学前签署的合同规定回到中国,而是选择留在了美国华尔街工作,90年代末期年薪就高达13万美元左右,但直到今天国家当年给的公费读书的钱他也没还。

高学历加高薪,符合美国人才引进的标准,毕业后的孙博士很快就拿到了美国绿卡,几年后又获得了美国国籍,宣誓效忠于美国,成了美国公民。

但孙博士后来沉迷上了赌博,负债累累,彻底个人破产,最后老婆离婚了,工作也没了,然后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美国的大街上流浪,也不工作了。

到今天,孙博士已经在美国纽约流浪了足足16年,一个当年的中国神童少年彻底变成了美国流浪汉。

这过于离谱的对比让孙博士很快就火了,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所谓“同情心”。
1月5日,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纽约)确认该流浪博士为复旦校友。
1月7日,“复旦美国校友会”发布了《关于帮助复旦留美孙校友的进展说明》,组织了200多人的大群,开始做事。

根据他们“说明”的自述,主要为孙博士做了三件事:
1、和视频发布人取得联系。
2、和孙博士家乡的江阴市政府取得联络。
3、拜访孙博士,为其找了一处临时居所,结束了其流浪生活。
简单的说,复旦美国校友会觉得孙博士在纽约的流浪生活实在是太苦了,不忍直视,于是善心大发开始做好事,到处联络人,希望江阴市政府能照顾孙博士的下半生,给孙博士养老。
可真是太有善心了。
对于有人想把自己送回中国享受养老生活的行为,孙博士表示自己有归国意愿,愿意回国养老。
但对于有人想把孙博士送回国的举动,和孙博士有直接关联的人表示没有兴趣。
首先就是孙博士的家属,他们对于把孙博士送回来这件事没有兴趣,因为孙博士当年公派留学后毁约不回国的行为导致他那以优异成绩考入军校的弟弟失去了晋升可能,不得不早早复员回家。
在美国的30多年里,孙博士只回国一次,长时间和家里失联,也未给过家里任何经济回馈,这30多年里家中几多变故,父母衰老生病,全是弟弟一个人在承担。
所以全家人对把孙博士接回家养老这件事没有丝毫兴趣。
而孙博士老家的地方政府对此事也没有兴趣,因为孙博士是美国籍,美国公民,早早就失去了中国公民身份,地方政府给这个人办理养老手续从程序上就走不通,首先要恢复孙博士中国籍身份才有可能从财政里拿到养老资金,但获得中国籍身份这不是地方政府能搞定的事情。
图片
看到地方政府不愿意出钱给孙博士养老,善心人士炸锅了,这可是善事,我做的善事,是给我积功德的,你们怎么能不出钱?你们怎么敢不出钱?
除复旦美国校友会外,美国上海同乡会也介入了,开始到处联络关系,希望能把孙博士给送回江阴市。
就是那个在去年成功把流浪美国32年的刘大爷送回上海养老的那个美国上海同乡会,因为刘大爷回国就和妻女抢房产而闻名于世。

在诸多“人脉”的声援下,地方政府有点扛不住了,松了口,说已经跟进这件事,校友会正在帮助孙博士补办相关证件。
图片
看到这个新闻我整个人都裂开了。
去年那个刘大爷被美国上海同乡会成功送回国养老恶心坏了一大批人,但因为刘大爷在美国流浪32年都没能入美国籍,所以在身份上依然保留着中国籍,只是证件丢失而已,补办证件重新获得中国公民身份还有情可原,有了这个身份回中国养老也说得过去,至于回国后立马就和妻女抢房产那是他的私德有问题,在回国程序上还是讲得通的。
图片
但这次的孙博士就不一样了,孙博士的天赋和能力确实远远强于刘大爷,但孙博士是正儿八经的美国籍,而中国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获得美国籍的那一刻就自动失去了中国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有关规定:
中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中国公民丧失中国国籍后,应注销中国户籍和中国居民身份证,不再享有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孙博士来中国并不是回国,而是出国,在程序上孙博士就是个美国人,想拿到中国籍那就要按美国人获得中国籍的流程来,这可不是什么资料丢失补办一下就能好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在获得美国籍的那一刻孙博士会自动失去中国籍,看一看入美国籍时所有人都必须要宣誓的话就知道了,孙博士早已对圣经和美国国旗宣誓:“完全放弃对以前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
图片
孙博士是美国公民,效忠的是美国,愿意为之拿起武器战斗的也是美国,那给孙博士养老自然是美国政府的责任,为什么要送到中国来?
刘大爷被成功送回上海养老这件事我们捏着鼻子也就认了,孙博士绝对不能再送回来,他的情况根本就不一样。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说,孙博士是美国国籍身份,且无中国国籍身份,那他的事就是美国内政,民间援助那是民间的事,政府层面花钱去援助那性质就变了,一国政府未经他国政府允许,是不能干涉他国公民生活的,哪怕是援助。
别说一个美国流浪汉,就算是美国地震了,我们如果想以中国政府身份出钱出物资援助美国急需援助的灾民,那也是必须要经过美国政府同意这个钱和物资才能给到美国灾民的,如果美国政府拒绝接受援助我们还强行要给,那就是故意干涉他国内政,国际规则是不允许这么做的,这个道理反过来对中国也一样适用。
孙博士一个人的养老金确实没几个钱,事情不大,但性质就是这么个性质,道理也是这么个道理,他是美国的公民,在法理上中国政府理应避嫌。
对于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和美国上海同乡会以及那一小撮网上的所谓“善心人士”,我对你们的善心表示理解,毕竟孙博士确实过的很惨,能给其一个遮风挡雨的居所并帮他养老送终确实是善莫大焉。
虽然孙博士已经脱离了中国国籍,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但大爱无疆,哪怕孙博士是个美国人,那也是可以帮助他的,民间自发的慈善行为并不属于干涉内政,国际上是不禁止的。
但是你们想做好事当好人,可以直接自己出钱成立一个养老账户啊,按月给孙博士打钱,你们自己出钱给孙博士养老没有任何人会说你们什么,那是你们的自由。
找我们中国纳税人出钱干嘛?我们的血汗钱组成的养老基金就是拿来给你们发善心当好人的?
好事你们做了,名声你们收了,功德你们赚了,钱我们中国纳税人出,不给就道德绑架,这像话吗?
你们想做什么善事就做什么善事,但请用自己的钱做善事,不要慷别人之慨。
谁提倡,谁出钱,天经地义。
如果觉得孙博士在街上流浪很“丢政府人”的话,那也和我们中国没关系。
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也别觉得孙博士在复旦读过本科就必须要给孙博士解决养老问题,不然就丢人,孙博士读研读博读博士后的纽约城市大学没觉得孙博士流浪丢人,美国政府没觉得自家公民孙博士流浪丢人,曾经工作过的华尔街也没觉得孙博士流浪丢人。
他们这些在法理上和孙博士联系更紧密的机构和单位没有一个觉得孙博士流浪有什么不对,你们急什么啊。
还有那个美国上海同乡会,我就非常好奇,为啥每次送美国流浪汉回中国养老的热搜事件里都有你?
我们去年的时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不欢迎这些美国流浪汉回中国养老,而且是反复强调过的。
理由也很简单,就三个字,凭什么?
于情于理于法,都可以问一句凭什么。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1-9 09:30
反复炒作这件事,不肯罢休,这些人究竟安的什么心?


原创 明人明察 明人明察 2024-01-08 14:35 发表于山东


复旦留美博士流浪美国这件事,一直没有写,是因为这件事按说真没什么好争的:一个对中国毫无贡献的美国人是否流浪,关中国什么事?但一些人大有不把这位流浪博士接到中国就不肯罢休之势,这事就不简单了。

我们熟悉的一些主流媒体也对一个流浪在美国的美国人充满了兴趣,连续追踪报道,但对可以颠覆欧美政治“文明”的爱泼斯坦事件,却惜字如金,视而不见。

这么一比较,事情就更不简单了。

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这些媒体和媒体人,对于什么事件该炒作、什么事件该冷却,他们在共同配合,维持着一种高度的默契。

这些对爱泼斯坦事件保持沉默的媒体和美国人 用极大的热情炒作孙卫东事件,说明动机并不简单。

不过,好在我们大多数网民是保持清醒的。面对一些人要把孙卫东接到中国养老的建议,态度就是两个字:不行。



对孙卫东这件事,我和大多数网民一样,看法就是几条:

1、孙卫东既然是美籍华人,说明他是美国人,美国是他的祖国,中国对他来说已经是异乡。

2、既然他已经放弃中国国籍,不再是中国人,所以那些主张让他“回国”的,显然都故意犯一个逻辑错误:一个美国人,到中国,算哪门子的“回国”?

3、孙卫东从天之骄子到在美国当了十几年流浪汉,这是他的个人悲剧,也是美国社会的责任,是美国的体制出了问题,责任应该由美国承担。美国对美国人孙卫东,应该负有救助义务。

4、孙卫东当年被中国重点培养,还公派出去留学,学成之后,没有回馈培养他的祖国,这本身就是一种背叛。即使不讲奉献与回报,也至少是违背了契约精神。既然是他当年背弃了中国,那么,中国现在不但在法律上没有救助他的义务,而且,在道德层面也没有这种责任。

5、年轻时背弃中国,为美国做贡献,年老时,要中国救助,这些人使用圣母那套逻辑,绑架中国,拿中国当凯子。我们已经有一个不好的先例:1991年抛弃妻女,偷渡美国的刘玉生,在媒体炒作下被允许回国,恢复户口,进养老院,发放低保,提供医疗服务。这种例子不能再开,更不能成为惯例。因为这不符合权利、义务与责任匹配的原则,也会助长一种不良风气。

6、孙卫东的案例更适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提醒中国人,背弃祖国,可能有一天就是这个下场,你投奔的国家并不管你;也警告那些精神美国人,你爱美国,但美国爱你吗?

7、不反对孙卫东的同学、校友、朋友、亲属对其进行救助。我们是讲道理的。虽然孙卫东背弃了中国,但他与这些群体的情谊并不当然隔断。而且,复旦校友会以及孙卫东的复旦同学,应该个人经济状况都不错,在经济上支持一下孙卫东也没有什么困难,养起来就是了,就不要麻烦中国动用公共资源了。

8、胡编个人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同情孙卫东,就不应该只限于语言,还应付诸行动,做到言行合一。老胡又不差钱,光是从流量费中赚的钱就可以轻松养活不知道多少个孙卫东。我看到有些网友建议老胡把孙卫东接走照顾,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总之,帮助孙卫东的办法有很多,但就是不宜让中国出面救助。这是个原则问题。



现在有不少文章,在对中国人进行精神PUA,反复强调孙卫东年轻时如何天赋异禀,天资骄人,说他是同学的神话、老师挂在嘴边的骄傲;说他在美国攻读硕士、博士期间,发表32篇关于物理方面的SCI论文,且大多数都发表在物理学权威期刊上;说他最风光的时候,在华尔街做程序员,月薪超过10万美元。

这些辉煌都只属于他个人,而且也属于他的过去,他没有把自己的天赋用来回报培养他的中国,而是把他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了美国,所以美国有义务和责任在他落魄的时候救助他,而不只是收割他的青春与才华。 毕竟,孙卫东是爱美国的,否则,也不会学成之后选择留在美国,而且还加入了美国国籍。所以,美国应该对得起他的爱,不能人家有能力时,就把人家当小甜甜,人家出了问题,就不闻不问。

中国人是大度的,可以不再计较他的过人天赋给了美国,但中国人不能被人当傻子。年轻有创造力时给美国做贡献,年龄大了,人废成流浪汉了,又要中国动用公共资源来照顾他的余生。凭什么?

中国不欠孙卫东的,法律上没有义务,道德上没有责任。美国欠他的,既有法律上的义务,也有道德上的责任。

没道理不去要求美国救助皈依美国的孙卫东,反而要被孙卫东背弃的中国救助。

这些说要他回到中国的人,我是没看到有哪一个因为这个事反思美国,谴责美国无情无义。正如他们对爱泼斯坦事件一概保持回避和沉默一样,即便美国堕落成这样,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美国的形象。

这些人平时大都是对中国要求苛刻得要命,看中国哪哪都不顺眼,他们要中国给孙卫东提供救助,到底安的什么心?

而且,这些人为了把孙卫东扔给中国,似乎隐瞒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孙卫东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精神出现了问题。

他们的解释是一场失败的婚姻,说成是女方得到了美国国籍,就抛弃了他,把他描述为一个受害者。真实情况有这么简单吗?未必。

已经有人提供了一些关于他可能涉赌的信息。

虽然我们不轻易下结论,现在就说这就是他在美国沉沦的真正原因,但我们至少也要存疑,不能跟着那些人的节奏走,他们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

而且,这些人在给孙卫东年轻时选择不回国进行辩护的理由,更加让人无法接受。

比如一篇文章的辩护理由是这样的:“可要知道,每个年代的民众觉悟是不同的,在当时,确实是留美热的年代,这也是当时国力欠缺,以及爱国主义不到位导致的。”“所以,孙博士当时做出错误的选择,也是情有可原。”

一句话就把孙卫东个人的责任都推给了中国和社会。

因为国力欠缺,所以公派留学不归就变成了情有可原?

那新中国刚成立,国力更弱,条件更艰苦,钱学森们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选择建设国家,是不是就不具备合理性了?

至于拿爱国主义不到位作为理由,这些人是没资格说的。难道这种不够到位不是跟这些为孙卫东辩护的人及其同类,对爱国主义的长期妖魔化有很大关系?有的人不需要天天被人提醒,就很爱国。有的人即使天天被教育,照样选择背叛。

这篇文章的辩护方式,把精致个人主义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本人再次提醒,生活中要远离这类人,尽量不要跟这种人做朋友,因为他们伤害了你,非但不会内疚自责,还会说成是你的责任。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辩护方式,下面这个更是充满了强词夺理和概念偷换:

图片

先以“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为理由,说孙卫东“学成后没有回国,这也完全可以理解。”而故意不提孙卫东是公派出国留学,国家出费用。就是企业出资培训,也需要员工为企业服务一定年限,否则,企业有权追责。

又以“很多美籍华人都是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作为大前提,再把孙卫东“作为其中一员”作为小前提,得出结论,“他人生遇到了困境,我们同样要怀着一颗包容关爱之心帮助他度过困境。”但这里的小前提是为了结论硬生生捏造出来的,孙卫东并没有“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也没有在国家有需要时候给以支援帮助。所以作为“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外籍华人的“其中一员”,事实上根本就不成立。

用逻辑陷阱,把孙卫东强行塞入爱国华人之列,就是为了对中国人搞道德绑架,“我们不能片面地去定义美籍华人,把他们划在对立面,这会寒了许多爱国华人的心。”特喵的,国人只是反对孙卫东回到中国,并不涉及到对所有美籍华人的评价。对于那些真正“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外籍华人,我们尊敬有加,从来没有一概而论。

最后,还要剥夺中国人反对用中国共同资源救助孙卫东的权利,说“关于要不要帮他回中国,我坚持自己的看法,就是取决于他家人的态度和意愿。其他方面不宜插手。”

看看上面两篇辩护文章中的片段,就大体可以知道,这些上蹿下跳要把孙卫东搞到中国来的都是什么人?安得什么心?



其实,国人对这些公派留学之后没有回国的人,还是很宽容的,并没有一直不依不饶地进行道德谴责,要求追究违约责任。但你不能反过来对中国进行道德绑架,非要中国把一个美国国籍的人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接到中国来。

本来应该美国对孙卫东进行救助,美国一年军费八千多亿,差那点救助孙卫东的钱吗?

国内这些人,为什么不把精力,主要用来呼吁美国对孙卫东提供国民救助义务,或者揭露和谴责美国对孙卫东的始乱终弃呢?

我看到有文章提到孙卫东自己也说想回国了。这句话,别人尚可建议,毕竟还可以打着同情的名义,但唯独孙卫东本人不能说,他是最没资格说“回国”这俩字的。他可以来中国看望他的亲人或朋友,但绝对不能说这是“回国”。

如果孙卫东真说过他想“回国”这种话,那这种人更不能接过来。因为他到现在,都还是一个利己主义者,虽然已经无法做到精致。现在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利己主义已经有不少了,我们再要一个抛弃中国的利己主义者过来干什么呢?

年轻时放弃中国,青春用来去建设美国,爱美国爱到加入美国,也没有做到一些华人那样“身在美国,心在中国”,就要有觉悟,在美国发展不好时,不要再麻烦被你放弃了的中国,并且要时刻牢记你加入美国时的誓词:

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保佑我。

中国还有很多真正的中国人因为疾病等原因处于困境中,期盼公共资源帮扶一把,我们把有限的资源用来帮助这些人,不是更有价值,更有必要吗?

这一次围绕孙卫东的事情,中国分成了立场鲜明的两个阵营。爱国派和对手们在这个问题看法,迥然不同,尖锐对立。

爱国主义者基本都反对让孙卫东“回国”,理由如前。而且,对有人要把孙卫东搞回中国的真实目的,保持高度的警惕,认为“这是一群润人在为以后混不下去好来中国养老探路,所以千万不能开这个口子给耗材。”

对于这帮人的双标表现,大家也看得很清楚,比如博主“地瓜熊老六”就提出有力的发问:“复旦18驴,民警张宁海因为救复旦学生,不幸牺牲,复旦校友会和胡锡进有关心过张宁海的父母吗?复旦校友会和胡锡进能为张宁海的父母养老吗?复旦投毒案,复旦校友会和胡锡进有关心过受害人黄洋的父母吗?复旦校友会和胡锡进能为黄洋的父母养老吗?”

他们为什么这么关心孙卫东呢?恰恰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人,而是他美国人的身份。恰恰不是因为他“洋装虽然穿在身,但心还是中国心“,而是他是一以贯之地做美国人,始终如一地背弃了中国。

而且,对他的家人也称不上有情有义。所以,令这些要把他弄到中国来的人特别尴尬的地方,是他的家人并不希望被打扰。我们不知道这个孙卫东曾经怎样伤害过他的家人,才能令他的家人如此心寒。

还记得那个饿死在日本的女殖人吗?在呜呼哀哉前不久,还在恶毒的仇视中国和中国人。她的父母听到她的死讯之后,连她的骨灰都不想要。

既做到了不忠,也做到了不孝,让国人和家人都嫌弃的,就是这些无情无义的殖人。

价值观和他们一样的人,如果人还在中国,支持他们早点润出去。已经润出去的,就不要再给他们机会变成中国人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孙卫东辩护到底是什么人?看到这里,应该彻底搞清楚了。

如果孙卫东真像为他们辩护的人所说的那样“身在海外,心系祖国”,这些人就会翻脸,跟对待杨振宁一样,各种丑化各种抹黑。

这些人都是真的在关心孙卫东吗?看看那个死在日本的女殖人,死了之后,成为她同类的消费品,用她的死来进行募捐。就大体可以推导出,这些装模作样关心孙卫东的人,大概率也是把孙卫东当成消费的对象,用来恶心中国的工具。

图片

一些人是因为爱美国,所以看到已加入美国国籍的孙卫东,对美国已经没有什么效用,就想让中国来负担,并可以可以彻底打通润人在国外混不好,可以大批量回国的渠道。他们 持续炒作孙卫东事件,还可以围中救美,转移中国人对美国天大丑闻的关注度,可谓一石多鸟。



这些人对美国的爱,从最近这些人对待爱泼斯坦事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爱泼斯坦的丑闻是不闻不问,因为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形象具有摧毁作用,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继续把美国构建为自己的理想国,让中国人对美国继续崇拜。

爱泼斯坦不仅把整个美西方的“文明”外衣给扒光了,而且,也让中国的那些打着自由旗号爱美国的人裸奔了。

图片

不光是这些人,看看那些逮着中国一点负面信息就大肆炒作,用明里暗里的方式上岗上线到中国体制原因的媒体,这次也是保持沉默。

如果这些媒体,真有中国立场,这是多好的反击美国舆论战的机会,一下子就可以打穿美国软实力的心脏。

但这些媒体,对美国的爱泼斯坦如此有新闻效应的事件,竟然宁可不要流量,也要做到一概视而不见。这就让人细思极恐了。

我们总说舆论战思想战难打,究竟难在哪里,也可以通过一些人和媒体对孙卫东和爱泼斯坦事件的不同态度看清楚。

我们一再说舆论战思想战是最难打的战争,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我们多次说打赢舆论战思想战主要依靠网络人民战争的方式,也不是无的放矢。

打赢最难打也最输不起的舆论战思想战,我们每个如此普通的人汇聚在一起,要承担起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1-9 13:52
复旦留美流浪博士问题,少谈情绪,多讲规则


原创 明叔杂谈 明叔杂谈 2024-01-08 22:21 发表于北京

1)关于复旦留美流浪博士问题,我自己也看到了他的短视频,觉得有些唏嘘,不过也并未太在意,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个人悲剧,不是重大新闻。

2)但是,没有想到,在“明叔杂谈”读者群里,却有一些朋友为此事激烈争论。其实,这个事情本身是非常简单的。从孙博士本人来说,他的境况是一个悲剧。任何人,从一个少年天才,到遭遇各种意外,最后流浪街头,这样的事情不管发生哪个国家、不管发生哪个人身上,都是一个悲剧。人都有恻隐之心,看到这样的事情,感到唏嘘,是非常正常的。

3)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悲剧发生。对于悲剧,我们普通人一般的反应可能都是感到同情,然后,还有一些热心肠的人,可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遭遇不幸的人给予一些帮助。这些都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

4)之所以孙博士的问题会在网络上引起争议,关键在于:

——孙博士是公费出国留学,逾期不归,甚至加入了美国籍,对此事该如何评价?

——孙博士既然已经加入了美国籍,那现在中国政府还有责任救助他吗?

5)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回答起来也非常简单,一句话,依法依规处理就可以了。

孙博士如果是公费留学,逾期不归,对于这样的情况,是有明确的处罚标准的。我查了一下,公费留学逾期三个月以上不归的,算全部违约,要交还国家为当事人留学花费的全部费用,并另外缴纳30%作为惩罚金。

孙博士是公费留学,逾期超过了3个月,甚至还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肯定是违规的。根据相关规定,他必须交还国家为他公费留学花费的全部费用,并另外交缴纳30%作为惩罚金。

规则就是规则,没什么好说的。

6)孙博士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他现在已经加入了美国籍,由于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他实际上已经丧失了中国公民的身份。这个时候,对他负有救助责任的是美国政府,而不是中国政府。

7)任何人愿意以个人或其他非官方组织的名义帮助孙博士,这都是好事,但是,中国政府对一个身在美国的美国公民并没有任何救助义务,这是常识。尽管孙博士曾经是中国公民,这也构不成对中国官方进行任何“道德绑架”的理由。

8)如果孙博士经过治疗、修养,最终恢复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正式提出放弃美国国籍,也是可以重新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的。对此,中国法律同样也有明文规定,中国驻美使领馆同样只需要依法依规处理即可。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孙博士同样需要首先处理好他公费留学逾期不归的问题,这是他必须面对的历史遗留问题。

9)大家的争论还涉及到如何看待出国留学、如何看待公费留学逾期不归等问题,我的看法是:

——今天的中国,出国留学是法律允许的个人行为。一个人选择出国留学,这是他个人的选择,本质上跟别人无关。作为旁观者,可以理解,也可以不理解,但无权干涉。那种认为别人出国留学就是“崇洋媚外”的人,肯定是脑子出了问题;

——自费出国留学,然后选择留在国外不回国,甚至加入外国籍,这也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从情感上,我们肯定希望所有中国人出国留学后都能学成归国,报效自己的国家,但是,最终那些海外留学生回不回来,本质上还是一个个人选择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国内创造有吸引力的环境和条件,让更多海外留学生自己主动愿意回来。对这个问题同样不能上纲上线,也不必搞“道德绑架”;

——公费出国留学逾期不归,甚至加入外国籍,这就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了,这种行为本身涉及违规,当事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惩罚。但是,要说这样的人都是“汉奸”“卖国贼”,那也过分了。中国没有任何一项法律有这样的规定。责罚相当,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汉奸”“卖国贼”?一般理解就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最后背叛自己的祖国,甘愿为反华势力服务,损害中国国家、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不管这样的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是中国籍还是外国籍,我们都认为他是“汉奸”“卖国贼”。

10)孙博士的事情,本身不是什么大事,我们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不必做过多的纠缠。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1-19 10:41
这个“千亿级市场”一落千丈,我一点都不意外…


原创 拓海 大碗楼市 2024-01-19 08:02 发表于浙江

如果学会一门手艺最好的出路是当老师,并教授这门手艺…

那么,你学的这样东西大概率没什么实际用途。

记住这个话,虽然不好听,但关键时刻能少缴智商税。

前几天,“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的贴子突然上了热搜,轰动无数中产家庭。

发文博主吐槽的东西,隔着手机屏幕都觉得肉疼——

以前5-6万买的钢琴,今年5000块出手都没人要。

韩国品牌钢琴一万块提四个,日本品牌钢琴一万块也能提俩。

中档钢琴的扛把子雅马哈、卡瓦依价格腰斩都卖不出去…

过了几个钟头,打开微博再看:跟钢琴闪崩相关的热搜词条,竟然有仨。

钢琴啊!同志们!不是别的!

中产儿童的奢华门闩、鸡娃爹娘的嘚瑟利器、洋派逼格的集大成者…现如今,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跌成了车祸现场。

不知道你们想没想到,反正我是万万没想到。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钢琴学习者的人数只有高峰时期的15%。

笔者专门咨询了在大学钢琴系教书的表姐、也冒死给在琴行教琴的前女友打了电话。
这俩老丫头给的反馈,那是一模不一样:

表姐说,对她本人影响不大,只希望自己的学生心态不要有太大波动;

但是前女友的心态就没那么淡定了,上来就是一顿吐槽:

“养娃压力大大”、“前年买套新房买后悔了”、“现在出家当尼姑的心都有!”

那咋?阿弥陀佛!贫僧谢师太当年不嫁之恩吧…

常看大碗号儿的老铁都知道:咱这人好事儿,上闲鱼搜了一下“钢琴”词条…

我滴妈耶!九成新的原装进口卡瓦依,2-3万入手的,现在也就只敢挂5000块钱上下。



卡瓦依、原装进口…我们小时候学琴,谁家要有台卡瓦依,我咋跟你形容呢?

就好比别的小朋友玩小霸王在那其乐无穷呢,你玩的是原装超级任天堂…就这感觉。

我们小时候做噩梦都没想到:年近不惑那天,能瞪眼看着卡瓦依来一把妥妥的膝盖斩。

看来,那位乐器协会的二当家的诚不欺我——

“学琴的和买琴的,就好像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了。”

现如今,许多一二线城市的音乐培训机构一家挨一家倒闭;

许多琴行去年全年的钢琴销量赶不上此前一个月的多。



一些颇有资历的钢琴老师,去年新手的学生数还不到流失学生的1/3,开工作室压力超级大。



这是啥概念,我给大伙儿普及一下子啊…



就比如说,二线城市一个钢琴老师一年带30个学生1V1,这就不少了,每人每年学费7000元,30个学生收21万。



看上去不错吧?别急,咱们再看看成本…



一年房租算6万、物业费、水电费各1万,宣传费用算1万,硬性支出就得9万。



再加上社保、个税开支,这样满打满算,一年净收入连10万块钱都没有。


注意!这还是保证现有生源不流失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水平。



可现实却是——



1/3左右的学生考过十级之后就不再学琴;



1/3左右的学生到了初中之后也不再学琴;



还有一成到一成五的学员是成年人,随机性很强;



只有两成到两成五的学员会以钢琴为专业考大学。



这20-25%的学员,才是个体钢琴老师最稳固的基本盘。



其余学生续费的不确定在陡然提升、招收新学员的压力感受得越来越明显…



不光是琴行和钢琴老师的日子不好过,钢琴厂商更是猫一天狗一天——



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海伦钢琴实现营收2.29亿,同比下滑21.99%,归母净利润仅608.39万,同比下滑24.70%;



另一家国产品牌行业巨头珠江钢琴同病相怜: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9.02亿,同比下滑31.47%,归母净利润仅647.51万,同比暴跌93.54%。



啧啧啧,您这上市公司的钢琴卖得,利润还不如我们家楼下果蔬生鲜店…



我好像突然明白,为啥贝多芬、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舒曼、舒伯特这些大师要么英年早逝、要么困苦半生了。



这玩意有根儿…





图片

这几天,有不少文章一聊起“钢琴市场为何崩盘”,就把责任归结为中产家庭资产负债表,说是他们“没钱卷了”或“卷不动了”。



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概括事情全貌。



新冠二年,我在抖音上看过一个钢琴老师拍的段子,讲20年前的钢琴老师和现在的钢琴老师有什么区别。



20年前,学生来上课弹不好上堂课练习的曲子,一定会被老师严厉批评,甚至打手板,家长非但没有半句不满,反而对老师的负责与严厉赞不绝口;



现如今,学生如果犯了一样的错误,老师是打死不敢像之前那么严厉的,反而笑脸相迎,不会批评学生半句。



对于“体罚”的教育监管趋严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不能让琴童产生逆反情绪,要让孩子家长乐意续费。



我问过几个琴行里教钢琴的老师,是不是真有这回事儿,大家的反馈出奇一致——段子很写实,没夸张。



表姐和前女友都曾提到过:小时候练琴常常被老师打手板。



可现如今,对于钢琴教育来讲,所谓严师高徒越来越像个传说,留住学生、让大伙儿能续交学费才是活下去的唯一方式。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跟钢琴教育自身的特点有关!



弹钢琴,是个“入门易、学精难、师生各自卷、且投入产出明显不成正比”的技能。



这是如今钢琴教育及钢琴销量闪崩的根本原因。



说一条“公开的秘密”吧,看似高大上的“乐器之王”,其实是有速成法的。



一个零起点、连“do re mi”都找不到的门外汉,通过“速成法”可以在1-2个月左右就学会弹《卡农》、《梦中的婚礼》、《天空之城》或是《致爱丽丝》。


这是家庭聚会、公司年会最受欢迎的曲目,比这再难的,对于大家的欣赏水准来说,直接超纲了。



但如果你家孩子要学钢琴,将来想拿它做专业、当吃饭的家伙,简直太难了。



用老百姓的话讲:“14亿人,才出那么一个郎朗。”



现实生活中,以钢琴为专业的学生若不转行,毕业后3/4以上都成了钢琴老师,能够加入音乐演出团体从事演出工作的都凤毛麟角。



如果从小弹琴,长大后并不从事钢琴行业,那这项技能就真的鸡肋了——



与其它行业的兼容性太低,难以给其它事业打辅助;



实用性不仅不如数理化和英语,甚至都不如从小参加体育运动,练副好身板儿。



大伙儿可以细品“外卖小哥借着送餐空闲,在商场里弹钢琴引起围观”的视频。



我问过不少钢琴老师“学钢琴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老师们提及最多的,是“审美情趣”、是“音乐素养”、是“高尚情操”、是“美育不可缺少”…





图片

但是,但是——



就是这样一项对大多数人来说实用性不高的技能,打学它那天起就卷得一笔。



买架像样的钢琴,最少要20000元起步,雅马哈、卡瓦依这样的中档钢琴少说要30000元;



每节45分钟的钢琴课学费约200-500元不等,考级考学课程、赛前辅导课程起步价就要800-1000元/课时。



孩子要学到能在逢年过节亲戚面前表演的水平,最低花销也得在10万元以上,而这10万元,本质上满足的只是个情绪价值。


如果要培养出名校音乐专业生,这个花费普遍集中在100万左右。



除此之外,时间成本付出同样相当惊人——



学琴的孩子,每天至少要花1.5-2小时在练琴上;



这就意味着每天花在文化课业上的时间,要比别的孩子少1.5-2小时。



学习就像马拉松,如果完全没有留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孩子的all in状态注定不会持久。



那么,从前的“钢琴热”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个是升学与考级需求,另一个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素质教育需求。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们国家有4000万钢琴学员,全世界80%的钢琴学习者在中国。



但是,我国的钢琴演出市场份额与人均音乐演出消费场次,放在全世界的大国里都是垫底的存在。



难怪有业内人士吐槽说:“这不是音乐教育市场,这是考级市场!”



图片

不少领着孩子来学钢琴的家长报名前最想知道的一件事就是——



“我家孩子学到十级要多长时间?”



之所以社会上弥漫起“十级崇拜”,跟长期以来“钢琴九级可以作为中考加分”的升学政策是分不开的。



但在2018年以后,这项照顾措施不复存在,钢琴教育和钢琴销量从此走到了另一个分水岭。



之后的每况愈下,确实跟经济环境变化有极深的关联。



以前,中产家庭让孩子学琴,可谓“炫娃炫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即便意识到学钢琴的实际用途有限,不少家长也愿意为了锤炼孩子的艺术素养而买单。



现如今,这些家长的收入增长与资产价格双双来到了一个瓶颈期,非必要教育支出自然会有所缩减。



最容易挨刀的,就是那些“实用价值不高、赛道极其内卷、投入资金庞大、学习耗时较长”的学科。



很不幸,钢琴全中。



我们国家生产了全世界70%的钢琴、贡献了80%的琴童…



这样的基本盘无疑放大了“钢琴寒冬”的严峻性。



而在钢琴行业急转直下的这些年里——



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暴增6倍;

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市场规模暴增2.5倍;

考公考编培训市场规模暴增近3倍。



图片

钢琴培训及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根本逻辑在于:



钢琴用它长达30年的火爆,证明了“学琴对孩子的个人发展、钱途回报十分有限”;



一旦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放缓,现金流必然会加速流向实用性更强的学科领域。






图片

一落千丈的钢琴市场,本质上是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的牺牲品。



但是,不让中产家庭卷教育,是万万不可能的。



不同之处只在于,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挤掉那些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的学科领域。



笔者本人,也是一名父亲。



今天文章最后,我想跟大伙儿分享一下,个人对于孩子教育的一点拙见,欢迎大伙儿批评指正。



我认为,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最核心的装备有三个:



其一,要掌握核心城市资产,为孩子登高望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二,尊重孩子特长及个性化,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小镇做题家;



其三,必须要让孩子从小学好英语、自幼培养广博的全球化视野。



我们一个个来说——



核心城市的核心资产,是最经得起周期考验的家庭物质财富。



无论宏观经济经历几多风波,这部分资产的估值与流动性,都是相对而言最理想的的。



市场分化越是严重,这一趋势越是明显,几乎所有行业都一样。



我们还拿今天说的钢琴举例——



在钢琴行业不景气的这些年里,高端豪华琴施坦威走出了“独立行情”,销量和利润逆势而上。



图片

如果我们拉长时间轴看,那些核心城市里的非边角料资产,大概率也会走出“施坦威”式的行情。



这是产业与人口的聚集趋势决定的。



对于鸡娃家长来说,核心城市资产的估值与流动性,真的可以在关键时刻为孩子提供入读全球名校的宝贵燃料,下限是QS排名全球百强大学。



这话很残酷,但真的很现实。



对于一个已经坐拥核心城市资产的家庭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阶层跃升——培养“小镇做题家”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而且,这个小镇做题家,必须以“数理化+英语”作为基本盘。



无论是攻读名校还是求职找工作,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去卷海外赛道,“数理化+英语”都堪称最梦幻的组合!



因为它们延伸出的专业领域大多颇具实用价值,其学科自身也有相对较高的天花板。



这就是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在学校里吃的苦越多,在社会上遭的罪就越少。



如果一定要培养孩子什么“专长”的话,那就让孩子从小练一口流利的英语吧!



用培养孩子弹钢琴、学音乐的钱拿来给孩子学英语,每逢暑假带孩子满世界转一转,绝对绰绰有余!



让孩子从小看到不同的社会文明、不同的发展形态;旅途中,鼓励孩子自己用英语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回来后,孩子学习英语的自驱力一定远超想象!



以上操作,现实回报要远远大于逼着孩子练琴或是学习其它文艺特长…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替孩子做怎样的选择,而是竭尽所能赋予孩子选择人生的主动权。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1-22 10:53
要砸老师的铁饭碗了


原创 罗文益 罗文益 2024-01-22 09:00 发表于云南

知乎热榜上这两天有个热点话题,说“多地探索教师退出机制”,而且说得很明白,是要“打破教师‘铁饭碗’”:
图片
这个事儿虽然当头一棒,但也并非意料之外,知乎上很多答主都看懂了,出生人口下降了呗:从2016年开始,中国维持了很多年的“年均1600万—1800万新生儿”一下子下降到了“800万—900万”附近,刚好跌掉了一半。
显然,孩子少了、学校少了,老师好像自然就该减少。
也有真做老师的,怨气比较大。他们说老师的很多工作,根本不是教学,而是应付各种检查、研究怎么写教案。刚当老师的时候一腔热血,进了学校才知道,这也不让干,那也要注意,一下子就衰变成了老人——现在说减少教师,为啥不把搞这些无意义工作的领导先优化了?
这些说法都挺有道理,但要我说的话,砸教师铁饭碗这事儿,还有另外一个更根本的悲凉底色,那就是凸显了“教育行业产业升级的失败”,揭示了教书育人这事儿,生产效率和十几年前粗放式没啥区别。

什么意思呢?
如果我们把教育当做是一项经济产业,比如说种地吧。假如种地的人效率从来没提高,那你会发现,种地这事儿就是:地有多少、配合种地的人有多少,人地之间简单叠加。
再看教育行业,就是:学生有多少,配合老师就该多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数量也是正相关。
具体来说,就是以前是60个人一个大班,当学生减少到30之后,决策者的意见就是直接减少对应的老师,而不是真正围绕这30个人“精耕细作”,让更多的老师,更细致地去发展学生的天赋。
当然,我这么一说,好像又要鼓吹什么“素质教育”,不是的。
我们就说“应试教育”,我举个例子,只要你上过学,你就知道,偏科这事儿在学校里其实非常普遍,其中偏文还是偏理,是个大方向,往下又有单独偏某一门的,也就是其中一两门特别好,但是其他的又特别差。
拿我的经历来说。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上过重点班,我后面坐了一个特别老实的哥们,在大家都非常土的年代还要更土一些。
这哥们儿的特点就是,英语特别差,怎么都学不会,老是不及格被英语老师喷,但是他数学和物理却特别好,好到一眼就能看出一道难题的关键解法,每次数学物理考试基本满分。
当时我们学校有专门搞数理竞赛的,可惜这哥们儿也没赶上。为啥呢?第一,高一的时候还没有竞赛,但是高一没完,他就从重点班被刷走了,因为语文英语真不行,总分不行;其次,咱们虽然也是重点中学,但是搞竞赛非常傻逼,一点都不专业,对应的老师也没研究过,筛选的模式就是发现谁是“无师自通的野生小天才”,这个标准对我哥们儿又太高了点,所以他也没选上。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哥们儿直到高考,总成绩也很一般,而且从重点班刷下来的嘛,心态也有点崩,最后考大学都困难。

现在想来真的很可惜,因为他人真的非常朴实,很善良,在数学物理学科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可高中几年读下来,最后却变得有点畏畏缩缩,连性格都扭曲掉了。
咱想想,对于这样的人,如果老师们不是粗放地看总成绩,采取“什么学科不好就PUA这个学生”的鞭打式教学,这位朋友的命运很可能是另外一副样子。
当然,当年的老师确实可以说:学生太多了,我们只能顾总体趋势,单个学生谁管得过来?
可是现在人少了,可以顾得过来了,但是新办法却是把老师们的铁饭碗给砸了,让以前“管不过来”的粗放式教育继续下去,不是很讽刺吗?
所以,现在很多老师的抱怨确实有道理。
他们说,以前学生多的时候,老师又忙又累,赚的钱也不多;现在学生少了,以为轻松点,没想到直接裁撤,铁饭碗都没了——合着当老师,不管啥时代都这么辛苦是吧?
其实吧,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这个核心行业,生产率从来没提高,或者说,从来没被认为“该提高”。

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因为以前是以前,那时候咱出生人口多,教育系统哪怕是浪费、挥霍,把我说的那个哥们儿给“平均化”、抛弃掉,总体来说也不打紧,换成咱们今天的流行语叫“你不读书有的是人读书”。
可是今天呢,出生人口几年之内下降了一半,以后还会下降,这个时候,每一个从教育系统出来的人,都很珍贵的,每一个人,终于都值得关心了,教书育人,终于能够把“育人”这个理想给补上了不是吗?
其实吧,就算抛开理想主义的东西,我们就关注现实,也会发现粗放式教育的弊端,那就是教育出来的人选择十分之单一,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一窝蜂地去选择某一类工作。
比如说,考研、考公,动不动就是全民性的,也就是大学的一个班里,大部分都准备好这两样了。
再比如说,做白领。现在人才过剩,很大一部分就是白领过剩,蓝领其实一直都很稀缺,很多蓝领都是企业招到人之后再用两三年给慢慢培养出来的,很多人大学四年学的东西还不如刚工作三个月的知识增长多。
咱想想,咱中国人,乃至于东亚人为啥活得这么累?
不就是干什么事儿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跟上学考试一样,大家一窝蜂地扎堆某几个领域,然后再发现这几个领域实在是太卷了,一下子又大规模躺平了。

总的来说,教育产业,这把真的算是产业升级失败了,或者至少被认为是失败了。
它的一大连锁效应,就是把“育人”的责任,还是留给了天天打工内卷的苦逼家长们,让很多该生孩子的90后们,一想到有孩子了生活质量会下降多少,就害怕了,最后自然就决定“提前止损”不生了。
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就达成了:“人口下降—老师减少—人口下降”。
教育产业升级失败的第二大连锁效应,就是县城、乡村的男女比例失衡还会更加严重。
因为“回老家当老师”是很多年轻女孩子的倾向,现在教师岗位减少,那么她们自然更不会回到女性工作岗位偏少的县城了。
如此一来,买不起房的男性回到县城乡镇,也无非是打光棍而已,又加重了本地人口减少的恶性循环。
我们回过头来想想:真的就没有破解之法吗?
从孩子、到家长,再到老师,再到90后以来的年轻人们,真的就该活得这么辛苦吗?

最后,我再补充一个我写作本文时看到的一个让人悲痛万分的新闻,来自于财新网,说河南南阳,一个学生宿舍失火,13名小学生被烧死:
图片
这个惨事最让人遗憾的,就是如上图所言,30多个孩子同住一间宿舍。它导致火灾发生时,一个是破坏性集中,同时,又让这些孩子逃生的时候更加拥堵、困难。
更奇葩的是,这个宿舍只有两扇门,但是“后门常年关闭”。
咱想想,这种悲剧、这种管理上的重大错误,不就是典型的对学生“集中管理”的观念导致的吗?
——灾变来临,孩子们都冲向一个小小的出口时,这一刻,也算是某种残酷的隐喻吧。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2-21 16:01
女老师岀轨学生,鱼死网破后的舆论大反转!


尚本谷主 尚本谷 2024-02-21 07:44 江苏

女教师出轨16岁的男学生,光聊天记录就100多页。满纸的虎狼之词,看完后总体感觉一个装成熟,一个装清纯。

所以无论怎么处理都不冤。具体剧情请看谷主昨天的发文《女老师出轨16岁学生?师德妻德的双重沦丧!》

好多人认为,女老师的丈夫这样极端报复的性格,比起女教师的出轨更让人恐怖。其丈夫的做法,更像是那种不择手段的疯狂。

应该深思的是不经过网上鱼死网破的举报,正规途径反应举报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呀?学校一开始还想捂盖子呢,捂不住啦才停职,这也是可怕的。

或许这男的也想过了,私下解决不痛不痒,又咽不下这口气,索性鱼死网破吧!

在道义上同情他,但在处理问题的手段上难以认同。不爱了就选择放手,实在气不过就到妻子单位举报,没必要把家丑到处宣扬。

事实上他也未必得到舆论支持,对于乐于吃瓜的群众来说,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可以口炮的对象而已,甚至还有自愿当接盘侠的。

他把妻子和16岁学生的聊天记录,都“公布于众”“昭告天下”,地球人都知道他老婆出轨了,也知道他戴绿帽子了,光彩吗?

他老婆立即社死,他自己也基本上“疑似社死”。这叫“同归于尽”。

那个男生已经16岁,他在网上说人家“未成年”,分明是借此“吸睛”,但也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同时,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来曝光妻子的行为,可能涉嫌构成侮辱罪。

这下好了,不仅是“满城风雨”,而是“全网风雨”,地球人都知道了。

另外呢,他还是个“狠人”: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让老婆永世不得翻身!

女教师和学生那点事儿,别说是自己的丈夫了,连班上的学生都知道两个人关系好,同学们还拿“那事”来玩笑,其他老师会没有耳闻吗?

据说,女老师的丈夫很有“心机”,早就知道她出轨了,但一直就跟没事人一样,还带着她去外地旅游。旅行中女教师突然找不到丈夫了,手机也没了……彼时彼刻,她才感觉到大事不妙。

开学前一天晚上,女教师和16岁学生的聊天截图,“如期”出现在网上。

而且聊天记录,都是丈夫用妻子手机发的,不仅发了工作群、学生群、家长群,连毕业生群都发了一遍。

一发而不可收!

明知妻子出轨,却隐忍不发,只是在等一个机会。这样的男人不一般,也太狠了!

妻子固然会身败名裂,丈夫难道不会千夫所指?置妻子于万劫不复之地,无疑于杀人诛心!

女老师的生活作风和师德问题,必须谴责,必须接受处理,但作为丈夫,的确有些过头了。



你可以不原谅,可以拿到证据后起诉离婚,将“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呈堂证供,指证妻子是过错方,但在网上曝光就有点“脑残”了。



裤裆的那点事儿太过度关注了,以至于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女教师的丈夫。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毁了好几个家庭:老师以及其家人,学生以及其家长。



图片​


谷主也不难理解男的极端,也不能站在神的角度理性的去看问题,而应该带入角色本身去感受当时的情景,只是以一个旁观者来剖析这个事情。



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是否能理性应对。



类似的事儿,马伊琍的处置方式,就比较“智慧”。



文章出轨后,马伊琍和他离婚时,俩人分别在微博发了一段抒情的话语。



文章发文:“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



马伊琍发文:“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



分手情分在,从此依然不是路人和仇人。



谷主估计,现在女老师老公的肠子要悔青了。发现妻子出轨,可以分手,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互相伤害。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女教师的老公抄底的操作,很明显是不打算再相见了。



有消息传出,说女教师的丈夫被拘留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受害者就直接成了被告了,这样的反转无关道德,只关乎法律,没办法。



道德的就交给道德,法律的交给法律,而不是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就可以为所欲为,处于道德劣势的人就要任人凌辱,对不起不是这样的。



法律的本质是“有护无类”,维护的不是公平,而是秩序!



伴随这桩事件的发酵,女教师和男学生势必迎来两败俱伤的命运。虽说疼痛是成长路上的代价,但有些代价原本不必有。



学校也是江湖,人生没有退路,江湖中人,走的每一步,都作数。



欲望,是人类的本能;底线,却是师者的修行!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3-26 15:47
毒教材之后,又出毒试卷!教育界被渗透成筛子了?


原创 牲产队长 牲产队 2024-03-26 13:23 广东

在成都新都区初三年级语文测试中,出现了一篇触目惊心的文章,名叫《杜鹃花落》。看题目,不会觉得有啥。但是,结合文章内容,这“杜鹃花”就另有所指了。

这篇文章写得很简单,就是讲八路军为了抓住日本某大佐的儿子,在日军占领的城市里四处搞破坏。正常来说,这是典型的游击战,后勤战,是反侵略抗日战争中,极为常规的一次战斗。在历史上,这样的袭扰战,是层出不穷的,在大后方极大地牵制了日军主力部队。

图片

可是,在《杜鹃花落》这篇文章里,八路军被塑造成了山贼土匪,大量使用的词汇是“逃窜”、“灰军装”、“血肉模糊”。作者还特意强调,在日军追击过程中,有八路举起白旗,又被按下去了,继续反抗。这种反抗叫什么呢?用原文的话来说,叫“敌人内讧了”、但还有一部分八路“顽固不化”,而大佐呢,“谁要你们投降?我要你们死!”

日军是什么形象呢?文章的大佐儿子是这么被描述的:“下面竟还藏着一身洁净的日本样式青年装,唯独少了洁白的衬衣,袒露出青年健壮的胸膛,那张白皙清秀的脸上,嘴边淌着汩汩鲜血。”

图片

八路军是“顽固不化”的,“血肉模糊的”,“四处逃窜”的,日军大佐的儿子是“青年健壮”的,“白皙清秀”的。这还是战争吗?作者仿佛是在写偶像言情小说,而故事的结局就是,年轻英俊的日本大佐的儿子,被土八路给打死了。死的时候,一身干净整洁,嘴边流着汩汩鲜血。见此场景,自己的儿子被大炮轰死了,大佐是什么表现呢?

作者这么写的:“一口鲜血喷出,像一滩泥,委软到了地上,鲜血喷在了那青年身上,像嫣红的杜鹃花......”

图片

这个“杜鹃花”就点题了。我们都知道,在中文语境里,“杜鹃花”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意象,代指“繁荣吉祥”。红色杜鹃花则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它暗自“红色革命的胜利”。可在这篇文章里,“杜鹃花”代指的是日本大佐的儿子,“杜鹃花落”,就是大佐的儿子死了。

网友们扒拉了一下,发现该小说的作者名叫“李佳前”,是河南省汤阴县文星中学支部书记,被评选过“汤阴县第三届十大名校长之一”。说实话,这个名头有点太低了。如果不是这篇小说被选入成都新都区初三年级语文测试,可能没几个人会认识他。在一个常规县,都不一定能凑出十所中学,而李佳前被评为汤阴县十大名校长,这完全就是一个虚假的荣誉。

图片

但是,我们难以原谅的有两个地方:

一是,李佳前作为一个体制内的校长,怎么会写出这种“毒小说”?

二是,这种“毒小说”怎么会进入成都新都区初三年级的语文测试卷?是谁让这篇小说过审的?

如果只是写来自娱自乐,也就算了。可是,这篇小说怎么渗透到语文测试卷里的?除了新都区初三年级测试,还有没有其他省市也存在类似的“毒试卷”?从“毒教材”到“毒试卷”,这不是孤例了,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了审核上的失职!

撰写该小说的李佳前,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小说怎么出版的?出版后,怎么印入语文试卷的?我们常常吐槽,电影审核过于严格。可为什么本应更加严格审核的“教材”、“试卷”,反而没有被严格审核?到底是哪些人在干审核工作?有没有用心地读过这些资料?如果审核人员自己都不看的话,那这审核岂不是流于形式?如果明明看了,却依然过审,那就不是眼瞎了,而是心坏了。

图片

这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比任何电影都要更大。电影好歹是有受众群体的,可教材、试卷都是强制性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去认真学习的。这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腐烂了,而是整个教育系统,从上到下,都存在严重的腐烂性问题。

教育、宣传,曾经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也是动员群众,反击日军的法宝之一。可如今,我们的教育系统却被渗透成了筛子。我们扪心自问:这对得起那些在抗战中阵亡的川军英烈吗?对得起那些浴血奋战的先辈吗?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5-9 21:30
学历贬值后,大家说不定反而越来越淡定


原创 九边 九边 2024-03-06 10:23 山东

上一篇《中国可能在经历一波“文艺复兴”》,反响特别好,当然也有极少量不同意的,有些人总觉得“艰苦”、“每一代人都得受点苦”,“人不能过得太舒服”是天经地义的,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反串还是认真的。

不过也正常,咱们写这些东西,目的并不是说服谁,而是把一部分人心里可能已经感觉到,但是却不一定成型的想法说出来。换句话说,所有博主都是读者的嘴替。

我以前观察美国人对学历的理解,发现他们有这么几个特点:

1、提到大学,他们主要区分是“上过大学”和“上过藤校”。

2、老百姓对研究生什么的特别不上心,以至于很多名校的研究生被“亚裔”给垄断了。

3、普通家庭鸡娃的积极性非常差。

现在来看,以前不理解只是咱们没发展到那一步,发展到了,其实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如今已经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我们的大学分成了三种:

顶级名校或者985以上;

211;

其他。

这是三个生态位,除非你是那种特别天才的人物,否则就业的时候你几乎不会跟其他的生态位产生竞争。而且随着这两年就业压力变大,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态势,C9是一个集团,其他的一起竞争。越来越像美国,如果没上名校,那你就是个“上过大学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知道美国那边相对佛系的原因了,因为头部集团,在哪个国家,都是“筛选重于选拔”。

美国能考上名校的,主要也是谢耳朵那样的顶级天才,或者家里资源特别丰富的人。在咱们国家,名校主力一直是城市中产和小地方“医师公”子女,不少人说现在的教育体制相对公平,也说的是“最大限度避免埋没天才”,这本来也是一种“筛选”,天才对培养要求不那么高,只要规则透明稳定就能冲出去。

美国富人会上顶级私立,国内有贵得离谱的学区房,都通过家庭财富可以占据一些优势,至于其他人,上顶级大学天赋占了一大半。其他人相对来说通过努力使劲往前冲,也能提高不少,但是天赋不行想进头部集团是很难的。

尤其是如果孩子自己积极性不高、脑子不好,父母急得要死,那更是没啥卵用。

所以说最近这两年,不少高知家庭已经开始重新反思之前的教育模式,前些年那种从小学开始就补课不断地模式已经改了不少。毕竟大家都是学霸过来的,都清楚“知识优势”这东西并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太多人高中之前一直挺好的,一上高中立刻歇菜了。

还不如专注培养一些能持续一生的优势。

那啥优势能持续一生呢?

想想就知道,那肯定是体能嘛。于是这两年很多家长开始放弃类似补课、围棋,钢琴,小学奥数什么的,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强化体质,带小孩去溜达,爬山,或者练攀岩等等。

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强健的体魄才是第一生产力。一线做题家们当初从小镇冲到一线,并不是靠父母天天给他们报班,也不是靠父母天天看着写作业,主要是靠身体好状态足注意力强,能经得住残酷的淘汰赛的筛选。体质好的孩子,哪怕在高中开始发力都不晚。

这种观念大概率会在接下来几年里扩散开。

事实上大家观察下国家的政策, 明显也是这个意思。不让小学生排名,学校教的东西越来越少,也不让校外教。主要也是国家清楚小学那点知识,学得再怎么猛,也是屎上雕花,对后期影响极小,还不如大家都轻松些健康些。

关键是学习对孩子玩的时间挤占太厉害了,最后绝大部分人学没学到啥,玩也没玩到。所以国家出手推动小学“去功利化”,其实这已经很接近美式教育的小学阶段了。

更关键的是,学历接下来肯定是不断贬值的,这个没啥悬念。

因为大学生从二十年前的几万人,一顿狂飙到现在上千万,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稀缺了。不稀缺的东西肯定是要不上价,除非你把自己弄成稀缺的,比如考上清北,可是绝大部分人是真考不上,死也考不上。

尤其这两年好岗位其实是急剧缩水的,更加加重了竞争。

你可能觉得我对未来充满悲观,其实不是,我对未来的感觉是下边这两项:

保底社会;

非主流发展;

保底社会倒也好理解,尽管大家都在说赚钱难,但是现在这个环境,尤其待在大城市,想活下去是很容易的,总能找到点事干,只要干点啥,生活是没问题的,基本吃喝又不贵。

中国很多人的那种不安全感,主要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饥饿记忆没走远,以前是完全谈不上保底的,一步走错,可能万劫不复。毕竟哪怕四十年前中国还不如非洲。

费孝通说,中国人既不痛快地活,也不痛快地死。其实主要还是以前穷,哪怕三十年前,很多人还在穿用化肥袋子做成的裤子。现在慢慢物资充足了,事情就好办了。

在极度匮乏且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大家的思路就是每个时间段都有该干的事,必须得加把劲,在每个阶段领先,最后才能勉强饿不死。

如果一个社会容错率越来越高,起码走错一步不会饿死,那样可能发展就能更加多样化一些。

以前总是纳闷为啥欧美孩子为啥那么随意,大学生还有“gap year”,现在来看,应该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容错率没那么差,不存在“错一步,步步错”,所以大家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自己到底想干啥。

现在我们这边也越来越随意。很多小伙伴都知道,B站以前有个小伙不想上班跑出去骑车穷游,后来骑成了超级大V。这在以前也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倒退几十年,几乎所有人都是手停口停,那时候不上班出去溜达大半年,看不饿死你。

那啥是非主流赛道呢?

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主流赛道。

读书,考好大学,进体制,或者进大公司,然后慢慢爬天梯。这就是主流赛道。当然了,在某一些地方,这个范围更窄,大家认为进不了体制都是在瞎折腾。

传统行业为啥累呢?

所有人都去挤主流赛道,挤不进去的垂头丧气,这辈子掉坑了。所以每个阶段都得往死里拼。

今后不是说不拼了,而是说你就算在主流赛道上输了,也没那么吓人,因为还有无数条别的路可走。

十亿市民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市场,有无数稀奇古怪的需求,你只要满足了其中任何一个小分类,你就可能过得很好。

最明显的就是网上的那群网红们。别看他们在那里很风光地挥斥方遒,其实绝大部分现实里都是loser。或者说传统赛道里是loser,然后传统赛道走不下去,只好去走非主流路线,没想到走通了,赚的比之前上班多的多。

这就有点像刚刚改革开放那时候,当时是没有私营经济的,全是国企。正儿八经的人不是在做公务员,就是在国营大企业或者研究所。只有那些返城知青无所事事,他们后来去卖茶叶蛋,去满街吆喝收破烂,然后就成了改开第一波吃到红利的人。

其实还有一个事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自媒体公司,他们专门找那些学历很低的高手。比如那些顶级摄影师几乎没有正儿八经学历的,他们的优势就是出来干活早,一直在折腾,在那上边花的时间非常非常多。

同理很多互联网写手也不是拼学历,简单的道理,互联网上绝大部分受众都是没啥文化的,你写的东西太深,别人根本看不懂。此外你的思想不能太复杂,越简单越好,只有你足够简单,传播性才好,太复杂了传播性也是个问题。

换个思路,这可能也是为啥清华美院的艺术生在那里开AI课火了,却不是某个深耕AI的大神。主要是后者传播性太差,其实网上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讲解视频,问题是没人看啊。因为这些东西属于“主动学习”范畴了,绝大部分人连个长视频都看不动,指望他们看深度学习?

想做生意,还是得“面向大部分人”。如果受众都是高知,逼格确实高,啥都好,就是不赚钱。

我这里不是在推“学历无用论”,必须得说一句,“学历贬值”必须得有学历才有的贬。

我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随便某个角落什么渣渣都够一些人啃一辈子。而绝大部分人,尤其学校训练出来的高手们,都去挤传统赛道了,新赛道上反而空空荡荡。

“兴趣经济”这个词可能接下来会越来越火。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个爱好,来趟过接下来漫长的人生路。大家都愿意在兴趣上花钱,消费也能好起来,属于典型多赢操作。

此外另一个意思是,你的兴趣说不定将来可以挽救你的职业生涯。这两年看那些钓鱼博主,还有手工大神,露营博主,觉得他们人生真是好的不得了,自己喜欢的恰好别人喜欢看。

当然了,很多时候得去功利化,你太想赚钱去做这些事,可能反而做不成,因为在一个领域想有很深的研究,需要漫长的时间,能让你保持投入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动机,可能就是单纯的喜欢。

人对不喜欢又没有明显收益的东西很难保证投入,“投入时间”是个硬指标,投不够,很难有产出。

咱们再以自媒体为例,绝大部分侃侃而谈的这群人,本来就是从小爱给别人神侃的那群,积累了十几二十年,兜兜转转,又回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了。

另一个事不咋提,绝大部分后来混出来的人,基本都是靠自己某个“内生才能”,也就是自己天然擅长的东西。

只有天然擅长,你才能不知不觉在里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很多人混起来之后,回过头看发现,自己身处高位这事,很多年前已经定下来了。这也是为啥我经常说,从前往后看都是努力,从后往前看都是命运。兜兜转转,最后都会回到你唯一擅长的那件事上来。

所以你说,寒门到底出不出贵子了?

从来都很难,现在某种意义上传统赛道更难了,因为所有传统赛道都堵满了人,一些赛道还在萎缩,比如大土木。甚至计算机也有这个趋势,现在计算机毕业顶级高手的工资是上升的,其他人都在下跌。

但是今后又是一个无限可能的时代,所有奇怪技能都有人看,只要有人看,那就不怕赚不到钱。

文末总结几句吧。

可能现在发达国家的很多事,我们只是理解不了,等发展到那个程度,就慢慢理解了。对于教育,大家会发现中美这两个国家越来越像。中美的教育都在倾向于分化成两个集团,前边一个小集团,后边一个大的。

学历的贬值几乎没法回头,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筛选而不是培养。在这场筛选里能胜出的,恭喜你,你是大神。如果输掉了,也别灰心,绝大部分人都得输,好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开放,容错率越来越高,输一次不算输。路有很多,在“几十年”这个长度上,不一定胜出的是谁。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爱好,退一步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色彩,进一步可能就是你职业生涯后半期唯一的救赎。

所以是个“退而求其次”的过程:

最好能考个名校;

考不上也正常,反正绝大部分人都考不上。那就有个健康的爱好,既让自己过得快乐,又是一个潜在爆发点;

最起码有个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质才是无限可能性的基础。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6-5 17:54
2万元填志愿,张雪峰课程被家长们抢疯了!


原创 牲产队长 牲产队 2024-06-05 15:16 广东

这真是一个魔幻的世界。一边是,大家哭诉着说,口袋里没有钱。可另一边却是,张雪峰定价2万元的“志愿填报课”却被抢疯了,买都买不上,因为根本抢不到名额。这比前些年摇号抢房子还要难,为什么会这样?

在队长看来,就一个词足以解释:焦虑。

越是自己过不好的人,越是担心孩子的前途。就像有些父母经常说:“我在外面这么辛苦地赚钱,还不是为了你吗?”这些父母在疯抢张雪峰“志愿填报课”也有一个心理前提:“填对专业,2万块钱不就是未来孩子一两个月的工资吗?”可万一填错专业,岂不是耽误孩子一辈子?这2万,必须得花,花钱买个心安理得!

而且,在舆论上,很多毕业生把自己的职业失败,归咎于专业选错了。可真的是专业选错了吗?这个社会上的机会总量是有限的,优质岗位也是有限的,而人生却是充满无限种可能的。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中国大学职业教育最大的失败,从来都不是专业问题,而是课程严重落后于时代。我们在大学上过的课,有几门是实用性的呢?又有多少知识是企业和单位需要的呢?

图片

中国大学在职业教育这块,与时代存在严重的脱节。社会是不断进化的,优质岗位也是不断进化的。二十年前,中国房地产如火如荼,人人都想学建筑,十年前,计算机产业高速增长,人人都学计算机,可现在呢?建筑工程、计算机软件都成了就业难,竞争大的传统行业。我们用短短40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年的发展历程,与之对应的是,我们的职业生涯高光时刻十分短暂。一个新兴行业,长则十年,短则五六年就被干到头了。

吃到红利的人,不说一夜暴富,就算金字塔尖留下来的汤汁,也够过上一段好日子了。可没吃到红利的人,较晚入行的后来者,就成为了别人的牛马。大一时选择的专业,看似是不错的,可大四毕业了,时代变了,分分钟就掉坑里了。

图片

一个行业兴起两三年,高峰两三年,接着就走下坡路了,到第十年时,基本就进入人才过剩、产业过剩的稳定期了。有些行业发展快,五六年就被干完了。在大学毕业生中,又有多少人是干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呢?这个世界上90%以上的工作,都是不存在高技术门槛的。花2万去报一个“志愿填报课”,说实话,不如直接去报一个技能培训班。你想当网红主播,就直接去找个MCN传媒公司,上三个月班。

什么人需要花2万去买张雪峰的“志愿填报课”?肯定不是考上清华北大的,也不是考上武大、复旦的。因为这些人分数高,有太多可以选的了。高考本身就是对人群进行提前分类,分数最高的一部分毕业了,可以去大厂,去国企,去机关单位,也可以去海外留学深造。但分数中中等等的,比如刚好上个三本,专科,二本,非985/211的一本,或者985/211刚上线的。

图片

这些人是最迷茫,也是最焦虑的。买了2万元的“志愿填报课”,就能解决这些焦虑吗?队长可以告诉你,解决不了。因为你高考的时候,是一个中中等等的位置,你毕业了,在就业市场里,也是一个中中等等的位置。大厂进不去,小厂不想上,中等规模的公司业绩压力大,加班时间长。高考从来都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对全社会人群分类的问题。

蛋糕只有这么大,天赋异禀的,财力雄厚的,自然就上去了。它提供的是稳定、高薪、体面的岗位。剩下来的,大部分人都只能过上一个中中等等,不上不下的生活,只有极少数可以通过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实现人生逆袭。这也是坐在后排的学生,能够超越前排的原因。他没念大学,但赶上风口了。你上大学了,但你毕业的时候,风口结束了。他成了老总,你成了牛马。

图片

选择是大于努力的,专业决定不了人生。尤其是这三年,三年前,很多人觉得工作不好找,选择了考研。可研究生毕业后,却惊奇地发现,工作比本科时更难找了。因为能就业的,站到坑里的,都不愿意动了。你多读了三年研,这三年里的优质岗位,都被别人占住了,空出来的好工作就更少了。

张雪峰所提供的所有“志愿填报服务”、“高考咨询服务”,都是基于当下的政策、行业、职业方向而做出的预测。可人生哪能预测啊?大官媒都会告诉你,不要崇拜网红,不要去当网红,可成为网红的人,一年赚到的钱,够花一辈子。当网红需要上什么专业课呢?

图片


张雪峰不建议普通家庭的孩子学新闻专业,可事实上,张雪峰自己学的是“给排水工程”专业。难道新闻专业还比不过“给排水工程”专业吗?他的成功是因为学了郑州大学的“给排水工程”专业吗?

我们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存在不同的焦虑。但有些人通过制造焦虑、放大焦虑,贩卖焦虑,形成一条龙式的商业闭环。可真正的成功,来源于自主学习,克服焦虑。

图片


这些购买“高考咨询”服务的家长,跟那些给孩子买背背佳的家长,没有本质的区别。


职业充满无限可能,人生也充满无限可能。这里面有人成功,就必有人失败,而绝大部分人都将渡过平凡而劳碌的一生。

因为绝大部分人无法克服自己的焦虑,当风口来时,也抓不住机遇。在一个焦虑的时代,焦虑本身也是一个商业上的超级大风口!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6-18 09:28
不能拿姜萍仇视祖国,全宇宙都是中国人和中国人竞争


原创 zhoubotong 兰香湾 2024-06-18 07:56 江苏
文/周伯通

涟水中专的姜萍火了,源于全球数学考试她得了第12名,不管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不管是个人完成还是团队完成,这都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证明了人家有天赋嘛!但是很多自媒体的舆论走偏了,我看到最多的关键词是:逃离。

赶快逃离涟水,赶快逃离中国,甚是有人高喊,到美国去,那里才是尊重人才的地方。有些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社会是畸形的,人才都被埋没掉了。我要阐明三个观点,一个是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人才过剩的;另一个是至少现在来讲,像姜萍这样的人,不存在被埋没的。第三点恰恰是中国的人才逃离中国太少,导致中国在世界上没有什么话语权。

为啥是人才过剩的,战乱年代,沛县一个村上的人能组建一个新王朝,凤阳一个镇上的人能复兴一个华夏文明,我们新中国的成立,湖南几个人出了大力的。那说到和平年代更是如此,仅仅考试差一分,能拉开几千人的差距,你能说这几千人智商有区别么,毫无区别。那一个单位要把这几千人全部收了么,根本收不了。

有人说,你文化不高,能写几个字,也属于人才埋没了,你就差一个伯乐。我都感觉到很好笑,以前我就讲过,小时候放牛,领队放牛的是个老人,因身体残疾,一辈子替哥哥家放牛,每次放牛,他都给我们小孩讲故事,我估计他是从收音机里听来的,讲的水平不比单田芳差,你能说人才埋没么,像这样的老人每个村庄都有,随便一拉,能拉出几十万人来。你没有完全碾压别人的优势,你就无法被人看见,这种埋没太正常了。

姜萍从初中毕业选择了中专,我是非常能理解的,说明她是一个务实的人。我们那个年代读书,中专的录取分数远远高于重点高中,农村孩子首选中专,读几年出来就有工作,而且是干部身份,因此对任何重点高中毫无兴趣。

现在这个年代不同了,肯定是重点高中分数高于中专了,姜萍上不了重点高中,但普通高中还是能上的,尽管她偏科,只要她上了高中,在江苏的教育体系里,没有任何人能敢埋没她,单科数学你总是考140分以上,立马会被拉入“强基计划”,西工大、国防大学、北理工或北大都是抢着要的,其他的成绩好坏无所谓。

但姜萍选择了中专,是因为中专免费的,还另外有补贴,等于是读书的时候就有收入了。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例子。有个男生语文成绩很好,写作能力也很强,尽管家里穷困潦倒,但他认定了要走作家这条路,结果写到30多岁,没挣到几个钱,单身一人娶不上媳妇,父母也年纪大了,一家人吃饭都困难。

于是他就怨恨,说国家亏待了他,他这个人才怎么没人重视呢?其实像这样的人太多了,要国家养,国家根本养不过来,连古代的白居易和李白,都不是靠国家养的,完全是靠粉丝打赏才过得下去的,为什么白居易和李白的诗通俗易懂,是要迎合粉丝需要啊,否则饭都吃不上。

国家只会养少量的人,比如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因为修官书的需要,必须养着。这样的人放在市场化的竞争中,直接饿死,读者不爱看,深涩难懂。

现在你大概明白了文化人反贼特别多的缘故了吧,他们就是希望国家养,但你们这种水平的,一眼望去,全国上亿人,国家怎么养?国家只能养一些修正史的人,其余的你们只能去市场上找饭吃,结果你偏要用文言文写故事,粉丝又不打赏,你饿的嗷嗷叫,恨天恨地,觉得国家黑暗,群众很蠢。你专门掉书袋,写一些群众看不懂的东西,你才叫蠢呢!

姜萍是个好女孩,但她将来很有可能被人带偏,兴趣和才能会导致两种结果,一个是仅仅是兴趣,一个是兴趣和才能带来饭吃。就拿西方的哲学家们来说,个个文采斐然,全是杠精小能手,没有一个人能养活自己的,全靠寡妇养着的,什么卢梭、大仲马之类全是这样的。如果兴趣和才能可以带来饭吃,她就会被各路势力“统战”,比如有个写历史的,出名之前很正常,出了名了,被西方人充值之后,就开始糟蹋中国历史,说中国的老祖宗,甚至女娲、伏羲等等,全都是亚当夏娃生出来的,还有一个网红医生,说中国五千年历史狗屁不是!

图片

姜萍要是去美国,我也是赞成的,并喜闻乐见。但是说美国是尊重人才的地方,这完全无法认同,美国是全世界浪费人才最严重的地方,当年撬走了苏联100名科学家,最后这些科学家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对于人才,美国需要转化的,尤其是对于军工上的转化,如果对军工上没有转化,或者工业上没有转化,基本就废了,如果这个时候,你想回祖国,那遭遇意外的几率就大大提升。

养纯理论家,每个国家都会养,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但是养不了那么多。当年杨振宁为什么不回来,他回来也没啥用,对于一穷二白的中国,我们需要理论落地的东西。而美国二战之后,国力到达了鼎盛期,你搞纯理论研究,他有能力支持的,广撒网,亏掉了99个实验室,成功了一个那就可以了,一条大鱼能抵得上99条小鱼的损失。

现在中国不也是走美国当年那条路么,看中了一个项目,给100个人才予以补贴,让他们做项目,成功一个就可以了,但也有可能全军覆没,现在敢这样做,无非是国力有了积累而已。但这种做法遭到了很多人批评,说浪费钱。 一方面说中国埋没人才,一方面又批评中国广撒网似的给人才补贴,这岂不是自相矛盾么?

有人说,这里面有人骗补,翻翻美国的历史就知道,骗补多了去了,比如“滴血测癌”项目创始人,被送到牢房里去了,那“滴血测癌”能不能实现,从目前角度来讲,确实是骗补贴的,100年内实现不了,但300年之后,能不能实现呢,这就不能下定论了。

总是有人说,中国人才跑到国外去了,然后骂国家,我都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人都不出去,那中国是个什么场景,大量的人才都将被闲置,就是清华、北大的人才走光了,即使他们全部到了美国,美国还是干不过中国,你想象一下,都留在中国,又没地方安置,最后不都成为“内斗精英”了么?

就像乒乓球和跳水等项目一样,为什么有“反贼”,记得有个打兵乓球的,代替日本国出战,恨中国恨得不得了,因为他水平很高,但是在中国,他连国际赛事的出场机会都没有,因为像他这样水平的,中国实在是太多了,后来没办法,中国推出了“养狼计划”,白送给别的国家,让他们代替外国人来和中国人作战。

苏轼那个年代,他总是和王安石斗,两个都是精英,谁也不服谁,如果苏轼一直留在“东京汴梁”,他一生除了写点鸡汤文,将毫无作为,后来朝廷给他贬到了南方,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海南、广东、乃至江苏的南京、常州都对他评价很高,还留有苏轼的塑像,因为他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查一下整个中国历史,留下赫赫大名的政治人物都有被贬的经历,除了苏轼,韩愈,王阳明,林则徐均是如此,连毛主席,在20-30年代,组织上总是三番五次地撤掉他的职务,他只好去农村做工作。被贬,其实变相是让你和群众走到一起,从而让你感觉到一个真理:离开群众,你啥玩意也不是!

即使留在庙堂之上的,靠国家养的,本质上还是靠群众养的,现在因为产出高了,群众能多供养几个了,以前是养不起,养不起,他们就怀才不遇,就骂国家。你要想让国家把你供养着,只有一个办法,提高生产力,让群众有工作做,群众有了很好的收入之后,即使国家不养你,你拿你的知识娱乐娱乐大众,老百姓也会赏你一碗饭吃。

中国人才为什么会如此的过剩,就是自古以来,把读书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中国对文理科都是同样重视的,只是在文科上花了钱,理论水平干不过西方人,但是理科一投入,立刻给美国干的找不到北,于是资金都倾向于理工科了。

我们的理工科人才也过剩了,以后也只能推出“养狼计划”了,我培养了,给外国人用,然后代表外国和中国竞争,未来地球上也好,月球上也好,甚至宇宙中也好,基本都是中国人和中国人竞争。

图片

至于说中国埋没了姜萍,纯属无稽之谈,而是像姜萍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因此我也希望姜萍能瞅一眼我写的东西,切勿被人吹捧的飘飘然,一个村庄,五户人家都能建立一个新天下,我等普通人,虽然有些特长,但是在中国人才济济的环境下,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6-18 12:00
为何要到这一刻?全世界才对姜萍充满善意!


尚本谷主 尚本谷 2024-06-18 06:55 江苏

你只有成了佛,人家才会拜你。

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成功时,你才会发现,这世上哪有什么坏人,身边都是好人。从姜萍身上来说,只有你自己争气了,别人的态度自然就好了。

刚刚过去的周末,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的江苏涟水中专姑娘姜萍的名字,不断从社交媒体跳出。

其关注度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此刻哪怕在搜索引擎上单纯输入“数学”两个字,都会跳出她的新闻。

这张全球榜单之上,全部是国内外名校的数学及相关专业牛人,或者说,全部是社会印象中“该出现在那里”的人,这将她的学历与经历如此醒目的反向凸显出来。

其实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她出现在此,这样小众且知识门槛极高的事情,不可能获得国民性的关注度。

大众着迷、并且持续咂摸着这个“反常”,滋味巨大而复杂。这种沉浸背后,那些没说出来的话是什么?

过去几十年,一个转型社会经历了从“一切皆有可能”到“一切都已是红海”的过程,这可能连一代人的时间都没过去。

市场化早期提供了一种到处都是路的预期,随后互联网的兴起,“路”窄化为了“赛道”,但仍赋予人多元化、可开拓的观感。

再随后,赛道逐渐变得有限、既定和拥挤,自由竞争的状态已逐渐变为既定格局之下的内部调整。

投射到个体发展上,阶层流动和上升已变得一言难尽,阶层再生产逐渐成为常态,“一副货郎担子起家”“英雄不问出处”的那些声音,时光中不再响亮。

姜萍出现在这个背景中,如此“反常”。

她的家乡是江苏涟水县的一个村庄,父亲早年在外打工,母亲曾生病,她和姐姐疑似都因为教育成本问题而选择了中专。媒体中甚至还有这样的题目,“村委会已提交姜萍父亲‘低保’申请”。

实际上,她的数学天赋到今天为止才偶然性的为人所知,甚至刚刚为亲友所知,本身就是一种阶层的呈现。
有论者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如果姜萍生在北京海淀会怎么样?

答案是,最迟小学三四年级,数学天赋就会被发现,进入一轮轮的机构选拔和排位赛,然后进入几小强实验班和某附培优班。可能她最后会是以“谁都觉得正常”的学历,进入同一张榜单。

“海淀”只是一个借代。

那些教育资源顶配的地方,往往也是阶层守卫和阶层再生产规则最为刚性的地方,一个家庭会尽己所能获得文化资本,并全部倾注到下一代的培养上。

在利益格局已经既定,资源分配过度依赖代际传承的情况下,最后能入场竞争的,只能是一轮一轮继承了文化资本的个体。

拿到入场券已经很难,且越来越没有意外,对于这些家庭而言,这同样是一个自保性的选择。
他们都觉得如履薄冰的地方,一个来自小村的中专女孩,用一种质朴且从容的方式走了进来。

一丝风,由她带进来,让人们获得了一点点“还有其他可能”的清凉感。

这确实涉及到大学的规则性问题,要整体考虑。理当如此,不过高等学府和教育部门在考虑规则“不行”之外,多为她想想怎么才能“行”,哪怕绕远一点。

这是一个纯粹靠着自己,穿过了上述那些滞重壁垒的女孩,还不仅仅是一个数学人才那么简单。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更多表达的是惊叹,是祝福,是被这份彼此照亮互相成就的师生情所感动。



虽然舆论也难免追问这样一个秒杀清北硕博的数学天才,是如何误入中专成为高中教育体制下“漏网之鱼”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给这种质疑,扣上一顶否定当前教育体制的大帽子。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来都是从质疑、从追问开始的,或许姜萍的个例会对中考的五五分流政策有所促进。



如果有更多这些有天分的偏科生,因为姜萍得以被世界看见,这才是姜萍带给我们的最大贡献。



图片


而至于姜萍是否因家庭普通放弃高中,其实也没必要去避讳什么。



昨天看到涟水中专的党委书记出来解释,说姜萍之所以选择中专是因为当时她的姐姐和两个同学都在这所学校,而姜萍对服装专业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才没有读高中。



看得出书记很紧张,都快把椅子抠破了,说实话这样的解释还不如不解释,非要证明人家不是因为家庭困难的原因。



关于姜萍家境究竟如何,书记不会也不可能知道。据媒体现场采访可以看到,姜萍家有两个小屋,一个是土房,一个是平房,都非常破败不堪。房门落了锁,门外晒着几件衣服,院子里种了几株南瓜。(见上图)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基本上就两姐妹相依为命。你没看错,我们的数学天才就住在这样一个环境里。



在村民眼里,姜萍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最后选择上中专有一部分原因是,高分去上中专可以拿奖学金,减轻家里负担。在苏北,即使女孩成绩好,很多也会选择上中专。因为中专毕业就可以出来工作,就能为家里赚钱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家里经济比较紧张的原因。谷主觉得不能因为我们全面消灭了贫困,就不敢碰这个话题。



现在姜萍出名了,当地也开始为村里修路了,村里还给姜萍父亲安排了禁止焚烧秸秆的巡逻工作,一个月给900块钱,另外村里又表示,已为姜萍家申请了低保。



当然村里原话是这么说的:今年3月份,村里已为姜萍家申请低保,因申请低保需一定的时间,可能到6月底7月初才能审核下来。



这个结果当然是好的,但总感觉时机是不是太巧了?



姜萍家是她出名之后才困难的吗?还是低保的条件就是能进数学竞赛12强?依姜萍家现在的情况,也许这份低保申请一直就有,但一直都没有报,直到姜萍土鸡变凤凰。



这一刻,全世界都对他们家充满了善意。成名前,姜萍就是个连高中都没上的失败者;成名后,就是百年不遇的数学天才。



其实农村就这样,这里的人情世故大家都懂,也没必要说的赤祼祼的,大家都不好看。



本月22日,姜萍即将进入最后的决赛。决赛的难度相当于数学博士的资格考试,不管最后的成绩如何,都希望舆论能善待姜萍。



毕竟她只是一个在读中专生,学的又不是数学专业,她已经证明了她的实力。她才17岁,她已经赢了许多人。



不是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能压住命运的水花,也不是每一个服装专业的中专生,都能解答出命运的偏微分!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6-24 15:08
从商业机构的国际数学大赛,看韩寒的成名之路


原创 zhoubotong 西岔湖 2024-06-23 06:18 江苏
文/周伯通

韩寒是17岁成为作家的,卖了不少书,关于他的争议一直伴随了几十年,争议的重点,他的文章是父亲代写的,有人就疑惑了,那他父亲为何不以自己的名字发表,他的父亲本身也发表过不少作品的,《青年报》、《文科月刊》、《故事会》上都有,但是他本身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而且是在文化局工作,读者肯定认为他会写东西很正常,没啥可以大惊小怪的。

如果转换一个角度呢,一个高一学不下去的孩子,考试总是一塌糊涂,七科全部不及格,进高中,总分是惨不忍睹,是以体育特长生进去的,这个时候一个商业机构搞了一场比赛,叫新概念作文比赛,突然一个孩子,一篇文章横空出世,惊为天人,那么这个人才的被埋没,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很多人脑子就开始有疑问了。

图片

吃瓜群众在商业机构舆论的引导下,一律认为是社会问题。当年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中国教育体制是否要向西方文明学习”,“如果不是商业比赛,中国将埋没了一个天才”等等。

其中获奖的作文拿到现在来看也是一般般,主要是网络化语言多,显得很俏皮。中国以往的文学创作风格,只要是能发表的,都比较严肃。如今互联网时代,五花八门的,看起点上的网文,各种脑洞大开,网文平台上,如番茄小说,飞卢小说,初高中生写的多了去了。当年渠道单一,一个七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被商业机构定义为“偏科生”之后,从此斩获了人生的辉煌。

不过韩寒还是很聪明的,或者说他的家庭还是识大体的,在商业机构继续包装下,他的风格越来越显得怪异了,到了台湾之后,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赞美台湾同胞我是支持的,但不能阴阳怪气嘲讽大陆人民啊,后来舆论反扑,网友自发组织起来,对他的成名之路提出了种种质疑,还晒出了大量的证据,甚至有人直接给他打上“公知”的标签,韩寒及时地沉默了,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

我不对他韩寒提出负面批评,即使有很多疑点,但是后来他去搞赛车了,搞电影了,也算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他肯定不想成为商业机构的棋子,及时地摆脱了,有些商业机构是非常冷血的,捧红了一个人以后,会把他榨掉最后一滴血的。

捧红韩寒的人,也捧红了蒋方舟,大家对蒋方舟也有质疑,很多人拿出推断,说比赛的文章是她母亲写的,她母亲是语文老师,写作水平不错的。

但蒋方舟就没有韩寒聪明了,没有及时转型,写到后来,就成了“方方”的一个套路,自诩为“中国灵魂的审判者”了,在日本的资助下,写了一本书《东京一年》,赞美日本的,这是日本外务省的公开资料,我不存在造谣。拿钱干活,赞美日本也没什么,但不能诋毁我们的烈士、英雄啊,因此她的人设彻底搞毁掉了。

图片

有人讨厌这些人,但是我更讨厌背后的商业机构,他们干这种事已经是驾轻就熟了,都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链,“造神运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信手拈来。大家还记得“哈佛女孩刘亦婷”么,当年火的发紫,已经达到了“关帝爷”一样的神圣,鸡娃的家长都疯了,孩子考试前,都要对“哈佛女孩”焚香而拜。

现在她在美国就是一个普通人,据说目前是家庭主妇,替白人老公烧饭做菜,外国男人可不惯女人的,中国女人在外国男人眼中就是免费保姆而已,当年的热闹现在看来就是一场闹剧,当这场闹剧中,背后的运营者获得了大量的收入,说她为什么能成功,是“有计划的训练”的结果,什么意志力训练,什么素质训练,天花乱坠。她妈是报社编辑,她的继父是记者,两人卖书都卖疯了,书名就叫《哈佛女孩刘亦婷》。

刘亦婷能去哈佛,和什么补习,什么训练,什么素质教育都没有关系,是时代背景下各种机缘巧合的结果,她在外国语学校成绩是中等,后来通过夏令营,有幸住在美国某位议员的家中,对其后来的申请帮助很大。当时的外国语是私立学校,学生考清华、北大是考不上的,学校为了树立典型,就把目标瞄向了哈佛。

刘亦婷被选中,是因为她老母亲有极大的野心,全方位配合,学校也投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刘亦婷申请学校。他们巧妙地利用美国大学的漏洞或称游戏规则,将刘亦婷包装成一个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申请者。

以前进美国的哈佛,还要搞各种包装,要求还挺严格的。现在就非常简单了,你捐点钱就进去,主打一个简单粗暴,不搞套路,明码标价,不搞八两秤,潘总的两个儿子,不就是捐钱进哈佛和耶鲁的嘛。

包装刘亦婷,没有挣到美国人的钱,倒是把中国的家长收割的一愣一愣的,你看人家刘亦婷,成绩一般都进了哈佛,那你也能;你看人家姜萍,在中专都能参加国际数学比赛,那么你在重点高中,你应该成为数学大师才对,中国家长一般都是这样攀比的。

这些都是美国玩剩的,玩这个目的是有两个,一个是合理合法的为有钱人服务,另一个是产业链条上的人要挣钱。美国名校进去不仅仅是看成绩的,你去非洲逛了两天,加分,这属于人文关怀,有点像我国的基层支教,得加分;参加了一个什么国际组织的活动,也得加分;在某个野鸡比赛中得奖了,那更要加分,这属于专才啊!

商业公司搞竞赛就是瞄着简历加分、简历镀金的客户人群去的。先拿丰厚奖励吸引来正规的高材生参赛,前几届打出名堂。后面就开始乱操作了,到处拉客户,你给我钱,我给你作为VIP客户塞进去,如果你说“我儿子啥都不会啊”,对方说,“你给钱就行,我们有学霸代练业务!”

当然了也不能全部搞“学霸代练”啊,也要有真实的高级水平的人,比如大学博士等等,也要有中等水平的,比如家境贫寒的,我可以帮他造出神来,塑造出IP之后,你得听话,像韩寒、蒋方舟一样,帮我们挣钱就行。

如果一个家庭有钱,那就更好办了,你只要愿意消费,商业公司可以帮你定制符合任何“素质教育”标准的高分简历,你说这种高分简历,社会不认怎么办,那就煽动群众骂国家,说国家教育体制有问题,官僚化大学居然不愿意收“人间奇才”,等你积累了粉丝以后,你卖货就行了,挣钱嘛,不寒碜!

人民群众为什么不相信国家,而相信私人公司,因为国家不能胡说八道,私人公司可以编精彩的故事啊,编故事又不犯法,顶多东窗事发,受道德谴责,法律拿他又没办法。

国家教育部门也认识到某些危害了,什么作文大赛,各种中小学创新发明大赛,什么钢琴等级之类,决定不再给这些孩子另外加分了。不过现在又蔓延到大学综评了,高三学生要获得某个大学综评资格,如果有一个奖项的话,就能入围,那奖项从哪里来,都是网上买的,这是公开的生意,我知道的一清二楚,怎么操作流程我都知道,这是家长们之间公开的信息。

以前信息不对称,拿美国的糟粕忽悠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人民群众傻一时,又不可能傻一辈子。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6-25 19:25
江南士绅与阶级固化


原创 龙牙 龙牙的一座山 2024-06-25 11:04 陕西

这里,是龙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最近炒得火热的“姜萍事件”是一件你仔细品味,背后份量极其严重的事情。

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与阶级固化。
它是一次盘踞在中国身上长达数百上千年的江南士绅集团的诈尸。小把戏很简单,有点像《植物大战僵尸》里那种巨人僵尸,先扔一个小僵尸到你后方去,搞点小乱子。   

这事儿让我想起两年前也是这几天的一个饭局:   
一个朋友的儿子高考,报志愿报“呲”了。
第一志愿估计有点儿悬,第二志愿又是瞎报的,爹妈都忙于生意没工夫盯着他,小伙儿自己在家跟爷爷奶奶一块儿鼓捣的,出了纰漏,第二志愿不想去,赶紧给正在饭局上的爹妈打电话。我就那么默默地看着两口子刚才还神采奕奕的,立马跳起来跟炸了锅一样到处打电话,找关系的找关系,想办法的想办法。平心而论,娃挺不错的一个孩子,知识面很广,性格也很谦和,但是不属于那种特别学霸的类型。好端端谈笑风生一个饭局,气氛一下就冷了,所有人心不在焉陪着两口子挣扎了快一个小时,最终也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重点来了,当时省里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就在饭桌上。   

这事儿我以前提过,评论区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种是心知肚明的,这种一般参加过高考、上过大学,清楚高考的门道,对于这种事情当然知道真假;
一种是打死不信的,这种一般就没上过大学,开口就是谩骂,从评论文字看也是各种错别字同音字满天飞,这种人整死都不信高考制度的公平和死板。
其实阿里搞的姜萍这事儿打的就是这个“认知差”,利用一部分人认知上的缺陷煽动、挑拨情绪,以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   
明面上的做法是利用只能上中专的这部分人,缺乏对知识、对学习的尊重,缺乏对数学学习难度最起码的了解,缺乏对我国学籍管理制度严格程度的认知,撩拨煽动他们支持一个很明显并没有经过严格数学训练的中专生“自学成才”进入浙大这样的名校;
包藏的私货是给高考制度掺沙子,在现有高考制度中打进去一个“楔子”,增加一条操纵在阿里系的人手里的途径,方便“自己人”;
最终的目的是形成阶级固化,巩固自己已经掌握的财富,形成对知识、对财富、对权力、对社会资源的全面系统性垄断,寒门再难出贵子,王谢堂前燕,不进百姓家。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自己的屁股在哪儿,屁股在哪儿就说哪儿的话,不要屁股坐在穷人这一边,却生怕富人赚钱赚少了。阿里系搞这种幺蛾子不是第一次了,从阿里系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在暗戳戳的鼓捣“民营资本掌握政治权力”,手段也是一样的手段,他当然会假装一屁股坐在你的立场上“替你说话”,那是伪装的而已。等他真的利用你达到了目的,他真的会履行他的承诺吗?你有什么手段让他不得不履行承诺?
所以人一定要多读书,不要学姜萍,不要藐视知识的力量。不读书、不懂道理、没有眼界,你就会总是干这种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破事儿。这辈子高考没考好,没有问题,我国制度能够保证你饿不死,还能保证你下一代有翻身的机会;要是因此就怨恨、不满,跟着别人起哄要推翻这个唯一相对公平的、穷人家翻身的机会,那就是世世代代受苦的命了。   
图片   
“江南士绅”这种东西在我国存在了已经不止几十年了,而是一个盘踞在我国所有人身上的毒瘤,至少搞垮了三个朝代:明朝、清朝、民国。
从明朝开始他们就把持了整个江南的土地税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他们还把持着织造、漕运等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厘金”,卷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之间还勾结起来,朝里有人做官、乡下还有“乡贤”,利用朝廷给予士人的优待政策大肆兼并土地,对上隐瞒土地产出,不缴纳田赋、不承担徭役;对下该收多少税收多少税,一毛钱别想少。这中间的差价全部进了自己的腰包,农民该怎么苦还是一样怎么苦,朝廷却很奇怪的发现自己收不上来税。   
但是朝廷没钱是不行的,国防开支、各种支出是必须的,于是只好加重赋税。
这些加重的赋税会是江南士绅们承担吗?怎么可能!最终还是要转嫁到农民的头上,结果就是朝廷越来越没钱、农民却过得越来越苦,只有“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农民与朝廷的矛盾激化,最终酿成大祸。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土地兼并”问题,高中政治、历史好好学就可以搞懂的问题。   

如果实在是没有好好学高中政治、历史,这里有一部电视剧叫《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通俗易懂的讲了这些旧事,这片子也有不少硬伤,最终结局过于温情脉脉,不过至少屁股没有出问题:   
图片
明朝末年事情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利用文官制度形成的阶级固化与财富垄断,终于最后掏空了整个明朝,农民与朝廷的矛盾发展到无法调和从而爆发了李自成起义,彻底颠覆了明朝,最终满清入关,在江南杀了一个人头滚滚。“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你以为杀的都是谁呢?
既有不知死活贪得无厌的士绅;
也有架秧子起哄帮别人数钱的平民。
历史证明,贪婪和愚蠢都是死罪。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清朝最终走上的也是这一条死路。清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压制不住,随着广东“十三洋行”与上海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外国资本、本土民族资本已经遍地开花,但是这部分税收是封建王朝大清的制度绝对收不上来的。这么天量的财富最终落进了谁的手里?
我们熟悉的江南士绅。
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官商复合体”集团利用农民起义和外国入侵对清朝造成的强大压力,顺利攫取了大量的权力,明朝的故事再一次上演,他们最终掏空了清朝。进步意义当然在于结束了封建王朝制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阴暗的一面却是底层彻底陷入了绝望境地。   
图片
这不是别的地方,这是解放前的上海滩。
民国阶段“江南士绅”登上了顶峰,真正掌握了国家权力,“四大家族”的代言人堂而皇之成为国家领导。随着蒋介石与江南财团的媾和以及随后的“4.12”反革命政变,江南士绅们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掌握了国家政权,随后就发生了一系列你想都想不到的咄咄怪事:
1、民国所谓“黄金十年”里,除了江南士绅们赚了个脑满肠肥,中国连大清时期留下的工业遗产都丢了个精光,到抗战的时候连个大口径火炮都没法自产;
2、抗战中民间、海外华侨捐款购买战斗机,居然能被“民国第一夫人”拿去美国存银行,“反正飞机放着也要生锈,不如存银行还有利息”;   
3、抗战中,中国的钢铁企业居然在破产!
4、全世界国家军队在二战里都是越战越强,只有蒋记民国军队越打越弱;
5、江南士绅“两头下注”,一边捧着汪精卫一边还拖着蒋介石;
6、抗战结束后大肆搜刮民间资本,日本人统治时期没有破产的企业,“光复”后却关门大吉;
7、贵为“战胜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短短4年就被赶去了小岛过日子;
历史已经证明了,“江南士绅”作为盘踞在中国人身上最大的一个毒瘤,掏朝廷、掏外族、掏自己,都是一把好手。培养自己的政治代言人,把控金融与税收,掌握文化发言权,攫取财富,他们是不分对象的,像一条“贪吃蛇”,连自己的尾巴都吃。   

这个集团消失了吗?
消失过,但是死灰复燃了。   
这个集团现在对政权、对法律、对教育、对金融的渗透其实已经很明显可以察觉到了,尽管他们的手段确实还是挺高明的,会煽动民意、会愚弄群众、会假装老实、会伪装“善良”,但是毒蛇就是毒蛇,话术再高明也改不掉他们身上那股子神神的铜臭味:贪婪。
贪得无厌,在如今这个教育普及化、舆论自由化的时代是无论如何都藏不住的,再高明的话术也骗不过所有人,总有人会站出来揭露他们的那点小心思。“蚂蚁金融”上市圈钱的把戏被揭露后,这群人的存在其实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仅仅用30亿的本金就妄图撬动上万亿的杠杆,风险全是银行的、获利全是自己的,太贪了,实在是太贪了。
如今搞个“姜圣人”一类的舆论炒作小把戏其实已经说明了至少“阿里系”这一次江南士绅发动的进攻的彻底失败。胆子大的时候他们敢直接把持国家金融根本,到如今也只敢暗戳戳在教育领域搞点小偷小摸。春风得意的时候敢在国家级媒体上找几个无良文人大肆鼓吹“要政权”,意气消沉的时候也只能整点儿烂活儿好给自己不争气的子女们谋点体制外的福利待遇。
这个事情起哄架秧子的人不少,受限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搞不清楚自己屁股在哪儿的人多得是。但是所谓“明白人”也不要高高在上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把话说明白比什么都重要,毛主席当年就主张把话说明白,不要搞旧文人自视清高那一套。
阿里搞这一波舆论背后的历史渊薮、思维脉络,还是要讲明白,不过就是“江南士绅”这一中国历史上劣迹斑斑的经济、文化、政治集团的一次死灰复燃,一切不过旧故事。   
一次不成功的诈尸而已。   
图片   
我作为一个写文章的人,出没一些奇奇怪怪的饭局很正常。写文章的人自有一种“疏离感”,又有“文化人”的身份做引荐和伪装,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相关,有些人又特别喜欢拖上一个文化人装点门楣,我也正好落一个观察人情世故与世间百态的机会。
当然了,笔在我手里,我事先可没有承诺过不会如实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
因此我算不得“背叛”。
最后我想请大家猜一猜那天那个“饭局”,是为了什么目的召集的?
是筹划开一家民营中专,收学生赚钱。
如果浙大“破格”录取姜萍这事儿最终成了真的,一个民营企业操弄的所谓“数学竞赛”捧出来的“天才”真的跨越了高考制度与现有学籍制度,轻松进入了浙江大学,我想请你略微思考一下这么一个问题:
是读中专的人更容易享受这条捷径;
还是开中专的人更容易一步登天?
不要当社会主义巨婴。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7-1 11:06
姜萍成绩已实锤造假,这场闹剧该收场了


原创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6-28 23:01 北京

上周《狂欢闹剧之后,谁为满地鸡毛负责?》基于有限线索,从逻辑出发判断姜萍的初试成绩极大概率造假,无论是姜萍、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亦赛事主办者阿里达摩院都从中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但是没想到本以为一个小小的热点,竟然因为热点抓的太准,被炒作成了全网热点。
于是,都下不来台了,显然相关各方准备冷处理,把这件事拖到大家不关注了,但问题是,公信力受损,舆论分化、社会割裂加剧等等后果,谁来承担?
这件事肯定是阿里达摩院想要搞热点,证据是推迟近一周公布初试成绩,而且在公布成绩的当天,6月13日上午10:26时就在B站发布了姜萍的宣传片,其他平台甚至更早,这个片子肯定是经过精细打磨的。
而且在全网关注之后,有网友发现,在各个平台已经发出的视频,进行了修改,比如把原标题“数学天才中专少女”,改为了“一个中专少女的出格人生”,视频中多处被质疑的点也被修改,比如“数学方面”改为“数学分析”,去掉了埋头自学等表述。
图片

从基本逻辑上推断,这肯定是早有筹划,就是想用姜萍这个中专生逆袭的案例,来增加竞赛的关注度,这最起码是阿里公关部门的KPI。
但是没想到热过头了,都下不来台了,只能沉默。
在沉默中,质疑越来越重。
由于姜萍成绩过于离谱,就连一贯不想参与社会舆论的数学界也忍不住了,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的袁新意教授站了出来,撰文《姜萍事件的疑点分析》,以非常平和的语气提出了合理质疑,以数学家的谨慎,实际上已经在说姜萍成绩有问题。
袁教授之所以站出来,可能是不希望自己好友朱辰畅的心血被毁。阿里的这个竞赛实际是朱辰畅教授组织的,朱辰畅通过数学竞赛一步步走进数学圣地哥廷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数学之中,因此出面担任了阿里竞赛的全球竞赛顾问,而阿里仅仅是作为赞助商冠名而已。
而现在这个难得的平台,有被公关宣传毁掉的风险。
浙江大学也站了出来,姜萍在接受采访时说浙大是梦中情校,舆论也在逼浙大破格录取,破格显然不行,于是浙大邀请姜萍参加暑期培训班,姜萍完全可以在培训班证明自己的数学天赋,顺理成章就可以获得保送的机会。
但姜萍以及她的家人,在接受采访之后,这么长时间完全沉寂了,没有接受任何邀请,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这么下去,沉默是没用的,迟早要爆雷。
这里面有一个极其冤枉的受害者,那就是涟水县地方政府,尤其主管部门教体局。
想想看,这场舆论热潮“17岁中专生逆袭全球第12名”,还说因为家境贫困上不了高中,靠着一家私企组织的比赛才证明了自己,如果成绩为真,那意味着一个最起码清北之才,差点被埋没。
如果说姜萍、王闰秋、阿里达摩院亦或者参与热炒的融媒体自媒体各取所需,就算搞大了也可以等热度过去,那么涟水县尤其主管的教体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公众当然可以质疑扶贫做的不到位、质疑当地教育埋没人才,而且这件事有可能冷处理掉,但也有可能8月份仍然被爆出来,这种风险极不可测。
社会各界也在对涟水当地政府施加压力,比如频频通过12345进行投诉,有的要求查明真相,有的指责埋没人才,要求当地反思。当地信箱几乎全是姜萍,甚至还有人询问是否非法拘禁了姜萍,为什么不见姜萍出来回应,等等。
图片

最终,涟水县教体局明确回复:
图片

一、网传姜萍在学校月考中的成绩——83分的截图属实。
二、姜萍参加的数学竞赛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组织实施,关于竞赛的情况请向阿里巴巴达摩院核实。
三、姜萍预赛使用的电脑是借的。
四、学校对涉嫌个人隐私的零食等问题不清楚。
这个回应很高明,首先12345要求有信必复,而回应也很克制,对于阿里组织方亦或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没有谈,但提供了两个关键线索:
第一、姜萍月考数学成绩确实是83分。而之前网络上很多认为这个成绩单是有人P的。
第二、姜萍用的是别人的电脑。那么可见姜萍没有自己的电脑,那么姜萍显然不可能熟练使用latex这个软件。
其实当地回应还是非常克制的,只说了月考数学83分,这个成绩是姜萍参加完阿里竞赛之后的月考成绩,而在之前还有一次只有51分。
而且注意时间点:
2024年3月25日,中专月考数学51分,满分150分;
2024年4月13日,阿里联赛93分,全球12名;
2024年4月24日,中专月考数学83分,满分150分。
这已经不用再多说了,所谓的题目简单懒得做,这纯属胡说,一个能够考全球12名的,月考题跟小学算数差不多,随便写写基本就满分;除非在3月之后短短不到一个月,达到了一名数学专业学生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
相关责任方不能继续装聋作哑了,这件事最核心的就是王闰秋和阿里达摩院,必须站出来回应了,越早把事情说清楚,损失越小。
总不能一群大人,反而要等着姜萍先出来道歉?替所有人吸引火力?
虽然姜萍也确实犯了幼稚天真的问题,真以为可以靠操作舆论达到破格进入名校,也被舆论夸赞搞得有些迷糊了,但无论如何,姜萍毕竟17岁,不应该承担舆论的反噬。
尤其过去那些无条件支持、相信姜萍的人,一旦反转,这帮人也一定踩得更深。
但是欺软怕硬要不得,欺负一个17岁的小女孩算什么?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8-5 10:47
韦神走路去参加会议,衣服湿透贴在后背,被保安拦在门口,打了谁的脸?


原创 子莘吖 子莘专栏 2024年08月04日 21:43 河南

盛夏的济南,骄阳似火,室外马路上的气温高达40度。

在人行道上,一个男子健步如飞,左手拎着一个帆布袋,右手塑料袋里装着一个大瓶的水。

他来到一个会场的门口,早已满头大汗,从背后看,汗水湿透衣服,白T恤贴在了背上,跟穿白衬衣的工作人员相比,他显得很寒酸。

保安也是看人下菜,一看他走路过来,没有专车接送,就直接拦下了,两个保安身体倾斜,手还做出阻拦的姿势,告诉他,这里正在开会,非请不能进去。

一旁的工作人员,往这边看了一眼,也没有说什么,显然,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位汗衫湿透的男子,才是大会特别邀请的重量级嘉宾韦神,这场名为“山东大学数学发展论坛”的会议,要是韦神不进去,还有什么意义?

图片

这一幕被人拍下传到网上,很多网友留言。

“真是打脸,保安有眼不识真神。”

“这么热的天,走着去开会,又走着回去,天呐,不是一般人。”

“他根本不屑于跟你争,韦神的高度,岂是这些俗人能理解?”

是啊,他之所以被称为韦神,就因为一心都在学术,对生活的需求极低,换作别人,能参加这样重要的会议,一定会开车过去,穿着也非常得体。

图片

而站在门口的保安,早就学会了以貌取人,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看到汗流浃背的韦神,就以为他是开不起车的路人,下意识就伸手拦住。

殊不知,韦神不是开不起车,而是不想开车,如果你看到他日常的生活,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韦神有个堂姐,暑假的时候,带着孩子来找舅舅玩。

到了地方,堂姐给他打电话,喊他出来吃饭,让她没想到的是,他手里还拎着3个包子。

吃饭的时候,堂姐点了一桌好菜,可韦神只夹了一点蔬菜到碗里,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开水,就是一顿饭。

图片

没错,韦神不吃肉,就算满桌的美食放在面前,他也不会动心,只吃一点素餐。

他带来的3个包子,也是给外甥的礼物,孩子也很喜欢,咬一口包子,北大的包子就是香。

很多人不理解,外甥来找你玩,为什么不请孩子吃好的食物?

其实在他看来,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因为他的欲望极低。

有人在食堂拍到他吃饭的样子,真的就是一盘饭菜在一起,他也不说话,低头很快把盘子的饭菜吃光,然后喝几口随身带的水。

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他被人拍到的时候,大多手里拎着2个馒头,外加大瓶的水,因为这就是他生活的常态,根本不是摆拍。

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节约?

其实换个角度看,他根本就不是节约,而是认为生活就是这样,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学术,一点都不在意生活的条件。

你觉得吃饭太简单,他认为,把时间浪费在吃饭,太不合适。

所以,他走路很快,也不在乎太阳晒,吃饭很快,只要吃饱肚子就好,衣服简单,只要能掩体就好,一件衬衣穿到袖口起毛,也不会丢。

图片

这种异于常人的价值观,才是韦神可贵的地方。

他爱数学,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看书,除了上课,就埋头钻研问题,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躺在床上思索。

朋友透露,韦神不上网,也不玩手机,晚上连灯都很少开,最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

他的世界非常纯粹,只有数学,对于名利和面子,根本不在乎。

因为不在乎,所以他活得洒脱,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你笑他太疯癫,他笑你看不穿。”

这样的韦神,根本不需要同情,他站在象牙塔的顶端,看上去很孤独,但实际他乐在其中,俗人的不理解,他根本不在乎,因为他的高度,不会跟你计较。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8-7 16:19
马翔宇事件杀伤力很大,让底层人民瞬间清醒


原创 林小仙 林小仙呀 2024年08月06日 11:06 江西

马翔宇,清华大学毕业,因实名举报商务局长,加上他清华大学身份的加持,马翔宇事件一跃成为网民关注的事件。

他的人生故事真的很精彩。大一的时候就自学了满语,去吉林研究满族文化遗存,写了一篇几万字的调研报告,荣获了清华实践报告的一等奖。大四的时候又去苏州研究东北人群体文化,又一次获得了一等奖。你不禁要感叹,这确实是一个清华才子,如此优秀。 他还经常出现在清华各类的活动演出现场主持节目,清华110周年校庆邀请他发言,能在校庆上被邀请发言,那真的是相当优秀了。清华结束后,他被派到了哈佛大学进行了交流,哈佛大学是多少人难以企及的一个学习殿堂。

然而这清华大学毕业,妥妥的人人羡慕的高材生,通过人才引进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在体制内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科员,年年考核得到的确是基本称职。

清华大学毕业已经让马翔宇带上了光环,他因为不愿意同流合污,对未插手过的项目签字,向纪委举报自家商务局长祝某。结果却反遭打压报复。

你以为这情节只能在电视剧上看到,殊不知,这却是真实地存在着,有没有叹为观止,大跌眼镜的感觉。。

逼上绝路,无路可走,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马翔宇选择通过网络平台实名举报,一个视频备受广大网友的关注。

网络举报,才得以举报成功,祝局落马,感觉像是一场战斗,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实在艰辛。

马翔宇事件在网络平台反响很大,杀伤力很大,虽然网络举报成功,但这一事件却给底层人民泼了一盆冷水,让底层人瞬间清醒,看清了社会的真相,看到了作为底层人民的心酸与无奈。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但是它不一定能真的把门敲开。就像马翔宇一样,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本来按照正常的理解就是清华大学的学子在职场上一定是能够得到重用,但是马翔宇却在体制内待了6年,仍然是一个最低级别的一个科员的身份,而且年年的考核都还是基本称职。就感觉跟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完全相反,难道他在学校里的表现都是假优秀吗?难道清华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在职场上吃不开吗?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职场更是一个大熔炉。仅仅有学历并不能成功敲开职场的大门。看看毛奇与马翔宇的学历对比你就豁然开朗了。

普通人终其一生想获得平凡而稳定,就像马翔宇一样,他不以清华大学高材生的身份自视清高,而是甘愿从一个小小的科员做起,也仅仅是想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本来他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应该备受尊重和优待,但是却遭遇了欺凌和不公。他本想平静地度过此生,但骨子里却有知识分子的风骨,这一事件,使得他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与稳定。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的呐喊,底层人民需要公平正义的呐喊,每一个人,哪怕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在遇到不公和不义时,不应该选择沉默或放弃,而是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勇敢的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去揭露真相,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永远不要放弃对法律与正义的渴望和希望,这是每一个底层人民的权利。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8-9 09:09
马翔宇事件杀伤力很大,让底层人民瞬间清醒


原创 林小仙 林小仙呀 2024年08月06日 11:06 江西

马翔宇,清华大学毕业,因实名举报商务局长,加上他清华大学身份的加持,马翔宇事件一跃成为网民关注的事件。

他的人生故事真的很精彩。大一的时候就自学了满语,去吉林研究满族文化遗存,写了一篇几万字的调研报告,荣获了清华实践报告的一等奖。大四的时候又去苏州研究东北人群体文化,又一次获得了一等奖。你不禁要感叹,这确实是一个清华才子,如此优秀。 他还经常出现在清华各类的活动演出现场主持节目,清华110周年校庆邀请他发言,能在校庆上被邀请发言,那真的是相当优秀了。清华结束后,他被派到了哈佛大学进行了交流,哈佛大学是多少人难以企及的一个学习殿堂。

然而这清华大学毕业,妥妥的人人羡慕的高材生,通过人才引进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在体制内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科员,年年考核得到的确是基本称职。

清华大学毕业已经让马翔宇带上了光环,他因为不愿意同流合污,对未插手过的项目签字,向纪委举报自家商务局长祝某。结果却反遭打压报复。

你以为这情节只能在电视剧上看到,殊不知,这却是真实地存在着,有没有叹为观止,大跌眼镜的感觉。。

逼上绝路,无路可走,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马翔宇选择通过网络平台实名举报,一个视频备受广大网友的关注。

网络举报,才得以举报成功,祝局落马,感觉像是一场战斗,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实在艰辛。

马翔宇事件在网络平台反响很大,杀伤力很大,虽然网络举报成功,但这一事件却给底层人民泼了一盆冷水,让底层人瞬间清醒,看清了社会的真相,看到了作为底层人民的心酸与无奈。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但是它不一定能真的把门敲开。就像马翔宇一样,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本来按照正常的理解就是清华大学的学子在职场上一定是能够得到重用,但是马翔宇却在体制内待了6年,仍然是一个最低级别的一个科员的身份,而且年年的考核都还是基本称职。就感觉跟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完全相反,难道他在学校里的表现都是假优秀吗?难道清华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在职场上吃不开吗?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职场更是一个大熔炉。仅仅有学历并不能成功敲开职场的大门。看看毛奇与马翔宇的学历对比你就豁然开朗了。


图片


普通人终其一生想获得平凡而稳定,就像马翔宇一样,他不以清华大学高材生的身份自视清高,而是甘愿从一个小小的科员做起,也仅仅是想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本来他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应该备受尊重和优待,但是却遭遇了欺凌和不公。他本想平静地度过此生,但骨子里却有知识分子的风骨,这一事件,使得他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与稳定。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的呐喊,底层人民需要公平正义的呐喊,每一个人,哪怕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在遇到不公和不义时,不应该选择沉默或放弃,而是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勇敢的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去揭露真相,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永远不要放弃对法律与正义的渴望和希望,这是每一个底层人民的权利。
作者: 浅贝    时间: 2024-8-28 10:30
我的孩子天天玩,长大了也能当首相


原创 一棵青木 远方青木 2024年08月28日 00:03 湖北

这些年来有很多教育领域的谣言肆虐中国,下至平民上至高层,都被这些谣言不同程度的蛊惑。
这些谣言大肆鼓吹某种看似正确的外国教育方式,但实际经不起推敲。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关于日本的幼儿教育,以下内容很多人或许都见过。
日本教育强调让孩子吃苦,以培养其坚韧的精神。
很多日本幼儿园的孩子被教师在冬天直接拉到雪地里,赤裸上身进行训练。
图片

这张图当年曾震惊中国,好多中国家长一看,我曹日本小孩太强了,再看看家里那个不成器的东西,瞬间忧虑爬上心头。
这么下去,未来的中国怎么和日本对抗啊。

不行,得改,中国要向日本学习,取长补短。
除此之外,日本的教育还特别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在教室的门口,所有孩子的拖鞋都要整整齐齐的放好,绝对不允许乱放。
图片

学校储物柜的东西,摆放的姿势就好像克隆一样。
图片

日本孩子的团队性、服从性,非常的高,学校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凝聚成一股力量。
图片

为了培养这种意识,学校对他们的仪表规范要求的非常高,幼儿园孩子的一举一动,就像黏贴复制一样。
图片

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是亚洲培育出最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家,近19年里拿了18个诺贝尔奖。
你又震惊了,我曹这么强,赶紧学学学,把日本那套教育制度都搬过来,肯定是世界上最好的。
老实说,日本的这套教育模式从表面上挑不出任何问题,理论上无懈可击,一堆的诺贝尔奖也能佐证这套教育模式的战果。
所以,还不学,等什么呢?
学学学~~~
日本的集体主义和严格教育真的好吗?别急,我们再看一下个。
2

丹麦这个国家,奉行快乐教育。
在丹麦的学校里,你听到最多的词语是“平等”,丹麦的幼儿教师灌输的思想是每个人都一样,每份职业都一样,不论贫富,不论贵贱,人人平等。
为了实现人人平等,从小学到初中,丹麦的学校几乎没有考试,避免一切形式的竞争。
在丹麦,所有的学校得到的资源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学校,也没有坏学校。
在丹麦,最好的学校就是最近的学校,因为每个学校都差不多。
由于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迫,教师们可以诱导出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为了防止孩子的创造力被抹杀,丹麦的孩子们上课时想干嘛就干嘛,想吃零食就吃零食,想躺着就躺着,教师一概不问,奉行快乐教育。
由于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丹麦的科研实力异常强大。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大学,建校至今已诞生了3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么小一个国家,取得了那么多的科研突破,简直可怕。
由于科研强,掌握了核心科技,丹麦异常的富裕,人民幸福指数排全球第三。
你又被震惊了,丹麦教育这么强的嘛?
学学学,这不学还等啥呢。
丹麦的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些年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关于吹捧丹麦教育的文章功不可没。
丹麦的做法挑不出任何毛病,创造力缺乏也是中国教育一直被诟病的地方,弄点快乐教育回来补补创造力,没问题啊。
总而言之,丹麦教育就是好,得学。
你看中国那些应试教育的孩子,为了考个重点大学,都学傻了。
中国的应试教育泯灭了孩子的创造性,太可恨了,教育部那帮傻官员毁了中国的未来。。
由于哥本哈根大学的那39个诺贝尔奖,我们没资格指责丹麦的教育,只能说他好。
毕竟,有钱人说啥都是对的。
但是等会,我刚在朋友圈看完夸日本教育的文章啊,不是说集体教育和严格教育好么。
怎么突然又变成散漫和快乐教育了?
你没觉得,日本的教育模式,和丹麦是互相冲突,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么?
如果日本模式是对的,丹麦模式就有问题,如果丹麦模式是对的,日本模式就有问题。
其实,互相冲突的模式还有很多呢。
3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科研实力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很清楚他有多强。
丹麦奉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不管什么人都接受同样的教育资源。
但英国就不一样了,几百年来一直奉行精英教育,把绝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少量的贵族学校。
英式精英教育享誉全球,王思聪就是送到英国接受的贵族精英教育。
英国的伊顿公学、哈罗公学、温彻斯特公学等私立精英中学,拥有全国7%的学生,但却占据了牛津、剑桥等大学每年50%的录取名额。
英国精英阶层的孩子,39%选择选择上私立学校,40%选择上公立普通学校。
而英国平民阶层的孩子,只有7%选择上私立学校,88%选择上公立普通学校。
接受完整精英教育的孩子,未来的成就明显优异于普通人。
只有7%的孩子可以接受精英教育,他们却贡献了全英国:
50%的议会上院议员
33%的议会下院议员
62%的高级军官
71%的法官
53%的资深外交官
英国是世界上最崇尚精英教育的国家,他们认为按照自然规律,优秀的人类注定是少数,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所以应该集中教育资源给予这些精英,这样才能利用有限资源,获取最大的成绩。
你一听,好像也没错啊,那看看英国这么搞的成绩如何吧。
进入21世纪以来,最近19年里,英国总共拿下了32个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科研实力位居世界第二强。
我曹太可怕了,精英教育这么好使的么,赶紧学学学.
中国教育也要和英国教育这么强大,你看中国教育部推行的所谓素质教育,老师不管不问,孩子都玩废了,这怎么能行,那帮傻官员太可恨了。
等会,教育部的官员千辛万苦刚从丹麦取经了快乐教育和平等教育啊,不是说丹麦那套能激发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么?
怎么突然又换成水火不容的精英教育了???
如果实行精英教育,大量的孩子抢少量的名额,要么按应试成绩录取,要么按钱录取,要么按权录取,没有其他办法。
如果选择了按应试成绩录取,那不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了么?
教育部的官员都傻眼了,各位大爷,求求你们说清楚你们到底要啥好不好,你说啥我改啥,千万别改来改去,改个制度不容易啊。
日本、丹麦、英国的教育制度,到底哪个好?
4

日本的教育制度,我挑不出毛病。
丹麦的教育制度,我挑不出毛病。
英国的教育制度,我也挑不出毛病。
我是真挑不出毛病么?并不是,在我看来这些国家的教育制度问题一大堆。
但是这些国家有钱啊,国家富裕,诺贝尔奖一堆,我挑什么毛病,别人都不屑一顾。
要是别人的教育制度真有问题,怎么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这一句话,立马就把我怼哑火了,无话可说。
马云说,他对钱不感兴趣,我也只能点头称是。
这些年类似的文章不计其数,大肆鼓吹国外教育怎么怎么好,中国应该怎么怎么改。
但是你只要简单的把世界强国的教育制度列在一起比一比,你就会发现,他们很多是互相矛盾,不可兼容的。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你说日本教育制度好,我就拿丹麦和你比。
你说丹麦教育制度好,我就拿英国和你比。
问题又来了,互不兼容的教育制度必有一错,为啥日本、丹麦、英国都取得了极大的教育成就。
因为这些吹捧西方教育制度的文章,都只列出了部分事实,没有列出他们的完整教育制度。
这些文章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但并没有描绘出西方教育制度的全貌。
文章中描述的那一部分未必就是该国教育制度的精华,也可能是糟粕,只不过整体取得了成功而已。
另外,这些国家的教育制度之所以被鼓吹,唯一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很富裕,拿了很多成果。
非洲穷国的教育制度再完美,没拿诺贝尔奖之前,你也不屑一顾。
但我们要分清先后顺序,这些强国不是因为教育制度好,才变得富裕,而是因为富裕了,才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
非洲穷国哪怕完美移植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也不可能大量诞生诺贝尔奖。
道理很简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科研都是一个需要大量且长期的投入,才能见到效果的领域。
一旦成功则反哺国家,带来全国实力的长期增长。
例如日本,1920年其小学入学率就达到了99%。反观中国,2000年的时候还在为消除文盲而操心。
中国是人多,但人多有用吗?不认字的人,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么?绝对不可能。
双方的教育差距接近80年,如此巨大的差距,强求中国立刻追上日本的科研水平,可能吗?
这是换个教育制度就能解决的事情么?得慢慢来。
纵观全球,富裕的国家科研实力都很强,无一例外,也就中国这种最近几十年刚暴富的国家是例外,唯一原因是富的太快,还没来得及培育科研梯队而已。
反观那些穷国,哪怕五十年一百年,毫无应试压力,也没有考试,照样不可能出诺贝尔奖。
那些穷的连学校都没有的国家,孩子们不上学,天天在野地里放飞天性。
有创造力了么?有个鬼的创造力,顶多学会了花式捏泥巴。
所以大家压根不用担心中国人的创造力,青木我可以大胆的断言,再过30年左右,中国的诺贝尔奖人数会开始爆发式的增长。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你真没办法出多少科研成果。
富裕的国家才有资格谈科研,穷国没这个资格。
但是很可惜,一群盲目吹捧国外教育的歪风,把中国家长都给忽悠瘸了,尤其是那个来源于丹麦的快乐教育,落地中国变成了素质教育,坑了好多中国家长。
素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剥夺了学校的教育功能,把教育的责任扔给了家长。
现在好多家长,每天晚上辅导孩子作业,不少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差点得心脏病。
图片

教育孩子不是学校的责任么?教师才是专业的,怎么需要家长这种业余选手出马。
很简单啊,素质教育,小学三四点就放学,其他的时间,应该让孩子“放飞天性”,“解放创造力”。
换句话说,就是家长你赶快来把孩子接走,学校不管了。
至于你接回家是让孩子玩游戏,还是写作业,那都随你,你自己的孩子自己管,和学校没关系。
所谓减负,减的是学校的负,这个负转移到家长头上了,逼不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我们小的时候学习,家长可不需要这么苦逼。
吹捧素质教育的文章告诉你,西方国家都盛行素质教育,所以他们很强大。为了中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推行素质教育。
但是这些文章没有告诉你,西方很多国家,都是穷人的孩子享受素质教育,而富裕家庭的孩子,采用的是比应试教育还要残酷很多的精英教育。
丹麦的小学和初中的确不考试,但高中需要考试,丹麦哥本哈根的录取率低的令人发指。
把所有大学的录取人数绑在一起,整个丹麦,也只有18~20%的人能够上大学,其余的高中毕业就可以出去打工了。
大学也不傻,肯定是择优录取,那你猜是精英的孩子上大学,还是平民的孩子上大学?
你觉得,丹麦的精英阶层,会让他们的孩子天天玩,从小玩到大么?
丹麦教师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人人平等,职业不分贵贱的思想,这个时候就开始发挥威力了。高中一毕业,丹麦平民就开开心心的搬砖去了,他们觉得自己和首相是平等的。
而丹麦的精英,钻到哥本哈根大学里开始冲击诺贝尔奖了,或者去挑战首相之位。
而你的孩子天天玩,长大了还想当首相?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对平民最友好的教育制度,完全不需要改。
因为无论你是王侯还是乞丐,在中国的考场之上人人平等。
只有应试教育,才能让平民有翻身的机会,任何鼓吹应试教育无用论,甚至鼓吹教育无用论的文章,都是有毒的,轻则坑家长,重则坑国家。
如果你小时候被教育“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大家都是最棒的”。
那么等你成年后,这个世界会狠狠的教育你,什么叫做优胜劣汰。
作者: ywlj    时间: 2024-10-20 16:04
把学生当猪看?教育乱象何时休,难道连最基本的伦理道德都没了?


原创 一支橄榄 新时代新视觉 2024年10月20日 06:30 安徽

最近,关于长丰学校让学生食用臭肉的消息又冲上了舆论的热搜,面对家长的责问:请问学校领导们,你们敢吃这样的肉么?学校无语,转而把厨师推上了前台,这一幕让人极其愤怒,却又无可奈何。说实话,也就是曝光了这一件事情,还是一些家长不顾学校阻拦冲进后厨才发现的,我们不知道全国还有多少这样的事情没有被发现,或者被一些所谓的规定隐藏在黑暗之中。我们从这起事件中能够看到,即便是那些学校的校领导,也不愿或者根本就不敢吃这样的东西,但是他们却堂而皇之的让学生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还是为人师表么?说得再严重一点,还算一个正常的人么?在我看来,这样的校领导如果本身就知道这件事情,这就不仅仅是涉及到滥用职权的事情了,就应该以故意残害未成人的罪名判刑。

图片

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需要我们精心的爱护。而这种现象的出现,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是一次两次的事情。我相信当事的厨师已经麻木了,其实有良心的厨师也绝不会这么看着残害学生,除非是提前已经有人打过招呼,或者是相关利益链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才刻意隐瞒这样的事情。而事发之后,校方又让厨师出来背锅,很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厨师的权力有限,不可能在学校严格的监管之下,做出这等违背天良的事情,所以这并不是厨师一个人的事情,背后必定有巨大的黑色利益链。然而事发之后,居然网络上还有人为这件事洗白,说这些臭肉并非是2015年的,而是工厂的编号,那问题就更大了,说明这件事情已经不止学校的问题,而是牵涉了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利益群体。

图片

让我始终想不通的是,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天道轮回,一旦把整个社会的风气搞坏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今后难道不会遇到同样的事情?有一个非常可笑的段子是这样说的,卖肉的自己不吃自己卖的肉,反而去买旁边的用地沟油做的饭菜;而用地沟油做饭的人也不吃自己的饭菜,转回头买旁边的蛋糕;同样,做蛋糕的也不吃自己做的蛋糕,从肉铺里买肉自己回家做包子吃。对于本文开头的这件事情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这个学校敢用臭肉给孩子做饭吃,那今后你的孩子在学校上学,也会面对同样的结果,难道不是么?如果整个社会大大人人都自以为是,人人都不顾伦理道德,想方设法的通过残害他人来牟取个人利益,那哪里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图片

或许在这些人的眼中,学生并不是学生,而是一头待宰的猪羊。臭肉本身并不是臭肉,而是一张张的闪亮的金钱和光明的前途。因而在样的思维影响之下,这些人别说是学校老师和领导了,也别说是什么厨师了,他们与《水浒传》中的人屠有何区别?如果抛开法律,对这些人最好的处罚方式就是把这些人的父母,以及这些人的孩子全部叫做现场,把这些肉做成饭,让他们也亲自品尝一下。让他们自己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什么严重的伤害,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一些震撼。真是丧尽天良啊,看到这样的事情真得让我破防了,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人心坏了,但是也没有想过能够坏到这个地步,他们已经开始对孩子下手了。

图片

更让人担心的是,事情发生之后,某些地方的学校会不会制定了这样一些规定:一是不准家长进校园,即便进入校园也不准带手机,更是严禁拍照;二是不准孩子带手机进入校园,一经发现立即开除;三是学校食堂加强保安人员巡逻,禁止外人靠近食堂;四是加强食堂监管,确保食品安全。说实话,除了最后一条之外,其他三条我都相信有可能会出现。因为按照目前学校的运营方式来看,确实不准家长随意进出校园,本身讲是为孩子的安全着想,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不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我不知道是什么个意思,也许是怕孩子玩手机影响学习,但是为什么连电话手表都不准带呢?也许就是因为现在的电话手表有拍照和录音录像的功能吧。比如某个小学生反映学校食堂饭菜存在问题,就被一些校领导和老师做思想工作。

图片

其实说白了,教育上的乱象不仅仅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近些年我们一边喊着给学生和老师减负,一边又不断加大考试的难度,这样的负如何减下去呢?一边强调小学生作业不得超过1个小时,一边又让孩子“自愿”报名参加延时课,而这些“自愿”的事情如果一旦哪个学生没有报,老师便一遍又一遍的催,到底是自愿还是强制呢?我记得我小时候都是5点放学,而现在呢?是2点放学,延时两个小时到5点,只不过你需要交一笔延时课费用。很多人都说,个别的家委会其实就是一些打手,把一些不正常,不合理的事情,老师和学校不能说的事情通过他们说出来,似乎就变得合理合法了。其实这些人的作用只有两个,一个是想方设法的花钱;一个是帮助不方便收钱的人收钱。

图片

不仅如此,最近很多地方的老师还家排家长下载一些所谓的APP,每天要求家长打卡,并以此为标准给孩子发放小红花,真是太恶心人了。如果你不帮助孩子打卡吧,孩子很可怜,没有小红花;如果你天天帮助打卡吧,不仅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把自己的相关信息泄露给了一些平台。除此之外,很多学校还承担了大量的本职之外的任务,比如保险业务推销员,比如一些教辅材料的推销员,一些牛奶厂商的推销员等等。我从来没有见到哪个学校,或者哪个老师如此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保险就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么?我看未必吧!牛奶就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看更未必。反而是一些食堂卫生,学生的食品安全却没有一个老师操心,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许老师和校长都是开小灶,没有跟孩子吃一样的饭菜吧。
作者: qq6553156    时间: 2024-11-6 11:44
姜萍闹剧的暗面:阿里数赛的背后,资本于教育领域的渗透与对冲


原创 欧洲金靴 金靴炮打鼕宫 2024年11月05日 23:48 西藏

姜萍事件闹剧至此,可以一览其本质:所谓“寒门出天才”,不过是官媒们热衷炒作、甚至不惜屡屡用力过猛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也要哄抬流量的惯常戏码,真正的逻辑内核也不过是以“胡锡进式维稳话术”用来遮蔽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下普通家庭的竞争困境。

昨天今天明天,依旧会有千千万万个被搬上热搜又神不知鬼不觉得被撤去热度的“姜萍”们……因而“姜萍事件”,并无多少稀奇。

但是,抛却闻风驶舵的一众官媒和利益熏心的参赛师生,这桩闹剧还有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主角:主办方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准确的说是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创办人马云,为什么自2018年开始(他宣布“退休”的节点)以400万天价的“奖金”为诱饵,搞这么一个数学人才选拔大赛?

1
阿里数赛的最大“魅力”在于其零基础的功能,使得参赛选手的背景丰富多彩。不仅有数学专业的学生,还有外卖小哥、公务员、医生等各行各业的数学爱好者。

之所以如此“接地气”,是因为阿里急需数学相关人才。

与人们熟悉的国内与外主流数学竞赛相比,阿里数赛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开放性,面向所有权开放,这使得它成为了一场锻炼的数学盛事。

且该竞赛的成绩不与升学等功利目的挂钩,命题限制较小,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所谓“纯粹的数学交流平台”。

而谈及阿里数赛背后的推手——达摩院,就更能让人一窥其中奥妙。

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云栖大会在杭州开幕,阿里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三年计划投资千亿元。

目前,达摩院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达摩院推出了全球首款RISC-V神经架构网络处理器芯片“含光800”;在量子计算领域,与浙江大学合作实现了全球首个超越百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模拟器;此外,达摩院还成功实现了基于DNA存储的压缩图像系统、多语种互译的机器翻译系统“阿里小蜜”、城市治理平台“城市大脑”、数字农业平台“阿里云农场”以及山谷系统等。

这背后,均是广阔又“饥渴”的人才需求。

图片

同时,在这次姜萍事件中,浙江大学的身影非常突出。

事后来看,或许是一出“狐狸尾巴没藏住”。

在杭州,几乎不会有人对浙大与阿里这对“学商双巨头”的合作能量感到陌生,关于学阀与财阀之间的特权勾连、利益助推、政商交织也算是在本次舆论闹剧中浮出水面。

阿里数赛评委
以竞赛之名网罗全球人才,通过商学合作勾兑“镀金”,进而将广泛的人才群体投送进封闭的资本圈层中,这可能应当是姜萍事件背后最值得去挖掘的财阀故事。

图片
为什么会质疑资本对教育领域的渗透?

因为就事实而论,马云和他的商业帝国早已将触手沾染进教育版图,这种对冲国家人才储备的“竞争局面”早非一朝一夕……
2
一年半前,在境外活动近一年的马云回国,舆论一片沸腾;该动向两天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宣布:

国家网信办准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聚焦网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问题、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治理,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历经三年峰回路转,风向变动不言自明。
图片

这是自2022年5月以来马云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在此期间,马云在境外去了欧洲、亚洲、澳洲共计八个国家和地区。

从其活动迹象来看,农业似乎将是他接下来重点发力的领域,在西班牙、荷兰和日本,农业和养殖业都是其花费大量时间考察的行业。

这是一个微妙的信号:继支付、信贷、物流和新闻传媒之后,马云要进军又一个关乎国计民生安全的大业,其回国后的投资动向值得关注。

也正是马云回国落定后,阿里巴巴集团立刻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组织架构改革,宣布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子业务未来可以独立融资乃至上市募股,诸子公司不再对张勇进行汇报而对各自董事会汇报。

这是继去年年初阿里与马云进行金融切割之后做出的又一风险规避改革,在确保集团不被拆分的前提下稳定各子业务的现金流与独立性——同时,也是给马云的“再创业”上了一份保险。

无论马云日后如何,阿里巴巴集团不会受其所累、为其波及,在去年1月杭州市委班子视察阿里的过程中也传递表达了“稳阿里”的保证意愿。

推荐阅读:阿里剥离蚂蚁,蚂蚁剥离马云(阅读请加VX:ozjx789 通过后直接要即可;加过别的号的同志无需再加,直接私信要)

这等于是给马云回国后的动作松开了枷锁。

农业暂且不谈,候其此后举动;我今天主要想谈一个已经被马云染指多年的、同样为国之大业的领域:教育。

去年春天马云回国的消息首先由网友在路上拍摄到,但真正的官宣是由公众号“云谷教育”发表的文章《马云来云谷学校,和校园长讨论了未来教育》向国内宣布,该文章还配了马云在校园内的照片和视频。

图片

这家“云谷学校”,被人们忽视了,但实则大有文章。

该校是八年前由马云本人倡导、阿里合伙人出资创建的民办国际学校,设有上百个班级,覆盖从幼儿、小学到初高中的学习阶段,学制为十五年,2017年开始招收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

看起来这只是一家普通的私立国际学校,但实际上这所云谷学校的收费极为昂贵,入学门槛不低。

图片

根据该校2021年发布的招生简章显示,初中部学费为每学期7.4万元,高中部为10万元;寄宿费为每学期1.5万元。其内部装修条件也远胜许多知名国际学校,宿舍为四人间,均配有独立卫生间、淋浴间。

这样的价码标准已经劝退了八成以上的中国普通家庭,并且想入学云谷学校的孩子,英语程度需达到CEFR B1及以上水平,这更是筛去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孩子。

马云创办的这家妥妥的“精英贵族学校”,与其说在教育孩子,不如说他其实是在对「家庭」进行精挑细选。

云谷学校采用自主招生,通过“家庭面谈”,校方会关注“家庭教育理念与云谷学校理念是否一致”,云谷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还会对希望入园的家庭进行一户户的调研走访,要求父母双方必须参加。

根据云谷自己的宣传,调研会侧重“家庭的教育模式、亲子关系及未来的家庭规划”。

不难看出,云谷学校对入学的家庭——主要就是家长,有着严苛的要求。其校内甚至开设了一所“家长学堂”,每个月几乎都开课,所谓“读书会、专家讲座、线下沙龙”均很高频。

云谷学校自己的口号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但是很显然,这些所谓的“读书会”等家长活动,与其名曰“活动”,不如说是一群占有相当体量社会资源、在各领域颇有建树的成年夫妻,借助马云云谷学校的平台而进行的人脉联谊会。

图片

这里全部都是精英家庭,如果家庭与家庭之间能够在马云打造的这个贵族伊甸园内再结一个“娃娃亲”,则更确保了下一代的资源共享、利益置换以及阶级的永不降级。

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部被笼络吸纳到马云的棋盘中,以教育的名义,披着亲子的外皮,为马云所掌控。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狂飙》中高启强创办的幼儿园。

图片
而就在同一时期,马云通过视频连线,密切“关注”着去年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

图片

3
马云曾有表示:

云谷学校希望做一所创新型和探索型的学校,立足中国、着眼全球,探索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而他的云谷学校也确实践行着他的理念,公然地宣城“培养地球公民”:
图片

地球公民,即世界公民,一群没有祖国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全球化精英,我曾在微博就高考问题有过简单评述:
图片
图片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大多数普通中国家庭的孩子还在拼命内卷的刷题、一天只能睡五个小时的戴着“小镇做题家”的重帽渴望改变命运时,在马云的云谷学校里,精英们的子女早已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时而探讨哲学,时而评论政治,时而享受音乐,时而练习马术,时而品鉴各种口味的红酒,时而研磨不同构图的摄影……
他们早已、也必然永远在上游。

图片

来看看马云的原话:

在云谷,课程上,音乐、美术和体育是必修课。



音乐是通灵魂的,开启智慧的,我们不仅教孩子唱歌,还要让孩子懂得欣赏音乐的魅力;美术是培养想象力的,画得多好不重要,关键要培养孩子对于画画的兴趣;体育是培养孩子们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竞争说的是在赛场上,你总有一天比不过人家,你将面对失败,失败以后再来调整自己、提高自己。什么叫团队?打篮球的时候,我的球永远不传给别人,人家以后还会跟你玩吗?这时孩子就会明白“我必须要跟人家分享”。



所以团队活动、群体运动很重要,我希望这个学校培养孩子的是“团队意识、个人价值”,我们要培养孩子懂得去做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让孩子实现个人价值,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通俗来说,马云的云谷学校,正是一所培养“谷爱凌们”的贵族学校,他们生来就是「世界公民」。
什么是「谷爱凌」,她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家庭产物?

图片

谷爱凌的滑雪运动员生涯金光满满,9岁时已经横扫全美少年组冠军,13岁第一次参加成人项目就拿了第一,15岁时登上国际雪联年度积分榜榜首,17岁时已拥有超过六十枚奖牌,仅在2021-2022赛季世界杯上就获得6金2银1铜共9枚奖牌的辉煌战绩。

如云谷学子一般,她爱好广泛,除了滑雪,还会钢琴、马术、芭蕾,早年因为喜欢跑步差点跑成田径运动员(参加越野跑曾拿到了旧金山第二名的好成绩)。

同时,她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以1580分的SAT(美国高中生大学入学考试,满分1600分)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同时之同时,她还涉足时尚界,早已成为众多时尚品牌和刊物的宠儿(蒂芙尼、IWC万国表、雅诗兰黛均是她的金主)。

那么,她的成功密码在哪里?

我不是为了拿奥运奖牌而滑雪,也不是为了考上斯坦福而学习,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喜欢,顺便赢几场,而赢又让我更喜欢去做。

试问,这样的天生“赢家任性”,世间几位普罗大众能够拥有?
“一代涉政,二代经商,三代从艺”,这句话放置在谷爱凌家族身上可谓信哉斯言。

如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话:

我们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那么我的儿子们也许才会拥有研究哲学、地理学、商业、农业的自由,以便再给他们的孩子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的权利。

谷爱凌的外婆冯国珍,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
之后从政,最高官职曾任新中国交通运输部体改司高级工程师,外公同样是名校毕业。

而谷爱凌的母亲谷燕,更是在国际资本界能量磅礴,堪称女儿人生最重要的风投人。

图片

马云创办云谷学校,正是要吸纳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孩子。

这里不会教授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不会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里的孩子属于这个世界——如谷爱凌所语:

我在中国我就是中国人,我在美国我就是美国人。

谷爱凌们以及云谷学校的孩子们,包括他们的家庭,都代表着这个世界的一种「真相」:在这个星球上,特别是在西方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苏东剧变之后,早已孕育出一个阵线严明、实力卓群的「前1%人口」。
这个世界的所有权力、资源、声音、秘密,都被掌握在这「1%」的人手中,剩下的99%的人——比如我们,才是真正的普通人。

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你们此生、包括你们的孩子都不可能成为下一个谷爱凌,也都大概率很难进入云谷学校等贵族学校。

图片

作为一群80%以上老师都能够对孩子进行双语教学的精英学堂,云谷学校曾有宣称:

拒绝以传统填鸭式教学把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 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辈子想干的事,有想一直努力下去的方向,有健康的身心和体魄,放大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放眼世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所以它致力于实践「素养导向」的教育。

然而,这样的愿景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是遥不可及的梦,谁也不想拥抱“填鸭式教学”,但小镇做题家的命运谁也逃不开。
马云从前有过一段演讲:

有一所美国中学,这个学校的毕业生都挺厉害。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养一匹马,学校里面两百多个学生就有两百多匹马。



我很奇怪学校为什么要学生养马,因此在洛杉矶的时候,我专门去拜访这所学校,我问校长:“为什么学生都要去养马?”校长说:“Jack,你知道狗和马的区别是什么?狗是来讨好人的,而马是你要讨好它的,你不喂它,你不带它溜步,你不给它刷身体,马是不会顺从你的。”



校长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培养孩子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环境的意识,让孩子懂得如何和外界、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



我想告诉现在报名云谷的家长,我们这儿没有高考指挥棒和升学率,我们的孩子估计很难考国内的重点初中,也很难考重点高中。但是,我希望云谷的孩子升入高中以后,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积淀,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不是为了升学、就业去选择大学,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按自身的兴趣和专长,放眼世界去挑选大学。当然,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进入哈佛、斯坦福、牛津这样的世界名校深造。

于濆有吟《古宴曲》,恰如其味: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图片
4
资本涉足教育的唯一目的,只能是为资本的统治与增值服务。

1980年,美国驻华大使馆联合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大使馆,共同建立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学校,当时该校只接收使馆人员子女。

国际学校并非是改开的产物,1969年就有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之后还有1973年成立的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和1975年成立的北京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

但是这三所国际学校采用的均是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增加了在语言教学上的比重和本民族的教学内容。这和后来的国际学校从本质定义上有很大差别。

整个80年代,我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节奏下悄咪咪诞生了6所国际学校,其中5所为外籍子女学校,以及1个公立学校国际部。

客观说,那个时期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差异化还不算太过明显,国际学校主要是解决使馆工作人员子女以及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的学习问题。

但是进入90年代,随着国门进一步洞开、外企涌入,同时某些“先富起来的人”走上前台,国际学校的数量与性质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巨变。

类似上海中学国际部、北师大附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广州碧桂园学校、大连枫叶国际学校等学校,其“贵族”“奢华”的味道逐渐浓郁。

后进入21世纪,就更不必说了,以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部、北京十一中学国际班、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等为桥头堡,“贵族学校”已经不再成为讳莫如深的词汇,而是一种堂而皇之的广告语、品牌形象。

网络上曾有一段子:

某些省份的省委书记,也不如北京的一个街道办主任牛掰。看看人家抽屉里多少张贵族幼儿园、贵族中小学的条子吧。

80年代“学区分”、“就近上学”的概念出现,这是对1978年《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和1983年《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的指导精神的呼应。
尤为有趣的是,1978年的《方案》中明确提出:

以后要在重点中小学建设长期规划上,形成‘小金字塔’结构……

步入21世纪,「学区房」横空出世,小金字塔陡然形成了。
恩格斯有这样一段话:

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图片
将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驱逐出课堂真的是很容易的,容易得就如同把一个阶级驱逐出越来越聚合化的水泥大都市、钢筋大城市……
正如我们看到的,以上海华二初中、兰生复旦中学等为标志的飘散着金钱味道的学校,更是被爆出曾明目张胆地“劝退”上不起贵族学校的“低质量家庭”……

图片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伟宜在2016年时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获得的阶层差异状况分析:1982-2010-基于我国7所重点大学的实证调查》,其中鲜明指出:

2000年之前,阶层间辈出率的最大差距逐步扩大,在2000年达到了43.6倍,即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阶层子女入读重点大学的机会是农民阶层子女的43.6倍。



到2010年,阶层间辈出率的最大差距有所下降,为30.1倍,即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阶层子女入读重点大学的机会是工人阶层子女的30.1倍。



而重点大学中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阶层子女比例的减少,一定程度上不过是因为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而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公平有很大改善。

图片
1975年第11期《红旗》杂志曾刊文章《请看苏修的新玩意》,我摘录部分如下:
近年来,在苏修社会里,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这种新行业,虽然没有被苏修叛徒集团列入他们“巨大成就”的栏目内,但倒真的搞得不坏,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发达”起来。



这里,且举这种行业的几个小例子,使读者开开眼界。



先看“私人授课”业。此业现在盛行苏联全国,据说是专门为中学生进入大学而设立的。私人授课每小时可得五至十个卢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资。在莫斯科街头,“圆柱上”、“墙壁上”,“大门道里”,到处是这种花花绿绿的广告,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若问这种行业为什么如此兴隆,那就要看看苏修的教育制度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苏修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早已成为进入特权阶级的阶梯。



苏修总头目勃列日涅夫说:“国家主要是从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专家中吸收从事经济工作、党的工作、国家工作、外交工作、军事工作和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干部。”



特权阶级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传给他们的子女,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一途。而这样做,没有上述行业的帮助,就有点儿难处。



你说考试吧,“中学课程”并不完全包括大学“考试中应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学毕业生怎么去考?有了上述行业,苏联的资产阶级新贵们就不怕,他们有的是钱,可以雇请“家庭教师”,或使子女进各种学费昂贵的私人“学校”之类。



不难看出,苏修教育领域的新行业,完全是适应特权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文化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



“有钱,就可以进入高等学校”,这是苏修一家不大不小的官方报纸吐出来的一句很难得的真话。



当然,苏修统治者“标准的提法”可不是这样。因为这么说,他们那个冒牌的“社会主义”不就露了底?



你听,苏修《国民教育立法原则》说得多么堂皇:苏联全体公民不分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受教育方面一律平等”。



但事实呢?在苏修叛徒集团的统治下,劳动人民既没有那么多的钱去雇请“私人教师”,又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来得到同僚们的“照顾”。



他们的子女,无论在分数面前,还是在其他什么面前,怎么能同那些公子小姐们“一律平等”呢?



且以他们自己对新西伯利亚所作的调查为例,那里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学门外,而城市知识分子(不要忘记,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却有近百分之九十都钻进了高等学校。



按照苏修的“立法原则”,或者可以这样说吧,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还不是“一律平等”么?



其实,什么抽象的“自由”、“平等”,从来就是资产阶级的谎言。

5
马云打教育领域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方面教育是最能掩人耳目、看似人畜无害的绿色产业,另一方面教育又确实是最能笼络资源的磁吸大旗。

图片

不论是商优则仕还是商优则文,中国的资本家总是爱千方百计地给自己涂抹各种人体彩绘,粉饰和藏匿起刺鼻的铜臭,以期能够摆脱某些注视和关怀。

正像马云总是给自己冠以“马老师”,丁磊不喜欢别人喊自己“丁老板”,许家印同样不爱人称“许总”而更钟情别人叫自己“许教授”……

图片

早在2006年初,马云捐资一百万,依托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启动了“杭师大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2015年4月,马云又向母校捐献一亿元,设立了“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

半年后,马云公益基金会正式启动“马云乡村教师奖”,每年选拔出百名老师,给予每位获奖老师十万元的奖金和培训发展机会。

次年6月,马云宣布拿出两亿,成立乡村校长奖,以此表彰那些“躬耕于乡野的教育者”。

此后马云还在学生时代就造访过的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两千万美元奖学金,协助该校学生掌握全球化发展所需的领导才能。

最令人侧目的,无疑是2015年马云联手柳传志等泰山会成员创立了湖畔大学,专注于培养“拥有新商业文明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企业家”。

图片

我为什么反对资本涌入教育,因为资本的涉足必然会导致教育的两极分化,恰如资本主义必须要求保有一部分「失业人口」、以给予有工作机会的人以“压迫感”、从而达到剥削的目的那般,资本控制下的教育产业也必然会要求必须保有一部分「差等生」。

有了「差等生」的存在,才能让陷入恐惧和焦虑的学生们为了成为所谓「优等生」而纷纷戴上防弹玻璃一样厚的眼睛、吃饭上厕所时都要看书背书、个个成为做题家——甚至,成为做题家的他们还要在根本不可能依靠做题来改变人生的困境里,因“做题家”的身份还遭到四字男孩们、官媒们的嘲讽……

推荐阅读:批判孔乙己,就怕合订本

还是以苏俄为例。

在1917年之前 ,俄国的学校是地主豪绅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等级性、阶级性、宗教性 ,国民教育管理体制松散混乱。

是十月革命 、准确的说是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部和苏维埃国家教育委员会通过的《教育人民委员部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和《教育人民委员部关于将教育和教养事业从宗教部门移交移交给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决定》,第一次将受教育的权力下放到底层的工农阶级。

包括《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教育事业组织条例 》、《俄罗斯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宣言》这些法令,清除了宗教教会和地主们对学校的影响 ,快速推动了面向普通人民的普及教育。

然而,从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教育开始了“改革”,尤其受到西方“精英教育”思维的冲击。

如1964年8月,苏联通过了《改变兼施生产教学 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的学习期限的决定》,把建立在八年制学校基础上的中学的学习年限,由三年改为两年;苏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又强调“要把提高专家培养质量当做头等任务”。

教育部门的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执行什么样的路线,就会决定了学校成为哪个阶级专政的工具。

苏联后期,在“以二十大精神彻底改造苏联教育”的理念趋势下,大批资本疯狂涌入原本属于苏维埃国家机器管辖的教育领域。

资本家们鼓吹“全民教育”、“智育第一”、“全面发展”这些从字面上看合理先进、但实际上是在强化苏联新生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教育改革方案”。

列宁早在1917年揭露资产阶级教育的实质时就曾指出:

整个旧学校都浸透了阶级精神,只让资产阶级的子女学到知识……工农的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

可是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连《真理报》也开始对资本趋炎附势,专门以《深刻的知识是进入高等院校的通行证》为题发表文章,声称:
招收生产工人的结果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造成惊人的淘汰率,而且实际上等于拒绝有才能的青年入学。

可见利益集团鼓吹的“知识仲裁”,正是以“知识”、“分数”的自由竞争为幌子,给特权阶层子女大开方便之门,而把底层劳动人民的子女排斥在高等学校之外。
恩格斯过往在谈英国工人阶级的教育状况时指出:

资本打造的所谓“自由竞争”,实际是穷人吃亏。因为对穷人来说竞争恰好不是自由的。

在苏联后期,既得利益阶层的子女有强势的父母作为后盾,不仅可以上收费昂贵的“补习班”,还可以聘请家庭教师。
据《文学报》透露,在列宁格勒的调查表明,高等学校的入学新生中有三分之二上过这种“补习班”,许多高年级学生还在物理和数学等方面找“私人教师”补课。

这种私人授课,一小时要索取5~10个卢布——对这种靠金钱上大学的办法,每月工资只有几十个卢布的工农群众只能望洋兴叹。

至1971年的苏共二十四大,中央委员中仅具有院士、博士、工程师、教授等学位学衔的,就占到了46%。

这正表明:高等学校已经变成了进入特权阶层和攫取更高权力的阶梯,“知识”,变成了统治所谓“下等人”的工具。

这一点,连西方都看得很清楚,英国《苏联教育中的政治》一书就指出:

这种“设立特权阶级的学校”,是苏联“特殊阶级明显地企图把富裕家庭孩子和一般群众孩子分开”,“把有特权目的的学校转变为社会分化的学校”。

到了1988年,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已经诞生了第一批由寡头投资的私立学校,这完全违背了苏联部长会议颁布的第1468号法令。
但是在苏联当时的社会中,没有任何人或媒体,对其提出异议。

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更是直接“摊牌了、不装了”:1991年初通过了《企业活动法》,声称“开办公司、股份公司和私营企业的任务之一是为满足社会需要提供服务,而教育活动是为国民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理应包括其中,可以和私营商业机构一样注册。”

1991年5月,苏联中央政府和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政府,几乎同时收到了各自教育部门递交的有关私人办学的议案。

苏联部长会议做出的《私立学校组织程序与功能》,尚带有一丝苏维埃的味道,比如私人办学必须在当地政府监管下开办等严格条款。

但是俄罗斯方面制作的《关于俄罗斯私立教育机构组织程序及功能临时条例》,则完全是另一个立场。它允许资本自由办学,还规定各级党委严禁干预学校的班子搭建和教学内容设计。

两个月后,叶利钦当选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其发布的第一号总统令就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发展的紧急措施》,紧随而来的,就是一大批非国立教育机构的拔地而起……
作者: qq6553156    时间: 2024-11-12 11:44
中国教材的巨大谜团:为什么会“防止学生自学”?


作者丨刘远举

中国的教材,通常都是言简意赅,很多都要靠老师去讲解,仅依靠教材难以自学。

中国教材的确存在一种防自学的现象。

中国的教科书其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学生看的是教材;另一部分是老师看的称为教参。小时候对老师的教参特别感兴趣,偶尔有机会在教师办公室看到,就抓紧时间翻翻。

翻后发现教参的内容,其实没什么神秘的,无非就是更详细的解释,哪些是难点,哪些是容易混淆的点,老师该如何给学生讲解……当时觉得,这就是老师才能看的,是老师上课背后的神秘指导。但现在想想,这些东西,写在教材上不是更好吗?

刚上初中时,第一周数学课没怎么听。第二、三周时,在一节课上就把之前老师讲的内容都自学完了。初一的数学教材讲得很省略,但代数入门毕竟简单,自学不难。但这个方法到大学就不管用了。

考研时,概率论和线性代数是难点。当时的教材是同济版《线性代数》,32开本,才144页。书薄了,一些地方难免解释得比较粗。有时,为了一个概念,需要反复地读教材,再配合考研辅导书,才能搞明白。

现在国内有史蒂文·J.利昂的线性代数教材,16开本大书,厚厚一本,497页。显然,大书、厚书的解释会更为详细,对学生也更友好,更适合自学。

读研的时候,用的教材是黎诣远《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在网上能买的276页,字数38万字。而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包括微观、宏观两部分,基本上各占一半,微观就占60多万字。也就是说,当时我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字数仅为保罗·萨缪尔森中微观经济学的一半。字数少了,就缺乏详细解释,自然增加了自学的难度。

此外,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和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其厚度、文字量、介绍内容的详细程度,也远高于国内教材,往往讲解一个知识点时,不但会把以前的知识点再次讲解,还会把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也带上,对初学者非常友好。

因此,才有人戏言,中国的教材有防自学机制。形成这个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图片

首先,成本与价格是重要原因之一。对上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而言,把教材做薄,是省钱的办法。但对现在的中国教育而言,把教材做厚,反而省钱。

根据《2024—2030年中国教辅出版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教辅材料零售总量是54.25亿册,零售市场规模是834.75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学生会花大量金钱去购买教辅。如果直接把教辅写进教材,就能让学生省去买教材的钱。

其次,中国教育大多都由公立教育系统进行,学生、学校无法选择教材。在学校,老师讲课强调纪律性,强调学生对老师讲课内容的依赖,所以很多东西就不写进去。如果一本教材,需要在公立教育系统之外被使用,在市场上被挑选,那么就会去适应更多学习场景,会讲得详细,更利于自学。

第三个原因是教材的编写机制。在辅导孩子功课时,不但要懂孩子所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还要在辅导的过程中,搞明白孩子为什么不懂,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讲解。

有时,还需要从另一个更基本的原理讲起,再引入问题中。所以,好的物理老师和好的物理研究学者,不是一回事,能力也不一样。

同样的,编写教材也是如此。教学、编写教材和科研能力,有重合、也有差异。许多业内厉害的学者,水平很高,但他们意识不到普通人在初学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他们觉得不必多说的地方,恰好是初学者的难点。

所以,编写大学教材的人,本应该是业内的优秀老师,但教材往往只有业内大咖才有资格编写。再加上国内重科研、轻教学,在编写教材上花的精力不多,甚至让自己的博士生、研究生去完成。最终,教材就变得晦涩难懂,无意间形成了防自学机制。

图片

如今,没有了价格顾虑,中国教材也正在变厚。比如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字数也达到了60万,宏微观加起来也有120万字。推动教材变厚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学是显学,无论是跨专业考研或者出于兴趣,很多人都在自学,那么编写教材就要适应这种需求。

但是,遗憾的是,对于中小学教材的防自学现象,又有了新的推动原因,那就是减负。

为了防止中小学生近视,如今的教材字号较大、行距较大,再加上还有减少学生书包重量的负担,要限制页数,教材内容就只有变得更加简单。而且,很多知识点删掉之后,考试还是要考,这就只有靠老师来教,仅仅依靠教材去自学,难以完成学习目标。

于是,一边教材减重,一边教辅增重。其实,还不如都写进教材中。
作者: qq6553156    时间: 2024-12-2 10:44
老师应该多看历史,才能收服霸王学生


原创 zhoubotong 西岔湖 2024年11月29日 13:18 江苏
文/周伯通

现在当老师的越来越难做,常常叫苦连天,一个班50个学生,往往有50种性格,甚至有的学生有霸王性格,对这种学生,我们的理解一般是霸凌者,这种的太闹心了,往往欺负别的同学。最近好几起这样的事件,甚至连累的民警都被撤职了,学校的老师、校长也不敢管,假如在义务教育期间,你还不能开除他,非义务教育期间,你开除了他,岂不是危害社会吗?对这样的学生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这是一窝蜂的歧视文科生的结果,现在的文科生越来越少,理科生呢,他认为,既然文科啥也不是,于是历史、政治我就不用看了,看了也是浪费时间。这种认知其实是很误导人的,单纯的文科生或许让你们看不上眼,但是理科生业余时间一定要看历史、政治,因为你学的东西,或许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往往对文科悟透了,尤其是懂一点哲学,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路永远比工具更重要。

尤其是当老师的,要多看历史,如果你仅仅认为自己是教授学生知识的,你会很累,虽然台下坐的都是学生,年纪不大,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对那种有霸凌倾向的学生怎么办?

我就翻看了一下历史书,提供一点思路。无论是从幼儿园还是到大学,班级里的官位都是大量批发的,想当什么官就给你什么官,幼儿园的一个孩子不爱吃饭,总爱剩饭剩菜,有一天他居然把饭菜吃完了,老师给了他一个小奖状,奖状名称叫“进食小能手”,给孩子高兴坏了,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说,“哎呀,你是食神啊,是一品官啊!”从此孩子再也不挑食了。

由此推理,对喜欢欺负别人的学生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招安”,任命他为“班级治安大队长”,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监督别人不要打架,别人打架了,他要制止,制止不了的,要及时报告给老师,每次做完这件事,要给予奖励,给他戴一个高帽子,让他奖状拿到手软,比如奖状上写“班级安保维稳工作一等奖!”甚至还要送一个锦旗给他,上面写着“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模范榜样!” 像这种精力过剩、有暴力倾向的人,你跟他对着干肯定不行的,越对着干,他越兴奋。如果给他一个信仰,给他肩上扛一个重大的使命,他马上就转变了。

孙悟空就是这样转变的,这个猴子简直无法无天,到处欺负人,就是一个喜欢搞霸凌的,连玉帝老儿都敢打,派了无数天兵天将和他战斗,他也不服气,你就是给他送到五指山法院判处死刑,你就是让暴力催收的人上门打他,都是不能改变他的顽劣的心,这种搞霸凌的,以暴制暴是对付不了的。

最后孙悟空是怎么改变的呢,那就是派他去取经,并说了这个去西天取经的重大意义,而且告诉他,你已经是一个有编制的人了,等你取经回来,修成正果,必将千古流芳,受万民爱戴,永远记在历史的课本上,让后世的学生天天背诵你讲过的话,还要写中心思想,甚至过了一万年,寒暑假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得看你,你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有的猴子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猴子死了,他还活着,这个永远活着的猴子说的就是你!

这一套把孙悟空说的心花怒放啊,俺老孙居然还有如此高的价值啊,更何况我今后是一个有编制的人了,一定要谨言慎行,再也不乱说话了,一辈子也不会再发朋友圈了。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学生在高中、大学的时候总爱发朋友圈,埋怨学校、埋怨社会、甚至埋怨父母,结果大学毕业考公上岸之后,再也不发朋友圈了,再也看不见他发牢骚了。

这说明啥,说明这个毕业的学生和孙悟空一样,有信仰了。孙悟空之上有唐僧,唐僧之上有观音,观音之上有如来,如来之上有玉帝。若是没有了取经的这层皮,孙悟空就是天庭的一个大反贼!你说“取经”两个字份量有多么重,比玉帝老儿还重要,猴子有信仰,团队有力量,取经有希望。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周处,他也是喜欢在村子里到处欺负人,有一天一个老人说,现在村子里有两大祸害,一个是河里的蛟龙,一个是山里的老虎,这两大祸害,除了你,没有任何人能制伏他们,现在全村的安保工作就指望你了。周处一听,开心坏了,我以前是全村最讨厌的人,人们见到我,都是远远地躲着。居然我现在在村民的心目中的分量这么重啊!于是他拍胸脯说,“这两个祸害交给我,我一定要把他们除掉,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安宁的生活!”

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很难缠,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村子里的人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便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杀死蛟龙回来之后。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实际上被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周处去了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以求指点。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

现在我们搞教育,往往只注重班级前10名或前20名的学生,这完全看的是成绩,这种教育对不对,也是对的,我们教育的上限是培养高级人才。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下限,教育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从学校走出来的人,哪怕考试成绩是倒数,起码要是一个合格的人。什么叫合格的人,就是不危害社会,能独立生存,有公共的社会意识,虽然不能出类拔萃,但是在一个团队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人。

刚才讲了如何收服学霸,但是那些考试成绩中等偏下的人怎么办?那么在学校里,就是历练他人品的过程,如何历练人品,也可以参考历史上的连坐和分封制度,比如一个班级分成10个组,每组每个月有打分,只要没扣分,这个组每个月就有礼物和奖状,人人都有,学校校长也不要担心礼物开支,这些礼物都是班费里出的。如果这个组只要一人犯错,全组的礼物和荣誉都取消,你想想,老师多省事了,他们组员自己会管理自己的,谁要干坏事,其他人坚决不答应。

接下来,来看10个组,哪个组的分数最高,分数最高的组就是诸侯,他就有权力给别的组打分或扣分,他还有其他的权力,比如可以自行选择买什么礼物等等。但是这个诸侯不是固定的,下个月你分数比别人少,你这个诸侯就要退位,就让别人上了。这其实就是让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古代历史中的朝堂上或者军队里,常常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例子太多,就不列举了。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德智体美劳上,学校里只看到了“智”,也就是考试成绩,其实家长也是这样,也只在乎“智”,但是不可能人人考试都第一名的啊,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健康的人,这个健康是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思想健康。如果只在乎考试成绩的话,那一个班级的下面的30%就被抛弃了,如果他们自己知道被学校抛弃了,是多么难过,走上社会之后,往往就会成为危险分子。

学霸除了后天的努力之外,本身就有一定的天赋的,我们说的搞素质教育,并不是说向下看齐,全体变差,而是走的是兼顾的道路,学霸是为了升学率,也是为国家培养强基人才。但是一个年级有1000人,不能只管前300名,后700名你也得管啊,至少要他们成为身体和思想健康的人啊!老师说,我管不了,我一个人对接700人,直接会把我累死。

现在的老师确实很累,尤其是班主任,起早摸黑的,每天吊着一口气上下班!我个人认为,历史书看的还是太少了,要从历史中找答案,要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把他其他的才能发挥出来,比如打架斗殴的,你是一个反派人物,我现在把你变成正派人物了,你的职责是什么,就是收拾下面的老二、老三这种反派人物了,摇身一变,你化身为正义的力量了。

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很多人认为做不到,我就一个人,怎么去对50个人因材施教呢?不是这样理解的,考试成绩好的,有自律的,不需要老师管的,中等的可以提高一下的,让学霸和他们搭配组合一下就可以了,一个学霸的同桌搭配一个中等生。还有真的对读书有难度的,确实念不进去的,那就让他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比如体育好的,那就什么体育活动都推荐他参加,能言善辩的,什么演讲都派他去,甚至打游戏出彩的,那么就积极地让他参加社会上的电竞比赛,不要把人都困在一个独木桥上。

图片

不过我说的这些,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创新做法,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有些孩子四肢发达,做体育生很合适的,但是家长不同意,说孩子的头脑简单,是被学校害的,要去闹,你这种搞法,大家就很为难了。我见过打游戏好的,初二就不读书了,被一个电竞团队收走了,这个家长也表示支持,这种就是开明的家长。教育最终的目的,不用说什么千言万语,那都是废话,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实现自我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放弃保姆式教育,让学生们自己教育自己。




欢迎光临 壹挺论坛 (http://yitinglunt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